|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e. 埃及:一个世界、一个百姓、一位神
这是头一个系列五则神谕的最后一则,与整个系列的搭配,主要在两方面。第一,在逻辑上,它紧接着前面的内容。根据十七、十八章,虽然以法莲已经与世界认同,但它的荣耀仍在,所以它仍有盼望。更奇妙的是,他们要联合的外邦人,就是会造成他们的损失之国,「到那日」却可以分享他们的荣耀。接下来,以赛亚把异象从大马色再予以扩大,将来会有人从「又远又宽」之地来到锡安。但是,他们是根据什么条件而来?以赛亚在提出回答:一个世界、一个百姓、一位神。他所宣告的异象,保罗看见神已经实现了。 第二,以巴比伦起头的系列,把亚述作为中间阶段的应验,如今则以埃及为最终的应验。如此,当时属神的两个国家所受到的强权威胁,便与前面头一个强权威胁相连:神掌管地上的「权势」,而最终得胜的,不是这些国家,乃是神的国度。在第一则神谕中,米所波大米的强权巴比伦和亚述被放在一起,视为主要的预言及中间阶段的应验;在最后这则神谕中,主要的预言重点为埃及,接下来为中间阶段的应验,把南方两个权势埃及和古实连起来谈。这几章相当符合当代的历史。北方亚兰和以法莲的联盟被亚述瓦解之后,政治的重头戏便往南移。至少从主前七一五年之后,埃及便不断在活动,鼓动巴勒斯坦剩下的诸国联合起来反亚述;犹大国内具政治野心的人,对与埃及结盟,脱离亚述,重获独立自主权,一直跃跃欲试(见二十八章以下)。以赛亚反对到底,坚持他在以法莲神谕中所宣告的真理,认定世上的同盟乃是死亡证书(。结果,便是要说服他的国人,不要和那注定失败的民族拉上关系。从埃及的计谋与犹大愿意合作的情形看来,如果以赛亚不发挥他威力强大的分析与预测之能力,剖析埃及现在与未来的光景,才是怪事。预言埃及将受击打,但接下来则是埃及得医治的异象,甚至这些曾为恐怖强权的国家埃及和亚述都会与以色列在灵里合而为一。接着是中间阶段的应验(目前的经验能保证将来日期未订的事必会发生),埃及受击打,将是一件明确的历史案例。 埃及受击打的预言在这一段里,多半是神主动反对埃及的声明,但是并没有列出究竟是怎样的罪招来神的攻击。解答的线索,可以从以赛亚所强调埃及以尼罗河为基础的经济(5~10节)、埃及领导人自夸的智慧(11节),以及动词筹画的愚谋(11节,见下文)等看出。埃及是巴别的扩大版本:人类执意要满足自己的需要,靠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不需要神。 1.在神面前埃及毫无能力。乘驾快云:是惟一同样描述神为乘云骑士的经文,那里描绘神从高处猛然扑下,拯救大卫脱离扫罗,将他置于宝座上。如今埃及对大卫王朝产生致命的威胁(见的注释〕,而神将快速行动。在祂面前,埃及必溃败无力。偶像( ʾelîlîm ):「虚无之神」,不存在之物,。战兢( nûaʿ ):「迷惘」,即只要神一现身,他们便惊惶失措。消化:见。 2~4.讲到社会的崩溃。这一幕涵盖了关系(2节)、事业(3ab节)、宗教(3cd节),和政府(4节)。社会分崩离析的概况,由埃及人攻击埃及人(2节)一语描述出来,这现象出现在家庭(2b节)、邻舍(2c节)、城市(2d节)中,而整个埃及又出现从前分裂的状况,分为上埃及与下埃及,南北针锋相对。神的作为让埃及所有的努力都落空:似乎没有一件事有果效(3ab节),而在这种光景之下,宗教特别兴旺(3cd节;一向便是如此)。政府退化成专制体系(4节),用集权手腕来对付社会崩溃的问题。这个预言的应验,可能是指边克依时代(主前715年),或是撒珥根的征服(,或西拿基立,或以撒哈顿(主前680年)、亚述巴尼帕(主前668年)、亚达薛西三世奥古斯(主前343年)等人的入侵埃及。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指出,社会问题根源于灵性问题:神必来审判(1节),祂会直接干预人间事(2~4节)。分裂(2节)和缺乏功效(3ab节)只是症状,不是病因。寻求宗教的那批人至少看出需要从灵性来解决,不过他们的解决办法,其实仍是真正问题的症候而已。面对分崩离析的状况,当劝说无效时,何不尝试用高压来使人就范(4节)?即或人不愿意作自己当作的事,也必将作神造他们时要他们作的事!不过,这仍是症状,不是病因:病因乃是他们与神的关系出了问题(1节)。 5~10.描述经济的崩溃。尼罗河是埃及的经济基础,在这段中五次提到名字,四次用象征代表。尼罗河干涸(5~6节)表示全国经济崩溃。河床(5节)直译「一条河」,以不定式来强调,意为「那条河本身」。沟渠(和合:江河)……河水(6节)指灌溉系统,将尼罗河的水通到埃及所有的农地。河(7节)应当是「尼禄」:这个名字在同一节中出现三次,以强烈显示灾难的严重性。水的缺乏带来农产(所种的田)的欠收,接下来则是风蚀(吹去)。这里所提的钓鱼方式,钓……网(8节),在埃及的纪念碑上亦有同样的描述。尼罗河枯干,渔业随之垮掉,相关的制造业也受到牵连(9节)。编制麻线和纺织的技术,在埃及十分发达。织布工人(10节;和合:国柱)是将希伯来经文修改为 s ̌eṯîṯeha ̄ ,而不用 s ̌aṯo ̄ṯeyha ̄ ,该字的意思是「柱子、根基」。这个字在别处并没有寓意性的用法,可是如果这里容许有这样的意思,便应当是指经济的枝柱,即投机的商人、企业家、老板。他们一失败,雇工肯定心必愁烦。这些问题若是病因,而非表面的症状,便都可以解决。但是症状并不是病因。圣经坚称,健全的经济背后,乃是正确的灵性;参:哈该书对通货膨胀的看法,。 11~13.继续讲政治的崩溃。这几节中智慧出现三次,「公侯」(政府内的公务人员)有两次译为官员,一次译为领袖(和合皆译为「首领」),而「参谋」的概念,名词与动词共出现三次。换言之,以赛亚是向「内阁」和行政长官说话。掌权的人皆愚昧(13节)、迷糊(NIV:头晕;14节)、不稳(14cd节)、无助(15节)。尽管这些领袖大言不惭,但是他们缺乏亮光(11节)、无法分辨(12节)、误入歧途(13节)。他们该怎么办?改变政府吗?但这亦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些首领为什么如此愚昧、不能分辨等?因为神与他们为敌(14节)。这个问题同样是灵性的问题。 琐安(11节)位于东北三角洲,在衣索匹亚王朝时,曾为埃及的首都。愚人( ʾewîlîm )是笨到极点的人,无法看出自己所作之事的危险;,。愚谋:√ ba ̄ʿar 一字的意思是像动物一般不会用头脑,缺乏真智慧或更高一层的智慧作引导,。这个字特别指「缺乏属灵的分辨力」,在此暗示他们无法看出神的作为,即无法辨明在国家、社会、经济等问题的背后,有属灵的原因。西拿基立入侵之时(主前701年),埃及惟一的一次采取支持行动,想要履行自己的诺言。埃及的军队在亚实突以北的伊勒特克遭亚述击溃。可是没出几天,西拿基立的大军就崩溃了,但完全不是由于人力。埃及和以赛亚时代的其他国家一样,有机会可以分辨历史背后的属灵状况。 14~15.这首诗开始讲神临到埃及;如今祂正在领袖当中工作。头晕(和合:乖谬): ʿiwʿîm 一字只出现在这里,意思是迷惘或发抖。蹒跚(√ ʿa ̄wâ ;和合:差错):改道,即一下往这边走,一下往那边走。这亦是神所降神圣审判的一个层面;。头与尾、棕枝与芦苇:见。 埃及的医治神的敌意并非最后的结论。以赛亚在谈世界的问题时(1~15节),也提出了神的解决方案。他举出一系列五个到那日的声明。神在1~15节的行动,并不是对埃及最后的处置。到那日,祂想作的事会全部显明出来。 16~17.第一,祂会令他们产生敬畏神的心。以赛亚预先看见了神所抡的手,亦即明显是出于神的作为,让人战兢惧怕,不知这位可畏的神所定的旨意为何。他们尚不清楚祂的计画,也不知道他们的敬畏便是智慧的开端。万军之上主将这个系列前后贯穿起来(16、18、20、25节;参4、12节)。 18.讲到「一种言语、一位神」。这是那一日的第二个现象,其中的细节很难理解。五城究竟是指哪几座?为什么有一城(或许是「各个城」)称为灭亡城?65尽管这里很难了解,但是最重要的真理相当清楚:在敬畏神之后(16节),便会转向神,采用迦南的方言便是记号。以语言作为宗教的第一个记号,是以赛亚的特色;参:,。言:直译为「唇」,透过,再看回,当时「全地乃是一唇」。起誓加盟:他们的改变,外在的表现是语言,而内在亦十分真诚。 19~22.从五座城开始的事,如今扩及全地,从地中到边界(19节)。真宗教有五个特色:第一,是祭坛(19节)。在边界上有一根柱,代表是神所住的地方(参:,也显明祂的影响范围,及祂宣称属祂的地方,另一个字,同样的思想)。但在境内的中央将有一座坛,是复合的地方,也是记号和证据(20节),正如约书亚记中的坛,~27,证明住在坛所在之地的人,也是真正属神的百姓。 第二,祷告(20节)。百姓与神有沟通的关系。以赛亚的思想从约书亚记二十二章转到(参:。因为他们祷告,神也回应,因此危机解除,问题解决。第三,启示(21a节)。神会彰显祂自己(和合:必被人所认识)。真宗教不是人找神,而是人向神启示出来的真理作出回应。第四,敬拜(21b节)。用祭物和供物是公开的表达,而还愿则是私下的表态。真敬拜有两方面:首先,我们透过神所预备的恩典来到祂面前:即献祭的体制(参:;接着,我们要向祂作出回应,誓言奉献自己(参:,并且以恒久顺服来实践誓约。第五,神的保守与管教(22节)。神所爱的祂必管教;;苦难是国度成员必经的一面,也是最后的入口;对神话语的接受,必须经过考验,才能证明为真实;。神的管教有目的,是在祂眷顾之下生活不可少的一部分,用意是要人归向上主,存悔改的心回头(,以祷告来信靠祂,并接受祂的医治。 23.描述齐心的敬拜。先是五个城市(18节),再是整个国境(19~22节),如今则是全世界。亚述危机的时期,是典型的世界历史。野心勃勃的帝国主义国家,亚述和埃及,在全世界造成紧张、分裂、不安,与痛苦。而世界权势在何处制造分散,按照启示而来的真宗教(则能带来合一。这第四则到那日的神谕,重点是百姓和谐相处的感受,以及其自由的表达。大道:即「高路」,高出地面的路,不会找不到。埃及人要与亚述人一同敬拜:这是他们合一的基础,也是使他们联合的原因。他们能互相接受,因为他们都为神所接纳。 24~25.再度强调「一个百姓、一个世界、一位神」。在第一个到那日(16节),埃及所感到的畏惧中,犹大也包括在内。这是合宜的,因为对神真正的认识,包含对属祂之民的认识与顺服。但是归信的人立刻能得到神完全的接纳(我的……我的……我的),并且与其余属祂的人一起得到同样的地位。百姓、工作和产业等头衔,一向为以色列所专有;;。出埃及之时,神曾在埃及划清界线,说:「容我的百姓去」,但如今埃及成了我的百姓!〔暂编注解〕「耶和华乘驾快云」:比喻神将迅速施行审判。
论埃及的默示。这是本章的标题。关于”默示”,见注释。本章可以视为第18章的继续,因为当时古实(努比亚 )和埃及是统一的;埃及受一连串古实的国王所统治。但本章的画面与前一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说神“乘驾快云”,给那个不幸的土地带来惩罚。按比喻中的语言来说,甚至连埃及的诸神也要在天上的神面前战兢。
1~4更加信靠神。以赛亚预言埃及将出现政治、宗教的混乱,即因内乱及暴君的登场,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陷入迷信。B.C.725左右,从以色列王何西阿抵抗亚述时开始,埃及发生激烈的内乱,专制王权分为两个王朝,争夺位于首都的亚扪大祭司职务。根据这些事实可以推测,以赛亚可能是在B.C.725前宣告了对埃及的预言。在现代社会,一国处于乱世,亦会出现类似的症候群。圣徒当更加节制,信靠神伸张正义与公义,。
1~7埃及灭亡的教训。描绘埃及的急速衰败。埃及受到审判,背后隐藏着深远的属灵意义。历史上,每逢犹太人遭遇患难,埃及就是他们投靠的藏身处,42:1-2,,,。一些犹太人内心深处信靠眼所能见的埃及偶像与繁荣,多于眼所不能见的神。神要除去损害自己百姓信仰的埃及影响,以示警告。以赛亚描绘埃及:①政治的衰败(1-4节 );②经济的没落(5-10节 );③精神的退步(11-15节 );④亚述的入侵,使民族性完全被毁灭。
1-15 埃及受罚:神要审判埃及,显明祂的主权,使祂的百姓知道倚赖埃及是何等愚蠢的事。埃及遭受的祸乱针有:宗教破产(1- 3 )、内哄(2 )、暴政(4 )、 自然界的灾祸(5-10 ) 、 朝中决策者昏庸无能、通国上下一无所成(11-15 )。
19:1~20:6对埃及的预言。第七个对外邦的预言,主要对象是埃及,也包括亚述与古实。以赛亚在B.C.725之前宣告埃及的毁灭,在B.C.633被亚斯那巴成就。此预言不是仅仅宣告外邦人一时或永远的灭亡;也论及日后他们将与以色列一起悔改归回、事奉神,即预言连外邦人都参加的普世福音时代(19:18-25)。一切预言都超越人的能力,然而“外邦也将得救”的预言远远超越人所有想象与推理,再次证明圣经的权威与真实性。此预言结构:①犹大拜偶像、心存骄傲,信靠眼所能见的多过依靠神,但其羡慕物件埃及却没落(19:1-17);②埃及、亚述(攻陷埃及却被其他势力所灭 )与以色列恢复友好关系,一起敬拜神的场面(19:18-25);③重回现实,埃及衰败的气息渐趋浓厚(19:1-17),在亚述入侵时达到高潮。埃及被攻陷,埃及人与古实人被掳去(20:1-6)。本书预言未按时间顺序排列,各预言也具双重性,但以赛亚具体列举外邦人悔改与世界和平时代必将到来的前景,再次证明新旧约圣经完美的统一,。
【主前第八世纪的埃及】埃及在主前第八世纪一直是个分裂的国家。示桑克的后继人在泰尼斯的政权并没有受到底比斯的王朝与三角洲的国王首领认可。主前七四五年以后,亚述帝国在提格拉毘列色三世带领下扩张版图,威胁到埃及,因此导致了古实王皮安齐与沙巴卡的兴起。他们统一埃及全地的雄心因为扎伊尔斯为首,结合了北方的省分,停顿了二十年。扎伊尔斯之所以能反抗成功,是因为与非利士与黎凡特其他地区的贸易增多所致。亚述边境省分(非利士、以色列、外约但 )可能是寻求扎伊尔斯国王特夫纳克特(Tefnakhte )援助来反抗亚述。主前七一二年,苏丹国王沙巴克终于征服了下埃及,整个国家再次成为第二十五王朝的单一政权。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云彩为战车】
神乘云彩战车以雷霆万钧之姿穿越天空,是圣经中常见的意象,,。形容神在风暴中显现,也见于提到乌加列神祇巴力的文献。在《阿赫特史诗》,或是巴力与亚拿特的轮回故事,都称巴力是「乘驾云彩的」。巴力的特性就是对风暴发号施令、发出闪电,或是以神圣战士的身分冲向战场;这些甚至记载于埃及的亚马拿档。雅巍身为创造主、丰饶之神、神圣战士这些特质,与早期文献里提到的神明特质有很多相同之处。雅巍采用古代近东其他神祇的称号或具备的能力,是为了对以色列人显明,祂是独一的属天能力。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偶像战兢】
此处同时提到神明/偶像与埃及百姓都因着雅巍掌管整个大自然、受造物、万国万邦,而为之震慑。以拟人化的手法形容偶像「战兢」,与《吉加墨斯史诗》以及《阿特拉哈西斯史诗》异曲同工。这些作品提到美索不达米亚的众神集体造出洪水,却被水力的凶猛吓到,像是一群躲在墙后的胆小鬼一样畏畏缩缩。雅巍浩浩荡荡地进入埃及,可与下列经文对照:讥讽偶像,以及以赛亚书对那些「满了偶像」却没有真正属天能力的国家所持的看法,,。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必激动埃及人,攻击埃及人,弟兄攻击弟兄,邻舍攻击邻舍,这城攻击那城,这国攻击那国。」
〔暂编注解〕埃及会经历内战。
本节可能指埃及人推翻古实王朝的统治后,国家分裂的情况。
本节准确地描写了经常导致埃及人失败的那种灾祸。如果埃及人团结一致,就没有一个古代的民族可以打败他们。他们在南面受到尼罗河的保护;在西面和东面受沙漠的保护;在北面是大海。他们的天然屏障是非常理想的。只有埃及人自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他们内部的动乱和纷争造成了他们的衰弱和毁灭。埃及人经常彼此为敌。各地的首领纷纷起来,要攫取对同胞的最高控制权,结果至少是无政府状态和混乱,有时还被外敌所征服。后来埃及的首领们雇用了外国人来防御他们的同胞,结果希腊人开始对埃及的事务产生重大的影响。最后到了公元前525年,波斯的冈比西斯王进军埃及,被加冕为第二十七王朝的首任法老。埃及辉煌和独立的日子就此告终。
【】「埃及人的心神必在里面耗尽。我必败坏他们的谋略。他们必求问偶像和念咒的、交鬼的、行巫术的。」
〔暂编注解〕埃及人的智慧、谋略、偶像、邪术都不能使他们脱离困境。
神借着败坏埃及人的谋略而使他们降卑。他们向自己的偶像寻求引导和智慧,结果更加混乱和愚蠢了,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求问偶像与死者】以赛亚按照他在形容埃及法术的类似笔触,嘲讽埃及倚靠偶像与灵媒,一点用处也没有。关于古代埃及的祭司与职业法师如何使用法术的资料相当多。他们采用草药、吟诵、礼仪、放血等方式来治病、驱魔、咒诅敌国与他们的首领,并企图影响神明的决定。有些法术经文是用来让亡灵加速受审过程,早早进入极乐来生。埃及人也认为可以为了各种事去求问神明。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打听消息的《亡经》。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必将埃及人交在残忍主的手中,强暴王必辖制他们。这是主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残忍主”和“强暴王”指亚述王。主前671年,亚述王以撒哈顿攻陷了埃及。
“残忍主”。即亚述的以撒哈顿,他在主前671年征服埃及。
埃及必受暴君辖制。有学者认为本节预言后来统一国家的森美忒库法老王(主前六六三至六○九年 )、以苛刻手段对待百姓。
残忍主。不一定指某一个统治者,因为残忍的统治者太多了。所以这可能是指亚述民族,而不是某一个国王;后来则是指巴比伦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或英国人统治埃及不幸的国土。埃及人在荣耀和骄傲中完全不理神的劝导。现在神让他们落在了暴君手下。
【埃及的命运】对埃及本土统治者的实时威胁是衣索匹亚国王沙巴卡。他的努比亚王国于主前七一六年终于征服了埃及的三角洲地带,刚好符合这段时期。以赛亚也可能是指亚述。主前七二○年,三角洲的诸王已经加入由迦萨发起的非利士反抗亚述和撒珥根二世的行动。亚述想要征服埃及,将其纳入版图也是想当然耳的。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和撒珥根二世与沿着西乃与非利士交界的阿拉伯部族缔约,帮亚述看守埃及。两国之间一直剑拔弩张,到主前六六三年亚述巴尼帕终于长驱直入尼罗河谷,攻取了底比斯。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海中的水必绝尽,河也消没干涸。」
〔暂编注解〕「海」:埃及人对尼罗河的称呼。
海。这里可能指尼罗河。埃及的生存有赖于尼罗河。每当尼罗河的水位太低而无法流入灌溉的管道时,经济的危机就发生了。尼罗河的低水位会使整个灌溉系统完全干涸。
5-10天然的灾祸使尼罗河干涸,以致靠赖此河的主要经济备受打击,民不聊生。
5~10旱灾会为埃及带来经济上的灾难。“国柱”(10节 )。或作:织布者。
5~10尼罗河干涸。尼罗河是埃及的经济命脉,无异于他们的生命。埃及农夫的收成取决于尼罗河沿岸的肥沃土地与悠然水流;渔夫靠流量丰富的尼罗河捕鱼维持生计。对埃及百姓而言,尼罗河干涸实在是致命的重击。而且,对他们而言,尼罗河并不是一般的河,乃是他们民族的神赐予的礼物。因此,尼罗河因耶和华遭受如此咒诅,对他们来说是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冲击。
【埃及对尼罗河的倚赖】一如美索不达米亚任何流域,埃及的农业与商业完全倚赖尼罗河水系。他们很幸运,因为尼罗河是稳定、容易治理的河流,并定时泛滥(时间由文士小心记载 保存在官方记录 )。如果尼罗河不泛滥,就会歉收,工业也会受损(特别是麻布业 )。尼罗河的沿岸可以凿成运河或是灌溉水道,以扩张耕地,或是轻量运输。另外,尼罗河的规律泛滥给埃及田地带来肥沃的冲积土,确保作物丰收,减少施肥或是轮耕的次数。交通也主要靠尼罗河上下来回。河上不断有大量的船只载着谷物或其他原料、制品、建筑石头来往。皇家信差、官员,以及很多庙宇的祭司航行尼罗河,探察监管田地,或是收税。其实,埃及幅员辽阔,正因为军队能够借着水路从王国这一端迅速抵达另一端。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江河要变臭。埃及的河水都必减少枯干;苇子和芦荻都必衰残。」
〔暂编注解〕「苇子和芦荻都必衰残」:原先盛长于尼罗河畔的植物,也因河流干涸而枯萎。
苇子和芦荻都必衰残: 苇子和芦荻是埃及的特产。极度的干旱,导致埃及河水与芦荻一同枯干。
江河要变臭。可能指尼罗河三角洲水系和灌溉的管道。
埃及的河水(ye’or )。见注释。
【】「靠尼罗河旁的草田,并沿尼罗河所种的田都必枯干。庄稼被风吹去,归于无有。」
〔暂编注解〕尼罗河缔造了埃及。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如果尼罗河的水位降低,沿岸的作物就会枯萎(第6节 ),河旁的庄稼将会凋残,灌溉的管道将会干涸。
【】「打鱼的必哀哭,在尼罗河一切钓鱼的必悲伤,在水上撒网的必都衰弱。」
〔暂编注解〕埃及渔业,大受打击。
打鱼的。捕鱼是埃及的重要行业之一。水位的降低会使鱼资源受到限制。埃及人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食物来源。
钓。希伯来语是chakkah(“鱼钩” )。
【】「用梳好的麻造物的和织白布的都必羞愧。」
〔暂编注解〕纺织亚麻及棉纱的轻工业也大受影响。麻布是祭司穿的衣料,棉布(「白布」 )则是平民的衣料。
白布: 指洁白的布。
梳好的麻。亚麻布也是埃及的一个重要行业。这是亚麻布业破产的画面,可能喻指所有的产业。
白布。可能指“白棉布”。参“紫色”一词,指“紫色布”,。
【亚?与?布工业】埃及因为气候湿热,因此必须穿浅色布料。新石器时代即已开始种植的亚?,就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方法之一。亚?能作食品(种子与油 ),纤维也可以织成?布。埃及人在十月底种亚?,种得很扎实(能长高 同时防范分枝 ),于四五月分长到三呎高的时候收割。这些田地很容易受冰雹破坏。幼苗连根拔出来,可以制成细?布;较老的用来作绳子或腰带。首先将茎干泡在不流通的水槽里泡烂,然后晒干,再把纤维分开。把干燥的茎干捣碎,抽取纤维纺线,长的用来作布,短的留著作灯芯。?布有不同等级,最好的留给法老、贵族、祭司。任何破坏制?的行动,都会引起连锁效应,波及无数在田里或在工厂的工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国柱必被打碎,所有佣工的,心必愁烦。」
〔暂编注解〕全国上下无不受影响。
国柱。该词在中译为“根基”。如果理解为“根基”,那就是指埃及生活和产业的“根基”被打碎了,也可能指“那些充当国家柱石的人将被打碎”(英RSV版 )。所有阶层的人都将遭受严重的干旱。严厉的惩罚将落在全民身上。
所有佣工的,心必愁烦。英KJV版译为“所有挖管道的人”。依据的是《塔古姆》和拉丁文武加大译本。中文则是按原文直译的。
【】「琐安的首领极其愚昧;法老大有智慧的谋士所筹划的成为愚谋。你们怎敢对法老说:“我是智慧人的子孙,我是古王的后裔?”」
〔暂编注解〕「琐安」、「挪弗」(13 ):是尼罗河三角洲的要城,前者曾为首都,另出了两个朝代的法老王,而后者即古代首都孟斐斯。
「智慧人的子孙 ...... 后裔」:按一些古籍的描述,埃及祭司以智能称着,而不少法老王出自祭司派系;这里提到的智者兼有智慧的传统和王室的血统,但他们对神的旨意却一窍不通(12 )。
希腊人称琐安为塔尼斯。该城比希伯伦迟建七年。它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在尼罗河的一条东部支流旁边。该城在公元前第十三世纪是拉美西斯二世的首都。以赛亚的时代过去一个世纪以后,先知以西结宣布了对该城的严厉惩罚。
11~14埃及那些国际知名的智慧人也不能避免灾难,因为耶和华会使他们思想混乱(14节 )。“琐安”(13节 )或泰尼斯(Tanis )是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的重要城市。“挪弗”即孟斐斯。
11-15 国家的首领谋士也变得无能,不能领导国家。
11~15琐安的首领……,挪弗的首领: 琐安、挪弗和慢毗斯同为埃及三大名城,这些城的首领最受法老宠信,是埃及的实权者。以赛亚栩栩如生地描绘他们的威容、智慧与满腹经伦,在神的审判前只不过是雕虫小技。恶人今生在地上的骄傲与无耻,日后在神的审判台前得到的将是羞辱,。
【琐安的首领】法老宫廷或是祭司当中阶级最高的是埃及贵族成员代表。与琐安相关的贵族位于上三角洲,离地中海南岸二十九哩。他们自认为是埃及古代贵族的直系后代,然而他们处理危机的无能为力显出这些世家没什么实质重要。琐安在第二十一王朝开始之际(主前1176~931年 )成为埃及首都,那时以色列的君主制度也开始成形。这里的根据可能是追忆耶路撒冷与琐安的官方来往,因为埃及首都在主前八七三年迁至扎伊尔斯与拿帕塔。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古代君王的后裔】
埃及的历史悠久没有中断,所以官员面临危机或凶兆之际,会吟诵古时的祷文与咒语(一如咒骂作品里所发现的内容 )。他们或是会参考先前的行政记录,以及模范官员留下的指示。世世代代记载于蒲草纸上的文化回忆,具有极高的权威,而早年的官员后代也以智慧的继承人而自傲(包括主前二十五世纪《蒲他霍特普的教训》 以及主前二十二世纪《梅里卡雷的教诲》 )。但是这么做也会阻碍别出心裁、有创意的决策。以赛亚讥笑这些人以智慧为傲,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当下的危机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的智慧人在哪里呢?万军之耶和华向埃及所定的旨意,他们可以知道,可以告诉你吧!」
〔暂编注解〕他们: 以下经文应译为“你去叫法老的大臣,那些自鸣得意的谋士,察明神的旨意,并说给你听”。
当法老的拜偶像的顾问们出谋献策为埃及规划大事的时候,以赛亚传达了神要使埃及降卑的旨意。如果埃及所谓的智慧人真有智慧,就会设法弄清神的旨意,劝说这个民族追随祂的道。
【】「琐安的首领都变为愚昧,挪弗的首领都受了迷惑;当埃及支派房角石的,使埃及人走错了路。」
〔暂编注解〕“琐安”和“挪弗”是埃及重要城邑。
「房角石」:指身负重任的领导者。
当……房角石的: 隐喻,强调琐安和挪弗首领在埃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赛亚为强调他们对埃及百姓的重要性,使用“房角石”这个辅助概念,原文指“最重要的支撑物”或“支柱”,字面意思为“放在建筑物一角的奠基石”。诗人曾歌颂公义之门基督为“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耶稣被长老和法利赛人排斥时,也引用了这句话,,。埃及的房角石——琐安与挪弗的首领,只能将埃及百姓引向灭亡。而基督徒的房角石耶稣基督却将信他的人引向救恩。
挪弗。或孟斐斯。见和,神宣布了对埃及首都及其偶像的惩罚。这是下埃及的主要王城之一,也是亚述军队入侵埃及时的第一个主要攻击目标。
【挪弗的首领】主前七一五年以前,埃及的三角洲地带至少由四个互相竞争的法老分治,分成泰尼斯地区(三角洲东区 )、莱昂托坡利斯地区(三角洲中区 )、扎伊尔斯地区(三角洲西区 )。还有很多自称独立,继承埃及古代王朝的小国。这里提到挪弗(亦即孟斐斯 )是要把埃及的分歧混乱与古时的首都牵涉在一起,突显古时的辉煌,与现今群龙无首的讽刺成对比。直到努比亚二十五王朝,沙巴卡窜起,才统合埃及成为单一政权。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使乖谬的灵搀入埃及中间,首领使埃及一切所作的都有差错,好像醉酒之人呕吐的时候东倒西歪一样。」
〔暂编注解〕耶和华……搀入: 用文学表现形式表明神把不洁之物,即贪婪、情欲、奸诈搀入他们的心思意念中,使其不能照己意行事。这句话容易引起误会,使人以为神毫无根据地偏爱某些人,或使某些人走上罪恶之路。请查考相关经文,,19:9,,,以明白圣经的真正含义。阅读圣经不可断章取义、固执己见,否则容易错误地理解。
乖谬的灵。直译是“动摇的心态”,即摇摆不定,没有智慧。所有的真智慧都来自神。埃及的领袖们变成了愚蠢的人,处于完全的混乱之中。他们的乖僻和混乱不是来自神的,而是因为他们拒绝行祂的道。他们摇晃不定就像醉汉一样,看上去既讨厌又可怜。
【】「埃及中无论是头与尾,棕枝与芦苇,所作之工都不成就。」
〔暂编注解〕「棕枝与芦苇」:见注。
头与尾。即所有阶层的人,包括骄傲的领袖和卑微的穷人。他们在混乱和苦恼之中一事无成。
【棕枝与芦苇】此处的对比隐喻,请参看注释。埃及领袖已经昏庸到首尾不分,或是谁有能力(摇棕枝的对象 ),谁像芦苇一样软弱,在勇者面前低头也搞不清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到那日,埃及人必像妇人一样,他们必因万军之耶和华在埃及以上所抡的手战兢惧怕。」
〔暂编注解〕耶和华……所抡的手: 栩栩如生地表达了神介入历史中的工作。圣徒当敏锐地觉察神动工的手。
这是一幅恐怖,沮丧,软弱和惊慌的画面。埃及的勇气消失了。百姓胆怯得像女人一样。
16-17经过上文埃及所提及的灾祸,埃及不再如以前一般高傲自负,开始转向神,对神和祂的子民充满畏惧。
16~25“到那日”,将来耶和华降临的日子,埃及也会敬畏耶和华(16-17节 ),敬拜耶和华(18~22节 ),与亚述和以色列和平共处(23~25节 ),分享千禧年的祝福。
16~25这里预言在弥赛亚时代,埃及人来朝拜耶和华,埃及、亚述、以色列这几个原本互相敌对的国家,能够和平共存。
16-25 预言埃及人归向主:神虽击打埃及,惩罚她的崇邪与恶行,但至终要施行拯救,叫她回转。本段可分五小段,每一小段都以「当那日」开始(16- 18-19- 23-24 ),强调将来一个特别时期的来临。这五段逐步道出埃及人的回转、信奉耶和华,而最后更刻划出国家之间再无战事、和平共存的情景。
【】「犹大地必使埃及惊恐。向谁提起犹大地,谁就惧怕。这是因万军之耶和华向埃及所定的旨意。」
〔暂编注解〕犹大是古代东方最弱小的国家之一,而埃及则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当神惩罚埃及的时候,她的自信心就没有了。埃及拒绝了神的劝告,结果她的百姓在那些原来尊敬和服侍他们的人面前恐惧战兢。恶人终将承认是神伸手惩治他们的罪恶。
【】「当那日,埃及地必有五城的人说迦南的方言,又指着万军之耶和华起誓。有一城,必称为灭亡城。」
〔暂编注解〕“迦南的方言”:指希伯来话,可以指有许多埃及人转向敬拜耶和华,也可以指犹太人居住在埃及城邑。耶路撒冷陷敌后,许多犹太人逃亡埃及。“灭亡城”:有抄本作“太阳城”,因希伯来文“灭亡”与“太阳“二字几乎一样。可能是指埃及的希里坡里城( Heliopolis,拜太阳神的中心,后为巴比伦王所毁。
“五城”代表埃及全地。“灭亡城”。可能指纥流坡利(Heliopolis ),这城从前是敬奉太阳神的,但有一天它要敬拜那独一的真神。
埃及的一些城市开始转向神,敬拜祂。
「五城」:大抵指首批归向神的城市。
「迦南的方言」:在此指在以色列人敬拜神的言语。
「灭亡城」:原文字根近似「太阳城」,即埃及崇拜太阳的中心希里坡里城。先知大概采用双关语,暗示这异教中心将被毁灭,成为敬拜耶和华神的地方。
五城: 争论焦点是要按照字面数位理解,还是象征性地理解。关于“灭亡城”,古代抄本的字面意思有两种:毁灭之城与太阳之城。以赛亚要表明,原本侍奉太阳神的应受咒诅的城也将因神的恩典得救。
当那日。就是当埃及认识到违抗神旨意的愚蠢和无益时(第17节 )。,17;4:2;26:1;29:18;52:6;;;9:16;12:8;13:1;14:4,9;类似的话。众先知似乎专门用“当那日”来指神向各国显示祂自己并建立弥赛亚国度之时。本章第18-25节是一个有条件的预言,说明按照神原来向世界布道的计划,埃及人将承认真神,像希伯来人那样事奉祂(见第25节 )。
五城。要么是特指五个没有注明地名的城市(有人认为是赫里奥波利斯 莱奥尼托波利斯 埃利潘蒂尼 达夫尼和孟斐斯 ),要么只是一个大约数。在长期拒绝神恩典信息的异教的埃及人中间,将许多人归向神,学习神子民的“方言”和道路。也展示了相似的画面。
起誓。即发誓忠于神,承认祂是真神。
灭亡城。希伯来语是`ir haheres。有十五份希伯来语文稿,死海古卷1Qisa,七十士译本的辛马库版,武加大译本和阿拉伯语圣经均为`ir hacheres或其对应词“太阳城”。埃及城市赫里奥波利斯的含义是“太阳城”。赫里奥波利斯是,50所提到安城的希腊语名称,靠近尼罗河东岸,在孟斐斯(即挪弗 以北19英里(挪弗 ,苏伊士湾北端的偏向西处。耶利米称该城市为伯示麦,希伯来语意为“太阳之殿”。这个城市是太阳崇拜的中心。如果`ir hacheres 是正确的话,以赛亚是在说明在“指着万军之耶和华起誓”的“五城”中,有一个是过去埃及太阳崇拜的中心“太阳城”。
18~25关于世界和平的预言。若不从属灵角度看,对外邦的预言看似带有消极的民族主义色彩。其实,这段预言与以犹大、埃及、亚述为代表的世界万国的未来相关,带有积极的国际主义色彩。18-22节预言犹大的宗教文化影响力将会波及埃及 ;23-25节预言犹大将会成为亚述与埃及亲和的媒介。预言神的祝福将会临到此三国,也是地上万国。如同19:1-20:6注释所言,这是日后外邦人也会听到新约福音的惊人预言。尤其要留意在列强如火如荼角逐时发出此和平宣言。因为,福音指向的是个人与社会的拯救。以赛亚宣告的弥赛亚预言最多,在关于外邦人得救的预言中,他也留下了最强有力的暗示(2:2)。
【五座城】我们无从以任何历史记载指认这些城市。确实提到四座以色列人居住的城市(密夺、答比匿、挪弗、巴忒罗 ),不过与本节可能毫无瓜葛。自所罗门以降,的确有以色列人在埃及居留(从商或外交 )的证据(伊里芬丁、莱昂托坡利斯 )。但是这节经文最重要的一点是雅巍在埃及也受到敬拜,甚至有可能在那些与埃及神祇相关的城市中也受人敬拜。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迦南的方言】
通常一个外国族群在其他国家居住,应该要学习该国语言,家乡话只有跟自己人才用,否则很难作生意或是从事外交活动。因此在埃及操以色列的希伯来文或是亚兰文并不常见。此处很可能指的是学习雅巍学者的著作或是向雅巍献上的祷告。本节与第19~21节一样,指的是埃及人归信雅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灭亡城】
这个词的意思不明确。各抄本的看法不一致,有的认为原始经文是 heres(毁灭 ),有的认为是 h]eres(太阳 )。七十士译本又加上另一种译法:'ir has]s]edeq(正义城 )。如果「太阳城」是原意,有可能是指希流坡利斯,太阳神锐之城。如果是指讲希伯来文的城市,那么一场宗教革命就迫在眉睫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当那日,在埃及地中必有为耶和华筑的一座坛;在埃及的边界上必有为耶和华立的一根柱。」
〔暂编注解〕预言埃及人会敬拜耶和华。
「在埃及的边界上 ...... 一根柱」:这根柱是记号(20 ),表示埃及地属于神。
后来在埃及建造了两座希伯来圣殿。一座在埃利潘蒂尼,建于公元前525年之前,毁于公元前410年。另一座在尼罗河三角洲靠近孟斐斯的莱奥尼托波利斯,约于公元前150年应奥尼阿斯(Onias )对托勒密六世和克娄巴特拉的请求而建造的。但本节不大可能是指这两座圣殿。第18-25节的预言是有严格条件的(见第18节注释 )。埃及人一直没有发誓效忠真神(第18节 ),作祂的子民(第25节 )。这段预言从未应验,部分原因是以色列没有忠实履行所交托她的神圣使命。如果以色列人有忠心,就会有来自所有国家的人,包括埃及人归向神。敬拜真神的中心代替崇拜异教之神的中心。先知预见到世界归向神和事奉祂的时候。但由于以色列的失败,这个有条件的预言未能实现。然而到了更新的地球上,各国得救的人将会敬拜神,,。
19-22 埃及人只敬拜耶和华,向祂起誓许愿。
【】「这都要在埃及地为万军之耶和华作记号和证据。埃及人因为受人的欺压哀求耶和华,他就差遣一位救主作护卫者,拯救他们。」
〔暂编注解〕耶和华必垂听埃及人的祈求。
「差遣一位救主」:可指神的拯救,或预言基督的救赎。
差遣一位救主。继续叙述有条件的预言(见第18节注释 )。
护卫者。希伯来语是rab,派生出rabbi,意为“我伟大的一位”。死海古卷1QIsa 中是yrd,可能源于radah(“管辖” )或yarad(“降临” )。如果按前者,就译为“他将管辖和拯救他们”;按后者是“他将降临和拯救他们”。后者更加合适。
【】「耶和华必被埃及人所认识,在那日埃及人必认识耶和华,也要献祭物和供物敬拜他,并向耶和华许愿还愿。」
〔暂编注解〕必被……所认识: 在此可以看到启示的法则 :我们能够认识神,是因为神使我们认识他,而不是靠着人的努力或方法。认识圣经也是如此,圣灵的光照使人领会圣经的话语。
“在那日”(第18节 ),福音的福气不是以色列所独享的。
【】「耶和华必击打埃及,又击打又医治,埃及人就归向耶和华。他必应允他们的祷告,医治他们。」
〔暂编注解〕“击打”。因为在千禧年国度里的不顺服。参看。他们若悔改,神便要“医治”他们。
神要管教埃及人,如管教以色列人一般。
以赛亚给埃及的信息,是以惩罚和厄运的预言开始的(第1-17节 )。但耶和华是仁慈的神。祂击打是为了医治。神惩罚的目的不是毁灭,而是为了复兴,对埃及和犹大都一样。
【】「当那日,必有从埃及通亚述去的大道,亚述人要进入埃及,埃及人也进入亚述,埃及人要与亚述人一同敬拜耶和华。」
〔暂编注解〕将来亚述不会威胁埃及,二个和平共处,因他们都敬拜耶和华。
「大道」:大抵象征邦交。
从埃及通亚述。以赛亚预见了埃及和亚述敬拜神的日子(见第18节注释 )。各国人民和平相处,情同手足,快乐地服侍神。这个预言将在地球更新的时候应验,那时大家都会承认祂,“从最小的到至大的”,,35:8)。
敬拜。就是“崇拜”。
【】「当那日以色列必与埃及、亚述三国一律,使地上的人得福,」
〔暂编注解〕24-25以色列作为神子民的独特地位与外邦亚述和埃及共享,因他们都蒙神赐福。这暗示普世都蒙受救恩之福。
【】「因为万军之耶和华赐福给他们,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
〔暂编注解〕……我的百姓,……我手的工作,……我的产业: 对犹太人以外的外邦人,神使用所有格“我的”,这在旧约时代是划时代的事件。这明确显示,神拣选以色列作选民是展开救赎的方法,不是目的。从外邦人的角度确认了所有人皆可与神建立关系。以赛亚在民族遭遇危难之际,始终贯彻最坚定的爱国路线,但他发出此番预言,表明真正的信仰与爱国并不相悖,爱国心不受闭锁的国粹主义限制。
以色列人认为只有自己是神的子民。他们忘记了祂是全地的主宰,希望各国都得救。以赛亚在这里向以色列人指出了他们的机会和职责。异教的亚述和埃及认识神的时候将会来到。何西阿见过类似的异像
【击打与医治】
「耶和华必击打埃及,又击打又医治。」
埃及这个古老的国家,是文明发达物产丰富的地方。以色列人的祖宗亚伯兰,遇到饥荒的问题,就下到埃及去,在那里得粮生活。神也曾经藉埃及养活以色列人,使他们生养繁多,时候到了,从那里出来,进入神应许的迦南地,成为一国。
但神始终顾念埃及人,赐给他们救恩的应许,吩咐祂的子民说:“不可憎恶埃及人,因为你在他的地上作过寄居的,他们第三代子孙可以入耶和华的会。”
埃及人的衰败,是从不息的内战开始,分裂成为许多小邦国。他们之间互相攻击,不肯合作,以至神疲力尽,自然无力抵御外侮,终于落在残忍强暴的亚述王辖制之下。
主权既然失去,经济问题相继临到:他们的最大资源尼罗河干涸了,象征埃及文明的蒲草纸,因为没有水而停产,有名的细麻布工业,也因缺水而失去;农业没有灌溉用水,难以种植收成,水产业没有水,就没有渔产。于是人民难以为生,全国经济崩溃。
但神不是要消灭埃及,他们在困苦中有指望。耶和华必击打埃及,
又击打,又医治,埃及人就归向耶和华。
祂必应允他们的祷告,医治他们。…
当那日,以色列必与埃及,亚述,三国一律,
使地上的人得福。掌管万有的神,使一切都改变了。埃及的智慧人变成了愚昧,作出错误的决策;他们藐视外族的心,变为惧怕;以固有文化自傲的,竟然学说希伯来话;更奇妙的是,他们的心转而敬畏耶和华。原来神击打的手,也是祂施恩的手;人向祂谦卑悔改,神就缠裹医治。
埃及因为国势低微,就仰望耶和华,离弃虚假的偶像,向至高的神哀求而得应允:“祂就差遣一位救主,作护卫者,拯救他们。”这奇妙的预言,是旧约中福音的光芒,使我们知道神自己作无人之工,祂的旨意必然成就,没有人能阻挡。
在以赛亚的时代,埃及仍然在竞逐世界霸权,先知却看到遥远的将来。今天我们更清楚的看见,这预言在逐步应验。──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
「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
这句话从以色列人的口中说出,是十分奇妙的,这是因为以赛亚的嘴唇正是被炭火沾过之后的果效,他知道神的爱确实超过国族及社会的界限,赐给凡虚心寻求祂的人。
我们这里也看见时代的预表,当时没有显露。但是经过长期的经炼,使人从神的行为中,体会信主转变后的观念。我们也应明白这光明面,就是神教会的仇敌日后也被神接进祂的疆城只中,好似对待自己的选民,有谁看着埃及可怕的灾殃,会想到他们竟成为「我的百姓」?有谁想到残暴的亚述会成为「我手的工作」?但是这些都是神恩典的凯旋战利品。我们的牧者有许多羊,不是只在以色列的羊圈内,祂必带回其他的,都是一群,只有一位牧者,所以凡事不要失望,神的恩典高过诸山。
但是以色列永远是祂的产业,是祂可以休息与居住的,祂的分就是祂的百姓,要知道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我们生命的地土多么贫瘠多石,但是祂拣选我们,甚至愿将天上一切的财富都用上,来达成祂永恒的目的,乃幔曾要了两驴车的土,但在基督里刻省得多了,属神的品格更加是好土滋生植物。
——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