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弃的,却是被神所拣选、所宝贵的。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
亦与此有关连。第二节所列出的三项美德恰当地总结了以赛亚的道德教训。在较早章节中,当开始对丰裕之耶路撒冷的自高自大进行斥责时,已充满了对虚心的要求,,。那些承认自己的失败,仰望神之怜悯的人,他们痛悔的心正是先知所呼唤的,正如当先知攻击硬心与顽梗之罪时所说的,。在巴比伦的章节中,,,,,有长篇的经文均提及要对先知的话接受与顺服。弥迦所列的虽然不同,但却十分相似:‘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第三节包括了对圣殿礼仪的令人震惊的猛烈攻击:四种惯常受欢迎的礼仪(利一至三章 ),竟成了杀人及其他不洁的礼仪的注脚,这些在神眼中均视为邪恶。每个分句中的‘好像’(标准修订本 )均不见于希伯来文中,而新英译本则认为在本节最后部分的总结里,平等地包括了所有八项事情:‘这些一切都是那些人拣选的行为,显明在他们自己可憎恶的礼仪中’。第四节似乎暗示神计划将这些行为──杀戮、献祭等──降在这些作恶者的身上。这固然是十分可怕的先知信息,是由一些对圣殿礼仪颇不同情的人所做的,正如第一以赛亚一样。第六篇先知信息(5-6 )分为两部分。首部分是对那些具有第二节所描述之美德的人说的,并宣告向那些‘恨恶你们的弟兄’的施行审判。这似乎是有关内部斗争的进一步证据,很可能是那些尝试以新建筑物来表彰神荣耀的支持圣殿派,,与形容他们自己为‘虚心痛悔’(2节 )的反对圣殿派之间的斗争。在此又可见反撒玛利亚言论的一个早期例子,因为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的敌对情况,特别是在圣殿的问题上,早已在尼希米记(四章 )中提及。第六节便可能是进一步针对撒玛利亚的预言。这个预言的形式与阿摩司书的开首十分相似:有吼声出自城中,
有吵闹声出于殿中,
是耶和华的声音,向仇敌施行报应。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四月五月禁食的日子,七月十月禁食的日子,必变为犹大家欢喜快乐的日子,和欢乐的节期,所以你们要喜爱诚实与和平。
第十一节具有一股动人的温柔,欢欣地表达了锡安儿女新得着的平安与保障,及他们的繁华与极度的满足。‘丰盛的荣耀’一语(标准修订本、11节 )只出现于此处,或许是为母亲的意象添上另一细节:新英译本作‘因她充足的奶而喜乐’。这救恩信息亦如常分为两部分,义人的图画是有盼望而且美丽的,对恶人的意象则是苦毒、报复的审判。首先,第12节‘平安’(希伯来文为‘沙龙’、shalom )是比作一条缓慢流动的大河,像尼罗河或幼发拉底河一样;另外亦像一条倾泻的急流(标准修订本作‘河流’ ),有如那些挟着黑门山融化的冰雪,冲下干涸的河谷。‘列国的荣耀’与互相呼应。乍眼看来,第十二、十三节的母亲意象似乎是描述锡安对其儿女的照顾,正如七至十一节所示。但在第十二节的希伯来文却是没有‘她’的一字,(‘肋旁……膝上’ )而接着的经节却暗示在此神再次被当作一位充满信心与经验的母亲,正在照顾她的儿女。‘安慰’一词在十三节中出现了三次,自然它是巴比伦篇章开始的主要用语,。‘你们看见’(14节表示‘你们的眼睛会被打开,你们会看见异象’。这里译作‘嫩草’的,并非用于(‘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 ),而是用于新长出的青草,像在创造时从地里冒出的嫩芽,及诗二十三篇的青草地(2节 )。这是一幅描写新生命与生长的美丽图画,它的悲剧结局是恶人的灭亡。‘耶和华的手’,即是其强壮的保护,加在其仆人之上,但其震怒却是向祂的仇敌发出(14节 )。这是耶和华日子的‘忿怒’,,,。大火、火焰、‘旋风’(新英译本 )、战车、刀剑、尸体,所有传统上描述神的审判,均包括在内(15-16节 ),在普世层面上,亦是如此:这会施行在‘一切有血气的人身上’(16节 )。‘被耶和华所杀的必多’是指他们将会在战场上占大多数,只有少数人可以得救。神审判的烈火是个重复出现的主题,自第六章起,它带来的是赦免(7节 )与毁灭(13节 ),直至最后一章结束时,它带来永远的地狱之火(24节 )。第十七节列出了那些被耶和华所杀的人,正如在第三节一样,他们犯了礼仪上的罪,像参与异教的礼仪与吃下不洁的食物,却不是指道德或社会性的罪恶。‘园’曾在中提及,并给予了更多的细节,亦见于。‘跟在其中一个人的后头’这神秘的句子可能是所阐释的图画:新英译本作‘一个接着一个地在神秘的圆圈中’。‘灭绝’在词源学上是与十五节的‘旋风’(新英译本 )有关,使整篇先知信息结束在一种壮观的气氛中。我们在此面对的,是关乎在神面前终极责任的事情。新天新地最后一篇先知信息以典型的以赛亚式‘我是……’作开始,。它包含了整个世界;这是以赛亚书的另一个特色,。但本文在两个突出的方面超越了以往的先知信息。‘逃脱者’(19节 )显然被差遣‘将我的荣耀传扬在列国中’──向那些‘素来没有听见我名声,没有看见我荣耀’的人──祭司与利未人将从列国中征募(21节 )。这必定是对那些维护圣殿建制的排他野心家的致命一击,而整本以赛亚书均一致激烈地攻击此点。本文的希伯来文十分困难,或许这是因为此段经文彻底的原创性与出人意表之处,使抄写文士的思想不能掌握。如现在的经文所示,第十八节的希伯来文以一个独立的代名词,‘我’或‘我是……’作开始,却没有连着任何动词或谓语。‘他们的行为和他们的意念’(18节 )亦是独立地存在于句子之中,而希伯来文为‘它将’,而不是‘我必将’(标准修订本 )。大多数的英文译本跟随古老的希腊传统,加插‘知道’一词,并将动词改为单数第一身(标准修订本、新英译本 )。这实际上是将十八节转变为由耶和华亲自说的先知信息。或许我们更应强调开始时的代名词:‘耶和华说的’这句短语在这段经文中共重复了四次(20-23节 ),而神这番最后的话,其目的是要立下永远的约,像与挪亚所立的约(见22节 ),或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神是提议者与主动者。故此说‘我为我的缘故……’。所应许的记号或‘神迹’(19节 )并没有甚么解释。这可能是一些与天文有关的,正如以赛亚的神迹,或像引导博士往伯利恒的东方之星,或像其中一个宣告新纪元来临的传统现象,,。但这会否就是第二十二节的新天新地,正如创世记第九章的彩虹一样,成为神对其子民的永远记号呢?一些‘逃脱的’会像使徒一样被差遣进入世界(19节 )。那些‘辽远海岛’的名字并不是全部都能确定地被人认识,或许这是另一例子,显明这篇如此吸引的经文,在原来写成之后的数世纪以来,仍不断被人重新诠释与修改。他施在西班牙曾经是腓尼基人著名的殖民地。土巴是位于黑海的岸边,而雅完(希伯来式的希腊文称Ionia )包括了希腊的本土与希腊在爱奥尼亚与小亚细亚的殖民地。普勒与‘拉弓的’路德似乎是位于北非,,。但希伯来原文却有亚述名字‘普勒’(Pul即提革拉毘列色 ,而不是普勒(Put )。而在亦有另一个‘路德’,与亚述(即亚兰 )并列。有些专家倾向将‘拉弓’读为‘米设’(新英译本 ),属于小亚细亚另一地区,经常与雅完、土巴列在一起。无疑此种分殊性反映了日后世代尝试将他们对世界的知识,与他们在其中作为神子民的角色,连带于经文之中。亦有相似的遭遇。第二十节流亡者的回归教人想起,与其他经文。但在此,他们是代表列邦被带到耶路撒冷,‘作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献祭相比,虽是不加评述,却是颇具革命性的外邦献祭的观念。在二十至二十一节,专门的献祭语言独特地用于外邦人的活动上,将亲善的语言更推进一步。而运输的工具亦是新颖与具有异国色彩的:马匹、马车与骡子是常见的,,;但‘轿子’(新英译本作Wagons‘运货车’ )却在圣经中除了此处外,只提过一次,而‘独峰驼’则只出现于此处。第二十二至二十三节好像是一个新的立约或应许,正如神对挪亚,或对亚伯拉罕与其永远的子孙所说的话。‘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必成为记号,像洪水以后在天空的彩虹,表明这应许是永远的。先知在给列祖子孙的应许之上,还加上应许他们的名字,他们对公义与信心的名声,都会存到永远。此新应许的高峰是‘凡有血气的’都会来耶路撒冷敬拜,而那些厌恶节期、安息日、月朔与其他指定大会的,会转化为对神谦卑顺服的普遍态度。在旧约圣经之中,只有,或,才能匹配于此新纪元的异象。但很可惜,这里有以赛亚书最后一节。此节是如此丑陋与残酷,以致人们当会堂崇拜中使用它时,在它以后将第二十三节多念一遍,这已成为长久的习惯。我们曾不止一次论及神公义的阴暗面,,而在此我们可以重申:对于那些在审判之日得救的人,其救恩的图画越多姿多采,按着旧约的想法,对那些被弃绝者之灭亡与毁灭的图画,也越是颜色丰富。这是中世纪对地狱之火的观念,是他们所能找到的少数旧约权威之一。本文已引用于。但正如在(好像在最后阶段属于以赛亚传统的本节经文 ),我们找到有关死人复活的信念。我们可想及该节美丽的经文,与以西结看见满山的枯骨复生的异象,与但以理充分表明超越坟墓的盼望,而不是;我们就此离开以赛亚的先知信息,坚定相信超越时间的‘新天新地’的应许,也必定会超越死亡:d. 审判与盼望
以赛亚书最后一章接续新天新地的异象,所谈的题材十分宽广。如何能避免未来的忿怒,并且满有把握的享受未来的荣耀? 要了解第六十六章,最好的办法是先观察整章的结构。它的开始(1~4节)与退出(18~24节),都在讲论神的殿。在开头的段落中,以赛亚很快从殿的本身(1~2节)转到相对的敬拜者就是「因我话而战兢」的人(2节),以及那些虽然参与宗教仪式(3节),在神呼召的时候却不回应的人(4节)。在最后的段落中,以赛亚先讲普世的朝圣者将纯洁的祭物带到神的殿中(18~21节),而且「全人类」都守安息日(22~23节)。但是,反向的,神的最后审判会临到某些人身上(24节)。这章中间的两段,则分别探讨这两群人:因神的话而「战兢的人」,得到保证与盼望的资讯(5~14节);假的敬拜者则有神烈火的审判加身(15~17节)。当然,神的「殿」是祂前来住在百姓生活之中的「地方」。这乃是祂的「会幕」、祂的帐篷,扎营在祂百姓的心中。正如以赛亚的教导,对这个「殿」和其中的圣者,最适合的反应只有一个:我们是否因祂的话而战兢?还是当祂呼召的时候,我们却拒绝? 殿和其中的百姓 1~2ab.我们需要借助于所罗门的观点,来了解这几节。在作献殿祷告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神果真住在地上吗?」(27节)从这个问题的上下文来看,答案必须为「是的」:他肯定了圣殿是神的居所(12节),是神下令要建造这殿(14~21节),这殿表明神履行了祂对大卫的应许(22~26节)。因此,答案无可置疑:虽然神太伟大,但祂会前来,住在这与百姓同在的殿中。但是,以赛亚以问题的形式加上了他自己的观点,哪里……?(和合:何等)其实,更直接的译法为,「无论哪里……?」是的,圣殿将是祂安息的地方( menûḥâ ,在别处用过;如:,意思是「家」),就是神住在祂百姓中以此处为家但祂太伟大了(地是我的脚凳)、太超越了(1a节),全地都嫌太微小(1b节),此外,祂乃是一切的创造者(1ef节),人的手艺不能添加祂什么。总而言之,若只从建筑来看这殿,它根本不算一回事! 2c~e.我所重视的(和合:我所看顾的)是很好的译法,不过较直接的翻译为「但我要看顾的是这样的人」。神要找祂的殿,必须打听方向(1cd节;哪里……? ʾê-zeh ),可是祂要挑出人来,却毫无问题(2c节;「这样的人」, ʾel-zeh )。神会以恩典降卑自己,将这微小的殿作为祂的家。谦卑(和合:虚心),在社会方面,是处于最低层的一群人,被强大的力量和利益团体辖制;在宗教方面,是愿意在神面前将自己完全降卑的人。痛悔( neḵe ̄h ):「瘸腿」,或残废,这里应用在属灵方面,指清楚罪所带来的损害,让人无法在神面前站立。战兢是指兢兢业业要去讨好。(动词√ ḥa ̄re ̄ḏ 和其形容词用于,指书念妇人费尽心力,为以利沙作了各方面的预备;但,的用法,与以赛亚书这里的用法相当。)因此,在神眼中看为尊大的,乃是这些:我们在祂面前以谦卑来敬拜、我们对自己本相的认识,以及我们对祂的话兢兢业业的态度。 3.这里论到四种两两相对的敬拜行为正当的与不正当的。其中,好像与好像献(3f节)是附加的解释。若不算它们,便可发现,以赛亚只是将符合律法和不符合律法的行为并列,而未加上评语:一人杀牛、另一人却杀人(即,有罪的行为);一人献羔羊、另一人却打折狗项(毫无意义);一人带来谷物为礼物,另一人则带来猪血(不可献上之物);一人烧乳香为纪念,另一人称颂偶像(背道)。按以西结书第八章看,被掳之前对神的敬拜,正与这类扭曲同时并进。以赛亚的目的,是摆明让人选择:神已经藉祂的话将祂的旨意显明。祂并不是斥责敬拜的地方,和祭物的使用(如好像等的含义),而是将神所启示的敬拜方法,与人的方法作对比,他的指控为(3ij节):这些人刻意拣选如此的敬拜方式(方法;和合:道路);而此事不单只涉及外表的形式,更与他们的心相关(喜悦)。但在神看来,这乃是可憎恶的( s ̌iqqûṣ )每件事都令祂嫌恶! 4.神的反应完全公平:他们作了「拣选」(3i节),如今祂必拣选。严厉的事(和合:迷惑的事):在, taʿalûlîm 的意思是不可测的变化;这里可能是指突然临到的事,或总结性的事,而不是严厉。所惧怕的,暗示他们蜂拥去用他们的方式敬拜,为的是求保护(。然而,假宗教不但不能提供护佑,反而招惹上百姓要远避的事。但是整件事的核心,乃是拒绝神所宣告的旨意(我呼唤)、祂明显的话语(我说话),和实际的命令(行恶)。 神的话与永远的保障凡是因神的话而战兢的人,虽然现在遭人嘲讽(5~6节),但是终必欢欣并兴旺(14节),因为神已经应许锡安的儿女(7~9节),会带给他们平安(12~13节),锡安城中的悲哀将会变为喜乐,并有丰富的供应(10~11节)。战兢:参2节;此处这乃是神祝福的要诀,真信徒的标帜。弟兄:外表上属于同一个宗教团体。这里的仇视与相似(;亦与的两个群体相同,所寻求的互相对立假神与真神;而结果亦分别为烈怒与荣耀以下)。因我名:他们被赶出去,是由于这些「因话语而战兢的人」对神的名的看法,为整个团体所不容,又因为其他人都受迷惑,要这名具另外的含义。他们真的以为,忠于神的话不是办法,他们自己所拣选的神学才能真正诠释神的名,也更能尊荣祂。具体来说,「因话语而战兢的人」承认未来会喜乐,但别人却当面嘲笑他们的盼望(参:。可是时间会证实他们的末世论,因为城与殿都会回应神报应的怒吼(6节)。 在人不能,在神却能。末世论至今仍是一个焦点,凡接受圣经见证的人,经常受到嘲讽。在以赛亚的时代显然情况亦相同,因此,他从肯定末世论(6节)转而肯定在人不能想象的事,在神却轻而易举。未曾劬劳就生产,不经痛苦就生儿女(7节),一个国、一个民突然间成立(8a~d节),这种事怎么可能发生?但是却必会发生(8ef、9节)!各项事追根究底,全在于神是怎样的一位(9节)。第一,祂的信实直到末了:祂不会设置了目标(使她临产),却又放弃;第二,祂是全权的:祂所开始的,也必完成(直译)「我岂会生产而(后来又)关闭(子宫)?」我不想完成的事,怎么会开始?生产和完成生产(和合:使她生产),是同一个字(hiphil 分词,√ ya ̄laḏ ),不过完成生产(即,管理从怀孕到生产的过程)的意思并无前例。这个字的意思或是「生」(怀孕的那一刻),或是「使产生」(出生的那一刻)。后者适合9b节,前者适合9cd节。说……说:前者是未完成式,「不断地说」,在先知当中,只有以赛亚常这样用,,,;后者是完成式,指已经说过、成为定论的事。神坚持祂曾宣告过的话(未完成式),而祂所宣告的又有祂的委身(完成式)来支持,这与此处的图喻完全相符。 喜乐与供应现今对耶路撒冷的态度是双重的:一方面神城中的成员现在便可以因它而喜乐祂的殿宇和同在、敬拜、交谊、赎罪所有伟大的属灵实体都是以锡安为中心;另方面,又要为它悲哀其中的团体分裂、敌视合乎圣经的真实信仰、世上的人嘲讽神的百姓、否定末世的盼望。但是未来将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时刻,届时锡安的一切真义都可全然供人享受。这里提到两幅锡安哺乳的图画,第一幅强调婴孩的满足(11ab节),第二幅讲到母乳的丰盛超过所需,(直译)「她乳头的荣耀」。 世界的和平之城神的应许完全以祂的话语为保证,因为上主如此说。平安……好像江河,这是他们因拒绝神的话而失去的,但从前因罪而失去的一切,都将撤销,而长久以来所提的平安一事,,,,,、21,,,将圆满达成:江河要再畅流。列国……河:在,列国如同江河「流向」锡安,这异象并非空想。财富是「荣耀」,而「神的荣耀」既是指「神在祂一切的荣耀中」,同样,在未来的锡安中,每一个国家都将呈现出「它一切的荣耀」,即,它原本当有的荣耀,也是它将神的城中被成全、达成熟的荣耀。涨溢(√ s ̌e ̄ṭap ̄ )是以赛亚用来指亚述之威胁的典型比方,,、17~18,。锡安遭受国际威胁的程度,将成为这城得着国际财富的标准。在,,列国养育了锡安的儿女,代表他们甘心成为服事的成员。但是在进入锡安的时候,他们却成了真儿女(诗八十七),亲身经历到锡安母亲般的眷顾滋养与怀抱(12c节),摇弄在膝(12d节)、受到安慰(13a节)。然而,一切安慰的真正源头却是神(13c节),这源头只出现(直译)「在耶路撒冷里面」,「扎实的喜乐、永存的珍宝/惟有锡安的儿女才能知道」。144 彻底解决你们看见,回应了第5ef节嘲讽的(直译)「愿我们看见」,并将之一笔勾消。「看见」是亲自、直接的经历。在永恒的锡安,这是不能夺去的经验因为(14cd节)那将带来全备祝福的手(个别、干预的行动),与忿怒的手相呼应,神要用此来对付祂的仇敌。如此,第14节便撤销了第5节。神的仆人活在灵里分歧的团体里时,喜乐一直受到威胁,所以无法尽情享受,也无法长久享有。但是神只要一采取行动,便足以保障永远的喜乐,除去各样的威胁。这乃是的报仇与施恩之日。 圣洁与忌邪的神第5~6节显示,「因话语战兢的人」和妥协者之间有强烈的冲突,这光景必须以某种方式解决。神的回应为宣布,祂的手将行动。祂一直站在爱祂话语之人这一边,为他们在前面预备喜乐、安慰、丰盛与普世的交谊,这些都记在7~14ab节。其中亦暗示,神会向妥协者发怒(14cd节),可是祂的怒气将会以什么形式出现?答案很清楚,只要恢复15节开头的「因为」(NIV 未译)便可明白。15~16节的画面,是神在怒中临到的典型说法,而17节(则将其直接应用在妥协者身上。 15~16.这幅恐怖的神显现画面,主要的成分为火(15ad、16a节)、旋风(15b节),和刀(16a节)。最重要的题材为火,它一向代表神的圣洁主动向罪发作。旋风是祂快速、不可抵挡的审判之风,不会留下一点在此与车辇相连,描述以战车追赶的情景,无人能脱逃。刀是对个人的审判。在圣经中,人类整个历史都处于这样的火与这圣洁的刀之间;。神如此施行审判,「运行祂的审判权」。审判是神在如衣穿上的,后来又传交给祂的受膏者,而他则从「讲求公义」的忿怒酒m中回来。神每一个行动都全然公义,最后祂来对付一切人(直译:一切有血气的)时,也将如此。 17.不过,此处将本段中的背道者特别挑出来谈,就是自称属神百姓的妥协者,那些按照自己所喜好的敬拜,不回应祂的呼召、不听祂的话、不照祂的道路行的人。人一旦停止听从神所启示的真理,并不代表什么都不信,反而会变成什么都信园子、猪、老鼠,什么都行!园子:,。分别为圣是指该人的状况:洁净是他们合适站在神面前。跟在其中一个人的后头,最接近的说法,是在敬拜的长老中,有「雅撒尼亚站在他们中间」。我们对古代敬拜的形式了解得不够,无法详究这事。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个群体的敬拜,中间有一位领袖,但是实际的情形应当更复杂,或许带有某种异教敬拜的成分,使神十分憎恶。但是整幅图画和其意义很清楚。神是位忌邪的神,敬拜必须符合祂所启示的旨意,才能将祂所当得的称颂与尊荣归给祂。倘若缺乏这点,就会惹动神圣的忌邪之情,而带来审判。 新的殿成为新造世界的中心最后的一段与(全章的根本思想)相关,这乃是必要的。真敬拜的特色为,敬拜者是否在神的话前战兢(2c~4节)。其实,我们或许可以找出一种进展性,从新的世界到新的城、再到新的社会以下),最后来到新的殿。所以,以赛亚用一群敬拜的子民作为末世异象的高潮,并不令人意外:这段讲到他的光景(18~19节)、在耶路撒冷的平等接纳(20~22节),和与神不断的亲密相交(23~24节)。 18.这里开头的一句话是无解的谜,似乎是互不相关的字凑在一起:「而我他们的行为和他们的思想它已来。」其中是否遗漏了什么?是否整句的组织混乱了,以致这些字看来像一根根浮木一般?抑或这是希伯来文的片语,或俗语,是我们所不了解的?NIV 加上了因为,并将动词来稍作修改,使其指神的来到,而使整句有意义。这固然有帮助,也有七十士译本为支持。但是它带来了一个极大的难题:因为我们的行为所导致的事,只能指未来从神而来的审判,而这里的荣耀就变成审判的荣耀。可是,这是说不通的:此处的荣耀(18节)导致蒙神悦纳之子民的聚集。所以,我们不得不回到经文,来摸索其意义;有人提出协调的建议(只是建议而已),就是以我和想象(直译:思想)指前面所提的事,而以荣耀指下面接着提到的事:「至于我对他们的言语和思想的注意,这事已经临到。而,要聚集列国……他们将前来,并见到我的荣耀。」报仇之工已完成;这里乃是平行的救恩之工,,。 19.神会聚集列国,不是用高举的旗帜,,,而是藉在他们中间的记号,他们将围绕此记号集合。以赛亚并没有说这个记号是什么,但是既然在整本圣经的情境中,这一段乃是介乎耶稣两次临到的中间,这个记号只可能是十字架。我要差派是旧约的说法,与新约的宣教大使命意义相同。从广面看,总结了旧约的理想:一群遵奉神话语的子民,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总结了新约的理想:一个宣教的教会。从整个圣经的角度来看,这两者都同样重要,但是在这里,神差派(就如祂曾差遣以赛亚一样)逃脱的人。从上下文来看,这些乃是神的审判(16节)未曾触及的人,在他们身上,神的工作不是报仇,而是拯救,他们听见了「平安,平安」的呼喊,运用了悔改的恩赐。其中的一些人(和合未译)如今成了祂在世界各地的宣教士此处刻意挑选、加深印象的地名,有意指普世全地。他施:见,,。利比安……利地安:(直译)普勒与路德,在和与古实同时提到。有些人认为,它们既与古实相关,便是指南方,但大多数人同意NIV的解释。土巴是更北,而希腊则是雅完。以弓箭著名:为何会提到这事?可能只是要平衡这些地名的模糊,而提醒人,宣教士是到真的百姓当中去,那些人可能代表真实的威胁有组织、独立的民族、心存抗拒。海岛代表「地上最远的疆界」,,。这里并未暗示,这类地方可能有某种宗教「对他们很合适」,或他们有足够的真理可以倚赖,或者雅巍也许早已潜在他们的神学与仪式中。事实则为,他们从来不知道祂,也未曾见过祂,而这就构成了大使命的理由。他们既没有启示(听见我的名声),也没有经历(看见我的荣耀)。他们需要去认识独一的真神。 20.参,。将弟兄解释为重新聚集的以色列人,很不合理。若应许以色列人将成为祭司(21节),岂不是反高潮!不,这里所指的乃是从前的外邦人现在成了弟兄,,应验了的应许。供物( minḥâ :「礼物」,是所有祭物辞汇中含义最广的一个字。宣教士回来时,带了礼物给神就是他们的见证从列国中所赢得的。马……骆驼:这一运输大队令人难以忘怀。距离与难度都无法拦阻他们走向耶路撒冷,因为各种旅行方式都用上了,目的只为把他们送到那里,而所有人都将安全的来到我的圣山,蒙神悦纳,就像祂自己下令要以色列献上的素祭一样。并且他们不单来到圣山,更是直到殿中,就是神的住处,神的「家」。 21.在,由于受膏者的工作,以色列成为祭司的子民,成全了。这份特权如今延伸出去。在以赛亚的时代,只有一些以色列人是祭司与利未人,不过通过他们,以色列便被视为属神的祭司之民,而在此他预见,外邦人也以相同的条件被收纳,享受同样的特权。 22~23.新的世界、新的城和新的殿,乃是神旨意中永恒的高潮。这是我所要造的,此分词表达出即将临到的未来:「我正在造/将要造」。这个未来的实体具备神本身永远的有效性(在我面前长存)。这是祂明说的承诺〔宣告(和合:说):「是……的话」,〕。神的百姓在这里是(直译)「你的种和你的名」,指立约的中保,即受膏的征服者之子民,因他复仇与救恩之工,而被带来承受产业。他们与新的世界具有同样长存、永妥的保证,而他们的特色为月朔和安息日的子民。以赛亚用两个筵席来作退出,在他的著作一开始,他为百姓不遵守这两个节日而痛心。这两个都是筵席,而非禁食;悲哀已成过去,喜乐永远长在。百姓进入世界一家的真实中,在神面前同蒙接纳;如今他们终于能在现实的圣洁中达到神的要求。每个月、每一周到来时,这群子民都喜乐的将自己献给神。从上下文来看,这一切事的地点乃是在耶路撒冷,但是「凡有血气的」(全人类)在一处的思想,显示先知乃是想到的世界性圣山,和二十五至二十六章的世界城市锡安,就是信徒已经前来聚集之处,而未来他们还要进入其中的门。 24.令人希奇的是,这城的旁边有一墓地,当「凡有血气的」前来敬拜时,会出去观看,看他们脱离的是怎样的命运。他们享受了得救的日子,但是却不容自己忘掉报仇的日子。这些人死,是因为神的审判乃是真实的:他们是「上主所杀的」(16节)。对他们的控诉为,他们是背道的(和合:违背):他们知道神的话,但却故意走自己的路(4节)。因此,芽中的虫背道的心、腐败而堕落的性情得了胜,他们永远的命运就是活在腐败的生命中(他们的虫是不死的),受到神圣洁的永远敌视,即,不灭的火。耶稣曾亲口用这些话描述在地狱里遭火烧的「生命」,最后,他们会经历第二次的死同样的人转进最终所在的地点与状况。拜访墓地的原因,不是要幸灾乐祸(因为那种情景太恐怖了),也不是要怜悯(不过,有谁不会情不自禁的怜悯呢?),而是要再度记住那可憎恶的事( de ̄ra ̄ʾôn ;参:,重新感受到恶心、厌恶;换言之,再看一次罪的工价,和背道的结果,因此能重新立志,要顺服并爱慕神的话。还有另一个思想,就是在14节中曾提到的:圣徒所以能真确感受到自己是稳妥的,乃是因为他们得到保证,一切可能威胁或破坏他们永恒喜乐的事物,神都已经全然清除尽净了。 139祂也受苦难,直译为「对他为不幸」,这又是一个必须要在 lo ̄ʾ (「不」)和 lô (「对他」,这里是所有格之意,表明「不幸」是「他的」)之间作选择的例子。两者都可接受。前者会使翻译成为「在他们一切的不幸中,祂并非不幸」,否定神与祂受苦的子民认为。 140心刚硬的问题,最典型的研究范例,便是法老的心。所用过的动词有三:√ ḥa ̄zaq ,其 qal 形式意思是「变成刚硬」,,,其 piel 形式意思是「使成刚硬」,,,,、17);√ ka ̄ḇe ̄ḏ , qal 形式意思是「加重、无回应」,,;√ qa ̄s ̌â , hiphil 形式意思是「使顽固」。人执意不顺服的行动,结果便是心的刚硬,使性情与意志倾向顽梗,愈来愈没有力量不这样作,直到按神全权的安排完全失去改变的力量。相关的三次声明,一次讲法老使心刚硬,一次讲神刚硬了法老的心,一次讲法老的心成为刚硬,虽是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整个过程,但彼此却环环相扣。 141他们假定,五十六~六十六章的内容,乃是所谓的「第三以赛亚」所写。 142见 F. S. Fitzsimmonds, 《圣经新辞典》下册,782页。 143C. Westermann 对五十六~六十六章的注释,可以代表刻板的被掳归回立场:「在被掳归回时期公开指控人拜偶像,令人意外。这或许暗示,这则神谕……在9节以下和……11~12a节,只是从传统材料中取出」( Isaiah 40-66 [SCM, 1966], 405页)。但是,倘若这一段非常不合时宜、毫不相配,为何要「取出」来用? 144取自 J. Newton, 'Glorious things of thee are spoken'。〔暂编注解〕人手所造的殿宇那能容纳神居住。所罗门所造圣殿虽宏伟,他也知道“天和天上的天”都不足神居住。
我的座位。;103:19;,35;见;;6:18注释。
我的脚凳。见注释。
1~4审判的理由。以赛亚在多处以各种形式指出恶人当受审判的理由,可分为对神的罪恶与对人的罪恶。这段经文主要围绕对神所犯的罪恶展开。事实上,只有与神的垂直关系得到恢复,与人的水平关系才能得以恢复。这段经文指出假以色列的信仰生活的过错,就是:①误解信仰对象——神的性情;②以利己的祈福性信仰敬拜神;③敬拜神的方法不符合圣经。
1-6 心灵的敬拜远胜徒有外表的宗教:神是个灵、毋须住在圣殿中;祂看重谦卑受教的人,诗厌徒有外表的宗教礼仪,更要刑罚作恶的人。
66:1~24救赎史的展开与主题。本章是本书的落幕部分,包含三大信息 :警告将要施行审判;安慰遭遇痛苦的人;尤其应许外邦人得救。本章分为前半部(1-14节——审判:1-4节 救恩:5-14节 )、后半部(15-24节——审判:15-17节 救恩:18-24节 ),每部分分为对恶人宣告审判,对罪人宣告救恩两段经文。前半部与后半部并未重复相同内容,后半部比前半部更加鲜明、具决定性,二者是渐进关系。须注意,本章预言首先针对启示的第一对象以色列,神并不是无条件地拯救整个以色列,而是按其信仰区分真假以色列,并对他们宣告审判与安慰。之后,拯救对象才扩张至外邦。
【神的殿宇】乌加列文的《巴力神话》(Baal Cycle )中,巴力要为自己建造房屋,以便有居所。同样,宁吉尔苏要求古德王建造屋宇供其休息。前者较与此处有关,因为巴力自己建造屋子,如同雅巍所做。在《埃努玛埃利什》史诗中,玛尔杜克打败查马特后,宣称要为自己盖房子,称作巴比伦,作为众神的居所。第五块泥版末了,有点残缺的片段将这与玛尔杜克创造地,以及对地的权柄连在一起。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说:“这一切都是我手所造的,所以就都有了。但我所看顾的,就是虚心痛悔、因我话而战兢的人(“虚心”原文作“贫穷” )。」
〔暂编注解〕「这一切」:大抵指宇宙万物。
天地万物都出神所创造的,,33:6,。神用大能托住地球和全宇宙。祂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里。这些殿宇固然有其作用,但其中敬拜的人如果没有痛悔,谦卑和顺服的精神,殿宇就毫无用处。
2~3神喜悦心灵诚实的敬拜,不悦纳徒具外表的虚假敬虔。这些人献的祭物,等于杀人的恶行。同属牛羊,在神眼中等于不洁的猪、狗。“可憎恶的事”指拜偶像。
【】「假冒为善的宰牛,好像杀人,献羊羔,好像打折狗项,献供物,好像献猪血,烧乳香,好像称颂偶像。这等人拣选自己的道路,心里喜悦行可憎恶的事。」
〔暂编注解〕这里的意思是:遵守献祭仪式而没有预备心的改变(2节 ),是神所厌恶的,正如谋杀或奉献不洁的牲畜那样可厌。
在神眼中,悖逆的人所献的祭物,无异于恶行(「杀人」 )不洁祭牲。(「狗」与「猪」属不洁 不能作祭牲 ,,这些人献馨香祭,却不蒙记念,宛如拜偶像一样虚空。
宰牛,好像: 杀牛、羊献祭是神亲自教导的献祭方法。这句话容易引起误会,以为指责此行为如同杀人。其实,并不是说这种献祭方法如同无辜折断狗的颈项那样惨忍,而是说心中根本没有悔改之意,却只是作为献祭的方法宰杀牲畜,这种行为是对神的不敬,对牛羊也犯了杀害罪。共同翻译强调只知献祭而不知实践的假冒伪善的一面。
宰牛。这句话原文十分简短,有好几种解释。短语之间没有联系。例如在第一部分“宰牛”和“杀人”之间,KJV版和RSV版加了“好像”,这是依据七十士译本和《塔古姆》。这句译文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属灵经验,宰牛献祭的人就和杀人者一样,在神的眼中是不蒙悦纳的。其它几组短语的对比也大致相似。
但也有可能添加的词是“是”。这句话就成了“宰牛就是杀人”等。意思是那些带着牛,羊,谷物和香来到敬拜神的人,同时也犯下了杀人的罪,参与了拜偶像的仪式。
自己的道路。本节的思路与下一节相关。这些百姓既自己选择罪恶的道路,神就“拣选”惩罚他们,与他们的罪恶相称。
【猪血】铜器时代晚期,猪和狗在安那托利亚的赫人祭仪中占重要地位。当遇到仪式性不洁时,赫人常会杀只猪(多半以腰斩的方式为之 )。猪和狗在敬拜地府神明(和阴间或土地肥沃有关 )时特别重要。更多资料,参见与注释。有些学者认为这种仪式中处理猪的手法,可能是猪被认为不洁净的原因之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也必拣选迷惑他们的事,使他们所惧怕的临到他们。因为我呼唤,无人答应;我说话,他们不听从,反倒行我眼中看为恶的,拣选我所不喜悦的。”」
〔暂编注解〕使他们所惧怕的。希伯来语是alulimôta ,源自词根alalô ,其形式之一意为“严厉对待”。alulimôta 在本节译为“严厉对待”,“使人痛苦”可能更好。然而在临到犹大的严厉惩罚中,神仍有智慧仁慈的旨意,就像祂对待十个支派那样。神既未能在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实现祂的旨意,祂就借着将他们分散到外邦邻国中来成就。
【】「你们因耶和华言语战兢的人,当听他的话。你们的弟兄,就是恨恶你们、因我名赶出你们的,曾说:“愿耶和华得荣耀,使我们得见你们的喜乐”,但蒙羞的究竟是他们。」
〔暂编注解〕「赶出你们」:大抵是禁止敬虔者踏足圣殿与参加敬拜的聚会。
你们因耶和华言语战兢的人。以赛亚的话题从伪善的恶人转到行义的余民。他们的命运十分艰难。假弟兄藐视和迫害他们。骄傲而自以为义的伪善者嘲讽他们敬虔和奉献。但以赛亚指出,形势将发生变化。厄运将临到嘲讽人的人身上。义人将得到喜乐和拯救。
我们得见。根据马所拉文本,这句话出于恶人的嘲讽:“愿耶和华得荣耀,使我们得见你们的喜乐。”KJV版译为“他将显现”需要改动希伯来原文。但死海古卷1QISa也是“他将显现”。
5-6神为敬虔者复仇,因他们受到悖逆神的弟兄逼害,他们的敬虔也遭讥讽。
5~14对顺服之人的赏赐。这段经文从三个角度表明认识神、顺服神、渴慕神之人将要得到的赏赐,他们与1-4节所提到的不认识神、违背神、无视神的人相反。①逼迫他们的人反要遭受羞辱(诗23篇 );②不经生产之苦却多得义人后裔,并繁荣昌盛;③真以色列,即新耶路撒冷将成为完全蒙祝福之地,21:2)。
【】「有喧哗的声音出自城中,有声音出于殿中,是耶和华向仇敌施行报应的声音。」
〔暂编注解〕声音……声音: 亵渎圣殿之徒,在圣殿受到神的审判,发出痛苦呻吟的声音。
先知想到了复兴的时候。以赛亚看见圣城和圣殿得到重建。神兴起惩罚新国度的仇敌。
【】「锡安未曾劬劳就生产;未觉疼痛就生出男孩。」
〔暂编注解〕这里把锡安比作分娩中的妇人。久已荒芜的以色列地,将因流亡者的大批归来而突然充满生机。
7-8 把锡安喻作母亲,子民喻作新生男孩;锡安毋须经过生产之苦,转瞬便得到新的子民。
7~9基督第二次降临的时候,所有活着的以色列人都要得救,,。以色列的复兴是迅速的,像妇人在阵痛之前便已生产一样。
7~9锡安的繁荣。毫无痛苦地产下儿女的比喻,首先指以色列在被掳中,看似完全绝望却将迎来奇迹般的繁荣,终极意义上指教会奇迹般地孕育,且不断发展。
7~14本节至14节有几种解释:1,分散各地的犹太人要回故园,回来得极为突然,而且大批来归,所以形容为未劬劳、未阵痛,便生出男孩。神的大能可使孩子不经阵痛而生。锡安有若母亲,会奶养新生的孩子,让他们得到安慰。2,指外邦人好象未经劬劳而生的子女,会加入锡安成为她的子民,与犹太人同享神赐福乐。3,指末世要发生的事。以色列的“劬劳”是指末世大灾难,亦即“雅各遭难的时候”。“男孩”就是那位远在大灾难发生之前,早就降生了的基督。当大灾难末期,以色列中悔改的余民,因归向神,在“一日”之内成为一个新的“国”度(8节 ),那时,耶稣基督再降临在地上掌权。
7-14 锡安的新子民:本段可有两种解释:1祂余民(新生的孩子 )迅速归回锡安,在她的乳养下受安慰;2祂外邦加入成为锡安的子民,承受神子民的福气。
【】「国岂能一日而生?民岂能一时而产?因为锡安一劬劳,便生下儿女。这样的事谁曾听见、谁曾看见呢?」
〔暂编注解〕一个国家在瞬间建立,这是旷古未闻,不可思议的事。如果流亡在外的犹太人能注意到先知的这个信息,犹太国本来是会奇迹般地得到重建,充满荣耀,就像这里所描述的。
【】「耶和华说:“我既使她临产,岂不使她生产呢?你的神说,我既使她生产,岂能使她闭胎不生呢?”」
〔暂编注解〕神是信实的,必成就上述的预言。
临产: 比喻神的想法与计划,“生产”比喻神意志的实践。意指神对整个历史的绝对主权与能力。
本节强调了神旨意的严肃性。以色列没有实现神的旨意,不能归咎于神的恩典不够用。神也没有因以色列暂时的失败而放弃“历代以来救赎人类的计划”。天上的耶路撒冷是“我们的母”。得救的民族将人口众多。
【】「你们爱慕耶路撒冷的,都要与她一同欢喜快乐,你们为她悲哀的,都要与她一同乐上加乐,」
〔暂编注解〕「你们爱摹耶路撒冷的」、「你们为她悲哀的」:即新民;
「为她悲哀」指为锡安先前遭受刑罚、境况可怜而难过。
爱慕耶路撒冷的: 耶路撒冷是蒙神拣选的以色列的首都,神的圣殿在此。爱慕耶路撒冷,就是爱慕神的圣殿。须留意,得蒙救赎的人并不是居住在耶路撒冷,而是爱慕耶路撒冷。不管住在城内或城外,与“为她悲哀”综合地理解,圣徒是与真理同欢共悲的人。要……乐上加乐: 此预言的第一对象是经历过耶路撒冷的灭亡和被掳生活,并灵性陷入深深的挫折与悲叹中的人。属灵意义上指在世界遭受失败与挫折的圣徒。对他们要传达喜乐的信息,表明在全无指望的状态下,绝对救恩从上浇灌下来。
;61:2,3。
10~14千禧年时期的描述。
【】「使你们在她安慰的怀中吃奶得饱,使他们得她丰盛的荣耀,犹如挤奶,满心喜乐。」
〔暂编注解〕犹如挤奶,满心喜乐: 以赛亚把“将要得到恢复的耶路撒冷”描述成所有爱慕耶路撒冷之人的母亲。他如此表达,是因为:①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家乡,;②耶路撒冷拥有供给他们的纯净灵奶;③在耶路撒冷流淌着解决他们干渴的生命之河。旧约耶路撒冷象征新约教会。
第11,12节继续描写耶路撒冷为新生之民族的母亲。一个尽责的母亲全心全意地关爱自己的孩子。
【】「耶和华如此说:“我要使平安延及她,好像江河;使列国的荣耀延及她,如同涨溢的河。你们要从中享受(原文作“咂” ),你们必蒙抱在肋旁,摇弄在膝上。」
〔暂编注解〕平安。或“康泰”。
好像江河。见。
荣耀。希伯来语是kabod 。可能是指“财宝”,61:6)。关于外邦人的“财宝”。见注释。
在膝上。。东方国家的母亲常把孩子背在身上。
【】「母亲怎样安慰儿子,我就照样安慰你们,你们也必因(或作“在” )耶路撒冷得安慰。」
〔暂编注解〕。
【】「你们看见,就心中快乐,你们的骨头必得滋润,像嫩草一样。而且耶和华的手向他仆人所行的,必被人知道;他也要向仇敌发恼恨。」
〔暂编注解〕「你们的骨头必得滋润」:; ; 109:18; 。
你们的骨头……像嫩草一样: 是说明第一个诗句主题的又一个比喻,指耶路撒冷将得到恢复,心存诚实者必由此得安慰。从前,灾殃使“以色列的骨头”(58:11)衰残,因其热气如同被火烧。然而,自得到神安慰后,如同衰败的青草重现生机茂盛,他们的骨头也必寻回昔日的青春。“骨头”指身体的组成部分——骨骼,有时亦用来指“家族”或“民族”。在这里可视为选民以色列。
心中快乐。无疑是指所提到的亵慢人所说嘲笑的话。
骨头必得滋润。圣经形容在患难的时候骨头“枯干”,,在疾病的时候“骨头因热烧焦”。
向他仆人。第5节有类似的对比(见该处注释 )。
【】「“看哪,耶和华必在火中降临。他的车辇像旋风,以烈怒施行报应,以火焰施行责罚。」
〔暂编注解〕本节至末节论到末后的事。“火”是审判的代表。末日来时,神要审判众人,又要将神的名传遍全地;四散的以民要回归,恶人受报,世界更新。
「车辇」:即马车。
以色列的真正复兴意味着背道者和恶人的灭亡。所以基督复临将拯救圣徒,消灭恶人。
15-16回应上文,表明神要报应仇敌,向全世界施行审判。
15~17一幅基督再来审判的生动图画。
15~17施行审判的神。神在雄雄烈火中,带着火焰与刀怒气腾腾地降临,并施行审判,但神也将怀着仁慈的心,行走在流淌溪水、开着鲜花、孩童与猛兽一起玩耍的乐园(11:6-9,35:1-10)。比较神的两种容颜,能看到审判与救恩相差何等巨大。6节从听觉角度描述神对恶人的审判,这段经文从视觉角度指出闪着光、溅着血的神之震怒。
15-24 末世的预言:本段有关神的审判、人在列国中传扬神、所有流落异乡的以色列民归回耶城、恶者遭受可怕刑罚的事,有人认为这就是千禧年的情景(参启20章 ),有人则认为是耶稣第二次来之前世界的情景。
【火、车、旋风】古代近东形像里,重要的神祇不时由车夫伴随。有个称作拉基布伊勒的神是迦南神伊勒的车夫。亚喀得文学《布内内》里记载,太阳神沙马士的军师获任为其车夫。车夫负责载送该神祇,特别是赴战场。以色列宗教信仰中,有时以近似于古代近东思维的方式描绘或记载雅巍。例如以利亚和巴力先知的竞赛中,雅巍显为掌管土地生产力的神,并以火回应;象征性说法则通常将祂和太阳连在一起。此处对祂的描绘可能和有车夫为伴的暴风神哈达有共通处。这些相似处显示可能是使用大家所熟悉的形像来陈明,神在这一空前事件中的参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为耶和华在一切有血气的人身上,必以火与刀施行审判,被耶和华所杀的必多。」
〔暂编注解〕在一切有血气的人身上……施行审判: “血气”,希伯来语具有“人类”与“按肉体而生的人”,之意。这句话同时显明两个真理:神审判的普遍性(40:5,60:12,63:6);神的审判只临到恶人。
审判。希伯来语是shaphat 。死海古卷1QIs记载:“耶和华以火来施行审判,用刀杀一切有血气的人。”
66章和65章所描述场景的实现,是以犹太人愿意实行神的旨意为前提的。这里所提到可恶的事,主要指背道的犹太人所犯的罪。
【】「那些分别为圣、洁净自己的,进入园内,跟在其中一个人的后头吃猪肉和仓鼠,并可憎之物,他们必一同灭绝。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猪”和“鼠”都是不洁净,不可以吃的动物。此处指以色列人中跟随偶像的要遭灭绝。
以色列的背道者在神的审判下也不能幸免。
「分别为圣、洁净自己的」:指拜偶像者。
「园」:拜偶像的地方。
其中一个人: 有学者主张这是指在外邦神殿主管偶像崇拜仪式的祭司,另有学者认为是指立在神殿中心的神像。不论是哪种解释,都表明以色列在洗净身体后,与外邦人一起拜偶像,吃可憎之物。他们如同背叛自己的丈夫,与其他男子行淫的荡妇,最终受到被离弃的审判。
那些分别为圣洁,洁净自己的。这些背道的人把指耶和华的崇拜和异教的仪式搀杂在一起,对他们的弟兄抱着“我比你圣洁”(65:5)的态度。在亚哈斯和玛拿西统治时期,这种现象特别严重,21:2-7)。这里所提到“分别为圣洁,洁净自己”,可能是参加异教神秘仪式的前提。
进入园内。在园林中经常举行残忍淫乱的宗教仪式。虽然神曾命令希伯来人拆毁丘坛,,;他们仍经常在这些地方随从异教的礼拜风俗,65:3-4,,15:13,,17:9-11,18:4)。
跟在其中一个人的后头。可能指某一个令人恶心的崇拜对象。原文'achadõ (“一个” ),在一般希伯来文稿中是阳性的,但在有几份文稿中是阴性的,包括两份死海古卷的《以赛亚书》。不知“一个”是指什么。
吃猪肉。见注释。这些人公开藐视神,吃喝神所讨厌的东西。猪肉和老鼠属希伯来人不可以吃的不洁净之物。背教的犹太人很高兴抛弃一切的禁令,假装洁净自己,却食用神明说会污秽他们,使他们不能与祂交往的东西。他们自以为圣洁过人,却堕落到了极点。
一同灭绝。死海古卷1Qisa没有该动词,可能是抄写时遗漏的。15,16节也提到毁灭。
【吃猪肉和仓鼠】这是另一个对外邦仪式的描绘,可能是源自迦南。没有经外文献解释这一风俗。此处翻成「仓鼠」的字,可以指许多种小型啮齿目动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知道他们的行为和他们的意念。时候将到,我必将万民万族(“族”原文作“舌” )聚来,看见我的荣耀。」
〔暂编注解〕列国的行径早已为神察看,祂必审判他们,彰显祂的荣耀,让万国都看见。
他们: 并非指属灵的以色列,乃是指带以色列血统的所有犹太人。
我知道。原文中没有“知道”,但七十士译本中有epistamai (“知道” )。《塔古姆》为“他们的行为和意念在我面前显露。”
时候将到。七十士译本为“我将来到。”
看见我的荣耀。就是神品格的显示。可能指在毁灭罪人的事上所显示的那一方面。
18~21这段详述千禧年期间向“他施” ( 西班牙的西南岸 ) 、“ 普勒” ( 利比亚 )、“路德”(小亚细亚的吕底亚 )、“土巴”(小亚细亚东北部 )和“雅完”(希腊 )所作的见证。
18~24宣告耶和华的荣耀。以被掳的历史背景为根据,表明完全被掳归回的状态,即从罪中完全得释放,分为:①外邦人得救;②新天新地的永恒性;③对比在地狱里呻吟的人和在天国里敬拜神的人。
【】「我要显神迹(或作“记号” )在他们中间,逃脱的我要差到列国去,就是到他施、普勒、拉弓的路德和土巴、雅完,并素来没有听见我名声,没有看见我荣耀辽远的海岛,他们必将我的荣耀传扬在列国中。」
〔暂编注解〕“神迹”亦作记号。基督再来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逃脱的”指经过审判仍生存的人。“他施”:西班牙南部一海港。“普勒”:在今非洲利比亚。“路德”在今小亚细亚。“土巴”:在今黑海东南面。“雅完”:在今欧洲希腊。都是指远方民族。
「神迹」:有学者解释作耶稣基督的救赎;另有解释作「显示出神同在或启示的作为」。
「逃脱的」:经过审判而仍生还的人、即领受救恩的人。
「他施...... 雅完」:这些地方代表未认识神的人。
「他施」是西班牙的一个港口;
「普勒」、「路德」大抵是在非洲;
「拉弓的」可能是「米设」之误,这与「土巴」同是在黑海南面;
「雅完」则是希腊地。
在他们中间……他们: 前者与18节意义相同,后者指除去假以色列的圣洁的属灵以色列。
显神迹。死海古卷1Qisa“神迹”为复数。没有说明是什么神迹。“显神迹”可能与“看见我的荣耀”相对应。看见神“荣耀”或“神迹”而幸免于难的人要向列国讲述他们所得到的有关神的启示。
他施。一般认为指西班牙的塔特苏斯。
普勒。位置不详。但有人认为是指一个非洲民族。也有人认为普勒是弗的误拼。但死海古卷1QIs也是“普勒”。
路德。位于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土巴。住在黑海附近的雅弗部族。
雅完。在希伯来语中指爱奥尼亚人或希腊人。
海岛。或“海边”。泛指遥远的地方。那里从来没有听过以色列神的名,现在却因使者的宣传而知道了。
19~20本章预言真以色列为躲避灾难,散居在世界各地,结果反而促成外邦人得救。虽然以色列经历二次分散,但实际上指A.D.70耶路撒冷被罗马攻陷的事件。
【普勒】「普勒」在新国际本译为「利比亚」,但在两者是不同的群体。古代的利比亚大部分是在亚历山太港以西的沿岸地带,但包括尼罗河谷西部的大片沙漠。普勒则较难判断。最有可能的结论是,普勒是利比亚的别名,而两者一起指的是古代埃及以西,约是今日利比亚国的地方。这是往西南方最遥远的陆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路德】
路德可能是土耳其中西部的里底亚地区。里底亚人说一种近似于赫语的安那托利亚语言。他们于主前六世纪时开创出庞大的帝国,但被波斯王古列所击败、征服。这是西北最遥远的陆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土巴】
土巴可能是黑海南部的地方,它在亚述编年史被记为塔巴珥,而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es )则记为提巴雷奈。它代表东北方最遥远的陆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雅完(希腊 )】
雅完可能指的是希腊名字爱奥尼亚(Ionia ),亦即希腊临着土耳其西海岸的地方以及爱琴群岛。主前第一千年纪前不久,爱奥尼亚的希腊人定居于此。有证据显示他们于主前第八世纪和亚述人有接触。古典希腊文学(例如荷马 )和哲学似乎源自爱奥尼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必将你们的弟兄从列国中送回,使他们或骑马,或坐车,坐轿,骑骡子,骑独峰驼,到我的圣山耶路撒冷,作为供物献给耶和华,好像以色列人用洁净的器皿盛供物奉到耶和华的殿中。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他们”指外邦人。犹太人从各国归回,把当献的物献给神。
「弟兄」:指以色列余民或象征得救恩的外邦人。他们坐着各式各样的陆上交通工具,远道而来。
你们的弟兄: 指属灵的弟兄,即外邦圣徒。
你们的弟兄。流亡者仍散居国外。
坐车。这里列举了古代东方的各种交通工具。人们从各国各方采用各种方法前往锡安。
我的圣山耶路撒冷。见注释。
用洁净的器皿盛。与“悖逆的百姓”器皿中“有可憎之物作的汤”形成对比。
【】「耶和华说:“我也必从他们中间取人为祭司,为利未人。”」
〔暂编注解〕祭司和利未人乃分别为圣在殿中事奉神的人。到那日,外邦人中有人蒙拣选在教会或弥赛亚国度中担任圣职。这是和以前大大不同的新事。
若回归者象征外邦信徒,则本节表示他们中间有人分别为圣、参与圣职;若回归的是以色列民,则本节指出他们可以被拣选参与圣职,不限于利未支派。无论采那种解释,这里均描绘出一幅末世创新的图画。
我也必从他们中间: 在外邦人中也拣选祭司和利未人,表明旧约时代只局限于以色列的宗教特权已完全扩展至万人,11:20,。
到了复兴的这一阶段,仪式律法将重新实施。
【】「耶和华说:“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样在我面前长存,你们的后裔和你们的名字也必照样长存。」
〔暂编注解〕见注释。
22~24像永恒的“新天新地”一样,以色列将要存到永远(22节 ),“凡有血气的”都要永远向耶和华下拜(23节 ),恶人却要永远受罚(24节 )。
22~24“新天新地”:看注。在新天新地里有长久不息按时的敬拜,也有对不信者永远的刑罚。在神面前敬拜蒙福的人,可以见到那些违背神命者的命运——虽然死了,仍受永刑。
22-24 新天新地里有恒常的敬拜与永久的刑罚。
【】「每逢月朔、安息日,凡有血气的必来在我面前下拜。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凡有血气的……下拜: 本节中的“凡有血气的”不同于16节的“一切有血气的”,是指在全人类中除“从情欲而生”的人之外的人,即指“从圣灵而生的人”,。
每逢月朔。关于摩西律法中月朔的规定,见;28:11-14;。关于月朔在以色列复兴时的重要性,见,3。
23~24通常穷人在富人面前相对更感到贫困。如此,以欢乐之心敬拜神的圣徒,与如尸首般躺在虫子之间被火烧的恶人,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他们必出去观看那些违背我人的尸首,因为他们的虫是不死的,他们的火是不灭的。凡有血气的都必憎恶他们。”」
〔暂编注解〕观看尸首。本节要按注释中所说的原则来理解。它进一步证明了以赛亚所描写的是如果犹太民族接受神的安排,新天新地所实现的状况。在约翰所预言的新世界(启21-22章 )成为义人的家乡,敬拜的人前往到新耶路撒冷以前,所有罪恶的痕迹都将消除。不会有死尸来破坏新伊甸园的完美。所以以赛亚的话不是直接指将来的新天新地。间接的应用必须与以后灵感作者有关神永恒的旨意将借着基督教会来实现的话一致。
那些认为本节是指人在地狱的永火里接受永刑的人,最好注意一下这里所呈现的是尸首,而不是有知觉却无实体的受折磨的灵魂。这种对预言的误解是忽视了上述的原则。
虫。希伯来语是ahôtole 。这里可能是指蛆。该词原文还出现在;;;中。其画面是蛆虫吃死尸。
不死的。出于和上述同样的误解,有人认为这是比喻恶人永远不死。但原文的时态指的是说话时还没有完成,但并不是说该行为永远不会完成。如说到亚当和夏娃“并不羞耻”,用的是未完成时态。这并不是说他们以后永远也不会感到羞耻。说他们后来感到了羞耻。要表达这一层意思,最好译为“他们的虫还未死掉”。
不灭的。原文的时态与“他们的虫是不死的”是一样的。故可译为“他们的火还没有熄灭”(见上面“不死的”注释 )。据,耶路撒冷将面临大火。火要一直燃烧到烧尽为止。所以“他们的火是不灭的”并不是说火将永远燃烧。“不灭”只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或能够扑灭它。但当东西烧尽以后,火自然就熄灭了。
《圣经》就这样为“不灭的”火下了明确的定义。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的原文是诗体的。“他们的虫是不死的”和“他们的火是不灭的”是平行的。意思明确的后半句是对前半句的诠释。
关于耶稣引用,见注释。
【他们的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所指的是什么?】
答:主耶和华神说:「他们必出去观看那些违背我人的尸首;因为他们的虫是不死的,他们的火是不灭的,凡有血气的,都必憎恶他们。」这是豫言神的审判日子来到的时候,他要把那些忠信的分别为圣的人,和那些悖逆的属血气的人永远分开,各受永福和永刑(15-17-22-24 )。神要人出去实际观看那些违背他而被杀死亡的尸首,受地狱永火燃烧灭亡之痛苦。这地狱一词,在古时原是指欣嫩子谷说的( ,这谷位于耶路撒冷西南,,谷中有一处名叫陀斐特,,参上册156题 ),犹太人常在那里将儿女献给摩洛假神,。在约西亚王时,因用死人的骨头污秽了那地,于是犹太人将圣城各种污秽之物,并死的牲畜以及犯人尸首等,都运到那里焚烧。那里常有虫吃尸体,又有火常烧各种不洁之物,所以犹太人将那谷预表为地狱,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这也就是神在此处所说那些悖逆之人尸首所在的光景,凡属血气的人,无不望而生畏,和谈虎色变。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思想问题(第65- 66章 )】
1祂这两章里,悖逆神章的百姓对敬拜、对神的态度如何犯错?祂祂见65:2-4,7, 11; 66:1, 3-4, 17。祂祂他们对真正敬畏神的人又如何?见65:5; 66:5。祂祂神对这些罪有何刑罚?祂祂是否贴切的报应?祂祂这两批人中,你属那一批?祂祂你是否虚心痛悔、因神的话而战兢的人(66:2-)?
2祂试想像一下贫民区的情况,以及蛮荒里弱肉强食的景象,再细心祂祂阅读65:17-25。祂祂圣经的话对今日社会和自然界中的痛苦有什么信息和盼望?
3祂66:7-21里呈一片复兴荣耀的景象,当中有些什么跟以前不同?祂祂是谁使这一切发生?
4祂66:10-14描写神的仆人对耶路撒冷的爱慕,关切与所受的安慰。祂祂今天,你对属灵的耶路撒冷(教会 又有何表现?祂祂有否与她共甘苦、共快乐?
5祂66:22-24里,有那些事物是存到永远的?祂祂这给你什么警戒和安慰?祂祂你对此应作什么准备?
6祂「人虽然失败蒙羞,神却仍然掌权、彰显荣耀
【】
「母亲怎样安慰儿子,我就照样安慰你们。」
神有父性与母性,我们都熟悉神是父亲,但不可忘记神也是母亲,母亲的手那么温和轻柔地抚摸,与其他的手不同。一切的劝说,殷切柔和的情感,以及不自私的心态,都有那么大的力量,恩泽及儿女,正是与神一样,有些浪子犯罪放荡,拒绝母爱的甘馨,直到走投无路、身心疲惫才重新回来投靠,我们离神的母性,也在损失与痛苦之中回头,我们已经失去许多安慰,我们多么愚蠢。
孩子啊,回来吧!给你好似顽皮的孩子出去嬉戏,在夏日的傍晚,玩了一整天,衣服撕破,脸部身体都弄得很脏,回来时又羞却又难过,但是母亲的眼光仍是温和的,她仍会迎接你,我们的神也这样。快回来吧!祂必接受赦免、洁净与安慰!
母亲的安慰!尽量地享受吧!记得母亲怎样安慰你,在你幼小的时候,在你青年时丧失心爱的妻子,或是失去了爱情,神不是更能安慰你吗?神的心多么柔和,祂有永远的爱。
──迈尔《珍贵的片刻》【跟神不跟人】
【被憎恶的人】「“那些分别为圣,洁净自己的,进入园内跟在其中一个人的后头,吃猪肉和仓鼠并可憎之物,他们必一同灭绝。”这是耶和华说的。」
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但我们既然在捆我们的律法上死了,现今就脱离了律法,叫我们服事主,要按着心灵的新样,不按着仪文的旧样。
我们要事奉神,就须完全归向神,离开那些宗教的阶梯,回到圣灵里接受造就,使生命长进。学习认识圣灵的功课,顺从圣灵的新样,不要照着仪文(宗教礼仪 )的旧样。不跟在人的后面,吃猪肉和仓鼠,以致遭神唾弃。
因此我们要事奉神,就不能只指望从人学习,这是不能得神喜悦的。我们可以借着人得些事奉神的光,但只有这个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从主的灵直接领受,才会叫我们真的学习事奉神。所以我们必须回到里面去,直接与神对付,向神寻求,求他赐我们智慧和启示的灵,使我们真知道他。
认识神是事奉的开始,没有认识,就不懂得什么是事奉。如何认识?就是要归向神,顺服在小事的光中,渐渐获得大光,就能更多的认识,认识的愈多,我们的事奉就愈合乎主的心意,这就是事奉主的一点规律。
—— 李慕圣《晨光》「凡有血气的都必憎恶他们。」
在永世里,有两种情形:“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
不少人有一种错误观念,以为神是爱,祂必然会叫普世得救,不能想象慈爱的神,会把甚么人安置在地狱那种不良的环境里面。想想看,如果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免费的午餐”,那不仅免费的观念难以存在,连午餐也就没有了。在这样情形之下,如果有人说:“我爱你,请同我一起午餐。”还有甚么意义?谁能懂得他在讲些甚么?
同样的,如果人不是在失丧的境况,就不需要救恩,不需要神的爱。如果神只是爱,我们就难以了解爱的意义,因为消除了甚么不是爱。所以“普救”的观念,绝不能够成立。说这样话的人,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不了解甚么是爱,另一个恐怕是不认识神。
在圣经所说的新天新地里,有蒙爱在荣耀的新耶路撒冷的人,在城中与主同住;也有在城外没有盼望的黑暗中,永远受羞辱的。他们的情形,是在地狱受永远的痛苦。“他们的虫是不死的,他们的火是不灭的;凡有血气的,都必憎恶他们。”
“地狱”是个不受欢迎的题目,不过,是永恒中实在的地方。主耶稣就说过同样的话:“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谁也不能有更美好的描述。
这好像是人聚居的小区之外,常有个垃圾堆。垃圾堆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物品,有喝完酒的瓶子,穿破旧的衣服,破铜烂铁,碎纸断简都有。但如果要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分类,该怎么说?该说都是失去了作用和目的的东西。
由谷门出去,耶路撒冷城门外西南面,有个叫作欣嫩子谷的地方,城中居民都在那里丢积焚烧垃圾。犹太人传统的用来表示地狱。不过,地狱是个更可怕的地方,罪人在那里永远受苦。神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祂不愿意人沉沦在地狱里,而愿人得救。神说:“我所看顾的,就是虚心〔贫穷〕痛悔,因我话而战兢的人。”我们应当放弃自己的虚骄,谦卑在神的面前,承认自己的罪,悔改归向祂,相信主耶稣,借着祂得神的喜悦,同祂在永远的荣耀里。──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