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我的话岂不像火,又像能打碎盘石的大锤么?
耶和华的话在审判之日消灭恶人,,并赐勇气给‘带锁炼的使者’。另一方面,神此种毁灭性的力量却是隐藏的,像箭在箭袋中,直至真理的时刻。在后期启示文学的著作中,就是这般解释的,可以与相比。我们作者的目的,是使我们想象以赛亚是在主前八世纪被呼召的,但其信息的真正意义却要待巴比伦在六世纪倾覆时才显明。在第三节中,神使用‘皇室诗’,,与受洗的故事等熟悉的语言,直接对祂仆人说话,说及耶和华的受膏者弥赛亚被差遣。希伯来经文的简单意思是以色列人被差遣作神的仆人,作外邦人的光。但因着上文说及的个人化解释,故此需要提出以色列可以是一位个别救主的称号──弥赛亚。他就是‘以色列’被赎的余民,神子民的具体化身。正如当基督被其所有的门徒所弃绝,在十字架上,祂成为了神地上子民的唯一忠信代表,而新纪元的焦点即将渐露曙光;故在此耶和华的仆人具体呈现了以色列人的盼望。正如耶利米与以利亚一样,仆人亦感到孤单,与其百姓隔绝(4节 );有时候,像耶稣在十架上,害怕祂会被弃绝。第六章尖锐地描写了孤单的先知在敌对的世界中所受的痛苦。第四节的两部分,奇妙地把怀疑与忧虑以及勇敢地宣告对神的信心与奉献结合在一起。信心与怀疑同样的关系亦潜藏于‘受难’的叙述中。译作‘虚无’一词,即是译作‘荒凉’与中‘空虚’为同一个词。但没有任何的空虚是如此无形状或如此无意义,以致神不能将秩序加于其上。正如在以赛亚书中常见的,救恩是以法律名词(my right‘我的理’来表明。第五至六节的结论回到了本诗开始时的普世性处境。仆人的第一个使命,正如摩西、以利亚与以赛亚(六章 )的使命一样,就是去到他自己的百姓中(5节 ),将他们从流亡中带回到神之处;虽然他们是在背逆与罪恶的流亡中,好像是在巴比伦流亡一样。希伯来原文之意为‘虽以色列不被聚集’(钦定本 ),而‘聚集’之意为‘离去,归回其父亲’,即是‘死亡’的委婉词,:所以以色列或许不用死,反而在耶和华眼中得荣耀。其他人校订此经文,正如标准修订本,将‘到祂那里’(lo ),改为‘不得’(lo )(此两字读法一样、但写法却有一点不同 )。但此种内在取向的使命却是太容易了(6节 )!我们只要想想先知如何在其百姓手中受苦,就明白这是一句奇妙的说话:例如‘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复兴’(6节 )暗示雅各的支派曾衰落,,或衰退到赤贫的光境,;而‘归回’同时指属灵的更新或悔改,,与肉身上从被掳归回耶路撒冷。‘以色列中得保存的’(6节 )在此上下文中显得奇怪,虽然此动词在第八节中重新出现(‘保护’、标准修订本 ),若将希伯来经文作少许更动,便会产生族谱的词‘枝子’,即是‘以色列的后裔’,与‘雅各的支派’成为理想的平行句子。‘作外邦人的光’已在讨论过,在两个处境中,此语均与这仆人及他对全人类的救赎意义有密切关系。‘我的救恩’(yeshu'ah )乃最常见的以赛亚式用语之一,表示神圣介入的行动,藉以施行公义与平安。拯救的日子两段救恩的先知信息都是向这仆人发出的,各以常见的公式‘耶和华如此说’(7、8节 )作引言,他刚刚接受了一个富挑战性的向世人宣教的使命。首先,从只有一节经文(7节 )的前一篇,选出了‘仆人’(或‘奴隶’、译注:和合本作‘官长所虐待的’ )一词,用以对比以色列现在从属性的苦境(一个‘暴君的奴隶’、新英译本 ),与将来由以色列的圣者所拣选和释放之‘仆人’的治权。‘极为藐视、憎恶’(标准修订本 )使人想起耶利米哀歌的说话,哀悼受屈辱之耶路撒冷的废墟;而君王与首领俯伏的图画,只不过是预示了本章后文描述的情景(23、26节 )。在此,一位软弱和受威吓的受害人痛苦地想象,有一天欺压他的人要为他们的恶行受报。只有伟大的以赛亚图式──‘救赎主……以色列的圣者……信实的……拣选你’,我们从其他经文亦十分熟悉这些──才可以为我们将这类先知信息提升至高于仇恨与报复的层面,即是神按着我们该受的对待我们,而善与恶,天上与地狱的极端均在此成为实体。第二篇的救恩信息,是向‘我的仆人以色列’(3节 )说的,是较为长篇及更具无限的美丽(8-13节 )。其中编织了丰富的观念与意象,许多已是我们所熟悉的。‘悦纳的时候’,像‘耶和华的恩年’,,与译作‘喜悦的’与的‘所喜悦的’互相呼应。这代表了神喜欢的时间,我们的救恩不是按照我们的意思,而是按照祂的心意。先知信息的余下部分,明显地是关于神子民的救恩,虽然在以色列或锡安山上发生的事,照亮了整个世界(6节 )。‘保护’(八节 )回指第六节中‘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我们已在的处境中讨论了‘作众民的约’,但在这里,此句解释为以色列人的‘地土’与‘承受荒凉之地为业’的盼望,这不是属于世上列国的盼望。在九至十一节使用了两个意象来描写神子民的救恩。首先这会像一次普遍的大赦,囚犯会被释放,经过漫长而黑暗的监禁,再次重见天日。其次是我们所熟悉的,像诗二十三篇与,神会像好牧人般来照顾他们,喂养他们,保护他们远离危险,引导他们到溪水旁。‘炎热’的风(10节 ),或‘西洛可风’sirocco,在中东是难以忍受的,以致学校与其他机构要在刮起风时提早关门。第十一节特别提到以色列地的新纪元,所有的山丘都是神的山岭,所有的道路都成为神的大道,所以再没有甚么可害怕的。‘看哪’(12节 )预示了流亡者意想不到地归回其祖国,而这成了本章其余部分的主题。我们在第十二节,想及流亡者来自北方的米所波大米与西方的埃及。秦国(Syene )似乎暗指位于尼罗河上伊里芬丁岛(Elephantine )上,在秦(现代阿斯旺 )对面极之发达的犹太殖民区。在一九○三年于该地发现的一些亚兰文文献,有助于了解主前五世纪该批犹太流亡群体的生活。当时,埃及和巴比伦都有犹太人活跃的小区中心。他们是如此成功与发达,以致像本文这样的预言,非到现代,就是当几乎所有的埃及与伊拉克的犹太人均迁至现代的以色列国,不能获得实现。希伯来原文事实上是读作‘希尼国之地’(land of Sinim ),而似乎意为‘中国之地’。如果这是指远东,无疑这是由当时一位富有想象力的文士写下的。这对今天来说,当然是极有意义,但这却不可能是原意,因为在基督教世纪之前的西方,是未曾听闻中国的。不论如何,死海古卷的以赛亚卷,大约成书于主前一世纪,已载有‘秦国’。先知信息以一节赞美诗作结(13节 ),正如、与其他地方一样。诸天与大地都被邀请来参与歌唱。在第十一节,对众山的呼召是独立的。或许这是因为贯穿全书对犹大山岭的钟爱,,,,,。‘安慰’(13节 )使人想起与其他经文,并有力地总结一至十三节的内容。关于贫穷与困苦的信息,如;与,正中我们今日的情况,因为我们知道世界大部分人口是贫穷的,教会若要忠于其圣经的根源,便应对穷苦人尽其所能地给予特别关怀。怀疑的锡安本章精采的经文余下的部分,是对充满疑问的锡安所提出的三个问题(14、21与24节 )作出回应。每一个问题均以一个救恩神谕作答(15-20、22-23、25-26节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在原来的希伯来文中,‘锡安’(正如其他城市的名字 )是属阴性,以致此三个神谕好像是对一位被遗弃的母亲发出的,她害怕永不会再见到其儿女,而因此这些信息显得更为动人与有力。她对这些消息的第一个反应是‘耶和华已经安慰祂的百姓’(13节 )是不可信的:直至她目前所见的,她被其丈夫所离弃,而没有任何的理由要‘发声歌唱’(13节 )。对于一些深陷痛苦与绝望中的人,没有比这样更挖苦的,就如一位微笑的布道家,油嘴滑舌地告诉她要相信神,一切就会太平。先知十分敏锐于怀疑的实在性,并以同情与具想象力的方法来加以处理。一开始,他运用了母亲对其儿女的怜恤(‘爱’可能太简单、新英译本 )的意象。译作‘怜恤’是与十三节所用的为同一个词语,而此词语在希伯来文与‘母腹’有密切的关系。神对锡安的爱甚至较人类爱中至高的榜样还要更持久,以致她可以终究获得安慰,像孩子在其母亲怀中一样地平稳安静。第二个意象可能是一位建筑师正在设计新城市,绘画无数的草图与图解(16节 ),像以西结一样,观看着建筑工人开展他们的工作(17节 ),最后目睹新房子与街道的出现;群众繁忙的表现与热情,正如新娘为她的婚礼而装饰 ),更觉优美。整个地土会再次被人所充满,达致一个程度,他们会矛盾地因着其家园缺乏地方而抱怨(19-20节 )。第十六节被一些基督徒作家赋与另一意义,引致整个神谕走向不同的方向。在另一段圣经经文中,唯一谈及铭刻在手掌上之印记的是由基督所说的:‘印记’,即是祂手上的钉痕,象征祂的爱。在这处境下,不信的多马取代了锡安的位置。在中,原来的希伯来文其实是指‘儿子’,而不是‘建筑工人’(Builder标准修订本、新英译本、和合本释作‘儿女’ ),明显地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想及母亲为其儿女的舍己的爱(15、20节 ),而不是建筑师与建筑工人。本段经文以奇异的夸张语法作结:儿女向他们的母亲抱怨他们没有足够的房间。还有甚么更好的方法来说服锡安,‘耶和华要怜恤祂困苦之民’(13节 )?不过,锡安的第二条问题却暗示着持续的不信:所有这些儿女是从那里来的呢(21节 )?她以为她的所有儿女皆已丧失,她又以为自己是不能再有儿女,且在流亡、被抛弃、弃绝与不育的处境中。接着的救恩神谕重拾起神作为历史主宰的熟悉主题:祂会发出信号,正如祂吹哨子呼叫‘埃及江河源头的苍蝇’,而世上的列国会连手将她的众儿子与众女儿平安带回家。不论此篇或下一篇神谕,均继续以令人震惊的言语斥责那些压迫神百姓的国家(埃及、亚述与巴比伦 )。在第二十三节,世上的君王与王后被形容为照顾锡安众儿女的人;喂养他们,为他们清洁,更换尿布,好像他们原是这样似的。这是极为屈辱的,但接着的却是旧约中最唐突的经节之一:I更奇妙的拯救:仆人的工作(四十九~五十五)
前面对以色列之罪的强调、仆人出乎意料的插话,以及百姓虽从巴比伦归回,但仍需被带回到神面前的认定,都预备我们进入四十九至五十五章,即仆人的拯救之工。他肩负双重任务,与以色列有关,也与世界有关,而当他完成了背负罪孽的伟大之工,呼召之声临到锡安以下),也临到世界以下),要他们欢喜快乐、白白地进入他完成的恩典中。 i. 仆人的双重任务 第二首仆人之歌,,与的关系,正如第一首仆人之歌与前一段的关系一样。在那里,外邦人的需要已清楚陈明,所得到的答案为一项消息:神已经准备好一位仆人,他会为无助又无望的世界带来公理神的启示~4)。接下来,有一项新的因素进入这条公式中。以色列,那「官方的」神仆,正受捆绑,又盲目、又犯罪,不配来完成这任务;以赛亚对以色列之需要的感受,在后来的篇幅中分量愈来愈重,直到以下为高潮。这便提示,仆人要再度登上舞台的中心,证实他从前所蒙的呼召,要使雅各归向祂……使以色列……归回,同时也要施行……救恩直到地极。仆人的工作内容在此重新写过:他仍然受命要向全世界工作,正如,但是此处,配合的发展,他的优先任务将与以色列有关。他的见证分为两部分。 a. 第一个见证:以色列应有的样式 1ab.是对全地的呼召,直到最远之处(海岛,,,、12),也是对其中所有居民的呼召( leummîm ,是一通用的字,可能强调人的成分)。因此,这个见证的开端正如它的结尾(6节)一样,都具普世性,对所有人类传出一个资讯(1节)、完成一项工作(6节)。当听我言:先知极少向普世的人说话;,但无论是耶利米(即使他曾蒙召,要向列国发言,,或是其他先知,没有一个人说过,「当听我说」,好像这里一样。只有以赛亚用到我,而且单单指神,,,;。那么,这位仆人怎能这样向世界说话呢?他要求普世都听他的话,是根据1c~3节所列的资格,这正如「你们要听」一样绝对。至少他绝不「只是」先知而已! 1c~3.仆人举出他呼召世界的理由,是因为他的地位(1cd节)、他的预备(2节),和他的为人(3节)。这段总共有八个成对的诗行,作者很谨慎地加以平衡:每一对的第一行(选召……口……箭……仆人)是与事奉有关:呼召、预备、功效、地位;第二行(名……荫……箭袋……以色列)是与个人的身分和隐密性有关。出胎……出母腹:直译「从/在子宫里……从我母亲的身体里」。这位仆人是真正的人,不致事后被人追想成神。不过,他既是神的先知,便是一位特别的人。在论到弥赛亚的时候,常常有这类提及他母亲的话;;;;而那难解的可能也应当包括在内。选召(√ qa ̄ra ̄ʾ )从来没有用于「呼召」先知,但却用于指神全权的委派〔如(众星),,,NIV「宣告」(历史事件)〕,特别是对以色列,、古列,,,,和仆人的委派。因此,这里的思想不是「选召」他作先知,而是神以全权征召他,赋予特殊的地位与使命。口(2节):仆人有先知的任务。刀愈锋利愈好用。古列有一把快刀,但是仆人的刀性质却截然不同:这类战争的意象是表达和平之福音的效力,;参:;,。磨亮的箭:箭的头常要磨光,以配合空气的动力,否则粗糙面将有碍射程。刀为近处的遭遇战,箭为从远处进攻,这样的对比暗示仆人装备齐全,可以面对各种争战。箭袋:仆人是在神亲手的眷顾之下,也是为了神亲自挑选的靶子而保留的。仆人,以色列:以色列原是个人的名字,后来才成为国家之名,这个名字代表一份责任,要实现亚伯拉罕应许中的普世祝福。整个重责大任全都加在一个人的肩头上。以赛亚如今将这份责任作了完整的说明。他已经看出国家这个仆人的不配他们实在不配,甚至不能再用这名字。这样一来,神是否承认自己失败了?不,祂已经预备了一位配得过的以色列!这位属神的仆人是为这任务而模造的,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他是那惟一配得过这名的人。114展示我的荣美(直译:美丽;和合:得荣耀),在旧约中共出现十三次,其中以赛亚书共九次。在其他经文中,神展示祂荣美的方法,都是透过祂亲自作成的事,,但是在这里,却是透过为祂而作的事。别处是用复数来指所展示的荣美之物;这里则只有仆人一人。这句话从未向任何一个人说过,也未向以色列,或以色列之内任何一个团体说过;以赛亚是用一个很独特的说法,来讲一位他认为非常独特的人。 b. 第二个见证:运行者、任务和结果 对自己的重大任务感到灰心丧志的仆人(4节),变为朝气蓬勃(5节),他最终要达成的目标,也得到神的保证(6节)。 4.劳碌是徒然;尽力是虚无虚空:费尽了所有的力气,却一无所成。如果这位仆人便是耶稣基督,我们不禁要问,在祂里面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黑暗面呢?客西马尼并不合适,因为那里的黑暗是由即将临到的状况引起。但是在福音书中,耶稣一直面对拒绝、不信、偏见与误会。他曾感叹说:「……要到几时呢?」他曾因门徒不能了解而忧心,并且预知最核心的门徒也要失败。或许这些分布在耶稣事工中的点点滴滴,被以赛亚用这一句话表明了出来。然而( ʾa ̄ke ̄n ):「但是实际上」,是强化的连接词,表示与前面反向。每当绝望感前来威胁,总必有化解之道。当得的理是回应说「我是个失败者」的灰心。直译为「我的判断是在乎神」。我是否为失败者,是由神来判断。我所能作的,只是尽心尽力的摆上,至于其他,就全交给神来定夺。我的赏赐是回应灰心的另一面:「一事无成」。但这也是神的事;只有祂能「叫它生长」;参 AV)。对灰心的回答,乃是仰望神,承认祂的全权,并以信心安息在祂里面,知道祂会完成祂的美意。但是请注意,以赛亚在此所预见的仆人,是一位真正的人,经过试验,亲自走过信心考验之路,而在一切似乎皆为虚无( to ̄hû ,无意义)、虚空( heḇel ,没有实质,短暂易逝)的时候,仍能说,我的神。 5.这一节的开始,是仆人(重新?)领会到神的手在他身上(5ab节),而结尾为他感受到自己在神面前的尊贵(5e节),以及新的属灵活力(6~7节)。在这节中,他让我们看见胜过灰心的另一个秘诀:神所呼召要人成就的工作,永远不会是失败;凡顺服呼召的人,在神面前有极大的尊荣,也有用不尽的力量。在子宫中(和合:出胎)和第1c节相同,说明人生每一个经验,始自成胎,以至一生,都是磨光刀、磨平箭的过程(2节)。神的每一个仆人都是如此,所以灰心并无立足之地:「祂的美善所开始的工作/祂会以大能的膀臂来完成。」115使雅各归向k:仆人重新得力要完成的使命,是将雅各……以色列带回到神面前,116成就与巴比伦回归灵里相对应的部分,实现所应许的事。一直是(和合:成为)我的力量,即,一向如此,即使在被灰心的黑暗包围之时亦然。 6.这位仆人以色列(3节),第一,与以色列国不同,因为他的任务是要将百姓带回来:这个国家不可能救自己脱离罪。第二,他是真正的以色列,也是惟一的以色列,因为他要去作以色列所应当作的事(将世人召聚起来。以色列中得保全的:117描述「剩在锡安」的人为(直译)「写入生命」的人,就是早已为神注定、要得到祂所应许的洁净之人。同样,仆人的任务,不是要把自称为以色列的人都带到神面前,而是要将神所「保守」、要得洁净的人带来。光……救恩:仆人本身便是世界的光(、5~9)。我们应当译为「以致你可以作我的拯救」。因此,「你是我的仆人」(3节)就与「你是我的拯救」互相平衡。世界将发现,他是他们所需要的亮光,同样,他也是他们所需要的拯救。这项任务超越任何先知的能力,也不是任何一个凡人所能达成的。 ii. 神的肯定:普世性的成功 第一首仆人之歌设置了一个模式,就是加上一句肯定的「尾声」(见,后来各首歌也都遵循。在这里,神肯定仆人对全世界的重要性,预言外邦人会顺服他(7节),而后用复兴之以色列的约来加以平衡(8节);以色列出埃及式的归家之旅(9节),又用普世性的大聚集(11~12节),和对全宇宙要颂赞的呼召(13节)来平衡。这位仆人蒙召去做的事(1~6节),有神的话作保证(7~13节)。 7.以色列(NIV 第 b 与 h 行)是指这位仆人。在四十九至五十五章中,是以锡安来称呼国家在的争论之后便是如此,因为它已经失去用这个名字的权利,而这个权利已归给这位仆人(3节)。神按着祂完备的性情(圣者),成为至近的亲属(救赎主),满足祂仆人的各项需要,并且保证他必定成功。以赛亚很清楚,仆人将被他自己的本国所藐视,又被世界(官长……君王)所辖制(服事;和合:虐待),但那信实的至近亲属会带领祂的仆人经过这一切,一直到君王……起立,首领……下拜。起立与下拜之动作的对比,暗示完全的尊敬与推崇。 8~9b.这里提到人……地……业,显示此处的主题为仆人将为称为神名下之人所作的事。他透过祈祷(8b节),并以立约之人的身分(8d节)带来四项祝福:复兴(8f节)、得地(8g节)、解放(9a节),和改变(9b节)。拯救包括「当你需要我救援的行动」显示仆人受到胁迫,也包括更广的意义,指仆人为别人成就的事。成为约(和合:作中保):他本身会成为圣约,意思便是,惟有在祂里面,与祂联合,才能享受圣约的祝福。再分派(和合:承受):直译「使承受产业/拥有」,即,使真正得到、保有地业。以赛亚是以自己所理解的方式来看未来。从和的亮光看来,土地、复兴、被掳之人,和黑暗,都是象征用语,讲到属灵的祝福。 9c~10.从前离开埃及时,一路上都蒙神的眷顾,如今在这个用心灵回归神的旅程中,神也有所供应(9cd节),牧场就在路旁,亦即,随手可得,而净光之地成为丰肥;所受的保护(10ab节),顾及从内在由饥和渴而来的软弱,和外在由炎热和烈日(炎热是译 s ̌a ̄ra ̄ḇ ,这个字可能指「海市蜃楼」,由上下文看,是指失望的威胁)造成的威胁;并得到监护(10cd节),因为整个旅程都在神的督导之下。神将百姓放在祂心上,怜恤(√ ra ̄ḥam ,这样的爱既如母爱,;也如双亲之爱,他们,在祂的眷顾之下(引导……领),进入祂的丰盛中(水泉)。 11~12.普世的大聚集是无一事能拦阻的:众山,原来会挡路,如今变成大道。没有人会迷失:大路会修高,超过旁边的田野,不会找不到。距离(远方)或分散(北方……西方)都不能使他们却步,地点的生疏也不是难题:艾斯万(和合:秦国;小字作「尼希」)只是揣测,原文为 sînîm 。118很可能以赛亚是刻意用模糊的字。即使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神都知道,而祂也会从其中带出朝圣者来。 13.天和地乃是对比的实物,构成了整体。众山或许是被选为传报好消息的地点,也或许代表坚实的大地,从前被人的罪所败坏,如今得到自由,因为神的儿女已得着自由。欢呼……快乐……歌唱:唱歌表达出神的百姓白白进入祂完工的境界,是何等兴奋,,,,。神已经作完所有的事;他们只需要欢唱就可以了!祂的百姓:正如和25,由上下文看来,以色列应该包括普世聚集的所有百姓,所以这里祂的百姓乃是接受仆人工作的人(5~6、7~12节)。困苦:被践踏之人,在这里是指他们在灵里的需要与无助。安慰是神所作的事,怜恤(见10节)则是神的感觉。 iii. 国家与仆人的对比:相应不理与充分回应 在13节的欢欣之后,很可惜却出现埋怨的声音(14节),跌入低潮;不过,这光景成了以赛亚第二阶段论证的基调。经过多年的空置,锡安一片废墟,残破不堪,而这正是百姓的写照,我们在,,已经看见,他们意志消沉、思想灰暗、满腹牢骚。虽然这些人看重自己的忧虑,过于神的应许,但是仆人却以信靠与顺服向神回应。显示,以色列不配、不适作神的仆人;如今的仆人却与之反向,显出自己有资格承担这个职务。一方面,神向锡安提出保证,要她信靠,但她却不肯;另一方面,神预先警告仆人,前面会有苦难,但他却仍全然委身。这位仆人,就是现今的以色列,与曾为以色列的锡安,两者实有天壤之别。但是神并没有放弃祂的子民,仍然试着要用丰盛的应许来赢得他们,使他们能信靠祂。 必不忘记的应许 14.离弃……忘记,等于「不在眼前,不在心上」。上主(雅巍)是那位拣选、救赎在埃及被奴役之子民的神:祂现在怎会忘记自己被掳的百姓?主( ʾaḏo ̄na ̄y )是全权者,祂不受强制,无可阻挡。 15~16.母亲与婴儿的关系乃是依赖(吃奶)与生命(她所生的儿子,直译「她身体之子」),但是,即使这种关系会失败,神仍不会失败。我是强调语,「至于我」。神不忘之爱,超越世上最大的爱。看哪,暗示一个动作,伸手出来让人检查,上面有自己因爱所留下的伤痕。你的墙垣,或许是指他们沉痛诉求中的毁坏墙垣,,或许是指神为新耶路撒冷所设计的蓝图。 兴盛的应许家人的团圆119,就地上的光景而言,是最让伤心的父母感到安慰的事。 17.使你荒废的,在希伯来文是两个动词,「毁坏你、使你荒废」,彷佛主在向可怜的锡安保证,祂了解被毁坏,以致荒废的过程是何等可怕。 18~20.这里神应许三方面的改变:不孕妇人得到重新开始的喜乐,好像新妇(18节);空置之城会充满了人,不受威胁(19节);新的居民能够积极前瞻(20节)。 管辖世界的应许锡安的问题也是我们的问题:先知所应许的聚集和增添究竟是什么(20节)?怎么会发生?这并不是自然的发展(21节),而是神在全世界的作为(23ef节),包括让全世界为神百姓得好处而服务(22~23d节)。这件事的背景,为的弥赛亚旌旗,的欢喜之日,,的普世异象。荒凉的改变,将在解释。以赛亚在此用荒废之城、被掳之民、不孕妇人,和普世团圆为意象,不过,在、7~13的布景衬托之下,可以看出这改变乃是仆人工作的成果将百姓和世界带回神面前。 21.丧子独居:既无丈夫,又无儿子,双重绝后。流亡的、被拒的(和合:被掳的、飘流在外):「被掳的、被赶逐的」,指属于别人,且被自己人拒绝。 22~23.招呼:「举手」。神有全权,祂只要作一个动作就够了。外邦人(直译:列国)……万民……列王……王后:无论是庞大的组织,或是其间的重要人物,只要神一招手,世界就会前来,按照锡安儿女的情况提供服务(抱来……扛来),照顾个别的需要(养父……乳母),并且是用真正臣服的态度来服事(下拜……)。这里一样,以服事的图画强调一项属灵的真理,即,凡要与主的百姓联合,就必须先顺服他们。这里的意象为政治的臣服,但实际上乃是灵里的亏欠感。盼望乃是「等候」(存期待的态度,。 解救的应许 24.呼召锡安的儿女归家,首先要粉碎捆绑他们的势力〔战士(和合:勇士)抢去的,24节〕,但还有一点:勇猛的人是修改过的经文;120MT读为「公义的」(和合:该)亦即,解救被掳之人,不单需要有力气,还需要有合法性。如果他们是依法成为囚犯,或掳人者是有道理的,这样的权利是否能遭否定呢? 25.24节的两个问题都得着回答:战士甚至勇猛的人必须向更高的力量臣服;此外,神提议,要与那些自称有权占有祂百姓的人,依法来理论:这里相争是指按照法律「为案情辩护」。神的全能足以击败任何敌人,但祂不会随便滥用,一定会按照法律的裁决来行,,;,祂不会违背自己的公义性情,甚至连敌人的权利,祂也不会侵犯。 26.吃自己的肉,和喝自己的血,这两幅图描绘出被围困的可怕光景。实情则为,凡与神和祂的百姓为敌之人,必经历到罪的自我毁灭这是圣战中一再出现的主题;;。这将带来普世的启示(凡有血气的必都知道),让人知道神是雅巍(上主)祂就像在埃及时一样,会拯救祂的子民,击败祂的敌人;祂是救主(√ ya ̄s ̌aʿ ,;是救赎主,或至近的亲属;是雅各的大能者。大能完全在讲权力的属性,神绝对的力量与不配的雅各之福祉,紧紧连在一起。〔暂编注解〕“自我出胎…就选召我”:先知耶利米和使徒保罗的蒙召与此相似,加以15 )。
众海岛啊。以赛亚对地中海沿岸的外邦民族说话。本节开始了《以赛亚书》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赛49-53章 )。其中神的“仆人”主要指基督。这个部分的主题是神的“仆人”和祂在这个世界的光荣使命。以色列要复兴,外邦人要召集。
自我出胎,耶和华就选召我。基督从受孕的时刻起,就已分别出来要从事拯救人类的目标。这是有关弥赛亚和祂工作的无与伦比的预言。
1~6本节至6节为第二首“仆人之歌”。这仆人自出胎便为神选召,他与第一首“仆人之歌”中的仆人相同,有复兴以色列的使命,并要光照在黑暗中的外邦人,施行救恩到地极(6节 )。从2节看,这仆人有先知的职分,为神有力代言人;但他最后要完成神的大计划。这里关于仆人的话可以是以赛亚,但要到耶稣基督这位弥赛亚来到世间后,才在祂身上完全应验。
1-6 受苦的仆人复兴以色列:本段是第二首仆人之歌(42:1-4), 描述这仆人的蒙召,指出他受托的使命是要复兴以色列,并作外邦的光,向世界施行拯救。他就是第一首仆人之歌所论说的那位「仆人」,而不是也有「神的仆人」之称的以色列民族(42:18-19)。
1~7“仆人”。这里指弥赛亚,,祂被称为“以色列”,因为神的一切期望只在祂里面实现。祂的使命是叫以色列“归回”神那里,并为“外邦人”带来“光”(6节 )。虽然祂第一次降临时被人藐视,但到了第二次降临的时候,祂却要受人敬拜(7节 )。
1~7弥赛亚的受难与荣耀。以赛亚的第二首“仆人之歌”。本书著名的四首“仆人之歌”分为三种:①关于耶和华的歌(42:1-9);②仆人之歌,关于弥赛亚的歌(49:1-6,50:4-9);③关于圣徒的歌(52:13-53)。其中,第一首主要讲述弥赛亚蒙召的神性起源,及此事工蕴含的神慈爱;第二首(仆人之歌 ),预言以色列救赎事工的失败,反而为弥赛亚的普世事工提供基础。
1~21以色列的救赎者。第三部分的第二段,主要围绕弥赛亚——耶稣基督的预言展开,可以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49-53章 ),描绘以色列的救赎者弥赛亚所受的苦难。后半部(54-57章 ),描述借着弥赛亚所受的苦难,以色列百姓得蒙救赎及得救后得享荣耀。经文中受难的仆人及他将治理世界的异象,不适用于历史中的任何人,只能指耶稣基督。圣经从创世记就开始预言耶稣,但从本卷书经文隐藏的含义,不得不承认圣经启示的神性权威,再次屈膝感谢神,将这些启示赐给我们。
49:1~26弥赛亚的使命。第三部分第二段,主题比较单一,各章节的衔接也比较平易。本章分为三部分:①救恩的执行者、完成者、神仆人的第二首歌(1-7节 );②以色列得救后,锡安城再次被建造(8-23节 );③预言巴比伦将被攻陷(24-26节 )。看似②和③的顺序颠倒,不过,考虑到以赛亚发预言时,巴比伦尚未具备帝国的框架,可知此预言带出的冲击何等巨大。对当时的人而言,耶路撒冷被攻陷可能是意料中的事情,但巴比伦的变故却很难想象。所以以赛亚使用这种顺序。其实本书多次重复此类预言,参考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可以理解。以赛亚并未一味地简单重复相似的内容,乃是在不同状况中,讲述新的观点时加以重复。
本章起至55章主要预言百姓从异域回归,锡安得以重建。
【国王肩负上天赋予的拯救任务】古代近东的国王虽然从神明领受责任,他们通常自认上天是命定他们去征服,而非去解救。玛尔杜克的祭司与巴比伦城认为波斯古列王是拯救他们脱离暴君统治的救世主。汉摩拉比在其法典前言声称自己召聚伊辛城中四散的人民,庇护马尔基文城(Malguim )的人民。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使我的口如快刀,将我藏在他手荫之下;又使我成为磨亮的箭,将我藏在他箭袋之中。」
〔暂编注解〕仆人有先知的职分,代表神传讲信息。
「刀」、「箭」:形容神话语的能力,,,:将刀藏在神的手荫,把箭藏在神的箭袋中,表示装备好,俟机行事。
如快刀。即弥赛亚的信息是有效的。快刀象征神的道锋利穿透的能力,,,,,19:15-21)。
箭。也象征基督的话语锋利穿透的能力。
在祂的箭袋之中。神把基督隐藏起来,直到祂执行使命的时机成熟,。随着但以理所预言的时辰来到,,基督降临这个世界,迅速地完成祂的使命。
【以刀喻口的意象】刀剑用来比喻先知的话,在新约圣经比作神的话。刀剑是攻击性的武器,所以此处的含义可能是激进主动的。希伯来文有一个「口」字(peh ),也有「边沿」的意思,像「刀刃」。所以,这里可能是运用文字的双重意思。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对我说:“你是我的仆人以色列,我必因你得荣耀。”」
〔暂编注解〕「你是我的仆人以色列」:这与5-6节的内容( 仆人的使命是复兴以色列 )似有予盾,这种对仆人模棱两可的描述是个大奥秘,只有在新约时代主耶稣身上才得到完满的答案:祂成就了神的计划,是理想的、不失败的「以色列」、义仆。
仆人以色列: “以色列”既可指整个以色列民族,亦可单指雅各。本文指后者,如同雅各是族长时代蒙拣选的族长,在此与以色列同格的仆人就是指新以色列,是将要得救的所有仆人。
见注释。
【】「 我却说:“我劳碌是徒然,我尽力是虚无虚空;然而,我当得的理必在耶和华那里,我的赏赐必在我神那里。”」
〔暂编注解〕暗示仆人的工作被人藐视、遭厌弃,但他在受苦中仍信靠仰望神。
本节回答第3节对以色列所说的话。以色列中忠心的人因不幸而灰心。即将来临的巴比伦之囚使他们觉得继续盼所应许给以色列的光荣前途是徒劳的。日子似乎延迟,一切异象都落了空。基督有时也这样因祂为人类的工作不受感激而深感失望。
【】「 耶和华从我出胎,造就我作他的仆人,要使雅各归向他,使以色列到他那里聚集。(原来耶和华看我为尊贵 我的神也成为我的力量 )。」
〔暂编注解〕这句话依然是弥赛亚说的。
使以色列到祂那里聚集”。KJV版为“虽然以色列不聚集。”原文lo是“到祂那里”,而不是lo'(“不” )。九份希伯来语文稿,《塔古姆》,死海古卷1Qisa均为“使以色列到祂那里聚集”。基督来,是要把以色列带回到神那里,。
【】「 现在他说:“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归回尚为小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
〔暂编注解〕直到地极: 叙述句,是命令句。本文是神对耶稣的宣告,马太福音是耶稣对门徒的指示。耶稣命令门徒完成的使命,是神预先对耶稣的宣告。我们要相信耶稣及他的指示。
虽然弥赛亚降临要像牧人那样招聚以色列中迷失的羊(见第5节注释 ),但祂“另外有羊,不是这个圈里的”。祂不但来作以色列的救主,也作全世界的救主。民族之间的障碍要破除。祂希望的信息要传遍天下。
【】「 救赎主以色列的圣者耶和华,对那被人所藐视、本国所憎恶、官长所虐待的如此说:“君王要看见就站起,首领也要下拜,都因信实的耶和华,就是拣选你以色列的圣者。”」
〔暂编注解〕「本国所憎恶」:原意指在别的民中被人憎恶。
「君王要看见 ...... 下拜」:意指以色列被掳之民命运扭转,重返家园,使外邦的首领感到惊讶。
君王要看见。。弥赛亚要来作“仆人”,52:13,,被人藐视,53:2-3)。但有朝一日地上最尊贵的人也会跪倒在祂脚前尊崇祂,,52:13-15)。没有一人比祂更受憎恨,也没有一人比他更受敬爱。因为祂自我降卑,获得了“超乎万名之上的名”。人在祂面前“无不屈膝”。
7-13 以色列民欢欢喜喜地回归:本段转而描述以色列民族:他虽被外邦君王辖制(「那被捆缚的人」 9 ), 必蒙神引领从四面八方平安归回。
【】「耶和华如此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济助了你。我要保护你,使你作众民的中保(“中保”原文作“约” ),复兴遍地,使人承受荒凉之地为业。」
〔暂编注解〕神保证拯救以色列民归回本土。
「使你作众民的中保」:参42:6注。
「荒凉之地」:就是选民被逐离开的犹大地。
如果这首仆人之歌是关于耶稣,就会出现一个难题就是:本诗歌的结束该在第8节还是在第7节。问题的焦点集中在本节的第二人称代词“你”是指谁。参照其他经文,稳妥的解释是:诗歌应该在第7节结束,本节的“你”是指以色列民族,而非指弥赛亚。
在悦纳的时候。指基督的生活和工作,。基督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在神和人之间确立新约,,,。
荒凉之地。这是比喻。弥赛亚要在祂的子民身上实现对先祖的一切应许。他们要与祂“同作后嗣”,,,。地球因为罪而在属灵上变得荒凉贫瘠,但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祂的儿子来到这个世界。借着祂,“医治的恩泽如洪流一般,倾泄在世人身上,永不阻塞,也不撤回,直到救恩计划完成在地球之上”。弥赛亚的来临开创了“耶和华的恩年”,“建立先前凄凉之处,重修历代荒凉之城”,。
8~12以色列在千禧年国度的复兴,以及当时的特征。
【】「对那被捆绑的人说:‘出来吧!’对那在黑暗的人说:‘显露吧!’他们在路上必得饮食,在一切净光的高处必有食物。」
〔暂编注解〕对那被捆绑的人说。见注释。
黑暗。就是无知与罪恶的黑暗。基督来到地上,是要作世界的光,引人出黑暗进入祂福音荣耀拯救的光,3:19,8:12,9:5,12:35-36,。
9~10净光的高处: 专用名词,并非指某一特定的山,指没有树木花草生长的荒山秃岭,荒芜的世界。必有食物: 以赛亚将圣徒比作软弱的羊群。满有怜悯的牧人牵引羊群,带领他们进入神应许的祝福之地(10节 )。
9-11 有关选民回归途中的描述,另见40:11; 41:18; 43:19-20。
9~13以色列的恢复。将第8节悦纳的时候与拯救的日子进行比较,本段论及激动人心的解放与恢复,似乎与以色列的禧年制度有关(61:1-2,。不过,此自由、恢复的喜乐超越以色列政治上得到自由、恢复的意义,暗示圣徒从罪中得释放的自由、恢复。
【复兴的特点】在亚述文学,公义国王的治权会伴之以繁荣昌盛、敬神殷勤、快乐、囚犯得释、病得医治、用油膏抹,并且给有需要的人衣食等现象。雅巍复兴祂的子民也有这些特色,同时也是弥赛亚的形像特色。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不饥不渴,炎热和烈日必不伤害他们,因为怜恤他们的,必引导他们,领他们到水泉旁边。」
【秦国是指那一国?】〔暂编注解〕不饥不渴。这是牛羊受到温柔牧者的看顾,不缺草场也不缺水的画面(见诗23章 。
炎热。来自沙漠里干热的风。
【】「我必使我的众山成为大道,我的大路也被修高。」
〔暂编注解〕大路。用来向各国传扬福音,并让人到耶路撒冷去敬拜真神的,35:8,40:3,62:10)。
【】「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秦”原音作“希尼” )。” 」
这些人是『从远方来…从北方、从西方来…从秦国来。』我们就是这些旅客,离了我们地上的家乡,要往新耶路撒冷去。
〔暂编注解〕从本节可知,以色列人打散后将分布甚广。“秦国”( 原文作( )曾为上一世纪不少学者解释为中国,但死海发现的《以赛亚书》古抄本( ),作“色弗尼”( ),指住在古埃及南疆的人。说其地早有犹大人居住。现代考古学家发现尼罗河上游地区的一座小镇,主前六百年已有犹大人居住的遗迹,故“这些从秦国回来”一语是说“这些从极南方来”。
“秦国”。原文作:希尼。其位置不能确定,可能是埃及的阿斯旺(Aswan )。
「秦国」:曾被解释作中国,但更合理的是指当时埃及的最南界,尼罗河上游一带的地区;考古学家发现其中一城镇于主前六百年已有犹大人居住的遗迹。
从远方来。以色列人流亡者要从远方回到故土。从地极也有人来就近真光(见第11节注释 。
希尼。显然指犹大的南面或东面,因为北面和西面已经提到了。这也许是很远的地方。关于“希尼”,有各种推测,但都未能确定。传统的解释是指中国,其依据是希伯来语Sinim,与公元前三世纪后半叶统治中国的“秦朝”( Ch'in )发音的相似性。中国很早就与西方国家有商业上的往来。在埃及古城底比斯,就发现了写有中文的陶瓷品。波斯的犹太人似乎也与中国的丝绸商人有交易。但在以赛亚的时代过去多世纪之前,没有证据证明Sinim 或Ch'in 是指中国的。由于缺乏历史证据表明是指中国,有些学者认为应为Sewen(im )或Syene,即位于埃及北部的阿斯旺。亚兰语似乎确认这一说法。死海古卷1Qisa为‘Sewenyyim“,似乎也倾向于指Syene。七十士译本为“波斯”。也有人认为这是指位于汛旷野的西奈,腓尼基或北阿拉伯沙漠。
【亚斯旺(和合本小字希尼 )】希尼是尼罗河第一瀑布边的城市,是古埃及与努比亚的南方边界。该地后来在希腊文献被称为伊里芬丁,也就是今天的亚斯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答:先知以赛亚说,「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
。这里所说的意思,是在人蒙神悦纳施行拯救的时候,必有四方之民来到耶路撒冷聚集,。此处所提到的秦国所在地,可从下列几点探索一知梗概。
1 在以上这节经文中已经说到西北二方,则秦国之地必属东南两方面,可指为巴勒斯坦以南诸地区而言。
2 有神学家认为秦国乃是指为波斯国的一个区域,或是远东的一个民族,或指自古居于印度古示Kush山农之示拿人Shi-nas而言。
3 考秦字原文作希尼,如英文本秦国译为The Land Of Sinim希尼地。在希伯来及亚拉伯语文,皆称中国为Sin,中国人的单数是Sini,众数是Sinim. 一般认为国音Tsin秦字之发音,与Sin相近,故多以为这希尼地即指中国而言。其主要之见解,系指以色列人散居四方,逾散逾远,,在主前三世纪时,他们已经住过中国,及至他日回归故土,必有远自东方之中国来者。且考中国古史,自主前十二世纪经商之外国人即已有之,西商之来中国,亦始于第十世纪。中国与印度通商极早,因此与远西各国亦已间接往来,中国之名早已闻于亚细亚之西部。故以赛亚所指之希尼地为秦国之意,乃为中国之境域,实无足怪,我亦以为然也。——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诸天哪,应当欢呼!大地啊,应当快乐!众山哪,应当发声歌唱!因为耶和华已经安慰他的百姓,也要怜恤他困苦之民。」
〔暂编注解〕对神所施的救恩发出颂歌回应。
诸天哪……大地啊: 天与地曾作为神宣告审判以色列的证人出现(1:2),此处却应邀参加以色列得救的筵席。天与地以人为中心,共欢喜同忧愁。人类得救的喜乐会再次充满整个宇宙。
诸天哪,应当欢呼。见注释;,12。
已经安慰祂的百姓。见赛14,15;40:1节注释。
【】「锡安说:“耶和华离弃了我;主忘记了我。”」
〔暂编注解〕表示面对如此惊人的拯救应许,却还有人心存怀疑。
神对于祂的子民有伟大的计划。他们却以为祂忘记了他们,54:6-7,。
14-23 锡安要再度繁荣:本段以犹大首都锡安为中心。主前五八六年犹大沦亡后,锡安城便陷于颓垣败瓦中,荒凉一片,神似乎已忘记祂的圣城(14 ),让她悲惨过活,好像丧子独居的寡妇(21上 )。在此神安慰百姓,保证祂并没有忘记锡安(15 ),必使她获得重建(16-17 ) ,以色列民要回归居住(18 ),届时必因居民太多致容纳不下(19-20 ) 。 锡安不用惊奇(21 ),因她的儿女必被召回(22-23上 ),她便知道神是信实的(23下 )。
14~23应许锡安城得以重建(16~17节 ),人口众多(18~20节 ),兴盛于世。以色列在受苦之后得到保护和看顾。
14~26耶和华在此鼓励将被掳的子民。祂没有忘记他们(14~18节 );祂把他们领回本国(19~23节 ),并惩罚他们的仇敌(24~26节 )。第19至21节所描述的一大群人的归回,必定在从巴比伦归回的少数余民以外,所展望的是基督的第二次降临。
【】「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
〔暂编注解〕母亲对儿女的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以赛亚用母爱来比喻神对祂子民的爱。
15~21神确认应许。神再次回答心存怀疑的以色列,表明了神对以色列的深深的爱。神站在毫无资格得到救恩的罪人的门口,不断敲打人的心门。从神充满眷爱、怜悯的呼唤中,人应当学会信靠、盼望,认识到背叛神的严重性与可憎性。
【】「 看哪,我将你铭刻在我掌上,你的墙垣常在我眼前。」
〔暂编注解〕「你的墙垣」:指锡安城完美的墙垣;表示神有重建的计划。
你的墙垣常在我眼前: 墙垣意味着人生活的保护网。神了解并纪念圣徒的生活。已被掳至巴比伦的以色列,墙垣已倒塌,毫无希望可言。然而,在神看来,墙垣依旧耸立在原处。全知全能的神,按旨意成就预言。在神看来,墙垣丝毫无损地屹立着。
将你铭刻。以色列担心神忘记了祂对他们列祖圣约的应许(见第14节注释 )。以赛亚时代以色列的状态似乎证明了这种遗忘。但以赛亚宣布,他们没有理解神对他们民族的爱是多么深沉和恒久。在永恒的岁月里,基督手中的钉痕将永远见证祂对罪人的爱。
你的墙垣。就是锡安的城墙,象征的国家力量和幸福。
【铭刻在掌上】该意象指的是耶路撒冷会刻在(或刺在上面神的肉上,所以会永远在祂心上。请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的儿女必急速归回,毁坏你的、使你荒废的,必都离你出去。」
〔暂编注解〕你的儿女。指被掳的犹太人。他们将回来重建尼布甲尼撒所毁坏的耶路撒冷城墙。
毁坏你的。亚述人,或特指巴比伦人。毁灭耶路撒冷的人自己将遭到毁灭。
【】「 你举目向四方观看,他们都聚集来到你这里。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你必要以他们为妆饰佩戴,以他们为华带束腰,像新妇一样。」
〔暂编注解〕像新妇一样: 从巴比伦归回的俘虏,重建耶路撒冷,其属灵意义象征新约时代悔改圣徒的聚集——教会。圣经将教会——新耶路撒冷,描绘为等候新郎耶稣的新妇。如同旧约时代,被掳归回的人将耶路撒冷建为光照邻邦的新都市,今日教会也当借着真正悔改的圣徒的善行,保持等候主的新妇当有的纯洁、美好。
他们都。即回归的流亡者,和悔改的外邦人一起,重建立锡安的城墙。
以他们为妆饰佩戴。这里描写锡安住着居民,就像新娘佩戴着妆饰一样。回归的流亡者和悔改的外邦人对于她来说,就像是优雅美丽的装饰,。
【新娘的装饰】以色列的新娘穿戴刺绣的袍子、珠宝、特别的束腰,还有面纱。在这节经文,新娘束着刺绣的腰带。美索不达米亚有不少文献记载两家为了婚事交换礼物,却甚少提及新娘的衣着,或是婚礼的仪式。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至于你荒废凄凉之处,并你被毁坏之地,现今众民居住必显为太窄;吞灭你的必离你遥远。」
〔暂编注解〕显为太窄。犹大将重新住满居民。如果回归的百姓能保持忠心,人口的增加就会使原来的领土显得太小,。
吞灭你。见第17节。
【】「你必听见丧子之后所生的儿女说:‘这地方我居住太窄,求你给我地方居住。’」〔暂编注解〕丧子之后所生的儿女: 因战争与饥荒失去许多儿女的耶路撒冷,重新得到儿女。仿佛亚当得到塞特代替亚伯一样;又如房屋倒塌失去十个儿女的约伯,重新得到十个儿女一样,42:13)。属灵意义,日后外邦人将借着耶稣基督的受难,立志相信耶和华,他们将会补偿基督因被钉十字架受损的荣耀,一心一意服侍基督。撒迦利亚用“城中街上必满有男孩玩耍”来表达此景象。
锡安曾丧失了她的儿女,并被她的丈夫耶和华所抛弃。但她重新会有儿女。
【】「那时你心里必说:‘我既丧子独居,是被掳的,漂流在外,谁给我生这些,谁将这些养大呢?撇下我一人独居的时候,这些在哪里呢?’”」
〔暂编注解〕谁给我生这些?锡安以为自己已被抛弃而独居(见第14节注释 )。她完全不理解她后来的状况。
被掳的。在预言巴比伦之囚的时候,以赛亚在圣灵的感动下说到以色列在“巴比伦的河边”的经验。
【】「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向列国举手,向万民竖立大旗,他们必将你的众子怀中抱来,将你的众女肩上扛来。」
〔暂编注解〕「竖立大旗」:参11:12注。
「抱」、「肩上扛」:暗示以色列余民得到保护和看顾。(参23的「养父」、「乳母」 )
被掳的时期结束以后,列国将帮助犹太人回归故土,重建锡安,8:25-27)。
22~23向万民竖立大旗: 与11:10-12;13:2;18:3一同,借着从巴比伦被掳之地归回的历史事件,预表外邦人的归回及教会的胜利。
【】「 列王必作你的养父,王后必作你的乳母;他们必将脸伏地,向你下拜,并舔你脚上的尘土。你便知道我是耶和华,等候我的必不至羞愧。”」
〔暂编注解〕「将脸伏地...... 尘土」:卑躬屈膝的表现。有些学者认为本节是指锡安末后的荣耀,或是指新约教会有基督为首,外邦向教会降服。
列王必作你的养父……向你下拜: 两句话似乎彼此矛盾。前者指外邦国家虽并非出于本意,却帮助教会发展。例如,新约时代的罗马帝国统一天下,使基督教传遍世界。相反,后者指外邦人不得不屈服在福音面前。例如,罗马帝国曾千方百计逼迫基督教,最后却立其为国教。
养父。地上的统治者将会帮助犹太人从巴比伦回归并重建锡安。
【】「 勇士抢去的岂能夺回?该掳掠的岂能解救吗?」
〔暂编注解〕勇士抢去的?这是一句反问句。其回答在第25,26节。
该掳掠的。死海古卷1Qisa为“暴君的俘虏”,似乎更符合上下文。
24~26神超越的能力。就如在24节提到的问题,在古代社会,一个民族惨遭失败,其首都、王族与宗教都会遭到破坏,几乎不可能维持民族精神或重新独立。若要恢复自由,只有一条路,就是掳掠他们的国家被第三国占领,新征服者宽待他们。但这种情形几乎不可能发生。在属灵意义上,如同我们生来就是罪人,不能更改,。正如神摧毁仇敌巴比伦,救出犹大,他必从仇敌撒但手中拯救我们,赐给我们全新的自由。
24-26 耶和华是救主、救赎主及大能者:当时有以色列人怀疑神的拯救能力,认为神不可能从强大的巴比伦手中把他们救出来(24 ),神于是强调祂不独要拯救以色列人,且报复他的仇敌(25-26 )。
【】「 但耶和华如此说:“就是勇士所掳掠的,也可以夺回;强暴人所抢的,也可以解救。与你相争的,我必与他相争,我要拯救你的儿女。」
〔暂编注解〕所掳掠的。首先指被亚述人和尼布甲尼撒俘虏的希伯来人。也寓指所有被撒但所俘虏的人。
我要拯救。答案是强调性的。神能够而且愿意拯救。祂的子民没有什么值得惧怕的。他们不必关注压迫者的力量,而要关注他们伟大救主的能力。
你的儿女。就是锡安的儿女(见第14-22节 )。以赛亚在这里特指散居在异国他乡的希伯来人。希伯来语的“儿女”通常指“儿子”,是“后裔”的同义词。,。反对神和祂子民的人将会互相攻击,,自我毁灭。今日的父母有权利为他们的儿女提说赐给古代以色列人的应许,因为我们的孩子是神慈爱的对象。
【】「 并且我必使那欺压你的吃自己的肉,也要以自己的血喝醉,好像喝甜酒一样。凡有血气的,必都知道我耶和华是你的救主,是你的救赎主,是雅各的大能者。”」〔暂编注解〕「吃自己的肉 ...... 喝醉」:意指互相残杀。
「救赎主」:参41:14注。
神藉历史证明自己,他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坚固圣徒的信仰。我们应敏锐于神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
凡有血气的。见注释。
【意象】「吃自己的肉」与「以自己的血喝醉」很可能就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比喻。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祂将我藏在祂手荫之下。」
这些话是对以色列说的,也必须应用在主身上,因为祂表达希伯来民的真正精神,祂是大卫家的王子,我们称呼主。我们属于祂,也要像祂,祂必使我们真正这样在神面前这样蒙福。
口好像磨亮的剑,表明人子口中有两刃的利剑出来,我们的话也必有神的话的性质,锋利与有力,快如两刃的利剑。
藏在神的手荫之下,是最安全与坚强的地位,我们事奉神的,实在需要更多的荫处,才不致惧怕。我们的生命必须与基督藏在神里面,这样我们才有力量影响别人,神的工人不要怕那荫处。
磨亮的剑必不致长锈,但是要磨亮,必受磨炼,用沙纸或其他器具来摩擦。所以要保持光亮,必须经常艰苦。
祂将我们放在箭袋之中,使神的手随时伸去取出使用,要与弓来配合,放得妥善,才可射出,这也是我们的态度。我们必须被收藏起来,在黑暗的箭袋之中,直到我们的使命到时需要执行。神的手力一振我们的心灵,我们就得出去。
──迈尔《珍贵的片刻》
【】
「他…将我藏在他手荫之下;又使我成为磨亮的箭,将我藏在他箭袋之中。」
“在他手荫之下”。我们常有到那里去的需要。日光太炫耀了;我们的目光会受到损伤,使我们不能分辨相仿的颜色。所以神将我们暂时藏在疾病的荫中,忧愁的荫中,穷苦的荫中,在那里和日光隔绝。
但是不要怕!这是神的手荫。他正在引导。你有许多功课只能够在那边学得的。
不要想神已经把你丢在一边了。你仍旧在他箭袋之中;他并没有把你当作无用之物抛去。
他现在把你藏起,保守你直到相当的时候,他要配你在弓弦上,送你出去,使仇敌受亏损,使神得荣耀。哦!在神手荫之下的信徒啊,战士如何宝贝他的箭,把它藏在贴身的箭袋中,神也如此宝贝你爱护你,藏你在他的荫蔽之下。——梅尔
许多时候,黑荫倒是生长必需的条件。美丽的玉蜀黍在夏夜的荫下生长得最快。在炎热的日光下,他的叶子是卷着的,到了天上起黑云的时候,叶子很快地开放了。也有许多美丽的花,日间藏起它们的美丽来,晚荫降时方才开放。多云多雾和多荫的地带,草木也葱郁茂盛。花圃里不但有晨间怒放的花朵,也有“夜来香”,“夜来香”在日正当中时并无光彩,到深夜才散布它的芬芳。——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直译】「他使我成为磨亮的箭。」
【仆人与复兴】「你作我的仆人…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
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派司开特罗地方,有一个著名的“卵石滩”。滩上的石子时时受着海滨大浪的冲击,有时被残酷大浪卷去抛掷,有时被抛在尖锐的峭壁上受到擦磨。它们日夜受着这样的磨练,得到怎样的结果呢?
全世界的游客蜂拥着到那里去采集圆滑美丽的石子,采集了回去,将它们谨谨慎慎地安置在陈列室中,装饰在客室的壁板上。
但是你如果到冲破海浪的峭壁尖顶去看,或者到风雨侵蚀不到的凹处去找,你能够看见大量从来没有人去搜寻的卵石。
为什么这些卵石总没有人来采集呢?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没有经过海浪的冲击擦磨,它们平静的生活使它们变得又粗糙,又丑陋。啊,原来光泽是由苦难磨出来的!
神知道我们配做哪种器皿,他就将我们磨成哪种器皿。他知道我们要去担任的是哪种工作,他就照我们所需要的磨练我们,给我们相当的准备,我们只要完全信靠他就是了。——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以色列的道德状况,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几乎“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他们的国势,也同样到了最低点。亡国的刑罚,眼看就要临到。神的先知以赛亚,警告他们悔改,宣告被掳和审判;但神启示他将来的事,使他信心的眼睛看到更远的光荣和复兴。
神称为“仆人”的,好像祂所选召的大卫一样,但不是一位英武的君王,因为他不是仗剑跃马,用武力征服,而是用言语宣讲:“祂使我的口如快刀”;而先知所预言的这位仆人,显然不是他自己,因为以赛亚在蒙召的时候,就已经先得神指示,他的工作不是受欢迎的,而且也不会带来复兴。看神奇妙的应许:现在祂说:“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
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归回,尚为小事;
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
直到地极。”这位“仆人”是谁呢?
仆人来是要叫以色列复兴,表示那时候必先经过败亡和衰落;仆人的工作,是要叫余民归回;仆人事奉的范围,远超越以色列的国境,更要使黑暗中的外邦人得见真光,使地极的人得蒙救恩。这预言在以赛亚当世,和七百多年以后,并没有实现。直到主耶稣降世,作拯救全人类的弥赛亚,作“众民的中保”,并且要再来复兴遍地;不止是复兴以色列,而是要将被罪压害,受败坏辖制的世界,带进荣耀。
使徒保罗引用这经文,宣告教会的使命,是继续主耶稣的工作,完成传福音到地极的目标。现在是外邦人蒙恩的时机;最重要的,是及时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罪得涂抹除去,在祂里面得神的悦纳,遵行主的旨意,发扬真光,盼望祂的荣耀再临。彼得在五旬节见证说:主也必差遣祂所预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天必留祂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就是神从创世以来,借着圣先知的口所说的。
看现今的世界,没有理由叫我们乐观。感谢神,祂已经预定那荣耀复兴的日子,是我们的新希望。
──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
【直译】
「在一切净光的高处必有他们的牧场。」
小玩意儿很容易到手,但是贵重的东西却须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成功的获得,往往要用血去换来的。假若你准备付出足够的鲜血,你就有希望达到胜利的顶点,若要登上神圣的高峰,也是如此。真正的英雄故事,都是描写流血牺牲的故事。生命和人格的最高价值,不会随风吹来。伟大的灵魂,必又重大的悲哀。
我们若被带到逼使我们锻炼信心的环境中,即能增高认识神的大能,因此,当我们遭遇困难的时候,愿我们感谢神和我们患难相共,紧紧地依靠他。——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从行和可知,的话是指着现在说的,这是今天福音时代所有的光景。六节和八节既都是指着现在,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十节也是指着现在说的。我们今天就可以享受这三种的福气!
【】『炎热和烈日必不伤害他们』。人住在温带,不觉得炎热和烈日的伤害。若到热带地方,就知道炎热和烈日烤人是多么厉害。有一位弟兄说,在热带有一个人出外忘了带伞,回来就病了数月之久。还有一次,有三个人同赴某地,只有一个人生还,其余二人都热死途中。在房子里不会被烈日伤害,因为有了遮盖;没有遮盖就会受炎热的伤害。在圣经里有一种遮蔽的东西,就是神的荫下。有一种生命是在神荫下的生命,就是藏在神那里的生命。我们在世上是在神的翅膀之下,好像小鸡在母鸡的翅膀之下。主会救我们免受许多的灾害。
── 倪柝声《现在可享的福气》
【】「我必使我的众山成为大道。」
神常常利用障碍来完成他的旨意,所以我们各人在生活上都会遇到高山——恫吓我们,阻碍我们属灵生活前进的人们;苛刻的要求;性情不相投的职业;肉体上的刺;每天的十字架——我们常常想︰只要这些东西除去了,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纯粹,更温柔,更圣洁。
“无知的人哪……你们的心……太迟钝了!” )这正是成功的条件;这些正是神放在我们生活中叫我们得到恩惠和德行的方法。也许你现在有一件不能忍受的试炼;你一看见就逃避,就闪躲,当作你成功的障碍,你以为它一除去,你就能立刻得到释放和胜利。
亲爱的读者啊,事实并不是这样!当试炼一停止的时候,你所能得到的,即是急躁,不是忍耐。忍耐只能在似乎不堪忍受的试炼中求得的。
回去容忍吧!做一个有分于主的忍耐的人!战胜在他里面的一切试炼!要记得你生活上的困恼和烦扰,没有一点是徒然的。它们都是神的山——是神将它们放在那里的。我们知道“神明白智慧的所在。因他鉴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之下” );当我们走到山脚下的时候我们就要看见智慧的道路了。——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梅尔(Meyer )【】人在苦难的时候,等待主的拯救,等待得久了,主还没有答允,在这时候,我们很容易说:「主忘记了我!主离弃了我!」
但神说:「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做母亲的总不忘记自己的儿子,何况主?
因此在苦难中,我们须意再等候。澈底悔改,管教的手就停下;炼净污秽,锻炼的手就停下;修补破漏,造就的手就停下。
── 吴恩溥《没药汁》
【勿忘我 耶和华如此说:“我却不忘记你。”】
有些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太专注于忙碌的工作。因为想把事情做好,就非得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的细节上不可。
有时候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甚至没有一点时间来想到神。若有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心得安慰,因为知道我们的天父绝不会因太忙碌而忘记我们。
我们也许都能认同亚斯利在1642年10月23日,在伊地山谷战役前的祷告词:“主啊!你知道我在这些日子里会多么的忙碌,如果我忘记你,请你千万不要忘记我。”
我们不要用这些话当做灵命冷淡的借口。希望我们能够用诚心说出亚斯利的祷告词。当晚上我们躺在床上,让疲倦的身体得到休息时,我们可以确信我们的灵魂安息在神的怀里。我们的神是永不打盹,也不睡觉,也不休息的,他必用爱终日守候我们。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想到邀请神进入我们的一切言行中,一一寻求他的智慧,依靠他的力量并且赞美他的良善。我们不应该把他视为理所当然的,而应该为他不会忘记我们而感恩(赛4915 来135 )。
没有一次伤心,没有一声呻吟,
没有一滴泪水,没有一句抱怨,
没有一个危险,不在宝座那里,
因主时刻顾念属他的人。
在神慈爱的花园中,你是他的“勿忘我”。
──《生命隽语》
【】
「将你铭刻」以色列担心神忘记了祂对他们列祖圣约的应许(见第14节注释 )。以赛亚时代以色列的状态似乎证明了这种遗忘。但以赛亚宣布,他们没有理解神对他们民族的爱是多么深沉和恒久(见。在永恒的岁月里,基督手中的钉痕将永远见证祂对罪人的爱。
「你的墙垣」就是锡安的城墙,象征的国家力量和幸福。
神把祂儿女铭刻在掌上,意思说,永不失落,用不忘记。
许多时候,当我们落在苦难中,我们很容易以为神忘记我们;当我们落在争战中,以为神会把我们撇弃。岂知不然,神把我们铭刻在祂掌上,祂永不忘记,我们永远安全。
谁能把我们从神手中夺去呢?不!我们永远安全。因为我们在神大能手中。
── 吴恩溥《没药汁》
【赛四十九章】
本章的题目是神的仆人。其中有两个仆人︰第三节,那仆人是以色列;第五节,那仆人是使雅各归向神者。既说要把以色列带到神那里去聚集,这就必不是以色列自己,而是基督了。(看第二、四节的话 可知只能是指基督说的。 )一个仆人,变作二个仆人;二个又变一个。当以色列作神的仆人时,其中有一段是基督作神的仆人。
—— 倪柝声《未完全的最后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