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iv. 瞻望救恩:儆醒的余民
在以赛亚逐渐解说仆人的过程中,显得相当重要。当仆人第一次出现在,把他与的仆人(即以色列)相连,是很自然的;但是,在以色列暴露出瞎眼、被囚、灵里犯罪的真相后,这样的辨认已经不可能,而更将失去使用这名字的以色列,和那位惟一配拥有这名字的仆人,作了彻底的对比。对仆人见证的尾声,把状况再往前推进一步:仆人成了所有要过信靠生活之人的榜样换言之,仆人的身分并不是国内那些相信的余民。在,以赛亚指出余民的特色为敬畏神、以祂为避难所(14节)、忠于祂的「训诲」、「律法」,和「话语」(16、20节);但是,既然「敬畏」和顺服都以仆人为中心,他就成了分辨相信之人和不信之人的标准。依据这个观念,开始了下一段,其开头便是向所有追求公义和寻求上主的人说话,亦即,向忠心的余民讲话。这一段前后连贯、一致:前面三个要听的呼召、7),与最后三个要儆醒、采取行动的呼召,相呼应。中间则是求神行动的生动呼吁,接着为一段穿插的默想。 a. 聆听的命令:救恩的应许 这三个呼吁有顺序:第一个(1~3节)是向余民说话,应许要安慰锡安(3节)。不过,这个应许是以亚伯拉罕(2节)和伊甸园(3节)的光景来描写;而对于普世的含义,则在第二个呼吁中(4~6节)探讨,说明此应许会临到万民和海岛(5节)。第三个呼吁(7~8节)是肯定,所有反对的力量都会消逝(8ab节),神的旨意会存到永远(8cd节)。 亚伯拉罕、锡安和伊甸第1节的我,与第2节的我相同,就是那位呼召亚伯拉罕的神;但是前面一个说当听我言(1节)的,乃是仆人。我们是否能说,以赛亚开始暗示,仆人不只是有人的出身;在将这个思想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1~2.追求……寻求:这两个动词都属于宗教辞汇,指专注献身的态度。(「追求」,见:;,;;;「寻求」,见:;,;,;。两者都只是表达决心或委身;「追求」并不代表要得到什么,「寻求」也不意味在找寻失落之物。相信神的人追求公义意即,不断要使他们的生命符合神所启示律法的标准而寻求神的同在。亚伯拉罕和撒拉(2节)原本无后,但神照祂的应许赐下了子嗣、万国,和君王;;。以赛亚并不是在思想,从不能生育到有后代,是在人不能、在神却能的事;他的重点为这位先祖的单一性(他原是一人,后来变成多人;和合:增多),而以这点来衡量神所能成就的事。 3.安慰……同情(和合未译)都来自同一个希伯来文动词,如。重复使用是表确定的片语用法。在荒场一字的背后,含有枯干的意味,因此指一片光秃。旷野,一般是指野地,没有耕作之地,而荒废地(和合:沙漠)正可表达原文的含义(死海被称为「荒废地之海」,。这一幅改变的图画不毛之地转为肥沃、野地变为井井有条、荒废地变为丰富高潮为伊甸的复兴,这个意象超越了秩序、美丽,和丰富,更包括咒诅的废除,和大自然的复兴,回到造物主的初衷:新的大地。 世界、光,和救恩至少从这一段可以肯定,当听(直译:留心;如和合本)我言很可能是仆人的声音,他是根据他的神性在发言。这几节多处让人想起第一首仆人之诗、5~9),其中提到公理、光和公义。的受造界表明,神能透过祂的仆人,用祂的能力行出祂的计画;在此,受造界短暂存在的消亡性,则衬托出祂救恩的永恒性。同样,膀臂(5节)是为第9节作预备,并前瞻。 4.我的国(和合:国民): leʾûm 一字若作复数用,意思是「众民」,但是单数除了此处以外,只出现于,,和,那里将雅各的后代与以扫的后代区分出来。以赛亚可能是想到这点,而指出,在所有的后裔中,有一族人是真正的百姓就是第1节中那些「追求」的人。在,神的城发出律法,因而吸引万国,以赛亚把这项真理放在这里。公理,如,这个字是指神启示的真理,神心意决定性的宣告。 5.在人方面,公义是指要仿效神所启示的性情,遵照祂的声明,这是祂真百姓的标记(1节);在神方面,这是指神一切作为的品质和标准为祂百姓所作的事、为祂的仆人所作的事,「称义」=肯定我的义),或祂仆人的作为。在本节中,救恩是神作的;公义是整件事的品质。祂的拯救之工满足祂公义的要求。我的膀臂(5c节)原文为复数。这可能是一种强化式的复数,指神亲自行动的完满性。这字还有一次用复数指神,出现在:从前只为以色列专有的,现在世界也可以拥有。122公理(和合:审判),神确定的真理;海岛,,,「地上最偏远之处」;等候……期望(和合:倚赖),。他们怎样等候、期望?世上总有人像哥尼流(徒十)一样,渴望更大的亮光,但是,从更深一层而言,人心的深处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渴望,盼望能过真正像人的生活这是受造界的「切望」。透过仆人我的膀臂(见,人的生命将成为真正的生命。 6.神普世的救恩(4~5节)亦是永恒的。在我们经验中最恒长的事天……地,以及人类的延续(居民)都是短暂的,但是那能满足神公义的救恩,却非如此。消散,「吹散」,「跌成粉碎」;旧了,服在它本身的消失性之下;像飞虫可能只是「也相同」。123长存……不废:直译「存在……不被粉碎」。「存在」指内在的永久性,「不被粉碎」指不受外力影响。 知识、沉着,与信心凡是知道的人就无需害怕,可以安心,有把握一切都将变好。 7.什么是对的乃是「公义」。他们所「追求」的公义(1节)并不是外在的规条,而是内在思想(知道)和心的实质是他们个人本性的中心。但是他们的为人却遭惹仇恨,带来辱骂或「嘲弄」,和毁谤这个动词只出现在这里,但是在有一个很近的字(「讥讽」;和合:辱骂;亦参:。动词(√ ga ̄ḏap ̄ )只有一次用于用口舌谩骂(「恶言相向」,和合:声音;;其他七次的用法,都是亵渎神。这意味以赛亚所用的字力量很强。人( ʾenôs ̌ )是指会衰败的人这些人的反对也将如此! 8.信心可以看出,无论人生的敌人显得多么强壮、漫无期限,但毁坏他们的力量正在运行,就像衣服里的蛀虫和虫子(8节)。吃……吞(和合:咬)是同一个动词,用了两次,又是生动的重复用法(参3节)。公义……救恩,参5节;长存(直译:存在),参6节。永远表明本质的永久;万代,表达在人类经验中的永久。 b. 戏剧化的请求:过去与未来的出埃及 就如紧跟在之后,的应许也激起兴奋的诉求,要神不再耽延,立刻行动。说话的人是谁?不会是仆人,因为他乃是神的膀臂,就是诉求的物件;或许是先知在发言,他因着刚发布的异象而激动起来,无法自已;也有可能是相信的余民在说话,他们渴望这一切立刻实现,因为这正是他们所要的。其实,向神的应许当有的反应,便是为应验而迫切祈求(参:。 9.兴起!兴起!:这里的迭语代表诉求时情绪的强烈。用拟人化语法,说神彷佛经过许久之后突然想起来,同样,此处从人的眼光来看,似乎神去睡觉,忘了祂的应许。但这只是拟人化的措辞,表明在求神行动,好像我们突然间想起有一件事早该作好了,而赶忙急急去处理。衣:神在穿着军人的衣装,祂的服饰显明祂的身分,和祂的意图。神既「以能力为衣穿上」,便是统帅所有神性情中的能力,定意要采取行动。上主的膀臂,就像这几节中许多辞汇一样,都是回顾出埃及的事;,;参:;。「手」是象征亲自行动,而「膀臂」则象征行动中个人的力量;此处是神亲自以祂的全能在干预。旧约所有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被称为神的膀臂。反而,是「膀臂」与摩西同在、加添了大卫的力量。这个比方是要神亲自行动。拉哈伯也是海中的怪兽(和合:大鱼),在迦南人和巴比伦人的神话中,它是无序所化身的神,而海的动荡、威胁,便是其特色,造物之神只马尔杜克必须先制服它,才可以进行有秩序的创造。当然,圣经不承认在创造之前有这类相对势力的争斗,但是,利用海与拉哈伯的说法,来肯定神独一、全权的能力,却未尝不可;以下;。以赛亚并不是默许这类「神只」的存在,却用这种方法表明,神的百姓对祂的忠诚,常会受到其他虔诚信仰的挑战,可是历史显示,他们的神乃是独一之神,祂的能力足以制服一切的仇敌。过红海(10节)是一个例子,显明「海」尽管可怕、无序,却只能按照神的吩咐而行。无论是不可穿透的物质障碍,或超自然的力量,无一能拦阻祂。 10~11.见的注释,那里以赛亚已经写过同样的话。参,在重复出现。他以插入同样的用语和思想的笔法,将整个作品结合起来。这里的赎民,是回顾,而救赎的民则是展望神未来的作为,实现祂公义的救恩(5、7节),及锡安的复兴(3节)。第9节的祈祷,在神出埃及式作为(10节)的影响之下,音调转变,成了充满把握的歌声,以信心瞻望前程(11节)。124 c. 间奏:最后的指示 我(和合未译)……我(12节)的重复,回应了迭语兴起!兴起!(9节)「我非常之清醒,可以满足你的一切需要!」乍看之下,这几节似乎让人怀疑经文的可靠性:12a节的你是阳性复数;而12bc节则是阴性单数;13~16节却是阳性单数!13~14节的你是抖缩的(和合未译)俘虏,但在15~16节,却是肩负全地使命的先知人物。125要把这些协调起来,并不费力,但是究竟是向谁发言的问题,仍没有答案。最好的办法,是按照这里的情境,查究是否有人可以符合这种阳阴的转换。15~16节的阳性单数与仆人吻合,他得着了神的话(16a节,,,、受到荫庇(16b节,,并且肩负以锡安为中心、以世界为范围的任务(16c~e,,。13~14节行将灭亡的囚犯,是借用被掳的光景来描述。「忘……」的指责(13a节)重新让人注意的埋怨。因此,12bc节的阴性是荒凉的锡安,她居民之「母」。这就显示,复数的安慰之言(12a节)是向所有人发出的(锡安、被掳者和仆人),而值得注意的是,12b~16节的顺序也与前面,,相同(城市、俘虏、仆人),而,,也重复这个顺序。因此,12~16节的马赛克图样乃是前后一致的。神向未来事件中所有将出现的角色,都提供了保证。 12.我……我:重复代表强度(见的注释,书版416页)。神以自己作为不断提供安慰(此动词为分词)的人,向吓呆了的锡安发言。人是 ʾenôs ̌ (参7节),不过这里人的软弱再用三件事来强化:必死的(直译:会死),人子(亚当/人类;和合:世人),和草。他们有三重软弱:死在发动、源头(只不过)是人、本质脆弱。 13~15.中,锡安受到鼓励(12bc节),要环顾四围,对仇敌作出公允的检视;阳性的你是向14节的俘虏说话,他们面对惊吓,但却受到勉励,要仰望神。所有带来惊恐的因素(13d~g、14节),前后的括弧都是神,祂是创造你的(13a~c节),是天和地的主,也是全权(直译:万军之上主(15节),超越地上一切势力。 13~14.你的:向你委身的。创造者:为祂自己而造你,并且会继续「造」(这个字在希伯来文是分词),直到你成为祂想要的样式。铺张……立定地基,都是分词。神的绝对权柄起初彰显在创造的作为中,而从祂引导、维护所造的世界亦可看出,祂永远在上(诸天)又在下(地基)。若忘记祂不在生活中刻意记注祂是谁、祂作了什么、祂的应许为何就是活在失败和不顺服中。害怕……暴怒……欺压者……毁灭,这并不是巴比伦被掳者的光景(耶二十九),若先知当时亦为被掳之人,便不会这样说话。在这里与14节(抖缩……死……坑……食物),以赛亚是用典型的俘虏意象来强调人类实际上的光景是何等绝望终日害怕、注定灭亡、又被囚禁,而神可以救他们,也将要来拯救。死在坑中(和合:死而下坑):「死进入坑」,「会死,就像注定要下坑的一样」(直译)。这或许是借用被定罪之囚犯的比方死后被随便丢进放许多死人的坑中;但这也是一幅不得神恩惠而死的图画;,与蒙救赎的灵魂反向、14~15)。 15.因为(和合未译)我是(直译:至于我,我是),把人的眼光从灾难和厄运(14节)转到神身上,祂能满足一切需要。大海代表人生遭遇到的各种风暴(诗九十三),但是其中的波浪乃是神的作为;;,,。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是「汤材」,那安排配料和温度的,乃是神。大能的(直译:万军之):见。 16.现在神向祂的仆人保证:他有装备(16a节)、安全(16b节),和任务(16c~e节)。仆人先知的地位放在前面,强调最重要的事为何。每一位先知的经验,都是神的话放在人的口中;;;这位最伟大的先知亦是如此。而遮蔽的手放在第二,是要保证,那同样的手,就是隐藏他直到时候来到的手,也会在他从事任务时遮蔽他。我安排(直译:栽植;和合:栽定)的翻译极不可能,这里三个希伯来文不定词的头一个,陈明神要祂仆人去作的事:「以致我可以(即,透过你)」,或「以致你可以(代表我)栽植……立定……说」。栽植是新的开始;立定根基代表成就的永恒性。仆人是新宇宙实体的开始。耶利米蒙召要「栽植国度」;仆人将栽植天和地,是新的创造之工,这只有神才能作。最后,仆人要「对锡安说」:神宇宙大计的中心仍然是祂的百姓。我的百姓是指圣约应许的终极实现;。 d. 回应的命令:上主成就的事 三道双重的命令,与的三个应许成为平衡,暗示应许已经实现,如今正是进入其中的时刻。锡安受到召唤,要醒起,认清神的忿怒已过的事实,尤其22节),要醒起,成为圣洁,并要如纯洁的朝圣者,踏上新的出埃及之路。但是,问题仍然存在:应许是怎样成就的?忿怒是如何挪开的?圣洁是怎样建立的?朝圣之路是怎样打开的?答案出现在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道命令:「看哪,我的仆人」。 忿怒挪移第一个应许是伊甸的恢复,咒诅的消除。而这里说神的忿怒已过,救恩从此开始:圣洁之神的要求已得满足。这一段分为两部分:喝尽的杯(17~20节)和移开的杯(21~23节)。神的忿怒让耶路撒冷无援无助,但是在她沉睡之际,杯已挪去:忿怒已过。 17~18.杯:杯的图画是指神为祂百姓所调配的人生经历,其中包括为罪人调忿怒之杯;NIV:lot。而耶路撒冷为她的不信付出的代价则为:失去诸子(「儿女」),无援无助。 19~20.重复语法是表完整的片语,这里用成双的形容词来表达耶路撒冷的困境:荒凉与毁灭,城的架构被毁,饥荒与刀兵,城中的人被灭。谁能安慰你?「我是谁,怎能安慰你?」(直译)意思可能为「我怎能安慰你?」或许以赛亚在承认自己无能为力;也可能为「除了我以外,谁能安慰你?」,即,那位发出安慰命令的神,在发表声明,只有祂自己是惟一的希望。前者可能是这片语较通用的解释,也与上下文相配:荒凉与无助,在神的忿怒临到时,安慰无处可寻。接下来的重复语法,刻划出诸子(20节)双重的无助,既发昏,又被捕(和合:在网罗之中),在忿怒和斥责双重的惩罚之下。总而言之,当忿怒临到,便没有帮助(18节)、没有安慰(19节)、没有前途(20a~c节)。 21~22.因此,是根据18~20节而作出神(而非人)的结论。困苦(「被践踏者」):此处是被神的忿怒践踏。酒醉再连到「杯」的意象(17节,,指因忿怒而斟给的量。21节的因此,首先因为先知要描述受辱之城,而暂时空悬,如今又因为他要描述神,而延迟说明。第一,祂是全权的(和合:主)。以赛亚在此破例使用这个字的复数( ʾaḏo ̄nayîk ),通常这是在讲人际关系时才用的,譬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儿女。以赛亚在此选用这个形式,是否有意在强调,神的主权亦要进入日常生活的琐事中?虽然祂是超越的神,但祂的全权绝非离人遥远,而是非常实际,彰显在每一天之中。第二,祂是上主,曾清楚显明自己是神,因祂拯救了祂的百姓,击败了祂的仇敌,;第三,你的神,祂是主动将自己委身于你和你福祉的神;第四,祂是绝对公正、合法的神,辨屈(√ rîḇ ),为祂的百姓「辩护」,把他们的案情带到祂公平的审判台前。如今,神终于作成了结论,祂说:看哪,我已将(22c节)。可怜的醉汉清醒过来的时候,发现一件奇妙的事:杯已经不再在那公正者的手中。忿怒是应当的,怒气也已量出,而忿怒消除了且是永远的消除(你必不至再喝)。这乃是神的逻辑,就是因此(21节)要引介的这逻辑在神的性情中运作,他们的行为所当受的报应,经过完全公平的处理,已经翻转过来,而神的忿怒也已得着满足。 23.出埃及的时候,神在救赎百姓的同时,也公正地审判了奴役他们的人,因他们拒绝顺服祂的话(。不过,以色列得救赎并不是靠对埃及施罚的忿怒(否则为何还需要逾越的祭?)。将忿怒挪去,和将忿怒放在另外的人身上,都是神公平的作为,但却是两回事。而这里尚待回答的问题为,神的逾越之工是怎样成就的?这点还需要启示,才能说明22节。因为祂的怒气不会就这样消失,必须先得到满足。〔暂编注解〕「被凿而出的盘石」、「被挖而出的岩穴」:指以色列源于亚伯拉罕(2 )。
被凿而出的盘石,被挖而出的岩穴: 假设以色列是一块石雕,石雕现在非常美丽,原来却置身卑微之地。即提醒得救的圣徒如今得到极大的荣耀,但原来他们却出身卑微。暗示神施行救恩的意义、价值及无条件的慈爱。本节似乎源自信心的祖先亚伯拉罕,他出生于迦勒底的吾珥,原本对迦南地没有特殊权力。
当听我言。以赛亚现在对以色列中虔诚的人说话。他们真诚地盼望赐给先祖的应许能够实现,但他们因应许的耽搁和表面上没有实现而灰心,50:1)。他们忘记了神过去是如何引导他们祖先的。神现在邀请他们归向祂,忘记自己的怀疑和忧虑。对于那些寻求公义和拯救的人,只有一个道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那就是忠实地听从神的声音。
公义。希伯来语是sedeq。也有 “成功”或“拯救”的意思。播撒公义的人将会收获公平,成功和拯救。它们是因果的关系。本文两方面的意思都有。第7节强调公义。第5节强调成功和拯救。只要以色列行义,就会得到公义,成功和拯救。
被凿而出的盘石。以色列应该反思神过去对他们民族的带领。他们从一小群人变成了一个大国。来自采石场的石头怎样被造成美丽的殿宇,以色列人也照样被神领出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预备成祂的活代表。神曾为他们施行了多大的奇迹!现在祂要他们鼓起勇气,相信祂会再次施行奇迹。
1-3神鼓励那些信靠祂的子民,叫他们追想昔日神如何选召他们的始祖亚伯拉罕,以色列人又如何从他一人发展成多民之国;同样,流落异邦的余民人数虽少,神会使他们复与,并重建耶路撒冷。
1~8作者鼓励有信心的人要谨记自己的过去(1节 )和神的能力,并从这对夫妇拣选了一个老人和一个已经过了生育年龄的妇人,,生出一个大族。这位大能的神将要在子民被掳到巴比伦之后,带领他们重回自己的土地。到基督再来的时候,祂将要把以色列建立在那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土地上,并以公义治理全地。
1-8 安慰锡安的话:本段可分为三小段,各以「当听我言」之类的字眼为首(1- 4- 7 )。
1~8神应许救恩。本章以17节为中心,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对那些虽相信神的救恩,却因现实的巨大痛苦,信心软弱的圣徒应许救恩;后半部,向那些未曾想过救恩的人,宣告神无条件的拯救意志,督促他们悔改。神首先关心的对象是圣徒。虽然不信者的数量多于圣徒,神总是以圣徒为中心展开历史。1-8节分为3部分:①使义人追想过去的救恩(1-3节 );②神现今仍在他们身边,不久将施行救恩(4-6节 );③不必惊惧、颤栗,当刚强、忍耐。
1~12重复安慰、拯救的预言。在以赛亚宣告预言时,犹大目睹以色列的灭亡,陷入深深的失败,沉溺于颓废的生活。如果看今天,在世界各地战争连绵不断,战区的人们生活动荡不安,我们可以理解以赛亚当时的社会状况。第三部分第二段后半部,由神直接宣告预言。在本段经文,以赛亚重新登场,宣告安慰与拯救的预言。分为四部分:①神应许离开罪恶、持守信仰的义人,必速速拯救他们(1-8节 );②以赛亚为此献上颂赞与恳求(9-11节 );③神再次应许救恩(12-16节 );④以赛亚满怀确信,再次督促灵性迟钝的百姓,宣告神必无条件地拯救犹大。
【】「要追想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和生养你们的撒拉。因为亚伯拉罕独自一人的时候,我选召他,赐福与他,使他人数增多。」
〔暂编注解〕“亚伯拉罕独自一人的时候”:参,指神对亚伯拉罕的选召。
“生养你们的撒拉”:亚伯拉罕虽然也有其他后裔,但只有从撒拉所生的以撒才能承受神应许的福气,。
强调以色列因遭大难,余民所剩无几,但必再次形成一个大民族。
要追想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神提醒以色列他们民族的起源,12:1-4)。过去的胜利应成为他们现在的勇气和将来的盼望。
赐福与他。死海古卷1Qisa为“我使他繁衍”,28:3,48:4,49:22)。
【】「耶和华已经安慰锡安和锡安一切的荒场,使旷野像伊甸,使沙漠像耶和华的园囿;在其中必有欢喜、快乐、感谢和歌唱的声音。」
〔暂编注解〕“锡安”即耶路撒冷,代表犹大国大卫王朝的政权。
「已经」:从下文「必有 ...... 声音」一句看来,这里是指将来的事,但在先知看来,这些事真实确凿,就像已经发生的事一般。
「荒场」、「旷野」、「沙漠」:形容锡安荒凉的情况。
「伊甸」象征新的创造,及世外桃源,与「耶和华的园囿」意思相同。
锡安。见;注释。
像伊甸。见。
歌唱。死海古卷1Qisa多了一句:“忧伤和叹息将要消失”。
【】「“我的百姓啊,要向我留心;我的国民哪,要向我侧耳。因为训诲必从我而出,我必坚定我的公理为万民之光。」
〔暂编注解〕「我的公理为万民之光」:指救恩惠及万民。
训诲。希伯来语是torah。包括神所显示的一切旨意,。神在这里应许继续向以色列显示祂的旨意。
我的公理。神的公义将再次确立在地上。神的统治将带来心灵的平安和安宁。
4~6我的救恩发出: 救恩只在乎神,表明神已开始拯救行动,强调救恩的永恒性(6节 ),为每日生活在危机中的以色列人提供明亮的光。预言的双重成就,一方面意味着以色列将从被掳之地归回,犹大国必将重新建立 ;另一方面,在属灵意义上,意味着未来完全成就的天国。应当注意预言的复合性,关注预言宣告的背景、目的和属灵意义。
4-6向以色列宣布救恩即近,外邦也得恩泽,并保证虽然天地会过,救恩却永存。
【】「我的公义临近,我的救恩发出,我的膀臂要审判万民;海岛都要等候我,倚赖我的膀臂。
〔暂编注解〕「公义」:与「救恩」为同义字。
「海岛都要...... 膀臂」:意思是外邦中有人信靠神,等候神的救恩。
我的公义。就是“拯救”(见第1节注释 )。神现在应许赐给祂子民的拯救不会长期拖延。
海岛。见注释。以色列复兴以后,将会有外邦人的聚集。
【】「你们要向天举目,观看下地,因为天必像烟云消散,地必如衣服渐渐旧了,其上的居民也要如此死亡(“如此死亡”或作“像蠓虫死亡” );惟有我的救恩永远长存,我的公义也不废掉。」
〔暂编注解〕「如衣服渐渐旧了」:表示毁灭(50:9)。
天必像烟云消散。见注释。死海古卷1QIsa为“看谁创造了这些事物”。大气将“如此销化”的时刻快要来到了。天地即使都过去了,神所显示的旨意也要永远坚立。
永远。当神把地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时,她不会再回到目前道德混乱的状态。
【天与地的终结】这不是关乎地球结局的末世论经节。作者目的是要着重神救恩的永恒性,甚至比创造更为永久。古代近东地区,整个宇宙(或说物质 )是未经创造的实体。巴比伦创世史诗中,物质显然是永远存在,后由玛尔杜克神塑型为天、地与阴间,但没有讨论到物质世界的终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知道公义、将我训诲存在心中的民,要听我言。不要怕人的辱骂,也不要因人的毁谤惊惶。」
〔暂编注解〕知道公义。本节“知道公义”的人是指那些牢记神的律法,就是祂本性副本的人。祂所显示的旨意(见第4节注释 )铭刻在他们的心灵中。他们在品格上像祂,,。
不要怕。见,13注释。
人的辱骂。见注释。
7~8人的辱骂……人的毁谤: 如同水与油、光明与黑暗有本质的区别,罪恶世界与圣徒的生活态度必然也有本质的不同。两千年教会史证明,世界总是在逼迫真正的圣徒。这并非意味教会软弱可欺,而是教会在借着牺牲传扬福音。如同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并非因他没有力量,乃是藉爱的牺牲拯救我们。由此教导:①真圣徒必遭人的毁谤;②黑暗抵挡光明,黑暗看似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然而光明必将获得最终的胜利;③遭到逼迫,不必惧怕,应当欢喜快乐;④使信心成长,长成当有的身量,甚至为那些逼迫我们的人祷告,。
7-8笃信神的百姓虽或受人欺侮(如被巴比伦人辖制 ),但恶人必有悲惨收场,而神对义人的救恩必确实不变。
【】「因为蛀虫必咬他们,好像咬衣服;虫子必咬他们,如同咬羊绒。惟有我的公义永远长存,我的救恩直到万代。”」
〔暂编注解〕蛀虫。见,20注释;。罪和罪人都要消失,而公义则是永存的。罪恶不可避免地要带来毁灭,而顺从则会带来生命和福气,,,。
我的公义。见第1,6节注释。
【】「耶和华的膀臂啊,兴起!兴起!以能力为衣穿上,像古时的年日、上古的世代兴起一样。从前砍碎拉哈伯、刺透大鱼的,不是你吗?」
〔暂编注解〕“耶和华的膀臂”:指神的能力。
“拉哈伯”。神话中混沌的怪兽,象征埃及(如在。
「拉哈伯」:古代近东神话的海中怪物,在此大概与「大鱼」一样比喻埃及(30:7)。神曾击打埃及,使以色列民得以离开为奴奴之地。
古时的年日。以赛亚代表以色列中虔诚的人,向神提出祂过去的伟大拯救(见第1-2注释 )。
拉哈伯。在诗歌里指埃及,。神过去怎样拯救祂的子民,祂现在也要拯救他们!
龙。见;见注释。
9-11 呼求神以大能膀臂拯救选民脱离困境:引过去历史中神的作为,祈求神再施展大能,使被掳之民归回故士,最后肯定神的子民必快乐地归回。
9~11真圣徒的祷告。这短短的祷告扼要地概括了诗恳求诗中蕴含的主题。包含祈求神的救恩、回顾与感恩昔日神的救助、确信与颂赞未来神的救助。真圣徒的祷告总是指向神,不是以求告结束祈祷,乃是确信祷告必蒙应允结束祷告。
【拉哈伯】拉哈伯并没有在经外任何文献中记载,与海怪利维坦类似,形体为缠绕的大蛇,。拉哈伯也是埃及的同义字。例如,列出大国降服于雅巍。拉哈伯是埃及的隐喻,与巴比伦并列,显示其重要性。请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使海与深渊的水干涸、使海的深处变为赎民经过之路的,不是你吗?」
〔暂编注解〕参看出埃及记第十四章有关过红海的记载。
本节指以色列民昔日过红海一事。
使海……干涸。指过红海,。
【】「耶和华救赎的民必归回,歌唱来到锡安;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
〔暂编注解〕叹息尽都逃避: 将沉重压迫灵魂的忧愁和叹息比作敌军。我们的灵魂每一刻都处于与世界的罪恶及自我的罪性争战的状态。但在世界末日,我们的宿敌忧愁和叹息与死亡一起,将被逐出我们的世界(35:10,。
见注释。以赛亚再次预言从巴比伦的被掳中回归。“以色列全家”,就是亚伯拉罕属灵的后裔,也将从那奥秘之巴比伦的暴政下得救,19:1-2,21:1-4)。死海古卷1QIsa里不是“救赎的民”,而是“离散的(羊 )”。
11~23神应许在被掳者归回的路程上给他们安慰和帮助(11~16节 ),而耶路撒冷在巴比伦人的猛击和屠杀之后,将会再次繁荣(20节 )。
【】「“惟有我,是安慰你们的。你是谁?竟怕那必死的人,怕那要变如草的世人,」
〔暂编注解〕「你是谁」:意思是「你为何会这样」。
惟有我。原文的 “我”出现了两次,强调神是以色列信心的泉源。有神与他们同在,谁能敌挡他们呢?世上没有其他帮助的来源。
安慰。见注释。
如草。见注释。
12~16直到最后一直施慈爱的神。采用回答以赛亚求告(9-10节 )的形式,主旨如下:①不信神救恩的愚蒙(12节 )与不敬畏(13节 );②应许速速拯救(14节 );③再次确立大能之神与圣徒的关系,使其可以确信(15-16节 )。神责备那些不信神的救恩,陷入属世界的忧愁的人,再次保证救恩。对那些反复堕落、怀疑的人,神也会爱他们到底,,表明了神慈爱的范围和程度。
12-16 重申约的关系以安慰百姓:首先神提醒百姓祂有创造的能力,能安慰他们,他们毋须因欺压者而惶恐终日,这些人只不过如草一般转瞬即逝,而且,被掳的百姓将很快归返本士(12-14 ) 。跟着,神重申祂与以色列立约的关系,祂是他们的神,必然保护他们;而且祂大有能力、掌管世界,必能眷佑他们(15-16 )。
【】「却忘记铺张诸天、立定地基、创造你的耶和华。又因欺压者图谋毁灭要发的暴怒,整天害怕!其实那欺压者的暴怒在哪里呢?」
〔暂编注解〕忘记……耶和华。这是以色列过去和现在所有苦难的原因。关于忘记神的危险,见。
创造你的。见,26,28注释。
整天害怕。见注释。
【】「被掳去的快得释放,必不死而下坑;他的食物也不至缺乏。」
〔暂编注解〕被掳去的。前半节直译是“那低头的很快会得释放”。死海古卷为“受苦的”,而不是“低头的”。
死而下坑。埃及曾是以色列在其中受苦的“坑”。巴比伦也曾紧紧地捆锁他们。但到了解放的时候,地球没有一个势力能阻挠神拯救祂子民的旨意。关于“坑”作为一个拘禁的场所,见;;。关于“监”的原文,见;。
【囚犯从地牢中得释放】大多数被掳至巴比伦的人没有被监禁,但有些政治犯被囚禁。古代近东大部分地区,以土坑作为监牢。现代能够让囚犯被改造为良好公民的监狱概念,对于古代世界是前所未闻的。欠债的人,等待审判的罪犯、政治犯,被囚禁在数种不同的禁闭设施中。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搅动大海,使海中的波浪砰訇,万军之耶和华是我的名。」
〔暂编注解〕搅动大海。见第10注释。
【】「我将我的话传给你,用我的手影遮蔽你,为要栽定诸天,立定地基。又对锡安说:你是我的百姓。”」
〔暂编注解〕「我将我的话传给你」:指以色列有神的启示,是神成就祂旨意的媒介。
「为要栽定...... 地基」:神的约民以色列得到复兴,因为神在日要建立新天地(65:17,66:22),他们要住在其中。
用我的手影遮蔽你: 经文充满诗意,令人仿佛可以触摸神对饥渴疲惫之人的关怀。
我的话。即以赛亚所传神的话。
栽定诸天。或“建立诸天”。以赛亚展望地球恢复到伊甸的状态,66:22,。
【】「耶路撒冷啊,兴起!兴起!站起来!你从耶和华手中喝了他忿怒之杯,喝了那使人东倒西歪的爵,以致喝尽。」
〔暂编注解〕「与起!兴起!」:这种呼吁表示耶路撒冷在刑罚下似乎软弱昏睡了。
「东倒西歪」:形容醉态。
兴起!兴起: 警醒不睡的神,要求以色列也警醒、兴起。同时意味着从罪恶的沉睡,、绝望与不安中觉醒。适用于今日被昏迷的心所支配的圣徒。
参第9节以色列对神说这样的话。这里是神对堕落的耶路撒冷说话,要把她从醉酒的麻木中唤醒。这是神愤怒的酒。圣经经常把惩罚比作愤怒之酒的倾倒,,,。本节是对耶路撒冷的恳切呼吁,要唤醒她,使她清醒过来,免得为时太晚。
17-23 神忿怒的杯必传给以色列的仇敌:从前锡安被惩罚,饱尝神的忿怒(17-20 ),如今这忿怒的杯要传给以色列的敌人(21-23 )。
【】「她所生育的诸子中,没有一个引导她的;她所养大的诸子中,没有一个搀扶她的。」
〔暂编注解〕「诸子」:指以色列百姓。他们被掳到巴比伦,自身难保,不能保护耶京这母亲。
耶路撒冷的诸子已经在战争中倒下了。她自己则不幸流亡。她有许多儿女,但现在没有一个帮助她。她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遭到了完全的抛弃。如果她得到安慰的话,那一定是来自神。
【儿子照顾年迈父母的比喻】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以色列,长子都获分较其余子女更多的家产,为了要在父母老年时提供照顾。这里的比喻显出耶路撒冷作为母亲,在年迈时没有任何子女可以提供照顾。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荒凉、毁灭、饥荒、刀兵,这几样临到你,谁为你举哀?我如何能安慰你呢?」
〔暂编注解〕这几样。饥荒和刀兵造成荒凉和毁灭,。
我如何能安慰你呢?死海古卷1Qisa。七十士译本,亚兰语译本和武加大译本均为“谁能安慰你?”
【】「你的众子发昏,在各市口上躺卧,好像黄羊在网罗之中,都满了耶和华的忿怒、你神的斥责。」
〔暂编注解〕「黄羊在网罗之中」:比喻百姓无法逃脱神忿怒。
黄羊。希伯来语是to'。只出现在这里和,含义不明。显然是一种洁净的野生动物。有人认为野绵羊。也有人认为是羚羊。这里描写耶路撒冷遭到围攻。守城的倒在街上。他们像落入网罗的动物,拼命想要挣脱,结果筋疲力尽。
【市口】古代近东地区,有些城市有高度都市计划的证据。然而一般的城市,特别是小镇,则是非常随性,少有真正的街道,只有通路或没有盖房子的空地。「市口」指的是角落或十字路口。大多数的城镇都是一块一块的屋宇,充满杂乱的巷弄和死路,没有交错的道路。路口只在进入开阔广场时才有。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此,你这困苦却非因酒而醉的,要听我言。」
〔暂编注解〕「非因酒而醉」:百姓的「醉」乃因尝尽神的忿怒,而非酒精所致(29:9)。
犹大得救的意义。神对听到毁灭宣告、目睹过毁灭,即尚在罪中彷徨的以色列,再次宣告救恩的应许。与向巴比伦宣告永恒审判的语气形成鲜明对比(47章 )。47章是宣告永恒的咒诅,本段经文则宣告浩大的救恩。前者称巴比伦为奢侈淫荡的女子,后者称以色列为因醉酒蹒跚的可怜之人。但是应该谨记,无条件拯救的对象是犹大国,不是尚未解决罪的个人。犹大得救的重大意义:虽然人不断背叛神,神却借着应许,拯救犹大,并非犹大全体成员都无条件得救。如同耶稣为世人而死,但未必每个人都得救。
因酒而醉。见;51:17注释。
【】「你的主耶和华,就是为他百姓辨屈的神如此说:“看哪,我已将那使人东倒西歪的杯,就是我忿怒的爵,从你手中接过来,你必不至再喝。」
〔暂编注解〕我忿怒。神惩罚以色列,像一位慈父对待任性的儿子,,。但对于以色列来说,这杯已经够苦的了。
不至再喝。神响应第17节的呼吁(见第18-19节 ),安慰和拯救耶路撒冷。她得救的时候快到了。
22~23在被掳到巴比伦的时候加诸犹大身上的审判之“杯”,当波斯人征服巴比伦的时候,将要交给巴比伦人喝。
【】「“我必将这杯递在苦待你的人手中。他们曾对你说:‘你屈身,由我们践踏过去吧!’你便以背为地,好像街市,任人经过。”」
〔暂编注解〕;49:25说明神忿怒的杯转给了以色列的压迫者。以色列征服者罕见的暴行应予以惩罚。
【践踏被掳之人】主前第三千年纪早期的埃及国王被描写为践踏溃败敌军的尸体。例如,我们看见可能是埃及最早的统一者那玛尔(Namar ),他以令牌击打敌人,践踏其上。同样的,拉加什的苏美国王被描写为行进于敌人尸首之上。践踏敌人的传统,继续到主前第一千年纪的亚述与巴比伦。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51章 )】
1祂本章多次提到神的公义,你猜是为了什么?
2祂本章为何援引历史?祂祂你有否追想神过往的作为?
3祂按12-16节,神创造的能力怎样可以成为安慰人的力量?祂祂试思想神的创造对你的意义
【】
【神的百姓】「惟有我是安慰你们的。」
印度曾有一次迫害信徒的运动,几百个妇孺在住处不敢出来,因为有很多群众在喧熙吵闹。那时有一包对象送来给她们,包装纸上有一张血渍的圣经碎片,上面有这样一句话,这就提醒她们神是创造者,必看顾她们,在逼害者的肆虐中不需要害怕,也不必担心没有食物,因为神必除灭敌人,使她们化险为夷。
在我们的主里面,我们也可以在忧苦之中得安慰,这时十字架树立着不只启示神的爱。先知特别提出神大能的两大凭据:创造的神迹有高耸的天堂及深入的大地,以及救赎的神迹有出埃及的经验。
到自然去,看神的大能写在祂荣耀的工作上,你要对自己说:神是我的父,祂情愿牺牲物质的世界,也不舍得忘记或舍弃祂的儿女,神将一切都立即毁灭,又可立即再造,但是要祂许可那信靠的人,祂最软弱的儿女们受苦,实在更不容易,你要站在十字架前,记得这是为你的,祂既劳顿地为你从地狱的权势中救出来,付了那么重大的代价,怎会让你在人的陷害中受苦呢?人的恶毒只像海浪的泡沫一样,祂一下就拨开了,海涛仍旧汹涌,却不能把你淹没。
──迈尔《珍贵的片刻》「又对锡安说:你是我的百姓。」
神的百姓享受祂赐福,可以满足的说:“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因神的福杯喜乐。但因为违背神,就“从耶和华手中喝了祂忿怒之杯,喝了那使人东倒西歪的爵”,神将他们交在外邦人的手中,受尽欺凌痛苦。不过,神不是永远弃绝所拣选的百姓。
虽然被掳亡国,看来没有指望,但神是独行奇事的神,在祂没有难成的事。神告诉他们,在古时如何选召亚伯拉罕,如何从年老的撒拉,生出许多的后裔;使将亡没有盼望的人,作多国之父。神引导他在地上飘流,没有可以称为自己的地业,没有可以寄托的国家,保护的君王,实在是难以生存。到雅各的时候,竟然因为饥荒下到埃及,全家族沦落成寄人篱下的奴隶。他们因受辖制,作苦工,负重轭,向神哀求;神就差遣摩西,带领他们出来。但埃及法老,像壮士看守他的掳物,不甘心让以色列人离去,追赶他们;神就在埃及人的身上显大能,“砍碎拉哈伯”(拉哈伯是水中的庞大怪物 代表埃及 )把埃及的战车马兵,倾覆在红海里。
神是永在的全能者。创造天地的主,祂行事没有人能够拦阻。祂在历史上如何为祂的选民行事,现在仍然能创造历史,眷顾祂的子民。神应许说:耶和华救赎的民必归回,歌唱来到锡安,
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
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
又对锡安说:“你是我的百姓。”这复兴的日子,是要借着基督的显现而成就。正如圣经记载的:“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
我们应当挺身昂首,不论环境如何,总不惧怕。像使徒保罗在狂风暴雨的海上,仍然能说:“我所属所事奉的神…我信神祂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
“栽定诸天,立定地基”的主,应许祂的仆人说:“我将我的话传给你,用我的手影遮蔽你。”这是多么安全可靠!我们应当把信心建立在祂的应许上。神用祂权能的命令,创造万有,托住万有,祂的话比天地更确定。要相信仰望祂。──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