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埃及被击打的案例:中间阶段的应验有四年之久,埃及一直在巴勒斯坦诸国耸动,要他们背叛亚述,并允诺说,一旦反叛的旗帜举起,埃及人一定声援。主前七一三年亚实突同意了,而七一一年亚述便予以反击。亚实突的王被一名傀儡取代。然而,背叛的风潮依旧持续。新王被赶出去,而埃及仍在背后兴风作浪;他们差遣使者到犹大、以东,和摩押,要他们联手合作。由于希西家没有受过亚述的报复,所以他可能保持距离。可是亚实突难逃厄运。亚述王撒珥根差遣他的大将(和合:他珥探)前往,而亚实突变成了亚述的一省。当时埃及则食言而肥。
大约在这个时期,以赛亚以动作表明了一则神谕,他露身赤脚行走(2节),目的是要模仿被亚述掳去之人的命运,以表明信靠埃及的愚昧。他矢志让众人看见,他从神领受的话精确无误。这则故事放在这里,是代表中间阶段的应验。以赛亚已经列出全世界的盼望,以当代的三个国家作代表:他自己的百姓、亚述大帝国,以及有潜力成为大帝国的埃及。他的异象为,这三者将在同一位神之下成为一个百姓。如果这件事听来太不可思议,那么,他的同胞应当注意看神的话如何应验在世界大事上,就是列强都参与在内的大事。 1.那年:即主前七一一年。大将( tarta ̄n ;和合:他珥探):仅次于王的将领,此处为撒珥根二世(主前722~705年),亦是亚述最伟大的王之一。 2.那时( ʿe ̄ṯ ),并不是准确的日期,而是指适合传出资讯的时机。麻布显然是以赛亚平时所穿的,可能是一种哀悼的麻衣,也可能是先知们常穿的粗布衣裳。露身: ʿa ̄rôm (NIV:stripped)的意思是「裸体」。NIV 为了保全颜面而作了解释性的翻译,这也可能是正确的,不过这个字一般的用法并非如此。俘虏通常都被脱去衣服(四,。以赛亚付出顺服的代价,与神的话认同。先知经常以动作来展示自己所说过的话(如:以下,;结五,十二)。其目的不单是作「视觉教具」,更是要将神的话作双重的表达:话语加上动作。因此,其应验也加倍确凿(参:。 3.百姓有三年的时间观看以赛亚,希奇他的动作究竟代表什么。他是否只是告诉他们,背叛亚述不会成功?但是,我们可以说,就连傻子也可看出亚实突根本不堪一击!或许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在嘲笑说:「告诉我们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吧!」而其实这正是他所做的事。他要表达的资讯并非他们所想象的,也不是耶路撒冷世故的政治家们想听的他们正迷恋埃及和其应许。这里被掳的人应当是埃及人和古实人(这两者相连,因为当时掌权的是衣索匹亚王朝)。 4.以赛亚并不是说,埃及/古实将被征服,只是说犹大人将会看到一群悲哀的俘虏被带离家乡。这件事在伊勒特克之役(主前701年)以后,很可能便实现了;埃及惟一一次想履行诺言的行动失败了。这件事既发生于西拿基立攻击犹大的前一年,便可能导致希西家的惊恐丧志,正如以赛亚的预测。埃及的羞辱,直译为「埃及的裸露」,被掳无异宣告一个国家的破产。 5~6.羞愧:因为所计画的失败、所信赖的诺言落空、所怀的盼望逆转。沿海一带:被掳的人会沿着海岸道路走到亚述。住在那一带的人将最先亲眼目睹信靠埃及的愚昧结果,因此亦将首先下结论说,若要抵挡亚述,必须另请高明。〔暂编注解〕这位“撒珥根”就是历史上的亚述王撒珥根二世,统治时期为主前722~705年。他是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的儿子。他的名字只在这里提了一次,但是他的地位十分重要;他征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的战役,是整本《以赛亚书》预言的背景。
“亚实突”是在非利士敌对一个城邑。那时亚实突正发动反抗亚述。参。“那年“:主前711年。
“那年”。即主前711年。“他珥探”是撒珥根的将军。撒珥根从主前722年到705年作亚述王。
主前七一三年非利士最北的城邑亚实突首先背叛亚述,但于七一一年被亚述王撒珥根的统帅(「他珥探」 平服。
亚实突: 亚实突两次被撒珥根王围攻,第一次是由军队长官(B.C.713 );第二次是由撒珥根本人亲自指挥(B.C.711 )。由此可知,本节所提及的亚述攻打亚实突的事件是第一次围攻。当时,古实占领并统治整个埃及。亚述为警戒埃及,入侵亚述通往埃及的要道亚实突。受到侵略的亚实突只能向大国古实求援。古实虽然接到亚实突的求救邀请,但国内尚未整顿完毕,所以没能提供援助,亚实突终被占领。不久,他们图谋叛乱,驱逐亚述分封王,与犹大、以东、摩押等周边国家连手,以防亚述因叛乱再次入侵。正当此时,神向以赛亚传达重大使命,劝告犹大不要因惧怕亚述而与他们结盟。神劝戒犹大,投靠属世权力必自取灭亡(30:1-31)。
他珥探。直译是“司令官”。他珥探是亚述军队统帅的称谓,而不是他个人的名字。在撒珥根第11年(公元前711年 )的编年史中,记录了亚实突的国王阿苏里(Azuri )背叛亚述。撒珥根马上派兵去罢免了阿苏里,立他的弟弟阿希米提(Ahimiti )为亚实突王。但亚实突人拒绝接受亚述所任命的国王,拥立了一个希腊冒险家。根据撒珥根的编年史,其他非利士城市,加上犹大,以东和摩押,都参加了反对亚述的斗争。有一封请求加盟的信,送给“穆斯鲁(Musru 埃及? )当权的国王皮鲁尔(Pir'u 法老? )。他却救不了他们”。撒珥根进攻亚实突,希腊的篡位者逃到“属于古实的穆斯鲁境内”。一个亚述人被任命为总督。远方的古实国王十分害怕撒珥根的进犯,就马上着手与亚述讲和,把哪个希腊人套上脚镣,送到亚述。
撒珥根。多年以来,只有本节提到这个重要的亚述国王。怀疑论者对本节的历史准确性提出疑问,但是博塔(Botta )在1843年到1845年间挖掘库沙巴德(Khorsabad )的时候,发现了撒珥根的宫殿,以及记录这个重要国王历史的著名铭文。
1-6 预言埃及蒙羞。
20:1~6以赛亚并非按照历史顺序记录有关埃及与古实灭亡的神迹。因此,阅读先知书,要全面考虑事件发生的历史阶段,找出相关经文或相关事件,以及深层属灵意义。B.C.681-663,埃及和古实被攻陷、被掳的预言完全成就。西拿基立第二次入侵犹大后,在随后的大战中打败埃及军队。以赛亚在B.C.701初发出预言,古实人将献礼物给犹大(18章 )。大国埃及是犹大看得见的依靠物件,埃及的衰败与羞辱必引起犹太人的惊愕与信仰觉醒。通过这件事,再次看到神掌管世界历史,我们应当努力从时代与历史征兆中寻求神的旨意。以赛亚在B.C.713发出预言,时值亚述王撒珥根攻打非利士之城亚实突。此前两年,古实王推倒埃及第二十代王朝,统一整个埃及。埃及被攻陷,二国被掳的预言得以成就。
【撒珥根的亚实突之役】主前七一三至七一一年亚实突的反抗,有圣经记载、亚述记载,与考古学遗物相印证,这种情况很少见。亚实突这座非利士城市在阿苏立王唆使下反叛,可能也指望埃及支持。亚述年表历数他的罪状:拒不进贡,并且在邻国煽动叛乱。结果亚述王撒珥根二世迅速出兵,镇压了任何独立的指望。他册封阿苏立的弟弟阿希梅提登基,后来马上被一个叫亚曼尼的篡位。撒珥根在主前七一二年又派出军队,亚曼尼逃往埃及。之后亚述的行政官员受命,为帝国治理亚实突。该城第八层的考古挖掘,发现下面有大批坟墓。该层也有亚述石碑残片出土,是模仿立在科萨巴德的石碑,列出撒珥根的战功,包括亚实突战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那时,耶和华晓谕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说:“你去解掉你腰间的麻布,脱下你脚上的鞋。”以赛亚就这样作,露身赤脚行走。」
〔暂编注解〕以赛亚要作战犯的打扮(埃及人将要作这样的战犯-4节 ),为期三年。
「腰间的麻布」:大概是当时先知平常的装束,,或是他们呼吁百姓悔改时所穿的服装。
解掉你腰间的麻布。麻布通常是伤心时穿的,所以解掉麻布是表示快乐。但这时麻布似乎成立以赛亚服饰的特色,就像施洗约翰穿骆驼毛的衣服,和以利亚腰束皮带。
露身。见注释。原文`arom(“赤裸的” ),指全裸或半裸。本节和;,16;一样,是指半裸。以赛亚脱下外衣,只穿内衣。即使是今日的东方,尤其劳动阶层中,也常用这样的操作表示耻辱,损失和羞愧。
2~3先知不仅通过具体话语,而且借着独特行为传达神的心意,类似的例子还有。
2~4以赛亚装扮成战败国俘虏,以提醒国民,埃及将要这样被亚述所掳。当时埃及正与亚述对抗,耶路撒冷朝廷分为两派,一主从埃及,一主从亚述。希西家王欲借助埃及的力量来反抗亚述,而且此举有非利士、亚实突的帮助。但以赛亚指责倚赖埃及而不倚靠神是愚妄的,他以前也曾责备亚哈斯王倚附亚述为愚妄。
2-4以亚赛不畏羞耻地赤脚露身行走三年,象征埃及的古实王朝被亚述征服,百姓被掳走。
【以赛亚的角色扮演】以赛亚所演出的预言实在惊人。神命令这位长者(三十年前 主前七四二年受召作先知 )以耻辱的赤身方式在大庭广众前周游,目的是要以生动的手法向人民说明,如果加入亚实突反抗阵营,最后会有什么下场。他们也会被剥得精光,当成奴隶被架走,。在古代衣服的款式与质料是地位的标志,罪人通常是赤身公开示众,表示他们已经丧失了社会地位(中亚述律法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说:“我仆人以赛亚怎样露身赤脚行走三年,作为关乎埃及和古实的预兆奇迹,」
〔暂编注解〕不知道以赛亚是连续三年这身打扮,还是在三年时间里偶尔这样打扮,以向百姓显示即将临到埃及的耻辱。
【埃及与古实在亚实突战役中的角色】亚述的记载(撒珥根的宁鲁德棱柱 )提到建立一个地中海港口,由埃及与亚述共同管理。这种合作关系可能出于埃及施压,因为亚述掌控赛浦路斯,并且驯服了西乃边境的阿拉伯部族。三角洲诸王恐怕亚述会进一步蚕食,曾经先后支持迦萨王哈诺,以及亚实突王阿齐鲁(Aziru )反叛。篡位的亚曼尼因着这些私下支援,主前七一二年撒珥根二世大军压境之际,他才得以逃到三角洲地带。但是那里的人不肯继续收留他,或是再给他任何军事援助。亚曼尼于是想要找努比亚王朝的沙巴克求援却未果,因为沙巴克更有意征服三角洲诸王国,所以不想惹亚述,于是亚曼尼被当作和平大礼递解给亚述。撒珥根的年表记到这就是他的「显赫威名」如何远播四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照样,亚述王也必掳去埃及人,掠去古实人,无论老少,都露身赤脚,现出下体,使埃及蒙羞。」
〔暂编注解〕埃及当时是大国,是权威、财富、骄傲的象征。辉煌的埃及受到羞辱,无疑带给当时的人极大冲击。
撒珥根没有留下入侵埃及的记录,如果希腊的篡位者所逃亡的穆斯鲁就是埃及(见第1节注释 ),那就很可能许多参加对抗亚述的埃及人,像本节所描述的那样,被耻辱地掳到亚述。以沙哈顿(公元前681-699年 )和亚述巴尼帕(669-627年? )在位时,埃及数次受到亚述军队的入侵。许多人,包括王室的成员,都被掳到亚述去。
【战俘的待遇】战俘在征服者眼里是瓜分的战利品。他们回去要作奴隶,所以先要瓦解他们的士气,同时也用他们来羞辱他们的祖国与同胞。亚述年表也把俘虏列入亚述王掠夺的物品,有时也在叛军前把战俘刺死来杀鸡儆猴。埃及的皇家墓穴绘画常常绘有成排的囚犯在脖子上被绑成一串,走向被掳的命运。这些人物并没有全身赤裸,不过贵重物品或是阶级标志都被除去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色列人必因所仰望的古实,所夸耀的埃及惊惶羞愧。」
〔暂编注解〕5-6犹大与非利士(「沿海一带的居民」 )以为埃及是他们抵抗亚述的救星,谁知埃及却令他们大失所望。史载亚实突被亚述平服后(1 ) ,不久倚仗埃及的古实王朝再次作反,并煽动邻国联同抵抗亚述。可是在亚述军再度南下平乱时,古实王并没有履行盟约给巴勒斯坦的友邦任何支持,叛变最后失败。这篇预言正好警惕犹大勿仰赖埃及。
【】「那时,这沿海一带的居民必说:‘看哪,我们素所仰望的,就是我们为脱离亚述王逃往求救的,不过是如此!我们怎能逃脱呢?’”」
〔暂编注解〕我们怎能逃脱呢: 人不以神为力量、盾牌、山寨,只依靠属世之物,面对危机只能这样无奈地呻吟,5:11,,5:9)。
这沿海一带。希伯来语是'i,意为“岛”或这里所指的“沿海”。所有巴勒斯坦沿海一带的民族,包括非利士,腓尼基,可能还有塞浦路斯,都参加了反亚述的叛乱,但遭到了无情的镇压。他们伤心地发现,即使有埃及和古实的帮助,也无法抵抗亚述的力量。
逃往求救。死海古卷1Qisa为“求援”。意思是相同的
【】「我们怎能逃脱呢?」
【素所仰望的】照以赛亚的预言,亚述必扫荡古实,将他们掳去。这事发生之后,临海的居民非利士人必行惊惧。如果古实与埃及曾为别国寻求援助,他们无法抵御北方的强国,那么其他国家更无法防御自身了。
这正使人联想使徒彼得所指出的话:「时候要到,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若是先从我们起首,那不信从神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若是教人仅仅得救,那不虔诚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仅仅得救!我们的救恩从永生的神而来,祂要救我们到底。祂有恩典与力量,必不保留地赐给我们。祂曾流血流泪,甚至心碎,为要成全我们的救赎。他们又怎能忽略唯一的救恩,逃避罪恶的猖狂与破坏呢?「那借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
一位敬虔的信徒得了绝症,希望在得胜中死去,感动他未信的儿子,结果他临终时十分痛苦。但是神就是用这个经验使全家得救,他们说:一个敬虔的人死得那么痛苦,何况我们呢。
—— 迈尔《珍贵的片刻》「我们素所仰望的…不过是如此。」
神的儿女应该全心仰望神,但有的时候,会看环境,凭自己的智慧筹划,把盼望建立在对人的关系上,以为可以交结奥援,就可以稳固无忧。犹大国受叙利亚和北国以色列联军的威胁,向亚述乞援,求其攻打北方强敌,以为是釜底抽薪之计,那知竟然是引狼入室,饱受亚述侵凌。可惜他们不知省悟,不肯举目向上仰望神,引颈四望,只有南方之强的埃及和古实,可以作为友邦,共同抵御亚述;即使不敌,也可以逃去作流亡政府,再图恢复。非利士的亚实突,是这连横战略的一部分。
亚述王差遣远征军,绕过犹大,攻下了迦萨和约帕中间的亚实突,断绝了沿地中海往埃及的通路;而且埃及不久也将作为亚述的掳物。
神叫以赛亚先知,赤着脚行走,衣不蔽体,作成战败俘虏的样子,表演给他的国人看。神要叫他们知道,他们视为靠山的非洲强国,所要遇见的景况。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全不足为倚靠;只当仰望万军之耶和华。
先知预言埃及和古实的衰败,犹大近视的当政者,正像他们的先祖一样,遇到饥荒,就向埃及逃难求助,也把他们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南方的救援。哪知埃及有自顾不暇的时候,至终要发现:“我们仰望人来帮助,以致眼目失明,还是枉然;我们所盼望的,竟盼望一个不能救人的国!”
先知以西结说:“埃及一切的居民,因向以色列家成了芦苇的杖,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用手持住你,你就断折,伤了他们的肩;他们倚靠你,你就断折,闪了他们的腰。”人扶芦苇的杖,当上坡或着力的时候,全身的重量寄托在杖上,哪知,正现出它的脆弱,竟然折断了!没有杖倒还好,有不可靠的杖,会使靠它的人受伤。
到那时候,他们才醒悟过来:“看哪!我们素所仰望的,就是我们为脱离亚述王逃往求救的,不过是如此!我们怎能逃脱呢?”可惜,那已经晚了。
神的儿女,看到敌人的势力那样猖獗,环境那样危险,似乎是孤单无助。那正是该仰望神的时候。但等候神是极其不容易的事。人的本性就是喜欢奔走,喜欢挣扎,用自己的方法。求主使我们认识祂的大能,专心倚靠神。──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