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以赛亚书 第46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彼勒屈身,尼波弯腰;巴比伦的偶像驮在兽和牲畜上。他们所抬的如今成了重驮,使牲畜疲乏,」

2「都一同弯腰屈身,不能保全重驮,自己倒被掳去。」

1-13节与四十五9-13前后呼应,劝告顽梗的百姓不要质疑神的救恩())。神「已说出,也必成就」())、「已谋定,也必做成」()),不管百姓是否理解,神对古列的选召绝不会改变()),但神更愿意让百姓能理解神对他们的眷顾())。
「彼勒」())是巴比伦的保护神马尔杜克的称号,「尼波」())是巴比伦的智慧之神、马尔杜克的儿子。这些假神不但不能救人、也无力自救,逃亡的时候还要倚靠牲畜来搬运自己的偶像())。
「巴比伦的偶像驮在兽和牲畜上。他们所抬的如今成了重驮」()),原文是「他们的偶像驮在兽和牲畜上,你们所抬的如今成了重驮」(英文ESV译本))。「他们」指假神,「你们」指敬拜假神的人。
上图:出土于宁录的主前8世纪纳布(Nabu)神雕像,现存于伊拉克博物馆。纳布的希伯来语是尼波(Nebo),是亚述和巴比伦的智慧与写作之神,是马尔杜克的儿子。纳布(Nabu)的意思是「宣告、预言」。纳布的雕像平时在巴比伦附近的波西帕(Borsippa)接受敬拜,每年春分都会被抬到巴比伦和马尔杜克一起参加十二天的新年游行(Akitu Festival),并发表对国王和未来一年的预言。但他显然没有能够预言古列的征服。尼波的名字出现新巴比伦帝国几位重要国王那波帕拉萨尔(Nabopolassar)、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和拿波尼度(Nabonidus)的名字里,表明这个神对巴比伦王非常重要。

3「雅各家,以色列家一切余剩的要听我言:你们自从生下,就蒙我保抱,自从出胎,便蒙我怀搋。」

4「直到你们年老,我仍这样;直到你们发白,我仍怀搋。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怀抱,也必拯救。」

当敌军逼近巴比伦,偶像无力自救的时候()),神却亲自向「以色列家一切余剩的」())百姓发出安慰之言。
此时神的百姓依旧「心中顽梗」()),完全听不进神的话。但无论百姓怎样无知,神仍以父母之心宣告,他们从「生下、出胎」())一直到「年老、发白」()),都蒙神以永不更改的父母之爱顾惜爱护。虽然百姓经历了被掳,但他们存活的事实,证明神一直在像父亲一样「保抱」())他们。凡是神所「造作」())的百姓,祂必负责「怀抱、拯救」())到底,就像父亲抚养儿子())、老鹰把雏鹰背在翅膀上())。
第3节的「保抱 עָמַס/aw-mas’」,原文与形容偶像的「重驮」())是同一个词;第4节的「保抱 נָשָׂא/naw-saw’」和第3节的「怀搋」,原文与形容偶像的「扛」())、「抬着」())是同一个词;第4节的「怀搋 סָבַל/saw-bal’」和「怀抱」,原文与形容偶像的「抬起」())是同一个词。这几个词一面比喻神是背负百姓重担的神,一面讽刺偶像成为敬拜者的重担。

5「你们将谁与我相比,与我同等,可以与我比较,使我们相同呢?」

6「那从囊中抓金子,用天平平银子的人,雇银匠制造神像,他们又俯伏,又叩拜。」

7「他们将神像抬起,扛在肩上,安置在定处,它就站立,不离本位;人呼求它,它不能答应,也不能救人脱离患难。」

5-6节充满了偶像和神的「相比、比较」()),讽刺偶像「不能答应,也不能救人脱离患难」()):

「制造 עָשָׂה/aw-saw’」())原文与「造作」())是同一个词。神「造作」人,人却「制造神像,他们又俯伏,又叩拜」())。
「抬起 סָבַל/saw-bal’」())原文第4节的「怀搋」和「怀抱」是同一个词,「扛 נָשָׂא/naw-saw’」())原文与第4节的「保抱」和第3节的「怀搋」是同一个词。神背负百姓的重担,「保抱、怀搋、怀抱」他们。偶像却成为敬拜者的重担,需要人「将神像抬起,扛在肩上」())。

8「你们当想念这事,自己作大丈夫。悖逆的人哪,要心里思想。」

9「你们要追念上古的事。因为我是神,并无别神;我是神,再没有能比我的。」

10「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说:我的筹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

11「我召鸷鸟从东方来,召那成就我筹算的人从远方来。我已说出,也必成就;我已谋定,也必做成。」

12「你们这些心中顽梗、远离公义的,当听我言。」

13「我使我的公义临近,必不远离。我的救恩必不迟延;我要为以色列——我的荣耀,在锡安施行救恩。」

8-13节呼吁悖逆的百姓接受神的旨意、信靠祂的保守。
「你们当想念这事,自己作大丈夫」()),可译为「你们当记得这事,立定心意」(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上古的事」()),指神在救赎历史中的作为。
「我召鸷鸟从东方来,召那成就我筹算的人从远方来」()),指神选召古列的计划。
「远离公义」()),指百姓拒绝顺服神公义的计划。
百姓想要的弥赛亚是大卫的后裔,但得到的受膏者却是古列,所以对神的作为非常困惑。他们若想胜过难处,出路在于「心里思想」())神是怎样的一位神,数算救赎的历史()),「追念至高者显出右手之年代」())。只要思考一下事情的原委,就可以明白神是永不改变的独一真神())。神是历史的主,无论是过去的预言())、还是将来的旨意()),神「已说出,也必成就」())、「已谋定,也必做成」()),无论是对大卫之约的应许,还是选召古列的计划,人都不应当质疑。
虽然百姓还是不能完全明白,但神的救赎计划既不倚赖于人的敬虔、努力,也不取决于人的配合、跟上,更不根据人是否配得,而是单单根据祂的主权。因此,虽然百姓「远离公义」,神却必使祂的「公义临近,必不远离」());虽然百姓「心中顽梗」()),神的救恩却「必不迟延」())。制作偶像的人按照自己必朽坏的形象造神,但神的旨意却要使百姓像自己一样「荣耀」。敬拜偶像的人用是否满足自己的想法来判断偶像是否灵验,但信靠神的人却是相信神的旨意超越自己,祂必要「在锡安施行救恩」()),成就「公义、救恩、荣耀」())的计划。
上图:位于伊朗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的古列王墓,已经保存了两千多年。波斯人和以色列人一样,非常重视祖先的坟墓。亚历山大大帝将它视为是古列王的陵墓。阿拉伯人认为这座陵墓违反伊斯兰教的教义,曾经试图破坏。但陵墓的管理人让阿拉伯统治者相信这是所罗门母亲的坟墓,因而免于被毁。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巴比伦的假神

第一段中(1-7节 ),先知重拾前章的主题。先知对比这两种情景:在巴比伦街上疲乏牲畜驮着沉重的偶像;而神却背负祂自己的百姓,正所谓‘背在翅膀上’,带他们出埃及,经过红海与旷野,进入应许之地。祂造作他们,也必怀抱、拯救他们(4节 );人造的东西必需由人来背负,因为它们自己没有生命,它们没法拯救别人。

彼勒(Bel )是迦南名字巴力(Baal )的巴比伦称谓,此名可见于巴比伦最后一位君王伯沙撒王(但五章 )的名字中。其意为‘主’,乃巴比伦最高位的神祇玛尔杜克(Marduk )的称号。玛尔杜克被描述为站立于海怪查马特(Tiamat )背上的君王,而在巴比伦创造神话中,玛尔杜克打败了查马特,在正式的场合上,玛尔杜克沿着‘仪仗之路’,从伊施他尔(Ishtar、爱之女神 )门,经过‘空中花园’,被带到城中心的主神殿区。至于在四十四章,作者所看到的显然是壮丽的景象。藉着他的一神主义;深切地表明坚持巴比伦守护神的信仰是有偏见的。不论如何壮观,这些礼仪对他来说却是毫无意义,对崇拜者毫无帮助的。当然他对自己圣殿的失望之情,可能并不下于此。

尼波(Nebo )是玛尔杜克的儿子,是书写艺术之神,他的名字经常出现于其他人名之中,如尼布甲尼撒与尼布撒拉旦

在第三与四节中神的话包含了一些有趣的表达方式。‘以色列家一切余剩的’,是自主前第八世纪以降一个有力的主题;它常在先知信息中出现,如在审判与救恩方面,在现在的处境下,这代表了盼望的根源。译作‘自从生下’,事实上即与译为‘从你出胎’为同一语句,意即出生之前。在的强力意象中,是否可想象神作为母亲,在其母腹中怀着孩子的意象,亦出现于此?这里译作‘胎’,是十分罕见的一个字(只出现于以赛亚书此处 ),但它却是密切地连系了一些如‘爱’、‘怜恤’与‘怜悯’等词语。老年是人生的另一端,正如开始时一样,同样在神的手中(4节 )。

第五节仍是关于以色列的神与巴比伦的假神之间的对照。但同样引起上文论及的问题,就是神应如何被想象,如果可以的话:如君王、牧人、审判官、父亲、母亲、狮子或其他被造物。‘相比’、‘同等’与‘比较’三词均有不同。第一个词语常出现于宗教礼仪的处境中,其意义为想象或回想,甚至是重演神向其百姓之爱: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以赛亚书第四十六章

c. 不变的上主和顽梗的叛徒

这几节与既平行,又有差异。两段都显示以色列人反对古列计画,并且肯定道,尽管如此,这个计画仍将进行:神和祂的百姓一样固执、13)!但是的重点在讲神对他们的眷顾(3~4节),同时对背叛之以色列的定罪,也比前一段更严厉。换言之,虽然所说的,基本上与相同,但它亦将的题材包含在内,讲到以色列是神普世计画的中心,祂在所作的一切事中,都视他们为宝贵而加以保守,因此,祂要毫不保留地指出(8、12节),他们的背叛之罪是何等严重。以赛亚用这首分为五段的诗,作了生动的表达。

1~2.负重驮的偶像第一次传报古列的出现,登载了他耀眼的经历。如今,就以色列的关切而言,这件事的核心巴比伦的倾倒就快要实现了;我们彷佛坐在最佳的席位上,观看巴比伦伟大的「偶像」被人从基座推倒,俯卧在货车上,毫无光采地运出那毁灭之城。当然,历史事实并非如此。以赛亚只是以图喻和原则的方式来表达(见的注释〕;他的目的不是在描述,而是在揭发。当古列攻击的时候,巴比伦并没有撤空全城来应对的记录,可是以赛亚用极强的视觉效应,来表明一项真理,即:这些偶像无力拯救(,而当关键时刻来到,他们自己还要倚靠运货的牲畜!彼勒(1节,与巴力为同一称号,意思是「主」)是马尔杜克,巴比伦的守护神;尼波,彼勒的儿子,是附近波西帕的守护神。他是智慧之神,每年都被抬到巴比伦,来陪伴他的父亲参与新年游行,并在「命运碑」上写出未来一年巴比伦会发生的事。他对古列的事显然弄错了!重驮:直译「装载货物」好像许多大包裹!主前七○三年,西拿基立攻击巴比伦时,米罗达巴拉但曾安排撤空所有的「偶像」,正如这里所述。因此,以赛亚是在他自己的时代找到这幅图画的内容。重担(2节;和合:重驮)是「偶像」本身,他们(在「自己」之前;和合未译)是指可见之像背后所假定的属灵实体,但是那却是空的,不会插手帮助。

3~4.背负重担的神。第1~2节是按「时间顺序」向前,讲古列逐渐逼近巴比伦,而同样,以赛亚也向当时的以色列说话,就是被掳后存活的人,或被掳后出生的人。被掳的事实,以及被掳的经验,并不能否定一项事实:他们的神一直在保抱他们,并且还会继续如此。他们已经变了从子宫中的胎儿(成孕;和合:生下),到婴儿成长为青少年和成人(自从出胎),以至开始出现老年的白发,但是有一件事不变:神仍是背负重担的神(保抱……怀搋……怀抱),「过去如此,今日亦然;永远不变;耶和华、父神、伟大的『我是』」。108保抱:与重驮(直译:堆装上去)为同一个动词:「那被放置(在我身上)的」,成为我的担子。在第4节,除了我必拯救(和合:也必拯救)之外,所有的代名词「我」,都是强调语,即「我亲自要」非常感人的说法,标示出个别、直接、温柔、慈爱的眷顾。我必拯救与怀抱为对等动词,意思是说,拯救并不是另一种行动,它本来就属于神对祂子民的自动服务专案之内,因祂是背负他们重担的神。怀抱( sa ̄ḇal ,「肩负」)……保抱( na ̄śa ̄ʾ ):如果硬要说出它们的区别,前者可说是「接受担子」,后者乃是「拿起担子」(见

5~7.人手作的偶像,无力拯救。第1~2节与3~4节的对比,在此进一步强调。相比(5节)是指一般的相像之处(如「家人的相像」),属于同一个团体。同等意思是「条件相当」,在地位或能力上同等。神否认祂属于被标示为「神只」的那一类,就是其他神明也出现的范畴;祂继续声明,即使以上的假设成立,祂神圣的属性与作为,也不是其他神只所能相匹的。相仿(√ ma ̄s ̌al ;和合:比较;这个动词用于将某物作另一物的「比方」),是否定有任何可以比较之处。那位宣称「我造作」(4节)的神,和那些出于地上物质(金……银,6节)、人力(倒出;和合:抓)、计算(天平)、花费(雇),和手艺(银匠)的「偶像」,根本没有任何可比之处。难怪以赛亚在结尾讽刺地说(直译)「还真的向它屈身!」下面接着揭发偶像的一无是处,他们本身毫无生气(7节):要靠信徒来移动(抬起……扛),并无行动之能(安置……站立),而居然有人会向这种「神只」祈祷,希望得到拯救,实在太荒谬了。

8~11.永活的神。这一段(连同12~13节)成为以赛亚对以色列最后的呼吁,要他们接受神的旨意,相信祂的保守。

8.想念:要胜过问题,出路在于思想神;尤其要纪念祂是怎样的一位,以及祂作过什么事。「祂过去的爱/容我思想/祂终不离开我。」109不过,在失望与慌乱之际,很不容易斩断情绪,而来到此处得安慰。以色列人要的是大卫王室的恢复,但却得到古列!他们何等失望!对神的作为,他们感到非常困惑。可是他们还是要追忆历代以来神的眷顾(3~4节;,尤其10节)。固定在心(和合:自己作大丈夫):动词√ ʾa ̄s ̌as ̌ 只出现在这里,有人建议其含义为「坚定」。最早的解释将它连于名词 ʾîs ̌ ,「一个人」,所以译为「行事要像人,讲求道理」。有些人提议修改经文,而其中改为√ ʾa ̄s ̌am (「犯罪的」)的建议最恰当。这里的形式可以指「你们要承认自己的罪」。但是我们不要冒充对希伯来文的了解已经完备(无论是单字或意义),这里若译为「证明你们自己是人」,也与先知的用意相符。他前面一直在斥责拜偶像的愚昧。以色列明明已有所知他们只要再思考一下事情的原委,像一般人所作的,就可以了。要心里思想:严肃的想一想。

9.上古的事:即3~4节所暗示的时期中,神所作过的一切事。我是神(9b节)前面应该有一个「因为」。追想从前的一切事极有意义,因为这些都是神所作的,而祂不会改变。神……神:前者是 ʾe ̄l ,指那位超越的神;后者是 ʾelo ̄hîm ,指那位元具丰满属性的神。祂是惟一的(并无别神),也是独一的(没有能比的)神。

10~11.末后……起初……未成:即,历史的整个范围,从事情的开端,到正在进行的事,一直到末了,都在祂全权的掌管之下。祂不会等到事情有变化之后,才想该怎么办;这些事都依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正如天上的星,,按着祂的话行动(我指明;直译:宣告)。从古时不过是「从事先」。我的筹算必立定:换言之,这位神乃是真正的神。无人能拦阻祂,或反驳祂。虽然在人的经验里,会有一些事烦扰祂的子民,但是这些仍旧是神不改变的旨意。此处,神并未隐瞒古列计画,也不加以修改。他会像贪婪的胜利者(鸷鸟,11节),在神旨意(筹算)的催促下前来。神已经说了(说出),祂会行动(成就);这是神智慧的产品(谋定),又有神的行动为支持(作成)。

12~13.拯救的神。第10~11节是以抽象的方式谈到神的旨意。在这里,以赛亚提出保证,讲到神总是会为祂的子民成就祂的旨意。可惜他们在此处乃是心中顽梗的,「心里有能力」,指我们的思想「极其顽固」;远离公义。公义(正如往常)是指「与神关系正确」。他们拒绝听从祂公义的计画。尽管如此,祂的旨意仍是公义……救恩……荣耀(13节)。祂的旨意是要实现祂绝对正确的计画,将救恩/拯救带给祂的百姓,这也是为他们特别设计的「美丽」(直译),即,使他们成为祂所期望的美丽样式。制作偶像的人是按自己的形像造它们;而神的意思乃是要使祂的百姓像祂自己一样。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 彼勒屈身,尼波弯腰,巴比伦的偶像驮在兽和牲畜上,他们所抬的如今成了重驮,使牲畜疲乏,」

〔暂编注解〕“彼勒”、“尼波”都是巴比伦人的神。这里描写巴比伦人逃避波斯人时,用牲畜载偶像逃奔。

“彼勒”。巴比伦人称呼巴力的形式。“尼波”。学识之神。当巴比伦人从征服他们的波斯人面前逃亡时,他们把这些神的偶像放在牲畜的背上。

彼勒屈身。以赛亚已在,20;41:23,24;44:9-20;45:16里指出了崇拜偶像的愚蠢。在本节他特别提到巴比伦的神。彼勒(Bel ),意为“主”,是巴比伦的保护神马尔杜克的称号,51:44)。在每年的新年庆典中,巴比伦国王要“握马尔杜克的手”,以确认他来年的君主身份。亚述的国王成了巴比伦的统治者后,也秉承了这种做法。彼勒(Bel )名字出现在伯提沙撒(Belteshazzar 和伯沙撒(Belshazzar 的名字中。

尼波(Nebo )。或Nadu。是巴比伦的知识和文学的神。他的庙宇在巴比伦附近的博尔西帕。其地位仅次于马尔杜克,被视为他的儿子。在新年的庆典中,尼波一年一度造访巴比伦,向他父亲致敬。作为回报,马尔杜克陪尼波行一段回博尔西帕波希帕的路。尼波的名字出现在尼布甲尼撒(Nebuchanezzar 和拿波布拉撒(Nabopolassar )的名字中。

在兽和牲畜上。在上述的旅程中,彼勒和尼波是用牲畜驮在背上的。相比之下,以色列的神则保抱和救援祂的子民(第3节 )。彼勒和尼波需要崇拜者的说明。真神则帮助敬拜祂的人。

1~2巴比伦人所服事的神为: 彼勒”、“尼波”。“彼勒”含意为“主”,巴比伦最高的神Mardu祂的另一个名字。据说,此神被供奉在巴比伦最高神殿里。“尼波”是巴比伦与学问相关的神,是彼勒的儿子。每逢4月,巴比伦人便会将这两个神像放在马车或牛车上绕着城游行,以加添节日的气氛。以赛亚联想到节日时的情形,对比神像在节日里的荣耀与古列被征服、摧毁时,两个神像犹如货物般被人搬走的寒酸劲,暴露出偶像隐藏在华丽外貌下的真面目。

1-4彼勒与尼波这两个巴比伦的主要偶像,在古列攻击巴比伦城时不但无法救出其信众,而且成为巴比伦难民的重担,被驮在疲惫的牲畜背上,远徙异地。相反地,耶和华从以色列出生之日起,便以慈爱保抱、提携他,是他的救主。

1-13 巴比伦的偶像不能与耶和华相比。

46:1~47:15对巴比伦的审判。46章论及巴比伦偶像的灭亡;47章谈论巴比伦王国的灭亡。值得注意的是审判顺序:先是宗教审判,后是政治审判。

46:1-47:15巴比伦受审判: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参13-14; 21章。

彼勒、米罗达、尼波是什么?】

答:彼勒BEL—系巴比伦守护神之名,亦名米罗达Mero-dach,即为日神之意。这与腓尼基人之巴力同。在春季里奉此神为大节,以风和日暖为一年之始也。尼波Nebo——系巴比伦最著名的一神。为女神沙巴尼,从男神巴勒米罗达所生。因此男神为至尊,凡他所出各种命令,不能亲自晓喻,惟藉尼波显现,以明告家人。所以受人崇拜,认为国中文字格物等学,都由尼波神默示而作。代相传授,称尼波为智能师,文字师,或宣教师。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彼勒】

彼勒不是个正统的巴比伦名字,而是亚喀得文的「主」(希伯来文 ba'al )。苏美神尼普尔的恩里勒被称为「主」,后来这个头衔也封给巴比伦神玛尔杜克。玛尔杜克是巴比伦的众神之首,是万神榜的守护神。巴比伦创世史诗《埃努玛埃利什》记载了玛尔杜克如何高升到现今这个地位,据悉是发生在主前第二千年纪末期。玛尔杜克是古远尊贵的埃里度城守护神恩基的儿子。我们虽然常在圣经里看到巴力是与雅巍敌对的神祇,但是在主前第一千年纪没有一个神祇具有玛尔杜克一样的政治威力。他的主要神殿是在巴比伦城的「厄萨吉拉」(「有崇高之首的神殿」 ),与闻名的梯塔神庙「厄特默南基」(「天地的根基」 )有关联。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波】

尼波(亚喀得文「拿布」 )是巴比伦附近的一座城博尔西帕的神祇。他是智慧之神,也是文士与玛尔杜克儿子的守护神。新巴比伦时代的国王都要纳入他的名字(例尼布甲尼撒、拿波尼度 ),可见他在那个时代的地位有多显赫。他在以赛亚时代已经颇有地位,因为撒珥根在他的新首都,称作杜尔沙鹿肯(亦即「科萨巴德」 )的要塞为他建造了一座相当耀眼的神殿。一个第八世纪的碑文力促百姓信靠拿布,不要相信其他神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被掳的偶像】

巴比伦的节庆日是抬出偶像盛大游行的场合。不过这里指的不是胜利行军。美索不达米亚有很多战争中神像被俘的描绘。巴比伦神玛尔杜克好几次被俘,被带出巴比伦。赫人(主前1595年 )、亚述的杜库提宁努他一世(主前1244~1208年 )与西拿基立(主前705~681年 )都曾毁灭巴比伦,取走玛尔杜克神像,但是后来都归返巴比伦。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都一同弯腰屈身,不能保全重驮,自己倒被掳去。」

〔暂编注解〕西拿基立在公元前689年摧毁巴比伦城的时候,把马尔杜克的神像作为战利品之一带到亚述,并一直留在那里,直到亚述巴尼帕统治时才回到巴比伦。以赛亚形象地描写了巴比伦最大之神的无奈。

】「雅各家、以色列家一切余剩的,要听我言:“你们自从生下,就蒙我保抱;自从出胎,便蒙我怀揣。」

〔暂编注解〕「雅各家...... 余剩的」:暗示犹大将遭遇亡国的命运。

注释,

】「 直到你们年老,我仍这样;直到你们发白,我仍怀揣。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怀抱,也必拯救。」

〔暂编注解〕「年老」、「发白」:表明神的眷顾永不终止。

我仍怀搋: 43:1,神说他特别提名选召以色列,强调人与神法律上的亲密关系。本段进一步表明,如同母亲疼爱、怀抱刚生下的孩子一样,神亦会眷顾、怜爱圣徒。神也用“直到你们发白”这句话,表明会以永不更改的父母之爱顾惜圣徒。

神不停地照顾祂的子民。只要他们一息尚存,祂都会关照他们,就像慈爱的父母关照他们的儿女那样。

】「“你们将谁与我相比,与我同等,可以与我比较,使我们相同呢?」

〔暂编注解〕你们将谁与我相比?以赛亚再次提出这个问题

5-7这段与40:18-19; 41:6-7; 44:9-20内容相似:耶和华神不像偶像由人造成、不能走动、无济于事。

】「那从囊中抓金子,用天平平银子的人,雇银匠制造神像,他们又俯伏又叩拜。」

〔暂编注解〕讥讽拜偶像者自掏腰包制造偶像,然后视若神明。

,20;41:7注释,。当人们明知有神,却拒绝敬拜祂的时候,他们愚昧的心就昏暗了。他们“自称为聪明”,反成为愚拙。

】「 他们将神像抬起,扛在肩上,安置在定处,他就站立,不离本位。人呼求他,他不能答应,也不能救人脱离患难。」

〔暂编注解〕“他”。更可作:它(适用于这一节全节 )。

他们将神像抬起。见第1节注释。

他不能答应。见注释;见。偶像即使用木材或黄金制作,依然是无生命的,听不到人的呼求。人在最需要的时候恳求神,祂却能听到他们内心的呼吁,满足他们的需要。偶像只能在敬拜他们的人心中留下痛楚的空虚。

偶像的使用与待遇】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人每天要给神像上供、穿衣服,甚至沐浴。他们每天要供奉食物(当然是庙方人员吃掉 )。另有人帮神像穿衣脱衣,也另有人清洗神像,庆典时扛出去。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当想念这事,自己作大丈夫。悖逆的人哪,要心里思想。」

〔暂编注解〕可作5-7的小结,提醒以色列人不要拜偶像;也可当作9-13的引语,叫听众留意思想神的作为。

悖逆的人哪: 指仍然拜偶像的犹大百姓。虽然身处将被巴比伦毁灭的危机,他们仍不肯归向神。自己作大丈夫: 果断丢弃罪恶、归向神,与一脉相承。

神从起初就警告以色列要防止种种的罪孽,32:37-41),他们却没有留意。现在以赛亚再次传达了这个信息,43:27,58:1,59:13),希望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关于忘记神的危险,见;8:11;;见注释。“对于将来,我们是无所畏惧的,除非我们忘记神引导我们的道路,和祂过去对我们的教导”。

8~11只有真神才能预言,并使预言“成就”(11节 )。“鸷鸟”。即古列。

】「你们要追念上古的事,因为我是神,并无别神;我是神,再没有能比我的。」

〔暂编注解〕「上古的事」:就是神在过往历史中的作为。

你们要追念……我是神: 劝勉以色列百姓不仅纪念神往昔所施的恩典,也要信靠至今仍作工的永生之神。

9-13 耶和华是历史的主。

】「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说:‘我的筹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

〔暂编注解〕指出神在古时便说预言,并且于日后应验。

指明末后的事。见,22注释,;45:21。

我的筹算必立定。以赛亚一再声明神的至高权威和大能,43:13)。历史的事件并不是偶然的。神对世界是其旨意的。这个旨意一定会实现

有目标的神】古代近东的神自己无法掌握世界的命运,需要藉助外力。在美索不达米亚有些「命运泥版」文献,记载了宇宙间万事的命定结局(包括神的 )。谁掌握这些泥版,谁就掌握了万物的命运。有时这些泥版「遇人不淑」,就会造成混乱。有些神明,像是恩基,头带魔法师的帽子,表示自己有能力掌握、预测未来,但是只能借助于符咒、念经。相反的,雅巍掌管一切,不须借助于泥版或咒语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召鸷鸟从东方来,召那成就我筹算的人从远方来。我已说出,也必成就;我已谋定,也必作成。」

〔暂编注解〕“鸷鸟”:指古列,比喻此王行动迅捷又有权威。

「鸷鸟」:有学者认为这是指波斯国徽上的鹰像;显然这从东方来的鸷鸟是指古列,神要借着他成就拯救以色列掳民的计划。

我召: 神审判巴比伦使用的工具,以赛亚用“鸷鸟”作比喻。有时,鸷鸟指神审判列邦的巴比伦王尼布迦尼撒。这里指神审判巴比伦的波斯王古列。他必像捕食的鸷鸟,迅速攻陷巴比伦

比喻古列,44:28,45:1)。对于以色列离散的羊群来说,古列是“牧人”;但对于神子民的仇敌巴比伦来说,他则是凶狠的鸷鸟。

我召鸷鸟从东方来是指什么?】

答:「我召鸷鸟从东方来,召那成就我筹算的人从远方来,我已说出,也必成就……」鸷鸟,是属于鹑、雕、鹗之类的食肉大鸟,头秃无毛,喜食尸体,其全身羽毛黄色,高约四尺,爪嘴尖锐可畏,为巴勒斯坦最显著之鸟。耶和华神要召鸷鸟从东方来,也是指着波斯的古列王说的(参前一题 )。他被称为鸷鸟,乃是比喻他有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能力和力量,能够得胜列国,而神速的扩展疆土。古列王曾用鹰像当作他的王旗,足以显示他疾速而威猛无比的伟大力量。神从波斯这样的远方召了古列来,乃为成就他的谋算和旨意,行使神的命令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你们这些心中顽梗、远离公义的,当听我言。」

〔暂编注解〕「远离公义的」:指不配蒙拯救的人。

注释。自称为神子民的人固执己见,不听神的话,也不服从理智。顽梗是公义的大敌,而温柔则像是敬虔的亲人

12-13 向不信的以色列人重申神对选民的救恩。

】「我使我的公义临近,必不远离。我的救恩必不迟延,我要为以色列我的荣耀,在锡安施行救恩。”」

〔暂编注解〕我的救恩必不迟延: 既警告内心顽梗之辈,亦安慰虔诚的圣徒。顽梗悖谬的人,包括骄傲顽固的巴比伦人及久经神的磨炼、固执不肯离弃骄傲的犹大人,10:3),虔诚的人,包括所有神恩典之下的外邦人及犹大人

使我的公义临近。即有朝一日神要借着古列把祂的子民从巴比伦救出来。从巴比伦得救预表基督帮助人离罪的更大拯救。

必不迟延。巴比伦之囚以七十年为限,29:10)。及至时候满足,犹太人要奉古列之令返回故土。在七十年快结束的时候,神向但以理显示复兴和弥赛亚来临的预言。众先知经常把弥赛亚的降临,描述为从被掳回归开始之复兴的高潮。如果以色列人忠于神,救恩计划的历史很快就会达到辉煌的高潮

例证

】「我已造作,也必保抱。」

我们的生命原是充满着污秽与自私,也是我们自己应该负责的。我们只有仰望神来拯救,不能让神来负责,所以先知提说神这句话。我们应有基本的认识。

但是有些性格是环境的因素,是神直接所命定的。祂容我们在这个家庭,有这样的父母,具备这种情形。祂知道我们出生的地方与环境。祂容许我们有各种软弱与缺陷,这些足以阻碍我们成功,祂容许我们进入婚姻的关系,职业的环境,有些对我们似乎很不利。但是这些都是帮助我们更加依靠祂。「祂必保抱。」祂愿担当我们的忧患痛苦。当我们落到最深的苦难,就听见祂清楚的说:「孩子,我的恩典足够你用的,你的软弱必使我给你力量,以致在你生命中,将这些转变为荣耀。」

祂以恩典扶持我们,使我们在环境中,就是祂为我们安置的地方施恩。我们有时固执悖逆,祂仍以忍耐与仁爱恩待我们,祂曾为担当我们的罪,挂在木头上,祂现在仍担当我摸不信悖逆的罪。

神啊,你以造作我们,所以我们不是自己的,而是属你的民,也是你草场的羊。你必担当我们一切,求你造作我们,使我们成为合乎主用的人。

──迈尔《珍贵的片刻》


神的怀抱“我必怀抱,也必拯救。”】


亨利·摩尔豪斯是十九世纪英国传道人,他感到他被工作压得直不起腰来。神就亲切地提醒他;神会看顾他的。
有一天,当他回家的时候,他那双脚瘫痪的女儿坐在轮椅上。当他想把一个包裹送上楼给他太太时,他女儿问他能否把包裹交给她来拿。摩尔豪斯说:“我亲爱的女儿,你怎能搬运这个包裹?你甚至无法挪动你自己。”
女儿脸微笑说:“我知道,爸爸,但如果你把包裹交给我,你抱着我的时候,我就可以拿着包裹。”
摩尔豪斯把这情形看作是他与神以及他所承担的工作之间的关系。因此他感谢神,满怀信心继续工作,因为他知道神在怀抱着他。
我们万能的神,答应怀抱以色列人(赛464 ),也是怀抱我们的神。虽然我们必须承担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有永不失败的神作我们的坚实后盾。我们不会被重担压垮。
请求救主来帮助你,他会承担你的重担。
当痛苦的乌云密布
遮去我视野中的所有星星,
我知道如果我转向我天父,
他会在黑暗中给我最甜美的歌声。
那永恒的双臂能担得起所有的重担。


──《生命隽语》
作大丈夫】

「你们当想念这事,作大丈夫。」

没有人愿意惧怕,因为惧怕属于不快感;但人有时不免会有惧怕,有些是不能避免的,是合理的,甚至是必须的。比如我们遇到危险,自然的反应是惧怕,然后才想法免除危险,或为了责任,必须面对危险,就要设法克服惧怕,胜过危险,那就是成功。但有的时候,没有可见的危险,自己竟然会没有理由的胆怯起来。圣经说:“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义人却胆壮像狮子。”因为人有罪,就失去坦然的心,没有平安,惧怕刑罚;但因信靠耶稣基督而称义,除去罪孽,与神和好,死的毒钩不能再威胁,就没有甚么可怕的。
蒙爱的人,知道万事互相效力,总是为了神所召的人的益处:“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因此,无论在甚么环境,都可以放心;因为“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
没有神的人,或是因为有罪,与神阻隔,失却倚靠,就难免遇事彷徨惧怕,仿佛落水即将遭遇灭顶的人,急想抓住任何手边的东西,即使是一根浮过的稻草也好,以为可以救命。这样,人就崇拜偶像,作为精神的寄托,焦虑中的安慰。到有一天,患难真的来了。愚昧无知的人,发觉偶像不能救人,反需要人去抢救它,抱着偶像逃难。巴比伦的彼勒,尼波,那些金银的偶像,不但不能作避难所,反倚赖人抱它逃难,成为人的重担。神的儿女,不要怕偶像,不要靠偶像;因为有神保护眷顾他们,从生下来就负责,到年老发白也怀抱扶持不丢弃。

你们当想念这事,自己作大丈夫…
你们要追念上古的事,因为我是神,并无别神;
我是神,再没有能比我的。
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
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说:
“我的筹算必立定,
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

神召亚伯拉罕,从吾珥拜偶像的地方出来,当他年老的时候,应许他必作多国的父,他的后裔要成为大国;并且应许凡他脚掌所踏之地,要赐他为业。我们因信作亚伯拉罕的子孙,借着耶稣基督,得承受应许。所以要倚靠祂,仰望祂,必不惧怕;因为神既预定,也必保守到底,直到祂的旨意成就。

──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