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以赛亚书 第63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这从以东的波斯拉来,穿红衣服,装扮华美,能力广大,大步行走的是谁呢?就是我,是凭公义说话,以大能施行拯救。」

1-14节与五十九14-21前后呼应,那里是预告「必有一位救赎主来到锡安」()),这里是迎接这位救赎主来到锡安。六十三-六十六章所描述的事件,并不是发生在六十-六十二章之后,而是从五十九21开始就「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面叙述救赎主的工作(六十-六十二章)),一面叙述人与神之间的互动(六十三-六十六章))。
神不断呼吁百姓注意那位即将临到的「拯救者」()),现在,祂已经来到了锡安。过去,锡安的守望者())等候「神作王」())、等候「耶和华在万国眼前露出圣臂」()),但看见的却是一位卑微的「仆人」()),没有人敢相信那就是「耶和华的膀臂」())。如今,他们却远远地看见来了一位大能的战士,穿着神所赐的华美外衣())凯旋归来。祂「是谁呢」())?祂就是百姓所等候的那位「救赎主」()),祂「是凭公义说话,以大能施行拯救」())。
「以东」())是雅各的孪生兄弟以扫的后代()),住在约旦河东。「波斯拉」())是以东扼守王道(King’s Highway))的重要绿洲和堡垒。这位救赎主「从以东的波斯拉来」()),因为「耶和华在波斯拉有献祭的事」()),刚刚审判了以东。以东长期与百姓争战()),但真正制服过以东的只有大卫())。因此,先知以西结在预言未来的大卫以后()),接着就预言对以东的征服());以赛亚预言了弥赛亚君王的荣美())之后,接着也预言对以东的审判())。而这位来到的救赎主是坐在大卫宝座上的弥赛亚君王()),祂也像大卫一样征服了以东,得胜回来。
上图:波斯拉(Bozrah)三面悬崖,地势险要,防守坚固,控制从以旬迦别来的南北王道,主前800年左右是以东的首府。先知以赛亚、耶利米和阿摩司用波斯拉来代称整个以东(赛六十三1;耶四十九13;摩一12)。

2「你的装扮为何有红色?你的衣服为何像踹酒醡的呢?」

3「我独自踹酒醡;众民中无一人与我同在。我发怒将他们踹下,发烈怒将他们践踏。他们的血溅在我衣服上,并且污染了我一切的衣裳。」

4「因为,报仇之日在我心中;救赎我民之年已经来到。」

5「我仰望,见无人帮助;我诧异,没有人扶持。所以,我自己的膀臂为我施行拯救;我的烈怒将我扶持。」

6「我发怒,踹下众民;发烈怒,使他们沉醉,又将他们的血倒在地上。」

「以东」())的意思是「红色」,而这位救赎主也是「穿红衣服」())。这衣服并非原来就是红色的,而是因为仇敌的血溅在衣服上()),就「像踹酒醡的」())被葡萄汁染红。
「因报仇之日在我心中;救赎我民之年已经来到」()),表明这是仆人弥赛亚在完成自己的两大使命:「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
弥赛亚宣告:「我独自踹酒醡;众民中无一人与我同在」()),表明「报仇」和「救赎」的两大使命,都是由这位大能的战士独自完成的。人既没有能力拯救世界、也没有能力拯救自己,蒙恩的百姓())既没有能力帮忙、也没有机会插手,因为他们在罪恶面前都不堪一击。
「我仰望,见无人帮助;我诧异,没有人扶持」()),是呼应「祂见无人拯救,无人代求,甚为诧异」()),表明弥赛亚并非拒绝人帮忙,而是人根本就帮不上忙。这个世界的盼望既不在于某种制度,也不在于某些圣人,而在于那位「凭公义说话,以大能施行拯救」())的神。今天,有些天真的信徒觉得既然蒙了救恩,不帮点忙就太没良心,所以总想伸手为神做点什么,结果不是事与愿违、就是弄巧成拙,其实只是为了骗自己心安、并非为了归荣耀于神。
「我自己的膀臂为我施行拯救;我的烈怒将我扶持」()),是呼应「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以公义扶持自己」()),表明只有神的大能才能施行拯救、只有神的烈怒才能施行公义,一切人手的工作只是模仿、只会扭曲。

8「祂说:他们诚然是我的百姓,不行虚假的子民;这样,祂就作了他们的救主。」

9「他们在一切苦难中,祂也同受苦难;并且祂面前的使者拯救他们;祂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在古时的日子常保抱他们,怀搋他们。」

救赎主已经来到锡安,一切预定灭亡者都已被报应,一切预定得救者都已蒙救赎()),所有的工作似乎都已完成,但守望者的祷告却还没有结束())。六十三7-六十四12与五十九1-13前后呼应,那里是百姓不怀诡诈的认罪,这里是百姓坦然无惧的呼求,包括两个部分:

抓紧应许());
向神祈求())。


7-14节是这段祷告的第一部分:抓紧应许。
「我要照耶和华一切所赐给我们的」()),指照着神的应许祷告。第7节原文的首尾都是复数的「慈爱 חֶסֶד/kheh’-sed」,可译为「不变的爱」(英文ESV译本)),是盟约中的用语,特指神向祂的百姓信守圣约的「不变的爱」。不管神的百姓怎样失败和不配,神都会照着圣约的应许、赐下丰盛的怜恤和恩典。
「提起 זָכַר/zaw-kar’」())、「想起」())、「记念」())原文与「呼吁」())都是同一个词,表明这位祷告者就是弥赛亚所设立的那些「呼吁耶和华的」())守望者之一,弥赛亚吩咐他们昼夜不停地「呼吁」,一直到神「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为可赞美的」()),那才是弥赛亚的工作真正完成的时候。
第9节的「慈爱 אַהֲבָה/a-hab-aw」原文被用来形容雅各对拉结的「深爱」()),而「救赎 גָּאַל/gaw-al’」原文与「至近的亲属」())和「救赎主」())是同一个词。律法规定,「至近的亲属」包括「兄弟,或伯叔、伯叔的儿子,本家的近支」()),他们有责任赎回弟兄的产业()),也有责任赎回弟兄的自由())。因此,「祂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表明神在爱中接纳了自己的百姓,愿意作为他们「至近的亲属」赎回他们、背负他们的重担。
「在古时的日子常保抱他们,怀搋他们」()),指第一次出埃及()),这是历史上神「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的最大证明。8-9节密集出现的「我的百姓」())、「子民」())、「救主」())、「使者」())和「拯救」()),都是《出埃及记》中的用语。
「他们在一切苦难中,祂也同受苦难」()),表示神对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正如祂在出埃及时所宣告的:「我原知道他们的痛苦」())。同样,「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不行虚假的子民」()),可译为「不行虚假的儿子们」(英文ESV译本))。因为「我的百姓」())是引用神在出埃及时的宣告()),所以「不行虚假的儿子」也可能是引用神的另一句宣告:「以色列是我的儿子」());并不是说百姓做到了「不行虚假」,而是说他们是「不行虚假」者的儿子,当然也不应该向神行虚假和诡诈。

10「他们竟悖逆,使主的圣灵担忧。祂就转作他们的仇敌,亲自攻击他们。」

11「那时,他们(原文是他)想起古时的日子——摩西和他百姓,说:将百姓和牧养祂全群的人从海里领上来的在哪里呢?将祂的圣灵降在他们中间的在哪里呢?」

12「使祂荣耀的膀臂在摩西的右手边行动,在他们前面将水分开,要建立自己永远的名,」

13「带领他们经过深处,如马行走旷野,使他们不至绊跌的在哪里呢?」

14「耶和华的灵使他们得安息,仿佛牲畜下到山谷;照样,祢也引导祢的百姓,要建立自己荣耀的名。」

10-14节继续回顾出埃及,其中11-14节是回顾过红海的经历。
「使主的圣灵担忧」()),表明圣灵是有位格、有情感的,并非只是一种能力。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因为担忧的圣灵必然会采取行动,「亲自攻击」())我们。
「祂就转作他们的仇敌,亲自攻击他们」()),因为凡是悖逆神、抵挡神的人,都将自动成为神的「对头」和「敌人」())。摩西的千叮万嘱也不如神的一次管教,只有当神与悖逆的百姓为敌、「亲自攻击他们」以后,他们才能「想起古时的日子」()),重新仰望神的怜悯())。
「将祂的圣灵降在他们中间」()),指神在出埃及后住在会幕当中())。
「使祂荣耀的膀臂在摩西的右手边行动」()),表明摩西与仆人弥赛亚不同()),他并不是神的膀臂,而是与神的膀臂同在。
「在他们前面将水分开」())、「带领他们经过深处」()),指过红海())和约旦河())的经历,表明神绝不容许任何障碍阻挡祂的救恩。
「要建立自己永远的名」()),指神已经把自己的美名与百姓的结局紧密相连());祂既然领百姓出埃及,就必能将他们带进迦南()),「使他们得安息,仿佛牲畜下到山谷」()),能在荫凉和水草中歇息和藏身。神是永不改变的神,祂的「慈爱和怜悯」())并没有减少,「荣耀的膀臂」也不会「缩短」());所以「照样」()),祂不但不会丢弃现在那些悖逆、失败的百姓()),反而必引导他们,为「要建立自己荣耀的名」())。

15「求祢从天上垂顾,从祢圣洁荣耀的居所观看。祢的热心和祢大能的作为在哪里呢?祢爱慕的心肠和怜悯向我们止住了。」

16「亚伯拉罕虽然不认识我们,以色列也不承认我们,祢却是我们的父。耶和华啊,祢是我们的父;从万古以来,祢名称为『我们的救赎主』。」

15节-六十四12是这段祷告的第二部分:向神祈求。
守望者回顾了神的应许之后()),已经从出埃及的历史中明白了神的心意:虽然百姓的罪令祂忧伤()),但祂对百姓的苦难仍然感同身受());虽然百姓自作自受,但仍有怜悯之门为他们敞开());因为神的爱永无穷尽()),祂一定会为自己的名采取行动())。因此,守望者现在有信心坦然无惧地为不配的百姓向神祈求,这段祈求由七个直击灵魂、拷问信心的问题,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A. 神的爱还在吗())?
 B. 神为什么允许我们犯罪())?
  C. 神为什么不早点干预我们的罪())?
   D. 我们还能得救吗())?
  C1. 神为什么不让我们早点求告祂())?
 B1. 神会永远记念我们的罪吗())?
A1. 神会忍住祂的爱吗())?

17「耶和华啊,祢为何使我们走差离开祢的道,使我们心里刚硬、不敬畏祢呢?求祢为祢仆人,为祢产业支派的缘故,转回来。」

18「祢的圣民不过暂时得这产业;我们的敌人已经践踏祢的圣所。」

19「我们好像祢未曾治理的人,又像未曾得称祢名下的人。」

17-19节是第二个问题:既然出埃及以后,神已经「使他们得安息」()),为什么还允许百姓「走差离开、心里刚硬、不敬畏」()),陷入悖逆和失败呢?神百姓的失败历史表明,他们并没有根据应许得着迦南「永远为业」()),「不过暂时得这产业」()),最终还是圣城被摧毁、圣殿被焚烧,百姓「好像祢未曾治理的人,又像未曾得称祢名下的人」()),似乎从来都与神没有什么关系。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愤怒的葡萄

接着的情景是整个先知文学中,其中一个最生动与使人畏惧的一幕。它在教会的遗产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不论是圣经,或是在圣诗集中:

耶稣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神的国里喝新的那日子。

不过,在这酒醡中所产的酒是出自愤怒的葡萄,乃恶人的血,但圣餐所用的酒却是来自‘真葡萄树’,因为那是耶稣基督的宝血

我们在天上的父(Ⅰ )

此段长篇祷文覆盖了余下的六十三章与及整个六十四章,从技术上来说,这是一篇‘集体哀歌’,正如诗四十四篇与哀歌第五章。它包含了不同的内容,首先以叙述神为其百姓所行的大能作为(7-14节 )作开始。接着是荒废之圣殿的哀歌(15-19节 ),然后是求助与饶恕的祷告(六十四章 )。在全篇均可觉察一种悔罪的语气,而其强调的是唯独神神圣的主动性。神是他们的救主,不是因为他们做了甚么配得的事,而是因为祂爱他们,好像父亲爱其儿女一样

七至十四节就颇为像一篇认信文:我们相信那位向我们厚赐恩惠的神……称我们为其子民……与我们同受苦难……保抱与怀搋我们,在‘古时的日子’。第七节的‘慈爱’(标准修订本 )是众数(正如,是具体而不抽象的,故此是‘无尽慈爱的作为’(新英译本 )。‘怜恤’(亦为7节 )经常与温暖与‘温柔’(tenderness、新英译本 )连在一起。第八节感人地描述神乃一位不看其儿女邪恶倾向的父亲。‘救恩’是宽大的,是不基于我们的好行为。

第九节读来(本节有不同译法 )表示神与其百姓一同受苦,‘在他们苦难中同受苦难’。一位高高在上的创造者对受造物的苦难无动于衷,这并不是圣经的观念,在十架旁的百夫长对此曾作出最大的否定

在他们的痛苦中,没有使者与天使拯救他们,只是主亲自为他们付出了慈爱与怜恤。

神自己如牧羊人一般保抱他们,如母亲一般怀搋他们。

只用了一节说及百姓如何悖逆,使神转作他们的仇敌,接着便是一篇摘要,以问题形式提及出埃及的故事:那位出埃及的神在那里呢(11-14节 )?‘古时的日子’(11节 )包括了列祖应许的时代(创十五 )与摩西在旷野的时代。译作‘摩西和他仆人’(标准修订本、11节 )是难明白的:其原意为‘摩西和他百姓’(钦定本 ),或他‘拯救百姓的’(新英译本 ),因为传统上摩西的名字是来自一词,意为‘从井里取水’。‘牧养的’(标准修订本 )是指摩西与亚伦,他们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领袖。神住在祂的圣民中的信念可以追溯至在旷野中所起的会幕,并于新耶路撒冷的异象中与第四福音书的序言中(约壹14)重新出现。‘祂的圣灵’(10节 )一语在旧约中只出现于此处,与其他像‘圣名’、‘荣耀’与‘示吉拿’(Shekinah、即‘同在’ )等词语,经常在犹太神学中代替神的名字。‘水’与‘深处’(12-13节 )等词具有重要的神话上的关连,正如我们在与其他地方所见,但此处摩西的角色(12节 )及十三至十四节的动物比喻,使本篇与出埃及的故事本身有密切的联系。正如马匹一般的强壮与稳步,百姓平安地横越旷野;正如牛只依着熟悉的路径回家,他们最终亦是抵达安息与平安的应许之地。

我们在天上的父(Ⅱ )(续 )

的哀歌构成了六十三章与六十四章祷文的核心,恳求神回到其百姓那里,再次作他们的父亲与救赎主。‘求你从天上垂顾察看(我们的苦难 )’是常见于此种哀歌的呼喊。所罗门在奉献新的圣殿所作的伟大祷告亦是用了相似的语言

神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
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

最后18-19节描述了以色列实际的情况,虽然其详细程度不足以使我们识别其历史背景。圣殿被沾污,地土被邪恶势力所统辖,而人民害怕地怀疑他们是不是神的圣民,是不是祂‘属我的子民’。‘转回’(17节 )意为‘回到我们那里’,但亦是‘再想一次,不要向我们永远怀怒!’

祷文另一部分以心灵呼喊(cri de coeur )的痛苦渴想作开始,相对于其他的祷告‘主啊,这到几时呢?’。诗有此种呼喊的几个例子,而是另一例:

‘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
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
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只有神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

摩西(出三 )、以利亚(王上十九 )、以赛亚(六章 )、但以理(八至十二章 )与其他人得启示的经验,也是此祷告的内容:证明神并不遥远,而是与所有以心灵与真理来寻求祂的人亲近上半节优美地总结了此点: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以赛亚书第六十三章

v. 大功告成:受膏者完成任务

要我们注意即将临到的「救恩」,将这救恩个人化,指即将有一位来到,他已经完成了拯救之工。如今我们受到邀请,亲临其境,而且得到最佳的位置,和守望者一同站在锡安的城上,看那位神秘的人物满有尊严地前来,宣告要施行报仇、救赎,和拯救。神曾将祂的外衣赐给受膏者,此处宣告,它所代表的资讯已经完成,正如,迎接报仇与拯救的,是回响不绝的哈利路亚。

1.:在等候君王驾临、等候神显露祂的膀臂时,他们实际看见的,乃是「我的仆人」……「上主的膀臂」。如今,他们远远看见一位不认得的人物(是谁……?),只注意到他是从以东……波斯拉来(见以下)。以东是长久以来的仇敌,代表大卫的得胜,胜过最后、末了的敌人;结三十五)。仆人就是大卫,现在受膏者也同样像大卫一样,是以东的征服者。而以东的意思是「红色」,正可与外衣的染红相应(2节),而其首都波斯拉,意思是「葡萄酒」,亦与酒m的主题相和(2节)。所挑选的仇敌与公平的报应彼此呼应。不过,到目前为止,守望者只能看见概况:第一,他的衣服不是沾染深红色( ḥa ̄mûṣ 的意思是「敏锐化」,意指他们从远处所见「强烈」的颜色),而是他「鲜明的外衣」;第二,他的华美这一位并未被泥泞弄脏,而是「庄严尊贵的」;第三,他的步伐大步往前(和合:行走),这位元人物充满自信、目标明确、精力充沛;第四,他的大能。他毫不软弱,甚至即使,如下文显示,他是打了一场仗之后来的毫不疲倦。广大,更准确的讲法是「丰富」。他充满了活力。

2~3.为何……?这位行军者如今靠得更近了,观看的人可以辨识出,那「强烈」的颜色并不是色彩,而是染上去的,有如踩葡萄时的情形。受膏者运用他们的比方来说明(2节)。是有一个酒m不过乃是忿怒的酒m;是有葡萄酒可踩不过乃是人;结果是红色不过乃是血!无一人:如;强调单独。万国中(「众民」):正如我们所说「全世界没有一个人」;不过,这里的「众民」也回顾e。承受祝福的人并没有参与在得到福份的过程中。整个审判之工(3节),和整个拯救之工(5节),全无他人插手,是独力进行的,完全是他个人的工作。他动作的勇猛(踹……踹下),与忿怒的动机相趁:发怒( ʾap ̄ )是怒气冲冲之人所感到的鼻息;烈怒( ḥe ̄mâ )是发怒的强度和热气;血( ne ̄saḥ ),只出现在这里和第6节,是「溅出的血」;沾染(√ ga ̄ʾal )也可以指「污染」。就事实而言,他的衣服被沾染;就后果而言,这衣服被污染了;他的任务也包括让自己受到「玷污」,可是他回来时,自己的公义并无损伤(1节)。

4.这里是解释(因为)。一份独力完成的任务(3ab节)、忿怒强烈的发作(3cd节)、衣服被血浸透、冒着玷污的危险(3ef节)这一切的解释是什么?这正如神在出埃及时的行动。报仇绝不是带有犯罪成分的报复,而是公正、准确的报应正如神对埃及的审判,是回报他们再三拒绝神的话。这乃是救赎,是至近亲属的慈爱举动,对他亲戚所遭的苦难,他不能再忍下去,而希望他们能够脱离。

5~6.这里再度声明单独行动的事实。这件事在第3节说过,第4节提到的心也是暗示;第3节是说到单独的事实;第4节表明他愿意单独行动;第5节则讲述他对悲哀状况的感受即,忿怒仍未发泄,拯救仍未实现。膀臂……拯救,见。神要作的事,受膏者完成了。沉醉:参,忿怒之杯的图画~22)。血倒在地上:即,生命之血流尽,不可回收,因此,忿怒之工完全实现。

136NIV反应出许多注释家的偏好。这幅图画与此处相配,而且只要将MT稍作改动,即可翻译成只有一点问题的「沿着驱策」。这种√ nûs 的形式,在别处从未出现过;「使其加速」是十分可能的含义若还不能完全肯定的话。不过, no ̄sesâ 的形式可能来自√ na ̄sas ,「使用或挥舞旗帜」。

137在de,产业……得为业的译法不够清楚,事实上希伯来文是用两个不同的字。在7d节, ḥe ̄leq 的意思是「分」;在7e节,√ ya ̄ras ̌ 是「前来拥有」。

138MT 读为 beʿôlâ ,「在燔祭中」。修改的字是 beʿa ̄welâ 。Watts 接受这个字,而译为「因不公正而来的抢夺」,指由于社会上不公平的措施,使人的财货被夺( Isaiah , 87页)。这样解释 ʿa ̄welâ 并不自然,因这个字本身并没有法庭意味,在别处也没有这样用过。这个字的意思只是「不正常的抢夺」。

L新天新地:祷告与应许

这几章的主题是祷告的百姓和应许的神阴森的一段叙述,讲到一切仇敌都得报应,救赎临到所有得救的人。还有什么尚未完成?所剩的事只是祈祷,根据神不改变的应许,祈求这些事的实现。

i. 「纪念者」的祷告

提到,受膏者因为迫切想要锡安在世上得荣耀,便设立了守望的代祷者,要他们祷告到一切都应验为止。那里称他们为「你们呼吁上主的」,直译为「你们不断纪念上主的」。这里出现同一个字的单数:「我要不断纪念(某人)」(我要提起),这便是讲到一位守望的代祷者正在进行他的任务。这位「纪念者」的祷告,正如圣经典型的祈求,一开始便是「告诉神有关神的事」,然后才进行代求。(参:以下;。)

a. 纪念

神的子民盼望照祂的旨意来祈求。他们最关切的是认识神,就是他们发言的物件。因此,「纪念者」乃是提醒自己,神的慈爱和美善永不改变(7节)、祂定意要眷顾祂的百姓(8~9节),而最重要的是,因着祂救赎的作为,祂对他们的忍耐有了稳固的根基(10~14节)。

7.在希伯来文中,这一节的开始和退出都是慈爱,这个字, ḥeseḏ ,是指神应许对祂子民的爱;这里用复数,意为加深、加强,这份爱从未改变,其内涵包括所有真爱的成分。关于这份爱,他记起三件事。第一,这爱曾以行动显明:作为(所赐给)……所施的;动词√ ga ̄mal 意思是「完全作好」,强调出神的爱流露在行动中,是那样的充分。第二,这爱是丰富的、带来祝福的:许多好事(和合:大恩),直译「丰富的美好」(的「丰富」)。第三,这爱是出于内心的爱:怜恤,有情感的、热切的、亲身的

8~9.神在爱中与祂的子民认同(8a节),愿他们得着最好的(8b节),以拯救的行动将自己献给他们(8c节),感受到他们的悲哀(9a节),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拯救他们(9b节),扮演至近亲属的角色(9c节),担负起他们的重担(9d节),坚忍不拔(9e节)。这里提到众子(和合:子民;见:、作他们的救主、分担他们的苦难,和我的百姓,显示以赛亚是在回忆出埃及,以此事为这种爱之关系的最大证明。除非被爱者得到了益处,否则他无法确定是否有爱。神不单只爱在心头,或只爱在口中,更是用爱来采取有效的行动:祂作了他们的救主……拯救他们。139在祂面前的使者:直译「属祂脸的」。我们认人是按面孔;「脸」便是指神本身,在其中有祂的使者那位独一的「神的使者」(如:以下,,就是如同神一样发言、却又与祂不同的那位;圣洁的神藉他而「屈就」自己,住在罪人当中;他便是旧约所预见的耶稣。慈爱:名词 ʾahaḇâ 在以赛亚书中只出现过这一次(参:动词√ ʾa ̄he ̄ḇ 。这种爱是指乐意陪伴被爱者的爱。怜悯( ḥemlâ ),另外惟一出现的一次,是在,那是极佳的图喻温柔的怜爱,以致使免于难。救赎:见;亦用于,讲到至近的亲属与生活各方面的挂虑认同。

10~14.是在默想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经历:他们因背叛而自招伤害(10ab节),惹动神的敌意(10cd节;参:诗七十八);神的心意不变(11a节,直译:而他纪念),由当初拯救的作为(11~12节),和祂的供应与眷顾(13~14节),便可清楚表明;百姓的福祉与神的美名交织不可分(14节)。

10.他们:强调语,「在众人中竟会是他们!」悖逆:√ ma ̄râ ,挑拨式的背叛。祂的圣灵:「祂的圣洁之灵」,拥有祂圣洁的性情、与之相配、将之表达出来;参:。这段经文充满了有位格的灵,显明为神里面的另一位:圣洁(10b、11f节)、有位格(担忧:参:,是神对百姓眷顾的运行者(14节)。再加上(直译)「属祂脸的使者」(9b节),和祂「荣耀的膀臂」(12节,,这些提到圣灵的地方,显示出旧约对神本性丰富的了解。神是「一位」,但并不只是一个单位。祂的「一」正如会幕的「一」,是许多成分构成的丰富一体。新约并没有(且容许这种说法)把旧约的一位神增加为三位,而是重新调整焦距,看清神本性里面丰富的不同,而明白有圣父、圣子,和圣灵。神在旧约中的启示,是隐藏的圣三一。他们悖逆……祂就转作:凡是拒绝祂道路的人,就变成祂的敌人而祂也敌对他们。

11.祂的百姓(和合:他们)想起:见愿祂想起(NIV小字),可以译为「而祂忆起」。请注意这里的顺序:「他们悖逆……祂就转作……祂忆起」。在他们悖逆、而神按圣洁反击的激烈状况中,祂的心回想到基本事实。摩西会「提醒」神,祂原来的旨意是要拯救;祂的百姓会提醒,祂从前拯救的成就。在哪里呢……?引进了神的独白,彷佛神在沉思,「为什么我现在会和从前不同?」海:脱离红海一事,完成了拯救之工~31)。牧养:直译为复数,或是尊贵的复数,指摩西为「最伟大的牧者」,或是数目方面的复数,指摩西和亚伦;而无论采用哪种解释,都是表明想到那次拯救,便接着想起神的眷顾(13~14节)。将祂的圣灵设立(和合:降):见。这里是指神亲自住在会幕当中

12.荣耀的膀臂:(直译)「祂美丽的膀臂」。与反向;摩西并不是神的膀臂,他只知道神膀臂的同在。使水分开:这趟旅程的开始是红海(出十四);退出是约但河(书四)。神在出埃及所作的工,是完全的工:祂将他们领出来,是为要将他们领进去;这里的问题含义为:「我现在岂能放弃他们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由神的动机来看:要建立自己永远的名(参:、22)。神的名声与祂对百姓的委身紧密相连。

13~14.在当时,神不容许任何障碍来拦阻祂的百姓。对神而言,即使不能跨越的水(深处)也像马行走旷野一般,可以通行无阻,而在神的灵眷顾照料之下,他们得安息,被带进应许之地的家乡。在这一切的回顾里,隐含着一个基本假设:神没有改变;祂当时如何,现在依然如何。纪念者最后终于提到这个想法(14cd节)。第一,引导是总结整个旅程,从在埃及为奴,经过救赎、牧养关怀、除去障碍、进入迦南。这是何等的爱!何等的宽容!何等的能力!难道这一切会一无所成吗?第二,你的百姓是纪念出埃及的救赎所建立的永恒关系(8、11节),这关系不会改变。的确,他们一直没有活出当有的尊贵样式,但他们岂不仍然是那不改变之爱所爱的物件(7节)?第三,这一切的安排都是为要彰显神「美丽的名」,这使命祂绝不会丢弃不顾。

b. 祈求

在思索过神的本性之后,纪念者便开始祈祷。他已经看清,神永远站在祂百姓的这边:祂的爱永无穷尽(7节);虽然他们的罪令祂忧伤,但是祂对他们的苦难仍感同身受(8~10节);虽然他们当承受烈怒,但却有一道怜悯之门打开(10~11节);而神总是会因祂名的缘故采取行动(12、14节)。面对这样一位神,便可以满有信心地为这样的百姓祈求。这个祷告可分为七部分。

神的爱在哪里?纪念者的第一个回想(7节)在此化为一个问题:倘若神的爱从不改变而(15ab节)神仍然是全权者!现今这爱在哪里呢?神既在天上,便掌管地上;祂的权柄(崇高的宝座;和合:居所)和性情(圣洁……荣耀)都没有改变,那么,为何表面看来,祂所关注的事(热心)、祂能以制服所有仇敌的争战大能,和祂温柔的怜悯,都不再一样了呢?温柔(和合:爱慕的心肠)是指被内心的情怀所感动。怜悯:见第7、8节。亚伯拉罕……以色列:在,百姓受到指控,不再配称为以色列;这里承认这指控的正确,参:,那里用同样的动词(认识……承认),指脱离家庭关系,否定家庭义务。可是,即使祖先不要这些后人,神却仍然是父……父……救赎主。在埃及时,祂宣称以色列是祂的儿子,应许要救赎他们,并宣告祂的名,就是藉此事所启示出来的本性,乃是永远真实的

神为何一直远离?

17.使我们走差,不是要把责任归到神的头上,而是承认,由于百姓的罪,神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他们赶走,离开祂,进入遥远的罪乡,就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去处。同样,使我们心里刚硬,也不是在为我们的罪责怪神。心一旦选择不顺服,便会逐渐刚硬,抵挡神的道路,到了某一点(只有神知道,亦为祂所定),便一去不复返,那时,罪所作的最终抉择便告定型。只要越过这一点,整个状况便非人力所能挽回:只有神能加以改变140只要祂愿意转回。

18~19.常有人声明,这几节必定是被掳归回后所写,描述他们回到被摧残的圣所,但是被掳归回的经历却反对这种看法:回归的人本身便可证明,神已经在爱里为祂的百姓采取行动。因此,他们不能说:「你的热心……大能……怜悯在哪里呢?」因为他们能归回故乡,便是其证据。他们不能呼求神「转回」,因为,显然祂已经回到他们那里,要作恢复者。我们可以视这几节为被掳者的祷告(有点像诗一三七),忧忧愁愁的回顾往事,半信半疑地瞻望未来;但若是如此,他们为何会在这里出现,却很难解释。不过,以赛亚却能这样祷告。他可以在想象中投射自己,进入他已经预言过的光景,而发出这样的祷告,求神的怜悯与更新的恩典转回来;或者,这些动词可以解为「确定的完成式」:「暂时你的百姓拥有……我们的仇敌必定会践踏……我们会变为……」。无论以哪种方式解释,他的角色乃是一位渴望见到在神里面有改变的人,要看见祂以新的行动修正一切。19节不易直接翻译,不过,比较根据字面的译法为:「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曾是你未治理的人,在我们当中你的名并未被求告。」希伯来文实际上把子句当成头衔:「我们变成『你没有治理他们』,『你的名字没有赐他们』」。这是「漂流之地」的本质,当神按公平来强制运行罪的后果,便产生如此的光景:他们现在彷佛在祂国度与关顾的范围之外,失去了分享祂名的亲密特权。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这从以东的波斯拉来,穿红衣服、装扮华美、能力广大、大步行走的是谁呢?就是我,是凭公义说话,以大能施行拯救。」

〔暂编注解〕“波斯拉”是以东首邑。以东人是以色列人的敌人,俄13~14节 ),本章乃宣告以东将要受刑罚。

“波斯拉”。“以东”的首都。这里作者使用双关语,因为以东的意思是红色,而波斯拉与收集葡萄者一词相似。这两个象征,加上红衣服的象征,突出基督再来审判的图画

「以东的波斯拉」:象征耶和华仇敌的所在地(34:6):神将在那儿施行刑罚。

「红衣服」:「红」与「以东」字根相同,语带双关。衣服是红色是因沾了血(见3节 )。

「凭公义说话」:指神必履行祂的话。

以东。在这里代表神和祂子民的敌人。以东人是雅各的孪生兄弟以扫的后代。他们一贯与以色列为敌。到了亚哈斯统治、以赛亚的时代,以东人攻击犹大,掳走了那里的居民。《阿摩司书》1:6-11中记载以东人伙同迦萨和推罗人残忍地虐待俘虏。先知在中阐述弥赛亚将胜过所有的敌人。

穿红衣服。希伯来语是chamus ,源于一个表示“发酵”,“发酸”的词根,指色彩绚丽的衣服。七十士译本为“红色”。

波斯拉。以东的一座重要城市,位于死海东部以南38.5公里处。以赛亚曾提到“在波斯拉有献祭的事”

施行拯救。以赛亚指出弥赛亚将来工作的两个方面:祂将显现“用大能”消灭敌人,并“施大能拯救” 祂的儿女。

1-6 践踏诸敌之年:本段与34章很相似,都预言神向锡安的仇敌报仇。这里借着先知与神对答的方式,道出神的作为。

1~6神审判罪恶。以赛亚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表明穿着被鲜血染红的衣服,站在这里的战士是谁,为何穿着被鲜血染红的衣服。他说自己是审判主,也是救主——神,他的衣裳沾满鲜血,因他刚以鲜血审判了以色列的仇敌。所有受神审判的以色列之仇敌中,最具代表性的以东是以色列的兄弟国家。他们居住在犹大南部的西珥,在犹大因巴比伦入侵而处于困境时,曾在B.C.597年、586年,先后两次入侵犹大主要城市希伯仑,最终占据整个犹大南部地区。从此,他们常被用来象征受到末世审判的仇敌国家(21:11,34:5)。虽说以东是以色列的兄弟国家,却受到神的审判,由此可知,并非所有称为亚伯拉罕后裔的都是真后裔。

1~12恶人的灭亡与圣徒的赞美。本书第三部分第三段58-66章是呼求神的祷告。63-64章作为插叙,描述恶人的灭亡及义人的悔改与称谢,在描绘天国蒙福的景象中,这是现实与末世祝福之间的两个问题。63,64章将观点与时间从遥远的永恒,暂时拉回现实中,再次关注圣徒与恶人在救赎史中的状态。本段经文以这两个问题为中心,分为两部分:①前半部论及恶人的灭亡(63:1-6);②后半部论及以以色列为代表的圣徒所献的祷告(63:7-64)。后半部苦恼的圣徒的恳求与悔改固然感人,但需要我们拥有智慧,聆听神欲传达的内容,即在天国降临之前,必要除去罪孽。

】「你的装扮为何有红色?你的衣服为何像踹酒醡的呢?」

〔暂编注解〕「踹酒醡」:有双关含意 ── 以东以出产葡萄酒驰名,而神在以东施行刑罚,就如人可在酒祂踹葡萄,葡萄汁将衣服溅红一样。

酒榨。gath 。在古代,人们将葡萄放在大桶里,在上面踩,直到踩出汁液。他们的衣服沾上了红色的葡萄汁。约翰也使用同一个比喻,19:15)。

2~6作者用“踹酒醡”的辗压来比喻基督再来审判时的忿怒(包括哈米吉多顿大战 )。参看的脚注。

】「我独自踹酒醡,众民中无一人与我同在。我发怒将他们踹下,发烈怒将他们践踏;他们的血溅在我衣服上,并且污染了我一切的衣裳。」

〔暂编注解〕酒榨。purah 。主要指酒榨的水槽。在诗歌中purah 和gath 是同义词(第2节 )。

独自。弥赛亚降世后,曾在客西马尼园中独自受苦。本该安慰祂的门徒都睡着了。祂的人性在严酷的考验面前犹豫畏缩。但当祂看到世人即将面临毁灭的厄运时,祂毅然接受了“血的洗礼,使千百万将亡的人类能借着祂获得永生”。祂被钉在十字架上,四周是异常的黑暗,使祂感到孤独无比

并且。关于神忿怒的性质,见注释。弥赛亚乐意拯救所有的人。但人们拒绝了神的恩典,从而选择了死亡。

神圣战士】神圣战士的主题,是神征战并且打败敌方之神。亚述的匿甲是战神,而伊施他尔是女战神。迦南神巴力与巴比伦神玛尔杜克都是神圣战士(关于神圣战士的进一步资料 。在亚述,城市和乡间被敌方的血染红,或是军队践踏敌人尸体前进,都是常用的措辞法。提到战士将衣服滚在血中。在《埃努玛埃利什》,玛尔杜克打败查马特和她的将军金古,践踏战场肮脏的敌人,包括查马特尸体的下半身。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为报仇之日在我心中,救赎我民之年已经来到。」

〔暂编注解〕之日。见;35:4注释。

之年。。恶人消灭之时,就是义人得救之时。

4~6救恩。人期待得到某种结果,但经过努力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时,通常会感到背叛,后悔所付出的努力。神却以与人全然相反的态度作工。当他的百姓做出与他期待全然相反的结果时,神并不怒其背叛,乃是对阻碍百姓结好果子的仇敌发出烈怒。如今,神对自己的百姓不再抱任何期待,便用自己的公义拯救百姓,用自己的大能审判仇敌(59:16)。照先知的预言,基督独自背负十字架,战胜执政者和掌权者,日后必再来审判世界。可知,救恩是:①神自己的单独事工,全然不包括人的功劳;②无条件的恩典,施给那些全然没有资格得救的人;③对恶人施行永恒而彻底的审判。

】「我仰望,见无人帮助;我诧异,没有人扶持。所以我自己的膀臂为我施行拯救,我的烈怒将我扶持。」

〔暂编注解〕没有人可代神施行刑罚,也没有人与祂同一陈线,于是神要亲自采取行动。

无人帮助。死海古卷1QIs为“没有人”。

诧异。shamam 。译为“惊奇”。这个比喻说明形势的严峻。弥赛亚注意到人类的可怜处境,决定亲自来把人类从绝境中拯救出来。

我自己的臂膀。见;51:9;52:10注释。

烈怒。Chemah。《旧约》的常见词,共出现八十一次,表示神的忿怒。关于神忿怒的性质,见注释。

】「我发怒,踹下众民;发烈怒,使他们沉醉,又将他们的血倒在地上。」

〔暂编注解〕「沉醉」:众民刑罚中倒下,如醉酒般。

踹下。这里说恶人就像在神烈怒的酒榨中践踏的葡萄。

使他们沉醉。圣经经常描写列国喝神倾倒的忿怒之杯

】「我要照耶和华一切所赐给我们的,提起他的慈爱和美德,并他向以色列家所施的大恩,这恩是照他的怜恤和丰盛的慈爱赐给他们的。」

〔暂编注解〕提起他的慈爱和美德: 以赛亚对恩典的回顾超越对客观事件的记忆,展开了主观的称谢与颂赞。

本节开始了新的一段,直到第64章的结束。这是赞美和感恩的祈祷。锡安记住了神的慈爱和怜悯,尽管以色列曾忘恩负义和悖逆。这段诗文一开始就是决心思考神的仁慈和良善,并向他人宣扬神的怜悯(参诗89篇 )。

7~12寻求帮助的祷告。圣徒虽然拥有末世的盼望,却在世界背负罪的重担,步履维艰,只能向神发出呼求。分为两部分:①回顾神在昔日赐给以色列的恩典(63:7-14);②背负罪的重担,倍受煎熬的以色列,求告神立即施行帮助(63:15-64)。经文背景是犹大与耶路撒冷圣殿被巴比伦攻陷。若从预言双重成就观点来看,表明圣徒的属灵危机。

7-14追忆神过往的恩惠,叹息百姓辜负神的恩典,以致遭受刑罚,失去神的同在。

7~14①神先拣选并爱了以色列(8-9节 );②以色列举起反旗(10a节 );③因此,神不得不击打以色列(10b节 );④承认苦难是由自己的罪孽而致的百姓,发现救恩之光只在乎重新依靠那位昔日无条件赐下恩典的神(11-14节 )。

63:7-64:12先知的代求:先知代表百姓向神认罪,求怜,求神使国家复兴过来。

为先知所作的祈祷,求神将所应许的救赎赐下。他象立在城上的守望人,不歇息地呼求,盼望国运可以扭转。

】「他说:“他们诚然是我的百姓,不行虚假的子民。”这样,他就作了他们的救主。」

〔暂编注解〕是我的百姓,不行虚假的子民: 并非指神的百姓决不行虚假,或者只有全然不行虚假的人才能成为神的百姓,而是指神所拣选的百姓,悔改之时,虽然有罪,神却视为无罪。罗马书以圣徒之义为主题,尤为突显这一点。

他说。无疑指神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奴役的时候。

虚假。shagar 。“欺骗”,“虚伪对待”。现在看来,以色列人表面上遵守神的约。似乎没有人会傻到要毁约,失去神所应许之福气的地步。,关于以色列的行为,也作了相同的保证,但他们又一次悖逆了。

救主。Moshia 。源于词根yasha (“帮助” “拯救” )。“耶稣”也源于该词根。在旧约和新约时代,基督都是祂子民的救主。尽管以色列人反复犯罪,基督仍一再为他们代求。

】「他们在一切苦难中,他也同受苦难,并且他面前的使者拯救他们。他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在古时的日子常保抱他们、怀揣他们。」

〔暂编注解〕“他面前的使者”。耶和华的使者,即耶和华自己。参看的脚注。

「他也同受苦难 ...... 拯救他们」:七十士译本作「不是大使、也不是天使,乃是他亲自来拯救他们」。

祂受苦难。直译是“祂不是对手”,“ 祂没有使人受苦”。“ 祂受苦难”的译文是根据若干希伯来文稿和马所拉文本。孩子受苦时,慈爱的父母会痛苦不已。神也是这样。祂看到祂的子民在埃及受苦。当他们在压迫下向祂哀求时,祂就施行拯救。如今祂是我们的大祭司,“体恤我们的软弱”

他面前的使者。这是有神同在的使者,23:20-23,32:34,33:14-15,,就是基督自己。基督始终与祂的子民同在,白昼引导他们,夜里保护他们,带领他们战胜一切仇敌,到达应许之地。帐幕搭起来后,基督显现在施恩座上方基路伯之间的神荣光里

保抱。alnat 。“举起”“拿起”。这里描写基督是一位慈父,照顾祂所爱的儿女,32:11-12,33:27,

】「他们竟悖逆,使主的圣灵担忧;他就转作他们的仇敌,亲自攻击他们。」

〔暂编注解〕「主的圣灵」:在旧约中只有此处(和11 )及提及圣灵。

使主的圣灵担忧: 以赛亚指出,以色列承受痛苦的原因根本在于背叛。病人若想脱离疾病的痛苦,就必须承认自己是病人,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同样,罪人应该毫无隐瞒地承认自己是罪人,并承认自己具体犯了什么罪。本节从根本上排斥人的以下想法:人犯罪神只需无条件地施行审判即可。圣灵并不是监视或控制人,他爱我们,当人令圣灵担忧,或抗拒圣灵,或消灭圣灵的感动,他会比我们先担忧。因为神比我们自己更爱我们,15:9,

他们竟悖逆。以色列人的不信与神的慈爱信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诗106篇 )。

使主的圣灵担忧。圣灵在旧约时代和新约时代都在工作着。保罗告诫教会“不要让神的圣灵担忧”。在挪亚的时代,神的灵“不常住在人里面”。在旷野中,以色列人的怨言与其说是针对摩西的,倒不如说是针对神的

他们的仇敌。祂似乎与他们为敌。事实上降于百姓的惩罚是出于神的怜悯。祂在设法最后拯救个人。

】「那时,他们(原文作“他” )想起古时的日子,摩西和他百姓,说:“将百姓和牧养他全群的人从海里领上来的在哪里呢?将他的圣灵降在他们中间的在哪里呢?」

〔暂编注解〕“牧养他全群的人”。即摩西和亚伦。

他们想起。不很清楚“他们”是指谁。有人认为是指神回顾祂古时所行的事,决定继续祂荣耀的作为。也有人认为是指人回忆过去的荣耀。

他在哪里呢。说话的是百姓。其依据是死海古卷IQISa,七十士译本和亚兰语文本。“那位把他群羊的牧人们从海中领出来的在哪里呢?”有几份文稿和七十士译本的“牧人”为单数。单数的牧人指摩西,复数的牧人则可能指摩西,亚伦和其他主要领袖。

在他们中间。可能指赋有特殊属灵恩赐的摩西,也可能指百姓

11~14他们想起……在哪里呢: 以色列百姓回顾神在过去所行的救恩,终于省悟惟有神才能改变痛苦的现实。他们思想如何才能重新得到神的拯救,期待神再次施行救恩,以出埃及(Exodus )事件为中心,回顾、颂赞神的恩典。这并非是单纯的回顾,乃是恳求神在未来施行救赎。63:15-64:12更直接体现这一点。

】「使他荣耀的膀臂在摩西的右手边行动,在他们前面将水分开,要建立自己永远的名,」

〔暂编注解〕“将水分开”。参看

右手。右手被视为力量和行动的手

他荣耀的膀臂。参40:10;53:1。神用这只膀臂施展大能,把祂的子民从埃及拯救出来,15:6-12,,7:8)

将水分开。红海分开的神迹

永远的名。因为耶和华施展大能,拯救祂的子民脱离埃及的奴役,祂的名传遍了古代东方。

】「带领他们经过深处,如马行走旷野,使他们不至绊跌的在哪里呢?”」

〔暂编注解〕「深处」:指红海。

「如马行走旷野 ...... 绊跌的」:以马安全经过旷野比喻百姓平安走过红海。

经过深处。即过红海

如马。希伯来人在大海中如履平地,就像一匹奔驰在广袤平原上的骏马,不受羁绊。

13-14 追述神带领以色列民过红海、经旷野,至终到达迦南的事迹。

】「耶和华的灵使他们得安息,仿佛牲畜下到山谷。照样,你也引导你的百姓,要建立自己荣耀的名。」

〔暂编注解〕「彷佛牲畜下到山谷」:比喻百姓进入安息之地─迦南。

耶和华的灵使他们得安息: 原文意指“安息惟在乎耶和华”,强烈暗示真平安的惟一根源。以赛亚将神赐给以色列百姓的安息比作在山脚吃草的牲畜,下到山谷,在水边安歇

以色列人经过四十年的漂流,被带到神所应许的迦南,就像牛群经过漫长艰苦的路程,被带到安静肥沃的山谷。那里有丰富的牧场,可以得到舒适的休息。

】「求你从天上垂顾,从你圣洁荣耀的居所观看。你的热心和你大能的作为在哪里呢?你爱慕的心肠和怜悯向我们止住了。」

〔暂编注解〕余民的祷告。与63:7-14相似,记录以赛亚以百姓的名义,代他们歌唱。因这首诗以百姓的名义所写,被称为“民族之诗”,又因以赛亚所指的百姓是“余民”(亚9章 ),故亦称为“余民的祷告”。根据以色列迫切想从罪孽与苦难中得救的盼望,内容结构如下:①对耶和华的信仰告白(63:15-16);②百姓强烈期望从仇敌之手得救(63:17-19);③百姓赞美神施行末世审判的能力(64:1-4);④百姓切望荒废的耶路撒冷得以恢复(64:5-12)。他们省悟惟有神才能解决痛苦,积极恳求神,令人想到彻夜与神的天使摔跤的雅各。教导圣徒速速脱离罪恶,全然信靠神。误认自己有平安的人,将面对末日的审判

垂顾。这是在向神祈求帮助。古时神曾奇妙地带领和赐福给祂的子民,现在祂忘了他们吗?以前曾光荣地为祂的儿女所显示的热心和能力,现在在哪里呢?

心肠。心肠被视为情感的所在

15-16求神如昔日一样彰显祂的慈爱和能力。

63:15-64:5上求神拯救百姓脱离可怜光景:以色列民虽有光荣的历史,但现今境况可怜,先知乃向神发出哀求。

】「亚伯拉罕虽然不认识我们,以色列也不承认我们,你却是我们的父。耶和华啊,你是我们的父,从万古以来,你名称为我们的救赎主。」

〔暂编注解〕比较。以色列民(全民族 )称神是他们的“父”。本句意思是,即使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雅各不认我们,我们却认耶和华为父。

本节的意思是:纵使“亚伯拉罕”和“以色列”(即雅各 )否认他们的子民,神仍要作他们的父。

「亚伯拉罕...... 不承认我们」:亚伯拉罕与以色列(雅各的别名 )虽为以色列民的祖先,并承受了神赐福的应许,但仍不能帮助以色列民脱离困境。

却是。ki 。神既是以色列的父,百姓就可以仰望祂的帮助和引领。他们呼求是因为神作为父亲会对他们负责任。祂一定会惦念他们。他们地上的父亚伯拉罕已经过世,不能再帮助他们。但神却不一样。

我们的父。关于《旧约》的其他祈祷采用的“我们的父,” 。。关于神为父,见;2:10;

我们的救赎主。神的子民向来知道神会解开他们的绳索,救赎他们。

】「耶和华啊,你为何使我们走差,离开你的道,使我们心里刚硬不敬畏你呢?求你为你仆人、为你产业支派的缘故转回来。」

〔暂编注解〕「你产业支派」:表明神与百姓的密切关系。

为何使我们……不敬畏你呢: 看似吐露百姓对神的抱怨,似乎将自己犯罪的责任推卸给神。若参照紧接其后的“求你……转回来”,可知,这与其说是抱怨,不如说是因为不能解决罪的问题,陷入痛苦而发出的撕心裂肺的求告,也蕴含着惟有神才能救人脱离罪恶与苦难的强烈的思想。之前,圣经作者就采用过将百姓当负的责任归给神的表达方式,在出埃及记可找出代表性例子。记载神“使法老的心刚硬”,事实上法老因私欲变得刚硬。这种文学表现手法源自无论人犯何等罪,神都按着自己的智慧护理他的百姓。你仆人……支派: 在苦难中依然持守耶和华信仰的人就是“余民”(亚9章 )。只有这些人才可以承受神的产业,才可以得到神的保护与引领。

使我们走差。圣经经常把神所没有阻止的事说成是祂做。这个问句也可以理解为“主阿,你为何允许我们走差?”等。神从来不勉强人。因此在人选择罪恶的道路时,祂并不阻拦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神并没有允许人作恶。神是要人行义。但人赋有自由的意志。当他选择从恶时,神就不加拦阻了。就如长大的儿女离开了正路,我们是不会允许他们作恶的。但他们已经成人,我们不能再干涉他们的选择。

主祷文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神并不试探人犯罪,但为了我们的益处,祂允许试炼临到我们。这些话的意思是要我们不陷入罪恶之中。

刚硬。见注释。

转回来。;90:13。

17-19求神回转,重新接纳选民,让他们归入祂的治权下。先知在17节的问题并非抹煞百姓的罪咎,乃是认定神掌管万事,可以拦阻百姓偏离祂,故能扭转选民的厄运。

】「你的圣民不过暂时得这产业,我们的敌人已经践踏你的圣所。」

〔暂编注解〕「你的圣民不过暂时得这产业」:原文句子不完整,有多种译法,这里的翻译大抵指百姓不能安居神所赐的地业。

不过暂时。神应许把迦南地赐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永远为业,17:8)。与永恒相比,从约书亚到以赛亚“不过暂时”。但神的应许是有条件的。因为犹太人的罪恶,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无法实现。

践踏你的圣所。在以赛亚的时代,亚述人虽然践踏了大部分圣地(36-38章 ),但没有占领犹大。一个世纪以后,巴比伦人在尼布甲尼撒的率领下消灭了犹大国,摧毁了耶路撒冷及其圣殿和城墙。以赛亚说这些话时,圣殿还在。但他预言圣殿将不复存在

18~19有必要重新思考以赛亚预言的出发点。从圣经预言的复合性特点来看,如何应用每个预言非常重要,但预言的出发点与历史背景也很重要。以赛亚宣告这些预言时(B.C.721-680年 ),圣所尚未被蹂躏(B.C.586年 ),反映出圣经具有从神而来的神性权柄。

18-19 描绘百姓的惨况。

】「我们好像你未曾治理的人,又像未曾得称你名下的人。」

〔暂编注解〕先知悲叹神待百姓冷漠,好像他们完全与自己无关。

「称你名下」:意指神的产业,见;

“你名下的”是外加的。以色列这样呼求是因为落到了从未认识神之外邦人的水平。这样对吗?神难道会允许承认祂为父的亚伯拉罕子孙落到从未承认祂之人的景况吗?以赛亚代表百姓认罪,心情痛苦到了极点。他们感到自己深为屈辱,因为似乎似乎已被神抛弃了。所以他们就谦卑地恳求不要被彻底弃绝。正是这种极度的沮丧和绝望,使他们举目向天祷告,从而引出了下一章。有关背景见注释。

【思想问题(第61-63章 )】

1祂神的义仆及子民要负上责任,见61:1-3; 62:6-7, 10;63:7, 15, 17。祂祂神盼望外邦对选民有何看法?祂祂这些给你什么提醒?

2祂神对百姓感情甚深(62:5-)

例证

红衣服在这里有何象征?】

以东虽然与以色列有共同的祖先以撒,但仍是以色列的宿敌。以东在以色列遭受麻烦的时候总是幸灾乐祸。这一段落中描写在耶路撒冷城墙上的守望者,看见以东人逼近时,害怕那身穿红色衣袍正在指挥进攻的以东王。但最终身着血染的衣袍的主践踏和捣毁了以东。波斯拉是以东的一个城巿。,俄10~11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的百姓】

「他们诚然是我的百姓,不行虚假的子民。」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现,原来诚心相托的朋友,竟然是虚情假意。那是多么痛心的事!有谁愿意遇见?连最虚假的人,也愿意别人对他诚实。
神是完全信实的。祂虽然知道人的本相,却仍然对祂所拣选的人施恩。

祂说:“他们诚然是我的百姓,
不行虚假的子民。”
这样,祂就作了他们的救主。
他们在一切苦难中,祂也同受苦难;
并且祂面前的使者拯救他们。

看这里的记载,神在和人打交道的时候,全然不加预防,多么天真,相信不可信的人!祂不去查考人的信用记录,不去找几个见证人,担保人,甚至没有翻查祂自己的账簿,就下了“他们不会负我骗我”的断语,说:“不行虚假的子民”!还有比这个更远离事实的吗?人就是善于行虚假。在许多时候,神好像违背祂的全知,竟然会对属祂的人痴心相托;等到人把事情办糟了,或现出悖逆的恶性恶行,神才来加以补救,收拾烂摊子。难道神不“早知如此”,那又“何必当初”?
这多么像耶稣所说比喻中的父亲。当浪子向老人家要求分家产的时候,父亲知道他的儿子会作出甚么结果,却仍然分了家产给他。父亲知道他的问题,也预备了他的归回,所以远在家门以外望他回来。父亲为甚么让他流浪,挥霍财产?是要得回一个真实悔改的儿子。
神知道以色列的败坏,但祂还是拣选了雅各。神造就以色列人,也是如此。因祂的慈爱和丰盛的怜悯,祂拣选了以色列作自己的子民;在还没有进入应许之地以前,就吩咐祂的仆人摩西作歌,预言他们的背逆与失败。所以神奇妙的救恩,不是补救,而是祂的预定;在亚伯拉罕还没有儿子的时候,神就与他立约,说到“你的后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后来他们必带着许多财物,从那里地出来。”这真是超过人理解的奥秘。
可惜,我们像以色列人一样,对神不诚实,辜负了神的圣爱。但神总不会对我们失望,祂的慈爱不改变,祂与我们同受苦难,对我们有盼望,救我们到底,成就祂的旨意。

】「耶和华的灵使他们得安息。」

这在巴勒士坦是午正的日光,阳光如火箭一般射再干燥的沙土上,晒得好似火炉一般,在那边有青苔叶生的阴凉小溪,还剩有丰富的草原,在山阜的阴影处仍一片青茵。那是群富息憩之处,牠们随着阴影沿着山边走去,吃着嫩草。也在大树荫下躺下,在旁有清凉的山泉流过。以赛亚以这景象来描绘神带祂的百姓经过旷野,使他们如马走在旷野,不至绊跌,最后到达迦南美地。

父神恩待我们也是如此。试探如受热的日都在我们四周,世俗的争利争竞也令我们厌烦。但是神所爱的有一个隐秘密处,在青草地阴凉之处,由神的河流灌,在标记上面,我使你得安息。

我们知道你信靠父恒久的爱,就可以得着安息,神的灵使我们得安息,这句话很有力,表明爱是无所不能的,这几乎是强迫我们安息,神啊,求你使我们安息地躺下,约伯说神赐人安静,谁找麻烦呢?寻求安静是祂的恩赐,在祂旁边有安息之所,有山影之下,有祂看顾的低谷,心神不定的可享平安,你寻求吧。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