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
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
因你们的缘故,我打发人往巴比伦去,
我在他们逃跑时全部击败他们,
迦勒底人在船上呼叫。
有干旱临到他的众水,
就必干涸。
巴比伦大城倾倒了!
…………
先知和圣徒,并地上一切被杀之人的血,
都在这城里看见了。
必死的人岂能比神公义么?
人岂能比造他的主洁净么?
主不信靠他的臣仆,并且指他的使者为愚昧。
何况那住在土房……
b. 神的眷顾不变
以赛亚在此大大发挥戏剧性的笔法,前面刚讲神的子民在祂的火中,这里就跳到神不让火烧到他们。 1.但是现在(和合未译),表明和前面所说的话有逻辑的关联:「那么,如今」。以色列已经显为是瞎眼的、不肯留心、未达到神的计画、争战失败、犯了不顺服的罪、灵里冥顽,毫无感应。「那么,如今」这句连接词足以令我们原地颤栗!神对这样严重的罪会有什么反应呢?创造……造成:这两个动词的用法是指已完成的状况,前者是使之存在使它开始出现,是神独有而自由的作为,后者是模成、塑成,正如陶匠的手艺。所以,是神定意要为祂自己造成一批子民,祂使他们出现,并且借着世事之轮来模造他们。这是神说,你是属我的,之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是救赎。这个动词是√ ga ̄ʾal 。神使自己成为祂所造之民至近的亲属。他们是祂自己家中的人,祂负责满足他们一切的需要,彷佛他们是自己人。第三个理由,是神和祂子民之间个别的关系(提你的名召你),换言之,他们的关系到了可以直呼其名的地步。 2.神现在不会丢弃祂的百姓。尽管他们曾弃绝祂,但祂却不弃绝他们!许多人认为,这里提到的艰难,是指被掳归回之人遇到的情形,但是这样沉重的困苦,应该是指被敌人掳走的光景(。以赛亚讲到归家的时候,通常是用新的出埃及来描述,有神奇妙的供应和预备。 3~4.他们在生命受威胁之下,却经历到保守(2节),这里提出了五方面的解释(因为)。(1) 由于神的名,上主,雅巍,这名表明了祂永存的性情。雅巍是在出埃及时向他们自我启示的神,祂显明自己会拯救属祂的百姓,并救赎他们,击败祂的敌人。除非祂改名字(改变祂的性情),否则祂便永远忠于祂的以色列。(2) 由于祂自己和百姓的关系:尽管他们彻底失败,祂仍旧称自己为你的神。(3) 由于祂的圣洁:以赛亚式的伟大头衔,以色列的圣者,将祂圣洁的实质,和祂与以色列有关系的实情连在一起。如果祂的圣洁和他们的罪孽并不至于影响到双方关系的建立,那么也就不会影响到这关系的持续。(4) 由于祂拯救的能力:动词√ ya ̄s ̌aʿ 虽然也可以指拯救人脱离罪,但最主要的用法,是指拯救人脱离艰难困苦;;这里如此解释比较恰当。(5) 由于过去的证据:NIV 随众而译为我将使(和合:我已经使),当然,希伯来文的完成式可以表达对未来的把握(「我已经定意要使」),但,这种译法若要讲得通,必须将它解释为「我已经定意要使」(如果我必须如此的话),因为在神对祂子民未来的眷顾里,埃及根本没有任何角色。此外,将这里的完成式译为未来式,会破坏它与本节末我将使构成的对比。其实,3ab节中神的头衔自然会让人回想到出埃及:因为祂是雅巍,以色列的神,是那圣者,他们的救主,祂曾经使埃及作他们的赎价。当埃及强硬不让步,拒绝让以色列离开时,神彷佛在衡量,祂是否要损毁埃及,好让以色列得脱离。祂并没有「对手」,只是付出埃及作「代价」(赎价, ko ̄p ̄er ,所付的代价;见,让以色列得自由。古实和西巴分别是埃及的南端,以及更南的地带。这是对付代价之图诗意的发挥。代替你,是指用一物取代另一物;。以色列处于死刑的宣判之下,但「死了」的,却是埃及。从这段过去的历史反观现今,神宝贵祂的子民(为宝),并没有撤销他们为尊的地位,仍以他们为自己的百姓。因此,放眼未来,甚至以全人类(人)或所有列邦人作为赎价,代价都不算太高。 5~7.我必领:第4节泛指「全人类」的讲法,在此得到证实。神预见他们将分散到世界各地,也将从世界各地归回。范围遍及全球各处(5~6节),而凡是祂子民的无一遗漏(7节)。我的众子……我的众女:直到最后,至近亲属的关系(1节;仍旧不改,最初的创造和作成,更加上了一个观念,即,如此一来,神就达到了使祂得荣耀的目的。因此,祂的荣耀与祂所拣选之民最后得蒙保守,是息息相关的。 c. 别无他神:确定的应许 无论我们认为,以赛亚所描述的百姓是在巴勒斯坦,还是在被掳之地,或是居住在巴比伦,他们的周围都充斥着各样的神只及异教徒。所以,他们必须彻底明白自己的神学为何:那些神只看来如此有能力,其信徒的膜拜又如此虔诚,他们的实质究竟如何?这段经文虽短,意义却十分深远。请注意,它的高潮是神的宣告,说祂是惟一的救主(11节)。这说法不单把它和1~7节连接起来(见3节),而且也将整个讨论带到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在世上仇敌充斥的状况之下,谁能成功地施行拯救?在形式上,这一段又是法庭的戏剧(。法院召聚开庭(8~9b节),陈明案件(9c~f节),神的见证人出席(10a~d节),祂的声明十分确定(10e~11节),案件解决(12节),作出宣判(13节)。这种半法律式的表达法,是要表示,以赛亚所认定的神(11~12节)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真理,可以由法律证明,透过证据,作出肯定的结论。 8~9.请不要错过体会这里的无奈:试想,有没有这样一位诉讼人,倚靠瞎子来见证他们所看见的,聋子来见证自己所听到的!神的子民本来可以截然不同:他们的缺陷乃是因罪而来,因为他们有眼睛和耳朵;神赐给他们灵性的官能,但他们选择看不见、听不见,不要去看、去听,,但神的案件却要倚靠他们的见证!其中谁能:这声音出自坐在席上的法官。此……先前的事:这里的解释,要看我们对第3节的了解为何。前面曾提到,不少人认为3~7节是指未来(见注释,书版343页)。若是如此,那么此就可能指未来之征服者的事实、25),正如前一则法庭剧,而先前(直译:第一)的事,则是对偶像的公开要求,要他们提出他们从前是否作过任何预测。如果(按我们的意见)第3节是回顾出埃及,那么,此和先前就都是回顾神为以色列所行的头一件大事。这些「神只」有没有作过类似事件的记录(参:;?为是:即,在对的一方,打赢官司的一方。凡是能以足够的证据,显示自己拥有全权,能预先决定自己要完成的事,而且能毫不修改、不受拦阻地完成,谁就能打赢这场讼案。这乃是真神的标记。 10~11.无奈仍然继续。你们是我的见证彷佛神必须要提醒祂的见证人,他们才会为祂作证!以赛亚对我们的沉默之罪何等清楚!宣告(和合:说),见;仆人,正如(见。「仆人子民」继承了亚伯拉罕要赐福世界的职责,他们被称为是属神的(所拣选的),这个万分荣幸的征召是有目的的(既是这样),使他们灵里有把握(知道……明白;直译:分辨,看见核心状况),能产生信心。信服我……:从结构看来, haʾamîn le 大多时意味着:相信某人所说的(NIV:believe;,也包括信服(NIV:trusting;。我是祂正是第9节哪人(和合:其中谁)的答案。在我以前……(和合未译):想用方法激起见证人采取行动的作法已然失败,而神为自己的案件发言,讲到祂的独特性(10ef节)和祂的作为(11节)。造作的(和合:真):圣经讲到异教世界的众神只,常指出他们是被造成的,但神却不是被造的(在我以前),也没有谁能接续祂(在我以后)。祂本身极其独特,祂的作为亦是独特(没有救主)。惟有祂能进入祂子民的情境中,把他们从一切苦难中「拯救」出来,;。 12~13.这样一来,这个案件便能定案(12节),也可宣判(13节)。指示(「宣告」)是第9节译为「说给」的动词。惟有神能宣告祂将要作的事,偶像作不到。这里三个动词的顺序很重要,指示(「宣告」)……拯救……说明(「使(人)听见」)。摩西和当时的百姓出埃及之后,回顾往事时,神并没有让他们只知道那是祂的作为,却不明白其意义,只能瞎猜。首先是指示(出三~四),神清楚地说话:神明确的话语乃是在神的作为之前;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证实了祂的话,最后才有摩西的事奉,将神的作为和其意义记载下来。你们是我的见证:神又要他们出来作证,但是,祂却又必须自己站出来讲(13节)。按照这一幕法庭情景,神在这里的最后发言采取了宣判的形式。惟独上主是神。自从有日子( miyyôm )以来,可以指「自从时间之始」,或「今天」,或「从今以后」这位神既超越时间,祂的说法也就包罗一切。谁也不能救人:这位神并非远在天边,或只是摆设的装饰而已,祂是全权的神,再没有一位无论是人或「神只」能超过祂。上主乃是神,祂对所有的人都有绝对的权利,正如最后加上的谁能阻止?一语所示,祂掌控整个过程,决定何事在何时发生。 d. 新出埃及:捆绑得脱离 这是由开始之段落的结尾,整段的主题为全国受奴役的问题、和神所应许的解决之道。各段依序环环相扣:问题、神对祂子民的眷顾未变、祂有全权与拯救之能、最后祂将实施的拯救为何。前面曾屡次以出埃及为比喻、11),本段则以此为主要的意象(16~17、19~20节):神过去的作为,是祂未来作为的模型。 14~15.救赎主: go ̄ʾe ̄l (见1节)。巴比伦:这是四十至四十八章中头一次提到巴比伦,接续所提及的巴比伦:他们将要到巴比伦去,而神也要打发人到巴比伦去。「迦勒底人」(NIV小字)是巴比伦人中最出名的一族,此处用为巴比伦诗意的同义词。船:巴比伦通常不与船相提并论,但是耶利米曾提到,那里水也不少。我们很容易想象,这座城曾以海上贸易自豪,如今试想,同样的船只竟载满了逃难的人!巴比伦陷落时,实况并非如此(见四十七章的注释〕。在这里,以赛亚不是用现场素描的方式,而是再度(见的注释〕采用城市陷落的标准意象。倘若这位先知当时在现场,必定不会这样描写。圣者……圣者:如此强调以色列之神的圣洁,颇出人意外。或许以赛亚正为未来放下一个标记,提醒以色列,政治自由并不是一切,更深一层的问题为,如何与圣洁的神保持应有的关系。创造:见第1节。君王,为这层关系添加了亲切的色彩,因为这位王亦是祂子民的父亲和牧人;。 16~21.以赛亚借用红海事件(16~17节;出十四)、和早年在旷野的经历(19c~20节;出十五~十七),作为这里的背景,不过他加上了一个很重要的提醒:过去的事件可以成为教导、图喻,但不能成为约束(18~19b节)。神所预备的,总是更大的事;祂在过去曾启示自己,但祂总是比过去的启示更丰富。开……使出来:这些动词在希伯来文都是分词。神在那时行事,如今依旧不变:祂不会被不利的环境(16节),或敌对的人(17节)阻挠。从前的事,即,出埃及,如第9节;新事,即,脱离巴比伦,是按照出埃及的模式。我的百姓,我的选民(20节):「百姓」是在出埃及时就定下的关系;「选民」是指背后神的心意,和其运行。所造的:此处所隐含的陶匠主题,意指我们面对人生困难时,可以满有把握即使难处是因我们的不顺服而来,就像这里一样。生活的压力有如那位伟大陶匠慈爱的触摸,而祂必定会完成祂所开始的工作。 ii. 以色列的罪和救赎 的整个大纲,以及本段的地位与内容,请参其前言,书版第338页。动词「救赎」和「救赎主」的头衔,把前后两段连接起来(见,,。最根本的思想是「至近的亲属」,他有权到他的亲戚身边,替他承担债务、困难,或重担无论是什么事。为这缘故,将被掳之人从巴比伦救出来,以及将罪人从罪恶里拯救出来,都可以称为救赎。而以赛亚在下面所谈的,便是后者。 a. 问题剖析 这里提出的指控为,在献祭的仪式上未能尽善尽美(23ab、24ab节),这成了难题,因为在以色列的历史里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在被掳之前,神透过先知所表达的责备,总是嫌他们在宗教仪式上花费无度、拘泥礼节;;,;。被掳之后,远离神殿,无法再献祭,所以不可能因他们作不到的事而加以苛责。被掳归回之后,他们同心要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献祭,而哈该与玛拉基都暗示,献祭的敬拜从未间断过。所以,这几节的意义一定比文字的表面更加深刻。 第一,22a节希伯来文的强调语气为「不是我,你们在求告……」,这个指控与以下呼应;他们并未中止仪式与祷告,但他们的心灵并非真正在触摸神,就是他们口头上所称呼的那一位。这个强调的说法只出现在22a节的用语中,但是如果我们视之为整段的模型,这一段的意思便很清楚:他们的宗教完全失败了。 第二,动词服劳(23c、24c节),直译为「我并没有因谷类供物使你作奴隶……你因你的罪使你作了我的奴隶。」神藉出埃及,使祂的百姓脱离奴役,赐给他们祂的律法,既关乎道德,也关乎宗教,这成为一个记号他们不再是奴隶以下),可以自由行动了。然而,正如我们在所见,他们却使自己进入新的奴役状态,让宗教成了不停的仪式。但是光有仪式,却不持守道德和灵里的委身,并不能令神满意,也不会为百姓带来祝福。事实上结果正好反向,因为他们乃是以仪式作为制造祝福的手段,将神呼来唤去;如此,不单他们使自己再度成为奴隶,而且也使神成了他们的奴隶! 第三,动词厌烦 在这几节再三出现(22b、23d、24d节)。22b节为(直译)「你们厌烦了我」。99在23~24节,其主动促成式的意思为「我没有使你们厌烦……你们使我厌烦。」神设立献祭系统,意思要使百姓因拥有祂的律法而喜乐:透过献祭赎罪,罪能得到赦免,人能与神相交,;。但是,若献祭本身成为目的,百姓就仍在罪中,成了那位圣者所厌烦的。由此观之,22~24节和被掳之前的斥责经文相同,乃是指责献祭系统的误用。宗教的热情高涨,却无信仰的实质;他们以为自己在行神所喜悦的事,哪知却是在考验祂的耐心;他们觉得与神的关系满有把握,却只证明了自己仍在罪中。以赛亚以如此深刻的方式指出了以色列的罪,以及他们何等需要神的赦免。 22.求告:显示,这个词包括了宗教的仪式面,但其重点乃在于个人祈祷、与神交通的一面。(求告)我:也是强调语。他们的宗教把神放在一旁,与神的初衷大相径庭;;。 23~24.这里的代名词我……我需要特别强调,才能作正确的解释。祭物……尊敬:说,用卑贱之物来献祭,就是不尊敬神;这里的不敬乃是出于机械式的宗教观,假定仪式本身是有效的工具,或具疗效。把神当作魔术师来看,就是不尊敬祂的道德威严。服劳……厌烦:见上文的说明。乳香;:显示献祭若能按照神的心意,便会蒙祂喜悦。菖蒲:见;。饱足:直译,「令我饱和」,意即,让我非常满意。这乃是真宗教的核心;宗教不是让我们「感到有益处」,而是让神感到喜悦。「真宗教必须按神的旨意而行,以它为绝无错误的准则。」100罪恶( ḥaṭṭa ̄ʾṯ )和罪孽( ʿa ̄wôn ),见。 b. 补救办法 在剖析需要之后,立刻便提出解药。这样快捷的怜悯,可以与紧接三十九章,或紧接相比!那位因罪恶而感到服劳、厌烦的神,也是将它们涂抹(25节)、带来新景观的神。 25.请注意,这一节与22~24节之间没有连接词。罪与赦免之间没有可连系的逻辑,神对自己也不加以说明。被触犯的神怎么会成为赦免的神?其中的玄机只藏在祂的心中。此处的强调语,我,惟有我,捕捉到这个真理,彷佛神在说:「你们不会知道当怎样处理这个状况(22~24节),你们没有解药,但我就是你们所需要的一切。」涂抹:「擦干净」;。罪留下的痕迹,惟有神才能拭去。这里的动词形式是分词,显示这种擦拭罪污的能力,乃是神的属性。过犯:「刻意的背叛」。不纪念;:神不会纪念任何对我们不利的事。罪恶,与24节为同一个字。 26~28.这几节经文最简单的理解方式,便是视之为法庭短剧,被告有机会证明自己为义(26节),控方的理由已经陈明(27节),而神的审判也显为公平(28节)。 辩论(26节),尤其是指「按法律来辩论案件」。或是赦免,或是定罪,神只会按照公平的原则来进行。在这个案件中,被告必须先面对案件无望的实况,以及定罪的公正,然后才会作出不利于他的宣判。始祖:将罪追溯到祖宗,并不是要脱离26节对当代人的指控。按照圣经的思想,每一代都从前一代承继了累积下来的罪孽,而每一代都会「添加」先辈的过犯、35~36)。这个可悲道德遗产的始祖,或许是亚当(最早的先祖)、亚伯拉罕(信仰的先祖,、雅各(十二支派之国的先祖),或亚伦(祭司制的鼻祖;请注意,28a节可能是在谈祭司),101这里没有明确指认。重点乃是:当代之人所犯的罪已经十分明显而沉重。师傅:动词√ lîṣ ,在圣经里最常出现的是其名词, leṣ ,「嘲讽者、讥刺者、挖苦者」;这里用分词,可以指这类含义,但这字亦可指「翻译者」、「使者」。这里的意思可能指「代表」,甚至指「你们的典型人士」,最能代表当代的人物。这样的解释,能连接过去(27a节)与现在(28b节)。 辱没(28节):这个字的时态无法确定。可能是过去式(「曾辱没」)、发端式(「开始要辱没」)、定意式(「决定要辱没」),或未来式(「将辱没」)。除非修改经文,才能确定是哪一个意思,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假定此处的模糊乃是刻意的:从最早的时候开始,罪恶和罪孽就一直延续;任何一个时候,神都可以审判,而且也必定公平;神的心意已决:罪必有报应。圣所的首领:直译为「圣洁的公侯」。「圣洁」常需要译为「圣所」,而「圣所的公侯」应该指祭司。另一种可能为,「圣洁的公侯」最自然的意思是指位于神「圣」民之上的人。如果这些人是指祭司,那么,原本受到培养,要以圣道栽培神子民的这批人,本身便犯了明显的大罪;如果是指公侯(虽然这种用法并无先例),也可配合前述的(先)祖。对百姓而言,君王就像父亲一样,而从前的先祖和如今为父的都犯了罪,使全家陷入罪中,同样,在上的父母官自己也犯了致命的妥协之罪。我要使:或「因此我必须使」。毁灭(和合:咒诅; ḥe ̄rem ),不单是纯粹的「毁灭」,而是从地上「分别」出来,为神所憎恶,。这是何等的宣判!不是饶恕(26节),而是神的咒诅(28节)。〔暂编注解〕「创造」、「造成」:指从亚伯拉罕被神拣选至以色列民得迦南地为业的整个过程。
现在: 字面意思为“然而现在”。以赛亚使用此词将审判的宣告转变为救恩的应许。造成你的那位……提你的名召你: 创造天地的主直接拣选人,保障人生的尊贵及胜利,并带给人牢靠的安全感。
现在如此说。关于本章的背景,见注释。本章希望的应许与上一章最后几节的警告和责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惩罚之后是怜悯。神的爱大过祂的愤怒。“他们在一切苦难中,祂也同受苦难”。虽然他们有罪过,祂仍然爱他们,希望他们全心全意地回到祂那里。
创造你的。见,26,28注释。神曾缔造了以色列民族,来尊荣祂的名(第7、21节 )。虽然迄今他们在这方面失败了,神仍设法让他们记住自己是祂的子民,是以祂的名字来命名的,并被任命为祂在人间的特别代表和见证人,44:8)。
不要害怕。见注释。
召你。见注释。
1~2这是应许以色列民虽在国破家亡的苦痛中,仍然得着神的保守,因为神是他们的创造主和救赎主。
1~7纵使以色列对神不忠,但神仍然爱她,并应许把她从巴比伦释放出来。作为释放被掳之以色列人的奖赏,波斯在古列的儿子刚比西斯(Cambyses )治下,获得“埃及”和“古实”与“西巴”(亚拉伯西南部 )的部分土地。最后(基督再来的时候 ),以色列要从世界各地归回。
1-7 劝慰选民不用害怕:神虽向祂的子民发烈怒(42末 ),但这却不是他们的终局,因为神并没有撇弃他们,仍要施行救赎。
43:1~28赦罪的恩典。两章经文主题与内容紧密相关。42:18-25论到犯罪的结果就是公义的审判。本段讲述神赐给完全堕落的人(Total depravity )无条件的慈爱的恩典(Unconditional grace )。若只强调42:18-25论及的公义层面,整个世界没有一人可以得救。神主动无条件地赐下救恩之路,人藉悔改及信心就能得到。或许有人错误地理解藉悔改及信心成就的救恩,认为悔改是得到蒙救恩的权利的根据或功绩。因此以为肆无忌惮地犯罪后,只在嘴上悔改,就能得救。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悔改。例如,某人偷盗时被发现并告知罪的严重性,物归原主。但他不能要求,既然已物归原主,就当受奖赏。因此,藉悔改得到的救恩应成为更加感恩的理由,而不是权利的根据,3:22)。正是神纪念、眷爱、拯救的恩典,才使我们确信并称颂神。从选择与遗弃的角度看,42:18-25表明,被离弃的人无可抱怨;蒙拣选的人亦无可夸口,但这并非靠自己得到的,惟要靠顺服神,称谢神。
43:1~28以色列得救的性质。43章分为四部分:①以色列蒙无条件的恩典——神主动提名呼召他们(1-8节 );②惟有神有能力施行拯救(9-13节 );③拯救的具体方法及结果——仇敌逃亡、旷野有水(14-21节 );④救恩的性质——基于神无限的慈爱(22-26节 )。
【】「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你趟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你从火中行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
〔暂编注解〕神的子民即使身临绝境,仍有祂与他们同在,支持和拯救他们的保证。祂没有应许他们脱离困难和痛苦,却应许他们有安慰和最后的拯救。以色列多次“经过火水”,都得到神的拯救,。“义人多有苦难,但耶和华救他脱离这一切”,参第17-18 )。圣经中经常用水和火代表洁净,,。
【】「你从水中经过...水必不漫过你。」
神并不为我们开路,如果我们尚未起步。神并不给我们帮助,如果我们还不须要帮助。神并不除去我们路上的拦阻,如果我们还没有碰到。可是等到我们真有需要的时候,神的手就伸出来了。许多神的儿女竟把这个原则忘了,终日挂虑未来的难处。他们盼望神先把前面几十里的路都铺平了,但是神只肯照着他们的需要一步一步的开路。你必须从水中经过,然后纔可求神实现祂的应许。──《荒漠甘泉》慕勒
【】「因为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是以色列的圣者你的救主。我已经使埃及作你的赎价,使古实和西巴代替你。」
〔暂编注解〕以埃及、古实、西巴作以色列的赎价,是要强调神的主权和以色列特殊的地位。这三个邻国(代表整个非洲 )后为古列的继承者甘比西斯征服,但以色列民却在古列的襄助下重返家园。
圣者。见注释。
古实和西巴。见,7注释。有人认为本节是指埃及,古实和西巴落到波斯人的手中,作为他们解除犹太人巴比伦之囚的回报。居鲁士签发了第一条允许犹太人离开巴比伦,重建圣殿的法令,,而他的儿子冈比西斯则征服了埃及。本节的主要意思是以色列在神的眼中看为宝贵。又见,19。
3~4在此可以看到强烈的排他性。神应许即使牺牲别人也要拯救我,使我们可以认识到:①神绝对掌管整个历史;②神的慈爱,其本质是无条件的,物件是有局限的;③蒙这无条件的大爱的人,无可夸口,人原本无资格或能力蒙此大恩;④遵行神的诫命,努力与蒙召者的身份相称。
3~4“埃及”、“古实”、“西巴”代表当时的非洲。按历史来说,不是古列本人,而是他的继承者甘比西斯(Cambyses )攻下这些地方的。以赛亚是说,神给古列王这些地方,作为释放以色列民归国的代价。
【】「因我看你为宝为尊,又因我爱你,所以我使人代替你,使列邦人替换你的生命。」
〔暂编注解〕看你为宝为尊: 强烈暗示人实在无尊贵可言,但神却视为尊贵。这与罗马书“称义”相同,是圣经主题之:20-28)。
见,8。神因为爱以色列,就愿意为他们做任何必要的事情。在摩西的时代,这爱表显在把他们从法老手下拯救出来。在以赛亚的时代,这爱表显在把他们从西拿基立的手下救出来。神对以色列的爱是公正的。因为神不“偏待人”。神所关注的,是人的品格,而不是国籍。
【】「不要害怕,因我与你同在,我必领你的后裔从东方来,又从西方招聚你。」
〔暂编注解〕这句话在犹太人从巴比伦之囚回归的时候得到了部分的应验。它还进一步应验在基督教时代从世界各地聚集忠心的人。当基督复临,义人从地球的各个角落聚集而来的时候,这句话才会得到完全的应验,24:31,。
5下-6 神要召回祂四散的子民。
5~7这里是预言以色列民被掳之后的回归。
5~7以色列的分散。预言的历史背景是以色列百姓的分散。巴比伦王尼布迦尼撒攻陷耶路撒冷,大多数以色列百姓被掳至巴比伦,或分散到各地。据cheyne所言,“一些犹大人逃亡到地中海地区,甚至逃到中国”。以色列散居各地,既不能成就神的旨意,也不能彰显神的荣耀。因此,神计划再次召聚他们。此预言在B.C.538借古列王的特赦令得以成就。
【】「我要对北方说:‘交出来!’对南方说:‘不要拘留!’将我的众子从远方带来,将我的众女从地极领回,」
〔暂编注解〕「众子」、「众女」:显示神与个别子民亲密的关系。
以赛亚用诗歌的语言继续描写来自各国之人的悔改。死海古卷1QIsb,不是“我的众子”,“我的众女”,而是“你的众子”,“你的众女”。
【】「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人,是我为自己的荣耀创造的,是我所作成、所造作的。”」
制作的。』」
〔暂编注解〕「我名下的人」:就是神所拣选的以色列民。
称为我名下。就是属于神。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因为他们是“后嗣”,称为“被拣选的族类”,“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你要将有眼而瞎、有耳而聋的民都带出来。」
〔暂编注解〕「有眼而瞎......的民」:指当时不解神心意的以色列民。
见,10;42:7,18-20注释。本节呼唤地上对属灵事物“有眼而瞎”和“有耳而聋”的百姓查考证一下耶和华是真神的证据,并决定赞成还是反对真理。
8~13神的独一性。神为自己的独一性有力地辩护。神首先召出自己的百姓以色列(8节 ),又召集全世界各民族(9节 ),在他们面前宣告自己的独一性。这并非是自我礼赞,乃是真理 :①只有神是百姓惟一得救之路;②神有足够的能力施行救恩,也一直如此行;③以色列既是神的拯救物件,也是神的证人。
8-13 以色列是神的见证:神呼召以色列向列国见证祂是真神。以色列面对耶和华的辩论时保持缄默,显示祂言之有理。
【】「任凭万国聚集,任凭众民会合,其中谁能将此声明,并将先前的事说给我们听呢?他们可以带出见证来,自显为是,或者他们听见便说,这是真的。」
〔暂编注解〕「万国」、「众民」:在此不仅指列国,也包括他们的神祇。
耶和华神向他们挑战,问他们能否像祂一样显出证据来,就是将历史的过去与将来道明。
本节呼唤地球上的万国把他们的案件呈到宇宙的法庭之前。他们有机会为自己辩护。否则他们就得承认耶和华是神,祂的道是真理。以后不再盲目的借口了(见第8节 )。
【】「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所拣选的仆人。既是这样,便可以知道,且信服我,又明白我就是耶和华,在我以前没有真神(“真”原文作“造作的” ),在我以后也必没有。」
〔暂编注解〕以色列被拣选作神的见证人,经历神的真实,知道神不像外邦的偶像为人手所造,而是独一的,自有永有的。
凡承认神的人(第9节 )都必须在世人面前为神作见证。神已经赐下许多证据,证明祂神圣的智慧和能力,如在埃及和迦密山。在古代,犹太人要以特殊的方式为神作见证。作为一个民族,他们应该成为活的见证,证明耶和华是神。西拿基立入侵以后,耶路撒冷剩余的人要向当时的世界见证神对祂子民的爱,和祂拯救他们的能力。虽然犹太民族现在不再是神的选民,他们仍作出惊人的见证,证明神的道是真实的。今天教会所起的作用与古代的以色列人相似。
【】「 惟有我是耶和华,除我以外没有救主。」
〔暂编注解〕在摩西的时代,神把祂的子民从埃及权下拯救出来。在以赛亚的时代,祂把他们从亚述权下拯救了出来。在各世代中,祂一直拯救他们脱离罪的权势。当耶稣来到世界的时候,祂要表明祂的旨意,就是“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除此之外,别无救法。
【】「 我曾指示,我曾拯救,我曾说明,并且在你们中间没有别神。”所以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也是神。」
〔暂编注解〕①指示——启示神作为预定者的超越的权柄;②拯救——施行拯救的能力与慈爱;③说明——赐下凭据,显明再次劝勉我们的慈爱。其实,神没有义务和理由为我们如此付出。惟一的动机就是他绝对的爱。圣徒亏欠此大爱。
没有别神。也就是没有偶像,,44:10,。如果以色列人侍奉别的神,神就不会为他们彰显示祂的大能。祂曾预言要把祂子民带入应许之地,救他们脱离仇敌之手,使他们从巴比伦之囚中回归。没有别的神会说这些预言。在这一切事上,以色列人要为神的预见和信实作见证。
【】「自从有日子以来,我就是神。谁也不能救人脱离我手。我要行事谁能阻止呢?”」
〔暂编注解〕自从有日子以来,我就是神: “耶和华”意为“自有永有者”(I am Who I am )。以赛亚添加“自从有日子以来”,使人更亲切地感到神的超越性。
在人间有谁能阻止神呢?祂实行自己的旨意是不为人所左右的。当亚述企图违背神的旨意消灭犹大的时候,神就摧毁他们围城的部队,37:33-36)。
【】「 耶和华你们的救赎主,以色列的圣者如此说:“因你们的缘故,我已经打发人到巴比伦去,并且我要使迦勒底人如逃民,都坐自己喜乐的船下来。」
〔暂编注解〕“巴比伦”、“迦勒底”是以色列民被掳去之地。
你们的救赎主。见第11节注释。
圣者。见注释。
我已经打发人到巴比伦去。以赛亚在一个世纪以前就预言了巴比伦之囚。在圣经中,神经常把将来的事说成是已经发生的。祂已经显示了祂的能力,把祂的子民从西拿基立的手下拯救了出来。现在祂预言祂的子民与巴比伦的关系。祂预言了这个事件,宣布那是祂永恒旨意的实现,免得巴比伦用他们征服犹大来证明自己的神胜过以色列的神。
逃民。希伯来语是barichim。英KJV版为“贵族”。
坐自己喜乐的船下来。原文含义模糊。七十士译本是“锁在脚镣里”。武加大译本是“在他们豪华的船里”。 英KJV版译为“在船中呼喊”。英RSV版译为“迦勒底人的呼喊将变为悲叹”。
14-15 预言巴比伦倾覆:在米所波大米的南部建立新巴比伦帝国的迦勒底人,将被神所差派的古列击败,纷纷乘坐他们宴乐时所用的船只,沿幼发拉底河狼狈逃生。
14~21神要毁灭巴比伦,把祂的子民领回巴勒斯坦。这是一件“新事”,若把以色列历史中其它的奇事与之相比,那些事情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14~21拯救以色列的具体方式。之前以赛亚谈论以色列百姓将要得到救恩的根据及性质。此时则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分为两部分:①论及巴比伦的灭亡(14-17节 );②讴歌以色列的解放(18-21节 )。神的救恩并非是抽象的,乃是具体针对个人的。
【巴比伦为船上难民】这节经文描述巴比伦(也就是迦勒底 )被古列打败、捕捉。虽然在其他文献找不到,但是迦勒底人显然曾企图搭船,从幼发拉底河航至波斯湾,逃避波斯的征服大军,但是没有得逞。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我是耶和华你们的圣者,是创造以色列的,是你们的君王。”」
〔暂编注解〕是神权政体下,神是以色列的君王,,29:10,146:10,,。本节描述祂的特性:圣者代表祂的品格;创造者代表祂的能力;君王代表祂的权威。
【神明为国王】古代近东的很多政权都认为神明才是当地的真命天子;人间的国王只是神的副手。例如,亚述国王是亚述神(Ashur )的摄政者。玛尔杜克是巴比伦的王,一如巴力是很多迦南城邦的王。在古代苏美,恩里勒是众神之王。事实上,苏美文形容王权是「恩理勒权」(Enlilutu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在沧海中开道,在大水中开路,」
〔暂编注解〕这里指过红海,。神过去怎样显示祂的大能,把祂的子民从埃及的奴役中拯救出来,祂也将显示祂的大能把他们从巴比伦拯救出来。如今,这种能力也会把人从罪的奴役中拯救出来。
16-17描述昔日奇事:神使红海分开,让以色列人经过,接着使水复合,溺毙在后追赶的埃及军。
16~17在此将巴比伦灭亡的情形,比作以色列出埃及时遭到歼灭的埃及军队。以赛亚认为,虔诚的回忆会提供智慧,克服危机。如同奥古斯丁所说“从那之后,我认识到您就居住在我的回忆中,并且,每当在回忆中探访您,便感到无限的喜乐”。
16-21 掳民将经历神奇妙的作为。
【】「 使车辆、马匹、军兵、勇士都出来,一同躺下,不再起来,他们灭没,好像熄灭的灯火。」
〔暂编注解〕军兵、勇士。直译是“一种力量,伟大的力量”。
好像熄灭的灯火。见注释。埃及的军队在红海被淹没,就像灯火熄灭一样。神子民的得救之路,成了法老军队的死亡之路。
【】「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要纪念从前的事,也不要思想古时的事。」
〔暂编注解〕以色列人不用怀缅祖先的陈年历史,因他们自己将从被掳之地获得释放,经历新的「出埃及事件」(见下文 )。
不要纪念……也不要思想: 将要发生的拯救事件,其荣耀远远超过出埃及事件,因此,不要迷恋过去的荣耀。基督教的历史观极其明显地指向未来,不同于东方人怀念尧舜时代、希腊人追想昔日黄金时代(golden age )。我们虽然失去了伊甸园,但正向着将来永恒的新耶路撒冷迈进。人确信必迎来永恒的胜利,必会充满进取与建设精神,能动而积极、乐观而虔诚。即圣徒的人生是有盼望的。
神在过去已经为祂的子民施行了大事,但如果与祂将来要为他们所做的事情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 看哪,我要作一件新事,如今要发现,你们岂不知道吗?我必在旷野开道路,在沙漠开江河。」
〔暂编注解〕「旷野开道路 ...... 江河」:与16节呼应,表明神要为被掳巴比伦的子民开路,使他们得以重返故土。
在沙漠开江河。可能指在旷野中随着以色列人的水泉,,,。先知的目光被引到神把祂恩典的信息传给如今干旱荒芜之地的大工,,41:18,44:3)。过旷野和过红海一样,都是真实的奇迹。神的能力在今日也是一样伟大的。神怎样开辟通往地上迦南之路,祂也将开辟通往天上迦南之路。
【】「野地的走兽必尊重我,野狗和鸵鸟也必如此。因我使旷野有水,使沙漠有河,好赐给我的百姓、我的选民喝。」
〔暂编注解〕「野狗」、「鸵鸟」:都是沙漠上的动物。这些走兽「尊重」神,因看见神的作为,也得尝救赎的福气,有水源解渴。
走兽随本能行动,有水有食之时,它们会尽情享受大自然。以赛亚将以色列百姓比作走兽,得知就要归回的以色列百姓,欢欣雀跃,尽情享受神所更新的自然环境,如同在大自然中尽情欢跳的走兽。包含以下意思:第一,以赛亚想到百姓要从巴比伦归回,就想起神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使盘石出水,17:1-7);第二,以色列百姓从巴比伦归回,使外邦人蒙受福音恩典,畅饮永不再渴的活水。
本节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野兽人的情感和态度。旷野的整个面貌发生了变化。美丽的花园将代替干热的沙漠。繁茂的牧场和肥沃的田野将代替凄凉的荒地。旷野里的野兽将会因这样的显著变化而欢欣。这是在属灵的荒地上宣传福音的光荣成果。
【】「这百姓是我为自己所造的,好述说我的美德。”」
〔暂编注解〕见,8;。
【】「 “雅各啊,你并没有求告我;以色列啊,你倒厌烦我。」
〔暂编注解〕没有神的关照和祝福,以色列国就无法存在(第21节 )。但百姓没有感谢神为他们所作的事,8:7-18,,,。他们专注于地上的事物,不再关注神的事情。
22-24以色列一切虔诚的表现未蒙神悦纳,因他们心口不一,罪恶滔天。
22~24神的慈爱藉震怒得以彰显。以赛亚在宣告救恩的应许来安慰以色列百姓,突然话锋一转,宣告神的愤怒。目的是显明神的恩典超越以色列百姓因罪当受的审判。以色列百姓被赋予敬拜耶和华的使命,但他们不仅不敬拜神,甚至不肯寻求神(1:12-14,,。他们只能受到震怒。然而,神却不永远愤怒,反而施恩典等待他们归回。可知,不是以色列百姓选择了神,乃是神先拣选以色列百姓的。
22-28 神向子民申辩:以色列民自以为受到不合理的惩罚(参26 ),神辩称以色列虽恶贯满盈,但祂反而涂抹他们的过犯,以恩慈相待。
【】「 你没有将你的羊带来给我作燔祭,也没有用祭物尊敬我;我没有因供物使你服劳,也没有因乳香使你厌烦。」
〔暂编注解〕我没有因供物使你服劳。,12;。神并没有提出苛刻的要求。神对祂子民的要求,都是为了他们的益处,而不是祂自己的益处。祂所规定的仪文律法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益处,而是为了他们的益处,使他们可以更充分地明白得救之道。
【】「你没有用银子为我买菖蒲,也没有用祭物的脂油使我饱足;倒使我因你的罪恶服劳,使我因你的罪孽厌烦。」
〔暂编注解〕“菖蒲”:制造圣膏油的香料。
“菖蒲”。膏油的一种成分。
「菖蒲」:作圣膏油的材料之一,与乳香同为当时贵重的供品。
使我因你的罪恶服劳。因为人犯了罪,基督必须离开天堂,“取了奴仆的形像”。是我们的罪使荣耀的君王成为人的仆人。神的要求是合理的,都是为了人的益处。但是他们不愿意尽自己的本分。对于他们在敬拜上的伪善,神已经厌烦透了。
【菖蒲】菖蒲(植物学名是 acorus calamus )是用在制香。它的茎香气极浓,生长于叙利亚的沼泽地,是从印度西传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脂油】
动物的脂肪也是献祭的一部分。脂肪跟血都不可以吃。血要放出来,弹在祭坛上。脂油一定要当作祭物的重要一部分烧掉。进一步资料请参看: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惟有我为自己的缘故涂抹你的过犯,我也不纪念你的罪恶。」
〔暂编注解〕前一节,神的指责达到最高潮,预料下一句,应该是“现在我要灭绝你,不再眷顾你,要止息我手中的劳苦。”然而,以赛亚超越预料,宣告与指责无关的赦罪应许。藉此强调神“永无止境的赦免”,使人认识到,宽恕是滋润心田的良方。
涂抹。以赛亚说明基督是罪人的救主。祂赦免人的罪孽。神的饶恕不仅是一个司法行为,好涂抹过去犯罪的记录,更是一种改变人心的能力,从人的生活中根除罪恶。神借着涂抹过犯,把罪人变成圣徒。祂就是这样有效地消灭罪恶。赎罪的道理在《旧约》和《新约》里是一样清楚的。
不纪念你的罪恶。;。悔改的罪人一旦认罪而得到宽恕,神就待他如从未犯过罪的人一样。基督对因犯罪而被抓的女人所说的话也是对所有的人说的:“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罢。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
25~28虽然神会饶恕以色列,但祂仍要借巴比伦的掳掠惩戒她。
【】「你要提醒我,你我可以一同辩论,你可以将你的理陈明,自显为义。」
〔暂编注解〕你要提醒我。;。本节可以解释为:有可能的话,就把你的善行摆到我面前,好证明你无罪。如果你有善可称,就请说出来。如果你的行为能证明你无罪,我就会很高兴涂抹你的犯罪记录。
你我可以一同辩论。以赛亚用当时的司法术语把以色列民传唤到神公义的审判台前。
26~28神涂沫罪孽。看似与25节内容相反,25节宣告宽恕,本段表明神赦免罪人,却不会饶恕所犯的罪孽。经文还预言以色列在巴比伦的俘虏生活,使人认识到,神审判圣徒所犯的罪,却不咒诅圣徒本人。
【】「你的始祖犯罪,你的师傅违背我。」
〔暂编注解〕“始祖”:大概是指雅各。
“你的始祖”。大概指雅各,也可能指亚伯拉罕。“你的师傅”,包括先知和祭司。以色列的祖先和属灵领袖也没有什么可夸口的。
「始祖犯罪」:。
「师传」:大概包括先知、祭司及君王。
你的始祖。就是人类的始祖之父亚当。罪恶就是从他开始进入世界的。
你的师傅。就是百姓的领袖。
27-28以色列民国破家亡乃因他们从祖先雅各之时起直到今日,一直犯罪。
【】「所以我要辱没圣所的首领,使雅各成为咒诅,使以色列成为辱骂。”」
〔暂编注解〕「圣所的首领」:指祭司,。
「咒诅」:原文指毁灭。整句指以色列必遭神严厉刑罚,犹如昔日耶利哥城和亚玛力人被灭一般,。
因为犹大百姓的罪孽,惩罚落到了他们身上。当西拿基立的军队包围耶路撒冷的时候,外邦人曾辱骂犹大的百姓,37:10-13)。
【思想问题(第43章 )】
1祂1-7节这一段慰藉雅各的话,对低沈、恐惧的人可有什么安慰?祂祂思想神救赎的全面性。
2祂耶和华既是真神,祂对百姓有何要求(8-13 )?
3祂19节里,神所要作的新事是什么?祂祂与百姓有何关系?祂祂百姓应有什么回应?
4祂神是一位愿意赦罪的神(25 ),反省你今日有否犯罪,并求神赦祂祂免
【】「耶和华现在如此说。」
这位耶和华是创造你的主,祂不仅造成你,也用祂最宝贵的血拯救你,并且提你的名字召你,当亚尔伯王子离世的时候,他的妻子女皇哭着说:「以后没有人叫我维多利亚了!」主常提名叫那些属祂的人,好似呼叫西门!西门!
祂曾预言说你从水中经过,水不漫过你;从火中行过,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本来这些是无可避免的,祂也很明显要我们不必说出祂为我们成就的工作。但是等我们经过患难,必可进入神的国度。「苦难的路是唯一的途径,引往那无苦难的境地。」
祂应许的是要成为我们的旅伴。祂召我们与祂的爱子相交,江河高涨,黑夜交深,我们找不到登岸之处,也无落脚的地方。我们那时只要抬起头,在水面之上,火炉虽热了七倍,世上最强的兵士都已被火焰炙烧。但是有一位好像人子,走在忠信的见证人旁边,以致火竟成为欢欣的表像,那绑索可以烧掉,被绑的手脚却得以解脱,头发可以损伤,身上也无火烧的气味。
──迈尔《珍贵的片刻》
【你的屋顶漏水吗?“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水必不漫过你。”】
在一本写于一六九六年的书里,我找到下面一段话:“强烈的痛苦之于心灵,就像雨中之屋。暴雨来临时,我们才知道屋顶有那么多破洞,到处都有雨点掉落下来。也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内心深处有许多隐在的伤痕,一旦痛苦的风暴来袭,我们就发现我们既无信心又没耐心,恐惧顷刻弥漫全身。”
对极了!痛苦考验我们,并显现出我们是什么样的基督徒,如果在我们的精神装备有缺陷,这些缺陷就会在紧张和艰苦的压力下一一显现。
愁苦的闸门一打开,我们对诗作者的话语就会有体验。诗人呼喊:“神啊,求你救我,因为众水要淹没我。”(诗691 )但是我们不需要害怕,因为是亲爱的你允许水来淹我们,不是要把我们淹死,而是要洁净我们,说明我们看到我们生命需要修补的地方。
你经历过风暴吗?你曾否心神不安、受激发怒、没有信心、感到恐惧、或者叛逆不道?试想这可能是神让你经历这困难,来显露你的心灵需要。要修补“漏水的屋顶”也不难,你要祷告、信靠,向圣灵降服。
神的路是最好的路,虽然我猜不透,
为何哀伤和考验常聚我四周;
他要把我由铁炼成精钢,
我要谦卑地信靠他,只有他能将我救。
神把我们带进深潭,
不是要淹死我们,而是要洁净我们。
──《生命隽语》
【】「你从水中经过...水必不漫过你。」
【神拣选的目的】「凡称为我名下的人是我为自己的荣耀创造的。」
神并不为我们开路,如果我们尚未起步;神并不给我们帮助,如果我们还不需要帮助;神并不除去我们路上的拦阻,如果我们还没有踫到。可是一等到我们真有需要的时侯,神的手就伸出来了。
许多神的儿女竟把这个原则忘了,终日忧虑前面未来的难处。他们盼望神先把前面几十里的路都铺平了;但是神只肯照着他们的需要一步一步的开路。你必须从水中经过,然后才可求神实现他的应许。有许多人怕死,叹息自己并没有得到神在临终时所给的祝福。当然,他们得不到,因为身体健康,正在作工的时侯,离死还远得很哩。他们没有这种需要。他们需要的是工作的恩典,生活的恩典;等到死期临到,才需要临终的恩典。——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密勒(J.R.M. )我们作一件东西,总有其目的。那么,神选召救赎我们,也总该有祂的目的。如果我们想,神爱我们,就是为了叫我们在地上成功,发财,那就大错了。有人想,神救我们,是要叫我们多奉献;这听来像是现代功利观念在作祟,以神的救恩为投资,更是亵渎的想法。
神说到祂拯救以色列的目的:“你们是我的见证,我所拣选的仆人。”这是说,祂期望以色列在世人面前彰显祂的美德,代表祂,使人从他们身上可以看见神;希望他们能够遵行神的旨意,作神所要他们作的事。可惜,以色列人并没有达成神的期望,反而效法外邦人,神就任凭他们失败分散。时候到了,他们在被掳之地为了自己的罪痛悔,神就带领他们归回,再建立在应许之地。神藉先知预言祂的工作:将我的众子从远方带来,将我的众女从地极领回,
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人,
是我为自己的荣耀创造的,
是我所作成,所造作的。原来我们死在罪恶过犯当中,心地混沌黑暗,没有光明,没有盼望,没有神。神使我们相信归向祂,得新生命,这是创造的工作。但这只是开始动工,还没有完成。神要继续作造就的工作,有时我们有失败,就要经过管教,修理,使我们渐渐有基督的形象,更臻于完善。这就像一位雕塑师,找到了一块石头,从他艺术的感知,看出里面存在着等释放出来的杰作。于是,祂敲凿,雕琢,把粗糙多余的东西除掉,终于能够成为祂儿子的形象,祂荣耀的计划就实现了。使徒保罗说:
要将祂极丰富的恩典,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我们一无可夸的,所有的只是败坏,邪恶;但神有祂美好的旨意,要在我们身上成就。祂把这些没有价值的材料,作成祂的杰作,陈列在世人面前。祂所用的工具就是恩典。是神的恩典,使顽劣的素材,成为圣徒;使没有希望的人,锻炼成为精金。愿我们把自己交托祂,让那位超卓的艺术大师,在我们卑贱的身上动工,直到成就祂的工,使祂得完全的荣耀。
──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为主作证「所以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
神对祂的选民说,你们是我的见证,因为世人无法认识神,而祂的选民就有这个特殊的责任,将神从他们身上见证出来。在新约里,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在升天之前也对门徒说,「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路2448 徒18 )主不在世上,但基督徒在世上应当为主作见证,使人认识祂。
因此每一个信徒不是只代表自己,一切事只关系自己,乃是代表着基督活着,自己的一切都关系到为主作见证,不仅是在言语方面,而且在生活行为一举一动,处世为人,品格,性情都要为主作见证,使人能从我们身上看见我们的主,认识那位已经升天的耶稣基督,从我们身上看见主的恩典,慈爱,圣洁,公义,也看见主的信实,智慧,能力。看见主曾为人舍命,救赎人脱离罪恶,重生能改变人的生命,赐给人极大的属天盼望和平安喜乐。
我们能见证,我们不属这个世界,乃是在世上为客旅,我们的家乃在天上。因此与世人无争,不贪爱世界的一切。有主的爱从我们里面出来对待一切的人,并从我们身上使人看见一位看不见的神,祂作我们的主,是我们敬拜事奉的对象,让祂从我们身上得荣耀。
──《每日天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