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以赛亚书 第57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义人死亡,无人放在心上;虔诚人被收去,无人思念。这义人被收去是免了将来的祸患;」

2「他们得享(原文是进入)平安。素行正直的,各人在坟里(原文是床上)安歇。」

神百姓的领袖失职自私()),社会则是恶人排斥义人。本章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A. 义人得享平安());
 B. 恶人之家());
 B1. 义人之家());
A1. 恶人不得平安())。

3「你们这些巫婆的儿子,奸夫和妓女的种子,都要前来!」

4「你们向谁戏笑?向谁张口吐舌呢?你们岂不是悖逆的儿女、虚谎的种类呢?」

5「你们在橡树中间,在各青翠树下欲火攻心;在山谷间,在石穴下杀了儿女;」

3-13节描述了一个恶人之家。
在这个社会里,既有寻求神的「义人」()),也有拒绝「真理的灵」())、却寻求「谬妄的灵」())的「巫婆的儿子」())。
「奸夫和妓女的种子」()),也就是「悖逆的儿女、虚谎的种类」())。「奸夫」比喻「悖逆」,因为他拒绝履行自己的誓言;「妓女」比喻「虚谎」,因为她的整个生活都是谎言。当「忠信的城变为妓女」())的时候,「悖逆」和「虚谎」就成了社会的主流,义人成为被讥讽的对象())。「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
第5节所描述的是以赛亚时代的百姓所熟悉的迦南人拜偶像的仪式。「青翠树」())代表不死的生命())。「欲火攻心」()),指拜偶像者与庙妓行淫,以促进农业丰收。「杀了儿女」()),指拜偶像者献儿女为祭())。这些并不是说将来的百姓还会继续敬拜迦南的偶像,而是用读者熟悉的方式告诉他们,人的生命若没有被改变,即使被掳回归、得着赦免之后,仍会继续敬拜偶像。
上图:以色列他纳出土主前10世纪祭台(Taanach Cult Stand),现存于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祭台的最下层是亚舍拉,左右各有一只狮子;第二层是两只牛犊;第三层是生命树,可能就是「青翠树」(赛五十七5);最上层是一匹背着的带翼日轮的马,可能就是「向日头所献的马」(王下二十三11)。

6「在谷中光滑石头里有你的分。这些就是你所得的分;你也向他浇了奠祭,献了供物,因这事我岂能容忍吗?」

7「你在高而又高的山上安设床榻,也上那里去献祭。」

8「你在门后,在门框后立起你的纪念;向外人赤露,又上去扩张床榻,与他们立约;你在那里看见他们的床就甚喜爱。」

9「你把油带到王那里去,又多加香料,打发使者往远方去,自卑自贱直到阴间,」

10「你因路远疲倦,却不说这是枉然;你以为有复兴之力,所以不觉疲惫。」

11「你怕谁?因谁恐惧?竟说谎,不记念我,又不将这事放在心上。我不是许久闭口不言,你仍不怕我吗?」

13「你哀求的时候,让你所聚集的拯救你吧!风要把他们刮散,一口气要把他们都吹去。但那投靠我的必得地土,必承受我的圣山为业。」

3-5节谈论「妓女」())的儿女,6-13节谈论「妓女」本人。6-13节的「你」原文都是第二人称单数阴性动词,代表「妓女」本人,也就是以色列的「淫心」())。这位「妓女」心中毫无平安,所以拼命想在世上寻找安全——下到谷中())、上到高山())、远到阴间())、不惜代价())——但平安的产业一直都在神那里()),不用代价便可得着。
「谷中光滑石头」()),可能指代表偶像的石柱,是双关语。「光滑石头 חָלָק/khal-lawk’」())与「分 חֵלֶק/khay’lek」())原文字根相同,讽刺愚昧的百姓用石头换神所赐的产业())。
「你在高而又高的山上安设床榻」()),指按着迦南的风俗上山敬拜巴力、与偶像行淫。
第8节可译为「你在门后,在门框后,立起你的牌来;你离弃了我,赤露己身,又爬上自己所铺宽阔的床铺,与它们立约;你喜爱它们的床,看着它们的赤体」(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摩西吩咐百姓把神的话「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公开宣示信仰;百姓却把信仰藏在门后,公开与偶像行淫。今天,许多信徒和教会也是看中世界所提供的虚假安全,一面讨好世人、一面把信仰藏在私下,这岂不也是既要与世界行淫、又要立信仰的牌坊吗?
第9节可译为「你带了油到摩洛那里,加上许多香水。你派遣使者往远方去,甚至降到阴间」(和合本修订版)),指百姓不愿信靠自己的神,反而与敬拜偶像的外邦人签订盟约、寻求保障,等于签下自己的死亡证书())。「王 מֶלֶךְ/meh’-lek」())原文与偶像的名字「摩洛 מֹלֶךְ/mo’-lek」书写形式相同。
第10节可译为「因路途遥远,你就疲倦,却不说,这是枉然,以为能找到复兴之力,所以不觉疲惫」(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些百姓被「靠己力自救」的灵抓住了,所以虽然已经「疲倦」、难负重担,但却硬着头皮,坚持一条道走到黑。
第11节可译为「你怕谁,因谁恐惧,竟说谎,不记得我,不将这事放在心上。是否因我许久闭口不言,你就不怕我了呢」(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每个世代,都有许多这样「说谎」的信徒,他们口头相信神,行为却没有敬畏;需要的时候抓紧神,不需要的时候就「不记得」祂。他们把神高高地供起来,却不在生活中把神「放在心上」;他们不断试探神的底线,看到神「许久闭口不言」就沾沾自喜、自以为得计。神说:「你行了这些事,我还闭口不言,你想我恰和你一样」())吗?
第12节可译为「我可以宣告你的公义和你的作为,但它们与你无益」(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百姓不肯诚实投靠神()),却倚靠自己「所聚集的」())偶像和势力;一面离神越来越远,一面自以为与神关系融洽。因此,神将审判恶人之家,揭穿虚谎的「公义」,让一切自欺欺人的「属灵感」、「安全感」都变得「无益」,一阵风就可以「把他们刮散」()),一口气就可以「把他们都吹去」())。

14「耶和华要说:你们修筑修筑,预备道路,将绊脚石从我百姓的路中除掉。」

15「因为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原文是住在永远)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

16「我必不永远相争,也不长久发怒,恐怕我所造的人与灵性都必发昏。」

17「因他贪婪的罪孽,我就发怒击打他;我向他掩面发怒,他却仍然随心背道。」

18「我看见他所行的道,也要医治他;又要引导他,使他和那一同伤心的人再得安慰。」

19「我造就嘴唇的果子;愿平安康泰归与远处的人,也归与近处的人;并且我要医治他。这是耶和华说的。」

14-19节是义人之家,也就是神的家。
虽然神「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但同时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接纳他们成为自己的家人。祂乐意苏醒「谦卑人的灵、痛悔人的心」()),为他们预备回家的「道路」()),领他们进入平安())。
「同居 שָׁכַן/shaw-kan’」是出埃及时反复使用的词()),用来描述神与祂的百姓同在。在第一次出埃及以后,神救赎了以色列人()),就住在他们中间())。而在第二次出埃及以后,神也将住在「心灵痛悔谦卑的人」())中间,在他们中间得着「安息的地方」())。
神既然「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祂一定也会有所安排,让罪人能够靠近圣洁的神,又不损害神的超越与圣洁。在第一次出埃及以后,神安排了献祭的仪式;而在第二次出埃及以后,神将安排仆人弥赛亚「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
第16节可译为「因为我必不永远控诉,也不长久发怒,否则我所造的人的气息与灵性都必在我面前发昏」(英文ESV译本))。神怎样将罪人带进那「至高至圣的所在」呢,方法就是让仆人弥赛亚「担当他们的罪孽」、满足神公义和圣洁的要求,让祂「必不永远控诉,也不长久发怒」。
第18-19节可译为「我已经看见他的道路,但我将医治他;我将引导他,并为他和与他一同哀伤的人恢复安慰、造就嘴唇的果子。平安、平安归给远处和近处的人,并且我要医治他。这是耶和华说的」(英文ESV译本))。「造就 בָּרָא/baw-raw’」原文就是从无到有的「创造」()),也是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的新「造」())。「嘴唇的果子」就是悔改的话语,也是「口里认耶稣为主」())。这不是人里面原有的,而是神主动发起的())、从无到有的新造。而神要新造「嘴唇的果子」,首先就要造一个「新心」()),因为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重复两次的「平安、平安」,表示这是彻底的、真实的平安。与重复两次的「修筑修筑」())首尾呼应。神「修筑修筑」道路,就是为了领百姓进入「平安、平安」。虽然人因「贪婪的罪孽」())而被神击打,却冥顽不灵、屡教不改,「仍然随心背道」())。但神怜悯人的软弱,主动「医治」他们、新造「嘴唇的果子」,让「心灵痛悔谦卑的人」能承认自己的全然败坏、彻底拒绝自己的努力()),得以进入彻底的「平安」、与神同住。

20「惟独恶人,好像翻腾的海,不得平静;其中的水常涌出污秽和淤泥来。」

21「我的神说:恶人必不得平安!」

20-21节与1-2节首尾呼应,宣告恶人不得平安。
「义人」())就是与神关系正确的人,他们的特点是能「得享平安」())。「恶人」())则是与神关系不正确的人,他们的特点是「必不得平安」())。许多越事奉、越不能安息的人,其实都是神眼中的「恶人」。因为他们不肯「谨守安息日而不干犯」()),表面是全然摆上、努力事奉,实际是倚靠肉体、荣耀自己,所以成功时自夸、失败时自卑,内心「好像翻腾的海,不得平静;其中的水常涌出污秽和淤泥来」())。
被掳回归的百姓「不得平安」()),因为他们还没有回到神的面前。现在仆人弥赛亚已经把百姓领回到神的面前,但他们还是「不得平安」,因为他们的生命在回归之后和被掳之前并没有两样,同样难以安息在神里面。但人若不得安息,神也不能得着安息,因为神的心意是以人为殿())、「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因此,神「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让他们进入彻底的「平安、平安」()),也让自己得着「安息的地方」())、也就是那些「虚心痛悔」())的人。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以赛亚书第五十七章

b. 娼妓的子女和上主的家

这一段表面看来杂乱无章,反映出世俗社会低水准生活中的「混杂」现象:「义人」的日子难过(1节),百姓崇拜偶像(3~5节),热衷政治(9~10节)。有些人感到神的亲近(15节),他们享受其他人不能得着的平安与信心(19~21节)。可是这些经节并非真是杂乱无章,而是全面的展示:义人享受平安(1~2节)与恶人不得平安(20~21节)成反比;娼妓和其家庭(3~13节)与神和祂的家(14~19节)亦成反比。

无论境遇如何,总有保障当时的社会敌视真信徒;这样的社会并不一定没有宗教,因为通常最严厉反对真信仰的,乃是外表的教条主义。不过,尽管环境恶劣,神的旨意却仍在进行,只是无人放在心上……思念。虔诚人:直译「爱不改变的人」,就是神以永远不变的爱所爱的人。被收去……被收去:头一个是复数,第二个是单数;先是一般原则,后是个别案例。状况总是如此:义人(与神的关系正确之人)的死绝不只是人人都不免的遭遇,也绝不会是出于偶然,或英年早逝;这些人的死都有神的目的,是刻意安排的,是一种「收去」,以致免了祸患,能得平安,享安歇。他们在坟里:直译「他们躺在他们的床上」,进入安舒状态。素行正直的,在 MT 是最后一个片语,而义人乃是头一个字;凡是「与神关系正确的」,必会在别人眼前展示出正直的生活。

娼妓和她的家这一段的用词取自被掳之前的宗教,语气十分强烈,显示当以赛亚写作时,这些宗教正如火如荼地在进行(亦见导论:背景,书版35~36页)。到了被掳归回之后,再没有证据显示有这样的习俗。处于被掳归回时代的先知绝对写不出这样的话。以赛亚是用他当日宗教圈中典型的情形,作为描述被掳归回时期的素材。

3~5.教养与习俗

3~4.但你们:在这个混杂的社会里,与「义人」肩并肩的,乃是对神不忠之人。巫婆:将自己敞开,任由一个灵或超自然的实体掌握的妇女。奸夫……妓女:奸淫,破坏婚约,是不忠、背信的比方;作妓女是进入不正当的关系,代表向别人献身。133戏笑……嘘嘲……弄舌(4节):他们对神的拒绝一波胜似一波,从戏弄到讥刺到恶意中伤。悖逆的儿女……虚谎的种类:「生于悖逆……虚假的种」。「悖逆」是奸夫所为,他拒绝履行曾起誓要去行的义务;「虚假」是淫妇,她的整个生活都是谎言。因此,转背离弃神是刻意的不顺服,偏离真理,转向虚谎

5.以赛亚挑出迦南宗教的两项特色来谈:第一,多产宗教,用长青树代表不死的生命,又用性交仪式,激动神只来使土地丰肥,动物与人都能多产。今天,这一宗教的形式变为倚靠任何能保障经济蓬勃的办法。对迦南人而言,在「宗教」里运用性交是必要的,这样农业才有保障;对圣经而言,这种作法不能因套上「宗教」的外衣就圣化;这是不折不扣的欲火,以满足敬拜者为目标,来取代遵行神的旨意。第二,迦南宗教还有更黑暗、更恶心的一面:摩洛和献人为祭,将儿女活活烧死,作为抵挡死亡的符咒,来讨好掌管阴间的神只。同样,这种作法也不能因为套上宗教之名而得圣化。这是(直译)「杀戮,屠宰」,把婴儿当作牲畜看待。

6~13.母亲的行径。以赛亚从家人(3~5节)转而谈母亲,就是淫妇本人,他使用第二人称单数阴性动词,分析了何西阿所谓的「娼妓心态」。这里的希伯来文带着癫狂的性质,反映出一个人被魔鬼附身,一下往这,一下往那,拼命想找安全之处下到谷中(6节)、上到高山(7节)、降至阴间(9节)、愿付任何代价(7~9节)在世上得安全其实安全一直在神那里(13ef节),不用代价便可得着。

6.光滑有何重要性?有人认为, ḥeleq 这个字与乌加利文有关,意思是「死的神只」。134但在以赛亚书里面,这个字一般的意思是「滑」,所以,他乃是一笔带出假宗教的愚昧(石头)和不诚实(「滑」),不过,这里还有进一步的迂回含义:分,是拼音相同的另一个字。用石头来换神,是多么愚拙!

7~8.从低谷到高山,全地都弥漫着娼妓心态。山上的床榻赤裸裸地刻划出不道德的光景。在门后,在门框后,……外邦的标记(和合:纪念):这整句很难精确翻译。「标记」是 zikka ̄rôn ,意为「纪念」。它只在以所有格出现,意思是「你的记忆」;但是记忆为何要放在门背后?另一个解释,是认为 zikka ̄rôn 或许与 za ̄ḵa ̄r (「男人」)有关,用来指某种性的象征;但是,为什么要放在门后,仍是问题。NIV 似乎认为 zikka ̄rôn 是「那提醒你的」,即背道的异教所用的典型记号。因此,这里的意思是否指他们「在门后」暗拜异教,而在公开场合则敬拜真神?但是以赛亚一直在强调他们乃是公然背道。「你的提醒者」比较可能是正面的含义:神的话要写在门框上,以公开宣示信仰,并且呼召人正视本源。但是如今他们犯了妥协的罪,把传统的信仰告白藏在门后!赤露……上去……扩张:他们公开渲染淫行,当众展示可随时伺候,为所有来者预备好地方。立约:(直译)「用他们来为你立约」,敲诈别人,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但是他们与神关系的核心便是圣约(,再与别人立约,便有违忠诚。立约强调经济方面的动机,不过还有:你喜爱那些人的床,亦即,除了金钱之外,连心也给了别人。看见他们的赤身:直译,「你看见一只手」。「手」从来没有作性器官用。「手」一向代表个人的资源,包括钱财在内。,「得到充足的资产(和合:能够)」,直译为「他的手赶上来」。在约尚未签定之前,娼妓谨慎地评估顾客的钱务状况!「手」也曾用来指纪念石,保守记忆。「你看见一只手」,意思可能是「你看见一个名垂千古的机会」。这符合求安全的主题(见9~10节)例如,希西家愚蠢的幻想,以为与米罗达巴拉但结盟,会使自己显得更壮大

9~10.这里解释了娼妓的比方。摩洛可以读为王(NIV 小字;和合)。以色列「使自己沦为妓女」(离神背道,忠于别人),以保障军事的「安打」,争取「列强」的支持(参:结十六,二十三)。这里的背景是第七章与二十八至三十一章(参:,当时犹大与亚述(「王」)和埃及(使者;调情,却自招祸患。阴间,在是指从埃及回来之政客的愚蠢,他们因此行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这里和前面的经文都不是指透过超自然的力量来得到能力,而是指与列国签定盟约,就等于签下自己的死亡证书。你去(和合:你……到那里):直译「你降到」,即,自居卑下,失去作神子民的尊荣身分,放下信靠这样一位神的荣耀,去作讨好世人的低贱工作。而,当百姓被「靠己力自救」的魔鬼抓住时,虽然明明看出这是无法背负的担子(10a节),却仍以为自己有力量可以再试一次(10cd节)!

11~13.以赛亚将他对假宗教的剖析作出结论,他指出,背信的宗教(3~6节)和寻找其他救法的疯狂尝试(7~10节),问题出在他们不认识所当敬畏之神的伟大(11a~d节),对这位满怀忍耐之神有所误会(11e~12节);神是公义的,我们作决定之后,必会自食其果(13ab节),而人所计画的安全措施并无常性,相对之下,因信靠而得的产业何等稳妥(13c~f节)。

11.不信,第一,是没有根据的:谁比神更可畏(11a节)?第二,是罪(11b节):说谎,这里是指,一方面肯定神是我们的神,但实际上却不真正敬畏祂,而惧怕别人。第三,是没有借口的(11c节):忘了神从前所有的怜悯、所有伟大的作为,虽用祂的名字就是祂要人牢记不忘的却忘记了祂!第四,是侮辱(11d节):放在心上(为直译),意思是「想一想我」,指实际上的无神主义,不把神放在生活中。许久闭口不言:√ ḥa ̄s ̌â ,这字多半是指不行动,而非沉默不语,这里的意思亦当如此。神的子民从来不缺乏神的话,这话是透过先知和律法向他们说的。但是基甸曾问道:「我们的列祖向我们所说的,祂那样奇妙的作为在那里呢?」为何神什么都不作?表面上的一无动静,令人产生误会,以致人对自己的道德与灵性状况感到自满。究竟神毫无行动、而百姓去找其他神只、藉结盟来求得救,是指哪一段时期?显然不会在被掳归回之后,当时并没有这一类的罪;也不会是在被掳之时,因为这件事本身乃是神审判的动作;只有在被掳之前,百姓才能回顾他们长期保有的特权、不理睬先知的警告、假定神不会行动。这段资讯不可能出于其他时期。这里与五十六~六十六章其他地方一样,以赛亚乃是透过被掳之前的眼睛,来看被掳归回时期以色列的光景,并用他当时得到的神谕,来向未来的世代说话。不过,对日期的考虑远不如思考先知所说的话来得重要:神的子民蒙召,是要按照神的话来生活神过去作为的记录,一直在宣告祂是怎样的一位神;而神的律法是人生方向的不变指南,其中包含了神所赐启示性的资讯,不变的真理。这些事能令人向神产生恒久的敬畏(和合:怕)之情(11f节),导致顺服、相信、忠诚,和圣洁。

12~13.百姓漂流到离神很远的地步时,还以为自己和祂的关系很「正确」(right;公义,righteousness),所作所为(所行的)为祂所悦纳。当神审判的日子包括最后的审判,祂只是把这些都揭露(和合:指明)出来。揭露是「我要宣告」。神公开宣布百姓信靠的行动属于哪一类,就等于揭穿他们的真相:都必与你无益。神若任凭我们去尝自己选择的后果,真是太可怕了!你哀求的时候:直译「尖叫」。这是第一次暗示神的审判将临,而审判正是这几章的中心要题。到那日,所有其他为人所信赖的物件,都会显为无用。偶像(和合未译):以赛亚用这个字作为他第一部分声明的结尾。他从拜假神(3~6节)转到招徕情人的画面(7~8节),又转到这比方所指的实情,就是寻找国际同盟(9~10节);这样自如的转换并非偶然。一旦离开神,还可以到哪里去找保障?最合理的莫过于去求世上的权势。但是这一切何等脆弱,连风都成为威胁,一口气便可以将其毁灭。政界人士没时间理会以赛亚的补救方案他们称之为儿戏。他们拒绝信靠祂,以祂为荫庇(投靠我)。但是,能带来保障的,正是这样的信靠:永久的保有(必得地土)、来到神面前、对祂的美意、眷顾、祝福满有把握(承受我的圣山为业)。

神和祂的家这一段的内容为神眷顾、施恩给祂家中之人,是承接并发挥第1、2节中隐含的思想。那里提到,义人脱离敌视状态,得享平安;这里一开始就提到道路(归家),而结尾则为引导进入平安(18~19节)。

14.说,要为神预备道路,让祂来拯救祂的子民;这里则出现一条康庄大道,让百姓行走:是一条突起的公路(修筑),不会迷失;其中没有绊脚石,因此凡走在路上的人,必能达到目的地。这些人是我的百姓,而15节开头的因为,说明了这条大道、行路者,和目的地的来由。

15~19.以赛亚引介了说话的神(15ab节),祂特意要与人分享祂的家(15c~f节)。这一群蒙福的人有三种特色:不再被控告(16节)、忿怒被医治取代(17~18a节)、满得安慰与平安(18b~19节)。

15.神提到祂自己(15ab节)、祂的家(15c节)、祂的家人(15d节)、祂更新的旨意,和祂家庭的特色(15ef节)。至高至上:如,分别说明神的本质和祂与万物的关系。永远长存:正如「永在的父」意思是「永远为父」,这里「住在永远里的那位」意思乃是「永远长住者」。√ s ̌a ̄ḵan 一字是用来指神前来与祂的百姓同住,而在出埃及之时,神以救赎的方式召聚百姓归祂,目的是要住在他们当中,同样,祂现在的目的也完全相同,只是更进一步,要以永恒为尺度(。至高至圣:又如在出埃及时一样,神的旨意为,当祂的百姓归到祂那里,祂的超越与圣洁并不致受损;这就意味,神会有所预备,就像当年利未式的祭祀一样,让有罪的百姓能靠近神;而在以赛亚书中,这只能指仆人所行的利未/祭司之工。痛悔,直译为「受压榨」,即,被生活的重担、仇敌,或任何事压得喘不过气来;谦卑,处于人生的最低谷无论是对自己的评估,或是世人的看法;神的旨意不是要让祂的子民留在这样的状况中,而是要他们苏醒,赐给他们(新的)前程,在灵和心里面。这两个字连在一起用时,灵是指能以欢欣之情进入生命,而心是指内在的能力,可以有真正的思想、单纯的欢愉、准确的回顾。

16.开头的因为(NIV、和合未译)显明这一节是在解释。神怎样将百姓带入那至高至圣的居所呢?第一,要满足祂自己的法律标准(控告;和合:相争;直译:进行法律诉讼),并退出祂自己的忿怒(不长久发怒)。若非如此,所有生物都无法存在(发昏;直译:昏去)。这件事如何成就,以赛亚不消再说,因为此处的背景为仆人所作满足一切的工作。不过他并不是要说明如何,乃是要肯定一点神的意思是要将百姓带入祂的家中,方式为满足祂公平的律法、符合祂圣洁的本性。

17~18.这几节分别配合和8节。人类历史不断显出贪婪的罪孽不择手段追求己利的「不当行为」(乖张、弯曲),惹动神的忿怒(发怒),激起祂的敌意(击打),导致断绝关系(掩面),但却不起作用(仍然;直译:随心所欲的背道)。神要进一步作不同的工作,但这不是祂的义务,而说这是恩典之工,十分正确:此处陈明了真正的解析我看见;有效的补救医治;新的生活方式引导;以及与神不同的关系再得安慰。最后一词的意思(直译)为「安慰了他和哀悼他的人」:就是「成就安慰」,「充足而丰富地赐予安慰」,显示神采取了新的态度,从忿怒变为慈爱的关怀;「和哀悼他的人」代表满足人的需要,将安慰置于最感需要之处。

19.这里继续解释神要如何来达成15节的异象。造:将会有新的创造之工,神会作一件只有祂才能作的事(见的注释〕:换言之,祂将创造能以言语来回应的能力。嘴唇的赞美……以色列,不是翻译,而是在尝试解释这句话。以赛亚书中的希伯来文的顺序为「赐完全的安慰给他和他的哀悼者,正如我造了嘴唇的果子」(并没有提到以色列)。神会让哀悼者说出适合这些哀悼者说出的话,即,运用神刚造好、赐给他们的新礼物,就是新言语,来表达悔改与悲痛。如此,他们便进入了平安,平安(和合:康泰)。重复(见表示这种平安是彻底的、真实的,再没有别的,只有平安。医治:即,带入完全安好中,这亦是平安的含义。

20~21.这里谈论恶人,他们与「义人」(1节)正反向。这种典型的圣经配对,在以赛亚书的这部分特别适用,因为这一段的重点,是将救恩与伸冤平衡来看。义人是「与神关系正确」的人,在受审之前即得以免罪;恶人乃是被宣告有罪的人。翻腾:更好的译法为「受骚扰」;受到紊乱的外力搅扰,同时在它里面也不安稳(不得平静),本质便不安定,没有整合的能力,是腐败的源头(污秽和淤泥)。不得平安:,那里不得平安的人,是从巴比伦归回的人,他们仍需要仆人的工作,才能回到神的家中;在这里,义人已经被带入永远的家(1~2节),而恶人则正在前往忿怒与审判,正如以赛亚在下文中的说明。135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义人死亡,无人放在心上;虔诚人被收去,无人思念。这义人被收去是免了将来的祸患。」

〔暂编注解〕义人死亡。本章继续所开始的思路。有人认为这里描写的是玛拿西执政的初期。不知道这个信息是不是在那个时期发出,以鼓励受苦的人。

虔诚人。“chesed”。见注释。

被收去。以赛亚想到在本章所描写的情况下,义人的死亡会使他们摆脱活下来将会遭遇的更大祸患,就甚得欣慰。

1-2 在全国上下充满邪恶的世代中,仅有的义人去世时也无人记念,但他们的早逝使他们得免将临的刑罚,是变相的祝福。

1~13百姓不比他们的领袖好,这里责备他们对公义不敏感(1-2节 ),他们拜偶像(包括性狂欢会和杀婴献祭-3~8节 ),而且不信靠神(9~13节 )。

1~13责备百姓的堕落。以赛亚尖锐地控告整个社会,这与揭发特定阶层的上一章最后部分(9-12节 )有所不同。指控崇拜偶像者、不肯爱邻舍的社会成员。生活在其中的少数敬虔义人常感不安,甚至遭到排斥,无辜受死。公义的神向多行不义的百姓宣告审判,11-13节记录审判的内容。

义人之死是奖赏而非惩罚】这一节指出,由于义人遭害,社会完全逆转。有些巴比伦智能文学讨论这主题。例如,「巴比伦神义论」(BabylonianTheodicy 类似圣经约伯记的一份文献 ),抱怨正义之人蒙受各种不公,而恶人得畅其所为。作者也抱怨他个人的神不采取任何行动来改善这问题。本节解释,义人的死亡并非受到惩罚,而是能够避过邪恶的时代。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得享(原文作“进入” )平安。素行正直的,各人在坟里(原文作“床上” )安歇。」

〔暂编注解〕他们得享平安: 先知在责备拒绝救恩之辈的同时,论及义人蒙福的死亡,斥责人不关心承受苦难的义人,安慰无辜遭遇苦难的义人。“义人”指忠于立约信仰的人,他们以神为中心,分粮食给饥饿的人。供给穷乏的邻人,是实践怜悯的真圣徒

义人在死亡时将得到平安和安息。坟墓将使他们欣然摆脱艰难时期的困苦和试炼

死后的平安和安息】这节有点晦涩难解,但意思是义人的死亡,引领他们进入平安的状态。这不是进入天堂的希望,而是逃离混乱。即便阴间也比败坏的地上情势要好。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这些巫婆的儿子,奸夫和妓女的种子,都要前来。」

〔暂编注解〕「巫婆的儿子」:指行巫术占卜的百姓。

「奸夫和...... 种子」:百姓拜巴力行淫。

以赛亚叫作恶的人前来听神的话。圣经经常称追随者为“儿子”

3~10妓女的种子……欲火攻心: “欲火”象征玷污纯洁信仰的罪。人生在罪孽中,并且陶醉于罪中。要使爱情结果及成熟,就以排他性的纯洁为前提。今天,可以目睹不以纯洁爱情为前提的性行为招致的丑陋——自我幻灭、性病、对家庭及社会的破坏,应当吸取教训。神藉《歌》,以男女之间的健康爱情比喻与圣徒之间纯洁的相爱喜乐。本段以堕落妇人象征人信仰上的堕落,栩栩如生地表达神对以色列(圣徒 )堕落的恨恶之情,启示审判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骚动不安的情欲,如果以良善去调节、节制,便会结出良善的果子。同样,人应当按真理善用宗教激情及潜在的欲望,结出丰盛的果子。不应因不认识或无视真理,愚蠢地随心所欲,以致成为被咒诅的对象。以色列拜偶像的举动,并非指单纯的膜拜偶像行为,乃是社会道德的全面堕落。

3-13 斥责崇邪者。

巫婆】巫术和通奸皆指向多神宗教的祈求丰饶仪式。在美索不达米亚,巫术一般是遭禁止的,但美索不达米亚人和赫人一样,把巫师所行的黑(恶意的 )巫术,与合法驱邪师行的白(善意的 )巫术作区分。中亚述法典中,行巫术是可处死刑的,这种巫术包括使用致死、生病或遭厄运的药剂、小人像、咒诅等。埃及人看起来并未将黑巫术和白巫术作区分。少数的乌加列、亚兰、腓尼基魔法文献显示,这些人对魔法和巫术的看法与美索不达米亚人类似。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向谁戏笑、向谁张口吐舌呢?你们岂不是悖逆的儿女、虚谎的种类呢?」

〔暂编注解〕这些崇邪者讥讽、藐视先知与敬虔者。

恶人正在讽刺和嘲笑义人。

】「你们在橡树中间、在各青翠树下欲火攻心;在山谷间、在石穴下杀了儿女;」

〔暂编注解〕与拜摩洛和巴力有关,注; 注及,13注。

欲火攻心。他们是第3节“巫师的儿子”,“奸夫和妓女的种子”。以赛亚在本节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崇拜偶像的人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淫乱的兴奋。保罗在里似乎提到了这些带着宗教名义的放荡习俗。

杀了儿女。以赛亚在这里所指的背道的犹太人还献人为祭,20:2,。这种可怕的仪式是在耶路撒冷以南的欣嫩子谷举行的 ,19:5-6)。

5~6这些树木和石头,和拜偶像之事有关。“杀了儿女”指向摩洛偶像奉献儿女为祭

橡树下的欲火】古代近东的花园,通常是长满果树和遮荫树木的园子,作为户外神龛的植物园,或提供圣所四周舒适的环境。圣树也在当时大众宗教占有显要地位。这些大众信仰把树和石头认为可能是神灵的居所。在迦南宗教里,它们被认为是丰饶的象征。虽然少有迦南人的考古或文字遗物来厘清圣树的地位,但指橡树的字('elim )也可以指「神」,应该不是巧合。迦南丰饶女神是亚舍拉,而这些树(或木柱 )是她的宗教记号。他纳(Taanach )这个地方出土的一个祭祀用的支架,上面有一株圣树,两旁立有狮子,正是女神亚舍拉常被描绘的方式。人们交合的丰饶象征土地的丰饶,在这里被以赛亚讥讽为橡树下的欲火。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献孩童为祭】

圣经作者将献孩童为祭归咎于敬拜摩洛的腓尼基人。迦太基(位于北非的腓尼基遗址 )考古发现有献孩童为祭的证据,找到数百个瓮,装有烧过的婴儿遗骸。纪念石碑刻画孩童为献祭的受害者,在布匿克文称为 mlk 祭(也就是「摩洛」祭 )。不过圣经以外,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关于献孩童为祭的证据不足。主前第九世纪哈拉夫遗址,和亚述晚期的法律条文中,有些可能的指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谷中光滑石头里有你的份,这些就是你所得的份。你也向他浇了奠祭、献了供物,因这事我岂能容忍吗?」

〔暂编注解〕百姓所拜的偶像(「光滑石头」 )内容不详,他们不以耶和华为产业、为满足,却以偶像为他们的分,令神愤怒!

光滑石头。直译是“水中光滑的(石头 )。希伯来语是nachal。可能指水流本身,也可能指水所流经的窄谷。以赛亚在这里斥责背道的犹太人另一种偶像崇拜的形式,就是崇拜外邦人所拜的石柱。这些石柱抹上油,视若神明

供物。就是素祭

容忍。 英KJV版为“接受安慰”。或“悔改”,“怜悯”。这些拜偶像的行为已经惹动神的怒气。祂怎么能原谅他们呢

6~7以色列人按照利未记记载的献祭方法膜拜偶像,人按着欲望试图混淆造物主与被造物、真与假、美与丑,这在神看来,他们应受彻底的惩罚。

谷中光滑石头】这些干河或峡谷是孩童被献为祭的地点。其中最恶名昭彰的是耶路撒冷西边的欣嫩子谷。这些谷地是以色列较为理想的埋葬处,因此也是敬拜死者仪式场所的合理选择。如果「光滑石头」是正确的翻译,那么原文可能指的是在干河凿石而成的墓穴,也因着两者的关联,以至于干河一字也带有墓穴或坟墓的意思。另一种说法,是基于翻译成「光滑石头」一字的字根,和「死亡」、「消灭」的字根,在与希伯来文相关的数种闪族语言都是相同的。若是如此,这里指的是那些被埋在谷中的死者,已成为被敬拜的对象。本节后半段提到敬拜亡者的祭仪。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浇奠祭、献贡物】

因着高度发展的祖先崇拜信仰遍布于古代近东世界(举例而言 乌加列文献中强调男性子嗣照料父亲的牌位 可见一斑 ),死者被认为有能力影响在世的人。据信,如果为死者泼洒奠酒,其灵魂会保护、帮助活着的人。在巴比伦,那些与躯体分离的灵魂(utukki ),或是鬼(et]emmu )要是没有受到照料,会变得非常危险,也常是施咒语的对象。对于死者的正确照料,以合宜的埋葬开始,并且持续不断地献礼、纪念尊崇死者及其名字。家中头生的孩子负责祭拜祖先,因此也传承家神(通常是死去祖先的肖像 )。这样的照料通常是基于一种信念,相信死者的灵魂可以沟通,并且知道关于未来的信息,可能对生者有用,藉由祭司、灵媒、占卜者等方式来咨询这些灵魂,如同扫罗咨询隐多珥的女巫。这是很危险的行为,因为有些灵是魔鬼,可以造成重大伤害。虽然很难完全重建以色列对于死去祖先和死后世界的信仰,但很明显在被掳前就有敬拜死者或祖先的祭仪。考古的遗迹可供左证:1. 立石(mas]s]ebot );2. 墓穴的通道,以供放给死者的食物、饮料等祭品;3. 家族墓穴(注意在希伯仑 祖先的墓对亚伯拉罕和其后代的重要性 ),以及在这些墓旁所举行的悼念仪式。祭祀地域和家族祖先皆为先知和律法所谴责。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在高而又高的山上安设床榻,也上那里去献祭。」

〔暂编注解〕「高而又高的山」:是拜巴力的地方,迦南人认为山丘最接近巴力。

「床榻」:即行淫处。

这个比喻十分合适。因为偶像崇拜被视为属灵的奸淫。最堕落败坏的行为被视为外邦宗教仪式的组成部份

7-8 描写百姓离弃神拜巴力的情况。

在山上安设床榻】在山上的床榻,可能指的是迦南地高处,进行异教性行为之处。它的双关语「可躺下之处」带出死亡和坟墓的景象。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在门后、在门框后立起你的纪念,向外人赤露,又上去扩张床榻,与他们立约。你在那里看见他们的床就甚喜爱。」

〔暂编注解〕本节描写一些淫邪的祭祀仪式。

「在门后...... 你的记念」:大抵是在家里私下拜邪神。

「向外人赤露」:原文是「你背着我露体」,意指百姓离弃耶和华去行淫。

「与他们立约」:与人立约本应有利于己,但百姓与巴力立约是自掏腰包献祭、行淫。

纪念: 在逾越节,以色列人将羔羊的血涂沫在门楣上。“将纪念放置门后”,形象地表达以色列人丢弃真理与正义,随心所欲。同样警告那些嘴上说信主,却不以神的话语为中心,举止与世人无异的人

你的纪念。可能指男性生殖器的标志,是崇尚多产的人所崇拜的物件。以色列曾奉命把神的话写在他们房屋的柱子和门上,以便记住自己对祂的责任,11:13-18)。但背道的以色列拿掉了神的纪念物,立起了偶像的标志。

向外人赤露。以色列离弃了神并屈从了其他的主,从而犯下了属灵的奸淫,3:1-14,,23:13-49,,2:2-13)。

丰饶的象征物】这些东西是什么,并没有清楚指明。他们可能是家神(象征生殖的小人偶 ),或代表繁殖的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物。有可能是后者,因为本节最后一行也提到男性生殖器(和合本「赤露」 参吕译、新译本 )。以色列人也在门后面有个纪念物,是一个金属容器,里面装有经文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祭仪娼妓】

古代近东许多所谓的圣妓可能是偶一为之,为要还愿。。迦南或美索不达米亚文献中描述的祭仪娼妓极为含糊不清。不过可以推出结论,娼妓行为有时由庙方发起。旧约有不少经文讲到筵席导致纵欲过度。但这不代表于上述地区祭仪娼妓已经制度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把油带到王那里去,又多加香料;打发使者往远方去,自卑自贱直到阴间,」

〔暂编注解〕“王”指偶像“摩洛”,意为“王”。

「把油带到...... 香料」:指为「王」膏抹香油和香水。

「远方」:指远方的庙宇。

「直到到阴间」:描写多方寻找偶像锲而不舍的精神。

王。希伯来语是mele祂。在原来的希伯来语辅音文本中,该词也代表摩洛。故许多注释家认为这里是指摩洛。也有人认为是指亚述王。但前一种解释比较符合上下文。接下来描写妓女把自己打扮起来,为了勾引人。以赛亚就是这样刻画了以色列犯属灵的奸淫(见第5-7-8节注释 )。

阴间。希伯来语是she'ol,比喻死者的领域

9-10这里有两个可能的解释:1祂继续上面所说的拜偶像问题,指百姓殷勤地拜摩洛(「王」 ),不怕长途跋涉,即使筋疲力尽也在所不计。2指当时的局势:亚哈斯遣使向亚述求援,不畏祂路途遥远。「把油带到 ...... 香料」一句即指使者带备贡物,或以膏油抹身,刻意谄媚亚述王。

摩洛(和合本王 )】旧约描述摩洛是个迦南神祇,且是献孩童祭的对象。古代近东早自主前第三千年纪就有文献证据,于叙利亚的马里和埃卜拉等地方敬拜马力克神(Malik 或 Milki/u )。他也在亚述、巴比伦,以及乌加列(在当地称做 Mlk )受敬拜。从这些文献看来,摩洛是阴间的神,与拜祖先的宗教信仰有关。摩洛一词可能和闪语系「王」的字根相关。关于摩洛与北非腓尼基属地献孩童为祭的概念,请参: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油和香料】

这里橄榄油和香料的用途不明。橄榄油可能是献祭用,而香料可能是燃烧馨香祭用。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它们是用来膏抹将要献给摩洛的孩童。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使者∕降到阴间】

这些使者是行巫术、占卜者,为生者求问死者的人。这些使者可能前往神殿,也就是拜阴间(Sheol )的权柄之处,就其所需,求问神谕。摩洛是阴间之神。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因路远疲倦,却不说这是枉然,你以为有复兴之力,所以不觉疲惫。」

〔暂编注解〕却不说。犹太人的首领们坚持背道,不愿意承认最后的失败。

你以为有复兴之力。这个希伯来语习语的准确含义不明。大意是犹大国王尽管困难重重,仍想方设法坚持错误的行径。

】「你怕谁?因谁恐惧?竟说谎,不纪念我,又不将这事放在心上!我不是许久闭口不言,你仍不怕我吗?」

〔暂编注解〕「我不是许久 ...... 怕我吗」:原意是神许久没有发言,百姓就不怕祂了么?

以色列因为怕人而违背了神。这样的举动说明他们比起神的惩罚和不悦,他们更在意避免人的不悦。这种惧怕使他们与亚述和埃及结盟,与一部分巴比伦人友好

11-13上神斥责百姓不敬畏、不倚靠祂,反惧怕邪神与外邦。

】「我要指明你的公义,至于你所行的,都必与你无益。」

〔暂编注解〕「你的公义」:讥讽百姓自以为做得对。

我要指明你的公义: 意为“虽然乔装为义人,故作刚强、美好,但我要暴露你的真相,令天下看你是否是义人”。

神要向世界揭露犹大自以为义的虚空。

】「你哀求的时候,让你所聚集的拯救你吧!风要把他们刮散,一口气要把他们都吹去;但那投靠我的必得地土,必承受我的圣山为业。」

〔暂编注解〕「所聚集的」:指百姓所拜的偶像。

13下 与上半成对比:神是投靠祂之人的保障,必使他们生活安泰。

必承受我的圣山为业: 圣山指锡安(Zion )山,锡安建有圣殿,成为象征神临在的场所。“承受锡安山为业”指成为进入天国圣殿的一员。

你所聚集的。就是你的偶像。在犹大需要的时候,让她去求偶像来救她吧。

】「耶和华要说:“你们修筑修筑,预备道路,将绊脚石从我百姓的路中除掉。”」

〔暂编注解〕呼吁百姓除掉罪恶(「绊脚石」 )。

你们修筑修筑。死海古卷1Qisa增加了“一条道路”。要修好道路,以便前往神的“圣山”,40:3-4)。以赛亚就这样用比喻要求以色列的首领们消除障碍,实现神对于以色列人的旨意。

14-21 安慰谦卑悔改的人:神应许与痛悔者同在,使他们得享平安,却使恶人不得平安。

14~21神鼓励悔改和谦卑的人(特别留意15节 ),并警告恶人(20-21节 )。

14~21赐给悔改者的应许。以赛亚结束责备拒绝悔改的人,开始宣告安慰的应许。以色列百姓虽因背叛神受到审判,如今,神为了新的时代赦免他们、医治他们的伤痕、公布和平。前面曾多次宣告同一主题的应许(42:18-43,48:8-11,51:17-23,54:7-10)。只是,此应许并非适合所有的人,只有谦卑痛悔昔日过犯的人,才能得到此应许。

】「因为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原文作“住在永远” )、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

〔暂编注解〕圣洁的神不独超然地处于受造物之上,也住在谦卑者的心内。

心灵痛悔、谦卑的人: 人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只能痛悔、谦卑。痛悔、谦卑并非是功劳,乃是自我觉醒。

永远常存(原文作住在永远 )。这些庄严的措辞说明神是永恒之主。在约柜之上有神的荣光停留。神荣光(Shekinah )一词,就是来自希伯来词shakan(长存 )。

至高至圣的所在。就是至高之天。

同居。如此伟大的神竟关怀我们,愿意屈尊借着我们的信心而住在我们心中,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啊。不管我们在自己的眼中是多么的卑微,我们仍有权接受上天最好的礼物。无论我们需要什么,神都愿意供应。

痛悔。就是谦卑痛悔。指真正为罪痛悔,感到自己无法赚取救恩。痛悔和谦卑是获得悦纳的前提。痛悔是为称义预备道路,正如谦卑为成圣预备道路一样。如果我们不强烈地感觉自己的需要,追求来自天国的能力,神就不能做什么

】「我必不永远相争,也不长久发怒,恐怕我所造的人与灵性都必发昏。」

〔暂编注解〕人经不起神永远发怒,所以神止息怒气,怜悯祂所造的人。

我所造的人与灵性: 法官执法时会相当冷静,然而,父母责备儿女时,会为其心痛,且会担忧这样做是否会令孩子过于困顿。神虽斥责人,但并非像法官冷静,乃怀着造物主对所造之物无限怜爱之情(1:2-31)。

必不永远相争。有时神凭着祂无穷的智慧和良善,允许试炼和惩罚临到祂的子民。例如祂允许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但七十年以后,29:10,,祂又让他们回到犹大。

人与灵性,都必发昏。如果神因人犯罪就敌视他们,“永远”与他们“相争”,祂所创造的人类就会灭绝。但这是与祂创造的宗旨背道而驰的。

16~19我必不……要医治他: 15节,神应许使痛悔、谦卑的人苏醒,并帮助、引导他们,为百姓带来莫大的安慰。救恩不像在属世社会,人靠能力经过竞争、考试而获得,乃是神通过唤醒、带领和帮助,使人悔改,最终得蒙拯救。在这整个过程中,没有人的丝毫功劳,只有神的作为。

】「因他贪婪的罪孽,我就发怒击打他。我向他掩面发怒,他却仍然随心背道。」

〔暂编注解〕神解释发怒的原因:祂的子民顽梗犯罪。

他贪婪。贪婪是自私的一种形式,是以色列一切其他罪恶的根源

我向他掩面。神的本意不是打击和毁灭。祂可能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暂时“掩面”,89:46,,在表面上撇弃了祂所爱的人

随心背道。。神允许临到希伯来人的惩罚并没有改变他们。他们仍顽梗不化。像今天的许多人一样,他们随心所欲,不肯坚持原则。

】「我看见他所行的道,也要医治他,又要引导他,使他和那一同伤心的人再得安慰。」

〔暂编注解〕那一同伤心的人。注释家们一般认为这句话应与第19节连起来,直译为“与那造就嘴唇的果子而伤心的人”。以色列人中那些因自己的罪和落在他们民族的灾难而伤心的人,有希望得到怜恤和拯救,66:10,。他们将赞美神的怜恤和恩典

】「我造就嘴唇的果子,愿平安康泰归与远处的人,也归与近处的人;并且我要医治他。”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远处的人”:可指外邦人,也可指分散各地的犹太人。“近处的人”:住在耶城的犹太人。

「我造就嘴唇的果子」:神使受击打的子民转悲为喜,发出赞美、感恩的话。

「远处的人」、「近处的人」:散居于不同地方的子民。

造就嘴唇的果子: 神不同于能说却无力实践的人,神必成就自己所说的话。强调神有别于无力可言的偶像或只有嘴没有能力的人,神是人真正值得信赖的对象,17:1,31:13,

神平安的信息乃是救恩的佳息。福音是赐给全人类的,包括远近各处的人,犹太人和外邦人,包括一切愿意倾听的人。神将“医治”所有肯放弃罪恶跟随祂之人的罪病。

】「惟独恶人,好像翻腾的海不得平静;其中的水常涌出污秽和淤泥来。」

〔暂编注解〕恶人被罪恶缠累,内心没有安宁,且常发出污秽的念头和言语。

只有留意救恩信息的人,才能得到平安和医治(第19节 )。恶人得不到平安,因为他们拒绝获得平安的唯一方法。

20~21以赛亚在1-13a节持续警告犹大人;13节急转直下,突然论及全然相反的内容,应许悔改者必得救;14-19节应许安慰;20,21节警告终不悔改者将受到的最终咒诅与审判。

】「我的神说:“恶人必不得平安。”」

〔暂编注解〕平安是公义的果子。情欲的果子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圣灵的果子则是仁爱、喜乐、和平。恶人得不到内心的平安,或外面环境的安宁。离弃天国的原则,必然是分离,矛盾和竞争。要使世界摆脱冲突,首先就必须放弃冲突的根源——罪恶。只有内心的公义,才能自然产生外面的平安

例证

你怕谁?】

「你怕谁?因谁恐惧?」

不论甚么人,总有个惧怕的对象。所怕的是谁,或怕的是甚么,决定其为人如何,并结局如何。
我们应该知道,神是可畏的。圣经说:“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我们都知道,轻忽不怕火的危险,会有甚么结果。
圣经说:“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祂,因敬畏祂的一无所缺。”所以惧怕神是最正常的。惧怕敬畏神的意思,并不是因为有罪,躲避神的面,那是不可能的;在消极方面,是不敢得罪祂,违背祂;积极方面,是尊敬祂,行祂的旨意。惧怕神就可以没有惧怕。“我曾寻求耶和华,祂就应允我,救我脱离了一切的恐惧。”
神拯救以色列人从为奴之地出来,吩咐他们不要再回埃及去。但敌人的大军来攻击,他们就怕起来,以为神的话并不重要,就违背神的命令,打发使者往远方去求援,用外交手段,寻求盟国。耶和华说:“惟有我,是安慰你们的。你是谁?竟怕那必死的人,怕那要变如草的世人;却忘记铺张诸天,立定地基,创造你的耶和华!”其实,神藉祂的仆人说过:“但要尊万军之耶和华为圣,以祂为你们所当怕的,所当畏惧的。”圣经说:“惧怕人的,陷入网罗;惟有倚靠耶和华的,必得安稳。”
惧怕人的人,有一个最方便的避难所,可以逃避,就是说谎话。说谎是胆怯的记号。当他以为有危险来了,就蜷缩进那个避难所里面去。
当耶稣被当权者的爪牙捆绑上,门徒意识到死亡的绳索也临近他们。连最勇敢的彼得,在黑暗的权势之下,也失去了当有的勇气,甚至忘记了主耶稣早先告诉他的话,在一个婢女的面前,三次不承认主。
主耶稣说:“我的朋友!我对你们说: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作甚么的,不要怕他们。我要指示你们当怕的是谁:当怕那杀了以后又有权柄丢在地狱里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正要怕祂。”
五旬节以后的彼得,被圣灵充满,竟然能面对权威,侃侃宣告:“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这不是人的胆量,是圣灵同在,使他认识要怕神,不怕人。

──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

「我造就嘴唇的果子。」

我们的言语应该像果子一样。果子是树木经过栽培之后的结果,如果树不结果,就须再加一栽培,我们蒙恩得救也经栽培,怎可不结果实呢?果子表现母树的性质,我们的言语也表现我们的品格。你们的句句都要定准,或以为义,或以为恶,果实一成熟,应该是甜蜜的,但是果实最主要的是生命的庚续与绵延,所以我们的言语或幽默诙谐,或有趣有内容,都应有撒种的目的,撒在别人心中,产生永远的生命。

许多时候,我们与陌生人或亲爱交谈,没有赚到真理的正题,我们应该将心思转向神,求神赐下合宜的话,好帮助与滋养别人的心灵,答案常是给予我们平安,知道平安离我们不远,那么我们的口舌就要发出平安的佳音。

在祷告中,我们也应求神赐我们嘴唇有祈求的话。有时你感到自己不能祷告,要除去你心灵中的勉强与挣扎,这些都剥夺你蒙福的安静时刻。跪在神面前,在心灵中保持完全的安静。求祂在你口舌上有祈求、代祷与敬拜的话。相信祂必这样施恩,即使断续的话,仍比口舌的礼仪更被祂接纳。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