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我不孤单,因深知有谁在看顾我……
121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神日夜保护的确信和希望。神不仅创造了山,也造了天和地。我们决不应该相信比神还小的权柄。神不仅全智全能,还在看顾着我们。没有甚么可分散神的注意力或阻止神。神在不疲倦地看顾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是安全的。神不会忽略我们的需要。
经文:
1(上行之诗。)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
2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3他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
4保护以色列的必不打盹,也不睡觉。
5保护你的是耶和华,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
6白日,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也不害你。
7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他要保护你的性命。
8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
里,诗人信心坚定地告诉我们:神是我们永远的保护。而第5-8节的第二部份,诗人告诉我们:神是一位关怀我们的神。
读下去,值得我们思想的是,何以“太阳和月亮”会带来朝圣者“灾害”呢?事实上,在古代近东的社会里,对于在旅途中的人而言,“中暑”不单只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同时亦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朝圣者在这烈日当空之下的行程,除了艰辛,更可能是对性命的挑战。至于“月亮”,原来在荒芜的旷野里,它的光芒亦是相当强烈的,甚至强烈到会伤害旅途者的眼睛。因此,诗人是要透过“太阳和月亮”带给旅途者的攻击,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在这朝圣之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灾祸。第6节里,诗人并没有掩饰我们有遇到“灾害”的可能,也没有指出我们可豁免于“灾祸”的挑战,但是,他坚定地指出:一切的伤害、疾病、意外等等的灾害,全都不能叫我们脱离这朝圣之路,因为我们知道,神是我们的保护。
有学者读到这一段经文的时候这样理解:“除非海水渗入了船舱,否则海洋里面全部的水加起来也不能够使一艘船沉没;除非我们让苦难入侵,否则全世界的苦难都无法伤害到我们。”这个正正就是诗里面所应许的“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的真正意思。神必定保护我们、与我们同在,但勿忘记,我们不要效法旷野一代的以色列人──悖逆、不信;却要在这条朝圣的道路上谨守、坚持到底。
第8节里,诗人说:“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8节),这是什么意思?诗人要我们明白,神并不仅仅只在“每一件事”上保守我们;“你出你入”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神是有能力“彻底地”保护我们的。
思想“信心”,也许来自我们对神丰富而稳固的经历,并且也是神对我们的信实和不变。让我们认定:那位有情的神正垂视着我们,祂不是袖手旁观地任由我们在困苦中挣扎、对眼前的处境惶恐无依;祂是一直与我们同在。无论这朝圣的路山势多么险峻,路上有多少挑战、多少艰难,让我们谨记:神是我们最大的施恩者,从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必定如此。
经文:
1 (上行之诗。)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
2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3他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
4保护以色列的必不打盹,也不睡觉。
5保护你的是耶和华,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
6白日,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也不害你。
7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他要保护你的性命。
8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
《诗》一百二十篇告诉我们:当朝圣者踏上这条朝圣之路的起步点时,我们要知道:耶和华神是我们在这洪涛波浪之中的倚靠;而一百二十一篇呢?诗人要告诉我们:当我们在这路上前进时,神是我们“永远的保护”。
走进第一百二十一篇,诗人那“举目”(1节)的行动是非常重要的,何以这样说?试想,耶路撒冷圣殿建造在海拔一千尺的高山上面,并且根据《诗》一百二十五篇让我们知道,锡安山是被“群山”所环绕的。换言之,对当时候的朝圣者而言,这朝圣之旅的艰难,实非笔墨所能形容。面对着“群山”,前进确实是一项对体能、情绪和心灵三方面严峻的考验。诗人这“我要向山举目”、并且“我的帮助从何而来”的呼唤却仿佛提醒我们:切勿忘记在“我们”与“我们所遇到的困难”之间,还有我们的神呢!当诗人“举目”望见“群山”、望见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的时候,诗人这“举目”的行动也许并不是迷失方向,而是望见眼前更重要的焦点,就是“从那位创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2节)的“帮助”。由此看来,诗人这“举目”有两个重要的意义:
即使在危难关头,诗人对神仍然有着坚定的信靠;诗人所认信的,不是外邦的神祇,却是那位与他、并与整个以色列有盟约关系的神。再读下去,第3-4节首先让我们看到诗人所认识的神是一位“保护以色列”的圣者。何以这样说?
许多时候,当我们读到这两节经文时,不期然将焦点放在“不打盹”、“不睡觉”上,突显出神是一位不疲倦、不需要休息,并且长远活着、时刻看顾和保护人的神。只是,我们却忽略了诗人在这里是刻意将他对神的认识和信心,放置在“以色列的历史”场景里。
试想,当朝圣者唱起这一首诗,唱到“保护以色列”一语的时候,他们会想起什么?也许是他们的先祖出埃及、过红海的经历;但更可能的,却是他们对神的“埋怨”(出十六)、或是因为没有水喝而与摩西的“争闹”(出十七),甚至可能是他们因着摩西迟迟没有下山而对神的怀疑,结果制造金牛犊(出三十二)等等的“历史”。事实上,以色列的历史确实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看到他们如何“不信”神。即使以色列人经历过许多次神迹,甚至每一个神迹都是震撼人心的,然而,他们仍然是“动摇”。
《诗》一百二十一篇读到这里,在这朝圣旅途之中,诗人要问一众朝圣者:我们都对神有完全的信心与信靠吗?
思想望向这一位掌管历史的神,我们确实不用为着面前的难处和挑战而惊恐,因为,神是一位时刻站在我们难处之中的神。这条朝圣之路也许不容易走过,只是,当我们“举目”望见这位永远保护我们的神之时,我们又何用惊惶呢?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参考经文: 申约翰叁书1:;撒上约翰叁书1:;;提要
这是一篇美丽的上行之诗。它是当年往耶路撒冷朝圣者,在旅程中所唱的诗歌。叙说他们对于上帝的全能和护佑,坚定相信。如今信徒奔跑天路,也是如此。这首诗可成为信徒吟唱、宣告、祈祷,直到进入「永恒的荣耀里」见主面。
全首诗共8节,可分四段研读。每段2节经文,容易背诵、吟唱。它是孤单暗夜里,险恶旷野上,死亡幽谷中,与恶者争战最佳的帮助、扶持和力量。信徒心中恐惧、害怕时,当高声吟唱它,必能经历诗中所应许的上帝的保护和眷顾,必能及时临到。亲爱的,使用它来赞美主。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这是信心的宣告,也是历代圣徒亲身的见证。诗人强调:「保护你的是耶和华。」祂的保护,非一般的保护,因祂是永恒、全能的上帝,是创造天地的主。祂的保护是从地上到天上,从今世到永生。诗人说:「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祂要保护你的性命。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作者对上帝认识的描述,鲜活又深刻:「保护你的必不打盹,也不睡觉。」「白日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必不害你。」,5)亲爱的,上帝的路最美好,安心交托祂,必不致后悔、羞愧的。圣经应许:「….祢保护我的性命,搭救我,使我不至羞愧,因为我投靠祢。」(诗约翰叁书1:
默想1.中文和合本圣经,本诗使用六次的「保护」,二次的「帮助」,四次的「必不」,这提醒我们,在人生道上「不要怕,只要信。」上帝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祂的人得益处。祂的恩典永远够用,让我们大胆地赞美祂吧。2.「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你出你入」按希伯来文直译是「你入你出」,有其军事背景(申约翰叁书1:;撒上约翰叁书1:;,这意味着,信徒的一生在争战之中,置身于属灵的战场上,主必保护我们。借着我们信靠、顺服与祂同工,必要得胜争战,直到永远。赞美的金言1.主,求祢使我明白我的责任,使我可以谦卑下来,帮助我去赞美祢的恩典,唯有靠着祢的恩典,才能在我里头生出圣洁。Shun2.上帝使祂的长子在苦难中得荣耀,照样也使祂的众儿女在患难中学习顺服和赞美,得以进入荣耀。──Tract赞美的经文1.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2.祂必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保护你的是耶和华,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白日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必不害你。3.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祂要保护你的性命。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赞美的祷告亲爱的主阿,我哀叹的时候,求祢听我的声音,求祢保护我的心思意念,不受仇敌的惊恐、恫吓和欺骗。祢向来保护贫寒和穷乏的人,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我要无止尽地称谢、赞美祢,因祢吩咐祢的使者,在我行的一切道路上保护我。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他必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
你需要帮助吗?我需要。你从哪里寻求帮助呢?
当诗人举目向山自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他接着自答说:“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不是从山而来,乃是从那造山的耶和华神而来。
他提醒自己两个伟大的真理:一、神是全能的创造者,他超越生命中的一切问题;二、神必不打盹。
神是一位不疲倦的工人。请试想神是你生命中的一位工人,是的,这么想十分奇妙。我们常常联想我们是神的工人。但是《圣经》让我们首先感到奇妙的是,神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位工人,记载:“从古以来人未曾听见、未曾耳闻、未曾眼见,在你以外有什么神为等候他的人行事”。
神每天二十四小时为我们行事。他不请假,也不打盹。事实上他是如此热切渴望帮助我们,他的眼目遍察全地,要为所有信靠他的人更多行事。记载:“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他心存诚实的人”。
透过为信靠他的人行事,神彰显出他无限的能力、智慧和良善,神喜悦如此行。天父正是藉着耶稣基督彰显他的心意,记载:“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耶稣为跟随他的人行事,他服侍他们。
这是我们必须相信的,要真正地相信,这样我们就能“常常喜乐”,“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也常有那“出人意外的平安”,“应当一无挂虑”,并且“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爱人如己”。
这就是真理!这就是事实!神昼夜不停地为等候他的人行事。
阅读:
保护你的是耶和华。——
我的小孙儿跟我挥手道别,过后他又转过身问我:“奶奶,为什么妳要一直站在门口看着我们离开?”我觉得幼小的他问这样的问题很有趣,不过我看得出他很困惑,所以尝试给他一个理由,因此我笑着对他说:“嗯,这是礼貌,如果你是我的客人,看着你离开表示我在意你。”他仔细想了想我的答案,但似乎还是很困惑。因此,我告诉他一个简单的道理。我说:“我看着你,因为我爱你。当我看着你们开车离去,就知道你们正要安全地回家去。”他笑了,给我一个温柔的拥抱。他终于明白了。
他那孩童般单纯的理解提醒了我,所有人都应谨记一件事,天父总是看顾和保护着我们每一个祂所宝贝的孩子。就像诗121篇所说:“保护你的是耶和华,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5节)
对于攀爬险径前往耶路撒冷敬拜的以色列朝圣者而言,这句话会带给他们的安慰:“白日,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必不害你。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祂要保护你的性命”(6-7节)。同样地,当我们每个人攀登自己生命的道路,有时也会面临各种威胁或伤害,但“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为什么?因祂爱你。何时?“从今时直到永远”(8节)。
谢谢天父看顾我们,平安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诗120篇-134篇被称为“上行之诗”,诗121篇是其中之一。犹太人每年在无酵节(逾越节)、初熟节(五旬节)和收藏节(住棚节)这三大节日时,会聚集在一起敬拜上帝。从各地来敬拜上帝的人在前往山城耶路撒冷时,就会吟唱这些上行之诗。诗121篇也是他们在旅途中吟唱的诗歌,描述在途中若遇到危险时,可以寻求上帝的帮助。这些危险包括滑跌(3节)、太阳和月亮的伤害(6节)。在危机四伏的旅途中,诗人鼓励上帝的子民向山举目,不是仰望人们所敬拜的假神,而是寻求上帝,这位“造天地的耶和华”的帮助(2节)。
柯贝尔
阅读: 诗121篇
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
我是个讲求纪律的人,所以我规定孩子们晚上几点一定要回到家。虽然他们都很自律,但我的习惯都是不睡觉,直等到听见门把转动的声响,确定他们安全到家了才能安然入睡。我虽大可不必等门,但我乐意这么做。然而,有一次我在等门时竟睡着了,这让我感到挫败。那一夜,女儿轻轻地把我摇醒,笑着对我说:“爸爸,我平安到家,你该去睡觉了。”尽管做父亲的总是处处为儿女着想,但有时也有无法做到的地方。这虽令人感到惭愧,但也是人之常情。
但上帝绝对不会这样。诗121篇是令人宽慰的诗歌,颂扬上帝看顾保守祂的儿女。诗人宣告,那位保护我们的上帝“必不打盹”(3节),并于第4节重申、强调这个事实:祂“不打盹,也不睡觉”。
你能想像吗?上帝从不打盹,也不睡觉,而是时时刻刻保护着我们每一个人。不论你是为人子女、阿姨、叔叔、母亲或甚至是位父亲,祂都保守眷顾。上帝虽大可不必这么做,但因祂深爱我们,就乐意看顾我们。上帝应许时刻保护我们,我们能为这个应许高声歌颂!
天父,谢谢祢持续看顾我们的生活。我们知道,这并不表示一帆风顺,
而是被祢的爱和同在所环绕。
求祢帮助我们能完全相信,祢必时刻看顾。
诗121篇是一首“上行之诗”,也就是每年朝圣者在前往耶路撒冷的旅途中所唱的诗歌。诗人确信上帝会保护祂的百姓,因此五次提及“保护”(3、4、5、7、8节)。这首诗歌可分为四组对句,每组对句有不同的主题,都与上帝的保护息息相关。第1-2节,诗人心怀敬畏地宣告,我们的帮助来自“造天地的耶和华”。第3-4节,诗人强调耶和华保护祂的百姓,从不打盹或睡觉。第5-6节,诗人宣告说,不论白天或黑夜,耶和华都保护以色列。第7-8节,诗人明确指出,上帝的保护是“从今时直到永远”。
施竹俐
阅读: 诗121篇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数十年来,由著名的布鲁克林会幕堂诗班所颂唱的心灵奋兴福音诗歌,让许多人得着祝福。其中一例,就是他们依据诗121篇所录制的诗歌《我的帮助》。
诗121篇一开始就是诗人的宣告,表明他相信上帝创造万物,所有的帮助都从祂而来(1-2节)。这帮助包含哪些层面呢?其中包含得享平静安稳(3节)、时刻的保护(3-4节)、上帝的同在与荫庇(5-6节),以及永远保守你免受灾害(7-8节)。
历代以来,上帝的子民因着圣经的教导,藉着诗歌表明他们的“帮助”是从上帝而来。我也曾与他人一起高唱改编自查理.卫斯理的诗歌:“恳求天父赐恩扶助,无别人能援手,我深知道主若离我,我必无路可走。”伟大的改革家马丁.路德写得对极了:“上主是我坚固堡垒,永不动摇之保障;上主是我随时帮助,使我脱危难恐慌。”
你感到孤单、被遗忘或困惑吗?不妨思想诗121篇,好让你的心充满信心和勇气。你不是独自一人,无需孤军奋战。相反地,要因上帝在今生与永恒对你的眷顾而欢乐,上帝已藉着主耶稣基督的降生、受死、复活和升天,展现出对你的爱。你可以靠着祂的帮助,面对下一个阶段的挑战!
天父,圣经与诗歌都提醒我们,我们的帮助是从祢而来,我们为此感谢祢。
求祢让我也能时时谨记,祢是我的帮助!
所有的犹太男子每年都必须三次到圣殿守节日。前来朝圣的人走上耶路撒冷所在的高地时,他们会唱所谓的“朝圣之诗”(诗120-134篇)。希伯来文的标题称这些诗为“上行之诗”。第二篇朝圣之诗是诗121篇,曾被称为“旅行者之诗”。诗人讲到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安全和保护,向我们保证我们的上帝会帮助我们,保守我们安全。大卫在诗124篇也提到这一点,他说“若不是耶和华保护我们”(1-2节),就有可能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无可否认,如果上帝不帮助我们,我们就无法存活(3-5节)。大卫在结束他的反思时向我们保证,上帝永远不会抛弃我们,上帝是我们的护卫者和拯救者。我们可以大有信心地说:“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当你在人生的旅程中遭遇危难时,诗121篇会带给你什么样帮助呢?
经文:诗121,:5,
耶稣在最后,向门徒预言了他二次再来时的一些情景。门徒们听了这些预言后,可能多少有一些软弱,以致灰心失望。所以,耶稣紧接着在开始便讲了这个“寡妇和不义的官”的比喻,以勉励门徒在复杂的环境当中,在公义的审判到来之前,要常常祷告,不可灰心,持守住信仰。一、恒切是祷告蒙应允的必须“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人是很容易灰心,很善于忧虑的。有人说,忧虑是沉浸于昨日的麻烦,浪费今日的时间,再把明日的机会弄得凌乱不堪。忧虑是凡事往坏处想,认定不愉快的事、苦恼的事、失败的结局无法避免。很多人遇到问题,会灰心泄气、忧愁苦恼。耶稣却提醒我们要常常祷告,将重担卸给神。关于祷告,今天很多肢体不要说常常祷告,甚至连祷告都没有。的确,从人的本性来说,人就不愿意祷告。因为祷告否定了人的自我能力,反而叫人谦卑下来,依靠神。那什么是常常祷告?耶稣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一个寡妇受人欺压,孤立无援。她求城里的官长给她伸冤。但这个冷漠的官很长时间不理睬她,搪塞她。寡妇就锲而不舍,不断去求告他。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求告这个不义的官。因着她的恒切求告,最终获得了公义。一个贫穷无依的寡妇尚且知道不断地祈求,我们神的儿女,岂不更当常常感恩、祈求吗?常常祷告不是重复的祷告。耶稣说:“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常常祷告,乃是说心里不断地与主相通,仰望他,倚靠他,感谢他,赞美他。祷告是属灵的呼吸。祷告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常态。二、信德是祷告蒙应允的前提耶稣讲完比喻后,话锋一转,感慨地说,“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这句话既是对“寡妇”的赞扬,也是在信德方面向门徒们提出了要求。那么,这个“寡妇”所持守的信德是什么呢?1、是她祷告的简单。她没有用冗长的句子、复杂的内容及华丽的词汇,向“不义之官”长篇大论。她只是简单地把自己的困难和难处说出来,并提出伸冤的要求。2、是她祷告的单纯。寡妇只求伸冤,只求主持公道。她并不寻求报复对头。她一无所有,所拥有的就是正义在她这一边。但她没有在“不义的官”面前数落仇敌的种种罪行。在伸冤的过程中,这个“寡妇”不仅表现出坚定的信心,也展现出良好的灵性品德。3、是她祷告的信心。她对“不义的官”充满信心。信心对祷告来说至关重要。“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信心”是耶稣在比喻中要告诉门徒的最核心的信德。寡妇是死去丈夫的贫苦女人。这样一个“寡妇”,遇见了难处。但是她既相信“不义之官”能为自己伸冤,就多次请求,就忍受劳累疲倦、冷嘲热讽,等候公义的彰显。当神似乎不听我们的祷告时,我们仍然要不灰心地向他祈求,这才是信心的表现,也是十字架的功课。神常让我们等候,就是要操练我们的信心。三、圣爱是祷告蒙应允的根本耶稣在比喻里提到一个“不义之官”。这个所谓的法官很可能是依附罗马政权的外邦人。一个既非犹太人,又不相信神的人,当然“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如果他是犹太人,那他也是一个卖国求荣的犹太人。当寡妇鸣冤叫屈时,他自然不予理睬了。那他为什么又为寡妇伸冤呢?他仅仅是要解除自己的“烦扰”而已:“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在读比喻时,我们切不可把这个不义的法官比喻成神。我们的神,满有慈爱、满有怜悯!他体恤我们的软弱,顾念我们的困苦,供应我们的需要。“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如果将贫穷寡妇的处境和我们对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被神所爱:寡妇求官长伸冤是基于律法,我们向天父祈求是基于他无尽的恩典和爱。有时候我们会软弱。但是我们看到,不义的官甚至会为了一个并不高尚的理由“免得她常来缠磨我”,就为寡妇伸冤,何况我们的神?他怎么会不垂怜遭遇逼 -/迫、蒙受苦难、昼夜呼求的选民呢?耶稣说,“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结语:一个仰望上帝帮助的人,必然会依靠上帝在他里面的保守,且能体验到上帝在他生命中完全的保护。上帝永远不会忽略我们的需要;他会全方位地看顾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所以我们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哈利路亚,阿门!
本篇诗歌,被称为“登阶之诗”,指的是以色列人登耶路撒冷所唱的诗歌。以色列人的圣殿建造在耶路撒冷城市中,又由于耶路撒冷是造在地势高的山上,所以每逢以色列人的重大节日,五旬节、住棚节,特别是逾越节,上耶路撒冷圣殿敬拜神,登耶路撒冷圣山所唱的诗歌就被称为“上行之诗”或“登阶之诗”。他们一边登着阶梯上山,一边以登梯为节拍,边上边唱,赞美神的奇妙作为。
一、谁是保护者?
本诗中“保护”或“保护者”经常出现,对一个经过艰辛、寂寞旅途的朝圣者而言,可谓是沙漠中遇到了甘霖,因为被保护是最紧要的事。那么谁是我们的保护者?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本篇诗的作者旗帜鲜明的指出,我们的保护者是耶和华上帝,“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耶和华”有时在犹太人中也被称为“雅威”,是“我是自有永有的”之意。“耶和华”一词,在旧约圣经中至少出现了5909次之多,对以色列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上帝用“耶和华”这个名字,来特意的表明上帝与以色列人的个人和整个民族的关系;祂不仅是个人的保护者,也是整个民族的保护者。以色列人为祂而生,也靠他而活。:2)与此同时,“耶和华”这个名字,与耶稣基督也有着特殊的关系。耶稣基督曾经也多次宣称,“我是”、58,宣告与耶和华是平等的神。因此,我们信耶稣的人也是神保护的对象,就如经上所言,“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二、怎样的保护?
在耶和华怎样保护他子民的论述中,作者刻意的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形象的描述神无微不至的保护,“他必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可以发现,诗人用拟人化“不打盹也不睡觉”的手法,意在描绘神满有慈爱的关怀和看顾,祂片刻也不休息的鉴察、保护圣徒。因此,圣徒在任何的困境中依然能够得享平安。
耶路撒冷是个山地城市,崎岖的山路很容易使人失脚跌下山崖,特别是刮风下雨或黑夜的时候,就特别的需要有引领者和保护者出现,给予全方位的保护。据说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携家人在崇文门堂做礼拜的时候,中方为了其人身安全,单是安保人员就安排了600人左右,以人山人海、密不透风的安全体系来保证一个家庭的平安。试想凡间都是如此,更何况我们的神呢?人所设立的安保人员,总会有有打盹或疏忽的时候,但我们的主必不打盹,他不像人会困乏疲倦;我们的神是“也不打盹也不睡觉”式的保护,在他毫无黑暗,黑夜和白日在他都是一样。
三、保护的范围
前文中作者藉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和“也不打盹也不睡觉”的拟人手法,向我们阐述了神施行怎样的保护。在这里我们会发现,神保护的应许继续扩大,从朝圣者眼前所关注的事,延及人生命中的全部,即人生命的全部都是耶和华上帝保护的范围,我们可从两组词看出来:
第一,“白日,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必不害你。”“白日”和“夜间”,恰好是一天一夜的时间,从时间的角度来讲,24小时都是在耶和华上帝保护的范围。从内容上来讲,耶和华上帝的保护既是日日更新,又是完全妥当。无论已知、未知、白昼、黑夜的危险,或庞大的势力、阴险的计谋,祂都能胜过。
第二,“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免受一切的灾害”,指人的方方面面都要受到耶和华上帝的保护,就如同母亲对待襁褓中的婴儿一样,无微不至的给予关爱,注意婴儿方方面面的需要,时时刻刻提防危险的到来并想方设法促进他的成长;当然,这里的“免受一切的灾害”它不是指信众的生活可以舒适无虑,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这只是温室中的保护,并不是耶和华保护的原意。耶和华上帝从来不会保护以在温室中为满足的人,他只会保护那些已经行走在路上的人,就如同行走在旷野之路的埃及人一样,““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间云柱,夜间火柱,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
四、保护的时效
根据上下文来看,“保护你的性命”的应许,有多重的意思;从全人的角度来看,可指全人都在耶和华保护的范围之中;从事物的角度来看,可指你出你入的每一件事情都在耶和华上帝的保护之中,不管是在外面的冒险或创业。也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指耶和华上帝的保护是永永远远的保护,“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
“你出你入”,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可指朝圣与回家,神会彻底保护这趟旅程;甚至扩大范围来看,也可能指一个人生命的黎明与黄昏,从生命的开始至生命的结束都在神的保护之中。因此,我们会为此陷在幸福的烦恼之中,这个“从今时直到永远”的保护,究竟哪一半更能鼓励人心:是“从今时”开始的事实呢,还是“会持续下去”的事实?不过,我们要注意的焦点是神的保护不是到时间的末了,而是无穷无尽,丰丰富富,就像神自己成为,“我的福分,直到永远”一样。
显而易见,本篇诗的主题是“保护”,作者是以“保护”为旗帜而展开论述。“保护”及相关的词语,几乎出现于诗中的每一节经文。单“保护”在本篇诗歌中就出现六次(参、5、7、8);此外,还有相近的词语“帮助”出现了两次;“荫庇”,也出现了一次、5)。本篇诗之所以出现了这么多的“保护”及相关词,实则是在向我们保证,我们可以享受从天而来的被保护的特权,这种保护是无微不至、方方面面、全人的保护;这个保护亦必实现在每一个爱祂儿女的身上,使神成为我们的祝福,从今时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