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虚假,有没有影响我以真诚待人的心?其实,我真诚吗?
假装友好很容易。恶人通常戴上善意或友好的面具,来达到他们的最终目的。大卫在王位上会遇到许多假装友好、要达到个人目的的人。大卫知道神最终将惩罚他们,但他祷告求神对他们的惩罚快些来到。真正的信徒应该在所有的人际交往中保持直率和真诚。
大卫的诗。
1 耶和华啊,我要求告你!
我的磐石啊,不要向我缄默!
倘若你向我闭口,我就如将死的人一样。
2 我呼求你,向你至圣所举手的时候,
求你垂听我恳求的声音!
3 不要把我和恶人并作孽的一同除掉;他们与邻舍说和平话,心里却是奸恶。
4 愿你按着他们所做的,并他们所行的恶事待他们。
愿你照着他们手所做的待他们,将他们所应得的报应加给他们。
5 他们既然不留心耶和华所行的和他手所做的,
他就必毁坏他们,不建立他们。
6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听了我恳求的声音。
7 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
我心里倚靠他就得帮助。
所以我心中欢乐,我必用诗歌颂赞他。
8 耶和华是他百姓的力量,
又是他受膏者得救的保障。
9 求你拯救你的百姓,赐福给你的产业,
牧养他们,扶持他们,直到永远。
诗二十八篇是一篇个人申诉诗(哀歌),但第9节指出诗人个人的情况也会连带着一个对整个群体的关注,反之亦然。无论如何,和众多的个人申诉诗一样,即使作者是个体,他所面对的敌人却几乎都是一群人,一群作者描绘为作恶或与耶和华敌对的人。这种情况当然和大卫作为以色列王所面对的情况吻合,因为王的敌人总不止于一人。但由于作者(或大卫)把敌人描绘成某一类人,即使作者只是一人,在对比下他自己也自然成为另一类人的代表,他的申诉,也变成不单纯是个人的申诉,促成诗里申诉诗的普及化。
传统视二十八篇的场景为押沙龙的叛乱,大卫被迫离开耶路撒冷和锡安山,大卫对圣所的惦念和这个设想一致:“我呼求你,向你至圣所举手的时候,求你垂听我恳求的声音!”;称耶和华为“磐石(=锡安山)”b),是“得救的保障”b),也是同理。但更可能的是外邦破坏与以色列的协定,大卫被外敌所攻击:“他们与邻舍说和平话,心里却是奸恶。”b)而在赞美诗的段落大卫以以色列王的身份称颂耶和华:“耶和华是他百姓的力量,又是他受膏者得救的保障。”
诗歌可分成三部分:1-2节是王祈求耶和华不要缄默;3-5是针对敌人的祈求;6-9节是一首赞美诗(6-8节)和王作为牧人为他子民的祷告(9节)。
诗歌处理大卫面对的两个问题。第一,大卫看不见耶和华的作为。大卫向耶和华求告(1a),呼求(2a),不要向他“缄默”b),意味着坏情况已经持续一段时候,而耶和华一直没有回应。“如将死的人一样”原文字面是“如那些下到坑里的人一样”。耶和华作为“磐石”,是力量和盼望的象征;“坑”,是人被收监或埋葬的地方,像约瑟在坑里一样,没有盼望。诗人亟需要耶和华的帮助,最急切的表达,就是向耶和华在地上居住的地方,向他的圣所,举手求告。
第二,大卫求耶和华惩罚恶人时,要以眼还眼,“照着他们手所做的待他们”(4b),同时候又在审判时不要让他遭遇“池鱼”之灾:“不要把我和恶人并作孽的一同除掉”(3a;参。最终耶和华听了大卫的祷告,明显把他保存,至于恶人的报应,却在赞美诗里没有提及。
邪恶的影响和审判的后果有一点相似之处,往往有无辜人的牵连。我们可能认为天下间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广义来说,没有错,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看法。诗里的诗人即使自称是义人(注意:这种态度和“自以为义”有分别),却从来都不以为这个认知足够让他“指令”上帝还他一个公道。我们之前已经不止一次的看过,诗人承认无论他有多少义,他仍然完全依赖耶和华的怜悯和救赎。我们可以把这个现象看成是诗人承认世上没有义人(参,但大卫在二十六篇和这里处理的是个别的事件。在单一的事上,往往有人是无辜的。
无辜人被灾祸牵连,圣经里没有正面的解释,只有三个大方向的处理:(1)在这个堕落世界的秩序里头,即使不应发生,却是无可避免(例:亚伯);(2)还留存的无辜人应该坚持他的无辜,向上帝申诉(例:约伯),却不蔑视或怪责上帝,这也是诗人的做法;(3)这是上帝不让人知道未来之事的一个延伸结果,目的是让人敬畏耶和华(参;,行善出自本心,而不单纯是因怕受罚。可以说,无辜人受灾是圣经作者认为人间最大的祸患,但大卫在诗二十八篇同样没有解释,只有大声向能救他的耶和华呼求。作为以色列的王,犹大的牧人,大卫向耶和华祈求:“求你拯救你的百姓,赐福给你的产业,牧养他们,扶持他们,直到永远。”
我的祷告:天父上帝,求祢不要让我自以为义,更不要让我以祢为不义;求祢因着祢的公义、慈爱和怜悯,引导我走人生的道路。阿们。
耶和华阿,我仰望祢。主我的上帝阿,祢必应允我。参考经文: 路约翰叁书1:;提要
本诗标题为「大卫的记念诗」。「记念zakar(zaw-kar')-HB2142」,原文字义为「想起」;中文圣经翻译为「记念、想念、追想、顾念」。大卫写作此诗时,身患重病、亲疏友离、仇敌相逼,然而他反躬自省,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于自己的罪过而起,要受到上帝的责罚。因此,他向主认罪、哀求祂的怜悯。传统认为这是大卫七首忏悔诗之一(另六篇:诗六;二十二;五十一;一○二;一二十○;一四三)。犹太人在赎罪日(七月十日)献祭时,要诵读此诗。
首先,是大卫诚心的认罪;接着描述他身心的苦楚,他对主说:「主阿,我的心愿都在祢面前,我的叹息不向祢隐瞒。」大卫哭倒在主面前,他知道主的慈爱和怜悯是无限的。他明白只有主能使他从苦境转回,因此他陈明所遭遇的苦痛。他决意转向上帝,他以信心宣告说:「耶和华阿,我仰望祢。主我的上帝阿,祢必应允我。」大卫落在最深的苦难中,仍然坚定仰望主,也深信上帝会应允他的恳求。这是另一种荣耀主的方式。
大卫以求告作为开始,也以求告作为结束。他向主求五件事:(一)求祢不要在怒中责备我。(二)不要在烈怒中惩罚我。(三)求祢不撇弃我。(四)求祢不要远离我。(五)求祢快快帮助我。大卫最在乎他与上帝的关系,他以信心全然的将自己交托给上帝,他寻求主的赦免,主的同在,主的帮助。这样的心志,是合主心意的。
默想1.大卫将自己的心愿,陈明在主面前,将自己的叹息,向主摆列。表明他对己罪的懊悔,对主怜悯的渴望。这种毫无隐瞒,全然坦露的心,是主所看重的。及时的悔改转回,必能得着主的拯救和帮助。2.无论身陷何种黑暗的景况,仰望主是唯一的出路。当我们定睛在主身上,就必能蒙主应允我们所求的。信靠交托,是荣耀祂的途径。赞美的金言1.借着热诚迫切的祷告、赞美,上帝必要赐下圣灵的能力。─AM2.受了重伤而流出来的赞美,是赞美的祭。──JE赞美的经文1.主阿,我的心愿都在祢面前,我的叹息不向祢隐瞒。2.耶和华阿,我仰望祢。主我的上帝阿,祢必应允我。3.拯救我的主阿,求祢快快帮助我。赞美的祷告亲爱的主阿!我们用信心全然将自己交托给祢,为要寻求祢的面、祢的同在,且得着祢的帮助。主阿,我们的心愿都在祢面前,我们的叹息不向祢隐瞒。我们仰望祢,主我们的上帝,祢是我们的拯救,是赐我们的力量。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祂凭真实将公理传开。参考经文: ;;;伯;;提要
第八十一个有关苦难的原文「ratsats(raw-tsats')─HB7533」是个动词,其义涵:「压碎、压迫」,中文圣经和合本译为:「相争、压制、打破、欺压、虐待、压伤等」。以赛亚书中有四首「仆人之歌」;;;皆预言弥赛亚耶稣基督。以赛亚加以描述这位受苦的仆人,如何对那些在苦难中的世人施行救恩,并且为他们受苦受难。文中不乏恩典的应许、怜悯的抚慰,值得苦难中信徒去发掘和支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我们的主,本是上帝儿子,为了要完成救赎世人的旨意,降卑成为上帝的仆人,并且亲自走完苦难的十字架之路。哦,苦难中的信徒阿,我们是跟随主受苦的脚步而行,十字架的道路,是信徒通向荣耀的唯一途径。
今日的钥节,在马太福音中明显地被用在主耶稣身上:「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所亲爱、心里所喜悦的,我要将我的灵赐给祂,祂必将公理传给外邦。祂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祂的声音。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等祂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外邦人都要仰望祂的名。』」;参「压伤的芦苇,将残的灯火」象征软弱之人、受苦之人、被压迫之人、贫乏之人、有病之人、迷失之人、无助之人、伤痛之人、哀哭之人、受冤之人、孤单之人……,但主应许:「祂不折断、祂不吹灭」,祂要为这些弱势者、需要者伸张公理。亲爱的,惟有主的全知、全能、怜恤和恩典,能拯救一切需要祂的人。
默想1.主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主已先我们走过最深的受苦之路,祂能了解并体恤我们的软弱。让祂引导我们走出一切创伤吧!2.大卫在主面前将自己的苦况陈明:「我被压伤、身体疲倦,因心里不安,我就唉哼。主阿!我的心愿都在祢面前,我的叹息不向祢隐瞒。」你也可以如此向主祷告。苦难的金言1.保罗阿,你真是众圣徒极好的榜样,你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还能这样荣耀上帝。Paul2.不要为明天忧虑,永活的天父今天既然看顾你,明天也会看顾你,天天都必看顾你,Wessels苦难的经文1.主耶和华赐我受教者的舌头,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题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2.主耶和华必帮助我,所以我不抱愧。我硬着脸面好像坚石,我也知道我必不至蒙羞。3.主耶和华要帮助我,谁能定我有罪呢?他们都像衣服渐渐旧了,为蛀虫所咬。苦难中的祷告亲爱的主阿,求祢怜恤我,因为我软弱。主阿,求祢医治我,因为我受伤。求祢开恩,搭救我,因着祢的慈爱拯救我。我因困乏,我时常流泪,我因忧愁眼睛干瘪,愿祢听我的恳求、收纳我的祷告。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诗 28
“耶和华啊,我要求告你;我的磐石啊…。” -
诗中称神为“我的磐石”的经文,很多都是人向神哀求时的祷告,由此可见,当人面对痛苦挣扎时,便会向神祷告。无论如何,单是开口向神呼求,就显出我们对衪的信靠,而呼喊神为“我的磐石”,更表明我们深信,我们呼求的神是既可靠而又回应我们呼求的。
诗28篇的祷告跟着恳求神不要闭口。这句话或许是大卫有感于当时邻近国家的假神而说的,因为那些神听不到、看不见、也不能说话,它们是又聋又哑、没有反应和冷漠的,那些神只不过是他们敬拜时使用的雕塑偶像而已。所以,大卫很可能是在对神说:“不要像它们!请表露你的本性!你曾启示你是怎样的神,就继续做这样的神的吧!看看恶人在做什么,请你出面干预!”接着,在几节经文之后,大卫便满有信心歌颂神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听了我恳求的声音。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我心里倚靠他,就得帮助。”
当我们落在难以忍受的境况中、或感到一切都似乎崩溃了,我们可以求告神我们的磐石,我们便会发现祂必定聆听、保护、和帮助我们。
祷告神啊,我们满心感谢祢。我们求告祢,祢便回答我们。求祢做我们的牧人,永远引领我们。阿们。
阅读:
义人的盼望必得喜乐。——
我和妻子参观了巴黎的罗浮宫之后,我拨电话给11岁的孙女爱蒂。当我告诉她我们看了达文西最有名的画作《蒙娜丽莎》时,她问我:“她在微笑吗?”
这不正是一直以来世人对这幅画最大的疑问吗?达文西于600多年前画下这幅油画,至今我们还是不知道,画中的女主角到底是不是在微笑?虽然我们欣赏这幅画朦胧的美,但始终无法确定她脸上的表情。
这幅画吸引人之处或许就是“微笑”。但是,微笑很重要吗?圣经是否也提到微笑呢?事实上,“微笑”在中文圣经里不曾出现,圣经也没有教导我们要微笑。但圣经却教导我们一种可以带来微笑的态度,那就是喜乐。这个词在圣经中出现了127次,如大卫说:“凡投靠祢的,愿他们喜乐,时常欢呼,因为祢护庇他们”;“祢已将我的哀哭变为跳舞,将我的麻衣脱去,给我披上喜乐”;“我的心必因耶和华夸耀;谦卑人听见就要喜乐”;“求祢叫我遵行你的命令,因为这是我所喜乐的”。
显然地,上帝为我们成就的一切事足以令我们喜乐,也让我们的脸上带着微笑。
亲爱的上帝,祢是良善的天父,祢使我们微笑。祢所赐的喜乐远胜过这世上的快乐。
求祢让我们藉着微笑,使人看见祢所赐的喜乐。
除了诗,新约圣经也多次使用“喜乐”一词。保罗在他的书信中,经常谈到他的喜乐和我们可以品尝的喜乐。腓立比书只有四章,但使徒保罗向腓立比教会的信徒多次提及喜乐和欢喜。保罗告诉他们说,他欢欢喜喜地为他们祷告;他们在灵性上长进的喜乐;呼吁他们藉着合一带给他喜乐;将他在传福音遇到的艰难视为喜乐,并与他们分享这份喜乐;要他们也与保罗一同喜乐;保罗打发人帮助他们在基督里有所成长,要他们欢欢喜喜地接待这些同工,保罗还说腓立比信徒是他的“喜乐”和“冠冕”。
需要留意的是,这些反复强调的喜乐,乃是在于我们与上帝和人之间的关系。你与上帝、与人的关系,是否成为你喜乐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