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诗篇第32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中的“忏悔”﹑“悔改”和“赦免”

得神赦免的心,真是乐得无比!

32篇 结合第51篇来读本篇就会发现﹕两者都是悔罪诗。大卫在这里表达了被神赦免的欢乐。神已经赦免了他对拔示巴和乌利亚所犯的罪(参撒下11-12 )。这是另外一首悔罪(悔改 )诗,作者向神认了罪。

训诲诗是用来教训人的诗吗?

32篇诗题 “训悔诗”是个术语,也许是说诗的目的在于使人得智慧或精明,提高人的生存能力或成功机会。

得赦其罪,真是有福!我是有福的人?我是吗?我罪如何获赦?

神愿意赦免罪人。赦罪是神慈爱性格的一部分。神向摩西宣告了赦罪,向大卫启示了赦罪;神又通过耶稣基督戏剧性地向世界显明了赦罪。这些经节揭示了神赦罪的几个方面﹕赦免罪,遮盖罪,不数算我们的罪。保罗在 8节中引用了这些经节,阐明了我们通过相信基督就可以得到这样的赦免。

基督徒都说人有罪,要认罪,但只说我认罪就可以了吗?

甚么是认罪?认罪就是我们认同神,认识到神正确地宣告了我们所做的是罪,我们有犯罪的欲望或犯了罪,是错误的。这就坚定了我们弃绝罪恶的决心,更有信心地跟随神。

神要指示我当行的路,我要神指示吗?我真心要吗?

神把一些人描述为马和骡子,是因为他们非得用嚼子和辔头来控制不行。他们不要神对他们的一步步带领,宁可顽固地离开他们惟一正确的选择。神要使用他们的话,就必然要管教和惩罚他们。神引导我们的时候,渴望用的是慈爱和智慧而不是惩罚。神要指给我们最好的道路。写在神的话语中的劝勉我们要接受,不要让我们的顽固导致我们不顺服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读祷诗篇之十八:诗篇第三十二篇A

大卫的训诲诗。

1 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

这人是有福的!

2 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

这人是有福的!

诗三十二篇不是一篇“忏悔诗”或“悔过诗”,内容虽然有提及大卫认罪,但忏悔不是焦点,认罪的需要和耶和华的赦免才是。也有人说三十二篇是一篇“感恩诗”,感谢耶和华赦免之恩。个人感恩诗一般都有两个主要部分:危难的陈述和耶和华的拯救。三十二篇也有类似的内容,只不过所谓危难,不是外在的情况,而是内心的苦况,而这种苦况,单单是由罪咎所引起;耶和华的拯救,是指他赦罪之恩,把大卫的罪咎挪走。但三十二篇下半部有很强烈的训诲倾向,而诗歌的标题也指明是“大卫的训诲诗”,加上三十二篇没有直接赞美的内容,所以可视为是一首训诲诗。我们今天只读1-2节。

“训诲(maś祂îl)”一词在这里首次出现在诗歌的标题上,原文是“大卫的(诗歌)。(一篇)训诲”。另外有13篇诗有这个标题,包括四十二篇,四十四篇,四十五篇,五十二至五十五篇,七十四篇,七十八篇,八十八篇,八十九篇,和一四二篇等。从内容而言,除了三十二篇和七十八篇之外,其他都没有训诲的味道,学者也无确定看法。大概这标题和内容无关,可能和使用这些诗歌的场合有关。

三十二篇头两节使用了3个有关罪的名词。第1节有两个:“过(pęšaʿ)”,它的原动词意思为“反叛”之意,有政治意义(参;“罪(ḥaṭāʾâ)”,“不中的”之意;第2节的ʿāwôn一词《和合本》亦翻译作“罪”,原字根有“屈曲”、“扭曲”之意,一般指道德败坏,但亦会被用作泛指所有罪(参。这两节清楚表达,没有任何的罪孽是在耶和华赦罪的恩典之外的。

与此相关,头两节也有3个描绘赦免的动词。第1节有两个:“赦免(neśûy)”,是“挪走”之意;“遮盖(kesûy)”,即是“隐藏”,意谓“上帝不再看见”的意思,但同一字在第5节译作“隐瞒”,描述罪人希望“上帝看不见”他的罪。大卫是说过去他一直处于一个“拒绝面对”自己的罪的境况当中。如此用法明显是刻意的:同一个字,表达出两种相反的面对罪咎的方法:一就是面对耶和华,经历恩典;一就是自以为是,拒绝承认。

第2节的“不算为罪(lōʾyaḥšōḇ)”,意谓“不计较”、“不记录”。这个动词也用于亚伯拉罕的信:“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yaḥšeḇęhā)他的义。”。这两节经文成为保罗在用以证明犹太人也好,外邦人也好,都只能凭“信”在上帝面前获得赦罪的基石。于是保罗借着“计算(ḥšḇ)”一词,把连起来。

保罗的逻辑是这样:大卫说“主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所谓“主不算为有罪”,就是“被主算为义(称义)”。按照创世记的记载,亚伯兰“因信”被上帝“算为义”,所以“算为义”这个两段经文都出现的行动,就成为连接“相信”和“罪得赦免”的桥梁。虽然创世记没有说亚伯兰因信而罪得赦免,但因着“算为义”等同“不算为有罪”,而后者又等同“罪得赦免”,所以“因信称义”也就等同“因信而罪得赦免”,如此相信上帝的人便不在律法以下,脱离了律法的咒诅,无论犹太人、外邦人,都是一样。问题是人如何在保罗当代相信上帝?

对保罗和所有新约作者而言,相信上帝意味着相信基督,因为基督是上帝向人借律法启示救赎旨意的延续和成全(或“总结”,。认清基督的身份之后,相信基督就等同相信上帝。这就是保罗的福音:“本于信,以至于信”,因着相信基督,人得以相信上帝,也因此而被上帝称义(“得到上帝的义”),罪得赦免。

我的祷告:

即使在今天,我仍然会拒绝面对,也拒绝承认自己的罪,继续在过犯里活着。求天父怜悯,借基督的灵的帮助,即使是零星的过犯,都能面对承认,而且抵挡再犯,让我走在赦罪的福气里头,不会生在福中不知福。奉主名求,阿们。

--1-尔道自建 1月18日

02、改善你的态度

耶和华的慈爱必环绕信靠祂的人。

你每天最重要的选择是态度的选择。因此,你要选择:

一、感恩的态度。“凡事谢恩,因为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给你们的旨意。”使徒保罗是在监狱写下这些话的,所以你看到他的态度并没有受环境支配,他对自己的态度作出选择。

二、对上帝信靠的态度。“耶和华的慈爱必环绕信靠祂的人。”这样的信心从哪来呢?你要每天都用上帝的话语来喂养自己的信心!尼希米和建造城墙的人被仇敌包围,但他们能够“非常欢喜,因为他们明白了教导给他们的话。”上帝的话语使你有信心。撒旦不害怕你犯罪后得到上帝的赦免,不害怕你抑郁时有上帝的安慰,也不害怕你缺乏时有上帝的供应。它害怕的是你对上帝话语的领受,因为你的无知才是它能用来攻击你的最强大武器。

三、仁爱的态度。“我把这些事告诉你们……让你们的喜乐满溢。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仁爱说:“我照着你的样式接纳你;你伤心时,我关心你;我只希望你得到最好的,而且我不计较你任何的过错。”仁爱选择解决问题,拒绝寻找逃脱的路子。仁爱能适应环境并能重新振作起来。当周围的人都在给你负面的劝告时,仁爱却选择站稳立场。

--2-今日圣言 4月15日

03、受尽煎熬

阅读: 诗32篇

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

葛尼斯在他所写的《一生的圣召》中提到,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和几位朋友在法国南部度假,他们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坐在壁炉边取暖,邱吉尔凝视着松木被火燃烧,发出劈啪的爆裂声。突然,他以一贯的咆哮声调说:“我知道松木为什么会发出爆裂声了,因它正被火燃烧、受尽煎熬,我也曾有这种经历。”

的确,苦难、绝望、危险、忧虑和面对做错事的后果时,都让我们如置身于火窑般痛苦。这些外在的环境逐渐将我们心中的喜乐和平安燃烧耗尽。正如大卫因犯罪的后果而受尽煎熬,像被火焚烧,他写道:“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就整天唉哼,以致骨头衰残。⋯⋯我的精力耗尽,好像盛暑的干旱。”,新译本)

在这种艰难的时刻,我们可从何处寻求帮助和盼望呢?保罗在宣教的旅程中,经常面对逼迫患难,但他却写道:“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要怎样才能像保罗一样呢?只要常在耶稣里,这位好牧人便能使我们的心灵甦醒,得着能力继续奔走天路。上帝已应许,祂会伴随我们一路同行,永不离弃我们

天父,求祢赐我力量,能承受今日所面对的患难,

并让我在基督里,得着祢所应许的永恒盼望。

你如何面对内心的焦急烦躁呢?

在苦难中,上帝如何帮助你呢?

灵粮透视

诗32篇是一首供人吟唱的诗歌。大卫这位歌唱的牧羊人、国王和以色列的作曲家在他所写的诗歌中,虽然没有留下音乐让我们可以仿照吟唱,但这并不重要;而当时的歌曲和诗歌讲究思想观念上的对仗而非文字上的押韵,同样也无关紧要。重要的乃是诗歌中的见解,即对上帝的认识就是心灵的音乐,无论在任何时代、地方或文化中,我们都可以用欢乐的歌声来颂扬上帝

狄马汀

--3-灵命日粮 4月12日

04、一笔勾销

阅读:

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祢就赦免我的罪恶。——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曾邀朋友一起去逛我家附近的礼品店。没想到,她竟抓了一把漂亮的发夹,硬塞进我的口袋里。她没付钱,就拉着我夺门而出。我被罪恶感折磨了一个礼拜之后,才向母亲全盘托出,眼泪也扑簌簌地流下。

我很自责当时做了错误的选择,任凭朋友行窃。于是,我前往礼品店将原物奉还,郑重道歉并保证绝不再犯。虽然老板不准我再踏进店门一步,但母亲已经原谅我,也让我确定已经尽力弥补过错,因此那晚我终于可以安然入睡。

大卫王也是在忏悔之后,罪蒙赦免才得平安。他曾掩盖对拔示巴和乌利亚所做的恶行(撒母耳记下11-12章) ,直到他耗尽心力。然而,只要大卫不再“隐瞒”他的过犯,上帝就赦免他的罪恶(5节)、保守他“脱离苦难”,并以“得救的乐歌”环绕他(7节)。大卫满心喜乐,因为“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10节)。

当我们认罪并寻求饶恕时,我们无法掌控罪恶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别人的回应。但上帝会赐下力量,让我们能挣脱罪恶捆锁得享自由,并藉着悔罪得享平安。而且,祂也表明,我们的罪孽已一笔勾销了!

主啊,当我们认罪并接受祢的赦免,

求祢帮助我们全然相信,祢已完全涂抹我们的罪恶。

只要蒙上帝赦免,我们就无须再有罪咎感。

灵粮透视

一颗背负着重担的良心,常常让人难以负荷。自从人类的始袓在伊甸园堕落以后,我们对罪的反应一直有两种: 怪罪别人,或是在上帝面前承担罪责。在今天阅读的这篇训诲诗中,诗人向他的创造主和救赎主承认自己的罪,进而亲身体验到良心得洁净、重担得释放的滋味。这篇诗清楚地教导我们,藉由上帝的饶恕,我们可以不再受罪恶的捆绑,得着释放与自由。

内疚和悔恨曾如何噬咬过你的心灵?上帝的宽恕和洁净如何让你得自由?

--4-灵命日粮 8月23日

05、祂永远看顾

阅读:

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 这人是有福的! 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 这人是有福的! 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 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 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 我的精力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细拉 我向你陈明我的罪, 不隐瞒我的恶。 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 你就赦免我的罪恶。细拉 为此,凡虔诚人都当趁你可寻找的时候祷告你; 大水泛溢的时候,必不能到他那里。 你是我藏身之处; 你必保佑我脱离苦难, 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细拉 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 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戒你。 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 必用嚼环辔头勒住它; 不然,就不能驯服。 恶人必多受苦楚; 惟独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 你们义人应当靠耶和华欢喜快乐; 你们心里正直的人都当欢呼。

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戒你。——

那一天,我的小女儿从德国慕尼黑搭乘飞机,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我打开电脑,连结我最喜欢的航班追踪网站,以确认她的航程。我输入女儿的航班号码后,电脑荧幕显示她的飞机已经越过奥地利,正绕过意大利北部。从那里,飞机将飞越地中海、法国里维埃拉南部,前往西班牙,预计会准时到达巴塞罗那。看来,我唯一不知道的就是空服员为她提供了什么样的午餐!

为什么我想知道女儿在哪里?情况如何呢?因为我爱她,我在乎她,关心她在做什么,想知道她生命中的一切。

在诗32篇,大卫颂赞上帝对我们的饶恕、带领与劝戒,是何等宝贵。然而,天父上帝并不像我们世上的父亲那么有限,祂不只知道我们的一切,还了解我们内心最深的需要。上帝应许我们:“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戒你。”(8节)

无论我们今天的景况如何,我们都可以信靠上帝的同在和看顾,因为“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10节)。

亲爱的天父,谢谢祢以慈爱看顾我,求祢今天引导我行走在祢的道路上。

上帝的眼目和慈爱永不离开我们。

灵粮透视

诗32篇以相当特别的角度,看待信徒与永生上帝之间立约的关系。作者大卫王深知自己所犯的罪,也知道自己需要认罪和祈求赦免。他与永生上帝之间的属灵关系,不只是正面的体验,也包括了上帝的管教和责备,使他能认罪并得到复兴(4-5节)。所以我们可以确信,在我们的信仰旅程中,无论是在信心的高峰或低谷,上帝都会无微不至地看顾、供应我们的需要。

--5-灵命日粮 2月1日

06、年初一证道:有福的人

证道经文:诗 32

1〔大卫的训诲诗。〕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2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3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4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细拉〕5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细拉〕6为此、凡虔诚人、都当趁你可寻找的时候祷告你.大水泛溢的时候、必不能到他那里。7你是我藏身之处.你必保佑我脱离苦难、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细拉〕8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戒你。9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他.不然、就不能驯服。10恶人必多受苦楚.惟独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11你们义人应当靠耶和华欢喜快乐.你们心里正直的人、都当欢呼。

文字内容: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母亲就非常注重这一天。中国人有一句俗语:“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每天的早晨,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光。在我们中国人心里,新年第一天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基督徒,我们同样也将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献给我们的神,因为我们在神的面前都是被祝福的人。今天在这里崇拜的弟兄姊妹很少,但是我们心里充满欢喜和快乐。

新年的第一天,我们透过大卫的诗来一起思想何为神眼中有福的人。说:“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记载了耶稣在山上教训门徒时讲的“八福”。书32篇大卫也谈到了有福的人,他说:“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大卫是合神心意的王。在神的面前,他不仅作得合神心意,更重要的是大卫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心与神交通。大卫深深地知道,自己是一个罪人,他曾经犯罪,得罪过神,但是神并没有丢弃他。

大卫是一国之君,但他没有说“作王是有福的人”、“作领导是有福的人”,也没说“有钱是有福的人”,乃是说“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一个人有钱也好,有势力也好,如果没有神,不算是一个有福的人;一个人拥有了世界的一切,但没有认识神,不能算是有福的人;一个人拥有世界所有的荣华富贵,但是罪没有得到神的赦免,不能算是有福的人。大卫谈到有福的人,不是从世俗的角度,乃是在神的里面,在主耶稣的里面,在耶稣基督的宝血里面。

大卫是一个王,拥有权柄,管理着一个国家,一无所缺,但是他曾经缺失过内心中的平安。当他的罪没有被神赦免时,他内心愁苦。记述了他得罪神时内心的状况:“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 当他犯罪的时候,全身没有任何力气。为什么呢?因为当他不认罪的时候,不能够从罪恶当中将自己释放出来,当他不愿意在神的面前开口承认自己过犯的时候,罪就一直不能得到神的赦免,所以他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没有喜乐,没有平安。不仅如此,他更体会到:“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通过罪在他内心中的折磨,他承认了自己的罪,他已经意识到,罪在他里面给他的伤害和捆绑,他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当他闭口不认罪的时候,罪在他身体里,以至于在生命中所带给他的莫大伤害。

书51篇是大卫的一首认罪诗,他在神面前真心地认罪,非常谦卑,他将自己的心门完全打开,把自己的过犯陈明在神面前,他说:“神啊,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大卫很会认罪,当他认识到罪在他生命中的伤害和痛苦的时候,他开始承认自己的罪。他不是将自己的罪一个一个摆在神面前,乃是说:神啊,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爱涂抹我的过犯。你是有爱心、有怜悯,有慈爱的,我是一个有罪的人,你要按着你自己的慈爱和怜悯涂抹我的过犯,求你按着你的属性来怜悯、涂抹我的过犯。

接下来,我们看,大卫的过犯不是得罪了人,乃是:“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大卫已经认识到他所做的是“恶”,不仅仅是罪,而且他在神眼前行了这“恶”。我们看到,大卫在神的面前承认自己过犯的时候,他毫无保留,他已经把自己像一张白纸一样,打开在神的面前。他知道在神的眼中,不能隐瞒自己的过犯,当他隐瞒、不愿意认罪的时候,罪就在他的身体和生命中折磨他,他已经受不了了,他已经尝到了那罪带给他的痛苦。所以他在神面前认罪:“我向你犯了罪,惟独得罪了你”,“求你按着你的怜悯和你的慈爱,涂抹我的过犯”,“我在你的眼前行了这恶”。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卫说:“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大卫在神面前这样的认罪,和保罗所发的心声非常相似,保罗说:“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24)

弟兄姊妹,大卫是人,保罗也是人,我们也是人。每一个在神面前的人都曾经历过自身的软弱,也经历过罪在内心的折磨和痛苦。想要做的善事做不出来,不愿意做的恶事倒做出来了,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就伤害了别人,得罪了对方。这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神面前不知不觉所犯的罪。对此,大卫看得很清楚,他说,我是一个罪人,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参。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神听了大卫的祷告能说什么呢?神还会责怪大卫犯罪吗?不会。因为大卫说,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我就有了罪。那不是我的,我不愿意去犯罪作恶,但是,母亲在怀胎的时候我就有了罪。所以大卫说,你要按你的慈爱和怜悯涂抹我的过犯。

接下来大卫说,“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求你洗涤我,我就比雪更白”,“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涂抹我一切的罪孽”,“神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9,10)。从大卫的认罪当中,我们每一个弟兄姊妹体会到,大卫不是在作表面文章,大卫真的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向神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

我们是有福的人,我们和大卫一样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大卫是一个有福的人,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是因为他的罪得到神的赦免。我们是有福的人,我们的“有福”远不在于世俗的条件,乃在于我们的罪得到耶稣基督宝血的赦免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宝血洗净我们所有人的过犯和罪孽,他已经接纳了我们。因为我们口里承认耶稣是我们的主,我们心里信他从死里复活(这也是保罗所说的),我们就是有福的人。大卫说,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们今天说,求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来洁净我,我就比雪更白。主耶稣的宝血洁净我们,我们在神面前就被神算为一个义人,我们有福没福?有福!我们实在是有福的人。

大卫讲到第二种有福的人,他说:“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大卫在认罪的时候,他的心里有没有诡诈啊?没有。大卫很诚实地把自己所有的过犯摆在神的面前。他没有说,神啊,我偷过牛,神啊,我偷过人家一根铁链子,神我偷过一个铁镢子,神啊,我都作过什么……乃是从内心深处认罪:我是在罪孽里生的,我是一个罪人;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我就有了罪;今天我在你面前犯罪,惟独得罪了你;我在你眼前行了这恶,在神的面前,我作了这恶,我是一个罪人;我需要你的赦免和涂抹。大卫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他为有罪,大卫是有福的。

一个有罪的人,就会有诡诈。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总愿意少花钱,多买东西。买好东西的时候,更是愿意越便宜越好,这是我们人心里的一个本能。这不是过犯,这是我们人心里的一个本能都喜欢好的。但是,在神的面前,人也常有这种心态:我少认罪,多得神的赦免,在神面前认罪的时候,认一部分留一部分,把那些重要的留下来,不重要的向神认了;把那个最丑陋的留下来,将那不太丑陋的认了;把在人面前能说出来的认了,在人面前说不出来的就留下来。

弟兄姊妹,神看我们看得很清楚,我们心里怎么想的,神都知道。圣经说得好:“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有时我们会以表面上的热情来遮盖内心中罪的阴影;以外表的虔诚来遮盖内心中的痛苦;以我们外面的谦虚来掩盖内心的骄傲。这是我们自己看不到的。没有圣灵的光照,我们始终不会发现自己的这一些软弱,我们里面的这种状况如果没有耶稣基督宝血的洁净,仅靠着表面的遮掩,是不能够得到神赦免的。

弟兄姊妹,我们都是人,大卫也知道为什么会闭口不认罪因为内心有诡诈。如果神不责备我,我里面那个东西就不拿出来,就不会向他承认。但是当圣灵不停地在责备、折磨他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好了好了,我服输了,我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的过犯,只有这样,他才能很虔诚地在神面前认罪。

我们虽然在神面前罪得蒙赦免,但是在我们里面很深的地方有污垢,就像水垢一样趴在水壶上,你不去用心清理,它就会永远覆在上面,最后导致烧出来的水不干净,而且发出一种臭味。这时,人才不得不去清理水壶的水垢,让它干净。水不发臭的时候,你永远不会清理水壶的水垢。但是神希望我们永远是洁净的。让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永远像那没有水垢的水壶一样,让我们的生命之水在神的面前永远是清澈的。

大卫说:“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如果心里没有诡诈,我们偶尔被过犯所胜,神不会责怪我们的。但是当内心存着诡诈,就总不能得到神的赦免。这也是大卫自己亲身的经历。

神是活的神,是察看人内心的神,人却常会把神活的话语做成死的事情。我们的耶稣基督是从死里复活的主,他愿意我们是以活的心灵来敬拜他的人。保罗说:“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大卫在他的祈祷中说,有福的人是心里没有诡诈的人。你也不要想那么多,能够把自己完全地摆在神的面前,那么我们就是有福的人;也不要把神活的话语用死的方式去遵守,这也不是一种虔诚的行为。我们所敬拜的神愿意我们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他(参

,大卫说:“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这是一个有福的人最宝贵的东西。在内心当中没有诡诈,这也是作为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当人和人相处有诡诈时,在信仰当中也会怀疑、有诡诈。一个人心中有诡诈,就是一个虚假的人,一个假冒为善的人。所以大卫说,“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那么,怎样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没有诡诈的人,做事的时候不让诡诈束缚,用最诚实的内心做事、敬拜神呢?大卫的选择就是把自己完全交在神的手中。

,“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大卫把自己交出来,把自己拖出来,把自己献在神的面前我的心思、我的意念是你所知道的。我不知道我自己,不了解我自己,我内心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我愿意将自己摆出来,摆在神的面前,求你鉴察我、试炼我,因为你知道我的心思和我的意念。大卫真是很亲切地在自己与神之间建立了一个很深的沟通,你知道我,你可以引导我,你可以帮助我,你知道我的心思和我的意念。保罗也是这样,将自己的身体当作活祭摆在神的面前。

弟兄姊妹,能够在神面前如此坦诚的人,我们能说他没有福气么?一个能把自己坦诚地交在神面前的人,真的是很有福气。他能够与神心与心地交流,与神心贴心地谈话,这样的人是一个有福的人。

耶稣基督也在登山宝训中劝勉过门徒,说:“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耶稣是在告诉门徒,“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和变白了。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习惯,有错误时不愿讲“对不起,我错了”,总愿为自己解释和开脱。在公共汽车上,人多的时候,踩了别人的脚,人家不高兴地回头说一句“干嘛踩我呀”,我们不愿很简单地告诉人说:“对不起,是我踩了您的脚”,而是说“这么多人,是别人挤我了……”妻子责备丈夫的时候,说“你为什么不干家务活”,丈夫不会说“对不起,你辛苦了,我以后帮你多干一点”,丈夫会有很多借口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太了不起了,包容心太大了,买了假货从来不会觉得心里难受,上当受骗了,也觉得无所谓。有一个外国姊妹和她的中国丈夫去买餐椅,一把椅子460元,先生一口砍价只给160元,把她吓得扭头就跑,怎么有这样的事情啊,不可想象。有一次他们在饭店里吃饭,要了一盆水煮肉,里面除了汤就是菜,根本没有肉,她就问她先生说,怎么没有肉啊?先生笑笑说,就这样吧。她说中国人的包容心太大了,买了假货不觉得上当受骗,觉得无所谓。同样,当我们自己犯了错的时候,我们也不直接认罪,而是会为自己的行为做很多解释。

在中国,有很多理论,无论什么样的理论,都是一套一套的,非常丰富,但是,都不是主耶稣基督里面的道理,不是耶稣所喜悦的方式和方法。耶稣告诉我们,敬畏他的人,要作一个“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的人”。以此方式训练我们,心里面不要隐藏诡诈,因为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你作太多解释,就是在内心当中不诚实的一种表现。

耶稣基督告诉门徒,在公会当中受审的时候,你们不要提前去思考说什么,为什么?因为耶稣不愿意让门徒内心当中有诡诈。“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弟兄姊妹,神如此地爱我们,他爱我们爱到什么样的程度视我们为至宝。他爱我们,要让我们的内心、思想、意念,成为一潭纯洁的清水。以弗所书上说,他要藉着自己的宝血,洁净教会,“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洁净教会使之无瑕、无玷污,他要让我们在他的前成为洁白,比雪更白。大卫说“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这是从表层看,神已经接纳你一个有罪的人了;进深一层,更为重要的是“凡内心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

大卫接下来又谈到有福的人到底有福在什么地方。:“你是我藏身之处,你必保佑我脱离苦难,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在这节之前,大卫说,“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但是,当他在神的面前开口承认自己的罪时,他说:“你是我藏身之处,你必保佑我脱离苦难,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这是大卫一个有福的人认罪前后的对比:不认罪的时候,他是怎样一种状况;当他认罪,神接纳他将他抱起来、藏起来的时候,他内心中又是怎样的滋味。当他在神面前不能坦诚认罪时,他是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当他在神的面前被神接纳的时候,他欢呼:你是我的藏身之处。

大卫是一个王,他总是在保护别人,可谁能保护他?只有神能够保护他。神成为他的藏身之处,让他得到安慰。一个得到安慰的人,一个罪得赦免的人说:“你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并因此充满了喜乐。一个认罪的人,一个心里没有诡诈的人,一个罪被神赦免的人,他是一个喜乐的人,并且这个喜乐是“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

这是怎样一个喜乐方式?大卫的喜乐到了什么程度?这种喜乐不是轻浮的,而是从内心当中发出对神的一种浑厚的赞美,胜过了教堂的音乐对于神的歌颂,他说:“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从天上赞美耶和华,在高处赞美他。他的众使者都要赞美他,他的诸军都要赞美他。日头、月亮,你们要赞美他;放光的星宿,你们都要赞美他。天上的天和天上的水,你们都要赞美他。”

大卫觉得自己一个人赞美不够,没有办法将自己的喜乐完全表达出来,他所谈到的一种赞美是“天上的天和天上的水你们都要赞美他,放光的星宿,你们都要赞美他”。 大卫作为一个罪被赦免的、喜乐的人,内心完全坦诚在神面前,他把自己融入到宇宙之中,将自己放在了宇宙之中,放在了大自然之中,大自然和宇宙完全融入在一起,赞美神。这是一种胜过教堂音乐的、浑厚的对神的赞美和感恩,是一种用言语无法表述的在神面前的喜乐,只有把自己放在神的创造之中,一起来颂赞神,这才是对神最完美的赞美。在大卫看来,一个人唱诗太单调了,表达不了自己的喜乐,用一个乐队来赞美,也没有办法来表达他的喜乐,于是,他把自己放在了太阳当中,放在星宿当中,放在宇宙之中,放在诸天和众天使当中,与他们一同来赞美神。这是一个有福的人,神所赐给他的第一个恩典。

大卫说“惟独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不仅是乐歌四面环绕他,还有慈爱四面环绕他。这种慈爱是什么样的慈爱呢?是什么样的一种境况呢?大卫说“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他以一种渴慕的心态向往着进入到神的里面。面对神,他不是非常遥远地藉着观望的心态在祷告,而是说“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在这个时候,他和神之间不是一种距离,一种遥望,一种期盼,而是他已经进入到神的慈爱当中,并且他已经住在神的圣殿之中,他已将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心完全融入到神的里面。

当我们看到大卫的这种心态的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基督离世的时候告诉门徒说“你们在我的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的含义。赶快进来吧,和神融为一体,进入到宇宙万物当中,融入到神的创造之中,一同来赞美神,这是一个有福的人,是一个被神的慈爱四面环绕的人,他的内心当中充满了神的生命。

大卫虽然得到神的赦免,得到神的悦纳,已经住在神的殿中,但是大卫是一个人,是人就会犯罪,是人就会有得罪神的时候。因此,神给大卫一个非常亲切的劝勉,说:“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戒你。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它,不然,就不能驯服。”神给大卫的劝勉是:过去你是一个不听话的人,当你犯罪的时候不向我认罪,我以罪来折磨你,让你不得不打开自己的嘴巴,向我承认自己的罪,现在你已经进入到神的圣殿当中,神以慈爱四面环绕你,以乐歌四面环绕你。当大卫进入神的殿中,以浑厚的心态向神发出赞美之后,神劝戒他:我会一直盯着你,我会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的身上劝戒你,盯着你,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它的时候,才可以驯服。你不要那样作,因为那样作是要受损失的。

弟兄姊妹,主耶稣基督通过他十字架上的爱,也是在这样劝勉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靠着信,接受了十字架的救恩,罪得到赦免了,从此,耶稣基督会一直盯着我们,指示我们当行的路。像大卫所得到的恩典一样,神的心意是,他不愿意用强硬的方式,用责打的方式来让我们悔改,耶稣基督我们的神,他愿意我们以驯服的方式,活在神的面前。耶稣基督神不愿意让我们每一个人在犯了过犯被神责打的时候才悔改,就像耶和华神告诉大卫的一样,你不要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你的时候,鞭打你的时候,给你严厉手段的时候,你才能够驯服。你不要像那个牲畜,因你是一个人,你要作一个谦卑顺服神的人。我们看到神给大卫的劝勉多么真诚。当大卫把自己的心完全交出来,回到神里面的时候,他得到的是神亲口对他的劝勉。

对于一个有福的人,神所寄予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慈爱?神没有告诉大卫,你要老老实实的,我就给你更多的钱,给你更多的物,给你更多的地。神没有这么告诉他。得到神慈爱的人就是谦卑在神的面前,神以慈爱四面环绕着大卫,神要让大卫作一个顺服的人,主动谦卑在神的面前。我们每一个基督徒也都是如此。

我们是有福的人,我们是被神的喜乐四面环绕的人,是被神的慈爱四面环绕的人。我们知道我们的神他在过去一年当中从岁首到年终如何地看顾我们。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从今天开始到年末,神仍然以慈爱关照着我们,爱护着我们。我们既然是有福的人,像大卫一样,那么我们就当作一个接受大卫劝勉的人“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人是有福的;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是有福的”。

我们每一个人在神的面前都是如此有福的人,神不会计算我们的过犯,神不会计算我们的恶,耶稣基督主动来到地上,他接纳我们,涂抹我们的过犯;并且耶稣基督也会藉着他的宝血,将神的祝福给我们,把喜乐给我们,把慈爱给我们。我们每一个弟兄姊妹当在自己的内心中有一个标竿,像保罗所说的一样。知道我自己在作什么,知道我自己在干什么,知道我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什么地方,在新的一年里“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阿们!

--6-边文爱 2017-05-14

07、上帝拯救胜试探

诗32;

陈云华牧师

大斋期,也称预苦期,共四十天,寓意耶稣基督在受洗之后,在旷野中饱经试探,禁食祈祷四十天,其间专心仰赖天父上帝,终胜过魔鬼的诱惑试探。在这四十天,信徒操练禁食,效法耶稣清心祈祷,以胜生活中诸般试探。

一、乐园里始祖失败

美地、美物、美福。自上帝造人于世,人的试探便如影而至。但试探不是出于上帝,乃是出于恶者撒但;试探之因也不能归于撒但,乃归于人的私欲(参,完全是人心中“不信”的恶心发动。上帝将始祖安置在美地伊旬园里,尽享美物,上帝的荣光充满在他们中间,可谓“耶和华祝福满满”。这便是上主向人所怀的意念,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人。

神说、人说、蛇说。上帝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都可以吃,是完全的恩典;上帝说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不可吃,这是祂权能的禁令,更是祂慈爱的眷顾,因为吃的日子必定死。蛇则是完全否定上帝的话,诱使人认为上帝是自私、说谎、独断的。人享有上帝完全的供应,却专注于自己想要的与上帝一样,以致于说话时不仅将上帝的话大打折扣,而且相信了蛇的话、抛弃了上帝的话。

罪行、罪性、罪刑。人既否决上帝的话,便必产生罪行。人不知道那果子虽看似美好,其实却是杀人的毒物;吃下后或与上帝相似(这是撒但的话),实却与上帝隔绝;虽可能“分辨善恶”,实是陷于罪恶之中。且不仅自己有罪,更使全世界的人在他们里面都沾染罪性,承受罪刑,就是死亡。何等可怕!

二、旷野中耶稣得胜

旷野、禁食、饥饿。主为何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四十天之久?首先,第一位亚当在百般美食可以享受的时候,因贪恋那似乎“好作食物”却叫人死的果子而失败。我们的救主却在饥肠辘辘的情形之下,选择顺服上主“舍己”的命令,不以祂全权的神性为祂道成肉身的人性需要服务,而能成为代表“新人类”的“末后亚当”。基督在接受试探时禁食四十昼夜,他完全地得胜了,祂的生命不由私欲掌控,祂是真正在生命中执掌王权之人。

己能、主能、鬼能。撒但不叫你明明犯罪,它只提醒你“能”,可以解决自己眼前的需要,因为你的需要是最重要的。它也诱骗人借属灵之名行私欲之事,明里言主全能,实则绑架上帝为自己的任意妄为负责。它又将人的眼光转向世界的荣华这是上帝所不能给你的,上帝给你的是十字架,我(鬼)给你的乃是全世界和荣华。多少时候我们依靠己能、试探主能、随从鬼能!

上帝、上帝、上帝。上帝是一切的根源、中心、归依。食物只是维持我们肉体生命,上帝的话语却是永远的生命之粮;上帝是主,不是祂围着我们转,乃是我们要敬畏、顺从祂;祂是至高的主,“单要事奉k”是指无论祂带领我们走何种道路,我们都当跟从而不偏离左右以成就祂在我们身上的旨意。

三、亚当里众人死亡

枯干、沉重、耗尽。因着始祖亚当犯罪,罪就从这一人入了世界。一个在罪中的人是可怜的,他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罪,是死在过犯罪恶中。自此,生命枯干、罪刑沉重、心神耗尽便是人生常态。这等枯干是赚得全世界却一直无法满足的枯干,是天天压在心头那死后审判的沉重,是想尽一切方法也无法找到一条通往释放自由道路的耗尽。活着,诚然是在醉生梦死中等死。

被掳、无知、苦难。人已经被罪及死掳掠,即便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谁能脱离罪的捆绑而活出真自由的生命?谁能逃离罪的刑罚而得着永生平安的生命?因着罪,苦难如影随形,这不仅是世上生活的苦难,更是灵魂永远的苦难,这苦难,在人对上帝救恩的无知中越积越深,直至地狱。

律法、定罪、死亡。罪,在律法之先便已存在,只是律法将罪显明出来。在上帝的律法中,没有一个人不是罪人,因为没有一个人如同上帝一样完全(参。我们的不完全便是我们的罪,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被律法定为有罪的人,因着罪,死就临到我们众人,无可奈何又无能为力。

四、基督内信者永生,5-11)

赦免、遮盖、称义。上帝以怜悯为怀,不撇弃自己所创造的人,既然亚当失败,祂就另设一位救主,就是祂自己的独生子基督,藉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赦免我们从亚当来的罪性、遮盖我们的罪行、并且因耶稣基督的复活而将祂的义披戴在我们身上,称我们为义。这全然是恩典、白白的恩典。

亲近、保佑、乐歌。基督里的恩赐远胜过亚当里的过犯。过犯令上帝远离人,恩赐则促使上帝与人和好,叫人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上帝的恩赐又保佑我们脱离苦难灵魂的苦难,没有人能从基督手中把我们夺去,因为我们的主要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们,既是天使歌唱,也是我们赞美。

教导、勒住、生命。我们乃是被称为义的人,我们的生命尚需成为义,这是我们一生在基督里必有的追求,然而凭我们自己实不能达到。感谢主,祂说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这不是世俗生活的路,乃是永生国度生命的路。上帝已经赐给我们自由的生命,但我们若偶然被过犯所胜、甚至陷入一时的无知中,祂要用嚼环辔头勒住我们,虽然会有痛苦的感觉,但至终是要基督的生命在我们身上作王并使我们与基督一同作王。哈利路亚,感谢上帝!

--7-陈云华 2017-05-14

08、你所念的,你明白吗?

你所念的,你明白吗?

(2012年9月30日)

经文: 启应:诗32

杜凤英 牧师

无论我念书还是看电影杂志,有的时候,象是云里雾里看不明。有的基督徒看圣经也可能没有看明白。为此,也不可能明白主的旨意,更不要说完成主的大使命了。

一.当如何过节

今天聚会之后,我们会怎样过节呢?因为往日的劳累而在这天休息吗?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假日的时光?但是,此时,不要忘记吃灵粮,当我们满足了肉体的需要后,灵粮对于我们更为重要。

这段经文中的埃塞俄比亚人是在去耶路撒冷过节期的日子。在他过完了节、做完了礼拜,他仍然没有放松一个寻求者渴望的事读经灵粮。

二.念

五旬节圣灵降临后,主的门徒到各地传讲福音,福音传到撒玛利亚后,主的使者引导腓利向南走,遇到了埃塞俄比亚一个大有权柄的太监在女王干大基的手下总管银库。这个人上耶路撒冷礼拜。

参加礼拜是不是一个基督徒完成了任务?不是。他坐在回程的马车上仍然念圣经,渴慕神的话语,不忘自己的职分和寻求。

“念”字的希腊文意思是“再知道”。当一个人念书时,他是在“再知道”,因为书本上的是别人已经知道写下来的,而你去“念”是在重复、是“再知道”的过程。希腊文的这个“念”字包含很多的哲学。

有的弟兄姊妹只是礼拜的时候来听道。听道是重要的,但读经也是重要的。听道是别人领受的,只有当你念的时候,才是你“再知道”、明白神的恩典和神的教训的时候。

三.问

当一个人真正渴慕神的话语、进入神的话语的时候,他一定有问题要问。

腓利听见圣灵的吩咐,叫他“去贴近那车走”时,腓利就在车的旁边跑,问那个埃塞俄比亚人“你所念的,你明白吗?”,此刻,埃塞俄比亚人提出了三个问题:

1.第一个问题“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

这个埃塞俄比亚人的话里充满了极不满足的状况。他到希伯来人敬拜的中心,到了希伯来的祭司和圣殿面前,但他的心中仍充满了不满足,他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答。可能他所听道的宣讲是面对所有人的一种的宣讲,就像今天我们的礼拜一样,不可能是针对个人、针对每一个人内里的需求,所以,他做了礼拜,但他的心中没有得到极大的满足;可能宣讲者如法利赛人一样,他们的宣讲与他们的生命见证不一样,以至于他疑惑了。他在回程手拿着圣经,一面走一面读。他的问话表明他的饥渴慕义,表明他的寻求。

“指教”在原文中有“解释”和“引导”的意思。神赐给我们不同的身份和恩赐,也赐给我们指导者。

腓利:在前段经文中可以看到腓利是在十二使徒广泛的福音拓展后,使徒选出七个有着美好的灵性、上帝的恩典、圣灵的能力和充足的智慧的人作执事。腓利就是这七个人中的一个。当腓利遇到这个埃塞俄比亚人,他作着单独的教导、解释、引导的宣教事工,跟随这个埃塞俄比亚人,投入到他属灵的生命需求中,陪伴这个陌生人一同读经、分享、解释。

在这个埃塞俄比亚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在圣灵催逼着他去明白神话语的时候,神就为他预备了一个解释神话语的人,得到了属天的恩典。

你没有时间吗?在公交车上、在上网……的时候,你是否打开圣经读神的话。我们有的时候会问如何能够遇到这样属灵的指导,答案是:我们只要渴慕,就必能得到,神就必给我们预备。

这个埃塞俄比亚人读的是《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书卷打开,车继续前行,但此时,他的灵里多了一个陪伴者,让他在圣经的话语当中真正感受到了这段经文给予他的震撼这个受迫害的、卑微的、被遗弃的人,祂却替我们担当罪恶,被带到宰杀之地,成全了我们与神的合一的祝福《以赛亚书》五十三章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给予我们灵性振奋的宣告。

2.第二个问题“先知说这话是指着谁?”

当这个埃塞俄比亚人寻求,得到指教的时候,他必然有了第二个问题这个先知指的是谁?是指先知吗?还是指着别人?

腓利明确回答先知是“指着别人”就是那将来要来的弥赛亚。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腓利就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和合本新译本更加清楚地翻译为:从这段经文开始,传讲耶稣的福音。

这个埃塞俄比亚人他们持守的是犹太教的传统,并不能知道耶稣基督与他们之间有着何种关系,因犹太人不能接受受苦的弥赛亚。腓利藉着这段经文告诉他耶稣基督,告诉他耶稣基督为我们流血的恩典与救赎。

从这段经文,我们得知,早期的基督徒是如何从祂的教导学习到怎样读《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圣灵把埃塞俄比亚人的心预备好,以致他马上明白了。

3.第三个问题“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

当埃塞俄比亚人听完了腓利的讲解,他认识了耶稣基督和祂的救恩。他的内心渴望进到耶稣基督生命的救恩中。他看到前面有水,于是,就提出受洗“我受洗有什么怀疑呢?”和合本新译本翻译的更加直接:有什么能阻止我受洗呢?一个明白的人、一个清楚神恩典的人.有古卷在此有“腓利说:‘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说:‘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

往迦萨路上的马车中,一个问,一个答,圣灵引导两人在一起探究圣经倾听、询问、交谈、以致信靠主,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并进到神话语中,相信神儿子的权柄和能力,以及祂来到世间的救恩。

这个埃塞俄比亚人完完全全地进入到神的恩典当中,因此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了。

四.洗礼

我们可能是因为外在的力量和要求而受洗,但一个真正明白的人是出于自己的内里没有任何的阻挡,必须要进入。水是一个看得见的记号,表明他的罪被洗净,而且他也领受了一个内在的记号圣灵的洗礼。

洗礼后,圣灵让腓利到另一个禾场工作。这个刚刚领洗的埃塞俄比亚人也为着主作美好的见证、生命的见证。我们不仅看到腓利的事工,也看到埃塞俄比亚人的事工,他在腓利不在的时候,“就欢欢喜喜地走路”。

我们渴望一生的平安喜乐。今天,这个人得到了、有了美好的祝福,他不仅念了、信了,他的生命获得了滋润,以至于他的人生从此“欢欢喜喜”。愿我们今天在节庆的时候,让我们看到这新造之人的生命,在基督的里面欢喜快乐,让我们不仅仅在属世的欢庆快乐之中,也让我们在灵里面常常喜乐。

五.教训

这个埃塞俄比亚人感到世界给予他的不满足,在礼拜堂里也没有得到他所渴望得到满足的,但是今天,有着耶稣基督在他的生命当中,他得到了真正的满足。是的,如果我们只看人、只看世界,我们可能永远也不满足,但当有着耶稣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的时候,我们必能得到满足。

以前,这个人可能需要到耶路撒冷,需要有会众的陪伴,需要腓利给他讲经,但是今天,没有了这些,他依然欢欢喜喜地行走,他不是孤单地行走了,耶稣与他同伴。现在,我们可能遭遇亲朋好友的离弃,弟兄姊妹的误解,人生的深渊,但是,不要忘记,耶稣与我们同行就是最大的喜乐,因为祂永远也不使我们孤单。

愿我们每个人在耶稣基督生命的道路上,不断地寻求,因为我们知道耶稣基督与我们同在、圣灵与我们同在。在我们孤单的日子祂与我们同在,在我们喜庆的日子祂与我们同在。

(根据录音整理)

--8-杜凤英 2016-10-27

09、认识赦罪的奇恩

“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细拉)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细拉)为此,凡虔诚人,都当趁你可寻找的时候祷告你。大水泛溢的时候,必不能到他那里。你是我藏身之处。你必保佑我脱离苦难,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细拉)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戒你。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他,不然,就不能驯服。恶人必多受苦楚。惟独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你们义人应当靠耶和华欢喜快乐。你们心里正直的人,都当欢呼”(诗32篇)。

壹、导论

一、种类

1、是忏悔诗

《书》第32篇,是七篇“忏悔诗”中的第二篇,是大卫的认罪诗。解经家普遍认为,本诗的写作背景与《书》第51篇相同,其经过大概如下:犯了奸淫和谋杀之罪后,大卫迟迟不肯认罪。为此,神特意差遣拿单前去劝谏。通过先知委婉的启发和勇敢的棒喝,大卫终于有了“我得罪耶和华了”的意识。(参:20)为了表明认罪的诚意,大卫写下《书》第51篇和第32篇这两篇情真意切的忏悔诗。《书》中充满了“忏悔”p“悔改”和“赦免”。这首赦免的《书》可能是《书》第五十一篇的续集;对比两篇诗歌的内容和语气,我们不难看出,51篇是大卫在他的罪行被揭发之后的立即回应,他在神面前痛悔;而32篇则是事后的回忆与思考,并且重新再写有关忏悔这题目,指出了罪的本性以及当人隐瞒它、承认它、离弃它以及罪蒙赦免时会有的结果,让更多人可以得益受惠。”

2、是训诲诗

本篇诗题是“训悔诗”,“训诲诗”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智慧或巧妙”,意为“使变聪明”,或“能成功”、“能精通”。它可能表示这是一首默想或教诲性的《书》。本篇《书》目的在于使人得智慧或精明,提高人的生存能力或成功机会。《书》中共有13篇“训诲诗”,除本诗外,还有第42篇、第44篇、第45篇、第52篇、第53篇、第54篇、第55篇、第74篇、第78篇、第88篇、第89篇和第142篇。但以理书中也用这词三次。即在十一章二十节,二十五节和十二章三节,这些地方是被译成“智慧人,”就是指着那些受了“训诲”的人。“智慧人”就是那些知道神旨意,在大患难中承认他的。他们被圣灵感动,受了神的训诲知道神的计划。神教训人是从认罪悔改开始,经过各样的痛苦一直到他们走完世界的路程。

二、主题

本篇《书》把个人的忏悔与对他人的训诲结合起来。本诗的深刻用意就是阐明赦罪之福。诗中详述大卫悔改前后的经历,颇具劝戒的意味。其中论到其罪蒙赦,重新被神所接纳,那一份喜乐活现诗中。快乐就是得蒙宽恕!那种激动的情绪难以形容。一个巨大的重担得以解除,债项得以一笔勾销,良心得以安然;那是一种解脱。

三、结构

本篇《书》头尾是以正面方式表达;以负面方式表达的,则如回忆与神失和的情形,婉言讽刺顽梗之人(这些人应当去看看骡子被套住的情形),以及提出警告:若选择刚愎自用,必会遭遇灾祸(6节)与痛苦(10节)。

本诗共有11节,可分为五段:1至2节为第一段,诗人叙述罪得赦免的福气,藉此颂赞神的赦免之恩;3至5节为第二段,诗人叙述拒绝认罪的痛苦,和承认罪恶的平安;6至7节为第三段,诗人呼吁众人趁着机会赶紧认罪悔改;8至10节为第四段,诗人教导当行与当止,藉此表达自己的离罪之志;11接为第五段,诗人颂赞了赦罪的喜乐。

四、价值

本诗特色鲜明,影响深远。是七篇认罪诗中,将赦罪之道表达得最完美的一篇。他将罪的本质、罪的影响和痛苦、认罪的秘诀、赦罪之乐,以及赦罪后所当有的态度等等,都系统地、一一清楚介绍给我们。它给古今所有圣徒所带来的帮助和益处,是无法估计的。

奥古斯丁最喜爱这《书》,他念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流出眼泪来。当他年老体衰的时候,不能起床,把本篇刻写在他卧室床边墙上,并写道:“知道自己是罪人,这是悟性的开端。”以提醒自己每天需要神,以便朝干夕惕,勉作完人,如此在痛苦之中,因诵读此篇就得了很大的安慰。

有一位年老的信徒,他的孩子给他诵读这《书》后,这老年人向年轻儿子说:“你要慎记这篇神的话,我年幼时念的时候相信它,现在年纪老迈,感谢神,神是真实可靠的,保守它,必得福气。”这些就是大卫的认罪,得蒙神赦罪,保守蒙福的见证。

贰、释义

一、赦罪的福气

“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

1、赦罪的福乐

“有福”原文应为“多么快乐”,这个祝福语较比有福更能表达出神采飞扬的模样。这里提到的“有福”,是希伯来诗歌惯常使用的词汇,《书》中共出现26次。该词所指,是一种超然的、属灵的福气。《书》第一次提到“有福”的人(第1篇),是指“喜爱耶和华的律法”的人,其特点是“昼夜思想”神的话语;本篇提到“有福”的人,则指“得赦免其过”的人,其特点是“心里没有诡诈”。

作此诗前,大卫已经在真诚的认罪中经历了神的赦免。(参《书》第51篇)因此,再次作诗时,诗人复杂的感情中,首要的是罪得赦免的喜悦。因此,诗歌的开头,他便两次提到“有福”。

那些蒙神赦免其罪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他们的内心不再受过犯愧疚的重压,良心也不再受搅扰。所有来到主前的罪人都能享受这样的福份-(。一个罪得赦免的人何等有福,他的生命也最有意义。诗人便曾亲身经历过这种被赦罪的福气。

人人都有了罪,失去了他们应有的福气。但是这篇诗,告诉我们人怎样可以再得那无罪的福气。这无罪的福气是由认罪诚心悔改,离开罪而得的。

2、赦罪的根源

神愿意赦免罪人。赦罪是神慈爱性格的一部分。神向摩西宣告了赦罪(参,向大卫启示了赦罪;神又通过耶稣基督戏剧性地向世界显明了赦罪。这些经节揭示了神赦罪的几个方面:赦免罪,遮盖罪,不数算我们的罪。

⑴、赦免

“赦免”照原文的意思是“举起、移开或拿去了”,是指神除掉罪恶之影响的举动。神“赦免其过”之时,罪人那由罪而来的重担便迅速脱落。

在撒迦利亚书五章五至十一节,我们看见罪恶被扔在量器中,又有盖压在她(不是她的罪恶!)身上。然后有两个妇人,有如同鹳鸟的翅膀,拿起那量器,带着它飞去示拿地,就是巴别塔的地方,这是一幅有关“赦免”的图画。只有神能够给我们拿去在他和我们中间所有罪的大隔膜。大重担既已拿去,我们心中就何等的轻松呢?

⑵、遮盖

“遮盖”原文为“掩住不见”,是指神要使犯罪的行为成为过去。这不是掩饰、遮盖一个罪过,而是不再纪念那罪、把它去掉了;神遮盖了罪,就是使它不再被看见,不再用来指控罪人(参

有一幅是有关“遮盖”的,它来自一些献祭所用的方法。献祭者首先将他的手放在祭牲的头上,将会在烟中上升到神那里。他这样作,表示将自己与认同。他在烟中上升,当时,不单他的罪恶上升,而且神将祂的手放在罪人和他的作为上,说:“我现在不再见到它们了。”肯定地,这是恩典!

诗人犯罪之后,曾像亚当、夏娃一样,试图人为地遮掩自己的罪行,但其结果都是欲盖弥彰、适得其反。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神的“遮盖”,而不是自己的遮掩。我们被罪所胜时,一定要诚诚恳恳地寻求神的“遮盖”,而不是千方百计地遮掩自己的行为,因为《圣经》告诉我们:“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将我们的隐恶摆在你面光之中。”一切罪恶行为,神尽收眼底!

许多人自己去遮盖,这或者临时可以叫人看不见,但是神随时还是看见的。论这样的人圣经说:“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诗约翰叁书1:八章十三节)。赦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认罪。

⑶、不算

“神不算为有罪”:是指不翻老账,一笔勾销。就是神不把罪算在罪人身上,神要除尽他罪的记录。我们都是罪人,但因基督的缘故,神将“不算为有罪”。

保罗在中引用了这些经节,阐明了我们通过相信基督就可以得到这样的赦免,因为罪全都归在我们的替身耶稣身上了。这乃是神白白地赐给我们的礼物,与我们所应当得的无关。“有罪”却“不算”罪,无“义”却“算为义”,这就是神的恩典!

3、赦罪的内容

本篇《书》头二节中照原文有三个不同的字说罪:

⑴、过犯

“过”:本篇第5节将之译为“过犯”,意思就是越过了神所不许可的界限,即做了神所禁止的。这是反叛神立约的爱,或是如标准修订本的“违背”。指“悖逆”,离开神,暗示明知故犯。

对当时的大卫而言,其“过”是指他违背了“不可奸淫”的诫命。创世之初,神即为始祖的行动划定了“界线”:“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越过“界线”,即为犯罪。不同的法律体系,不同的道德标准,会对人类的行为划定不同的“界线”,但在神的眼里,只有一条永不改变的“界线”,那就是《圣经》。

⑵、罪恶

“罪”,原文意为“箭不中的”,意思就是没有达到目标,履行职责。如同人射箭打靶的时候,箭射到一边去了。换一句话说,就是人没有做神所吩咐所希望他要做的;即“失去生命中真正的目的”。

对当时的大卫而言,其“罪”可指他偏离了“作我民以色列的君”的人生方向,竟然落入情欲的网罗而不能自拔。

⑶、有罪

“诡诈”或作“欺骗”,这字代表欺骗和心中弯曲的性情。在他自己心中,在别人的眼中,或在神面前,没有他所明知的虚伪。他的认罪是真诚的。这里既强调真诚(“心里没有诡诈”),就摒除了我们可以“继续犯罪,使恩典显多”的观念。

“有罪”本篇第5节将之译为“恶”,原文意思为一个错误或扭曲的举动,往往与刻意犯错的意图有关。就是一切不合理,不公道,不正直,不道德的事。

诗人巧妙地使用了三个用以描述罪行的词汇“过”、“罪”、“有罪”,同时又使用了三个用以表示赦罪的词汇“赦免”、“遮盖”、“不算”,两组词汇一一对应,十分准确地指出了罪恶的影响和神的宽恕。诗人用这三组词汇见证神的赦免,并不是说罪和赦免都分三种类型,因为各组的三个词在意思上有重叠的部分。诗人如此用笔,是要强调神之赦免的广泛。神在罪人的罪恶上用了这三种方法,就完全将罪消除。既是这样,得赦免的人要何等的快乐呢?实是“无罪一身轻”了。

二、认罪的经历

“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细拉)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细拉)

颂赞神的赦罪之恩后,诗人的思绪回到了认罪之前,想到了犯罪带给自己的种种危害,他要藉着自己失败的经历警戒读者,让他们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大卫犯罪后,一直“闭口不认罪”,所以经受了很多痛苦。按《圣经》的记载,拿单指出大卫的罪行时,大卫与拔示巴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生。(参由此可见,此时距犯罪已有一年左右。这么长的时间里,他竟一直不肯认罪。因此,神对他有诸多管教。

1、不认罪的痛苦

⑴、骨头枯干失去了健康

罪在人心中是一种隐毒,使人“终日唉哼”。并且使人身体受苦,而“骨头枯干。”

“唉哼”,就是心里叹息,心里呻吟。自己明知有罪,但又不肯承认,造成心灵时常交战。即使在人面前可以装成没有什么事,但在心灵深处,不断有责备,时常有叹息。

“枯干”,就是无力感,衰退感,好像骨头已磨损,好像站不起来。按着常理,骨头是身体中最难朽坏的部分,但诗人感觉到,自己已经到了“骨头枯干”的程度。由此可见,他所经历的痛苦多么严重。当然,这是诗歌中一种夸张的说法,用以描述疾病的程度,非指身体真的彻底朽坏。诗人在另一篇诗作中,更为详细地描述了犯罪带给身体的痛苦:“因你的恼怒,我的肉无一完全;因我的罪过,我的骨头也不安宁。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因我的愚昧,我的伤发臭流脓。我疼痛,大大拳曲,终日哀痛。我满腰是火,我的肉无一完全。我被压伤,身体疲倦,因心里不安,我就唉哼。”当然喽!罪藏在心里,一直在里面控诉,人怎会有力?若无其事的假装,怎能抵得住自己良心的煎熬!

罪在人心中如火烧,如同传染的瘟疫,如同流脓的恶疮,在内里痛痛的作怪。良心就是罪的警报钟,又如同人身上的神经系,身体有了伤或有了病,那些神经系就叫人痛起来。

⑵、身上沉重失去了快乐

“你(神)的手”在大卫的诗作中,不时出现,使用这个说法,多数情况下是要赞美神的作为,比如:“你的手要搜出你的一切仇敌,你的右手要搜出那些恨你的人”;“你的手必引导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前者强调神的“手”为他复仇,后者强调神的“手”为他引路。然而,这一次提到神的“手”时,与以往完全不同,那是神对他的管教。

“身上沉重”:指深深的负疚感。属神的人一方面有自己天良的责备,另一方面又有神的手在管教,心灵的沉重是可想而知的。人若犯罪而不认罪,心灵的压力使他的精力消耗,身心灵枯竭无力,担子真是沉重的。神的手若是压在我们上面,那是何等的痛苦呢?最怕的就是犯了罪而不知道为罪伤心流泪的人。

诗人深深地感觉到,神伸向他的“手”,是无比“沉重”的,是他难以承受的。神的“手”不只让他失去了健康,而且让他失去了喜乐。当神的“手”祝福人时,收获的自然是喜乐;当神的“手”管教人时,收获的只能是痛苦。诗人的经历,与《希伯来书》的教导吻合:“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

⑶、精液耗尽失去了活力

“精液”:原是“湿气”,《新译本》译作“精力”,《思高圣经》译作“力量”。他的精力完全消失,像湿气在炎夏全被蒸发。诗人深深地感觉到,长期的身心交瘁,整个人已经失去了活力。

知罪而不认罪,是痛苦的。在与拔示巴犯奸淫又设计谋害乌利亚之后,他坚决拒绝承认他的罪。他尝试把这事搁在一旁。在他对乌利亚和拔示巴犯罪以后的整整一年中,他的生活在表面上平安无事。但他无法摆脱剧烈的思想斗争和随之而来的肉体痛苦(参,:9)。

诗人经历的痛苦是剧烈的,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然而,他所吸取的教训是深刻的,总结的经验是有益的。

“细拉”在这里表示我们要停留,并且去尝试明白这痛苦的情况是什么意思呢?

2、承认罪的结果

“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

经过神长时间的管教,大卫刚硬的心终于软化。当他意识到自己无法继续承受神之手的“沉重”时,终于认识到悔改的必要。于是,迅速地来到神面前,恳求他的赦免。开口认罪之时,神的确赦免了他的罪,所以他急于将摆脱罪恶之害的方法告诉读者。认罪有一种洁净的作用(;认罪能让我们更新。

⑴、认罪的态度

大卫不再掩饰,不再轻描淡写,或找借口粉饰罪恶。

这一节,诗人再次使用了1至2节中用过的三个词汇“罪”、“恶”、“过犯”,只是顺序略有不同。之前,这三个词与表示赦罪的三个动词相连,这里,则与表示认罪的三个动词相连“陈明”、“不隐瞒”、“承认”。这三个词的意思相近,只是强调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①、陈明

“陈明”:是指一一诉说自己的行为,不是闪烁其辞,而是和盘托出。此前,诗人嘴唇紧闭,拒绝认罪。现在,终于开口,并且毫无保留地诉说自己的所有罪行。

罪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向神认罪。要交代得清楚,要向神全盘托出,真诚主动的承认。大卫认罪是十分彻底的。他不是笼统地求赦免,乃是赤露敞开的,逐一陈明自己所犯的罪。

认罪好像一个人吃了毒物,医生急急的要他吐出,这乃是急救首要的方法。人的良心一责备,要马上承认自己的罪,才能蒙神的赦免,心中才有平安。

②、显露

“隐瞒”:这个字也在第一节中用作神的行动,在那里译作遮盖,是指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很长的一段时间,诗人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回避自己的罪行。现在,终于敢于将自己的心灵敞开,不再“隐瞒”犯罪的事实。

大卫最后决定向神承认他所经历这烦恼的自我厌恶理由,并不再隐藏,因为没有任何事情不被神洞察。跟着,整个羞耻的故事就象脓从脓胞里流出来一样。

某地教会在一次奋兴会中,圣灵动工,不少人受感动。在听众之中,有一名小偷,当他听到罪恶的结局时,不由得受感动愿意悔改信耶稣,会后到台前请牧师替他祷告,自己也在神面前认罪说:“阿!我是个大罪人,不该偷人的牛撅子,求主赦免。”祷告完了,心中未得平安。第二天会后他又上台认罪:“主阿!求你赦免我的罪,因为我偷过人家的一条牛缰绳。”但是心中仍不平安。第三天会后再到台前认罪说:“主阿!求你赦免我曾偷人家的一只大牛的罪,我要设法赔偿。”他这次认罪祷告以后,心中才有如大石落地,立刻得到完全的平安,原来他偷牛的时候匆忙,顾不得解开缰绳,连撅子拔起,带着缰绳,牵牛就跑。他头两次所认的罪不彻底,只认鸡毛蒜皮的小事,圣灵不放过他,直到他在主耶稣面前彻底投降认清过去所有的罪,才得到真正的赦罪平安。

③、承认

“承认”:有“承担”的意思,意识到自己的罪行时,诗人没有寻找借口,更没有推卸责任,他愿意承认犯罪的事实,也愿意承担犯罪的后果。这个事实在《撒母耳记下》中有清楚的记载:拿单指出大卫的罪时,大卫当即说道:“我得罪耶和华了!”此即为“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的集中体现。就在这时,拿单指出:“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参由此可见,神的赦免多么及时!经上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⑵、认罪的原因

①、认识真神使人知罪

“你”:原文是强调的。认罪就是我们认同神,认识到神正确地宣告了我们所做的是罪,我们有犯罪的欲望或犯了罪,是错误的。这就坚定了我们弃绝罪恶的决心,更有信心地跟随神。

A、认识神的公义

大卫认识到神是公义的主,必会追讨他身上的罪孽,所以他日夜不安。

B、认识神的全知

神的全知使祂晓得我们的心。

C、认识神的慈爱

神的慈爱使祂对有罪的人是何等的慈爱、怜悯。

诗人真诚的认罪,神当然不会置之不理,当他说出“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时,紧接着便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

②、认识自我使人恨罪

“我……我的罪,……我的恶,我……我……我的过犯……我的罪恶”。

“我说”:参

A、知道自我的败坏

本节经文大卫反复提到“我”,这里的我不是自以为义,乃是自知败坏。

我们不敢承认我们是一个罪人,因为需要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我们非常优秀,而不敢承认。

一个宣教士在非洲一个村落里,一次,有个贼被抓到,一群人就打他,而打、骂得最凶的那人就是个小偷。这就叫“投射心理”,一个小偷,要表示自己的正直,就尽量的骂、打小偷,好像自己就是好人一样。其实我们常常是不敢责备自己的错误,就去很强烈的责备别人。因为人人在社会上、家庭中都是这样,我们怕承认自己有错,这世界对有错误的人不同情,所以我们就闭口不认罪。

B、知道罪恶的可怕

大卫在承认他的罪时,他重复了他曾在第一至二节中所用过全部有关罪的字!他以正式的名字来称呼罪“我的罪、我的过犯、我的罪恶”。他看到了罪恶的可怕。

③、认识救恩使人认罪

“赦免我的罪恶”意思就是:“你赦免了我罪的恶性,”或者说“你赦免了我心灵中因罪所受的亏损”。大卫犯了奸淫的罪,想要遮盖,就用陷害人的诡计,陷害乌利亚,一个与他无仇恨的人,所以这罪里面含着各样的恶性。大卫在悔罪的时候,被圣灵光照,十分感觉他心中受了极大的亏损,但是因他诚恳的认罪,神就医治他心灵上的大病,使他再有清洁正直的心灵,这是神奇妙救恩的功用。

三、离罪的呼吁

“为此,凡虔诚人,都当趁你可寻找的时候祷告你。大水泛溢的时候,必不能到他那里。你是我藏身之处。你必保佑我脱离苦难,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细拉)

诗人接着指出他蒙恩后的感想:无论属神的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向神祈求,神必会拯救。这是诗人呼唤读者的行动。

1、认罪的原因

诗人用“为此”将上下文连接,是要告诉读者,下文的内容是以上文为依据的。上文中,诗人讲到自己如何认罪,并如何通过认罪修复了与神的关系。他的生活因认罪而重新恢复平静,所以乐意把这样的经验告诉读者。

受到神宽恕的人会忍不住告诉别人。大卫第一个反应,是与人分享他的发现。大卫对于主赦罪的恩典是极有信心的,他祷告蒙允的经历,感动他去为所有神的子民祈求,以同样的方法证明他们的主。

2、认罪的态度

⑴、虔诚

“虔诚人”指那些蒙神所爱,又以爱回应祂的人。他们是有神性情的人,这等人虽然犯了罪,暂时跌倒,但因他根本是恨罪的,不能长期卧在罪中。他犯了罪,总不能安心,他虔诚的良心,必使他不安。

⑵、趁机

“可寻找的时候”:亦即“在你可能被找出来之时”,就像那里也是提到,要趁还有机会的时候,离弃罪恶归向神。神既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愿意“广行赦免”

“可寻找的时候”就是圣灵感动人知罪的时候,心中为罪忧伤的时候。许多人没趁圣灵感动的时候去承认自己的罪,求神的赦免,以后心就变硬了,就再没有求赦免的心志。这样的人好像自己关了神恩的门,他们的结局是何等的可怜。

向神认罪要越快越好,要抓紧机会。机会一过去,恐怕就再没有了。若趁着时机,求神饶恕,神因祂的慈怜,还是会向人施怜悯。赶快向神认罪吧,从新振作起来。

3、认罪的结果

⑴、得到权能的保佑

“大水泛溢”:象征最厉害的灾祸,甚至有灭顶死亡的危险。这里可以指罪恶极大,正像洪水泛滥一样,谁能抵抗得住呢?俗语说:“水火无情,”火虽然利害,但是水还能扑灭它。但洪水泛滥的时候,就无法止住了。

原来犯了罪,惧怕神刑罚的人,现在因为向神认了罪,蒙了他的赦免,就不再怕神了。本来神是他的审判官,现在神成了他的“藏身之处。”与神和好是何等的宝贵,中间的冤仇已经挪去了,现在神保佑那悔罪的人脱离一世的苦难。凡倚靠神的人,虽经过许多风波,住在神里面却有安全的保垒。神向他的百姓说:“你们要来进入内室,关上门,隐藏片时,等到愤怒过去”(以赛亚约翰叁书1:六章约翰叁书1:节)。

诗人如此用笔,是要提醒读者,当生活因犯罪而“窘迫”之时,正是及时向神悔改之时,因为认罪的举动所带来的,将是神的赦免和保守。届时,即便是“大水泛溢的时候”,也“必不能到他那里”。大卫在另一篇诗歌中写道:“他从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从大水中拉上来。”这个诗句更加细致地描述了神对他子民的及时拯救。

⑵、得到救恩的环绕

一段向他人的呼吁之后,诗人的思绪又一次回到自身。这一节,他要现身说法,向读者介绍神的信实与可靠,藉此进一步催促读者认罪悔改,经历拯救。生活于被罪污染的世界,难免遇到“大水泛溢的时候”,但诗人相信,神是自己的“藏身之处”。来到神面前,必蒙神“保佑”,他必因神的拯救而“脱离苦难”。因为时常经历“得救”,所以总会高声赞美。正因如此,才会有“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大卫在另一篇诗歌里,生动地描述了“藏身之处”的安全与可靠:“我遭遇患难,他必暗暗地保守我;在他亭子里,把我藏在他帐幕的隐密处,将我高举在磐石上。”受到宽恕的人不会保持沉默。“我怎能不歌唱”?(参出15章)当基督徒歌唱的时候,周围的人与他一同快乐。

四、胜罪的教导

“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戒你。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他,不然,就不能驯服。恶人必多受苦楚。惟独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

“教导”原文的词根是“训诲”。有个故事说,在澳洲游泳的地方,都设了一个很高的了望台,时时刻刻有人在台上了望,若见到鲨鱼来了,了望者便击打大钟,叫游泳的人急速回到岸上。有一天,钟声急鸣,众人都回岸上,只有一个人完全不理,反向外海游,岸上的人都为他着急,于是有人用沙石向他乱抛,并打手势,叫他快快回来,等他回到了岸上,知道了众人的美意,才向众人解释说,他是耳聋,听不见钟声。耳聋虽非严重的病,但可能致人死命。人若不顾真理,认罪悔改,岂不危险所致,不但身体死亡,连灵魂都要下地狱。

1、教导的内容

⑴、教导当行的

“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这个“我”有两种解释:

①、指大卫

有人认为诗人在第8,9节中保证履行自己的诺言:用神的道“指教有过犯的人”。大卫一个经验神赦罪恩典的人。越经验神赦免的恩典,我们就越有感谢,和领受祂爱后面的那种正直和善良;我们就走当行的路,而不走偏颇的路。

②、指真神

但是把这两节视为神答复诗人在第1-8节所描述的经验似乎更自然一些。这是神在大卫悔改后给他的警告,提醒他不要重复犯罪。大卫曾离开神的道,放弃神的引导而走错路。为了防止悲剧的重演,或发生任何道德上的堕落,他最需要重新献身,让神来引导他。神慨然承诺对将来的胜利给予必要的保证,从而激发了他的希望。

⑵、劝诫当止的

神引导我们的时候,渴望用的是慈爱和智慧而不是惩罚。神要指给我们最好的道路。写在神的话语中的劝勉我们要接受,不要让我们的顽固导致我们不顺服神。最好是“生而知之”;其次是“学而知之”;最后是“困而知之”。

2、教导的方式

⑴、指示

⑵、劝诫

3、教导的态度

“定睛在你身上”或译为“我要以眼目引导你”:意指我们对祂目光的回应,在的确有类似的思想,仆人专心看主人手动作的信号。此处的重点则为神高度警觉与亲密的看顾,这是神用心良苦,想从我们得着的反应。小孩在家中总是看着母亲的眼目,随时可以知道母亲的喜悦。信徒应当随时在父亲的笑容下度日,从神那一方面也可以知他的眼是随时看着我们的。他一看见我们走错了路,他一定要警戒我们,不让我们在错路上前进。

4、教导的智慧

神把一些人描述为马和骡子,是因为他们非得用嚼子和辔头来控制不行。他们不要神对他们的一步步带领,宁可顽固地离开他们惟一正确的选择。神要使用他们的话,就必然要管教和惩罚他们。神为了要避免我们如同无知的骡马冲下悬崖,他就不得不用痛苦的方法来警戒我们。

5、教导的原因

本节是反义平行的范例。为了促使诗人重新认识神的管教,所以他将“恶人”与“倚靠耶和华的”这两种人的结局进行对比,以此警戒自己,并向神及读者表明自己离罪的决心及未来的追求。

⑴、恶人受苦楚

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耕罪孽种毒害的人,都照样收割”(约伯四章八节)。恶人必丰收良心上的痛苦,恐惧,失望和忧愁。他们所作的事,是顺着肉体撒种,必要从肉体收败坏。

⑵、义人蒙眷顾

本诗有两个“四面环绕”,一个在第7节,“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在艰难中得到赦免以后的得救的乐歌;一个是这里,“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倚靠耶和华,有慈爱四面环绕。

信靠神,就有慈爱四面环绕我们,务要及早的学习信靠神。

诗人的这一认识,与《书》第1篇的教导遥相呼应:“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

五、无罪的喜乐

“你们义人应当靠耶和华欢喜快乐。你们心里正直的人,都当欢呼”。

这一节,诗人运用了希伯来诗歌的同义平行体:“义人”与“心里正直的人”同义,“欢喜快乐”与“欢呼”同义。这节经节鼓励会众与读者欢喜快乐,有三个命令式动词略述这劝勉:欢喜、快乐及要欢呼。这里是一首因信称义之歌。

1、称义的人当快乐

“义人”是一直信靠,与神保持美好的关系的人。

2、行义的人当欢呼

“正直的人”指道德端正得出人,他们欢呼是自然的,他们没有弯曲的思想,诡诈的念头。既有坦白的心思,自然就快乐起来了。许多人因心中隐藏一些似是而非的事,就影响了他们得不到充分的快乐。

此篇开始是认罪,结束就是快乐。前面讲到认罪的喜乐,后面讲到不犯罪的喜乐。信徒不仅有快乐的福气,且应以快乐为本分。我们既蒙了赦罪的恩,就当自然的快乐起来。万王之王已饶恕了我们一切的罪恶,我们就应当欢天喜地。

当我们靠神行义,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喜乐。让我们一起来倚靠神,好叫我们能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像明光照耀,使神得荣耀,我们自己也得喜乐。

--9-倪宏恩 20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