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似乎路路皆行,有时彷若四面受阻;当感到很多事都没有出路时,记着谁在背后看顾……
你是不是感到被不平等的事情笼罩住了呢?有了神,我们就总有出路,因为神是万物的造物主。在神的能力面前没有甚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没有甚么太难的事情。我们有了需要可以转向创造主求助,因为神是站在我们一边的。神会为我们指点出路,我们尽管信靠和寻求神。大卫将这比作鸟儿在逃避罗网。
经文:
1 (大卫上行之诗。) 说吧,以色列:“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们,
2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们,当人起来攻击我们,
3那时,人向我们发怒,就把我们活活吞了;
4那时,波涛必漫过我们,河水必淹没我们;
5那时,狂傲的水 必淹没我们。“
6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他没有把我们交给他们,作牙齿的猎物。
7我们好像雀鸟,从捕鸟人的罗网里逃脱,罗网破裂,我们就逃脱了。
8我们得帮助,是因造天地之耶和华的名。
当《诗》一百二十四篇的上文如此真实地将朝圣者所要经过的危险与困难说出来时,诗人绝非只要揭露真相;事实上,透过这种描述,诗人刻意将我们生活中最不值得我们欢喜的事物放大,是要叫我们明白一个相当重要的道理:这一切全都是我们生活里非常真实的层面,朝圣者──今日我们是要去面对,而不是逃避。
诗人既没有指控神何以没有将困难挪开,同时亦没有描述神如何奇妙地帮助。他就只是做一个相当具体的见证,以诗的形式将自己如何坚定相信神而度过危难的真实经历呈现出来。
“我们的帮助从上主来;他是创造天地的主。”(现代中文译本)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翻译,何解?
既然耶和华神是天地的“创造主”,那么,难道我们所要遇到的困境和危险能越过祂的看顾与护理吗?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一个好重要的人物约翰加尔文,曾经这样说:“神一直工作着,一直维持及引导祂整个创造,以一个作父亲的情怀来引导人类整个历史。教会与基督徒是在神特别怜爱的手中,正如基督是在神的手中一样。”
让我们谨记:“神比『我们』更爱『我们』”!
思想“信心──也许是从最困难的存在环境中成长的,却不是在安逸之中发展出来。”让我们认定,这位爱我们的神一直都在看顾着我们,祂没有袖手旁观、任由我们在困苦之中挣扎,祂是一直与我们同在的。也就是这份“坚定的信心”,使我们在面对这如此巨大的挑战时,更能经历和体会到“耶和华──我们的帮助”呢!
经文:
1 (大卫上行之诗。) 说吧,以色列:“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们,
2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们,当人起来攻击我们,
3那时,人向我们发怒,就把我们活活吞了;
4那时,波涛必漫过我们,河水必淹没我们;
5那时,狂傲的水 必淹没我们。“
6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他没有把我们交给他们,作牙齿的猎物。
7我们好像雀鸟,从捕鸟人的罗网里逃脱, 罗网破裂,我们就逃脱了。
8我们得帮助,是因造天地之耶和华的名。
这篇诗也许给予我们一种“很面善”的感觉,试想:“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们”(1-2节)、“我们得帮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华的名”(8节)。“耶和华”、“帮助”──这些岂不是第一百二十一篇的主题?事实上,第一百二十一篇已经给予我们一个很完整的讲解──耶和华如何帮助他们;但这里再一次提及“耶和华是我们的帮助”,到底诗人有何目的?而且,更奇怪的是,诗人似乎没有再解释神如何帮助;相反地,第4-7节却让我们看到他如何真真实实地经历到危险,而更重要的是,第4节中的“那时”毫不掩饰地告诉我们:诗人这一切的经历都是真实的。换句话说,神并没有在危险来临时,用一个“保护罩”将诗人“罩起来”,使他免除危险,神更没有神迹地将危险挪开,叫他不用面对。既然如此,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一篇诗?
虽然短短的8节经文,但从第2节至第7节,诗人却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讲到自己所遇到的危险和困难,有以下几方面的图画:
第一幅(3节):诗人将敌人描述成为“猛兽”;敌人就好似那些饥不择食、如狼似虎的猛兽般,要将以色列整个民族完全的吞噬。
第二幅(4-5节):这里所描述的是一幅天灾横祸的图画,是一个洪水几乎将整个犹太民族淹没的景况。
第三幅(6节):这是一幅猎人狩猎的图像。
第四幅(7节):像“罗网”;设罗网与捕猎的目的虽然都是为了狩猎,但两者之间的手法明显是不同的:捕猎是明刀明枪地追捕那些慌张逃跑的猎物,所以捕猎亦可以是一种娱乐;但是罗网呢?为的是要猎物无可防备。
透过这几方面,诗人要我们明白两个重点:
首先,诗人要告诉我们,他所遇到的那些敌人,凶残如同猛兽一样,而这些敌人的战斗力更好像洪水一样覆盖全地;其次,以色列人就好像猎物一样,在猎人的手下受尽了折磨忍受着百般的羞辱。这两方面,正好就是诗人所描述到“那时”的光景,是一些既真实而又相当痛楚的经历。
思想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明白到诗人在这里所讲的既不是平安顺遂,也不是神如何保守他远离和免除一切难处的见证。相反地,《诗》一百二十四篇是一首非常诚实的诗歌,提醒今日作为朝圣者的我们──要真实而又赤裸裸的面对生命。这篇诗既非一篇被筛选出来的见证,亦并非推广那种凡事顺利的信仰,用以证明有神的生活会如何比没有的更好。
在困难面前,我们仍然有勇气继续向前吗?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祂没有把我们当野食交给他们吞吃。参考经文: 提要
本诗标题:「大卫上行之诗」,虽然此诗多数古代经文抄本都未署名大卫,以致部份圣经学者认为,本诗系属被掳归回后之作品。若仔细对照书第十八篇及六十九篇,将发现此诗似乎是它们的一种回应。因为本诗的象征和比喻,几近大卫惯用的笔法,所以被归入大卫作品之中。本诗歌颂以色列,因从强敌手中得拯救,而赞美耶和华。其主题强调:「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们」,就必被活吞、灭绝了。每位信徒都当有此看见,在人生艰难的天路历程中,上帝的帮助,乃是我们前进的力量和保证;;;;。
作者用三个比喻来形容仇敌的凶狠、毒辣,深入刻划地描述,使读者有如身历其境,令人感受到其惊险和绝望,因此,明白「耶和华的帮助」是何等宝贵!诗人提到:(一)仇敌犹如猛兽,要把上帝的儿女活活吞了。(二)仇敌犹如洪水,要淹没我们。(三)仇敌犹如捕鸟人的网罗,使我们插翅难飞。前二种是看得见的危险,后一种则是看不见的陷阱。历代圣徒不断地遭受撒但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企图将上帝的儿女全灭绝。然而,感谢上帝,正如诗人的宣告:「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祂没有把我们当野食交给它们吞吃。」这是何等的恩典,其中的秘诀,诚如作者所言:「我们得帮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华的名。」亲爱的,不要害怕。不论你的处境如何危险,只管倚靠主,祂必成为你的帮助。
默想1.「祂没有把我们当野食交给它们吞吃。」人并不是靠自己的本领或运气,来躲过、战胜撒但的攻击。唯有上帝的帮助、干预才能使魔鬼的工作失败。因此,诗人一再呼吁:「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们」,有这样的认知,能使我们更迫切寻求、倚靠上帝的帮助,也使得我们能化险为夷。2.本诗见证:「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我们得帮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华的名。」亲爱的,当将荣耀归给祂,赞美那位时刻帮助我们的主。赞美的金言1.没有一个基督徒在上帝面前,能够有更高的表现,是过于赞美的。──CHS2.赞美的生命成熟到一个地步,就能认识我们的上帝──祂的权能,祂的信实,祂不变的爱,我们就敢靠着圣灵冒险犯难,完成祂的旨意、作成祂的工。──JE赞美的经文1.以色列人要说,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们。2.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祂没有把我们当野食交给他们吞吃。3.我们得帮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华的名。赞美的祷告亲爱的主阿!我们向祢举手,我们的心渴想祢,如干旱之地盼雨一样。我们深知,得帮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主的名。主阿,我们深爱祢。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诗124;,9-10,;;
亲爱的弟兄姊妹,诚如保罗所说,我们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上帝的恩才成的。若非上帝的恩典,我们仍旧死在罪中;若非上帝的恩典,我们毫无指望,在世上拼命的打拼,最后不过是拼掉了自己的性命,一切都随风而散,转眼成空。因着上帝的恩典,我们才得着祂在基督里赐给我们那存留到永远的天上的珍宝。
一、离开上帝的慈怜,我们的结局就是被扔到地狱里
耶稣说:“倘若你一只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你缺了肢体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手落到地狱,入那不灭的火里去。倘若你一只脚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你瘸腿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脚被丢在地狱里。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去掉它;你只有一只眼进入上帝的国,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地狱里。”亲爱的弟兄姊妹,主耶稣的话既说明“罪”的后果是何等可怕,也指明人是何等的无助,只要人犯罪,无论手或脚、眼或口犯罪,地狱是唯一的结局。试问,若真是手犯罪而砍手,脚犯罪而断脚,眼犯罪而剜眼,我们有谁还能剩下什么肢体而进入上帝的国?我们的身体灵魂、心思意念岂不全被罪所侵袭、浸染吗?主耶稣基督在此乃又告诫我们,没有人可以凭自己进到天国。多少人想凭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行为不要说不认识主救恩的人,就是已经尝过天恩滋味的人都走上自义、律法的“加拉太”道路,忘却了“祷告、读经、敬拜、行善”是蒙恩得救的果子,而不是称义的法子。当人真以“砍手、断脚、剜眼”又或“祷告、读经、敬拜、行善”为功劳当作自己进入天国的资格,而不知晓唯有依靠主耶稣的十字架的救法,就是明明羞辱基督,将祂重钉十字架了。二、没有基督的代求,我们早就在恶者的控告中灭亡了
基督徒的天敌就是魔鬼撒但,正如恶人哈曼要把上帝的选民当作“野食”“活活地琢”,也在“遍地游行,寻找可壮缘娜”,要将上帝的子民再掳回权下。魔鬼撒但对付上帝的子民用尽各样的手段,比如迫害,以斯帖记中就是如此,要叫人害怕而放弃,直至赶尽杀绝;魔鬼也用诱惑、糖衣炮弹来试探人,书中“捕鸟人的网罗”就是如此,利用人“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在网罗中撒下“食物、万国的荣华、地位、财富”等饵料,叫人放弃最宝贵的天上的珍宝,而寻求、沉迷在世界的浮华之中,最后却是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灵魂消耗在自己的宴乐中而永远的死亡。再有就是撒但迷惑我们,叫我们成为那恶人,所谓“鬼迷心窍”。你看现实中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杀戮无辜的义人以获得自己欲望的满足,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岂在少数吗?这是魔鬼撒但的诡计,目的就是消灭上帝的选民,若不醒悟,哈曼的木架必是他的结局!感谢上帝,那恶人最终被挂上他自己准备的木架之上,因为有以斯帖在王面前为以色列人祈求。哦,亲爱的主民,这正是指向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天上全能上帝的右边,为祂自己所买赎的百姓日夜不休的代求。我们在主的代求中被上帝保守,使我们可以安稳度日,从捕鸟人的网罗里逃脱了。三、因为无比的恩典,我们都当传递分享天上的珍宝
亲爱的弟兄姊妹,要明白上主恩典:我们因罪的缘故而要砍手、砍脚、剜眼的痛苦,当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我们明白了,原来是我们该受的我们也受不了我们的主、上帝的儿子为我们承受了,祂的手、祂的脚为我们被钉,祂的身体全然为我们而被挂,祂的生命为我们而舍去。是基督耶稣担当了我们的痛苦、刑罚、死亡,我们却因祂所受的刑罚得平安,因祂的所受的鞭伤得医治,因祂的死亡得赦免,在祂的里面得生命,成为上帝的儿女、天国的子民。是的,“我们得帮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华的名。”同时,我们更当知道,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这不是上帝的失败,而是上帝的得胜;这不是基督的羞辱,而是基督的荣耀;我们更当明白,当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说“成了”之时,恰恰宣告了魔鬼撒但的败亡!十字架上,救恩功成。因主的十字架,罪孽深重的我们,得以分享天上的珍宝。十字架,永是我们的荣耀。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怀抱世上的罪人,亲爱的主民,我们蒙恩,难道只是为了自己的福祉吗?不,我们蒙恩典,更是要如同王后以斯帖、义人末底改那般,为我们同胞的得救,为了他们与我们一同承受生命之恩。末底改怎样挂心同胞的遭遇,以斯帖怎样为即将受灭族危险的同胞祈求,今日我们同样站在守望者和王后的职分上为同胞向主祷告。经上教导我们:“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我们也要向他们传福音,使他们也得着天上的珍宝,雅各岂不是又说“你们中间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转,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保罗也说:“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求主怜悯,阿们。诗124,:10,, 黄莉琴牧师
“教会”的原意是“会众”,指一群被“上帝召聚的会众”,教会分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教会不是教堂,教会生活是我们信仰的表达和宣告,在当中,我们敬拜、学道、团契、服侍,并将所得的与人分享与传讲,建造合一的教会。一、合一的根基 1.共同的宣告 教会合一的建造在于根基。耶稣问及门徒两个问题,一是“人说我人子是谁?”,二是“你们说我是谁?”明白“祂是谁”,这是信仰的根基。彼得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耶稣肯定彼得这是有福的认识。我信耶稣是基督,这是一个信仰的抉择或宣告,是个人化的的宣认,这并非出于他的智慧或认知,乃是“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所以我告诉你们,被上帝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耶稣告诉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表明教会是属主的,他是教会的头,他是教会的根基,耶稣也将属灵的权柄赐给教会,使我们靠着他得胜阴间的权势,努力建造属主的教会。 2.共同的经历:10; 两处经文记载了两个时期以色列民的经历,出埃及记是在埃及新王当政时期,埃及人苦害他们,一方面作苦工觉得命苦,另一方面男婴一出生就面对无情的残杀。诗124篇,大卫描写到当仇敌起来攻击时,如同猛兽吞噬他们,洪水淹没他们,网罗捕捉他们,何等危险之处境。这两处经文不是仅仅让我们看见难处有多大,而是让我们经历到主爱有多深,“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们”,以色列人如何走出埃及,走出困境,“我们得帮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华的名。”上帝藉着收生婆化解了生命之忧,男婴的生命得以存留,预备了领袖解救了民族之忧,摩西“因我把他从水里拉出来”,而以色列民上帝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他们出离埃及,“网罗破裂,我们逃脱了”。教会也有此共同的经历,“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死亡走向永生”,我们成了同路人,因着基督我们成为一家人,联络成一体。二、合一的事奉 建造合一的教会,不仅是我们同有一个信仰,也要有合一的事奉。 1.献己为活祭(1-2) 献身的根源:保罗以“劝”向“弟兄们”即蒙恩的信徒发出邀请,不是因使徒的身份或凭着极佳的口才,而是以“上帝的慈悲”,献上自己为活祭,目光的焦点在于上帝:“我拿什么报答耶和华向我所赐的一切厚恩?” 献身的祭物: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旧约里献上的祭牲是牛、羊、鸽子,先杀后献;新约中则是全人的献上:“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 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奉献不是抽象的、渺茫的,乃是具体的、实际的。口里的承认,心里的相信,行动的见证,心思、意念、意志都归耶稣。 献上的理由:一是圣洁的,分别出来归耶和华为圣;二是上帝所喜悦的,事奉是蒙上帝悦纳的;三是理所当然的,乃是我们的本分,是恩典,是上帝的抬举,奉献的目的和结果就是事奉。将最好的、完全毫无保留的献上。 献上的态度:消极的是不要效法这个世界:“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有正确的立身处世,例如在衣着、打扮、发型、举止、言语等方面都有圣徒的体统。积极的是一要心意更新而变化,人的心意容易趋向这个世界,一生的果效由心发出,上帝的道存在心,更新我们的心思、意念,对自己、对肢体、对众人,一举一动都有新生的样式。二要察验上帝的旨意,不要做糊涂人,总要明白上帝的旨意如何。上帝旨意的特点是善良、纯全、可喜悦的。 2.人不同而合一(3-8) 基督徒要承认,就是在教会中充满了上帝所赐的各样美好恩赐,而在圣灵的带领下,信徒的恩赐虽各有不同,但是可以互相补足,彼此搭配服侍。保罗鼓励基督徒保持谦卑和彼此尊重的态度特别是在拥有和运用圣灵所赐的属灵事上,更是可以藉此培养弟兄姊妹之间的合一精神。保罗劝我们不要自视过高,应该以诚实和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自己;也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而是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作出真实的衡量。肢体间从来都不会互相辩论、互相嫉妒的,不会互相为了自己的重要性在那里争论。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不论它的工作显着高贵,或者是隐藏地位,都应各尽其职。以基督的心为心,同心合意建造合一的教会,在基督里联成一身。诗124篇
引言: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充满着危险,偏偏人却不能预先知道危险的来临。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蚂蚁懂得事先迁移,避过洪水的危险;在地震来临之前,许多动物有本能的反应知道灾难要来临,早早就迁移了,避过地震的灾害……。为什么人类在灾难的面前显得那么无知,人的生命在天灾人祸面前显得那么脆弱。
我有无数次问自己,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当疾病来临的时候、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今天分享的信息:《在危险中神是帮助》
正文:
第一、没有神帮助的人生极度危险
诗人提醒我们,一个人若没有神的帮助,他的人生处在极度的危险中。有什么危险呢?
1.来自人的危险下-3,当人起来攻击我们,向我们发怒的时候,就把我们活活地吞了。)诗人形容敌人如猛兽(老虎、狮子),只要一口就可以把所捕的猎物吞尽(活活地吞了)。尤金·毕德生用西方文化理解这里的敌人为巨龙与海怪。这里龙不是中国人理解的龙,是西方喷火的那种龙。它认为龙是人心中恐惧的一种投射,象征一切可能伤害我们的恐怖行为。龙极为邪恶,农夫要是碰上巨龙,绝非它的对手,根本无路可逃。龙有坚硬的皮肤,喷火的大口、蛇一般的尾巴、永不满足的贪欲,一碰上立刻要你毙命。由此可见,诗人所遇上的敌人极其残暴,具有强大的权势,他们要消灭以色列这个民族,不容他们存活。综观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之后,她经常受到四周国家的攻击,被周边的国家控制,甚至几度成为他们的附庸国;被掳到巴比伦之后,他们的敌人还想消灭这个民族。
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个案:1、撒母耳记下5章记载了本诗的作者大卫登基作犹大和以色列的王,非利士人听见这消息就派兵围攻大卫。因为非利士人打败了扫罗王,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征服了以色列人,如今大卫登基作王,威胁到非利士人对以色列人统治。如果他们再一次的征服大卫,击败大卫,他们就能够让以色列人永远作他们的奴隶。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大卫对他能靠已力幸存的把握非常渺小。2、列王纪下6-7章记载亚兰人与北国以色列人常年战争,有一次亚兰人军队围困北国的京城撒玛利亚城,以色列人被困在城里有很长的时间,食粮紧缺,许多人饿死。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令人发指的事,有两位妇人彼此商量,其中一位说:“将你的儿子取来,我们今日可以吃,明日可以吃我的儿子。”于是,这位妇人听从了这位妇人的话煮了自己的儿子两个人共同吃了。第二天,这位妇人对那位提出吃儿子的妇人说:“要将你的儿子取来,我们可以吃。”但是,那位妇人却将她的儿子藏起来了。各位,这里所描述的事件,不就是诗人所描述的悲剧吗?母亲在饥饿的情况下活活的把儿子吞吃了。
以色列人在短暂的历史里经历到无数次危及生命的事件,外面的敌人与自己内部的敌人就像埋伏在某个阴暗处的猛兽,随时会向他们扑来,将他们吞吃了。以色列人根本无力抵挡。那时,波涛必漫过我们,河水必淹没我们。狂傲的水必淹没我们。)这几节经文是比喻敌人暴力的行为如同‘波涛、河水、狂傲的水’把诗人淹没了。特别在我们沿海一带的人都会知道:‘山洪、台风带来的洪水、泥石流’力量是无人能抵挡,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难。泥石流在瞬间就能把一个村庄埋没,山洪、海洪在一刻之间就能把一个镇淹没。那些攻击以色列人的敌人如同山洪、泥石流般的冲向他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把这个小小的国家夷为平地。
2.来自自然界的危险那时,波涛必漫过我们,河水必淹没我们。狂傲的水必淹没我们。)尤金·毕德生认为这里危险是指灾祸突然的降临。中东地区的雨季,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是比较频繁发生的。就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山洪就会淹没一个城镇,人们根本无处可躲;前一分钟还快快乐乐地计划着未来,快快乐乐的与家人团聚,就在下一分钟整个世界就陷人混乱,亲人阴阳相隔两处。
诗人所描述的以上两种危险,持续不断地发生在今天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战争的危险,种族之间的迫害、各类的灾难,如:地震、雪崩、交通事故、爆炸等频繁发生。人类在这些灾难面前根本没有力量抵挡。
在一个商业的社会,相互之间的竞争就是一场无烟的战争,你的竞争对手大有活活地吞下你的危险,用各种不公正的手段掏走你的客户,用一些非法的手段打击竞争对手。你会发现人是一个很可怕的活物,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亲戚都有可能会成为你的敌人,在利益的面前变得不择手段,用那些下流手段攻击你、诽谤你,把你排挤出去。我认识的一位企业老板与朋友合伙投资房地产,但是这位朋友竟然卷走他的钱,逃跑了,并且用他的钱在当地结交黑白两道的朋友,让他没有地方可以起诉他。你会发现人的心真的很邪恶,邪恶到一个地步比猛兽还要可怕,吃人不吐骨头。
各位,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着危险,如果我们去医院,你会发现在那里有无数身患绝症的病人,他们无助的在等待死亡;每天会有很多意外的事故发生,你会听到亲人们哀声的哭泣。各位,你不觉得这个世界充满着危险吗?人类的生命在战争中、在灾难面前、在疾病面前显得是那样的脆弱,正如诗人所描述的,在死亡与灾难面前我们根本无力抵挡。
我们真不知道下一分钟世界会发生什么灾难,我们身边会有什么样的灾难发生。因为我们活在一个极度危险的世界里。
第二、有神帮助的人生能化险为夷
这首诗其实是一组强烈的对比,上半部份告诉我们,若没有神的帮助,人就会被危险所吞噬,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没有力量抵挡各种的灾难。但是下半部份告诉我们,神的百姓有神的帮助,神没有把我们交给这些猛兽吞吃了,神在危险中拯救了我们。故此,本首诗不是诗人无力的呐喊,而是一首集体感恩的诗。
这种经历不只是大卫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这首诗是一首集体的感恩诗。就是告诉我们神的帮助不只是个人经历,更是集体的事实。不只发生在少数特殊的人物身上,更是神子民生活中的常态。
诗人如何描述神在危险中拯救我们呢?诗人用两个比喻:1、猎物逃脱猎人的手,2、网罗破裂。这两个比喻是对应前面两个危险,第一个危险是猛兽要活活地吞吃了猎物,然而在这个比喻里,神没有把我们当野食交给他们吞吃。猛兽要置猎物于死地,已经将猎物咬到嘴里,猎物也感到死亡就要来临了,就在紧急的时刻,上帝却拯救了我们。我们在列王纪下6-7章亚兰人围困以色列人在撒玛利亚城,城里发生严重的饥荒,甚至城里发生如此令人发指的事。从人的角度来看,以色列人只有等待城墙被攻破,亚兰人大肆杀戮他们。但是上帝却行了一件让人看起来根本不可能的事,上帝透过以利沙先知对以色列王说:“明天这个时候,在撒玛利亚城门口,一细亚细面要卖银一舍客勒,二细亚大麦也要卖银一舍客勒。”其中有一位军长对先知以利沙说:“即便耶和华使天开了窗户,也不能有这事”以利沙回复说:“你必亲眼看见,却不得吃。”如果我们处在撒玛利亚城里,你会相信神能在转眼之间就能改变饥荒、能改变战局吗?各位,这位军长根本不相信神能拯救他们,根本不相信神是他们的帮助。故此,先知以利沙说,因为你不相信,你明天能看见神的拯救,但是你却不能享受神的帮助。第两天,在城里有四个长大麻风的病人,他们彼此说:“在撒玛利亚城里等死,不如我们去投降亚兰人,可能还有活命,若杀了我们,我们死就死吧!”于是,他们就离开城,去了亚兰人的军营里,发现亚兰人的军营空无一人。各位,亚兰人的军营里为什么没有人呢?他们的军队去了哪里了呢?是埋伏起来,攻击以色列人吗?不,圣经告诉我们,因为主使亚兰人的军队听见车马的声音,是大军的声音。他们就彼此说,这必是以色列王贿买赫人的诸王和埃及人的诸王来攻击我们。所以,在黄昏的时候他们起来逃跑,撇下帐棚,马,驴,营盘照旧,只顾逃命。)你看到没有,上帝只要发出一点声音,我们的敌人就会被吓得逃跑,后来这四位大麻风病人回来报告好消息,果然那位不相信神话语的军长死在了城门口,看见神如何帮助他们,却不能享受神的帮助。
第两个比喻是捕鸟人设下了网罗,我们就像雀鸟被网罗缠住了,但是上帝使网罗破裂,我们逃脱了。2008年我在工地上班,每天的下午会有几百只麻雀光顾工地小院子。有一位包工头买了一张网,这张网非常的细,挂设在哪里,捕捉麻雀。麻雀撞上网,它的翅膀就会被网缠住,越挣扎越缠得牢固,到了我们去抓鸟时候,鸟的羽毛与网已经无法分开,只能把网剪了才能拿出鸟。有时候早上来到工地,就会看到好几只麻雀夜里撞上去,因着挣扎,想逃脱,结果不但没有逃脱,力气用尽,气绝身亡。有时候我看到这些麻雀,非常的可怜它们,就会偷偷放走几只。读这句诗,我就想到这段经历。诗人说自己被 b u鸟人网罗住,若没有神的帮助,网罗根本无法破裂,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挣扎,越挣扎越陷在里面。
因此诗人说:“我们得帮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华的名。”各位,创造天地的主,他的名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的帮助。
或许在座的各位听了以上的信息,会有一点纳闷。我的人生经历危险,遭遇患难上帝没有帮助我,也没有救我脱离恶人的手。我同意人生有各种各样的危险,战争、疾病、灾难等,但是我为什么没有得到上帝的帮助呢?上帝为什么没有拯救我呢?我听到很多人向我吐苦水,我所信的上帝根本没有帮助。诗人不是为上帝辩护,相反,诗人在宣告上帝的名是我的帮助。诗人在宣告的同时,他正在经历一场危险与灾难,他刚从猛兽的嘴里被拯救下来,他刚离开破裂的网罗。这些经历正是这个世界上每天所发生的事,诗人不是求上帝让他远离灾难,避开危险。让他躲避在保险柜里,免受世界而来危险。
各位,你不觉得诗人写的诗很真实吗?人生确实充满危险,但是一位有神的人,他能在危险中经历到上帝的帮助。我们如何经历到神的帮助呢?这正是这篇诗要教导我们的真理,或许我们的人生正处在危险、患难中,诗人在此要教导我们,你要深深地挖掘这些难处,并在难处中发现神就站在我们身边。就在冲突过程的细节中,在个人历史的细微之处,神的奇妙伟大彰显了出来。信心是从最困难的存在处境中滋长,而非在安逸中发展。诗人发现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在人生最危险的阶段上帝站在那里,他在帮助我们。透过这些逆境让我们的信心成长。
我在读这篇诗的时候,我在神面前问这个问题:“神啊!许多人在危险中、在疾病中、在患难中没有经历你的拯救,你没有让他们如鸟逃脱。我该如何解释这段经文呢?”我在神面前等了很多,上帝如此的感动我,一个人没有经历危险,没有经历患难他的生命不会成熟,不会真实的经验到上帝的真实。或许我们看到死亡、看到无尽的苦难还在持续,但是上帝让这些经历危险、死亡、苦难的人经验到上帝是他们的帮助。而危险中的“险”,患难中的“难”,死亡中的“死”,这些是上帝让我们经历到他是我们帮助的“工具”。虽然我们被危险惊吓,虽然我们被患难磨练,虽然我们被死亡恐吓,但是这位上帝在我们的人生帮助我们,化险为夷,让我们经历到他的拯救。当你被上帝拯救后,你会发现原来上帝给你的“危险”是一件信心操练的工具。故此,上帝并不是让危险打倒你,相反上帝让危险锻炼我们的信心,在这些危险中上帝与我们同在,上帝帮助我们。
总结
当危险来临之时,当患难来临之时,我们要心存盼望,因为上帝与我们同在,他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对,上帝是创造天地的主,世界上任何的事都在上帝的手中。你经历的的危险、患难也在神的手中,甚至上帝就在我们的危险中,就在我们的患难中与我们同在。只要我们细微的观察上帝,你就会经验上帝的帮助。我们不是求上帝帮助,因为上帝就是我们的帮助,是我们坚固的依靠。尤金·毕德生说:“在地狱般的世界,我们能够赞美;在事情一团糟的时候,能够高唱凯歌;……因为,我们生命的内涵是在乎神,不是在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