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诗篇第131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的心不狂傲,只是有的人太笨,让我不耐烦──这可是你的心声?

骄傲来自高估自己而低估别人。这使我们盛气凌人,也使我们渴望更多的注意和赞赏。相形之下,谦卑会使我们把别人放在第一位,使我们喜欢神在我们生活中的引导。这样的满足给了我们安全感,我们也不必向别人证明甚么。就让谦卑和信心影响我们,并给我们事奉神和帮助他人的力量和自由吧。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谦卑倚靠耶和华

经文:

1 (大卫上行之诗) 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妄,我的眼不高傲;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2我使我心安稳平静,好像母亲怀中断奶的孩子;我的心在我里面如同断过奶的孩子。

3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

《诗》一百三十一篇与一百三十篇可以算是相连的诗。两者均以“我”的处境作为开头“耶和华阿,我从深处…”)之余,本篇第3节上结尾的劝勉,与上节是相同的,而3节下则与下及下一样,以“从今时直到永远”作结。有旧约学者认为,大概我们可以将-6节与一百三十一篇相连起来,而后者所表达的,正是诗人呼吁并且勉励朝圣者,要信靠耶和华神。

虽然篇幅短小,然而,内容却相当丰富。单是第1节,诗人已经用上了三个否定词:“不”(和合本修订版译作:“不狂妄”、“不高傲”、“不敢行”)。由此看来,诗人于开头以这样“消极”的否定语句,去表达一种“积极”的态度──拒绝“心高气傲”,禁戒“狗眼看人低”,同时抗拒“不惜一切”地作事──也就是说,从內里深藏的“狂妄”到外在所表达的“高傲”,甚至行为上的不顾一切,都是诗人在这里要提醒朝圣者说“不”的事情。

第2节开首接续了上文的三个“不”,原文以“倘若不是”作开始,只是,几乎所有译本都没有将它翻出来。透过“倘若不是”的表达,诗人要申明自己的立场──他不在乎“高言大志”、也不是要“好高骛远”,只在乎于平稳踏实之中、如同断奶的孩子依偎在母亲怀中一样,对耶和华神全然地依靠。这样看来,诗人是定意一心“仰望”(3节)神,对他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

这篇诗的结束,诗人基于以上的真理,勉励以色列民要“仰望耶和华/以色列/从现在到永远”(按原文重新排列)。有学者甚至将之连系到将要来的“盼望”上,等候耶和华神作出行动,以回应当下(甚至是《诗》一百三十篇所描述的景况)的处境。

思想

诗人的提醒相当重要!许多时候,我们內里那种难以驾驭的野心,正好与朝圣者生命里那份对神必须有的信靠和信心形成彼此的排拒与对立,以致我们挣扎在自我的追逐与实践之中,却忽略了诗人所讲,那份如同“婴孩”一般对神的单纯与信任。

诗人要我们明白:在这朝圣之路上,我们要走得好、走得完,并不在于我们的能力有多大,却在于我们都是恭恭敬敬地仰望神,并信靠神是带领着我们的。 

--1-尔道自建 5月24日

02、大卫的诗篇(六十七) 你当仰望耶和华

经文:

钥节:
以色列阿,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

参考经文:

提要

这首是大卫谦卑、信靠的祈祷诗,是他灵里的经历;在诗中,他深刻地描述自己的心境。虽然只有短短三节经文,却是字字珠玑、真情流露,是历代圣徒所赞赏的一篇美丽的短诗。

本诗第1节是大卫对上帝说的话,第2节是他对自己说的话,第3节则是他对别人说的话。前两节是描述大卫内心的实境和灵里的经历,最后一节则是呼吁他的同胞,当永远仰望倚靠耶和华。我们若能反覆研读、思想,深入大卫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写此诗的真实感受,和他想要表达的弦外之音,必能从文字的表相看到灵里深层丰富的义涵。

特别注意,大卫在诗中三次提到「我的心(my heart, my soul)」,在第1节中提到:「我的心不狂傲(My heart is not proud.)」。这是一种宣告,一个内心真实的告白。大卫了解骄傲乃是一切罪性的根源,他曾走过这条死荫的幽谷,而今他明白唯有完全的谦卑,才能安息在上帝里面。

本诗第2节,就是表达大卫之所以能如此看淡世事的原因。他祷告说:「耶和华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But I have stilled and quieted my soul, like a weaned child with its mother. Like a weaned child is my soul within me.-NIV)」大卫以断奶的孩子,来表达舍弃自我的决心;以安息在母亲的怀中,来表达单单仰望、倚靠上帝的经历。大卫诗中暗示自己经过断奶的过程,表明他的生命是经过上帝对付的,他老我的喜好是经过剥夺和挣扎过的。如今他明白上帝的旨意,进入上帝的安息中,他以上帝为满足,便别无所求了。亲爱的,生命被烈火淬炼,是上帝的恩典。当为此献上赞美。

默想

1.我们是否也经历过属灵的「断奶」过程?我们的生命是否被主对付过呢?我们老我的爱好,是否被主剥夺了呢?亲爱的,生命被对付和破碎,是必须的。否则你无法经历上帝丰盛。主应许我们:「好处不在祂以外」

2.若我们能像断奶的孩子在母亲的怀中,必能单单仰望祂、享受祂所赐的安息。

赞美的金言

1.献祭有可憎恶的献祭,但是赞美没有可憎恶的赞美。──倪柝声

2.真能把重担卸给上帝,自由自在毫无牵挂地,一路唱歌的,这人显然拥有赞美的生命。──JE

赞美的经文

1.耶和华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2.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3.以色列阿,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

赞美的祷告

亲爱的主阿!求祢保护我们脱离作孽之人的圈套,求祢领我们出离仇敌所设的陷阱,我们好称赞祢的名,祢的救恩。主阿,我们全心仰赖祢、投靠祢、信任祢,我们还要赞美祢,永不住口。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2-每日读经

03、在祂怀中

阅读: 诗131篇

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一日中午,我跟姐姐以及她的孩子们共进午餐。过后,姐姐告诉三岁的外甥女安妮该睡午觉了。但安妮皱着小脸,含泪反对:“可是阿姨今天还没有抱过我耶!”姐姐笑着说:“好吧!阿姨可以抱你。但你想要抱多久?”安妮马上破涕为笑,开心地说:“五分钟!”

当我抱起安妮,心里感激她在不经意间提醒了我,何谓爱与被爱。有时候,我们似乎也忘了信心的道路是要我们学习经历上帝的爱,经历祂那远超过人所能理解的爱 。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就像耶稣所说的浪子比喻中的哥哥,拼命想赢得天父上帝的认同,却没看到祂早已将一切赐给我们

诗131篇是圣经中的一篇祷词,能够帮我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 ,我们不再因无法明白的事而感到困扰,而是藉着与上帝同在,心中得享平安(2节),在祂的爱中得到我们所需的盼望(3节),就如幼时依偎在母亲怀中那般的平稳安静(2节)。

主啊,生命中常有人提醒我们何谓爱与被爱,

我们为着有这些人向祢献上感谢。

求祢帮助我们,能更深地扎根在祢的爱中。

让我们像孩童般,依偎在上帝慈爱的怀抱中。

灵粮透视

大卫撰写的诗131篇,是15篇“上行之诗”(诗120-134篇)的其中一篇。朝圣者为欢庆每年的节期,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都会吟唱这些诗歌。大卫在这首诗中承认,有一些关于上帝的事情,他并不明白(参阅。但大卫选择不让那些属于上帝的事来困扰自己,而像个断过奶的、心满意足的孩子,享受着母亲的保护和供应(2节)。大卫以孩子般单纯的信心,全然静默地倚靠上帝。在诗131篇这首祈祷诗中,充满了谦卑(1节)、满足(2节)和盼望(3节)。

思想上帝的属性和慈爱,如何能安慰你,并让你在祂里面得享平静安稳呢?

--3-灵命日粮 10月14日

04、我的心像断过奶的孩子

】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我们多么希望我们的生活环境天天都是平稳安静的,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我们的生活却常常会掀起一些波澜。有时候孩子和我们顶嘴了,我们就觉得前面灰暗了;有时候家里的物品接二连三的损坏了,我们的心情就变得烦躁了;有时候和邻居发生了点纠纷,就又憋得吃不下、睡不着了……生活中就是充满各样不顺心的事,神有能力让这一切都不发生,但是,神常常不这么做,神是为了让我们学习功课,帮助我们的生命长进。环境不平静,我们的心要平稳安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论遇到什么事,冷静的、按部就班的去应对。

马大因为伺候的事多,就心里忙乱,口中埋怨,主就责备了她。她完全可以心平气和是去做。如果是因为她一个人做饭,来不及做出供那么多人吃的饭,主耶稣绝不会批评她‘怎么只做这么少的菜’,反而主还会夸奖她已经尽她所能了。好在马大也很受教,主耶稣批评了她之后。后来有一次,主耶稣又来到伯大尼,在另一个人家里讲道,这次吃饭的人更多。圣经只记了四个字“马大伺候”,让我们感觉到她的心不再忙乱,能够平静安稳了。

没断奶的孩子,也能平稳安静。怎么平稳安静呢?我们看见小孩子只要哇哇一哭,管他饿不饿的,母亲就会给他喂奶。小孩一吃上奶,马上就平稳安静了。但是,这种平稳安静,不是生命成熟的平稳安静,而是‘吃奶得饱’的平稳安静。这种平稳安静没有什么价值,不需要信心,只是一种简单的本能反应。就好像过了红海的以色列人,他们不吵不闹,还唱歌跳舞的赞美主呢,但是,神却没有一句称赞他们的话。如果他们是在还没过红海的时候,面对前有涛涛红海拦路,后有埃及军兵追赶的情况下,他们不吵不闹,平稳安静,那就能令神的心满足喜乐了。

断奶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经历,这是每个孩子有生以来,能感觉到的第一件最痛苦的事。之前每次只要一哭,奶就会速速的送过来了。可是,这次无论怎么哭,奶就是不来。一贯最爱自己的妈妈,怎么变得如此残忍了。这很像是老鹰训练小鹰的过程。【】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扇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小鹰小的时候,天天可以舒舒服服的卧在窝里,饿了,母亲主动把食物送过来。渐渐地,羽翼丰满了,小鹰肯定是不会主动离开鹰巢。那么,母亲就会把它向外推,它会本能的敌挡,死死抓住鸟窝不放,母亲仍不放过它,非得把它推下去。当小鹰落在空中的时候,会惊慌的鸣叫,认为母亲怎么变得那么凶了,同时也会本能的拼命翅膀。但是,因为它还没有掌握飞行的技能,仍然会往下掉落。就在快接近地面时,鹰妈妈会忽然把它接住,背在两翼之间,把它送回窝里。小鹰又回到熟悉的窝里,无比的舒服,也可以喘口气了。刚歇过来,老鹰又来搅动鹰巢,重复上面的过程,小鹰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了飞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断奶的这一关,虽然痛苦,但是,要想长大,就必须经过这种痛苦。

断奶成功之后,小孩再躺在妈妈的怀中,又平稳安静了。这时候的平稳安静,不是因为有奶,而是因为有母亲自己。彼得即将被杀,竟能安睡在监牢中;保罗、西拉被打下监,竟能快乐歌唱,内心何等的安息。不是因为有奶,而是因为对神的信心,使他们仿佛躺卧在神的怀中。任何环境不能让他们哭闹,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信的是谁,这是断过奶,生命已经成熟的表现。

--4-谢迦勒 2019-07-28

05、谦卑靠主行天路

书120-134篇被称为“上行之诗”,是散居各地的以色列人每当到耶路撒冷过节朝圣时,一面走、一面称颂神的诗歌。“上行”的希伯来原文是向上走的意思,也有台阶、阶梯的意思,在旧)些经文中指圣殿中的台阶,也称“登阶之诗”。在这十五篇上行之诗中,不断提到锡安和耶路撒冷,以及以色列百姓,表明是以色列百姓在朝圣的路上向神咏唱时内心中对耶路撒冷复兴的盼望和期待,向神呼求力量与恩典。131篇这首诗是大卫的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节经文,却让我们看到大卫作为一位君王对神的依靠与顺服,完全降服在神的掌管之下。

基督徒走属天的道路也是这样,我们的生命需要神不断的修剪和陶造,让神来归正我们行路的脚步,书131篇就是帮助我们更好行路的一篇祷告和诗歌。我小时候,看到人修剪果树发出的嫩枝,就想不通,为什么要把树枝剪掉呢?那小树多疼啊。后来大人告诉我,剪枝是为了让结出的果子长得更大更好。“有一个人种了一株玫瑰,很多年都没修剪过,第一年花开得又大又多,第二年花枝爬满了整个花架,主人以为一定会开出更多更美的花,可是谁知道开得又少又小。因为没有修剪,枝条生长过长,离根部太远,收不到养分,就开不出健康的花朵。”(引用)对于信靠神的人,我们的生命也着实需要神不断地来修剪,剪掉那些人以为好的东西,缩短枝子与根的距离,我们的生命才能健康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香甜的果实。诗131篇就是让我们剪掉生命中影响我们生命成长的因素:一个是狂傲的心,另一个就是不愿断奶的生命。和弟兄姊妹分享一个信息,题目是:谦卑靠主行天路。

一、心谦卑、不妄行

“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大卫作为一位君王,能够在神的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是非常宝贵的,他对神有一颗完全敬畏的心。在另一种译本中,直接译为“上帝啊,我不敢当家作主,也不想在山头做王。我不敢干预别人的闲事,或雄心勃勃地幻想着伟大的计划。我脚踏实地,为自己培养一颗宁静的心。”这样的话竟然出自一个君王的口中,君王本应是高高在上,一句话就是“圣旨”,但大卫却愿将一切的主权都交给神,顺服神的旨意和安排。先知弥迦向当时的时代大声疾呼:“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经文说:“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的,所以人要保守己心。人心里装的是什么,言语行动之间表现出来的就是什么。“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神告诉亚当夏娃不可吃园中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因为吃的日子必定死。但蛇告诉女人:“你们不一定死,5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6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创3)亚当夏娃违背了神的命令,因为夏娃里面的心开始狂傲,就听了蛇的话,也希望自己能像神一样,就中了蛇的诡计,永远与造她的神隔绝了。“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大卫说:“我的眼不高大”,眼睛是心灵的灯,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人心骄傲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眼目高傲,即眼就高大,轻看他人。就往往只看到别人眼中的刺,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作妻子的姊妹们总是会为家庭、为丈夫祷告,可是我们祷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可控告!就像法利赛人一边祷告一边指控旁边的罪人一样。9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10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11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12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13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14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保罗说:“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神造万物,但当人在地上多了起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人都愿意传扬自己的名,显耀自己的功绩,但是神不喜悦人这样做,所以变乱了人的口音,使他们之间无法沟通,无法继续建造,就分散在全地上。(创11)所以,高傲的眼乃是神所厌恶的。“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第一样)就是高傲的眼。”恶人发达,眼高心傲,这乃是罪。“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重大和测不透的事都是指超过自我的能力的事。“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我们行在神的旨意中,不用自己的聪明去衡量神的旨意,也不走在神的前面。因神“他不喜悦马的力大,不喜爱人的腿快。耶和华喜爱敬畏他和盼望他慈爱的人。”当神吩咐约拿去尼尼微城传达神的话语时,约拿不愿去那罪恶的外邦城市,就坐船逃往他施去,但神藉着海上的暴风、藉着大鱼又将他带回到尼尼微。尼尼微是极大的城,需要走三日的路程,但约拿仍然还有不愿,只走了一天的路,宣告说:“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5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从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在神的面前悔改。神就爱惜这些人的生命,不灭绝他们,约拿便出到城外,向神求死,但神又藉着一棵蓖麻的生长和枯萎,让约拿知道神的慈爱。约拿面对神给他的工作,一直在以自己的民族情感、理性认识去限定神应该如何做,他知道神有丰盛的慈爱,却在情感上无法认同。《约拿书》没有结尾,没有直接说明约拿对神最终的回应,这也给我们一个选择,我们面对神的旨意,是只接受我们所能理解的部分,还是说会完全的顺服、听命。人太有限,心也很小,如何能测度神的心意呢?人总是以自己的认知来决定神就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无形中就自己作王了,今天我们要下宝座,让基督在我们的生命中作王、掌权。“他必按公平引领谦卑人,将他的道教训他们。”保罗带提摩太和西拉继续旅行传道,但圣灵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保罗就顺服圣灵的引导,下到特罗亚去。9在夜间有异象现与保罗: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10保罗既看见这异象,我们随即想要往马其顿去,以为神召我们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听。11于是从特罗亚开船,一直行到撒摩特喇,第二天到了尼亚波利。12从那里来到腓立比,就是马其顿这一方的头一个城,也是罗马的驻防城。“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如果当圣灵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时,保罗对主说:“不行,我们的计划本来就是这样,不能改,在亚西亚也是传主的福音。”保罗就见不到马其顿的异象,也不能到腓立比传福音,更不能将福音传到欧洲,他们在这里遇到吕底亚,使他们得着福音,主的道也得以广传。“但谦卑人必承受地土,以丰盛的平安为乐。”大卫作为一国之主,尚且在神的面前心存谦卑,眼不高大,脚步谨慎,更何况我们呢?“谦卑的人必吃得饱足。”“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赐。”“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你若谦卑,主必和你常亲近;你若谦卑,必得喜乐的路径;他决不能和骄傲的人同心,谦卑你心,和主同行。”(赞美诗317谦卑随主歌)

二、依靠主、心安稳

“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神不喜悦狂傲的心和高大的眼,也不喜悦我们懦弱、胆怯,神愿我们能在真道上作大丈夫。基督徒不是以上帝的儿女自居而高高在上,审判他人;但也不是唯唯诺诺,被人轻贱、踩在脚下。信心不是像婴儿一样,在母亲怀里就呵呵笑,离开母亲就哇哇大哭,不是除了感受来自神的安慰、保护、需要获得满足之外就没有自我的人;信心是像孩子般的信靠,找到神赋予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对神的信靠和顺服中,找到最大的满足。基督徒并不是因为恐惧和缺乏安全感,才绝望地仅仅抓住神,我们是在信心与爱心之中,自由地来到神的面前。

现代的很多年轻人都是需要“断奶”的,凡事依靠父母,在经济上、家务上、精神上,甚至自理能力上都无法与父母割舍,需要父母全方位的帮助,工作需要父母帮助找、结婚需要父母帮忙办、房子需要父母帮忙买、孩子需要父母帮忙带。我们觉得这种状态很正常,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样真的正常吗?就导致生理上是成人,但是精神内心中还是嗷嗷待哺、无法断奶的婴儿一样,简称“巨婴”。基督徒也是如此,需要“断奶”,断奶不是离开神,而是要学会成长,要真正长大成熟。

大卫把自己比作“好像孩子满足地躺在母亲的怀中,我的灵魂满足得像个孩子。”主耶稣也要我们回转成为小孩子,并不是因为小孩软弱无助,而是因为孩子有一颗单纯的信心,愿意被引导、被教养、被祝福,在神的应许中建立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自由地领受神的话语、恩赐和恩典。

大卫一生中经历过许多波折、艰难与危险,在环境中也迫切地呼求神的拯救和帮助,也曾想靠自己的力量战胜扫罗,也曾因躲避扫罗的追杀在迦特王亚吉面前装疯,但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当大卫与同行的人妻儿被亚玛力人掳去时,大卫和跟随的人因担心妻儿的安危都放声大哭,“大卫甚是焦急,因众人为自己的儿女苦恼,说:“要用石头打死他。”但大卫却倚靠耶和华他的神,心里坚固。”当神救大卫脱离一切仇敌和扫罗的手后,大卫作诗说:“我遭遇灾难的日子,他们来攻击我,但耶和华是我的倚靠。”大卫越经历环境,越多得神的恩典,他的信心也越坚定。大卫说:“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我在母怀里,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你手里,从我母亲生我,你就是我的神。”“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他就必成全。”基督徒的生命为什么一定要经历断奶的过程?因为要长大!对于吃奶的婴孩来说,“有奶就是娘”,没有分辨,谁能满足其需要,就跟谁走、和谁亲近。基督徒如果没有属灵的分辨,就会被魔鬼利用诡计诱惑、掳去。“12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13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14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你会发现,很多信徒初信时,信心很坚定、很单纯,向神祷告也常常很快就蒙应允,但是信了一段时间就“不灵”了,而且开始遇到一些难题、一些苦难,使我们灰心失望、裹足不前。这时,就会有老信徒告诉我们,神在操练我们的生命,让我们长大成熟,让我们更多经历恩典和祝福。经历过后会发现,苦难真的是化了妆的祝福,环境真的使我们生命更加长进,经过操练,我们更加像他。

要让一个孩子从吃奶过渡到断奶,从号啕大哭的婴儿到安静的儿女,要经历很多功课。断奶时,孩子往往不能和母亲见面,孩子会感到很焦虑、害怕,担心是不是被抛弃。当神为我们“断奶”的时候,我们也许也会怀疑神的真实、怀疑我们是不是被神丢弃不管了!?大卫说:“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无论何时何地,神永远不会丢弃我们,他既拯救我们,就必拯救我们到底。所以,神的儿女,也当永远仰望他、依靠他,因他不撇弃我们为孤儿。主耶稣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耶和华既喜悦选你们作他的子民,就必因他的大名不撇弃你们。”我们看到但以理及其三个朋友在患难中对神的信心和倚靠。当但以理被陷害下到狮子坑里的时候,大流士王整夜担心,大清早来到狮子坑那里,呼喊但以理:“永生神的仆人但以理啊,你所常侍奉的神能救你脱离狮子吗?”但以理对王说:“愿王万岁!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我,因我在神面前无辜,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但6章)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因不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而被下在烈火的窑中,但神却与他们同在,使他们在烈火中毫发无损。王说:“我们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吗?”“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就对他们说:“至高神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出来,上这里来吧!”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了。(但3)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在患难中信靠主,就如同断过奶的婴孩在母亲的怀中一样,经历神的同在、拯救。

一位基督教作家写到:“基督徒不是吵着要母亲奶水的小婴儿,而是一个断过奶的孩子,平静地躺在母亲身旁,因着母亲的同在感到快乐···在他和他的神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欲望;因为他知道在祈求以先,神早就知道他一切的需要。···那时,只把母亲当作是满足自己的工具,如今,学会把母亲当作母亲来爱,因此敬拜者在一段时间的挣扎之后,学会渴慕神自己,而不是把神当成满足自己愿望的工具。他生命的重心转移了,不再安息在自己里面,而是在神里面。”弟兄姊妹,我们也一定要在生命中经历“断奶”,生命和信心才会长进。

三、仰望主、到永远

“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大卫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要仰望主,永永远远仰望神的恩典。所以作为一个国王,呼吁以色列人都要来到主的面前,仰望这位无数次从危难中拯救他的这位救主。“耶和华啊,我的心仰望你。我的神啊,我素来倚靠你。15我的眼目时常仰望耶和华,因为他必将我的脚从网里拉出来。”、15)当约沙法作犹大王的时候,1摩押人、亚扪人、米乌尼人,一同来攻击约沙法。3约沙法便惧怕,定意寻求耶和华,在犹大全地宣告禁食。4于是犹大人聚会,求耶和华帮助,犹大各城都有人出来寻求耶和华。王向神祷告说:“2我们的神啊,你不惩罚他们吗?因为我们无力抵挡这来攻击我们的大军,我们也不知道怎样行,我们的眼目单仰望你。”耶和华神就应允他们、拯救他们,因他们的信心,派伏兵击杀这些外邦人,又让他们彼此相杀。以色列人不费一兵一卒战胜仇敌,神赐他们四境平安。(代下20)“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他的人和仰望他慈爱的人,要救他们的命脱离死亡,并使他们在饥荒中存活。我们的心向来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必靠他欢喜,因为我们向来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行慈爱。”当以色列人被掳至外邦、流落异乡,可拉的后裔作诗向耶和华呼求:“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因他笑脸帮助我,他是我脸上的光荣(原文作“帮助”),是我的神。”(参“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因他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仰望就是要将目光从问题上转到神的身上,从属世转到属灵的事上,要向神举目,“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至于我,我要仰望耶和华,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应允我。”“20亲爱的弟兄啊,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21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总结

司布真曾说这首诗是最短的书之一,却得花最久的时间去学习。我们在走这条天路的时候,也曾或是偏左或是偏右,不是过于狂妄、骄傲,用自己的想法限定神的旨意,就是胆怯、软弱,没有分辨,以致我们信了很多年,生命总是停留在那样的光景中,没有长进。今天,基督徒的生命要成熟,就要去习练自己的心,学会谦卑在主的面前,顺服主的掌管,不凭自己的眼见、经验或悟性;也学习在一切的环境中依靠主、仰望主为我们成就大事,信心靠主更加坚固。愿弟兄姊妹都成为那在母亲怀中断过奶的孩子,永享安稳。

--5-李天照 2018-09-09

06、圣徒平安的心境

“耶和华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以色列阿,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

书131篇是一篇简洁、精美的书,刻画出了一种令众人都羡慕的,既平静又安详的心境。圣经学者称之为“书中的珍珠”。本篇是书中特殊的珍品,虽然短短三节,但其中的教训却足够我们学习一辈子。

壹、导论

一、文脉

这首诗放在130篇之后,是有其目的和最贴切不过的。上篇说到诗人罪恶得赦免,此篇说到诗人心灵得平安;这就是灵性生活中通常的次序,先认罪悔改,后得享平安。因为只有与天上的神和好,才能得着内心的平安。

在书130篇,诗人基于真神的属性(知识)来劝勉人当“仰望”,而在,诗人则是基于己的体验(经历)来劝勉人当“仰望”。

二、性质

书131篇有短短三节经文,是大卫的一首上行诗。所谓上行诗,就是以色列民到圣殿敬拜神途中所吟诵或歌唱的诗歌,用以鼓励信心,或抒发对神的感情。由此可见,大卫的这首诗是一篇向神祈祷,吐露心情的诗歌。大卫创作这首诗的目的,是要鼓励百姓相信神的带领,勉励百姓顺服神的主权。在这首诗里,大卫流露了他内心深处的满足与坚信,呈现出了安逸、恬静的属灵生活之景象。这篇诗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更带给我们一些宝贵的教训,帮助我们走属灵的道路。

三、价值

本篇诗的字句虽短,但其中的真理却非常丰富,足享一生。明显地,朝圣者有他们的挣扎,无论是灵性上、道德上、理智上,与我们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的一生也常在世俗中挣扎、名利中彷徨、得失中迷茫。本诗给我们人生带来真确的指引,使我们找寻到满足、安宁的人生。

四、结构

本篇诗有三节经文,每一节就是一个小的主题,可从不同的视角去看:

1、以品格角度看谦卑交托仰望

2、以说话角度看对神说话对己说话对人说话

3、以谦卑角度看谦卑的体现谦卑的秘诀谦卑的流露

五、主题

这是一篇强调对神信靠的个人祈祷诗。诗人指出他愿意谦卑,把自己完全交托给耶和华,且盼望同胞也照样信靠神。本诗3次提到“我的心”,是一幅描写心境的图画,诗人先向神说话,然后对自己说话;第3节是根据自己之经历去对别人说话。

贰、讲义

一、平静安稳的心境态度

“耶和华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诗人借这一个比喻,暗示过去的烦躁不安乃因为:1、心里狂傲;2、眼目高大;3、轻举妄动,这些都是骄傲的表现。

骄傲来自高估自己又低估别人,这使我们对人盛气凌人,也使我们对己渴望赞赏。相比之下,谦卑会使我们高看别人,使我们高举真神,在我们生活中顺服神的引导。这能把我们放在最合宜的位置。

在《以赛亚书》第二章,神借着先知指责以色列人眼目高傲、性情狂傲、敬拜假神,自高自傲(参。所以神发怒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参

1、心不狂傲不高看自己

“心不狂傲”可译为心不狂妄,就是不过高地估计自己。正如保罗所说:“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神察看我们的心,所以,“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从神的角度讲,谦卑是从神开始的;从人的经历看,谦卑是从心开始的,我们谦卑的表现,不是外面,而是内心,我们时常认为,我要谦卑,我应该这样做,其实这不是真谦卑的表现。真谦卑不是我要这样做,而是我心自然会有的谦卑。

⑴、狂傲的结果

①、狂傲使人莽撞

大卫否认他的心狂傲,因为狂傲是人在行为上莽撞、无礼的真正原因。那些骄傲煽动人情绪激奋,冒犯人胆大无礼,促使人草率行事,使整个世界都处在混乱之中。

②、狂傲使人跌倒

“骄傲在败坏之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如果你心骄气傲,败坏就临到你的前面。如果你心持狂傲,跌倒就临到你的面前。我们的心在神面前的光景怎样?我们应当求神的面光照亮我们。要在神的面前谦卑的说:“神哪!我的心不狂傲”。

⑵、谦卑的结果

“我的心不狂傲”这说明大卫没有把自己看的过高,也没有把他人看的过低。在他与扫罗王的关系中得到充分体现(参。也说明大卫处理好了自己和神之间那种恰当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两者之间不是同等,而是上下属的关系。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态,所以他才不争强好斗,而是心平气和,和平处事。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①、谦卑使人平安

大卫的“心不狂傲”这是一种心里的谦卑,有了这种心里的谦卑,他才有外在的“平静安稳”。一个心高气傲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可能有太多的平安。因为他们经常会在争取地位、身份、金钱,或维护自己的所谓地位、身份等方面煞费苦心,在与人的争斗中失去内心的平安。

②、谦卑使人悦纳

“神赐恩给谦卑的人,阻挡骄傲的人”-(;人看外貌,神看内心。我们要多蒙神悦纳,就需要在神面前察看自己的存心。没有什么比一个谦卑的人,更蒙神悦纳。什么时候我们的心骄傲,什么时候就是被神弃绝的;什么时候在神面前谦卑,我们在神的跟前就多蒙神的悦纳。但愿我们在神面前都察看自己,看我们的心究竟是谦卑的,还是骄傲的!

谦卑是得安息的开始,谦卑是根,安息是果。谦卑是从主来的,“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所以“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谦卑就是倒空自己,谦卑就是否定自我。一个里面满了基督的人,用不着尽力去谦卑;他谦卑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因为他没有自己的感觉。来到神前是我们谦卑的开始,因为我们的谦卑是从神开始的,没有神我们也不能谦卑,所以先到神前,后是谦卑。

2、眼不高大不轻看别人

“眼高”是从上往下眼,是看不起、看不上,看不到,甚至是藐视的意思。

“眼不高大”:指不骄傲,不自视过高。没有人看见你的心,但是谁都看见你的眼。心是里面的光景,眼是外面的表现,心中无神,定会目中无人。眼睛就是全身的窗户,要把你里面的情形完完全全地透露出来。一个心里骄傲的人,他的眼目定规看不起任何人。所以我们要看别人比自己强,这都是不高大的表现。骄傲的人是专看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谦卑的人是专看真神的完全和自己的败坏。“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的祷告说,神阿,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大卫没有用君王的眼来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把自己看得很高大,而是看得非常渺小,把神圣洁与威严看得重要。正因为有了这种眼,他才在听了先知拿单的劝告后,认识到自己的污秽,看到了自己的罪恶,所以愿神用牛膝草来洁净他,赦免他的罪(参

神所厌恶的,“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因为“恶人发达,眼高心傲,这乃是罪”。心高气傲是人常犯的错误。“有一宗人,眼目何其高傲,眼皮也是高举”。耶稣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保罗说:“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这里的“彼此同心”,另外一个翻译是“彼此尊敬”。一个骄傲的人只等候别人来尊敬他,他从来不觉得应当尊敬别人。“心志高大”原指“思想那令人高傲的事或思想高高在上的事”。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不要将心中目标放太高”,“不要自以为了不起”,“不要热衷于成为杰出的人”,“不要目中无人”。“俯就卑微的人”就是甘愿放下身段亲近人以为卑微的人。

3、事不敢行不越过真神

“我也不敢行”实际上就是谨慎自己的行为,体现出对神的顺服,也就是定不准的事他不草率行事,没有定准的话他不乱说。谨慎自己和自己的脚步,是讨神所喜悦的,也是《圣经》的要求。例如:“只是你们要谨慎,恐怕你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你们要谨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当像智慧人”。“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要在这些事上恒心。因为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我要谨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头犯罪。恶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要用嚼环勒住我的口”

⑴、从情境看

“重大”在原文里的意思是“重”,是指很有份量的事。不是小的事、不是平常的事,是很有分量的事、是非常重的事。“测不透的事”乃是指非常奇妙的事,是一般人所不能明白的。“重”是我做不了的事;“测不透”是我不明白的事,就是既不明白又做不了,也就是越过了自己分量的事,那这样的事,我们要交给神。

⑵、从原因看

神是全能的,无所不知。“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但人都是有限的,有所不知。大卫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不敢胆大妄为,无所顾忌。

⑶、从结果看

谨慎做事的人比起狂傲自大的人做事往往会更有果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事情“看不明”,或根本“测不透”,却要自作聪明或固执己见,但往往都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一处圣经给我们看见三件事:心灵、眼睛和态度。心不狂傲,眼不高大,脚不乱行。凡有这三种情形的人,就是一个谦卑的人。美国有一位钢铁大王,名叫卡耐基,他出生于贫穷的家庭,自幼没有受什么教育。以后自己设法补习,努力自修,因他天资聪敏,竟成了有学问的人。加上殷勤工作,生活俭朴,事业日渐发展,终于一跃而成富翁。他曾捐一笔巨款,在英国建立图书馆。一次他去英国苏格兰旅游,受到隆重的欢迎,而且有四个大学联合举办欢迎会,设宴招待他。这时卡耐基趁机发表谈话,诉说他成功的经过,赢得许多人的羡慕、尊敬、赞叹。他得意忘形地说:“现在我样样都有了,这都是我一手造成的,你们看我还缺少什么呢?”大家听此骄傲的话,都默然无声,不好意思批评他,其中有一位大学教授笑着说:“恐怕你还缺少一样吧!谦卑的心。”

切记,里面有谦卑的心,外面就会有谦卑的眼,才会有谦卑的行为。

二、平静安稳的心境景象

“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1、交托的反应

“平稳”可译为“平坦”,形容一块平整的土地,便于让神撒种在其上。

“安静”可译为“安宁”,形容一片宁静的湖面,便于让神显明在其中。

“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作工,正如我们从前所吩咐你们的”。“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真正交托的人,定规平稳安静,享受主里的安宁。相反的烦躁不安是应该扬弃的。

2、交托的喻像

“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这一幅图画的情景,实在是太安详了!⑴、断过奶的孩子断绝了世俗的野心和欲望

①、不为满足自己的私欲

“断过奶的孩子”:在古时的世界,只有当一个小孩长大至三岁的时候,他才断奶。这里所强调的是“断过奶”一字,即是这个孩子不再吵着要从前他绝对离不开的东西。这孩子是在母亲的怀中,但并不是要喂奶。

②、不会拥有自己的主见

三岁的孩子是比较听话,没有自己主见的孩子,他们天真无邪,对母亲也是言听计从。

⑵、在母亲的怀中得享神里的平安和满足

①、母怀是保障

大卫所描述的心境,不经让我们眼前浮现一种常见的情景,就是一个婴儿,在饥饿、受伤或惊吓的时候哭啼惊叫,一般的人都不会使他们平静安稳。但当母亲把他抱起来,搂在怀中时,他们就得安稳,甚至会在母亲的怀中安睡。他们这种安睡,是建立在对母亲的慈爱、关怀和供应的信赖上。这种信赖和交托使他有了安全感。每一个跟随主的人,都应该像大卫一样享受这种神里平静安稳的生活。

“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信徒学会了完全的信赖,就会无忧无虑地生活。

②、母怀是满足

“断了奶的孩子”躺在母亲怀里的时候,他不是在那里要母亲的奶,乃是要他的母亲。他有了母亲的怀抱心满意足了。他没有忧愁(信靠),没有欲望(满足),他知道只要靠在母亲怀里,一切都会有。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图画啊!信徒也应该以神自己为乐,正如诗人所说:“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

刚信主的人需要用灵奶喂养,他的灵命比较幼稚。这些人到教会来往往有所求,有所要。神正是让我们带着需要来找他,不管你有什么样的需要。但是断奶以后,就开始吃干粮。这时,他祷告时要明白神的旨意,有神同在他就满足了。他到教会只要能敬拜,只要和主同在就心满意足了,并没有带着任何目的。

《今要主耶稣歌》:前要的是祝福,今要主自己;前要的是医治,今惟主而已;前我贪求恩赐,今要恩赐者;前我寻求能力,今要全能者(新编赞美诗442首)。

三、平稳安静的心境进展

“以色列阿!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

1、从个人到团体

最后,本句诗歌的语气从个人的感受转变成对全体以色列人的呼吁。

⑴、能帮助别人

一个人在神的面前学了谦卑的功课,没有了自己,他就能帮助神的百姓。

⑵、能影响别人

诗人断绝了自私的愿望,为他的以色列同胞发出祈祷。他为神而活,并鼓励朋友和同胞们效法他。他个人的胜利成为全体以色列人效法的榜样。

2、从自我到真神

⑴、仰望的根源

一个人对自己绝望了,才会仰望神。我们如果对于自己还有期望,就不能把我们的指望寄托在神的身上。为什么我们不能仰望神?为什么我们还在这里挣扎?就是因为我们对于自己还有盼望。

⑵、仰望的重要

“仰望耶和华”是大卫谦卑谨慎,平稳安静,讨神喜悦的力量源泉。“仰望耶和华”能把人从俗世的野心中释放出来。以色列的道路,都在乎耶和华为他们所计划的,如果他们一心仰望神,就终必成就。

今天我们也当互相勉励,不要忧虑,要仰望神。“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凡仰望他的,便有光荣;他们的脸,必不蒙羞”。“凡仰望耶和华的人,你们都要壮胆,坚固你们的心”

总而言之,基督徒能够在灵里过平静安稳的生活,这是一种福气。请记住“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

--6-倪宏恩 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