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难的时候,大卫为我们立下了一个怎样的属灵榜样?
大卫的一生中,曾多次为保命而被迫逃亡。身为神所膏立的君王,也不能免除别人对他的不公和仇恨。这篇诗可能是大卫在被扫罗王追杀(参撒上18-31 ),或是押沙龙造反的时候写成的(参撒下15-18 )。这两段时期,大卫过的都是逃亡生活,但他没有绝望,因为他知道神在掌管。大卫智慧地避开危险,他并没有因困难而恐惧地失去控制。
若只注目于四周的困扰,自然容易心生恐惧;但当眼目是在神的身上时……
大卫似乎在对那些劝他逃亡的人讲话。大卫的信心与他的劝告者的恐惧成了鲜明的对比。对神有信心使我们不至于失去盼望,也可以帮助我们消除恐惧。大卫的劝告者害怕,是因为他们单单看见周围恐怖的环境;大卫能处之泰然,是因为他知道神必定胜过他的仇敌对他的任何攻击,,。
耶和华察看世人,但是在这险恶密布的时代,哪里才是我逃避藏身之处?
当律法和秩序都已崩溃,我们希望找到可藏身之处的时候,要记住神仍然在掌管一切,若果没有祂的准许,任何事也不能够发生。当你感到要逃跑时,就逃到神那里去吧,祂会在最合适的时候,在地上彰显公义和良善。
生活中种种的磨炼,对我是有价值的吗?有时真不想……
神不会使信徒免遭困难,却会使义人和恶人一同受试验。对一些人,神的考验是锻炼的火;对另一些人,却可以成为毁灭的焚烧。不要忽视或轻看那些在你生命中出现的考验和挑战。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
1 我是投靠耶和华;你们怎么对我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去。
2 看哪,恶人弯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里正直的人。
3 根基若毁坏,义人还能做什么呢?
4 耶和华在他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
5 耶和华试验义人;惟有恶人和喜爱强暴的人,他心里恨恶。
6 他要向恶人密布网罗;有烈火、硫磺、热风,作他们杯中的分。
7 因为耶和华是公义的,他喜爱公义;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
虽然诗十一篇的标题指出这是大卫的诗,但却没有进一步交代诗歌本身的历史场景(对比诗第三篇,在标题指出那是“大卫逃避他儿子押沙龙的时候作的诗”)。从内容看,不少解经者把诗十一篇分成两个主要部分:对处境的绝望(1-3)和对耶和华的信心(4-7),但更合理的做法是把第十一篇分作三段:1-3,4,5-7。
这样分段有如下理由:(1)在希伯来圣经里,三个段落皆由“耶和华”作开始;(2)第1节提及诗人“投靠耶和华”,拒绝敌人的嘲弄去“逃离你们的山”(《和合本》作“逃往”,读法不可取),指的是圣殿,是锡安山,而4a提到“耶和华的圣殿”,亦指锡安山;(3)《和合本》于4c的翻译“耶和华的慧眼察看”应该译为“他的眼目看见,他的眼皮试验”,当中“察看”一词,在原文其实用上了两个动词:“看见”和“试验”。前者在7b里重复,谓“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后者在5a重复,谓“耶和华试验义人”。因此第4节在观念上和字眼上,都与前一段和后一段关连起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段恶人对诗人的嘲弄,诗人从内心深处感觉冒犯,经文1b的直接翻译是“你们怎么对我的心说……”;同样,在第三段耶和华对恶人的强暴也“心里恨恶”。两处都表达诗人对耶和华对恶人强烈的情感回应,让这篇诗里的角色从三个(耶和华、诗人/义人、恶人)变成只有两个(耶和华、恶人),义人(或“正直人,(2b,7b)”因着投靠耶和华而被他所“吸收”,他面对的问题,已然变成耶和华的问题,是耶和华要处理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耶和华的名号在第4节出现两次,一次在地(“他的圣殿”),一次在天,足见这个中间段落的重要性。而且上帝的名号第五次出现在7b,和第1节形成首尾呼应。可以说,这篇诗的主角(protagonist)不是诗人本人,是耶和华,而对手(antagonist)就是恶人。
和以色列人律法传统和智慧传统一样,诗人承认所有世人,无论善恶,耶和华都从远处察看和试验。义人对此必须极端敏感,因为所有发生在身上的事情,人都无法知道最终由来,只能按照本心去回应。所以从诗人的角度看,正直人在世上能有的生命方向抉择只有一个:义人必须坚守他的正直和义行,拒绝走远离耶和华的道路,即使四周的根基毁坏,仍然一心投靠耶和华,耶和华的审判自会临到恶人身上。
杨腓力在他的著作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God(中译《寻神启事》)中指出,到了最终一刻,当危难临到时我们只有两个选择:惧怕危难或惧怕上帝,忧虑危难大过上帝或是认定上帝大过危难。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主的说法:“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可说是大卫这篇诗的精髓。
我的祷告:坐在宝座上的上帝,在我面临危难试炼、逼迫诱惑时,当恶势力要让我脱轨离心、好像无所依靠时,求祢给我力量,让我坚持投靠祢,保守自己,不走远离祢的道路。正如祢的眼目从天上察看世人,让我能在世上仰望祢的公义和正直,对敌人的嘲弄嗤之以鼻。奉主名求,阿们。
「当祢掌权的日子,祢的民要以圣洁的妆饰为衣,甘心牺牲自己;祢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参考经文: 太约翰叁书1:;;路;;;;;;;;提要
本诗是论及基督为君尊的预言诗。主耶稣亲自说,这诗是大卫被圣灵感动所写的,并且是指着祂说的(太约翰叁书1:;;路。彼得在五旬节被圣灵充满后,他在讲道中也引用本诗,而希伯来书的作者,更是多次引用本诗来讲明基督: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的真理;;。可见本诗在弥赛亚预言中,所占的重要性和份量。这也成为新约中基督论的重要根据。(见太约翰叁书1:;;;;;当我们研读本诗时,不可忘记这项重要的依据。
大卫一开始(诗一一○1)就提到「耶和华对我主说(The LORD says to my Lord.)」这样的说词,在圣经全本书中仅使用过这一次。可见本诗的独特性,它乃是大卫受圣灵启示所写成的。这首预言诗,已超出大卫当时所能了解的,他顺服、凭着信心,写下上帝对他的启示。「我主(原文Adonai)」这也是指上帝说的,足见基督与上帝是同等,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右边」是君王之旁的尊位,表示基督将高升到最高的地位,分享上帝的统管。「最高的地位」是指君王身份说的,本诗第4节更宣告说:「耶和华起了誓,决不后悔说,祢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大卫受上帝的启示和圣灵感动,方能预先遥见基督不但是和平的君王,更是君尊的祭司。这个全新的启示和救赎的奥秘,大卫受感而写成此诗,这是何等的荣耀,更是全人类的福音。感谢、赞美主!
默想1.大卫提到:「当祢掌权的日子,祢的民要以圣洁的妆饰为衣,甘心牺牲自己;祢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诗一一○3)这是描述那些献身于基督的人,他们将自己献上,成为「甘心祭」。他们要像清晨那么新鲜而活泼,又要像黎明时的甘露,那么滋润而甜蜜。唯愿我们都能成为「圣洁衣、甘心祭」,如「清晨的甘露」献给主,荣耀祂。2.本诗全篇虽然只有7节,但它被引用于新约圣经至少有20处之多(见参考经文)。仔细研读这些经文,加以默想,了解其中所指的,就能明白此诗宝贵之处了。赞美的金言1.上帝的宝座乃是祂在宇宙中最高的。而上帝的宝座,就建造在祂儿女的赞美之上。──CHS2.在痛苦中仍用信心赞美,使我们更贴近天父的心。──JE赞美的经文1.耶和华对我主说,祢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祢仇敌作祢的脚凳。耶和华必使祢从锡安伸出能力的杖来,祢要在祢仇敌中掌权。(诗一一○1~2)2.当祢掌权的日子,祢的民要以圣洁的妆饰为衣,甘心牺牲自己;祢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耶和华起了誓,决不后悔说,祢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诗一一○3~4)3.在祢右边的主,当祂发怒的日子,必打伤列王。祂要在列邦中刑罚恶人,尸首就遍满各处,祂要在许多国中打破仇敌的头。祂要喝路旁的河水,因此必抬起头来。(诗一一○5~7)赞美的祷告亲爱的主阿!祢与诚实、敬畏祢的人亲密。祢必成就他们的心愿,也必听他们的呼求、拯救他们。祢保护一切爱祢的人,却要灭绝一切的恶人。我们的口要说出赞美祢的话,惟愿凡有血气的,都永永远远称颂祢的圣名。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耶和华在祂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祂的慧眼察看世人。参考经文: ;;;提要
本诗的背景,大卫一再躲避扫罗三番二次的杀害,;,由于当时环境险恶,大卫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有人劝他逃往山中,脱离扫罗的迫害。大卫写下此诗,向周围关心他安危的人作见证。全诗的首句是信心的宣告:「我是投靠耶和华(In the LORD put I my trust-KJV;In the LORD I take refuge-NIV)。」英文圣经有两种的翻译:上帝是我所信靠的,或上帝是我的避难所。这样的宣告带着极大的信心,让上帝得着最大的荣耀。他反问那些人说:「我是投靠耶和华。你们怎么对我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去。」信徒遇到危险患难,首先考虑的,不是逃开或妥协,而是来到上帝面前,寻求祂的旨意。
接着大卫强调:「耶和华在祂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祂的慧眼察看世人。」虽然世事变化多端,但上帝永远掌权,上帝的宝座永不动摇,这是大卫信心的根源。亲爱的读者,在你生命中,上帝是否永远坐在宝座上?若是如此,再大风浪也无需惊恐慌乱,因为你的根基是立在磐石上。本诗末了大卫坚定地说:「因为耶和华是公义的。祂喜爱公义。正直人必得见祂的面(upright men will see his face.-NIV)。」上帝赐给祂儿女的特权,就是随时可以到祂面前的这份殊荣,这是何等宝贵的应许。
默想1.唯愿「我是投靠耶和华」这句宣告,也能成为你生命中的实际经验。若我们能对上帝持有永不动摇的信心,就是荣耀上帝了。祂将成为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患难中的倚靠和随时的帮助。2.「耶和华在祂的圣殿里」,保罗说:我们就是上帝的殿,大卫则说:「上帝的宝座」是设立在圣徒的赞美中(诗约翰叁书1:。赞美的生命是上帝临在的宝座,祂是万古的磐石,我们的根基立在祂里面,必能胜过一切试探和患难。赞美的金言1.但愿我们的心意是诚恳的,但愿我们的灵铭记并默想主的恩慈。让我们以嘴唇赞美祂,显扬祂的名,从祂身上源源流出一切的美善来。──司布真2.即使上帝试验或管教我们的时候,我们仍有理由可以歌唱、赞美,因为试炼、困难、苦难都不如撒但威吓的那么沉重、难担。──司布真赞美的经文1.我是投靠耶和华。你们怎么对我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去。2.耶和华在祂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祂的慧眼察看世人。3.因为耶和华是公义的。祂喜爱公义。正直人必得见祂的面。赞美的祷告亲爱的主阿!祢的宝座在天上,祢的慧眼察看世人。祢试验义人,祢要向恶人密布网罗,有烈火、硫磺、热风,作他们杯中的分。我们是投靠祢的,因为祢是公义的上帝,我们渴望得见祢的面。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唱诗:11、看见、322 经文:、
序:摩西是最亲近神的人,也是神最喜悦的人。在旧约的时候,耶和华只为两个人作见证,一个是约伯,一个是摩西。神在撒但面前为约伯作见证,说“地上再没有人像约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当米利暗和亚伦忌妒摩西的时候,神在米利暗和亚伦的面前为摩西作见证,说:“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并且他必见我的形像。;摩西也非常亲近人,虽然事必躬亲的做法虽不恰当(后来被神和岳父叶忒罗纠正了),但也显出他是一个亲近神,也亲近人的人;摩西是一位伟大的先知(先知不是未卜先知),是传讲上帝话的人,“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耶和华打发他在埃及地向法老和他的一切臣仆,并他的全地,行各样神迹奇事,又在以色列众人眼前显大能的手,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摩西也是以色列的拯救者,是神拯救以色列人的工具,救他们脱离法老暴虐的政权、埃及的铁炉苦工和各样患难;摩西是律法的颁布者,神藉着摩西,告诉以色列人祂的律法;摩西是以色列人与神中间的中保。
一、被训练才能被使用
摩西在世的年日为120年,他的一生可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均为40年,是巧合还是神特殊的安排?概括地说,摩西第1个40年居住埃及王宫,第2个40年逃亡米甸定居,第3个40年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可以说,摩西的一生历经坎坷,饱经沧桑,3个40年让他经历了不少、学到了不少、见证了不少、付出了不少……
在这三个四十年中,摩西的人生也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而神的美意也借着3个不同的阶段和环境来不断地陶造摩西,使摩西的生命随着时代的境迁和岁月的流逝而逐步递增,使摩西成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出现过的合用的器皿,“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
第1个40年,摩西是在埃及王宫中度过的。享受着“王子的高贵待遇,学了埃及一切的学问,物质上过着优裕的生活,此时他没有以神为中心,乃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认为自己可以做大事。当他看到一个埃及人欺负自己的同胞时,血气方刚的摩西就以自己的方法和力量施行拯救,将埃及人打死,战其尸体埋藏在沙土中企图毁尸灭迹。不但如此,摩西还将这种自我拯救意识强加于同胞认可。(参第二天,摩西又故伎重演,再次表现“我能之魅力,调解起同胞与同胞之间的内部矛盾来,不料被同胞识破,遭到谴责,当摩西以为自己能的时候,神不使用他。后来落荒逃到米甸旷野。
在米甸牧羊的40年,可以说是磨练意志的40年,是艰辛困苦的40年。牧羊的生活是非常困苦的,用雅各的话来形容,那就是“我白日受尽干热,黑夜受尽寒霜,不得合眼睡着,我常是这样。40年来,摩西在米甸成家立业,也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终于认识到了人的渺小和无知,更是切身体验到了自力更生的难处。在这四十年中,神藉着环境塑造了摩西的谦卑与意志。 神使用以利亚之先,有基立溪与撒勒法的经历;保罗在大马色的路上被神光照后,有三年阿拉伯旷野的隐藏预备期。有训练才能更好的被神所使用。
当摩西在埃及王宫,自以为能的时候,神不用他;当他在米甸旷野牧羊四十年之后,认为自己无所能、除了牧羊、其他都不懂的时候,神的呼召临到。今天,神要使用一个人,知识的装备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品格的塑造与预备。品格包括一种责任感、承载力、谦卑等。神用一个人,不是在乎你自我感觉良好,乃是在乎神的使用。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我有经验,很多时候会缺乏谦卑学习的心,缺少被纠正的心。
二、我不能 神能
名作家刘墉-2000(在《超越自己》中说:“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如参孙虽有力气徒手将狮子撕裂,却没有能力战胜自己的情欲,最终也败在情欲之下;扫罗虽有能力率领将帅争战沙场,却没有能力克制自己的嫉妒,一路追杀大卫。
在米甸旷野满了40年后,也就是摩西80岁的时候(参,他来到何烈山,上帝在荆棘中向摩西显现,吩咐摩西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耶和华说:“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我下来是要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出了那地,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故此,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摩西对神说:“我是甚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摩西对自己的看法是:“我是甚么人,意思是“我算什么、“我不行、“我不要、“我根本没资格去和法老谈判!此时的摩西认为自己根本无力承担如此重任,因此他以种种理由推脱。神把他推进了从未想象的领域,把他从牧羊的环境中推出去。他不认为自己能成就什么,但神要用他。如当神的呼召临到耶利米时,他说:“主耶和华啊,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当神差遣约拿前往尼尼微传福音时,他起来逃避,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但神并不因人的推脱挪移使命。
因此,我们的人生有时也需要神推一把,推进一个从未经历的环境,推进一个看似冒险的环境。当“上帝推你一把,不要害怕,因为祂与你同在,祂爱你,而且知道“你可以!我们需要的只是以刚强的心来面对全新的领域,顺服上帝的带领,依靠权能的神,让祂成就在你生命中的计划。在自己尽心尽力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还有一位神。
保罗曾为以弗所信徒祷告,希望信徒们能因为基督的爱刚强起来,当我们没有预期地进入未知的领域、遭遇无预期的困难时,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祷告。“求他按着他丰盛的荣耀,藉着他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20(
三、在乎尽心而非名次
“摩西从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与耶利哥相对的毗斯迦山顶。耶和华把基列全地直到但,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犹大全地直到西海, 南地和棕树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琐珥,都指给他看。 耶和华对他说:“这就是我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之地,说:‘我必将这地赐给你的后裔。’现在我使你眼睛看见了,你却不得过到那里去。于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旷野四十年的时间,中间有多少的艰难,有多少的误解。甚至他的兄弟姐妹带头起来质疑他的领导权,····然而,摩西并未因人的误解而放弃,负屈衔冤,为得是完成上帝的托付。摩西他明白,是上帝的鼓励使他有活下来的勇气,是上帝的恩召使他具备领袖的资格,所以他从灵性的高处出发,认识到一切只有“神能。无论在任何境况中,他从未忘记起初的呼召。
摩西并未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美地,但是一点不影响神对他的看重。我们都清楚的记得,当耶稣登山变相时,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以利亚、另一个就是摩西。因此在服侍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刻意制造制造完美的形象,只需尽心尽力。
马太福音25章讲述按才干受托的比喻,在这个比喻中我们看到神给每个人的才干是不一样的。但最后,神的评判,不是你才干的大小,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尽其所能的将神给你的才干恩赐发挥到淋漓尽致,以致荣耀神的名。神从不会将我们与别人比较,神也不会拿我们的恩赐、才干与人比较,因为神给人的不同。但神会察看我们是否尽心。
在教会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干、恩赐、资源,我们要用所拥有的来利己吗?当然不是。我们要将个人恩赐分享出来,共同建立基督的教会。鲍伯班福德-Bob Buford, 2001(在《人生下半场》中指出,在人生的下半场之所以活得有意义,是因为把自己、才干、属灵恩赐财富“献出去"。黑幼龙-2001(在他的著作《破局而出:黑幼龙的30个人生智慧》中,认为“懂得分享,生命是彩色的。巴勒斯坦有两个内海,一个海里面有各式各样生物,叫“加利利海';另一个海里面却没有任何生物,叫"死海"。这其中的差别在于,加利利海承接水源之后,又将水给了下游。而死海在纳入上游的水之后,却没有出口,因此水中累积大量的盐分,没有生物能存活。因此,懂得分享,生命就像加利利海的活水一样,丰沛且充满活力。不要让我们的信仰成为"死海",只进不出,空有才干与恩赐却不能成就任何事情。学习"加利利海",让我们的信仰成为活水,用每个人的才干与恩赐造就神的教会。因此,一个健康的信徒,是一个懂得分享的信徒;有这样一段对话“你们夫妻吵架吗,你们忧郁吗,“很少,基本没有“为何啊“每天我们都在服侍弟兄姐妹,有意义的事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吵架,哪有心思忧郁。
一个健康的教会,是一个懂得分享、传递主恩典的教会。曾看过一篇文章《健康的教会》,里面指出不健康教会的十种病态的表现,其中之一提到:“自恋症:教会内围信徒相亲相爱到一个地步,忘记了外面还有一个缺乏爱的世界。,也就是忘记传递主爱。
结语:或许,你也很纳闷,“我怎么进入了这样一种境况?你甚至不满意也不愿意进入目前的景况中,但事实既然已经如此,何不努力成就一些事呢?或许这正是上帝的旨意,他要加力量给你,他要在压力中训练你的气度,在挣扎中带出你的力量。因为祂知道“你可以超越自己的限制。神给我们的潜力是无限的,愿意被神推一把,愿意为神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