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顾贫穷的有福了!是吗?这样我有甚么好处?福从何来?
圣经中经常讲到神对软弱、贫穷和有需要的人的看顾,以及神也对这样做的人的祝福。神要我们对人慷慨,反映出神对我们的无偿给予。就像神祝福我们那样,我们也应该去祝福别人。
这一节在新约中被视为出卖基督的预言。犹大是耶稣十二门徒中的一个,跟耶稣学习了三年,与耶稣同吃同住,经管集体的财务。最后这深知耶稣的犹大出卖了耶稣。
到此,卷一完结了,回看其中内容……
诗被分成五卷,每卷都以表达对神荣耀的歌颂或赞美作结束。诗的第一卷,从第一到四十一篇,带着我们走过了痛苦、悲哀和大欢乐的旅程。它教导我们许多有关神永恒的爱、神对我们的眷顾和我们如何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信靠神。
这诗是大卫病痛中向上帝发出的祷告,它应是在押沙龙叛变时期所作(参撒下十一~十六;诗二十二;二十八;五十一)。当时的大卫,正遭忧患煎迫、心神交瘁、病痛缠身,眼见亚希多弗叛逆卖友,心灵之苦痛、难受可想而知。在这黑暗的境遇中,上帝是他唯一的盼望。亲人朋友靠不住,上帝是他生命的保障。全篇对于人的背叛、忘恩负义,对照上帝的信实、可靠、施恩怜悯,有着强烈的对比。
人在輭弱无助时,最需要的就是扶持,特别是从上帝而来的扶持。大卫宣告说:「他病重在榻,耶和华必扶持他。(The LORD sustains him on his sickbed.-RSV)」;「祢因我纯正,就扶持我,使我永远站在祢的面前。(But thou hast upheld me because of my integrity, and set me in thy presence for ever.-RSV)」大卫以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见证:即使在最深的痛苦中,他仍确信上帝的怜恤、慈爱和扶持。亲爱的,不论你目前遭遇多大的难处,不要忘记「耶和华必扶持」,使你渡过难关,进入丰盛之中。只管向祂发出赞美来!
本诗是书卷一的最末一篇,编辑书的人,加上第13节作为全卷诗结束的颂词。它提醒我们,只有称颂赞美是存到永恒的,信徒最重要的事奉,就是赞美。让我们同声宣告:「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阿们、阿们。」唯愿我们能时刻站在主面前,享受祂的同在和扶持。
默想1.病痛是世人肉体最大的艰难,特别是那些无药可医的重病患者。许多敬虔的信徒,一样难免受疾病之苦,因为苦难本身是一项奥秘。感谢主!因为祂是耶和华拉法(Jehovah-Rophi)的上帝,祂应许当我们病重在榻,祂必扶持、医治,祂要为我们铺床,使我们在病痛中有够用的恩典。亲爱的,你相信吗?用信心仰望、赞美祂2.主曾将第9节应用在祂自己身上。可见大卫所受的苦痛,主能感同身受,甚至是超越我们所受的。这位道成肉身的上帝,是配得我们献上感谢和赞美的。赞美的金言1.与基督耶稣间毫无隔阂的紧密关系,是基督徒生活的功课,而这要靠不断地操练祷告和赞美。──Andrew M.2.认识上帝的人,越受试炼就越仰望主;越受试炼,就越学会赞美。──JE赞美的经文1.他病重在榻,耶和华必扶持他。他在病中,祢必给他铺床。2.祢因我纯正,就扶持我,使我永远站在祢的面前。3.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阿们、阿们。赞美的祷告亲爱的主阿!祢应许凡眷顾贫穷的,有福了,因他遭难的日子,祢必搭救他。祢必保全他,使他存活,他必在地上享福。求祢教导我们,成为祢合用的器皿、合祢心意的仆人,靠着圣灵的提醒,不单顾念自己的事,也能顾及他人的需要。因为祢是怜恤人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阿们、阿们。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阅读:
眷顾贫穷的有福了!——
约翰·牛顿(John Newton)曾写道:“如果我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小孩,把一分钱弄丢了,我会给他一分钱,使他不再哭泣。或许,我乐意做更伟大的事,但我不会因善小而不为。”
在现今的社会里,需要安慰的人也随处可见:身兼两职的超市收银员,为维持家计而劳累过度;难民渴望有个安身之处;单亲妈妈满心忧虑,失去盼望;孤寂的老人忧心自己一无是处。
我们应如何尽一份心力呢?大卫写道:“眷顾贫穷的有福了!”。或许我们的付出无法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仍然应当随时“眷顾”身边的人,而“眷顾”其实就是关怀他们。
我们可以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知道,有人关心着他们。虽然他们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厌烦,但我们仍该尊重他们。我们可以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代求或一起祷告,因祷告是得医治、得帮助的最佳途径。
耶稣教导我们:“施比受更为有福” ,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其实深具哲理。当我们愿舍己眷顾穷人的时候,便得到最大的喜乐并成为蒙福的人!
天父,求祢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见有谁需要我们的关心。求祢赐给我们爱心与耐心,
能对他们的处境感同身受,如同祢爱我们一样。
诗41篇的深刻描绘,让我们想到上帝对受苦之人的心意,并邀请上帝的百姓来得着祂的怜悯。许多人依照这首诗的细节加以推测,认为5-9节详细描述的诡计和令人痛心的背叛行为,与大卫的一个人生阶段相吻合。那时,他的儿子押沙龙反叛,企图窃取王位,而大卫的谋士亚希多弗也支持这场叛变。在新约圣经中,耶稣引用了这篇诗,暗示自己将被犹大出卖(参阅。
这篇诗的开头几节讲到怜悯的根基,就是上帝自己的心意。上帝的心那么专注于穷人和受苦的人,连眷顾他们的人都会蒙上帝的祝福(1-3节)。“贫穷”一词(1节),概指贫困、软弱、无助的人。当我们“眷顾”(1节)穷人时,我们就是效法耶稣的榜样。耶稣满有慈悲怜悯,以至祂为我们成为贫穷,就是离开天堂成为人,住在我们中间。
对于那些遭人背叛和深感孤寂的人,这首诗能带给他们什么盼望呢?我们如何向受苦之人表达耶稣的慈悲与怜恤呢?
眷顾贫穷的有哪些福气?
一.神必偿还
【】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如果把财物给富足的人,他也可以再还给你,说不定还能多还给你一些,这是礼尚往来。所以,你并不吃亏。但是,如果你将财物怜悯贫穷的人,他就是有心回赠你,也拿不出什么东西给你,这样看似你就纯粹吃亏了。但是,这处圣经却告诉我们,怜悯贫穷的,不但不会吃亏,还会大大的蒙福。因为虽然穷人不能还给你什么,但是,上帝承诺他必亲自还给你。他看你怜悯贫穷的所付出的一切,都算是借给耶和华了。既然是借,就必定有借有还。有的译本还翻译成‘借78贷’,那就更形象了,借&*贷可是还会有利*&息的,上帝还给你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你帮助穷人的那一点点了。而是,圣经又有一处经文告诉我们,神是怎么偿还给你。
【】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这个‘必有给你们的’指的是谁呢?肯定不是指你给的那人,因为你给的那人,是贫穷的人。他们只能说将来有可能给你们,而不能说他们必定给你们。他们将来能不能给你们,这是取决于他们将来的生活状况的。如果他们一生都像主耶稣、保罗、拉撒路这么贫穷,那他们就无法给你们。这里说‘必有给你们的’显然指的就是神自己。因为你怜悯贫穷的,就是借贷给耶和华,你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你给别人的时候,是平平的一升斗。但是,当上帝给你的时候,就加上奖赏了,他要用十足的升斗给你。并且是连摇带按,我们知道连摇带按会使容器盛装的东西增加很多。比如,家里面往瓶子里装白糖或者往盐罐里装盐的时候,装满了,我们就会摇一摇、震一震,然后就又能装了。装满了,就再摇一摇、震一震……。这样反反复复,能使装进去的东西增加很多。这还不算完,神给我们的时候,还要上尖下流的。上帝给我们的时候,可不是灌糖瓶子,因为糖瓶子的口很小,即使上尖下流的,那个尖也很小。圣经说是用升斗,升斗不像是其它器具,升斗是倒梯形的,这样要是在上面再堆出一个尖来,增加量那可是不得了的,神偿还给那些怜悯贫穷者时,就是这样的慷慨。
二.受助者为你祝福
【】我若不容贫寒人得其所愿,或叫寡妇眼中失望,17或独自吃我一点食物,孤儿没有与我同吃。18从幼年时孤儿与我同长,好像父子一样。我从出母腹就扶助寡妇。19我若见人因无衣死亡,或见穷乏人身无遮盖。20我若不使他因我羊的毛得暖,为我祝福。21我若在城门口见有帮助我的,举手攻击孤儿。22情愿我的肩头从缺盆骨脱落,我的膀臂从羊矢骨折断。
我们都知道约伯是一位很有福气的人,那么约伯的福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从这段圣经就看到,是因为约伯在怜悯贫穷人上做得特别好,他怜悯众多各种各样的贫穷人,那些被怜悯的人就反过来会为约伯祝福(20节的最后四个字),上帝最听这种的祝福,因为这种祝福不是口头禅,而是实实在在的因约伯遵行了神的话,也就是约伯配得神的祝福了,所以,约伯就得到了很多的祝福。那么,我们看看约伯是怎么怜悯贫穷人的:
1)我若不容贫寒人得其所愿,就愿我的肩头从缺盆骨脱落,我的膀臂从羊矢骨折断。约伯敢说这样的话,说明约伯从没有让贫寒人失望而归过。有人可能会说,约伯那么有钱,当然可以帮助穷人啦。我要是发了财也会帮助每一个穷人。约伯不是因为富了才帮助穷人,要帮助穷人,无论穷富都可以量力而行。只有一个人乐意很慷慨的帮助穷人,上帝才有可能给他更多的财富资源让他管理,不然的话,给他也是浪费,或是被贪污了。【】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如经上所记,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
2)如果我叫寡妇眼中失望,就愿我的肩头从缺盆骨脱落,我的膀臂从羊矢骨折断。在那个年代,寡妇是非常贫穷的人,常常成为贫穷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古代的社会制度决定的。一旦成了寡妇,往往就要靠拾取别人收割时遗漏的庄稼生活,没有了经济来源。一般来说,没有人肯怜悯寡妇,因为她们无法回报,但是约伯没有让寡妇眼中失望,而且是长年累月不灰心的帮助她们,也就是经文所说的‘我从出母腹就扶助寡妇’。
3)我若是独自吃我一点食物,孤儿没有与我同吃。就愿我的肩头从缺盆骨脱落,我的膀臂从羊矢骨折断。我们总是有好吃的就往自己嘴里填,有好东西就自己独自享用。但是,约伯与孤儿同分,待孤儿如同父子一般。
4)我若见人因无衣死亡,或见穷乏人身无遮盖。就愿我的肩头从缺盆骨脱落,我的膀臂从羊矢骨折断。而且约伯见到别被人没有衣服穿之后,不是拿自己衣柜里淘汰的烂棉袄、过时的旧衣服、甚至是家中去世之人的衣服去送人,这不叫怜悯人,那叫处理垃圾。今天,很多神的儿女都是这么干的。而约伯是拿自己的羊毛使他们得暖和,所以,约伯能不得神的祝福吗?
5)我若在城门口见有帮助我的,举手攻击孤儿。情愿我的肩头从缺盆骨脱落,我的膀臂从羊矢骨折断。这就说明约伯是一位正直人,不看重关系。约伯不欺负孤儿,但是,别人可不一定不欺负孤儿。如果在城门口有些当官的欺负孤儿,我们会怎么做?不助纣为虐就不错了,往往就是默不作声。因为得罪了孤儿,没有什么不利后果。要是为这些非亲非故的孤儿,而去得罪了城门口当官的人,那后果就会对自己很不利了。如果这些欺负孤儿的人,再是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呢?有这种交情在,我们就更不会帮助孤儿说话了。但是,约伯不是这样,如果约伯没有阻止这事,情愿我的肩头从缺盆骨脱落,我的膀臂从羊矢骨折断。
约伯帮助过谁,谁回到家里之后,跪在神的面前,向神祷告时,一定会求神祝福约伯。贫寒者、寡妇、孤儿、乞丐……都在求神祝福约伯,约伯帮助过的人越多,为他在神面前求祝福的人就越多,约伯得到的祝福就也越多。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不但要学习约伯做怜悯别人的人,也要做这样得到恩典懂得感恩的人,为每一位帮助过你的人在上帝面前为他们求祝福,即使是路上不信主的陌生人帮助过我们,我们也在神的面前求神祝福他们。
例子(简略):书念妇女眷顾以利沙的例子。先是接待以利沙他们吃,后来为先知盖一间房接待他们住。付出了很多却不图回报。【】以利沙吩咐仆人基哈西说,你叫这书念妇人来。他就把妇人叫了来,妇人站在以利沙面前。以利沙吩咐仆人说,你对她说,你既为我们费了许多心思,可以为你作什么呢?你向王或元帅有所求的没有?她回答说:“我在我本乡安居无事”。但是,越是这样动机单纯,真实怜悯人的人,不要赏赐都不行。妇女走后,以利沙就问基哈西:“我们到底该给她什么祝福呢”?后来这位妇女就得到很多祝福:1.生子;2.多年后,孩子病死又被复活;3.饥荒未来之先,神通知她全家逃难,避过一劫;4.超过所求所想的要回房屋、田地。她帮助以利沙付出的那些财物,上帝没有叫她吃亏,而是上尖下流的赏赐给她了,每一次只要她和她的家庭有需要,上帝都会同样慷慨的祝福她,更何况天上还有一份更大的祝福,等着她将来去得呢。
哪个人眷顾贫穷的人,哪个人就会得神的祝福。哪间教会眷顾贫穷人,哪间教会就会得到神的祝福。保罗建立了这么多教会,有的教会懂得眷顾贫穷者,有的教会就不懂。腓立比教会是一间物质贫穷,却非常蒙福的教会。哥林多教会是一间物质富足,却非常受亏损的教会,正如今天很多的教会一样,教会有点钱,不是用来眷顾贫穷者,而是盖豪华教堂、买高档设备以及其他挥霍吃用掉了。保罗在坐 l a o的时候,还是一想起腓立比的教会,心中就大大喜乐。不但,保罗在腓立比时,他们眷顾保罗的生活,即使保罗到了帖撒罗尼迦,他们还打发人供给保罗的需用,保罗坐监了,他们还打发以巴弗提送去馈赠。所以,这样的教会必得神的祝福,【】但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我已经充足,因我从以巴弗提受了你们的馈送,当作极美的香气,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三.施比受更为有福
【】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施与受都是有福的,眷顾贫穷的人是施的一方,是更为有福。受的人,常常会因着‘尊严’的缘故,拒绝别人的施予,这种希望避免起贪心的心理是非常好的,但是,有时候确实是非常缺乏了,却还一再推却,这样,在推却的时候,既会使自己失去了受助福气,令自己与家人陷在艰难中。同时,也使施的人失去了更大的福气。
那么,对于施的一方,应该懂得施的时候,不是自己吃亏了,而是使自己在神那里得到了更大的福气。自己首先要相信‘你接受,既是我给你带去福气,也是你给我带来更大的福气’。亚伯拉罕就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他接待三位素不相识的过路人时,在人看来,明明是亚伯拉罕‘吃亏付出’了。但是,亚伯拉罕当时却是跑过去,俯伏求对方来自己的家接受施予。若是不相信“施比受更为有福”的人,绝不可能求人接受施与的。别说主动求人了,只怕别人找上门来求帮助,还想赶紧关门拒绝呢。【】举目观看,见有三个人在对面站着。他一见,就从帐棚门口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说:“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离开仆人往前去。容我拿点水来,你们洗洗脚,在树下歇息歇息”。
接下来,那三个人肯来自己的家,‘麻烦’自己,在亚伯拉罕看来,那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恩典了,所以,亚伯拉罕兴奋得像过年似的,安排这个、安排那个,全家齐上阵忙活。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摆上,并且自己还站在旁边向一位仆人一样,伺候那三个过路人。饭后,那三位才亮明身份,大大赐福了亚伯拉罕。
吕底亚虽是一位初信的姊妹,但是,她也是非常明白“施比受更为有福”的道理,所以,一旦有机会付出,就绝不放过。邀请保罗与保罗的同工们居住在自己家里。保罗一开始也推脱了几下,保罗的推脱也没有错,毕竟吕底亚是初信的,保罗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最后,吕底亚一再坚持,坚决强留,也是求保罗‘麻烦’自己。【】便求我们说:“你们若以为我是真信主的,请到我家里来住”。于是强留我们。那保罗就不再推辞了,因为再推辞的话,自己会失去得到帮助的福气,但是,也会让吕底亚失去更大的施与的福气。
像吕底亚、亚伯拉罕这样的人,看似他们当时所做的,比其他人似乎是吃亏了,其实,我们读圣经就知道,他们都得到了更大的从神而来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