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诗篇第73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日光之下恶人更得逞,我大惑不解!神你的公义与智慧呢?

73篇 亚萨是大卫的利未诗班的指挥之一。这里的诗:第73至83篇,未必都是他写的。在这首诗中,亚萨解释说在自己进到神的圣所之前,他并不理解为甚么恶人得志,义人受苦。但当他看到终有一天公义将要实现的时候,他才知道了神的智慧。

神允许贫富善恶存在必有祂的旨意,你如何自处?是羡慕恶人的发达?是忿忿不平?是……

在这些经文中交织着两个鲜明的主题﹕(1 )恶人的发达使有信心的人不知道为甚么非要行善;(2 )恶人的财富看上去非常诱人,使有信心的人倒想跟他们换个位置。但这两个主题的结局却出人意料。恶人的财富在恶人死去的时候突然失去了作用,而对义人的奖励却突然有了永恒的价值。看上去像财富的东西,现在成了废墟;现在看上去没用的东西,却要存到永远。所以我们不要希望同恶人换个位置,得到他们的财产。终有一天,他们倒希望跟我们换个位置,得到我们的永恒财产。

亚萨明白了一点,富人的自信建立在他们在梦幻世界中得到的财富之上。梦只存在做梦之人的心里。不要让我们的生活目标那么不实际,以至于省悟得太晚,得不到神的真理。当我们的信心只建立在神的上面,而不是财富上的时候,幸福和希望才能实现。在神里面才有真实,我们应当努力靠近神,才能真实地生活。

小信的我,神啊,求你不要离弃!到永远,你也不会放下我吧……

亚萨自称他的信心是建立在神的同在和神的引导之上。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在神的掌管之中。这还不算,我们还有复活的希望。勇气和体力都会消失,但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会复活,永远事奉神。神是我们的护卫,所以我们必须抓住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亚萨的诗篇(二)除祢以外

经文:

钥节:
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

参考经文:

提要

这是一首极其宝贵的书,特别是对那些受苦的信徒而言,能提升他们超越属肉体的眼界,视透苦难的奥秘。作者以亲身的经历,倾诉自己甘心为主受苦,他深情地告白:「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这篇千古的祷告,不但让上帝得着无比的荣耀,也使一切受苦者得着极大的安慰和鼓励。因为他们深信:「祢要以祢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上帝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但我亲近上帝是与我有益。我以主耶和华为我的避难所,好叫我述说祢一切的作为。」,28)这是亲眼见主之人的经历,正如约伯的见证一般

虽然作者曾因恶人平安亨通,义人却苦难重重而一度心中沮丧。然而,当他进入圣所思想、祷告时,上帝向他显明了:恶人悲惨的结局,和义人所当享有的荣耀、福分。这使他顿时豁然开朗,虽外在的环境没有改变,但他的心境和眼界改变了。以致他能专心仰望那位超越苦难的主,以及看见苦难背后的荣耀。他在本诗首句便见证说:「上帝实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这是他为本诗所作的结论和见证。一个清心之人(who are pure in heart)能看见上帝的恩典,并且能述说祂一切的作为。亲爱的,唯愿我们能立志,因上帝一切的怜悯而赞美、颂赞祂。

默想

1.「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这样的祷告透露了对上帝那种情愿、单纯、专一的爱。唯有这样的爱,才能使我们对主的赞美显得宝贵。亲爱的,这是否也是你的祷告呢?

2.特别注意,作者心境和眼界的转变,其关键在于他来到圣所,主的施恩座前思想、祷告。可见与主亲近、与圣灵深交,是信徒过得胜生活不可或缺的。让我们时刻亲近主,因祂是我们的避难所。一切的患难、痛苦,都可以在祂里面得着安息。

赞美的金言

1.主把一些人放在危险的地方,放在他们非常想逃离的地方,但在那里他们被祂的手保守;祂种植了许多人,放他们在不起眼的安静树荫下,他们开出花朵,赞美那位伟大的栽培者。司布真

2.主阿,黑云是祢脚前的尘埃!在黑云满布的日子,祢和我是隔得多近啊!──CH Spurgeon

赞美的经文

1.然而我常与祢同在,祢搀着我的右手。祢要以祢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

2.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上帝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

3.但我亲近上帝是与我有益。我以主耶和华为我的避难所,好叫我述说祢一切的作为。

赞美的祷告

亲爱的主阿,祢是我的避难所,一切的患难、痛苦来临,我都可以在祢里面得着安息。除祢以外,在天上、在地上,我还有谁呢?没有我所爱慕的了。当我的肉体,我的心肠衰残的日子来到,主阿!祢是我心里的力量,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1-每日读经

02、对抗沮丧的榜样

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

从字面上来看,诗人在这里所用的动词是“衰残”——“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也就是说诗人觉得郁闷!沮丧!可是随即他对自己的沮丧做出了反击,诗人说:“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

诗人并没有屈服于自己的沮丧。他以这番宣告来反攻不信,与之争战。

他所说的大意是:“我觉得自己非常软弱、无助,很难应对眼前的困境。我的身体像是被射中了,我的心也快要死了。但是无论我沮丧的原因是什么,我都不会屈服。我会信靠神而不是信靠自己。他是我的力量和福分。”

《圣经》里有很多圣徒在沮丧中挣扎的例子。说:“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这句经文清楚地表明圣徒的灵有时候需要复兴,如果灵需要复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灵曾是“死”的。

大卫在也说到:“他……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他使我的灵魂苏醒……”这“合神心意的人”的灵魂需要苏醒。他的灵快要渴死了,疲惫不堪,可是神领他的灵到水边,再次给他生命。

神把这些见证记录在《圣经》里面,好叫我们能用这些来与沮丧的不信争战。

--2-纯全喜乐 7月21日

03、战胜失败

尽管我身心俱衰,上帝永远是我心中的力量。

在你朝着你的命定前行时,沿路肯定会遇上坑坑洼洼,或着转错弯,或者忘记查看油表,结果汽油用尽了。实际上,避免失败唯一的方法就是静坐不动。作家威廉·萨洛扬(William Saroyan)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通过失败获取智慧。”生活中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你是否会失败,而在于你是否能从经历当中学习,并把它转化为成功所需要的智慧。在一项对成功人士的调查中,没有一个人把自己的错误视为失败。他们认为这是“学习经历”,或“支付学费”,或“成长的机会。”这是得胜的态度!

亨利·沃德·比奇(Henry Ward Beecher)说:“是挫折使骨头坚如燧石,是挫折使软骨变成肌肉,也是挫折使人战无不胜。不要害怕挫折。当你在一项伟大的事业中失败时,胜利就已经在望了。”因此,下一次当你在某事上失败时,停下来问问你自己:“我学到了什么?我对这段经历心存感激吗?我如何能转败为胜?下一步我该怎么走?谁有过这样的失败?他们在哪方面能帮我?我如何能以自己的经验去帮助其他人?我真的失败了吗?或者只是没有达到不切实际的目标?我在哪方面有成功也有失败?”然后你再前行一步,求上帝给你更大的洞察力。如果你这么做,你的经历就会使你变得更坚强更明智(参

--3-今日圣言 1月20日

04、最好的福分

阅读:

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

小时候,我们兄弟常为了妈妈分的馅饼大小而争吵不休:“他的那份比我的大!”

有一天,爸爸看到我们又在吵闹不休,就拿起盘子,笑着对妈妈说:“请给我一份,一份和妳的爱一样大的馅饼。”我和弟弟顿时目瞪口呆,看着妈妈切了一块最大的馅饼,满面微笑地递给了爸爸。

我们若专注于别人拥有的东西,就很容易心生嫉妒。然而,上帝的话语能让我们抬起双眼,看看比世上一切更有价值的美福。诗人写道:“耶和华是我的福分。我曾说,我要遵守祢的言语。我一心求过祢的恩”。在圣灵的启示下,诗人传达一个真理:没有什么事比亲近上帝更为重要。

世上有什么福分能胜过这位慈爱无限的创造主呢?绝对没有,世上一切都不足以和这位创造主相比,而且也没有任何权势能让祂与我们分离。人的渴望尽属虚空,或许有人能赚得全世界,却仍免不了痛苦愁烦。然而,当上帝成为我们喜乐的泉源,我们便能得到真正的满足。我们心中的空虚,唯有上帝能填满。只有祂才能赐下你我所需要的平安。

亲爱主,感谢祢,无人能像祢,满足我一切所需。

我今永远属祂,祂也属我。

若我属于主,主就永远属于我。

主祢创造了我,若没有祢,我的心永无安息。——奥古斯丁

灵粮透视

在今天的金句中,使徒保罗提到他已学会了知足的秘诀。然而,对于保罗来说,生活并不容易,尤其是作为一个福音使者。在保罗所写的另外一封书信中,列举了许多他曾遭受的磨难:被残酷地鞭打五次、被棍打了三次,并被石头打了一次。保罗无论是在陆地上或在大海上都常遇艰险,他曾多次下监、夜不得眠,而且忍饥耐饿(参阅。在这种艰难的境况下,保罗怎能知足呢?他的“秘诀”是什么呢?他写道:“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因为上帝所赐下的力量,使保罗“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都可以知足(12节)。



你觉得自己很难知足吗?祈求上帝赐给你力量,帮助你在各种境况中都可以知足。

--4-灵命日粮 9月19日

05、圣徒爱慕神超过一切

经文:

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

诗人(亚萨)在本篇诗上述说他一想到恶人,心中就发生了大难题。他在本诗二、三两节告诉我们说:“至于我,我的脚几乎失闪,我的脚险些滑跌。我见恶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怀不平。”他在四节以下告诉我们,他在恶人身上见到什么,使他受试探。首先他提到恶人享安康,百事顺利。其次他又提到恶人处安康中的作为,他们如何妄用他们的幸福;然而神却继续使他们享安康。然后他在十六、十七两节告诉我们,他进入神的圣所,思想恶人的结局,就从以下的考虑解除了心中的难题。

一、他想到恶人的结局可怜,他们现在虽得安康,至终却要受恶报(18-20 节)。

二、他想到圣徒终必蒙福,他们在世虽遭患难,至终却有幸福的结局(21-24 节)。

三、他又想到善人的份,虽除神以外没有别的,仍比恶人的份更好(25-26 节)。恶人虽享平安,不像别人受苦;善人虽在困苦之中,但他们有无限更美好的景况,因为他们有神为份。他们不需要另有所求,凡有了神的,就有了一切。所以作者表达他所了解的说:“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爱慕的。”

书作者在此以前的一节,提到圣徒在神里面今生和来世都是有福的。圣徒在今生有福,因为主以训言引导他们。在来世有福,因为主要接他们到荣耀里。这大概使他在下一节说无论在今生和来世在天上或在地上,他不爱慕别的份。由此我们知道,真正圣徒的精神就是,无论在天上或地上,他爱慕神胜过一切。

一、圣徒爱慕神胜过天上的一切

(1)圣徒爱慕神胜过天堂所实在有的。

每一位圣徒,一心向往天堂;心中所指望的,大都是天堂所有的。天堂乃是他所选择的家乡和产业。圣徒对天堂,就好像一个远游异国的旅客,一心向往故乡一样。一个旅客,可以暂时安住在异乡,但他爱慕故乡胜过一切。说:“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

圣徒之于天堂,好像一个身居异乡的游子,想念父家一样。他可以暂时安心住在异乡,但他所渴望回去居住的,乃是他自己的家乡。天堂乃是真实圣徒的父家。正如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该又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

圣徒一心向往天堂,主要原因乃是神在那里,天堂乃是至高者的宫殿。在那里神在荣耀中临在,祂的爱荣耀地彰现出来,圣徒可以与神同在,看见神的真像,完完全全地爱祂,事奉祂,赞美祂,以祂为乐。

若神与基督不在天堂,他就不会这样热烈地追求它,也不会辛劳走人生的逆旅,也不会在临终时想到他是往天堂去,而使他在痛苦中得到安慰。殉道者若不指望在天堂与基督同在,以神为乐,他们就不会存着往天堂去的欣喜指望,来忍受逼迫者残酷的苦害。殉道者若不是指望与荣耀的救主和天父同在,他们就不会欣然抛弃世上一切的产业和亲朋,颠沛流离,受尽苦难刑罚,盼望将他们地上的产业换得天上的产业。信徒一心向往天堂,是因为他的宝贝乃在那里。

(2)圣徒爱慕神胜过天堂所可能有的。

不仅天上所已有的,没有什么是像神一样为圣徒所尊重的,而且圣徒也想不出可能有什么,是像神一样为他所尊重所爱慕的。有些人想像在天堂有许多与圣经所教训的不同的享乐。例如回教徒想象在天堂可享受各种属肉体的快乐。穆罕默德所想象的许多东西,乃是他为满足人的肉欲所想象出来的,他借此来笼络他的信徒。但是真圣徒所心满意足的天堂,乃是圣经所启示的天堂,是以荣耀的神和主耶稣基督为乐的天堂。在那里他的一切罪恶都被除去。他完全顺从神,永远爱神,而且为神所爱。若在天堂所享受的不是神,而只是大量的财富、无数的金银、人间所能得到的荣誉,和肉体极大的快乐,那么这一切都不足补偿没有神和基督的损失。天堂中若没有神,那才真是一个空虚忧郁的地方。

圣徒知道,一切世间的享受都不足以满足心灵。所以,除神以外,什么也不能使他们满足。不论你赐给圣徒什么,若不让他有神,他就觉得自己可怜。神是他愿望的中心。若你使他的心灵,不能接近其中心,这心灵就永得不着安宁。

二、圣徒爱慕神胜过世上的一切

(1)圣徒爱慕他所指望在来世以神为乐的福分,胜过世上的一切。他不顾念所见的暂时的事,而顾念所不见的永恒的事。圣徒在世以神为乐,只是微小的一份;认识神,也只是很小的一份,领略神的荣美和爱,也只是很小的一份,但是神已经应许在来世要将自己赐给他,使他完全以祂为乐。对于圣徒,这些应许比世上最贵重的宝贝都要贵重。照他看来,福音的宝藏大于君王的宝库,和印度的矿穴。

(2)圣徒爱慕他在今世从神所能得到的,胜过世上的万物。各圣徒在世的灵性造就,大有不同。有些圣徒较比别的圣徒更认识神,更与神接近,也更顺从神。但是最高的造就,与将来在天所能达到的比起来,就微不足道了。圣徒能够,也很渴望在灵性的造就上有更大的进步。他们不以现在所已得到的为满足,而是饥渴慕义,像初生的婴孩一般渴慕灵奶,使他们得以长进。他们愿望更认识神,更像神,在他的言行上更能效法神与基督。说:“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殿里求问。”又说:“神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几时得朝见神呢?” 又说:“神啊,祢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寻求祢;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祢,我的心切慕祢。我在圣所中曾如此瞻仰祢,为要见祢的能力和祢的荣耀。”又说:“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又参

虽然每一位圣徒渴望神并不像书作者一般,然而他们都有同样的精神,他们都渴望有神在他们心中。一般圣徒都如此,而不仅是某些圣徒,这一点是可从 看得出来的,因为在那里不是一个圣徒,而是全会众都说:“耶和华啊,我们在祢行审判的路上等候祢,我们心里所羡慕的是祢的名,就是祢那可记念的名。夜间,我心中羡慕祢,我里面的灵切切寻求祢。”又请参看,8)。圣徒虽不是常常活泼地感觉到蒙神的恩,但他们确具有这种渴望,有时也有这种感觉。他们渴望神和灵性的造就,胜过世上万事;他们渴求在恩典上富足,胜过追求世上的财富;他们渴求从神那里来的荣耀,胜过人所给的荣耀;他们渴望与神交通,胜过世上的一切快乐。他们有使徒保罗在上所说的精神:“我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3)圣徒爱慕他从神所已得着的,胜过世上的一切。他归主时,那由圣灵所灌输给他心中的,比世上所能给他的任何东西都更为宝贵。他有时得看见神的荣美,而这比恶人的一切宝贝,都更为宝贵。他贵重在神面前的儿子名分,以及他的心灵与基督耶稣之联合,胜过世上一切最大的尊荣。他看心灵上所印上的神的形像,胜过世上一切的装饰。他认为他以圣灵所赐的恩典为装饰,胜过一切炫目的金饰和珍珠,并一切为人所羡慕的外表之绝美。他贵重基督所赐心灵之义袍,胜过世上的王袍。他有时从神那里得到了属灵的喜乐,他看这胜过一切罪恶的快乐。正如所说:“在祢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宁可在我神殿中看门,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

--5-爱德华滋 2018-09-10

06、建立正确的侍奉目标

圣经:诗73:

王分派祭司各尽其职,又勉励他们办耶和华殿中的事。又对那归耶和华为圣,教训以色列人的利未人说,你们将圣约柜安放在以色列王大卫儿子所罗门建造的殿里,不必再用肩扛抬。现在要事奉耶和华你们的神,服事他的民以色列。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一、引言

有许多初次见面的人,知道我是牧师时,很多人会说:做牧师好啊!教会是一块净土,你们应该没有什么忧愁与烦恼吧。其实不然,在教会二十多年的侍奉中,我接触了不少的传道人和义工,在与他们交谈的中,也会发现许多人在服侍里不是常常喜乐,而是常常受到伤害,并且有比较坎坷的心路历程,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相信我们当中有些弟兄姐妹,也有类似的经历:把侍奉看成是负担,我们当中流过泪的堂会委员、片组长和同工恐怕也不占少数。是因为有些弟兄姐妹对我们有意见、有看法,并且说因我们而跌倒了。

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被发生呢?是因为很多人把教会看成了天堂,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把教会看出了是满有爱心的地方,来是为了享受爱的服侍;把教会看成了圣洁的地方,丝毫没有瑕疵,教会的人都要十全十美,好像耶稣一样完全。当看到我们不完全这样时,就灰心丧气!特别是传道人和一些同工,还常常教导要如何彼此相爱,但有看不到我们身上的爱有多少流露时,越发认为教会里比社会上还要虚假。其实,事情的真相并不是如此。因为我们对一件事情期望值越高,我们的失落就会更大。社会上有更不如人意的事情发生,你也许并不认为奇怪,因你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社会就是这样的。

神知道我们会有这样的困惑,保罗在圣经中告诉我们,“外面的事和里面的事都压在他的身上”教牧人员和义工有这样的困扰是自然的,最重要就是我们要知道它的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当怎样看待侍奉,是问题根源是所在!

二、如何看待侍奉

首先是我们必须持定侍奉的目标,即为什么要侍奉。在我们侍奉的路上,动机是最重要的,因为动机决定成败;动机也决定情绪。这里我要讲一则故事:爷爷、孙子和驴的故事。

爷爷很难心理没有定准。在不同的环境里,人们只能看到事物的一方面,而不是事情的全部。例如,有人是从人与物的关系去看问题,即放着驴不骑,没有物尽其用;爷孙谁骑驴更合适,是从伦理角度进行评价的;爷孙都骑在驴驹上,是从动物保护的角度来看的。故此有些人发出感叹:做人难,难做人;没有一样事情,每个人都认同(人人赞美你,你就有祸了)。爷孙心理作难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定准,左右才为难。本来是想好好去赶个集,结果所做的事情莫衷一是,受了很多窝囊气。没有一个人的观点是全面的,只是注意更加完善。

我们在侍奉中常常流泪,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我们自认为是为了神和教会,看到教会的状况,我们为她流泪;二是,我们在教会侍奉中没有找到真正的目标。就如同当年跟从耶稣的人,也是目标不一:有的为了吃饼得饱,有的要看神迹,当耶稣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离开了耶稣;有的当得国降临时想要坐在耶稣的左右,而且为十二门徒此彼此恼怒;有的要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例如犹大,事情未果而出卖耶稣。在旧约圣经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以色列人出埃及,之所以在西奈旷野漂泊了四十年:一是,因为他们之间绝大多数人,只是想不受埃及为奴之苦,故此当旷野遇上玛拉和没有肉吃时,怀念埃及的肉锅和蔬菜,他们埋怨摩西;二是,因他们在旷野中失去目标,继而可拉党人攻击摩西和他是兄姐。更有甚者,就是摩西的他姐姐与哥哥因为摩西的特权而受到攻击。乃至从埃及出来的那一代人,除了加勒和约书亚外,全部死于旷野。40年里,他们把自己出埃及的目标给跟丢了,兄弟间、同胞间得到的是彼此的伤害,而没有享受到上帝所赐的流奶与蜜之地。若以色列人有了目标,就不会因为紧紧抓住这些身外之事不放,而耗尽自己的力量。

三是,没有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我们人常常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合理的,其实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教牧人员、信徒有各自的想法。此时,我们要换角度想,是否还有更全面一些的视觉,更现实与更好的做法呢?因在我们中间同工中出现的问题,是对一些事物看法与做法产生分歧,而造成了彼此间的伤害。常常喜欢凡事要找个说法、比出高低,我认为对的,大家都要认为是对的;我认为是错的大家都要说不是。忘记了我们是基督身上的肢体,彼此都有不同的功用;忘记了圣灵按己意分赐给人不同的恩典;圣经给人的亮光也有不同。

弟兄姐妹,侍奉是上帝给我们的福气,是我们的义务。侍奉的目标只能以圣经为标准,为荣耀神为目的。

三、如何有喜乐地侍奉

服侍神是一项特权,更重要的是,服侍神就有喜乐,就有满足。一是,要持定你的侍奉目标是为神;二是,不要为神担忧;三是,以感恩的心服侍。

1、持定你的侍奉目标是为神

弟兄姐妹,我们还记得我们当初得救时是多么的喜乐吗?现在神要藉着我们传递神的救恩之乐,我们不能够失去这份喜乐,她必须持续增长,因为这是我们与人分享的基本条件。很多弟兄姐妹回家不敢回家与亲人分享教会的事情,我们怕家人、朋友跌倒,其实是,我们的心里已经失去了喜乐、平静与安息,取而代之的是恐惧、忧虑与痛苦。如果没有喜乐,我们只能回到原点,仅仅做一个平信徒而已。耶稣带着彼得、约翰、雅各登山变相,就是要告诉凡跟从他与愿意服侍他的人:不要看人、不要看环境、单单仰望耶稣,要到达一个境界就是: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其余的东西都要用云彩将之遮盖。虽然云彩也是多变,但让人充满美丽的憧憬。若我们定睛在人的身上,我们无法迈开服侍的步伐,因为人不是神,是人就有罪,就有软弱!其中也包括:我与你!保罗持定了侍奉的目标就是神的时候,他就能说: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 -/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

2、不要为神担忧

我们里面常常烦恼的原因:一是为神担忧;二是,为教会中的人担忧。因圣经中保罗说:有谁软弱我不软弱,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我们常常想效法保罗。这说明我们更有责任感吗?其实不然!“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因为保罗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常常喜乐与不住的祷告,靠着那加给力量的凡事都能做!我们是这样吗?还是更像以利亚当年的光景呢?

以利亚是我们熟悉的先知,他在世时行过很多的神迹。曾经他一个人就对付了450个巴力的先知。但当他听到亚哈的皇后耶洗别威胁时,他沮丧、逃命、进而求死。耶和华说:以利亚啊,你在这里做什么?他回答说:“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了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性命。”耶和华说: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了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以利亚的经历告诉我们:神有自己的安排,不要为神忧虑。就如复活的耶稣回答:彼得问“那人将来如何?”的一样,“那人将来如何?与你有何相干呢?你跟从我吧!”也不要定睛在人的身上,“他起来、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我们不能因为他人而放弃服侍神。

;更是告诉我们,神的约柜本来是安放在圣殿里的,圣殿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安置约柜。在服侍的过程中,我们将约柜扛在自己的肩上,不要以为是“帮助神”,神不需要我们把当扛的和不该扛的都扛在肩上。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3、以感恩的心服侍

神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恩赐与不同的要求,我们不都是保罗,我们不都有那样的信心,凡事上都得了秘诀。圣经告诉我们:我们到了什么地步就照着什么地步行。最重要的是有喜乐,以感恩的心服侍。

贝若的故事。贝若1630年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富有的布商;四岁时母亲病逝,从此步入黯淡的童年。贝若的父亲生意太忙,就把孩子送到乡下跟祖父一起住。贝若的祖父以前就反对儿子与那个身体孱弱的女孩结婚,他们却私奔到伦敦去结婚,结果不出他所料,那女孩早逝,给他留下小孙子。祖父带着近乎报复的心理惩治这个小孩子,对贝若非常严格,经常打他,骂他是小杂种。

贝若十六岁时转到另一所乡间学校菲尔斯特-Felsted(,在那里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好老师教希腊文的霍尔比齐-Holbeach(。老师看了他过去的记录和资料,并没有露出鄙视的神情,反而对他说:“我相信你有一天会成为最好的老师,事实上,你是天生做老师的好材料。”贝若听到这番话,惊讶地抬起头来,他第一次体会到被人信任的滋味。从那一天开始,贝若成为一个好学生,他的希腊文一跃成为顶尖高手。霍尔比齐并鼓励他学习拳击、剑术,以发泄用不完的精力。

这举动影响了贝若日后对待学生的方式,当他后来担任剑桥大学数学系首席教授时,在他班上有一个安静的学生,成绩中等,但思考深刻敏锐,却因家境贫困必须打工,贝若就像霍尔比齐老师一样,开放家庭招待这位学子,后来这位学生成为近代物理之父牛顿。

贝若把牛顿当做孩子一样。牛顿也感染了贝若老师的教育方式,开放家庭招待一位名叫泰勒-BrookTaylor(的穷学生;泰勒后来发表了著名的泰勒级数。人类历史上多少伟大学者的知识传承,绝对不是只在课堂上,而是在长期爱心的浇灌下才产生的。贝若和霍尔比齐一起生活的期间,霍尔比齐是个基督徒。贝若和老师朝夕相处,虽然看不到基督,但在老师身上看到了基督的爱,这对贝若来说是从未经历过的,所以他也愿意因此而成为基督徒。贝若一生未婚,把人生大部分的时光都给了学生。诗人马波立多夫-JohnMaplotof(为他撰写碑文,简短的一句:「他使周围的人认识神」涵蕴他丰富的一生。

弟兄姐妹,惟愿我们每个人在服侍当中都有清晰的目标,将眼目从人和环境中而转向上帝,让抱怨、指责和痛苦为爱心开路,在城南堂这个家中充满喜乐和感恩来进行服侍。

--6-徐勇斌 2018-01-01

07、神的公正---诗篇第73篇讲解

这是亚萨的诗,亚萨是大卫诗班的三位伶长之一。这篇诗是一篇非常著名的诗,是在信徒中间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篇诗。因为这篇诗解答了一个大家最容易感到困惑的难题,就是为什么常常恶人亨通、好人受苦。圣经也说神是公平公正的,每个人天然的良心也知道神是公平公正的,所以,人人都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如果神不公正,那谁还信他呢,那可就彻底绝望了。可是,如果神是公正的,为什么恶人作恶,反倒还享福,他们中很多人到老都没有遭到一点报应。义人行善,常常吃亏,却常常受苦遭灾。神的公正体现在哪里呢?连诗人亚萨,也有这样的困惑,这篇诗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

一.引言

】(亚萨的诗。)神实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至于我,我的脚几乎失闪。我的脚险些滑跌。我见恶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怀不平。

1.神恩待清心的人:1

这节圣经中有四个重点:

1)以色列:神恩待谁呢?经文说恩待以色列中那些清心的人。可见,要想得到神的恩待的第一个前提必须是作以色列人。这里说的以色列并非是指血统上属于雅各的后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成了神恩待的人是生来就注定的了,人只能被动的听天由命靠撞大运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旧约的时候,我们就看到有一些外族人因敬畏神,投靠在神的荫下而蒙恩待的事例。比如,耶利哥的妓女喇合,本是迦南人,因她信靠上帝而蒙拯救。“【】妓女喇合因着信,曾和和平平的接待探子,就不与那些不顺从的人一同灭亡”。还有,路得本是被咒诅的摩押女子,因她投靠耶和华,实在蒙了神的恩待,成为大卫的曾祖母,并且成了主耶稣的家谱中有福的女子之一。“【】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

新约说得就更明显了,【】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所以,以色列人指的是真正信靠神的人。要想得到神的恩待,首要条件就是身份的转换,从魔鬼的儿女转变成为神的的儿女,从黑暗的国度里迁到爱子的国度里。撒但权下的罪人,上帝也爱他们,也让日头照他们,也降雨给他们,也给他们一定的保护,上帝不但爱人类,也爱飞鸟、百合花……,但是,这称不上是这里的恩待。上帝绝对是公义的,因为圣经明说“公平公义是神宝座的根基”。有人以神说过‘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为依据,认为神的公平观与人的公平观不同,所以,人看为不公平的,神看着是公平的。其实,这样理解的人是误会了那处经文的意思。经文是要提醒我们,人应该站在自己的地位,没有资格对神说三道四。但是,这绝不是说,神做事是不公平的,也不是说,神的公平与我们理解的公平不同。神恩待人,不是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好不好,不错,神是也喜欢我们行善事,但是,前提必须是先在耶稣基督里,身份要改换一新,然后因信行各样的善事。神恩待的人,首先是有一个范围,那就是在耶稣基督里。

2)清心的人:

在耶稣基督里的人,也分为三六九等。虽然在耶稣基督里,已经具备了蒙神恩待的条件了,但是,这处经文又进一步的告诉我们,神恩待的是以色列中那些清心的人。清心的人有两个意思。

首先,一提到清心,我们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一个成语清心寡欲。人里面各方面的欲望都是很强的,这些欲望会拦阻我们遵守神的话,会让我们贪爱世界。要想做到清心寡欲,需要我们真认识神,需要我们舍己,不享受从世界带来的快乐,单单以神为乐。亚伯拉罕就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我们看不到亚伯拉罕穿紫色袍子,过奢华的生活。亚伯拉罕若是普通家庭,享受不起,那就没有什么值得赞许的了。但是,亚伯拉罕非常富足,他却不享受这一切物质,总是住在帐篷里,常常筑坛献祭。亚伯拉罕与罗得想的可不一样,亚伯拉罕的心里不爱慕地上的繁华大城,他是盼望天上的那座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有根基的城。我们还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满眼看到的都是世界的繁华,人们也都是以满足种种欲望为乐。小孩子从小就爱慕虚荣,穿衣服要名牌,骑自行车要名牌,手机要买名牌……。大人也是一样,而且还有更多的欲望追求,无止境的满足肉身享乐。基督徒若是也这样追求肉体的享受,就没法遵守真理了,没法背十字架了,求主帮助我们转眼不看虚假的事。那些追求欲望享受的基督徒,在属灵的事情上就会变得非常迟钝麻木。读经,这边读,那边忘;祷告,想开口,却没有话;聚会,一坐下,就犯睏。如果是这样的基督徒,要省察了,是不是心里面已经被世界填满了。若被脏东西抢先填满了,那么好东西也就进不来了。我们看到,大卫算是生命不错的一位圣徒了,但是,他中年的时候,还是不够清心寡欲,以至于一次软弱失败,造成惨重后果。不过,大卫晚年的时候,圣经刻意的记载了亚比煞一事,通过与拔示巴的对比,让我们看到大卫晚年真的是清心寡欲的人了,如同是一个活着的死人。

其次,清心还有内心平静安稳的意思,就好像是平静的湖面。外面任何的环境,都不能搅动你的内心。我们的心是很容易被搅动的,一点点风吹草动,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都能让我们里面翻江倒海。这是因为生命太浅,信心太弱。耶稣在大风浪中,门徒们的心都慌了,耶稣却独自在船尾安然躺卧。后来,到了使徒行传,彼得即将被杀的前夜,我们看到彼得在兵丁中间也是平静安稳的呼呼大睡。这是对神大有信心的人,也是对神认识清楚的人,神要恩待这些清心的人。

3)恩待:

这处经文只说了,神要恩待那些以色列中清心的人,但是,到底是如何恩待的却没说,我们结合其他经文看一看,神如何恩待这些清心的人。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神恩待清心的人的第一个福气就是必得见神。有人会说,我们只要得救了,不用清心,将来不是也都可以见到神吗?这里的见神,不是指将来见神,而是今天就可以见神。就是约翰福音第十四章里的见神。【】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问耶稣说,主阿,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耶稣回答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见神,不是让我们肉眼看见他,也不是给我们显个神迹看到他,因为这种看见没有用,软弱的还是软弱,小信的还是小信。神在西奈山上让以色列人看到,他们转眼就违背神的诫命,拜起了金牛犊。这里的看见,是照明心里的眼睛,让人真认识他,这是一种属灵生命的提升。雅各在毗努伊勒遇见了神,从一个靠自己抓的雅各变成了神尊贵的以色列。以马忤斯两位软弱的门徒遇见了神,立刻变得刚强了。极力逼迫残害教会的扫罗遇到神,就变成了忠心传道的保罗。这种福气,神只给那些清心的人。

】喜爱清心的人,因他嘴上的恩言,王必与他为友。

这节圣经又告诉我们,清心的两个福气。其一,是王必与他为友,王与谁为友,就会抬高谁的地位。其二,清心的人,口中发出恩言。保罗劝提摩太,要与清心的人一块追求。因为清心的人,发出的恩言也都是清洁的,人心里所存的是什么,发出来的就是什么。

4)实在:

我们反复读一读这节圣经,品一品“实在”加在里面的味道,会觉得这个‘实在’太重要了。我们能读出三种意思:

第一,是一定的意思。就如同主耶稣讲话时,常常也会用我“实在”告诉你们,或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是相同的意思。放在这句书里,那就是神必定会恩待以色列中清心的人的意思。

第二,是很、非常的意思。比如我造个句子“你送给我的那本书,实在太好了”、“你实在帮了我的大忙了”,意思是说,你送给我的书非常好,你帮助我非常大。放在这句书里,那就是说神非常恩待那些清心的人。

第三,有明白的意思。是一种突然的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甲和乙意见不同发生了争执,后来结果出来了,甲对乙说:“实在是你的正确”。诗人在这里就有这个意思,他本以为神不公义,恶人亨通,义人受苦。后来明白了,于是说神实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

2.险些跌倒:

】至于我,我的脚几乎失闪。我的脚险些滑跌。我见恶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怀不平。

1)认识天路的风险:

信仰的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康庄大道,常常会面临许多的陷阱与网罗。过去有一本书叫《天路历程》,其中就讲到天路上的种种危险。许多糊涂信的人与不按真理而行的人,纷纷跌倒。以色列人当初在旷野行天路,也有很多最终倒毙在茫茫旷野,未能进入迦南美地。【】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

2)认识自己的软弱:

亚萨说自己的脚几乎失闪、险些滑跌。我们会说:“亚萨还能跌到吗”?他是什么人?他可是神的工人,是诗班的三位伶长之一,真理、生命都是非常不错的,怎么能跌到呢?如果这样想的话,就说明我们太不认识人性的软弱了。有的人信主多年都没有跌倒,就以为初信是会跌倒,但是,我是老信徒了总不会跌到了吧。尤其是要是再有了丰富的真理,做工大有果效,就更以为自己不会跌倒了。其实,每个人只要还活在肉身之中,都有可能随时跌倒。罪就伏在每个人的门口,无论你跑了多久,跑了多远,一回头就发现,罪仍在你门口,你并没有把它甩得远远的。“【】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软弱,自己罪性里的败坏,就应该时刻小心谨慎。

彼得是最爱主的门徒之一,朝夕相处的跟从主三年半。当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主耶稣说:“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今天这经就要应验在你们众人身上”。众人听后,一定是面面相觑,都觉得主这话不对。彼得心直口快,立刻对主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彼得说这话一定是真心实意的,他认为自己一定不会跌倒,觉得主耶稣怎么那么不了解他呢。他也自认为自己比其他门徒刚强,其他门徒有可能跌倒,自己也绝对不会跌倒。接着,主耶稣就对彼得说,就是你彼得今天晚上鸡叫两遍以先,要三次说不认得我。彼得听后,心里更不服气了,心想,我都跟你三年半了,从来也没有不认你,怎么可能就今天晚上那么一会功夫,并且还三次不认你?所以,彼得又说:“我就是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彼得自认为自己了解自己,其实,主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结果如何呢?果然鸡叫两遍以先,彼得三次说不认得主耶稣。彼得不是说与主同死,都不会不认主吗?现在也没谁要彼得的命,甚至没有人打他一下,彼得就吓得发咒起誓说不认得主了,这就是人性的软弱,是身不由己的。主耶稣看了彼得一眼,彼得就出去痛哭。这是件坏事,也是件好事,如果彼得不亲身经历这事,就不知道自己的脆弱,别人说他,他也不会承认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的软弱,才能真正的紧紧依靠主,否则,依靠主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7-谢迦勒 2017-01-31

08、真知足的大奥秘

保罗写道,他学会了在任何景况下都享受知足。因为大部分的人从来没有学会这知足,对非基督徒来说,它也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所以这知足是一种奥秘。基督徒知足的第一个奥秘是,它使人在一种情况下是世上最满意的人,在另一种情况下是世上最不满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享有真知足的人,使他们知足的唯独是神。无论他们所经历的苦难有多深,只要他们认识神,享有祂的同在和悦纳,那么他们就充分满足。反之,无论他们领受什么样的祝福,只要那祝福不伴随着神的同在和悦纳,他们都不满,因为他们所爱慕的是神,而不是祝福本身。例如,对这种人来说,享有神所赐的平安还不够 (属肉体的人只要享有这一方面的祝福就会很满意),他们更要享有赐平安的神。因此,亚萨写道,“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 只有神才能真正使他们知足。如果他们所拥有的很少,但同时却享有神的同在,他们就有知足;如果他们拥有世上大量的财富,但却体验不到神的同在,他们就完全不满。使世人满足的一切无法使他们满足。这就是真知足的第一个奥秘。这也证明,基督教不但在教义方面有许多奥秘,在实际生活上也有不少奥秘。

基督徒知足的第二个奥秘是,它并非来自所获得的增多,而是来自所欲求的减少。世人对这奥秘蒙昧无知,因为他们以为,得到的越多,自己就越能满足;他们梦想,只要买得到某一个东西,他们就能享有满足。与此相反,基督徒知道,获得越来越多的财物不能使自己得到真知足。唯一得到真知足的方法就是,使自己的欲求减少到与神所赐给自己财物的多少相平齐。如若他们所欲求的比神所赐的还多,他们就不能享有真知足;如若他们所欲求的与神所赐福他们的一样多,那么他们就享有真知足;这就是真知足的根源。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较为贫穷基督徒的日子比许多富人过得更为安逸的根由。 简单地说,真知足并不是与财富相随相伴的。一个人拥有的虽然不多,但如果他想要的不超过自己所拥有的,他就是最知足的。然而,若一个人已经拥有很多,但他却想要得到更多,他就会遭受痛苦的煎熬。在如今的时代中,这是基督徒所要学会的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因为周围的非基督徒总是想要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

基督徒知足的第三个奥秘是,它并非来自除掉肩上的负担,而是来自增加自己的负担。这是什么意思呢?可能你因某种苦难而痛苦和沮丧,并且你认为,使你获得知足的唯一方式就是挪去那个苦难。但这种想法是自欺欺人!获得真知足的方式就是负起更重的负担,即让你的心多负起对你罪的重担。你的心对己罪的负担越重,你的心对自己痛苦的重担会越轻;如果我们担心自己的罪胜于担心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那么那苦难似乎就没有原来所料想的严重。

因此你要在暗中反省自己,责备自己的罪,因为给你带来痛苦的实际上不是苦难而是你的罪。我的意思是这样: 有些人会在损失财物的时候不满,因这苦难而抱怨神;但他们真正的问题在于,要么自己在处理财物时做错某件事,结果神以这苦难惩罚他们,使他们悔改,要么自己过于爱慕财物,因此神要借着这苦难除去他们拜偶像的心,使他们悔改,或者按照神隐秘的护理,以便在他们身上成就祂荣美的旨意。因此,他们若要减轻这苦难所产生的负担,其方式就是负起自己罪的重担,即在神的面前真心地哀痛自己的罪恶并懊悔。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享有真知足。

基督徒知足的第四个奥秘是,虽然苦难本身还存在,但是真知足能使我们从苦难中得到祝福。世人认为,获得知足的唯一方式是除掉苦难,可是基督徒在苦难中会说,“我知道神降下这苦难的目的是为了我的益处,因此虽然苦难还在我的身上,但是我仍能享有知足。”这样,我们便能够消除苦难中的毒和刺。比如,如果我们的财物因洪水而受损,导致我们很穷,那么真知足会使我们从这灾难中仰望神,从贫困中获得属灵的利益。实际上,敬虔的人从贫困中所获得的益处远比他们从财富中所获得的大。而且,所有敬虔的人在经历了苦难的磨练之后,会比从前更圣洁;虽然他们在苦难中或许有一些动摇,不过在苦难之后他们的信心却更坚定。神亦常常使用苦难扶助他们战胜自己天生的败坏,使他们更靠近神。与此相反,有许许多多敬虔的人因他们的财富而遭受属灵的损害。

基督徒知足的第五个奥秘是,它不是借着除掉苦难获得的,而是借着寻求神要我们在这情况下所做的是什么,按照我们的能力奋力行更多的善获得的。人常常花很长的时间因他们所经历的苦难而忧虑,追念他们过去的光景,而敬虔的人说道:“是神安排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因此我不应该抱怨,也不要想念过去,相反我必须寻找服侍神的新机会,并且从对祂的顺服中获得满足。”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消除抱怨的倾向,使人心得到知足。例如,如果有一位年纪大的妇人最近成为寡妇,她当然会因丈夫的过世而悲痛,然而她宁愿承认这一切是从神的手来的,自己在这一新的生活情形下有更多的机会服侍教会,帮助年轻的姊妹,也不愿自怜自惜,过于想念过去,这样她才能享有真知足。

基督徒知足的第六个奥秘是,以神的旨意为乐。只有当基督徒把神的旨意算为自己的意志时,他们才能享有真知足。换句话说,获得自己想要的并不能使他们知足,使他们知足的是以神的美意为自己的心愿。这不仅仅是说,我愿意服从神的旨意,而是要让神的旨意来完全取代我的意思。这样我会说,“主啊,祢的心意是最美的,求祢使我的心意完完全全地符合祢的旨意。”而且,这不但包括神的诫命,也包括神的护理。我们不但要把祂的诫命当作我们的意思,也要将祂的护理当作我们的意思。

基督徒知足的第七个奥秘是,它不是以拥有更多外在的安逸而获得的,而是借着多洁净自己的心而获得的。世人缺乏知足,他们习惯依靠某一外来的东西使自己获得知足,然而,敬虔的人会说,“只有除掉我里面的污秽,我才能满足。”导致基督徒缺乏知足的是自己内心的罪。因此,如果我们脱去那些心中罪恶的、使我们不敬不虔的私欲,我们就会享有知足。

基督徒知足的第八个奥秘是,以神所赐的祝福为乐。基督徒知道,自己所享有的一切福分都是出于神,因此,无论是对自己的健康、住所、食物、衣服,还是朋友、家庭或工作,他们都满心欢喜,因为它们每一样都是神所赐的,都是祂对他们永恒之爱的体现。比起一些非基督徒来,他们所拥有的或许不多,但他们比非基督徒更加感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拥有的虽不多,但自己却是神的儿女,这远胜过那些拥有许多却在定罪之下的人。那些人正如死囚一样,他们虽然今天吃美味佳肴,明日却将奔赴刑场,这样的美味你愿意去吃吗?在家吃粗茶淡饭岂不比这更好吗?基督徒也知晓,虽然他们在今世所享有的没有很多非基督徒所享有的丰富,但是他们不再被定罪,因此他们能够真正地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而且,基督徒还知道,他们所享有的一切不但证明神对他们的爱是真实的,亦仿佛是一种保证,保证在来生神将赐予他们,祂所应许的一切福气。凡祂在今生所赐的都使他们快乐,这也提醒他们,他们在天堂的福乐更是多么的大。

基督徒知足的第九个奥秘是,在苦难中享受神甜蜜的爱。我们怎能在苦难中享受甜蜜呢?因为我们知道这苦难是出于神对我们的爱。这是一种奥秘,只有借着神的恩典,我们才能在苦难中看出神的爱。

基督徒知足的第十个奥秘是,从基督的生平和遭遇中得到力量和安慰。他们从新约圣经中看到,主耶稣遭受了许多的大苦,比如祂没有枕头的地方,遭受世人的嘲笑、羞辱和拒绝,甚至被钉死,从而基督徒明白,当他们遭受磨难时,主耶稣会怜恤他们,因为祂也体验过苦难的滋味。耶稣基督在身体、财物、情感和心灵方面都曾体验过各种极大的痛苦。例如,祂在财物方面十分穷乏,因此祂能够安慰那些依靠祂的穷困的基督徒;祂受过凌辱,因此祂能够怜恤、安慰那些依靠祂的遭受羞辱的基督徒;祂受过折磨,因此祂能够安慰那些在患难中依靠祂力量的基督徒。基督徒或许也会害怕死亡,但当他们想到主耶稣的死,特别是想到祂从死里的复活,他们就会受到巨大的鼓舞。

世人认为,在磨难中从他们看不见的基督那里获得力量是可笑的。但是,基督徒从全能的基督的身上能够得到力量,使他们在苦难中享有知足。基督不但拥有能力拯救我们,使我们成圣,祂也拥有能力在我们遭受磨难和痛苦的时候扶持我们。保罗对那些不得不忍受大试炼的歌罗西基督徒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告诉他们,他祈求神 “使他们照祂荣耀的权能,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他们凡事欢欢喜喜地忍耐宽容”(参。我们基督徒都知道,在苦难中享有知足的方式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而是要靠基督所赐的力量。

基督徒知足的第十一个奥秘是,所有知足中最大的知足是认识神。耶利米哀歌的作者当时很有理由十分沮丧,因为耶路撒冷刚被敌人攻占,神子民的前景似乎十分暗淡,但他知道,知足的唯一真正源泉是神本身,因此他写道:“耶和华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k”。我们已看到,赐给基督徒所拥有一切的是神。祂所赐的给我们带来知足,正如水管带来水一样。但有时这供济会被切断,水不得不直接从井那里获得。同样,当神所赐的不再有时,我们就不得不走到满足之源泉那里,来到神面前。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徒会越来越发现,真正满足的根源是神本身。在天堂,祂将是满足的唯一源泉: “我未见城内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那城内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23)。即使是在地上,我们也能惟独在神里面体验到这种福乐。

主耶稣是这样概括的: “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人也不得说: ‘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21)。基督徒向往进入天堂,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已经享有天堂之乐了。并且,他们在今生对神的一切体验都能完全满足他们,因为基督能够满足他们所有的需要。

最后,基督徒知道,他们心里拥有知足这事实,这表明他们将在天堂享有完全的知足。正因为知道这点,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基督徒极其渴望进入天堂,因此宁愿勇敢地去死也不愿否认自己的信仰。使徒保罗写道: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以上所谈的一切都与真知足的奥秘有关。如果我们能够明白和实践上面所说的话,那么我们就能享有真知足。若没有,那么我们就会过一种很痛苦的日子。

--8-柏拉夫 2013-09-14

09、险些滑跌的诗人亚萨

险些滑跌的诗人亚萨 诗73篇

.

1 (亚萨的诗。)神实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

2 至于我,我的脚几乎失闪。我的脚险些滑跌。

3 我见恶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怀不平。

4 他们死的时候,没有疼痛。他们的力气,却也壮实。

5 他们不像别人受苦,也不像别人遭灾。

6 所以骄傲如链子戴在他们的项上。**像衣裳遮住他们的身体。

7 他们的眼睛,因体胖而凸出。他们所得的,过于心里所想的。

8 他们讥笑人,凭恶意说欺压人的话。他们说话自高。

9 他们的口翡律咸欤他们的舌毁谤全地?br /> 10 所以神的民归到这里,喝尽了满杯的苦水。

11 他们说,神怎能晓得?至高者岂有知识呢?

12 看哪,这就是恶人。他们既是常享安逸,财宝便加增。

13 我实在徒然洁净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无辜。

14 因为我终日遭灾难,每早晨受惩治。

15 我若说,我要这样讲,这就是以奸诈待你的众子。

16 我思索怎能明白这事,眼看实系为难。

17 等我进了神的圣所,思想他们的结局。

18 你实在把他们安在滑地,使他们掉在沉沦之中。

19 他们转眼之间,成了何等的荒凉。他们被惊恐灭尽了。

20 人睡醒了怎样看梦,主阿,你醒了,也必照样轻看他们的影像。

21 因而我心里发酸,肺腑被刺。

22 我这样愚昧无知,在你面前如畜类一般。

23 然而我常与你同在。你搀着我的右手。

24 你要以你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

25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

26 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

27 远离你的,必要死亡。凡离弃你行邪淫的,你都灭绝了。

28 但我亲近神是与我有益。我以主耶和华为我的避难所,好叫我述说你一切的作为。

.

.

引言:当你看见义人受苦,恶人享福的时候,是不是会疑问世间公理何在?当你看到那些高举真理,遵守真理的却受逼 -/迫陷害或看到那些诡计多端、投机取巧的小人却一帆风顺、道路亨通的时候,你是不是会疑惑上帝的存在?诗人亚萨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后来他醒悟明白.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看他这段的心路历程.

.

一、信心的软弱,因专注恶人2-16节

1、恶人的繁荣 4―12节

常享安逸\财宝加增\身强体壮\衣食无虑\一帆风顺\意外惊喜\平安离世

2、恶人的行为 4―12节

骄傲自大\为所欲为\仗势欺人\亵渎上天\毁谤全地\藐视真神

3、诗人的倾诉 13―14节

4、诗人的困惑 15―16节

.

二、信心的转折,应回到圣所17―23节

1、以永恒的眼光看世间的短暂

2、以将来的结局看恶人的无知

3、以万物的动态看上帝的智慧

4、以自己的卑微看上帝的慈爱

.

三、信心的得胜,须仰望真神 23―26节

1、训言引导,主是道路良伴

2、别无所恋,神是唯一所爱

3、身心衰残,神是心里力量

4、世间皆虚,神是真正永福

.

四、信心的维持,当学习功课 1、27―28节

1、清心寻求,必蒙上帝恩待――圣洁的生活 1节

2、保持联络,常常亲近父神――祷告的生活 27―28上节

3、随时依靠,主是我避难所――依靠的生活 28中节

4、赞美主恩,述说一切作为――感恩的生活 28下节

--9-恩宣 200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