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痛苦疾病中,人软弱得可以,甚么都没有趣味了;我的指望在哪儿呢?
诗人感觉难受,失去了食欲。当我们面临疾病和绝望的时候,日子不知不觉的过去了,我们也忘了自己起码的需要。在这些日子里,只有神是我们的安慰和力量。在我们弱得无力争战的时候,我们可以依靠神。常常有这种情况,一旦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软弱,神的大能就显出来了。
许多人说孤单的感觉并不好,有时候在独处中反而得力……
这些鸟让人看到一幅孤独和独处的图画。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独处,而且独处会安慰我们。但不要踢走来找我们的人,也不要拒绝帮助和谈话。默默地受苦不是基督徒的做法,也不是健康的做法。相反我们要心怀感激地接受来自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帮助。
基督再来时,地上的情形是……
基督将来在地上掌权将包含这里提到的两个事件:耶路撒冷(锡安 )将被重建,整个世界将敬拜神,。
各样事情都不顺意的时候,我仍要赞美主,因为……
这首诗的作者因为自己惹的大祸,而产生了被拒绝和给抛在一边的感觉。麻烦和痛心可以征服我们,使我们感到神拒绝了我们。但神我们的创造主将永远与我们同在,尽管有的时候我们感到孤独,祂还是要信守祂所有的诺言。世界将要消失,但神会存在。 12节中引用了这些经文来说明,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在创世的时候,也在场并参与了创造的工作。
你必怜悯锡安,因为现在是你恩待她的时候了,时候到了。
你终其一生的训练,有可能都是为了一个时期,为了上帝所赋予的一项任务、一个目的。你可以确定大学毕业获得学位的年限;你可能知道要达到职业顶峰需付出努力的程度和大致的时间进度。然而,关于经历上帝的恩宠,却是由祂设定时间。“耶和华啊!唯有你永远做王……你必怜悯锡安,因为现在是你恩待她的时候了,时候到了。”你一生奋斗的成就远远赶不上上帝片刻的恩宠。
詹姆斯·梅里特(James Merritt)在他《屹立不倒:艰难时期的8个制胜策略》(Still Standing: 8 Winning Strategies for Facing Tough Times)一书中写道:“在不到20分钟的会面中,法老擢升约瑟为整个埃及的宰相,权力只在他一人之下!法老的行为将约瑟从深坑“发射”到王宫。事后看来,上帝是通过美妙的故事来工作。祂经由深坑与监狱把约瑟带进王宫。就像约瑟一样,我们通常视为绊脚的石头,实则是上帝用来在我们生命中成就祂的计划和旨意的垫脚石。”无论顺境逆境,贫穷富贵,疾病健康,你都要顺服并忠于上帝,这样一定会经历祂的恩宠。因此,忠心持守,勇往向前,上帝已经预设了恩待你的时日。
阅读: 、18-28节
祢仆人的子孙要长存,他们的后裔要坚立在祢面前。——
鲁益师在《返璞归真》一书中提到:“几乎可以确定的,是上帝不在‘时间’内。祂的生命不是由一刻继另一刻构成。要是今夜十点半有一百万人向祂祈求,祂用不着在我们叫做十点半的那个小小片断时间中来听大家的祷告。十点三十分,以及自有世界以来的每一刻,对上帝来说,都是‘现在’。”等待的时光常令人感到漫无止尽,但如果我们学会信靠上帝这一位永恒时间的创造者,就能了解我们脆弱的生命在祂手里十分稳妥。
诗102篇的作者哀叹自己的年日如“日影偏斜”,也如草枯干,唯有耶和华的名“存到万代”(11-12节)。他虽饱受苦难,却仍称颂耶和华“必存到永远”(12节),坚信上帝的大能与永不止息的怜悯必传扬至后代(13-18节)。当他感到绝望时(19-24节),依然专注在上帝创造的大能(25节),即使天地万物都要灭没,上帝却永不改变(26-27节)。
当时间看似停滞,或事情拖延,我们可能会埋怨上帝延迟或没有回应,或许也会愈发地不耐烦且对事情毫无进展感到泄气。我们可能会忘了,在上帝为我们预备的道路上,祂掌管每个细节。上帝必不撇下我们,我们可以确信祂一直同在,让我们今天就与祂同行,不再为明天忧虑。
慈爱的上帝,求祢教导我们看重生命中的此时此刻,而不再为明天忧虑,因祢应许永远与我们同在。
诗102篇是一篇祷文,其作者不详。这篇诗可以分成几个段落,包括作者向上帝的呼求(1-2节),描述痛苦的境况(3-11节),承认上帝听了他的呼求(12-17节),宣告世世代代、各国各族的人都要赞美耶和华(18-22节),最后以摘要作为结束(22-28节)。这篇诗虽没有任何关于悔改的具体内容,但后来却成为早期教会使用的七篇忏悔(认罪)诗中的一篇(诗6,32,38,51,102,130,143篇)。
施竹俐
阅读:
祂垂听穷人的祷告,并不藐视他们的祈求。——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提到有位母亲为她的孩子制定了一个“五分钟家规”。她要他们为上学做好准备,每天在离家前的五分钟,必须要聚集在一起。
当他们聚集在母亲的身边,她就为他们一一提名祷告,祈求上帝在这一天当中赐福给他们。接着,她亲吻每一个孩子,才让他们去上学。假如邻居的孩子刚好来了,她也会让他们聚在一起,为他们祷告。多年之后,其中一个孩子谈起,从这个“五分钟家规”中,她学习到祷告在自己的生活中是何等重要。
诗102篇的作者明白祷告的重要性,这篇诗被标记为:“困苦人发昏的时候,在耶和华面前吐露苦情的祷告。”诗人呼求:“耶和华啊,求祢听我的祷告……我呼求的日子,求祢快快应允我”(1-2节),耶和华“从至高的圣所垂看。耶和华从天向地观察”(19节)。
上帝在乎你,祂愿意倾听你的祷告。不管是遵循五分钟家规,每天向祂祈求祝福,或在沮丧中花更多时间向祂呼求,每天我们都应当与上帝谈心。你立下的榜样或许会深深地影响你的亲朋好友。
主啊,求祢教导我,让我明白祢时刻与我同在,也让我能随时随地向祢倾心吐意。
我们的天父欢迎我们藉着祷告来到祂面前,圣经也告诉我们,耶稣亲自为我们祷告!当耶稣将要被钉在十字架之前,耶稣为跟随祂的门徒祷告,也为所有将来要跟从祂的人(包括我们)祈求。当我们祷告时,圣灵会帮助我们,叫我们的祷告能合乎天父的旨意。
阅读:
惟有祢永不改变,祢的年数没有穷尽!——
有位朋友最近经历了许多困难,她写了这段话:“当我回首过去四个学期的学生生活,好多事情都改变了……好可怕,真的好可怕。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
的确,两年内可以发生很多事,例如:转换工作、交到新朋友、生病或死亡。不管好事或坏事,改变我们一生的事随时都可能发生,根本无法预料!然而,令人感到安慰的,就是知道我们慈爱的天父永不改变。
诗人曾说:“惟有祢永不改变,祢的年数没有穷尽”。其中的真理意义深远,说明了上帝永远慈爱、公义且满有智慧。圣经教师宾克(Arthur W. Pin祂)曾对此有精辟的论述:“上帝在创世以前所拥有的属性,现在也完全一样,未来也永远不会改变。”
在新约圣经中,雅各写道:“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在这多变的世界中,我们永远都可以坚信,这位美善的上帝永不改变祂的属性。祂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泉源,祂所做的都是美善。
世上似乎没有任何事物能存到永远,但我们的上帝却永远都会恩待一切属祂的人。
亲爱的主,祢永不改变,祢永远以慈爱恩待我们。求祢以平安和恩典,亲自安抚我们的心。
许多诗开头都有题解,就是诗歌内容前面的一句话,介绍作者的名字、音乐的调式,有时还会提及诗人作诗的缘由。诗102篇的题解是:“困苦人发昏的时候,在耶和华面前吐露苦情的祷告。”这位不知名的作者被称为“困苦人”。他的困苦极其强烈,促使他呼求上帝来解救。因此,诗102篇被归类为哀叹诗。在哀叹诗中,诗人会向上帝倾吐他们的恐惧、伤痛和困惑,也经常渴望知道上帝何时会拯救他们脱离困境。正如诗人在第2节祈求说:“我在急难的日子,求祢向我侧耳,不要向我掩面。”显然,诗人的困苦因等候上帝而加重。然而,诗人仍然满有盼望,因他确信上帝会回应他在困苦中的呼求(17-21节)。
加尔文:“你若检视人的计划、努力和一切行为,你会发现都是属世的。因此,神借患难训练我们轻看今世,并因此被驱使默想永世。”
神借患难减少我们对今世过度的爱by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不管我们遭受何种患难,我们必须明白这样的目的:借此训练自己轻看今世,并因此被驱使默想永世。因为神既然最知道我们生来何等喜爱这世界,他就用最恰当的方式拦阻我们,并借此除掉我们的懒惰,免得我们过于贪爱这世界。我们每一个信徒都盼望一生仰望和寻求天上的永生。我们若不如禽兽是极为可耻的,但我们若没有死后永生的盼望,那么我们的光景与禽兽没有两样。
然而,你若检视人的计划、努力和一切行为,你会发现都是属世的。我们的心被世间的名利和权力所迷惑,而盲目到看不见别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愚昧。我们也因充满贪心、野心和淫欲,无法感受到世俗之外的事。总之,人的整个灵魂因受肉体诱惑的吸引,完全在世上寻求快乐。
为了抵挡这邪恶,神不断地证明世界的悲惨,好教导信徒今世的虚空。为了免得他们在心里期望在世上获得永久满足他们的平安,神使他们常常遭遇战争、纷争、抢劫,或其它灾难。神为了约束他们迫不及待地追求转眼即逝的钱财,或依靠自己拥有的财富,就使他们被放逐、遭饥荒、火灾,或以其它方式,使他们落在贫困中,或至少拦阻他们发财。为了避免他们过度地享受婚姻所带来的幸福,神就以堕落的妻子、悖逆的儿女,或丧亲的痛苦试炼他们。然而,如果神在这一切的事上比较慷慨地对待他们,但为了避免他们因骄傲或自信而自高自大,神就借疾病和灾难使他们确知物质有多靠不住、转眼成空。
唯有当我们发现今世在各方面充满患难、困苦,以及许多令我们不快乐的事,没有任何方面是幸福的;今世所带来的幸福是不可靠、转眼即逝、虚空的,同时带给我们各式各样的害处,我们才从十字架的苦炼中真正获益。由此可见,我们在今世只能期待争战,也应当提醒自己我们的冠冕在天上。总之,我们要深信:除非人在心里开始轻看今世,否则他绝不会认真地寻求和默想永世。
显然,这世界对我们而言若非毫无价值,便会吸引我们过度地爱它,不会有第三种可能。因此,我们若对永恒有起码的关心,就必须殷勤设法甩掉这些世界的锁链。既然今生有许多吸引我们的诱惑,还有许多哄骗我们的快乐、恩惠和甘甜,所以,十字架的苦炼对我们很重要,免得我们沉迷于这些诱惑。若各种苦难不断提醒我们,我们仍然无法正确地判断今世的悲惨,那么我们若一直享受财富和快乐,那我们的人生会是怎样的呢?
人生如烟或影儿不只是有学问的人才知道的,就连在凡夫俗子中也没有比这更普遍的俗语。且既然他们认为这事实对人而言是极为有益的,所以他们的格言也表达此意。然而,几乎没有任何事物比这更容易被人忽略或忘记。因我们行万事就如自己打算在今世建立永恒,但我们若看到尸体被埋葬,或我们在坟地中行走,因直接面对死亡,就会出色地论说今世的虚空。然而,我们在这事上也是前后不一致的,因为这一切的事经常对我们毫无影响。当我们谈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我们的哲学如烟转眼消散,之后,就如在戏院里的掌声,这些言谈很快就消失了。我们不但忘记死亡,甚至也忘记自己必死的事实,且就如我们从未面对过这事实,就又归回到我们在地上永远不死的确信里去了。若有人在任何时候,口里冒出这谚语:“人是一日之物”,我们的确会承认这事实,却没有留意之,以致在地上不死的概念仍旧锁住我们的心。因此,谁能否认神用各种经历说服我们今世的悲惨对我们有极大的益处。事实上,既使在我们被说服之后,我们也几乎无法停止邪恶并愚昧地赞扬我们在世上的人生,就如这人生提供我们一切的好处。但既然神喜悦这样教导我们,我们就有责任留心听,好使我们离弃自己的懒惰,并因厌恶这世界就全心全意地默想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