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努力挣扎,等待,是在向谁呼求援助?
123篇 诗人举目望天,等待和仰望神的怜悯到来。越等,他越要向神呼求,因为他知道邪恶和骄傲不会给他任何帮助,只有神才是他惟一的帮助。
经文:
1 (上行之诗。) 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举目。
2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仰望主人的手,婢女的眼睛怎样仰望女主人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仰望耶和华—我们的神,直到他怜悯我们。
3耶和华啊,求你怜悯我们,怜悯我们!因为我们受尽了藐视。
4我们受尽了安逸人的讥诮和骄傲人的藐视。
颇特别:连同第2节的结尾,诗人在这里共三次求耶和华神的“怜悯”,然而,第3-4节却又两次提及我们受尽了安逸人的讥诮和骄傲人的藐视。;观乎诗人的说话和语气,好像神没有听到他的呼求一样,因此,值得思想的是:到底神会否如此无情地、置祂的跟从者的生死于度外呢?除此以外,这两节经文又如何与第1-2节那“举目仰望”拉上关系呢?
事实上,第2节诗人所讲到仆人对主人的那种“举目仰望”,正好提醒我们:朝圣者与耶和华神之间有着相当亲密的关系。而这种神、人之间的关系,也就保证了当我们陷入第3-4节的光景时,我们仍然不需要担惊受怕,因为,这位守约施慈爱的神是信实不变的,我们原来一直都活在一个更好、更美妙的主人手下。也就是说,神不但没有将我们当作不相干的外人一般看待,祂更将我们放在心上,管理我们、引导我们,并且爱护我们,我们要谨记的是什么?原来,我们都已经活在“怜悯”之下了。
朝圣者经历了朝圣旅途的辛酸,今天,他们终于来到了这个地方──耶和华神的殿;因此,他不再需要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刻下他所要知道并且不要忘记的,乃是当他完成了朝圣之旅、离开神的殿,再次回到自己的生活场景时,耶和华神仍然是他力量的源头,并且持续不断地与他同在。
耶和华神会否将朝圣者置之不理?当然不会!
思想仆人还要“等待”吗?也许当我们没有忘记自己原来已经活在“怜悯”之下,并且一直在这位主人的看顾之中,我们就知道:即使前面的路难以走下去,然而,有这一位坐在天上的主人的帮助,我们必定能够完成旅程。
我们所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难处?求神帮助我们!
经文:
1 (上行之诗。) 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举目。
2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仰望主人的手,婢女的眼睛怎样仰望女主人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仰望耶和华—我们的神,直到他怜悯我们。
3耶和华啊,求你怜悯我们,怜悯我们!因为我们受尽了藐视。
4我们受尽了安逸人的讥诮和骄傲人的藐视。
读完这篇诗,也许我们会有个印象,以为这首诗的重点是那些遭受“藐视、讥诮”的人向耶和华呼求“怜悯”和帮助。然而,第4节当诗人形容他们受尽了安逸人的讥诮和骄傲人的藐视, 就再没有说下去了,不见得神在他们遭遇困难的时候做过什么。若是如此,我们应如何理解《诗》一百二十三篇?
第1节里,诗人说:“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你举目。”奇怪的是,作为第四首“上行之诗”,我们还记得“举目”的行动在一百二十一篇已经出现,并且诗人最终亦发现到他真正的帮助是从那位创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由此看来,《诗》一百二十三篇再次提及的“举目”,重点也许并不在于强调神的拯救呢!那么,诗人到底要说什么?第2节给予我们答案。
第2节里,诗人提及到“仆人的眼睛”与“使女的眼睛”,诗人在这里的重点并不是“眼睛”,而是他们那种同样对主人“仰望”的态度。而这一节亦正好成为了第1节朝圣者那“举目”的行动最重要的注脚,告诉我们:假如我们站错了位置的话,我们就难以适时地回应主人的命令。若是如此,我们要问的是:仆人听从主人的命令与第1节所讲“举目仰望”耶和华的行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古代近东的文化里,“手”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特别在古时候,主人用手去吩咐下人、呼叫他们来,同时亦都拂袖就要他们离开。换句话说,只要主人轻轻的一举手,近身的仆人就应该要知道主人的心意,近身的婢女亦都必定要体察到主母的意思。因此,仆人的眼睛盯着主人的手、婢女望着主母的手实在有两层意义:
表明他们专心伺候自己的主人或主母;他们都要留心听从吩咐。“专心伺候”、“留心听从”──诗人用这比喻原来是要朝圣的人明白一个好重要的道理:别只专注于自己。事实上,假如神是真的,祂必然要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光景和困难;假如神是真的,祂亦必然比我们还要明白我们所需要的。既然如此,我们尽管好像“仆人的眼睛望向主人的手”和“使女的眼睛望向主母的手”一样,“专心伺候”、“留心听从”这一位主人的吩咐──“领受差遣”、“接受任命”,这样,也就足以证明了我们没有站错位置了!
思想也许我们今天都在各种各样的难处之中,或许我们会祈求神的恩典能大大地加之于我们身上,以至我们可以免除困难。但是,我们又有否尝试严肃地“站在”这位置上,学习“专心伺候”、“留心听从”的功课,以致我们明白到神何以将我们放在这里,体会到神要我们在这里的心意和使命呢?
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上帝,直到祂怜悯我们。参考经文: ;;提要
这首谦卑恳求主施怜悯的小诗,仅4节经文。从本诗第2节:「看哪(Behold),仆人的眼睛怎样望(look to)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上帝,直到祂怜悯我们(mercy on us)。」由此窥察,信徒与主关系之微妙。仰望是信徒在患难中得蒙上帝回应的捷径,仰望必从主那儿得着施恩怜悯。仰望是存着信心和盼望,相信所仰望的对象,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仰望是带着顺服和忍耐,知道所仰望的主,是守约施慈爱、施恩惠的上帝
细品此诗,看见诗人怀着迫切和尊崇的心祈求、赞颂,这是信徒当学习的。诗人把自己所遭遇的,诚实地向主倾吐,叙说所受的藐视讥诮已到极处。然而,他不寻其他的帮助,单单呼求主的怜悯。如同大卫的经历:「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使徒保罗也说:「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这是本诗的中心思想。
作者在第1节即呼求说:「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祢举目。(I lift my eyes to you, to you whose throne is in heaven.-NIV)」「仰望」就是将盼望寄托于主,祂在宝座上正怀念着每一个属祂的儿女。信徒的好处不在祂以外,祂统管万有,祂透视人心,是非曲直、当得的理都在上帝那里。大卫曾说:「耶和华虽高,仍看顾低微的人,祂却从远处看出骄傲的人。」这位无所不在的上帝,正是我们的天父。亲爱的,当你向祂举目,祂必垂怜看顾。
默想1.本诗教导信徒「仰望」的功课。诗人提到(一)仰望的对象:天上的主;(二)仰望的方法:将眼目定睛在主身上;(三)仰望的目的:求主怜悯;(四)仰望的心态及原因:毫无遮掩、诚实向主诉说,「被人藐视和讥诮已到极处」。以上都是我们当学习的。2.谦卑、专心、忍耐、信靠、顺服的仰望,是主所喜悦的,也必蒙主的怜悯。赞美的金言1.属主的儿女应当明白如何敬拜赞美,就是一生卑微自己,向祂的屈膝,向祂的俯伏,全人降服于上帝。JE2.让我们不息地歌唱、赞美,甚至不喜欢唱的时候也唱。犹如在笨重的腿上,装了活泼的翅翼,使疲乏的生命得添力量。──Dr. Jowett赞美的经文1.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你举目。2.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上帝,直到祂怜悯我们。3.耶和华阿!求祢怜悯我们,怜悯我们,因为我们被藐视,已到极处。我们被那些安逸人的讥诮,和骄傲人的藐视,已到极处。赞美的祷告亲爱的主阿,世人仰望,从小山或从大山的喧嚷中,想得帮助,真是枉然呀!人类得救,全然在乎祢。上帝阿,我要称颂祢奇妙、独一可靠的名,直到永世。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诗123;; ;
基督徒与世人最大的分别就是盼望。世人只活一世,基督徒却有永生的盼望。在短暂的今生,盼望如同灵魂的锚,使我们在飘泊不定的世上得着稳固的保障。上帝藉着圣经的启示,让我们能够明白当走的道路,持定永生的盼望。
一、仇敌虽强,败局已定
人类的善忘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尤其在忘记教训之事上。以色列“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1~3),结果被迦南王耶宾和将军西西拉所制服。
以色列人受了二十年的欺压,选择自行其是,不要上帝的帮助,结果弄得焦头烂额。我们面对困境时,上帝要我们先来到祂面前,寻求祂的力量与指引。
上帝这次兴起一位女先知底波拉,她并不是用武力去解救以色列人,而是上帝藉着她的口,传达上帝的命令,告诉另一位将领巴拉,仇敌虽然强大猛烈,但是上帝必定将他们交与巴拉手中他们的败局已定,以色列民若依靠上帝,必然打胜仗。
二、吾众卑弱,望主怜悯
人若信靠上帝,就会顺服圣经的教导,追随基督的榜样。我们如果一心尊崇敬畏仰望上帝,就会吸引祂的注意力。
诗人以形象的画面引我们反思:我们对上主的仰望是否如同无助的仆人使女仰望主人那般坚定、全然无助?“直到”一词不意味着上帝将停止作王或者施怜悯,而是指出上帝什么时候开始完全作王或完全施恩怜悯。富足的人以为可以靠自己的意志力忍耐,不仰望上帝的帮助,不理会圣经的话。故此,经上说,贫穷的人有福了!只有深刻意识到自身的卑弱,我们才会发自内心地迫切仰望上帝。如同被掳的以色列民在异地他乡受尽藐视,他们将心中一切辛酸的事,都带上耶路撒冷。到圣殿敬拜可将我们从激动、怨恨的情绪中释放出来,可以使朝圣者在他的崇拜中得到上帝应许给他的心灵的和平。
三、领受恩赐,忠于所托
上帝是恩赐的泉源,祂将各种恩赐赏给人,是要人用这恩赐使他人受益。人如果不使用这恩赐,就会失去它,只有努力使用它,才会使其变得大而多。
1、恩赐人人皆有,重在如何使用。上帝赐给人不同的恩赐。一个人五千,另一个人二千,还有一个人一千。人的才干多少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如何使用他的才干。上帝决不会要求人所没有的,但却要人各尽其才,为上帝使用。人在才干上是不平等的,但在努力上可以相等。
2、圆满完成工作,酬报乃是更多(的工作)。主人并没有吩咐那两个工作做得好的仆人,因为他们做得很好,就可以休息;反而要他们为主人作更大的工作,负起更重的责任。工作的赏赐并不是休息,而是更多的工作。
3、不肯努力的人,必将受到惩罚。五千的和两千的,都得到了肯定和赏赐,唯独一千两的受到责备。受责备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他不做什么。教会里许多人都像那个得一千两的人,把银子埋藏在地里,不肯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害怕尝试,虚耗光阴,停留在自己的恶里。他把才干用于地上的事,却不寻求灵性上的益处。“有罪的,不只是主动做坏事的人,如杀人奸淫,还包括不做好事的人。”(屈梭多模)如果一个人有才干,并用它,就越来越多,不去使用它,就一定会失去它。如经上所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被夺去”。持守恩赐的惟一方法,就在服事上帝与人群中不断地使用这恩赐。没有人可以说:我只有一千两,不能做什么。上帝给我们身体、心志、思想、言语和才干,是要我们运用自己所有的使自己和邻舍受益。
四、警醒谨守,盼望主来
1、为何警醒?主来之日,无人知晓。圣经告诉我们主来的日子如夜间的贼忽然临到,又如产难临到怀孕的妇人。所以我们不能心存侥幸,以为主来之日遥遥无期;乃要时常提醒自己,那日子“绝不能逃脱”。光明之子,属乎白昼。沉睡、买醉是夜间之人的事,基督徒是光明之子,应当行光明之事。
2、如何警醒?谨守自己,整装待发以信和爱为护心镜,以得救的盼望为头盔戴上,因为上帝并不预定我们受忿怒,乃是带我们进到救恩之中。佛格说,“要是谁自认对上帝的忿怒能处之泰然,那么他对上帝的恩典也绝不会发出赞美”。得救对新约时代的基督徒意义重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确信上帝的忿怒,且深深感激基督把他们从那里面拯救出来。今天有些人可以轻松地接受基督教信仰,因为他们把教义中上帝忿怒的部分除去了。忘记上帝忿怒的重要性,使生命失去了意义。彼此劝慰,互相建立。耶稣再来之时被提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教会。所以我们要彼此劝慰,互相提醒,因为我们是互为肢体。唯有爱心能够建立人,让我们以灵相通,以爱相系,在真道上追求长进,警醒等候永生之主来到。
“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你举目。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神,直到他怜悯我们。耶和华阿,求你怜悯我们,怜悯我们。因为我们被藐视,已到极处。我们被那些安逸人的讥诮,和骄傲人的藐视,已到极处。”被掳的人向天举目,努力想看见神的一点怜悯。他们恳求耶和华结束他们长久、黑暗、受迫害的夜晚。他们把自己比作眼睛望着主人的手的仆人,和看着主母的手的使女。看着主人的手,一般的解释是随时准备去想出和遵从主人的旨意。但那不是这里的情景。这里是指犹太人留意和期待耶和华向他们施怜悯。他们心中所想望的怜悯,特别是尽快结束他们流放的生涯,能返回那常渴望的故乡。他们期待祂的手施救恩,叫他们脱离欺压他们的人。诗人举目望天,等待和仰望神的怜悯到来。越等,他越要向神呼求,因为他知道邪恶和骄傲不会给他任何帮助,只有神才是他惟一的帮助。正如家里的仆人仰赖主人的支持,基督徒也仰赖上帝在肉身和属灵方面的扶持。仆人在受到误解或伤害时,要靠主人的保护。信徒也当仰赖上帝的手拯救。今天我们分享的题目就是《仰望神的手》。
一、神施恩的手:18、22圣经当中提到神施恩的手,基本都是关于以色列民被掳归回的,分别记载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当中。“王第七年五月,以斯拉到了耶路撒冷。正月初一日,他从巴比伦起程。因他神施恩的手帮助他,五月初一日就到了耶路撒冷。”以斯拉除了有优良的世系,也是敏捷的文士,通达摩西的律法书。以斯拉绝对是一个活出圣经律法的人,也是书第一篇头三节的活证。由于他昼夜思想耶和华的律法,他为神所做的事都亨通。耶和华再次引导外邦君王的心以实行他的计划。王颁下谕旨,让犹太人第二次归回耶路撒冷;这次由以斯拉带领。这里所提到上帝的特别恩典可能包括国王对以斯拉请求的回应,以及脱离想在路上袭击队伍的敌人。,31)“那时,我在亚哈瓦河边宣告禁食,为要在我们神面前克苦己心,求他使我们和妇人孩子,并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我求王拨步兵马兵帮助我们抵挡路上的仇敌,本以为羞耻。因我曾对王说,我们神施恩的手必帮助一切寻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忿怒,必攻击一切离弃他的。所以我们禁食祈求我们的神,他就应允了我们.....正月十二日,我们从亚哈瓦河边起行,要往耶路撒冷去。我们神的手保佑我们,救我们脱离仇敌和路上埋伏之人的手。”由于有神施恩的手帮助以斯拉和以色列归回的百姓,所以他们这一路上是有惊无险。就如新约“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又赐诏书,通知管理王园林的亚萨,使他给我木料,作属殿营楼之门的横梁和城墙,与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神施恩的手帮助我......我告诉他们我神施恩的手怎样帮助我,并王对我所说的话。他们就说,我们起来建造吧。于是他们奋勇做这善工。”尼希米有地位和权力,也有优秀的组织能力,但他明白如果没有神施恩的手,他的努力都是枉然。我们知道我们的力量和天赋都是从神而来的吗?尼希米一回到犹大,便立刻遇到阻挠。外邦人反对犹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已历时九十年。每一个世代都有人敌视神的儿女,要阻碍神的旨意。当我们为神做工时,也可能有人来搅扰我们,盼我们一败涂地。如果我们能预计将临的阻力,便可以先作准备,避免到时惊慌失措。明白神在掌管一切,便是激发我们勇往直前、驱走仇敌的最强动力。二、神大能的手:8、提到上帝大能的手,就不得不提出埃及记和申命记了。“摩西对百姓说,你们要记念从埃及为奴之家出来的这日,因为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你们从这地方领出来。有酵的饼都不可吃。”这个吩咐在旅程第一天结束的时候很有说服力。因为希伯来人如此显著地体验到他们上帝大能的手。埃及人不仅允许他们离去,而且催促他们上路。以色列人充分体会到他们已脱离了“为奴之家”。这一切皆因上帝大能的手帮助他们。“你就告诉你的儿子说,我们在埃及作过法老的奴仆。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在我们眼前,将重大可怕的神迹奇事施行在埃及地和法老并他全家的身上,将我们从那里领出来,要领我们进入他向我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把这地赐给我们。”他们脱离奴役的神奇得救应永远被记念,作为上帝的大能和祂对他们施行主权的凭据。出埃及的拯救也暗示着脱离罪的拯救。“只因耶和华爱你们,又因要守他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领你们出来,从为奴之家救赎你们脱离埃及王法老的手。”神过去怎样拣选以色列族,现在也照样拣选所有的基督徒,成为他宝贵产业的一部分。同理,我们能够信靠主基督,也不是出于自己的功劳,而是由于神的良善与恩典,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谁能明白一位具有主权的神前来拣选人的恩典呢!三、神医治的手“耶稣到了彼得家里,见彼得的岳母害热病躺着。耶稣把她的手一摸,热就退了。她就起来服事耶稣。”马太继续显示耶稣的王者风范。祂伸手一摸,病就得医治,15);祂一开口说话,鬼就在祂面前窜逃。耶稣有权柄和能力战胜所有邪恶势力、疾病和一切罪恶。疾病与邪恶是人活在堕落世界的结果,将来,神会除去一切罪恶,也就再没有疾病和死亡。故耶稣医治的神迹,是使人预尝到天国的经历。“他们来到伯赛大,有人带一个瞎子来,求耶稣摸他。耶稣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问他说,你看见什么了。他就抬头一看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像树木,并且行走。随后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复了原,样样都看得清楚了。”圣经当中,提到主耶稣伸手医治的经文有很多。处处体现耶稣的大能大力,奇妙恩典。四、神怜悯的手“有一个长大麻疯的来拜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他的大麻疯立刻就洁净了。”主耶稣是大有权柄能力的神,祂一吩咐就可以使人痊愈,然而祂却伸出慈爱怜悯的手,去触摸一个麻疯病人。代表了主的接纳和宽厚。“他们出耶利哥的时候,有极多的人跟随他,有两个瞎子坐在路旁,听说是耶稣经过,就喊着说,主阿,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众人责备他们,不许他们作声。他们却越发喊着说,主阿,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耶稣就站住,叫他们来,说,要我为你们作什么。他们说,主阿,要我们的眼睛能看见。耶稣就动了慈心,把他们的眼睛一摸,他们立刻看见,就跟从了耶稣。”主耶稣先动了慈心,再伸出怜悯的手,两个瞎眼的乞丐的命运就改变了。虽然耶稣关心在耶路撒冷将要发生的事,但当祂看见别人有需要时,仍动慈心去服事他们,我们作祂的门徒,也能这样做吗?五、神管教的手:18、“喜爱管教的,就是喜爱知识。恨恶责备的,却是畜类。”“弃绝管教的,必致贫受辱。领受责备的,必得尊荣。”“弃绝管教的,轻看自己的生命。听从责备的,却得智慧。”“你们又忘了那劝你们如同劝儿子的话,说,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他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哪一位父亲更爱自己的孩子呢?是任凭孩子做可能伤害自己的事的父亲,还是那位纠正、训练,甚至惩罚孩子,帮助他们分辨对错的父亲呢?被神纠正和管教是不好受的,但祂的管教正反映出祂深爱着我们。当神纠正我们时,应视之为神爱我们的凭证,并且求问祂要教导我们什么。我们可以怎样响应神的管教?是无可奈何地接纳;还是充满自怜地接纳,并认为自己不应受这样的管教;或是愤怒、生神的气;还是感激地接纳,就像对慈父一样的回应。我们认为应该怎样选择呢?我们又怎样选择呢?基督徒最大的幸福,就是仰望挽拉神的手,靠祂引导我们。我们有没有抓住神的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