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有谁真想面对?但在祷告之中,神的话语却临到……
诗人在极度失望的时候向神呼求。失望使我们感到孤独和远离神,但这恰恰就是我们最需要神的时候。对罪的失望不要导致自怜,因为那会使我们更多地想到自己而不是神。我们应该先忏悔,然后去求神的怜悯,赦免和救赎。当我们感到被磨难所吞没的时候,为自己伤心只能增加失望感;但向神呼求就会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那真正能帮助我们的神。
若神真的究察罪孽,我和神之间的关系岂不糟透了?我可以怎样做……
“究察罪孽”就像在我们和别人中间竖了一道墙。而且有了这道墙就不能公开说话。神并不究察我们的罪孽。神赦免的时候,就甚么都赦免,并拆除了我们和祂之间的墙。所以我们要敬畏神,同神无事不谈。我们在祷告的时候,要明白神并没有跟我们作对,与神的交通应毫无障碍。
经文:
1 (上行之诗)
耶和华啊,我从深处求告你!
2主啊,求你听我的声音!求你侧耳听我恳求的声音!
3耶和华啊,你若究察罪孽,主啊,谁能站得住呢?
4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
5我等候耶和华,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话。
6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
7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因耶和华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
8他必救赎以色列脱离一切的罪孽。
带着上文(1-3节)所提及那“深渊”里的警告,进入下半部份(4-8节)谈及这“深渊中的盼望”,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引导。朝圣者面对着个人那“深沉”的罪恶,到底第4节所谓的“恩典”是什么?──正正就是罪得赦免,以致我们在这“深渊”里能够重燃盼望。事实上,最大的恩典莫过于此,因为“生命”绝对比“生命里面的一切”都还重要!
《诗》一百三十篇里,诗人告诉我们:那使得我们跌落深渊之中的,并非朝圣路上各式各样的难处;真正使我们跌倒的,绝对不是什么外在的攻击和困难──却是那缠绕着我们的“罪”。
诗人仰首望天,并不是要等待神什么具体的好处倾流在他的身上,却是仰望耶和华神的慈爱,因为诗人明白到──一个活在“罪”中的人(处身在“深渊”的里面),即使在他生命里有多大的丰富、多大的满足也好,其实都只不过是“罪中之乐”而已。难道这些就是我们这一群朝圣的人所要追求的?
思想《诗》一百三十篇的的确确不是一篇“好看”的《诗》,因为它无情地揭露了今日我们的苦况和困境,在我们以为可以借着生活和物质去粉饰人生的时候,它却催逼着我们去面对生命、正视我们的罪恶。诗人的一句“神啊!祢若究察罪孽,谁能站立得住”,也许仍然是今天我们所必须要正视的呢!
让我们凭着勇气站起来,仰望我们在天上的父,真心诚实地面对人生,求神除去我们的罪恶过犯,并向神呼求:“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每天诚实地面对人生,这才是朝圣者真正要向神祈求的事情。
经文:
1 (上行之诗)
耶和华啊,我从深处求告你!
2主啊,求你听我的声音!求你侧耳听我恳求的声音!
3耶和华啊,你若究察罪孽,主啊,谁能站得住呢?
4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
5我等候耶和华,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话。
6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
7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因耶和华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
8他必救赎以色列脱离一切的罪孽。
《诗》一百三十篇一个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它紧随着《诗》一百二十九篇而来。《诗》一百二十九篇所展现的,是朝圣者面对着外在攻击的图画。但《诗》一百三十篇呢?却是从外转而内,不再是外在的困难,却是将我们的视线定睛在个人身上。在这一种编排之下,到底诗人要我们明白什么呢?
诗人要提醒我们:不要只专注于外在的困难,以致我们每天都只在于呼求神帮助我这样、帮助我那样;“上行之诗”来到这里,朝圣者难道还未有信心确信在困境里面仍然有神的保护?难道我们的信仰就只是帮助我们将困难挪开,祝福我们事事顺境?
在这一篇诗里,诗人要我们明白的是:那些真真正正能够使我们在这朝圣的道路上失败跌倒的,绝不仅仅是外在的困难、什么的攻击或者伤害,那到底是什么?是“罪”的问题,诗人要针对的是我们生命里面的“罪”。
若果我们将直译的话,应该是:“在深处里/我呼求/耶和华”。《诗》的作者从来没有隐瞒,一开始的时候就清楚告诉我们:他整个人的生命(身、心、灵各方面)都陷入在极深沉痛苦的景况之中。这种深沉的痛苦,既不是来自任何的挑战与试探,也不是在他人生的旅途上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打击,相反地,却是来自个人的“罪恶”──是相信神的人面对着自己不堪入目的罪孽、是因为自己的不济而使整个人如像跌入深渊里、无法自拔的那一种痛苦。诗人在这里的用字其实是十分严重的──“深处”这个字本身带有一种“隔绝”的意义在里面;换句话说,罪恶使诗人与神隔绝了。
思想从信主直到今天,在这许许多多的年日里,我们还有否正视自己犯罪的问题,并且向神求赦免的恩典之余,又竭力地离开罪恶呢?诗人讲得非常好:“神若是究察罪孽的话,无一个人能够站立得住。”(3节)对于今日轻看了“罪恶”的严重性的我而言,这一节的经文的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警告。
诗 130
“我等候耶和华,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话。” -
我最喜欢的一位牧师曾经警告说:“永远不要祈求耐心;你不会喜欢神教导你的方式。”大多数人都不太擅长等待,无论是等待食物上桌,等交通灯,还是等待测试结果出来。在我们这个快节奏的世界,等待通常是一种令人恼火的不方便。
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会热切盼望圣诞节的到来。十几岁时,我就盼着毕业,离开家。成人后,我经历过最漫长的几周,是等待被接受作为一个为期三年的临床试验对象,来治疗我的第二轮癌症时。我的命就指望它了。
当诗人写道“我的灵魂等候”(标准译本)时,或许你和我一样,能体会那种感受。他的内心和灵魂渴望从神那里得到一个讯号,一束在黑暗深处闪烁的亮光。他不断地呼求神,提醒自己神的良善和信实。
当有坏消息的可能性时,恐惧就会潜入我们的等待中——这会使情况变得令人无法忍受。我们要像诗的作者一样,定睛看神,祂是我们今生和永生的盼望。没有什么结果是神不能帮我们处理的。
祷告亲爱的主,当我们处理那些恼人的小事,或改变人生的大事时,我们谨慎地向你祈求耐心。感谢你无限的仁慈。求你用你的话为我们注入不可动摇的盼望。阿们。
然而,你赦免我们……
《诗》作者写道:“耶和华啊!我在绝望的深渊中向你呼求。主啊,求你垂听我的呼求,侧耳听我的祈求。主耶和华啊,倘若你追究我们的罪过,谁能站得住呢?然而,你赦免我们,所以你当受敬畏。”不过,除非你凭信心接受上帝的赦免,然后原谅你自己,不然它对你毫无益处!“但是我过往的劣迹怎么办?”在接受上帝赦免的瞬间,你就不再有过去,只有将来了。
然而,你必须要做以下三件事:一、意识到人人都有失败。参孙因贪恋女色而败北(参士师记16章);约拿因极力逃避上帝的使命而失败(参;彼得因不认耶稣留下败笔(参。然而,上帝完全饶恕了这三个人并使用他们来荣耀祂。二、你必须处理自己的情绪。后悔——“我如果没那样做就好了。”挫败——“我已经尽力了,为什么还是不够好?”自怜——“没有人爱我,我只能坐在这里自我疗伤。”麻木——“我这么做太久了;我的错误太大了;我永远都不可能摆脱现状。”你的情绪会欺骗你,不要相信它们!三、当你跌倒时,重新站起来。“义人跌倒七次也必起来。”请留意,义人或不义的人都会跌倒。因此,要像那位姊妹所说的:“我从来没有倒在那里,我要么是站着,要么正在站起来!”怎么样,你准备好重振旗鼓,东山再起了吗?上帝会帮助你。
诗130;,15,31-33;:2;,41-51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都是蒙了上帝恩典的人。上帝苏醒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从死亡中活过来,并以祂名引导我们行走义路、善路、福路。此时,我们切不可认为自己可以“自力更生”,靠自己就能活得“潇潇洒洒”。其实,我们仍然离开主就不能存活,我们需要主更多的恩典才能照主的旨意生活,进入上帝为我们预备的荣耀之国。
一、死亡苦,绝人望,15,31-33)
可怜天下父母心,押沙龙是如此的悖逆,他谋反、想要弑父,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与父亲的妃嫔同寝,但在大卫有机会和力量斩杀押沙龙时,他却嘱咐部下留押沙龙一命。这种纠结的心情,只有为人父母才能领会。不论儿女怎样伤透自己的心,父母仍然爱他们如故。然而,现实却是那样的残酷,因着押沙龙所犯的罪实在令人咋舌,不杀他不足以平人心,虽然那些兵丁有心留他一命,但大卫的元帅约押却秉公办事,命令兵丁结束了押沙龙的生命。我们也似乎看到押沙龙有活命的希望,但总是“阴差阳错”,无意中碰到大卫的兵将,又被自己引以为傲的头发缠在树上,以至于丧了“蓬勃”的生命,是可惜,更可叹。而父亲大卫,在听闻别人心中的“好信息”时,心中的悲苦又有谁能体会?“我儿押沙龙啊!我儿,我儿押沙龙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龙啊,我儿!我儿!”哦,亲爱的弟兄姊妹,这岂不正是我们生命的写照吗?死亡捆索我们,谁能逃避?而父亲大卫,也不正是我们天父的缩影吗?父上帝何等爱我们,他向我们所怀的意念不正是赐平安的意念吗?然而,因为我们有罪,必须死;但,天父上帝不也正是差祂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替我们死了吗?二、救主恩,赦罪孽(诗130)
若不是上帝的恩典,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今天仍然落在“深处”:痛苦的深处、绝望的深处、死亡的深处……因为,主耶和华若究察罪孽,没有人能站立得住!当然,若不是上帝首先光照,也不会有人认识到自己落在何等的深处。惟有见过光明的人,才会不再喜爱黑暗;尝过主恩滋味的人,才觉得罪是何等的可恶又可怕;经历到上帝赦免的人,才会切切仰望上帝那丰盛的救恩。是的,上帝有赦免之恩,祂不愿你就这样灭亡,祂要救祢(也唯有上帝才能救你)脱离死亡和一切的罪孽。你愿等候祂、切切仰望祂如同守夜的等候天亮吗?我们要注意,上帝赦免你的罪孽,目的是要你有敬畏祂的心。切不可将上帝的恩典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若真是这样做,那就是实实在在地藐视上帝、轻忽上帝的救恩,明明地羞辱耶稣基督了。三、生命粮,喂灵魂,41-51)
我们一生要紧紧抓住基督,因为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可惜的是,当初的以色列人因看耶稣的外貌而与生命的真粮失之交臂。他们对耶稣有偏见,因为耶稣可以说是他们看着长大的,而耶稣的父母也不是什么名门世家。他们看不起耶稣,故而他们不愿领受耶稣的教导。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是否以外貌待人?尤其在崇拜之中,我们是看人还是看主?我们是因人而来还是因人废食?求主怜悯,更新我们的生命、心态,免得如同当初的以色列人一样,吃了那分明是从天上降下的“吗哪”,却“还是死了”,多么可悲!求主使我们在每次的崇拜中,真正能“不见一人,只见耶稣”,不寻求个人的好恶,只仰望上帝的荣耀。我们要吃耶稣的肉、喝耶稣的血。这既是指着耶稣后来所设立的圣餐说的,藉着圣餐,我们的主向我们施恩,我们与与主真实的联合;也是指着我们要与主有真实地、可见的、活泼的生命关系。故此,要十分小心我们的信仰退化成为一种麻木的宗教,只有眼目可见却如行尸走肉的完成任务式的“敬拜”、“听道”。我们要与主建立活的、历久弥新的生命关系。四、馨香祭,献上帝:2)
真实活泼的信仰决非只限于“教堂”之内,也决非只停留口头对上帝唱些“属灵”的高调之上。这种活的信仰真实可见地表现在生活当中,就如耶稣基督是道成为肉身,真实地活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一样,我们也要如此活。如此,首先便是活出从基督而来圣洁的生命,就是有分别为圣的生活。弃绝谎言,说诚实话,因为说谎的是属于魔鬼,而上帝是圣洁信实。我们也知道自己活在一场属灵争战之中,决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在生活中不再只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就是我们从主领受了,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当知道施比受更为有福。同时,我们也深知这世界并非永久的家,我们乃在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此乃关乎天国的盼望、永世的荣耀。所以,我们该效法上帝,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上帝。我们活着,不再是为自己活,乃是为基督活,是已经献给上帝神圣的祭物,只为荣耀上帝而活!加尔文:正确祷告的四个原则
by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P855~865为了正当和正确地向神祷告,我要简述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存敬畏的心;第二个原则是我们应当真正感到自己的缺乏而祷告,也要认自己的罪;第三个原则是:我们当弃绝一切的自信并以谦卑的心恳求神的赦免;第四个原则是:我们应当在祷告中抱着信心和盼望。
第一个原则:存敬畏的心祈求
与神交谈必须心存敬畏。因此,第一个原则是:无论在心智(mind)还是心灵(heart)上,我们都必须有适合与神交谈的心态。只要我们除掉一切在默想时诱惑我们分心之肉体的私欲,就能有正确的心态。这样,我们不但能专心祷告,甚至能在某种意义上被提升而胜过这世界。
我在此并非要求人在祷告中完全不被任何忧虑搅扰,因为,忧虑有时更激发我们迫切地向神祷告。如此,圣经记载:神圣洁的仆人从深渊之处甚至在奄奄一息中,悲叹地求告神时备受苦恼的折磨和搅扰。但我们必须除掉一切属世的挂虑,因为这些事情诱惑我们易于飘荡的心智去思念地上的事。我的意思是我们应当在某种意义上被提升而胜过世界,免得我们将任何因我们盲目和愚昧的心智习惯捏造的东西带到神面前,或免得我们自己限在虚妄的范围内求告神,我们的祷告必须与圣洁的神相称。
第二个原则:避免形式化,真正从心里祈求
真正感到自己的需要就避免形式化。因此,第二个原则是,在向神祈求时,我们应当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并迫切思考我们有多需要我们所祈求的一切。因为许多人以形式化的心态祈祷,就如不得已而向神尽本分。他们虽然承认祷告对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必需的,但他们却仍用形式化的态度祷告,因他们的心是冷漠的,也没有认真思考他们所祈求的。
其实,有种一般和模糊的感觉刺激他们祷告,但这感觉并没有激励他们在目前的实际中关切自己的缺乏是否得着满足。人若求神赦免自己的罪,却仍不相信或不承认自己有罪,难道在神面前有比这更憎恶的事吗?毫无疑问地,这是愚弄神!但就如我刚才所说,人充满罪恶到经常形式化地求神给他们许多自己确信在神的慈爱之外能从别处获得或自己已经拥有的事物。
另一个看起来似乎不那么严重,却一样是神所憎恶的罪,就是另一些人因相信读经祷告能平息神的愤怒,就心不在焉地向神祷告。所以敬虔之人当谨慎,免得在神面前只是形式化地祈求而不是真正从心里渴求,却又同时想从神那里获得他们所祈求的。
事实上,在我们唯独为了荣耀神的祈求上,虽然表面上这与照顾自己的需要无关,但我们仍要抱着迫切和期待的心祈求。譬如当我们祈求”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时,我们应当从心里渴望人将神的名分别为圣。
第三个原则:弃绝自夸,谦卑地祈求
我们当谦卑地来到神面前求怜悯。因此,第三个原则是:当我们来到神面前祷告时,要谦卑地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神,弃绝一切的自夸和自我价值。总之,我们应当除掉一切的自信,免得我们认为自己有丝毫可称赞的方面,就变得自高、自大,以至神掩面不听。圣经上许多这样的例子。当神的仆人来到神面前时,他们的自卑除掉一切的骄傲,且他们越圣洁,当来到神面前时,越感到自卑。
但以理是极好的例子,虽然神自己大大地称赞他;“我们在你面前恳求,原不是因自己的义,乃因你的大怜悯。求主垂听,求主赦免,求主应允而行,为你自己不要迟延。我的神啊,因这城和这民,都是称为你名下的。”他也不像一般人习惯以某种诡诈的口头禅,将自己当做众人的其中之一。他反而以个人的身份在神面前认罪,并投靠神的赦免,他有力地宣称表达:“我承认我的罪和本国之民以色列的罪。”
大卫的榜样也劝我们自卑:“求不要审问仆人,因为在你面前,凡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是义的”
以赛亚也做了同样的祷告:“你曾发怒,我们仍犯罪;……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并且无人求告你的名;无人奋力抓住你。原来你掩面不顾我们,使我们因罪孽消化。耶和华啊,现在你仍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你是窑匠;我们都是你手的工作。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大发震怒,也不要永远记念罪孽。求你垂顾我们,我们都是你的百姓。”你要记住,神的仆人完全不依靠别的,他们依靠的是:既然自己是属神的人,所以不怀疑神将看顾他们。
同样地,耶利米说:“耶和华啊,我的罪孽虽然作见证告我们,还求你为你名的缘故行事。”
某位作家曾经有以下既真实又圣洁的陈述,据说是先知巴录写的:“因自己的大罪忧伤和自责的人,感到自卑和无力……主啊,饥饿、眼睛干瘪的人将荣耀归给你。主啊我们的神,我们并不是因族长的义向你祈求,而是在你眼前求怜悯,因你是怜悯的神,求主怜悯我们,因为我们得罪了你”(巴录
总结:正确祷告的起始,甚至正确祷告的预备是:谦卑和真诚地向神认罪并恳求赦免。任何人不管他以为自己有多么圣洁,除非神已白白地叫他与自己和好,否则他不能从神那里得着什么,神也无法恩待他所未曾赦免的人。
第四个原则:抱着信心和盼望祈求
盼望和信心胜过恐惧。因此,第四个原则是:当我们心里充满真实的谦卑而虚己时,我们应当被激励祷告,因确信神必定应允我们。
这两件事看起来似乎互相矛盾:一方面相信神喜悦我们,另一方面也相信我们的罪应得神的报应;但只要我们明白神出于他的慈爱,抬举一切因自己的恶行而感到自卑的人,就不会认为这两者有冲突。
根据我们以上的教导,即悔改和信心和密不可分的,虽然前者使我们感到惧怕,而后者使我们快乐,两者都必须在我们的祷告中存在。大卫简洁地教导这真理:“我必凭你丰盛的慈爱进入你的居所;我必存敬畏你的心向你的圣殿下拜。”大卫提到神的慈爱,证明他有信心,但他的信心同时也包括惧怕。不但神的威严使我们敬畏他,我们自己的不配也除去我们一切的骄傲和自信,并使我们敬畏。
我们在此所说的“确据”并不是那安慰我们的心并令我们感到某种甘甜的安息,释放我们脱离一切的忧虑。当我们万事皆如意,没有任何担忧、渴望和惧怕时,才会有这样的安息。但就圣徒而言,最能激励我们求告神的情况就是他们深感到自己的需要,心里受搅扰深感不安,甚至无所适从,直到神适时地赐给他们信心。因为在这样的患难中,他们仍深感神的慈爱,即使他们因当时的困苦感到疲乏而叹息,也害怕将遭遇更大的艰难,却因依靠神的慈爱,就卸下这重担,心里得安慰并盼望将来得释放和拯救。如此,敬虔之人的祷告包括这两种情感是正常的。即他在现在的痛苦中叹息,也惧怕将来遭遇更大的痛苦,却同时投靠神,毫不怀疑神将愿意伸出他援助的手。我们若求告神的救助,却不相信神必定帮助我们,这将大大地激怒神。
因此,没有比这原则与祷告的性质更相称,即人不要随便开口向神祷告,而是要跟随信心的带领。
信徒的灵命衰退、枯萎是可以复原的,只要他晓得正确的途径。在奔走天路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每次的跌倒后退,都无法复原的话,那么人人都必定要沉沦。若只有那些从来不会跌倒后退的人才能得救,就根本没有人能进天国了。主若纠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
一棵树老了或腐烂了,就要为它松开周围的泥土,加上肥料来滋养,这样可能会使树木恢复生机,使它再度茂盛起来。然而,若你把它连根拔起,移植到别的地方去,看起来似乎是个好办法,但至终可能会毁灭了它,这正是有些属灵衰退之人的做法。他们发觉自己愈来愈不属灵,就离开自己的教会,转到罗马天主教或其他宗派去;他们以为毛病出于自己所在教会的教导,但事实上,毛病出在他们自己本身。这样的人,一眼便看得出他的灵命正在衰退,趋向灵性的死亡,但他们若循正路求医治与复兴,就能再度兴旺起来,结实累累。
我们若要恢复和更新,就必须致死罪恶和情欲,竭力遵行上帝所吩咐的属灵职责。治死罪恶是灵性复兴的途经,但必须按照圣经的话语,并靠着圣灵的帮助。其他治死罪恶情欲的方法都是上帝所责备的,上帝会问:“谁向你们讨这些?”正如法利赛人、罗马天主教徒,他们把治死罪的属灵职责带入歧途,他们设立许多功德、方法和责任,是上帝从来没有吩咐的,既不蒙他的悦纳,对人的心灵也无益处。例如,向神职人员告解、各种戒律、朝圣,禁食、禁欲、按指定时刻重复念祈祷文等。其实,这些外表的形式不论做了多少,都不能带来属灵的益处。
不过,人企图用这些方法使心灵复生,这是很自然的事,那些清楚自己属灵景况低落的人,会有沉重的罪疚感,因为他们知道,是罪恶导致属灵的低潮。于是问题出现了,要怎样才能弥补这一个使上帝不悦的罪,并且重新得到他的悦纳?若没有真正福音的光照,会立即出现两个反应。
首先,人们会认为要遵循特别的职责,但却不是上帝所吩咐的。这就是罗马天主教的做法,是人在败坏天性的黑暗中,想出来弥补罪疚的方法。其次,人们会在本该遵行的事上额外增加其负担,弥迦对这两种情况都曾举例说明(参,人往往企图用这些方法来恢复先前兴旺的属灵景况。
对灵命衰退的警觉可分为两种,一种只是觉察到自己犯了罪,这在暂时信主的人当中最为常见,另一种则是觉察到自己愈来愈少经历到拯救的恩典。
第一种情况的那些暂时相信的人,会企图用人为的功德和职责来挽救,就如罗马天主教所做的,一旦他们发现这样做毫无用处之后,就会完全放弃,不再与罪恶和败坏搏斗,完全降服在情欲的权势下,因为他们没有福音的光将他们导入正途。
至于第二种情况的人,他们知道自己愈来愈少经历到恩典,就必须加倍努力,尽治死罪和顺服神的职责。但是要小心,要确定所做的事是上帝所定的事,而你所采用的方法是依照圣经所指示的途经。例如,读经、聆听上帝的话语、恒切祷告、谨防罪恶的试探。尤其要留意的是,要保持属灵的、属天的思想,坚决不让其他种类的思想趁虚而入。
千万不要靠自己的力量,因为圣灵不喜悦人的自信,,自信十足的人,很容易忘记,只有基督才能医治我们。自信,还会带来另一个弊端,就是以为,可以靠善尽信仰的职责来积攒功德,并赚取上帝的恩典。不,我们所做的一切,必须凭信心而作。信心仰望基督的力量和恩典,使人治死罪、顺服神,否则自己的努力对医治与复原都无济于事。
灵命衰退的人若要复原,乃是出自于上帝主权的恩典,透过他信实的应许才能成就。由于信徒会有后退软弱的倾向,所以上帝就赐给我们宝贵的应许,只要我们循正确的途径,就可得到复原。圣经在记载了一个例子,上帝对以色列说,以色列啊,你要归向耶和华你的神。这是当百姓败坏毁减时,上帝向他们发出的呼唤。因此,没有任何时候或环境,足以妨碍上帝施展他至高无上的恩惠,即使在严厉的审判之中也是如此。
当时上帝的真以色列民,就是他所拣选的百姓,正陷在罪恶当中,跌倒后退,远离了上帝,灵命日益败坏。这正是发生在以色列身上的事,虽然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上帝的约,他仍然是“耶和华你的神”,但他们已陷在罪孽之中,公然悖逆神,随之而来的就是灵命衰败。
当上帝定意要以他的恩慈来医治人的退后衰败时,他不但呼唤他们归回,更赐给他们医病的良方。上帝在这里的方法是:“你们预备好要说的话,归向耶和华。”,新译本)这也是传道人的责任,当提醒会众应当悔改的责任,告诉他们如何祈祷才得医治。
使灵命康复的方法就是重新悔改,这包括以下几种行动:
重新悔改表现在恒切祷告上,“你们预备好要说的话,归向耶和华,对他说……”,新译本),即我们要知道自己该祷告的内容。要祈求所有的罪恶都能获得赦免,“求除净罪孽”,不可省略任何一件罪。要祈求上帝开恩接纳我们,“悦纳我们的祷告”,新译本)。必须承认那叫我们后退的罪,“我们不向亚述求救……也不再对我们手所造的说:‘你是我们的神。’”。有两大罪行能毁减人,那就是依靠肉体和虚假的敬拜。上帝要人全然悔改认罪,离弃罪恶,这样他们才能得着医治。
信徒必须重新与上帝立约,放弃其他一切盼望和期待,全心信靠他。“因为在你那里,孤儿才得着怜悯”,新译本)。这样的悔改就能发出赞美感恩,“我们就把嘴唇的果子献上”,新译本)。当上帝医治我们的后退时,会将他的恩惠赐给我们,好叫他的荣耀得着称赞。
若我没有如此祷告,好预备我们去承受所渴望的怜悯,我们就没有足够稳固的根基,领受从上帝而来的怜悯和恩典。这是上帝对待教会的方法,他要先挑起我们悔改的心,唯有透过恒切的祷告认罪,与上帝重新立约,表明我们认真的悔改,上帝才会以恩慈接纳我们,使我们从属灵的衰退中复兴过来,如果我们仍旧怠惰不振,疏忽懒散,自以为安全,上帝绝对不会突然倾注他的恩典,而是会先激发我们重新悔改。
从可看出,上帝复兴我们的恩慈大工,目的是要抑制我们的后退不振;,他的医治包括赦免罪孽,赐下新的恩典,好叫我们结出顺服的果子,“我对以色列要像甘露”,这是上帝医治后退信徒的方法。
促使上帝施恩典的动力就是爱,“我……甘心乐意爱他们”,新译本)。我们得以复原的途径,乃是借着上帝的赦罪之恩,“因为我的怒气已经远离他们了”,新译本)。实际上,令我们重新顺服的是上帝丰富无尽又有果效的恩典,“我对以色列要像甘露”,新译本),这甘露是指恩赐的圣灵,这是我们得医治、得康复所不可少的。一旦我们的后退软弱得着医治,属灵生命得着复兴,充满生命力,也就自然会结满圣洁、顺服、平安、爱心的果子,这是前所未有的的荣景。
我们若想得着这应许,甚至在年老时仍然发旺结果子,就必须凭信心遵行以下的独特管道。
(一)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供应恩典的来源就是耶稣基督,旧约的应许已宣告了上帝的恩典,但得到恩典的方式,则是到了新约才显示出来:一切恩典都是由基督而来。他告诉我们,“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正如枝子若离了葡萄树就不能结果子。他是我们的头,一切属灵的影响力都是单单从他来的,他是我们的生命,并住在我们里面,一切能使我们圣洁和顺服的力量,都是从他而来;。若我们灵命低落衰退,想要得着复兴,就必须单单仰望基督,没有基督,一切努力都是枉然,毫无果效。
(二)我们要得着耶稣基督的属灵力量与恩典,唯一的方式是凭着信心。我们来到他面前,接枝在他身上,住在他里面,这样就必多结果子。他是凭着我们的信而住在我们心中,凭信在我身上做工,我们则是因信上帝的儿子而活,因此我们若从基督领受什么,就是凭信而领受的,圣经指出,除了凭信心,我们没有其他方式,从上帝领受恩典和怜悯。(三)我们该知道,这信心是关乎基督的位格、他的恩惠、他作中保的果效,以及他在其中的荣耀。因此我们要得着复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凭信定睛在基督的荣耀,他的位格和他恩典的职分上;并且按照圣经所启示我们的,不断地、活泼地在各种事上操练信心,这是唯一使我们复兴和得恩惠的方法,这将使我们即便在年老也能发旺结果,凡凭着相信基督而活的人,灵性必兴旺茁壮,“好显明耶和华是正直的,他是我的磐石,在他毫无不义”。
圣经说:“凡仰望他的,便有光荣,他们的脸,必不蒙羞。”“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我们得救,全在乎仰望基督,得见他的荣光。我们仰望他,就得这完全蒙拯救所需的一切。“至于我,我要仰望耶和华,等候那救我的上帝”;又见;。
(四)不断瞻仰基督的荣耀,可以使心灵复生,灵命兴旺,生气盎然。上帝的改变大能,可以更新人的心灵,这是瞻仰基督的必然果效。我们每天更新变化就得以成为基督的样式。若我们经常默想基督的荣耀,他的能力就必倾倒在我们身上,医治我们灵性的衰退,重新赐给我们真正的灵,在上帝所要求我们的职责上结满果子。
凭着信,我们的心灵可以在基督里得到纠正,他又要以喜乐、满足充满我们。将来在天上,这福分就必完全,那时我们要永永远远透过基督得见上帝的荣耀。我们现今在地上,愈多看见基督的荣耀,心灵的景况就愈属灵,也愈接近天上的样式。
我们的属灵光景之所以退后,是因为心里充塞着其他东西,削弱了恩典的力量。如果我们的心灵充满基督和他的荣耀,就会把这些东西驱逐出去(见;)。
一旦我们凭信看见基督的荣耀时,内心一切恩典的能力就会被挑旺起来,这就是灵命复兴的方法;。
这蓬勃的生命力在我们里面兴旺的时候,我们就会格外警醒,防备罪恶、试探、愚妄的心思、虚浮的意念,不受其欺哄,因为这些会导致我们的灵命衰退。这样我们就更渴望在今生瞻仰基督的荣耀,以准备亲眼得见他的荣光,
那时主为我们的祷告就会完全应验:“父啊,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因为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摘自作者着《基督的荣耀》,改革宗出版社。标题自加】
文:诗130
引言有一次我去探访一位肢体,这位肢体出生在基督徒的家庭里,自己对信仰比较追求。我去探访他的原因是听闻他近几年处处不顺,事业危机、身患疾病。交流过程中他不断向我吐苦水及信仰上的困惑、挣扎。其实他所问的问题都是我无法解决的,我习惯性回他说:“向神祷告吧!将我们的难处交托给神,仰望他。”我相信我的回答是‘标准’答案,也是‘万能’的答案。任何无法解决的难题都可以用‘祷告’解决,不过他听了我的回答时,脸上显出疑问。‘祷告’有用吗?我已经禁食祷告、晨更祷告、邀请很多肢体为我代祷,甚至请一些专业祷告的人为我寻求神的指示,但是困境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糟糕。‘你叫我祷告,祷告真的有用吗?’我实在没有什么话可以回复他的,场面一度陷入尴尬。我相信很多弟兄姐妹都有类似祷告经历及信仰挣扎、困惑,祷告真的有吗?上帝真的在垂听祷告吗?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信息:《祷告:黑暗中的一束光》。一、深处的祷告(1-2)本诗是上行之诗中第四组(129-131),这组诗的背景是以色列人被掳到外邦受尽敌人苦害、凌辱。 [1]诗人比喻自己的处境是在‘深处’里,‘深处’原文的意思‘离开、分离’。故此‘深处’是一种隐喻,表达神离开人,神与人关系处在分离的状态。就是这种分离状态导致诗人的灵性陷入绝望、心灵极其痛苦。约拿在鱼腹中祷告,他形容自己的处境是在‘阴间的深处、海的深处’。各位弟兄姐妹,神呼召约拿去尼尼微城传福音,但是约拿逃避神的呼召,往相反的方向躲避神。他来到约帕坐上往他施的船。约拿这一系列行动都在表明他离开神,往深处下掉,但是约拿并不清楚自己的灵性处境。结果神兴起风浪,阻止这条船往他施去,此时的约拿在船仓里沉睡,根本不知外面发生的风浪。当船长发现他时,把他从沉睡中唤醒‘你这沉睡的人哪,为何这样呢?起来,求告你的神。’处在危及关头约拿没有向神祷告,他对这些船员说,‘这风浪是神兴起阻止他往他施去,只要你们将我扔到海里,你们就会平安无事了。’各位,我们看到约拿就算死,也不愿意悔改,他要与神对抗到底,要不断的向深处堕落。但是神并没有让约拿死去,他为约拿预备了一个‘深处’--在鱼腹中三天三夜。在这里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在鱼腹中三天三夜是怎样的光景呢?我们还是听听约拿自己如何说这个深处:‘阴间的深处、深渊、海的深处、大水环绕、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诸水环绕我,几乎淹没我、深渊围住我、海草缠绕我的头,我下到山根、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我心在我里面发昏。’ 这些词都在描述约拿的绝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约拿不断在往深处堕落,直到他到了阴间的深处,阴间就是一个没有底的坑(无底坑),人一切的依靠‘点’都失去的地方,一个让人完全绝望的地方。圣经说约拿在鱼腹中向神祷告。在约拿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人堕落的本性,就是不断的向下堕落,不断对抗神、不祷告。约拿在狂风暴雨中,船几乎要沉没时,他仍然在依靠那只船,不转向神。直到他在鱼腹中失去了一切的依靠时,他被黑暗笼罩。他才转向神,开口向神祷告。他知道靠自己无法拯救自己,才转向这位全能的神,向神呼求“主阿,求你听我的声音。愿你侧耳听我恳求的声音。”可见,祷告是约拿在黑暗中惟一能作的一件事。各位,我们经常会为自己制造一些灵性上深处,让自己掉进了一个光滑的深坑,深到一个地步无法到底,我们永远处在一个往下掉的状态下,四周都变得黑暗,并且是越来越黑暗。虽然我们有想往上的努力、立志,但是我们的立志、努力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环境不断的恶化。江守道说‘当神让我们在属灵的经历上进入深处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挣扎着要爬出来。但凡是自己能爬得出来的地方,就不叫深处。深处的意义,就是我们爬不出来。’ [2]许多基督徒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深处挣扎、叹息,就是无法从深处中走出来。甚至有些人在困境中怀疑自己是不是重生得救的人,就连正常的读经、祷告、聚会都无法进行,心灵被恐惧、愁苦笼罩。英国著名的平信徒神学家C.S刘易师在他爱人身患癌症及病逝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陷入灵性的深处,他这样描述‘我不但在哀伤中度日如年,每天活着不断想到天天得活在哀伤中,我该怎么办?’他想在信仰中找到安慰,可是他说自己办不到:向我讲宗教真理,我会乐于聆听;向我讲信者应尽的责任,我会谦卑地听。但请别向我讲信仰能给我安慰,那你就不是真正懂得宗教。他试过为信仰建构起一套套很复杂的理据,为所信之道辩解,但每一套都敌不过他的伤痛,纷纷崩塌,好像稻草人,一点抵抗力也没有。他说自己向神祷告,听到‘砰’的一声关门,并在里面上了锁,无论怎样敲门,也无人回应。这些属灵的伟人都经历过‘深处’,各位,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深处吗?神在你的生命中不见了,周围有风浪,家庭中有风浪,心灵被黑暗、愁苦笼罩。我们所依赖的一切都失去了,生命陷入了绝望中。如果你的生命正处在这种光景中,在你什么都不能作的时候,我们要记住一点就是向上仰望神,向这位神发出你内心的呼求:“主啊,求你听我的祷告,侧耳听我的声音。”在你什么都不能作的时候,你可以向神发出祷告。就像一个人掉进深坑里,他的四周和下面都是黑暗,这些黑暗会让我们更加的绝望;你只有向上仰望,就会看到一束光。二、认罪的祷告(3-4)神是光,当一个人远离神、背逆神就会落在黑暗中,当他转向神的时候,就会在光中看到自己罪恶的面貌。他就会发出一个认罪、悔改的祷告:“主耶和华啊,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诗人的这个祷告有一个很重要的真理隐藏在其中,也是基督教与其它宗教完全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所信的神是一位有恩典、有慈爱、有怜悯、有赦免的神。如果基督教的神只是一位公义的神,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敢来到神的面前,因为在神的公义中所有的罪人都应该受到地狱的审判。如果神是一位严厉的审判官,拿着刑杖站在门口,那些认罪的人都要接受管教,被打个半死,这个世界就没有人敢认罪。上述的情景基本上是民间宗教的神,这些假神就是靠他残忍的手段让世人去信靠它。我发现许多基督徒对神的认识也是如此,把神描述的极其可怕,很多基督徒都是被逼、无奈才向神认罪。有些基督徒生活、家庭、事业遇到困难时,就去找‘祷告婆/公’让他指引,问问神看,我在那里得罪了神,神今天刑罚我。其实这些基督徒不认识神,他在神面前是试探神。你自己犯罪、远离神你自己不知道吗?就算这些‘祷告婆’能具体的说出某件罪,他的认罪也是假的,因为他的认罪不是出于对神的敬畏,而是出于人自我的利益受到损失、是出于无奈。这种认罪祷告是以人为本的民间宗教,他所认识的神不是圣经所启示的真神。神若究察罪孽。“究察”的意思‘仔细观察、小心保存、记录在案’,各位,如果神仔细观察我们的心思意念、外在行为所犯的每一件罪,并且记录、备案、存档。你想想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在神面前站立得住呢?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一个罪人,能在公义、圣洁的神面前站立得住。我们都是罪人,按我们所犯的罪只有永远的灭亡。4节: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但”这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基督教所信的神不是一位究察罪孽的神。神给我们一个深处的环境,他的目的是让我们从假神的身上转向真神的身上,从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神为中心。当我们把目光转向真神时,立刻就发现我们所信的神,他有赦免之恩,他已经饶恕了我们所犯的任何罪。就像我们写错了字,神已经用橡胶擦把我们擦干净了。各位,耶稣基督就是那块‘橡胶擦’,他在十字架上已经为我们的罪受到神公义的审判,我们过去所犯的罪、现在所犯的罪及将来所犯的罪都在各各他的山上被耶稣的宝血洗净了。不论你过去犯了什么罪,耶稣基督都能赦免你。不论你过去犯过多少罪,耶稣基督都可以赦免你。你犯一件罪需要耶稣的赦免,你犯一万件罪同样只需要耶稣的赦免。这就是保罗所说‘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不过神赦免的恩典不是叫人犯罪,而是要叫人敬畏神。或者说一个人只有真实的经历耶稣基督的赦免,他就会生发对神的敬畏、对神的感恩。如果一个人说,反正基督已经赦免了我的罪,那我就快快乐乐的去犯罪吧!让基督的恩典在我身上彰显得更多。这样的人还不认识神的恩典。神的赦免之恩是引导每个基督徒每天不断的向神认罪、悔改。或者说‘赦免之恩’是基督徒认罪祷告的根基,我们每一天都需要来到耶稣基督的面前认罪祷告,就是要接受一个事实:第一、我们深刻的认识自己是一个罪人,每天仍然活在罪中。第二、我们承认耶稣基督为我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代替我接受神的刑罚。第三、耶稣基督用他的宝血洗净了我的罪,将他的义赐给了我。第四、耶稣已经完全的饶恕我所行的过犯,并且接纳我成为他的儿女。第五、基督为我的罪而死,我们就当为基督而活,在每天的生活中活出基督的生命。三、等候的祷告(5-6)诗人仍然处在深处里,但是他转向神,看到神的恩典,他的生命被改变了。他没有祈求神马上、立刻救他脱离‘深处’。他以新的眼光看自己的深处,因此他在深处中‘等候’神。这两节经文出现五次等候:我等候耶和华,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话。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等候是人主动参与到神的工作中,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去看神在作什么,他要我作什么?等候的祷告是基督徒灵性成长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课,就是放下自己,专一学习等候神。一个基督徒离开神的主要原因就是认为我能,等候就是我不能。重新查看神的道路,看神的带领在那里?一个人不明白神的道路,却投入神的工作中,结果我们越工作越偏离正道,远离神。‘等候’的意思就是:我将我的盼望放在他的话语上。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我们等候神的话语临到,向我指明,引导我走前面的道路。如果没有神的话语引导,我们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在深处挣扎。无论我们在教会里开展多少工作,每项事工都会成为服侍者黑暗,参与服侍的人苦不堪言,都会想转手交给别人,逃离服侍的工场。没有神话语的引导,我们在社会上工作、家庭生活都会陷入深处。你会发现你所作的每件工作,都是如此的痛苦。各位,我们转向神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等候神的话,诗人用了一个比喻说‘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我不知大家有没有守夜的经历,我有一次经历,外公去世那一周,我在灵堂前守夜。对于一个守夜的人,他不需要作任何事情,天自然会亮,我们惟一要作的就是警醒等候。这个比喻就是告诉基督徒,神会工作,我们惟一要做就是在神面前警醒等候,就像十个童女的比喻。新郎何时来不知道,聪明的童女和愚拙的童女都睡着了,惟有等候的人却警醒,新郎来的时候,这位等候的人立刻就知道了。各位,神今天要我们成为等候他的人、成为守望的人。耶稣基督就是我们等候、守望的榜样。耶稣在天未亮的时候,就起来到旷野祷告,在一天工作开始之前,先等候在神的面前,求神指引他。耶稣在挑选十二个门徒之前,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耶稣在一项重大事工开展之前,他先上山通宵等候祷告神。在客西马尼园中耶稣警醒等候祷告神,最终顺服在神旨意里,成就十架救恩。各位,我们这些跟随耶稣的人,耶稣给我们留下等候的榜样。我们有学习等候吗?第一,我对自己说,我实在亏欠神,没有在神面前好好等候,这个教会刚开始时,我们几位同工有过晨更的祷告,但是没有坚持。各位,等候、守望很难啊!个人也缺乏晨更祷告的操练,有些事工都是为了事工而事工,却不清楚神的旨意。前不久美娇执事再次把教会的祷告会提出来,其实我心里是很阿们的,没有祷告的教会一定会没落的。教会的复兴一定是从祷告开始的。只有在等候、祷告中领受神的旨意,清楚神要我们在瓯北这个地方该开展什么工作,我们按着神的旨意开展工作,这项事工就会蒙神的赐福。现在我们周三晚上有全教会的祷告会,目前参加的人很少。主要的原因是我亏欠,但是我在主里彼此劝勉:周三晚祷告会是神给我们学习等候的祷告时间。各位,你愿意在周三晚来到教会和我们一起守望等候吗?等候神复兴教会的那个时刻来到吗?你愿意每天清晨起来,花一段时间等候、亲近神,聆听神的话语?让神的话语引导你每天的生活吗?只有等候的人,才能看见神的拯救,并听见神邀请我们加入他的工作,让我们在神的工作上有分。四、垂听的祷告(7-8)神有没有救诗人脱离深处的环境呢?诗人的等候有等到结果吗?诗人说:“以色列阿,你当仰望耶和华。因他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他必救赎以色列脱离一切的罪孽。”‘以色列啊’从这个称呼给我们看到,诗人在教导以色列的同胞们,要仰望神,神是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我们只要等候在神面前,这位神必救赎我们脱离一切的罪孽。可见,诗人是用自己的生命经历来教导其他人,神是垂听祷告的神,他拯救了诗人脱离深处的环境。在我牧会的时间里,我碰到一些基督徒在艰难的处境里,反而不祷告,甚至祷告不出来。是什么原因造成一个基督徒不祷告呢?我总结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祷告失望了,不相信神会垂听我的祷告。可能我们有无数次祷告失败的经历:神根本不在听祷告。不过,诗人在此教导我们蒙垂听的祷告有一个重要原则:你当仰望耶和华。这是诗人自己亲身的经历,他在深处祷告,向神认罪祷告,但是他清楚神有至高的主权,人必须等候神,顺服神,仰望神的话,以神的话为祷告的准绳。一个失败的祷告恰恰相反,他只关注自己,关注‘我在深处’里,以自我为中心。这类的祷告不是真正的祷告。真正的祷告就像黑暗中一束光,试想你在黑暗的深处,当你回转时,你看到了洞口射进了一束光。祷告就是你向光前进,直到你离开黑暗。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祷告,就是让光满足他无限的欲望,他自己根本不想离开深处,不想离开罪孽,他一边要享受犯罪之乐,一边要神祝福他有能力去享受罪恶。各位,你认为这类祷告神会垂听吗?举一个例子:一个人祈求神复兴他的教会,其实这类祷告有很多内在的危机:A、一个人祈求神复兴他的教会,只是表演的祷告,其实他心里根本不想神复兴教会。一个教会复兴的标志就是人认识到自己的罪,在神面前认罪、悔改,你祈求神复兴教会,有没有想过自己要离开你一直所犯的罪吗?你祈求神救你脱离深处,你真的有想离开罪恶吗?还是表演性的祈求复兴呢?B、当你祈求神复兴你的教会,你心里可能这样想,你看我牧会、管理教会多么成功,你看我的教会很大,有一种夸口的本钱。你想神会垂听这样的祷告吗?这类祷告只是满足内心的欲望,以我为中心。真正祈求教会复兴的祷告,是看到身边有无数的人迷失在罪恶里,他们悲惨走向地狱,你内心焦虑,迫切抢救灵魂的心。只有这颗心发出的复兴祷告,就会看到祷告的应验。同样的道理,个人的祷告若以自我为中心,不离开自己的罪恶,就不能蒙神的悦纳。祷告就是在神的光中看见自己的败坏,在神的光中渐渐被神更新、被神改变。我们要切记一句话:祷告不是改变神,祷告是改变自己。一个蒙垂听的祷告是仰望神,在神的话中看见自己的本性,并在神的恩典中悔改、归正。总结各位,我在引言中提到的这位弟兄,他人生处在生命的深处,他在痛苦的深渊里,他祷告祈求神,他说神没有听他的祷告,陷入了灵性更深的危机里。我想这类危机也是许多基督徒,包括我在内经常会在我们的生命里出现,但是我们透过这篇诗会看到我们需要在神的话语里被光照,在祷告中回转。从深处到认罪,从认罪到等候,从等候到垂听,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曲线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更真实的经历神是慈爱的、有丰盛的救恩,他必救赎我们脱离一切的罪孽。[1] 范甘麦伦,《书(下)》,潘秋松译(美国:麦种,2014),1401。[2] 江守道,《上行之诗》,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