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他们都是邪恶,行了可憎恶的事。没有一个人行善。」
这里描述“愚顽人”(道德上执迷不悟 而不是心智上有缺憾的人 )的信念(“没有神” )和行为(“没有一个人行善” )。愚顽人,在实际上而不是理论上,是一个无神论者。
――《诗雷氏研读本》
大卫哀叹全人类在道德上的愚昧和腐败(1~6节 ),渴望耶和华公义的国度在地上建立起来(7节 )。这首诗跟诗五十三章几乎完全一样,只在第5、6节有轻微的改动。
――《诗雷氏研读本》
“愚顽人”并非无头脑,只是故意不看神,不听祂的教训。这种人先假定世上没有神,从这错误的观点出发,整个人生的方向和判断跟着迷失。他越聪明,所作的愚昧决定和选择便越多,终日所思全是邪恶。
――《启导本诗注释》
本篇与《诗》卷二中的五十三篇相同,只5~6节略有出入,都是讲恶人的愚妄。主题与先知及智能文学接近;极似与。本篇描写神的子民在不信神的敌对环境中的艰困处境。先讲普世的人如何不信神(1~3节 ),然后惊奇恶人的愚顽(4~6节 ),但诗人抱无限希望,认定神必救回祂的子民。全民会欢欣快乐。
――《启导本诗注释》
「愚顽人」:是那些故意否定神存在的人。
――《串珠圣经注释》
这是一篇论及愚顽人的智慧诗。
――《串珠圣经注释》
愚顽: 具有攻击性的顽梗,似乎源于的拿巴。,21;都有此词。“愚顽”不只指不明是非的状态,更是指不能谦卑地领受真理,刚愎自用的性情与气质。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无神论思想的邪恶本质。大部分苦难诗都控诉恶人的罪恶,声明义人的苦难。本诗则表明恶的起源与本质。属世的愚蒙与恶的根源,都在于无神论人生观(10:4,。愚顽是与生俱来的蒙昧,恶是罪的具体实践。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愚顽人”希伯来文为na{b[a{l,这个字意味主动背叛,的拿八,为其缩影。没有神一语,在圣经中并不是指一种不正确但真心的看法,而是指摆出一副不负责任、大胆挑衅的姿态。中对此句话的说明,是向道德禁令下赌注,以为神必不追究;,是指对权威不满;以下,是指在知识上、道德上自我摧毁。本节中则将这几层含义都包括在内;第1b节清楚显明,这种态度所产生的结果与自己(腐败 和合邪恶 参 ,与神(可憎恶 主要是指触怒神 ),以及与别人(没有一个人行善 )的关系;这三方面正是以上所提罗马书第一章,约伯记第二十一章,诗第十篇所论及的范围。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描述愚顽人。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神的没有。」
世人并不都像拿八一样野心勃勃而愚顽(见1a节上的注释 ),但是神却找不到一个明白的人;这个字与邪恶不同,但力量却不稍减(NEB意译为「烂到骨里」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保罗在至12节引述这两节经文来支持他的说法,即人类普遍且不断地犯罪。“污秽”。在道德上败坏。
――《诗雷氏研读本》
保罗曾引用此二节,证明世人都犯了罪。
――《启导本诗注释》
【】「他们都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污秽;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污秽」:应作「腐败」或「酸臭」,本指牛奶变酸。
――《串珠圣经注释》
都偏离正路: 神是生命的创造者、源头、中心,人与神隔绝,当然会迷失。偏离指越过界限,对我们来说,真正的生命之道惟有圣经真理。连一个也没有: 向圣徒敲响警钟:①在神看来,没有一个行善的人,故此,绝不能自称义人;②虽有程度的区别,但要铭记世人都是罪人,惟有神可以依靠;③虽然如此,神却称我们为圣徒、他的百姓。并非因我们有资格,全在于神的拣选、称我们为义,惟有凡事感恩;④虽然圣徒在世上不能完全成为圣洁,但要顺服真道,不偏离成圣之路。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没有一个人,也强化为没有,……连一个也没有。这并非夸大之辞,因为每一个罪行都意谓:人厚着脸皮,自以为比神知道得更多,并且内心腐坏,爱恶胜于爱善。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作孽的都没有知识吗?他们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饭一样,并不求告耶和华。」
恶人压迫自己的同胞,就象天天吃饭一样,不当一回事,忘了他们吃的饭乃来自神。
――《启导本诗注释》
对剥削者和世俗人的描写,以动物吃饱的满足神情来刻划,这种笔法,惟有那行恶淫妇的形容,方能相媲。这比第1节的自夸自擂更不可理喻;正是二十世纪之人的写照。至于未来的\cs9害怕;另请看以下;以下。参鲁益师(C. S. Lewis )所写:「到最后,对世人而言,至圣者的面或将成为他们的喜乐,或将成为他们的恐惧,无论如何,每个人都会面对……,结果不是得着不可言喻的荣耀,就是招致无可医治、无法遮掩的羞耻。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斥责愚顽人。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在那里大大地害怕,因为神在义人的族类中。」
。「那里」:可能属于第四节,全句就是「并不在该处求告耶和华」。
「神在义人的族类中」:可作「神义人的会中」,表明神和义人同在。
――《串珠圣经注释》
族类(译注与「世代」同一字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如同其他苦难、悲痛诗,本诗前半部控告沉痛的现实,后半部急转而下,谈论义人将借着神的公义与审判得胜,满怀期待感谢、称颂神。义人的族类: 有朝一日神必高举义人,确立正义的胜利(5节 )。诗人的眼光从暗淡的现状转到欢乐的未来。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
「你们叫困苦人的谋算变为羞辱,然而耶和华是他的避难所」
可译作:「困苦人的大会必叫愚顽人受羞辱,因为耶和华是困苦人的保障」。
这样的译法与上文(5 )成一平行对偶。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是困苦人的避难所。聪明人靠自己的聪明,财主靠自己的钱财,但那些贫穷的人有更可靠的保护,就是万军之耶和华。人虽能暂时叫困苦人羞辱,神却必叫恶人永久的蒙羞。神必将一切的仇敌放在他的脚下。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但愿以色列的救恩从锡安而出,耶和华救回他被掳的子民。那时,雅各要快乐,以色列要欢喜。」
大卫渴望弥赛亚的国度在地上建立起来,。“锡安”。耶路撒冷,将要作弥赛亚国度的首都。
――《诗雷氏研读本》
“雅各”又名以色列,为以撒之子,是以色列人十二支派所出,故“雅各”在此指以色列民,为下半节“以色列”的同义对偶。
――《启导本诗注释》
诗人的愿望:他盼望神会「救回被掳子民」,即扭转和改变选民的命运。
――《串珠圣经注释》
救回他被掳的子民: 不仅指被掳者从巴比伦归回,也包括将来使人从罪与死亡捆绑中得以释放。诗人用被掳来描述圣徒被罪辖制的生活。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从前的翻译指将以色列人从被掳之地带回来(注见和合本译文 ),如此,则会令人以为本节是后人对大卫之诗的补充。但是,现在已有相当多的证据,支持恢复衪子民的财富(或「幸福」 )的译文,这样更容易了解。教导基督徒如此祷告,因所有受造之物都「切望」得到自由。诗第一二六篇的头几节,预告了那种喜乐。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4篇 )】
有人自称是基督徒,但却拒绝将主权交给神,或仍沈迷在罪恶生活中,这些人是否也属愚顽人呢?其结局是否与恶人无异?; ; 。
──《串珠圣经注释》
「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
说“没有神”,是全面的否定有神。那是说,证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事件上,都没有神。
概括的,宇宙性的否定,是逻辑思维上不可能证实的事,所以不能成立。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会说这样的话。既然不能证明,相信无法证明的谰言,不是愚顽人,还有别的更适合的名字吗?
圣经从来没有争辩,也没有试图向谁证明神的存在。神就是存在的,“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这是说,神的存在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倒是诗人写出,人试着要寻找一个神不存在的地方,是真实困难的工作,无论到甚么所在,结果总是神“在那里”,连在出生以前,神早就知道。这样,人生而有敬拜神的心,该是最自然的事了。
那么怎会有人宣称“没有神”呢?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
他们都是邪恶,行了可憎恶的事,
没有一个人行善。神的话真正“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分析人的隐念,原来“没有神”的心理,只是“宁愿没有神”的意思。
不过,不仅是教条的无神论者,还有实际的无神论者,他们“心里说:没有神”,就在行动上表现出来。
既然没有神,在人以上再没有更高的权威,则人人都可以成为暴君,不必对谁负责,只要对自己有利,甚么事都可作。所以尽管科技进步了,犯罪的方法也随着进步,退步的是人的道德,人心每下愈况,现代人变成文明的野蛮人,行在都市的街上,比在深山丛林更危险;要防备同类的人,因为比野兽更可怕,简直是生活在人吃人的世界。
神的子民不免要问:我们怎能存活呢?“神在义人的族类中…耶和华是他的避难所。”神仍然看顾祂的儿女,保护他们在方舟内,任凭洪水泛滥,神保守十分平安。── 于中旻《诗笺记》
【靠神生存】
「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没有一个人行善。」
人容易以自己为中心,凭眼前的现状看问题,因而将一切都想错了、看错了。以自己为中心,就会觉得自己比什么都大、都重要,凡对自己有利的就要得着,凡对自己不利的就要除掉。这不但对别人的事是如此,对神也是如此,觉得神的存在和主权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和不利,使自己不能独自尊大,无所不为,所以就从心里否认神,自欺说没有神,以为这样,就可以自由自主,任意妄为了。
其实真的没有神么?天地万物从那里来的呢?自己的生命又是从那里来的呢?人立足在那里呢?靠什么生存呢?所追求享受的快乐又是根据什么基本的原理呢?人如果没有眼睛,能看么?没有光能看到东西么?如果没有神的创造,人自己能从无中造出什么来么?如果没有神造的身体、思想和生命,还能有什么存在的意识呢?
客观的宇宙和自己的身体生命都是从神来的,没有神就没有自己,更谈不到有自己的愿望、目的和要求了。人不应以自己为中心,也不是主宰,乃是神造的,靠神生活,只有在神的权柄、旨意和恩典里才能生存。想将神排除在思想、行动、生活之外是不行的,只有愚顽人才自欺欺人的说没有神。
──《每日天粮》
【】古时有一位国王,召来一位弄臣对他说:「阿呆,我把这纸制的王冠给你,你可以当傻子国王,一直到你遇见另外一个比你更傻的人,那时你就把你的王冠给他戴吧!」
弄臣听了,就跑去喊着说:「我是王子,我是王子!」
一天,国王病得很重,也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但不愿使这位心地单纯的弄臣受骂,而向他说:「我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现在召你进来,乃是向你道别。」弄臣反问:「你要到那里去呢?」国王回答说:「我不知道。」「在那边有没有朋友接待你,要多久才回来?」国王回答说:「在那边我没有认识的人,我也不回来了。」「那你这次不同寻常的旅行,一定作了很好的准备吧!」「没有,我还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弄臣就说:「啊!王啊,你是比我更傻的呆子,为何未作准备,要去的地方都不知道。」于是取下他的纸冠戴在这临死的国王头上。
昔日在楚国的大市场人烟稠密的地方,有一个人在金铺的柜台上抢一锭金,被人捉去交给审判官。审判官问他说,你那么胆大,在大庭广众的地方,也敢抢人家的金锭,那人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一个人,我只看见一锭金在柜台上,才敢去拿,若有一个人在那里,我就不敢去拿,这是金铺的人不对,不是我胆大妄为。事实上这故事不是没有人在那里,是那人看见金,看不见人。这故事也如同「掩耳偷铃」,自我陶醉,自以为聪明的愚顽人。
——林政杰《诗的讲章》
【 有人说没有神;有人相信神却不跟从神;我嘛……】
愚昧的人不是指那些愚笨或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而是指拒绝神的人。愚昧人拒绝神,即是拒绝订立道德和属灵律法、带来公正和美好生活的那一位。愚昧的人就是“败坏”的,因为否认神的存在就让罪恶控制了。使徒保罗曾在 12节引用这节经文,他哀叹世上缺少对神忠心的人,以致罪恶猖獗蔓延。不过,智慧的人不单相信神的存在,亦都努力讨祂的喜悦,相信神却不肯讨祂喜悦也同样是愚昧的,不要成为另一种的愚昧人啊。
――《灵修版圣经注释》
【 谁是愚顽人?】
真正的无神论者既愚昧又败坏──愚昧是因为他漠视神存在的证据;败坏是因为他不肯按着神的真理而生活。这里所提到的愚昧人是指在行动上放肆、堕落的人。根据圣经所讲,最彻底的愚昧者就是口出狂言说“没有神”的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无神主义对于世界,除了陷人类于放任、犯罪以外,并无其他贡献。他们先是迷失正路,一同变为污秽,结果犯罪堕落。
曾经在六月毕业季,在某基督教大学于毕业盛典中,邀请名布道家向全体应届毕业生证道,他肯切地说:「各位大专即将毕业的年轻人,你们离神的国只不过一尺半。」那时人人抬起头来观望在何处?布道家接着说:「你们接受真道只在脑子里,并不在你们心里,其心与脑的间距约壹尺半。」这时大学生才恍然大悟。
据说,从前法国有个强盗,在受死刑之前,曾向他的同伴宣布说:「在他的大衣后面藏着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也许以为,这位为非作歹的坏人,至死仍恶性难改,还在谎言骗人,但也可能他说的是实话。俗语说:乌之将死,其言亦哀;人之将死,其言亦善,只要无神的罪人悔改重生。
——林政杰《诗的讲章》
【 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真的连一个也没有?】
除了神之外,没有谁是完美的,在祂面前,我们所有人都是有罪的。我们可能表现得比别人强,比别人好,不过当我们把自己与神的标准作比较(那些祂期望你去做的 ),就会知道自己有罪,应该离弃罪恶归向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偏行己路,又岂止是大卫时代的人而已!今天我们……】
这两句话对全人类来说都是恰当的,大卫特别把它应用在他的敌人──那些没有神、“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饭一样”凶残的人身上。大卫说:他们都偏离正路,并没有行善的。但对自己大卫却说:“你熬炼我,却找不着甚么。”(17:3)。
敬畏神和拒绝神的人之间的对比非常清楚,大卫敬畏神,引导以色列人顺服祂,走向昌盛;不过,在数百年之后,以色列人离弃神,就与那些拜偶像的外邦人没甚么分别了。以赛亚呼吁以色列人悔改,他也像大卫那样,称这些人是偏行己路,不过以赛亚是指着以色列人说的。保罗在 12节引用这几节经文,他把这个迷途的羊的形像扩展到全人类──犹太人和外族人都偏离了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保罗说:「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我们可以用感恩的心说,基督为我们成为愚拙,这种神的爱,为人牺牲的愚拙,于圣经、于日常生活,若寻找可发现不计其数。」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三百名勇敢的骑兵,攻入德国一山谷要塞,伤亡牺牲性命,为国家成为愚拙。
摩西受神权柄,带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漂流旷野四十年,最后自己没进入迦南地;甚至当以色列百姓犯罪拜金牛犊,神不悦,于是摩西向神求情,愚拙地祷告说:「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生命 )册上涂抹我的名。」这是摩西爱以色列百姓的热情成为愚拙,愿以色列百姓得救而自己沉沦。
成为愚拙与愚顽之不同在于:因爱他人而牺牲,或为自己的罪性而败坏。愚拙之事例:如父母爱子女为子女牺牲,圣徒为主教会奉献与传福音之热情,甚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古代人描写社会上几种愚拙(憨 )型态:
第一戆:牵狗运动。
第二戆:撞球相碰。
第三戆:种甘蔗给会社磅。
第四戆:选举运动。
第五戆:吸烟吹风。
第六戆:吃槟榔沤红。
若说在人间最愚拙是父母,在天上则是耶和华真神;俗语也说:天公爱戆(愚拙 )人,不是愚顽人。在保罗提到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受饥渴、挨打,没有一定住处,做工还被人咒骂,被人逼迫、毁谤,又被视为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并且受苦,于记载:被犹太人鞭打、棍打,被掷石头,遇海难,及种种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之外,天天为众教会挂心在身上。
甚至被称为马太福音五~七章之「愚昧哲学」,这些愚拙(昧 )都是暂时,将来必得永远的奖赏,则与愚顽之永远被定罪刑罚有天渊之别。
——林政杰《诗的讲章》
【 只要靠着神就可得胜,你,相信吗?】
倘若神与那些爱祂的人同在,那么,那些攻击神的信徒的人,就可能是在攻击神了。与神对抗完全是枉费心机(2:4-5,10-12 )。虽然我们可能觉得在争战中吃了败仗,但毫无疑问,我们最终的胜利是在神那里。
──《灵修版圣经注释》
【】
「耶和华救回祂被掳的子民。」
我们要展望将来,虽然有时我们会在等候中感到困倦,为延迟的事感到不耐。被掳的时期终于结束了,压迫的事也成过去。那长久的愿望,欢乐的期待,为神的拯救而欢呼呢!
让我们向前而且向上地仰望,在天路历程中本仁提说那朝圣者所到之处,是许多人所盼待的。一位真正爱主的人知道在他身体中有罪的律,这会坏的帐棚重量太大,他急切地想回家,得着荣耀的基业。保罗是一个殷勤的工人,但他一直保持着有福的盼望。
我的心哪,什么时候你会忘却那冬日的忧苦?岂不是当你亲近主,与祂交谈,远望那荣耀的住所吗?你必须预尝甘美,与那上面的居民交谈。这样期待决不影响地上的事奉。一位属灵的伟人常常灵修读经,传道探访,然而他却呼喊说:时间快过,佳日即临,日影逝去,亲爱的新郎快来,好像小鹿奔跑在山上。
最好的还未来到,最后的,原在最初就预备了。
──迈尔《珍贵的片刻》
【】
有一则有趣的书生愚昧故事如下:
俗语说六月初六日是皇帝晒龙袍的日子,故此家家户户到了这一天,都将衣服书籍拿出来晒,以为这样可以除去蛀虫,当时有一位姓郝的,看见满街满巷都是人家摆着的衣服书籍,在日光下面暴晒,他也就裸露身体,挺起肚子,一声不响的仰卧在一张露天竹榻上晒太阳。过路的人看见了都觉得莫名其妙,有人以为他是患了神经病,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个相识的人,走到他身边喊道:「郝先生,你为什么睡在烈日底下呢?」郝先生向他看一眼,微笑说道:「诸位!不必奇怪,今天人家都晒衣服书籍,我家中没有东西可晒,我只有一肚子的书,恐怕也需要晒一下,我只要先来晒肚子里的书,然后再翻过来晒背上所背的书。」这晒背典故是这样来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十四不能无鲑鱼之智】
天刚亮我就准备好前往卜格桑海湾垂钓。鱼群密集甚是丰盛,而那些鲑鱼显得都很饥饿。不到七点半,我已抓到三条漂亮的银白色的鲑鱼和一些别的鱼类。突然之间,这些鱼不再来咬食鱼饵。几百只鱼船也都发动马达驶向海岸。我的同伴勃特终于说:「我们也走吧,今天是不可能再有收获了。」他指着右边说:「好家伙,看那批鲸煞星!」顺他所指着的方向望去只见一批灰色的大鲸鱼迎面游过来,水被划开,传来丝丝的声音,当地的人取了一个号,叫它们作「鲸煞星」。所有的船都向海岸滑行——不是因为畏惧于这几百条鲸鱼,而是因为鱼群现在都不见了!鲸煞星一出现,所有的鲑鱼就都寻找石洞或海底的水草匿藏起来。因为它们看见死亡的威胁降临,就必须寻求安全的处所。这些鱼倒也聪明,它们不是慌张等死,而都能迅速寻找藏身之所。
在圣经中,记载主曾挑选了六个城市叫作「逃城」,以便让无意杀人者得逃到那里避免别人的报复行动,人一旦进入逃城,他就安全了,相信你已读过这故事。诗人大卫在诗所说的正是一样,他求耶和华救他脱离仇敌的手,使他在救主那里藏身。
鲑鱼看到危难临身,尚且会自动寻找隐蔽之所,我们中的每一位也要如此,需要寻找一个万全之地以避免死亡来临的审判。世上唯有一个地方安全——就是在基督里!假如至今你还不知道,请你现在就转向他,你必能因信得救。耽搁就是「太迟」之门。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