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76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亚萨的诗歌,交与伶长。用丝弦的乐器。)在犹大,神为人所认识;在以色列,祂的名为大。」

2「在撒冷有祂的帐幕;在锡安有祂的居所。」

3「祂在那里折断弓上的火箭,并盾牌、刀剑和争战的兵器。(细拉)」

「亚萨」())可能是大卫的诗班领袖之一亚萨())的后裔,也可能是用他的名字起名的诗班。
「认识」()),原文是「在经验中领悟」,不是简单地知道。「在犹大,神为人所认识」()),就成了全地的祝福,「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
「撒冷」())意思是「平安」。「撒冷」、「锡安」())都是耶路撒冷的别称。
「帐幕」())原文是「兽穴、藏匿之处」,特指狮子的洞穴())。「居所」())原文是「洞穴、巢穴」()),常用来指狮子的洞穴())。因此,这两个词是把神比喻成「从锡安吼叫」())的狮子。
「火箭」())原文是「弓上的火焰」。可能是指「如闪电般的箭」。
这是一篇赞美神为百姓大败敌军的胜利凯歌,背景可能与诗七十五一样,是希西家王时亚述大军进攻耶路撒冷的时候(王下十九))。诗七十五是预告神的得胜,诗七十六是得胜之后为神夸胜。诗篇第四十六、四十八、七十六、八十四、八十七、一百二十二篇的主题都是颂赞圣城耶路撒冷和居住在其中的神,所以被称为「锡安歌」())。
「锡安」乃是得胜的地方。大卫在锡安得胜,就在那里作王。西拿基立的军队从锡安逃跑())。主耶稣在锡安的各各他山舍命流血,制服了掌死权的魔鬼。主耶稣来作王时,祂要再次兴起锡安的得胜,万国都要向锡安进贡和崇拜,以色列人也要承认他们的弥赛亚。

4「祢从有野食之山而来,有光华和荣美。」

5「心中勇敢的人都被抢夺;他们睡了长觉,没有一个英雄能措手。」

6「雅各的神啊,祢的斥责一发,坐车的、骑马的都沉睡了。」

「野食」())原文是「猎物、食物」。「有野食之山」()),指充满猎物的山。「有光华和荣美」()),形容捕猎回来的狮子不怒自威。
「睡了长觉」())、「沉睡」()),都是比喻死亡。
「措手」())原文是「找到自己的手」,意思是「用手抵抗」。
5-6节所描述的,可能是神一夜之间将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军队全部消灭:「当夜,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
上图:迪斯尼2019年《狮子王》剧照,正可以用来描绘「祢从有野食之山而来,有光华和荣美」(诗七十六4)。狮子在圣经中是威严、力量的象征。诗七十六把一夜之间消灭敌军的神比喻成捕猎的狮子。

7「惟独祢是可畏的!祢怒气一发,谁能在祢面前站得住呢?」

8「祢从天上使人听判断。神起来施行审判,要救地上一切谦卑的人;那时地就惧怕而静默。(细拉)」

10「人的忿怒要成全祢的荣美;人的余怒,祢要禁止。」

11「你们许愿,当向耶和华——你们的神还愿;在祂四面的人都当拿贡物献给那可畏的主。」

12「祂要挫折王子的骄气;祂向地上的君王显威可畏。」

「人的忿怒要成全祢的荣美」())直译是「人的忿怒要赞美祢」(英文ESV、NASB译本))。「人的忿怒」无法阻挡神的旨意,人的骄傲、疯狂和暴力,不但不能损害神的荣耀,反而会增添神的荣美。因为神的护理会掌管一切:约瑟被嫉妒的弟兄们卖到埃及,但神却使他做了埃及的宰相,「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为众人的祝福;法老心里刚硬,拒绝让神的百姓离去,但神却因此大行神迹,让百姓的子孙都能认识神()),也让埃及人认识神()),并叫神的名「传遍天下」())。因此,「人的忿怒要成全祢的荣美」())。
「人的余怒,祢要禁止」())直译是「祢以余怒束腰」(英文ESV、NASB译本))。如果「余怒」是人的,这句话可理解为:人余怒会像神的腰带一样成为装饰,显明神的大能和荣耀。如果「余怒」是神的,这句话可理解为:如果人咎由自取还嫌不够,神会「以忿怒为外袍」())来审判世界,用祂的怒气加以补足。
「挫折」())原文是「圈住、剪除」。「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许多国家的政治潮流却都是离弃神、取悦人,高举人的骄傲。但我们不必为神着急,因为神必要按照自己的旨意「挫折王子的骄气」()),「向地上的君王显威可畏」()),一切抵挡神、背叛神的掌权者,都会面临神的刑罚。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人的怒气也能赞美神

在犹大,神为人所认识──那是为了甚么?是为了表示圣城的安全!或许这诗是在主前七○一年,先知以赛亚的时代,为庆祝打败西拿基拿而写成的。七十士译本看来有此想法,因为它在这诗的标题上加上了这几个字:‘关于亚述人’。我们都知道拜伦(Lord Byron )关于这个主题的一首诗:

死亡的天使展开他的翅膀突然袭来,
外邦人的力量,并不是被刀剑所击败,
在主的眼中,他们已像雪般溶化!

这是神的胜利,不是人的胜利;这充满罗曼蒂克的故事已在和赛三十六至三十七章详细叙述了。

当英国清教徒从欧洲启程离开他们的家园时,他们的口边唱着这些诗。他们抵达现在的科德角(Cape Cod )时,他们称这第一个定居地为撒冷城(即是耶路撒冷的意思 )。当时他们一起用欢欣和感谢的心来唱出我们正在研读的这首诗。

藉着祂的胜利,神在撒冷城稳固祂的居所,这城在远古的时候,当亚伯拉罕的日子已经被建立了。撒冷是Shalom这个字的另一个写法,这字的意思是‘平安’,是与锡安城的神学称号常用在一起。就是这缘故,我们现在能用第四节来颂唱,你有光华(不是‘荣耀’glorious )。因为这城要继续拥有平安、救恩、和爱的新生命,这些都是神盼望给全人类的。这是否表示整个宇宙就都会充满仁爱、喜乐和平安之光华?我们在稍后会看到。因为第四节提及野食之山,是指西拿基立的军队,当他们滑倒昏迷时所留下的战利品,因为睡了这个词在这里有这含义,那即是说,他们受到一些麻痹症的侵害或是四肢麻痹,因而进入不自然昏迷的状态中。除此之外,用作箭的这个字在这里也可以解作‘瘟疫’的意思。

神实在是可畏的。罪人常常把神的审判看为十分独特的。正如我们在诗七十四篇看过,神可从邪恶的势力中引发出平安来,祂可以使用它们,征用他们,达成祂自己的光荣!这是祂常做的事情。第六节引自首伟大的诗,这首诗是在五百多年前庆祝神的创造工作。因此,神肯定地会继续在前面的年日中仍然‘乳养’那邪恶的势力。第八节宣告说:神已计划好要打败西拿基立,那么,我们既有历史发生后的知识,我们会否说,神也已计划好打败本丢彼拉多呢?透过那些胜利,祂能拯救地上一切谦卑的人?

在第十节,诗人用一种活泼的画像,继续用其他的词语来描述他刚才所说的事情。按着圣经的启示,祂没有给予我们一种神学的辩论,而是给予我们一幅神学图画。这是创世记的作者所做的,他们解释神救赎的作为,祂与‘泛滥’全地的邪恶势力争战。所以按字面的解释,我们可以这样读:当你,胜利的战士,戴上盔甲与邪恶争战时,‘在你忿怒之下的生还者,要成为你的腰带。’这样看来,神的子民与神接近,好像腰带围绕身体一样(吕振中译本:‘你必用人的余怒束腰。’10节下 )。因此,神的子民要分享神的痛楚和苦难,那是战士在战场上必须经历的。然而这思想必须记在心中,这战士是永生的神,最后必然胜利。

约瑟经过被他兄弟出卖为奴的可怕经历后,在这故事的结尾,当他们聚集在一起时,约瑟对他们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我们也要引证神如何处置法老王,那位可怜、愚蠢、神的工具,他一切粗鲁的行为是怎样的呢?法老王做了祂要做的事,因此,藉着要发生的出埃及事情,‘我的名传遍天下’。最后,在,我们从彼得的口中听到,神如何实在地使用人来敌对基督的忿怒,使它成为世人的救恩。那么当我们阅读诗人的劝告时,我们会否这样问他,当今日核战的恐惧像黑云遮盖我们时,这可能是神用一种新的方法,向世界传报福音的时机吗?

第十一至十二节,我们对此要做甚么呢。我们也要思想西拿基立的失败。在这里的命令是对我们发出的,因为我们也是立约子民的一分子。我们是在祂四面的人(11节 ),我们是祂怒气的‘产品’,祂将我们索在祂身上,如同腰带一样。我们的神是可畏而有力的,因此,我们要拿贡物献给那可畏的主──请记住洪水的故事!正如说:神首先将人的灵放在他里面,因此,祂能很容易将人的灵除去(Cut off译者注:和合本译作挫折骄气 ),即使是王子或君王。我们有的这个生命,不是永远随心所欲地属于我们自己,它仍然是神的产业,或者更清楚地说,它仍然是神所创造的爱和行动所管理的‘地方’。正如诗七十三篇所宣称,独裁者、首相、总统和所有国家的领袖,都会很容易被‘这一切都在乎我’这思想所诱惑;因此,在他们里面便生出一种傲气来,这傲气没让神的灵藉着他们有工作的地方。这样的领袖,他们会发现自己是特别在这位可畏的神的审判之下。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七十六篇

第七十六篇犹大的狮子

本篇的结构朴实单纯,首先回顾一次伟大的拯救(1~6节),然后前瞻未来伟大的审判(7~12节)。前者属地域性、防守性,描述神在地上的基地与住处锡安遭到围攻;后者属宇宙性,天为神的宝座,世界为祂的国度,一切遭不平欺压的人都为祂所关怀。因此,本篇诗可谓圣经故事的浓缩,从起初局部的猛烈争战,直到末了,经过人一切的抵挡,神的救恩与审判终于达到高潮,也普及全地。

标题

伶长与亚萨,见导论53、47页。一首诗歌,见50页。

神在堡垒中

一开头若是钍神的荣耀,就显得十分狭窄、短暂;可是若视为指以色列的荣耀,全世界就没有一处能比她更丰盛、更辉煌了。事实上,神在犹大为人所认识,就成了所有人的祝福,“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请注意这句话与“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之宣告的关系)。对教会而言,也应当有同样的优先次序:神当在其中被人认识,祂的名当被尊为大

2.译作帐幕不太恰当,这里大胆地使用“护身处”或“洞穴”347;即将耶和华比作一头狮子(参,,见的注释,及那里的参考资料;亦提到他保卫耶路撒冷)。撒冷是耶路撒冷的缩写(参,;它另一个名字为锡安,原是指大卫所攻陷的山丘与保障。这城是神所拣选的,此主题在诗中十分重要,见,及八十七篇的注释。

3.火箭直译为“弓的霹雳(参,”。这伟大的拯救行动,下一段将加以申述。

进犯者全军覆没

这里令人想到的画面,是耶和华的使者一夜之间将西拿基立的军队全然剿灭。七十士译本在标题的翻译上影射此事件,而第5、6节也含强烈的暗示。诗第四十六至四十八篇歌颂锡安蒙拯救,是用寓意的笔法,似乎有意不将其局限于某一事件,但这里的语气却特意要人忆起历史上的那一晚348,仿佛要提醒我们,神迹不只是娓娓动听的一般真理,而是曾经发生过、有资料可查的事实。

4.永恒的山岭(和合:有野食之山)是从七十士译本借用的,取代意义较含糊的“有野食之山”(AV、RV),这或许是正确的读法349。还有一些其他的看法(如:JB、TEV),但并没有原文的依据。

5.不能用他们的手(直译:“找不到他们的手”,和合本:没有……能措手),NEB 译得较好:“无法举手”。如此,神成就了他的应许:“他必不得来到这城,也不在这里射箭……”。在圣经里面,及在未载于其内的教会历史当中,这一类仇敌遭神迹击溃的事件屡见不鲜;但并非每次皆然(不必费神去找,诗七十四、四十四篇就足够说明了)。至于对神迹的期待态度,最佳的例子莫过于但以理之三友,

神起来施行审判

此处的行动不再属地域性,或过去的事,或防卫性。它预言神最后将一举击溃全地的邪恶,成为审判官;并在末了一节声明,他将作王,全世界都要向他下拜。

7.谁能站得住……?所描述审判之高潮的异象,回应了(也许是引用)此句话,成为这一节最有力的诠释。

8.这是讲末世的情形,这个异象非常明确,所以作者以过去完成式来陈述(在先知书里,这种用法很普遍,以至被称作“先知完成式”,在翻译上则被译为未来式350)。全地静默下来的画面,与第5、6节相似,那里所描写的光景,与神所有其他的审判一样,都成了祂最后大日的预兆。而如今神不再是在锡安防御,乃是在高天的宝座上。

9.请注意,审判的目的,是要救将自己交托给神的人。这是诗中的公义最重要的一面,它不断关注那些被强暴者欺压,却无法还手或不愿还手之人的惨况。此处的受害者属于后者:是“谦卑的人”(NEB、JB)或“温柔的人”(AV、RV),而不仅仅是“受压迫的人”。见 `a{na{w 一字的注释(那里所讨论的第二个字)。亦请注意神顾念的范围何等宽广:第1~3节中,他那小小的国只不过是桥头堡,绝不是他的疆界。他的疆界扩及地上,而他的目标则为拯救“一切(9b节)谦卑与贫困之人”。

叛徒归降

第10节是诗中最铿锵有力的词句之一,其大胆的宣告,在细节上引起一些问题。不过大部分译本对第一句的翻译都雷同,其中柯弗戴尔译得最传神:“人的凶暴将变为你的赞美”。本节主要的重点,正是声明神的护理在掌管一切(其最伟大的展示,便是各各他,参,。接下来我们所熟知的那句:“人的余怒桃禁止”(AV,参 PBV),将动词的意思作了改变,这字在旧约里一向指“以带束腰”或“束上”,却没有“限制”性的“捆绑”之意。因此这里的画面可能类似,“以忿怒(和合:热心)为外袍”351,至于余怒究竟是人的,还是神的,尚有讨论的余地。若是后者,其意思便为:倘若人咎由自取(神的名因此得荣耀)还嫌不够,神起来审判世界时,他的怒气会加以补足。

11.你们的神一语,暗示本节前半是向立约之民说的;然而下一句却在呼召周围的世人,因为他们的礼物(和合:贡物)应当译为“贡物”(NEB;参这字用在。最后一行用了一个形容神的名词:当畏惧者(和合:那可畏的主;希伯来文是一个字),其意思不必指严峻(尽管 NEB 小字持此看法);将它阐述。

12.如果第11节的结局还不够明显,本节则为盖棺论定。第一行可作“祂消灭……的生命”(JB),或“祂挫折……的心灵”(NEB)。第二行用了一个与以上所讨论“畏惧”(11节)相关的字;但正如第7节,从上下文看来,其意思只能指可怕(和合:显威可畏)。

倘若旧约是以愿否甘心臣服为结束,新约的结束也相仿,但更加上令人生畏的永恒层面。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在犹大,神为人所认识,在以色列,他的名为大;」

这首感恩诗记载百姓的声音(1~3节 )、神的得胜(4~10节 )和百姓的许愿(11-12节 )。正如样,所庆祝的胜利可能是亚述在主前701年被打败;因此,所提到的亚萨或是大卫时期之亚萨的后裔,或是以其名字起名的一个诗班。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赞美神胜利保卫耶路撒冷的诗。传统认为写作背景为《王下》十九章所记亚述大军进迫耶城为神大败的事。

全诗由三段构成:1,神保卫祂的居所耶路撒冷(锡安 ),粉碎敌军进攻(1~3节 );2,颂赞神的威严和公正(4~10节 );3,全民应向神还愿,列邦都要赞美神(10~12节 )。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赞美神为选民大败敌军的胜利凯歌。1-3 神的名声;4-6 神的能力;7-9 神的审判;10-12 向神还愿和奉献。

――《串珠圣经注释》

神当受敬畏。“亚萨的诗歌”指亚萨后裔珍藏的诗。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期,有多种见解,多数学者认为本诗是为纪念希西家时代,亚述西拿基立军队被神所差的使者歼灭的事件而作。本诗谈论以色列的历史,蕴含神公义审判的一般性教训与末世性审判的信息。申明神保护教会的仁慈及审判恶人的公义,证明神配得敬拜。结构如下:①神居住在锡安,与以色列同在(1-3节 );②神审判残暴之人,拯救谦卑的人(4-9节 );③教会当诚实敬拜神。

――《圣经精读本》

一开头若是述神的荣耀,就显得十分狭窄、短暂;可是若视为指以色列的荣耀,全世界就没有一处能比她更丰盛、更辉煌了。事实上,神在犹大为人所认识,就成了所有人的祝福,「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我们知道」之宣告的关系 )。对教会而言,也应当有同样的优先次序:神当在其中被人认识,祂的名当被尊为大

──《丁道尔圣经注释》

“犹大”和“以色列”并提,指全体与神立约的民。“撒冷”、“锡安”都是耶路撒冷的别称。“帐幕”、“居所”均指圣殿,有若这次战胜强敌的指挥中心,所以说神“在那里折断”敌人的兵器。

――《启导本诗注释》

与神立约之民的特点。第一,得到神的启示(1节 );第二,神与之同在(2节 );第三,经历神所行奇事(3节 )。这是惟有与神立约的百姓才能享有的特权。

――《圣经精读本》

】「在撒冷有他的帐幕,在锡安有他的居所。」

“撒冷”。耶路撒冷的缩写,也称为“锡安”。

――《诗雷氏研读本》

「撒冷」:耶路撒冷的简称。

――《串珠圣经注释》

译作帐幕不太恰当,这里大胆地使用「护身处」或「洞穴」;即将耶和华比作一头狮子(参 。撒冷是耶路撒冷的缩写(参 ;它另一个名字为锡安,原是指大卫所攻陷的山丘与保障。这城是神所拣选的,此主题在诗中十分重要。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在那里折断弓上的火箭,并盾牌、刀剑和争战的兵器。细拉」

火箭,并盾牌、刀剑: 亚述侵略以色列所用的武器。意味着逼迫神立约百姓的所有仇敌。

――《圣经精读本》

火箭直译为「弓的霹雳(」。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从有野食之山而来,有光华和荣美。」

“野食之山”。入侵者。

――《诗雷氏研读本》

有的译文作:“你的光华和荣美,比一切丰藏猎物的高山还华丽”。“野食”指山中供猎取的动物。

――《启导本诗注释》

古译本作「你满有光荣,胜过远古的群山」。

――《串珠圣经注释》

有光华和荣美: “光华荣美”指“全身放着光芒”,象征神彰显超越人想象的惊人能力。野食之山: 指残暴、专事掠夺的国家。表现神攻破仇敌取得胜利的能力。

――《圣经精读本》

永恒的山岭(和合有野食之山 )是从七十士译本借用的,取代意义较含糊的「有野食之山」(AV、RV ),这或许是正确的读法。还有一些其他的看法(如JB、TEV ),但并没有原文的依据。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的根本属性。本文清楚显明神的根本属性。诗人淋漓尽至地表达神对恶人强暴行为的发怒及对无故受害义人的无限慈爱。因此,圣徒最首要的是依靠耶和华、遵行其道。

――《圣经精读本》

】「心中勇敢的人都被抢夺。他们睡了长觉,没有一个英雄能措手。」

「长觉」:指死亡。

「措手」:直译是「找不着自己的手」,即不能抵抗。

――《串珠圣经注释》

不能用他们的手(直译「找不到他们的手」 和合本没有……能措手 ),NEB译得较好:「无法举手」。如此,神成就了他的应许:「他必不得来到这城,也不在这里射箭……」。在圣经里面,及在未载于其内的教会历史当中,这一类仇敌遭神迹击溃的事件屡见不鲜;但并非每次皆然(不必费神去找 诗七十四、四十四篇就足够说明了 )。至于对神迹的期待态度,最佳的例子莫过于但以理之三友,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描述显然配合神向西拿基立军队所施行的审判

――《诗雷氏研读本》

诗人赞美神的威严可畏,引用当年神领以色列人过红海的史事来说明。“心中勇敢的人”亦作“心中顽强的人”,可指地上的君王和他们的军队。这些地上的英雄只有被掳或长眠黄土的份,不能还手(“措手” )。“坐车的、骑马的”指埃及追赶以色列人的车马(看出十五章 )。“睡了长觉”和“沉睡”同义,都指死亡。

――《启导本诗注释》

】「雅各的神啊,你的斥责一发,坐车的、骑马的都沉睡了。」

「沈睡」:也是指死亡。

――《串珠圣经注释》

】「惟独你是可畏的。你怒气一发,谁能在你面前站得住呢?」

谁能站得住……?所描述审判之高潮的异象,回应了(也许是引用 )此句话,成为这一节最有力的诠释。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从天上使人听判断。神起来施行审判,要救地上一切谦卑的人,那时地就惧怕而静默。细拉」

9「谦卑的人」:可指被欺压的困苦人。

――《串珠圣经注释》

9要救地上一切谦卑的人: 世上常有强暴人逼迫、欺压谦卑人,置身这种环境,很多谦卑人都失去信心。圣徒应坚信神必保障谦卑人的最后胜利,摆脱邪恶的诱惑。

――《圣经精读本》

这是讲末世的情形,这个异象非常明确,所以作者以过去完成式来陈述(在先知书里 这种用法很普遍 以至被称作「先知完成式」 在翻译上则被译为未来式 )。全地静默下来的画面,与第5、6节相似,那里所描写的光景,与神所有其他的审判一样,都成了祂最后大日的预兆。而如今神不再是在锡安防御,乃是在高天的宝座上。

请注意,审判的目的,是要救将自己交托给神的人。这是诗中的公义最重要的一面,它不断关注那些被强暴者欺压,却无法还手或不愿还手之人的惨况。此处的受害者属于后者:是「谦卑的人」(NEB、JB )或「温柔的人」(AV、RV ),而不仅仅是「受压迫的人」。亦请注意神顾念的范围何等宽广:第1~3节中,他那小小的国只不过是桥头堡,绝不是他的疆界。他的疆界扩及地上,而他的目标则为拯救「一切(9b节 )谦卑与贫困之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荣美,人的余怒,你要禁止。」

有的译文作:“人要因你的忿怒(刑罚 )而赞美你;要因忿怒中余下的人而敬畏你”。神施行刑罚,得到拯救的人会赞美祂;余下的人成了神刑罚的见证,人看见了会敬畏神。

――《启导本诗注释》

可作「人的忿怒将使你更受称颂;劫后余生的人要环绕尊崇你」。在神掌管之下,连人的背叛至终也只是加增神的荣耀。也有学者建议把本节译作「那忿怒的以东,要称颂你,哈马的余民也要守你的节期」,以东代表南方,哈马代表北方,象征全地都要尊崇耶和华。

――《串珠圣经注释》

人的……成全: 因神审判强暴人的恶行,百姓将欢喜、称颂神。

――《圣经精读本》

本节主要的重点,正是声明神的护理在掌管一切(其最伟大的展示 便是各各他 参 。接下来我们所熟知的那句:「人的余怒,你要禁止」(AV 参 PBV ),将动词的意思作了改变,这字在旧约里一向指「以带束腰」或「束上」,却没有「限制」性的「捆绑」之意。因此这里的画面可能类似,「以忿怒(和合热心 )为外袍」,至于余怒究竟是人的,还是神的,尚有讨论的余地。若是后者,其意思便为:倘若人咎由自取(神的名因此得荣耀 )还嫌不够,神起来审判世界时,他的怒气会加以补足。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许愿,当向耶和华你们的神还愿。在他四面的人,都当拿贡物献给那可畏的主。」

许愿……还愿: 诗人教导以色列,当晓悟得以逃脱亚述,全靠神的恩典,因此要称谢、颂赞神。

――《圣经精读本》

你们的神一语,暗示本节前半是向立约之民说的;然而下一句却在呼召周围的世人,因为他们的礼物(和合贡物 )应当译为「贡物」(NEB。最后一行用了一个形容神的名词:当畏惧者(和合那可畏的主 希伯来文是一个字 ),其意思不必指严峻(尽管 NEB小字持此看法 );将它阐述。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要挫折王子的骄气,他向地上的君王显威可畏。」

如果第11节的结局还不够明显,本节则为盖棺论定。第一行可作「祂消灭……的生命」(JB ),或「祂挫折……的心灵」(NEB )。第二行用了一个与以上所讨论「畏惧」(11节 )相关的字;但正如第7节,从上下文看来,其意思只能指可怕(和合显威可畏 )。

倘若旧约是以愿否甘心臣服为结束,新约的结束也相仿,但更加上令人生畏的永恒层面。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76篇 )】

1谁是列国之首,配接受列国向他进贡称降?

2英雄与谦卑人在世上的表现与遭遇大不相同,为何至终得到相反的结局?你愿意在今生获得好名声,抑或将来在神面前获称许呢。

──《串珠圣经注释》

【诗七十六篇 诗中充满了赞美,这一首诗要赞美的是……】

这首诗赞美了神令人生畏的权柄。这首诗极有可能是在庆祝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军队占领犹大之后,被犹大击败时写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例证

得胜威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遍访世界各种民族,所得到的结论乃是:上至优秀民族,下至野蛮土著,无一不具宗教观念。虽然所拜的不同,敬拜的方法亦迥异,但都有一种共同信念,相信宇宙之中有真实的主宰。

本仁约翰著作的「圣战」一书,提到沙代大军的阵容,叙述善良的沙代王差遣大军四万人,都是忠贞的勇士,因为他们都是来自沙代王自己的宫廷,而且是王自己挑选的。

他们由四位刚毅的将军率领,每位率领一万,浩浩荡荡的来到人灵城。这些将军的名字及旗帜如下:第一位将军名叫「雷子」;第二位名叫「定罪」;第三位名叫「审判」;第四位名叫「正法」。这是沙代所派遣去收复人灵城的四位将军。

因为,沙代王认为派遣这四位将军到人灵城去十分适当,如每逢战事,他就差派这四位将军作先锋,因为他们都是勇猛无比,不辞艰苦的勇士,他们能破坚冰,能藉剑锋开路,他们的部下也都勇猛像他们一样,因此得胜威荣。

——林政杰《诗的讲章》

】曾于台南的戴神庇博士,极力主张无神主义。一次,一位牧师向他传道,他仍不信。牧师想出一个方法,对他说:「请你详细研究信主和不信主的人的死,你就自然会信。」

博士研究三年,果然发现信主的人死时都很快乐,含笑离别家人,有的还说:「看见天使领他去。」不信主的人死时,都是面容恐怖痛苦,喊魔叫鬼。于是他就放弃无神主义,信了耶稣。他自己是在台湾光复第二年离世,临死之时,含笑对他妻子说:「主要领我去了,你不要怕,我们在天堂再会吧!」

昆比博士是美国北肯塔基大学人类文化学的教授,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学家。他询访许多曾经垂死过的人们,结果发现,尽管人们信奉不同的宗教,濒临死亡的情景却非常相似。昆比博士归纳人的感觉如下:「垂死滋味如何?」

濒临死亡的人,感觉自己的灵魂离开躯体,然后游走通过一处黑暗的隧道。

抵达隧道的终点后,遇到一道十分美丽的白光,并且突然感到自己从痛苦与恐惧中解脱了。

自己被精灵慑服,精灵传达出明显的无限爱。

随后脱离濒死边缘,并产生新的精神与信念。

这是心理学家描述人类垂死滋味的采访,但罪人(神的仇敌 )的死亡是长觉,没有永生的盼望,他们乃是反抗神的逆贼。凡人背叛已国,可以逃到别国,受其保护,但是哪一国家可以收容神国里的反叛仇敌呢?凡因犯罪远离神的,必为死亡所胜。西藏有一杀人犯,政府定他死罪,他就用钉挖通狱墙逃出,奔入树林里面,但因受不住严寒,冻死在那里。逃避死亡,终必死亡。

大布道家葛理翰说:「我外祖母临终的时候,屋子里似乎充满了天国之光。她坐在床上,几乎是笑着说:『我看到了耶稣,他用他的手臂伸开向着我,我看到了宾(她早几年去世的丈夫 ),我看到了天使。』」她就爬向前去,灵魂离开了身体,就此到永生主那里去了。

——林政杰《诗的讲章》

「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容美,人的余怒,你要禁止。」

这是诗人观察以色列仇敌的结局而下的定论。他看见成群的军兵在西拿基立的指挥下来围困神的城。但他们都昏昏入睡,全无力量,好似大能者从他们取走打仗的武器。人的忿怒只能达到一个限度,以后神的能力却显露出来,于是祂安静地要更显出祂的大能来。

法老对以色列人的忿怒,反而更显露神大能的膀臂。希律捉了彼得要杀头,结果彼得蒙拯救,希律暴卒而亡。大祭司逼害早期的教会,教会更加兴旺。魔鬼要害基督,基督比他有能力,反而使主荣耀的华美更加彰显。人的陷害更使神的恩典与慈爱表现。最后当永恒的时限临到,魔鬼的权势完全损坏,有铁链捆锁,被仍在无底的坑中。

疲乏的心灵啊,在你生命中被许可遭遇的事,最后必有神的称赞与荣耀。你只要住在祂里面,靠着主的恩典,英勇地受苦。何况苦难是有限度的,神是信实的,必不会叫我们受试探,过于我们所能受的,当我们学会功课,完成了神的旨意,必得着生命的冠冕。仇敌无法再猖狂,他们的掠物是我们的,我们有十足的荣耀。

──迈尔《珍贵的片刻》

人的愤怒,如何成全了神的荣美?不太可能吧……】

愤怒怎么能给神带来赞美呢?人们仇视神和神的百姓,这本身给神提供了行奇事的时机。埃及法老拒绝释放希伯来奴隶,神因此为自己的百姓行了无比的神迹。神向犯罪者翻脸,并透过否认神或反抗神的愚蠢显示神的荣耀。神在审判中的愤怒,使那些被解救的人向神发出了赞美。

──《灵修版圣经注释》
惟神可畏】

「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荣美。」

世人远离神的真光,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影子很大,以为是其势无敌,把软弱的人踏下去,自己就成了英雄。
神的作为奇妙,伟大不可想象的神,却对甚么事都精密的衡量。神立下了宇宙万物的定理,“祂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我们的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
我们所用的商品,从食物,药品,到电灯泡,电池,上面常注明“期限”(expirationdate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期限,是神所定的,非常准确;虽然没有写在人可以看到的地方,但时候一到,就不能逾越。
更奇妙的,神也量度人的情感:

神起来施行审判,要救地上一切谦卑的人…
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荣美;
人的余怒,你要禁止。

既然有“余怒”,那就是说,神量定了人的忿怒,过分的忿怒,是越过了神的界限。神说:“我甚恼怒那安逸的列国;因我从前稍微恼怒我民,他们就加害过分。”这是说,神向祂的百姓发怒,当然神不会用看得见的杖责打他们;神施罚的一个方法,是藉列国来惩罚以色列人。但他们逞自己的私欲,恼怒过分了,是神所不喜悦的,所以祂要反过来刑罚列国。
神曾藉亚扪人管教以色列;但他们作得过分了。神就说:“因你拍手顿足,以满心的恨恶,向以色列地欢喜,所以我伸手攻击你…”
神给人的信心,有一定的限量,所以说:“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因此,“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正如神给自然界的定律:“你只可到这里,不可越过;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
我们有这样的一位神,祂不但关心我们,而且知道我们的本质,衡量我们所能承受的压力;祂禁止人过分的怒气,而且至终要成就祂荣美的旨意。赞美主。

── 于中旻《诗笺记》

救世军的创办人卜威廉说,若要传福音,其训练工作是先送其人员到地狱二十四小时,他们必定爱人的灵魂,热心传福音救人。芬尼说:「你若要有爱人灵魂的心,最好用一强而有力的望远镜,往下望到地狱里,看看那里的人如何哀哭切齿。然后,再往上望,看看天堂里的人如何穿白衣,奏金琴,唱羔羊的得胜歌。你就必定向神说:『神啊,求你用我,把那该下地狱的人,转身过来,朝向天堂!』」有一位作护士的姊妹 常向医院的病人传福音,她说:「我站在地狱门口把门,不让人进入地狱。人要进去,我推他出去,不让他进去。」毕第博士将死之时,有人问他:「你的知识非常广博,请告诉我,甚么是最伟大的工作?」他答:「传福音抢救灵魂。

」——林政杰《诗的讲章》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