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
大卫以赞美全地的拥有者和创造者神来开始这首诗(1-2节 ),然后指示将要敬拜神的人(3~6节 ),而最后以颂扬荣耀之王的圣歌来结束(7~10节 )。大卫可能是在运送约柜返回耶路撒冷时(撒下六 ),或在事件的周年纪念里写成这首诗。
――《诗雷氏研读本》
神拥有一切,因为一切都是祂所创造的。“和其中所充满的”。其中(这地 )所包含的一切。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进殿诗,或为赞美大卫当日迎约柜入圣所之事而作,可能用在志念此事的节日礼仪中。诗中有“众城门哪”(7-9节 )一语,说明圣殿仍在,故应为所罗门王或略后时代的作品。
本诗先述说神的创造大能,指出荣耀君王的身分(1~2节 ),然后描写进圣所者须具条件,也就是荣耀君王的资格(3~6节 )。7至10节为进殿的人与守门人的对唱。荣耀的王战胜敌人,凯旋进城,守门人询问谁是荣耀王;进殿者回应,荣耀王就是耶和华神。
――《启导本诗注释》
保罗曾引用本节来说明食物和人的关系。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礼仪诗,是朝圣者进入圣殿时所诵唱的。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荣耀充满万有。大卫将约柜从基列耶琳护送到锡安城时,配乐吟颂这首诗歌。68、132篇也是为此作的诗。“升天节”朗诵此诗,其他赞美基督升天的诗歌也常提到此诗。诗人藉这首诗:①歌唱造物之神(1-2节 );②规定崇拜者当有的态度(3-6节 );③赞美荣耀之君(7-10节 )。
――《圣经精读本》
将神刻画为众城的设立者及奠基者。藉充满生命的地(1a节 )与住满居民的世界(1b节 )等熟悉事物,亲切形像地描绘创造并经营世界的神之护理。
――《圣经精读本》
【】
朝圣者赞美造物主:创造了万物,配受一切赞美。
――《串珠圣经注释》
第1节与第2节的头一个希伯来文,也就是强调语,分别为耶和华的,与衪,这成了本诗的特色。祂,这位诗中之城的建立者与坚定者,也是创造者与维护者(2节 ),全地的一切都属于祂:丰肥的大地(1a节 ),住满人民的大地(1b节 ),稳固的大地(2节 )。充满\cs8令人联想到它的财富与肥沃,这里指出,这些不是属于人,让人挥霍的,基本上乃是属于神的,为要令祂满足,发扬祂的荣耀,同样的希伯来文表达法 )。这种对大地的看法,不会使它更贫瘠,反倒使它更丰富:b、23节,以(引用本节 )、31节。诗中常宣称,充满人的大地(1b节 )是属于神的,祂是创造者(2节 )、君王与审判者。新约则作更进一步的声明。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把地建立在海上,安定在大水之上。」
神是全世界的主,因祂创造全地。
――《启导本诗注释》
把地建立在海上: 诗意是表达地从水而出。在旧约,愤怒的浪涛象征混沌、汹涌(46:3)。神“把地建立在海上”,表达神的全能。
――《圣经精读本》
在……上可以译为「超于……之上」,如,但此诗的意象是坚实的大地从水而出,借用的描绘;。RSV译为众川流(和合大水 ),而不像一些旧译本作「洪水」,或 NEB的「下面之水」,这是正确的。对旧约而言,「汹涌大海的白沫」似乎总是这幅景象的中心,使人从深海联想到空虚混沌、威胁逼迫、纷扰不安。但是(与异教的信仰相反 )「海也属祂」,就像「旱地」属祂一样。亦见,,的注释。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地建立在海上】
按照巴比伦对宇宙的认知,大地的根基是在所谓「阿普苏」之上。这是个如水的原始地区,是极重要的神祇恩基/伊亚的领域。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看,它代表地下水位,在沼泽、水泉浮现出来,又和淡水的宇宙性洋海河流有关。在《埃努玛埃利什》史诗中,玛尔杜克的名字之一是阿吉利玛,即把地奠定在大水之上,建立其上各区者。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
“耶和华的山”指锡安山。
――《启导本诗注释》
他们询问进殿的资格。
「耶和华的山」:即锡安山。
――《串珠圣经注释》
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 与“俯伏”,形像地描述敬拜的场面。“登耶和华的山”意味放下属世之务,恢复与神的关系,占领高地,19:27),也指热衷于神的道、站在神的宝座前。
――《圣经精读本》
登与站表现出一幅敬拜的景象,与另一重要的表达方式──「俯伏」──正成平衡。这种行为表达是刻意有所追求(参 ,上到有利地点(参 ,,与其他寻求者一同集中来敬拜(参 ,最后,终于站在宝座前。
──《丁道尔圣经注释》
【】「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
敬拜神所必须具备的圣洁条件。“手洁”。正当的行为。“心清”。正确的动机。
――《诗雷氏研读本》
“手洁”指行为无瑕无疵。“心情”不但行事正直,而且动机纯洁。“虚妄”指偶像。
――《启导本诗注释》
向虚妄: 意味期待毫无价值的帮助(60:11),指马上暴露的小聪明(12:2)。
――《圣经精读本》
手洁,请看,;。心清,请看的注释。举起心灵(和合向 )由可明其意,那里的意思与「倚靠」平行。这里所指虚妄(亦即空洞 )的信靠对象,或许是能力不足的帮助者(如偶像 或「人的帮助」,或许是毫无价值的计谋,如的谎言,因这个字也用在那里。起誓……怀诡诈,c的注释。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不向虚妄】
新国际本将这话译作「向偶像举起灵魂」。「举起灵魂」是「培养某方面之胃口」的意思(和合本「向」 )。「灵魂」一词原文中其实是指「喉咙」,引伸为「胃口、欲望」。在好几处的经文中都以神作为对象,,。新国际本在此译作「偶像」的用语是「空虚、没有价值」的意思(和合本「虚妄」 )。其他作者则用「不是神的」一语形容偶像。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朝圣者所得到的回答:只有那些行为正直,全心全意归向神的人才可进殿。
――《串珠圣经注释》
【】「他必蒙耶和华赐福,又蒙救他的神使他成义。」
“成义”是说向神忠信守约的必得神所应许的公义奖赏。
――《启导本诗注释》
证明有理(和合使他成义 ),直译为「公义」,这里与称义类似,就是审判官对某人的申诉或声明,作有利的宣判。至于「公义」的内容,就视其情节而定:在法庭上,指无罪的人;在性格上,指诚实的人;在事业上,指成功。也许此处三种都包括在内。这个人得着神的悦纳:他被接受,蒙帮助能过正直的生活,事业在神的「赐福」下,将一帆风顺。亦请b,。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是寻求耶和华的族类,是寻求你面的雅各。细拉」
“是……雅各”。更可作:象雅各,指的事件。
――《诗雷氏研读本》
“族类”也作“福分”或“赏赐”。“你面的雅各”亦作“雅各之神的面”。全句的意思是遵循神的命令和寻求神面的人,可以得到这福分或赏赐。
――《启导本诗注释》
「寻求」:即前往圣殿敬拜神;
「你面的雅各」:有古卷作「雅各的神之面」;
「族类」:有学者译为「赏赐」。
全句可译作「这就是那些寻求耶和华,寻求雅各神之面的人所得的赏赐」。
――《串珠圣经注释》
世代(和合族类 ),的注释;寻求耶和华的面,与的注释。雅各,在希伯来的经文中是独立的(参 AV ),若没有七十士译本所加的「之神」,就显得缺乏意义。或许这个希伯来字是在抄写中被遗漏了,但也有可能我们应该读作「像雅各般寻求?的面」(假定此处省略了重复的子音k ),这样,此处就是引用雅各在毗努伊勒与神的面对面,和所得的祝福。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你们要被举起!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
进殿朝拜的人与守门者的对唱。看本篇题解。
――《启导本诗注释》
【城门和永久的门户】
一首赞美巴比伦太阳神沙马士的诗歌,描述庙宇的各个部分为他而欢欣,其中包括门户和进口。某个拿波尼度时代的文献描述庙门大开迎接沙马士进来。这些是神祇的偶像请入该神之庙宇时所唱的诗歌。城门的「头」如果是指建筑物上的特征,它最有可能是指门顶的横梁或凸出的飞檐。这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建筑的共同特征,形容它的亚喀得语字眼(kululu ),同时又可解作头饰或缠头巾。有人提出这个部分可以从门柱上提起来,容许巨大的对象运过。这说法虽然极具创意,却没有说服力,因为城门设计不会有容易迁移的活动飞檐。抬头是象喻性的可能性似乎比较高。在乌加列文献中神明蒙羞时也是垂首,有理由庆祝时则会抬起头来。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在大卫的时代,在胜利的列队中被送进圣所的约柜,象征那位“荣耀的王”。这几节也预言基督得胜罪与死亡后的高升,以及祂以王的身分降临,统管全地。
――《诗雷氏研读本》
朝圣者与殿里的人互相对唱:朝圣者要求对方打开殿门,让王可以进去;殿里的人就询问,谁是这位荣耀的王?朝圣者回答:就是万军之耶和华。
――《串珠圣经注释》
赞美神的荣耀。大卫将神的法柜接到耶路撒冷,到达耶路撒冷城门时所唱的歌。大卫兴奋、激动,高声颂扬耶和华是真正的荣耀之君。
――《圣经精读本》
这里动人心弦的挑战和响应(在仪式上 可能是大卫的游行队伍来到城门时所颂 ),以几个简炼的字,将我们带到那位眼不能见的大君王面前,祂是何等的巍峨,祂正要进入那古老的城堡,以占为己有;这里也把此一高潮与先前的拯救历史相衔接……因为在战场上有能一语,是较神为「战士」更强的说法,而这个称号第一次出现,是在红海边的得胜之歌中。这里的登山,是始自埃及之行军的终结;事实上,历代志上第十六章引用的诸诗,就是在此场合所咏唱的,回顾背后直及亚伯拉罕,瞻望前程则直至耶和华以审判者的身分临到。倘若全地都是祂的(1、2节 ),祂又是圣洁的(3~6节 ),此处对「古老的门户」(和合「永久的门户」 )所发出的挑战,就不是要它们装饰华丽,而是教会宣战的呼声。
──《丁道尔圣经注释》
【】「荣耀的王是谁呢?就是有力有能的耶和华,在战场上有能的耶和华。」
在战场上有能: 是神的属性之一,以色列人过红海后,第一次如此称呼神。古代战争是比现代更残忍,对常有战事的古人来说,战争中的英雄就是拯救者和君王。此称呼是赞美保护百姓的神之能力与权威。
――《圣经精读本》
【】「众城门啊,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你们要把头抬起!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
【】「荣耀的王是谁呢?万军之耶和华,他是荣耀的王!细拉」
“万军之耶和华”亦作“全能的耶和华”,因祂握有天上和地上所有的权能。
――《启导本诗注释》
【思想问题(第24- 25篇 )】
124篇朝圣者的诗对于敬拜神的人应具的资格和敬拜对象有什么启示?
224:1-2道出神的王权 。 人在生活上若藐视神的主权,即使他参与敬拜,有意义么?
325篇里,诗人不仅面对外在的困苦,还要面对过往的罪,他为何仍仰赖神的帮助呢?参7-8节。这给你什么教训呢?
4试从25篇找出神行事的一些原则,以及仰赖之人的确据。参3, 6, 8-10, 12, 14节。
5若说诗人在25篇的祈求充分表现出神公义和慈爱属性的揉合,你同意么?
6「求你救赎以色列 ...... 」(25:22),诗人凭着以色列人曾与神立约这事实,与他自己约民的身分,向神祈求。今日神的儿女可凭着什么向神祈求?; 。
──《串珠圣经注释》
【 地上一切,都属耶和华;那么我该怀一种甚么样的观点看世界?】
“地属耶和华”,我们所有人都是管家或看守人,我们当忠心妥善地管理这个世界和其中的资源。不过这个世界终要过去,我们不要崇拜受造之物,或者好像自己是其独占者。
――《灵修版圣经注释》
【】宇宙都属于神,非属于人;因为人在世界上只是寄居,非永久性,人是暂时租居者罢了。为什么全宇宙是属于神呢?因为全宇宙是靠他存在,只有他权能的命令,才能托住万有,全世界的统治权都操在他的手中,由此才说:「他把地建立在海上,安定在大水之上。」
这一句话,表明神的版图,神的权柄;也表示它的根基是何等不坚固,只有靠主的命令托住才得存在;另方面得悉,古时的宇宙只限在眼见的水平面,所谓「地极」观念,视地球为一平面,无论海洋陆地,走到平面一端必掉落到深渊无迹;这地球平面的观念,直到中世纪哥伦布冒生命发现新大陆,才离开「地极」,「深渊」,「地建在海上,安定在大水之上」之谜。
这样说,是否圣经合乎早期无科学时代呢?绝不是的,因为神伟大权能于每时代有他不同启示;圣经是神所默示,是以神为中心,非以人与科学知识为中心,因此证明神真理永远的存在性,是永远不变的。
华盛顿美国著名太空科学家布朗博士,说:「只有神重新进入世人之中,给予道德上的指导,以免科学与太空成为人类的陷阱。」
许多科学界的巨人,都承认宇宙的背后一定有一位全智的神。
大卫·约旦博士说:「如果我们加以深刻的思想,那么我们就会如同科学家一样至终相信神。」
因此可肯定:科学的尽头,是信仰的开始。科学是研究物质外面的部分,是形而下偏于知识与理论。信仰是维系心灵,对付里面的部份,是形而上侧重生命的经验。科学研究「已见的」,信仰是追究那「看不见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
登山崇拜的准则:「手洁」,「心清」,「不向虚妄」和「不怀诡诈」。
唐朝的时候,李林甫作宰相,为人嫉妒阴险诡诈恶毒,不知者以为是好人,因他喜欢说话,但知者都能看出他是个耍手段的坏人。虽然他所说的话,使人听了好似蜜一般,但心中却怀着害人的思想,似乎剑一样。所以人说他是「口蜜腹剑」的人。
箴书里也说到有一种女人是这样,写箴者叫人当有智慧防避她,因为上她当的人就有失丧生命之祸!
彼拉多审判主耶稣的时候,要表示自己无罪,就在众人面前拿水洗手;但他虽然如此行,也决不能从他心中洗去钉主耶稣之罪。所以有了洁净的手还不够,在神面前清心是最要紧的。信徒若只顾表面的洁净,内心没有清洁,这样的人到见主面时必要蒙羞。神观察我们是要观察我们内心的目的和动机。
——林政杰《诗的讲章》
【】
这世界就是本仁约翰所称为的「虚华市」;所罗门王在传道书中说,天下的事都是「虚空的虚空」,追求捕风,眼中没有神的人,他们今世追求的心是「向虚妄的心」。
清初,福建沿海一带,海盗猖獗;福州厦门乃盗匪经常出入之地。福州乡民刘大牛,在偶然机会中,拾得一张海盗藏宝图,邀约好友王友情与柳阿刀前往挖掘,当时协议,挖得之财物均分三份。
当晚掳带工具前往,三人费了一夜工夫,至翌晨才掘获,计有黄金五百两,银圆三万枚,以及珠宝玉器,手饰二十余件,三人心喜万分。但是一夜工作耗尽体力,口渴肚饥,使他们无法搬运回家。王友情提议派一人到街上买些酒菜饭充饥解渴,吃饱后再行分摊回家。刘大牛同意其说,柳阿刀自告奋勇,愿去采购食物。
柳阿刀走后,王友情即与刘大牛商议,俟柳阿刀回来时,合力将他打死,所挖出之财宝,则少一人分;你我各得一半,足够将来买屋、买田、娶妻、养儿享用。殊不知柳阿刀走在途中心中亦想:假如我在食物中放下毒药,把他们两人毒死;所挖出之金银财宝,归我一人获得,不但我一生可享用不尽,子孙尚且受惠无穷,于是主意已定,当抵达街上时,先买好些酒菜,吃饱喝足后;再买一大壶酒与菜饭,并到药铺买些毒药,饭至中途放入酒饭中,自以为刘、王两人必死无疑。
当他回到挖宝处,刘、王两人饥渴难耐,接过酒饭,狼吞虎咽,未几如风卷残云,一扫而光,祇剩下半碗酒。王友情要柳阿刀喝,柳阿刀自知酒中有毒药,执意不肯喝。刘、王两人借机说他下毒陷害,合力将柳阿刀打死,丢入挖宝坑中,堆土掩埋甫毕,刘、王两人毒性发作,双双倒地七孔流血而死。这是「见利忘义,死于非命」的故事。
——林政杰《诗的讲章》
【 不随便起誓,这我知道,也不会做──为己利益,稍有掩饰一下?这……】
以假的东西发誓意味着在誓言中说谎。神珍重的是诚实!当彻底的真诚要求我们负出代价,令我们感到很不舒服,或处在不利的光景中时,我们的不诚实一下子就来了。不真诚的交通妨碍双方的关系,没有真诚,我们同神就无法建立关系。我们如果向别人撒谎,我们便开始自欺欺人了。如果这么做的话,神是不可能垂听我们或向我们说话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这是寻求耶和华的族类。」
人犯罪堕落的结果,是被赶逐离开神的面。自此以后,人远离神,逃避神,像黑暗逃避光明一样。有谁听说过黑暗寻求光明的?如果有那回事,黑暗就没有了。所以人的情形是“没有寻求神的”。
但神寻找拯救人,光照进黑暗里。只有圣灵的感动,才使人寻求神。
寻求神的面必须离开罪。被圣灵感动吸引,受造的人才会寻求神;同时在圣灵光照之下,知道自己的满身罪污,不能就近圣洁公义的神。因此,只有投靠主,借着祂宝血的洁净,才可“蒙救他的神使他成义”。
主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所以寻求神的人是一个光明集团,所有一切蒙救赎的人,“是寻求耶和华的族类,是寻求你面的雅各。”因此,永生的道路虽然窄小,还不至一人独行。
主耶稣是我们的元帅。祂向罪恶魔鬼宣战:“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祂“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是最重大的决战,胜过从来没有人能战败的敌人,而从死亡中得胜凯旋:“那荣耀的王是谁呢?就是有力有能的耶和华,在战场上有能的耶和华。”祂掳掠了那掳掠人的,释放了我们这些罪的俘虏。所以不需要像异教的朝圣者,必须梯山航海,去求洁除自己的罪;只要接受主所成就的救赎功劳,就可以跟得胜的主一同得胜。
只是我们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们已经战败了,“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只有主能捆绑那壮士,掳掠那恶者,必须停止自己无望的挣扎,敞开心门让主进来。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
永久的门户,你们要把头抬起!
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荣耀的王是谁呢?
万军之耶和华,祂是荣耀的王。这是真正的福音。当你接受得胜的主,就是与荣耀的王在一起,再不必受那恶者的侵扰压制,而唱得胜的凯歌。
── 于中旻《诗笺记》
【 荣耀之王在哪里?祂已经来了吗?】
谁是荣耀的君王?荣耀的君王也叫主人的主,或天军统帅,就是弥赛亚自己。祂是永恒的、圣洁和至高无上的。这首诗不仅是为教会的战斗呼喊,也是在盼望基督将来进入新耶路撒冷永久掌权。
――《灵修版圣经注释》
【,9】
「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
这是我们所愿望的。我们必须有荣耀的王在心里。祂若只在外面,即使在宝座上,仍旧对我们没有什么意义。祂必须来居住作王并挥动祂的令牌,并且守着已经过的永恒的门,从前这些门常常关着。我们要有一位,祂是大有能力的,保守我们对付仇敌。
这首诗最早是实现在约柜迎到锡安山,神随着欢乐的声音来到。这节经文前半段是古代守城门者的呼喊,另一段是互送约柜者发出的回应。这是大有胜利的时刻,当约柜进入耶布斯的古城门,荣耀的王必来临。
当耶稣得胜死亡的尖锐利器,祂胜过坟墓与罪恶,在战场中大有能力,除掉执政的与掌权的,进入神的城,这就有更大的应验。于是那些等候神的天使与那些跟随者彼此有交谈与问答。
当心灵开放而接受主,祂必进来出去,不让别人任意侵扰,这是更实在的应验。失望的圣徒,主若全胜地保守你心灵,你怎么会失败呢?祂是大能的,你需要能力吗?祂是神大能强刚的儿子,你需要刚强吗?祂是大能的,在战场上大有能力,你需要得胜仇敌吗。
──迈尔《珍贵的片刻》
【】
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家达文西,有一天由得灵感启示「主站在门外叩门」,如意挥画完成圣画,很得意地邀请朋友观赏评价;朋友绝口赞赏杰作,只提醒一处有小错,说画门为何没画门闩或门锁在外面,达文西马上回口说:「这是心门,并非普通门;心门开启在里面,不在外面。
」——林政杰《诗的讲章》
【 通常,人是这样用这一首歌的……】
这首诗通常被谱曲,大概在敬拜中使用。在圣殿中也许它被多次重复过,要进殿的人冲着殿门喊开门,让君王的荣耀进来。站在里面的祭司或其他的人会问﹕“那荣耀的君王是谁?”外面的人就会同声回应说﹕“那强大无比的主,那争战中的主宰。”这完全是在宣扬神的大权柄和力量。然后是重复轮唱(24:9-10),最后殿门荡开象征着人们渴望有神的同在。这些对参加的儿童是重要的教导。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二十四篇 从其内容,你可知道这诗歌为何而写?】
这篇诗歌可能是为了庆祝将约柜从俄别以东家运回耶路撒冷而作的。传统上这篇诗歌是在每周第一天殿内敬拜时唱的。1至6节告诉我们谁有资格参加这样的庆祝敬拜。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