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19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大卫的诗,交与伶长。)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

2「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

3「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

4「它的量带通遍天下,它的言语传到地极。神在其间为太阳安设帐幕;」

当我们远离城市、仰望星空的时候,就会赞叹造物主的大能和智慧。「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神让宇宙成为一本大书,人无论说何种语言,都能借着观测神伟大的创造来认识祂。所以神把地球放在一个巧妙的位置上,使这个人类最好的生命家园,也成为最好的宇宙观测站:太阳系恰好位于银河系中恒星和星云密度稀薄的区域,而在岩石行星里只有地球有透明的大气层。若不是神这样巧妙的安排,人类有再好的天文望远镜,也看不清宇宙的面貌。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但人只有调对了心灵的频道,才能听得懂「诸天」所默默见证的「言语」和「知识」())。天文学家开普勒因为深信神按照完美的数学原则创造宇宙,所以才能从浩瀚的观测数据中总结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人若不肯承认宇宙有一位创造者,无论怎么钻研,最终只能是钻到死胡同里。
「量带」原文是「准绳、绳子」,形容声音。保罗引用本节说明福音的普世传播())。
诗篇第八篇可能是大卫同时所作,这两篇可并读。
上图:位于布拉格第谷故居的第谷与开普勒雕像。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年)是丹麦天文学家,他拥有肉眼观测的时代最精密的天文观测记录,但却无法总结出行星运动的规律,最后把所有的观测数据都留给了他的助手开普勒。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年)是德国数学家,从小喜欢天文,但却因天花而严重弱视、双手残废,只能根据第谷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他坚信神按照完美的数学原则创造宇宙,行星运动的规律一定是和谐的。从这个信念出发,他最终从第谷的火星轨道观测数据中总结出了行星三大定律,后来启发了英国科学家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

5「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欢然奔路。」

6「它从天这边出来,绕到天那边,没有一物被隐藏不得它的热气。」

7「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8「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

9「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

10「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密甘甜。」

「耶和华的律法」())和「诸天」())同样是神启示的工具。诸天彰显了神创造的荣耀,但人若遵行律法,就能彰显出更大荣耀:就是「神的形象」())。正如太阳照亮了物质的世界,供应了物质的生命;律法也照亮了属灵世界,供应了属灵的生命。7-14节七次提到神自我启示的名字「耶和华」。
有些人害怕信了主会受约束,但神的律法并不是为了捆绑人,而是「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使人的心灵「苏醒」、眼睛「明亮」,得着真正的「快活」和「智慧」。眼中失去光亮,代表失去生命力())。
人的道德、法律、哲学和潮流都有太多偏离真理的掺杂,虽然不断改善,却永远不能臻至完美。神的话语却是「全然公义」())的真理,不需要「与时俱进」,可以「存到永远」())。
有些人觉得神的律法是苦轭,觉得每天读经是重担。但神却要我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当我们坚持每天读经,并且思想、遵行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事物不再成为生命的捆绑,许多难处不再成为生活的阻挡,因此才会从心里体会到,神的话语「比金子可羡慕」、「比蜜甘甜」。

11「况且祢的仆人因此受警戒,守着这些便有大赏。」

12「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愿祢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

13「求祢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

14「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祢面前蒙悦纳。」

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经常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诸天」引起人的赞叹和敬畏()),而「律法」())则启发人与神面对面的回应())。
「错失」和「隐而未现的过错」不是故意抵挡神()),而「任意妄为的罪」就是故意抵挡神。「任意妄为」原文是「自大的、骄傲的」。
不犯罪「便有大赏」()),神的要求实在不能算高。但若不依靠圣灵,我们的肉体生命实在是太难不犯罪了。更可怕的是陷在罪中而不自知,表面上是「任意妄为」()),实际上是被罪「辖制」()),成为罪和死亡的奴仆。
然而神并不要人只停留在不犯罪上,而是要活出在神面前「蒙悦纳」的人生。愿我们时时在神面前反省自己:我们「口中的言语」和「心里的意念」,是蒙神悦纳的馨香之祭?还是来自地狱的火焰())?
上图: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故居墙上的石碑,上面写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经常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摘自《实践理性批判 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第161页)。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创造的言语

第一首诗

样,本诗以诗人凝视着天空,并且对创造的奥秘感到惊奇作开始。然而人不能因望着天空而看见神,他所看见的是神的荣耀。‘没有人可以看见神并且存活。’对于旧约的人而言,荣耀是神的外‘衣’。它没有隐藏或遮掩祂的‘本体’,反之,它启示祂行动。作为永生的神,祂常常作工,创造,重新创造,从原来的混沌产生秩序,在每个早晨自黑夜发出光明,不断创造出动物、雀鸟、昆虫等新的种类来。事实上,我们在所找到rakia这个字,在那里被翻译作空气(译者注:英文为Firmament、和合本在译作‘天’、本诗译作‘穹苍’ ),它只再出现了两次,在这里和在。它的用途使我们怀疑,诗人是否正在写创世记一章的注译。

然而说在本篇中,我们看见神的荣耀,这只是充满科学思想的现代人将这解释加进去。这篇诗说听到神的荣耀。它宣告在整个伟大的宇宙背后,那里有声音,神说话的声音。用希腊文来说,就是我们在所见到道这个字。

在标准修订本第四节的脚注,提醒我们熟识的钦定本中古旧的翻译:‘它们的线发出……’但是希伯来文看来运用一个双关语,我们或许可以将它的意思转达如下:‘绳索’(cord )可以被拼音成‘弦’(chord )。因此我们甚至可以如此解释:‘它们的量带发出……’。

但是道比言语有更多的意思。它可以解释作理智、意义。因此这首诗在宣告说:天体不单是物质,只是被解释为科学的现象:它们向一切有耳朵的人呼喊,去听它们所隐藏和它们的运作,是有着宇宙的意义。

约瑟爱迪生的著名诗歌‘在高处的空间’,很清楚的表达:

哦,给予我们强有力的才能,
去看我们自己如同他人看我们一样!
──更不必说到神如何看我们!

在这里所提及两种罪恶的类别,乃来自摩西的律法。(甲 )隐藏的过错是那些‘疏忽的罪’,可以藉着利未记所描述的献祭方式去解决。(乙 )但是任意妄为的罪,在希伯来文称为专横的罪,它们就不能用上述方式去处理。

你们可以看见侵略者,手执着他的刀,准备出击!你们也可以看见贪欲的好色之徒,追捕他的牺牲者,准备强奸她,或者使他幼少的女儿‘暴露身体’(如利未记所说 )!谋杀与奸淫是两种特别的罪行,它们排除一个人能藉着献祭得到赦免──正如大卫的皇室牧者拿单向他指出的,它们是他所犯的两项罪行。但是在这里,两项罪行都被神的怜悯与恩典所掩盖!

因为这是我们的罪,它阻碍我们聆听天上的音乐和神发出的甜蜜言语,故此只有神本身能帮助我们脱离绝境。祂接受我们的真我,并且饶恕我们的罪。诗人说:只有如此,我便完全,并且暗示说,我能听见生命的言语。

一位伟大的传道者年纪老迈了。当他被问及假若能再次有他的时间,他的宣讲会否与以往有所不同呢?他回答说:‘我会更多看重罪的赦免。’

副歌。今日我们常常引用第十四节的字句于祷文的一部分,因为它们是每一个我和我的心,对这首双重诗中深奥的启示所作的响应。肯定地,所有对神爱和启示的臆测,都在这里完结!英文诗体与风格的伟大批评者鲁益师(C. S. Lewis ),他曾如此写:‘这是诗中最伟大的诗,而且是世界上伟大的抒情诗之一。’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十九篇

第十九篇穹苍与圣径

本诗两大段落的宣告,陈明了它所关注的两件事:第1~6节热情洋溢的短句,表现出神在宇宙中无言的启示是何等宽阔无际;而祂写出的话又是何等明确,第7~10节安静地描述其精密准确,第11~14节则为崇拜者对神话语深刻自省的回应。

至于这里是否为两首诗的合并,或者原来这就是一篇诗有两个相辅相成的主题,这问题并不重要(不过,第6节若作结尾相当突兀,因而不利于第一种看法)。我们所承受的,乃是一篇前后两部先后辉映的诗。同样,无论大卫在描写太阳时,是否引用当时的一篇诗,他所颂赞的对象乃是其创造主;倘若他特意要将这番话用在正确的地方,就更一针见血了。

本篇诗为所用,而其思想亦可能为以下之论点的背景,即神的永能与神性“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本篇的神学与它的诗句同样有力。

大自然的雄辩

这里的提醒……这原是其目的每个时代都需要,只是角度或许不同。古代的人容易受诱惑,向太阳、月亮、众星“以口亲手”(参,;现代人则或是将它们解释为偶然的存在,或是回转到占星术。惟有基督徒会因思想到他们的创造主,而以儿女之情惊叹、欢欣。

2.发出一词,是指泉水不可抑制的涌出,因此也许意指每一日都反映出创造主心思无边的变化。约伯记将这个主题予以扩大,尤其是第三十七与三十八章描述天空景象的篇章。“知识”与“夜”十分相配,因为若非藉着夜晚的星空,人恐怕惟有到现代,才会发现宇宙并非一片空白。

3、4.近代译本翻译出了原文“无言之语”的矛盾表达,与 AV 的译法不同,这是正确的;但 RSV 所重复译的(声音 voice ,和合:量带)是一种猜测,不仅显得累赘,而且七十士译本(为所引用)也不支持此译法,它在第4节是用一个“声音”的同义词(“呼喊、声响”)。因此可以译为:“他们的喊声传出去……”。这种同义词来翻译此处的希伯来文,是可以说得通的,原来这字常见的意思为“线”(AV、RV、RSV 小字)168。第4节中段平行的名词,言语,支持“呼喊、声响”的译法,而不支持“线”的译法;虽然后者是指这些见证不受任何界限所限制,则也颇有道理(。韦瑟建议:这字是指“他们的锤线”,也就是意味“他们的律法”,但这种解释未免将这些自然现象赋与太特殊的角色。

艾迪逊(Addison)的诗歌将这几节作了很适切的摘要说明:

“虽然辉煌众星中

毫无声响可听闻

它们却向理性耳

发出荣耀欢呼声

一边闪烁一边唱

‘我们是祂圣手造’”169

4c~6.第4节以突显、强调的笔法,介绍“太阳”,成为这一幕的主角;它欢腾而庄严,却又是顺服的。神已经定规它安居的所在(4c节),以及它奔驰的“路”;整个天空不过是它的“帐幕”和轨道。神的众仆人,并一切可见的宇宙万物(“神工作的些微,,亦皆是如此。

5、6.有些注释家(如:韦瑟)认为,这里是借用太阳神的神话,说他每天晚上回到大海和他的新妇那里,第二天再出发。但这里更可能是借用人的婚礼为喻,新郎穿着华丽的服饰,来到新娘家中,将她迎娶过门。这趟行程中欢欣鼓舞与庆祝的气氛,正如此处的描述。即使这篇诗略为瞥视神话,目的也在驳斥它,这是所有人都会同意的。太阳尽管“像”新郎或赛跑健将,但事实上,它不过是神“手段”(1节)中一个灿烂夺目的部分;而它以这身分,宣扬神治理的广度(6a节)和深度(6b节)。

圣经的明确

康德(Kant)曾说:“有两件事让人心不断发出新而又新的赞赏和惊叹……就是头顶众星闪烁的天空,与内心道德的定律。”170本篇诗超越了其中第二个主题,而探讨神所启示的律法;它激起的不仅是“赞赏和惊叹”,更是第11至14节亲身与神面对面的回应。本段中,神自我启示的名字“耶和华”,共出现七次;前面一段则只用了最不特殊的名词来称呼神(1节,El),也只使用一次,这与其主题一般启示很相配。

7~10.此处共提到启示的六方面,诗第一一九篇中的同义词则更多,其间虽然都不能作斩钉截铁的区分,但每个字仍有独特的性质。在此我们将按照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顺序来探讨。

a. 名词律法( to^ra^ )是神所启示旨意的总称。法度( `e{d[u^t[ )是指其为真理,是神所证实的(参,;这名词也指祂约的宣告(参,,及如:。训词和命令指出神教训我们时的准确与权柄,而敬畏(和合:“道理”)则强调人对祂的话语当有的反应。典章,或判断( mis%pa{t]i^m ),是祂所记录有关人对各样状况下的法律裁决(的注释)。

这些名词综合起来,显示出启示的实用目的,就是要让神的旨意深印在听者心中,因而激起合乎理性的敬畏,有凭有据的信心,以及大小事上的服从。

b. 形容词全备,见的注释,亦对神旨意的描述。确定是被动式,由此观之,其含义不仅指本身坚定,也是指它被肯定;,“有证据”。正直是指道德上的正确,或诚实。至于清洁与洁净,大卫自己的解释从可见一斑,这与正成对比。真实原文为“真理”,意指可靠。总而言之,这些片语所描述的是另一个世界,与人类经验中的妥协、不真诚、半真半假,迥然不同。

c. 动词前四个,苏醒、使有智慧等(7、8节)是刻划圣经能为人做的事;剩下的两个〔因为公义(9节)所译的是个动词〕则是论它的本质。苏醒,见的注释。全然公义一词,其副词的意思是指“所有的”,即,全都一样:参 NEB、JB 所译“每一则都公义”。亨利马太(Matthew Henry)注道:“它们皆同出一处”。

11~14.第6c节提到“没有一物被隐藏”,本段是从灵性方面的呼应。这个事实不仅藉宣告陈明,更以大卫因着圣经的祝福(10、11b节)和警告(11a节)而兴起的觉醒,作为鲜活的例子。两刃的利剑已经刺入剖开了。

12、13.摩西的律法将罪作了这些内在的区分,可是(正如这两节所示)却不姑息任何一样罪。第12a节认出有过错会隐藏,不是因为太小而看不见,乃是因为它太特殊,无法登录。对于这两节,可参照,那里表面上是一件小事,由此更可强调出神鉴察人动机的严重性。犹太人有一警语,提出一针见血的忠告:“不要说:‘我犯了罪,又遭到了什么呢?’……不要对赎罪过分有信心,以致你罪上加罪”(传道经

14.本篇诗的结尾不是停在避免犯罪,而是向神献上心灵的祭,这是人心对神自己的话最恰当的回应(。蒙悦纳这个词常出现在献祭的情况中,所以很可能是这里的意思。而此处对神的称呼,不是罪人的控诉者,或审判者,而是他的避难所(我的磐石;见的注释)和斗士(我的救赎主,如:。这位罪人可以自称为“痰钠腿恕保11、13节):因为凭着圣约,他是属于神的,而律法先肯定圣约的存在。

168 第4a节 RSV 将希伯来文子音 q-w-m 修改为 q-w-l-m ,如第3b节一样。但希伯来文的本意可以为“他们的呼声”,或是与传道经小字相似〔即,绳索、琴弦、乐谱;参 NEB 所译,“他们的音乐”;见 G. R. Driver 在 P. R. Ackroyd 与 B. Lindars 所编的 Words and Meanings 一书中的文章(CUP,1968),54页〕,或是按 Dahood 的看法,从等来看 q-w-h 的字根,解为“呼召”。Dahood 是追随 J. Barth, Etymologische Studien (Leipzig,1893), pp.29ff.
169 J. Addison,“高高在上的浩瀚穹苍”。
170 Dialectic of Pure and Practical Reason ,结论。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

在这首赞美诗里,大卫思想到神在自然启示里的荣耀(1~6节 ),也思想到祂在律法之特殊启示里的荣耀(7~9节 );这特殊的启示足以满足人类属灵的需要(10~14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赞美诗,由两部分组成:1至6节述说神所造穹苍的伟大;7至13节讲神赐以色列人律法的完美,二者都是神的荣耀。前者为神在自然界的作为,属“自然启示”;后者为神默示的语言,属“超然启示”。

――《启导本诗注释》

“诸天”指覆盖大地的蓝天,与“穹苍”同义,天空满布尔日、月、星辰,向住在地上的人类传扬造物主的奇妙。但它们只是造物,人的命运在神手中,不由它们操握。宇宙运行规律严明,丝毫不爽,这种自然秩序正是神的道德秩序公正、信实的见证。

――《启导本诗注释》

神的荣耀借着自然与律法启示。本诗蕴含两个突出的主题:①1-6节充满节奏的诗文,表达神启示的普遍性彰显于万有之中;②叙述律法本质的7-11节,及记录敬拜者响应律法的12-14节,表达成文的神话语之权威与纯正性。许多学者讨论这首诗的结构:是由两首诗合二为一,还是两个主题在一首诗中表达。不能确定,也没必要确定。及其后的辩证引用这首诗的思想:在神所造万物中,能清楚地发现神永远的权能与神性。这首诗蕴含的神学思想与文学造诣非常卓越。

――《圣经精读本》

神所造的宇宙,如一部展开的书,是世界人人都能读的。从这书中可以明明知道神是创造者,所以有人说天文家没有无神主义的,就是有,他们的数目必不多,因为天文家察看“诸天”和神所造的“穹苍”,就不能不承认有一位创造者。

── 包忠杰《诗注解》

这个被创造的宇宙,日日夜夜播放静寂而有力的交响乐,宣扬创造者的荣耀。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大自然启示神】

埃及的《因辛埃蒲草纸》(Papyrus Insinger 这是一篇两约之间时代的著作 )评述说,一位神祇每日都令世人得悉他隐藏的工作。在接下来的二十行中,作者多方形容自然界的运作,是由这神祇创造,并且亦与这启示有关。列举的创造工作包括了光明和黑暗,年、月、日,夏季和冬天,星座,生育过程,睡眠,以及世代的接续。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赞美神创造了诸天:浩瀚无际的穹苍无休止地见证神的大能,虽然听不见它们的声音,但它们无声的见证却是最有能力,达到地球每一角落。

――《串珠圣经注释》

旧约的天体观。观看宇宙万籁,基督徒对造物主的智慧感到惊奇与欢欣。察看旧约,不同于古代近东神话、崇拜日月星辰的国家,以色列将天体视为彰显神威严与权能的被造。古代近东神话也未论及人的存在。人是神创造与救赎的中心。视自然界为彰显神荣耀的被造,认为惟有人是世界的中心,这是独特的自然观、宇宙观。

――《圣经精读本》

】「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

发出言语: 不能抑制地持续发声,意味高声歌颂神的权能与奇妙手段。

――《圣经精读本》

发出一词,是指泉水不可抑制的涌出,因此也许意指每一日都反映出创造主心思无边的变化。约伯记将这个主题予以扩大,尤其是第三十七与三十八章描述天空景象的篇章。「知识」与「夜」十分相配,因为若非借着夜晚的星空,人恐怕惟有到现代,才会发现宇宙并非一片空白。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诸天不语,但却象涌泉一样不断说话。人不问说何种语言,看见造物应该可以“听懂”发出的信息。穹苍好象一本大书,把认识神的知识昼夜宣扬。“量带”亦作“声音”。神的造物中此处特别提到太阳。古代人视太阳为神祇,米所波大米人且把日神当作颁赐法律、主持人间公道的神。4节说太阳其实也是神的造物,人应敬拜的事造物主,而非太阳。太阳休息时住神预备的“帐幕”。白天工作不息,把热能供给全地。

――《启导本诗注释》

】「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

沟通并非通过言语。

――《诗雷氏研读本》

近代译本翻译出了原文「无言之语」的矛盾表达,与 AV的译法不同,这是正确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的量带通遍天下,他的言语传到他极。神在其间为太阳安设帐幕。」

“他的量”指他的声音。“在其间”。即在诸天。

――《诗雷氏研读本》

「量带」:古译本作「声音」。

――《串珠圣经注释》

无声的沉默比任何雄辩更具说服力、回响在全地。保罗引用本句描述福音传遍整个宇宙。安设帐墓: 原文为“固定苍天”,指神创造穹苍,在其间陈设太阳。

――《圣经精读本》

RSV所重复译的(声音voice 和合量带 )是一种猜测,不仅显得累赘,而且七十士译本也不支持此译法,它在第4节是用一个「声音」的同义词(「呼喊、声响」 )。因此可以译为:「他们的喊声传出去……」。这种同义词来翻译此处的希伯来文,是可以说得通的,原来这字常见的意思为「线」(AV、RV、RSV小字 )。第4节中段平行的名词,言语,支援「呼喊、声响」的译法,而不支持「线」的译法;虽然后者是指这些见证不受任何界限所限制,则也颇有道理。韦瑟建议:这字是指「他们的锤线」,也就是意味「他们的律法」,但这种解释未免将这些自然现象赋与太特殊的角色以突显、强调的笔法,介绍「太阳」,成为这一幕的主角;它欢腾而庄严,却又是顺服的。神已经定规它安居的所在(4c节 ),以及它奔驰的「路」;整个天空不过是它的「帐幕」和轨道。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特别提到太阳;中东古人常敬拜太阳,但诗人指出太阳不过是受造物,彰显造物主的权能。

――《串珠圣经注释》

】「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欢然奔路。」

“新郎”、“勇士”都是形容太阳为大地工作的样子。新郎出洞房满面光彩,勇士奔路迅捷如飞。

――《启导本诗注释》

新郎,勇士: 比喻太阳每天升起,姿态与亮光富有生机、明朗。

――《圣经精读本》

神在宇宙之间为太阳安设帐幕,照样神在天上为他的儿子耶稣基督预备了宝座。复活之后就升上去坐在其上,在那里等他的仇敌作他的脚凳。主耶稣从那里回来接他的新妇,就必“如同新郎出洞房”一样。他来的时候,必如“勇士欢然奔路。

”── 包忠杰《诗注解》

新郎的洞房】

新郎的洞房是一个特别布置的房室,供初次同房完婚之用。这字在的平行句,也证实了这个理解。初期的拉比犹太教亦如此诠释这字眼。然而主后七十年圣殿被毁之后,此用语又有了另一个解释,指举行正式结婚典礼的帐篷。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它从天这边出来,绕到天那边,没有一物被隐藏不得他的热气。」

就是瞎子也能感受到太阳的“热气”。

――《诗雷氏研读本》

主耶稣的恩惠是普遍的。许多人虽没有领受他的救恩,还是享受他物质和平常的恩典。世人不马上消灭,乃是出于主的慈爱。不但人类如此,就是物质与畜生也是如此,他们都享受主耶稣恩惠的热气。万物既靠他存在,照样都必向他负责。没有一人能隐藏自己,不取神的恩惠。他的生命气息,都是从神来的,所以不得不向他报恩。

── 包忠杰《诗注解》

初民对太阳运行的看法】

很多古代近东文化都假定太阳每日都循轨道在天际行走。美索不达米亚文献提到太阳进出天空的门户。按照这些文献,所有天体都各自沿着路径或轨道运行,以横越天际的带为代表。埃及材料的文献和图像,亦反映了相同的概念。太阳神被描绘为在地平线两端的进口和出口之间,驾着轻舟横越天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愚人”。可塑性强的人,很容易被引导朝愚昧或智慧的方向走去。

――《诗雷氏研读本》

律法(to^ra^ )是神所启示旨意的总称。全备,亦对神旨意的描述。确定是被动式,由此观之,其含义不仅指本身坚定,也是指它被肯定;,「有证据」。法度(`e{d[u^t )是指其为真理,是神所证实的(参 ;这名词也指祂约的宣告(参

──《丁道尔圣经注释》

律法和太阳】

初民通常视太阳神为正义的神。因此诗人可以很自然地,从耶和华和太阳的关系,转而谈到耶和华藉律法赐与正义。本段形容律法的象喻,很多都与古代形容太阳神的象喻相同。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描述神的六种特殊启示。“律法”。即祂所启示的旨意。“法度”。祂的真理。“训词”。即特别的命令。“命令”。有权威的话语。“道理”。原文作畏惧或敬畏,即敬虔地信靠神教导其子民的话语。“典章”。即关乎人类各种处境的决定。

――《诗雷氏研读本》

神颁律法使人明白神的旨意。律法有全备、确定、正直、清洁等特色,每一特色在敬畏神的人身上都有其功效。律法因此比精金更宝贵,比上等蜂蜜更可口。

――《启导本诗注释》

与119篇一样,出现很多近义词,虽各有独立的内含,并不严格区别。研究语意、统观大意,可将词语分为:①名词。律法: 指神“所启示的旨意”,具有广泛性的用语;法度: 指神亲自见证的真理,也用于明确表现神所立之约的信实。训词、命令: 指神所显示的规则、典故。道理: 指人对神话语的反应。典章: 神针对人的状况制定的法律性决定。这些词语都表达启示的实践目的——传达神的心意,引发人的共鸣,深深的信赖和具体的顺服;②形容词。全备: 与提到的“神旨意”比较。确定: 原文是被动语态,意味确定及被认为确定。正直: 指道德上的正确、纯正。清洁、洁净: 与(12:1-4)人的性情完全相反。公义: 字面指“真理”,亦意指真实牢固、可以依存。上述形容词与机灵、不信实的性情全然相反。

――《圣经精读本》

赞美神所颁赐的律法:对于诗人来说,神的律法和创造同样是神启示的工具。诗人用了六个名词来描写神的律法,详列律法的功效。既然神的律法如此有效,诗人就在律法的亮光下求神赦免他的罪恶(11-14 ); 虽然他立志遵守律法,但仍会犯错,故恳求神宽赦。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

「清洁」:应作「光亮」,指神的话指明人所当行的路

――《串珠圣经注释》

训词和命令指出神教训我们时的准确与权柄,正直是指道德上的正确,或诚实。至于清洁与洁净,大卫自己的解释从可见一斑,这与正成对比。

──《丁道尔圣经注释》

明亮人的眼目】

眼目蒙光照是指生命,因此在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人人共享的赐与。但律法却能延伸遵守其命令之人的生命。眼中失去光亮,就是死期将至的意思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

敬畏(和合「道理」 )则强调人对祂的话语当有的反应。典章,或判断(mis%pa{t]i^m ),是祂所记录有关人对各样状况下的法律裁决。真实原文为「真理」,意指可靠。全然公义一词,其副词的意思是指「所有的」,即,全都一样:参 NEB、JB所译「每一则都公义」。亨利马太(Matthew Henry )注道:「它们皆同出一处」。

──《丁道尔圣经注释》

】「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密甘甜。」

诗人一步一步的感觉,神的话更宝贵。先是比金子更好,又进一步就是说“极多”的金子。末了,他又进一步,就是比“精金”更可爱的。金子乃是极其宝贵的意思。但是神的道在圣徒的内心中,非常甘甜,所以只好用蜜来比较。

── 包忠杰《诗注解》

精金】

「精金」的象喻古代近东其他文化也有使用。例如在托勒密王朝(Ptolemaic Dynasty )时代,埃及埃德富的庙宇就有好几个门户刻了如下的字样:「无论谁进这门,都要谨慎不带着不洁进入,因为神喜爱洁净,胜于数以百万的财产,或数以十万计的精金。」译作「精金」的字眼意义颇为隐晦(这是一个字 不是一个形容词加一个名词 )。它可能是指一个等级或一个种类的金子,如:红金(red gold )或白金(white gold )等合金。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比蜜甘甜】

蜜是自然的出产。大部分经文中的「蜜」都是指枣椰树果子的甜汁,不是蜂蜜。由于当时没有食糖,蜜就成为了最常用的甜味剂。赫人虽然成功地驯养蜜蜂,并且在献祭中使用蜂蜜(迦南人亦然 ),在以色列却没有类似的证据。在圣经之中,蜜与其他农产同列。本节第三句话(「比蜜甘甜」 )有可能是指枣蜜,但最后一句却肯定是指蜂蜜,因为同时提到这蜜是蜂房下滴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况且你的仆人因此受警戒,守着这些便有大赏。」

第6c节提到「没有一物被隐藏」,本段是从灵性方面的呼应。这个事实不仅藉宣告陈明,更以大卫因着圣经的祝福(10、11b节 )和警告(11a节 )而兴起的觉醒,作为鲜活的例子。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性软弱,容易犯错,因此祈求神赦免他隐而未现的罪。故意去犯是难赦的大罪,拜偶像便属此罪。

――《启导本诗注释》

大卫的个人反应。1-10节谈论万有彰显神的威容及神话语的坚固性,本段记录大卫的个人反应。对神无所不在及话语的纯全,大卫并未止于情感的感动,而决志以上述事实为自己生命的中心。

――《圣经精读本》

】「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

“错失”和“隐而未现的过错”指无知的罪。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认出有过错会隐藏,不是因为太小而看不见,乃是因为它太特殊,无法登录。

──《丁道尔圣经注释》

隐而未现的过错】

初民相信神明与人所知的相比,有更多的规条、要求、限制。在某个「对每位神的祈祷」(Prayer to Every God )中,来自亚述的崇拜者列出了一连串可能犯上的罪行(吃了被禁之物 我不知道 踏入了禁地 我不知道 ),祈求饶恕隐而未现者,因为是无知而犯的。此外,美索不达米亚称为「希古」(shigu )的忏悔祷文亦多次提到犯者不知的罪,并祈求赦免。埃及人也很关注这一点,通俗文字时代(Demotic )的智能文学作品(《因辛埃蒲草纸》 ),也记载了作者恳求赦免无知而犯的罪。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

“任意妄为的罪”是故意犯罪。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第12、13节参照,那里表面上是一件小事,由此更可强调出神鉴察人动机的严重性。犹太人有一警语,提出一针见血的忠告:「不要说:『我犯了罪,又遭到了什么呢?』……不要对赎罪过分有信心,以致你罪上加罪」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我的盘石,我的救赎主阿,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

诗人向神献上这首赞美诗当作馨香之祭。“盘石”看;“救赎主”参。按律法人有照顾不幸近亲的义务,若为他人所杀,且有报仇的责任。以色列人为神选民,因此神是他们的至近亲属。

――《启导本诗注释》

「救赎主」:原指至近的亲属,有保护和照顾的义务。由于神拣选了以色列民,成了诗人的至近亲属。

――《串珠圣经注释》

本篇诗的结尾不是停在避免犯罪,而是向神献上心灵的祭,这是人心对神自己的话最恰当的响应。蒙悦纳这个词常出现在献祭的情况中,所以很可能是这里的意思。而此处对神的称呼,不是罪人的控诉者,或审判者,而是他的避难所(我的盘石 )和斗士(我的救赎主 。这位罪人可以自称为「的仆人」(11、13节 ):因为凭着圣约,他是属于神的,而律法先肯定圣约的存在。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9- 20篇 )】

1诗人赞美神的创造和律法,今日基督徒在教会生活中有这两方面的赞美么?当你参与整体会众的赞美时,你是否如诗人般投入呢?你对神的话是否如此尊重?

2神的创造和话语(律法 )是启示的工具,若只有前者的启示,足够吗?要使人认识神,我们须传讲那一方面的启示?神的话有什么功能?

3当你身处的社会或国家发生动乱,你的教会有否为政治领袖祷告?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诗十九篇 大卫的诗,所表达默想神的步骤是怎样的?】

大卫默想的步骤是由神的创造开始,再借着神的话语及他自己的罪而想到救恩。神透过大自然来启示祂自己(19:1-6),使我们认识到祂的荣耀和我们的有限;神又借着圣经启示祂自己(19:7-11),使我们认识到祂的圣洁和我们的污秽;神还透过我们日常的经历来启示祂自己(19:12-14),使我们认识到祂的宽容和我们所得的救恩。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三种见证】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

不像人作一点儿事,就大肆宣扬,仿佛是旷古绝今,了不起的成就。这种伟大的宣扬太多了,只显出其浅薄。神如果这样作,所写的书真是世界也容不下了。人造出点甚么东西,总是带着响声,像是忘不了宣扬自己的“成功”,连杀人的枪炮也是这样。如果神使所造的星都吵起来,谁受得了?不。

无声的见证

神是自隐的神。祂创造了诸天和大地,不要想了解祂创造的奥秘,单是其范围的至大无垠,就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宇宙穹苍展现着祂工艺的记录。“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奇妙的是,并不用声音为传播媒介:“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这无声的见证,却自然的传送进人的心里,这普通的启示,就是宗教心,世界上的原始民族都知道有神。

文字的见证

普通的启示,可以使人知道有神,却不足以认识祂,更不能亲近祂。圣经从来不辩证有没有神,因为有神的观念,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人心里;而说没有神的,是“愚顽人”,当然愚顽人是绝对少数。仰观天空,俯省内心,谁都承认神真实的存在。圣经是神特殊的启示,有使人苏醒而归向神的功能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
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
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

实践的见证

圣灵引导人进入真理,认识神,藉耶稣基督的救赎,因信而成为神的儿女,得亲近神;更爱慕神的话,像爱慕宝贵的精金,深藏心内,像喜爱甘甜的蜂蜜,吃下腹中,就洁净自己,在地过成圣的生活,有新生的样式,日日更像基督,作祂的见证。不但自己认识神,更使世人因我们而认识神。这样,你会从心里呼求:“耶和华我的盘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

── 于中旻《诗笺记》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经文﹕“……在空中﹐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方各民。”启14﹕6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痘的手段。”诗19﹕1
一九Ο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即圣诞节前夕的晚上八点钟左右﹐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从马萨诸塞州布朗特岩的国家电器公司一二八米高的无线电塔进行了一次广播。广播的节目最主要的是读《圣经》路加福音第二章从第一节至二十节﹐有关主耶稣基督降生的故事。另外还配有小提琴演奏曲﹐播送德国音乐家韩德尔所作的《舒缓曲》等。人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正式广播。其实早在一九ΟΟ年费森登曾进行过声音极不清楚的演说广播﹐不过第一次成功的广播﹐应该是一九Ο二年美国人巴纳特‧史特波斐德在肯塔基州穆雷市进行的一次广播。
不管怎样费森登在这次的广播可以说是最成功也是最有意义的。
也许有人会奇怪发明家在这次进行正式无线电广播﹐为何既没有聘请名人演讲﹐也没有作自我如何发明无线电的成败与经历介绍给听众。而是选上了《圣经》为主题有关主耶稣基督降生的故事﹐这能说是偶然的吗﹖不﹐科学家费森登定必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而后作出决定的。说明在他的心目中所谓“大喜的信息”。应该永远归属于我主耶稣基督的诞生。因为这是事关历世历代普世万民的生与死“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
无线电的发明﹐也让我们看到了﹐星球缩小距离﹐给居住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带来莫大的方便和利益。发明家不敢叨天之功﹐乃是将荣耀归给万物的主宰--真神。
谦哉﹗发明家费森登。

──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创造的主“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


很多年前,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个太阳系的模型。模型中间有个金色的大球代表太阳,在四周不同角度与距离,则有较小的球体。
某天,有个朋友顺便来拜访他。牛顿这个朋友是个不相信圣经中有关创世记中记载的神创造世界的人。当他看到这个精致的行星模型,每个星球都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时,他发出了赞叹:“我的天啊!真是杰作!这是谁的作品呢?”
牛顿头也不抬地回答说:“谁的也不是。”
“谁的也不是?”他的朋友叫起来:“怎么可能呢!”
“是啊!这些球、齿轮、线轴碰巧在一起,又很凑巧地形成一个很有规律的轨道。”
听了牛顿的话,这个朋友的脸红了。一个人若认为那精致模型是偶然组合的产物,那真是很傻;但是,倘若一个人硬要相信地球与浩翰宇宙的形成,全都出自偶然,岂不是更愚不可及!“起初神创造天地。”这是多么合乎逻辑的记载。(创11 )
提到:“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但事实却证明是神创造这一切。
蓝天、穹苍与众星球
同声颂赞奇妙的创造主。
大自然是神奇妙的杰作。


──《生命隽语》

】有人游名山大川,观怒海飞瀑布,就觉悟到神的作为,何等伟大。有人看到黄昏落日的肃穆消沈,就想到人生必然有一个归宿。有人看到一轮皎洁的明月,好像净化了身心的一切污秽,感觉到尘世的混浊。

有人问一位虔诚的年老姊妹说:「你没有看见过耶和华神,你怎能知道耶和华神的存在呢?」

她回答说:「我今日清晨开了大门,看不见任何骆驼,但我知道昨天晚上,肯定有一头骆驼由我门外经过。因为我这房子门外的黄土路上,有骆驼的脚迹。」这位老姊妹回答得很对。「宇宙万物的奇妙」,就是耶和华创造主的脚迹了,神为他自己的存在,未尝不愿出证据来,就是这个意思。

基督教是有神论,我们相信宇宙间万物与万象,有一位创造主宰,就是宇宙间万有真神。神是个灵,我们的肉眼看不见他,但他的存在是肯定的。因世人肉眼看不见他而心存怀疑,以宇宙为自然而然,或说宇宙是一种幻象,世上一切东西都是如梦如露,有如镜里的花和水中的月而已。

我们拿出手表,若告诉别人说,这表是天然产生出来的,别人必不相信。因为这表的构造和动作,非常奇妙,那里会天然产生出来呢?在这表的后面,必定带有匠人的设计和制造。宇宙也是一样:我们看见宇宙布置的奇伟,和万象运行的玄妙,就应当知道这是出于耶和华神的匠心和巧工;所以诗人说:「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

当法国革命的时候,有无神派的革命分子夸口说:「我必将你们一切的礼拜堂之钟楼毁灭,使你们再不想念你们的迷信。」有一位平民回答说:「我们却还有天上的星宿。」可见星宿乃是人不能拆去的见证。

据天文学家说,太阳比地球大一百五十万倍;其意思,如果太阳是一个空心的球,则其内部可以把一百五十万个地球放进去。但比太阳更大的星球,还多到无可算数。

若由人的身体,我们亦可发现神奇妙的工:

人的毛细血管前后连接起来,可比地球赤道周径四十万公里还长两倍半;人体内的红血球若统统迭起来,可比希马拉亚山的最高峰还高五千倍;就心脏而言,是模范的劳动者,每分钟七十二次轻松有规律的跳动,一年就有四千万次,每天输送的血液约有失意顿多,世上没有一部机械能七、八十年不停地日夜工作。我们的眼睛是最精美的照相机,耳朵是最完备最迅速的电话机构;胃是世界最大最复杂的化学工厂;脑子不过拳头那么大,却能制造飞机飞世界,宇宙飞船征服太空,原子能可毁灭世界。

曾有一为无神主义者这样祷告说:「感谢神,我是一个无神主义者。」你看出这句话的矛盾与好笑吗?他既然感谢了神,为何还要否认神的存在?正如今天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反对神,否定神,打倒神。我们想,若神不存在的的话,何需反对、否定呢?难怪哲学家杨格(Young )先生说:「无神论者在黑夜里也半信神。

」——林政杰《诗的讲章》

我爱「电影」】

昨晚我看了一场壮观、情节动人的「电影」,然而我不是在「电影院」,也不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在我自宅的院子我拥有一个专用的「包厢」。我坐在那儿,看着夕阳慢慢西沉,接着,狂风大作,乌云汹涌,过不多久,阳光整个被它吞噬。但在夕阳和云层搏闘之际,从云缝透出的银光和乌云构成五花八门的图案,象征一连串的角色。起先是人物(看来像摩西 ),旋又出现一个狮脸,继之而来是一艘战舰、一只跳跃的羔羊、一只可爱的小狗、一头牛,最后是一匹奔腾的骏马。当然,这只不过是我个人的想象而已,但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戏剧,显露造物主的无穷能力。我十分欣赏这部电影。昨晚你在那里呢?是坐在电视机前看那些无聊,千篇一律的演出吗?我要为你可憎,因为你漏看那真正伟大的演出,而那是千变万化的,从来没有两个景象相同。我没有见过两匹马是一模一样的。在神排演的剧中,没有谋杀,没有三角恋爱的悲剧,更没有印地安人的厮杀,感谢主!还要一提的,它没有烦人的商业广告!当暴风开始时,你会看见美丽的烟火,戏剧化的音响效果——这些都是一律免费!

看那些无聊的电视节目之后,人总感到空虚,为什么不转而欣赏「户外的电影」呢?当你看到那些真正伟大的演出,你不禁会吟唱:「我主我神……你真伟大。

」—M.R.D.——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自然界的日出星沉,对我真的有意义吗?】

我们周围的环境,奇妙地显示出神的作为;穹苍明显地证实了祂的存在,祂的能力,祂的慈爱和关顾。认为宇宙是偶然产生出来的理论其实无法自圆其说。这个错综复杂却又充满规律的宇宙,正好显明必须有一位创造者。当我们在大自然中看见神的作为,就要为这样伟大美丽的创造感谢祂,也要为着大自然启示这位创造者的真理而感恩。

――《灵修版圣经注释》

本节按达秘译本应译为:「无言无语,却有声音可听。」意即宇宙万物听似无声却有声,它们都在述说神的奇妙,传扬神的作为,见证神的存在,表明神的荣耀。有人说得好:「人所说的声音要用耳朵听,神所说的声音要用眼睛看。」神的声音借着宇宙万物把它表明出来。的确,神的话语是可以看见的;我们看见宇宙万物,就知道神的手在做,神的口在说。所以我们应当操练属灵的耳朵,才能听见神的声音,领受神的启示。

── 寇世远《属灵的耳目》

神在宇宙中,虽无声息,可祂确在里面──你可同意诗人所说?】

使徒保罗曾经参考这首诗,说明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大自然所昭示的,来认识神的存在和能力,不过这并没有抹煞传福音的重要,因为我们仍然要把神的救恩传到地极。无论怎样,各处的人都可以在他们所处的大自然中得到证据,相信有一位充满慈爱的创造者。那些说没有神的人,其实是最痛苦、最绝望的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欧洲西北方的丹麦国,被称为「世界的乐园」,若查考其历史就知道丹麦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很凄惨。然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有一位贤明的总统普及圣经给百姓们阅读。几年之后,这个国家虽然建造牢狱,却没有一个犯人;虽然有警察的组织,却只有作维持交通的工作,而被成为「世界的乐园」。

在澳洲的东北方,有个小岛叫做「圣灵岛」,岛上住有食人族。于公元一八三九年,有一位维廉宣教师想把福音带给他们,结果血染海水殉教。后来有哈里斯,约翰可顿夫妇,麦克尼亚都染上风土病而死。接着继承者,约翰可顿的弟弟,在岛上翻译圣经,被土人打破头了。于四十年后,有罗幕得逊将福音传遍全岛屿,让岛民归主,并称那岛屿为「圣灵岛」;因此圣经不但使人的灵命长进,也会改变人的生活与恶习。

戈登(HarryGolden )是美国一位著名的犹太解经家和哲学家。他叙述童年时在纽约发生的一件事。

有一天,他母亲把孩子们都聚集到厨房里,开一个特别的「会」,她把家庭圣经放在餐桌上,又端出一瓶蜂蜜和一支木制的匙子。她从瓶子内用汤匙取出了满满一匙的蜂蜜,让它滴在那部家庭圣经的封面上。然后她把圣经送到每一个孩子的面前,要他们舔。「 舔!」她说:「我要你们永远记住,这本书比蜜更甘甜。

」——林政杰《诗的讲章》

怎么大卫看律法都是好的?律法蛮多限制的嘛……你说是吗?】

当我们想到律法,很自然就会联想到那些限制我们享乐的东西,但这里我们却看见一个相反的结果──律法可以使我们苏醒,使我们有智慧,给我们带来喜乐和光明。因为神的律法是我们道路上的指引和亮光,而不是手脚上的锁链。律法会指出危险,并警告我们;也会指示成功之路,并引导我们。

――《灵修版圣经注释》

「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

我们若不脱离罪恶,更大的恶也无法逃避,所以我们先要求主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这好似罪的毒素进入身体而有致死的疾病,隐而未现的罪也会酿成大恶。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必生出死来。

我们需要隐而未现的罪得着赦免。犹太的律法对无知的罪是有情节的解释。一个人也许无意中走在坟墓上面,或碰到什么家具,在礼仪上不洁净而玷污了,甚至他无意犯了罪而不能与神相交,这样,我们过了圣日,需要宝血的洁净,因为这些罪是神所看见的,我们自己却没有觉察。这也是我们自以为属灵,却不够注意那隐密的不义。

其次,我们需要从罪恶的权势出来,因为我们已经落到卑微的地步,比我们想象的更卑下。我们的行为或意欲也许避过别人的耳目,怎能逃过神呢?我们要知道圣灵是与肉体相争,在我们良知的衡量之下,必知道这种区别的。我们的心灵必须洁净,这是神特别的命令。神的工作是以祂的圣灵的感动,来洁净我们的心。求主洁净我。

──迈尔《珍贵的片刻》

隐而未现的罪最恼人,教人行事总是战战兢兢的──你说,不用怕?】

罪咎感常常困扰基督徒,他们担心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犯了罪,诸如行善的动机不良,没有完全忠心地承担责任,或者是忽略了某些该做的事情。一方面,罪咎感可以带领我们归向基督,使我们行正路;另一方面它亦可能会绊倒我们,使我们惧怕。要知道神的赦免是完全的,即使那些我们没有察觉的罪,祂都会赦免。

――《灵修版圣经注释》

“隐而未现”和“任意妄为”的过错,分别在于……】

大卫把“隐而未现的过错”和“任意妄为”的罪分开。“隐而未现的过错”是指那些不知不觉或对神的律法不认识而犯的罪,而“任意妄为”则是故意抵挡神而犯的罪。大卫祈求神赦免这两方面的罪,并知道即使自己罪大恶极犯了奸淫和杀人罪(参撒下11 12 ),神都会以怜悯来赦免。大卫同时也知道,不单是他说的话和行为,甚至他的意念,都必须讨神的喜悦。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第十九篇记载大卫认罪。他所认的罪由大而小。他题到「大罪」、「辖制」人的罪、「任意妄为的罪」。这些都是大罪。然后他题到更细微的罪:他想到言语的罪、心里意念的罪,又想到隐而未现的过错。「隐而未现」包括三个意义:第一,向别人隐藏──他作了有罪的事,别人还不知道。第二,意念中有罪,但在行动上还未显出来。第三,向自己隐而未现──自己尚未知罪。大卫连这样的罪都要承认。他的意思是说:「神啊,求你救我完全脱离一切的罪。

」── 滕近辉《爱徒的叮咛》

公元七○~一五六年,有一位初代教会示每拿的主教坡利甲(Polycarp ),他已八十六岁,逼迫教会的罗马帝国,不忍将他处死,就特别优待他,只要他说:「我不认识拿撒勒人耶稣」,就可获得释放。但坡利甲说:「我不能否认耶稣,我已经服侍他八十六年,且在这八十六年中,他从没有亏待过我,我怎能爱惜身体而否认主呢?」于是他们把他抬到火里去烧,当下半身已经烧枯时,他还是说:「感谢神,我今天有机会能用我的生命来见证你。

」——林政杰《诗的讲章》

神的仆人在神面前的罪有两种︰一种是悖逆的罪,一种是妄为的罪。悖逆,是不照着神所命令的去作;任意妄为,是作神所没有命令的。神叫你作的你不作,这是悖逆的罪。这个罪我们都知道它是罪。可是,我们往往以为我们可以随便去作神所没有命令的事,岂知这也是犯罪。如果神没有命令你去作祂的工,而你凭着自己的意思去为祂作工,即使你认为你所作的是最好的事,但在神面前也是犯罪。

勿推神手】「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

一件顶可怕的事,就是神“任凭”人。神的管教不是坏事,正是显明主的爱,因为经上有话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炼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所以一个人若常受神的管教,实在是件极好的事,没有一个属灵的德行,不是在管教试探中操练成功的。一个没有受过或不肯受过神的管教的,实在可怜贫穷,每一个属灵的功课,若不经过几次管教是很难学会的。

试观凡在灵性上有长进,获得成就的人,都是在诸般的管教及试炼中学习出来的。因为我们本性的愚蒙、悖逆、刚愎、固执、拘泥等劣性,若不借着管教是很难脱去的,责打能使孩子脱去愚昧。

“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可知受管教是何等重要。一个没有受过管教的人,心窍是不容易开启的,我们千万不可轻看管教,这是上进的策动力。

顶可怕的就是不受管教了,被神任凭了,神不管教,任人而去,那就说明是已被神离弃了;一个被神离弃的人,什么也没有约束,什么都是随便的、无所谓的,这样的人不要想从神那着什么。所以,我们当求主不要放松我们,不要任凭我们,因为被神任凭这件事,实在是太可怕了。

你要想领会神的旨意,就应当求主严严的管束你。你要想多得着灵性的长进吗?就当求主多在你身上施行管束。你想在神手中成为一个有用的器皿吗?就应当伏在神手下,多受神的管教约束,追求圣灵多多管教你。这样才有可能做成合用的器皿。

—— 李慕圣《晨光》

「耶和华我的盘石,我的救赎主阿,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

大卫的祷告是先说到口中的言语,然后说到心里的意念,他不光是求他外面的话语能蒙神悦纳,他也是求他里面的意念能蒙神悦纳。口里的言语乃是心里意念的发表,心才是根本的问题。外面的话语对与不对,还不是根本的问题,外面说话的态度对与不对,也还不是根本的问题,根本的问题乃是心里的意念到底是怎样。心里的意念是根本的问题,心里的意念是不可忽略的问题。所以大卫的祷告不光是说:神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在你面前蒙悦纳,他还得说:愿我心里的意念也能在你面前蒙悦纳。大卫的祷告是愿意心里的意念在神面前蒙悦纳,所以后来保罗就见证说,大卫是合乎神心意的人。怎样的人才是合乎神心意的人呢?就是肯让神摸着他的心的人。神所要摸的,所要问的,乃是你的心到底如何。就是为着这个缘故,神就让许多事情好像兴风作浪的发生在祂的儿女中,神就借着这些事情来摸着他们的心,来显明他们的心到底是如何。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诗十九篇 无可辩解】

如果要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和乡音来说明我的眼睛在过去十五分钟所看见的事象,我相信一切的言语都不够用。若用人类的语言来述说我心灵中的情感、赞美和对神的敬拜,也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我若用有限的文字来解释它,立到我就发现词穷。但如果我们请一位修辞学专家来描绘这位宇宙艺术之主时,他岂又能胜任呢?倘若他说,「祂是那样荣美、伟大、令人惊异、超然的美、高尚、庄严、说不出的尊敬、述说不出的感奋、表现不出的——」「请等一下,博士,你到底是在讲些什么啊?」「噢,对不起,我忘了告诉你,我正在形容我前所未见的日出奇观。那不过失辉煌灿烂、美丽壮观——」再怎样形容也没有用。当我注意到色彩时常的变更,我的手不禁要翻开诗第十九篇(你是否读过? )我自言自语,「无可辩解」,创造主所陈设的一切,只有愚昧人才会否认大自然对上主的称颂。

当我观赏日出时色彩的变化,湖面闪烁跳跃的亮光时,不期然想起创造主已成了救主,祂自己要带我登上天堂。创造日出的那一位,也挂在十架上,发出光来,即使三天阴暗的坟墓也阻止不了祂的复活!

不错,诸天宣布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神的作为,日日述说,夜夜传播,祂的荣美叫人无可辩解。

——M.R.D.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诗十九篇综合】

诗第十九篇用了六个名称形容神的律法:(一 )「律法」:意思就是条例,约束我们的言语、思想、行为。(二 )「法度」:意思是见证,就是见证神的本性。祂的本性借着祂的律法表现出来。(三 )「训词」:意思就是人生的本分。(四 )「命令」:表示神的旨意不是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的,乃是必须遵行的。(五 )「道理」:原文是「敬畏」,它帮助我们敬畏神。(六 )「典章」:原文是「判决」,说明神对事物的判决。

── 滕近辉《爱徒的叮咛》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