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20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大卫的诗,交与伶长。)愿耶和华在你遭难的日子应允你;愿名为雅各神的高举你。」

2「愿祂从圣所救助你,从锡安坚固你,」

3「记念你的一切供献,悦纳你的燔祭,(细拉)」

本诗可能是大卫出征前的祷告,第二十篇是争战前的祷告,第二十一篇是得胜后的赞美。「圣所」原文是「圣」,指「锡安」())。 「供献」、「燔祭」都是指出征前的献祭。
本诗可以成为我们属灵争战中的祷告。世人为自己争战,靠的是车、马、势力,而神的百姓为神争战,是支取神的得胜。

4「将你心所愿的赐给你,成就你的一切筹算。」

5「我们要因祢的救恩夸胜,要奉我们神的名竖立旌旗。愿耶和华成就你一切所求的!」

1-5节是百姓为王的祷告。
当我们「奉我们神的名竖立旌旗」、为神争战的时候,「心所愿的」和「一切筹算」的())都是为着神的荣耀,所以神必然成就,让我们能因祂的救恩「夸胜」。
以色列和古代埃及、亚述一样,都在争战())或召集百姓())时「竖立旌旗」。

6「现在我知道耶和华救护祂的受膏者,必从祂的圣天上应允他,用右手的能力救护他。」

7「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

8「他们都屈身仆倒,我们却起来,立得正直。」

6-8节是王的回应,宣告从神那里得着了必胜的信心。诗篇中常常用「现在」())这个词来代表转折。
「车」和「马」都是当时平原作战最强大的武力,大卫的主要敌人非利士人())、亚兰人())和亚扪人())都大量使用战车和马兵,但大卫的军队完全是步兵。因为神不需要祂的百姓依靠强大的武力争战,即使缴获了车、马,也要「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用火焚烧他们的车辆」())。历史告诉我们,靠车、靠马的人最终都「屈身仆倒」,而靠神的人却永远「立得正直」。
本诗三次提到「神的名」())。
上图:迦南人的战车,适合在平原作战,但在山地就无法施展威力。所以当非利士人与扫罗决战时,要迂回到北方的耶斯列平原(撒上二十九1)。

9「求耶和华施行拯救;我们呼求的时候,愿王应允我们!」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主与你们同在

原来这篇诗可能是为大卫前赴战场时所用而写的一篇祷文。然而,到了后来,当面对站在圣殿前的会众,恳切望着那一位君主坐在宝座上时,大祭司(虽然这个特别的名称在后来才被使用 )作为全以色列的发言人,他会宣读这祷文。当然,他是对神宣读这祷文,但他是站在君王面前。注意第一至五节是一篇祷文,不是一首诗歌。但本诗亦适合很多不同的情况。在现代,它用作欢送宣教士前赴‘为主争战’的讲词,它甚至作为年轻的士兵,地方教会的成员,当他们出发去保卫所爱的人时,所说的祝福语。它的主题是:‘当你最需要神时,愿祂不会沉默。’

祷文。遭难的日子,它的意思是多过一天的时间。当然旧约中日子可能解释为一天。但是在以色列的崇拜中,日子是指在人类经历中那个时刻,即当永恒的世界进入我们人类经验的时间中。我们都可以回顾这些日子,这些经验,其中很多是神圣得难以形容,甚至难以对他人描述出来。但是人也会遇到这一个‘时刻’,当罪恶势力在人的内心看来有所作为的时候,假若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时,那时只有一种抵抗它的方法,就是以雅各神之名的力量来应付。

因为在第三节之后有一个细拉,即是随着一股响亮音乐后的一个停顿,可能是由于在仪式进行中的此刻,祭司代表在他面前坐在宝座上的青年人献上燔祭。然后随着的是背诵我们在第四节找到的祷文。诗人说,人类可以作出愚蠢的计划,但是神能胜过这一切,达成美好的目的。

雅各的神,是以色列的救赎主。多个世纪以来,祂拯救以色列脱离一切的仇敌。所以此刻,祂值得信赖,如往常一样,会作常常作的事。在古时候,名称是它拥有者的本质的一幅正确图画。所以雅巍这个名称,正如我们以前看见的,在这时候有重要的意义:‘我与你同在’。参看的注释──一位初信者的喜乐。

这位君王的保卫和关怀将会来到,但不是从天而来,乃是从祭坛中发出的救赎言语。在前一首诗,我们看见它如何同时讲述自然的神及救赎的神。不单如此,我们,这群会众,现在盼望支持这位君王,因此他不会感觉到孤单的,以一己之力前赴战场。我们盼望以神的名设立旗帜,就是存着救赎的爱的神。所以我们看见一种早期的以色列‘救世军’(! )他们给那位代表会众前往争战的君王祷告支持他。参予他人的喜乐肯定是一件好的事。

很有可能在第五节结束之时有一个停顿。可能是这位青年男子或女子──或君王──第二次遇到‘牧者’,祭祀的先知,我们以前遇见过他。这样,他的盼望和信心便得到更新。结果,他现在再回到祭坛那处,并且用高声宣告说:‘现在(在我与牧者经过祷告聚会后 )我知道上主会帮助他的受膏者。’君王受膏立,祭司受膏立,被拣选作特殊工作的人受膏立。受膏的君主现在重新得回他确实的信心。他说,我知道神不会使我跌倒的。有人靠战车──我们可以加上坦克车和核子武器,但是雅巍我们的神,这名字是最强的。让我们注意,保罗说这是唯一可以夸口的。因为当事情非常差劲时,靠主我们神的名,我们却起来,立得正直。此乃伟大信心的宣告!神的右手会为他作成。因这缘故,新约使用这神学的图画,说及基督坐在神的右边,因为基督现在是神拯救的爱和救赎审判的执行者。

会众以欢欣的心情来聆听他们青年君王的信心宣告。所以在第九节,行列结束时,他们一起参加向神高声祷告,一方面为他祷告,也为他们自己。希伯来原文的意思可在标准修订本中看到。它是这样,主阿,当我们呼求时,让君王回答我们。但是假若思想我们所看见的这两行,我们便浮现英国国歌第一节所得到的精意。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二十篇

第二十篇“遭难的日子”

这个“遭难的日子”是战争逼近之日,由第7节的战车可以看出。本诗的结构将当时的情景呈现在我们面前:王正准备出兵,他已作过祷告,献过祭物,军事计划已拟妥,战士们也已各按旌旗归队。首先,群众祝王遂其所愿(1~5节),这是集体的祝福祈祷。接下去的回应,由一个人发言,也许是王自己,他宣称神必定答应他们的祈求(“现在我知道……”,6~8节)。最后众人再以为王祷告作回应(9节),内容简短而迫切。

这是诗中情绪最激昂的几篇之一,因为一场生死之战即将展开,胜负就在此一举。下一篇是其相伴之师,充满了欢欣鼓舞之情。

愿耶和华成就你一切所求的!

1.全篇的“你”都是单数,第6节指出这位便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所有人民都视祂为全国的代表,为全国命脉之所系:祂是“我们鼻中的气”,如“荫”能护蔽人,是“以色列的灯”。就实际而言,这个角色太重大,除了弥赛亚之外,任何人都担当不起,只是祂的预表罢了。

以色列人并不以为神的名具有魔力(好像某些异教的作法),而认为是神的自我启示,以及祂已准备听人祈祷(7节)……这里又提到祂对雅各和其后裔的承诺。由以下所记祭司的祝福看来,神让他们“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似乎将他们视为祂的产业。除此观念之外,他们也可为神行事,这是第5节的想法,以及亚撒呼求的概念“我们仰赖蹋奉痰拿来攻击”。这些观念都带进了新约之中,如:

2、3.圣所一字,其实只是“圣”,这里用作锡安的同义词,当时神的约柜已经在那里,代表祂的同在,但圣殿尚未建立。这个祷告的精神,与以利时代只靠赖约柜本身的态度,或先知时代只靠赖献祭的心态,完全不同,后者是企图藉此类方式强迫神行事。惟有神会将他们所当得的赐予他们(悦纳的直译是“使富有,或认为富有”)。

4.虽然在希伯来文中,“将你心所愿的赐给你”,与的表达略有不同,但二者美好的衔接,使这两篇成为危机之前与之后的祷告与感恩之诗。筹算一字有时译为谋略或计谋:,本诗承认人的计划有其极限,而这两处经文则从天上与地下暴露出这一点。

5.本节与第6、9节译为胜利的诸字(和合:夸胜、救护、拯救),其字根为“拯救”(参,耶稣之名)。在战争的情况下,这层含义使“拯救”不仅是单单救出来,更多了一积极的内容。神的名请参第1节的注译。竖立旌旗(希伯来文是一个字)令人忆起等处,各支派按次序排列(“各归自己的纛下”),以及中活灵活现的描写:“展开旌旗的军队”。用了另一个不同的字。最后,在这节中请注意,成就的深远含义,即它与筹算(4节)和祈求的关系:

祂必应允

此段突然转为肯定的把握,请看第六篇结尾的注释。这时景观也扩大了:原本是向锡安求助(2节),现在帮助则来自天上。

7.夸(AV、RV“信靠”,和合:题)是翻译添进去的,不过相当合理;这一句惟一的动词是“我们要题起”(RV)。有人认为,这个动词的特殊含义,是在崇拜时宣告神的名,将祂的能力带进来(见1节的注释),有点像基督徒奉基督的名求神的保护或得胜。但是由这一片语的前置词看来,它比较符合旧约对联盟或关系的表达(如::“题说”)171。在,它与“起誓”并列,这很像我们俗语的用法,我们会说一个人“奉”某项药物或精巧之物“起誓”(译注:即深信其效能之义)。车与马是古代最可畏的武器,但以色列人却由此回忆起神奇妙的拯救,如:在红海边与基顺河旁(出十四章;士四章)。

应允我们

希伯来文(加上传统的标点)直译为:“耶和华,赐下胜利;愿王回答我们(或,王将回答我们),在我们呼求的日子”。但 RSV 所译的第一句话:耶和华啊,赐胜利给王,与希伯来文的意思相符,且使这一行与下一行的长度相同172。这一点似乎勉强算为可取,不过大致上两者的意思都甚接近。

最后一句,直译为“在我们呼求的日子”,与本诗首句成了先后回响。遭难的日子成了祷告的日子,这项事实使得第6~8节充满希望的精神,成为实际的信心,而不是幻想式的乐观。

171 见 Childs, p.14.
172 但 MT 第二行为第三人称:“让他回答”,或“他将回答”。七十士译本、叙利亚本,与耶柔米都读为祈使词,“回答我们”,与 MT 的子音有一个不同,即 ( wa `@ne{nu^ ,而非 ya`@ne{nu^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愿耶和华在你遭难的日子应允你,愿名为雅各神的高举你。」

在这首王者诗里,大卫转述百姓祈求他在战争中获胜的祷告(1~5节 ),复述他自己信靠神赐予胜利(6~8节 ),并重申百姓向他们的王耶和华所发出的祷告(9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君王出战前为他祈祷,有力量战胜敌人的诗。此诗的来源虽难确定,但《代下》二十章所记犹大受外族连手攻击的事或为此诗背景。当日约沙法王宣布禁食,向神祈求,获神允许胜利,说明胜败在乎神。这是人民为王代求的祷告。

――《启导本诗注释》

“雅各神”指拯救以色列全民的神,雅各是以民十二支派的先祖,神当年曾领他们出埃及进迦南。“应允你”指给王帮助,取得胜利。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为君王祈祷的诗:诗人在交战前夕,求神使王得胜。

――《串珠圣经注释》

「名为雅各神的」:或作「雅各的神之名」,代表神的力量。

――《串珠圣经注释》

恳求胜利。即将出战的君王,在招集军队与会众祈祷献祭时吟诵。首先,献上恳求神祝福的祷文(1-5节 );宣告王或主管仪式祭司的话语(6-8节 );最后会众献上简短恳切的祷告(9节 )。本诗谈论生死攸关的问题,被视为诗中最紧张的诗。21篇是这首诗的完结,已完全消除20篇的危机,诗人献上充满欢乐与无限生机的感恩之歌。代下20章明确表现这首诗的背景,由王先向神祈祷,利未人传讲鼓舞性的预言,劝勉以色列百姓信靠神保守的能力。

――《圣经精读本》

你……你: 使用单数“你”,不是复数“你们”,分明指6节所说的受膏者。以色列人认为一人可以代表全体,一人的命运就是全体国民的命运。愿名为雅各神的高举你: 并不是神名字本身具有某种神奇力量,是神的自我启示和拯救向投靠的人所发的热心。

――《圣经精读本》

全篇的「你」都是单数,第6节指出这位便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所有人民都视祂为全国的代表,为全国命脉之所系:祂是「我们鼻中的气」,如「荫」能护蔽人,是「以色列的灯」。就实际而言,这个角色太重大,除了弥赛亚之外,任何人都担当不起,只是祂的预表罢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这几节经文里,“你”是指那位“受膏者”君王(6节 )。

――《诗雷氏研读本》

】「愿他从圣所救助你,从锡安坚固你。」

圣所与锡安是同义词,象征神的圣洁与临在。

――《圣经精读本》

圣所一字,其实只是「圣」,这里用作锡安的同义词,当时神的约柜已经在那里,代表祂的同在,但圣殿尚未建立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纪念你的一切供献,悦纳你的燔祭。细拉」

「燔祭」:把祭牲全部献上,一点也不留下的祭祀。

――《串珠圣经注释》

这个祷告的精神,与以利时代只靠赖约柜本身的态度,或先知时代只靠赖献祭的心态,完全不同,后者是企图藉此类方式强迫神行事。惟有神会将他们所当得的赐予他们(悦纳的直译是「使富有 或认为富有」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将你心所愿的赐给你,成就你的一切筹算。」

「筹算」:为争战所准备和定下的计划。

――《串珠圣经注释》

将你心所愿的赐给你: 与21:2“他心里所愿的,你已经赐给他”稍有不同,但两节经文都属于“赞美耶和华之名与救恩”的同一主题,“所愿”有时也译为“谋略”,36:5)。

――《圣经精读本》

虽然在希伯来文中,「将你心所愿的赐给你」,与的表达略有不同,但二者美好的衔接,使这两篇成为危机之前与之后的祷告与感恩之诗。筹算一字有时译为谋略或计谋:,本诗承认人的计划有其极限,而这两处经文则从天上与地下暴露出这一点。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要因你的救恩夸胜,要奉我们神的名竖立旌旗,愿耶和华成就你一切所求的。」

“旌旗”大概是出战大军的旗帜,在典礼中竖立,军兵环绕,象征有神同在,能杀敌致果。

――《启导本诗注释》

「救恩」:在这里乃指从敌人手中获拯救。

「竖立旌旗」:代表耶和华的同在或指在战场上凯旋、夺得敌人的旗帜,也有学者把此句译作「要奉我们神的名凯旋」。

――《串珠圣经注释》

夸胜: 与6节的“救护”及9节的“拯救”,都派生于“拯救”这同一词根。胜利不是一时或短暂的,特点在于永恒性。

――《圣经精读本》

本节与第6、9节译为胜利的诸字(和合夸胜、救护、拯救 ),其字根为「拯救」(参 耶稣之名 )。在战争的情况下,这层含义使「拯救」不仅是单单救出来,更多了一积极的内容。神的名请参第1节的注译。竖立旌旗(希伯来文是一个字 )令人忆起等处,各支派按次序排列(「各归自己的纛下」 ),以及中活灵活现的描写:「展开旌旗的军队」。用了另一个不同的字。最后,在这节中请注意,成就的深远含义,即它与筹算(4节 )和祈求的关系:

──《丁道尔圣经注释》

旌旗】

以色列和其他国家,包括亚述,都有在作战或召集支派之时使用旌旗的习惯。埃及的军旅以神祇为名(如亚孟旅、色特旅……等 ),其旌旗就是用代表这些神祇的事物作为识别。高举(竖立 )旌旗显然是胜利的表示。昆兰文献对旌旗作出了详细的描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现在我知道耶和华救护他的受膏者,必从他的圣天上应允他,用右手的能力救护他。」

“受膏者”指君王。

――《启导本诗注释》

「受膏者」:指君王。

「应允他 ...... 救护他」:原作「用他右手得胜的大能应允他」。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王有必胜的信心,因他是神的受膏者。

──《新旧约辅读》

】「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

“提到”。夸口。别人以军事力量夸口;敬虔的人却以耶和华夸口。

――《诗雷氏研读本》

信靠神才是能战胜敌人的武器。此处提到战车、战马,说明这首诗为出战前的祈祷诗。

――《启导本诗注释》

「提到」:或作「大声传扬」,这里大概有「夸耀」之意;敌人仗恃战车战马,但选民倚靠神,以神的名为夸耀。

――《串珠圣经注释》

有人靠车……提到……神的名: 极其鲜明对比非基督徒与基督徒的生活态度。前者依靠资财、武力等外在属世之物,圣徒只信靠神。

――《圣经精读本》

夸(AV、RV「信靠」 和合题 )是翻译添进去的,不过相当合理;这一句惟一的动词是「我们要题起」(RV )。有人认为,这个动词的特殊含义,是在崇拜时宣告神的名,将祂的能力带进来,有点像基督徒奉基督的名求神的保护或得胜。但是由这一词组的前置词看来,它比较符合旧约对联盟或关系的表达171。在,它与「起誓」并列,这很像我们俗语的用法,我们会说一个人「奉」某项药物或精巧之物「起誓」(译注即深信其效能之义 )。车与马是古代最可畏的武器,但以色列人却由此回忆起神奇妙的拯救,如:在红海边与基顺河旁(出十四章 士四章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都屈身仆倒;我们却起来,立得正直。」

他所倚靠的是大能的耶和华,因而可预测到结果肯定是「依靠神的必然得胜(此乃「立得正直」之意 ),依靠人的武力者必然灭亡。

」──《新旧约辅读》

】「求耶和华施行拯救;我们呼求的时候,愿王应允我们。」

会众为王代求,希望得到王的应允。有的译本将本节译为“耶和华啊,求你拯救王,我们呼求的时候,求你应允”,似更能与首节呼应。

――《启导本诗注释》

结束的祈求:古译本把此节译成「耶和华啊,求你拯救王;我们呼求的时候;求你俯允。」学者们认为本篇既然是一首为君王祈祷的诗,这样的译法较为贴切。

――《串珠圣经注释》

若译成“主啊,当我们呼求时,求你使王应允我们”,更接近原文。

――《圣经精读本》

希伯来文(加上传统的标点 )直译为:「耶和华,赐下胜利;愿王回答我们(或 王将回答我们 ),在我们呼求的日子」。但 RSV所译的第一句话:耶和华啊,赐胜利给王,与希伯来文的意思相符,且使这一行与下一行的长度相同。这一点似乎勉强算为可取,不过大致上两者的意思都甚接近。

最后一句,直译为「在我们呼求的日子」,与本诗首句成了先后回响。遭难的日子成了祷告的日子,这项事实使得第6~8节充满希望的精神,成为实际的信心,而不是幻想式的乐观。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9- 20篇 )】

1诗人赞美神的创造和律法,今日基督徒在教会生活中有这两方面的赞美么?当你参与整体会众的赞美时,你是否如诗人般投入呢?你对神的话是否如此尊重?

2神的创造和话语(律法 )是启示的工具,若只有前者的启示,足够吗?要使人认识神,我们须传讲那一方面的启示?神的话有什么功能?

3当你身处的社会或国家发生动乱,你的教会有否为政治领袖祷告?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锡安”,在圣经中是很有意义的!】

“锡安”是耶路撒冷的另一个名称,大卫把约柜安放在那里,所罗门也在那里为神建造圣殿。神拣选锡安来代表祂在世上的同在(132:13)。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们要因你的救恩夸胜。」

『救恩』也可译作『得胜』;『夸胜』也可译作『快乐』。所以,这句话也可译作『我们要因你的救恩快乐』或『我们要因你的得胜夸胜』。得胜与夸胜不同。得胜完全是基督作的,夸胜是我们作的。比方球场队比赛,打胜球的是队员,欢呼快乐夸胜的是拉拉队员和球迷。凡不会说阿利路亚的,我不说他没有得胜,但是,我可以说他得胜的音调不对。一个外省人说北京话,字是对的,但是腔调不对。

—— 倪柝声《得胜的生命》
得胜的旌旗】

「奉我们神的名竖立旌旗。」

巴勒斯坦地不以产马著名。那里的牧野满布羊群,运送庄稼用土产的驴。但遇到战争怎么办?
明显的,使用马兵战车,在当时占尽军事上的优势。埃及产马,当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法老率领战车马兵急追,其声势曾使以色列人丧胆绝望;但神叫摩西向红海伸杖,把水分开,以色列人凭信心下海中,走干地过去;埃及人也试着要过去,就被海水吞灭。
神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只是王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为要加添他的马匹;因为耶和华曾吩咐他们说:‘不可再回那条路去’。”
一直到大卫王的时候,圣经没有记载以色列有大规模的马兵战车。在防守战争中,这方面的缺乏,不至于造成显著的劣势;就是在对亚兰人和摩押等外族人的时候,他们也都能靠着神战败敌人的车马,也从而掳获他们的战具装备。但是,到了所罗门作王,他不但娶了埃及法老的女儿为妻,也大量发展马兵,从埃及进口马匹车辆)。不过,这埃及生意,也同时进口了偶像和物质文化,使神的子民靠车靠马,以为装备是唯一的制胜因素,过于倚靠神。
大卫战争决胜的因素,是靠祷告。他在出征之前,教导百姓为王为国祷告:“愿名为雅各神的高举你”,是记念神对以色列的应许。人的计划韬略,运筹帷幄,并没有错;但更要紧的是神“成就你的一切筹算”)。他知道人高马大的优势,他知道组织的重要,战车是进步的科技;但他更相信神的大能,神一出令,敌人都会仆倒失败。
神的子民不是夸自己的声势,而是“因神的救恩夸胜,要奉我们神的名竖立旌旗”。以色列的军队,不是大卫个人的侍卫,是耶和华的军队,祂自己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旌旗就是军队归属的徽号,表明是说为统帅;如果谁把教会当作个人事业,就不必求神帮助,神也必不下手帮助,而让人得荣耀。因此,当有人“竖了自己的旗为记号”,就是神荣耀的低点。
既然如此,战争的胜败也全在于耶和华:“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题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

── 于中旻《诗笺记》

「现在我知道耶和华救护祂的受膏者。」

这是指大卫这以色列的受膏君王,也指主耶稣,就是父神向祂应许万有都服在祂下面。但是这也指每一个圣徒为圣灵所膏。基督徒为受膏者,因为基督是受膏者,可惜我们各不副实,我们不能见证神右手的能力,因为我们没有向圣灵俯首降服。你到底怎样样?你能否和保罗一起说,膏我们的神;或如约翰所说,从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这样祂必以救恩保护你。凡被恩膏的,必有神右手救护的能力。

你还怀疑什么呢?你说有困难、缺陷与陷进,以及试探诱惑,阻碍重重,很难完全胜过失败。但是看这些圣经的语气,你就明白神右手的力量。这力量还不够坚强吗?要知道这力量只救护,决不毁坏。祂右手的力量能救你到底。所以要转离仇敌与试探,深切思想,可以这样说:「神今日必救护我,并且常常以祂右手的力量救我。」神的右边不就是主耶稣坐在座位吗?祂的爱使祂死在十字架上,这坐在右边的说:不要惧怕。

──迈尔《珍贵的片刻》

中国历史故事——破釜沈舟】

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振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率将卒二万渡漳水,救鉅鹿;但战争无法进展,陈余复请救兵,项羽乃全体总动员,引兵渡过漳水,命令各兵士,将乘来的船皆弄沈,又将行军用以煮饭的釜甑打破,又烧庐舍,只带三日的粮食。那时兵士不知其意,及至全体「破釜沈舟」,项羽乃下令,叫一切士兵当抱必死的决心,只许进,不许退,因退路已绝,一切烧饭釜甑也没有了,若不付出全力争取胜利,必定不能生存。于是士卒上下一心,勇往直前,将王离围困起来,与秦国的军队,作九次的大战,绝其运输的通道,大败秦军,杀秦国之将稣角,掳王离。秦将涉开不肯降,乃自放火烧死。在战争的时候,楚国的战士,个个英勇过人,无不以一当十,叫杀之声震动天地,强暴的秦军,一败涂地,从此项羽威声大振,诸侯莫不屈服。

「破釜沈舟」其意为牺牲一切以求取胜利,这种行动需有坚决的信心;我们有耶稣基督的牺牲流血十架,若加以坚决信心,必定胜利有余;这是君王的主耶稣基督的宣言。

——林政杰《诗的讲章》

有人靠车,有人靠马;我所靠的可会单纯如大卫?】

有些国家以军力和武器自夸,但是这些力量却不能长存。综观历史,不少帝国兴起势力庞大,到头来却又归于大漠黄沙。但是大卫却知道,他的国家的真正力量不是靠军备,乃是从敬拜神而来;这不是军力,乃是神的能力。不论是国家或是个人,惟有神能保守。要肯定你对祂的信心,因祂带来永远的胜利。你究竟还要信靠谁呢。

──《灵修版圣经注释》

国历的正月(January ),若加以研究其字根由来,是由拉丁文的(Janus )罗马的神话中,有一位把守年关的神明真纳斯(Janus ),因此一月有「门」的意思。

古时罗马异教的祭司,在每天早晨开始之时,都向真纳斯献祭。或在开始一件新工作前,先向他祷祝,意思是祈求他开门。正月初一日是罗马人祭祀真纳斯的大节期。这庙门平日关门,但一旦国家有战争,便把庙开放。这座看守新年之门的神像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一个头,却有两副面孔,一向前,一向后,向后那副是老人的面孔,充满衰老、疲乏、灰心、失志的样子,皱纹满面,鸡皮鹤髪;但那另一个向前的面孔,却是一个青年的面,充满青春、活泼、喜乐、兴奋的朝气,每一位进庙朝拜真纳斯神像的人,都因他的面孔受到感动和激励。由这可知罗马人一旦有战争,便求真纳斯降福保佑旗开得胜。大卫于他为国战争,出征典礼,亦如同在圣殿献祭、祷告,预祝胜利赞美,结果得胜有余。

教会初代历史记载,于公元三二五年,君士坦丁大帝统治罗马帝国,艰巨地抵御外患,北番野蛮民族的南侵。太后是位虔诚的基督徒,自君士坦丁孩童时,即授与宗教教育,生活信仰虔诚。曾于三二五年出征,当年是国家存亡最艰巨的关头。在出征前,太后勉其倚靠耶稣基督,就必得胜;在征伐路上祷告,看见神给他异象:在空中出现十架军旗,并有字样写着,惟靠此记号就必得胜。果然神使他大大地胜利有余,全国上下欢欣鼓舞;由此他把基督教定为国教。

公元一八一五年六月,英国名将惠灵顿,在滑鐡卢之役,打败了法国拿破仑的军队,而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惠灵顿将此大喜的信息回报英国本国政府,但当时还没有电报和无线电,乃用信号在空中拼字,将消息昭告国人。因为雾浓,伦敦市民看到空中的字样是:「惠灵顿打败了。」这时百姓不禁垂头丧气,叹息连声。其实,这只是消息的上半部,因为随后拼出来的「仇敌」字样,在云雾完全消散之后,才完全显现。大家看见了「惠灵顿打败了仇敌」字样时,竟然欢喜得不敢相信。及至证实了这是千真万确的喜讯时,不禁欢呼雀跃,欣悦若狂。

以上这些实例,提醒我们惟靠耶和华,必得胜有余,正如7节:「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

」——林政杰《诗的讲章》

世人所恃的往往是看得见的力量,但有信心的人用灵眼能看见更大的力量;由祷告必得神所赐的勇敢,所以要在灵性上得胜,必先作祷告。

弗朗克(Francke )是德国十八世纪有名的神学家,到了一个礼拜六,正要付工钱的时候,没有一文钱,工人问他要钱的时候,他回答说:「我没有钱,但我有信心。」这话刚刚出口,就有一个学生送来三十元;然后,把这钱送给工人,刚好够所需要的,神的名是可靠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