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哪,你们都当听这话。世上一切的居民,」
这智慧诗的写作是为了教训人而不是赞美神,它呼吁世人留心聆听有关邪恶财主暂时之荣耀和虚假之安全的真理(1~4节 );恶人必遇恶结局,义人却有永久的盼望(15~20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篇智慧诗,教训人财富不可恃。劝人勿贪恋钱财,因无人能向死亡交赎金,使寿命延长一刻;只有神能拯救正直人,长享与神的交通。
全诗可分为:1,引言,邀请众人,无分贫富贵贱,都来听智慧语(1~4节 );2,讲述财富的不足恃(5~12节 );3,分别述说富人与穷人的命运(13~20节 )。12和20节有若副歌,为前后两部分作结。
――《启导本诗注释》
恶人终必灭亡。智慧诗(训诲诗 )论及虽然神在治理世界,恶人却仍得亨通。本诗作者以锐利的属灵眼光,开始就宣告恶人终必灭亡,尖锐指出因物质丰富,不信靠神的属灵无知。为稍纵即逝的地上富贵,不喜爱、顺服永生之神的话语,意味这些人拒绝承认 :①人生短暂,来世永恒的事实;②富贵只是瞬间幸福,神是永恒福乐根源的真理。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①呼吁人倾听智慧之言(1-4节 );②恶人的繁荣徒然(5-15节 );③恶人的富贵与权势必不长久(16-20节 )。
――《圣经精读本》
万民哪: 对以色列狭隘的民族主义具有冲击性。福音必超越民族、理念、历史,传到全地、万邦。
――《圣经精读本》
【】
引言:诗人邀请人聆听他的忠告,无论贫富贵贱都要来静听。
――《串珠圣经注释》
侧耳倾听智慧。1、2节谈到训诲对象;3、4节论及传达教训的真挚态度。诗人怀着无限自豪和自信,扬声向全地发出智慧之言。领悟属灵真理比一切世事都重要,惟有圣灵的启示才能使我们晓悟真理。
――《圣经精读本》
【】「无论上流下流,富足贫穷,都当留心听。」
“上流下流”指权贵与平民。诗人要贫富都来听。穷人须知神是他们的倚靠,富人也应知道钱财非万能。
――《启导本诗注释》
「下流」:指普通市民;
「上流」:有权势的人。
――《串珠圣经注释》
无论……富足贫穷: 富足、贫穷绝对影响人际关系,但在神真理面前,人人都平等。
――《圣经精读本》
低与高二字(和合上流下流 )代表了「世人」(用了最通俗的字~a{d[a{m 以及指个人的字~i^s% )。NEB的翻译较令人信服:「所有人类,每个活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口要说智慧的言语,我心要想通达的道理。」
我心要想: 诗人所说的智慧,不是由人发现,乃是神所默示。耶稣基督作为智慧之源、神的儿子,是我们的真智慧及真理。
――《圣经精读本》
【】「我要侧耳听比喻,用琴解谜语。」
“比喻”。箴。“谜语”。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用琴解谜语”:弹琴可得灵感。诗人藉琴声取得解决困难问题的启迪。真智慧来自神,故须静听,用琴声排除俗虑。
――《启导本诗注释》
用琴解谜语: 音乐带给人灵感。属世的音乐带来属世的感动,赞美神的音乐则带来灵里的感动,使心灵得到升华。
――《圣经精读本》
解直译为「打开」,因此可以指回答谜题,或予以引伸说明。既然这里是要世人留心听,前者比较可能。NEB的意译甚佳:「用琴说明我怎样解开这谜。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比喻】
本节译作「比喻」的字眼(mashal )的意思十分广泛:「比喻」、「诗歌」、「神谕」,和合本「诗歌」 )。它在本节和在一样,都是「教训」的意思(和合本「箴」 );指神对百姓的教训,一方面以以色列人为警告的对象,另一方面运用常见的智慧文学体裁,使「万民」──不单以色列人──都能听懂。这话又或可以和的「黑暗话语」相提并论。迦勒底的侵略者丧失不义之财,遭受讥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用琴解谜语】
对偶工整的诗歌若是有琴瑟伴奏,其节拍必然更加动听。以利沙宣讲默示之时需要乐师,亦可与此相提并论。埃及《温纳蒙故事》也有一个先知乐师合作的场合。赞美的话毋庸置疑是随着琴瑟乐声吟诵或歌唱的。诗人和说书者述说神大能的作为或以色列英雄事迹时有音乐伴奏,是十分自然的作法。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患难的日子,奸恶随我脚跟,四面环绕我,我何必惧怕?」
应作「在危难的日子,那些逼迫(或欺骗 )我之人的奸恶围绕我,但我有何所惧呢」。
――《串珠圣经注释》
【】
诗人问为什么?(和合何必 ),这是教师激发学生思考的技巧,让人对一似乎已知的问题,重新探索──这是很有效的方式;虽然情况很恶劣,仇敌四面环绕(5b节 ),以权势威逼(6节 ),像未改变以前的雅各那么诡诈〔其名字,不好的含义为「欺哄者」,与 RSV在此译为逼迫者的意思(和合随我脚跟 )相近,也像那些「随我脚跟」的人(5节 RV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富人难逃一死:诗人指出金钱并非万能,绝不能延长富人的寿命。
――《串珠圣经注释》
【】
恶人的亨通徒然无望。对比信靠神的诗人与依靠钱财的恶人,嘲笑恶人的愚妄。尤其指出即将到来的死亡,斥责恶人的精神麻痹。
――《圣经精读本》
【】「那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
自夸钱财多的人: 世人的夸口是钱财。我们可夸的惟有耶稣的十字架,而不是自己的富足。
――《圣经精读本》
【】「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将赎价给神,」
【】这里意思是,人不能向神买赎日子,延长寿命。
――《诗雷氏研读本》
人无论如何富有,不能用钱向神买赎生命。要人长生不死需付出的代价极重,世上无人有能力办到。
――《启导本诗注释》
可意译为「一个也不能用钱买赎自己的生命,决不能把赎价付给神以延长寿命,因为生命的赎价十分昂贵,无人可付出足够的价钱,使他永远生存,不进坟墓」。
――《串珠圣经注释》
钱财在死亡荫影下毫无价值、意义。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自夸钱财之辈,实在没有认识彼岸世界的属灵智慧。迷恋财物的人,当回想人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的事实。
――《圣经精读本》
在提供答案之前,问题本身已透过第6节的倚仗财货等字,稍予暗示 ── 因为财富的不可靠是众人皆知的。而这里完全陈明了荒谬的所在:这种人生是为必败的事而活;那种惨败会使一切都丧失意义,此时实在必须予以指明。
赎价的比方,在两方面很合适,因为固然陷入困境的富人需要付赎金,一无所有的穷人也需要救赎。到了被死拘禁的地步,一个人毫无能力为自己买出通路,也不能为其他人办到。至于这赎价为代赎的问题,到第15节才略现曙光,而且并不是直接的说明。
──《丁道尔圣经注释》
【】「叫他长远活着,不见朽坏,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只可永远罢休。」
【】「他必见智慧人死,又见愚顽人和畜类人一同灭亡,将他们的财货留给别人。」
凡是肯用脑去想一想的人;都能明白,连智慧人也一样会死,何况愚昧又不受管教的人。
――《启导本诗注释》
「畜类人」:恨恶管教和责备的人。
――《串珠圣经注释》
【】
对「他留下多少?」的问题,第10节给予清楚而无情的回答:「全部」。如果第11节他们的坟墓(和合他们心里思想 )是正确的读法 ── 与他们立名的地成对比 ── 那将是一个人真正能够拥有的「房地产」;对上述答案而言,即使有此阴森森的例外,也没有多大帮助。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心里思想,他们的家室必永存,住宅必留到万代;他们以自己的名称自己的地。」
富人虽曾拥有无数的士地,但坟墓却是他们永久的住宅,永远的居所(「心里思想」古译本作「坟墓」 )。
――《串珠圣经注释》
必留到万代: 刻画面对死亡的人,得不到来自神的永生,拼己力欲存留万代,又可笑又可怜。他们的结局必是悲惨的灭亡。
――《圣经精读本》
【】
“心里思想”有古译本作“坟墓”。本节继续前节讲述富人的话,不但财富留给别人,自己不能享用,尽管有无数财产记在自己的名下,希望为人永志,但坟墓却成为他们永远的家室,做他们代代的住处。富贵如浮云,生命如刍狗。
――《启导本诗注释》
【】「但人居尊贵中不能长久,如同死亡的畜类一样。」
这里并非处理来世的问题,而是指出恶人只有今生的盼望。
――《诗雷氏研读本》
尊贵……如同……畜类一样: 人拥有生命,是尊贵的存在,但在必有一死这点上,与畜类无异。本节从存在论角度,谈论人必归入死亡的虚妄性,20节宣告,尚未领悟此真理,只耽溺于属世快乐的人,在世期间也如同畜类一样毫无价值。
――《圣经精读本》
这一迭句在第20节重复出现时,将有显著的不同(RSV与最近的译本却予以消除 )。在希伯来文中,这两种形式各自成了本诗两段的总结。这里它要人注意,到终点并没有金钱或地位可买的「过夜住处」〔居住(和合居 )一字最常见的意思〕。(尊贵与金钱、地位皆有关 参「珍宝」 ,「尊荣」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行的这道,本为自己的愚昧,但他们以后的人还佩服他们的话语。细拉」
本节可译为:“这便是信靠自己财富之人的命运,和佩服他们话语(或庆幸自己所得 )之人的结局”。
――《启导本诗注释》
可意译作「这便是那恃仗自己财富的人的遭遇,是那些以自己所拥有的为满足之人的终局。
」――《串珠圣经注释》
诗人预测当时有投靠钱财的人,后世也必有许多人仰仗资财。今日,发生在周围的许多事,都应验了诗人的话。
――《圣经精读本》
【】
详述富人的结局:这些自恃有钱的人终必要死亡,到时候甚么都不能带走,故此,诗人劝告人不要嫉妒富者。另一方面,属于神的人却会获神救赎(15 )。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如同羊群派定下阴间,死亡必作他们的牧者,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辖他们,他们的美容必被阴间所灭,以致无处可存。」
“死亡必作他们的牧者”。死亡要引导他们一路走向阴间。参看的脚注。义人最终要得胜恶人,或在今生,或在来世(“早晨” )。
――《诗雷氏研读本》
死亡必作他们的牧者: 隐喻恶人的永死。与圣徒以赐人生命的耶和华为牧者有天壤之别!管辖: 意味在复活之日,义人必治理他们。他们……无处可存: 指他们百般顾惜的肉体,却在远离、朽坏、归入虚无。
――《圣经精读本》
本节的意思是:富人象羊,由他们的牧人也就是死亡领他们直入坟墓。富人进入坟墓后,形体朽坏,阴间成为他们的住宅。
“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辖他们”:照一些译本可作“直入坟墓”。但有的人认为“管辖”有“胜过”的意思。不是说正直人在阴间管辖富人,而是说5节所讲的正直人遇到的患难和奸恶,会象黑暗在清晨来临后,成为过去,一一消失(15节 ),情况远胜富人。
――《启导本诗注释》
可作「他们如同羊群注定下阴间;死亡将牧养他们,义人将管辖他们。他们的容貌立刻衰萎,以阴间为他们的住宅。
」――《串珠圣经注释》
【死亡必作他们的牧者】
这句话新国际本译作「死亡必以他们为食」。在乌加列的巴力史诗中,死神摩特的外形是个狼吞虎咽的怪兽,吞吃活人:「坟墓的尘土吞吃其猎物,死亡伸出两手随意吃食。」约伯也是使用类似的意象,来形容「消没犯罪之辈」的阴间。也包括了死亡吞吃恶人四肢的形容。形容坟墓是个将人囫囵吞下的大嘴,《巴力与亚拿特》的史诗又以同样的意象应和:死神摩特「伸出两手」,「吞吃猎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将死亡人格化的诗句,在旧约中不多见;这一段与同样具阴森恐怖的效果,那里描述死亡从窗户爬进屋内,将活人带走。这里他却不是入侵的外人,而是在自己的草场上。不过我们所用的原文(有许多古译本支持 ),在此也看见另一个胜利。「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辖他们」(RSV小字 AV、RV 参 JB )。这句话可能只是应许,最后受害者终将反败为胜,就像以下。但也可能是瞻望所论复活的早晨;「我醒了的时候」。截至现今,本节最明显的乃是:到末了,毫无指望的人,和最后终于得胜的人之间的对比。而从第14节的其他部分,及至第15节,亦可看出至终对比的所在,就是毁灭与拯救。形容毁灭的用语非人格化,就如废弃(灭 )和剥夺,但是救恩则从始至终都是个人化用语。神不像第7节要求赎价,反倒亲自付出(15节 )── 从上下文看来,这一点至少暗示了代赎,因阴间已将罪人拘禁。而他和我则证实,这种拯救不是疏远的,乃是十分亲密的。收纳一字比我们所感受的更积极;这是形容以诺的话:「神将他取去」;在与这里类似的情境中,这字再度出现。无论这里所言是否及于复活的景象,至少它告诉我们,死亡之后最重要的是,没有一事能使仆人与主人隔绝,而主人是以大爱并行动表现出祂的关切。
──《丁道尔圣经注释》
【】「只是神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因他必收纳我。细拉」
神为人付上赎价,因为人自己付不起(7-8节 )。
――《诗雷氏研读本》
暗示诗人面临死亡危险,但相信神必救他脱离死亡。
「因他必收纳我」:应是「他必定把我带走」,就如以诺和以利亚被神接去一样,。
――《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的盼望】
以色列人在宗教社会概念上,与美索不达米亚人有很多共同之处,对死人复活、最后审判、来生赏罚也没有广泛的了解。这一点要等到被掳归回之后,才在犹太教中明朗化,是例证之一。如此,在这经文之中,诗人是将敌人的命运,比对自己的盼望。敌人无望逃离坟墓,诗人则仰望得着神的救赎。有人提出作者所指的,是好像以诺或以利亚一般,完全避免了死亡,但可能性不大。新国际本将最后一句译作「他必把我取到他那里」(和合本「因他必收纳我」 ),其中「他那里」三字纯粹基于诠释,希伯来原文是找不到的。神「拿取」人来救他性命的概念,在十分明显;新国际本将同一句话译作「他抓住我」(和合本同 )。有关来生的讨论,可参看:诗中「常见的概念」附论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见人发财、家室增荣的时候,你不要惧怕,」
「惧怕」:有学者解作「嫉妒」,。
――《串珠圣经注释》
不要惧怕一字与「不要(存嫉妒而 )看」相近(参 NEB ),我们或许会以为应当是这个字。但第5节解释了惧怕的原因,因为此处所想到的富人,乃是手下不留情的人。请注意,这里并没有应许他不会事事占上风,只是提醒我们,他的尊荣必不持久;按其本质来看,它所给予人的报酬,正如第18节的实话;不会比那更多。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依靠钱财的局限。本诗的结论,强调恶人物质的富饶,在死亡面前的无奈。纪念死亡的住处,对恶人来说是警告,对义人来说是希望之光。即使如此,圣徒不该怀疑地上的生活。患难中的圣徒当铭记彼岸必有抚慰与安息等候。成功的圣徒当牢记必有更大的赏赐与荣耀等待,每一步都行在通往永恒的道路中,有别于如畜类的恶人。
――《圣经精读本》
【】「因为他死的时候,什么也不能带去,他的荣耀不能随他下去。」
「荣耀」:指财富。
――《串珠圣经注释》
【】「他活着的时候,虽然自夸为有福(你若利己 人必夸奖你 ),」
本节可译为“虽然他活着的时候自夸有福,他兴旺的时候,人都夸奖他”,但到头来仍是一死,永不再见光。“你若利己”有“你若日子过得舒服”的意思。
――《启导本诗注释》
应译为「虽然他活着的时候自己称颂自己,而且一个有权有势的人自然会被人称赞」。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仍必归到他历代的祖宗那里,永不见光。」
【】「人在尊贵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类一样。」
重复12节的意思:如果一个有钱人只懂追求荣耀富贵,就与禽兽无异,死亡一来便呜呼哀哉,毫无价值可言。
――《串珠圣经注释》
最后的迭句在形式上比前面稍有不同。希伯来原文有古译本为证,AV与 RV保存其原貌,但 RSV与 NEB未予接受:「人在尊贵中,而不醒悟,就像死亡的畜类一样。
第一个迭句(12节 )与此处第二个迭句之间,出现14b、15节的伟大应许,以及人类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这是严肃的结局,而说明这些的目的,由开头的呼召可以看出:「万民」都当「听」(1节 ),并且要能「通达」(3节 );这是得着永生唯一的门路。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49篇 )】
1这篇诗既然针对富人恃财的愚昧,为何呼吁下层人士来听呢?参16节。这智慧诗是否适合所有人?
2本篇如何论及钱财的有限?这信息给你什么提醒?基督徒对金钱应有什么态度?; ; 13-15。
──《串珠圣经注释》
【】一九五三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波士顿的一位心理学医生朗诵论文说:「文明时代的金钱病就是失眠、胃溃疡、头痛、神经失常。」
这些病不是财富多少影响的,而是对金钱的概念影响的。
到底金钱万能吗?金钱是不是坏东西?莎翁的剧照中说:「金子,发光的金子,宝贵的金子,黄黄的,只这么一点儿可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但耶稣认为金钱不是万能,属灵的生命比财富更是重要,因此说:「人若赚得全世界,失去自己的生命有何益处呢?人能以甚么换生命呢?」
全世界最富有的石油大王之一莫提先生,他富可敌国,但当他的孩儿被绑票,他却断然拒绝付款赎人。有人讥讽他吝啬、冷酷,他的生活确实是孤独而不快乐,他曾感慨万千地说过一段肺腑名言:「金钱并不是万能,有许多时候金钱无能为力。金钱能买到华屋,但买不到快乐的家庭;金钱能买昂贵药物,但买不到健康和长寿;金钱能买欢笑,但买不到真情;金钱能买刺激,但买不到内心的平安;金钱能买伴侣,但买不到真爱。」
有人比喻一个有钱的人好比一匹马背上驮着数吨黄金。别人羡慕他,以他为了不起,其实他虽拥有黄金,所吃的仍不过是青草。负金吃草,真是何苦!西谚云:「金钱是一个好仆人,却是一个坏主人。」所以应该作它的主人,不可作它的仆人。培根说:「金钱如肥料,除散播外,其用处甚小。」
曾有古人的劝世聊句是这样写的:「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九尺。」为此,人人不应该过份贪欲奢求,不过份自私吝啬,应该知足常乐!
「老大挖金」的故事,提到弟兄两人,老大有钱又有贪心,老二贫穷却诚实知足。一日,有朋友来找老二报告好消息,说离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黄金山,每天可到那里挖拾黄金,作为每天的费用;只是那山猛狮很多,日一落就出来吃人,所以你拾金,一看日将落当快离开。老二听了这话,就备了一个小布袋,带了挖金的工具,到黄金山工作,每天所得的足够他一家费用,很舒服的过日子。
以后,这事被老大知道了,查问老二;就急忙预备一大布袋,日未出就到黄金山挖金,因所备的布袋太大,虽然拾到日已落山,看来袋里的黄金仍是不多;因贪心不顾日已西沈,仍拼命挖金。晚上一来,一只凶猛的狮子,从森林中跑出来,便将老大吃掉。
这「老大挖金」的故事,可作「人为财死」的警惕。说:「这贪恋之心,乃夺去得财之命。
」——林政杰《诗的讲章》
【】
「在患难的日子……我何必惧怕?」
在信靠神,祂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法向圣徒启示与眷念,祂不是到我这里,以保护的爱如轻柔的外衣覆盖着我们吗?我们若爱祂,还有什么需要呢?祂无时不与我们同在,有时或隐或现,但是我们的好处不在祂以外,是任何力量与喜乐所不能及的。
神不是与以诺同行,以后接他回天家,远在洪水之前?祂不是亲手将挪亚关在方舟里,使涨溢的洪水无法进入?祂不是保证亚伯兰蒙受祂的保护如盾牌,并除去他的惧怕,不必顾虑仇敌的胁迫吗?神不是保护摩西,不受法老的陷害,也保守他不因以色列人怨言而失望?祂不是将以利亚藏在祂大厅的隐秘处,不让亚哈王怒恨加害?祂不是为保护但以理,封闭狮子的口吗?祂不是保护那三个青年人在火窑里,行在火炭上好似柔软的芳草地上?有谁信靠神,而遭遇神弃绝的呢?祂会让仇敌任意杀害祂的人吗?
所以在患难的日子我何必惧怕?船可能遇见冰山岩石随时触礁,但我仍可站在甲板上,因为神是舵手,我不必惧怕,对别人是患难的日子,对我却不然,有神同在,那患难也可化为平安。
──迈尔《珍贵的片刻》
【钱财不足恃】在苏格兰有一个富翁,非常贪心;不论什么收入,就立刻换成金或银,储藏在那严密而坚固的巨箱内。一次,有一佃户来付田租,只少一分钱,他却非要他去拿来不行,不然不开收据。那农夫无可奈何,只好回去往返走了十里路,总算弄清了。那农夫对他说:「先生,可否让我出一先令的代价,来观看你地窖里的金钱。」
这位贪得无厌的富翁心想,这是多么容易得的一先令啊!所以就领他下到地窖内,把箱子打开,农夫看了之后说:「先生,我和你一样富有啊!」「吾,真的吗?」他惊奇的看着那农夫的脸这样问。「真的,先生,你不是从来没有用过这些钱吗?你这样做,无非是天天欣赏而已。现在我也欣赏了,那么我岂不是和你一样吗?」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斐勒懂得积财于天之道,当他的财富加增如同雪球愈滚愈大时,他的助手盖兹劝他说:「你必须散掉你的财富,否则,它会毁掉你与你的子孙。」后来他成立四大慈善机构,创办医药研究基金会,兴办大学,捐助医院、救济院。
据云诸葛亮临死的时候,留下八块黄金给他九个仆役去分享。当八个仆役往山丘埋葬主人的时候,一同商议将煮饭的厨子杀掉,则每人可得一块黄金。厨子在家中煮饭,为了贪爱黄金,就将毒药放在饭菜中。八个人返家,其中之一进厨房杀掉了厨子,想不到饭后全部中毒而死,没有一个人得到一块黄金。
——林政杰《诗的讲章》
【,15 赎他生命的极其宝贵,其实赎我赎你生命的,也是……】
【极高的赎价】在古代奴隶巿场上,一个奴隶要被人赎身(有人付出价钱 )才能获得自由。从,和中,我们了解到耶稣为我们付了这样的赎价,使我们得以脱离罪恶的奴役,开始同耶稣在一起的新生活。
――《灵修版圣经注释》
「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
古时的战争中,得胜的一方,会掳取财物人口。被掳去的俘虏,可能被杀死;生存的,就成了战胜者的奴隶。奴隶若在主人家中生了儿女,生来就是主人的奴隶。也有人因为贫穷欠债,卖给人作奴隶。作奴隶的,就失去自由,凡事只能听从主人的意旨,主人要他作甚么就作甚么,不能由自己的意思。因此,奴隶是活的工具,是主人的财产。
奴隶如果想要得到自由,必须付出赎价给主人。他若能自己付出赎价固然可以;若不能,亲近的人,也可以代他付出赎价,买取他的自由,这人就是救赎者。
人的情形正是作奴隶的。因为与罪相争失败了,被罪所掳去;是因为亚当犯罪,“罪从一人入了世界”,所有亚当的后裔,都是在罪恶中生的;也是“属乎肉体的,是已经卖给罪了”。因此,必须顺从罪,就是“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无法违背主人的意志,也不能任意脱离。这是何等悲惨的情形!
当然,如果能有一个救赎者,为我付出赎价,还我自由,是多么理想的事!但是,即使有仁慈的人,也无法办得到:那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
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
也不能替他将赎价给神,
叫他长远活着不见朽坏;
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
只可永远罢休。世人都犯了罪,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无法自赎,哪能替别人付赎价!那么,谁能救我们呢?只有神,为了爱世人,设立了唯一的救法:“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无疵的羔羊之血。”莫论世上没人肯为别人流血代赎,即使有,也没有完全无罪的义人,合于代赎的条件。这就是神的儿子基督耶稣降世,为世人作赎罪的羔羊,在十字架上舍命流血,成就救赎;使信祂的人,就得称义,得自由。在生活和事奉上,“既从罪里得了释放,就作了义的奴仆。”不再顺从撒但,而为救赎我们的主生活。因此,就“脱离阴间的权柄”,而且得神收纳,更有神儿子的名分,有得荣耀得基业的盼望。
── 于中旻《诗笺记》
【 当世人都在“聪明地”投资的时候,我看我手所行的,是聪明人?是愚昧人?】
贫穷人和富有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死亡的时候他们都把全部财产留在了地上。在死亡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会面临这一时候 ),贫穷人和富有人都赤身露体两手空空来到神面前。那时候惟一的富人是那些已经投资在永远的资产上的人。我们每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都希望在地上的投资少一些,因为我们必须把它们留在地上;我们也都希望在天上的财富多一些,因为我们将在那儿永远拥有。我们必须对神有信心、顺服神,将财宝存在天上,并将我们的资源用在神国的益处上。现在是一个检验你的投资的好时候,看看你在哪里投的资本最多,然后你就在真正值得的地方投资下去。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四十九篇 财富、名利、地位、尊严,真的那么重要吗?请看神说的话。】
这首诗表达了属世的财富、骄傲、名誉的无用。与传道书的形式相若,这首诗教训多过了赞美,是几首同类诗中的一首。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