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哪,你们都要拍掌!要用夸胜的声音向神呼喊。」
这首有关神之王权的诗赞颂耶和华在全地上的统治。正如诗第九十六至样,本诗展望神在千禧年借基督所作的统治。参看诗第九十六篇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拍掌”。欣喜的表现。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篇赞美神君临全地的诗,与四十六、四十八篇合成向万邦见证神的三部曲。据犹太人传统,此诗为庆祝新年的赞美诗,有的解经家认为所描写的为将来神的国在地上建立的情景。初期教会用此诗庆祝基督的升天(5节 )。
全诗分为两部分:1至5节颂赞神在历史中的至高地位:6至9节述说神必作万国的至高王。
――《启导本诗注释》
“拍掌”是喜乐的表示。“夸胜”亦作“欢乐”。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称颂耶和华为王的赞美诗。
――《串珠圣经注释》
神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本诗是举国颂赞神治理全地的权能。在新年祭(告白、感谢神成为以色列君王的仪式-献于每年第一日 )正式使用。许多学者根据第5节认为本诗属于弥赛亚王权赞美诗,预表基督的升天。整首诗充满颂赞的喜悦,令圣徒渴望加入赞美队列。
――《圣经精读本》
万民哪: 颂赞神的主体不单单是以色列,而是全地万民,预告将来福音要传遍全地。
――《圣经精读本》
【】
开头向万民的呼召,设定了本诗的背景:以全世界为其范畴。「万民」、「列邦」、「全地」等字,在文中一再出现。欢喜(1节 )(和合夸胜 )也是主要的观念,因为这位王不是暴君;但第一段声明了祂的可畏,又毫不顾忌地诉说祂的判断与选择权(3、4节 ),看来似有偏袒的味道;可是等读到最后一节,明白最终的局面,就不会如此想了。而现在,雅各尽可因他的得胜,和认识神名字(耶和华-2节 )以及头衔的特权,而欢喜快乐。。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称颂神的理由。第1节,要求众人赞颂神;2-4节阐明缘由。
――《圣经精读本》
【】
赞美神在以色列人历史中显示祂君王的地位。
――《串珠圣经注释》
【】「因为耶和华至高者是可畏的,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
“可畏的”。要畏惧和尊敬的。
――《诗雷氏研读本》
【】
说明赞美神的原因:祂曾帮助以色列人战胜敌人,把迦南地赐给他们。
――《串珠圣经注释》
【】「他叫万民服在我们以下,又叫列邦服在我们脚下。」
叫列邦服在我们以下: 以色列因神的帮助治理全世界,属灵意义指福音大能将覆盖全地。
――《圣经精读本》
【】「他为我们选择产业,就是他所爱之雅各的荣耀。细拉」
“产业”。迦南应许之地。
――《诗雷氏研读本》
“产业”指神应许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雅各的荣耀”也是指迦南。雅各为神所爱,迦南是雅各引以为荣之地。
――《启导本诗注释》
「雅各的荣耀」:乃指迦南地,该地是雅各荣耀的产业。
――《串珠圣经注释》
雅各的荣耀: 以色列12支派之父雅各的荣耀,意味圣徒都会得到神所赐的产业,满有荣耀。
――《圣经精读本》
雅各的骄傲(和合雅各的荣耀 ),是「雅各荣美之地」的简称。衪所爱之雅各一语,或许会令人问「为什么?」但不论爱的对像是「雅各」、或「我」、或「教会」、或「世人」,,,这问题同样无法回答。圣经关注的不是这点,而是处理我们错误的答案,疑惑,以及背叛。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上升,有喊声相送;耶和华上升,有角声相送。」
“上升”。即到祂属地的宝座上。
――《诗雷氏研读本》
本节的背景似为约柜抬入圣所的典礼,约柜为神的代表,圣殿代表神在天上的居所。故送约柜入圣殿寓有神升天之意,逢新年或新王登基都吹起号角,。此处角声为对神的欢呼。
――《启导本诗注释》
描写约柜抬入圣所的情景,象征神进到该处。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上升,有角声相送: 描绘神为拯救百姓下到人间,成就救赎大工之后,乘云而上的画面。预表耶稣的复活升天。
――《圣经精读本》
在于它与的关联,那时约柜运入大卫的城,使该城成为神的居所。有喊声……有角声……,在两段经文中(撒下与本篇 ),这些字的希伯来文完全相同。故此,这里是在描写神登上祂在地上的宝座;至于古时有否定期抬出约柜游行,重新将此事件以戏剧演出,则不重要。神已经上升是完成式,或许表示这里所指的,是大卫时代曾发生的那一次事件。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新年祭的仪式,背着约柜进入圣殿,吟颂这些诗节。劝勉众人称颂神。
――《圣经精读本》
【古代近东的登基节期】
古代近东最重要的典礼之一,是君王登基蒙授代表其王位信物的仪式。玛尔杜克在《埃努玛埃利什》创世史诗中蒙授王权标志就是一例。其他神祇把他推举为王,并将令牌、宝座、王袍、兵器交给他。亚述登基习俗亦反映了这个仪式:全体朝臣献上代表其官职的信物以示请辞,让新王决定是否使他们官复原职。登基在美索不达米亚亦与神明的威严和能力有密切关系,因为「王权天降」是他们的信念。例如巴比伦王汉摩拉比在其法典的引言中,指出诸神按名呼召他,任命他在世执行他们的命令。这些命令包括修复城市,净化圣礼,并「建立真理正义为全地之宣言」。在巴比伦的新年节期(「阿基图」 )时,权力要再次授与君王,登基礼仪亦因此而重演。按照不少学者的臆测,以色列亦有登基节期(庆祝耶和华及祂所立的王 ),并在此时使用本诗等诗。但至今依然未有支持这个假说的证据。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要向神歌颂,歌颂!向我们王歌颂,歌颂!」
你们要向神歌颂,歌颂: 神的荣耀、权柄极其庄重威严。诗人四次宣告应当歌颂神。圣徒应当每刻赞美神。
――《圣经精读本》
【】
数度重复的歌颂(希伯来文是一单字 因此读来更觉轻快、活泼 ),意思是指群众欢呼的声音。最后一个字是mas*ki^l,是一些诗的标题(三十二、四十二等篇 ),因此 RSV在此译为用诗。这字的字根有智慧、技巧之意 ── 因此 NEB译为「用你一切技能」,而 AV、RV译为「用悟性」。最后一种译法对全句最有意义,也是七十士译本的解释,保罗在也似乎是想到这句话:「我……也要用悟性歌唱。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为神是全地的王,你们要用悟性歌颂。」
最后,耶稣基督将成为统管全地的君王。
――《诗雷氏研读本》
“悟性”原文作maskil,很可能为文学或音乐名词,指某一种特别的诗歌;可能指智慧或礼仪;也有人认为可译作“尽你的所能”歌颂。
――《启导本诗注释》
「悟性」:可作「诗歌」(常译作「训诲诗」 )或「一切的技巧」。
――《串珠圣经注释》
【】
指出要敬颂神的原因:要成为普世之君,万民都要来效忠。
――《串珠圣经注释》
【】「神作王治理万国,神坐在他的圣宝座上。」
【】当约柜进入至圣所,会众吟颂最后一节,高举全地之神。
――《圣经精读本》
在最后一节中,诗的异象完全是一新境界。在此之前,神与世界的一般关系为:祂是其中一位「大君王」(2节 ),即,一位皇帝,祂的子民与外围的属国(3、4节 )截然不同。现在,借着一个字,将真正终局的情形呈现了出来。无数的君王与民族要成为一民;他们不再是外人,而将在神的约之内:他们被称为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即为此意。这是之应许丰满的实现;它所预期的,正是保罗说明的事:外邦人成了亚伯拉罕的后裔,。
但是诗一贯将这点与其主题相连──即神作王的荣耀。它的批注并非「列邦从此太平」,虽然这是必然的结果;但它所看重的则是:衪为至高。第四十六篇用不同的话,在第10节同样强调这高潮,远超过的重要性。这是万事万物的目标。另一方面,福音将要揭示的「高举」则完全出人意外,而在那次高举之后,「收回」百姓的过程才开始:「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
──《丁道尔圣经注释》
【】「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因为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他为至高。」
“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即权力的象征也是祂的。
――《诗雷氏研读本》
列邦要承认神为他们的王,神要君临全地;这是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盾牌”亦作“君王”或“统治者”。中的“盾牌”与“王”相对,可为左证。
――《启导本诗注释》
「世界的盾牌」:指世上的显贵或政要,他们像盾牌般作人民的保护者。
――《串珠圣经注释》
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 用盾牌比喻君王。世界似乎由君王统治,实则是神在背后,藉他们成就自己的旨意。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47- 48篇 )】
1四十七篇呼吁万民来歌颂神,因为神是至高者、全地的君王(2 )。今日世人多藐视神,你想谁应向世人作见证,高举神呢?。
247:7下对今日教会的敬拜有何启迪?
3锡安城的荣美是基于什么?今日教会又有什么荣美?; ; 12:27。
4诗人想到神保护锡安,便发的宣告。基督既是教会之首,祂会让教会瓦解么。
──《串珠圣经注释》
【 人说我们要敬畏祂;只是,要描述祂的种种,怎样做?】
至高上主的可畏,难以用语言表达,但这并不妨碍圣经的作者去描述神,而且也不应该妨碍我们谈论神。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把神描述出来,但是我们可以把神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告诉人。不要让神那无法描述的方面阻止你去告诉别人你所知道的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的国度】
一五一六年英国多马·摩尔爵士,写一本名叫「乌托邦」的书,描述一个理想的岛国。十九世纪的乌托邦主义宣传,可借着社会和政治改革,世界可以成为人类的天堂。同时英人达尔文,于一九五九年,发行他所写的种源论,也大倡进化的学说;遂使世界上许多人,相信人类社会真是可用世人自己的力量,使它成为一个大乌托邦。
古时候,湖南常德县,有个渔夫摇了一只小船,逆水而打鱼,不知走了多远,到了种满着桃树的地方,两岸长着清香的芳草。渔夫舍舟而行,到了溪的发源地,就在一座山下。忽然发现一个微露亮光的山洞,渔人走了进去,一看,洞里藏着一个村落:一片平坦广大的土地,有稻田、鱼池、一栋栋整齐的房屋;也听到了鸡叫狗吠的声音。村里的人看见渔夫,又惊讶又高兴,热烈的邀请渔人做他的贵宾。原来,他们是反抗暴秦那些爱国志士的后裔。他们在桃花园里过着和平愉快,自供自给,乐园般的生活。这是我国文学所描述的世外桃源,也是千万人所梦想的和平乡。
「神国」给我们的印象是平安、愉快、丰盛的乐土,这是必然的。古时先知以赛亚向世人宣布神的秘密:说神的在世的末了,要建立一个和平的王国,神要做王统治;那时人与人之间不再有仇恨,国不再攻打国,残暴的野兽的凶性也得到改良,变成非常柔顺;狼和绵羊同居,豹和山羊一起躺在地上晒太阳。小孩子牵引着雄狮和野牛的鼻子走,就是玩弄眼镜蛇也不怕被咬伤。先知弥迦说,这时大家都不再学习打杖,刀剑铸成犁头,枪打成镰刀,坐在葡萄树或无花果树下弹琴唱歌跳舞。
迪斯尼乐园里,有原始森林世界,使人想到创世记第一、二章,神创造伊甸乐园,原始人亚当、夏娃、原始动物的生活;又有海盗的世界,使人想到创世记第六章,神吩咐挪亚造方舟欲灭当时罪恶至极的大地与所多玛、蛾摩拉罪恶城的情景;再到小小世界,以行舟游历世界各国,看到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孩成人,以击鼓、吹笛、跳舞、唱歌赞美神的世界,使人人嘴里不停哼着「小小世界」动听的歌曲,而流连忘返;最后还有「明日世界」,以太空科学的宇宙飞船,带你到太空观赏真神创造宇宙奇妙伟大;这些在说明了人类所接触与开拓的世界。
世界万国的历史有如一条奔流的江河,你若乘飞机早点到机场划窗位座位,当飞机低空飞时,可看到河流随着不同的地势与时间,所作不同的改变。河流经过风浪、潮汐、洪流、气候、节令、时辰、与地形,因各种不同影响而改变,是神掌管这一切;同时,神也掌管世上的万国。「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水再湍急,也不能越出陇沟一步,因为国度全是神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
「祂为我们选择产业。」
我们求父神为我们选择。如果现在祂给我们选择,我们都有很深的渴求,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结果还是将自己交在祂的手里说:你知道我们的心意,比我们所能表达的更清楚,我们不致随意索取。你赐给我们必定在最适当的时间,更美好的方法。我们这样的态度是最聪明的,因为是根据父神的智慧,但是祂的爱甚至远胜祂的智慧。
我们是否站在神的山脚下,求祂指引我们当走的路?祂知道你的力量,然乃的能力;祂也知道你要寻求最好的,所以凡事顺从祂,任何困难仍不能使你失去信心,你仍敢相信祂为你所选的道路,你无法被阻挡的。不可回头看,也不必疑惑父神。乌云可能遮住祂使你不见,但是祂决不远离你。
你与神的相交有那么多的经验,还不让祂为你选择吗?你不必懊悔,因为祂的选择怎么会错?你的信心始终不可改变。人生无论怎样变迁,总是仍神为你选择。有一位属灵人说:我若在受苦时知道神与我一起经受,痛苦仍是乐园的应验。如果没有神的同在,最大的欢乐也不过是地狱。
──迈尔《珍贵的片刻》
「神作王治理万国,神坐在祂的圣宝座上。」
有史以来,不知有多少人梦想得着全世界;他们的坟墓,所需要的地方却是那么小。
这是个人极端扩张的世代。君主的权威,已因受限制而消减,随之而去的,是对权威的观念。他们所熟悉的“王”,只是不管事的虚位,人民允许那制度的存在,多少是为了戏剧化的效果,或说是文化传统。因此,在人的思想中,人变大了,神变小了。现代人思想的趋势,以为信仰是个人的事;而现代基督徒,也比较强调救恩的个人性,多讲神的爱。因而对神的“威严”,渐渐淡失于思想之外。
“文化基督徒”的问题,是只注意于文化,没有重生更新的经历,没有接受基督作个人的救主,是只有外延,而缺乏中心;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敬虔派”的基督徒,则失于只注重个人的救恩,把基督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忽略了文化的使命,而不知基督在生活中,在文化中,应有的完全主权。万民哪,你们都要拍掌,
要用夸胜的声音向神呼喊。
因为耶和华至高者是可畏的,
祂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
神上升,有喊声相送;
耶和华上升,有角声相送…
神作王治理万国;神坐在祂的圣宝座上。
神不只是以色列的神,统治那地中海边狭小的土地;祂呼召亚伯拉罕,是要藉他的后裔,使万民得福。不论王宫营造得如何华美舒适,所罗门王不会满足于安居宫内不管事;他有广大的心,关心他统治下所有的人民。今天,神也不是被限制在教堂的四堵墙内,不论教堂建造得多么壮丽;神儿女的使命,是使万民作主的门徒,教导他们遵守主的道,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如同水充满洋海一般。
主是统治全地的大君王。复活的主耶稣上升,在千万天使欢呼声中,升上了天廷,远超万有之上,超出了门徒的视线之外;但祂不是随着白云消逝。祂现在“坐在高天至大者宝座的右边”,,行使神的权能,统管宇宙。
“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当祂再来的时候,就是祂的国临到世界,要审判活人死人。现在相信祂,得着属天的新生命,以祂为主,遵行祂的旨意,为祂而活的人,才可以在祂的荣耀里一同有分。── 于中旻《诗笺记》
【 昔日神呼召亚伯拉罕,他就跟从;今日我们信神的人,面对神,可有跟他一样的信心?】
亚伯拉罕是以色列民族的父亲。那惟一的真神有时被叫作“亚伯拉罕的神”,。在属灵的意义上,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也适用于所有信神的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因此亚伯拉罕的神也是我们的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四十七篇 伟大的君王】
一五九三年,英国女王伊莉萨伯一世,在位已经三十五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已被英军毁灭,英国的国威全盛,全国庆祝女王六十寿辰,伦敦满城变为五光十色的旗海,一时蔚为大观。一八○四年,拿破仑一世登基为皇,御驾所经道路,全用珍贵的丝毡铺上,华丽叹为观止。一九四四年,罗斯福就职为连续第四任总统时,拉车的骏马数匹,久经训练,步伐姿势特别轩昂宏伟。一九八一年二月,笔者曾受白宫邀请函邀请,参加美国里根总统的就职盛典,其盛典的游行五花八门,空前未有,节目长达三小时,成千上万的人,来自各国各州,华盛顿特区热闹非凡。
但以利沙伯女王在庆祝典礼中,肃然除下冠冕,站立起来,与众人一同颂赞基督。拿破仑在加冕为王的仪式中,恭敬跪下,在主基督的十字架前仰望主耶稣。罗斯福总统、里根总统就职时,也虔诚按手在圣经上,向着三位一体的真神宣誓。英国女王当听到圣乐大合唱团唱弥赛亚圣曲,当听到「哈利路亚合唱曲」时,由坐而肃然起立,向主耶稣表示崇敬之意。这些事情,清清楚楚表明万王之王耶稣基督,是比世上的君王元首更有能力和权柄,是位「伟大的君王」。
——林政杰《诗的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