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47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可拉后裔的诗,交与伶长。)万民哪,你们都要拍掌!要用夸胜的声音向神呼喊!」

2「因为耶和华至高者是可畏的;祂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

3「祂叫万民服在我们以下,又叫列邦服在我们脚下。」

4「祂为我们选择产业,就是祂所爱之雅各的荣耀。(细拉)」

本篇是赞美神在全地作王的赞美诗,展望基督在千年国度里的统治。
虽然「至高者是可畏的」()),但祂的「可畏」却是祂的百姓「拍掌、夸胜」())的原因。因为神的得胜,已经成了我们的得胜。
神不但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祂更在万民中拣选了一批百姓,要借着他们来成就自己的救赎计划。当百姓犯罪时,要「从耶和华手中加倍受罚」());当他们回转时,神就叫「万民、列邦」())服在他们之下,使「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
「产业、雅各的荣耀」()),指神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美地。「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以色列人在地上的产业,预表那「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也就是基督自己。

5「神上升,有喊声相送;耶和华上升,有角声相送。」

6「你们要向神歌颂,歌颂!向我们王歌颂,歌颂!」

7「因为神是全地的王;你们要用悟性歌颂。」

「角声」())就像西奈山的角声一样()),是对神登基为王的欢呼。以色列人在吹角节())或新王登基())时,都要吹角。
撒下六15记载「大卫和以色列的全家欢呼吹角,将耶和华的约柜抬上来」,原文与第5节有三处相同:「上来」())与「上升」()),「欢呼」())与「喊声」())、「吹角」())与「角声」())。因此,「神上升」()),正如约柜被抬入大卫城,象征神被高举登上宝座,成为「全地的王」())。
第5节提到「神上升」,所以初期教会使用本诗庆祝基督升天节(Feast of the Ascension))。第5节也提到「角 Shofar」,所以现代犹太人在吹角节(Rosh Hashanah))吹角(Shofar))前,七次颂唱本篇。
「悟性」())原文是「静思的诗、默想的诗」,可能是诗歌或敬拜仪式的名称。
上图:诗篇四十七篇也被称为The Psalm of the Shofar,现代犹太人在吹角节(Rosh Hashanah)吹角(Shofar)前,要七次颂唱本篇,因为诗中原文七次提到「神 אֱלֹהִים」。犹太人认为「神」这个称号是代表公义,而「耶和华」是代表怜悯,吹角节正是要宣告神公义的审判。

8「神作王治理万国;神坐在祂的圣宝座上。」

9「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因为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祂为至高!」

「盾牌」())在七十士译本中被译为「执政者」,「世界的盾牌」())比喻「列邦的君王」())。
在千年国度里,「列邦的君王」())聚集在一起,不再是为了「一同商议,要敌挡耶和华并祂的受膏者」()),而是「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他们不再是外人和仇敌,而要被接纳进神的恩典之约里。这正应验了神向亚伯拉罕应许的「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因为在神的眼里,「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神的救赎计划,就是让「那以信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
神救赎计划的荣耀结局,是使「衪为至高」())。十字架的道路,就是主耶稣走向「至高」的道路,祂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主耶稣按着父神的旨意,「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祂升为至高」())。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神上升 这篇诗是那些给予我们机会,应用学术批判学的结果来明白神作为的诗之一。比较希伯来和邻近国家的诗歌,可以看到──虽然这理论不能被证实是毫无疑问的──每一年耶路撒冷君王都作出一次戏剧化的行动,登上他的宝座。这必然是一项充满色彩和戏剧化庆典的一部分,因为在每年这场合,他再一次被加冕为王,在再加冕之时,他被提醒人君只是‘神的愚拙器皿’,正如安德鲁麦维尔(Andrew Melville )面对面所告诉英王詹姆士的。另一方面,世人的君王也同时是主的受膏者!因此,他登上宝座的行动,是将神作为全地君王的本质和目的,在地上用戏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与戏剧中兴奋的时刻一样,百姓高叫:‘主是君王’,或是‘主已成为君王’。当然,这呼喊提醒以色列民,神才是列国的君王,也是管理自然力量的君王!

事实上,当君王在耶路撒冷圣殿园庭中再次登上他的宝座时,他的行动只是一项具吸引力的祭祀戏剧的一部分。他们相信人类救恩故事的基本事件,在这一项伟大和充满戏剧化的行动中,和在聚集的群众眼前,再次重演。神大能的作为给百姓看见是一件新事,一件不只是为过去,而对现在和对现在一切神子民也充满意义的事。

百姓聚集在一起。明显地,朝圣者从遥远的地方到来。一位祭祀的先知(或牧者 )开始礼仪时,会邀请所有出席者拍掌,用夸胜的声音向神呼喊。然后,所有的人都会唱这些诗歌,或许是由诗班领导群众一行一行的唱。我们不知道他们怎样进行,但是他们为甚么要向神歌唱呢?因为耶和华至高者是可畏的。祂不只是一位地区的神,祂是世界的创造者,一切历史的主宰。

现在,另外一个声音重述神拯救行动的故事。他重述摩西的故事,他逃离埃及,在旷野的吗哪,律法的颁布,和神给予以色列应许之地礼物,雅各的荣耀。然后他说及帝系由主所喜爱的儿子大卫开始,他们在众人面前坐在宝座上,这一切的事是神从前所作的。此乃宣道的主题。然而神是永远一样的,昨日,今日,直到永远。所以明显地,正如从前神曾使迦南人服在约书亚的脚下,祂肯定会持续祂的计划。因此,那日子必会来到,神会使列邦服在我们脚下。请注意‘我们’一词,因为神在祂认为合适的时间,祂会战胜各人的心,事情的发生是透过‘我们’的合作,‘我们’的见证。

登位。现在皇室成员开始列队,可能是从圣殿的门进入宝座的阶级。队伍由君王带领。当他步上台上,登上宝座,君王战士戴上自大卫以来所得到的徽章时,兴奋的时刻便到来了。

列队中最突出的是约柜,每年百姓以欢欣,和跳着舞将它带进城中,然后带进圣殿,以纪念大卫的时候,他第一次将约柜带进‘大卫的城’。当然,约柜内是两块石版,上面刻上十诫。这样,所有的敬拜者便到神的话实在与他们同在,用一种字面的意思来说,是在列队中。

当这位人君最后坐在他的宝座上时,发言人便宣告,很明显的是用高声喊出,神随着喊声上升。是用‘羊角’发出声音。羊角常用于新年节期的庆典中,好像直至今日在会堂的的一样。因此,当他们凝望这位人君时,百姓发现他们正在向万王之神圣君主冒唱赞美的声音,因为当然是祂,而不是这‘大卫之子’,将他们带往应许之地。

这里标准修订本有误导之处,它译作牧者宣告,用诗来歌颂,因为正如第七节的脚注所显示,这字不是tehillah,一首诗,而是maskil。正如我们在前面留意过的,这个字与教导有关,所以在此它可能是指学者为我们所发现的,一种刻意计划的表演(比较今日我们的民族话剧 ),用来教导以色列民明白神升天的意义。在这周年节日到达终结后,普通、目不识丁、没有受过教育的农夫肯定回到家后,会感到激动,这不单是由于观看这‘动的讲章’,乃是由于他自己实在曾参与演出一幕宇宙性的事件。

最后一幕。最后一幕的戏剧现在开始了,会众见证神从前与亚伯拉罕的约。正如我们记得的,这约是应许之约。意思是在某些日子,在神认为合适的日子,祂会使以色列民成为地上万国的祝福。就因这缘故,我们可以大胆宣告,教会甚至是在基督降生前一千八百年由于应许而诞生的。以色列实在是神在万国中‘自己的产业’。然而,作为全地的神,世界的盾牌,其他带着战争装备的万国小君王,也同样是属于祂的。

这篇诗最后的几个字,祂为至高,致使教会在多个世纪中,在升天节应用这篇诗和用于祷告文中。教会使用诗四十七篇,并用信心来庆祝新约圣经对基督升上神右边的见证,祂坐在宇宙的宝座上。教会能如此行,因为她常常看见,在那位真正的以色列人身上,神的应许在肉身上显明出来。因此教会比现代批评学者,更早用这奇妙的方式,揭示了本诗的意思。或许这对我们有帮助,在任何主日重复信经中这几个字,‘祂升天,坐在神的右边(宝座上 )’,我们便会回想到这感人的诗,兼且在我们寻求明白基督的工作时,它给我们的帮助。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四十七篇

第四十七篇“向王呼喊”

本诗从头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在描述国王登上宝座的兴奋与欢庆;而这位王乃是神自己。有一个学派强烈主张,本篇与其他几篇,特别是第九十三、九十五至九十九篇,是为一年一度的节庆而写,庆典中以戏剧将神胜过仇敌、掌管一切受造物的情形表演出来228。不过,既然已有神是王的观念,写诗来发挥这比喻,也不过是一步之隔而已,不一定非要配合节庆不可。并且本篇不仅是诗而已,乃是预言,其高潮尤其耐人寻味。

我们的王,他们的征服者

开头向万民的呼召,设定了本诗的背景:以全世界为其范畴。“万民”、“列邦”、“全地”等字,在文中一再出现。欢喜(1节)(和合:夸胜)也是主要的观念,因为这位王不是暴君;但第一段声明了祂的可畏,又毫不顾忌地诉说祂的判断与选择权(3、4节),看来似有偏袒的味道;可是等读到最后一节,明白最终的局面,就不会如此想了。而现在,雅各尽可因他的得胜,和认识神名字(耶和华,2节)以及头衔229的特权,而欢喜快乐。

4. 雅各的骄傲(和合:雅各的荣耀),是“雅各荣美之地”的简称。t所爱之雅各一语,或许会令人问“为什么?”但不论爱的对象是“雅各”、或“我”、或“教会”、或“世人”(参:,这问题同样无法回答。圣经关注的不是这点,而是处理我们错误的答案,疑惑以下),以及背叛

王室的游行与欢迎式

第5节的解释,在于它与的关联,那时约柜运入大卫的城,使该城成为神的居所。有喊声……有角声……,在两段经文中(撒下与本篇),这些字的希伯来文完全相同。故此,这里是在描写神登上祂在地上的宝座;至于古时有否定期抬出约柜游行,重新将此事件以戏剧演出,则不重要。神已经上升是完成式,或许表示这里所指的,是大卫时代曾发生的那一次事件。

6、7.数度重复的歌颂(希伯来文是一单字,因此读来更觉轻快、活泼),意思是指群众欢呼的声音。最后一个字是 mas*ki^l ,是一些诗的标题(三十二、四十二等篇;见导论Ⅵ C. 2,50页),因此 RSV 在此译为用诗。这字的字根有智慧、技巧之意 因此 NEB 译为“用你一切技能”,而 AV、RV 译为“用悟性”。最后一种译法对全句最有意义,也是七十士译本的解释,保罗在也似乎是想到这句话:“我……也要用悟性歌唱。”

一个宝座,世界统一

在最后一节中,诗的异象完全是一新境界。在此之前,神与世界的一般关系为:祂是其中一位“大君王”(2节),即,一位皇帝,祂的子民与外围的属国(3、4节)截然不同。现在,藉着一个字,将真正终局的情形呈现了出来。无数的君王与民族要成为一民;他们不再是外人,而将在神的约之内:他们被称为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即为此意。这是之应许丰满的实现;它所预期的,正是保罗说明的事:外邦人成了亚伯拉罕的后裔

但是诗一贯将这点与其主题相连即神作王的荣耀。它的批注并非“列邦从此太平”,虽然这是必然的结果;但它所看重的则是:t为至高。第四十六篇用不同的话,在第10节同样强调这高潮,远超过的重要性。这是万事万物的标的。另一方面,福音将要揭示的“高举”则完全出人意外,而在那次高举之后,“收回”百姓的过程才开始:“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

228 见导论Ⅲ,16页以下。
229 至高者(Elyon)一词,迦南人也用。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万民哪,你们都要拍掌!要用夸胜的声音向神呼喊。」

这首有关神之王权的诗赞颂耶和华在全地上的统治。正如诗第九十六至样,本诗展望神在千禧年借基督所作的统治。参看诗第九十六篇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拍掌”。欣喜的表现。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篇赞美神君临全地的诗,与四十六、四十八篇合成向万邦见证神的三部曲。据犹太人传统,此诗为庆祝新年的赞美诗,有的解经家认为所描写的为将来神的国在地上建立的情景。初期教会用此诗庆祝基督的升天(5节 )。

全诗分为两部分:1至5节颂赞神在历史中的至高地位:6至9节述说神必作万国的至高王。

――《启导本诗注释》

“拍掌”是喜乐的表示。“夸胜”亦作“欢乐”。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称颂耶和华为王的赞美诗。

――《串珠圣经注释》

神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本诗是举国颂赞神治理全地的权能。在新年祭(告白、感谢神成为以色列君王的仪式-献于每年第一日 )正式使用。许多学者根据第5节认为本诗属于弥赛亚王权赞美诗,预表基督的升天。整首诗充满颂赞的喜悦,令圣徒渴望加入赞美队列。

――《圣经精读本》

万民哪: 颂赞神的主体不单单是以色列,而是全地万民,预告将来福音要传遍全地。

――《圣经精读本》

开头向万民的呼召,设定了本诗的背景:以全世界为其范畴。「万民」、「列邦」、「全地」等字,在文中一再出现。欢喜(1节 )(和合夸胜 )也是主要的观念,因为这位王不是暴君;但第一段声明了祂的可畏,又毫不顾忌地诉说祂的判断与选择权(3、4节 ),看来似有偏袒的味道;可是等读到最后一节,明白最终的局面,就不会如此想了。而现在,雅各尽可因他的得胜,和认识神名字(耶和华-2节 )以及头衔的特权,而欢喜快乐。

──《丁道尔圣经注释》

称颂神的理由。第1节,要求众人赞颂神;2-4节阐明缘由。

――《圣经精读本》

赞美神在以色列人历史中显示祂君王的地位。

――《串珠圣经注释》

】「因为耶和华至高者是可畏的,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

“可畏的”。要畏惧和尊敬的。

――《诗雷氏研读本》

说明赞美神的原因:祂曾帮助以色列人战胜敌人,把迦南地赐给他们。

――《串珠圣经注释》

】「他叫万民服在我们以下,又叫列邦服在我们脚下。」

叫列邦服在我们以下: 以色列因神的帮助治理全世界,属灵意义指福音大能将覆盖全地。

――《圣经精读本》

】「他为我们选择产业,就是他所爱之雅各的荣耀。细拉」

“产业”。迦南应许之地。

――《诗雷氏研读本》

“产业”指神应许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雅各的荣耀”也是指迦南。雅各为神所爱,迦南是雅各引以为荣之地。

――《启导本诗注释》

「雅各的荣耀」:乃指迦南地,该地是雅各荣耀的产业。

――《串珠圣经注释》

雅各的荣耀: 以色列12支派之父雅各的荣耀,意味圣徒都会得到神所赐的产业,满有荣耀。

――《圣经精读本》

雅各的骄傲(和合雅各的荣耀 ),是「雅各荣美之地」的简称。衪所爱之雅各一语,或许会令人问「为什么?」但不论爱的对像是「雅各」、或「我」、或「教会」、或「世人」,这问题同样无法回答。圣经关注的不是这点,而是处理我们错误的答案,疑惑,以及背叛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上升,有喊声相送;耶和华上升,有角声相送。」

“上升”。即到祂属地的宝座上。

――《诗雷氏研读本》

本节的背景似为约柜抬入圣所的典礼,约柜为神的代表,圣殿代表神在天上的居所。故送约柜入圣殿寓有神升天之意,逢新年或新王登基都吹起号角。此处角声为对神的欢呼。

――《启导本诗注释》

描写约柜抬入圣所的情景,象征神进到该处。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上升,有角声相送: 描绘神为拯救百姓下到人间,成就救赎大工之后,乘云而上的画面。预表耶稣的复活升天。

――《圣经精读本》

在于它与的关联,那时约柜运入大卫的城,使该城成为神的居所。有喊声……有角声……,在两段经文中(撒下与本篇 ),这些字的希伯来文完全相同。故此,这里是在描写神登上祂在地上的宝座;至于古时有否定期抬出约柜游行,重新将此事件以戏剧演出,则不重要。神已经上升是完成式,或许表示这里所指的,是大卫时代曾发生的那一次事件。

──《丁道尔圣经注释》

新年祭的仪式,背着约柜进入圣殿,吟颂这些诗节。劝勉众人称颂神。

――《圣经精读本》

古代近东的登基节期】

古代近东最重要的典礼之一,是君王登基蒙授代表其王位信物的仪式。玛尔杜克在《埃努玛埃利什》创世史诗中蒙授王权标志就是一例。其他神祇把他推举为王,并将令牌、宝座、王袍、兵器交给他。亚述登基习俗亦反映了这个仪式:全体朝臣献上代表其官职的信物以示请辞,让新王决定是否使他们官复原职。登基在美索不达米亚亦与神明的威严和能力有密切关系,因为「王权天降」是他们的信念。例如巴比伦王汉摩拉比在其法典的引言中,指出诸神按名呼召他,任命他在世执行他们的命令。这些命令包括修复城市,净化圣礼,并「建立真理正义为全地之宣言」。在巴比伦的新年节期(「阿基图」 )时,权力要再次授与君王,登基礼仪亦因此而重演。按照不少学者的臆测,以色列亦有登基节期(庆祝耶和华及祂所立的王 ),并在此时使用本诗等诗。但至今依然未有支持这个假说的证据。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要向神歌颂,歌颂!向我们王歌颂,歌颂!」

你们要向神歌颂,歌颂: 神的荣耀、权柄极其庄重威严。诗人四次宣告应当歌颂神。圣徒应当每刻赞美神。

――《圣经精读本》

数度重复的歌颂(希伯来文是一单字 因此读来更觉轻快、活泼 ),意思是指群众欢呼的声音。最后一个字是mas*ki^l,是一些诗的标题(三十二、四十二等篇 ),因此 RSV在此译为用诗。这字的字根有智慧、技巧之意 ── 因此 NEB译为「用你一切技能」,而 AV、RV译为「用悟性」。最后一种译法对全句最有意义,也是七十士译本的解释,保罗在也似乎是想到这句话:「我……也要用悟性歌唱。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为神是全地的王,你们要用悟性歌颂。」

最后,耶稣基督将成为统管全地的君王

――《诗雷氏研读本》

“悟性”原文作maskil,很可能为文学或音乐名词,指某一种特别的诗歌;可能指智慧或礼仪;也有人认为可译作“尽你的所能”歌颂。

――《启导本诗注释》

「悟性」:可作「诗歌」(常译作「训诲诗」 )或「一切的技巧」。

――《串珠圣经注释》

指出要敬颂神的原因:要成为普世之君,万民都要来效忠。

――《串珠圣经注释》

】「神作王治理万国,神坐在他的圣宝座上。」

】当约柜进入至圣所,会众吟颂最后一节,高举全地之神。

――《圣经精读本》

在最后一节中,诗的异象完全是一新境界。在此之前,神与世界的一般关系为:祂是其中一位「大君王」(2节 ),即,一位皇帝,祂的子民与外围的属国(3、4节 )截然不同。现在,借着一个字,将真正终局的情形呈现了出来。无数的君王与民族要成为一民;他们不再是外人,而将在神的约之内:他们被称为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即为此意。这是之应许丰满的实现;它所预期的,正是保罗说明的事:外邦人成了亚伯拉罕的后裔

但是诗一贯将这点与其主题相连──即神作王的荣耀。它的批注并非「列邦从此太平」,虽然这是必然的结果;但它所看重的则是:衪为至高。第四十六篇用不同的话,在第10节同样强调这高潮,远超过的重要性。这是万事万物的目标。另一方面,福音将要揭示的「高举」则完全出人意外,而在那次高举之后,「收回」百姓的过程才开始:「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

──《丁道尔圣经注释》

】「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因为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他为至高。」

“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即权力的象征也是祂的。

――《诗雷氏研读本》

列邦要承认神为他们的王,神要君临全地;这是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盾牌”亦作“君王”或“统治者”。中的“盾牌”与“王”相对,可为左证。

――《启导本诗注释》

「世界的盾牌」:指世上的显贵或政要,他们像盾牌般作人民的保护者。

――《串珠圣经注释》

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 用盾牌比喻君王。世界似乎由君王统治,实则是神在背后,藉他们成就自己的旨意。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47- 48篇 )】

1四十七篇呼吁万民来歌颂神,因为神是至高者、全地的君王(2 )。今日世人多藐视神,你想谁应向世人作见证,高举神呢?

247:7下对今日教会的敬拜有何启迪?

3锡安城的荣美是基于什么?今日教会又有什么荣美?; ; 12:27。

4诗人想到神保护锡安,便发的宣告。基督既是教会之首,祂会让教会瓦解么。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人说我们要敬畏祂;只是,要描述祂的种种,怎样做?】

至高上主的可畏,难以用语言表达,但这并不妨碍圣经的作者去描述神,而且也不应该妨碍我们谈论神。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把神描述出来,但是我们可以把神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告诉人。不要让神那无法描述的方面阻止你去告诉别人你所知道的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的国度】

一五一六年英国多马·摩尔爵士,写一本名叫「乌托邦」的书,描述一个理想的岛国。十九世纪的乌托邦主义宣传,可借着社会和政治改革,世界可以成为人类的天堂。同时英人达尔文,于一九五九年,发行他所写的种源论,也大倡进化的学说;遂使世界上许多人,相信人类社会真是可用世人自己的力量,使它成为一个大乌托邦。

古时候,湖南常德县,有个渔夫摇了一只小船,逆水而打鱼,不知走了多远,到了种满着桃树的地方,两岸长着清香的芳草。渔夫舍舟而行,到了溪的发源地,就在一座山下。忽然发现一个微露亮光的山洞,渔人走了进去,一看,洞里藏着一个村落:一片平坦广大的土地,有稻田、鱼池、一栋栋整齐的房屋;也听到了鸡叫狗吠的声音。村里的人看见渔夫,又惊讶又高兴,热烈的邀请渔人做他的贵宾。原来,他们是反抗暴秦那些爱国志士的后裔。他们在桃花园里过着和平愉快,自供自给,乐园般的生活。这是我国文学所描述的世外桃源,也是千万人所梦想的和平乡。

「神国」给我们的印象是平安、愉快、丰盛的乐土,这是必然的。古时先知以赛亚向世人宣布神的秘密:说神的在世的末了,要建立一个和平的王国,神要做王统治;那时人与人之间不再有仇恨,国不再攻打国,残暴的野兽的凶性也得到改良,变成非常柔顺;狼和绵羊同居,豹和山羊一起躺在地上晒太阳。小孩子牵引着雄狮和野牛的鼻子走,就是玩弄眼镜蛇也不怕被咬伤。先知弥迦说,这时大家都不再学习打杖,刀剑铸成犁头,枪打成镰刀,坐在葡萄树或无花果树下弹琴唱歌跳舞。

迪斯尼乐园里,有原始森林世界,使人想到创世记第一、二章,神创造伊甸乐园,原始人亚当、夏娃、原始动物的生活;又有海盗的世界,使人想到创世记第六章,神吩咐挪亚造方舟欲灭当时罪恶至极的大地与所多玛、蛾摩拉罪恶城的情景;再到小小世界,以行舟游历世界各国,看到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孩成人,以击鼓、吹笛、跳舞、唱歌赞美神的世界,使人人嘴里不停哼着「小小世界」动听的歌曲,而流连忘返;最后还有「明日世界」,以太空科学的宇宙飞船,带你到太空观赏真神创造宇宙奇妙伟大;这些在说明了人类所接触与开拓的世界。

世界万国的历史有如一条奔流的江河,你若乘飞机早点到机场划窗位座位,当飞机低空飞时,可看到河流随着不同的地势与时间,所作不同的改变。河流经过风浪、潮汐、洪流、气候、节令、时辰、与地形,因各种不同影响而改变,是神掌管这一切;同时,神也掌管世上的万国。「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水再湍急,也不能越出陇沟一步,因为国度全是神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祂为我们选择产业。」

我们求父神为我们选择。如果现在祂给我们选择,我们都有很深的渴求,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结果还是将自己交在祂的手里说:你知道我们的心意,比我们所能表达的更清楚,我们不致随意索取。你赐给我们必定在最适当的时间,更美好的方法。我们这样的态度是最聪明的,因为是根据父神的智慧,但是祂的爱甚至远胜祂的智慧。

我们是否站在神的山脚下,求祂指引我们当走的路?祂知道你的力量,然乃的能力;祂也知道你要寻求最好的,所以凡事顺从祂,任何困难仍不能使你失去信心,你仍敢相信祂为你所选的道路,你无法被阻挡的。不可回头看,也不必疑惑父神。乌云可能遮住祂使你不见,但是祂决不远离你。

你与神的相交有那么多的经验,还不让祂为你选择吗?你不必懊悔,因为祂的选择怎么会错?你的信心始终不可改变。人生无论怎样变迁,总是仍神为你选择。有一位属灵人说:我若在受苦时知道神与我一起经受,痛苦仍是乐园的应验。如果没有神的同在,最大的欢乐也不过是地狱。

──迈尔《珍贵的片刻》

全地的王】

「神作王治理万国,神坐在祂的圣宝座上。」

有史以来,不知有多少人梦想得着全世界;他们的坟墓,所需要的地方却是那么小。
这是个人极端扩张的世代。君主的权威,已因受限制而消减,随之而去的,是对权威的观念。他们所熟悉的“王”,只是不管事的虚位,人民允许那制度的存在,多少是为了戏剧化的效果,或说是文化传统。因此,在人的思想中,人变大了,神变小了。现代人思想的趋势,以为信仰是个人的事;而现代基督徒,也比较强调救恩的个人性,多讲神的爱。因而对神的“威严”,渐渐淡失于思想之外。
“文化基督徒”的问题,是只注意于文化,没有重生更新的经历,没有接受基督作个人的救主,是只有外延,而缺乏中心;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敬虔派”的基督徒,则失于只注重个人的救恩,把基督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忽略了文化的使命,而不知基督在生活中,在文化中,应有的完全主权。

万民哪,你们都要拍掌,
要用夸胜的声音向神呼喊。
因为耶和华至高者是可畏的,
祂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
神上升,有喊声相送;
耶和华上升,有角声相送…
神作王治理万国;神坐在祂的圣宝座上。

神不只是以色列的神,统治那地中海边狭小的土地;祂呼召亚伯拉罕,是要藉他的后裔,使万民得福。不论王宫营造得如何华美舒适,所罗门王不会满足于安居宫内不管事;他有广大的心,关心他统治下所有的人民。今天,神也不是被限制在教堂的四堵墙内,不论教堂建造得多么壮丽;神儿女的使命,是使万民作主的门徒,教导他们遵守主的道,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如同水充满洋海一般。
主是统治全地的大君王。复活的主耶稣上升,在千万天使欢呼声中,升上了天廷,远超万有之上,超出了门徒的视线之外;但祂不是随着白云消逝。祂现在“坐在高天至大者宝座的右边”,行使神的权能,统管宇宙。
“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当祂再来的时候,就是祂的国临到世界,要审判活人死人。现在相信祂,得着属天的新生命,以祂为主,遵行祂的旨意,为祂而活的人,才可以在祂的荣耀里一同有分。

── 于中旻《诗笺记》

昔日神呼召亚伯拉罕,他就跟从;今日我们信神的人,面对神,可有跟他一样的信心?】

亚伯拉罕是以色列民族的父亲。那惟一的真神有时被叫作“亚伯拉罕的神”。在属灵的意义上,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也适用于所有信神的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因此亚伯拉罕的神也是我们的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四十七篇 伟大的君王】

一五九三年,英国女王伊莉萨伯一世,在位已经三十五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已被英军毁灭,英国的国威全盛,全国庆祝女王六十寿辰,伦敦满城变为五光十色的旗海,一时蔚为大观。一八○四年,拿破仑一世登基为皇,御驾所经道路,全用珍贵的丝毡铺上,华丽叹为观止。一九四四年,罗斯福就职为连续第四任总统时,拉车的骏马数匹,久经训练,步伐姿势特别轩昂宏伟。一九八一年二月,笔者曾受白宫邀请函邀请,参加美国里根总统的就职盛典,其盛典的游行五花八门,空前未有,节目长达三小时,成千上万的人,来自各国各州,华盛顿特区热闹非凡。

但以利沙伯女王在庆祝典礼中,肃然除下冠冕,站立起来,与众人一同颂赞基督。拿破仑在加冕为王的仪式中,恭敬跪下,在主基督的十字架前仰望主耶稣。罗斯福总统、里根总统就职时,也虔诚按手在圣经上,向着三位一体的真神宣誓。英国女王当听到圣乐大合唱团唱弥赛亚圣曲,当听到「哈利路亚合唱曲」时,由坐而肃然起立,向主耶稣表示崇敬之意。这些事情,清清楚楚表明万王之王耶稣基督,是比世上的君王元首更有能力和权柄,是位「伟大的君王」。

——林政杰《诗的讲章》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