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100章


圣经综合解读

1「(称谢诗。)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

2「你们当乐意事奉耶和华,当来向祂歌唱!」

「乐意」())原文是「喜悦、欢乐、高兴」。
「事奉」())在这里是指「敬拜」。在希伯来文里,「事奉」也可被译为「敬拜」())、「拜」())或「敬奉」());而在英文里,主日崇拜干脆被称为事奉(Service))。「敬拜」是「事奉」的第一件事,信徒惟有献上自己成为活祭()),才算是真「敬拜」、真「事奉」。
人若不认识神,就会把主日崇拜当作繁琐的例行公事())。只有经历过救恩、蒙神拣选的百姓,才会「乐意事奉耶和华」、「向祂歌唱」())。
从九十三到一百篇,是一组赞美耶和华作王的诗篇。九十三、九十四篇是称颂神在全地作王;九十五、九十六篇是称颂神超乎万神之上;九十七、九十八篇是称颂神在百姓心中掌权;九十九、一百篇是称颂神的性情。

3「你们当晓得耶和华是神!我们是祂造的,也是属祂的;我们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

「晓得」())原文的意思是「从经验中领悟」。「晓得耶和华是神」()),是人「乐意事奉耶和华」())的前提。这知识并不是人自己能领悟出来的,而是神定意指示给蒙拣选的人的())。
无知不会产生敬虔,只能产生迷信。信徒敬拜神,不是为了贿赂偶像以交换利益,而是因为:

「我们是祂造的,也是属祂的」()),神创造了我们;
「我们是祂的民」()),神拣选了我们;
我们是「祂草场的羊」()),神牧养了我们。

4「当称谢进入祂的门;当赞美进入祂的院。当感谢祂,称颂祂的名!」

5「因为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存到永远;祂的信实直到万代。」

「当称谢进入祂的门;当赞美进入祂的院」()),原文是「当以称谢进入祂的门;当以赞美进入祂的院」(英文ESV、NASB、KJV译本))。从圣殿的「门」进入圣殿的「院」,最后是「称颂祂的名」()),表示越来越亲近神、越来越认识神,最终安息在祂里面。
本诗原文用了七个复数的命令动词:「当欢呼」())、「当事奉」())、「当来」())、「当晓得」())、「当进入」())、「当感谢」())、「当称颂」()),代表完全的敬拜。
4-5节列出了应当称谢、赞美神的三个理由: 

「因为耶和华本为善」())。我们赞美神首要的原因,不是根据祂的所作,而是根据祂的所是;不是因为得着了神的恩典,而是因为神是配得赞美的神。
「祂的慈爱存到永远」())。「慈爱」())可译为「不变的爱」(英文ESV译本)),特指神向祂的百姓信守圣约的「不变的爱」。这是盟约中的用语,表明神的「慈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而是根据祂与自己的百姓所立的盟约。
「祂的信实直到万代」())。「信实」())原文是「坚固、忠诚、坚定不移」。


神的「慈爱」和「信实」,都是根据祂自己所立的圣约。只有安息在圣约里,得着神永远的「慈爱」和「信实」的人,才能由衷地「感谢祂,称颂祂的名」())!
上图:主耶稣时代的圣殿平面图。当时的圣殿分作四层。外层是外邦人院,外邦人若超越界限会受死刑,所以在外邦人院与圣殿区域之间有栏杆和警告牌。第二层是外院的妇女院,妇女到此为止。第三层是外院的男人院,普通男人到此为止。第四层是内院,有燔祭坛、至圣所,只限祭司进入。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古旧的一百

‘古旧的一百’:‘居住在地上的万民啊!’这是一首在世界各处都有人颂唱的有韵乐曲的调子名称,这乐曲是改编自这首可爱的诗的。这首乐曲是由苏格兰的威廉卡夫(William Kethe )于一五六○年所写的,他是改革者约翰诺克斯(John Knox )的朋友。上一个世纪伟大的作曲家阿瑟沙利文(Arthur S. Sullivan )宣称,这‘古老的一百’是有史以来最宏伟的调子。这调子是由路易布尔茹瓦(Louis Bourgeois )所作的,它首先出现在一五五一年在法属日内瓦人的诗歌集之中。经过四个半世纪,虽然思想和潮流都改变了,但是这乐曲的文字和调子仍然继续存留。

原因当然是由于这篇诗是为全世界的人而写的。在其中,所有的人都得到一项邀请。它邀请普天下的当向雅巍Yahweh(这是那细小、毫无重要的以色列的神的名称 )欢呼,乐意事奉祂,当来向祂歌唱。这情形怎会发生呢?答案当然在于这篇诗有一个宣教的目的。再者,来到祂所在的地方是甚么意思呢?(译者注:和合本只译成当来向祂 )

首先,这句子的意思是经过圣殿几个不同的庭院,直接进入至圣所,神就在那处。所在的地方这几个字是来自希伯来文一个词语‘面颊’。一个人能认出他的同伴,他所需要的是望见这个人的面颊。耶稣曾就这个意思说:‘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所以,它的第二层意思,就是敬拜者现正被邀请前来敬拜一位与人有密切关系的神,而不是一位遥远的神灵。

看来这篇诗起初是在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下被人使用的。我们看到一群朝圣者来到圣殿的门外,可能正如在耶稣的日子,他们来自遥远的地方,西自埃及,东至米所波大米。他们在门外受到一位官员的迎接,他的工作是‘用宗教礼仪的方式’来欢迎他们。

第一至二节。首先,这位官员要求朝圣者背着圣殿,面向列国,就是他们从地的各处而来的地方。重复念着他所要求的,或说是他所命令的(! )。向所有住在地上的人,甚至是曾使他们作奴隶的埃及人,在东方的异教徒(正如约拿书第三章所说的 )米所波大米人,在南方残暴的以东人和在东北方好战的叙利亚人,都是如此念着。这篇诗的信息,就是连在遥远的国家也要来‘敬拜’(标准修订本作事奉 )以色列的神雅巍。他们要来耶路撒冷朝圣,要歌唱进入圣殿的园子!当我们看见事奉(serve )这个词如何用在教会‘崇拜’中,我们能更明白这个动词的意思。(有关环绕着以色列的列国、请参看阿摩司书第一至二章。 )

然后,他们象征性地向列国呼喊(或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将这些说话带回去 ):你们当晓得耶和华(希伯来文有‘只有’的意思 )是神。这时候,朝圣者转过来,互相对望,并且向对方宣告:我们是祂造的,也是属祂的。他们用这些话提醒自己,在万民中,他们是神自己的产业,事实上,这些话是神在西乃山与以色列立约的时候,透过摩西说的。但是神没有在那里停止,虽然一些现代的基督徒希望祂这样做。神继续宣告,祂的子民要成为祂祭司的国度,即是要成为向其他所有的人传递神之爱的祭司,甚至向那些使他们受苦和死亡的人。最后,来敬拜的群众彼此重复地说:我们是属祂的,意思是我们不再是自己的产业;或者他们可能这样说(参看标准修订本注脚和古老的钦定本 ),祂造我们,并不是我们自己创造自己。因为只有耶和华,祂使众多独立的信徒合成一个群体,并不是我们能说:‘来,让我们创造一间教会。’所以那些期望来敬拜的人,好像我们在主日时抵达教堂的门前一样,当记得‘我们是属于谁的,我们要来事奉谁’,甚至建筑物本身也不是我们的,而是祂的。

第四节。现在祭司或是圣殿的官员向群众呼召说:当称谢进入祂的门(这些门是属于祂的、不是我们的! )我们的教堂大楼通常都会有一块石嵌在墙上,或是在门廊边有一块铜牌,上面刻着这几个字:‘Ad majorem Dei gloriam’──更大的荣耀归与神。所以当我们进入教堂时,我们就是要感谢祂和赞美祂。

这篇诗的标题是:称谢诗。我们翻看以下的经文,会发现用这个名称进行的特别献祭,它的内容和目的是甚么。这类似我们今日圣餐的祝谢礼。那个词语的意思是‘感谢’。所以,这篇诗所要教导古代的以色列和我们的,就是我们不要无动于衷地闯进去参加神所赐的圣餐礼,因那里连天使也不敢践踏。

第五节。ki这个词通常的意思是‘这……’,而不是这里所翻译的因为,正如希腊文的hoti,它引出下文一段直接的说话。或许这群人现在已经过了外面的门,并且一同站在外邦人的庭院中。假如是这样的话,现时祭司正在那处帮助这些人来表明他们的信仰。他要求他们重复他的话:‘(我们相信 )耶和华本为善’。随着两句最后的话也是如此,他们宣告祂们相信神对他们绝对信实的爱,相信祂曾拣选他们成为祂立约子民的成员。

不但如此,神也拣选了他们成为祂立约的同工,以致世界可以知道祂的爱。为此,祂会继续保持祂对祂子民的信实,直到万代。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一百篇

第一○○篇进入祂的院

这一组敬拜诗(见九十三篇注释),经过一连串欣喜与敬畏之情的交错,由此首感恩赞美的诗,带上晴空万里的高峰。本诗的标题或可与感谢祭相连(RSV 的看法,和合:称谢),但这个字主要的意思是感恩,在第4节亦如此用,所以可能最好按它原来的含义来解释(参,三十八篇的开头注释)。

注重仪式的教会经常使用本诗,称之为欢呼;而在凡使用英文之处,克施(William Kethe)优美的意译:“住在地上的万民”('All people that on earth do dwell')一诗,流传更广。华滋(Isaac Watts)的翻译“在耶和华可畏的宝座前”,虽略嫌自由,却是较好的翻译。

1.欢呼不是指缺乏音感的乱吼,更不是宴乐的欢声;在崇拜中,这乃是等于向王表崇敬的高呼,或吹号,就像,或与此句非常相似的。这一节视全地皆属于神,唱起来能发人深省。译为各地(如b;和合:天下)之字,准确来说,并没有强调地方的分野,只不过是指“全地”,视为一个整体。

2.事奉耶和华的命令,与来到祂面前相等,提醒我们,敬拜的确可以称为“事奉”(译注:英文称崇拜为 service)。这是我们向神第一件该做的事,而按其字义看来,这并不是事奉了就了事。将其真义表明出来:惟有成为活祭,才算真“敬拜”。希腊文的旧约用这个字来翻译正式的“事奉”,如:。而希伯来文和英文一样,事奉与敬拜为同一个字(service),这个字让我们不能将这两方面分开,或只择其一(顺便一提,我们从实际体验中亦可完全肯定这点,赞美与祷告若与生活隔离,就显得苍白乏力,而一切活动亦显得毫无生气)。

敬拜当出于乐意,也要用歌唱(这个字意味用满有把握的声音大声唱),这方面请看的注释;亦请与以赛亚书四十章以下(如的欢乐之声比较,那里所用的字,或其希伯来字根,常流露出得自由的兴奋。当然,除此以外,赞美还有更渊远流长的源头,以下的颂赞即由此而来。

3.晓得就等于脚下能立稳,这是赞美的先决条件(参,,这种知识是神所赐予的,更可说是祂命定要给我们的。这短短的一节首先提醒我们神是谁(藉耶和华之名启示出来,透过祂的话语及作为,这个名字显出丰富的含义);然后指出我们从何而来,又属于谁:最后则强调我们是处于何等蒙恩的地位。

本节的中间一行,在现在经文与早期译本中皆作:“……不是我们自己”。然而几乎所有的新翻译都译为“我们是属祂的”,其根据为马所拉经文、某些抄本及译本。困难在希伯来字的“不是”与“他的”( lo{~ lo^ )读起来声音很像。在这里两种意思都讲得通467。但希伯来文的句子,按第二个看法(祂的)比较通顺,从 AV 必须加两个字来翻译,就可看出。RSV 其实可以不加这两个字,只要顺着原文的文笔翻译即可:“我们是属祂的;是祂的子民,是……的羊。”

4.这个邀请十分简单,以致或许我们不能领略个中的奇妙。其实这院乃是祂的,不是我们的(参,必须提醒那些轻慢的人),而祂的门向不洁净的人是关闭的。但现在不仅祂的外院已经开放,甚至连至圣所也可由“又新又活的路”进去,每个人都欢迎。这件事本身已足够我们赞美,但最后一节又加上更多的原因。

5.本诗的开头使我们的视野开阔,而结尾则使我们的眼光放长、期望放远(善与慈爱的配对,见的注释)。以下谨引用华滋的诗468,第一行将广度表达得极佳,而“真理”则应指信实,如:RSV。

“痰拿令阔如宇宙,

痰拇劝长如永恒;

痰恼胬砦热缗褪,

在翻滚岁月静止之时。”

467 为同样的字,在该处“不”显然应读为“他的”或“它的”。参 AV 对那节后来的翻译。
468 取自圣诗 'Before Jehovah's awful throne.'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称谢诗。〕「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

这首简短却深受喜爱的诗呼吁所有人来赞美和敬拜“耶和华”,因为祂是神(1~3节 ),又因为祂本为善(4-5节 )。“称谢”。本诗可能是在圣殿献感恩祭时唱颂的。参看至17节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赞美神为王的最后一篇诗(自九十三篇开始 )。诗人邀请普天下的人赞美耶和华神,此诗与九十五篇颇多相同处(例如1~2-6~7节 )。

全诗前半(1~3节 )和后半(4~5节 )结构与内容相似,都是先邀请人颂赞神,接上说明理由:因神信实,象牧人看顾属祂的子民。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赞美诗。

――《串珠圣经注释》

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 最后一首赞美神的(95-100篇 )敬拜颂赞诗,诗人劝勉以喜乐赞美神,理由:①神是创造我们的主(3节 );②永远以良善与慈爱待我们(5节 )。

――《圣经精读本》

欢呼不是指缺乏音感的乱吼,更不是宴乐的欢声;在崇拜中,这乃是等于向王表崇敬的高呼,或吹号,就像,或与此句非常相似的。这一节视全地皆属于神,唱起来能发人深省。译为各地,和合天下 )之字,准确来说,并没有强调地方的分野,只不过是指「全地」,视为一个整体。

──《丁道尔圣经注释》

引言:诗人邀请普天下向耶和华欢呼歌唱。

――《串珠圣经注释》

】「你们当乐意事奉耶和华;当来向祂歌唱。」

当乐意侍奉耶和华: 神悦纳人自发地献身服事他。这与怀着恐惧拜偶像不同,乃是满怀对神仁爱、慈悲的喜乐事奉(51:12)。

――《圣经精读本》

事奉耶和华的命令,与来到祂面前相等,提醒我们,敬拜的确可以称为「事奉」(译注英文称崇拜为 service )。这是我们向神第一件该做的事,而按其字义看来,这并不是事奉了就了事。将其真义表明出来:惟有成为活祭,才算真「敬拜」。希腊文的旧约用这个字来翻译正式的「事奉」,如:。而希伯来文和英文一样,事奉与敬拜为同一个字(service ),这个字让我们不能将这两方面分开,或只择其一(顺便一提 我们从实际体验中亦可完全肯定这点 赞美与祷告若与生活隔离 就显得苍白乏力 而一切活动亦显得毫无生气 )。

敬拜当出于乐意,也要用歌唱(这个字意味用满有把握的声音大声唱 ),这方面请看的注释;亦请与以赛亚书四十章以下的欢乐之声比较,那里所用的字,或其希伯来字根,常流露出得自由的兴奋。当然,除此以外,赞美还有更渊远流长的源头,以下的颂赞即由此而来。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当晓得耶和华是神;我们是祂造的,也是属祂的;我们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

我们从祂创造的能力,以及祂如牧人看顾以色列,可见耶和华是真正的神。

――《诗雷氏研读本》

“晓得”有“承认”的意思。“草场的羊”:君王有“百姓的牧人”之称,他的国土也就成了“草场”。神为“牧人”常见旧约中,新约尤其普遍

――《启导本诗注释》

赞美的原因:以色列人被耶和华拣选,成为自己的子民。

「晓得」:承认。

――《串珠圣经注释》

神是我们的主,并亲手造了我们,知道我们的所有需求与性情。因此以最好的满足我们,带我们走义路(23:1-3)。

――《圣经精读本》

晓得就等于脚下能立稳,这是赞美的先决条件(,这种知识是神所赐予的,更可说是祂命定要给我们的。这短短的一节首先提醒我们神是谁(藉耶和华之名启示出来 透过祂的话语及作为 这个名字显出丰富的含义 );然后指出我们从何而来,又属于谁:最后则强调我们是处于何等蒙恩的地位。

本节的中间一行,在现在经文与早期译本中皆作:「……不是我们自己」。然而几乎所有的新翻译都译为「我们是属祂的」,其根据为马所拉经文、某些抄本及译本。困难在希伯来字的「不是」与「他的」(lo{~与lo^ )读起来声音很像。在这里两种意思都讲得通。但希伯来文的句子,按第二个看法(祂的 )比较通顺,从 AV必须加两个字来翻译,就可看出。RSV其实可以不加这两个字,只要顺着原文的文笔翻译即可:「我们是属祂的;是祂的子民,是……的羊。

」──《丁道尔圣经注释》

】「当称谢进入祂的门,当赞美进入祂的院;当感谢祂,称颂祂名。」

“他的门”:圣殿的门。“他的院”:圣殿的院宇。进殿的人在各院宇中聚集。

――《启导本诗注释》

引言:诗人邀请人进入圣殿颂赞神。

――《串珠圣经注释》

他的门……他的院: “院”指敬拜的处所——圣殿,婉转表达神居住的地方。

――《圣经精读本》

这个邀请十分简单,以致或许我们不能领略个中的奇妙。其实这院乃是祂的,不是我们的(参 ,而祂的门向不洁净的人是关闭的。但现在不仅祂的外院已经开放,甚至连至圣所也可由「又新又活的路」进去,每个人都欢迎。这件事本身已足够我们赞美,但最后一节又加上更多的原因。

──《丁道尔圣经注释》

先进入圣殿的唱诗班所唱的歌。

――《圣经精读本》

】「因为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存到永远,祂的信实,直到万代。」

神的美善可见于祂坚定的“慈爱”与“信实”。

――《诗雷氏研读本》

赞美的原因:因为耶和华的属性就是慈爱和信实;两者都强调耶和华的可信,永不改变。

――《串珠圣经注释》

人的感情与性情可能有所变化、世界的风俗有所变迁,然而神的慈爱与信实却永不更改(118:1-4)。

――《圣经精读本》

本诗的开头使我们的视野开阔,而结尾则使我们的眼光放长、期望放远(善与慈爱的配对 )。以下谨引用华滋的诗,第一行将广度表达得极佳,而「真理」则应指信实,如:RSV。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00篇 )】

敬拜是否也有向世人作见证的功用呢?参3节。

试从本篇找出敬拜神的正确原因和应有态度。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一百是一个最好的、最可爱的数目。得一百分,有一百万元,活一百岁,是人生得意的事。但若一个人多愁善感,纵得一百分未必保证将来做大事,有一百万元未必心满意足,活一百岁未必一定幸福。人生更要紧的是心灵充满快乐。「欢呼」

是因为心中充满快乐、盼望而发出来的。「欢呼」包含满足、知足、喜乐、盼望,时时觉得前途充满光明。

我们信主的人都当学习这门功课:懂得「欢呼」。向谁欢呼呢?诗人说:「向耶和华欢呼。」谁当欢呼呢?诗人清楚告诉我们:「普天下」;全世界的人都当向神欢呼。――《五十灵筵》林治生

】在美国曾有一位青年,因为交了坏朋友,离开神的教会多年,有一晚喝得酩酊大醉,在街上游荡时,偶而听见教堂诗班唱出喜乐的诗歌,想起这正是他母亲在他年幼时教唱的诗歌,他猛然醒悟过来,重回神的怀抱。后来,竟成为一位颇为著名的培灵布道家,引领千万人归向基督。

一个小女孩整装梳发,收拾书包后正要上学,这时,她哥哥进来捉弄她,弄得她气冲冲地冲出门去。她的妈妈看到她的气脸,就大声喊她:「玛莉!回来,你忘了一样东西。」她也高声地喊着说:「妈妈!我都带齐了,没有忘记什么东西呀!」她妈妈告诉她说:「你的笑脸那儿去了?除非你满面笑容,否则就不算打扮整齐。」

虽然衣着整齐,装扮漂亮,但总不如满面带笑,能使我们显得愉快而美丽。圣经说:「心中喜乐,面带笑容。」

从前有一位穷苦的老基督徒,他平常很会唱诗,左邻右舍常因听到他那喜乐的歌声,以致排除了闲愁,而得分享一分快乐,但没有想到这位老信徒有一天感觉舌头疼痛,经过医生检查,认为他是患了舌根的毒瘤,必须要将舌头割掉才能保全生命,当他在动手术前问医生说:「我经过手术后还会唱歌么?」医生为他伤心难过的摇摇头说:「你没有再唱诗的可能了。」这位患者于是请求医生把他扶起来,让他能再唱最后一次,他说:「我平素最喜欢唱诗,今天你说我此后将不再会唱诗了,我要唱出一首靠主喜乐感谢赞美的诗歌,来作为我最后的一次机会!」说拔,他就开始在疼痛中唱出:「一息尚存我要赞美,直到瞑目气绝身死,我心喜乐。

」——林政杰《诗的讲章》

这「乐意」二字表示心甘情愿,不是勉强。神既是普天下人的真神,事奉祂的人便当甘心乐意。每主日,你是否甘心乐意献上你的时间,去做礼拜呢?为着主的事工,你是否甘心乐意献上你的金钱呢?――《五十灵筵》林治生

知道及承认自己是受造之物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并没有创造自己,神才是我们的创造者。许多人活在世上时,好像他们是创造者、是他们自己小世界的中心似的。这种心态导致了占有欲,也会失去盼望(如果一切都能被拿走的话 )。但当我们明白神创造了我们,并给了一切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时,我们就要像神给予我们那样给予别人。那么当一切都失去时,我们仍然有神和祂给我们的一切。

――《灵修版圣经注释》

「晓得」二字十分重要。晓得甚么?晓得耶和华是神。法老不晓得耶和华,说:「耶和华是谁?」结果,惹来埃及大灾祸。写诗的人在这里要我们晓得耶和华是神,是天地间独一的神,是掌管生命的主宰,也是人类的救主。信徒必须晓得他所信的是谁,否则人云亦云,糊里胡涂,信与不信并没有分别。「耶和华是神;我们是祂造的。」英文还有一句:"But Not We Ourselves";今日有些人目中无神,以为自己的膀臂便是神,自己的拳头便是天下,却不知人能造飞机,不能造蚊子;人能造坦克,不能造木虱;人能放火箭,不能造箭猪...人能造许多伟大的东西,不能造出一个小生命来!除了神以外,谁能造出人来?

「我们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表示神对我们的保护和照顾、供给。试看自己这些年来的日子,扪心自问:神是你的牧者,有错吗?――《五十灵筵》林治生

】「我们是祂造的,也是属祂的,我们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

对神所有权柄的体会,是我们奉献的基础。我们在没有献上以前,必要认识祂在我们身上的主权。而这主权是基于多方面的理由,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祂造了我们。

祂造我们,好似窑匠造他的陶器,有一定的目的,也有权照着祂设计的用途来使用。

祂造我们,好似建筑者居住而造屋。他当然有权利占每间房,随心所欲在屋里走动。

祂造我们,好似编织着织布为穿着之用。当然祂可自由地穿着或脱掉,完全照他的心意,不必顾虑。

我们是属基督的,因为祂造我们,买赎我们,付上劳苦,流出眼泪,而父神已将我们赐给祂。好牧人有我们这些羊,我们是属祂的,因为祂付上劳苦与伤痛的代价,我们应承认祂的主权,报答祂的宏恩,我们应仰望祂的面,向祂说:「我们在各方面都是属你的,而且永远属你。原照你的心意领导我,你所选定的我必随从。我是你的民,也从你的草场上得喂养。将来在天上永远的荣耀里,我也可列在圣徒中间。所以我们俯首敞开心门,将自己献上,我们不能多作什么,我们也不敢少作。

」──迈尔《珍贵的片刻》

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公元前四六九~三九九年 )曾经说:「当要认识自己。」可是人不认识神,岂能认识自己吗?这位诗人以自己的信仰来确信这世界上有一位真神。旧约时代的人都认为唯一创造天地的真神是具有可畏的人格和力量,他与人类之间距离遥远,是无法亲近的。因此他们称呼神为「至圣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以敬拜赞美的心回应神,我是做了──是真心涌流出来的吗?】

惟有神才配受敬拜。我们对神的敬拜的态度怎么样呢?我们是愿意并且高兴来到神的面前呢,还是做个姿态而已,或者不大愿意去教会呢?这首诗让我们要记住神的良善和可靠,并要带着感恩的心来敬拜、赞美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入门称谢】

「当称谢进入祂的门,当赞美进入祂的院。」

当你走在街头上,会发现有人在排队,进入他们所喜欢的公众场所;虽然需要买票,排的行列还是那么长。进入教会很少有需要排队的。而且有的人来教会,是出于勉强,或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他们出入都不感觉有甚么特别。
以色列人每年三次要到圣殿敬拜神。在没有现代交通利便的情形下,想起来必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诗人说:

你们当乐意事奉耶和华,当来向祂歌唱。…
当称谢进入祂的门;当赞美进入祂的院。
当感谢祂,称颂祂的名。

为甚么敬拜神?敬拜的对象与关系,影响敬拜的动机,决定敬拜的态度。神不是一个专制的君王,强迫臣民敬拜祂,不问是否情愿那样作。神所要的是因爱而乐意事奉,从心底发出欢乐的歌唱。不是勉强进入圣殿的院宇,而是会感谢,赞美。
在外人看来,那么远道跋涉,是为了甚么?去了,还要献祭物和礼物,献了并没有人感谢,也换不到权柄,所为何来?
称谢必须有感谢的原因。圣徒感谢神,是因为得到神的恩典。恩典非出于工作,是神单独决定的赐予。Charis这个希腊字,表示不是人作了甚么换来的,是人不配得的;败坏的人既不愿,也不能讨神喜悦,完全是神无条件赐给的。这样说来,“我们是祂造的,也是属祂的;我们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表明绝对的安全,不会失去。
属于主的人,自然会这样的感谢。同样的,没有得到神的恩典,也没有应该赞美感谢的理由;如果那样作,就是出于虚假,神并不欣赏,也不要求谁那样作。所以不能感恩,对神不能造成任何损害,对自己倒是严重的问题,值得好好省察。
进入地上的教堂建筑,尽有相当多不认识神,也不能赞美感谢的人,或有口无心的人,那是不能免的。不过,所说神的“门”和“院”,不仅指旧约地上圣殿的建筑,那不过是天上美物的影儿;更是预表新约的真教会,天上的新耶路撒冷。因此,进入救恩之门的人,都是该赞美感谢的人。有话说:“在天上只有赞美而没有祷告;在地狱里只有祷告而没有赞美;在地上有祷告也有赞美。”让我们赞美神的良善,感谢祂永远的慈爱:如果你能,要常这样作;如果不能,要先接受救恩。

── 于中旻《诗笺记》

「进入」表示勇往直前,如以色列人渡红海,过约但河。信徒走天路要勇敢,虽遇困难也决不回头。许多人便因为没有这股勇气,结果变成「底马」,失败退后,灵性坠落。我们「当称谢进入祂的门」,带着感恩的心走进此门,因我们已得救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已为我们钉在十字架上,已为我们复活,已为我们坐在父的右边作中保,我们还怕甚么?

诗人不单要我们称谢进入祂的门,而且要赞美进入祂的院。「院」是Court,可以解作审判的地方。我们要赞美进入祂的院,因我们的罪已得赦免,即使是「白色大宝座」也不用怕。因此我们当放下一切缠累,赞美着进入神的荣耀中。――《五十灵筵》林治生

】为什么要唱诗称谢耶和华呢?因为不管世局动乱莫测,耶和华的慈爱和信实是永远长存,永不改变的。耶和华是至善又公义的神,同时也是充满着慈爱怜悯的神。他眷顾他的百姓,如同亲生儿女一般付出无限的爱心。

有一位名叫陈素月的少女,十五岁时不幸染上了麻疯病,父母把她送进麻疯病院。经过了五年的漫长岁月,居然死里逃生,她的麻疯病痊愈了。出院的时候,满心欢喜,想到可以再和旧时的朋友、慈爱的父母久别重逢,真是何等快乐。

岂知她到了家门之后,大失所望,不只是亲友远离不敢见她,就是亲生的父母也回避她。她那一颗久经破碎的心灵,真是遭到比麻疯更为残忍的打击,因此她灰心丧志,觉得人生太使她失望了,就心中悲伤不已,最后引恨自杀了。

——林政杰《诗的讲章》

为甚么要「欢呼」、「喜乐」、「晓得」、「称谢」和「赞美」呢?诗人在最后一节说出了原因:主本为善;祂既爱世上属自己的人,便爱他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