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谢诗。〕「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
这首简短却深受喜爱的诗呼吁所有人来赞美和敬拜“耶和华”,因为祂是神(1~3节 ),又因为祂本为善(4-5节 )。“称谢”。本诗可能是在圣殿献感恩祭时唱颂的。参看至17节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赞美神为王的最后一篇诗(自九十三篇开始 )。诗人邀请普天下的人赞美耶和华神,此诗与九十五篇颇多相同处(例如1~2-6~7节 )。
全诗前半(1~3节 )和后半(4~5节 )结构与内容相似,都是先邀请人颂赞神,接上说明理由:因神信实,象牧人看顾属祂的子民。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赞美诗。
――《串珠圣经注释》
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 最后一首赞美神的(95-100篇 )敬拜颂赞诗,诗人劝勉以喜乐赞美神,理由:①神是创造我们的主(3节 );②永远以良善与慈爱待我们(5节 )。
――《圣经精读本》
欢呼不是指缺乏音感的乱吼,更不是宴乐的欢声;在崇拜中,这乃是等于向王表崇敬的高呼,或吹号,就像,或与此句非常相似的。这一节视全地皆属于神,唱起来能发人深省。译为各地,,和合天下 )之字,准确来说,并没有强调地方的分野,只不过是指「全地」,视为一个整体。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引言:诗人邀请普天下向耶和华欢呼歌唱。
――《串珠圣经注释》
【】「你们当乐意事奉耶和华;当来向祂歌唱。」
当乐意侍奉耶和华: 神悦纳人自发地献身服事他。这与怀着恐惧拜偶像不同,乃是满怀对神仁爱、慈悲的喜乐事奉(51:12)。
――《圣经精读本》
事奉耶和华的命令,与来到祂面前相等,提醒我们,敬拜的确可以称为「事奉」(译注英文称崇拜为 service )。这是我们向神第一件该做的事,而按其字义看来,这并不是事奉了就了事。将其真义表明出来:惟有成为活祭,才算真「敬拜」。希腊文的旧约用这个字来翻译正式的「事奉」,如:,。而希伯来文和英文一样,事奉与敬拜为同一个字(service ),这个字让我们不能将这两方面分开,或只择其一(顺便一提 我们从实际体验中亦可完全肯定这点 赞美与祷告若与生活隔离 就显得苍白乏力 而一切活动亦显得毫无生气 )。
敬拜当出于乐意,也要用歌唱(这个字意味用满有把握的声音大声唱 ),这方面请看的注释;亦请与以赛亚书四十章以下的欢乐之声比较,那里所用的字,或其希伯来字根,常流露出得自由的兴奋。当然,除此以外,赞美还有更渊远流长的源头,以下的颂赞即由此而来。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当晓得耶和华是神;我们是祂造的,也是属祂的;我们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
我们从祂创造的能力,以及祂如牧人看顾以色列,可见耶和华是真正的神。
――《诗雷氏研读本》
“晓得”有“承认”的意思。“草场的羊”:君王有“百姓的牧人”之称,他的国土也就成了“草场”。神为“牧人”常见旧约中,新约尤其普遍,,。
――《启导本诗注释》
赞美的原因:以色列人被耶和华拣选,成为自己的子民。
「晓得」:承认。
――《串珠圣经注释》
神是我们的主,并亲手造了我们,知道我们的所有需求与性情。因此以最好的满足我们,带我们走义路(23:1-3)。
――《圣经精读本》
晓得就等于脚下能立稳,这是赞美的先决条件(,这种知识是神所赐予的,更可说是祂命定要给我们的。这短短的一节首先提醒我们神是谁(藉耶和华之名启示出来 透过祂的话语及作为 这个名字显出丰富的含义 );然后指出我们从何而来,又属于谁:最后则强调我们是处于何等蒙恩的地位。
本节的中间一行,在现在经文与早期译本中皆作:「……不是我们自己」。然而几乎所有的新翻译都译为「我们是属祂的」,其根据为马所拉经文、某些抄本及译本。困难在希伯来字的「不是」与「他的」(lo{~与lo^ )读起来声音很像。在这里两种意思都讲得通。但希伯来文的句子,按第二个看法(祂的 )比较通顺,从 AV必须加两个字来翻译,就可看出。RSV其实可以不加这两个字,只要顺着原文的文笔翻译即可:「我们是属祂的;是祂的子民,是……的羊。
」──《丁道尔圣经注释》
【】「当称谢进入祂的门,当赞美进入祂的院;当感谢祂,称颂祂名。」
“他的门”:圣殿的门。“他的院”:圣殿的院宇。进殿的人在各院宇中聚集。
――《启导本诗注释》
引言:诗人邀请人进入圣殿颂赞神。
――《串珠圣经注释》
他的门……他的院: “院”指敬拜的处所——圣殿,婉转表达神居住的地方。
――《圣经精读本》
这个邀请十分简单,以致或许我们不能领略个中的奇妙。其实这院乃是祂的,不是我们的(参 ,而祂的门向不洁净的人是关闭的。但现在不仅祂的外院已经开放,甚至连至圣所也可由「又新又活的路」进去,每个人都欢迎。这件事本身已足够我们赞美,但最后一节又加上更多的原因。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先进入圣殿的唱诗班所唱的歌。
――《圣经精读本》
【】「因为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存到永远,祂的信实,直到万代。」
神的美善可见于祂坚定的“慈爱”与“信实”。
――《诗雷氏研读本》
赞美的原因:因为耶和华的属性就是慈爱和信实;两者都强调耶和华的可信,永不改变。
――《串珠圣经注释》
人的感情与性情可能有所变化、世界的风俗有所变迁,然而神的慈爱与信实却永不更改(118:1-4)。
――《圣经精读本》
本诗的开头使我们的视野开阔,而结尾则使我们的眼光放长、期望放远(善与慈爱的配对 )。以下谨引用华滋的诗,第一行将广度表达得极佳,而「真理」则应指信实,如:RSV。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00篇 )】
敬拜是否也有向世人作见证的功用呢?参3节。
试从本篇找出敬拜神的正确原因和应有态度。
──《串珠圣经注释》
【】一百是一个最好的、最可爱的数目。得一百分,有一百万元,活一百岁,是人生得意的事。但若一个人多愁善感,纵得一百分未必保证将来做大事,有一百万元未必心满意足,活一百岁未必一定幸福。人生更要紧的是心灵充满快乐。「欢呼」
是因为心中充满快乐、盼望而发出来的。「欢呼」包含满足、知足、喜乐、盼望,时时觉得前途充满光明。
我们信主的人都当学习这门功课:懂得「欢呼」。向谁欢呼呢?诗人说:「向耶和华欢呼。」谁当欢呼呢?诗人清楚告诉我们:「普天下」;全世界的人都当向神欢呼。――《五十灵筵》林治生
【】在美国曾有一位青年,因为交了坏朋友,离开神的教会多年,有一晚喝得酩酊大醉,在街上游荡时,偶而听见教堂诗班唱出喜乐的诗歌,想起这正是他母亲在他年幼时教唱的诗歌,他猛然醒悟过来,重回神的怀抱。后来,竟成为一位颇为著名的培灵布道家,引领千万人归向基督。
一个小女孩整装梳发,收拾书包后正要上学,这时,她哥哥进来捉弄她,弄得她气冲冲地冲出门去。她的妈妈看到她的气脸,就大声喊她:「玛莉!回来,你忘了一样东西。」她也高声地喊着说:「妈妈!我都带齐了,没有忘记什么东西呀!」她妈妈告诉她说:「你的笑脸那儿去了?除非你满面笑容,否则就不算打扮整齐。」
虽然衣着整齐,装扮漂亮,但总不如满面带笑,能使我们显得愉快而美丽。圣经说:「心中喜乐,面带笑容。」
从前有一位穷苦的老基督徒,他平常很会唱诗,左邻右舍常因听到他那喜乐的歌声,以致排除了闲愁,而得分享一分快乐,但没有想到这位老信徒有一天感觉舌头疼痛,经过医生检查,认为他是患了舌根的毒瘤,必须要将舌头割掉才能保全生命,当他在动手术前问医生说:「我经过手术后还会唱歌么?」医生为他伤心难过的摇摇头说:「你没有再唱诗的可能了。」这位患者于是请求医生把他扶起来,让他能再唱最后一次,他说:「我平素最喜欢唱诗,今天你说我此后将不再会唱诗了,我要唱出一首靠主喜乐感谢赞美的诗歌,来作为我最后的一次机会!」说拔,他就开始在疼痛中唱出:「一息尚存我要赞美,直到瞑目气绝身死,我心喜乐。
」——林政杰《诗的讲章》
【】
这「乐意」二字表示心甘情愿,不是勉强。神既是普天下人的真神,事奉祂的人便当甘心乐意。每主日,你是否甘心乐意献上你的时间,去做礼拜呢?为着主的事工,你是否甘心乐意献上你的金钱呢?――《五十灵筵》林治生
【 知道及承认自己是受造之物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并没有创造自己,神才是我们的创造者。许多人活在世上时,好像他们是创造者、是他们自己小世界的中心似的。这种心态导致了占有欲,也会失去盼望(如果一切都能被拿走的话 )。但当我们明白神创造了我们,并给了一切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时,我们就要像神给予我们那样给予别人。那么当一切都失去时,我们仍然有神和祂给我们的一切。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晓得」二字十分重要。晓得甚么?晓得耶和华是神。法老不晓得耶和华,说:「耶和华是谁?」结果,惹来埃及大灾祸。写诗的人在这里要我们晓得耶和华是神,是天地间独一的神,是掌管生命的主宰,也是人类的救主。信徒必须晓得他所信的是谁,否则人云亦云,糊里胡涂,信与不信并没有分别。「耶和华是神;我们是祂造的。」英文还有一句:"But Not We Ourselves";今日有些人目中无神,以为自己的膀臂便是神,自己的拳头便是天下,却不知人能造飞机,不能造蚊子;人能造坦克,不能造木虱;人能放火箭,不能造箭猪...人能造许多伟大的东西,不能造出一个小生命来!除了神以外,谁能造出人来?
「我们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表示神对我们的保护和照顾、供给。试看自己这些年来的日子,扪心自问:神是你的牧者,有错吗?――《五十灵筵》林治生
【】「我们是祂造的,也是属祂的,我们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
对神所有权柄的体会,是我们奉献的基础。我们在没有献上以前,必要认识祂在我们身上的主权。而这主权是基于多方面的理由,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祂造了我们。
祂造我们,好似窑匠造他的陶器,有一定的目的,也有权照着祂设计的用途来使用。
祂造我们,好似建筑者居住而造屋。他当然有权利占每间房,随心所欲在屋里走动。
祂造我们,好似编织着织布为穿着之用。当然祂可自由地穿着或脱掉,完全照他的心意,不必顾虑。
我们是属基督的,因为祂造我们,买赎我们,付上劳苦,流出眼泪,而父神已将我们赐给祂。好牧人有我们这些羊,我们是属祂的,因为祂付上劳苦与伤痛的代价,我们应承认祂的主权,报答祂的宏恩,我们应仰望祂的面,向祂说:「我们在各方面都是属你的,而且永远属你。原照你的心意领导我,你所选定的我必随从。我是你的民,也从你的草场上得喂养。将来在天上永远的荣耀里,我也可列在圣徒中间。所以我们俯首敞开心门,将自己献上,我们不能多作什么,我们也不敢少作。
」──迈尔《珍贵的片刻》
【】
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公元前四六九~三九九年 )曾经说:「当要认识自己。」可是人不认识神,岂能认识自己吗?这位诗人以自己的信仰来确信这世界上有一位真神。旧约时代的人都认为唯一创造天地的真神是具有可畏的人格和力量,他与人类之间距离遥远,是无法亲近的。因此他们称呼神为「至圣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 以敬拜赞美的心回应神,我是做了──是真心涌流出来的吗?】
【入门称谢】惟有神才配受敬拜。我们对神的敬拜的态度怎么样呢?我们是愿意并且高兴来到神的面前呢,还是做个姿态而已,或者不大愿意去教会呢?这首诗让我们要记住神的良善和可靠,并要带着感恩的心来敬拜、赞美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当称谢进入祂的门,当赞美进入祂的院。」
当你走在街头上,会发现有人在排队,进入他们所喜欢的公众场所;虽然需要买票,排的行列还是那么长。进入教会很少有需要排队的。而且有的人来教会,是出于勉强,或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他们出入都不感觉有甚么特别。
以色列人每年三次要到圣殿敬拜神。在没有现代交通利便的情形下,想起来必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诗人说:你们当乐意事奉耶和华,当来向祂歌唱。…
当称谢进入祂的门;当赞美进入祂的院。
当感谢祂,称颂祂的名。)为甚么敬拜神?敬拜的对象与关系,影响敬拜的动机,决定敬拜的态度。神不是一个专制的君王,强迫臣民敬拜祂,不问是否情愿那样作。神所要的是因爱而乐意事奉,从心底发出欢乐的歌唱。不是勉强进入圣殿的院宇,而是会感谢,赞美。
在外人看来,那么远道跋涉,是为了甚么?去了,还要献祭物和礼物,献了并没有人感谢,也换不到权柄,所为何来?
称谢必须有感谢的原因。圣徒感谢神,是因为得到神的恩典。恩典非出于工作,是神单独决定的赐予。Charis这个希腊字,表示不是人作了甚么换来的,是人不配得的;败坏的人既不愿,也不能讨神喜悦,完全是神无条件赐给的。这样说来,“我们是祂造的,也是属祂的;我们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表明绝对的安全,不会失去。
属于主的人,自然会这样的感谢。同样的,没有得到神的恩典,也没有应该赞美感谢的理由;如果那样作,就是出于虚假,神并不欣赏,也不要求谁那样作。所以不能感恩,对神不能造成任何损害,对自己倒是严重的问题,值得好好省察。
进入地上的教堂建筑,尽有相当多不认识神,也不能赞美感谢的人,或有口无心的人,那是不能免的。不过,所说神的“门”和“院”,不仅指旧约地上圣殿的建筑,那不过是天上美物的影儿;更是预表新约的真教会,天上的新耶路撒冷。因此,进入救恩之门的人,都是该赞美感谢的人。有话说:“在天上只有赞美而没有祷告;在地狱里只有祷告而没有赞美;在地上有祷告也有赞美。”让我们赞美神的良善,感谢祂永远的慈爱:如果你能,要常这样作;如果不能,要先接受救恩。── 于中旻《诗笺记》
【】
「进入」表示勇往直前,如以色列人渡红海,过约但河。信徒走天路要勇敢,虽遇困难也决不回头。许多人便因为没有这股勇气,结果变成「底马」,失败退后,灵性坠落。我们「当称谢进入祂的门」,带着感恩的心走进此门,因我们已得救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已为我们钉在十字架上,已为我们复活,已为我们坐在父的右边作中保,我们还怕甚么?
诗人不单要我们称谢进入祂的门,而且要赞美进入祂的院。「院」是Court,可以解作审判的地方。我们要赞美进入祂的院,因我们的罪已得赦免,即使是「白色大宝座」也不用怕。因此我们当放下一切缠累,赞美着进入神的荣耀中。――《五十灵筵》林治生
【】为什么要唱诗称谢耶和华呢?因为不管世局动乱莫测,耶和华的慈爱和信实是永远长存,永不改变的。耶和华是至善又公义的神,同时也是充满着慈爱怜悯的神。他眷顾他的百姓,如同亲生儿女一般付出无限的爱心。
有一位名叫陈素月的少女,十五岁时不幸染上了麻疯病,父母把她送进麻疯病院。经过了五年的漫长岁月,居然死里逃生,她的麻疯病痊愈了。出院的时候,满心欢喜,想到可以再和旧时的朋友、慈爱的父母久别重逢,真是何等快乐。
岂知她到了家门之后,大失所望,不只是亲友远离不敢见她,就是亲生的父母也回避她。她那一颗久经破碎的心灵,真是遭到比麻疯更为残忍的打击,因此她灰心丧志,觉得人生太使她失望了,就心中悲伤不已,最后引恨自杀了。
——林政杰《诗的讲章》
【】
为甚么要「欢呼」、「喜乐」、「晓得」、「称谢」和「赞美」呢?诗人在最后一节说出了原因:主本为善;祂既爱世上属自己的人,便爱他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