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之诗。〕「当耶和华将那些被掳的带回锡安的时候,我们好像做梦的人。」
被掳归回的人因耶和华的拯救而欢欣快乐(1~3节 ),他们也为其它人能归回而祷告(4节 ),并且对于撒种与收割的原则充满信心(5-6节 )。
从巴比伦获释返国是那么奇妙的事情,令人有一种是“作梦”而不是事实的感觉。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全民感恩诗,为锡安城的复得而欢呼,表达回归之人的快乐。有的学者认为此诗也是基督拯救的预告。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团体的祈祷诗。1-4 祈求的基础和内容:耶和华既在以往为选民做了大事,必会同样把被掳的人带回故土。5-6 结语:这段是神的应许:被掳的人必可归回,且欢乐地收割。
「当耶和华 ...... 的时候」:有古卷作「当耶和华复兴锡安的时候」。
「作梦」:原文可解作「痊愈」或「肥壮」。
――《串珠圣经注释》
得蒙救赎的感动与喜乐: 这首诗的作者与写作背景都不甚明确。然而,从其内容来看,似乎是为了纪念从巴比伦俘虏生活得到解放而作的。从这种观点来看,这首诗的作者很有可能是率领第二次被掳归回的以斯拉。本诗表现了从被掳之地得到释放的诗人满怀的感激之情与喜乐,尤为突出表现了对成就这奇异救恩之神的美好信仰告白。借着本诗我们可以再一次发现,虽然我们屡屡犯罪,神借着通过惩戒与责打定意施行救恩。这首诗的内容可分为两段:①从俘虏生活得到释放的感动(1-3节 );②为了剩余俘虏的归还而献上的祈祷与信念(4-6节 )。
说明了本诗的背景。犹大因犯罪而交给外邦人,然而却因神的怜悯,凡愿意回到故乡者皆可归回。在漫长的被掳生活过后才得以返乡的事实,带给他们莫大的感动,使他们感到仿佛身处梦境之中。
――《圣经精读本》
许多注释家认为本诗是庆祝从巴比伦被掳之地回归(见拉1章 )。还有人认为“将那些被掳的带回”不是指某一次特定的危机,而是泛指恢复繁荣兴旺。这些结论都不是最后的。无论指摆脱什么样的囚掳,都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件事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本诗的第二部分(第4-6节 )似乎带有一丝悲凉。可能指百姓又一次遇到麻烦,要求得到解脱,或者指百姓回归故土以后,祈求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关于本诗的题记,见诗120篇序言。
见诗126篇介绍。
――《SDA圣经注释》
【】
旧的译本,以及一些新的翻译(如 JB、TEV ),认为本篇是指被掳与归回。但第1与第4节的主要句子,可以包容其他的状况,而第4~6节的图画,不只是能归回家园的怜悯而已,乃指劳苦终于已得祝福。因此RSV(参 NEV )在这两节用比较一般性的词汇,指财物得复原,这是明智的处理。约伯的财物复原也是用同样的话语形容。至于锡安的情形,究竟是由于饥荒、围攻、被掳或瘟疫造成,虽不得而知,但其复原显然是神的作为,也广传各地。这件事成为国家历史上的记念(参TEV活泼的意译「当时好像是一场梦!我们曾怎样地欢笑 怎样地欢唱……我们的快乐何等大!」 ),这就像教会历史上屡次出现的复兴,所带来的热烈现象。
第3节仍然是回顾,希伯来文如此建议,第4节亦如此要求。RSV应译为:「耶和华曾为我们行了大事,那时我们欢喜无比。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的时候,外邦中就有人说:“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
这一节鲜明地刻画了得到释放之犹大百姓的喜乐。他们曾以眼泪与叹息送走了无数个夜晚,此时得到自由的感动与将要归回故土的激动化作片片欢歌笑语回荡在湛蓝的天空中。更值得感谢高兴的是,这救恩乃是来自神。耶路撒冷的灭亡意味着神对悖 逆以色列的惩戒,被掳归还则意味着神应允了他们悔改的呼求,并恢复了自己与百姓之间的关系。
――《圣经精读本》
外邦中。或“各国中”。以色列周围的民族经常看到神为祂选民所显示的奇妙作为。神是计划是让这种能力显示成为让外邦人认识真神的手段,“要叫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
――《SDA圣经注释》
【】「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我们就欢喜。」
主耶稣说:“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信徒蒙了拯救之后,心中就自然充满喜乐,口中也必发出感谢的话来。当以斯拉的时代,民众“都站着赞美耶和华,他们彼此唱和,赞美称谢耶和华,说,他本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发慈爱;他们赞美耶和华的时候,众民大声呼喊,因耶和华殿的根基已经立定” )。以色列人快乐与兴奋的时候,外邦人看见了也要归荣耀给神。以色列人是神的见证国,他们的兴旺使外邦人看见神的作为,神拣选以色列人,就是要他们向万国作见证,见证他是神,并知道他的大能大力。
―― 包忠杰《诗注解》
【】「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被掳的人归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复流。」
“归回……复流”。诗人祈求被掳归回的人能大量涌来,象季节的大雨填满沙漠常年干涸的河流一样。
――《诗雷氏研读本》
被掳的百姓成群回归故土,好像大川复流,滋润贫瘠的土地。“南地”为犹大南方干旱地带。诗人祈求神帮助以民归来,恢复旧日的安定繁荣。
――《启导本诗注释》
「使我们被掳的人归回」:原文或作「使我们从苦境转回」。
「南地的河水」:南地的河谷夏天干涸,冬天却再次满了雨水。
――《串珠圣经注释》
好像南地的河水: 期盼俘虏们满怀激情地归回,正像那进入降雨期的南地的河水奔涌一般。
――《圣经精读本》
归回。见诗126篇序言。
南地(Negeb )。指巴勒斯坦南部,一年大部分时间是干燥不毛的荒野。但一到了下雨,小溪就开始流淌,郊野就重新有了生机。诗人是在祈求神赐给祂的子民新的生命和活力。
――《SDA圣经注释》
【南地的河水】
巴勒斯坦的干河在雨季与一般泛滥的河水无异。但到了夏天最需要水时却只有小量的水,甚至无水。在耶路撒冷以南的干燥沙漠地带,这些干河间歇性的泛滥,能为当地带来滋润和生命。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这回忆没有让人落入怀古的忧思,乃是激励人产生希望。第1节大可以换来一声感叹,然而,却引出了以下满有信心的代祷,且设定了它的语气与程度。
这里两幅更新的图画(4b、5~6节 ),不仅皆为杰作,且能互补。第一件是突然发生的事,完全是天赐的礼物;第二件是缓慢的、吃力的,人在其中需扮演重要的角色。
此处的比喻充分说明了突然来的丰富,因为很少有南地那样的不毛之地,而一条干溪谷竟会洪流滚滚,这种改变极其戏剧化!惟有天上降下倾盆大雨,才会如此,同时周围的沙漠也才会在一夜之间变为绿草铺陈、野花遍地。
另一幅与此匹配的更新画面,则是历经伤痛的耕耘;所有的欢乐都是付上代价换得的,也是期待许久才得的,。但无论农人现实的耕耘多么没有把握,诗人却对这种收成信心十足──神会祝福所撒的种,祂必会再临到祂的子民中;他的信心与使徒们相同。新的翻译多半省略了最后一节的强调语,AV、PBV保留了一部分。出去与回来,都用重复的动词来加强,应当翻译出来:「那如此流泪出去的人……必如此欢呼着回来」。
因此,本诗第一个对像是当代的人,但到现今它仍然说话。它要求我们以过去的神迹作为未来的尺度;视干枯之处为未来的河道,视劳苦与好种为丰收的序曲。
──《丁道尔圣经注释》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流泪撒种。是担忧焦虑的泪水,忐忑不安,不知道播下的种子会不会收成
欢呼(rinnah )。参第2节。到了收成的时候,眼泪变成了嘹亮欢乐的歌声,因为神祝福了土壤的果实。
――《SDA圣经注释》
【】
被掳归回之人在重重困难中重建国家的努力,有一天会好象收割时节一样得到丰收,这原则也可应用在基督徒的工作上。
――《诗雷氏研读本》
用“撒种”和“收割”比喻几经艰苦得到和将要得到的欢乐。
――《启导本诗注释》
这一段诗包含了:①对公义之确信;②对未来的盼望是克服现实中不可避免之苦难的动力。
――《圣经精读本》
【】「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
福音工人可以从本节中得到安慰。他在播撒福音良种的时候,并不知道他的努力将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如果他继续忠心地播种,有朝一日他定能把禾捆带到主的脚前,得到祂的称赞说:“好”!快乐的歌声将代替辛劳的泪水。喜乐将代替悲伤,“忧愁叹息尽都逃避”。
――《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26- 127篇 )】
1126篇里,何以见得以色列民的归回完全是神的旨意使然?本篇常重复的字眼给你什么鼓励?
2的认信对生活在忧患中的人有什么提醒?; , 33。
3诗人在127:3-5歌颂生命的产业。你是否父母所珍贵的产业?你对下一代的态度又如何。
──《串珠圣经注释》
【】〔上行之诗。〕「当耶和华将那些被掳的带回锡安的时候,我们好像做梦的人。」
本节原文的意思是,当耶和华转回被掳,转回锡安的时候,我们就像作梦的人。我们有一个转回,神也有一个转回;当耶和华转向我们的回转的时候,我们像在那里做梦。
一面,我们要在神面前自动的说,主阿,我要转向你,我不愿意活在肉体里面;另一面,当我们转向主时,主就要转向我们。(我们亲近神 神就必亲近我们。 )这样一转回,主在我们里面就得着了释放:活着不再是我,乃是主在我里面活。
基督徒该有一个梦,就是盼望我们到那一天完全像主。这个梦是继续不断的在那里「实现」。人在梦中是最高兴的,因为你心里所盼望的都应验了。许多基督徒脸长长的,就是因为他不作这个梦。
―― 江守道《上行之诗》
【】「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的时候,外邦中就有人说:『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我们就欢喜。」
神创造天地虽然是大事,但是还比不上神把我们这个卑贱的人改变到满有基督的身量这件事大。这件事我们不能作,但是神能作,我们只要顺服祂,与祂合作,神的工作就要成就在我们身上,我们的梦也就得着实现。这个时候,我们的生活就满有见证,外邦人看见,就要归荣耀给神。
―― 江守道《上行之诗》
【】「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被掳的人归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复流。」
【河水复流】一个属于神的人被掳到巴比伦去,代表我们这属神的人常常被肉体掳去,主的生命在里面受捆绑、失去自由。主在我们里面作释放的工作,叫我们从自己里出来,重新回到基督里面,得着自由。但愿我们都能像一个归回锡安的人一样,也像南地的河水复流一样,从肉体里面被释放出来,叫我们能享受神儿女的自由。
―― 江守道《上行之诗》
「被掳的人归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复流。」
犹大南方的旷野(Negev ),是非常干旱的地方,有的地区年雨量低于一吋。但在那里有些小河道,在以前某一时间,曾有河水流过;只是谁能知道,何时会再有河水复流?
不论我们用甚么方法,就算是引亚拉巴海的水,那卤渍的咸水,也不能滋润田地,使植物生长。只有神自己显出大能,敞开天上的窗户,倾倒银河的瓶,才可以使水渠流动。
这是说,在人看来近于绝望的事,在神仍然有盼望。
约伯提出一个古老的问题:“人若死了,岂能再活呢?”在基督之外,人只能无望的说:“死是众人的结局。”到此是绝路,再没有前途。在人看来,以色列也是如此。当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前后三次把犹大人掳去,安置在大河之外,那个小国将从此自历史上抹去,不再被人记念。
但神的权能,超过人的想法。“耶和华使高树矮小,矮树高大;青树枯干,枯树发旺。”神的灵要吹在其上,能使旷野枯干的骸骨复活。虽然是没有指望了,神却将他们带回本地。当耶和华将那些被掳的带回锡安的时候,
我们好像作梦的人。
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的时候,
外邦中就有人说:“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谁能想得到,神“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诏准犹大人上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因为全知的神早已预定,在一百多年前,就藉先知以赛亚预言说:“我凭公义兴起古列,又要修直他一切道路。他必建造我的城,释放我被掳的民;不是为工价,也不是为赏赐。”
在亡国荒凉了七十年之后,犹大人又在回到故国,重新建圣殿。神所成就的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事,却正如神藉先知耶利米所说的,到时成就。,
神的儿女在世上,为主工作,要受许多的苦,如同带着种子,出去流泪撒种;看不见一点绿色,看不见希望。种子无声的落在地里,被埋葬,似乎是永远失去了。但时候到了,神降下秋雨春雨,庄稼长起来,带来了丰收的喜乐。圣徒应当存着指望撒种,用祷告看守,忍耐等候,时候到了必有收成。── 于中旻《诗笺记》
【真诚的流露】
一九四八年四月二日,新疆南部和阗县沙衣巴克村忽然发生剧烈的地震;历时大约五分钟,震坍房屋五间,居民甚为伤痛。但地震过后,发现震裂地面十二处,破口之处流出大量泉源,清澈可饮,水力甚大,能够转动六盘水磨。原来该村是一荒漠干燥之地,附近并无水源,居民饮水,必到四十里外山上,拿取冰块回来溶化,甚感不便。现在有此意外泉源破地而出,居民化悲为喜,那是独行奇事的神,要你从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去滋润偌大一片干渴的心田!「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
」——林政杰《诗的讲章》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
我们如何归回锡安(即重新回到基督里面 享受神儿子的自由 )呢?请注意,就在于我们将自己像种子一样撒出去,如同农夫撒种。我们不但是种子,我们也是农夫。一个农夫出去撒种的时候,乃是出于他的甘心,虽然是痛苦,但是他知道这是必须作的;虽然是带着眼泪,但他是自动的把种子带出去,并且把种子撒在泥土里。没有人强迫他,乃是出于他的自动。就着属灵的经历来讲,我们也是如此。
我们这一班属主的人,在世界上就好像麦子一样,里面有麦子的生命,外面有一层外壳包着。一粒麦子如果要增加,就必须把它撒下去,被泥土掩盖,落在黑暗里,经过腐烂,经过死亡,才能生长结实。我们外面的人常把基督的生命拘留在里头,叫基督不能得着释放,所以我们要借着十字架叫外面的人能破碎,好叫里面的人天天更新,天天增长,这是撒种的经历。要像农夫忍饥忍痛,把只能充一天粮食的种子拿出去撒,才有丰富的收成。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不但为我们的罪死,也为着我们死,因为我们是该死的人,在肉体之中,毫无良善。我们的旧人也已与主同钉十字架,但这个死人老是要爬出来。(死人爬出坟墓多可怕! )我们的态度应该一面不与他合作,一面把他交给主,让耶稣的死来治死一切肉体的行为。
―― 江守道《上行之诗》
【 暴雨是彩虹的序曲,黑夜是黎明的前奏,我此刻是否正处身在暴雨黑夜中?】
神使生命回来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理解。遭焚毁的森林能够长出来,折断的骨头能够接上,就是悲伤也不是一种永久的状态。我们的眼泪可能会转化为丰收的欢乐,因为神有能力从悲剧中生出良善来。我们悲痛过度的时候,应当知道痛苦就要过去,欢乐仍会再来。我们必须耐心地等候,因为神的大丰收的欢乐就要到了。
──《灵修版圣经注释》
【五谷丰登】
兹于下叙述圣徒奥古斯丁因母亲九年的流泪祈祷,使犯罪浪漫生活的奥古斯丁悔改成为圣徒,实为流泪撒种、欢呼收割:奥古斯丁的母亲名玛尼卡,是北非的一个女子。她的丈夫是一贫穷的异教徒,性情粗暴,不听人言。因着玛卡尼的祷告,他的丈夫后来也归向了极度,并且性情大有改变。但是不久,丈夫去世了。因此教养奥古斯丁的责任,就由这位年轻的寡母完全负责。奥古斯丁早年赋有天才,是一顽皮的孩子,很不听话。玛卡尼对于这个儿子的教导,完全是用祈祷和眼泪来浇灌!奥古斯丁十六岁时,因得同乡之助,得赴迦太基入大学。因他专心力学而有长足的进步。但因恶劣环境之渲染,他竟违背合法的婚姻,和一女子同居。这叫玛卡尼在家为他忧虑,朝夕祷告。毕业以后,决定要到更远的罗马寻找幸福。罗马的社会比迦太甚更坏,恶风败俗较之有过而无不及。玛卡尼听闻之后,十分恐惧,亟谋能与儿子再晤一面,令他回心转意。那天一夜不能成眠,心灵深处不住向神祈祷。那知她的儿子已经起程了。孤独的孀母,站立海边几乎发狂,口中连连哀诉呼号。她回到家中,重新为自己的儿子祷告。她深信祷告必蒙垂听,不过神的时候尚未来到。以后奥古斯丁由罗马到了米兰,结识了安波洛慈主教,他的宗教观念由此改变,决定作一信徒。母亲闻讯欢喜异常,经历艰险航程赶到米兰,与她儿子同住。奥古斯丁初信脚步不稳,犯罪之故态复萌。
母亲又受了很大的痛苦,屡次迫切祷告。直至奥古斯丁在花园中听见邻屋儿童的声音,翻读圣经的话,得到圣灵的光照,蒙了重生。母亲因此放心了。玛卡尼在死前曾嘱咐儿子说:「儿子,我一生中没有更大的喜乐大过你的悔改得救。我的工作仅此为止,我的希望已经完成。但有一事,令我留恋,就是我愿在死前,能看见你轻看世俗的快乐,成为神的仆人。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奥古斯丁对于他所敬爱的母亲,有如此追述:「她为我的堕落,九年之中哭泣没有停止,痛苦丝毫没有减轻,直到我悔改以后才停止。她实在是外穿妇人衣服,内藏男性的信心,包围母亲的慈爱,显出基督的虔诚。她最后的成功是儿子信了她的信仰。
」——林政杰《诗的讲章》
【】
「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的带禾捆回来。」
有些农人在撒种之前先将种子用水浸透,我们作主的工人也要以祷告与眼泪将信息泡透。撒种是不够的,我们还须有热心与恒心,再加上爱心,痛哭关怀,然后我们才可欢呼地收获。
这是何等的应许!你已在老幼的人中间许久忍耐的撒了种,有时你几乎会完全失望。如果你真是失望而放弃,那么前功尽弃,劳力枉费,得不到收获。但是你好好忍耐再持久下去,神必保证那收获。祂说:你必收获,必再来带着禾捆回家。即使你将离世,没有收获,你仍必在来世来取禾捆的。
我们流着泪撒种,为亲爱的押沙龙流泪,为我们的失败与失意难过,为失望而痛哭。但是奉献心灵所流出每滴泪水,都使种子发芽,在神的保守之中,而最后必有收获,神小心地将我们的眼泪放在皮袋里,祂并非不义而忘记。那埋藏的种子祂必保护,祂也促成收获的事。没有叹息、没有眼泪、没有祷告、不受圣灵的感动,就不会有出产。你要像主那样,看见劳苦的功效,而心满意足了。
──迈尔《珍贵的片刻》
【因收成而喜乐】
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喜喜的带禾捆回来。这是收成的快乐。撒种时有困难,甚至流泪,付代价,受痛苦;但到了收割之时,那一切的代价都成过去;如今收成丰富,且储藏在永生的仓库里。永生的仓库是主耶稣用的名词,就是永恒的仓库,永不失去价值,永远得着。我们曾付上代价,收成时眼泪已干,眼泪化成欢呼;我们充满了喜乐,带着禾捆回家。
马礼逊牧师,是首位来中国传福音的基督教教士。他小时候是街上流浪的孩子,时逢英国主日学兴起不久,在他故乡有个弟兄,受感动作热心作主日学工作,有一天,他对一位姊妹说:「可否将你家开作主日学学校,并请你担任老师,让街上的孩子来主日学?」这姊妹原本不想这样做;因她觉得太难。但是受到弟兄热心感动,终于答应了。那弟兄是开制衣厂的,凡来参加的小孩每送一套衣服以作鼓励。那位姊妹便出去找寻街上的小孩子,马礼逊是其中之一;但过了两周,罗拔失踪了,那位姊妹再去找他,他又来了。但是再过两周,又是不见了。姊妹说:「算了吧,不必再去找他,他不会来了。」可是弟兄对她说:「姊妹啊!我心里不知为何有个感觉,每当我看见罗拔,我感到神要用他;可否请你再去找他,告诉他,我多送套衣服给他。」姊妹只好又去找他回来,从此他再没失踪。后来他成了首位来华的宣教士。两位同工为了圣工付上代价,受了为难,花了时间,费心费力,不惜金钱;可是到了神的时候,一切都不落空,都要收成。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 滕近辉《诗中的信息》
【诗一二六篇总论】
本篇诗是讲被掳归回的经历。在属灵的经历上,我们是多次的被掳,而主是多次的把我们带回来,叫我们回到该站的地位上,享受神儿子的自由。
―― 江守道《上行之诗》
【诗一百二十六篇】
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基督拯救的预告。人类怎样被魔鬼掳去,后来主耶稣流血将被掳之人赎回,使一切相信的人可以自由返回锡安。此外还预言以色列复国,享受主耶稣掌主权快乐的千禧年。
多年以前在非洲盛行贩卖奴隶的生意。有一个英国贵族到贩奴市场去,在奴隶堆中,看身体健壮、年纪轻轻的,就把他买了回来。他对奴隶说:「我用钱买了你回来,现在你可以完全自由,随你的意思自由使用你的时间和力量,或随意往来。」这少年黑人明白,犹豫地说:「难道你买了我来,为要叫我自由吗?没有人管我吗?」那英国人说:「是的。」那少年黑人说:「你既如此好心,我不愿意离开你,我愿一生服事你,做你的侍仆,表明我对你的感恩,因为你提拔我,给我新自由。
」——林政杰《诗的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