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
可说是大卫给登山宝训的扩写,当中包括教导会众:仁慈的人得到仁慈的对待(1~3节 ),回忆他怎样得到不仁慈的对待(4~9节 ),以及赞美那以仁慈待他的神(10~12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篇求告的诗,诗人患病,求神医治;诗中提到背弃他的朋友和恶意攻击他的敌人,本诗和三十八、三十九、四十篇讲的主题相同,都是病患的祈祷,和得拯救后的感恩。
本诗是卷一最后一首诗。这一卷诗以“有福”始,以有福终。全诗以三节为一段,第一与第四段对应,表达信靠神必获拯救(1~3-10~12节 );第二和第三段对应,是祈祷的内容。诗人陈述苦况,求神医治(4~9节 )。最后一节为颂赞词,是全卷书的结尾。
――《启导本诗注释》
“贫穷的”指需要怜悯,无力照顾自己的人。照顾他们的人,神也会照顾他。
――《启导本诗注释》
这首诗原本只有12节,后人编汇时,添加了第13节作为第一卷的结束颂赞。本诗尖锐对比背信弃义的人,与纪念随时随地拯救之神的人。分为以下部分:①陈述弱者必蒙祝福、眷顾的原理(1-3节 );②人没有希望,甚至会背叛朋友(4-9节 );③神必保障良善、正义之人,并赐下祝福(10-12节 )。如此,人很容易产生厌世情绪,认为人绝对不可信。但这不符合圣经的教导。如果他人不可信,那么我也不值他人信赖。因此,圣徒当率先在神里面爱邻舍、信赖邻舍。即使遭到背叛,也当像诗人在结语赞美的一样,坚信并恳求神必使公义得胜。
――《圣经精读本》
遭难的日子……必搭救: 即使人拥有甚少,但当去扶持软弱者时,神必赐予他更美好的祝福。
――《圣经精读本》
贫穷一字主要是指「软弱」或「无助」(参 NEB ):即陷入低潮的人。眷顾一字很令人感动,它通常是形容人处事的智慧,因此意味着对这人的状况予以细心的考虑,而不是只给予表面的帮助。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祈求的基础:耶和华必搭救和医治那些有恻隐之心的子民,诗人既属于这一类慈悲为怀的人,故可求神医治疾病。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必保全他,使他存活;他必在地上享福。求你不要把他交给仇敌,遂其所愿。」
「求你不要把他交给仇敌,遂其所愿」:古译本作「你必不将他交给仇敌,任他们为所欲为」。
――《串珠圣经注释》
祝福之后的,或是一连串应许,正如大部分译本的看法(RSV却用现在式当作陈述句 ),或是一连串祈祷,就像诗第二十篇的模式:即,「愿耶和华拯救他……,保护他……」等。第2c节配合第二种看法,是一个直率的祷告:「求?不要放弃他……〔和合:把他交给(仇敌 )〕」(参 JB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病重在榻,耶和华必扶持他;他在病中,你必给他铺床。」
“你必给他铺床”。更可作:你会使他恢复健康。
――《诗雷氏研读本》
神不曾应许义人不生病,不遇患难,但的确应许过必与他同在、保守他。“给他铺床”有“救他脱离病榻”,恢复健康之意。
――《启导本诗注释》
「给他铺床」:即使他恢愎健康。
――《串珠圣经注释》
病重在榻……必给他铺床: “病榻”字面意思意味“病床”,属灵意义意为“绝望与苦恼”。诗人描绘神为站在病床边、守护病人的慈祥人。神不仅广大浩瀚,也慈祥细腻,在细微之处施予满溢的慈爱,超过我们所思所想。
――《圣经精读本》
支持应许与陈述的说法。这些译法各有各的困难;也许正如柏容的建议,整体而言还是倾向应许,因为祝福之后通常有这类话语。此处主题很接近:「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RSV未能将第3b节的生动情景翻译出来,甚是可惜;直译为「他在病中,?翻转他整个床」。JB的意译很好(将「所有」加以解释 ):「在他生病时,非常小心地替他铺床。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曾说:“耶和华啊,求你怜恤我,医治我,因为我得罪了你。”」
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医治他的疾病。
――《串珠圣经注释》
因为我得罪了你: 暗示因犯罪受到神的严历惩戒。我们应该学会分辨责备与咒诅、惩戒与永远的刑罚。圣徒犯罪,虽然会受到管教,但必不会受到刑罚与咒诅。
――《圣经精读本》
【】
由于良心有亏,大卫的立场更显脆弱(4节 ;但他会得到更多的怜恤,却是来自他所得罪的神(4、10节 ),而不是他曾帮助过的朋友(9节 )。第5~8节那些外表礼貌、内心幸灾乐祸、热衷猜测他命运的访客,无需多加说明;他们巴望他的名灭亡,NEB的翻译更清楚:「他几时才死?他的子孙几时才得除灭?」第7节的动词想象(和合设计 ),与的「顾念」,,的「算」,是同一个字;因此它也许是指他们邪恶的盼望与计谋,如 RSV的翻译,但也许是指他们的评论。NEB的意译,将两种看法都大致包容了进去:「喜欢使每件事都变糟。」读到此处,读者会不禁扪心自问:这些人究竟是「他们」,还是「我们」?至少,当耶稣引用第9节,视之为高一层次的应验时,门徒的反应即是如此,。( 从这件事,以及其他事上,祂看出大卫的经验是祂蒙召之路具体而微的模式。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的仇敌用恶言议论我说:“他几时死,他的名才灭亡呢?”」
【】诗人的苦况:由于诗人患病,受尽人的批评、诽谤,即使是知心好友也变成了敌人。
――《串珠圣经注释》
悖逆之人不会安慰朋友,也不会为朋友祷告,反而喜悦诗人遭受苦难,给痛苦的诗人加添精神的苦楚。他们因:①恶毒;②心怀恶谋,传播虚假之事;③为私欲咒诅别人。必会受到咒诅,与1节所应许的祝福全然相反。
――《圣经精读本》
【】「他来看我就说假话,他心存奸恶,走到外边才说出来。」
诗人的仇敌来探病,假装是他的朋友,目的却是找话柄,可以搬弄是非。
――《启导本诗注释》
可作「当人来看我时,只说假话;他搜集坏消息,以便出去散布谣言。
」――《串珠圣经注释》
【】「一切恨我的,都交头接耳地议论我。他们设计要害我。」
恨他的人捕风捉影,砌词陷害他。“交头接耳”是密谋的意思,生怕给人听到。有的解经家认为原文动词l-h-s(“交头接耳”议论 )有施用符咒的意思。总之,他的仇敌想方设法(连咒语也用上 ),务必置他于死地。
――《启导本诗注释》
「交头接耳的议论」:可能是咒诅别人的一种仪式。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说:“有怪病贴在他身上。他已躺卧,必不能再起来。”」
“怪病”亦作“绝症”,原文有“中邪”之意,似指诗人中了符咒的毒。
――《启导本诗注释》
「怪病」:可能是绝症,或指他们恶毒的符咒已经临到诗人,立即生效。
――《串珠圣经注释》
【】「连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过我饭的,也用脚踢我。」
大卫被损友出卖的图画,生动地描述了基督被犹大出卖的事迹,那里引述本节 只是删除“我所倚靠”这词组 )。
――《诗雷氏研读本》
耶稣基督曾引用本节的话在祂自己身上。祂忍受人的敌视和辱骂,亲密的门徒出卖祂,应验了“知己的朋友…用脚踢我”的话。
――《启导本诗注释》
9上 应作「连我所信赖的知心朋友」;
「吃过我饭的」:可能象征结拜之交;古人互立盟约的仪式包括共同进餐,31:53-54)。
耶稣曾引用本节描述出卖的犹大。
――《串珠圣经注释》
知己的朋友: 意指“素常得到信赖、并一起生活的朋友”。用脚踢我: 表现朋友寡情薄义,狠狠踢人。诗人的朋友不仅忘却所蒙的恩典,弃诗人而去,甚至还站在仇敌一边,加给诗人诸般蔑视与污辱,16:20-22)。从属灵角度看,朋友背信弃义可视为预言加略人犹大背叛耶稣基督。根据耶稣掰饼给加略人犹大时,说“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 :‘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圣经精读本》
这一节在新约中被视为出卖基督的预言。犹大是耶稣十二门徒中的一个,跟耶稣学习了三年,与耶稣同吃同住,经管集体的财务。最后这深知耶稣的犹大出卖了耶稣。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和华啊,求你怜恤我,使我起来,好报复他们。」
“报复他们”。即为了仇敌的背叛而报复他们。
――《诗雷氏研读本》
诗人深信神必听他的祈求,永不离弃他(12节 )。“好报复他们”是说神若医治他重获健康,便可以推翻他的仇敌说他中了邪,决不能再起来的话。
――《启导本诗注释》
「好报复他们」:暗示诗人要证明他们的咒言不会生效。
――《串珠圣经注释》
好报复他们: 。
――《圣经精读本》
这节属于大卫恳求神帮助的部分,这呼吁从第4节即开始,应当贯穿来看,视作他在当时情况中向神发出的呼声。第4节的引号,应当到第10节末了才结束,他仇敌的话(5、8节 )是他向神报告的一部分。本节中但……?为强调语,对应另一强调语「我的仇敌」(5节 ),并接续第4节的请求。我好报复他们是极不寻常的要求,诗中大部分是祈求神自己这么作。不过,大卫既是国王,就有权施展公义,而事实上他在运用此权柄时非常有节制。然而他个人的反应,与我们的主对仇敌和出卖者的态度,成了强烈的对比:亦即公义的惩罚与救赎的恩典之对比。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祈求的内容和基础:诗人再次求神立刻医好他,因为他实在对神存有一颗纯正的心。
――《串珠圣经注释》
【】「因我的仇敌不得向我夸胜,我从此便知道你喜爱我。」
因我的仇敌不得向我夸胜: 最后的胜利唯独取决于神的认可与允诺。因此,可以根据在世界末日得胜与否,判断是否在这世界正直地度日了。
――《圣经精读本》
【】
大卫深知自己的不完全(参4节 ),不敢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从他对示每的软弱姿态便可看出。因此一旦神为他伸冤,他的慰藉至深。而这慰藉的主要成分,对我们也有重大的启发:他感觉与神重新契合,?喜爱我。他的心愿也肯定此点,因为他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是期望永远站在?的面前。「永远」并不总是像现代人听来那么绝对指永恒;然而不论大卫是否在论来生,答案总不会令他失望。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因我纯正就扶持我,使我永远站在你的面前。」
「永远站在你的面前」:再次获神爱宠,可以和神相交,一生享受神的恩典。
――《串珠圣经注释》
扶持我,使我……站在: “站立”意味得胜、喜乐、安全。“在……面前”暗示从那人得到认可与怜爱。本诗教训我们,眷顾邻人、依靠神者必永远蒙神眷爱。
――《圣经精读本》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阿们,阿们!」
这颂赞结束诗的卷一(参看简介的“内容” ,,,)。
――《诗雷氏研读本》
全卷书的荣耀颂,不属本诗。
――《启导本诗注释》
是诗卷一的结尾,用「荣耀颂」来称颂神。
――《串珠圣经注释》
从亘古直到永远。阿们,阿们: 本书第一卷的颂赞,以“阿们”回应、赞美神的许诺与劝勉,鲜明体现诗的精神。
――《圣经精读本》
以欢然称颂为结尾,且以双重阿们,,阿们加哈利路亚来锁定,而最后则以双重哈利路亚作总结,其实等于诗整体的颂荣。尽管诗人情绪时有起伏,他总是不断回到诗的主调,即希伯来文的标题所指明的:「颂赞集」。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到此,卷一完结了,回看其中内容……】
诗被分成五卷,每卷都以表达对神荣耀的歌颂或赞美作结束。诗的第一卷,从第一到四十一篇,带着我们走过了痛苦、悲哀和大欢乐的旅程。它教导我们许多有关神永恒的爱、神对我们的眷顾和我们如何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信靠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41- 42篇 )】
141篇里,诗人在病中怎样仰望神?
2诗人所要求的「报复」(41:10)是什么?基督徒对仇敌应否「以牙还牙」呢?。
3诗人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参42:1-3。
4神似乎远离诗人,并使他成了仇敌的笑柄(42:3),但他仍然怎样对神?
5「顺境使人容易离开神,逆境使人寻求神」,你同意这话么?。
──《串珠圣经注释》
【】
「眷顾贫穷的有福了。」
福分的领域到处皆是。那是随时会来的,,而且我们也可长久住在其中。福分的享受完全不受外在的环境所决定,你若走到百货公司观察一些女士们,必有所感受。那里坐着一个贵妇,十分时尚,衣饰讲究,出手阔绰,但是她的仪态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厌倦。在柜台那边一个女售货员在招呼她,面庞消瘦,衣饰平常,但是脸面的表情却十分安静。这样的对比到处皆是。福分的领域常常在我们四周低落卑贱的生命中,我们有无进去?
主的八福为我们开了八扇门,任何一门都引我们进入里面,这里还有另一门:「眷顾贫穷的有福了。」对贫穷人即使你不能实际帮助他,如果能关念他也很好了,你要让他们知道你想念他们,他们向你诉苦,不要表示不耐,使他们感到基督徒特有的爱心。这态度立即开始,许多穷人在你四周,有的不是在物质方面缺乏,却缺少希望与爱,他们缺少神的知识。你要将主的丰富告诉他们,因为主赐丰富,并不加上忧虑,金银你虽未必具备,但要将有的给别人,要多为别人设想,从他们的立场来看一切的事。
──迈尔《珍贵的片刻》
【 眷顾贫穷的有福了!是吗?这样我有甚么好处?福从何来?】
圣经中经常讲到神对软弱、贫穷和有需要的人的看顾,以及神也对这样做的人的祝福。神要我们对人慷慨,反映出神对我们的无偿给予。就像神祝福我们那样,我们也应该去祝福别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眷顾贫穷的有福了…耶和华必搭救他。」
站在刚强的人一边,是一般人的性向。投靠在大树荫下,草不沾霜。历史到底是得胜的人写的;要想在历史上留名,还是不能得罪掌握历史的巨人。
历史上的领袖,常把自己塑造成巨人形象,在人民眼中比平常人大出许多,容易统治他们;甚至古代埃及的法老,说他们有神的血统,罗马的西泽,叫人民拿他们当神来敬拜,向他效忠。希腊,罗马的文化,崇拜刚勇的征服者,不仅要征服别人,还要征服自己的感情,绝不能流露感情;也不同情弱者,把仁爱怜悯当作怯懦的表现。
但以色列所信奉的,是一位有怜悯,有恩慈的神。他们也相信,神的子民要表现祂的性情,才可蒙神赐福:眷顾贫穷的有福了。
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
耶和华必保全他,使他存活。世界上的人,多是仰望比自己高的人,为了要得着好处。约伯说到一般平民,“他们仰望我如仰望雨,又张开口如切慕春雨”。这固然是说到他过去的仁慈,和受人的尊敬,也确是人的情形,盼望得到些甚么好处。但神一再吩咐我们,要顾念贫穷缺乏的人。
神是完全丰富的,是一切赐福的源头,从来没有缺乏。但圣经说祂有时向人借贷:“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主耶稣教导我们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主又说,摆设午饭或晚饭,不要只顾自己的亲友,或富足的人,“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为他们没有甚么可报答你,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主在荣耀降临的时候,要对那爱心眷顾人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圣经说:“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信徒的纯正,不在于熟悉教条,不在于能独善其身,而在能看到别人的需要,真实爱人。── 于中旻《诗笺记》
【】
俗语说「死皇帝不值活乞丐」、「强壮的鞋匠强过病弱的国王。」歌而顿说:「在这世上能够给人的二样祝福,就是健康与财富。」财富为多人所羡慕,然而一旦得到而能享受真正快乐的人甚少。
笔者在高雄医学院常代牧师眷顾信徒,常在急诊室、病房为病人代祷,有些人向医师说,请施最好的药品与仪器,钱不管多少不要紧,一位信徒车祸开脑需三十万,可见健康平安是何等宝贵。当高雄医学院的学生拿着整箱的骸骨带入学生中心的宿舍路加堂,放进床下,这一切让人想到健康的宝贵。
没有人敢说他未曾被疾病困扰,倒是有人说,人体是疾病的器具,每一个身体中或多或少的毛病,有的是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有的是在路上跑的病人,有一天找医师检查出其潜在的问题;严格说:完全健康的人几乎一个也没有;不是头,就是脚、胃肠、肺部、心脏、肝脏、眼睛、耳朵、鼻子、牙齿、过敏、内外痔、高血压、糖尿病、B型肝炎……。
疾病的痛苦不限于身体,更会波及精神,影响脾气,甚至犯罪。有人说:「专制时代一国国民的命运,往往被该国君王的胃肠消化能力好坏所左右。」可见疾病使人心情失去平衡,易发脾气,工作没精神,心情不愉快。
有人访问一位病重将死的热心信徒,问他说:「你今天如何呢?」他回答说:「我的头很安全地睡在三个枕头上,一个是无限量的能力,一个是无限量的爱,一个是无限的智慧。」我们全能全爱全智的神眷顾他的儿女,在病中与他亲近安慰他,若不接他到永远的乐园里,就医治他。所以耶和华给信徒铺床,病愈了才能起来铺床,神以永久的膀臂托住软弱的信徒,扶他起来。
——林政杰《诗的讲章》
【】
周朝时候,鲁国出个名医,原名「秦越人」。因他的医术高明,而被比为上古黄帝时代「名医扁鹊」。扁鹊走遍列国,医好许多人。晋国大夫赵简子,昏迷五天,经他医好了。虢国世子,已死了半天,扁鹊诊断是假死,经他打针下药,把世子治活了。
一天扁鹊到了齐国,齐桓侯想看这位当代的名医,就派人请名医扁鹊到王宫里去。谁知道扁鹊见了桓侯就说他的病还在皮肤上,需赶快医治。桓侯听了,哈哈大笑,说自己没有病。隔了五天扁鹊关心齐桓侯到王宫,再为他一看,诊断他的病已从皮肤传到了血脉,需快医治,否则还会加重,桓侯不相信,大步走一回说自己身体很健康。再过五天仍然去王宫看齐桓侯,告诉他如今病势已转入肠胃,再不医治,还要加重,桓侯很不高兴,冷冷的说,我没有病,就不理了;还误会扁鹊把好人当作病人来医,为了一方面要赚钱,一方面要骗钱。再过五天,扁鹊又去看桓侯,可是一看之后,立刻转身走出,桓侯觉得很奇怪,赶快派一大臣去问扁鹊先生。扁鹊告诉他,病在皮肤上,在血脉里,在胃肠里,或针灸,或汤药,都能医治。如果病人入骨髓,药方既达不到,针灸也无效了。大臣回复,桓侯还不相信,还以为扁鹊要骗他的钱,可是过了五天,齐桓侯就病倒了。这时才深悔不听扁鹊的话,急忙派人去请扁鹊,但扁鹊已经离开齐国。虽然请了好多名医医治,因为病已入骨髓,药石无效,不久就死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有名的医生,只能医生,不能医死。假的病有药医,真的病无药医,因为人只能医有生命的人,不能赐生命给死人。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四十一篇 病中吟】
有一张有趣的图画,画名叫做「医生太多」!画中央是一张着大口的病人,下面注着「有病的世界」。四围画着一大堆医生,拿着调羹预备灌药。这大堆医生看来都是当代各国的领袖,他们有的在批评,有的观望,形形色色,这是现今世界的一幅写照。现今世界如病人,并不在病的本身,而是在医生和药方太多,各坚持自己的药方。
人生少不了疾病;疾病使人呻吟痛苦,身体衰弱,花费钱财,绝望消沈,众判亲离,甚至导致死亡。俗语说:「久病无孝子」。探望医院患病的亲友,将发现疾病是件可怜、可怕、可悲、可怖的事。
「英雄最怕病来磨」,是说三国时代有一位猛将,英勇过人,所向无敌东征西讨,视死如归。人人知道他对死亡毫无畏惧,却最怕患病。
在这社会人间,到处是充满病患,在生老病死人生四大患中,「生」固然不易,「老」确也笨重,「死」叫人完结,唯有「病」叫人最痛苦,最花费,最延误,最伤脑筋。现世代的人类竭尽心机想使「生」可以舒适,「老」可以享福,「死」可以减轻痛苦,唯独「病」魔困扰缠身的时候,真叫人坐卧不安,使人淡视名利,发现人情冷暖,环境变迁,心灰意冷,甚至厌世自杀,这是事实,千万病患的见证。
疾病使我们认识健康是人生大幸,爱迪生说:「健康是人生最富裕的产业。」英国谚语:「无病是神仙。」据云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年老多病时回答新闻记者的访问说:「如果我能够多存活在世,我所期望的只有三件事,便是健康、青春与贫穷。」可见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林政杰《诗的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