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在赞美的呼吁(1~3节 )和简短的祷告(4-5节 )之后,诗人哀叹并承认以色列人的罪:他们在红海的不信与埋怨(6~12节 ),他们为了没有肉吃而埋怨(13~15节 ),他们妒忌摩西和亚伦的权力(16~18节 ),他们膜拜金牛犊(19~23节 ),他们在探子汇报时所表现的不信(24~27节 ),他们参与摩押人的膜拜(28~31节 ),在米利巴发怨言(32-33节 ),以及进入迦南之后仍然不顺服(34~46节 )。他以祈求和赞美来结束这首诗(47-48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团体的求告诗,向神承认不断悖逆的罪,求神再次施恩拯救。本篇与前篇虽都为叙事诗,但讲的是以色列人背逆神的历史。学者相信作于被掳之后(27-47节 ),为回归后前期的作品。
全诗包括:1,引言(1~5节 );2,以民出埃及的历史(6~12节 );3,旷野流浪时期的背逆(13~33节 );4,在迦南偏离正道,随从外邦神(34~39节 );5,神的严厉责罚和慈爱的怜恤(40~43节 );6,结语(44~47节 )。48节为结束卷四的荣耀颂。
――《启导本诗注释》
本诗透过选民的悖逆去赞美神的忠信。
――《串珠圣经注释》
人类悖逆的典型——以色列。与105篇一样,回顾以色列的历史,结构也相仿。只是,105篇是谢恩诗,感谢称颂信实守约的神之慈悲。而本篇是忏悔诗,痛斥不纪念神的丰盛恩慈,屡屡试探、悖逆神的以色列。本诗的结尾部分(47-48节 ),与大卫写给亚萨的诗相似,有学者主张这是大卫之作。但本诗40-46节描绘被掳的经历,证明上述学说不属实。据47节看,似乎是被掳时代的作品。可分为五个诗段:①劝告人感谢神,恳求神施恩典(1-5节 );②在红海,以色列虽悖逆神,神却施恩挽救他们(6-12节 );③在旷野,惩戒犯罪的以色列(13-33节 );④在迦南地,以色列再次不顺服神,神先惩罚,后又重新施怜悯(34-36节 );⑤救恩的祷告与赞美(47-48节 )。
――《圣经精读本》
慈爱(chesed )。“神的爱”。神不变的爱使以色列没有被完全抛弃。“他的慈爱永远长存”是诗136篇一再重复的副歌。本节出现在大卫为庆祝约柜在耶路撒冷安家而写的诗中。在基督的时代,本节是住棚节圣殿庆典诗歌的一部分。
――《SDA圣经注释》
亦是哈利路亚诗,首尾皆用“哈利路亚”(当赞美神 )(105篇 )。神的良善与仁慈不是一纸空谈,乃是借着直接介入历史,具体体现出来的真实慈爱。
――《圣经精读本》
在开头的哈利路亚之后,第1节与下一篇及一三六篇的第1节完全相同。也许这一节乃是种子,以后的诗都由此而生。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引言:诗人邀请选民同来称谢耶和华的慈爱,也求神再次像过往一样恩待选民。
――《串珠圣经注释》
【】「谁能传说耶和华的大能?谁能表明他一切的美德?」
「美德」:原指「称赞」,就是神一切值得人称赞的作为。
――《串珠圣经注释》
神的伟大及对百姓的至高之爱,无法用语言述尽(92:5,。
――《圣经精读本》
美德(tehillah )。tehillim是希伯来语对《诗》的称呼。
――《SDA圣经注释》
【】
这节是诗所宣告的诸福之一,它似乎一方面回顾第2节的问题,一方面展望即将陈述的长串失败。换言之,要「表明祂的赞美(和合美德 )」(2节 ),不仅需要嘴唇,更需要生活;另一方面,本诗下文将陈明,虽然我们的罪能突显神恩的浩瀚,但我们原有行善的义务,本当尽心竭力、无所间断。常行公义一语,若与保罗的「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相比,似乎还略逊一筹。
──《丁道尔圣经注释》
【】「凡遵守公平、常行公义的,这人便为有福。」
顺服神、秉公而活必会蒙福。原因:①神是祝福的源头;②正义与真理终必得胜。
――《圣经精读本》
见注释。
――《SDA圣经注释》
【】「耶和华啊,你用恩惠待你的百零姓,求你也用这恩惠纪念我,开你的救恩眷顾我,」
从本节用“我”,可知全诗本为一篇个人的祈祷。在编辑时,增加篇首第1节和篇末最后二节(可能采自较早的诗集 使本诗成为一篇供团体颂唱的诗 )。
――《启导本诗注释》
从1-3节全体的祈祷转向到个人的祈求。
――《SDA圣经注释》
【】
虽然是诗人的个人性祷告,但祈祷内容却强烈表露出属灵团契意识。诗人祈求神施恩典:①看见神百姓的亨通;②得享天国的喜乐;③夸耀神的产业。
――《圣经精读本》
这则简短的祷告,将个人与群众作了优美的连结,一方面拒绝在群众中迷失自我,另一方面却又不退缩至自娱的角落。这令我们再度想到保罗,他的喜乐与冠冕,就是神的选民能够兴旺,,,他每日所担负的,乃是「为众教会挂心的事」。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使我见你选民的福,乐你国民的乐,与你的产业一同夸耀。」
诗人祈求神让他也可得到神的怜恤,享受祂子民的福乐,一同赞美祂。“产业”指以色列民。
――《启导本诗注释》
「见你选民的福」:即有分于选民所蒙的福。
――《串珠圣经注释》
国民。同义词有“蒙拣选的”,“民族”和“后裔”。
――《SDA圣经注释》
【】「我们与我们的祖宗一同犯罪,我们作了孽,行了恶。」
诗人先承认全民都犯了罪,偏离正路;他与以民站在一道向神认罪;然后叙述这个民族背逆的历史(6~46节 )。
――《启导本诗注释》
我们与我们的祖宗一同犯罪: 他们的罪就是整个以色列的罪。虽然是蒙拣选的子民,整个以色列百姓仍未能弃绝对罪的迷恋。
――《圣经精读本》
责怪前一代的人是一回事,而看出他们是自己的镜子,甚至自己也牵涉在其中,则又是另一回事。第6节是关键语,将第7~39节常出现的「他们」,与这里的「我们」连在一起,使控告变成了认罪。凡读此篇的现代人,也应当如此。以色列人乃是现今教会的前身;他们的罪不过是我们过犯的放大。
──《丁道尔圣经注释》
6-39节回顾了以色列从埃及到迦南历史中的悖逆,例举了这个民族所承认的八条罪状。
――《SDA圣经注释》
【】
出埃及的历史:本段强调选民虽亲眼见过神如何施行神迹带领他们离开埃及,但他们来到红海(芦苇海 )岸边就立刻怀疑和埋怨神(出14 )。
――《串珠圣经注释》
【】
赞美的原因:诗人复述历史(由出埃及至进入迦南 ),表明选民虽然一次又一次的背逆神,但神仍然坚守的慈爱,宽恕他们,不断地赐福给他们。
――《串珠圣经注释》
犯罪、惩戒、拯救的循环链。是本诗的主题,诗人回顾以色列的历史,以忏悔的心情记录以色列所犯的罪及后果。诗人归纳以色列所行的恶为以下八种 :①在红海边抱怨摩西与神(6-12节 );②在旷野贪恋饮食(13-15节 );③向摩西与亚伦的权威挑战(16-18节 );④拜偶像(19-23节 );⑤恶言评价应许之地与不信(24-27节 );⑥一起祭外邦神(28-31节 );⑦在米利巴因饥渴抱怨(32-33节 );⑧进入迦南后的不顺服(34-46节 )。
――《圣经精读本》
【】「我们的祖宗在埃及不明白你的奇事,不纪念你丰盛的慈爱,反倒在红海行了悖逆。」
此处和22节的“奇事”包括神在埃及所降的十灾。
――《启导本诗注释》
「奇事」:指埃及人所遭受的十灾。
「在红海行了悖逆」:原文可作「在红海悖逆了至高者」。
――《串珠圣经注释》
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来到红海边,几乎被追击的埃及军队歼灭。令人痛恨的是,以色列才经历过神的奇事与大能,转眼就悖逆神。
――《圣经精读本》
不明白。先辈们没有认真思考神对埃及的惩罚,以致忘记了神的慈爱。和以色列人一样,我们都容易心安理得地接受神的福气,却没有让这些慈爱的证据长期留在我们心中。
行了悖逆。八条罪状中的第一条(见第6节注释 。
――《SDA圣经注释》
【】
以色列人过红海时的悖逆。
――《诗雷氏研读本》
不信——此处借着对比法,用不信的因素衬托出信的因素。起点是思想,其推论毫不考虑神已启示的作为(7a节 )与性情(7b节 ),而其宣泄的出口则是意志。悖逆(7c节 )似乎是很极端的说法,然而对神的呼召其实只有两种反应,这乃是其中之一,虽然其中会有程度的差异。本段显示,他们最后的信心完全归功于神,与他们最初的反应毫无关联──从可读到当时的情景。
──《丁道尔圣经注释》
【】「然而他因自己的名拯救他们,为要彰显他的大能,」
见注释。
――《SDA圣经注释》
【】「并且斥责红海,海便干了。他带领他们经过深处,如同经过旷野。」
“深处”指海底,神使海水分开,海床变成如旷野的干地。
――《启导本诗注释》
「如同经过旷野」:如同走过干地。
――《串珠圣经注释》
斥责红海: 圣经作者为了更加生动描绘神,常使用拟人手法(104:7,。如同经过旷野: 圣徒一生必要经历许多类似红海的障碍。关键在于如何克服逆境,而不是如何回避。
――《圣经精读本》
见,22;。
――《SDA圣经注释》
【】「他拯救他们脱离恨他们人的手,从仇敌手中救赎他们。」
【】「水淹没他们的敌人,没有一个存留。」
以色列的得救,是其仇敌的灭亡。没有一个存留: 神的最后审判将完全灭绝邪恶势力。
――《圣经精读本》
见;15:5。
――《SDA圣经注释》
【】「那时,他们才信了他的话,歌唱赞美祂。」
那时他们才信了他的话: 被拯救之后,以色列才相信神的话语。然而眼见为实的信仰必不长久。
――《圣经精读本》
见。摩西的歌出色地描写了红海的拯救。但以色列人很快就忘记了神的慈爱。
――《SDA圣经注释》
【】「等不多时,他们就忘了他的作为,不仰望他的指教,」
他们就忘了他的作为: 悲剧始于遗忘神的引领与慈爱。
――《圣经精读本》
等不多时,他们就忘了。13-33节承认了以色列在旷野的罪:对肉食的贪欲,对摩西和亚伦的背叛,造金牛犊,探子的事件,在巴力毗珥的罪,以及在米利巴发怨言。
本诗所回顾一系列的罪行之间并没有采用明显的过渡手段。这种情节的连续描写在修辞上属于连接词省略。这是本诗的特征(见第6-7-13-24等 )。其效果是不停顿地回顾以色列民族在历史上的错误,似乎百姓急于要作充分的认罪。
不仰望。他们跑到神计划的前面。每当我们不等待神显示祂对我们的计划时,我们就会陷入麻烦。
――《SDA圣经注释》
【】
不满——以色列人曾多次提出要求,盼望在旷野旅途能过得更舒适;这个事件取自民数记第十一章,最能披露这类经历。以色列人在两点上完全失败,而主耶稣后来在旷野中却全然胜利;一是身体的需求(她的大起欲心,相形之下 主耶稣的自制无懈可击 ),一是与神的关系,主不像他们一样,因祂拒绝愚蠢的挑衅,不肯试探神。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以色列人向迦南进发时所犯的罪。
――《诗雷氏研读本》
旷野飘流的历史:这里记述选民在旷野多次的背逆,包括:埋怨无肉可食(14 )、背叛摩西及亚伦(16 )、拜金牛(19 )、发怨言不信神(25 ),以及敬拜巴力毗珥(28 )。
――《串珠圣经注释》
发生在旷野的事。以色列所经历的40年旷野生活,表明人的愚昧本性及神的坚固之爱。
――《圣经精读本》
【】「反倒在旷野大起欲心,在荒地试探神。」
「大起欲心」:大起贪欲,要求有肉吃。
――《串珠圣经注释》
大起欲心。见。
试探(nasah )。“考验”,“试炼”。
――《SDA圣经注释》
【】
记载的事件。以色列不再为神所赐的吗哪知足,反而羡慕在埃及的佳肴。圣徒忘记感恩,贪恋世俗的享乐,可畏的试炼就会临到。以色列虽然如愿以偿地吃到肉,却招来灭顶之灾。
――《圣经精读本》
【】「祂将他们所求的赐给他们,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
“使他们的心灵软弱”,或使他们罹患消蚀性的疾病。
――《诗雷氏研读本》
“使他们的心灵软弱”亦作“按需要给他们食物”,与上半节所说的相对应。食物可指吗哪与鹌鹑,传统亦译作“消瘦病”,为神降下的一种灾祸,例如毒疮。
――《启导本诗注释》
「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指他们遭受神降下的灾殃,可能是生毒瘤。
――《串珠圣经注释》
这是一句名言,陈明人若坚持到底,神会让步,但是却不会有好结果;此处所指最初的事件,是,及第32节所记的警告与大难。不过这句话也显示出一种模式,AV的译文表达得很好:「祂赐下他们所求的,却打发贫瘠到他们的心中。」浪子就是一例,罗得的生平更为其写照。反之,主耶稣随时仰望(神的 )指教(13节 ),便带来美好的结果,即从旷野回来时「满有圣灵的能力」。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所求的。见。
软弱(razon )。见,34。
――《SDA圣经注释》
【】「他们又在营中嫉妒摩西和耶和华的圣者亚伦。」
。嫉妒摩西。在旷野的第二条罪:背叛摩西和亚伦(见民16 17章 )。
圣者。直译是,“圣洁者”。悖逆的人说全会众个个都是圣洁的。
――《SDA圣经注释》
【】
有关历史可看. ――《启导本诗注释》
大坍不顺服的后果。可拉与大坍向摩西的领袖地位及亚伦的大祭司职分挑战,神视他们的举动为对自己的叛逆,命令地将他们活活吞灭。悖逆神而建立的权威,是敌对神的势力。
――《圣经精读本》
嫉妒——记载,一批自以为义的人起来攻击摩西,以为他擅自担任属灵与属世之事的领袖,而此处以简单的嫉妒一词,一语道破其动机。人的特色是自吹自擂的自义,而圣经的特色则是直话直说。为另一个类似的简洁声明:「是因为嫉妒……。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地裂开吞下大坍,掩盖亚比兰一党的人。」
“大坍”和“亚比兰”。参看至14节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大坍 ...... 亚比兰」:流便的后代,随从可拉反对亚伦享有独特地位(民16 )。
――《串珠圣经注释》
见。圣经说“可拉的众子没有死亡”。
――《SDA圣经注释》
【】「有火在他们的党中发起,有火焰烧毁了恶人。」
这里提到被火烧死(参 ,显然指可拉叛党也包括在作者的思想中,虽然其领袖的名字未予列出。
──《丁道尔圣经注释》
见,26,35。
――《SDA圣经注释》
【】「他们在何烈山造了牛犊,叩拜铸成的像。」
“牛犊”。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牛犊」:指亚伦所铸的金牛(出32 )。
――《串珠圣经注释》
19-23节描写在旷野的第三条罪:拜金牛犊(见出32 。
【】
以色列的不信。持续的灾祸及试炼未能杜绝以色列的不顺服,这回他们开始拜偶像。神看到他们的罪孽极其震怒,想要灭绝整个以色列。只因摩西迫切的中保祷告,才得以幸免。
――《圣经精读本》
拜偶像——保罗在,陈述外邦人的罪状,引用了本诗第20节的七十士译本:他们将……荣耀换成……。无论是保罗、是本诗,或是神与摩西发怒的记载,都不容许我们认为,偶像不过是让人对准一个焦点来敬拜真神。那明明是替换!这句中的形容词,吃草,为令其羞惭的轻蔑语气:而在这样的选择中,他们乃是丢弃了他们的荣耀(直译 参 RV、NEB ,这是何等大的讽刺,因为他们没有别的荣耀,惟独他们所事奉的神是他们的荣耀。
──《丁道尔圣经注释》
【】「如此将他们荣耀的主换为吃草之牛的像。」
即神的荣耀,。神的荣耀与吃草的牲口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人类堕落到何等的深渊。
――《SDA圣经注释》
【】「忘了神他们的救主,他曾在埃及行大事,」
忘了。见13节注释;见。第21,22节概括了出埃及期间在埃及发生的事。
救主。见。
――《SDA圣经注释》
【】「在含地行奇事,在红海行可畏的事。」
见注释。
――《SDA圣经注释》
【】「所以他说要灭绝他们,若非有他所拣选的摩西站在当中,使他的忿怒转消,恐怕他就灭绝他们。」
摩西在神面前,为被神隔绝的以色列,献上代祷,预表亲自作挽回祭的基督。
――《圣经精读本》
摩西……到祂面前站在破口(见和合本小字 ),这是句大胆的话,冒着我们可能误解神的角色之危险,目的在使我们不致轻忽代祷的重要性。当时历史的记载也是如此。然而其他经文指出,神渴望见到像摩西这样的关切之心。尤其明显,那里的用词与此处相同,不过却将这看似矛盾的事,两面的情形都写了出来,同时强调,这样的祷告绝非装模作样。整件事的关键在于:虽有「所以」,却也有「不肯罢休的若非」(23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见,32-34;。
――《SDA圣经注释》
【 摩西站在当中,作甚么?】
“摩西站在当中”意思是作百姓的代祷者。这是指神要毁灭拜金牛犊的人的时候。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他们又渺视那美地,不信他的话,」
“美地”指迦南。探子回报,夸大当地居民强盛情景,以民轻信人的报告,反失去对神的信心,打算回埃及。
――《启导本诗注释》
「不信他的话」:十二探子从迦南地回来后,大都形容该地人民身躯高大,骁勇善战,认为选民绝无机会战胜敌人,夺得迦南地。选民因此抱怨神把他们带出埃及,陷入进退两难的绝境;他们不相信神可以按着的应许把迦南地赐给他们。
(民13-14 )――《串珠圣经注释》
那美地。见;;。24-27节描写在旷野的第四条罪:探子回来以后发生的叛逆(见民13 14 )。
不信。见;。
――《SDA圣经注释》
【】
在旷野结束生命。以色列百姓拒绝进入神所应许的美地,最终不得进入迦南。同样,拒绝进入天国的人,最终与神的国及祝福无缘。
――《圣经精读本》
退后——这是「真相显露的时刻」,因他们公然拒绝进军迦南(「我们回埃及去」 ),而少数不同意者几乎遭人用石头打。以色列人所藐视、不信的,不只是「那美地」与神的应许(24节 ),而正如神所说,是祂自己。神起誓的譬喻说法(26节 参 ,显示这是当代人命运的转折点,从此以后,他们将在旷野漂流、倒毙。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自己帐棚内发怨言,不听耶和华的声音。」
【】「所以他对他们起誓,必叫他们倒在旷野,」
这是用人的语言辞描写神,说祂举手发誓,“起誓”直译为“举起我的手” )。
――《SDA圣经注释》
【】「叫他们的后裔倒在列国之中,分散在各地。」
“叫他们的后裔倒在列国之中”。即分散在列国之中。
――《诗雷氏研读本》
分散的威胁,在相当早期已经出现,摩西的临别赠言也予以肯定。
──《丁道尔圣经注释》
。
――《SDA圣经注释》
【】「他们又与巴力毗珥连合,且吃了祭死神的物。」
“巴力毗珥” 。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巴力毗珥”:摩押人所拜的神。28至30节所说的事可看《民数记》二十五章。
――《启导本诗注释》
「巴力毗珥」:摩押人在毗珥所拜的巴力神。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又与……连合。28-31节描写在旷野的第五条罪:在纵欲的狂宴中参与巴力毗珥崇拜(见民25章 )。
巴力毗珥。见;25:18;;。关于巴力崇拜,见注释,另见本注释卷页。
祭死神(或作人 )的物。见本册注释第684页;;。
――《SDA圣经注释》
【】
奸淫的以色列。以色列百姓陷进巴兰的奸计,与摩押女人淫乱,参加祭拜外邦神巴力田比珥的仪式。巴兰起到败坏以色列的作用。
――《圣经精读本》
背道——记载,以色列人「与摩押女子行起淫乱」,而危害最大的,则是这事带来的属灵淫乱:「以色列人与巴力毘珥连合」。本诗也同样指出这点,并加上一个细节:祭死人,民数记没有写这件事(除非死人是对偶像的讽刺 )。不过圣经屡次提及禁止向死人膜拜,显然这是以色列人很大的诱惑,她的邻国亦必不免。请特别参考。
非尼哈快速的插手,「为以色列民赎罪」,因他满足了神审判的要求,而这亦是赎罪的要素之一。在另一次危机中,亚伦「为百零姓赎罪」,以大祭司身分,站在活人与死人中间,拿着象征献祭与代祷的香,参 ,这又是赎罪的另一要素,在希伯来书中有详尽阐述。神对非尼哈的赞赏摘录于第31节,细节则记在。算为他的义一语,令人想起亚伯拉罕的称义,及我们的称义,;幸好我们所要效法的,是亚伯拉罕的信心,而不是非尼哈的热心!不过我们能如此,是因审判已经执行(在义者身上 代替不义者 ),赎罪已经完成──不是象征,而是完全实现。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这样行,惹耶和华发怒,便有瘟疫流行在他们中间。」
见,9,18。
――《SDA圣经注释》
【】「那时非尼哈站起,刑罚恶人,瘟疫这才止息。」
「非尼哈」:亚伦的男孙;他看见一个以色列男人和一个米甸女子行淫,就把他们两个杀死。
――《串珠圣经注释》
非尼哈的义愤使神停止惩罚。真正的圣徒恐怕神的名字遭到亵渎。
――《圣经精读本》
见,8。
――《SDA圣经注释》
【】「那就算为他的义,世世代代直到永远。」
。因为这个信心的举动,神应许让他的家族永远担任祭司。
――《SDA圣经注释》
【】「他们在米利巴水又叫耶和华发怒,甚至摩西也受了亏损,」
「在米利巴水 ...... 发怒」:指选民在米利巴因缺水而向神大发怨言一事。
――《串珠圣经注释》
米利巴水。旷野中的第六条罪:在米利巴水处悖逆摩西和亚伦。
摩西也受了亏损。见;;3:26。
――《SDA圣经注释》
【】
可看的记载。
――《启导本诗注释》
以色列百姓在米利巴因缺水攻击摩西与亚伦。长久忍耐的摩西,终于动怒犯罪(33节 ),遭致不能进入应许之地的后果。使人得到教训 :即使成熟的领袖,有时也很难驾驭自己的感情。
――《圣经精读本》
激怒——这是记在的事件,当时摩西在怒中击打盘石。此处很公平地叙述了各人的责任,那时摩西首当其冲,因这是身为领袖必须付出的代价;不过,神绝不会是非不分。
──《丁道尔圣经注释》
【】「是因他们惹动他的灵,摩西用嘴说了急躁的话。」
说了急躁的话(bata' )。“说话轻率”,“说话不假思索”。所承认在旷野的六条罪到此结束。
――《SDA圣经注释》
【】「他们不照耶和华所吩咐的灭绝外邦人,」
以色列虽在征服迦南时取得赫赫战功,但并未歼灭所有迦南人。他们对神话语的不顺服,留下后患,使后代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35-42节 )。
――《圣经精读本》
以色列人没有遵照神的命令,消灭拜偶像的民族,,,。顺从这条命令是很重要的,因为导致以色列毁灭的就是和外邦人同流合污。
第34-39节讨论进入迦南以后继续犯罪。
――《SDA圣经注释》
【】
诗人述说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悖逆,他们不但没有把外邦人灭绝,反和异族人通婚。拜他们的偶像,并让儿女作火祭,深陷罪恶中。
――《启导本诗注释》
习惯性的罪。进入迦南之后,以色列虽然进入应许之地,不顺服的习惯却依然如故。
――《圣经精读本》
【】
在迦南地所犯的罪,包括没有把当地的居民(34节 )和偶像(36~39节 )灭绝。
――《诗雷氏研读本》
学像异教——这一段与立场相同,保罗在中引用该段,讨论基督徒如何面对异教文化。这三段经文都同意,虽然偶像是虚假的(本诗甚至没有称之为神明 ),然而其背后却有魔鬼;因此它们不只是欺骗的工具,更是网罗(36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定居迦南的历史:选民进入迦南地定居后,没有按神的命令把外邦人杀灭,反而和他们通婚,随从他们敬拜各种偶像,甚至把儿女作祭物献给鬼神。(41-43 )士师时代选民屡次因犯罪被神刑罚 , 受尽外人侵害;虽然神一次又一次搭救,他们仍然叛逆,更深地陷入罪恶中。
――《串珠圣经注释》
【】「反与他们混杂相合,学习他们的行为,」
36-39节提供了细节。以色列人的悖逆到了何等深的地步!这对于属灵的以色列人是一个教训。
――《SDA圣经注释》
【】
以色列追随外邦习俗。以色列不仅没有灭绝外邦人,反而与他们结交,追随他们的习俗。圣徒要尽可能远离恶习、罪过,不可向其妥协。罪会麻痹灵性与良心,使人逐渐陷进入更深的罪孽。
――《圣经精读本》
【】「侍奉他们的偶像,这就成了自己的网罗,」
见;34:12;。
――《SDA圣经注释》
【】「把自己的儿女祭祀鬼魔,」
这是神严禁的事。但以色列人却照样把儿女献给外邦神,。
――《启导本诗注释》
「把自己的儿女祭祀鬼魔」:杀死儿女当作祭物,,21:6,23:10)。
――《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的律法中明文警告,不可向摩洛献人为祭;但是此处则记有此行动,而无辜人的血一语,是王国衰败中的征兆,,,因此本篇似乎是晚期的作品。但是也没有理由可认定,在黑暗的士师时代,不会发生这类事情,甚至我们还知道,有一次他们向耶和华献这种祭。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祭祀。摩洛的崇拜涉及献人祭,。这是最可憎的异教仪式之一。
鬼魔。见。
――《SDA圣经注释》
【祭祀鬼魔】
用来描述邪灵的字眼,在全本旧约之中,除本节以外只在出现。但在美索不达米亚却是广为人知的一种灵/鬼,称为「谢杜」。这是一种保佑性的护卫者,主管个人的健康和福利。此非神明的名称,而是一个类别的灵体(与旧约的基路伯相似 )。由于谢杜能够保护人的健康,也同样能轻易地把它毁灭,不断献祭抚慰他,是明智的作法。他们虽被描绘为有翼的活物(类似基路伯 ,,却(不像神明 )没有供人膜拜的偶像(有关如何崇拜偶像 见申四注释 )。有关以孩童为祭的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一旦沾染罪孽,极易发展到极端。
――《圣经精读本》
【】「流无辜人的血,就是自己儿女的血,把他们祭祀迦南的偶像,那地就被血污秽了。」
【】「这样,他们被自己所作的污秽了,在行为上犯了邪淫。」
“犯了邪淫”。玩弄妓女。属灵上的不忠是从摩西时代直到被掳至巴比伦的时期一直出现的问题。。
――《诗雷氏研读本》
“邪淫”指背弃神去敬拜假神,有若不贞洁的女人。
――《启导本诗注释》
「邪淫」:指拜偶像,离弃耶和华。
――《串珠圣经注释》
在行为上犯了邪淫: 指以色列离弃神、拜偶像的罪。
――《圣经精读本》
他们犯了属灵的奸淫,违背了与神所立的约。以色列与神的关系是用婚姻来比喻的,结16 )。
――《SDA圣经注释》
【】「所以,耶和华的怒气向他的百零姓发作,憎恶他的产业;」
怒气。见。这个观念就像一条黑线,贯穿在整个士师时期。
第40-43描写惩罚为悖逆的结果。
――《SDA圣经注释》
【】
在行为上犯了邪淫: 指以色列离弃神、拜偶像的罪。
――《圣经精读本》
【】
神严厉对待这些背逆之民,包括士师时代受异族的迫害,以迄被掳巴比伦的悲惨命运。
――《启导本诗注释》
【】
这段似乎特别描述士师统治的时期,叙述外来压迫与神之拯救的历史循环。
――《诗雷氏研读本》
约书亚死后,过了一个世代,审判就必须开始,以后则以可悲的规律不断重现。第40~45节的故事,在士师记中例子众多,背道、呼求、释放、再度背道,循环不已。但第46节很难放入那段早年的历史。这类蒙恩的例子(所罗门在献殿时 曾为此祷告 ,只在后期的记录中才有,。
──《丁道尔圣经注释》
【】「将他们交在外邦人的手里,恨他们的人就辖制他们。」
「外邦人」:选民在士师时代的仇敌,包括南人、米甸人、非利士人、亚扪人。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的仇敌也欺压他们,他们就伏在敌人手下。」
因神离开他们,以色列只能饱尝战败的屈辱,4:3,6:2-6,10:7-8)。更加致命的是,这些屈辱得不到安慰与恢复。
――《圣经精读本》
【】「他屡次搭救他们,他们却设谋背逆,因自己的罪孽降为卑下。」
因自己的罪孽降为卑下: 耶稣承受的苦难是荣耀的,因自己的罪过遭受苦难则是毫无意义。若有圣徒陷于此,当速速悔改,蒙神怜悯。
――《圣经精读本》
见。
――《SDA圣经注释》
【】「然而,他听见他们哀告的时候,就眷顾他们的急难。」
【】但神仍旧纪念祂与以民立的约。“后悔”是说生怜悯之心。以民曾数次被掳,但要到巴比伦王攻陷耶京,掳去其民后。经过近70年,才得到释放返国的机会。可见此处所记包括以民被掳巴比伦的事在内。
――《启导本诗注释》
圣徒所受的惩戒。神施行惩罚后,会因着慈爱再次拥抱他们。神会惩戒自己的儿女,却不会永远丢弃他们。
――《圣经精读本》
【】「为他们纪念他的约,照他丰盛的慈爱后悔。」
「后悔」:在此指「生怜悯之心」。
――《串珠圣经注释》
纪念。并不是说神忘记了祂的约。希伯来语的“纪念”不但指记住某事或想起忘记的事,而往往是指因想起某事而采取的行动。神现在要实行圣约的条款。
慈爱(chasadim )。――《SDA圣经注释》
【】「他也使他们在凡掳掠他们的人面前蒙怜恤。」
见,。
――《SDA圣经注释》
【】「耶和华我们的神啊,求你拯救我们,从外邦中招聚我们,我们好称赞你的圣名,以赞美你为夸胜。」
以色列人被打散,流亡列国。这两节为团体的祈祷,求神拯救分散的人民可以重聚,残破的民族可以复兴。
――《启导本诗注释》
是本篇诗的结语,诗人求神像过往一样拯救选民。
「从外邦中招聚」:可能指从巴比伦召选民回归本土。
――《串珠圣经注释》
这节的祷告,一方面是基于承认了全国的罪,一方面又抓住神的恒久忍耐,这便是全诗的要旨。这种祷告神最乐意回答。历代志在记载大卫迎接约柜时,将本节与下节也记在吟咏的诗中,如此便强调了一个事实:悔改在赞美中总有一席之地,而赞美在悔改中也有份。
──《丁道尔圣经注释》
【】
诗人回顾以色列的犯罪及神的恩典,再一次恳求神赐下救恩,以充满信心的赞美结束。47节似乎指神拯救以色列出巴比伦被掳之地。
――《圣经精读本》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愿众民都说,“阿们!”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这是全卷书的荣耀颂。(看“编辑成书的过程”条。 ) ――《启导本诗注释》
本节是诗卷四的结语。
――《串珠圣经注释》
这节成为很合适的结尾高潮,因本诗的主题为:神的恒久忍耐胜过人的反复无常。它也成为结束诗第四卷的美好颂荣。
一部分困难是,不同的诱惑测探出不同的软弱。惟有主耶稣才能看出,杀害先知的一代与为他们修墓的一代,其实完全相同;这种态度不久就显明了出来。
──《丁道尔圣经注释》
阿们。《诗》第四部分以感恩颂结束,72:18-19,89:52)。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见注释。尽管诗人长篇叙述了以色列人的顽梗,悖逆和犯罪,在结束时仍高声感谢神的慈爱。
――《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06篇 )】
1试从本篇所记载有关以色列的叛逆找出他们问题的所在?他们的问题可否作为我们的监戒?参7, 13-14, 21, 24-25, 34节。神在那方面恰与祂子民的表现相反?参45节。神的忠信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10:22-23; 。
2诗人祈求神开恩眷顾他和他的国家(4-5 ),因他与同胞们都在神的约之下(45 ),神祝福他的国家,他便同得祝福。你有否为你所属的团体(如家庭、小区、民族、国家等 )祈祷,叫他们早日归主?你有否求神兴旺你的教会,使众肢体蒙福?
3以色列人祷告蒙神应允,得到祂的赐予,为何他们同时受到灾殃的刑罚(15 )呢?由此看来,向神妄求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么?
4以色列民将神贬为动物的形像,亵渎了神的荣耀(20 )。人若对神的能力和慈爱产生怀疑,是否也是亵渎藐视神呢。
──《串珠圣经注释》
【 虽然不能完全述说出神的大能,但每天也可数出一、二吧……】
【传扬神】我们若列举圣经中所有的神迹就会大吃一惊,它们涵盖了生活中的每一方面。我们对神的作为思想得越多,我们就越欣赏神为我们行出的神迹﹕出生,性格的形成,亲朋好友和家庭,以及特别的引导,医治和救赎……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从来没看过神迹,那就看看自己的周围吧。我们将会看到神的大能,和神对我们的慈爱。神还要行更伟大的神迹呢。
――《灵修版圣经注释》
「谁能传说耶和华的大能?」
信徒有为主作见证的本分。然而,有的时候,想说而开不了口,发不出声音,转而向神祷告:“耶和华我们的神啊,求你拯救我们,从外邦中招聚我们,我们好称赞你的圣名,以赞美你为夸胜。”
这样祷告的人,显然是在被掳的地步。当他想在人前传扬主的时候,忽然想到:如果你是蒙神赐福,有神同在,为甚么会分散流离在外邦中?他必须准备回答这个问题。
人到被掳的境况,是失败的结果。失败的原因,绝不是因为神大能的膀臂缩短,是因为失去了神大能的同在;失去神的同在,是犯罪得罪神的结果。
当神引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神吩咐祂的子民,要分别为圣,灭绝外邦人,免得效法他们的恶行。以色列人却漠视神的话,“反与他们混杂相合,学习他们的行为,事奉他们的偶像,这就成了自己的网罗。”混合,学习,事奉偶像,神所禁止的,以色列人全作了。这样,惹动忌邪的神,自陷在苦难中,被掳分散到外邦。诗第一零五篇叙述在埃及地,神向祂子民所施的恩典;第一零六篇则续说人的反应,不是感恩报德,而是悖逆忘恩,以至神公义判断:“你们怎样离弃耶和华,在你们的地上事奉外邦神,也必照样在不属你们的地上事奉外邦人。”在那时,才会悔改归向神,求告神,得蒙拯救,而感恩歌颂神:谁能传说耶和华的大能?
谁能表明祂一切的美德?
凡遵守公平,常行公义的,这人便为有福。
耶和华啊,你用恩惠待你的百姓,
求你也用这恩惠记念我,
开你的救恩眷顾我。今天神的儿女,看到罪恶猖行,作恶的人反而顺利发达;好像行公义公平的人,只是在追求一个空虚的理想,是不切实际的;说甚么遵行神的旨意,只是愚昧失败者的自我安慰!因此,很容易离弃神的道路,随从世界的风俗,被掳到事奉外邦人的地步。到那时候,有新生命的人,才感觉到内心的痛苦,知道在埃及的轭下生活,并不是理想的事,为了现世的利益,出卖了长子的名分;离弃神活水的泉源,“为恶事,为苦事”。被掳归回的人,会真正从心里感恩歌颂。
── 于中旻《诗笺记》
【】「那时他们才信了他的话,歌唱赞美他。等不多时,他们就忘了他的作为,不仰望他的指教,反倒在旷野大起欲心,在荒地试探神。他将他们所求的赐给他们,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
我们曾读过摩西,“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 )。在上面一段记载里,我们又看见以色列人,却和摩西适正相反。他们只会在环境顺利的时候歌唱赞美神;环境一改变,信心也随着改变了。他们原应该安息在那看不见的永生的神里面的,可是他们却被四围的物质的东西统治了。
有一班基督徒,他们的生活一时冷,一时热;一时高,一时低;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他们被物质的东西占住了,他们本该以神为中心的,却去以环境为中心了。神愿意我们在每一件事物上都看见他,凡带有他信息的事物,一件都不能忽略。
亲爱的读者,你是单在环境顺利得时候信神呢,还是不论环境怎样,你总是信他呢?——C.H.P.
信心是相信我们所不见的,信心的酬报,就是得见我们所相信的。——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那时,他们才信了他的话,歌唱赞美祂。」
他们信,他们就唱歌,就赞美。赞美有一个基本的内容,就是信。你不能空口的赞美,必有一个内容,你能够信,你就能够赞美。祷告到一个地步,你心里能够信,你马上就开口赞美。人在他里面有了信,如果不赞美,迟早那个信要失去。
【 有时总为一些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而百般的求神赐予,其实那真是对我最好的吗?】以色列人在旷野中把眼睛盯在想得到的食物和水上,到最后连神的要求都看不到了。他们越是注重眼前的具体满足,就越不注重对永久灵性的满足。他们不要最好的东西,不相信神的关照和供应。我们如果有太多的抱怨,神也许会赐我们所求的,但这可能不是最好的东西。如果我们得不到所求的,也许是神认为那对我们不是最好的。总之我们要相信神的关怀和供应。
106:22 含的土地就是埃及。
――《灵修版圣经注释》
【选民在旷野的罪】
中国的历史上关于「知恩报恩」故事:
楚庄王有一次欢宴群臣,正当日暮酒酣之时,灯烛忽然被一股强风吹灭了,其中有一人趁 漆黑之际调戏美女;牵扯楚庄王宫中美女的衣服。那女子当即将调戏她的人帽子上的帽缨带摘了下来,将此事暗中告诉楚庄王,请王赶快点灯,看看是谁的帽子上没有缨带,就可找出此人。楚庄王听了,不以为然,认为宴会是他设的,酒醉而致失礼,也是难免之事,岂可加以责罪呢?于是便传令说:「今晚在此 饮酒,不取下帽缨不欢。」大家都遵命将自己的帽缨摘下,继续尽兴而饮,最后狂欢而散。后来晋国与楚国发生战争,晋国人马竟将楚庄王围困,当此千钧一发之际,有一臣子,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冲杀敌人,以致解危,使楚庄王得以脱险。事后经过询问,始知那位臣子,乃是在宴会中牵美人衣服,被摘下帽缨带的人。因楚庄王没有追究他的过犯,存心感谢,藉此机会报恩。
——林政杰《诗的讲章》
【】
「祂将他们所求的赐给他们,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这是甚么意思呢?就是,以色列人在旷野为着满足他们的欲望,向神祷告,神垂听了他们,神给了他们,但他们在神面前却软弱了。有一种祷告完全是从我们的需要出发的,那种祷告,有时候神垂听,但那是为着满足你自己的需要,并不能满足神的心意,那种祷告并不能叫神得着甚么,那种祷告没有多大的价值。── 佚名
【】「祂将他们所求的赐给他们,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
以色列人坚持神供给他们食物,不只吗哪,更是肉食。他们发怨言,认为天降的食物太淡,不能满足食欲,他们太贪食。结果风带来鹌鹑,飞到地面,容易捕捉。他们十分贪婪地吃,从早到晚都捕捉鹌鹑。结果他们的身体因过量吃食,大起欲心,但是他们的心灵就饥饿起来。当肉还在他们口中的牙缝,还没有嚼完,神的怒气就发作,降下大灾。他们就因欲心而毁灭。
通常言之,身体与心灵是相连的,身体若注重奢侈,心灵必定饥饿。心灵若得饱足,肉身有时不足,或许我们需要选择,不只三两次,而是终生的事。我们只为满足欲望而使心灵软弱呢?还是环境差点,而心灵却十分坚强,满有生气与活力。
永生的事似乎常隐藏起来,只留下一片阴影。我们可能只求影子而忽略实质。我们若不以影子为足,努力寻求看见神,那么一定能够找到,得以满足。我们不可将自己的愿望求神实现,不要坚持己见,只让神选择。你所求的,若不是神所应许的,最好不要勉强。不是最好的,还是不要强求。
──迈尔《珍贵的片刻》
【诗一〇神的答复】
以色列的子民不满意神所开列的菜单,他们要自己点菜。他们不喜欢吃神所预备的吗哪——他们宁愿吃肉。神接受他们的要求,满足他们的心愿,但这对他们并没有好处。神若不准他们的所求,必然还会好些。我们应当学习耶稣所说的「愿你(神 )的旨意成就」,最安全的作法是把我们的决定权交由神替我们裁夺。
几年前有一位寡母和一个岁三大的女儿相依为命,不幸她女儿患了重病,被医生宣布无救。这位母亲开始咒诅神,正如以色列民发出怨言。她要求神保全女儿的性命,否则将永不再信任神。神终于垂听她的祷告,让她女儿很正常的多活了十四年,到十七岁才由于交上坏朋友,结果在家里投缳自尽。这事使她母亲更是悲痛欲绝,她表示宁愿在她女儿三岁时就回到父神那里还好些。她承认坚持自己的主张是错误的。
诗人说:「他将他们所求的赐给他们,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我们绝对相信,神的决定乃是最好的!——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感恩之心“他们……不信他的话,在自己帐棚内发怨言。”】
有些人把抱怨当成一门艺术。如果主你说:“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他们会很乐意给你一些建议。他们会数算自己所得到的许多祝福,然后会抱怨说,还有许多祝福他们没有得到。
在民数记21章里,我们可以读到,以色列变成了一个抱怨的民族。他们对神提供的食物嗤之以鼻,他们厌恶沙漠,违抗摩西,说悖逆的话。厌恶神的祝福就是厌恶神,所以神才会以惩罚来教训以色列众民。
这情形就像在邮局里,一个老人走近一个年轻的陌生人,问道:“先生,你能帮我写这张明信片的地址吗?”那个年轻人很高兴地帮他做了,然后又帮老人写了几句话。最后,年轻人说:“还有什么我能帮你吗?”老人想了一会说:“在最后请你给我加一句‘请原谅字迹潦草。’”
神很认真看待我们的抱怨,抱怨的话语是对恩典的贬低。最好是停止抱怨,数一数我们所得到的恩典,并为此感谢神。这样,他除了给予我们恩典之外,他还会给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以我们的心,我们的手和我们的声音,感谢神,
他行了许多奇妙的事,
依靠他整个世界充满欢乐。
心怀感恩永远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生命隽语》
【 以色列人犯了这么大的罪,我比起他们好得多──是?不是?】
以色列经常背离神。他们为甚么看到了那么大的神迹,却仍然要背离神去敬畏该地的偶象呢?我们也看到过神的伟大作为,可是我们有时候也受到属世之神的诱惑,如权力、名誉、性爱和享乐。以色列有忘记神的时候,我们也有向邪恶世界的享乐让步的时候。请记住神为我们所作的一切,这样我们就不会被属世的快乐拉走了。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受苦有益!你不同意?同意?明白?不明白?】
神允许以色列人受苦是为了要帮助他们。我们受苦也有益处,因为﹕(1 )让我们谦卑;(2 )使我们离开世界的污染,将我们拉回神那里去;(3 )使我们重视祷告;(4 )让我们经历神更多的信实;(5 )使我们更加依靠神;(6 )鼓励我们顺服于神对我们生活的旨意,(7 )使我们对身处困境的人更有同情心。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有一个罪人,真诚地悔罪,然后赦免如水洗清了他的罪……这图画,你可记得?】
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图画中神向本应受罚的百姓显示了大爱。幸运的是,神对我们的怜悯和同情并不受我们对神的信心的限制。神爱世人,甚至赐下独生子为我们的罪而死。如果神在我们尚且是罪人的时候就做了这事,那么现在我们已经是神的儿女了,神岂不会为我们做更多的事吗。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一百零六篇 经历过神的信实,人会怎样回报?且看以色列人……】
第105篇总结的是神的信实。第106篇总结的是人的罪恶。第105篇包括了直到出埃及的事件(参出5-14章 ),第106篇概括了从出埃及到被巴比伦俘掳的事件(参王下25章 )。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