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耶和华啊,祢是伸冤的神;伸冤的神啊,求祢发出光来!」
2「审判世界的主啊,求祢挺身而立,使骄傲人受应得的报应!」
3「耶和华啊,恶人夸胜要到几时呢?要到几时呢?」
九十三篇宣告「耶和华作王」())。今天,信徒都承认神是王,但许多信徒的生活和事奉却表明,他们并不相信这位王能掌管一切。因此,圣灵在九十三篇之后,马上就宣告这位王的作为:祂是「伸冤的神」())、「审判世界的主」())。
「求祢发出光来」()),指求神彰显公义。人的正义总是掺杂着肉体的情绪,只有神才有完全的公义,所以信徒「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历史上那么多奉基督之名进行的战争,每次都是一面伸张公义、一面制造不义,这就是人自己伸冤的结果。
骄傲是人最基本的罪,「骄傲人」())高抬自己、狂妄自夸,藐视神、践踏人,所以「神阻挡骄傲的人」()),必然报应。
神是「审判全地的主」()),祂应许「伸冤报应在我」())。因此,诗人满有把握地求神「挺身而立,使骄傲人受应得的报应」())。他唯一的问题,就是「要到几时呢」())?最后他得着了答案:「他们正在行恶之中,祂要剪除他们;耶和华——我们的神要把他们剪除」())。
本篇未说明作者和写作时间,但七十士译本的诗题是:「大卫的诗,安息日后的第四日」。犹太传统在住棚节的第5天诵读本篇。
本篇预言了将来弥赛亚的时代,那时神必「审判世界」())。从九十三到一百篇,是一组赞美耶和华作王的诗篇。九十三、九十四篇是称颂神在全地作王;九十五、九十六篇是称颂神超乎万神之上;九十七、九十八篇是称颂神在百姓心中掌权;九十九、一百篇是称颂神的性情。
4「他们絮絮叨叨说傲慢的话;一切作孽的人都自己夸张。」
5「耶和华啊,他们强压祢的百姓,苦害祢的产业。」
6「他们杀死寡妇和寄居的,又杀害孤儿。」
7「他们说:耶和华必不看见;雅各的神必不思念。」
「他们絮絮叨叨说傲慢的话」()),原文是「他们喷出傲慢的话」(英文ESV译本))。
「自己夸张」()),意思是「自吹自擂」。
「祢的百姓、祢的产业」()),都是指以色列人。
「寡妇、寄居的、孤儿」()),代表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
神伸冤、审判的时间,并不是根据人的要求,而是根据祂的计划;祂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祂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亚当的后裔都是罪人,如果「作孽的人」())马上就遭报应,恐怕这世上一个活人都没有了;即使是还没有机会犯罪的婴儿,他们的某位祖先也一定是该遭报应的罪人。因此,神暂且忍受世人的悖逆狂妄,用「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领罪人悔改,给我们悔改的时间和回转的机会。但世人若因此就以为「耶和华必不看见;雅各的神必不思念」()),任着自己「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祂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祂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8「你们民间的畜类人当思想;你们愚顽人到几时才有智慧呢?」
9「造耳朵的,难道自己不听见吗?造眼睛的,难道自己不看见吗?」
10「管教列邦的,就是叫人得知识的,难道自己不惩治人吗?」
11「耶和华知道人的意念是虚妄的。」
「畜类人、愚顽人」()),并非是在知识上无知,而是在行为上「偏离正路」()),「故意不认识神」()),自欺欺人地以为神「必不看见、必不思念」())看不见自己的恶行。因此,「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像畜类一样只顾眼前的吃喝嫁娶,不去思想永恒。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因此,从古至今都没有真正的无神论者,「愚顽人」也认同神是「造耳朵、造眼睛、管教列邦」())的;他们不是不相信有神,而是盼望「神竟忘记了,祂掩面永不观看」())。今天,许多「愚顽人」号称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肯承认有神,其实只不过是希望「耶和华必不看见;雅各的神必不思念」()),好让自己不受道德底线的约束;他们只要一遇到天灾人祸、生老病死,就会暴露出内心对永恒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
「耶和华知道人的意念是虚妄的」()),原文是「耶和华知道人的心思,知道他们不过是虚幻」(英文ESV、NASB、KJV译本))。无论人用什么智慧、理论来自圆其说、否认有神,或者否认神的护理,最终不过是虚幻,唯有神的「心思极其深」())。
林前三20引用了第11节。
12「耶和华啊,祢所管教、用律法所教训的人是有福的!」
13「祢使他在遭难的日子得享平安;惟有恶人陷在所挖的坑中。」
14「因为耶和华必不丢弃祂的百姓,也不离弃祂的产业。」
15「审判要转向公义;心里正直的,必都随从。」
被神管教的人是有福的,神必「使他在遭难的日子得享平安」()),外面虽有难处、里面仍有平安。因为「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
恶人所陷入的坑()),通常都是恶人自掘坟墓、自食其果:「外邦人陷在自己所掘的坑中;他们的脚在自己暗设的网罗里缠住了」())。
神既不会改变计划、也不会缺少能力,因此,虽然神允许「恶人」())暂时强压神的百姓、苦害祂的产业()),但大能而信实的神「必不丢弃祂的百姓,也不离弃祂的产业」())。恶人的逼迫只是神用来管教、训练百姓的工具,祂必然会在难处中保守自己的百姓()),让害人者终害己。
罗十一1-2引用了第14节。
「审判要转向公义」()),指神审判的结果,一定是让公义得以彰显。
16「谁肯为我起来攻击作恶的?谁肯为我站起抵挡作孽的?」
17「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我就住在寂静之中了。」
18「我正说我失了脚,耶和华啊,那时祢的慈爱扶助我。」
19「我心里多忧多疑,祢安慰我,就使我欢乐。」
「寂静之中」()),即在死亡中。
「失了脚」()),原文是「脚滑动」。
「祢安慰我,就使我欢乐」()),原文是「祢的安慰使我灵魂欢乐」(英文ESV、NASB译本))。
「慈爱」()),原文是「良善、慈爱、忠诚」,特指信实守约的爱。
20「那借着律例架弄残害、在位上行奸恶的,岂能与祢相交吗?」
21「他们大家聚集攻击义人,将无辜的人定为死罪。」
22「但耶和华向来作了我的高台;我的神作了我投靠的磐石。」
23「祂叫他们的罪孽归到他们身上。他们正在行恶之中,祂要剪除他们;耶和华——我们的神要把他们剪除。」
「借着律例架弄残害」(
)),意思是「玩弄法律制造危害」。神不会允许他们长久肆虐。
虽然神的百姓可能被恶人「强压、苦害」(
)),经历神的管教和试炼,但神「所管教、用律法所教训的人是有福的」(
)),因为:
他在遭难的日子内心仍能「得享平安」(
));
神必不丢弃他、也不离弃他(
));
神必伸张公义,使人顺从(
));
神必帮助他抵挡恶人(
));
脚下滑动的时候得扶持(
));
多忧多疑的时候得安慰(
));
无论仇敌怎样攻击、毁谤,神都会作他的高台和磐石,使他脱离地上的难处。
虽然「恶人夸胜」(
)),但诗人在灵里已经看见了他们虚幻的结局,也看见了神百姓永恒的福气,因此不再问「要到几时呢」(
)),而是宣告:「耶和华——我们的神要把他们剪除」(
))。这正是圣灵向每一个信徒的宣告:既然我们接受基督在我们心中作王,「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
)),因为我们的王必要「叫他们的罪孽归到他们身上。他们正在行恶之中,祂要剪除他们」(
));我们若敬畏神,就不必再害怕人。
上图:世界遗产马萨达(Masada)是犹大旷野与死海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位于大卫躲藏的隐·基底(撒上二十三29)南边22公里。马萨达东侧悬崖高约450米,西侧悬崖高约100米,山顶平整,道路险峻,是以色列最有名的一个「磐石」,也是大卫写诗时最容易联想到的「磐石」。
我们都在审判之下第一至七节。伸冤这个词语,对我们来说,并不合适。这个名词应该解作‘回报’、‘酬报’、‘赏赐’,甚至是‘奖赏’。当然神的审判不会有偏私,祂对每一个人的审判都是绝对客观的。当祂发出判语的时候,祂不会被喜好与否所摇动,即使一位正直的法官也不会。可惜诗人盼望神‘显出祂的怒气’,或者,如现代英文译本所翻译的,‘求你发出光来’(译者注:和合本也如此翻译 )。但是神不是这样的。在这里,诗人所做的是告诉神有关他的事情,他当然十分注重这些事情。他向神描述,那些骄傲、自满的人如何对待在他们权力控制下的人。再进一步,他告诉神,那些人做了坏事而不被处罚;他投诉神没有采取行动拯救受害者。然而,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真实的世界就是如此的。在今日,我们可以想到那些低级公务员,我们称他们为‘香蕉共和国’(Banana Republics ),他们有虐待狂似的,拒不受理那些没有影响力和没有金钱来贿赂的平民的投诉。我想到那些像吃人鲨的高利贷者、在意大利或美国的黑手党、在日本的赤军、还有‘歪曲事实’的警察等等。不善待寡妇和孤儿的,当然会引发我们的忿怒(6节 ),但是我们也很容易用类似的方法来对待寄居的人(同一节经文 )。他们就是今日的难民、如离开祖国的人、在欧洲的外籍劳工、在大城市中住在贫民窟的有色青年、得不到工作报酬的女佣、无国籍的偷渡客等。诗人表示他有神的怜悯在他心中,他关怀这样的人。或许今日我们会忽略这些有困难的人,视他们为我们良心的刺。事实上,诗人注意到,公众并不认同他对人的同情,这是因为神并没有谴责世上猖獗的自我中心主义和残忍的天性。有思想的商人甚至会这样说,在今日的商业世界是一个‘森林’;但是神则有不同的看法。第八至十一节,神的回答。在以马忤斯的路上,复活的主直接向门徒这样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大迟钝了。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祂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同样在这里,神为这些事情受苦,岂不是应当的吗?神回答说:你们民间的畜类人当思想(复活的基督是否用了这篇诗的文字呢? ),到几时才有智慧呢?当然,神察看和垂听世界上进行的事情,因为祂创造了我们和创造了人类。祂知道人的意念(当惩罚邪恶人的时候 )是虚妄的。在另一方面,神的意念是十分不同的。现在,我们可以用从新约所用的语言发出这个问题:‘神自己必须受这些苦难,岂不是应当的吗?’神曾创造耳朵,神也创造眼睛;神知道所有发生的事情,神也知道祂正在做甚么事。神‘管教’(新英译本、译者注:和合本也如此翻译 ),而不是责罚列邦。是祂教导他们不同的文化和科学技巧。所以,是祂而不是我们能‘改正’他们(新英译本 ),使祂仁爱的心不再为他们感到伤痛。在旧约圣经中,有一篇早期的诗论及神时说:‘伸冤报应在我。’,因为你对于报应的真正意义没有任何概念,所以保罗在中引用了申命记中这节经文,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第十二至十五节,这是何等奇妙的事情!耶和华啊,你所‘管教’的人是有福的。我们发现,这里所指的,不是世界上的畜类人。它所指的是神的子民,就是我们,因为可能我们曾经轻视有色的移民或贫困潦倒的人。所以在爱中与我们联合的神,就是与我们立约的伙伴,祂忍受我们所做的,虽然祂感到痛苦,但我们可能完全没注意到我们对祂造成的损害。祂说:愚顽人到几时才有智慧呢?因祂的怜悯,神寻找方法,使我们得着智慧,因为耶和华必不丢弃祂的百姓。祂不会容让我们带着愚昧而离去。祂决心使公道要重归义人(译者注:和合本译作‘审判要转向公义’ ),就是归于神所拣选的子民,祂已经使他们‘改正了’与祂的关系。然后,无论在古时或是现在,一切负责任的人都会实行公义,让神处理恶人,因为这是唯有祂才拥有的特权。公道会回来。潘霍华曾如此说:‘旧约圣经强调现在实行公道,好像死后便不能实行似的。’唯有这样,生命才有它的意义。因为唯有在现有生命的每一刻中,把公道实在实行出来,才会为后来的生命创造出公道。这是耶稣所说最后审判的比喻的主题第十六至二十三节。诗人回到他起初所发的问题(1-3节 )。谁肯为我起来攻击作恶的人?像很多人一样,他不愿意神用指头指着他,向他控诉说‘你就是那人’。但是现在,他知道答案了。当我还像一个愚顽人,和假设神的审判只会临到作恶的人身上的时候,神便用祂无限的hesed──祂的慈爱扶助我。但审判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假若由于祂全然的恩典,而没有惩治我这个罪人,我便会失脚,并且现在就住在寂静之中,不单是指在坟墓中,事实上,更是在我不能再听到神声音的地方。除此以外,我发现,当我因这些问题而感到忧愁不安时,你安慰我,就使我欢乐。现在我们的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20节 )。主已透过律例(hoq )启示祂永世的目的。我们在以前也曾见过这个词语,它的意思是不可改变的律法,刻在石上(正如这动词的意思 ),好像神祂自己一样,是不可改变的,,。有没有这个可能,邪恶的人与神相交,因这缘故,他们能因律例来宣布他们邪恶的计划?这是一个何等荒谬的观念!这些人不是神。但是现在,耶和华已作了我的高台(我承认在起初的时候、我不能接受祂仁爱的照顾 )。但是现在我已有这确信。所以,我用一个安静的心,将有关恶人将来如何的问题,整个交给祂。--《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诗第九十四篇 第九十四篇刑罚的神 这个标题(“刑罚的神”),是借自 TEV 所译的第一行,因按照英语用法,“刑罚”(punishment)比“报复”(vengeance)较和缓,不过这译法仍有争议。关于诗中的这个主题,请见导论,36~44页的讨论。本诗的语气十分迫切,不过其背后有反思的精神,而基本的态度则为充满把握:确信神是前后一致的神,这点与三十七篇及箴类似;同时,诗人也具热切的信心,因他曾亲身体验神的信实。 陈明案情 向报复的神(和合:伸冤的神,或作刑罚,见上段)与审判世界的主申告,并不是一厢情愿的行动,而是有根有据的,因为神在律法书两段著名的话中,曾提到这一点;。因此,面对罪恶权势,其实只有一个问题:“要到几时呢?”(3节);其他令人沮丧的怀疑,诸如神是否瞎了眼(7节),或与黑暗势力暗中打交道(20节),都毫无立足之地。太阳未变,法官也未腐化,只不过黑暗显得漫长罢了(1b、2a节)。 残暴夸胜 这些暴虐之辈不一定是外国人,也可能是本家所生,就像背道之君玛拿西,或以下所描述的亵慢人。第7节的讥嘲,在一时之间总能博得掌声,但那嘲讽之人却看不见,他以为大可为所欲为之时,只不过展示出自己的败亡。神保持缄默的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参,。同时,这个哀叹所用的词:痰陌傩、痰牟业(5节),其中已隐含了这问题的答案,这个种子到第14节将开花结果,因那里这些词再度出现,并带出了其全面的含义。 神的教会常用449作祈祷文,如赞美颂( Te Deum ,著名颂赞三一神之诗歌),及公祷书(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英议院一五四九年制定)中所引用的话,而以上所提的两节经文,第5节与14节,可增强此祷告的深度与高度。 暴虐之蠢 若怀疑论者逐渐坚持己见,最佳的防守办法,就是反击。这位诗人没有被对方的取笑震慑,他将它拾起,扔回去,NEB 对第7b节与8节的译文显明这点:“他们说:‘……雅各的神必不注意。’你们自己注意罢,你们这批民中最残暴的人!”在第8节中,他也重拾一部分自己讲过的话:“到几时……?”最冥顽的人(和合:畜类人,或译:最残暴的人),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强调其动作,而非能耐。这些人像牛一样过日子;其实他们原可做些更好的事,因此现在诗人要他们用头脑想一想。 9、10.450一旦确立了一个前题:神是我们的创造者,那么此处的逻辑就必然成立。诗人未料到,到了现代,人竟荒谬到一个地步,连这点也予以否认。圣经对于这种否定的观点,见的注释,那里所论是实际生活中的否定,而非理论上的否定。 11.这一节不像第8~10节,是讽刺人的心思,而是蔑视人靠自己的努力,他们的想法终归空幻,计谋终归徒然(这两个名词都与意念有关)。若我们能惊叹道:“痰男乃技其深!”同时又看见:“人的意念是一口气(和合:虚妄的)”,就是获得真知识的开始。亦请。 忍耐之福 12.这一节与箴十分接近;箴中,管教一字强调,在智慧的学校里,品格塑造具重要地位。不过此处发言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所讲的话则出自全胜的信心:对目前的困难(1~7节)采取积极的态度,又甘愿接受一项不太好受的真理这道理应用在“列邦”(10节)比较容易。 13.这里的意思不太可能是暂得休息(和合:平安);这个希伯来字,通常是形容面对外在困难时,内心所有的平静(如::“要安静,不要胆怯”;参,。JB 意译为:“虽然时局恶劣,他的心思仍安稳。”在神的安排下,为恶人所挖的坑,那坑多半是由恶人所挖;这不是一天挖成的,也肯定会遭全面大破坏。 14.这句声明有迨档囊谰荩因为放弃承诺的原因,要不是出于无耐,就是出于前后不一,而在神身上,这两样都不会发生。这是对第5节伤痛之问的答覆,请参该节注释。在神向摩西所说一句不引人注目的话中,主耶稣发现其中有死人复活的含义,其根据也与此处类似。 15.义人(和合:公义),希伯来文为“公义”,似乎为一神秘的应许。JB 的译文比较晦涩,但比大多数翻译更准确:“因为宣判会再度回到公义,而所有正直的心,都随它而苏醒”;参 TEV 及葛利纽的意译。在公开的场合中持守正直,这是一种起码的理想,但所得的祝福却很深广,以致先知为其写诗,诗人为之作歌,如:以下,以下;以下。 惟神得胜 这里终于轮到提起“我”和“我的”问题了,诗人的情绪十分严肃,又存感恩之心。过去的那段路并不容易,有孤单(16、17节;参,,有危险(18节;参,b物质的范畴;属灵的范畴),又多疑虑(19节;参,。然而这几项事实引出神不同的美德:忠诚(16、17节)、坚定(18节)、鼓舞(19节);若不是因经历苦难,对这些美德的认识,最多只限于听说而已。 审判必临 然而经验并非一切的答案。第20节的问题期待的答覆为:“不然!”不是因为事情朝那个方向发展,而是因为神已经启示出祂自己。“欺压他们的有势力可靠”,架弄残害的有律法依恃。若无人反抗,大家很可能视这些事为正常,甚至以为神也接受这种人生的事实。但诗人提出抗议,他知道事情的真相为何:请看第1~3节的注释。 因此,最后一节充满把握的前瞻,正是开头几节所祈求的事。对于会有人不肯认罪悔改的假定,新约亦无争论:这个“但书”,两约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第22节的比方,让人想到大卫之诗;在此,诗人所引以为乐的,远比公义更美,那便是又真又活的神!祂就像:高台、磐石、避难所(和合:我投靠的),无论仇敌的手段如何,祂都能得胜。 449 亦见该处的注释,162页。
450 第10b节或许使得 NEB,TEV 作修改(以 midda`at[ 或 h@lo{~ ye{d[a` 取代 MT 的 da`at[ ),以配合第9节及10a节;但 MT 的原意甚佳,如 RSV、JB 所译,而这就有可能将此三节分作两个三行,如。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耶和华啊,你是伸冤的神。伸冤的神啊,求你发出光来。」
这首哀歌的大纲如下:对恶人的指控(1~7节 );对恶人的呼召(8~11节 );诗人对神的公正公义有信心(12~23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为全民求告的诗,向神这位“世界的审判官”(2节 )呼求,惩罚知法犯法的在位者,为受压迫的人伸冤。
全诗以向神呼求始(1~3节 ),继之为对恶人的控诉(4~7节 ),警告压迫人的人(8~11节 ),述说义人的福分(12~15节 )和对神的信心(16~19节 ),坚信神必伸张公义(20~23节 )。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祈祷诗:诗人代表同胞求神对付国中的恶人与不义的官长。
――《串珠圣经注释》
「伸冤」:原指报复;耶和华必使恶人受到应得的报应(2 )。
「发出光来」:可作「显出你自己」(80:1)。
――《串珠圣经注释》
神以永远的主权施行治理。本诗的作者与写作背景都不甚明确。有人根据1-7节所记载被人欺压的状况,推测这首诗是在被亚述或巴比伦侵略成为俘虏之时所写。但第1节说仇敌就在以色列百姓中间,故也无从断定。总之,诗人写诗的时代是恶人当道的黑暗时期。为民族悲剧深深悲痛的诗人在这首悲叹诗中,恳求神绝不放任不义。诗的结构如下:①向神控诉恶人的邪恶品性与残忍行为(1-7节 );②警告恶人必受神惩戒(8-11节 );③喜乐地告白神的公义与仁慈(12-23节 )。对诗人而言,神的管教带来的苦难,必会引领诗人进入更大的祝福,不至使他绝望。
――《圣经精读本》
【】
“发出光来”是求神起来彰显祂的公义,惩罚恶人。“骄傲人”:不承认神,罔顾一切偏行己路的人。
――《启导本诗注释》
开场白:诗人求审判的主伸张正义,惩罚骄傲的人。
――《串珠圣经注释》
【】
恳请神施行审判。诗人催促神施行审判,并非因他不信神,乃是因他遇到靠自己无法胜过的困难。诗中并没有表现个人的复仇心理。诗人只是基于神的客观公义,恳求神明确判断善恶是非。
――《圣经精读本》
向报复的神(和合伸冤的神 或作刑罚 )与审判世界的主申告,并不是一厢情愿的行动,而是有根有据的,因为神在律法书两段著名的话中,曾提到这一点,。因此,面对罪恶权势,其实只有一个问题:「要到几时呢?」(3节 );其他令人沮丧的怀疑,诸如神是否瞎了眼(7节 ),或与黑暗势力暗中打交道(20节 ),都毫无立足之地。太阳未变,法官也未腐化,只不过黑暗显得漫长罢了(1b、2a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审判世界的主啊,求你挺身而立,使骄傲人受应得的报应。」
审判世界的主啊: 作为法官,神的审判覆盖全地,任何人都不能逃脱(58:11)。使骄傲人受……: 凭借世俗条件高举自己,必得报应。患难本身并不美好,却有益于信仰的成熟。
――《圣经精读本》
【】「耶和华啊,恶人夸胜要到几时呢?要到几时呢?」
【】诗人本国的苦况:诗人的同胞备受恶人蹂躏,首当其冲的是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儿寡妇,以及在以色列寄居的外人(6 )。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絮絮叨叨说傲慢的话,一切作孽的人都自己夸张。」
“絮絮叨叨”形容傲慢的话倾倒而出,说个不停。
――《启导本诗注释》
「絮絮叨叨」:原指恶人把傲慢的话如洪水倒出来。
――《串珠圣经注释》
恶人的良心已经麻痹,虽然行恶,却丝毫未受到良心谴责,反而以此自夸。良心与灵性的麻痹实在比肉体的神经麻痹更严重。
――《圣经精读本》
【】
恶人是狂傲(4节 )和残忍的(5-6节 ),他们愚蠢地以为神不知道他们所作的(7节 比较11节 )。
――《诗雷氏研读本》
恶人的行径:①说骄傲的话(4节 );②高举自己(4节 );③逼迫圣徒 (5节 );④杀害弱者(6节 );⑤无视神(7节 )。
――《圣经精读本》
这些暴虐之辈不一定是外国人,也可能是本家所生,就像背道之君玛拿西,或以下所描述的亵慢人。第7节的讥嘲,在一时之间总能博得掌声,但那嘲讽之人却看不见,他以为大可为所欲为之时,只不过展示出自己的败亡。神保持缄默的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参,。同时,这个哀叹所用的词:你的百姓、你的产业(5节 ),其中已隐含了这问题的答案,这个种子到第14节将开花结果,因那里这些词再度出现,并带出了其全面的含义。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啊,他们强压你的百姓,苦害你的产业。」
“产业”在此指神的子民。他们受到苦害,内中有孤儿、寡妇和寄居的外人(6节 )。
――《启导本诗注释》
「产业」:指神的选民。
――《串珠圣经注释》
恶人常常致力于折磨神的百姓,因为他们在世上掌权者或撒但的辖制之下。
――《圣经精读本》
【】「他们杀死寡妇和寄居的,又杀害孤儿。」
【】「他们说:“耶和华必不看见,雅各的神必不思念。」
“雅各的神”即以色列的神。
――《启导本诗注释》
恶人之所以如此行,是因为他们从根本上否认神的存在。雅各的神: 以色列常以此称呼神(20:1,74:9,。
――《圣经精读本》
【】「你们民间的畜类人当思想,你们愚顽人到几时才有智慧呢?」
诗人没有被对方的取笑震慑,他将它拾起,扔回去,NEB对第7b节与8节的译文显明这点:「他们说:『……雅各的神必不注意。』你们自己注意罢,你们这批民中最残暴的人!」在第8节中,他也重拾一部分自己讲过的话:「到几时……?」最冥顽的人(和合畜类人 或译最残暴的人 ),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强调其动作,而非能耐。这些人像牛一样过日子;其实他们原可做些更好的事,因此现在诗人要他们用头脑想一想。
──《丁道尔圣经注释》
【】
这里警告恶人,他们必须向神交代一切,因为祂看见和认识每个人。
――《诗雷氏研读本》
【】
祈求的基础:诗人首先透过对愚人(即恶人 )说话,指出创造主洞察一切,时候一到,必施审判(8-11 );诗人跟着强调神必要善待义人,绝不会丢弃的百姓(12-19 )。
――《串珠圣经注释》
【】「造耳朵的,难道自己不听见吗?造眼睛的,难道自己不看见吗?」
诗人对恶人的回答(7节 ),尖锐地指出他们的无知。他们虽用脑思考、用眼视物、用耳听声,却不承认造这一切的神。许多时候,无神论者借口合理思考,不肯承认超乎逻辑的事实,是他们可悲的盲点。
――《圣经精读本》
【】
一旦确立了一个前题:神是我们的创造者,那么此处的逻辑就必然成立。诗人未料到,到了现代,人竟荒谬到一个地步,连这点也予以否认。圣经对于这种否定的观点,见的注释,那里所论是实际生活中的否定,而非理论上的否定。
──《丁道尔圣经注释》
【】「管教列邦的,就是叫人得知识的,难道自己不惩治人吗?」
神既管教万民,教导他们,岂能不施审判。
――《启导本诗注释》
【】「耶和华知道人的意念是虚妄的。」
这节是蔑视人靠自己的努力,他们的想法终归空幻,计谋终归徒然(这两个名词都与意念有关 )。若我们能惊叹道:「你的心思极其深!」同时又看见:「人的意念是一口气(和合虚妄的 )」,就是获得真知识的开始。亦请。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啊,你所管教、用律法所教训的人是有福的。」
诗人默想神的百姓所遭受的痛苦,领悟到:这一切皆来自神的慈爱教导与训诲。诗人将自己与那些恶人比较,深感自己是蒙福之人。恶人看似得着现世的权势,将来却要受惩罚。神实在管教所爱之人,。
――《圣经精读本》
这一节与箴十分接近;箴中,管教一字强调,在智慧的学校里,品格塑造具重要地位。不过此处发言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所讲的话则出自全胜的信心:对目前的困难(1~7节 )采取积极的态度,又甘愿接受一项不太好受的真理──这道理应用在「列邦」(10节 )比较容易。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神透过磨练和逆境教导我们。
――《诗雷氏研读本》
【】「你使他在遭难的日子得享平安;惟有恶人陷在所挖的坑中。」
这里的意思不太可能是暂得休息(和合平安 );这个希伯来字,通常是形容面对外在困难时,内心所有的平静,不要胆怯」 参 。JB意译为:「虽然时局恶劣,他的心思仍安稳。」在神的安排下,为恶人所挖的坑,那坑多半是由恶人所挖;这不是一天挖成的,也肯定会遭全面大破坏。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为耶和华必不丢弃他的百姓,也不离弃他的产业。」
诗人对上述真理满有确信的告白。
――《圣经精读本》
这句声明有实的依据,因为放弃承诺的原因,要不是出于无耐,就是出于前后不一,而在神身上,这两样都不会发生。这是对第5节伤痛之问的答复,请参该节注释。在神向摩西所说一句不引人注目的话中,主耶稣发现其中有死人复活的含义,其根据也与此处类似。
──《丁道尔圣经注释》
【】「审判要转向公义,心里正直的,必都随从。」
本节可译为“恢复以公义为审判的基础,心里正直的都必照着公义而行”。
――《启导本诗注释》
「审判要转向公义」:义人在审判庭上将会得着公正的裁决;此句可指审判再以公义为基础,与下句「心里正直的都必随从(维护 )公义」相应。
――《串珠圣经注释》
审判要转向公义: 首先指明神的属性之——公义,其次是诗人充满确信的告白。只凭着“神并非不公义”这一真理,我们可以壮胆跟随神。
――《圣经精读本》
义人(和合公义 ),希伯来文为「公义」,似乎为一神秘的应许。JB的译文比较晦涩,但比大多数翻译更准确:「因为宣判会再度回到公义,而所有正直的心,都随它而苏醒」;参TEV及葛利纽的意译。在公开的场合中持守正直,这是一种起码的理想,但所得的祝福却很深广,以致先知为其写诗,诗人为之作歌,如:以下,以下;以下。
──《丁道尔圣经注释》
【】「谁肯为我起来攻击作恶的?谁肯为我站起抵挡作孽的?」
【】这里终于轮到提起「我」和「我的」问题了,诗人的情绪十分严肃,又存感恩之心。过去的那段路并不容易,有孤单(16、17节 参 ,有危险(18节 参 ,,又多疑虑(19节 参 。然而这几项事实引出神不同的美德:忠诚(16、17节 )、坚定(18节 )、鼓舞(19节 );若不是因经历苦难,对这些美德的认识,最多只限于听说而已。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神的抚慰。因这一段是对个人问题的陈述,有人认为这是独立于前段的诗。然而,前一部分是诗人作为神百姓共同体所记,后一部分是从个人立场进行叙述。
――《圣经精读本》
【】「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我就住在寂静之中了。」
“我就住在寂静之中了”。即我不久就死去。
――《诗雷氏研读本》
“寂静”指阴间。
――《启导本诗注释》
若没有神的帮助,谁都不能胜过患难。神大能的双手使我们足以胜过一切。
――《圣经精读本》
【】「我正说我失了脚,耶和华啊,那时你的慈爱扶助我。」
【】「我心里多忧多疑,你安慰我,就使我欢乐。」
真平安的能力必彰显在患难与穷乏之中。
――《圣经精读本》
【】「那借着律例架弄残害、在位上行奸恶的,岂能与你相交吗?」
立法和执法的人,站在权力的中心,却玩弄法律,以权谋私。神岂能与这种人站在一起。
――《启导本诗注释》
「借着律例架弄残害」:官长滥用法律的条例去达到自己之目的。
――《串珠圣经注释》
借着律例: 恶人为隐藏自身的恶,滥用神的话语,今日异端邪教也是如此。但他们必不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圣经精读本》
【】
第20节的问题期待的答复为:「不然!」不是因为事情朝那个方向发展,而是因为神已经启示出祂自己。「欺压他们的有势力可靠」,架弄残害的有律法依恃。若无人反抗,大家很可能视这些事为正常,甚至以为神也接受这种人生的事实。但诗人提出抗议,他知道事情的真相为何:请看第1~3节的注释。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第20节的问题(神为何容许邪恶的统治者使用律法 屈枉正直? )的回答方法是:承认邪恶的存在(21节 ),神关怀属祂的子民(22节 ),以及最终的惩罚(23节 )。
――《诗雷氏研读本》
结语:诗人再把恶人(仇敌 )和义人作一比较:耶和华不会和恶人相交(20- 23 )。但却要保护义人(22 )。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大家聚集攻击义人,将无辜的人定为死罪。」
【】「但耶和华向来作了我的高台,我的神作了我投靠的盘石。」
「高台」:或指堡垒;整句表示神是诗人的避难所。
――《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的比方,让人想到大卫之诗;在此,诗人所引以为乐的,远比公义更美,那便是又真又活的神!祂就像:高台、盘石、避难所(和合我投靠的 ),无论仇敌的手段如何,祂都能得胜。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结语部分,阐明诗人对义人平安与恶人灭亡的坚定信念。
――《圣经精读本》
【】「他叫他们的罪孽归到他们身上。他们正在行恶之中,他要剪除他们;耶和华我们的神要把他们剪除。」
“他们正在行恶之中,他要剪除他们”是说神要因他们的恶行剪除他们。
――《启导本诗注释》
「他们正在行恶之中」:可作「因他们的奸恶。
」――《串珠圣经注释》
最后一节充满把握的前瞻,正是开头几节所祈求的事。对于会有人不肯认罪悔改的假定,新约亦无争论:这个「但书」,两约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94篇 )】
1诗人指出不义的官长对行恶抱什么态度?参3-7节。基督徒若态度傲慢、说话夸张是否合宜呢?
2人若想要行恶,本篇对神那方面的描述可有阻吓作用?参9-10节。
3神给予恶人的惩治和对义人的管教有什么分别呢?参12, 23节; 。
4诗人一度怀疑神的公义,但为什么他再得着安慰与喜乐(19 )呢?参20-23节。在你的经历中,你曾否因一些事物使你怀疑神的公义,失却喜乐?诗人的转变给你什么激励。
【警告愚顽】
一位樵夫每天以砍柴、卖柴为生。他上山砍柴必须经过一座木桥,有一天,当他走到桥中央,一阵强风吹来,他忍不住打了个喷嚏,不小心把手上的斧头给掉入桥底的急流之中。他内心非常难过,并不时埋怨老天爷故意捉弄,但距家已还,也只得过桥到山上拾些干柴。
大约过了半天的时间,当他打算回家并来到桥前时,看见一群人聚在桥边议论纷纷,原来有人不小心掉入溪中去了,虽然已有人到下游去打捞,但还无消息呢!这时樵夫不禁庆幸自己未被那阵强风吹倒,只是掉了支斧头而已,比起溺水的人不是幸运多了吗?
多数人会拿他人和自己做比较,见有人不如自己就感到骄傲,见自己不如人就感觉自卑。胜过自己的人不少,所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同样地,不如自己的人却也极多,这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论境遇、才识、能力、外貌、家势,每个人都有较强与较弱的部份,只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优点,并且尽力弥补不足之处,就能它们最大的用途了。至于无法弥补的部份,就必须以知足之心对待,因为尚有许多人不如自己呢。
——林政杰《诗的讲章》
【】
「耶和华啊,你所管教……得享平安。」
管教的理由为要赐给安息。神管教我们,以致祂可在我们危难的日子赐安息。在忧苦中,我们学习生命的功课,对别人来说受苦未必得到报偿。在试炼中,神的儿女受父神的教导,拆阅黑色的信封,知道怎样在苦难中安慰自己。于是他在心灵里得到安息,在神的旨意里安息,虔心顺服,神的智慧必无错误,在祂的爱中怎会被遗忘呢?
在神的学院中,祂教导各种学生。祂不找任何导师,都直接授课——怎样在恩典的学科中,学习神。
整个学程中有一册教科书——神的律法书,从婴孩起就开始学,到年长时仍旧未能明白其中的内容与谐美。这是神永恒的书。
在神面前学习最久的,却承认自己知道得最少。我们不是从低年级起逐渐升上去,而是从高班向下降级。白发的老学生坐在婴儿班,最单纯的才是最有才学的。蒙福的人不再回问徜徉,而坐在板凳上,学习怎样听从神的教导。
有一天,课程学完了,开了门,学院们可以放学,不再是假日,而是圣日,回到天父的家,永享喜乐。
──迈尔《珍贵的片刻》
【 最不喜欢别人的管教,神的管教嘛……】
有时候神就像慈爱的父母管教子女那样,通过管教来帮助我们。管教对子女来说并不是件高兴的事,但这是从错误中得矫正的起码手段。圣经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炼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当神矫正的手触到我们的时候,我们要看为对自己的爱而接受下来。我们要明白,神要我们行在祂的道路上,而不要我们固执地在自己的路上走下去。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为神站起来】「谁肯为我起来攻击作恶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好人就是君子自清,与世无争的人。争必有乱,破坏既存的和平,是最严重的罪行。但避世独居,只知道孤芳自赏,而任罪恶猖行,并不是美德。耶和华的使者说:“应当咒诅米罗斯,大大咒诅其中的居民;因为他们不来帮助耶和华,不来帮助耶和华攻击勇士。”在属灵的战争中,光明与黑暗分明,没有人能够中立,也不容许任何人置身事外。
看起来这世界上满了奸恶,恶人成功,诚实人受尽欺压,有许多吃亏的地方。但总要记得有神在:
耶和华必不丢弃祂的百姓,也不离弃祂的产业。
审判要转向公义,心里正直的必都随从。
谁肯为我起来攻击作恶的?
谁肯为我站起抵挡作孽的?
我们在世界上,常有孤单的感觉;看法庭上天平的记号,变成了称量黄金出卖判语的商标:“我又见日光之下,在审判之处有奸恶,在公义之处也有奸恶”。但最可悲的错误,莫过于以为神不顾念属祂的百姓,任凭恶人得意。因为那些滥用权威,曲解律法,“在位上行奸恶的,岂能与你相交吗?”他们与神没有关系,因罪恶使他们与神隔绝;那情形就像在光明以外就是黑暗,在生命之外就是死亡。“离开主的面和祂权能的荣光”,就是永远沉沦,再也没有盼望。这是恶人的结局,“你看他建朱楼,你看他楼塌了”,有甚么好羡慕的?落在永生神的手里是可怕的。
神绝不永远丢弃属祂的人;神儿女也不可转去离开神。因为神公义的作为终必要现出来。
人不跟神相交,是因为他心不正直;“二人若不同心,怎能同行呢?”必须认罪悔改,除去罪恶,藉圣灵施恩,把弯曲的改为正直,得到神的救恩,才可被圣灵引导,跟随主,行十字架的道路。
神仍然在等候,在呼召,属神的人要为神和祂的荣耀,站立起来,肯付代价,不与罪恶妥协;选择正义的立场,与神站在一边。当罪恶横流泛滥,你不要随波逐流,要持守真理,敌挡罪恶,不论是多么不受欢迎;任凭人看你不合时宜,你总要靠主大能,攻击作恶的,这才是光明之子。
── 于中旻《诗笺记》
【行恶必败】
某报副刊载:一个被引诱吸毒的女子,当其瘾发作时,感觉犹如千万个臭虫在她皮肤上爬来爬去,在每一条神经和血管上咬着她,像千万口热针刺戮着。她呻吟不已,几乎撞墙而死,她向医生求诊,医生抱歉无法帮助。她终于失败,失身于贩毒奸徒之手,被痛苦抓住,无法胜过。
前芝加哥城有一医生谋杀一富人,斩尸灭迹,将尸体堆在火炉里。事后警探如何侦查,无法破获。至终这人常见到那血淋淋的头现于面前。无论跑到那里,走路、做工、休息、卧床,那血淋淋的头始终不离开他。这恐怖的情境使他精神失措,坐卧不安,饮食失常,求生不是,求死不得,终于迫他投案服法。
——林政杰《诗的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