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涌出美辞.我论到我为王做的事,我的舌头是快手笔。」
在这首王室婚礼的诗里,诗人赞美君王(1~9节 ),劝诫(10~12节 )和描绘新娘(13~15节 ),并且宣告一个祝福(16-17节 )。“百合花”可能是一首婚礼的乐曲。“训诲诗”。参看诗第三十二篇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涌出”。即为王写作这首情歌。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在国王大婚的日子赞美他的一首君王诗( 看“
背景是大卫王朝的一位王的婚礼,后来一定也用于其他王室婚礼中。这位王战胜了列邦(3~5节 ),诸国崇敬(9-12节 ),又蒙神特别恩待。他既是大卫的子孙,所以成了基督的预表。犹太人被掳归回后,此诗正式应用在将要坐大卫永远宝座的基督身上,并纳入“弥赛亚诗”中。
全诗分两部分,前半为对新郎的赞美(2~9节 ),后半为对新娘的赞美(12~15节 )。1节为引言,16~17节为对新人的祝福。
题注中的“可拉后裔”,看四十二篇注。“百合花”为爱情和多子嗣的象征,可能是一首婚曲的调子。“训诲诗”看三十二篇注。
――《启导本诗注释》
本节与17节相对应。诗人说他内心欢欣万分,要用他的创作才华写下诗章,让后世永远记得王,并受万民称颂。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君王诗:是在王的婚礼上诵唱的。
――《串珠圣经注释》
引言:这节可作「我心里涌出优美的言辞,要向君王诵颂我的诗歌;我的舌好像文士流畅的妙笔」。诗人要在此高兴的日子写诗祝贺君王娶妻的庆典。
――《串珠圣经注释》
庆婚诗或婚筵上的诗歌。有人推测婚礼庆典的主角可能是亚哈和耶洗别、约兰和亚大利雅、所罗门等人,这场婚筵预表弥赛亚的婚宴。6、11、16、17节描述“王”至为尊贵,与其将这首诗套用在地上的平凡婚宴,不如将其视为将来必要成就的弥赛亚与其新娘——教会的婚宴。在这个角度看,本诗令人更加切慕与主耶稣基督的荣耀联合,象征性地晓谕基督里的丰盛。是一首充满欢乐美好气氛的诗歌。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8节 ),赞誉预表耶稣基督的新郎;第二部分(9-15节 ),描绘王的新娘——教会。
――《圣经精读本》
心里涌出: 欢唱满溢于心的喜乐,诗人并未绞尽脑汁雕琢辞藻,而是用自然言语表达信仰的喜乐,如此纯朴、自然。
――《圣经精读本》
作者用四种比喻说明他的感受:他的心如涌溢的泉水,他的嘴如演说家,他的题目是诗人的乐章,他的舌头如文士的快手笔。他使用各项纔能,颂扬王的荣耀。
── 卫恩礼《弥赛亚诗》
【我论到我为王作的事】
以王而非神明为对象的诗歌,在古代近东颇为普遍,但在诗之中却是少数的几个例子之一。这诗和埃及兰塞二世的结婚石碑(Marriage Stele )一样,都是将婚姻描绘为军事力量的结果。王在军事上的胜利,表示与他在政治的联盟是明智之举。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吟唱诗人】
在古代近东,君王的正式说书员是文士和哲人。他们精通传统,并且与王室的公务系统关系密切,因此将作为神明政治代表的君王,如何喂养保护国家的功绩,以唱歌说故事的方式提醒百姓,他们是理想人选。如此,巴比伦庆祝新年时,《埃努玛埃利什》史诗的创世故事得到重温,全国各城的代表亦到此向王表示效忠。他们又举行圣礼游行,蜿蜒经过城中的街道,前往巴比伦守护神玛尔杜克宏大的庙宇。文士以斯拉执行盟约更新典礼时,向百姓宣读律法书,以神圣故事提醒他们。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王的人格、能力与统治。尤其强调王的两项重要机能:指挥战事(3-5节 )、维护正义(6-7 )。
――《圣经精读本》
【】「你比世人更美,在你嘴里满有恩惠,所以神赐福给你,直到永远。」
你比世人更美: 不是指容貌的秀美,而是意味弥赛亚全备的德性。“在你嘴里满有恩惠”,若译为“恩惠从你嘴中流出”,则更自然。真正的恩典是自然流露,不是刻意造作。夸张的伪善没有真正的生命。
――《圣经精读本》
原文“更美”是一个新字,在希伯来文里并没有可比较的。有些人说:“美丽的,美丽的!”更美的啊!若把他与世人相比,他是预表的真体,是完全的人、人子。以诺、约瑟、大卫都有亏欠,然而无论在肉身上或德性上,他都是完全的典范。“在你嘴里满有恩惠。”我们首先看见器皿,跟着是内里所藏的。只选录他一生和传道中的一个片段为例:“众人都称赞他,并希奇地口中所出的恩言。
”── 卫恩礼《弥赛亚诗》
神赐福给你,直到永远一语,或许是末的灵感来源。若是如此,那么,本诗后来称王为神(6、7节 ),就可概略说明保罗在该处令人费解的含义。
──《丁道尔圣经注释》
【】
这位王绝非有名无实,王者的一切殊荣,都在他身上具体呈现出来:其权柄延续到永远(2c、6a节 ),其本身荣光逼人(2节以下 )。这幅图画或许可视为谄媚奉承,而无真正价值,但是却有一位王,唯独他配接受类似的赞美:他「超乎万人之上」(参2a节 ),「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参2b节 ),他「是温柔的」,然而却长驱直入,「胜了又要胜」(参3~5节 ),并且他名称为「诚信真实」(参4a、b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对新郎的描写:这新郎(君王 )英俊有为,谈吐举止风雅不凡(2 ),充满威严、忠信、仁慈,大有力量胜过敌人(3-5 ),且蒙神特别恩待(6-9 )。
――《串珠圣经注释》
【】「大能者啊,愿你腰间佩刀,大有荣耀和威严。」
腰间佩刀: 预备参战的形象。王佩戴金光闪闪的刀、盾牌,身着耀眼的甲胄,以荣耀、威严为冠冕,气势昂扬地加入争战,此形象非常壮观。这雄姿象征为我们与黑暗势力争战的耶稣。
――《圣经精读本》
他公开传道的恩惠,换来了腰间佩刀。他得着国度,不是靠福音渗透的能力,乃靠刀剑。在他末日的启示并他显现的大日,敌基督和阴间的权势一同聚集,敌档他,如所述。撒迦利亚书第十四章和启示录第十九章描绘预言中的争战。
── 卫恩礼《弥赛亚诗》
【】「为真理、谦卑、公义赫然坐车前往,无不得胜。你的右手必显明可畏的事。」
战争的根本动机应该是真理、温柔、正义。没有名份的胜利毫无意义,。
――《圣经精读本》
这一节成为雄伟圣乐「尊荣之主骑马出征(Ride on! ride on in majesty! )」的灵感,该诗第三句说:「谦柔救主,向前开路」,是根据 AV等译本的谦柔观念,希伯来经文亦是如此。可是希伯来文直译应为「因为真理与谦柔、公义」,较老的译本在其中加「与」字来解决,而较新的译本则作更大胆的改变。大体而言,最简单的解决法仍似乎是「谦柔与公义」,如:七十士译本、武加大译本等。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的箭锋快,射中王敌之心,万民仆倒在你以下。」
你的箭……射中王敌之心: 看似残忍有力,实则指仇敌必受致命伤。预言在属灵争战中,弥赛亚的仇敌必被歼灭,。
――《圣经精读本》
我们的元帅所射的目标,乃是人的心,并不是人的头脑。神警戒人,就是要他们心里觉悟,向他认罪悔改。最有福的,是那些在今生归向他的人。今生不承认他的,当然有一日也要向他屈膝。但是那时屈膝不是蒙拯救,只是受审判受刑罚。
── 包忠杰《诗注解》
【】「神啊,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
王为神所膏立,他的王位也是神的宝座。大卫因与神立约,在位的王视为“神”的儿子,。臣民尊敬英明神武的王,称之为“神”,并祝福其宝座永固,为当日近东所常见(我国称皇帝为“天子” 见他的面为得睹天颜 也是尊敬的表示 )。但这节圣经在耶稣基督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应验。祂是大卫的子孙,祂的国权永远。
――《启导本诗注释》
「神啊,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或作「你神圣的宝座是永远的」。希伯来书把这节经文应用在基督身上。
――《串珠圣经注释》
神啊: 对“王”的称呼改为“神”,证明诗中的王并非是地上的君王,乃是天上的君王。“你的宝座”象征王权的指挥棒。预言性地称颂充满荣耀与公义的弥赛亚国度,与荣辱变幻莫测、不完全的地上王国截然不同。
――《圣经精读本》
论到王的神性,这节一目了然。无怪有人攻击!新派和ASR本译作:“你神性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但希伯来书的作者说:“论到子却说:神阿,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旧约和新约都把这段经文喻指基督。新派说:“昔日的人把他们的王当作神。”罗马天主教是这样,但以色列人永不是。在经文中删掉神,把宝座喻为神圣,诚然羞辱基督。否定一切妄断。
── 卫恩礼《弥赛亚诗》
【】
第6节称王为神,第7节却又把王与神作出区分。第6节可能是用来描述君王(也许是所罗门 )的一个夸张句法,但终极的对象却是耶稣基督。神应许大卫家要永远坐在宝座上,而耶稣便是那最后和永远的坐宝座者。
――《诗雷氏研读本》
宝座与令牌展示出王正式的威仪和象征。为了彰显他的尊荣和侍从的威严,一切珍宝都不嫌稀罕,一切打扮亦不嫌奢华。不过,这些不过是陪衬第6、7节对王的惊人之语而已。RSV、NEB和 RP采用比「神阿,你的宝座」更平淡的表达(JB与葛利纽则不然 ),将第6节明显的意思冲淡了(古译本与新约则都证实此意 )。但是希伯来文拒绝将文意软化,而给予公正评价的,不是新的译本,乃是新约圣经,它以本段来证实神儿子的地位超越天使。何况第7节将神,就是你的神与第6节以「神」尊称的王,加以区别。这个谜题与道成肉身可完全相符,若用在任何其他情况中,则显得扑朔迷离。这是一个例子,显示旧约的用语突破字义的边界,必须以超过常人的方式来应验(就如根据主耶稣的解释 )。在主来之前完成的七十士译本,翻译这两节能不改其意,很令人惊异。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
喜爱公义,恨恶罪恶: 倘若强大、威严的君王是暴君,那将是多么可怕的灾难!然而,我们的主是满有公义、慈爱的君王,这带给我们真正的平安。
――《圣经精读本》
被喜乐油膏指到他被圣灵膏抹。“同伴”是谁?曾有人认为他们是其他坐大卫宝座的人,他们当中有些行善,有些却行恶,但他们都是人,只有主是神。
── 卫恩礼《弥赛亚诗》
【用喜乐油膏你】
按照中亚述法律,结婚典礼中有一步骤是新郎的父亲以油膏新娘。但在这篇诗中,油膏是王权(不是婚礼 )的一部分,表示神膏立君王,授之以王位(进一步资料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的衣服都有没药、沉香、肉桂的香气,象牙宫中有丝弦乐器的声音,使你欢喜。」
“没药”、“沉香”、“肉桂”都是制作香料的材料。“象牙宫”指宫殿的富丽,不是说全用象牙建成;可能有些房间及家俱用象牙装饰。
――《启导本诗注释》
「沉香」、「肉桂」:都是制香水的材料。
――《串珠圣经注释》
都有……香气: 意味从弥赛亚身上流露出的感化力,如同馥郁的馨香弥漫。圣徒也当发出此馨香。象牙宫: 用象牙装饰的宫殿,象征永远充满喜乐的天国。
――《圣经精读本》
他降生时,博士献上黄金、乳香和没药,他的降生甚至他的一生都充满香气。当他被埋葬时,尼哥底母用一百斤的没药沉香,熏他圣洁的身体。他的死、埋葬和复活都满有香气。故此,他君尊的袍子也充满香气。
象牙宫是华丽堂皇的。亚哈王在撒玛利亚拥有一座象牙王官。象牙是在地上最庞大、最高贵的动物死后纔能获得的。象牙宫显示我们的主离开天上的荣华,屈尊降生在伯利恒。巴洛郭(Henry Barraclouyh )的诗:“离开象牙宫”。标题下面印有以下的字句:“卓文(J.Wilbur Chapman )讲解,形容基督离开天上的象牙官,为要救赎世人。他身穿的衣服,充满没药的美丽、沉香的苦涩和肉桂的医治能力。其中的香气更表示他的同在。
”── 卫恩礼《弥赛亚诗》
象牙宫是因以象牙镶嵌、装饰而得名。其含义为,宫中的一切亦必皆为上等极品。亚哈的宫殿即有此美名,其他华厦亦有此称呼,。这种精致的手工,现在已有样本被发现。
──《丁道尔圣经注释》
【衣服有香气】
这诗所包含的用语和细节,对于作为结婚和膏立君王时所唱的歌都很合适。在古代近东,吾珥第三王朝的神圣婚礼仪式将两者合而为一,穿着华丽的君王游行至庙宇,在结婚/丰饶的仪式中扮演神祇的角色。参与者的衣物很有可能是加了油和香草、香料。有关这些香料的讨论,可参看:和的讨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象牙宫】
有关大手笔地以象牙装饰陈设和护墙板的讨论,可参看:和,的注释。王宫是展示国家财富的所在,对国家来说,是强盛和威信的象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丝弦乐器】
这译文的由来,是将希伯来原文的 minni 修改为复数名词 minnim。所根据的是中类似字眼的用法。至于所指的是什么乐器,除了肯定是弦乐器之外,依然未能确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描述王之婚礼的华丽。“没药”、“沉香”、“肉桂”。全都是香料。“俄斐金饰”。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 圣经中常提到的一些香料、贵重的物料,他们的特点……】
没药是一种带芳香气味的树脂,通常用于制造香料。沉香是一种香料(也可入药 ),可能取自沉香树。沉香树(又叫伽南香 )是木质细密具有芳香的树木,通常用来做储存衣物的箱子或柜子,。肉桂大概是取自樟属树木的内皮,可作香料或入药。这些贵重的香料适用于国王的婚礼。俄斐以产黄金而出名,其位置至今不明。有人认为可能在阿拉伯或非洲。
――《灵修版圣经注释》
【】「有君王的女儿在你尊贵妇女之中;王后佩戴俄斐金饰站在你右边。」
“君王的女儿”可指王室后宫的妃嫔,或观礼的各国女宾。君王结婚,国际同欢。“俄斐金”很可能为当时最纯净的黄金。俄斐位置不详,一说在亚拉伯半岛南端或印度。
――《启导本诗注释》
可意译作「君王的女儿戴着你送的珠宝站在你面前,王后配戴俄斐金饰在你右边」。
「俄斐」:地方名,位置不详;
「俄斐金」通指最纯的精金。
――《串珠圣经注释》
俄斐金: 大卫时代,耶路撒冷城最贵重的黄金。如同王后用如此贵重的俄斐金装饰,圣徒也当以思慕主的心怀装饰自己。
――《圣经精读本》
“王后”希伯来文是Shegal,不是一般用的Malkah或Gebireh。“这是王后空有和最尊贵的称谓。”迦勒底或波斯国的王后被称作Shegal,。似乎经文中的王后是一个外邦女子,比较约瑟和波阿斯及他们外邦的妻子。诗中的新妇常被喻作以色列,她将在千禧年得蒙弥赛亚的赦免,并恢复与弥赛亚的关系。然而,在第九节里的“王后”,和在启示录第十九至二十二章里,预言羔羊的婚筵和千禧年后在荣耀里显现;这说法并非不可,却难令人悦服。以色列作为地上的选民,在全地的中心耶路撒冷,与弥赛亚享有特别和亲切的关系。但教会是新妇,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在从神那里而来的新耶路撒冷,与基督一同作王。在千禧年的时候,以色列和教会均享有荣耀的前景。我们若能明察此理,便消除许多困难了。俄斐金——她的地位、礼服、得算为义。
── 卫恩礼《弥赛亚诗》
【】
君王的女儿(9节 )和推罗的女子(12节 )必来送礼,她们是尊贵的妇女和婢女。推罗是商业繁盛之都,这里,她不是来讨债,乃是要送礼给新妇。富足的人不再自傲自尊,却谦卑求恩。诚然世界都改变了!陪伴的童女(14节 )大概是象征外邦列国,借着以色列传福音,他们得享千禧年的福气。
── 卫恩礼《弥赛亚诗》
【】
新娘的美好。象征性地描绘王的新娘,也是基督的新娘——教会。由对新娘的劝告(10-11节 )、描述婚礼庆典(12-15节 )、婚姻的结果(16-17节 )等内容组成。
――《圣经精读本》
【】「女子啊,你要听,要想,要侧耳而听,不要纪念你的民和你的父家,」
“女子啊”。王后、新娘,从这里直至15节的写作对象。
――《诗雷氏研读本》
【】
诗人劝新娘忘记自己的故乡与本家,如此必会得到王的宠爱。新娘若每日惦念自己的故乡,就会疏于服侍王,也不会得到王的关爱。提醒圣徒应当果断放弃昔日的归属,尽心爱主,才配得主深远的爱。
――《圣经精读本》
她要听、思想、侧耳、忘记。她要舍己、作抉择、全心效忠、永不回头。“不要纪念你的民和你的父家”亚当和他的后裔,旧生命及其习惯!比较路得和摩押;“王就羡慕你的美貌”相交,她的美容单为他预备;“因为他是你的主”完全顺服他的话和旨意;“你当敬拜他”委身的生命。
── 卫恩礼《弥赛亚诗》
【】
对新娘的描写:诗人鼓励来自远方的新娘不要只顾想家思亲,应全心全意委身于新郎(10-11 );她将会收到各方选来的礼物,最后会穿上锦绣华服被带到王前(13-14 );她的女伴也会欢喜快乐地被带进王宫(15 )。
――《串珠圣经注释》
【】「王就羡慕你的美貌,因为他是你的主,你当敬拜他。」
【】「推罗的民,必来送礼,民中的富足人也必向你求恩。」
“推罗的女子”。把推罗的民人格化。
――《诗雷氏研读本》
推罗为以色列北部贸易大城,与以色列邦交素笃,曾以木材、劳工助所罗门建殿(王上五章 ),现在派代表来贺。全节的意思大概是说邻邦纷纷以礼物馈赠新后。
――《启导本诗注释》
推罗的民: 指外邦高层富人。新娘将得到至高的荣耀,甚至这类人也会前来献大礼。
――《圣经精读本》
推罗可说是财富的代号(参 结二十七 ),当时亦为大卫和所罗门的贸易伙伴。希伯来文作「推罗的女儿」,RSV译作民(参 如赛四十七章 ),而不以为是指个人,可能是对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送礼】
马里书简记录了马里王怎样设法与阿勒坡王的女儿缔结婚约。来往的函件清楚显出结婚礼物到达马里王宫,君王表示满意之后,长达一年的谈判便告完满达成。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推罗女子】
本节「推罗女子」(原文直译 参和合本小字 )所指的,虽然有可能是推罗王的某个女儿,但此乃腓尼基港市居民的婉称(=和合本「推罗的民」 ),可能性却是更大。圣经还有类似的例证,如:「锡安女子」,和合本「锡安城」 )、「巴比伦女子」,和合本「巴比伦城」 )等。腓尼基控制了地中海的航运,因而变得颇为富裕。推罗的礼物应该是极尽奢华、珍奇、昂贵。留意这句话在本节与「民中的富足人」对偶。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推罗的民何以称为推罗的女子?】
答:「推罗的民,必来送礼」,中有小字:「民原文作女子」。因为这一篇诗就历史背景说,可能是庆贺所罗门王成婚荣耀的歌。就本诗标题说,是一首爱慕歌。就奥秘的寓意说,是预表基督为新郎与教会为新妇结合的荣耀。所罗门的婚娶新妇大概是别国人(参10-11 ,当时推罗的女于前来送礼,犹如今日以女子代表众人来向名人献花致敬的意思,故天主教圣经译为「佐耳(推罗 )的女子,前来献礼」,更显出其原意。在旧约圣经中也有许多地方,作了这样的译法,诸如「迦琳的居民哪」,以及,,,22 ,,24,,,4,等处经文下都有小字「居民原文作女子」。以女子或女儿喻人民或居民,乃是旧约作者的一种诗意行文,十分美妙。
除了以上译词之外,还有将「居民」或「百姓」二词原文作「处女」的,,表示未被外力所侵犯征服的意思。又有将「众民」一词原文作「子」或「民女」的,,「女子」就是指「民」的意思。希读者注意查考(参176题 )。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王女在宫里极其荣华,她的衣服是用金线绣的。」
【金线】服装在古代世界是身分的记号。这篇诗中身为新娘的公主所穿着的是最富丽的衣饰。她和的年轻新娘一样,都是穿着精工绣花的衣服,大概还染了腓尼基的紫色。衣服绣上金线使她更加威严。用金子制造耐用的线是不可能的,但金粉可以加线上或衣服之上,以增添其富贵的气息。解释怎样将金子加在在线织造衣裳。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描述新娘列队晋见王的行列。
――《诗雷氏研读本》
婚礼庆典的喜乐。华丽的婚筵上,美丽动人的新娘在众人祝福声和伴娘的陪伴下,被带到王面前。他们的喜乐与众人的欢欣似乎历历在目。
――《圣经精读本》
AV所译「王女内在极其荣美」令人难忘,不过「内在」一字通常是指在一间房屋内,所以 RSV译为在她的宫中很可能是正确的,她从那里和随从人员现在朝向王宫(15节 )走去。陪伴童女一词,JB简作「伴娘」,相当妥贴。
新妇穿着盛装,在众人陪伴下被引到王前,王则以全副威荣等候着她;这不是多余的仪式,这行动用保罗的话来说,即「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她唯一的丈夫」,照英译 ),也显出第一个婚礼所强调的,神将女人「领」到男人面前,又显出最后一个婚礼中,教会已像新妇「预备好了」,「妆饰整齐」迎向她的丈夫。若将婚姻的这一部分删除,就是小看它,藐视新郎与新妇所当共享的尊荣,以及他们在周围之人中应有的地位。
──《丁道尔圣经注释》
【】「她要穿锦绣的衣服,被引到王前;随从她的陪伴童女也要被带到你面前。」
锦绣的衣服——生命事奉的编织,一针一线,成为圣徒的义。
── 卫恩礼《弥赛亚诗》
【】「她们要欢喜快乐被引导,她们要进入王宫。」
她们……被引导: 在基督里得到纯全的喜乐,是信仰生活得胜的必备条件。圣经强力劝勉圣徒要常常喜乐,。
――《圣经精读本》
赞美歌颂的乐声欢迎君王的莅临。作新妇的王后和陪伴的童女被引导,进入王宫。
── 卫恩礼《弥赛亚诗》
【】「你的子孙要接续你的列祖,你要立他们在全地作王。」
祝福一对新人子孙繁衍,新郎功绩彪炳,为万国景仰,万代纪念。
――《启导本诗注释》
你的子孙: 指在基督里、跟随耶稣、神的属灵儿女。圣徒必须依靠执掌王权的君王基督,以天国为业,22:5)。
――《圣经精读本》
你的子孙——教会,,它必看见自己的后裔,并要立他们作全地的王,在国度中治理。
你的列祖——犹太人,昔日的长者。
── 卫恩礼《弥赛亚诗》
【】
诗人祝愿王有无数出色的后裔。
――《诗雷氏研读本》
向新郎新娘祝福:诗人祝贺他们子孙众多,被分派管各处(16 ),王的名则永垂不朽,为人称颂(17 )。
――《串珠圣经注释》
【】「我必叫你的名被万代纪念,所以万民要永永远远称谢你。」
弥赛亚之名永得称颂。因他当受颂赞的救赎与慈爱是永恒的。
――《圣经精读本》
你的名——最后,永远的称颂是与他的名相连的。因此,本篇以祝福作结,这祝福也连于他的名字。
── 卫恩礼《弥赛亚诗》
【思想问题(第45篇 )】
1这篇在君王婚礼诵唱的诗以谁为论述的焦点?这与现代一般的婚礼有何不同?
2希伯来书(1:8-9)引用6-7节来描绘弥赛亚。试从本篇其余有关王的称颂默想耶稣的尊荣和神的国度。
──《串珠圣经注释》
【】
【最美的咏歌】「我为工作的事。」
最卑微的事也成为尊贵了,使徒以这个动机劝他的信徒在日常的责任上尽忠。他们虽然在富有的不信者家中作奴仆,但是他们作工是照神的旨意,是为主作,不是为人作的,他们只求神的称赞,而有足够的报偿。
也许你在地上拾到一块雕刻品,原是安放在大教堂屋顶上的,现却埋在草叶中,似乎被遗忘了。那作品的艺术家恐怕不会想到会受别人那么精细的鉴别,而是识别艺术作品是为王作的。他们那么谨慎地鉴别,是有属灵的心愿,使他们很卑微的工作,达到圣洁完美的水平。我们每日也要这样为主作工,努力作每件事。你吃饭,无非使身体可供祂使用,你的经历恢复,神经系统重新得力,那是你休息与娱乐的目的,你无论制作什么,或买卖商品,或教导与讲道,这些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祂的旨意得以作成,祂的国度必可降临,有公义和平与恩慈。
我们的心先要充满属灵的事,才有这样的生命,心灵必须常常有主热切的爱,祂的爱感动我们,我们才有爱满溢出来,祂为神圣的力量,所以我们不是只讲,应有实际的行为,我们细心思考,火必焚烧。
──迈尔《珍贵的片刻》
「我心里涌出美辞。」
如果世上只有一首诗歌,应该是以甚么为主题?
许多人说,“爱”是最美的。事实上,在多数文字中,古老的名著,主题常是描述爱。
可惜,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寻到完美的爱;代之的是破碎残缺的爱,以至产生更多的家庭社会问题。
在诗第四十五篇,诗人歌颂的是完美的王室婚姻。
王子是世人中最俊美的,他的口中流露出恩惠的言语,有荣耀和威严,行事有真理,谦卑,公义。他不是玩弄权术和政治阴谋,而是正直的,“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
新妇是美貌的女子,她不但有明丽的外貌,而且“王女在里〔面〕极其荣华”。这是说,她不像一般的庸俗脂粉,美貌只有皮肤的深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她内在的秀美表溢于外:“她的衣服是用金线绣的”。金是表示宝贵的信心,与行为调和,彰显出属灵的荣美光辉。
这王胜过世上的君王,只有神所应许大卫的苗裔,就是那要来的主基督耶稣,祂是永远的王,要在地上施行公义。祂永永远远的宝座不是染上争杀的血污,而是圣洁的。祂的新妇就是教会;“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
人不能凭自己的义成为完全圣洁;教会是人的合成体,自然也不会是没有瑕疵的,是借着基督的流血救赎,因信而得以称义,成为圣洁,作羔羊的新妇。
不论世界科技如何发达,文明如何进步,总不能改变消除人间的罪恶,带来禧年。我们的盼望,在于基督的再来,就是羔羊迎娶教会的时候:“他们要欢喜快乐被引导,他们要进入王宫”。就是教会被提,与主同掌王权,享永远荣耀。这样,人类第一首诗歌,完美的实现了。
教会本来是外邦人,是不配蒙爱的。因为神的恩典,得蒙拯救,作基督的新妇。务要持定这荣耀的盼望,从世界分别出来,作亚伯拉罕信心的后裔,不想念民族和本家,不效法世界,忠心贞洁,直到那可歌颂的日子。── 于中旻《诗笺记》
【】
有一快乐人的故事说:从前有一个富足的国王,他常心里苦闷,虽然他有美丽华贵的大理石建造的宫殿,与许多花园,还有车和骏马,可是总不能使他快乐。
一天,国王召集朝廷所有的使者,差他们到各地方去寻找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找到之后,把那人的衬衫脱下,拿到这里来,因为他想,如果穿上那人的衬衫,就可以和那人同样的得到快乐了。
使者们出去寻找了好久,最后找到一个男子,这人似乎比别人都要快乐些,当时坐在阳光下唱歌,他们就立刻上去,想剥他的衬衫,结果十分失望,因为除了外衣之外,却找不到衬衫。
这故事提示,喜乐不是专靠物质,而需要由内心发出,需由神那里而得,充满喜乐圣灵的油。
——林政杰《诗的讲章》
【】「你不要记念你的父家,王就羡慕你的美貌。」
基督人在顺服的路上,真像女子出嫁,必须先离开父家,为主的缘故,肯一样一样的丢下,才能得着主的喜悦。
【】古人说:「情人眼中出西施」,以男女相恋而论,美丽是女性的武器,但所谓「美丽」,并非指丽质天生的得天独厚条件,因美丽根本没有标准。在每一对情人看来,对方总是人间最十全十美的对象。因在热恋中的青年人,感情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眼睛似乎只看到对方美好的一面,爱情往往是冲动与盲目的;那时候,是卿卿我我,细诉衷曲,互表爱慕之情。很多人因为陶醉在爱河中,看不出对方的弱点,失去理智,感情用事,结果铸下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大错,抱恨终生;以前爱之愈强,以后恨之愈切,悔不当初。
曾听说某人和某人,爱情长跑了十年八载,好不容易结婚了。没想到一两年后,婚姻就告破裂,有如俗语所说:「相见好,同居难。」男女在结婚前之恋爱,两人间或许有段距离,所看到的,只是对方的优点,自己也尽力掩饰一切的短处,处处小心,迁就对方,总觉得对方很完美。一旦结婚,距离消失了,本来的面目也不再掩饰(无法掩饰 ),彼此的缺点都呈现在对方的面前,以往美好印象就此破灭。
——林政杰《诗的讲章》
【】
「王女在宫里,极其荣华,她的衣服是用金线绣的。」
新妇要穿上那苦心精制的线绣结婚礼服,被带到王的面前。有一件外衣是不需精制,是立时可得的恩赐,那就是公义的外袍。但新妇的服装不仅是金的(金指一切都出乎神 ),并且是用「金线绣的」,意即必须很有耐心的将金线绣进衣料的编织里去。这岂不是在向我们指示,圣灵正在继续不断的,将各各他十字架的实际果效,织进她(新妇 )的经历里去,好叫基督的荣美,能够从她身上显示出来么?在此,她必须甘心乐意的与圣灵同工合作,「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
什么叫做绣呢?意思就是本来是空白的,没有东西的,后来用线把东西绣上,绣好之后,绣上去的东西和本来的东西就成为一个了。这就是说,神的灵做工在我们身上,把基督组织在我们身上,这一个是绣的。绣不是一次的,乃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圣灵所绣的衣服,就是把基督组织在我们里面,要从我们身上彰显基督。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 基督怎样与教会结合?我的生命怎样与基督结合?】
这首美丽的诗句是一幅基督的新娘──教会的图画。她带着丰厚的祝福与基督永远结合,21:2)。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四十五篇】
婚姻按圣经是神圣结合,中国语称为「天作之合」。新娘称为「太太」、「内人」,英文是「好的一半」,台湾话「牵手者」,到年老则称为「老伴」。其中「牵手者」富有深的意义,由恋爱牵手,到订婚佩戴戒指而牵手,结婚誓约牵手,再而结婚后,调剂心情外出散步,当在公园、过桥,下雨穿高跟鞋难走时,需以爱心牵手。
有一朋友要订婚,但经济情况不好,所以配订一金戒指,另一个铜戒指,于订婚式时说,金戒子代表爱心,铜戒指代表永远同心。其实爱心与同心是不能用物质比拟的。
有人形容「爱情」的力量:能够化丑恶为美丽,化愚拙为聪明,化软弱为刚强,化仇敌为友谊,化罪魁为圣徒,化忧愁为喜乐,化地狱为天堂……。
清朝归安有一女子倪氏,自幼就许配给同乡陈敏八为妻,敏八因为家贫出征当兵,不料误报死亡(不详 ),倪氏悲恸异常,立志不嫁。隔了五十年之久,敏八回乡,于是举行婚礼,方成夫妇,这时她已经六十二岁,敏八六十八岁,两人白发如雪,人人称赞他们是:「白头花烛」、「白头偕老」。这是爱情力量,白发结婚的故事。
曾经于台湾北港有一对即将结婚的情侣,在神前签下了一纸别开生面的「夫妇誓约」。在这纸长达二百字的「誓约」中,包括了互相勉励、勤俭持家、戒染恶习、尊重信仰、孝亲密幼、正当消遣、甘苦与共、逹须济困、穷且益坚,等等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我两一舞定情,婚缘宿愿,结为夫妇。从今而后,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勤以生产,俭以养廉,诚以待人,敬以修业。彼此严戒烟酒,更禁赌博,创业守道,信教自由,行为正当,不轻易求人臂助,不无故央亲告贷。侍父母以孝,对兄弟以悌,管教子女严恕并用。读书写字运动旅行,爱敬朋谊,亦庄亦谐,互勉互助。如遇意见相违时,不凭意气而藉理智。倘令穷到只剩一碗饭时,各吃半碗;如贵至权相,富逾亿万时,切莫忘世上的乞儿与哀苦的穷人。」凡看到的人,莫不交相称许,并预祝他们信守不渝,白头偕老。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四十五篇 该诗带给我联想……愿在跟神的关系上……】
这首诗被称为“弥赛亚诗”,因为它预言式地描述了弥赛亚在未来与教会,也就是由信徒组成的身体的关系。第2节表达了神对弥赛亚的丰盛祝福;第6至8节的预言后来在基督身上应验。教会在启示录里被描述为基督的新娘,21:9,22:17)。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