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本为大,在我们神的城中,在他的圣山上,该受大赞美。」
在这首锡安之歌里,诗人赞美神和祂的住处锡安(耶路撒冷 )(1~3节 ),描述这城之仇敌被打败的情景(4~8节 ),献上感恩(9-10节 ),并邀请众民一起来赞美并信靠神(11~14节 )。
――《诗雷氏研读本》
本篇也是一首锡安诗,,样以神的城锡安为颂赞的物件,间接赞美神。因为锡安因神而享荣耀。8节为本诗的主题经节。全诗分四段:首段讲锡安的荣美,为神的坚固堡寨(2~3节 );次段讲敌人的进攻徒劳无功(4~7节 );三段赞美神的奇妙拯救(9~11节 );本段歌颂锡安有神保障,乃攻不破的城池(12~14节 )。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锡安之歌:透过称颂耶路撒冷来赞美神。
――《串珠圣经注释》
礼赞锡安。歌颂神的圣城锡安。由赞美耶路撒冷与描绘圣城之美丽组成。此城的美丽不在于本身秀丽多姿,而在于神居住在此城。大多学者认为本诗为感谢神在约沙法时代,帮助以色列打退摩押、亚扪、以东联军的围攻。本诗未谈以色列实际的军事力量,表明当年以色列的胜利完全靠神的能力获取。耶路撒冷预表今日教会和将来的神国度,在新约常称为“天上的耶路撒冷”、“在上的耶路撒冷”。本诗分为以下三部分:①锡安的美好(1-3节 );②神击退锡安的仇敌(4-8节 );③劝勉众人颂赞、信靠神(9-14节 )。
――《圣经精读本》
【圣山】
诗一再将锡安描述为耶和华的「圣山」,,,,。但应该明白的一点,是这地方所以重要、圣洁,完全是因为神的临在。其他与神祇有关的圣山:巴力与撒分山相关,玛尔杜克及其他神明则与美索不达米亚之庙塔等人工的山岳有关联。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若这是歌颂「锡安之诗」,原因无他,只因为大君王在那里掌权,正如我们的主在引用第2节时所指出的。本诗描述的是,这城未来的光景,那时「万民都要流归这山」;而现在它则尚未为全地所喜悦。因着有效地运用了一句话,本诗将地上的锡安城以属天的言辞来描绘──神是那天城居民的王;亦即,将此城认作在远远的北面(2节 )。(从地理上而言 我们很容易用这种方式提到罗马或伦敦! )这是传统表达神宝座的方式,以色列和周围国家皆如此用,在,它与「天」意义相同。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对耶路撒冷的赞美。
――《圣经精读本》
【】
诗人称颂神保护那高耸壮丽的锡安:由于锡安有神坐阵,诸王前来进攻时,都惊惶失措,慌张逃跑。因此锡安安然无恙,没有任何损伤,而居住在锡安的耶和华应受赞颂。
――《串珠圣经注释》
【】
「锡安山,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华美,为全地所喜悦。」
“在北面”。异教徒认为北方是诸神的住所。参看。因此,这里断言耶路撒冷是真神执政统治的地方。
――《诗雷氏研读本》
可作「祂的圣山高耸壮丽,是普世的喜乐;锡安山位于极北,是大君王的城邑。
」――《串珠圣经注释》
居高华美: 耶路撒冷地理上的秀美,对蒙神恩典的人来说,神恩典塑造的灵性美好,远远重于外表漂亮。箴作者讽刺只有美貌没有内涵,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
――《圣经精读本》
【在北面】
「撒分之高处」(和合本「在北面居高」 )所指的是乌加列东北二十五至三十哩的卡西乌斯山(阿拉伯语称阿克拉山 海拔5-807呎 )。这山被视为巴力的居所。在乌加列文献中,撒分山是诸神的山,神明之会在此举行。巴力使者在宣告中称赞撒分山是华美的胜利山。在这篇诗之中,撒分可能代表方位(北面 ),又可能是指但城的庙宇,这庙宇严格一点来说是在以色列北界的黑门山。但这篇诗亦有可能是表示耶和华是普天下的神,其他神祇虽各有圣地,耶和华要取而代之。撒分一度被视作神明的所在,这称号如今归于锡安。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为何要称锡安山为大君王的城?】
为甚么锡安山──耶路撒冷──是“大君王的城”呢?因为圣殿建在耶路撒冷,所以这座城就被看作神在世界上出现的中心。圣经将耶路撒冷描述为信徒在“末日”将要聚集的地方,和所有信徒的属灵之家。届时神要与他们同住。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神在其宫中,自显为避难所。」
耶路撒冷可以坚守,不是靠四周的防御工事,而是倚靠神。本节可译为“神在城的宫堡中,祂自己是城的堡寨”。
――《启导本诗注释》
锡安还在地上,在历史中。它需要堡垒(城堡-12、13节用了平行字汇 因此可肯定此译法 这里并非指装饰精美的「宫殿」 ),虽然是神在看守;她也可忆起从前发生过的危机,那时神曾显出祂的能力(参 JB「神曾显明是她的碉堡」 )。这里融合了现世的谨慎与神迹的帮助,与教会的经验吻合。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看哪,众王会合,一同经过。」
“一同经过”亦作“一同进军”。地上的众王聚集,联合向城进攻,见到大君王在城中,仓惶逃遁。
――《启导本诗注释》
【,7】
众王(4节 )是复数,他施的船只(7节 ),即海上航行的大船,此处的争战似乎远大于旧约所记,耶路撒冷受过的任何攻击。其景象比较像第二篇全地的背叛,不过也可能当初是指亚述大军,他们的军长「都是王」,这是克巴确克等人的看法;神曾应许要「打折」这民族,该动词与此处的打破相同。这里一举扫荡的用语,让人大大庆贺「耶和华之战」的胜利,并且预期终局的来到。教会可以唱此诗,一方面思想福音的得胜,一方面期待敌人最后的溃败。
是第7节的回声,在那里东风使载满财宝的推罗船只沉没;而在启示录中,这又成为世界末日的象征(参 ,──《丁道尔圣经注释》
【】
锡安得以坚固。描绘神的救赎事工,在陆、海歼灭以色列仇敌的场面。
――《圣经精读本》
【】「他们见了这城,就惊奇丧胆,急忙逃跑。」
【】「他们在那里被战兢疼痛抓住,好像产难的妇人一样。」
【】「神啊,你用东风打破他施的船只。」
“他施的船只”。虽然是古时最大的船只,但它们并不能抵挡神强大的威力。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他施的船只”为古代地中海上的大船队。“东风”大概指强烈的大风,极具破坏力;此处指敌对神的力量在神的大能前望风披靡。
――《启导本诗注释》
「他施的船只」:指横渡地中海的远航船只。
「你用东风 ...... 船只」:象征神的能力不受空间限制。
――《串珠圣经注释》
史书中没有仇敌从海路攻打以色列的记载,不能从字面意思理解这一节。暗示神将大大击灭以色列的仇敌。
――《圣经精读本》
【】「我们在万军之耶和华的城中,就是我们神的城中所看见的,正如我们所听见的。神必坚立这城,直到永远。」
“万军之耶和华”。关于这军事术语的意思,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因为以色列亲耳听到耶和华之名,亲眼目睹耶和华的奇事,对他们来说,耶和华的临在是可见可闻的现实。
――《圣经精读本》
先听见后看见的顺序,在圣经中常出现,所强调的是相信,因为信心是依据见证而来,即使后来才能看见证明,信心也不动摇。只凭听见的困难,在及9节以下,有剀切的陈述;后来的「看见」,或许会像这里令人兴奋不已,也可能令人震撼不已,如;;不过也许这两种情绪总不免会同时并生。
──《丁道尔圣经注释》
【 这城是指当时的耶路撒冷,还是将来的耶路撒冷?】
自此诗写作以来,耶路撒冷已经数次被毁,所以“神必坚立这城,直到永远,”可能是指预言中的新耶路撒冷,神将在其中审判万族并与我们众信徒同在(参启21 )。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啊,我们在你的殿中,想念你的慈爱。」
本节至11节为在殿中敬拜的人,满怀喜乐,默想神大能的拯救,和祂对选民坚定不移的爱。
――《启导本诗注释》
「想念你的慈爱」:可能指用戏剧化的表演来表彰神保护耶路撒冷的经过。
――《串珠圣经注释》
译为我们已想到(和合我们……想念 )的动词,基本意思是画成,或形成。古今许多译本大半认为,这纯粹发生于思想中(如「思念」 JB 「思考」 葛利纽 ),但 NEB认为这里是指戏剧式的仪式,而译为「我们重演……」。这译法虽有可能,但出于臆测;若说以色列的敬拜不只是游行(见第12节以下 ),还有戏剧演出,这类证据皆不够直接,且模棱两可。在圣殿中庆贺神大爱的作为,有例可循,如;,而最主要的庆贺方式,则为唱诗及读经文。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圣殿中崇拜】
众王眼见神的能力便急忙逃跑,以色列的朝圣者却不然,他们从神临在于锡安的威荣中大得安慰,因为这是他们得救之源。本节所用的慈爱(原文 h]esed )是个与盟约有关的法律用语,对他们而言,这字代表盟约的应验,也是他们热心崇拜的根据。「在你的殿中」大概不过是指进入耶路撒冷(锡安山 ),或圣殿山的建筑范围,因为朝圣者是不许进入圣殿内部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神啊,你受的赞美正与你的名相称,直到地极,你的右手满了公义。」
【】这个世界性的异象与第2节相符,并且讲得更明白,因为神的名代表祂的自我启示(参 ,,而祂的赞美既是祂配得的名声,也是众人醒悟后对祂的回应。换言之,这里隐约提到向全世界的启示。由此看来,最后一句译为胜利(和合公义 ),嫌太狭隘,此字基本的意思是「公义」,所以是指与神本性有关的事,不只是从祂能力而来的事。判断(11节 )也类似,是讲祂美好的决定:若对恶人为惊恐,对受欺压者则是恩惠;,。
犹大的女子是指其城市与乡村,参,如:的希伯来文。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你的判断.锡安山应当欢喜,犹大的城邑应当快乐。」
“犹大的女子”。它的城镇和村庄。
――《诗雷氏研读本》
犹大的女子: 指以色列所有城邑。
――《圣经精读本》
【】「你们当周游锡安,四围旋绕,数点城楼。」
尼希米盖完城墙后,行奉献礼之时,使人员分成两队,在墙上反方向绕行。在解围之后,绕行城堡,唱着这类诗,似乎也同样合宜;在某一种朝圣的庆典中亦然。不过,这种游行可能只是心思中的图画;我们无从判定。基督徒唱此诗时,不妨相对思想教会的城堡营楼,因这团体是不能败坏的,就像一所坚垒,,然而她又是易受伤害、不设防的,好像一群羊一般。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众人在殿中思想锡安城的坚固。“城楼”、“外郭”、“宫殿”之所以有力量能固守,乃因神的同在。“宫殿”亦作“宫堡”,是宫殿中设防的部分。
――《启导本诗注释》
劝勉人围绕圣城锡安,追溯神的救恩与恩典,从而确信永在之神,并将这事实传于后裔、邻人、全地。
――《圣经精读本》
【设防城的城楼、外郭、宫殿】
设防城的基本建筑设计是作为防御系统,但亦有以雄伟形象来展示国家实力的作用。城墙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城楼,每个城门都在监视范围之内。建于城楼之间的外郭(NIV「护堤」 )可以高达四十呎(如但城的遗址 ),并且经常使用凹凸交替的结构,使守城军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射箭或投石。卫楼(和合本「宫殿」 )是在城里面兴建的防御据点,供城墙被攻破时退守之用。卫楼通常建于高处,其塔可烧烽火,作为城际联络网的节点(有关耶路撒冷俄斐勒山的讨论 ,。有关城楼和城墙系统在城防工事方面功用的讨论,可参看:的注释。有关设防城门的讨论,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诗人邀请听众一同环绕锡安:这样,他们可以亲身体验神如何保护了锡安。并能把这伟大事迹告诉后代。
――《串珠圣经注释》
【】「细看她的外郭,察看她的宫殿,为要传说到后代。」
「外郭」:城墙最外的一层,或是城堡周围的防御土墙。
――《串珠圣经注释》
【】「因为这神永永远远为我们的神,他必作我们引路的,直到死时。」
“直到死时”即“永远”之意。神如牧人,引领我们直到永远。
――《启导本诗注释》
永永远远……直到死时: 我们永恒的使命是称颂耶和华。诗大部分以“永远赞颂神”作为结语。永恒性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圣经精读本》
结论似乎与前文无关:我们预期看到这城最高的荣耀,但文中却毫无描述,只让我们见到神(「这就是神」 NEB )。其实唯有神是我们的神;这关系是永远的,因为我们与祂所立的约,主要是祂制定的。这里用三个不同的字表达永恒性,而 RSV对第三字的翻译:永远(ever ),是将希伯来文`al-mu^t稍作修改,这字的意思为「直到死去(「直到死时」 AV、RV、和合本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47- 48篇 )】
1四十七篇呼吁万民来歌颂神,因为神是至高者、全地的君王(2 )。今日世人多藐视神,你想谁应向世人作见证,高举神呢?。
247:7下对今日教会的敬拜有何启迪?
3锡安城的荣美是基于什么?今日教会又有什么荣美?; ; 12:27。
4诗人想到神保护锡安,便发的宣告。基督既是教会之首,祂会让教会瓦解么。
──《串珠圣经注释》
【锡安的荣美】
诗人写出圣城之伟大、崇高、华美、可爱与安全,圣城之所以伟大光荣,全因是神的城,神在其中。
当耶稣带领门徒出圣殿,向橄榄山走;正走的时候,门徒赞叹圣殿外观的美轮美奂,主耶稣就对门徒说:「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么?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折毁了。」
由此可知,耶稣肯定圣殿外观的华丽,但其华丽全殿的外观荣美必定不会长存,因为人的内心充满惊人的道德与属灵的败坏。
孟家女哭倒万里长城的故事,显出虽有美丽的万里长城,但难免如同耶路撒冷城的哀叹与哭泣可悲。
秦始皇为巩固皇权,除焚书坑儒之外,又建万里长城来防北方的匈奴。当时督造长城的大臣宰相赵高,是阴险人物,把长城崩坍地方,说是由于野鬼作怪,若要工程坚固又顺利进行,则需找一个叫万杞梁的人活埋在城下,说他是天神下凡,可镇压野鬼。原来万杞梁的父亲是万启忠,因私怨被赵高害死,赵高打听他有个儿子,恐将来为父报仇,故以假公济私,以达斩草除根的目的。
万杞梁被通缉逃到松江,有天听到士兵马啼声,躲进孟隆德的花园,正好孟隆德的女儿孟姜女在这里散步被惊吓,万杞梁被孟家仆役捉到老爷面前审讯。孟隆德与万启忠是好友,同朝作官,只因与赵高意见不合才告老回乡;孟姜女看万杞梁一表斯文而且很懂得礼貌,于是父母将孟姜女许配给万杞梁。
孟家的小厮名叫孟发,心地十分阴险,暗中告密,希得奖金;结果万杞梁被捉进官衙,转押进京,由秦始皇下令把他活埋在长城中。孟姜女惨遭大变,费尽千辛万古,才找到长城,虽然知道丈夫的骸骨已埋在城下,但没法子取出丈夫的骸骨来,惟有日以继夜,站在长城旁边痛哭,竟致眼泪流干,哭出血来。不幸,孟家女的美貌,给赵高的爪牙知道,以美女献媚秦始皇。但是贞烈的孟家女表面上顺从,而以拣出万杞梁埋在长城下的尸骨,从厚殓葬,并且秦始皇要亲自祭奠,为答应的条件;秦始皇迷恋于她的姿色而答应了。于是,正当她披麻执杖祭奠的时候,乘人不防,猛然向河里一跳,就此自杀了。秦始皇才知道上当,也无可奈何。
——林政杰《诗的讲章》
【锡安的威武】有一不见的坚城,信仰的坚城,我们永久的保障;,这段圣经告诉我们,凡信靠神的人,有神与他同在。保罗说:「神若帮助我,谁能敌挡我。」
台湾古时曾有一基督徒,因传道被嫉恨的官府派兵捉拿,当这基督徒走到无路可逃的时候,看见路旁有一「林投洞」,又深又黑暗,就走进去逃生,他在里面恳切求主保守他,拯救他脱离敌人的手。不久官兵追到,在各地寻找不见踪迹,士兵很奇怪。有一士兵发现路旁有一小的「林投洞」,又深又暗,报告军官亲自到洞口视察。军官看了便说:这洞口布满完好的蜘蛛网,那里会有人在里面,于是官兵回去了。事实是这样,当基督徒跑入洞里的时候,神就命令几只小蜘蛛,布满了网,将洞口封起来,遮蔽官兵的眼目。这样神利用几只小蜘蛛,救了他的儿女,脱离危险。这小故事,证明神救恩的长城,比人造的长城更坚固更可靠。
——林政杰《诗的讲章》
「你受的赞美正与你的名相称。」
只要善于称赞人,再不用有别的技艺,在这个世界就可以混下去,甚至会出人头地。世界上满了这种谄谀以外,别无所长的成功典型。有的人以荣衔加给人,到叫人不敢听,不忍听的程度,但却能讨人的欢喜,甚至把人给骗死。也有的人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虽然有正直人,一字之褒,荣如华衮,一言之贬,严如斧钺,但难免于失业潦倒一生。这样的人,多有羡慕的,却很少会有谁认真效法。
为了在世上讨生活,不得不跟在人后面,说些违心的颂扬之词;有时也会因知人不深,识人不久,发生诚实的错误,把烂铜当作精金。这样的人,如果良心还有作用,事过后总会自责,总会羞愧,甚或含恨一生,怪自己颂之太过,赞之不实。只有称颂赞美神,绝不会有过分的危险。诗人说:我们在万军之耶和华的城中,
就是我们神的城中,
所看见的,正如我们所听见的…
神啊,你受的赞美,正与你的名相称…
神是真实的神。所见到祂的,绝不会比所听见的不同。如果你经验神,就会如示巴女王所说所罗门的话:“我来亲眼看见了,才知道你的大智慧,人所告诉我的,还不到一半;你的实迹,超过我所听见的名声。”以我们有限的岁月,微小的智慧,实在无法尽知道神。
神是圣洁,公义,慈爱,信实;祂自己就是这些标准,不是比较的,不是谁规定祂这样。我们了解神,是从祂自己的话而知道,祂儿子耶稣基督永活的道,加以证实。祂的主权,和祂的大能,彰显在宇宙间,在人的历史中。
神所显示给我们的,正足以说明祂是神。如果其中有所短缺,就不能构成神性的完全。人个别的对神的了解,有时或有不足,正如地上的云雾,有可能遮掩太阳的光芒;但我们所对神的赞美,合在一起,部分总不能大过整体。当我们越加就近祂,体察祂,细细数算神的恩典,就越能赞美祂。
在我们一生中,还要随着时间的脚步,更加接近祂,经验祂,认识祂:“因为这神永永远远为我们的神,祂要作我们引路的直到死时。”到有一天,越过死亡的门限,进入永远荣耀,与祂面对面,才完全知道神与祂的名相称。── 于中旻《诗笺记》
【 因为有神的公义,他们欢喜快乐;我,也可以欢喜快乐的……】
犹大是以色列最大的支派。他们在耶路撒冷所在的迦南南部定居。大卫是犹大人,他定都耶路撒冷,作为国家的敬拜中心。耶稣也是犹大的后裔。诗人是在说,神把公义带到地上的那一天终会来临,神的百姓要得到应得的尊重。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他们在争战后总会检讨,赞美神的保护;我们在跨过难关后,又是怎样的呢?】
敌军围攻耶路撒冷失败后,人们就在城中转一圈,检查防务和赞美神的保护,这对他们是很重要的。在大欢乐或在神领我们渡过试炼之后,我们应该检查我们的防务,确保根基稳固:看看对神的信心,对神话语的了解,同信徒肢体的交通和祷告是否牢固。我们应该为神对我们的保护而赞美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察看她的宫殿。」】
敬虔的犹太人想到他列祖所爱的古城就会欢呼。地域是美的,也是全地欢乐的所在,他会骄傲地要人们在锡安城的四周行走,数数她的城楼堡垒,最后就到达那宫殿。耶路撒冷对犹太人的意义,正是我们在神的恩慈中体验圣殿的意义。细想圣殿的美与喜乐,力量与荣耀。祂的良善何等大,祂的秀丽多么好!
在神爱的宫殿中,走进会议室,体验神永远的预见——我们在基督里被拣选;在卧室中,看见伯利恒的更衣室——基督在那里脱下王的衣袍,走下橄榄山的金色楼梯,再到许多华夏,就是祂为所爱的人预备的。在大厅里,祂带新妇进入,再看新天新地,神为祂的子民预备帐幕,我们的想望一切都必现实。
人生好似在神爱的宫殿中穿越许多房间。那些都不相同,各有特色,而且更加入胜,神拥有这一切,有些走过去好似帐幕重重,看不清楚,有时也看不见王。但是存心寻求祂的,还是找得着祂,基督总在那里,祂是向导领我们走,甚至领到来世。祂的引导似乎越来越好,由苞蕾至玫瑰,由松果至巨树,由蛹蛾至蝴蝶。
──迈尔《珍贵的片刻》
【 谁是我引路的向导?我愿意甚么作我生命的地图与航标?】
当我们难以作决定的时候,我们就要恳切祷告求神的指引。我们所需要的是引导和一个向导。这引导是一张地图,上面给了我们地形、方向;那向导要对道路了如指掌,且一直陪伴我们,使我们能够正确地使用地图。圣经就像张地图,圣灵就是那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向导。当我们在生活中奋斗的时候,请使用这张地图和这位向导吧。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