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66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一篇诗歌,交与伶长。)全地都当向神欢呼!」

2「歌颂祂名的荣耀!用赞美的言语将祂的荣耀发明!」

3「当对神说:祢的作为何等可畏!因祢的大能,仇敌要投降祢。」

4「全地要敬拜祢,歌颂祢,要歌颂祢的名。(细拉)」

第六十五篇是神的百姓赞美神的恩典,本篇则是神的百姓得蒙救赎之后,邀请全地来赞美神的救恩,呼吁「全地都当向神欢呼」())!
「用赞美的言语将祂的荣耀发明」()),原文是「将荣耀的赞美归于祂」(英文ESV译本))。

5「你们来看神所行的,祂向世人所作之事是可畏的。」

6「祂将海变成干地,众民步行过河;我们在那里因祂欢喜。」

7「祂用权能治理万民,直到永远;祂的眼睛鉴察列邦,悖逆的人不可自高。(细拉)」

救恩的第一步,是脱离罪恶。
「祂将海变成干地」()),指神带领以色列人过红海;「众民步行过河」()),指神带领以色列人过约旦河。神当年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今天也照样要拯救我们脱离魔鬼的权势,进入基督里的安息。
神的百姓首先要为救赎的历史来赞美神。历史见证了神的作为,也见证了人的失败。有智慧的人,应该从历史中「看神所行的」()),看到神始终在「鉴察、治理」())世人;也看到人的绝望,因此「不可自高」()),应当回转归向神。而神的百姓作为在地上见证神的团体()),更应当让周围的人从我们的生活中「来看神所行的」()),也「述说祂为我所行的事」())。

8「万民哪,你们当称颂我们的神,使人得听赞美祂的声音。」

9「祂使我们的性命存活,也不叫我们的脚摇动。」

10「神啊,祢曾试验我们,熬炼我们,如熬炼银子一样。」

11「祢使我们进入网罗,把重担放在我们的身上。」

12「祢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我们经过水火,祢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

救恩的第二步,是十字架的经历。
「熬炼」())原文是「熔炼、精炼」,是用冶炼金属的过程来比喻神的百姓所经历的难处。银子要经过火的「熬炼」才能去除杂质,人也要经过十字架的对付,才能显明肉体、钉死旧人,除去信心里的掺杂,「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坐车轧我们的头」()),原文是「骑在我们头上」,比喻仇敌的胜利。
当我们遭遇「网罗、重担、车轧、水火」())的时候,不要奇怪,因为这一切遭遇都是神所安排或允许的,更是神「使我们到丰富之地」())的必经之路,好得着主所预备「满心怜悯,大有慈悲」的结局())。因为老亚当的生命若没有经过「网罗、重担、车轧、水火」的对付,就没有办法进入「丰富之地」,在基督里面得着「神本性一切的丰盛」())。
神所量给我们的「网罗、重担、车轧、水火」,目的都是为了造就我们,而不是败坏我们。因此,神使我们陷入「网罗」,祂也必领我们出来;神把「重担」放在我们身上,祂也必赐力量让我们能够承担。这样,「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因为,「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上图:古埃及壁画,一群金匠正在吹火冶炼金属。高纯度的银子,是用银矿经过破碎、研磨、筛选、过滤与高温精炼的过程得着的。银子的纯度越高、品质越好,就必须经过越多的高温熬炼来去除杂质。
上图:主前9世纪的卡尔凯美什(Carchemish)浮雕,描绘赫人的战车轧过敌人。

13「我要用燔祭进祢的殿,向祢还我的愿,」

14「就是在急难时我嘴唇所发的、口中所许的。」

15「我要把肥牛作燔祭,将公羊的香祭献给祢,又把公牛和山羊献上。(细拉)」

救恩的第三步,是顺服的奉献。
真正经历了神的救恩的人,必然「要用燔祭进祢的殿,向祢还我的愿」())。所以保罗说:「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而主耶稣则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我们经过了十字架的「熬炼」()),才能经历神,与神更加亲密、对神更加顺服,才能献上神所喜悦的祭:「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
「香祭」())指祭牲被焚烧时所发出的香气。

16「凡敬畏神的人,你们都来听!我要述说祂为我所行的事。」

17「我曾用口求告祂;我的舌头也称祂为高。」

18「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

19「但神实在听见了;祂侧耳听了我祷告的声音。」

20「神是应当称颂的!祂并没有推却我的祷告,也没有叫祂的慈爱离开我。」

救恩的第四步,是活出见证。信徒信仰的根基不是凭耳闻,乃是自己在与神同行的经历,所以每一个信徒的生活,都应当见证主耶稣并「祂为我所行的事」())。
「罪孽」())原文是「邪恶、偶像崇拜」。人心若「注重罪孽」()),就不会注重神的话,因为「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而「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罪恶、偶像会使我们与圣洁的神隔绝,成为祷告最大的障碍。
因此,神一定会用「网罗、重担、车轧、水火」())的十字架来「熬炼」())我们,除去我们信心中的掺杂、对付我们满了「罪孽」的肉体,好让我们的祷告能蒙神垂听,得享「祂的慈爱」()),这就是每一位信徒都可以见证「祂为我所行的事」。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来看──来听

本诗有何等强烈的‘福音性’意义呢!圣殿的牧者首先说话。他不但邀请已相信的以色列民,也邀请全地向神发出欢欣的声音。明显地,人,受造之物,不应将他对神的赞美锁在心内。他的赞美有宣教的意义。呼喊可以成为对邪恶势力一种攻击的形式。好像一队榄球队能用才智,在比赛开始前,用高大的毛利人吓怕对方队伍。我们发现它用在约书亚攻占耶利哥的事件上。歌颂(或更有好效果的、用乐器伴奏 )祂名的荣耀。正如诗人继续说:我们会看见,神的荣耀与祂的能力相同。这是保罗在他致罗马人的信中所用的等式。我们曾看过,神的名是祂本体的实质。

当然,我们不会和不可能知道神的本质。‘没有人可以看见神,而可以活下去。’但是我们能知道和能够看见神所作的是甚么。祂作的事是可畏的,因为它们是由祂所完成的,一切的权能都是属于祂的。敌对祂的人会发现祂敌对他们。所以他们假装顺服,或投降你。不过愿意向祂顺服的人则欢喜在祂面前‘用他们的脸伏地跪拜’。我们应该注意最后的一个动词,因为希伯来文有几个字解作敬拜。此处所描述的是直至今天回教徒祷告时所用的身体方式。他张开祷告的席在地上,跪在上面,然后用他的前额接触面前的地。但是,无论是犹太人或基督徒,都不是用这种方式,可能由于在寒冷和潮湿的欧洲,有更容易的方式来跪拜!当时间过去,情况便会如此,人(甲 )站着祷告,或(乙 )在地上──但不是在跪垫上或一个软度适中的坐垫上,像今日普遍人会作的,或是(丙 )继续坐在椅上或长凳上。以上三种情形持续至今。当然,对神来说,身体的方式并不是重要。庞大的邀请最后用敲打钹乐为结束,方式用细拉这一词表示出来。

你们来看神所行的,并不是‘你们来并且让我们辩论神的存在’。我们记得新约圣经中那生下来便瞎眼的人一句简单的呼喊。‘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瞎眼的,如今能看见了’。神所做的事是引发敬畏的,可畏的。祂将海变成干地。以色列民记得逃离埃及的事,众民徒步过河。他们记得渡过约但河的事。但是,在神学上而言,这里河的意思也可以是混沌的水,好像疾病和死亡所显示的权势。直至今日,我们在诗歌中仍持守着这观念:‘还有一条河,那就是约但河,还要渡过一条河’,意思当然是死亡的河。

在那些有危机的历史时刻中,我们因祂欢喜──请记着,还没有看见祂,没有辩论祂的存在,因为我们都看见神所作的事。所以现在我们能有下列三个阶段的信心:(甲 )我们能宣告,神用权能治理;(乙 )神永远治理;我们能宣告(丙 )神治理万民。因此,诗人警告说,你这背叛祂治权的人──小心!

训练仆人

这好信息是为全人类的。诗人邀请异教徒称颂或将他们的手放在我们(以色列民 )神的头上。那是对异教徒奇异的邀请!他继续说:神使我们(以色列 )的性命存活──为甚么?祂不叫我们的脚动摇──为甚么?然而以色列民知道为甚么,他们已知道答案了。诗人在这里只需要作少许的提示,因为他已在门面提出了答案。

接续的三节经文描述了经过河流的意思,就是受神的试验和熬炼。在此处我们必须记得伟大先知所说的熟悉言语,即我们在本诗中看过两次的,神是可畏的。因此先知们敢一再的宣告,‘我们的神是烈火’基于此,神从火之中向人说话,因为祂自己就是火。无怪后来的世代用火焰来描述地狱,因为‘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这位神,祂的作为是可怕的。

然而火有另一面的意思。一块金属必须经过火炉,熔解了,才能提炼得更好,然后再被做成新的形状。在它未经过火炼之前,虽然它仍然混有杂质,但是它乃是一块珍贵的矿产品,而在其中的杂质必须被烧去。在这一切之中,‘福音’的内容是宣告神也经历火燃和与祂的子民一同经过洪水,一个容易记忆的比喻(但三章 )向我们显明这事实。有可能这比喻是在被掳至巴比伦后几个世纪时写成的,目的是用来解释本段经文,和其他如的经文。假若这个比喻不能给我们‘好消息’,还有那样能够呢?然后,这段经文以你却使我们到(不是‘差遣我们出去’、而是你自己‘引领我们出去’ )丰富满足之境况(参看标准修订本第十二节脚注 )。最后的一句包括了我们在诗二十三篇所找到的观念,在该处里我们见到‘我的福杯满溢’一句,因为这杯已载满了,不能容纳更多了,就好像一块海绵已经涨满了,它已‘满足’了(这是希伯来文的意思 );因此,一个人完全的满足了,并且已准备好事奉神。

得救的两个步骤

这里我们必须注意本诗表达了有深度的圣经神学。因此,开始时让我们回想以前遇过的yesha(阳性格式 )和yeshuah(阴性格式 )这两个字,不幸地,标准修订本都以‘救恩’来翻译这两个字(看绪论──立约的神 )。yesha说明神为拯救我们所作的事,正如我们发现诗人在前面所考虑的。神曾释放他们,拯救他们,救赎他们,带领他们离开奴隶的境况,进入丰富的生活(第12节 ),即是,进到流奶与蜜之地。同样地,今日我们能‘知道’神为我们所作的是甚么事,祂拯救我们脱离邪恶的力量,无论这些是贪婪,或是欲念,或是酒精或毒品,或只是生命的空虚;祂又赐给我们在祂的宽阔国度中一个位置。因此我们‘知道’yesha的意思。然而,在我们上面所引用的经文,,先知更清楚说明救恩的事情,因为在那里神拯救以色列民和宣告她成为祂的子民后,祂仍继续向她说话,用的是亲爱的说话:‘你们是我的……我爱你们’。这因为神救赎的活动,在祂yesha的行动,尚未完成。例如,我们没有一个人敢胆宣告‘我已被拯救’,然后再与此事无关。我们必须进到‘拯救’他人的行动,必须进到神救赎计划的第二步,直至我们能如此行,我们才能拯救自己。在圣经中,一个已被‘救赎’的人,是只有当他或她已接纳整个爱和仁慈的新生活,而生活是神自己基本本质的反映。我们记得,在耶稣对彼得说‘你是我们的门徒’后,祂继续用这些话向他挑战:‘背起你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保罗在罗马书中解释这篇诗所指的事。在最初十一章,他解释yesha的意思,神救恩的意思是,它从祂白白的恩典中临到我们。直至那点,他已说明了神计划的第一步。然而他开始十二章时,用所以这个词,然后带领我们,他的读者,去发现第二步的基本本质。第二步是用旧约的字yeshuah来描述,说明神赐给一个人能力,他现在已被‘拯救’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然后可以奉献他的身体当作活祭。因为献祭是神所拣选的方式来改变这个世界,诗人和基督徒也必须分担这行动。在利未记中,写下献祭的神学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保罗把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对普通人的意思详细说出来,它的意义是需要怎样付出,需要照顾他人,带着敌人的唾沬而没有复仇的行动等等。‘新造的人’要学习生活在神的国,在那里,重点不在于从一件事件进到另一事件,而是在于从邪恶生出良善,憎恨生出慈爱这事实,也惟靠那常在神心中的十字架的帮助。当我们跟从神的命令,我们发现祂常常与祂的仆人同在,这仆人被装备去服侍世界;因此,当我们必须背起十字架,便发现神与我们分担背负这十字架。本诗中讲及的纯金属与‘神国’相似,只有当神使我们进入网罗(第11节 ),并且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这国才会出现。

因为神与‘我’一同经过火炼,‘我’认为对祂所作感恩的回应,没有一样奉献是极重代价的。我们的神是不平凡的,祂实在邀请了这个‘我’与祂自己分担救赎这世界的代价。但是同时,祂也带领我们进入丰富之地,在那地方我的福杯满溢。

第16至二十节。在这篇诗较前之处,我们听到‘来看神所行的’(第5节 )。现在我们遇到这两个字:‘来听……’。教会常常需要牧养。有些人受了训练,常常用口里的言语来解释神所行的。然而这里的讲者是他自己的解释者──我要述说祂为我所行的事,事实上,是述及祂如何与我一同经过火炼。

约翰本仁(John Bunyan )在狱中,写了他著名的书丰盛的恩典,他将这几个字传讲给我们后世的人。肯定地属于全人类的他知道一切有关苦难的火。我的舌头,也称祂为高,即是说,我预备着我的故事,准备告诉任何要聆听我的人。当我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但是,祂侧耳听了我祷告的声音。

神是应当称颂的,虽然我自己留意到罪恶在我心中(虽然我被救赎、我仍是一个罪人 ),祂选择了不推却我的祷告,也不叫祂的慈爱离开我。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六十六篇

第六十六篇众人的神多人的神我的神

这是感恩的诗。开始为呼召全地(来看……,5节)参观以色列庆祝蒙神救赎的大典,焦点为整体的赞美;然后集中于一个人的感恩,这人将祭物带来,并呼召忠诚信徒(来听,16节)聆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亦即他们经历的缩影。我们不妨想像这一幕发生于公开的敬拜中,或许在逾越节,或许为另一场胜利的庆典;进行当中,全体的赞美停下来,让这一位敬拜者发言,他站在祭坛前,带着礼物,述说神的眷顾,祂不单顾念全世界、全国,也顾念个人:我要述说t为我所行的事(16节)283

全世界的敬拜

神在全宇宙的权能,是应当受称颂,也必会受赞扬的;这个主题在诗中并不特别,我们不必翻阅太远,只需看看本诗的前后两篇,便能知晓。

1.除了神的用词不同之外,这节与称谢诗(一百篇)的开头一模一样。从上下文看,这里的欢呼是朝圣者的呼喊,如,那时众民“欢呼”拥戴他们的王。

2.这一节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但却为崇拜中的唱诗立下重要的准则:其主要内容或关注的事(2a节),及应有的品质(2b节,参 AV、RV“让祂的赞美是荣耀的”;NEB 也类似)。这种荣耀是属乎“心灵与诚实”的。诗本身已展示出崇拜的庄严与活力,其特色为:绝不轻视随便,绝不矫揉造作。

3.圣经一向不修饰拯救的严厉一面,审判总是其中的要素,而神无可驳斥的权能则为其基础。可畏一字,见的附注脚。

4.这里的时态可以作为现在式,但最好视为将来式,如 AV、RV。未来式对于现况比较讲得通:表明这是将会实现的应许。

国家的故事

这是刚才所表达末后有盼望的原因。过红海与约但河(6节)的经历,证实了神能够拯救祂的百姓,审判悖逆的人(7节),并且乐意如此行。这个标记也显示,以色列要成为全地的祝福之呼召仍然成立(参8节)。因此,出埃及在旧约(或新约)并不是死的字句:这过去的事件会永远(7节)重演,而其模式,就像十字架与复活一样,在神所有的拯救中都会复现。下一段就可以成为例证。

国家的试炼

正如前面所言,第8节显示出一种确信,即以色列的蒙福攸关全世界,这是亚伯兰曾得着的应许。下一篇中对这点说得更明白。此处论到的灾难可能不是指出埃及,而是最近的事。圣经惯于在一切事中都看见神的手(獭…獭…,9~12节),所以受苦就与得救同样有意义,因为苦难是仔细的查验(试验,10节),也是有益的操练(熬炼)。这种经历的效验之一,已经明显可见:承认生命与安定是礼物,而不是权利(9节)即认识神是扶持者;新约在还需要将这一课重复一遍。

11、12.在这一连串对灾难的比喻中,译为痛苦(和合本作重担)的字别处从未出现过,其含义也不确定;但它可能是来自一意为“加压”的字根,与现代人用“压力”作形容的意思接近。也用水火的图画,但比本诗更进一步,应许我们在患难中神也同在,就像祂拯救时一样。

宽阔之地(和合本作丰富之地)直译为“饱和”或“溢出”,在,这字译为“满溢”。若这是原来的经文,意思就在婉转陈明神救恩的丰盛,而二十三篇则是明白直述。但古译本似乎将原文读为“缓刑”,也许那才是正确的284

一人的还愿

这一位敬拜者的感恩,竟冠于全国的感恩之上,似乎令人希奇;但与神的作为相较,这并不足为奇。神常关注少数人及卑微者,对祂而言,他们与多数人同样重要;这些人在祂的大会中会找到自己,而非失去自己。

有关还愿,请看的注释;不过这里略有不同,本篇的祭物完全归给神,而不是让敬拜者与朋友分享的那一种。一般的感恩祭,则是宴会的主食,强调相交的喜乐;但燔祭乃表明全然奉献。由此观之,这里的心情是领受管教,而非兴奋的感恩,仿佛献祭者在回想:刚除去的威胁有多严重,而自己所欠的债又有多深。这几节中祭礼的丰富,也显明这一点,藉诗的体裁道出,即使将所规定的一切祭牲献上,也不足表达感恩于万一。

一人的故事

这人所说的来听,是向所有信徒而发;可对应以色列向全世界所说的“来看”(5节)。从全盘而言,教会主要是为神一次成就的事作见证,呼召人进入祂的国度(5~7节);而就个人的层面来说,每个人都可添加见证,指出神如何不断而亲密的眷顾保守。这双重的见证,平衡地展现救恩在过去与现在、集体与个人当中的工作。

17、18.这两节附带对祷告有两点启发,第一,赞美的必要(17节),即使求告十分紧急(如14节所示),也不能疏忽。、21约沙法的榜样。第二,完全真诚的必要,18节是典型的表达,而是典型的例子。

20.最后的感恩之言,不单是因为祈求得着回答,亦是因为这件事所代表的意义:与神的关系永远坚固;这关系有保证(见的注释),是个别建立的,而且既然它有时理当离开永远是出于恩典的赏赐。

283 发言人也可能是王或领袖,代表百姓说话。但是从这人的见证,以及其他地方所提在众人面前还愿的事(如看来,本诗较可能是提供给个别信徒在公开献甘心祭时所用。
284 即 r#wa{h]a^ ,而非 r#wa{ya^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全地都当向神欢呼!」

在庆祝全国得蒙救赎的时候,诗人呼吁全地的人来赞美神(1~12节 );作为国民的代表,他献上祭物和赞美(13~15节 ),并且劝勉百姓一起祷告和歌颂神(16~20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这也是一首赞美诗,感谢神听了祈祷,拯救作者(他可能是一位王 )脱离敌人的威胁,也挽救了国运。写诗的背景难确定,或为《撒下》十九章所记之事。

全诗分三大段:1,邀请全地的人同来歌颂神(1~7记恶 );2,为全民向神感谢(8~12节 );3,为自己感谢神(13~20节 )。

――《启导本诗注释》

称颂 万有之主。个人对神的感恩诗,作者大概是大卫、约沙法、或西希家,但无确凿证据,一般认为是一位犹大君王所作。本诗既有个人赞美,也适合群体在敬拜中使用,据说在敬拜中被唱诗班、敬拜者吟颂。诗的精髓,向列邦宣告以色列所经历的恩典、称颂神(1-12节 ),附有因祷告蒙应允,偿还许愿的个人感恩(13-20节 )。有学者因1-12节主语为“我们”,13-20节主语为“我”,主张本诗有两位作者。但这解释不甚合理。可能前半部代表整个民族,后半部谈论个人的许愿,导致不同。

――《圣经精读本》

全地: 邀请全地加入以色列的喜筵。虽然直到主再来,邪恶势力都会在世界汹涌奔腾,圣徒当效法诗人,常怀盼望:耶和华的权能必充满全地。

――《圣经精读本》

除了神的用词不同之外,这节与称谢诗(一百篇 )的开头一模一样。从上下文看,这里的欢呼是朝圣者的呼喊,如,那时众民「欢呼」拥戴他们的王。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是一篇团体感恩诗引言:诗人用赞美耶和华的歌词作为开场白,内容和一般赞美诗相似。他首先邀请普世人同来称颂神(1-4 ),因为为选民作了奇事,又治理着万邦(5-7 )。

――《串珠圣经注释》

】「歌颂祂名的荣耀;用赞美的言语将祂的荣耀发明。」

可作「歌颂他名的荣耀,向他献上荣耀的赞美」。

――《串珠圣经注释》

这一节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但却为崇拜中的唱诗立下重要的准则:其主要内容或关注的事(2a节 ),及应有的品质(2b节 参 AV、RV「让祂的赞美是荣耀的」 NEB也类似 )。这种荣耀是属乎「心灵与诚实」的。诗本身已展示出崇拜的庄严与活力,其特色为:绝不轻视随便,绝不矫揉造作。

──《丁道尔圣经注释》

】「当对神说:“你的作为何等可畏!因你的大能,仇敌要投降你。」

“可畏”。令人敬畏。也见于第5节。

――《诗雷氏研读本》

你的作为何等可畏: 亦可译为“何等威严”。在恶人眼中,神的能力极其恐惧。仇敌要投降你: 敌挡神的仇敌终必降服于神。但是因其无力反抗,而非自发顺服。神只喜悦人除去自己的意志,全然顺服于神

――《圣经精读本》

圣经一向不修饰拯救的严厉一面,审判总是其中的要素,而神无可驳斥的权能则为其基础。

──《丁道尔圣经注释》

】「全地要敬拜你,歌颂你,要歌颂你的名。”细拉」

这里的时态可以作为现在式,但最好视为将来式,如 AV、RV。未来式对于现况比较讲得通:表明这是将会实现的应许。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来看神所行的,祂向世人所作之事是可畏的。」

】诗人忆述神对以色列民的拯救。“将海变成干地”指领以民过红海。“众民步行过河”或指约书亚率以民进迦南过约但河,更可能指同一事:过红海。神今天拯救全民的大能和当年领他们出埃及时一样。

――《启导本诗注释》

神的救恩史。诗人首先称颂神的荣耀,继而催促全地赞美神。本文提到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时,神分开红海、约但河的神迹,常被认为神对所拣选的百姓施行救恩的代表事件(18:15-17,77:16-20,106:9-11,

――《圣经精读本》

这是刚才所表达末后有盼望的原因。过红海与约但河(6节 )的经历,证实了神能够拯救祂的百姓,审判悖逆的人(7节 ),并且乐意如此行。这个标记也显示,以色列要成为全地的祝福之呼召仍然成立(参8节 )。因此,出埃及在旧约(或新约 )并不是死的字句:这过去的事件会永远(7节 )重演,而其模式,就像十字架与复活一样,在神所有的拯救中都会复现。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祂将海变成干地,众民步行过河。我们在那里因祂欢喜。」

提到从埃及地得释放, 诗看为最奇妙的神迹

――《诗雷氏研读本》

提出神为选民所行的两件神迹:「将海变成干地」乃指出埃及过红海一事,而「众民步行过河」则缅怀百姓过约但河入迦南的奇事。

――《串珠圣经注释》

】「祂用权能治理万民,直到永远。祂的眼睛鉴察列邦,悖逆的人不可自高。细拉」

神在红海成就救恩,必永远保守所拣选的百姓。但逼迫他们的人必失去平安。

――《圣经精读本》

】「万民哪,你们当称颂我们的神,使人得听赞美祂的声音。」

】诗人代表全国向神感恩:这位诗人可能是国王;他首先邀请百姓称颂神过去在历史上所显出的伟大作为 (6-7 ), 继而提到神现在仍为他们施行的大能奇事。虽然神曾试验他们,让他们「经过水火」(遭敌人摧残和苦害 ),却没有叫他们国破家亡,且在最紧急的关头搭救他们。

――《串珠圣经注释》

苦难自有意义。诗人回顾以色列经历的所有试炼,都是神为试验他们的忠诚而设,是为圣徒的成圣。

――《圣经精读本》

第8节显示出一种确信,即以色列的蒙福攸关全世界,这是亚伯兰曾得着的应许。下一篇中对这点说得更明白。此处论到的灾难可能不是指出埃及,而是最近的事。圣经惯于在一切事中都看见神的手(?……?……-9~12节 ),所以受苦就与得救同样有意义,因为苦难是仔细的查验(试验-10节 ),也是有益的操练(熬炼 )。这种经历的效验之一,已经明显可见:承认生命与安定是礼物,而不是权利(9节 )──即认识神是扶持者;新约在还需要将这一课重复一遍。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祂使我们的性命存活,也不叫我们的脚摇动。」

】「神啊,你曾试验我们,熬炼我们,如熬炼银子一样。」

苦难的时刻是神对人信心的考验,银子要经过火的熬炼才能去杂质得出纯银,人亦如此。

――《启导本诗注释》

试验: 是信仰的操炼,与魔鬼的试探全然不同。神允许试炼,是为帮助信徒破碎自我、信仰成熟;而魔鬼试探,是为绊跌圣徒毁灭。

――《圣经精读本》

】「你使我们进入网罗,把重担放在我们的身上。」

“网罗”。敌人的势力。

――《诗雷氏研读本》

「进入网罗」:形容神像一个猎人,使他们掉进网罗。

「把重担放在我们的身上」:可译为「把铁链系在我们的腰上」。

――《串珠圣经注释》

网罗,重担: 表现以色列所处的困苦境地,有的译文与“监牢”意思相仿。

――《圣经精读本》

“网罗”亦作“牢狱”。诗人用“牢狱”、“重担”和“车轧”来比喻苦难。如囚犯入监牢,如俘虏作苦工,如战败之士兵为胜利的战车辗过。这种种水深火热的苦难,都是人到福地须经之路。

――《启导本诗注释》

在这一连串对灾难的比喻中,译为痛苦(和合本作重担 )的字别处从未出现过,其含义也不确定;但它可能是来自一意为「加压」的字根,与现代人用「压力」作形容的意思接近。也用水火的图画,但比本诗更进一步,应许我们在患难中神也同在,就像祂拯救时一样。

宽阔之地(和合本作丰富之地 )直译为「饱和」或「溢出」,在,这字译为「满溢」。若这是原来的经文,意思就在婉转陈明神救恩的丰盛,而二十三篇则是明白直述。但古译本似乎将原文读为「缓刑」,也许那才是正确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我们经过水火,你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

“坐车轧我们的头”。形容敌人的胜利。

――《诗雷氏研读本》

「水火」:即水深火热,指最厉害的危险。

「丰富之地」:古译本作「宽阔之地」,代表脱离苦难。

――《串珠圣经注释》

你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 指外邦人加给以色列的凌辱、压制、羞耻。他们甚至强逼以色列,“你屈身,由我们践踏过去”。我们经过水火……到丰富之地: 刚强壮胆、胜过试炼,必得赏赐与补偿。

――《圣经精读本》

】「我要用燔祭进你的殿,向你还我的愿,」

“燔祭”。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诗人履行所许的愿,献上感恩祭。“我”指王自己。“香祭”指馨香火祭,即燔祭。有的译本径作“公羊的祭”。

――《启导本诗注释》

履行所许之愿。谈论诗人履行所许之愿。诗人曾面临重大危机,恳求神助他度过危难之时,似乎向神许愿(4节 )。人认为按时还愿是信仰的义务,要予以重视。

――《圣经精读本》

这一位敬拜者的感恩,竟冠于全国的感恩之上,似乎令人希奇;但与神的作为相较,这并不足为奇。神常关注少数人及卑微者,对祂而言,他们与多数人同样重要;这些人在祂的大会中会找到自己,而非失去自己。

本篇的祭物完全归给神,而不是让敬拜者与朋友分享的那一种。一般的感恩祭,则是宴会的主食,强调相交的喜乐;但燔祭乃表明全然奉献。由此观之,这里的心情是领受管教,而非兴奋的感恩,彷佛献祭者在回想:刚除去的威胁有多严重,而自己所欠的债又有多深。这几节中祭礼的丰富,也显明这一点,藉诗的体裁道出,即使将所规定的一切祭牲献上,也不足表达感恩于万一。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人为自己所蒙的恩感谢神:他曾遭遇患难(可能和10-12所提的有关 ),但神施恩搭救,故他现在履行在患难中所许的愿,向神献上感恩祭。

――《串珠圣经注释》

】「就是在急难时我嘴唇所发的,口中所许的。」

】「我要把肥牛作燔祭,将公羊的香祭献给你,又把公牛和山羊献上。细拉」

「香祭」:描写祭牲被焚烧时所发出的香气。

――《串珠圣经注释》

】「凡敬畏神的人,你们都来听,我要述说祂为我所行的事。」

经历过恩典的圣徒,都渴望将真理告诉别人。在传讲神话语时,必能真切感受更深进入神的恩典中。

――《圣经精读本》

作者复述自己在困境中神如何垂听了他的祈祷。

――《串珠圣经注释》

灵里醒悟的喜乐。诗的结论部分。诗人向整个以色列传授亲身经验的灵里领悟:惟有借着祷告,诚实还愿,心怀良善意愿,才能经历神的恩典。诗人凭神所施恩典,胜过所有患难与痛苦,并还所许之愿,此时的幸福、愉悦与20节充满感恩的称颂、告白交相辉映。

――《圣经精读本》

】「我曾用口求告祂,我的舌头也称祂为高。」

可作「我曾用口向他呼求,用舌头赞美他」。

――《串珠圣经注释》

这两节附带对祷告有两点启发,第一,赞美的必要(17节 ),即使求告十分紧急(如14节所示 ),也不能疏忽。、21约沙法的榜样。第二,完全真诚的必要,18节是典型的表达,而是典型的例子。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

求告神的人若口是心非,仍以犯罪为乐(“注重”有“宝爱”的意思 ),他与神之间的阻隔决不能跨越,与罪为友的人岂能亲近神?这种人的祷告,神必不听

――《启导本诗注释》

「注重」:有「看重」或「珍惜」的意思。

――《串珠圣经注释》

祷告蒙应允的秘诀,在于除去罪孽,保守圣洁的心。

――《圣经精读本》

罪褫夺人哀求的资格;一颗无可指摘的心保证神必垂听我们的祷告

――《诗雷氏研读本》

】「但神实在听见了;祂侧耳听了我祷告的声音。」

】「神是应当称颂的;祂并没有推却我的祷告,也没有叫祂的慈爱离开我。」

最后的感恩之言,不单是因为祈求得着回答,亦是因为这件事所代表的意义:与神的关系永远坚固;这关系有保证,是个别建立的,而且──既然它有时理当离开──永远是出于恩典的赏赐。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65- 66篇 )】

1从神恩泽的普及,诗人知道神是远近的人之倚靠(65:5-)。你尝到神的恩典时,会否盼望未认识祂的人转向祂而蒙福呢?

266篇的作者经历到神答允祂的祷告,因而呼吁世人与他一同感恩。你最近有否与人分享神在你身上的恩典呢?

3作者表示他要向神还愿,毫不吝啬的献祭。你曾否向神许下一些诺言,但却迟迟不愿履行呢。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宣扬——传神的奇迹】

宣扬基督福音,靠着圣灵能力绝不可灰心。你知道吗?克里威廉(Carey )在印度七年之后,才为一人施洗;耶德生(Judson )在缅甸亦经过七年,才得一人信主;马礼逊在中国亦勤苦工作七年,才得第一个华人归主;慕法(Moffatt )在非洲亦等到七年之后才见神的明显作为。

在法国北部一座高山上,有一古老皇宫,一个碉堡,上面有个狭窄监狱,有一犯人被囚禁于此,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犯人在地上找到一根生的铁钉,心中起了一个念头,就在墙上用这钉刻着关于耶稣的三幅小画。一幅描写耶稣降生于伯利恒;一幅主耶稣钉十字架;一幅主耶稣和门徒同领晚餐。后来他死在狱中,他的画依然留在壁上,仍然向千万的游客们宣扬了基督。

曾有一位牧师,立志要从英国到国外去传道,他带着妻儿乘帆船出国,不幸飓风吹沈帆船,仅仅自己得救,极其灰心,埋怨神。后被冲上岸,遇到一老人,对他说:「这海岛极须传道人去传福音。」他这时才明白,神有美好的安排及旨意。

传福音无须到极远的地方,在你周围就有很多传福音的机会。有一个美国女孩子,屡次求神带领她到各地去传福音,有一天得到神的答复。神对她说:「你希望到各地去传福音,那么,你是那一国人?」她回答说:「瑞士人。」神说:「你住在甚么地方?」回答说:「美国。」神又问:「楼上是甚么人住?」答:「犹太人。」神再问:「三楼呢?」答:「挪威人。」又问:「隔邻呢?」答:「中国人。」神继续说:「你若能向你的左邻右舍传福音,就是往普天下传福音了。」——林政杰《诗的讲章》

大能手一指,地动海变干,仰首面向主,心顿生畏敬……】作者想起了神分开红海拯救以色列人的故事。神在那时拯救了以色列人,在今天仍继续拯救祂的百姓。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他将海变成干地;众民步行过河;我们在那里因他欢喜。」
按常情况来,百姓过红海时,波涛在两边翻腾,追兵在后面吶喊,他们一定惊恐,战他,痛苦,仓皇;可是做诗的人竟说,“我们在那里”——大水中——“因他欢喜”。
有多少信徒能有这样的经历︰“在那里”——在一个失望的绝境中,一个外患内忧的时侯,能“因他欢喜”?
“在那里”立约的神来了!“在那里”他的应许实现了!“在那里”仇敌消灭了!“在那里”信不过来的经历尝到了!如果不“在那里”,在一个顺利的境遇中,即使花尽力气去找,也找不到这些荣耀的事实。好象白日有了阳光,把星光遮掩了;黑夜一到,满天的明星出现了——经上的应许,安慰,盼望,也都是在忧愁之夜出现的。
象雅各在“雅博”一样,日落之后,才有天使前来,我们经过虔诚的祈祷之后,才能获得结果。
亚伦在夜晚点燃神灯,在困苦艰难之夜晚,信徒的明灯,放出最灿烂的光亮。
拨摩海岛上的约翰,在孤单凄凉中得见主荣耀的异象。今天在地上仍有许多荒凉的拨摩海岛,那里有主的爱和恩典,有主的同在,可以消灭孤单和忧愁。读者,你愿不愿意去呢?
有多少旅客,在经过红海和约但河的苦难时,能一心想念神,说︰“我们步行过河,在那里——在这些黑暗的经历里,在波涛四边翻腾的光景里——因他欢喜。”——马克特夫
“…从那里…我必赐他葡萄园,又赐他亚割谷作为指望的门,他必在那里歌唱”。——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

见证——说不尽的话】在德国般城(Bonn )的一所大学,校中辐射医科研究院。有一次,有一舌头患病的人到院求诊治。医生们经过详细检查,认定为癌症,需把病人的舌头全部除去。在预备就绪快要动手术之前,医生对病人说:「这是你最后能用你的舌头讲话的机会,你有甚么特别要说的话呢?」当时室内有医生、护士,和不少医科学生,在等待手术的进行。病人环视一周,然后朗声对他们说:「感谢救赎世人的主耶稣基督,直到永远,阿门!」听着深受感动。

日本东京有一位青年,于第二次大战中,被炸弹伤及断了两手,并两眼失明,竟成了一尊弥勒佛残废之人,幸亏他接受福音笃信耶稣。俗云:天无绝人之路,他富有口才与记忆恩赐,而愿意研究圣经,预备为主作见证,但无指头得摸点字,就借口唇当指头摸字,以致口唇出血,他为查考圣经就付了流血代价,但他富有灵性的感力,心灵上也渐有天上的平安与喜乐,常寻找会见证福音。有一次被请到养老院去向老人们见证,许多老人们受感动,悔改信了主耶稣。——林政杰《诗的讲章》

】「神啊,你曾试验我们,熬炼我们,如熬炼银子一样。」

银子须要用火熬炼,心灵就要有痛苦的经炼。我们经过火,但是火不会烧着我们,只除去渣滓。火燎的气味也不在你身上,因为神子的显现就在你身边。

务要安静,祂在安静中心塑造你,使你成为合用的器皿,成全乐园的欢乐。如果炼银者的苦难的火炉,作成祂的工,一切的苦楚都有价值。

我们人生主要的目的不是作什么,而是成为怎样的人。为此,我们时刻都在陶冶,受造就。你不能明白为什么严酷的考验年复一年地延续下去;你感到时间已浪费了,却什么都没有作。但是神将你放在这个环境中,为使你有最好的机会表现,因而获得你所缺少的质量。炼银者忍耐坐在坩埚边,留心锻炼的过程,调节那热度,使杂质可以除尽,一直到祂的脸万民反映在表面上。

在天上没有商议妥善前,先不回临到你。有人说:神的旨意好似一个柔弱的枕头,使我枕在上面,感到安息,在任何环境中都有安全。在凡事上都沉在神的旨意中,是多么有福的事。完全让神的旨意作成,能除去千百种试探,信靠救主,在很多的试炼中都能逆来顺受了。

──迈尔《珍贵的片刻》

就像火炼白银一样,试炼能提炼我们的性格,使我们得着更新更深的智慧,帮助我们去伪存真,并且教导我们甚么是正义。总之,它在帮助我们明白,生命是神给我们的珍爱礼物,不能视为平常。

――《灵修版圣经注释》

熔炼】

「神啊!你曾试验我们,熬炼我们,如同熬炼银子一样……你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我们经过水火,你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

我们与神和人的关系应当是直体、三角的;虽是三角式的,但我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中间有一道河,隔河呼应,招手呼应,却不能是直驱畅通的,但都应当先升上,通过神的十字架,然后再降落达到人。

我们与神的关系,则是直梯上升(己、神、人 ),应当是时刻畅通不可稍阻的。只有这样的维持关系,才不会使我们落到可怜的地步。

我们所行的任何事,都要先通过主的十字架,否则就会有浓厚的肉体味、人意味掺杂其间,很难纯全。

我们所作的任何事,若不受十字架的审查、判别,表面虽然似乎属灵,都不能在将来的审判台前交账;因为若有一点肉体味、人情味掺杂,都是经不起审判之火的熔化。所有能经得起火的,只有十字架,所以说我们要想救自己免去审判之烈火,只有时刻活在十字架里;这不仅是对着反面的对付而言,也是要我们把整个生活都放到十字架中去,一切言语、思想、行动都得经过十字架,否则就难讨神喜欢,也不纯全。

我们应当明白,我们不是要作好人,乃是要作一个正确的人、对的人。光是好,未必得到神的喜悦,必须要对才能使神悦纳。在神看来,所有在十字架之外的人、事、物都是错的。神只在他儿子主耶稣里面来接纳人,来承认人,也只有在主的里面才赐福施恩给人,这才是神与人、人与神交通的必经之路。因此说,我们一切的行动,要想蒙神悦纳,必须得回到十字架里去。

我们和人的关系,若不经过十字架,就很难说没有肉体的意念掺杂其间。人的爱再好也免不了自好的东西,总是有人意的要求,不是具体表面的供应,就是内心存贪图,或是极不纯洁的目的或动机,这些东西到将来都是经不起火的熔炼的,一经十字架以后,自己就无处可站;自爱、自义、自荣、自满或其它属乎劣性的自我表现,在十字架前都无法出头,不敢露面,所有一切的成就行动,就只有荣耀基督了。实际上真能帮助、造就,甚至拯救人的,也就是出于十字架爱的工作。

我们与人的关系,决不能直接,只能是曲线的、间接的,中间必得经过十字架,否则一切都是虚空,其间流不出生命、显不出真理,更加没有道路了。那些与我们有直接关系的人,初与我们接触时,似乎觉得我们身上有主的道,有主的爱;但时间一久,就感觉不过是一场风而已,并未摸着生命实际,他们所指望的不过是个幻影,一点不实在,因此这又成了我们将来受审判的资料。严重的说:就是罪,何等可怕!

我们应当何等谨慎啊!否则真要像彼得一样,不知不觉就在撒但的网罗里;自己以为很有爱心,结果是绊主脚的,因为不是体贴主的意思而是体贴人的意思。舍弃自己、否认自己、弃绝自己,时刻活在十字架的原则里,或说十字架的管理里,这才是真的奉献,才是合乎神旨的生活或工作,才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 李慕圣《晨光》


「我们经过水火;你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
只有那曾经历患难和痛苦的人才能得到安息。这种安息——从患难中产生的安息——不是勉强的镇静,也不是死寂,乃是顶自然地从里面涌出来的安息。
平常我们以为顺利的人,从来不知道忧愁的人,是最有安息的人。可是错了。这种人从来没有受过试验,从来没有受过苦楚,所以或许轻轻的一震也受不住。凡没有看见过风浪的水手,不是最可靠的水手;所以船上新来的水手,总是派在不重要的地位上工作的;风浪澎湃的时候,站在重要职位上的,总是那些曾遇见过许多患难危险而能死里逃生的水手,他们能推测波浪的力量,他们能知道桅杆的坚度,他们能预料风雨的久暂,他们能断定轮索的韧性。
当风雨吹淋,波浪翻腾时,按照环境看来,似乎是没有盼望了;但是有经验的人,好像一根受风刮的草一般︰此时倒能躺下来安息了;等风浪一过,他们便又抬起头来说︰“这是出于耶和华。” )。信心把残破的希望,重又收拾了起来,紧紧系住在神的脚上,其结果为可信,可靠与安全。——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选

如果你帮助我,我定会──这样的想法,挺熟悉的,是吗?】人们有时候同神讨价还价﹕“你若医治我(或使我跳出这些麻烦 ),我就在余生中顺服你。”然而在他们缓过气来之后,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誓言,又故态复萌。这篇诗的作者向神发了誓言,但他记住了它并准备履行。神总是信守诺言的,并让我们学习祂的榜样。你发了誓就要小心地履行。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不被垂听的祷告】

有一位姊妹常常要求别人为她的丈夫祷告,希望他能悔改得救。然而拦阻她丈夫得救的人,正是她本身,因为她脾气暴躁,教人不敢恭维。当她的牧师知道个中症结时,特把这位姊妹叫到他的办公室去对她说:「姊妹啊,你必须接受的勉励求主加给你能力,克服坏脾气,神才会垂听你的祷告,拯救你的丈夫。」那位姊妹极其羞愧,回去后把这事交托给主,在圣灵带领下,她获得抵制坏脾气的能力。几天以后,她的丈夫下班回来,不小心碰落了客厅当中漂亮的灯,结果掉在地上打得粉碎。在他等待河东狮吼之际,不料她竟冷静的说:「不要紧的,我们只须省一点钱另外买一个新的。」他惊奇不已的说:「太太,这是怎么回事?你改变得太多了!」「是的,我祈求主洗净我的心,帮助我克服坏脾气。」「太太,如果你所信的主有这样大的能力,我也愿意让他来改造我!」不久以后,他终于信主了。

我们若宽容我们的罪,必然会削弱我们祷告的能力。

H.G.B.——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述说神所行的】

「我要述说祂为我所行的事。」

我们听到过有人作“见证”,所期望的是一篇传记性的描述,通常加上渲染夸大,把自己造成英雄形象;如果时间上许可,会礼貌的加一句:“感谢主!”
诗人在这里说:“凡敬畏神的人,你们都来听,我要述说祂为我所行的事。”不是传扬“我”作了甚么,那是夸耀自己,有时还会失实,并不能算是甚么见证;而是述说神“为我”所行的事。这可能是类似的事,甚或同一件事;不过角度大有不同。见证必须是自己的经验,这里有四项:

你曾试验我们,熬炼我们如熬炼银子一样。
你使我们进入网罗,把重担放在我们的身上。
你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我们经过水火,
你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

很多人把口号当作信仰,宣称爱主;但要经过试验,才可知道他所说的,是从心中发出,还是胃里的声音。神会使我们经过试验,像火炼银子一样;顺服主的人,是纯银就收起来,铸上神的形像,不顺服的渣滓就丢掉。所以那些口称“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因为他们并不认识主,在那日,主也不认识他们。
人喜欢跑自己的道路,神就让我们被网罗围住,再也跑不掉了;然后再加上重担,叫你知道自己软弱,无力承担甚么,“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只有当你经历“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才会知道,你不过是瓦器,是你的里面有宝贝,就是圣灵的能力,不是出于自己。
你想自己作头,自己出头吗?神使人坐车轧你的头。这是多么难堪的经验!别人神气的乘坐在车上,表明顺利,有气有势;你却被压下,让人从头上压过,怎会不头痛?你要向神诘问:为甚么是我?我被欺受压,别人却巍巍然坐在车上!但要知道,是神使人这样作的,也使你被压,为甚么必须照你的意思,换过地位才算公平?
最后,忠心跟从主的人,虽然要受苦,但主知道我们能承担的限度:“凡能见火的,你们要叫它经火…凡不能见火的,你们要叫它过水。”无论如何,神美好的旨意,最终使我们进入丰富。一切都是出于神,一切为了神的荣耀。

── 于中旻《诗笺记》

】「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

甚么叫作心里注重罪孽?就是说有一个罪,是你心里舍不得的,是在你心里留下的(要注意这一个『心』字 )。罗七章的那个人就不同,他虽然有失败,但是他所作的,是他所恨的。这里的这个人,不止在行为、外表上有这一个软弱,那一个罪,不止在行为上放不掉,并且在心里面放不掉。这样的人的祷告,主必不听。神原谅我们的软弱,但是神不能任凭我们心里注重罪孽。

感恩者心中充满爱和信,自我者常怀怨和恨,我……】我们必须不断认罪,因为我们不断犯错。真正的认罪是听从神并停止再做错事。大卫向神认罪时祷告说﹕“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求你阻拦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19:12-13)我们拒绝悔改或保留并喜欢某些罪的话,我们就没法想起自己所犯的每一样罪。但我们的态度必须是向神认罪和顺服。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六十六篇 颂赞真神】

美国的麦克阿瑟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韩战那段日子,当南韩政府胜利还都以后,李承晚总统感动得流泪,称麦帅为「韩国救星」,但麦帅没有以功成自居,而归荣耀与神。当举行庆祝大典之时,他以极肃穆谦卑的态度,请全体文武官员起立,用主耶稣教导我们的祈祷文,同心祈祷。

英国著名的音乐家沙利文爵士,写过一曲著名的乐章,名叫「失去的和弦」。其中的诗词大意:「一天我疲倦地坐在风琴前,手指随意在琴键上挪动。偶然我弹到一个美丽的和弦,好像天使的诗歌,使我的忧愁急躁都消逝了,给我完全的安息。我不知道那是甚么和弦,再想找也找不到,我想那一定是伟大『阿门』的和弦,出自天上的使者。将来我在天上一定可以找回这失去的和弦——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