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啊,你在古时,我们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我们亲耳听见了;我们的列祖也给我们述说过。」
在这首全民哀悼的诗里,神过往对以色列的关怀激发他们的赞美(1~3节 )和信心(4~8节 ),而他们带到耶和华面前的,却是当前的失败(9~16节 )和得蒙拯救的祈求(17~26节 )。“训诲诗”。参看诗第三十二篇的脚注。“可拉后裔”。参看诗第篇四十二篇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全民在大患难中的求告诗,产生此诗的背景可能是全民或其领袖宣告禁食,求神施行拯救(例如代下二十章所记约沙法王的事 )。说话的当为代表全民的王,军队的统帅或宗教领袖。全诗分三部分:1,讲述神过去大能的作为(1~3节 );2,述说对神的信心(4~8节 );3,恳求神因他们眼前的灾难和困惑,本着一向的慈爱,拯救他们(9~26节 )。
――《启导本诗注释》
他们亲耳听到自古传下来的神帮助以色列民取得迦南地的历史事迹,现在这块神赐的应许之地已受到生存的威胁。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团体的祈祷诗:由于国家的军队战败,君王于是代表全国求神施恩,使他们可战败敌人。
――《串珠圣经注释》
「古时 ...... 行的事」:指约书亚时代,神把迦南地赐给以色列人一事。
――《串珠圣经注释》
呼求神从苦难中解救民族。大家对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多有争议,但尚未有定论。加尔文等众多学者认为本诗在马加比时代记录。但旧约圣经在马加比时代(B.C.3C )前既已形成,而且这首诗的内容不符合马加比时代的情况,此观点颇为牵强。本诗谈论以色列的全然失败,而马加比几乎在所有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仅有一次因骄傲落败。可能是神的百姓,在被掳之后或马加比时代前,亲身经历类似的凌辱与羞愧,万分焦虑地呼求神。总之,这首诗没有个人化的经验,是全民性的祈祷诗,诗人回顾过去以色列陷入危难时,神所施的恩典,求告神早日从如今的苦难中拯救以色列。本诗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①回顾昔日征服并定居迦南的伟业,献上感恩(1-8节 );②痛苦陈明以色列现今遭受的惨败及自己的纯全(9-22节 );③恳求神未来施行终极救恩(23-26节 )。
――《圣经精读本》
律法强调教育儿女,尤其重视教导后代记载在民族史中神的救恩历史。
――《圣经精读本》
【】
现今与过去的衔接格外坚强,因为列祖的勋业不是靠他们的努力,而是神的恩典;此处无疑是在回顾本族的英雄史,如今则日渐退化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祈求的基础:诗人首先复述神过去如何帮助祖先战胜仇敌 (1-3 ), 然后基于此向神重申选民对祂的信赖。
――《串珠圣经注释》
回顾往昔。诗人回顾自己民族昌盛繁荣的往日,告白这一切不是靠自己的力量,皆因神的帮助。神是万物的根源,存在于所有事件的背后。
――《圣经精读本》
【】「你曾用手赶出外邦人,却栽培了我们列祖;你苦待列邦,却叫我们列祖发达。」
提到在约书亚带领下征服迦南地的事。“我们列祖”。即以色列。
――《诗雷氏研读本》
所赶出的为以色列人进迦南前住在其地的居民,以民如树木移植到新土,生根并且开枝散叶。
――《启导本诗注释》
「发达」:开枝散叶向四周伸展。
――《串珠圣经注释》
赶出外邦人,却栽培……列祖: 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强调神动工的原理是以蒙拣选的百姓为中心。外邦人指迦南民族,列祖指以色列祖先。
――《圣经精读本》
【】「因为他们不是靠自己的刀剑得地土,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胜,乃是靠你的右手、你的膀臂和你脸上的亮光,因为你喜悦他们。」
“脸上的亮光”指神的恩佑和帮助,。人的努力只是神所施的大能的一部分,相形之下,一点也算不得甚么,得胜乃在乎神。
――《启导本诗注释》
「脸上的亮光」:代表神的恩宠和帮助。
――《串珠圣经注释》
并非说当年征服迦南未曾使用武力,乃是告白耶和华是得胜的终极原因。因为你: 战争的胜败与人生成功与否,都取决于是否成为蒙神喜悦的人,39:23)。
――《圣经精读本》
【】「神啊,你是我的王,求你出令使雅各得胜。」
“我”。虽然是单数代名词(也见于6节 ),却是指整个民族。
――《诗雷氏研读本》
神才是全民真正的领袖,每一胜利都靠这王来号令。第一人称“我”代表全民。“雅各”是诗歌中以色列民的别称。
――《启导本诗注释》
「雅各」:代表以色列人。
――《串珠圣经注释》
如果第4节的发言者是国王,他就是在宣告,以色列仍然完全是神治之国,就像从前一样。「神啊,你是我的王……」(RSV小字 ),这一呼声是他的敬拜动作,紧接下来的是祷告(希伯来文「命定得胜……」 参 RSV小字 ),以及信靠的话。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祷告文转向雅各的神发出荣耀,即是,那位从很早的日子已属于以色列的神(或雅各的神--同一个人 两个名字 )。祂是我的王和我的神──整个会众同声的宣告,这是神,而不是人,祂曾『命定』这些古时的胜利。
──《每日研经丛书》
【】「我们靠你要推倒我们的敌人,靠你的名要践踏那起来攻击我们的人。」
野牛相斗以角互抵,又推又踏。此处的“推倒”和“践踏”都是借喻。
――《启导本诗注释》
「推倒」、「践踏」:借用野牛的举止比喻选民消灭敌人的情景。
――《串珠圣经注释》
靠你的名要践踏: 使人联想到水牛或黄牛凶猛跃起的画面,强烈表露诗人切盼仇敌被歼灭。
――《圣经精读本》
既是完全靠神,就不必问自己有无力量,乃问神,就是我们所倚靠的那一位,有无力量。感谢神,他的名是荣耀,有权柄,有能力的。我们虽然毫无所有,可是他要将他的丰富,放在我们手中,保罗说:“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 包忠杰《诗注解》
【】「因为我必不靠我的弓,我的刀也不能使我得胜。」
诗人决定放弃人为努力,专心依靠神的恩典。弓、刀都是当时战场上典型的武器,象征人的力量与能力。然而,不信靠神,只依赖自己能力与力量之辈,必自取灭亡。相反,承认自己无能、求神能力者,必获取真正的胜利。
――《圣经精读本》
这节强调:必不靠我的弓,我的刀也不能……,显然回应了第3节的话:「不是靠自己刀剑……,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是信徒最好的志向。惟愿我们都有如此的志向。血肉的膀臂是必败的。完全不自恃的,才能完全靠神。
── 包忠杰《诗注解》
【】「惟你救了我们脱离敌人,使恨我们的人羞愧。」
有了以上的志向,就必有本节的见证。恨我们的人,就是恨耶和华的,谁能恨耶和华而不羞愧呢。
── 包忠杰《诗注解》
【】「我们终日因神夸耀,还要永远称谢你的名。细拉」
终日……永远: 诗人许愿必要永远赞美神。既因神此时此刻所赐下的帮助,也因神在未来必有的帮助。由此看到诗人的信仰指向未来。
――《圣经精读本》
真蒙恩的人,必知道自己毫无所夸。凡他所有都是出于耶和华。这样,只有神是可夸的,神是配得荣耀的。
── 包忠杰《诗注解》
【】「但如今你丢弃了我们,使我们受辱,不和我们的军兵同去。」
你: 至14节,共出现6次“你”。诗人在反复求告神赐下往日的荣耀,神必掌管今日的试炼。
――《圣经精读本》
【】
描写被神丢弃的景况,先遭失败(9~12节 ),又受到敌人的嘲笑(13~16节 )。
――《启导本诗注释》
国家的苦况:神遗弃了祂的百姓,以致他们屡战屡败,被人剥夺、掳掠、充军到异国,受尽讥诮和欺凌。
――《串珠圣经注释》
第9b节最好译为现在式:「不和我们的军兵同去」,就像。若果真如此,以下的事就不足为奇;不过究竟其真实性有多少,尚值得探讨。就目前而言,神子民的痛苦,在第10~12节间不断加深:溃败、抢夺、杀害、分散、奴役;而比这些更糟的,是第15、16节所描述内心的失败:信心彻底瓦解,接受了第13、14节中世界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不仅打了败仗,更丧失了斗志。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借着苦难赏赐属天的祝福。诗人表达:虽然自己保持纯正,却被神丢弃,使他蒙受惨败与凌辱。与其说这是对神的抱怨,不如说因信赖掌管万事的神所发出的恳切呼求。若诗人充满怨恨与不满,就不必向神陈明这一切事由。1-8节也可证明这点,诗人承认往日的所有荣耀不是靠自己获取,皆因神的祝福。因此,诗人以埋怨的口吻向神说话,是悖论性的大胆的表达:惟有神施行救恩,才能除去所有的痛苦,拯救自己。由此得到以下教训 :①圣徒有可能遭遇无法理解的试炼;②此时应重新认识神的主权,更加迫切求告神;③如同约伯,遭遇的试炼是蒙受更大祝福的机会,。
――《圣经精读本》
【】「你使我们向敌人轻身退后,那恨我们的人任意抢夺。」
【】「你使我们当作快要被吃的羊,把我们分散在列邦中。」
似乎不是指被掳,而是一次民族危难。
――《诗雷氏研读本》
“快要被吃的羊”指不能用来剪毛的劣等羊,只有被宰吃的份,也可以是面临灭亡的意思。他们如被逐之民,如战俘分散各国,如同没有牧人的羊。
――《启导本诗注释》
【】「你卖了你的子民,也不赚利,所得的价值,并不加添你的资财。」
“卖了”是说当作不值钱的东西卖掉。他们有若奴隶任由敌人宰割。
――《启导本诗注释》
可译为「你以贱价把你的子民卖掉,并不要求获得高价」 ──因在神眼中,他们一文不值。
――《串珠圣经注释》
所得的价值,并不加添你的资财: 意味神使以色列受外邦支配,并不会带给他任何益处。相反,以色列的羞辱不仅遮掩神的荣耀,外邦人的侵略与掠夺,也带给百姓致命的损失,。尽管如此,神仍使以色列遭受外邦的践踏,原因实在难解。只是事实就是试炼本身并不意味一切。虽然不同状况会带出不同结果,然而,诚实人通过苦难获取更坚固的信心和更成熟的信仰,并通过更新的生命恢复神的名誉。
――《圣经精读本》
【】「你使我们受邻国的羞辱,被四围的人嗤笑讥刺。」
【】「你使我们在列邦中作了笑谈,使众民向我们摇头。」
「摇头」:鄙视的神态。
――《串珠圣经注释》
【】「我的凌辱终日在我面前,我脸上的羞愧将我遮蔽,」
我脸上的羞愧将我遮蔽: 羞愧之情占据全身心。
――《圣经精读本》
【】
敌人一天到晚辱骂毁谤,诗人片刻也忘不了被打败的耻辱。羞辱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致无地自容。
――《启导本诗注释》
【】「都因那辱骂毁谤人的声音,又因仇敌和报仇人的缘故。」
可作「都因听见辱骂和毁谤者的声音,看见仇敌和报仇者的脸孔」。
――《串珠圣经注释》
【】「这都临到我们身上,我们却没有忘记你,也没有违背你的约。」
【】为国民的忠心辩护,类似一些个人哀悼诗里,诗人对自己无罪的辩解。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受苦难遭刑罚本为偏离正道的结果,但诗人说他们既没有违背与神立的约,也没有去拜别的神,何以要受苦。
――《启导本诗注释》
祈求的基础:选民知道他们若背弃神,必会受罚;但现在他们没有忘记神,也没有违背神的盟约,为何遭此灾祸?选民于是求神不要把他们当作背约的人来看待,让他们不断遭受敌人屠杀。
――《串珠圣经注释》
【】
第17~22节的心灵探索,逐渐揣摩出一个重要的事实:灾难是一回事,而耻辱则是另一回事。败仗似乎证明神因忿怒而抽身,但现在则看出,祂只不过是不愿被人催促(23节以下 ),或按照众人的意思去做。本诗所探讨令人困惑的高低起伏,在基督教历史中亦有类似情况:蒙福期与荒凉期,进展期与退缩期,这些似乎与人的忠心或方法没有直接的关联。虽然主在睡觉的图画,看来似乎太天真,但新约中主却曾如此行,而所带出的教训直到今日都适用:参第23节与。
不过关键乃在第22节,为你的缘故一语,本诗并未多加说明,可是所暗示的思想极富革命性,即苦难可能不是惩罚,而是战争留下的伤痕,是在与神为敌的世界中,效忠于神所需付的代价。若是如此,情况就可反转过来看:受苦乃是在与神相交,而非与祂隔离,并且是在得胜的一方。因此保罗引用第22节时,不是存「一败涂地」的绝望(见以上9~16节的注释 ),而是满有把握,因为「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第23节所描述神在睡觉、漠不关心、远在天边等不过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实情由本诗最后一个字表达了出来:凭你的慈爱。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的心没有退后,我们的脚也没有偏离你的路。」
【】「你在野狗之处压伤我们,用死荫遮蔽我们。」
“在野狗之处压伤我们”大概是一句俗话,表示城被毁后荒凉的景况。以民战败,庐舍为墟,成为野狗追逐之地。此地境地,虽生犹死(“用死荫遮蔽我们” )。
――《启导本诗注释》
可意译为「但你竟然把我们抛弃在野狗藏身之处,在那里压碎我们,又用幽暗遮盖我们」;
「野狗藏身之处」描写极度的荒凉,整节强调选民所受的痛苦。
――《串珠圣经注释》
在野狗之处: 野狗栖身于荒芜凄凉之所。这一节用隐喻手法表现以色列的孤苦处境。
――《圣经精读本》
【】「倘若我们忘了神的名,或向别神举手,」
「忘了」:指不承认,不把耶和华当作真神。
「向别神举手」:即敬拜别神。
――《串珠圣经注释》
【忘了神的名】
神明的名字与祂的能力和固有的本质,通常有很密切的关系,。中的假先知试图将神的名字从百姓的记忆中消除,以方便他们引诱百姓跟从巴力。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祈求时不以耶和华为对象,是背约的行为,能够成为神惩罚百姓的理由。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诗人坦言自己不曾拜偶像,假若他说谎,知晓人心秘密的神必不会被蒙骗。旧约时代,普遍认为痛苦由罪而来,但正如约伯记的记载,神允许试炼暂时临到圣徒。我们应当默想毫无瑕疵却面对死亡的耶稣,反思试炼的深远意义,。
――《圣经精读本》
【】
诗人呼喊说,我们没有忘记神,没有追随假神,我们不敢作这样的事!因为神晓得人心里的隐秘。虽然没有明白所说的话有很深的含意,祷告文中引用了一句在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可以找到用来描述受苦仆人的感情句子。在那里神的服事子民也被称为一棵年幼的树,神亲自栽种它,并且愿意让它在祂的同在中成长。好像我们一样,可怜弱小的以色列对神的事情,仍需要有很多学习的地方。以色列必须学习的,并非单单因为神曾与她立了爱的约,他们就是唯一神所爱的国家。因为他们是神『特殊的子民』,这并不表示他们已经拿到神的保险单,可以免除战争中任何的败仗;以色列必须学习他们被拣选的目的;神在祂的智慧中,立意要以色列在战败中成为祂的仆人,而不是在胜利里。以色列要学习成为神受苦的仆人,而不是他们曾作过的胜利战士。
──《每日研经丛书》
【】「神岂不鉴察这事吗?因为他晓得人心里的隐秘。」
【】「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
说出人在一个与神对抗的世界里保持忠诚的代价(保罗在引述本节 )。
――《诗雷氏研读本》
以民自迁居埃及就受到列国的敌视,都是因为他们敬拜神。耶稣说祂来是“叫地上动刀兵”,正是因为信祂的人受到四周不信者敌视的结果。保罗引用这里的话,说明信徒为主的缘故,有若将宰的羊,但刀剑、苦难决不能使信徒与基督为人受死、复活后又看顾我们的大爱隔绝。
――《启导本诗注释》
指出他们不但没有离弃神,甚至为了坚持敬畏神而受逼害。
――《串珠圣经注释》
表达面对死境毫无防犯的极度痛苦。保罗在引用本节,描绘跟随耶稣的圣徒,在世上遭遇苦难的程度。
――《圣经精读本》
【】「主啊,求你睡醒,为何尽睡呢?求你兴起,不要永远丢弃我们。」
这是人在困惑中的呼求。诗人用“尽睡”来形容神不施救援之手。但他知道神不眠不休看顾人,所以作此呼求。
――《启导本诗注释》
主啊,求你睡醒: 诗人并不是真相信神在睡觉。只是运用拟人化手法,求神打破默然不语的沉寂状态,展开主动的拯救行动。
――《圣经精读本》
【】
23节诗人归结承受苦难的原因;24节描绘所处的凄惨境地。诗人带泪的求告,隐含速蒙救恩的企盼。
――《圣经精读本》
【】
恳求神醒来看看他们的苦况,并在他们即将死去(“伏于尘土” )的处境下“帮助”他们。
――《诗雷氏研读本》
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起来帮助他们(23- 26 ),不要再向他们掩面。
――《串珠圣经注释》
本诗的结语,诗人向神陈明所有状况,再次恳求神的救恩。
――《圣经精读本》
【】「你为何掩面,不顾我们所遭的苦难和所受的欺压?」
【】我们最喜欢向神问:“为何?”“为何睡觉?”“为何掩面?”特别是我们受苦的时候。信徒们哪,何以如此向呢?神是不会错误的,他不必说明原因,到了时候,我们就会明白一切。
── 包忠杰《诗注解》
【】「我们的性命伏于尘土,我们的肚腹紧贴地面。」
“伏于尘土”、“肚腹紧贴地面”是生命濒临死亡的描写。
――《启导本诗注释》
描述在神面前极度难过和完全谦卑的态度。
――《串珠圣经注释》
【】「求你起来帮助我们,凭你的慈爱救赎我们。」
“凭你的慈爱”。百姓根据神在约中的爱来呼求神。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凭你的慈爱: 诗人期待神施行拯救,根据是神的仁慈。这是绝不改变的真理,超越时空,适于万民。
――《圣经精读本》
当以色列呼喊说:『求你起来帮助我们!』,现在他们发现到神是一位战士,祂已准备流出自己的血,为要使祂的子民得到拯救(赛六十三章 )。但是这胜利是整个新世界的经历,在神的爱里,现在以色列只是受教去明白而已。从第二十六节,我们认识到以色列并不是如此傲慢,告诉神要祂怎样作,她所祈求的是神应做一些事情──任何事,即不只是保持沉默,而是让祂教导(maskil )祂的子民,祂正在为他们所作的是甚么事。我们是在幸福的境况,有足够的指引,认识到神实在透过让祂的子民经历失败而教导他们!因为,藉他指引,现在我们知道那位从世界开始已是将宰的羊,事实上是为祂立约子民被宰,就是当他们正受战败之苦,向神投诉的时刻。
──《每日研经丛书》
【思想问题(第43- 44篇 )】
1诗人落在痛苦的境遇中,切望被救后可以回到圣殿去称谢神的救赎(43:4)。可是,有些人却持相反的态度,在困苦中埋怨神,更不愿到教会去,即使他从困苦中释放出来了,他也不会感谢神。你对这些表现有何感受?
2诗人如何解决因遭不幸所带来的情绪低潮?参43:5。我们从他身上可有什么借镜呢?
3以色列能战胜迦南人,是因神帮助的缘故(44:2-3)。基督徒能过得胜的生活,在世上作盐和光,又是什么缘故呢?。
4作者向神申明:他的国家所遭遇的羞辱并非因他们违约所致(44:17-18)。由此看来,基督徒在祷告中可以向神申明事理么?参21节。
──《串珠圣经注释》
【 困境中,诗人想起列祖靠主得胜的事迹──仍牢记神的恩典;若换了是我……】
“赶走外邦人”说的是对迦南地(应许之地 )的征服,这在约书亚记中有记载。神将这块地赐给了以色列人,他们应该进入迦南地,赶走所有邪恶和反对神的人。神吩咐以色列人定居在这块地上,并且见证神的权柄和慈爱。四面受敌,使诗人想起神为百姓所做的一切,并因此提高了勇气。当我们受到攻击的时候,我们对神要有同样的信心。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万军的耶和华】据云法皇路易十四有一只珍贵的戒指,上面刻着三个字,这三个字代表他所事奉与爱好的次序:
第一个字是「神」
,即宇宙之主,万有之父。
第二个字是「法兰西」,即他掌权施令的国度。
第三个字是「玛嘉烈」,那是他爱妻法后的芳名。
身为法国之君,贵为一国天子,知道怎样处理轻重,将神放在第一位,国家放在第二位,爱妻次之。这是今日圣经中给信徒一个永恒不变的原则,亦即信徒对国族应抱的态度。
基督徒若谈爱国,为何将神放在第一,国家放在第二位?爱国者的态度岂非「国家第一,民族至上」吗?我们要知道,先有神方有国,有了国才有民,万有主宰乃是掌管天下万国之神,亦即以色列民所称之「万军之耶和华神」。
前墨西哥总理在其就职大典上曾经说:「美国人的祖先,在三百多年前由英伦跨越大西洋,借着五月花号上的船民一○三位,冒生命的危险到美洲大陆,寻找崇拜神的自由,所寻找的是那位『真神』(God )。我们的祖先到南美洲墨西哥,所寻找的是『金子』(Gold )。结果寻找真神的国家至今反而强盛,而我们寻找金子物质的国家,却是落后。」
真神(God )与金子(Gold ),英文字中间多了一个(L ),其L代表「欲望」、「性的冲动」(Libido ),而有天渊之别。由此可见,万军之耶和华神是万事万国的真神,他是掌管世上的万国,如:「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水再湍急,也不能越出陇沟一步,因为国度全是神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
「神啊,你是我的王,求你出令使雅各得胜。」
人在还未能称神为王之前,他必须先奉献自己,让神分别为圣。许多信徒在心中似乎没有这样尊贵的行动,结果他们的生活缺少能力与方向,也无力得胜试探。我的读者,你被强烈的试探所磨炼,你的决心似孩童所玩的沙堆,已被浪潮吞灭。你是否安静想过,究竟在你心的深处有没有对神说:你是我的王。基督掌王权,就有得胜的力量,你若认祂的至上权威,祂必发号施令,终致获胜。
看哪!你的王来了,常给你救恩。城门哪,抬起头来,荣耀的王将要进来,祂也是慈悲的救主,神要以祂右手将主升高,成为救主君王。先是君王,你承认耶稣为主为王,就必得救。
这是战争的口号!试探一近,仇敌似已得手,在战争的喧哗中决不可心力交瘁。这时你要仰望永生的主说:你是我的王!神子呀,求你命令得胜的行动。这样呼求,在地狱中的魔鬼必然逃跑,因为神却不忽略,雅各不过是虫,但是神为他争战,他就必然得胜。求主耶稣这位常胜者,胜过我们里面一切的仇敌。
──迈尔《珍贵的片刻》
「神啊,你是我的王,求你出令使雅各得胜。」
从来没有一个领袖,下命令叫他的军队失败的。领袖都愿意被认为英明神武,或尽量表现如此;即使逃命是重要大事,也要单方面宣布胜利;我们可以相当确定的说,历史从上没有君王这样作,公开出令失败的。神从来没有打败仗的纪录,因为祂是全能者,是真正的常胜者;说神会不得胜,就是亵渎,是不承认神至高的主权。
神愿意祂的子民得胜,是无可置疑的。这是我们所信的。为甚么诗人会这样说:“神啊,你是我的王,求你出令,使雅各得胜”呢?
雅各是以色列与生俱来的旧名,在雅博渡口,神才给他改名叫以色列。在那里,神的使者与他彻夜摔跤,直到黎明;在临去的时候对他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甚么时候他得胜了呢?不是在摔跤的时候,是他的大腿窝被摸了一把,放弃使用自己的力量,而切求祝福的时候。大腿是人身上最有力的部分,代表旧人天然的力量,夸口,必须被神彻底打垮。
这里提起雅各的旧名,是说在旧人的里面,有与神摔跤的东西,不肯降服,不肯让神作王。当人坚持要保留自己,神就不能在人的生命中作王,也就不能得胜。因为他如果得胜了,必然以为是自己力量得来的成就,归荣耀给自己,神就变成了次等地位;甚至他会成为暴君,把神变为小股东,不足轻重的帮闲者,甚或是助纣为虐。神不作这样的事。
主必须在凡事上居首位,掌王权。祂不惯于被人利用;必须让祂作王,完全俯伏在祂面前,祂才会出令。当神发出了命令,没有谁能违背的;“听从祂命令成全祂旨意的,有大能的天使”,天上的诸军和自然界,都遵照祂的旨
意,无不照祂的话行事。我们没有自己的私意,站在神一边,得蒙神喜悦,不靠自己的膀臂和刀剑,必然得胜。
追忆神在过去,如何恩待祂的子民,现在我们又遭遇到患难,仍然应当归回,仰望祂的恩典和大能。“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虽然“我为你们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这是何等的胜利,荣耀归于神。── 于中旻《诗笺记》
【】
「神啊,你是我的王。求你出令使雅各得胜。」
亲爱的读者,你应当知道︰当你在恩典中长进的时候,你就会遭遇到许多仇敌;但是这些仇敌都是主的战利品。
你用不着怕他们。你一踫他们,他们就会在你面前逃跑。神已经允许将他们交在你手里了。你应当刚强,勇敢!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慌!神是与你同在的,大能的勇士啊--你是大能的因为与你同在者是大能的。前去夺取胜利罢!
什么时候你的仇敌前来围困你,你应当夺取胜利!什么时候你的肉体衰弱了,你还当仰望神来夺取胜利!
你要知道︰在主耶稣的胜利里面,你也是有一份的,因为他不是单替自己得胜,乃是替众圣徒得胜;你要记得,当他得胜的时候,你是在他里面,所以在他得胜的时候,你就已经得胜了。
你应当承认;胜利已经属于你了,起来收集战利品罢。不论亚纳人,不论坚固城,都不足以威吓你。你是一支战胜的军队。在主的胜利里面去夺取你的一份罢。——梅尔
我们是君王的孩子。我们怎样才能加增我们至尊元首的荣誉呢?还是不敢索取我们的权力,甚至怀疑这些权力是否属于我们的呢,还是坚持我们皇室的特权,大胆前去索取我们承继的权力呢?——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
【 我刀我弓也不能使我得胜,那么,解救我的是谁?】你信谁或你信甚么?只有神值得你信,神从不让你失望。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有时我实在会不理解苦难,以致我埋怨、怀疑神。只是,为何要受苦?】
以色列尽管对神有信心(44:17)且顺服(44:18)还是被击败了。诗人不能理解神为甚么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但他并没有放弃寻找答案(44:17-22)。他感到痛苦不是他应得的,他揭示了受苦的真正缘由:因献身与神,他才受苦。保罗引用了诗人的这一抱怨来阐明因基督的缘故,我们要随时准备面对死亡,这样,我们所受的苦就不一定是惩罚了。那战斗的伤疤说明了我们的忠诚。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当生命不在股掌间时,当面对死亡危难时,你仍信神的拯救吗?】
作者祈求神以祂不变的爱来拯救百姓。没有甚么能把我们跟神的爱分开,就是死亡也不能。当感到生命受威胁时,求神拯救你。记住,就是死亡也不能将你与神分开。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绝境中,神好像总不是第一时间响应我,祂是要训练我吗?】
诗人的话暗示说,他不相信神离开了自己。神仍然在掌权,只是神好像睡着了似的。诗人想知道是为甚么。在新约中,门徒想知道为甚么耶稣在他们遇到风浪,也就是他们最需要祂帮助的时候睡觉。在这两种情况中,神当然要帮助我们,但神希望在信徒中建立的首先是信心。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四十四篇 万邦的耶和华】
英国出名医科学者,亚历山大·弗来明,于一九三九年发现盘尼西林,曾经帮助、挽救了许多生命,终获得爵士勋衔。有一次,他要到英国一个小埠演讲,便向航空公司购票。谁知那班机已满座。本来那地方不大,何以无机位?经查探之下,原来所有机位已经被英国卫生部职员为要听他的演讲而全部订下,他不能赴会了。各位,假想全班人都到,只差弗来明不能去的时候,这是多么没有意义呢!同样,在我们生命里、世界上、家庭中、国家有了经济与一切,但没有耶稣基督,是何等可怜!
人生的一切可比喻为○(零 ),所罗门于传道书所说一切是空虚,○+○=○无论多少个○,结果仍然等于○。但如果你信了耶稣基督,就如在零前面加上了「一」,三个○前面加上一就是一○○○。○越多,前面加上一,数目就越大。有了耶稣你的生命才会满足,才能有丰富的人生。但不免我们有时会想到,许多人有了耶稣,生命却仍是空虚,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把一的位置摆错了。我们知道,零加上一就有价值,但问题是把一放在前面或中间、后面呢?很多人在困境时常祷告、读经、聚会;等到有了「人生的八子」:学子、帽子、位子、妻子、儿子、车子、房子、金子(鉅子 ),样样齐全之后,就渐渐的把耶稣丢到后面去了,因此人生所得的价值显得便小了。
本诗表明,过去以色列的日子,神曾赐予许多奇妙的拯救;今日在战场上,竟然遭遇失败,受人讥笑轻视,痛苦和羞辱,一言难尽。根据神以往对以色列选民的救恩,他是万世万国万军的耶和华,他于现在和将来绝不失信于选民,唯独选民以色列对耶和华神的信任态度,所产生的价值有了变化。
耶和华是信实的,他的救恩计划,自创世以来即已规定,永远不会改变,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样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四十四篇 在困境中仍能歌唱!诗人如是,我可以吗?】
这首诗像是在 19节中的情景下唱出来的。那时有信心的约沙法被敌人包围了,在战斗之前利未人唱的就是这首诗歌。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