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 「(上行之诗。)耶和华啊,求祢记念大卫所受的一切苦难!」
2 「他怎样向耶和华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许愿,」
3 「说:我必不进我的帐幕,也不上我的床榻;」
4 「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觉,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
5 「直等我为耶和华寻得所在,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大卫所受的一切苦难」(1节 )),指为了迎接约柜所经历的曲折,包括「大卫因耶和华击杀乌撒,心里愁烦」(撒下六8 ))。 大卫定意要把神的约柜迎到耶路撒冷(撒下六2 )),并且为神建造圣殿(撒下七2 ))。他不是自己想做大事,而是盼望能满足神的心意(出二十五8 )),所以一天不能为神寻得「安息之所」(8节 )),就一天不能安息(3-5节 ))。一个人与神联合到了这个地步,凡事都体贴神的心意,神的心意也就成了自己的心意。 「直等我为耶和华寻得所在」(5节 )),原文是「直等我为耶和华寻得一个地方」(英文ESV译本))。大卫早就可以用以弗得来求问神(撒上二十三9 )),因此,他将约柜运到耶路撒冷,不是为了更方便地求问神,也不是为了增加政治影响力,而是为神寻找「安息之所」。此时的大卫「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一百三十一2 )),所爱慕的不是恩典,而是赐恩典的神;所追求的不是满足自己,而是满足神。 上一篇是上行之诗里最短的一首,因为那里所表达的是人的谦卑,谦卑的人话语不多。本篇却是上行之诗里最长的一首,因为这里所表达的是人与神联合,所以心里充满了神的心意。 在上一篇,大卫说「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一百三十一1 ));而到了本篇,大卫竟然敢「为耶和华寻得所在,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5节 )),过去八十年都没有人敢做这样的大事(撒上六9 ))。一个谦卑的人,不是不想为神做大事,而是凡事都「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十一36 ))。大卫已经被神破碎到了可以与神联合的地步,心里只剩下神,所要成就的都是神的意思(路二十二42 )),既不会用事奉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也不会把自己的意思强加于神。神让他停,他就安静等候(撒下六11-12 ));神让他做,他就竭力去做(撒下六14 ));神不允许他建殿(撒下七55 )),他就用余生专心预备材料(代上二十八2 ))。 本篇是一篇弥赛亚诗篇,徒七46引用了第5节,徒二30引用了第11节,路一69引用了第17节。全篇前后呼应: A. 大卫向神起誓(1-5节 )); B. 大卫寻求神的居所(6-7节 )); C. 大卫求神进入安息之所(8节 )); D. 为祭司和圣民祷告(9节 )); E. 为受膏者祷告(10节 )); A1. 神向大卫起誓(11-12节 )); B1. 神拣选锡安作自己的居所(13节 )); C1. 神赐福安息之所(14-15节 )); D1. 神赐福祭司和圣民(16节 )); E1. 神赐福受膏者(17-18节 ))。
6 「我们听说约柜在以法他,我们在基列·耶琳就寻见了。」
7 「我们要进祂的居所,在祂脚凳前下拜。」「我们听说约柜在以法他,我们在基列·耶琳就寻见了」(
6节 )),原文是「看哪!我们听说约柜在以法他,我们在雅珥的田野寻见它」。
「以法他」可能指「基列·耶琳」。迦勒之妻以法她的儿子户珥被称为「伯利恒之祖」(
代上四4 )),户珥的儿子朔巴被称为「基列·耶琳之祖」(
代上二50 ));因此,大卫的家乡伯利恒被称为「以法他」(
弥五2 )),「基列·耶琳」则被称为「迦勒·以法他」(
代上二24 ))。
「雅珥的田野」,意思是「森林的田野」,「基列·耶琳」意思是「森林之城」,「雅珥 יַעַר」是「耶琳 יְעָרִים/ker·yath’」的单数。
约柜从非利士回到以色列之后,就一直放在「基列·耶琳」(
撒上七1 )),大约有80年左右,至少包括:撒母耳作士师之前的20年(
撒上七2 ))、撒母耳作士师的12年(
《犹大古史记》卷6第13章294节 ))、扫罗作王的40年(
徒十三21 ))、大卫在希伯仑作王的7年半(
撒下二11 ))。扫罗并不看重神的同在,所以也不关心约柜,从来「没有在约柜前求问神」(
代上十三3 ))。而大卫爱慕神的同在,所以一旦国家稳定,首先想到的就是「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
5节 )),盼望为约柜找到一个「安息之所」(
8节 )),让耶路撒冷成为地与天的连结,将自己和百姓交在至高神的管理之下。
上图:基列·耶琳遗址。基列·耶琳位于犹大山地,在从沿海平原经梭烈谷上到耶路撒冷的路上,海拔约720米。
8 「耶和华啊,求祢兴起,和祢有能力的约柜同入安息之所!」
9 「愿祢的祭司披上公义!愿祢的圣民欢呼!」
10 「求祢因祢仆人大卫的缘故,不要厌弃祢的受膏者!」「耶和华啊,求祢兴起」(8节 )),这是约柜在旷野起行时,摩西的祷告(民十35 ))。 「安息之所」(8节 )),就是大卫为神所搭的帐幕(撒下六17 )),以及后来建造的圣殿(代上二十八2 ))。 「受膏者」(10节 )),指坐在大卫宝座上的大卫后裔。 所罗门在奉献圣殿的祷告中(代下六41-42 )),引用了8-10节。
11 「耶和华向大卫、凭诚实起了誓,必不反复,说: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宝座上。」神用起誓(11节 ))来回应大卫的「起誓」(2节 ))。大卫盼望为神「建造殿宇 בַּיִת」(撒下七5 )),神却反过来应许为大卫「建立家室 בַּיִת」(撒下七11 ));大卫关心「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5节 )),神却关心建立大卫的「宝座」(11节 ))。 当大卫与神联合的时候,神就先建立大卫,使大卫的家成为弥赛亚的家,大卫的宝座成为弥赛亚的宝座(撒下七5-16 ))。当我们放下自己、体贴神的心意的时候,神也会先建立我们,好使用我们来成就祂的旨意。
13 「因为耶和华拣选了锡安,愿意当作自己的居所,」
14 「说:这是我永远安息之所;我要住在这里,因为是我所愿意的。」
15 「我要使其中的粮食丰满,使其中的穷人饱足。」
16 「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圣民大声欢呼!」
17 「我要叫大卫的角在那里发生;我为我的受膏者预备明灯。」
18 「我要使他的仇敌披上羞耻;但他的冠冕要在头上发光。」「安息之所」(14节 )),原文与「安歇的地方」(民十33 ))、「安息地」(申十二9 ))、「可安歇」(二十三2 ))是同一个词。在旷野飘流期间,约柜在百姓前头行,「为他们寻找安歇的地方」(民十33 )),最终领他们进入神赐给他们的「安息地」(申十二9 ));现在,大卫把约柜迎进了「安息之所」(8节 )),这段漫长的旅程终于来到终点,令神心满意足。所以神回应:「这是我永远安息之所;我要住在这里,因为是我所愿意的」(14节 ))。 一旦锡安成为神的「安息之所」,人就得着了神出人意料的祝福:「我要使其中的粮食丰满,使其中的穷人饱足」(15节 ))。凡是为着满足自己,要让自己变得「更属灵」的人,都要变得饥饿缺乏;凡是为了满足神,愿意让自己成为神的「安息之所」的人,都要得着「丰满、饱足」(15节 ))。这是属灵追求的定律。我们若让自己成为「圣灵的殿」(林前六19 )),叫神能在我们身上得着荣耀、得着敬拜、得着安息,就不会缺少神话语的供应。 神的恩典总是超过人的所求所想。大卫在神面前的心愿是「愿祢的祭司披上公义」(9节 )),神却应允「要使祭司披上救恩」(16节 ));大卫在神面前的心愿是「愿祢的圣民欢呼」(9节 )),神却应允要让「圣民大声欢呼」。 「大卫的角」(17节 ))、「明灯」(17节 ))、「冠冕」(18节 )),都是形容弥赛亚的能力、权柄、真理和荣耀,最终都将成就在耶稣基督身上(路一69 ))。 神「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二十三2 )),供应我们的需要,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成长到一个地步,可以与神联合,让我们的身体成为「圣灵的殿」,让教会成为「神的殿」(林前三17 )),让神在我们中间得着「安息之所」。神领信徒上行的目的,就是「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林后六16 )),好让祂的能力和权柄在基督的身体里丰满地彰显出来,叫基督的仇敌受到羞辱(18节 ));让「祂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弗三21 ))。
为耶和华寻找住处(一三二1) 第一至五节。在大卫之后几个世纪,一些不知名的人士宣称大卫曾真正地‘上行朝拜耶和华’,他曾说:直等我在国民生活的中心为耶和华寻得所在。现在,大约在主前五○○年左右,当第二圣殿被建成后,很多立约子民中的善良成员非常关心这座新的建筑物,它应该成为耶和华的住所,好像从前所罗门的圣殿一样。在新圣殿的建筑物里举行的一次公开聚会中,有人藉着邀请会众回忆大卫在五百多年前所做的事情,也邀请神记得这事情。在我们继续下去之前,我们应当阅读撒下六章,提醒我们所发生的事情。当时,大卫将约柜带上耶路撒冷,这约柜是从以色列长期的敌人非利士人那处取回来的。我们也应该阅读所罗门在为第一圣殿举行奉献礼时所说的伟大祷文,这篇祷文可以在王上八章和代下六章找到。这篇诗与两个重要的传统有关,一个是神与大卫立约,祂要永远成为他的父亲;另一个是神保证要使锡安成为祂在地上的居所。在阅读这些经文之后,我们应该记着,在这篇诗写成的时候,大卫的王位已无法继承,而神所选择的居所已被尼布革尼撒毁灭,只有刚被清理的碎石和指望。莎士比亚曾如此说:‘头戴皇冠的人前路殊不容易。’撒下六章描述一位神的儿子,这段经文并没有将大卫理想化。他是一个很容易跌倒和非常普通的人。因为他自知是这样的人,他也知道他的子民也不能比他更好,他认识到,除非他将耶和华神放在国民生活的中心,他不能使他的国家走上正轨。这是他要做的事情。在第八节所提及的约柜,是一个细小的盒子,与一个孩子的棺木的大小差不多。传统来说,它是由摩西的日子传流下来的(出二十五10) ,以色列在旷野四十年中,它一直陪着他们。但是关于这个约柜,有两件重要的事:(一 )它是地上的一处,神用一种特别的方法与祂的子民相遇。(二 )这个约柜藏有全以色列生活的道德律法──十诫。(三 )在它之上,那撒拉弗翅膀的尖端,就是我们称为‘施恩座’的地方。在那处,神审判祂的子民,而审判的结果将会是怜悯。现在,大卫盼望要为这个约柜找一处永久的居所。在第三节,我们看到,当这位平凡和有罪的人将这个约柜放置在锡安的时候,他发出了一个誓言。他所许的愿看来曾被小心地保存下来。人民因这事情而尊敬他。‘耶和华啊,请你记念大卫所承受的困难’,当时他争取要从非利士那处夺回这个约柜。他曾用了多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项任务。但是,这是值得的,因为这个约柜象征着神的同在,这位神不单是大卫的神,也是他的祖先雅各的神。这是大能者的作为,不是大卫的作为。耶和华的所在地,大能者的居所。对于一位今日的印度教徒或是佛教徒来说,这句说话会使他感到惊奇!在地上找一处地方,让永生的神居住?神不是无处不在的吗?事实上,祂不是藏于万物之中,和每一个人之中吗?无论是新约或是旧约圣经的作者,他们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时候,与世界上其他宗教都不同,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我们现在所关心的是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观念就是神学家称旧约圣经所启示的‘独特主义’。这不单只在旧约圣经中,也都在新约圣经中出现,正如约壹章十四节所称的,道成为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比较这篇诗5节的居所 ),那即是说,住在一个独特的地方,一个独特的时刻在一个独特的人里面。第六至七节。正如今日不少的学者相信,这篇诗不单是宣读出来,而是行出来,好像我们今日表演圣诞故事一样,这两节经文将会很适合成为副歌的歌词,由其中一队代表着所有出席敬拜的圣殿诗班唱出来。Lo(意思是‘看’我们的表演 )!我们听说约柜在以法他。那是伯利恒的古名,是驴和襁褓的所在,它也是大卫的出生地──但是在这个时候,已没有大卫的子孙活在那里。路得也曾住在这里,她是大卫的外籍祖先,神曾将她带回家中,使她成为大卫的曾祖母。我们在基列耶林寻见──甚么?是约柜吗?因为耶林的意思是‘森林’,这里可能是指满有树木的山,其中亚比拿达的屋便是建在其中(撒下六3) ,从这地方,大卫与他的随从者胜利地将这约柜带出来(撒上七1 ,代下一4) 。我们是否在见证一种每年重复一次的宗教戏剧呢?在其中,有一样代表着耶和华的约柜的东西被带上来,交与祭司,众祭司欢欣和快乐地将它放置在神为它所拣选的居所之中(5节 )。然而,正如我们曾说的,当尼布革尼撒在主前五八七年毁灭耶路撒冷的时候,这个约柜已失掉了。神安息的地方(一三二8) 第八至十节。这几节经文可能是当祭司以胜利的喜悦将‘约柜’带进来的时候,在崇拜礼仪中采用的部分‘文稿’。文稿中的字提醒在场的神的子民,他们庆祝的是他们双重的被选:神拣选了一个人(在这里、他们是凭信心行事、他们只看着将来 )和一处地方。这地方就是在这里,锡安山上。但是他们要思想这样做的神学意义,为甚么神只是拣选了一点来启示祂自己?明显地,祭司和人民都穿起了最华美的衣裳来参加这项礼仪,甚至穿上了他们结婚的礼服,好像是神的‘新娘’(参看何一-三 )。这是神拯救的爱的象征,这爱现在使祂子民的得以自由生活,神用公义或拯救的爱作为祂祭司子民的衣服。但是,在整个礼仪中最受注目的,就是这些人民呼喊的说话:‘雅巍啊,求你兴起,与你有能力的约柜一同进入安息之所。’在这个呼喊中,他们认识到在某方面意义来说,神在约柜之中,好像是雅各的全能者在当地出现一样。但是约柜已经不存在了。第十一至十二节,回复。这位主礼牧师现在有一项宣告。他引用撒下七章,特别强调神与大卫所立的约。正如我们从前看过的,立约是那合法的‘外壳’,它包含了对宗教世界的一项独特贡献,就是神的hesed ,标准修订本译作神的‘慈爱’。而且,在那种爱中的信仰是不止息的。正如这位牧者所宣告的,神会将祂的爱教导每一个新一代的人,甚至比上一代人所能够明白的更多。一年复一年,藉着祂的法度,神将新的启示给予以色列。(徒八26) 。这启示当然包括了有关祂对大卫的应许的意义,虽然现在大卫的后代已经消失了!第十三至十八节,神的选择。第十三节用了ki 来开始。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翻译这一节经文:‘(我们相信 )耶和华已经拣选了锡安,使它成为祂的“家”’(参看8节 )。我要住在这里,因为是我所愿意的,那即是说,在创造世界之时已计划好了。神继续述说这项选择的最终目的,就是我要使其中的穷人饱足。正如主祷文同时讲及物质和属灵的粮食,在这里神的应许也是如此。因为在第十六节‘文稿’的这一段,我们再次看见第九节的字句,在那处,神的同在正是我们所需要真正的食粮。虽然约柜已失去了,但是锡安和她的圣殿、它的礼仪和祭司仍然在那里。最后,我们再一次学习神对大卫的拣选。这看来是何等重要的呢?在新约圣经中的撒迦利亚颂(路一68) ,我们看到引用了这诗的第十七节。第六十九节说:‘在祂仆人大卫家中,为我兴起了胜利力量的拯救者。’因为所讲及的角是一头牛的角。牛是以色列人所知道最强而有力的动物(因为在这个时代、农村中实在没有狮子和熊 )。明灯(撒下二十一17) 就是大卫本人,因为他将光赐给他的士兵(路一79) ,这与全以色列要成为世上万国的光一样(赛四十九6、 ,五十五3) 。受膏者这个词语的第一个意思是有油倾流在头上;其次,它表示献身担任一个职位,这个职位或许是君王、先知或是祭司。当然,这是希伯来弥赛亚的名称,是给予一位将要来取代大卫之位的拯救者。希腊文是基督。所以,新约时代的教会发现在这诗中有神向他们的应许,这应许是源自撒下七章,神在那处宣告大卫将‘永远’是祂的儿子。他的冠冕,要在他头上发光。这是以诗的方式描述大卫的皇权将会茂盛和生长,从花蕊发展为花朵。冠冕这个名词,希伯来文是nezer 。这个名词很容易使一些基督徒从中看到拿撒勒镇的名字来。然而,nezer 也是大祭司所带皇冠的名称(出二十九6) ;而发光(yatsits )的意思可以是指发火光或是闪烁,好像大祭司戴在他头巾上所带的金牌一样,在这块金牌上刻有‘归耶和华为圣’等文字(出二十八36) 。假若我们强调后者的意思,我们可以看见,新约圣经中希伯来书所重视的,基督就是那位大祭司,祂也是君王。总括来说,这篇诗正在说,以色列的盼望并不在于大卫王这罪人某些特别敬虔的行动,而是在于在神双重的应许。祂在约中拣选了大卫这个人作为神的‘儿子’(在诗人的日子、‘儿子’成为将要来的弥赛亚 ),祂又拣选了锡安这地方为祂的‘脚凳’。当祭司和人民一同按这诗的内容表演和祷告的时候,他们是将这些应许‘像用圣餐礼一样’活出来。最后,我们得承认这位诗人为神宣告了你的众子(首先是大卫的儿子、但也包括全以色列的意思 )若守我的约(12节 ),一切这些事情都会发生。这是因为只有这个约向我们解释神是怎样的,它向人类启示神的hesed ,要求人顺服所启示的圣言,这启示是在妥拉中赐给我们的。这个约又画出了神与以色列的关系,这个关系会不断更新(申五2) ,最后有永恒的结局。因此,我们有理据宣称,我们不是拥有一个‘新’约,而是一个‘更新’的约。基督徒阅读这篇诗时,需要严肃地记着这一节经文。--《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诗第一百三十二篇 第一三二篇约柜上到锡安 约柜从基列耶琳运送到刚征服的耶路撒冷,是一小段路程,却成为几世纪前从远远的西乃山开始之旅途的高潮。至少还有两篇诗生动地描述这件事:二十四篇因这位荣耀之王的圣洁而肃然起敬,六十八篇则刻划神伟大行伍的欢乐,并因祂拣选渺小的锡安为宝座而欢乐。本诗为此幅织锦图的另一条彩线:即大卫在此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前半说明,他定意要作成这事的决心,并追述当时的雄伟场面;后半配以神的定意及誓言,陈明祂必保守大卫的王朝,又亲自选定了锡安。 第10节提到一位新的“受膏者”,是由大卫而来,似乎暗示本诗在大卫之后写成。但历代志下六41、42 引用了第8~10节,证明本诗早在所罗门时代已经存在,因此可用于献殿的场合,那时约柜终于行完了大卫在此决心要走的这一程。 大卫向神起的誓(一三二1~5) 这是很特殊的一段,让我们瞥见大卫将约柜带入耶路撒冷的动机(撒下六章;代上十三~十六章)。若没有这一段,我们或许会误以为(有人曾如此认为)这是政治手段:使他的威望与新立首都的光彩达到颠峰。但这里显明,他乃是为了神的名声大发热心,知道这是他百姓的天命(雅各的大能者是雅各在预言十二支派的未来时,对神的称呼,创四十九24) ,并承诺(2节)一定要做成这事,无论代价如何(1节),且要速速办到(3~5节)。 这里的苦难不太可能指大卫年轻时所受的试炼,应该是指他费尽心思575 来办这件事,或许也包括他因乌撒之死(撒下六6 以下)而受的震惊与痛苦。他在耶和华面前欢欣跳舞的原因之一,也许是因他发觉自己再度蒙悦纳,而松了一口气。 3 、4.我的家与我的床,直译为“我家的帐幕”与“我床的榻”这些多余的字可能只是为诗句的润色而已。同样,不容睡觉也是常见的形容语(参箴六4) ,不需要按字面解。当时这件事曾耽搁了三个月之久。 前往锡安的游行(一三二6~10) 本段散布的代名词(约柜只用“它”提及),及零星的歌词,让人感受到,那出发去迎接约柜到锡安的队伍是多么兴奋;这些句子可能在重演这事件的仪式中用到。第6节所提对约柜的寻觅,仿佛在找一件已为大家遗忘的东西,这正如大卫所说的事实:“在扫罗年间,我们没有在约柜前求问”(代上十三3) 。约柜停放在默默无闻的基列耶琳(撒上七1、2) 576 ,这是以法他与雅尔的两个名字所指之地(6节;和合本作以法他……基列耶琳)577 后者(意为“树木”或“灌木丛”)特别让人注意这地点的偏僻、不适宜,参 PBV,“……在树林中寻见了”。 7. 于是,在经过寻找的仪式之后,敬拜者便面向耶路撒冷而去,所发的号令与九十九5、9 与一二二1 相似;这些话足令肤浅而心不在焉的敬拜大感羞愧。 8. 耶和华啊,求绦似,是摩西时代每逢“约柜往前行的时候”所作的祷告(民十35) ;六十八篇的伟大行伍,是由一类似的祈求作先导。在旷野中,约柜曾一程又一程地引导百姓,“为他们寻找安歇的地方”(民十33) ,但这一旅程如今快要结束了,第14节便强调此点。第二十三篇也记载一相似的旅程,是个人的经历,每天都到“可安歇的水边”(或休息之地),最后终于定居在家中。 9. 大卫第一次迎接约柜时,事先粗心大意,结果导致悲剧(代上十三11、12) 。这里的理想顺序,有此暗淡的背景;不过此次行伍以公义开始,以欢欣终结,让人想起大卫第二次的尝试,那次在出发之前曾要求,“应当自洁”(代上十五12) ,抵达后则为欢庆筵席。本节捕捉了此景,圣公会祈祷手册(Anglican Prayer Boo祂)用它作为基督徒为传道人与百姓的祈求。第16节是神相对的应许,可与以赛亚书六十一10 比较,那里应许“拯救为衣”、“公义为袍”。 10. 从本节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王(痰氖芨嗾)也在行伍中唱此诗。他不是靠自己,而是依赖大卫的成就,请求能进城;而这城也不是他的,乃是神的。他像基督徒一样,能大胆进前来:参,神“因大卫的缘故”所赐予的事,如列王纪上十五4 。在历代志下六4 l、42所记的时间之前,所罗门可能说了这些话;在他以后的王也可能同样用过。这种定期重演的看法仍属揣测,但的确有此可能。 神向大卫所起的誓(一三二11、12) 本诗的下半段,是上半段的光明回应,以神的誓言配对大卫的誓言,以神的应许荣耀百姓的祈求。大卫的家必定长存的承诺(撒下七llb~16),包括了日后其他的应许,这些都在弥赛亚的盼望中开花结果:见八十九19~37 的注释。对于动机良好的表态,神通常的回应为:不容许该王朝被消灭,并赐下它将永存的应许。 祂在锡安(一三二13~18) 这些应许既温馨又丰富,是出于爱,也需要爱的回应来成全。可惜人的回应常是怀疑,又想利用神的拣选,作为逃避祂审判的庇护所(耶七章,尤其8~15节),或进行贸易的本钱(太二十一12、13) 。许多事件和经文都剀切陈明,以色列人对神向锡安的承诺完全误会了。见四十六4 ,四十八1~3 ,八十七篇,一二二8、9 等的注释;并参其中所提的新约经文。 16. 第11~18节是对第1~10节的整体回应,这项应许则是应允第9节的要求,参该节注释。 17 、18.这两节是对第10节的祈祷丰富的回答。角、明灯、冠冕,这三个名词无需多加解释,显然意指能力、明智578 ,与王的尊严。但请注意,冠冕所用的字(与大祭司的圣冠相同),让人联想到它象征王的圣洁。这位王我们的大君王,他的荣耀不单在于能力,更在于圣洁。要发光一语,直译为“要开花”也许是提醒人,神所造之物有生命活力(正如17节让人感意外的动词:发芽〔和合:发生〕),不像人所做会发亮的东西;也或许是要人想起那根开花的杖,就是神为祂的大祭司亚伦所赐的印证(民十七8) 。 因此,本诗始自艰难的环境与不屈不挠的决心,而以荣耀作结束那承受应许的王充满荣光,得胜仇敌;这乃是原初的理想,也是最佳的结果。
575 他忍受的苦难 一语,直译为:“他的受苦”,与希伯来文“凡未受苦……”很接近,那段话出现于守赎罪日的规矩之中(利二十三29) 。
576 撒母耳记下六2 称之为巴拉(Baale)犹大,历代志上十三6 指出,这是“属犹大的基列耶琳”的另一个名字。那里的拼音为 Baalah。
577 雅尔 是耶琳 的单数;基列耶琳之名的意思是“树木地之城”。以法他 通常是指伯利恒或其四周之地,有些注释家认为,这里用这字指出,寻约柜(或为此事的召集)始于伯利恒,而终于基列耶琳。然而德里慈( Psalms , Ⅲ,310页)指出,迦勒的妻以法他生了一子(户珥),他被称为“伯利恒之祖”(代上四4) ,他的儿子朔巴后来又被称为“基列耶琳之祖”(代上二50) ;因此伯利恒附近的地区似乎就以“以法他”著称(弥五2) ,而基列耶琳的附近,则被称为迦勒以法他(代上二24 ,RV、RSV 小字)。
578 但撒母耳记下二十一17 称大卫为“以色列的灯”,也许暗示本诗的应许是指,会有一位相称的继承人登上宝座。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诗一百三十二1 】〔上行之诗。〕「耶和华啊,求你纪念大卫所受的一切苦难。」
这首王者的诗包含两部分:祈求耶和华记念大卫把约柜运往耶路撒冷的热心,因而祝福他的王朝(1~10节 );以及耶和华的回应:应许会成就大卫之约(11~18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求告诗,供庆典游行时歌唱之用。诗人求神恩待坐大卫宝座的王。从文字和内容看,很可能写于王国初期献殿时(代下六41~42 ,为所罗门献殿祷词一部分 );但也可能为庆祝新王登位之用。诗歌中有大卫迎神约柜入耶城的描写(代上十五5~16) 。
“苦难”:大卫因发誓为神建殿(见2~5节 )而经历的艰困(见撒下六~七章 王上十一12~13 ,十五4~5) 。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礼仪诗:本篇的主题包括约柜,以及神拣选耶路撒冷和大卫家的事。这首诗或许是在庆祝君王登基的大游行时所唱诵。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与神的殿: 这首诗是对神圣殿的赞美诗,是为了朝拜圣殿所唱的朝圣者之歌。本诗的作者不甚清楚,但据诗人告白说自己亲自将神的约柜安置在圣殿来看(6-9节 ),极有可能是所罗门王(代下5:2-5) ,可能是在圣殿筑成献殿之时所作的诗(代下6:41-42) 。诗人称颂了神之荣耀,称谢神对大卫所施的恩典与所立的约。这首诗分成以下三个诗段:①大卫为神之圣殿而发的热心与所许的愿 (1-5节 );②所罗门建造圣殿(6-9节 );③神对大卫家的应许(10-18节 )。
所受的一切苦难: 指大卫为了寻得神所居住的圣所,并为了在那里供奉约柜而担忧与愁烦(代上13-15-17-22章 )。
――《圣经精读本》
本诗纪念大卫建造敬拜之所的愿望,和神对这位牧者君王的慈悲应许( 见撒下7:1-13 。
关于本诗的题记,见诗120篇序言。
见代上22:14 。大卫所受的苦难,有些是自己造成的,有些是外来的。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5 】
这是很特殊的一段,让我们瞥见大卫将约柜带入耶路撒冷的动机(撒下六章 代上十三~十六章 )。若没有这一段,我们或许会误以为(有人曾如此认为 )这是政治手段:使他的威望与新立首都的光彩达到颠峰。但这里显明,他乃是为了神的名声大发热心,知道这是他百姓的天命(雅各的大能者是雅各在预言十二支派的未来时 对神的称呼 创四十九24) ,并承诺(2节 )一定要做成这事,无论代价如何(1节 ),且要速速办到(3~5节 )。
这里的\cs9苦难不太可能指大卫年轻时所受的试炼,应该是指他费尽心思来办这件事,或许也包括他因乌撒之死(撒下六6) 而受的震惊与痛苦。他在耶和华面前欢欣跳舞的原因之一,也许是因他发觉自己再度蒙悦纳,而松了一口气。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10 】
诗人求神纪念对大卫所作的应许:大卫曾千方百计为耶和华建殿,而耶和华应许大卫的国在面前永远坚立(撒下7:16) ; 诗人因此恳求耶和华不要丢弃的受膏者(大卫的子孙 )。
――《串珠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2 】「他怎样向耶和华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许愿,」
见撒下7:1-13 。历史记录没有提到这个誓言。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2~5 】
“直等我为耶和华寻得所在”。参看撒母耳记下七章2节 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这一段诗体现了大卫为建造圣殿而有的热心。在征服战争中获胜,享有政治上的安定之后,他想到自己住在香柏木的华丽宫中,约柜反倒放置在微不足道的幔子中(撒下7:1-2) ,便觉心痛,从而想到要建造圣殿。
――《圣经精读本》
【诗一百三十二3 】「说:“我必不进我的帐幕,也不上我的床榻;」
大卫决心把为神建造圣所,视为头等重要的大事。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3~4 】
我的家与我的床,直译为「我家的帐幕」与「我床的榻」──这些多余的字可能只是为诗句的润色而已。同样,不容睡觉也是常见的形容语(箴六4) ,不需要按字面解。当时这件事曾耽搁了三个月之久。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4 】「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觉,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
更加进一步深化3节内容,表现大卫的心完全为建造圣殿的热切所占据,无暇兼顾休息与睡眠。
――《圣经精读本》
这是东方式的比喻(箴6:4) 。诗人觉得如果不为神的约柜预备安放之处,就不得安心。他对神的圣工非常关心,以致把其他的一切都放在第二位。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5 】「直等我为耶和华寻得所在,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
【诗一百三十二6 】「我们听说约柜在以法他,我们在基列耶琳就寻见了。」
“以法他”。这里所指的大概不是伯利恒(创三五19) ,而是基列耶琳(撒上六21~ ,七2 ,代上一三6) 。
――《诗雷氏研读本》
“基列耶琳亦”作“雅阿尔”,在希伯来文有“森林之野”的意思。
――《启导本诗注释》
大卫和随从在以法他(即伯利恒 )听到有关约柜的消息,随即在基列耶琳找着约柜(撒上7:1) ,并把它运去耶路撒冷。
――《串珠圣经注释》
以法他: 指示罗(撒上4:3-11) ,基列耶琳: 被誉为“树木之城”(撒上7:2) 。神的约柜自从非利士回到以色列之后,一直放置在此地,直到大卫将约柜放在俄别以东家。
――《圣经精读本》
本节所提对约柜的寻觅,彷佛在找一件已为大家遗忘的东西,这正如大卫所说的事实:「在扫罗年间,我们没有在约柜前求问」(代上十三3) 。约柜停放在默默无闻的基列耶琳(撒上七1、2) ,这是以法他与雅尔的两个名字所指之地(6节 和合本作以法他……基列耶琳 )──后者(意为「树木」或「灌木丛」 )特别让人注意这地点的偏僻、不适宜,参 PBV,「……在树林中寻见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听说约柜。诗人的意念一下子转到了没有固定居所的约柜。
以法他。这句诗歌的含义不明。有人认为“以法他”是指伯利恒,因为以法他是伯利恒的古名(创35:19) 。也有人认为是指基列耶琳(代上2:24-50) 。约柜在那里放了二十年(撒上7:2) 。
基列耶琳。英文KJV版为“树林”。希伯来语是Qiryath Ye′arim。
――《SDA圣经注释》
【诗一三二6 以法他和基列耶琳】
好几处的经文都证实以法他是大卫的本乡(得四11 ,弥五2) 。「雅阿尔(Jaar )的田」(NIV )一般被认为是基列耶琳(和合本 ),约柜在此存放了二十年。请参看:撒母耳记上六21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7 】「我们要进他的居所,在他脚凳前下拜。」
“脚登”:约柜。
――《启导本诗注释》
「脚凳」:指约柜。
――《串珠圣经注释》
脚凳: 指约柜,此处体现了诗人对神的敬畏之情与谦卑态度,意指约柜对诗人而言是神,但对神而言仅是脚凳而已的临在。
――《圣经精读本》
在经过寻找的仪式之后,敬拜者便面向耶路撒冷而去,所发的号令与九十九5、9 与一二二1 相似;这些话足令肤浅而心不在焉的敬拜大感羞愧。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一三二7 在他脚凳前下拜】
第一,约柜必须视为神看不见之宝座的脚凳(出二十五10~22) 。第二,脚凳必须视为宝座整体的一部分,代表最接近王的事物。第三,脚凳的象喻有极深长的意味,因为它代表王使仇敌服在他之下(见诗一一○1 的注释 )。最后,在脚凳前下拜是表达崇敬的方法之一,与俯伏在神或王的脚前相同。撒缦以色三世的黑石碑描绘以色列王耶户在亚述王面前以嘴亲地。在《埃努玛埃利什》史诗中,玛尔杜克敉平叛乱,自显为众神之首后,诸神集会亲吻其足。这是向王和神表示臣服的常见动作。握住脚部是自贬和恳求的姿势,各种各样的亚喀得文学都提到它。逃亡或作出恳求的人握住王脚,来表示臣服或投降,并且提出请求。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8 】「耶和华啊,求你兴起,和你有能力的约柜同入安息之所。」
“安息之所”:帐幕为旷野时代神的象征居所,以色列人流浪旷野进入迦南的安息(书一13) ;神的约柜自帐幕移入圣殿,圣殿也成为神的安息之所。
――《启导本诗注释》
「求你兴起」:即抬起约柜。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啊,求你兴起,是摩西时代每逢「约柜往前行的时候」所作的祷告(民十35) ;六十八篇的伟大行伍,是由一类似的祈求作先导。在旷野中,约柜曾一程又一程地引导百姓,「为他们寻找安歇的地方」(民十33) ,但这一旅程如今快要结束了,第14节便强调此点。第二十三篇也记载一相似的旅程,是个人的经历,每天都到「可安歇的水边」(或休息之地 ),最后终于定居在家中。
──《丁道尔圣经注释》
求神惠临以色列人为祂预备的安息之所(代下6:41-42) 。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9 】「愿你的祭司披上公义,愿你的圣民欢呼。」
大卫第一次迎接约柜时,事先粗心大意,结果导致悲剧(代上十三11、12) 。这里的理想顺序,有此暗淡的背景;不过此次行伍以公义开始,以欢欣终结,让人想起大卫第二次的尝试,那次在出发之前曾要求,「应当自洁」(代上十五12) ,抵达后则为欢庆筵席。本节捕捉了此景,圣公会祈祷手册(Anglican Prayer Book )用它作为基督徒为传道人与百姓的祈求。第16节是神相对的应许,可与以赛亚书六十一10 比较,那里应许「拯救为衣」、「公义为袍」。
──《丁道尔圣经注释》
披上公义。圣洁是对于担任圣职之人的要求(伯29:14 ,启19:8) 。
圣民(chasidim )。见诗36篇补充注释。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0 】「求你因你仆人大卫的缘故,不要厌弃你的受膏者。」
“受膏者”。指大卫国度里每一个继任的君王。
――《诗雷氏研读本》
从本节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王(你的受膏者 )也在行伍中唱此诗。他不是靠自己,而是依赖大卫的成就,请求能进城;而这城也不是他的,乃是神的。他像基督徒一样,能大胆进前来:参,神「因大卫的缘故」所赐予的事,如列王纪上十五4 。在历代志下六4 l、42所记的时间之前,所罗门可能说了这些话;在他以后的王也可能同样用过。这种定期重演的看法仍属揣测,但的确有此可能。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一个继承王位、担负起神圣职责的大卫后裔,在就任时都应献上这样的祷告。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1 】「耶和华向大卫凭诚实起了誓,必不反复,说:“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宝座上。」
见撒下7:12 。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1~12 】
本诗的下半段,是上半段的光明回应,以神的誓言配对大卫的誓言,以神的应许荣耀百姓的祈求。大卫的家必定长存的承诺(撒下七llb~16 ),包括了日后其他的应许,这些都在弥赛亚的盼望中开花结果:见八十九19~37 的注释。对于动机良好的表态,神通常的响应为:不容许该王朝被消灭,并赐下它将永存的应许。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1-12 大卫的王朝不是早就结束了吗?怎么……后来又怎么样呢?】
关于大卫的儿子要永远坐在以色列的宝座上的应许,记载在撒母耳记下7章8至 29节中。这个应许有两个部分﹕(1 )大卫的后代只要跟随神就可永远统治以色列;(2 )大卫的王朝永无止境。第一部分是有条件的,只要顺服神(" 遵守我的约和我所教导他们的法度 " )他们的王朝就可以继续。第二部分是无条件的。这应许在大卫的后代中,那永远掌权的耶稣基督身上实现了。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1~18 】
大卫之约(11节 撒下七12~16) 最终要在千禧年的国度里应验,到时从锡安(耶路撒冷 )统治的弥赛亚,要为世人带来平安和繁盛。“大卫的角”(17节 )。弥赛亚(耶二三5 ,三三15 ,结二九21 ,亚三8 ,六12) 。“明灯”。神保证大卫后继有人。参看列王纪上十一章36节 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神对诗人的回答:耶和华必履行诺言,实现的应许,赐福给大卫的子孙和耶路撒冷。
――《串珠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2 】「你的众子若守我的约合我所教训他们的法度,他们的子孙必永远坐在你的宝座上。”」
这一节诗的内容与代下6:42 所记录的所罗门献殿时的祈祷相一致。诗人恳求神根据所立之约来祝福他。神所立的约最后借着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而得以完全成就(路1:32) 。
――《圣经精读本》
对大卫的应许是以顺从为条件的(王上8:25 ,撒下7:14 ,撒下7:12-16) 。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3 】「因为耶和华拣选了锡安,愿意当作自己的居所,」
因所罗门所建造的圣殿而居住在锡安的耶和华,如今居住在‘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的信实圣徒的灵魂中。
――《圣经精读本》
【诗一百三十二13~18 】
这些应许既温馨又丰富,是出于爱,也需要爱的响应来成全。可惜人的响应常是怀疑,又想利用神的拣选,作为逃避祂审判的庇护所(耶七章 尤其8~15节 ),或进行贸易的本钱(太二十一12、13) 。许多事件和经文都剀切陈明,以色列人对神向锡安的承诺完全误会了。见四十六4 ,四十八1~3 ,八十七篇,一二二8、9 等的注释;并参其中所提的新约经文。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4 】「说:“这是我永远安息之所,我要住在这里,因为是我所愿意的。」
“如果以色列民族保持对上天的效忠,耶路撒冷就会永远屹立,作为神所特选的”。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5 】「我要使其中的粮食丰满,使其中的穷人饱足。」
如果以色列人遵从了神的计划,他们在属世方面也必兴旺(申18:1-14) 。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6 】「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圣民大声欢呼。」
使祭司披。这是对第9节祈祷的回应。以色列不幸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她的祭司不但没有披上救恩的外衣,反而亵渎了真正的崇拜(结22:26) 。
圣民(chasidim )。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7 】「我要叫大卫的角在那里发生;我为我的受膏者预备明灯。」
「大卫的角」:指王权。
「灯」:永存的象征。此句表示大卫的后代要永远为王(王上11:36) 。
――《串珠圣经注释》
此处的“角”意指王权,“受膏者”则意味着祭司的职分,这些都预言着照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为永恒的君王与大祭司的耶稣基督(来7章 )。
――《圣经精读本》
发生(samach )。“发芽”。其名词semach“苗裔”指弥赛亚(耶23:5 ,33:15,亚3:8 ,6:12)。
明灯。参王上15:4 。
为我的受膏者。指国王大卫。“受膏者”希伯来语是mashiach(即“弥赛亚” ),其词根mashach(“涂油” )。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7~18 】
“角”代表能力。“大卫的角”代表大卫王朝的王权。“发生”:象树木一样生长。“明灯”代表后代延续,有永远为王的意思(王上十一36) 。“冠冕”:在大卫宝座上作王。
――《启导本诗注释》
这两节是对第10节的祈祷丰富的回答。角、明灯、冠冕,这三个名词无需多加解释,显然意指能力、明智,与王的尊严。但请注意,冠冕所用的字(与大祭司的圣冠相同 ),让人联想到它象征王的圣洁。这位王──我们的大君王,他的荣耀不单在于能力,更在于圣洁。要发光一语,直译为「要开花」──也许是提醒人,神所造之物有生命活力(正如17节让人感意外的动词发芽〔和合发生〕 ),不像人所做会发亮的东西;也或许是要人想起那根开花的杖,就是神为祂的大祭司亚伦所赐的印证(民十七8) 。
因此,本诗始自艰难的环境与不屈不挠的决心,而以荣耀作结束──那承受应许的王充满荣光,得胜仇敌;这乃是原初的理想,也是最佳的结果。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7-18 大卫的角──大卫的后裔──指的是谁?】
那“为大卫发生”的角说的是大卫王后裔中的一位。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的确是个辉煌的国王(王上3:10-14) ;但这些经节指得更远,说的是大卫的另一个后裔──弥赛亚耶稣(太1:17) 。弥赛亚的权柄、威严和荣耀将永远长存。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18 】「我要使他的仇敌披上羞耻,但他的冠冕要在头上发光。”」
「他的冠冕」:指大卫及后代的王冠。
――《串珠圣经注释》
冠冕(nezer )。“授任圣职”,或“圣职授任的标志”。指王冠或大祭司的冠冕(出29:6) 。七十士译本用“我的圣洁”替代“他的冠冕”。
发光(sus )。其名词Sus(“开花”或“前面的装饰” )指大祭司冠冕上刻着“归耶和华为圣”的闪光的金牌(出28:36-37) 。
――《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31- 132篇 )】
1你以什么为你生命中的满足呢?参131:1-2。今日有些信徒的属灵危机,就是过分忙碌事奉,忽略与神静处的学习。你有没有因为「重大和测不透的事」而陷入属灵危机中呢?
2神拣选锡安作居所,又应许大卫家王位永保(132:11-14),这是否无条件的赐予?今日神应许赐信徒的福气,又是否备有条件?
3当耶和华复兴以色列国时(132:17-18),会否忽略个人的复兴及昌盛?参15-16节; 太10:29 。你是否相信耶和华既是邦国兴亡的历史主宰,同时又是照顾人入微的父神呢。
【诗一百三十二1 】〔上行之诗。〕「耶和华啊,求你纪念大卫所受的一切苦难。」
神会忘记我们的罪孽,但从来不会忘记我们的苦难,特别是为要成全神心意而受的苦难。祂要把我们所有的眼泪,都装在祂的口袋里。但有的苦难是我们自己找来的,这在神面前没甚么价值。我们要为神的心意而忍受麻烦、搅扰,并花费心力。在大卫的感觉里,神的满足远比他自己的满足重要。
―― 江守道《上行之诗》
【诗一百三十二1 】「求你纪念大卫所受的一切苦难。」
这首诗特别为纪念约柜搬入圣殿,由所罗门准备迎接的庆典。大卫已经离世数年,但当他们要完成这项任务时,就缅怀先哲的宏志,他曾在耶和华面前誓约,向雅各的大能者许愿。他们纪念大卫,他的名屡次提及:「因你仆人大卫的缘故」,「耶和华向大卫起的誓」,「我要叫大卫的角在那里发生。」
人所记得的,神怎会忘记呢?如果祂忘记圣徒信心的功夫与定心的劳苦,不是就显得不义了吗?祂与大卫所立的约,使所罗门的殿终于完成。神必看着祂儿女终生为祂努力的工作,历代伟大祷告的地方,流出血汗的工厂,受苦的处所。以及辛劳的足迹所及之地,都被神所纪念,祂纪念大卫所受的一切苦难。祂记得一切的祷告、眼泪及苦楚。时候一到,他们以为荒废无用的成为完美的机构。没有努力哭泣与祷告不被神纪念的,一切你所真正需求的,准备的,到时必成为事实,向你暗示。任何好事决不会失落,有一天你的梦想完全实现,从天上的立场来观看,必心满意足了。
──迈尔《珍贵的片刻》
【诗一百三十二1~11 大卫向神许愿;圣所永隆】
一位常到凡门岗拜见华盛顿总统的人说:「没有人能拦阻华盛顿不去参加主日的聚会。每当主日早晨,总统的早餐桌上都是客人,但是总统从来不曾因着这些客人而疏忽了敬拜神,破坏了他敬拜神的习惯。到了时候,他就不和客人作假意敷衍,欲诚心诚意的邀请他们一齐参加主日的聚会。」——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一百三十二2 一个少年的异象】「他怎样向耶和华起誓。」
哪个少年不曾编织过理想的华冠,有一天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但等经历了岁月的旅程,头白了,皮皱了,早就忘记了他当年的心愿,连在梦中都不曾重返那迷失的路径。 大卫是合神心意的人,因为他的心志与别人不同。他向着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起誓许愿:
“我必不进我的帐幕,也不上我的床榻; 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觉,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 直等我为耶和华寻得所在, 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诗一三二3-5)
这个少年的异象,真的与众不同。一般的年轻人,在他的年龄,还只知道追逐嬉戏;他就在心头上有一重深忧。 那是他刚刚记得事的时候。他在故乡伯利恒(以法他 ),听大人们述说士师以利时代的往事,说到神的约柜如何被外邦非利士人掳去。以利的孙子,非尼哈的儿子以迦博,他名字的意思就是“荣耀离开以色列”,是因为他是在遭受这羞辱的惨败时生的(撒上四21) 。年老的以迦博,仍然活在那里。他的背已经佝偻了,却不是给失败的耻辱压得弯曲的。以迦博走到哪里,或人在谈论时提到他的名字,都提醒他们:“荣耀离开以色列了”;可是,没有哪个以色列人想作点甚么事。 以色列岂没有男儿吗?年轻的大卫,就觉得不能忍受,这是对以色列的神的羞辱!他深心向神起誓,宁愿刻苦己心,不在帐幕积聚财富,不能在床榻上舒身安息,不眠不休,定要寻得神的约柜,把这当作生命中的首要事件。结果,在登上王位之后不久,大卫就把约柜运到锡安城。(诗一三二6-10) 神对大卫的感应,是向他起誓立信实的约:“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宝座上…我要叫大卫的角在那里发生;我要为我的受膏者预备明灯”(诗一三二11-18) 。这应许特别实现在那称为大卫苗裔的耶稣基督身上,祂是拯救的角,是人类的唯一盼望。 合神心意的大卫,不随从少年的私欲,自幼专心爱主,寻求神的约柜。到作王以后,仍然记得唯一要先作的事,就是为神的约柜寻得居所。这是何等的意愿!但愿现今的青年,能有这样的心志,以神的荣耀为念。
── 于中旻《诗笺记》
【诗一百三十二2-5 先把自己的事办完,再办神的事?我……】
这里说的是大卫要建圣殿的意愿。大卫作王的时候,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华丽的宫殿,但神在百姓中间的象征──约柜(出25:10-22) 仍然在帐幕里(撒下6:17 ,7:1-17)。这令大卫很不安宁,直到他要着手改变这情形时才平静了下来。他开始筹划为约柜建殿。(最后这座圣殿由他的儿子所罗门建成 )。我们必须过亲近神的生活,让神通过我们成就祂的意旨,否则我们很难安宁。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一百三十二2~8 】「他怎样向耶和华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许愿,说:『我必不进我的帐幕,也不上我的床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觉,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为耶和华寻得所在,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我们听说约柜在以法他,我们在基列‧耶琳就寻见了。我们要进祂的居所,在祂脚凳前下拜。耶和华阿,求你兴起,和你有能力的约柜同入安息之所!』」
约柜在当时就是代表神的自己,神在祂的百姓中,就是借着约柜来显现,所以人对约柜有渴慕的心,就是表明对神有渴慕的心。
六节另译:「我们在以法他就听见了约柜」,以法他即伯利恒(弥五2) 。大卫幼年在伯利恒牧羊时,就向往着约柜。扫罗作王时约柜一直停留在基列‧耶琳,那里是森林地区,约柜隐藏埋没在山地里,只有有心的人才能找到。大卫的惟一心愿就是要成全神的心愿,为神在祂的百姓中建造安息之所。
神有一个心愿,要住在祂的百姓中间,但是祂需要祂的百姓为祂豫备居所。大卫得到了神的启示,就在神面前有许愿,但他并不像雅各那种买卖式的许愿,他宁可吃苦,也要全心全意为神寻得居所。因此大卫作王,第一件事就是攻打耶路撒冷,要为神的约柜豫备地方。
―― 江守道《上行之诗》
【诗一百三十二8 】
「耶和华阿,求你兴起,和你有能力的约柜同入安息之所。」
所罗门对圣殿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重新建造的——除了约柜以外,每一件东西都是新的。在圣殿那里有新的祭坛,新的洗濯盆,新的幕幔,新的桌子,和新的灯台等,并且所有在圣殿里的东西,都比在帐幕里的东西更大。洗濯盆和灯台是扩大了一倍。建筑物以及其中每一件东西的尺度,都比从前所有的更大。只有约柜仍然是一样的没有改变。
在旷野里的帐幕,是预表神在祂那些作旅客的子民中间的亲自同在,那更加宏伟的圣殿,则预表神在祂已建立了国度的子民中间的亲自同在。当然,在那快将来临的国度里,我们对基督的十架牺牲,比诸现在必有更深的体会。同时,对于圣灵的丰满,也必有更高的认识。然而,那恒久不变的约柜在提醒我们,叫我们知道神对祂儿子身位的见证,永远是一样——从不能加大或修改。我们对基督和基督工作的认识是可以增长的,但基督的本身却永不改变。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诗一百三十二9~10 】「愿你的祭司披上公义!愿你的圣民欢呼!求你因你仆人大卫的缘故,不要厌弃你的受膏者。」
这里是说大卫渴望神能得着适当的事奉和敬拜,为此,大卫求神成全他的心愿。
―― 江守道《上行之诗》
【诗一百三十二11~12 】「耶和华向大卫凭诚实起了誓,必不反复,说:『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宝座上。你的众子若守我的约,和我所教训他们的法度,他们的子孙必永远坐在你的宝座上。』」
这是神对于大卫心愿的反应。大卫要成全神的心愿,神却先为大卫成全。我们在神面前只要有一点点的心愿为着祂,祂马上就向我们有万分的心愿。
哦,神和大卫正如两个好朋友,这一个要成全那一个,但那一个却说:我要先为你成全。
大卫要为神建立一个家,神就先要为大卫建立一个家;大卫要坚立神的宝座,神就先为大卫坚立他的宝座。
要知道,神在地上的家,是借着大卫的家;神在地上的宝座,是经过大卫的宝座。如果大卫的家不建立起来,神在地上不能有家;如果大卫的宝座不先坚定,神在地上的权柄也无从彰显。大卫的家就是神的家,大卫的宝座就是神的宝座。所以我们要看见,神在我们身上所作的一切,似乎是成全我们,实在也是为祂自己。这两个确是合而为一的。
―― 江守道《上行之诗》
【诗一百三十二13 】
于主后六一二年的高尔(Gall ),修道院院长,想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建造修道院作传福音之用。当他进入森林后,走到瑞士的高尔,该地在康士登乃(Constana )的东南约十九英里,有一块岩石地。高尔到该处时,一不小心被一枝树椿绊倒跌在地上。他的同伴们就想上去把他扶起来,可是老人家躺在地上不肯起来,他用诗一三二篇14节 的话,告诉他们说:「这是我永远安息之所,我要住在这里,因为是我所愿意的。」修道院的地址就这样选定了。这就是后来以藏书、学术、艺术闻名一时的圣高尔大修道院的缘起。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一百三十二13~14 】
「因为耶和华拣选了锡安,愿意当作自己的居所;说:『这是我永远安息之所;我要住在这里,因为是我所愿意的。』
大卫在本篇诗前段说:我要为神豫备一个地方。神在这里回答说:这个地方正是我所愿意的,我愿意把这里当作我自己的居所。大卫摸着了神的心,他所愿意的就是神所愿意的,大卫愿意了神的愿意,神人如此联合,何等美丽。
―― 江守道《上行之诗》
【诗一百三十二15 】「我要使其中的粮食丰满,使其中的穷人饱足。」
凡是愿意满足自己的人,都要变成饥饿缺乏的人。凡是愿意满足神的人,都要变成饱足丰满的人。这是属灵追求的「铁」律。
教会若让神得着安息,神定规把祝福倾倒在他们中间,连最穷的人也可以饱足。
―― 江守道《上行之诗》
【诗一百三十二16 】「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圣民大声欢呼。」
神的答应总是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大卫所求的是祭司披上「公义」(九节 ),他不过是要事奉神的人,都是蒙恩得救公义的人,神的答应是祭司要披上「救恩」,我的祭司都要披上完全的救恩;大卫所求的是圣民「欢呼」,神的答应是圣民必「大声欢呼」。完全的救恩要显在祂百姓中,叫我们在祂面前显出一种快乐的光景,叫我们欢喜跳跃,大声欢呼。
―― 江守道《上行之诗》
【诗一百三十二17~18 】「我要叫大卫的角在那里发生;我为我的受膏者预备明灯。我要使祂的仇敌披上羞耻;但祂的冠冕要在头上发光。』」
「角」是权柄,也是能力;「大卫的角」是代表权柄和能力。这里意即神的权能要完全彰显出来,羞辱众仇敌。而大卫的冠冕,却要在头上发光;神所膏的人要为祂发光。
―― 江守道《上行之诗》
【诗一百三十二篇总论】
这首诗的感觉乃是说到,一个人被神破碎之后,他的心愿如何。骄傲的人只知道自己,但谦卑的人所想的是神。当人关心神的心,愿意成全神的心意时,神也关心他,要成全他。
―― 江守道《上行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