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阿,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问题是:谁能来到耶路撒冷神的圣殿(“圣山”来朝见祂呢。
――《诗雷氏研读本》
大卫形容有资格在圣山作客之人的品格。第1节那同义的平行问句在下文得到十一个答案,当中描述义人的品格是:在行为、言语、态度和财政上都是正直的。这些品格不是人天生所拥有,而是神所赐予的。
――《诗雷氏研读本》
“帐幕”指圣殿。“圣山“指锡安山。
――《启导本诗注释》
本篇为进殿诗,帮助来圣殿敬拜的人明白入殿的礼仪。进殿诗中列有十要,例如行为正直、作事公义,以至不放债取利、不受贿赂。这首诗后来应用到个人亲近神应有的品德上。
1节为朝圣者发问,2~5节为答复,5节下半为对遵行者的应许。
――《启导本诗注释》
朝圣者的问题:谁能住在神的圣山(锡安山 )。
――《串珠圣经注释》
这是一篇朝圣的礼仪诗,是选民进入圣殿时所唱的。
――《串珠圣经注释》
谁能: 质问居住在神的帐幕和圣山,参与末世安息的圣徒应具备的生活态度。真挚严正的询问促使人回顾生活、谨慎身心。人败坏到极点,凭自己的力量决不能成圣,,,然而靠着神的恩典却被称义。这并不意味圣徒不再有责任行公义。使徒雅各呼吁: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无效的。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正确的敬拜态度。采用古代近东典型入殿形式。古代近东,礼拜的人进入圣所之前,要问圣所祭司,自己能否入殿。本诗以这种形式展开,独到之处在于,入殿条件一般多半提出仪式的要求,。然而本诗却一再强调敬拜之人的心灵态度。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诗人为何毫不保留地表达困扰和抑怨﹖──《灵修版圣经注释》
帐幕一字,令人想起两种情境:一种是正式的敬拜与献祭场合,圣山强调这一点;另一种则指慷慨好客的帐棚生涯,寄居与住表明了这一点。诗常将这两个观察混合在一起,将崇拜者视为期盼得住处的客旅,将前来敬拜视为归家,,。如此一来,谁能寄居……?的问题,就显得更发人深省,因为每个人都将个别与主面对面,而「罪孽不能成为?的宾客」,NEB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旧约中常出现帐幕这词,是别有所指?】
帐幕和圣山是两个交替运用的字,都代表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点──神居住的地方。希伯来人的诗歌中,意念上的重复比声音或韵律的重复为多。
――《灵修版圣经注释》
【】「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
指出住在神圣山的人应具备的资格,而3-5节则用实例加以说明2节的含意。
――《串珠圣经注释》
他的品格:真诚。希伯来文ta{mi^n译为无可指责(和合本作正直 ),似乎稍嫌消极;其含义为完整,或全心全意而扎实。第二个字,公义,是旧约道德的根基;这绝非陈腔滥调,因为有一些伦理体系不以这一点为基础,而是建立于快乐或自我满足的追求之上。
最后一个词,真诚,意指确实、可靠,不单是正确而已。这个人所说的话,能代表他自己,。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答案是:生活与行为都顺服神的人。
――《诗雷氏研读本》
朝圣者得到的答复。
――《串珠圣经注释》
基督徒的伦理要求。并未详细阐明圣徒的实践伦理,圣经还有其他伦理诫律。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德性,而是活出神百姓生命的真诚态度——行公义、好真理、爱邻舍,林前13章 )。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他不以舌头谗谤人,不恶待朋友,也不随伙毁谤邻里;」
他的言语:受约束。谗谤一字的背景为「走来走去」,窥探各样事情,或到处散播流言,参另一种表达 。其意义比较接近传播丑闻,而非造谣中伤。译作朋友的希伯来文,其含义随上下文而异,这里仅是指「另一个人」;这种公道的态度更合乎全文,而不是形容狭义的对友人忠诚。最后一句话中,随伙毁谤可以指「投以轻蔑之辞」(参 葛利纽 ),或指「鸡蛋里挑骨头」,不必要的挑剔(参 克巴确克 )。说:「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这整节正能伸张其意。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眼中藐视匪类,却尊重那敬畏耶和华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
“藐视”。即鄙视,看不起。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他的同伴:划清界限。第4a节看来颇累赘的句子,其实就是讲忠诚。这个人不是在将自己与别人比较,只是在表明他的立场:宣告他所爱慕、所秉持的原则是什么。所记,亚伯兰对两个王的态度,可以说明这点,以及必须付出的代价为何。在匆促起誓方面(4c节 ),这里的要点是自己吃亏,不是让别人遭损(与耶弗他或希律的困境成对比 );虽然如此,教导说,在发现自己的错误后,是可以恳求对方开释的。所应许的事并没有推翻;对方仍然可以坚持;因此这条中庸之道还是可敬的,值得去尝试,以避免步入轻易放弃或愚侠式的耿直两种极端。在,保罗有更进一步的解说,他不仅将优柔寡断与负责任的修正看法作一区分,而且也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持守诺言的字句,与达到真正的目的,二者也有区别。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不放债取利,不受贿赂以害无辜。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
“放债取利”。参看至46节和至13节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正直人事事顺利,又能与神相交,事业发达。
“放债取利“:参;. ――《启导本诗注释》
「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是全篇的结论;这样的人不但可以住在神的圣山,且获神的保护和照顾。
――《串珠圣经注释》
必永不动摇: 身处战祸的人,最迫切的期待是安定、和平。这世界是善恶的战场,生活在这世上最热切的盼望是安全。坚固人心的盘石(18:2)与藏身之处,就是住在基督的话语里,与圣灵同行。使徒保罗教导:渴慕坚固我们的神,。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放债取利(5a节 )在圣经中遭定罪,不过并不是指一般的商业行为,,而是指在弟兄遭难的状况下,仍然藉他图利,这可由与的对比看出。后面这段经文同时禁止卖食物给他以取利。在家庭中,软弱者需由家人承担;在家庭之外,律法允许人随意处理,但禁止勒索,鼓励慷慨(参 ,。本篇看不出对弟兄与有需要的陌生人可作差别待遇。
5c.他的地位:保证安全。此处的思路超过了进门、受到欢迎;其实第1节的问题,是问可否住宿,而非可否进入,因为本篇所描写的品格,是神要塑造在人身上的,而不是祂可从人身上找到的。诗中常用动摇来描写安全受威胁(,,原文 );要得保障,不是投靠强者,乃是坚心信赖神,如,,。惟有如此,本篇的最后一个希伯来字的意义,才得充分发挥:「他将不动摇,永不。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5 16篇 )】
1居圣山之人(15:1-5)的品格也是基督徒应有的品格么?你在那方面要更多的追求呢?
2大卫祈祷的时候,有很强烈的信念,这信念是什么?参16:2。在这前提下,他避免什么?见4节。坚持什么?见7-8节。
──《串珠圣经注释》
【】
【谁能住在你的圣山】「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圣洁的人不会只站在会幕的外院,他一定想与大祭司那样进入里面,但那是不可能的,到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普通的敬拜者只能在外面,惟有大祭司才可一年一次在里面停留片刻。
我们的经验多么重要,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进入圣所,靠着耶稣的宝血得以停留在那里,由于这位大祭司,我们才可体验神的同在与恩宠。我们可以用我们一生来事奉。我们好似所罗门的仆人站在王面前,聆听训诲,照祂命令去办事,或收起活动的翅膀只与祂相交。
这是否你的经验呢?那么细心研究诗所述的条件。也许你还不够真诚,口舌不如谨慎自制;或者你在工作上不够诚实,或者你还没体会基督宝血的能力,洗除死行而服事永活之神。
要常住在至圣所,要有牺牲。你要有这样的心愿,让主耶稣为我们成就的发生功效。在内心中若有什么缺欠,要转向大祭司,求祂施恩,带我们到神的面前,留我们在那里。
──迈尔《珍贵的片刻》
「耶和华啊,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诗人在这里所发的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
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宗教的意义是宗从,教导;因此要与所敬拜的对象接近,受教导而遵行。宗教(Religion )源自拉丁文religare,是重新联合的意思。堕落的罪人,怎能亲近神,与神复和呢?
诗人列举了基本的品德:正直,是没有弯曲;公义,没有偏邪;诚实,不仅是言行没有伪诈,而且从心里可靠。
大卫自己,像是具有这样的条件。他离世之后不久,他儿子所罗门对耶和华说:“你仆人我父亲大卫,用诚实,公义,正直的心,行在你面前。”一个儿子能如此为父亲见证,可见是真实的,不是作给外人看的,来源不是道听涂说;而且他父亲去世不多年,记忆犹新,绝不会年远湮忘,舛错模糊;而且那是对神说的,不容串通砌词诈欺。虽然我们都知道,大卫不是没有过失,但他有这些基本品德,是合神心意的人,有多么难得。
除了积极有所为的品德之外,在消极方面,还弃绝恶事,有所不为,也是同样重要。这些原则,表现于伦理生活,和社交生活。不是空言高论,而是有实际的礼义廉耻。
礼:谨饬言语没有过失,只说造就人的好话:“不以舌头谗谤人,不恶待〔中伤〕朋友,也不随伙毁谤邻里”;
义:有正确价值观念,以真理和道德为标准,“他眼中藐视匪类,却尊重那敬畏耶和华的人”:不是以财取人,结交豪富,也不是以自己利益为标准,对我好的就是好人;
耻:诚实守信,“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
廉:正直有爱心,“不放债取利,不受贿赂以害无辜”。
这样的道德标准,是没有过失的完全人,以人的努力,没有希望达到。因为“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我们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靠自己的义行,没有办法亲近神,到神的帐幕和祂的圣山。
因此神差祂的儿子基督耶稣降世,祂没有罪,却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只有信靠主耶稣基督,因祂在十架所流的宝血,得救赎而称义,踏着祂所开的路,才可亲近神。── 于中旻《诗笺记》
【】
曾有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布商,他的店主在主日利市百倍,常常尝试于主日关门专心上教堂做礼拜,但遭遇到顾客朋友的批评攻讦,这事使他伤透脑筋,常常无法于主日上教堂做礼拜;有一天,在他祷告中想出了一套绝顶的妙法。他在主日清晨写了一张白纸黑字「忌中」,贴在店门,而上教堂,顾客朋友远看「忌中」,人人走避;每一周都如此,顾客朋友惊奇地问,你家死了几个人?好可怜哦!终于他表明了信仰立场,于主日老旧人「忌中」,但心灵重生复活,他需专心恭守主日,欣慕耶和华的圣殿,请大家谅解,购买请于周间。
——林政杰《诗的讲章》
【】
杀人放火,乃是众人看为大罪,但那舌头害人的罪,是一样的利害。从舌头可知健康状况:医生可凭舌头的颜色及舌苔,判断是否有肠胃病。健康的舌头是粉红色滋润的,如果表面裂纹而干,可能表示患有肾病。吸烟过多,呼吸系统或口腔发炎,均会使舌头红肿。灵性的健康情形也可以由人的舌头得知;健康者常说感恩及造就人的好话,患病者则常说埋怨与批评人的话。曾听人说:「谤人之舌比蛇更毒,蛇咬一口只伤一人,医不难;谤舌一言却伤三人,谤者一,听者一,受谤者一。」俗语说:「谋杀能伤人身体,闲语却能毁人品格。」闲言闲语别人怎样坏,自己却如何棒。
说:「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 要如他一样控制舌头?我…】
话语是带有能量的,它反映了我们自己,及我们和神的关系。当基督徒能够控制自己不说诽谤的话,不传舌,敢于抨击罪恶,在言语中带出忠诚,可能比任何东西更能显出我们的身分,因此,警惕你所说的话啊!,可以更多了解控制舌头的重要。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在金钱挂帅的今天,竟还高呼不取利,换了是我……】
有些人热切追求金钱,为了得着它宁愿改变神赐给他们的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假若金钱已成为你生命的一种控制力量,你就非要好好约束它不可,否则它将会伤害别人,还会破坏你与神的关系。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十五篇】
曾有一「银烛台」的故事,后来被编为圣诞剧本,描写一个无赖之徒,投宿某传道人家中,翌日清晨将传道人家中的银烛台偷走,途中被警察抓到,警察询问传道人时,传道人说是自己送给那人的,那人因而大受感动悔改。这真是因恶成善的「好故事」,在圣经和圣灵的光亮中,神的儿女们必能察出其中的错处来。
做神的儿女若灵命不长进,是因灵性有毛病。曾有一次,某城市的自来水管不通,后经翻起部分水管,才发觉青蛙塞在里面而阻塞。曾有一次教会晚间聚会失电,查不出其原因,软线似乎完整,经再详细检查,就发觉只断一线之差。属灵的人不只是挂名,需连结在基督里,被圣灵充满,否则不能称之为「完人之范」。
以前曾有一位英王领受浸信会浸礼,他把一手举起不浸,牧师说浸礼要全身浸入水里,他坚持不浸右手,牧师问他为何?他说,我还有一仇人未报仇,我只留右手是作报仇用的。
早前台湾有位陈姓兄弟,原是著名扒手,估计扒过新台币陆佰万,盗迹遍布全身,后来在牢中悔改信主;之后曾经有人要他去卖冒牌灯泡,可获利不少,但他觉得灯泡既冒牌,又未上税,不是基督徒可以作的,未接受。后来又有人要他只坐在旅馆里面,指挥行盗,就可分利三分之一,不必亲自出马,陈姓兄弟虽很穷乏,但因已洗手不干,了结已往;后来沿街叫卖冰淇淋,但也宁愿受苦,甘心清贫。
作完全人在原文之意,是在基督里长进的意思,正如一条有生命的鱼能逆水往上游;向下扎根,往上发展;如保罗所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作个成熟、成长的基督徒;亦即完全的重生,并非改良,要完全弃绝罪恶旧性。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十五篇 得居圣山者的品行有这样那样,在现今世代,还要这样作?】
神呼吁祂的子民过圣洁的生活,在这篇诗里,告诉我们十个原则,使我们知道当如何去行。我们生活在那些道德败坏的恶人之中,我们的道德标准不是从这个罪恶的社会而来,乃是从神而来的。,56:1,,,――《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