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15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大卫的诗。)耶和华啊,谁能寄居祢的帐幕?谁能住在祢的圣山?」

人怎样才能与神亲密相交,将来住在天上「更美的家乡」())?答案是「追求圣洁」()),因为「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
「帐幕」和「圣山」都代表与神同在的地方。当时大卫还没有建立圣殿,而是在大卫城搭建了一个「帐幕」用来安放约柜 ()),大卫城所在的锡安山也被称为「圣山」())。
上图:帐幕示意图。

2「就是行为正直、做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

3「他不以舌头谗谤人,不恶待朋友,也不随伙毁谤邻里;」

4「他眼中藐视匪类,却尊重那敬畏耶和华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

5「他不放债取利,不受贿赂以害无辜。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

以色列人借贷给神家里的弟兄,是为了济贫救急,分享神的恩典和供应,因此不可向一同承受神应许的弟兄「放债取利」())。而借贷给不信主的外邦人是商业行为,所以「借给外邦人可以取利」())。
2-5节所列举的十样品德的总纲就是「爱神、爱人」()),这些都不是天然人的性情,而是从基督的生命里出来的,是真实信心的外在记号。因此,「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是真正重生得救的人。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另外的十诫

诗的变化是何等多!这次我们有一套新的十诫!它们是以崇拜祷文的形式写下,在圣殿大门外颂唱用的。百姓从平原或高地的乡村来到耶路撒冷,参加每年三个大节期中的一个。一群祭司使他们停步,教导他们诵读或颂唱下列十句声明。作完这事后,朝圣者才准进入圣殿和崇拜神。

以色列的百姓常常是朝圣者。就算当他们已在自己的土地上定居,他们也常常朝着神的国前进。在旷野时,神在摩西为祂所搭的会幕中与祂的百姓同在。每一个早晨,百姓收起他们自己的营幕,然后作出一日的路程,步向应许之地。但是主的营幕也被收起,祂会与百姓同行当日的路程,正如传统记载的,日间用云柱,晚间用火柱。直至黄昏,祂与祂的百姓一同再次搭起营幕过夜。这是何等伟大的记号,帮助以色列明白内蕴的意思!但是现在以色列用一座石造的建筑物为祭坛,他们被提醒,正如所写的:‘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因此,崇拜者仍视这座坚固石造的建筑物,只是反映会幕的记号,神仍然在他们每日的路程中,在他们中间。

在他们进入圣殿前,他们必能够背诵的是甚么呢?这篇诗提供崇拜者十句声明,提醒他们在旷野所接受的十诫,就是我们在出埃及记二十章见到的。其他的先知也曾列出相类似的项目,帮助百姓明白他们的信仰。参看以亚赛,以赛亚提供六个教训。在,弥迦提供三个类似的教训。有两个;而阿摩司则集中在一个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声明,在初期基督教的世纪中,拉比们宣告,妥拉中六百一十三条的教训,都在这几行中找到。所以现在当他们接近圣殿的门前,百姓便请这些‘祭祀的先知’。或者,我们可以如此说,当值的牧者,教导他们这些信仰的基础。这里就是他们受教一个例子。在第一节的问题后,第二节便开始回答了。

(一 )他行为正直。如诗第一篇所指的,‘正直’一词的字根解作‘完全’,‘完整’。所以它描述一个诚实的人,不是‘三心两意’的人,而是好像耶稣所说‘清心的人’。同样的字可在中,用来描述挪亚。跟着这节经文之后,便是所有人类败坏的描述,然而在创世记中并没有说,挪亚不是一个罪人。

(二 )行事公义。是指一个与神有良好关系的人,他作神所作的事,他的心转向神,而不是自己。

(三 )心里说诚实话的人,就是心里想甚么,便说甚么的人,没有掩饰。在,耶稣说:‘凡称呼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

(四 )狡猾、恶意诽谤是被禁止的,因为你不能同时爱你的邻舍,又说他的坏话。在同样情况下,耶稣警告说:若你说了一些有关于他的坏话,除非你首先请求他饶恕你,否则你不要进入祭坛中去崇拜。玛丽皇后二世曾举行一个宴会,有一些客人杂谈一些所谓的私奔、奸淫、追债等等的事,她问他们有否读过这一篇诗,藉此不觉间改变他们的话题,然后,她向他们诵读这节经文。

(五 )诽谤的谈话会引致罪恶的行动,专爱对朋友做出邪恶的事!

还有一些诫命

(六 )公义的人藐视那些被拒绝的人(他们被神拒绝、因此此刻在立约之外 )。这并不表示他嘲笑他们,或者放弃他们,让他们迷失,因为神并没有这样作。正如神仍关怀他们,崇拜者也必定如此。但是他必定如此。但是他必须学习对神忠诚与不忠诚之间的分别。

(七 )我们需要常常记着一点,在旧约中没有任何用来描写宗教或宗教性的字,因为圣经并不是有关宗教的书,而是有关:(甲 )神,和有关(乙 )生命的书,使用那敬畏耶和华的人这些字,我们的诗人所表达的,并不是宗教的观念,而是敬畏与惊讶中承认永生神的奥秘观念。

(八 )一个人可以作出一个应许,而他不能预见它的结果;但这并不表示他应该背弃他的话。例如,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结婚,并且宣告说:‘我与你结婚……无论疾病或健康……直至死将我们分开。’后来,他(或她…… )变成堕落、欺诈,和不忠诚,但是没有任何理由,另一方也要转过来而不忠。

(九 )按照摩西的律法,金钱乃是神所赐的礼物,因此只用作买卖日用品。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所以它并不是用来赚取更多的金钱。人比金钱更重要。故此假若一位弟兄或朋友有困难时,人应该借给他足够的金钱,使他能应付难关。后来,当他有能力时,便要偿还所借数目。但是你不能因此收取任何利息,原因乃是你已得到权利,去帮助贫穷的人,特别是假若他因不幸而变成如此时,这样你便是作神所作的事了。还有,当你发现‘赚取利息’在希伯来文是‘咬痛’时,你就会认识到摩西的律法是如何考虑这整件事了!另一方面,借钱与外邦人作买卖交易则是另外一回事

(十 )从古至今在东方,各种祸害之一是收取贿赂;更坏的是,无辜的人因此而被判罪。这样的一种行动,是一项严重的罪行,破坏爱与怜悯的一致。

很明显地,这十诫是从摩西诸诫命的律法中撮要出来一些例子。它们事实上不是‘命令’,正如在出埃及记二十章列出来的,并非命令,只是‘话语’而已。它们是十诫,神的‘十句话’。但是上述所选择的,已足够向普通人显示,真正的信仰并不只是‘遵守诫命’。真正的信仰结出果子来。这些果子来自一个慈爱、温和、慷慨的人。他是一个永远如此、彻底可靠、永不动摇的人。正如耶利米所说的,这个人有律法写在他心版上,他务必同时(甲 )‘认识神’,并且发现(乙 )他的罪已被赦免

经过五年的任职,罗斯福总统(President Franklin Roosevelt )在一个感恩崇拜中,引用了这最后一节经文,然后加上:‘因为国家仍将她的生命建基于道德原则下,这艘国家的旧船仍在同样的航线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十五篇

第十五篇合神心意的人

这篇问与答的模式,可能是仿效古代世界某些庙宇中的状况,崇拜者会询问,入内敬拜的条件为何,而祭司则给予答覆。不过,一般的回答总是列出仪式方面的要求(参,,但此处颇出人意料,耶和华的答覆是要鉴察人的内心。,也出现同样的情形,那两处所描述的高潮,进一步刻划出清心之人的福气;本篇则只作原则上的陈述。

神是接待人的主人

帐幕一字,令人想起两种情境:一种是正式的敬拜与献祭场合,圣山强调这一点;另一种则指慷慨好客的帐棚生涯,寄居与住表明了这一点。诗常将这两个观察混合在一起,将崇拜者视为期盼得住处的客旅,将前来敬拜视为归家(如以下)。如此一来,谁能寄居……?的问题,就显得更发人深省,因为每个人都将个别与主面对面,而“罪孽不能成为痰谋隹汀保ㄎ4,NEB)。进一步的解释,见以下第5c节的注释。

人是神的宾客

这里并没有列出所有状况;尚有其他情形,可从以上提到的诗第二十四篇,以赛亚书第三十三章两处的答覆,略窥一般,八福以及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也都可相提并论。这个人最重要的特色,是正直。

2.他的品格:真诚。希伯来文 ta{mi^n 译为无可指责(和合本作正直),似乎稍嫌消极;其含义为完整,或全心全意而扎实。第二个字,公义,是旧约道德的根基;这绝非陈腔滥调,因为有一些伦理体系不以这一点为基础,而是建立于快乐或自我满足的追求之上。

最后一个词,真诚,意指确实、可靠,不单是正确而已。这个人所说的话,能代表他自己(与成对比)。

3.他的言语:受约束。谗谤一字的背景为“走来走去”,窥探各样事情,或到处散播流言(如:希伯来文的以下;参另一种表达,。其意义比较接近传播丑闻,而非造谣中伤。译作朋友的希伯来文,其含义随上下文而异,这里仅是指“另一个人”;这种公道的态度更合乎全文,而不是形容狭义的对友人忠诚。最后一句话中,随伙毁谤可以指“投以轻蔑之辞”(参,葛利纽),或指“鸡蛋里挑骨头”,不必要的挑剔(参,克巴确克)。说:“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这整节正能伸张其意。

4.他的同伴:划清界限。第4a节看来颇累赘的句子,其实就是讲忠诚。这个人不是在将自己与别人比较,只是在表明他的立场:宣告他所爱慕、所秉持的原则是什么。所记,亚伯兰对两个王的态度,可以说明这点,以及必须付出的代价为何。

4c、5.他的处事:可敬。前面两句(4c、5a节)需要其他经文来补充解释;第三句(5b节)则显而易见。最后c节)是此段的结尾,也是全篇的总结。

在匆促起誓方面(4c节),这里的要点是自己吃亏,不是让别人遭损(与耶弗他或希律的困境成对比);虽然如此,教导说,在发现自己的错误后,是可以恳求对方开释的。所应许的事并没有推翻;对方仍然可以坚持;因此这条中庸之道还是可敬的,值得去尝试,以避免步入轻易放弃或愚侠式的耿直两种极端。在,保罗有更进一步的解说,他不仅将优柔寡断与负责任的修正看法作一区分,而且也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持守诺言的字句,与达到真正的目的,二者也有区别。

放债取利(5a节)在圣经中遭定罪,不过并不是指一般的商业行为(140),而是指在弟兄遭难的状况下,仍然藉他图利,这可由的对比看出。后面这段经文同时禁止卖食物给他以取利。在家庭中,软弱者需由家人承担;在家庭之外,律法允许人随意处理,但禁止勒索,鼓励慷慨(参,。本篇看不出对弟兄与有需要的陌生人可作差别待遇。

5c.他的地位:保证安全。此处的思路超过了进门、受到欢迎;其实第1节的问题,是问可否住宿,而非可否进入,因为本篇所描写的品格,是神要塑造在人身上的,而不是祂可从人身上找到的。诗中常用动摇来描写安全受威胁(参,如,原文);要得保障,不是投靠强者,乃是坚心信赖神,如。惟有如此,本篇的最后一个希伯来字的意义,才得充分发挥:“他将不动摇,永不。”

140 如果主人的回答明显指出他的错处,就成了这个比喻的弱点。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耶和华阿,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问题是:谁能来到耶路撒冷神的圣殿(“圣山”来朝见祂呢。

――《诗雷氏研读本》

大卫形容有资格在圣山作客之人的品格。第1节那同义的平行问句在下文得到十一个答案,当中描述义人的品格是:在行为、言语、态度和财政上都是正直的。这些品格不是人天生所拥有,而是神所赐予的。

――《诗雷氏研读本》

“帐幕”指圣殿。“圣山“指锡安山

――《启导本诗注释》

本篇为进殿诗,帮助来圣殿敬拜的人明白入殿的礼仪。进殿诗中列有十要,例如行为正直、作事公义,以至不放债取利、不受贿赂。这首诗后来应用到个人亲近神应有的品德上。

1节为朝圣者发问,2~5节为答复,5节下半为对遵行者的应许。

――《启导本诗注释》

朝圣者的问题:谁能住在神的圣山(锡安山 )。

――《串珠圣经注释》

这是一篇朝圣的礼仪诗,是选民进入圣殿时所唱的。

――《串珠圣经注释》

谁能: 质问居住在神的帐幕和圣山,参与末世安息的圣徒应具备的生活态度。真挚严正的询问促使人回顾生活、谨慎身心。人败坏到极点,凭自己的力量决不能成圣,然而靠着神的恩典却被称义。这并不意味圣徒不再有责任行公义。使徒雅各呼吁: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无效的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正确的敬拜态度。采用古代近东典型入殿形式。古代近东,礼拜的人进入圣所之前,要问圣所祭司,自己能否入殿。本诗以这种形式展开,独到之处在于,入殿条件一般多半提出仪式的要求。然而本诗却一再强调敬拜之人的心灵态度。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ockquote >

诗人为何毫不保留地表达困扰和抑怨﹖──《灵修版圣经注释》

帐幕一字,令人想起两种情境:一种是正式的敬拜与献祭场合,圣山强调这一点;另一种则指慷慨好客的帐棚生涯,寄居与住表明了这一点。诗常将这两个观察混合在一起,将崇拜者视为期盼得住处的客旅,将前来敬拜视为归家。如此一来,谁能寄居……?的问题,就显得更发人深省,因为每个人都将个别与主面对面,而「罪孽不能成为?的宾客」,NEB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旧约中常出现帐幕这词,是别有所指?】

帐幕和圣山是两个交替运用的字,都代表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点──神居住的地方。希伯来人的诗歌中,意念上的重复比声音或韵律的重复为多。

――《灵修版圣经注释》

】「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

指出住在神圣山的人应具备的资格,而3-5节则用实例加以说明2节的含意。

――《串珠圣经注释》

他的品格:真诚。希伯来文ta{mi^n译为无可指责(和合本作正直 ),似乎稍嫌消极;其含义为完整,或全心全意而扎实。第二个字,公义,是旧约道德的根基;这绝非陈腔滥调,因为有一些伦理体系不以这一点为基础,而是建立于快乐或自我满足的追求之上。

最后一个词,真诚,意指确实、可靠,不单是正确而已。这个人所说的话,能代表他自己

──《丁道尔圣经注释》

答案是:生活与行为都顺服神的人。

――《诗雷氏研读本》

朝圣者得到的答复。

――《串珠圣经注释》

基督徒的伦理要求。并未详细阐明圣徒的实践伦理,圣经还有其他伦理诫律。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德性,而是活出神百姓生命的真诚态度——行公义、好真理、爱邻舍,林前13章 )。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他不以舌头谗谤人,不恶待朋友,也不随伙毁谤邻里;」

他的言语:受约束。谗谤一字的背景为「走来走去」,窥探各样事情,或到处散播流言,参另一种表达 。其意义比较接近传播丑闻,而非造谣中伤。译作朋友的希伯来文,其含义随上下文而异,这里仅是指「另一个人」;这种公道的态度更合乎全文,而不是形容狭义的对友人忠诚。最后一句话中,随伙毁谤可以指「投以轻蔑之辞」(参 葛利纽 ),或指「鸡蛋里挑骨头」,不必要的挑剔(参 克巴确克 )。说:「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这整节正能伸张其意。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眼中藐视匪类,却尊重那敬畏耶和华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

“藐视”。即鄙视,看不起。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他的同伴:划清界限。第4a节看来颇累赘的句子,其实就是讲忠诚。这个人不是在将自己与别人比较,只是在表明他的立场:宣告他所爱慕、所秉持的原则是什么。所记,亚伯兰对两个王的态度,可以说明这点,以及必须付出的代价为何。在匆促起誓方面(4c节 ),这里的要点是自己吃亏,不是让别人遭损(与耶弗他或希律的困境成对比 );虽然如此,教导说,在发现自己的错误后,是可以恳求对方开释的。所应许的事并没有推翻;对方仍然可以坚持;因此这条中庸之道还是可敬的,值得去尝试,以避免步入轻易放弃或愚侠式的耿直两种极端。在,保罗有更进一步的解说,他不仅将优柔寡断与负责任的修正看法作一区分,而且也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持守诺言的字句,与达到真正的目的,二者也有区别。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不放债取利,不受贿赂以害无辜。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

“放债取利”。参看至46节和至13节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正直人事事顺利,又能与神相交,事业发达。

“放债取利“:参. ――《启导本诗注释》

「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是全篇的结论;这样的人不但可以住在神的圣山,且获神的保护和照顾。

――《串珠圣经注释》

必永不动摇: 身处战祸的人,最迫切的期待是安定、和平。这世界是善恶的战场,生活在这世上最热切的盼望是安全。坚固人心的盘石(18:2)与藏身之处,就是住在基督的话语里,与圣灵同行。使徒保罗教导:渴慕坚固我们的神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放债取利(5a节 )在圣经中遭定罪,不过并不是指一般的商业行为,而是指在弟兄遭难的状况下,仍然藉他图利,这可由的对比看出。后面这段经文同时禁止卖食物给他以取利。在家庭中,软弱者需由家人承担;在家庭之外,律法允许人随意处理,但禁止勒索,鼓励慷慨(参 。本篇看不出对弟兄与有需要的陌生人可作差别待遇。

5c.他的地位:保证安全。此处的思路超过了进门、受到欢迎;其实第1节的问题,是问可否住宿,而非可否进入,因为本篇所描写的品格,是神要塑造在人身上的,而不是祂可从人身上找到的。诗中常用动摇来描写安全受威胁(,原文 );要得保障,不是投靠强者,乃是坚心信赖神,如。惟有如此,本篇的最后一个希伯来字的意义,才得充分发挥:「他将不动摇,永不。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5 16篇 )】

1居圣山之人(15:1-5)的品格也是基督徒应有的品格么?你在那方面要更多的追求呢?

2大卫祈祷的时候,有很强烈的信念,这信念是什么?参16:2。在这前提下,他避免什么?见4节。坚持什么?见7-8节。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圣洁的人不会只站在会幕的外院,他一定想与大祭司那样进入里面,但那是不可能的,到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普通的敬拜者只能在外面,惟有大祭司才可一年一次在里面停留片刻。

我们的经验多么重要,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进入圣所,靠着耶稣的宝血得以停留在那里,由于这位大祭司,我们才可体验神的同在与恩宠。我们可以用我们一生来事奉。我们好似所罗门的仆人站在王面前,聆听训诲,照祂命令去办事,或收起活动的翅膀只与祂相交。

这是否你的经验呢?那么细心研究诗所述的条件。也许你还不够真诚,口舌不如谨慎自制;或者你在工作上不够诚实,或者你还没体会基督宝血的能力,洗除死行而服事永活之神。

要常住在至圣所,要有牺牲。你要有这样的心愿,让主耶稣为我们成就的发生功效。在内心中若有什么缺欠,要转向大祭司,求祂施恩,带我们到神的面前,留我们在那里。

──迈尔《珍贵的片刻》
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耶和华啊,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诗人在这里所发的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
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

宗教的意义是宗从,教导;因此要与所敬拜的对象接近,受教导而遵行。宗教(Religion )源自拉丁文religare,是重新联合的意思。堕落的罪人,怎能亲近神,与神复和呢?
诗人列举了基本的品德:正直,是没有弯曲;公义,没有偏邪;诚实,不仅是言行没有伪诈,而且从心里可靠。
大卫自己,像是具有这样的条件。他离世之后不久,他儿子所罗门对耶和华说:“你仆人我父亲大卫,用诚实,公义,正直的心,行在你面前。”一个儿子能如此为父亲见证,可见是真实的,不是作给外人看的,来源不是道听涂说;而且他父亲去世不多年,记忆犹新,绝不会年远湮忘,舛错模糊;而且那是对神说的,不容串通砌词诈欺。虽然我们都知道,大卫不是没有过失,但他有这些基本品德,是合神心意的人,有多么难得。
除了积极有所为的品德之外,在消极方面,还弃绝恶事,有所不为,也是同样重要。这些原则,表现于伦理生活,和社交生活。不是空言高论,而是有实际的礼义廉耻。
礼:谨饬言语没有过失,只说造就人的好话:“不以舌头谗谤人,不恶待〔中伤〕朋友,也不随伙毁谤邻里”;
义:有正确价值观念,以真理和道德为标准,“他眼中藐视匪类,却尊重那敬畏耶和华的人”:不是以财取人,结交豪富,也不是以自己利益为标准,对我好的就是好人;
耻:诚实守信,“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
廉:正直有爱心,“不放债取利,不受贿赂以害无辜”。
这样的道德标准,是没有过失的完全人,以人的努力,没有希望达到。因为“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我们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靠自己的义行,没有办法亲近神,到神的帐幕和祂的圣山。
因此神差祂的儿子基督耶稣降世,祂没有罪,却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只有信靠主耶稣基督,因祂在十架所流的宝血,得救赎而称义,踏着祂所开的路,才可亲近神。

── 于中旻《诗笺记》

曾有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布商,他的店主在主日利市百倍,常常尝试于主日关门专心上教堂做礼拜,但遭遇到顾客朋友的批评攻讦,这事使他伤透脑筋,常常无法于主日上教堂做礼拜;有一天,在他祷告中想出了一套绝顶的妙法。他在主日清晨写了一张白纸黑字「忌中」,贴在店门,而上教堂,顾客朋友远看「忌中」,人人走避;每一周都如此,顾客朋友惊奇地问,你家死了几个人?好可怜哦!终于他表明了信仰立场,于主日老旧人「忌中」,但心灵重生复活,他需专心恭守主日,欣慕耶和华的圣殿,请大家谅解,购买请于周间。

——林政杰《诗的讲章》

杀人放火,乃是众人看为大罪,但那舌头害人的罪,是一样的利害。从舌头可知健康状况:医生可凭舌头的颜色及舌苔,判断是否有肠胃病。健康的舌头是粉红色滋润的,如果表面裂纹而干,可能表示患有肾病。吸烟过多,呼吸系统或口腔发炎,均会使舌头红肿。灵性的健康情形也可以由人的舌头得知;健康者常说感恩及造就人的好话,患病者则常说埋怨与批评人的话。曾听人说:「谤人之舌比蛇更毒,蛇咬一口只伤一人,医不难;谤舌一言却伤三人,谤者一,听者一,受谤者一。」俗语说:「谋杀能伤人身体,闲语却能毁人品格。」闲言闲语别人怎样坏,自己却如何棒。

说:「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要如他一样控制舌头?我…】

话语是带有能量的,它反映了我们自己,及我们和神的关系。当基督徒能够控制自己不说诽谤的话,不传舌,敢于抨击罪恶,在言语中带出忠诚,可能比任何东西更能显出我们的身分,因此,警惕你所说的话啊!,可以更多了解控制舌头的重要。 )――《灵修版圣经注释》

在金钱挂帅的今天,竟还高呼不取利,换了是我……】

有些人热切追求金钱,为了得着它宁愿改变神赐给他们的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假若金钱已成为你生命的一种控制力量,你就非要好好约束它不可,否则它将会伤害别人,还会破坏你与神的关系。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十五篇】

曾有一「银烛台」的故事,后来被编为圣诞剧本,描写一个无赖之徒,投宿某传道人家中,翌日清晨将传道人家中的银烛台偷走,途中被警察抓到,警察询问传道人时,传道人说是自己送给那人的,那人因而大受感动悔改。这真是因恶成善的「好故事」,在圣经和圣灵的光亮中,神的儿女们必能察出其中的错处来。

做神的儿女若灵命不长进,是因灵性有毛病。曾有一次,某城市的自来水管不通,后经翻起部分水管,才发觉青蛙塞在里面而阻塞。曾有一次教会晚间聚会失电,查不出其原因,软线似乎完整,经再详细检查,就发觉只断一线之差。属灵的人不只是挂名,需连结在基督里,被圣灵充满,否则不能称之为「完人之范」。

以前曾有一位英王领受浸信会浸礼,他把一手举起不浸,牧师说浸礼要全身浸入水里,他坚持不浸右手,牧师问他为何?他说,我还有一仇人未报仇,我只留右手是作报仇用的。

早前台湾有位陈姓兄弟,原是著名扒手,估计扒过新台币陆佰万,盗迹遍布全身,后来在牢中悔改信主;之后曾经有人要他去卖冒牌灯泡,可获利不少,但他觉得灯泡既冒牌,又未上税,不是基督徒可以作的,未接受。后来又有人要他只坐在旅馆里面,指挥行盗,就可分利三分之一,不必亲自出马,陈姓兄弟虽很穷乏,但因已洗手不干,了结已往;后来沿街叫卖冰淇淋,但也宁愿受苦,甘心清贫。

作完全人在原文之意,是在基督里长进的意思,正如一条有生命的鱼能逆水往上游;向下扎根,往上发展;如保罗所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作个成熟、成长的基督徒;亦即完全的重生,并非改良,要完全弃绝罪恶旧性。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十五篇 得居圣山者的品行有这样那样,在现今世代,还要这样作?】

神呼吁祂的子民过圣洁的生活,在这篇诗里,告诉我们十个原则,使我们知道当如何去行。我们生活在那些道德败坏的恶人之中,我们的道德标准不是从这个罪恶的社会而来,乃是从神而来的。,56:1,――《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