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啊,求你不要静默;神啊,求你不要闭口,也不要不作声。」
在敌人的包围之下,诗人求神帮助(1~4节 ),描述仇敌的结盟(5~8节 ),并求神为他报仇(9~18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全民的求告诗,在各国联合向以色列进攻之际,求神粉碎敌人的企图。诗中一共提到十个国家。《代下》二十章记有摩押、亚扪和以东进侵犹大的事,或许便是此诗的背景。
本诗以呼求神开始(1节 ),然后描写敌人的图谋,并逐一列举这些国家的名字(2~8节 ),最后求神消灭敌人,使神的公义、和平的国度可以建立。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团体的祈祷诗。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不要袖手旁观,不理他们死活。
――《串珠圣经注释》
得胜的确信。是标有亚萨之名的最后一首诗。关于写作年代,学者众说纷纭。最保守的看法,是外邦联军围攻犹大之时(约沙法王在位之时 )。本诗淋漓尽至的表现诗人的信仰,面临仇敌围困,依然持定得救的确信,壮胆向神献上祈祷。因此,本诗最突出的信仰要素就是刚强壮胆及得胜的确信。诗人在如风前残烛般的民族危机中,所表现的信心着实惊人。这样的确信来自依靠彰显于犹大历史的神之大能,是相信眼所未见之事的成熟信仰。是今日圣徒的效法对象。由以下两段构成:①控诉仇敌的诡计:欲剪除神的百姓(1-8节 );②确信胜利,壮胆恳求神歼灭仇敌(9-18节 )。
――《圣经精读本》
求你不要静默……也不要不作声: 诗人用重复法,栩栩如生地表达危机的迫切性及求神帮助的恳切心愿。
――《圣经精读本》
【】
「……你的仇敌正展开旌旗」,本诗的力量就在于它强调「你的」和「你」。诗中没有提到「我们」或「以色列」(只从敌人的口中说出-4节 );这些攻击主要是针对神而来(2、5节 参 ,虽然直接的对像是以色列,但这祷告的立足点不在百姓的苦难,而在他们与神的关系,你的百姓……?所隐藏的人(3节 )。NEB将第二个名词意译得很好:「那些你视为珍宝的人。」其动词出现于a,a、20b。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外邦人与圣徒的生活。诗人比较因诡计、机灵陷于骄傲的外邦人与单单仰望神帮助的百姓。我们应当领悟,即使属世力量联合得再坚固,在神的大能面前只能屈服,因此,无论在何等危机中,也要靠神作“以神为中心”的信心之人。
――《圣经精读本》
【】「因为你的仇敌喧嚷,恨你的抬起头来。」
抬起头来: 因骄傲自高自大。越是临近末日,不信者的骄傲会更变本加厉,,圣徒当常常警醒。
――《圣经精读本》
【】
诗人本国的苦况:他们遭受十国联军的攻击,境况岌岌可危。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同谋奸诈,要害你的百姓,彼此商议,要害你所隐藏的人。」
“隐藏”有“喜爱”的意思。神的子民是祂的产业,为祂所宝爱。
――《启导本诗注释》
「隐藏」:即「保护」。
――《串珠圣经注释》
你所隐藏的人: 指圣徒,圣徒的生命被神所隐藏,处在神的保护之下。
――《圣经精读本》
【】「他们说:“来吧,我们将他们剪灭,使他们不再成国,使以色列的名不再被人纪念。”」
对以色列苦毒的敌意,深过当时政治和竞争的层面。按所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看来,这很可能应当视为历代长期的冲突之一,就是所宣告的,黑暗的国度屡次想要除灭能带来救恩的人(如透过法老、西拿基立、亚哈随鲁、希律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指出不信者的本质。他们原是可怒之子,处于撒但的权势之下,恨恶神与圣徒,试图破坏神的国度与旨意。
――《圣经精读本》
【】「他们同心商议,彼此结盟要抵挡你;」
【】「就是住帐棚的以东人和以实玛利人,摩押和夏甲人,」
「以东人」:以扫的子孙,住在以色列国的东南。
「以实玛利人」:源于亚伯拉罕和夏甲所生的儿子,在这里指一般的游牧民族。
「摩押」:罗得的后裔,住在死海东面。
「夏甲人」:也是夏甲的后代,住在约但河东基列的东面。
――《串珠圣经注释》
夏甲人可能是夏甲的后裔。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以东人”。参看俄巴底亚书一的简介。“以实玛利人”。参看的脚注。“摩押人”。参看的脚注。“夏甲人”。参看的脚注。“迦巴勒”。在死海与彼得拉中间的地带。“亚扪”。参看的脚注。“亚玛力”。参看的脚注。“非利士”。参看的脚注。“推罗”。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以东人”住在以色列国的东南,为以扫的后裔。“以实玛利人”和“夏甲人”都是指亚伯拉罕和夏甲所生的儿子以实玛利的后代,。摩押位于死海东南,为罗得的子孙。“迦巴勒”是腓尼基的重要海港,靠近西顿。亚扪人也是罗得的后代,其地在以东北面。亚玛力人是在犹大地南边旷野中的游牧民族,为以色列的世仇。非利士人为居于地中海畔的外邦民族,时常欺压以色列人。推罗为北部迦密山以北著名的腓尼基人海港,在大卫时代与以色列人相当友好。
――《启导本诗注释》
【】
以色列民族的仇敌。他们的特征 :①这些民族与以色列源于同一血统 ;②是以色列的邻邦。可知,折磨圣徒的仇敌是在近处而非远方,。
――《圣经精读本》
这些民族有一部分是以色列的亲属,而他们的恨意因此却更浓。以东是以扫──雅各之兄──的后裔;以实玛利则出于以撒同父异母之兄;摩押和亚扪是罗得子孙(8节 )。这些是以色列东方与东南方的紧邻,而其他较小的盟族也出于那一带。夏甲人按,是在约但河以东;迦巴勒可能不是北边那座与此同名的城(其另一名 Byblos 较为人所知 ,,而是在死海南边的一个地方。亚玛力是以色列继埃及之后最早的敌人,是以东族裔中的一支游牧部落,主要居于南部。
除了南方与东方的联盟之外,又加上西南方、西北方可怕的沿海诸侯,非利士与推罗,几乎是团团围住;而在其背后则是另一大势力在操纵,即亚述,它利用其中的首领──摩押与亚扪(罗得子孙 )──为爪牙。亚述的用意是要将这些民族,无论其敌友关系如何,一概纳入它的版图;后来它也做到了。然而从八十二篇就放在本篇的旁边看来,亚述也不过是个工具,而非真正掌握全局者。
──《丁道尔圣经注释》
【联盟的成员】
最初说及的七个民族或国家都是犹大东面和南面的近邻。身分最难确定的是迦巴勒,这名通常是指地中海岸极北之处的比布罗斯。但彼特拉附近有另一个同名的地点,比较符合本段的文脉。非利士和推罗分别是以色列西面和北面的传统敌人。这里又以亚述为联盟的要角,符合主前九世纪中叶至八世纪末的局势。九世纪中叶时亚述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北方,因此比较可能是八世纪的冲突。亚述在撒珥根和他儿子西拿基立年间所发动的侵略行动,犹大首当其冲。按照亚述碑文的记载,推罗、比布罗斯、亚实突(非利士 )、亚扪、摩押、以东,都已经在西拿基立进军耶路撒冷开始围城之前臣服。这可能已经是足够的理由,视他们为敌方的共谋者。在试图鉴定这篇诗的历史背景之外,还有另一个诠释本段的方法:那就是视之为以色列传统敌人的名单。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迦巴勒、亚扪和亚玛力、非利士并推罗的居民。」
「迦巴勒」:位于以东境内。
「亚扪」:也是罗得的子孙,住在以东的北部。
「亚玛力」:是犹大南面的一个游牧民族、选民的世仇。
「非利士」:在迦南的西南,挨近地中海。
「推罗」:腓尼基的一个城市,位于以色列的北面。
――《串珠圣经注释》
【】「亚述也与他们连合,他们作罗得子孙的帮手。细拉」
“亚述”:一般认为指亚述帝国,也是此诗写于被掳前的一个证明。亚述在列王时代相当活跃。“罗得子孙”指摩押和亚扪人。
――《启导本诗注释》
「亚述」:在这里是代表米所波大米一带。
――《串珠圣经注释》
【 罗得,我们也认识的;至于他的后裔……】
“罗得的后裔”指的是摩押人和亚扪人。西西拉是迦南王耶宾的军队统帅,他被一个妇女所杀(参士4章 )。西伊伯和俄立的故事,参看;西巴和撒慕拿的故事参看。
――《灵修版圣经注释》
【】「求你待他们如待米甸,如在基顺河待西西拉和耶宾一样。」
米甸人为基甸打败的事见《士师记》六至八章。“如待米甸”等于将敌人完全击败。“基顺河”为流贯加利利南部耶斯列平原上一条河。以色列人战败西西拉和耶宾的事见《士师记》四和五章。
――《启导本诗注释》
「米甸」:为基甸打败(士7-8章 )。
「西西拉和耶宾」:被底波拉在基顺河所战胜(士4-5章 )。
――《串珠圣经注释》
待米甸: 发生在基甸时期的事。待西西拉和耶宾: 发生在士师底波拉时代的事。
――《圣经精读本》
【米甸、西西拉和耶宾】
这是指士师时代的两场战争,神介入其事,帮助以色列人。有关米甸败在基甸手下的讨论,可参看:士师记六至八章的注释。有关底波拉和巴拉击败耶宾王和他手下大将西西拉一事的讨论,可参看:士师记四章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透过祷告与信心,往事彷佛活画在眼前。此处所列皆为败将的名字,取自士师记的两次战役,而神所定规的得胜者,两次都明显是软弱的。米甸(9节 )及其四个首领(11节 )的败亡,始自基甸的三百人,他们以号角、瓶子及火把为装备。西西拉是耶宾的将领,他被「交在一个妇人手里」。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祈求的内容和基础:诗人求神消灭所有的敌人,理由有二
1神过去曾经两次为选民除灭所有的敌人(9-11 );
2敌人遭受刑罚,就会认识耶和华才是真神(16- 18 )。
――《串珠圣经注释》
由真理而有的刚强壮胆。诗人在神大能的历史中,发现不变的真理,大得勇气,壮胆恳求神。他在历史中领悟到真理:欺压百姓的仇敌,日子并不长久,转眼就遭到悲惨的灭亡。神的百姓却拥有更显然的胜利,就是主战胜死亡的权势复活。
――《圣经精读本》
【】「他们在隐多珥灭亡,成了地上的粪土。」
“隐多珥”为基顺河附近的一个城市。“成了地上的粪土”为敌军战败被歼的描写。
――《启导本诗注释》
「隐多珥」:基顺河附近的一个城市。
――《串珠圣经注释》
成了地上的粪土: 指“战死的尸首在地上腐烂”,意味入侵以色列的仇敌,在争战中陷入溃不成军的悲惨地步。
――《圣经精读本》
【隐多珥】
隐多珥虽然没有出现在士师记对这些战争的叙述中,却是在两个战场的附近。耶斯列谷的东端从南到北的宽度只有十哩。堵塞北缘的是他泊山,南缘的是基利波山。这个十哩宽的出口被小山摩利冈一分为二,各自为隘口。隐多珥位于北面隘口的正中,介乎米甸之役的战场摩利冈,和底波拉和巴拉集结军队的他泊山之间。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求你叫他们的首领像俄立和西伊伯,叫他们的王子都像西巴和撒慕拿。」
“俄立和西伊伯”、“西巴和撒慕拿”都是米甸人的军政领袖,。
――《启导本诗注释》
「俄立和西伊伯」:米甸的将军。
「西巴和撒慕拿」:米甸的君王。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说:“我们要得神的住处,作为自己的产业。”」
若说神工作的模式之一,是拣选软弱的人,另一项则是应许要赐地为业。因此这祷告将仇敌的企图以另外的说法表达,以陈明他们所妄想要得的土地之真相:其实那不只是以色列所拥有的,而是神的草场(和合神的住处 参1~8节的注释 )。新约亦以同样的方式强调神对属祂者的保护,如:「我的教会」、「我的羊」、「神的殿」等。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的神啊,求你叫他们像旋风的尘土,像风前的碎秸。」
像旋风的尘土,直译是「轮子」,是从动词「滚动」而来的名词。因此可能指像旋风的尘土或糠,或蓟花冠毛(NEB );世上的大权势与尊贵人,至终的结局便是如此。参,如,,。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描写敌人在神的军队前狼奔豕突的情景。在诗人笔下,“狂风”、“暴雨”都成了神的战车。
――《启导本诗注释》
【】
为仇敌的灭绝祈祷。诗人祈求仇敌被完全歼灭,而不是一时后退。表明诗人的信心。诗人超越自己的理性与环境仰望神,不仅预测民族的胜利,也确信胜利将是完全,不同于短暂的胜利。
――《圣经精读本》
【】「火怎样焚烧树林,火焰怎样烧着山岭,」
【】「求你也照样用狂风追赶他们,用暴雨恐吓他们。」
【】「愿你使他们满面羞耻,好叫他们寻求你耶和华的名。」
好叫他们寻求你耶和华的名: 诗人恨恶罪却不仇视罪人,是成熟的信仰。他祷告仇敌归于神,这正是主的教导。
――《圣经精读本》
【】
第16节几乎到了要为仇敌回转祷告的边缘,但此处思想的中心乃是神的伸冤,而非人的回转。最后几节的重点,与以西结代神发言所写的迭句相仿:「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有些经文会分辨怎样的寻求才有结果(16节 参 ,;而这里只满足于祈求那「众目要看见祂,……地上的万族都要因祂哀哭」的时刻临到。强迫顺服的光景,比起如八十七篇所言自动回转的喜乐,当然相差甚远;但这亦是最后胜利的一部分,而且因要越过忝不知耻、妄图侵占的障碍,业已是一大进展。第18节所拟想对神的认识,乃是一种勉强同意,其实认识神有极丰富的层面,不过这可说是最低的限度。本诗所要求的绝不比这更低,而所包括的范围亦绝不少于全地。
──《丁道尔圣经注释》
【】「愿他们永远羞愧惊惶,愿他们惭愧灭亡。」
敌国的灭亡。
――《串珠圣经注释》
【】
神刑罚的极终目的,不只是消灭以色列的敌人,巩固其国土,而是要全地都承认神的名,作祂的子民(看16节 )。
――《启导本诗注释》
【】「使他们知道,惟独你名为耶和华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
“耶和华” ( 希伯来文是Yahweh )。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敌国灭亡之后,那些生还者会承认和敬拜耶和华。
――《串珠圣经注释》
表现诗人成熟信仰的另一面,他超越个人情感,献上以神为中心的祈祷。诗人确信神不仅是以色列民族的神,也是君临全世界的主权者。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82- 83篇 )】
1神责备祂的使者没有秉公行义(82:2),今日基督徒应怎样对待贫寒和孤苦的人呢?
2面对国破家亡的危机,作者仍以神为重,求神救拔选民、教训敌人。这祷告给我们什么榜样。
──《串珠圣经注释》
【】
【恨神的人】「神啊,求你不要静默。神啊,求你不要开口,也不要不作声。」
神要打破那静默的场合,只要祂说一句话!我们只想听见祂的声音——深得好似泉水的声音,柔得成为爱的呼喊,只知道祂在那里,我们一切所信的都是真实的。知道祂满足和喜悦,我们的困惑最后都解决了!有时在日常中听见神权能的言语,我们为祂的缄默、祂的不开口,甚至发出怨言。求你不要静默,恐怕我会吓到阴间去。
其实神没有保持缄默,「道」已经显露出来了。在主里那永恒的静默已经打破。如果我们安静下来,耳朵得以洁净,又用油与血膏抹;在心中沉静,必能听见祂说话。永恒的声音必然临到,地上的一切都不足以搅扰,全在你完全控制之中。
神不再静默,但祂的声音不在滚滚的激流,不在积雪的山峰,不在翻腾的波涛,而在心灵之中——虽隔绝在病房,或在陌生的人群中,渴求着神柔和的声音。祂打破缄默:「你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你的神如此说。」「是我,不要怕!」听见神的声音并不困难,因为主是神的道,在神的安排下显现。但是我们的心必须安静,才可听到。
──迈尔《珍贵的片刻》
「你的仇敌喧嚷,恨你的抬起头来。」
很奇怪,世界上有那么多恨神的人。但他们恨神,却不是向天上作甚么事,而是在地上进行。神的子民在地上受迫害,不是因为作了甚么坏事,单纯的只是因为是基督徒,可见世人恨神之深了。圣徒在这样的环境,只有仰望天上,向神祷告:
你的仇敌喧嚷,恨你的抬起头来;
他们同谋奸诈,要害你的百姓;
彼此商议,要害你所隐藏的人。这世界对神的子民来说,真不是一个友善的地方。因此,主耶稣说:“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因为他们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这样。”这是说,如果你备受世人欢迎,优待,就证明你是他们的同路人。
世人在别的事上,尽管各为了自己利益,可以打得头破血流,但对付基督徒,倒会变得同心合意。因此,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认识,才不会以为多数人总是对的;心理上有了准备,就不至于行义心虚,仿佛是犯了错,抬不起头来。耶稣说:“人为人子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当那日,你们要欢喜跳跃,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为主而受苦,不但可以挺身昂首,而且会欢喜得形之于外,而手舞足蹈,那需要何等的动力,何等的喜乐!
敌对神的人,违背正义,用奸诈的手段害属神的人。诗中说到有十个国家,联合与神的子民为敌;他们人多势众,只显明神的大能,要在他们身上得荣耀。而属神的人,是神所“隐藏”的人。这字的意思,是说神所“珍藏”的,不仅是保守,而且是看为宝贵。属主的人哪,神看你为宝为尊!世人看你是“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神看你不是垃圾,“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想想看,摸神眼中的瞳人,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真要无知大胆得出奇,才敢有那样的想法。但这不是我们有甚么好,而是神的恩慈,神的信实。
神在仇敌身上行审判,有更高的目的:“好叫他们寻求你耶和华的名”,知道惟有神,“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当受敬畏。── 于中旻《诗笺记》
【 古代有反神的联盟,现代是不是也有?】
这里讲的反神联盟是指一些王纠集在一起,同约沙法和犹大百姓争战(参代下第20章 )。这首诗的作者叫亚萨,但可以指亚萨或他的一个后裔。亚萨有一个后裔叫雅哈悉,预言了犹大的胜利。诗人说,这反犹大的联盟实际上就是反对神。因此雅哈悉说﹕“胜败不在乎你们,乃在乎神”。神“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83:18),以色列的敌人也被认为是神的敌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坚信仰望坚信仰望是信心的重要一课】
在中国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一位寡妇和她的儿子一同居住。她年事已高,生活极其穷苦,所住的房子十分需要修理,那用茅草造成的屋顶已经千疮百孔;那用两根木接驳而成的横梁也因日久松弛,而大有摇摇欲堕之势。但那作儿子的却是个游手好闲,毫不足取的家伙,对居住房子连一点都不关心。
一天,他从外面跑进来,报告暴风雨将要来临。这老妇人是个基督徒,学会怎样信靠在天上的父,坚信仰望,跪着祈祷,把她自己和她的房子都交托给天父。她求,大胆地信,并且将她的一切忧虑卸给神。
暴风雨果然吹击那村子,恣意蹂躏,那是一场旋风。当风力首先撞击那破旧的小房子时,便使那横梁下垂的两端重新紧紧的接连起来,就是木匠也不能使它接驳得更紧一点。不但如此,这旋风又把在隔邻天阶内的一堆稻草挟起,将它散置于那漏雨的屋顶上;结果,虽然大雨滂沱,但那小房子却一滴雨点也没有掉下来。
回想,为什么基督徒有时在患难中向神呼求,神竟然没有回答呢?第一,可能因为罪恶愆尤,把神人之间的交通隔断了;第二,可能因为神要考验基督徒的信心;第三,可能因为神要得荣耀的时机还未成熟。「坚信仰望」是我们必学习的重要一课。
——林政杰《诗的讲章》
【 人在受围困时才寻求神的帮助,我是否也要到遭困时才求告神的名?】
围困犹大的是外邦国家,他们希望犹大灭亡。诗人求神将这些国家像碎秸一样吹走,直到他们认识到主是全地的万王之王。有时候我们必须在逆境中谦卑才得以抬头见主;我们必须被击败才取得最后的胜利。在顺利的时候寻求主,难道不比等到审判临头更好吗。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八十三篇】
十六世纪是西班牙海权称霸的时代;然而,一五八八年英国却大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现在「无敌舰队」的「失败」业已整整四百年了。根据历史以及考古学者获得的新资料,证明所谓英国打败「无敌舰队」之说,只是一则神话。
「无敌舰队」的故事发生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以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时代。它是西班牙与英国争霸的一部份,更是天主教与基督新教争霸的一部份。
早在一五八八年之前,两国即因海外殖民地的争夺,宗教的冲突而剑拔弩张。一五八七年,伊丽莎白一世将囚禁十九年的苏格兰玛丽女王处死,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即兴起问罪之师,意图将新教的英国收回为天主教国家。「无敌舰队」开始组织。
攻英的计划,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舰队,护送巴玛公爵率领的大军,准备在泰晤士河口附近登陆。「无敌舰队」于一五八八年五月九日,由大小船舰一百三十艘,水手兵士三万人组成的大型舰队预备出发。军容壮盛,准备充份,当时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认为这是必胜的战争。当「无敌舰队」接近英伦海峡时,英国方面的主帅霍华公爵看到对方的军容之后,内心惊悸不已。
但因船舰过多,行动迟缓,三个星期才航行二百五十哩,远渡大西洋;「无敌舰队」五月出发,十月才确定失败,三万大军在海上飘泊数月之久,食物均告腐败,赤痢盛行,这场仗就打不下去。其失败最主要原因:由于风浪太大,舰队船只被吹得东漂西散,有些沉没,有些触礁,有些则漂流到爱尔兰附近搁浅,兵士上岸时被杀。经此役,「无敌舰队」计折损船舰大约壹半,水手兵士死一万三千人左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历史的主宰在耶和华神,胜利的权柄在他,唯有祷告,歌唱赞美,站稳仰望信赖他。
——林政杰《诗的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