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35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大卫的诗。)耶和华啊,与我相争的,求祢与他们相争!与我相战的,求祢与他们相战!」

2「拿着大小的盾牌,起来帮助我。」

3「抽出枪来,挡住那追赶我的;求祢对我的灵魂说:我是拯救你的。」

大卫完全与神站在一边,所以他就清楚地知道,他的仇敌就是神的仇敌,神必替他争战。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否站在神的那一边,如果站在神那一边,我们在任何难处中都可以放心地求神为我们争战,因为祂是我们的拯救())。「我是拯救你的」())原文是「我是你的拯救」。
「大小的盾牌」())是防身的武器,大盾牌适合防御投掷的箭、矛,小圆盾适合近身博斗时抵挡刀、剑。「枪」())是进攻的武器,相当于标枪。我们的属灵争战不能靠自己的武器和能力去争战,而要求神用祂的武器和能力为我们争战。
大卫可能在受到扫罗追杀期间写成此诗,可以说本诗就是撒上二十四15的补充。
上图:13世纪欧洲的大盾牌(shield)和小圆盾(buckler)。大盾牌适合防御投掷武器,如箭、矛等;小圆盾适合近身博斗时抵挡对方的刀、剑。

4「愿那寻索我命的,蒙羞受辱!愿那谋害我的,退后羞愧!」

5「愿他们像风前的糠,有耶和华的使者赶逐他们。」

6「愿他们的道路又暗又滑,有耶和华的使者追赶他们。」

7「因他们无故地为我暗设网罗,无故地挖坑,要害我的性命。」

8「愿灾祸忽然临到他身上!愿他暗设的网缠住自己!愿他落在其中遭灾祸!」

9「我的心必靠耶和华快乐,靠祂的救恩高兴。」

10「我的骨头都要说:耶和华啊,谁能像祢救护困苦人脱离那比他强壮的,救护困苦穷乏人脱离那抢夺他的?」

11「凶恶的见证人起来,盘问我所不知道的事。」

12「他们向我以恶报善,使我的灵魂孤苦。」

13「至于我,当他们有病的时候,我便穿麻衣,禁食,刻苦己心;我所求的都归到自己的怀中。」

14「我这样行,好像他是我的朋友,我的弟兄;我屈身悲哀,如同人为母亲哀痛。」

15「我在患难中,他们却欢喜,大家聚集。我所不认识的那些下流人聚集攻击我,他们不住地把我撕裂。」

16「他们如同席上好嬉笑的狂妄人向我咬牙。」

大卫遭难的时候,昔日他所帮助过的「朋友、弟兄」())却忘恩负义、「以恶报善」()),落井下石诬陷他())。神允许这样艰难的功课临到大卫身上,是要让他看清世界的真相,从此对人彻底绝望,而是单单仰望神;从此行善不再是做在人面前,而是单单行在神面前。
「我所求的都归到自己的怀中」()),比喻祷告未蒙应允。

17「主啊,祢看着不理要到几时呢?求祢救我的灵魂脱离他们的残害!救我的生命(生命:原文是独一者)脱离少壮狮子!」

18「我在大会中要称谢祢,在众民中要赞美祢。」

寻求神的人,神不会「看着不理」()),祂若迟延,是要「借着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们受欺压开通他们的耳朵」())。而离弃神的人,神必然「看着不理」。
虽然环境还没有改变,但大卫却因着一次又一次对神的经历,就能凭着信心以「称谢」、「赞美」())来仰望还没有到来的拯救。

19「求祢不容那无理与我为仇的向我夸耀!不容那无故恨我的向我挤眼!」

20「因为他们不说和平话,倒想出诡诈的言语害地上的安静人。」

21「他们大大张口攻击我,说:阿哈,阿哈,我们的眼已经看见了!」

「挤眼」形容打坏主意。仇敌向义人「夸耀」、「挤眼」()),是义人心中最难忍受的事情。
「安静人」())就是那些温柔的人,他们不为自己争辩,而是听凭主怒。
仇敌「看见」())大卫的不幸遭遇,就此沾沾自喜。他们眼睛所看见的,不过是暂时外面的事,「安静人」却是在灵里看到神「已经看见了」())。

22「耶和华啊,祢已经看见了,求祢不要闭口!主啊,求祢不要远离我!」

23「我的神我的主啊,求祢奋兴醒起,判清我的事,伸明我的冤!」

24「耶和华——我的神啊,求祢按祢的公义判断我,不容他们向我夸耀!」

25「不容他们心里说:阿哈,遂我们心愿了!不容他们说:我们已经把他吞了!」

神是超越时空的,事情还没有发生,神就「已经看见了」()),祂必不会远离祂所爱的人。因此,我们若陷在难处当中,不用去质疑神是否会「远离我」()),而要省察自己是否远离了神,是否真正把祂当作「我的神我的主」())。
如果我们确实地把神当作「我的神我的主」,就可以坦然无惧地求神按着祂的公义来「判断我」()),因为我们站在神的一边,所以神必不容仇敌「向我夸耀」())。

26「愿那喜欢我遭难的一同抱愧蒙羞!愿那向我妄自尊大的披惭愧,蒙羞辱!」

27「愿那喜悦我冤屈得伸的(冤屈得伸:原文是公义)欢呼快乐;愿他们常说:当尊耶和华为大!耶和华喜悦祂的仆人平安。」

28「我的舌头要终日论说祢的公义,时常赞美祢。」

26-27节有四个「愿」,每一个「愿」的结果,都不是为着自己的私利,而是要让神的名得荣耀。
大卫虽然经过了许多苦难,但他明白他一切所遭遇的都是出于神,出于神就有神的美意。因此他没有抱怨,只有感谢和赞美;他也没有和以利亚一样落在自怜里()),而是在灵里看到还有许多爱慕神的「众民」())和「喜悦我冤屈得伸」())的人,心中倍得安慰。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呼召争战

那些过着宁静、和平和或许没有大事发生的生活的人,可能发觉一首像这样的诗相当奇怪,甚至觉得受扰乱。他们可能有倾向认为它表达出一种不十分‘像基督’的精神,但是对于这观念,请留意两个可能的回答:

(一 )假如这是我们的心情,会否不将这段认为应该在诗中的经文拿来阅读?假如我们尝试以耶稣的观点来阅读这篇诗,我们会否能更明白一些祂的‘严厉的说话’,而这些是我们情愿忽略的?

(二 )在世界中大部分的人并不是过着一种宁静、和平和没有大事发生的生活,假如我们没有认识到这情形,正是表达出我们的思想狭窄和自我为中心。因此这篇诗可以帮助我们更真实的认识自己。我们只要想想里约热内卢郊区,孟买、加尔各答和拉各斯的贫民窟,和世界上数百万难民的忧愁。当我们平安地坐在家中的时候,很多平民百姓每日都被地方上左右势力所压榨,像三文治间的肉一般。我们要记着,圣经是对所有的人类,对在任何生命景况,或是肉体或是灵性死亡的人说话。

这篇诗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十节,无情的逼害。在这里的呼喊可能是来自集中营,奥斯威斯,一个禁闭营,一个监房、或只是地上无助的贫穷人的声音。我们应该记得,新旧两约中的神明显地是被压制的人的神,富有和有权势的人会发现他们是极难进入神的国中。诗人请求神赐他个人的安慰,这安慰是因知道惟有神能对他说:‘我是你的拯救。’

但是困难的地方是,这位不快乐的人认为他的敌人就是神的敌人。他忘记他们也贫穷和不幸的人类。我们知道这种观念如何能在人的思想中形成,例如,在战争时期,或者甚至在一个政治或工业对峙之中。但是这种人真正在一个可怕的情形中。这样,我们究竟是谁,可以论断他呢?宁可这样,容让我们过着和平和安全生活的人,学习存着怜悯的心,明白这些人所经历压倒性的惧怕,并且留给神去成为的审判官。

他所选择的字反映出他的恐惧。在第三节,说:‘求你对我的灵魂说’(灵魂与下一节的‘命’是同一个字──因为他相信他的生命危在旦夕 ),他正在经历一种灵魂受伤的经历,于是他乞求神赶走他的敌人,使他们像风前的糠。但是,神的工具,他盼望是主的使者;这真正是神圣的干预!因为这位使者是神在祂子民流浪在旷野的日子时的代理者。但他是立约的‘使者’,就是当祂对受击打的子民实行忠诚的爱时作神的使者。假若我们落在恶人手里,长久受苦和惊恐,而当我们再次获得自由时,我们会否不以狂欢的心情,发出诗人在第九及十节所说的话呢?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属于那些社会称为困苦穷乏的人(第10节 ),因此她在,以这篇诗的字句作为开始,然后继续在同一脉胳之中表达。

恶言、闲话和诽谤

第二部分,第十一十八节,恶意的法律诉讼。场景改变了。但是在今日有多少假的审判,一个无辜的人不就是被控以捏造的罪名,而他知道根本没有获得反驳的机会?或者,虽然他的控诉者知道他没有犯上控诉他的罪,他们会向他逼供。诗人的拷问者,是思想歪曲的人,而非身体残缺。诗人称他们为‘残废的人’。看来,他实在曾为一位受折磨的人哀恸和表示怜悯,当后者为一位去世的朋友流泪的时候,他的感受就好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一样。

很多男人和女人永远不会长大成为成熟的市民。孩童在学校的运动场上因嘲笑一个残废的人可被饶恕,但在这里指的成年人是他们用这方式来对待软弱的人,因此这些折磨的人,就是我们今日称为有虐待狂的人,他们是乐于伤害那些无抵抗能力者的人,他们向这些普通百姓‘报复’,用一些我们在很多监狱墙壁上都能找到的潦草字,向神呼求,‘主阿,要到几时呢?’当然在以色列王国早期的日子,诗人并没有发现在神的保守中,他事实上是进入了我们在以赛亚书五十三章所遇到那位仆人的苦难中,他的苦难,神自己能改变它成为祂自己的荣耀。

第三部分,第十九至二十八节,闲话和诽谤。诗人在这里所描述的,就是今日在一些仍旧受极权统治苦难的国家,即是说,政治的污染、住宅中的害群之马,对当权者说一些下流的话针对至爱的人,等等,他们说:‘阿哈,阿哈,我们的眼已经看见了!’

他补充的说,神也看见了!那么为甚么神没有行动呢?恰如我们读过这样的话:‘醒来,醒来,主军队!’此肯定是千百万人的哀求。这是一首著名诗歌的首句歌词,是基于本诗经节而写成的。诗人呼諴说:‘醒起,伸明我的冤。’我们都会同意,只有他有一个小孩单纯的信心,才会胆敢向天地的神作出这样的呼求。然而,当他发现在其他地方的信徒也为他祈祷时,他岂不是已经得到最低限度一部分对他祷告的回答?对那些现在仍然在被拘禁中的人:‘神阿,不容他们说:“我们要怎样待他,都能从心所欲,”“我们已经把他吞了。”’宁可这样,容让我们,人间地狱的朋友,就是那喜悦我冤屈得伸,喜悦我与神回复正确关系的人,他们常说:‘当尊主为大,主喜悦祂的仆人平安(平安、和平、完成、完全、生命的整全 )。’或者,更准确的,‘祂的旨意是他仆人的平安。’

但是这求助的呼喊在赞美诗中如何分类呢?答案是,在这极度可怕的情况,只是表达对神的信靠,事实上已是一种赞美的行动。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三十五篇

第三十五篇主啊,要到几时呢?

无论这篇诗是否当时即为第三十四篇的伴偶之作,放在其后亦甚合适,不仅因为有些词汇接近,对比类似(最显著为“耶和华的使者”,,全卷诗中再无别处用此词),也因为它所讲的黑暗光景,正是前一篇所驱散的。该诗所欢庆的拯救,现在看来并非一定快速临到,或未让人经历痛苦,而是在神的定意之下,可能使人因耽延而焦虑。然而大卫从不怀疑,拯救之日必然临到。每一次呼求,都是望向那时刻:这诗的三部分皆以盼望结束。

诡计

第1~3节的军事用语是比喻,其实头一个比方是借用法庭的状况(相争)。因此本诗适用于任何遭怨恨、被陷害的情形。

3. 枪( Javelin ,标枪),或这类武器,是译者所预期的字,也有人举外国语言为佐证,支持此译法。而昆兰古卷中发现一个类似的字,意为标枪的标头;但是这个东西从不代表整个武器,何况其实这字原为动词形态,不是指武器,在希伯来文也能通顺,正如 AV、RV 的译法:“断其通路”(参 NEB)206

4~6. 这几节与的对比,无论是否为蓄意安排,都值得重视,因为蒙羞或羞愧,是定罪的本质,而耶和华的使者(见的注释),不是拯救我们,就是毁灭我们;。第6节所描述的黑暗光景,比更绝望,因为滑一字意味有液体潺流,而且那位追逐的神就紧跟在后头。人对神大胆侮蔑,至终所造成的恶果,必使他们无法站立得住。

7、8. 无故的,这里出现两次,第19节又一次,这是令大卫最痛楚的因素,中间那段讲得更透彻(11~18节)。诗促使我们格外感受到由不公平造成的伤害;惟有福音能将这种情况变成显明救赎的时机,跟随基督脚踪的机会以下)。至于第8节“诗式的公义”,福音能够接受,可是如果祈祷与恳求是会实现的话,就尽量避免如此祷告;因这并非最值得追求的结果207

9、10. 谁能像蹋的呼声,应合了摩西之歌(,或许是特意回顾那次比大卫的困难更严重的危机,以及其荣耀的结局。同理,保罗在几乎绝望之时,就回顾死里复活,因而重燃盼望。我的心(9节)和我的骨头(10节)是两种说及“我”或“我自己”的强调语,如;参考我们的俗语“我从骨子里清楚这事”。

暴徒围攻

其他诗将进一步描述密友背叛之痛(如。此处的痛苦也不稍轻,这些人虽不是亲密深交,但曾“好像”如此受到礼遇(14节),大卫对他们的照顾,就像那般真诚,或像好撒玛利亚人,如今却遭他们藐视,忘恩负义。这就像那位好撒玛利亚人后来遭到强盗,发现折磨他的头目,竟是从前他救过的那人。

13. 希伯来文没有提到我低下头。这句话直译应为“我的祈祷将归回(或不断归回)我怀中”,RSV 以为这是指祈祷的姿势,可是此处更可能是指祈祷未蒙应允而回,或成为祝福而归到他自己身上,如

15. 跌倒(和合:患难)的译文或许使我们联想到犯罪,如新约的用语;但这里所用的字原是形容倾覆,如。我所不认识的那些跛子(和合:下流人),看来太突兀,不尽正确,虽然曾记载大卫冲口而出之类似话语(那里是用另一个字,而此处的字则像形容米非波设的字,大卫视他为朋友)。“受打击者”(即“跛子”或“下流人”)所用的子音,或许也可读成“打击者”,因此 NEB 译为“强暴者”。这里众人正围攻一位突然身陷困境的人,却也是一位曾令别人羞愧的大善人,此种情形在耶稣受审判时完全重演。而从来没有参与过这类游戏的人,简直寥寥可数。

16.RSV 的小字(“ ……一块嬉笑者”,mockers of a cake)显示,希伯来文的字面意思很费解。RSV 本文译为一再地嬉笑,是按七十士译本,将 ma{`o^g{ (一块饼?)读为独立不定词 la{`o^g{ (与嬉笑相连)。NEB(“连驼背他们也嘲笑”)是从一阿拉伯文字根“弯曲”演绎而来的含义。头一个解释方法,是根据希伯来文表达强化语气的习惯,比较可取。本节的第二行(咬牙……;表明激发如此嬉笑背后的狂怒,这是司提反在殉道之前所经历到的

17.我的生命(AV、RV“我所亲爱的”)一字,见的注释,该节正可指出,本节末的直译:狮子,比 NEB 的“不信者”更为可取,此处如此,亦然。

18.公开献上个人的感恩,见以下的注释。

幸灾乐祸

无故的憎恨,是恶对善的基本反应(在第7节已经强调过),因此耶稣视第19节,不是指大卫意外的不幸,乃是指祂所预定的遭遇。这就是“他们律法上所写的话”,是有关即将发生之事的权威性启示。这个模式在祂的案件上一展无遗,在大卫的一生中断续可见,而我们也命定要如此经历以下)。

22.桃丫看见了完全对应仇敌的呼声:“我们的眼已经看见了!”在恶人欢唱凯歌时,如此回应比否定他们更切合实际。参,,由“我已经看见……”一语所导致的结果;亦以下;

24.为我申辩直译应为判断我:的注释。

25.遂我们的心愿了!在希伯来文是一个单字,在这节中非常简洁、活泼,就好像嘴唇“啧”的一声。

27、28.正如本诗前面所提及,赞美正在等着要出场(参9、10与18节)。此外,大卫还想到一点,是以利亚在同样情况下所忽略的:他虽有敌人,但仍有朋友,且是“众民”(18节),他们的喜悦正如耶和华的喜悦(27节)是同一个字就是见他得好处。

206 刀鞘一词 pace ,Dahood,就像剑柄一样,是刀口终止之处,或许它是因刀囗而得名;这词比长矛更不可能是这里的用字。
207 见导论,Ⅴ . D,42页以下。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耶和华啊,与我相争的,求你与他们相争;与我相战的,求你与他们相战。」

在这首诅咒诗(参看简介 )里,大卫求耶和华拯救他和毁灭他的仇敌(1~10节 ),因仇敌无故恨恶他而悲叹(11~16节 ),并进一步求主赐下拯救和公平(17~28节 )。大卫可能在受到扫罗追杀期间写成此诗,而且在某程度上是的详尽版本。那咒诅不是针对扫罗本人(因大卫已经放过他 ),而是针对那些煽动扫罗对大卫产生猜忌的人。

――《诗雷氏研读本》

诗人向神(祂是战士也是审判官 )呼求保护,不受诬陷他的人伤害,因此是一首被诬告的人祷告的诗。诗中的个人可能是王或众民的领袖。

全诗包含三次祈求,每次都以感恩的许诺或神必拯救作结 ),而每一祈求都与诗人生命中的某一经历相连,有若从三个角度来描写。第一部分用战争的比喻求神帮助(1~10节 ),第二部分讲诗人旧日友人以怨报德(11~18节 ),第三部分求神伸冤,因神为公义的审判官(19~28节 )。

――《启导本诗注释》

「相争」:描写战场上两军对垒的情形。

――《串珠圣经注释》

恳求帮助的祷文。诗人将神描绘为斗士,守护陷入困境的孤苦人;公义法官,替蒙冤者伸张正义。诗人借着呼求神为自己争战,显明身处困境,使整首诗充满紧张。本诗由以下部分组成:①呼求神亲自加入争战(1-6节 );②求告神保守自己脱离仇敌网罗(7-12节 );③控诉仇敌忘恩负义(13-16节 );④许愿感谢颂赞神(17-18节 );⑤求神施行客观审判(19-26节 );⑥感谢颂扬的愿望与确信(27-28节 )。是大卫被扫罗追捕,充满痛苦、愁闷之时所写。仇敌指扫罗及诬告的奸臣。从属灵的角度看,奸臣象征不义的势力,试图诬陷努力称义的圣徒。

――《圣经精读本》

诗人完全与神站在一边,他清楚的知道,神必替地作战。信徒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是否站在神的那一边。这一个问题若解决了,他就可以放心,世人因为你热心服事神藐视你吗?他们藐视你的善行吗?你若没有违背神的话,你良心就不责备你。勇敢的信徒啊!你当放心,因为神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 包忠杰《诗注解》

相争……帮助: 描绘神是为我们争战的勇士,给倍受仇敌逼迫的圣徒带来莫大安慰。2节,神紧握防御盾牌,象征任何力量都不能胜过神。3节,神举枪攻击仇敌,表现神叱咤天下的能力,为生活在罪恶、患难中的圣徒带来安慰、勇气。

――《圣经精读本》

祈求的内容:诗人身陷重围,四面受敌,故求神保护他,和消灭他的敌人。

――《串珠圣经注释》

】「拿着大小的盾牌,起来帮助我。」

大小的盾牌】「大小的盾牌」代表护身装备的两个极端。小盾牌是圆的,大盾牌则高与身齐,后者最有可能是助手负责携带。同样长短枪(3节 和合本只译作一个「枪」字 )也是代表全部的攻击性武器。译作「短枪」的希伯来语字根(sgr ),没有在旧约其他地方出现。希罗多德提到西古提人有一种双刃的斧头(sagaris ),死海古卷则用这字形容长矛的柄。若照后一个解释,经文则只是说同一装备可以有两个用途而已。枪杆子可以用来抵挡,或当作长棒挥打,枪头则可击刺。亚述城市尼尼微和卡拉(宁鲁德 )的壁画浮雕刻有无数这种以及类似的铁器时代第一、第二期的军事装备。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抽出枪来,挡住那追赶我的。求你对我的灵魂说:“我是拯救你的。”」

“抽出枪来”亦可作“抽出矛和大斧”。但“大斧”原文有“阻止”的意思,所以《和合本》译为“挡住”。

――《启导本诗注释》

「抽出枪来,挡住那追赶我的」:应作「抽出枪和大斧,迎击那追赶我的」。

「我的灵魂」:可作「我」。

――《串珠圣经注释》

枪(Javelin 标枪 ),或这类武器,是译者所预期的字,也有人举外国语言为左证,支持此译法。而昆兰古卷中发现一个类似的字,意为标枪的标头;但是这个东西从不代表整个武器,何况其实这字原为动词形态,不是指武器,在希伯来文也能通顺,正如 AV、RV 的译法:「断其通路」(参 NEB )206

──《丁道尔圣经注释》

】「愿那寻索我命的,蒙羞受辱;愿那谋害我的,退后羞愧。」

】 这几节与的对比,无论是否为蓄意安排,都值得重视,因为蒙羞或羞愧,是定罪的本质,而耶和华的使者,不是拯救我们,就是毁灭我们;。第6节所描述的黑暗光景,比更绝望,因为滑一字意味有液体潺流,而且那位追逐的神就紧跟在后头。人对神大胆侮蔑,至终所造成的恶果,必使他们无法站立得住。

──《丁道尔圣经注释》

】「愿他们像风前的糠,有耶和华的使者赶逐他们;」

“耶和华的使者”。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风前的糠”形容其无助与无用。天使赶逐仇敌象风吹走糠一样。

――《启导本诗注释》

像风前的糠: “糠”象征没有生命、根源、内容、份量、意义,与得享永生之福的圣徒形成鲜明对比。

――《圣经精读本》

】「愿他们的道路又暗又滑,有耶和华的使者追赶他们。」

又暗又滑: 诗常以“宽阔之处”、“平安之地”描述安定繁荣的生活。

――《圣经精读本》

】「因他们无故地为我暗设网罗,无故地挖坑,要害我的性命。」

】诗中提到公义的经典例子。

――《诗雷氏研读本》

他暗设的网缠住自己: 是神对仇敌的复仇原理——按他们所行的报应他们。故 :①恶人没有任何理由辩屈、埋怨;②圣徒因免去当受的刑罚,心存感恩。

――《圣经精读本》

无故的,这里出现两次,第19节又一次,这是令大卫最痛楚的因素,中间那段讲得更透彻(11~18节 )。诗促使我们格外感受到由不公平造成的伤害;惟有福音能将这种情况变成显明救赎的时机,跟随基督脚踪的机会。至于第8节「诗式的公义」,福音能够接受,可是如果祈祷与恳求是会实现的话,就尽量避免如此祷告;因这并非最值得追求的结果。

──《丁道尔圣经注释》

】「愿灾祸忽然临到他身上;愿他暗设的网缠住自己;愿他落在其中遭灾祸。」

】「我的心必靠耶和华快乐,靠他的救恩高兴。」

】谁能像你的呼声,应合了摩西之歌,或许是特意回顾那次比大卫的困难更严重的危机,以及其荣耀的结局。同理,保罗在几乎绝望之时,就回顾死里复活,因而重燃盼望。我的心(9节 )和我的骨头(10节 )是两种说及「我」或「我自己」的强调语,如;参考我们的俗语「我从骨子里清楚这事」。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的骨头都要说:“耶和华啊,谁能像你,救护困苦人脱离那比他强壮的,救护困苦穷乏人脱离那抢夺他的?”」

“我的骨头”指整个人。骨头为疾病所侵蚀,所以现在连骨头都要见证神的慈爱。

“困苦穷乏人”是需要神说明也是神愿意帮助的人在与“行动正直的人”相对,故也可指敬虔的人,甚至神的仆人

――《启导本诗注释》

我的骨头都要说: 人常用“彻骨”这词表达充满心中的情怀。对希伯来人骨头意味力量的根源和生命。诗人这话植根于信仰经历,表达要尽全力赞美主。

――《圣经精读本》

】「凶恶的见证人起来,盘问我所不知道的事。」

】诗人的苦况:他最痛心的就是遇难时,好友不但不助他一臂之力,反而帮助敌人迫害他。这些友人受过他的恩惠,现竟忘恩负义,以怨报德,加增他的痛苦。事实上,当这些敌人患病时,诗人曾经为他们祈祷,穿麻衣为他们悲伤(13-14 )。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向我以恶报善,使我的灵魂孤苦。」

「孤苦」:乃指失去儿女那种苦痛。

――《串珠圣经注释》

使我的灵魂孤苦: 生动刻画诗人孤独的心境,满怀被弃绝与疏离的苦涩、悲痛。圣徒常会陷入被众人彻底遗弃、断绝的感觉。然而神必不丢弃我们,总会带给我们信仰路上的同路人。

――《圣经精读本》

】「至于我,当他们有病的时候,我便穿麻衣,禁食,刻苦己心。我所求的都归到自己的怀中。」

“所求的都归到自己的怀中”是说诗人在朋友患病时曾虔诚为他们哀恳神,都未蒙应允,祷词好像回到自己怀里。

――《启导本诗注释》

「我所求的都归到自己的怀中」:有学者解作「我低头为他们祈祷」。

另有学者认为这里是指祈祷不蒙答允

――《串珠圣经注释》

我所求的都归到自己的怀中: 我们为别人代祷,若那人不配,祝福就会归到我们身上。诚实的祷告都必上达于神

――《圣经精读本》

希伯来文没有提到我低下头。这句话直译应为「我的祈祷将归回(或不断归回 )我怀中」,RSV以为这是指祈祷的姿势,可是此处更可能是指祈祷未蒙应允而回,或成为祝福而归到他自己身上,如

──《丁道尔圣经注释》

13下-14上 可译为「当我的祷告不蒙答允时,我便出入悲哀,好像为我的朋友、我的弟兄悲哀一样」。

――《串珠圣经注释》

】「我这样行,好像他是我的朋友,我的弟兄。我屈身悲哀,如同人为母亲哀痛。」

「屈身」:或作「低头」,是悲哀的表现。

――《串珠圣经注释》

】「我在患难中,他们却欢喜,大家聚集。我所不认识的那些下流人聚集攻击我,他们不住地把我撕裂。」

“下流人”。攻击的人。

――《诗雷氏研读本》

本节上半可译为“我遭患难,他们群聚欢庆”。“我所不认识的”似指仇敌控告他莫须有的罪名(这些人连他都不认识 怎会知道他的事 );也可指“在我不经意的时候”这些下流人向他攻击。

――《启导本诗注释》

「不认识」:可解作「不为意」。

「下流人」:或作「攻击者」。

全节可作「我遇难的时候,他们幸灾乐祸群集相庆;攻击我的人趁我没有防备聚集对付我,不断地要把我撕裂」。

――《串珠圣经注释》

下流人: 指没有良心、教养、人格卑劣的“奸商”、“牙尖嘴利”之辈。属灵意义象征敌挡圣徒的撒但势力。

――《圣经精读本》

跌倒(和合患难 )的译文或许使我们联想到犯罪,如新约的用语;但这里所用的字原是形容倾覆,如。我所不认识的那些跛子(和合下流人 ),看来太突兀,不尽正确,虽然曾记载大卫冲口而出之类似话语(那里是用另一个字 而此处的字则像形容米非波设的字 大卫视他为朋友 )。「受打击者」(即「跛子」或「下流人」 )所用的子音,或许也可读成「打击者」,因此 NEB译为「强暴者」。这里众人正围攻一位突然身陷困境的人,却也是一位曾令别人羞愧的大善人,此种情形在耶稣受审判时完全重演。而从来没有参与过这类游戏的人,简直寥寥可数。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如同席上好嬉笑的狂妄人向我咬牙。」

「咬牙」:指发怒。诗人描述他的苦况后,立志要称谢耶和华,深信神必搭救他(18 )。

――《串珠圣经注释》

席上……咬牙: 指在公开欢乐的席上,污辱、霸道的野蛮行为,根本不将他人放在眼中。表达诗人遭受羞辱与虐待,精神上的伤害与叹息。

――《圣经精读本》

RSV的小字(「 ……一块嬉笑者」 mockers of a cake )显示,希伯来文的字面意思很费解。RSV本文译为一再地嬉笑,是按七十士译本,将ma{`o^g{(一块饼? )读为独立不定词la{`o^g{(与嬉笑相连 )。NEB(「连驼背他们也嘲笑」 )是从一阿拉伯文字根「弯曲」演绎而来的含义。头一个解释方法,是根据希伯来文表达强化语气的习惯,比较可取。本节的第二行(咬牙……表明激发如此嬉笑背后的狂怒,这是司提反在殉道之前所经历到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主阿,你看着不理要到几时呢?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他们的残害;救我的生命脱离少壮狮子。」

“生命”。宝贵的生命。

――《诗雷氏研读本》

“少壮狮子”亦作“不信神的人”。

――《启导本诗注释》

独一者: 独一无二的生命与灵魂。

――《圣经精读本》

我的生命(AV、RV「我所亲爱的」 )一字,见的注释,该节正可指出,本节末的直译:狮子,比 NEB的「不信者」更为可取,此处如此,亦然。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在大会中要称谢你,在众民中要赞美你。」

在大会中……在众民中: 诗人的心愿是公开颂赞神。圣徒的赞美不应只停留在个人层面,乃要升华为在宇宙层面,使万民得以聆听。

――《圣经精读本》

公开献上个人的感恩。

──《丁道尔圣经注释》

】「求你不容那无理与我为仇的向我夸耀;不容那无故恨我的向我挤眼。」

“挤眼”是打坏主意的表示。本节“无故恨我“为耶稣基督所引用。诗人的经验正是祂身受的痛苦

――《启导本诗注释》

「挤眼」:描写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神态。

――《串珠圣经注释》

无故的憎恨,是恶对善的基本反应(在第7节已经强调过 ),因此耶稣视第19节,不是指大卫意外的不幸,乃是指祂所预定的遭遇。这就是「他们律法上所写的话」,是有关即将发生之事的权威性启示。这个模式在祂的案件上一展无遗,在大卫的一生中断续可见,而我们也命定要如此经历

──《丁道尔圣经注释》

,21】

“挤眼”和“大大张口攻击我”都是表示恶意和轻蔑的姿态。

――《诗雷氏研读本》

生动表现仇敌充满“虚假与阴谋、贪婪与暴虐”的邪恶形象。诗人倾注全力抑制对不义、无赖之徒的愤怒,惟求神恢复公义,保守弱者。

――《圣经精读本》

祈求的内容:诗人再次向神祈求,求神立刻对付仇敌。

――《串珠圣经注释》

】「因为他们不说和平话,倒想出诡诈的言语害地上的安静人。」

「安静人」:喜好和平的人。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大大张口攻击我,说:“阿哈,阿哈!我们的眼已经看见了。”」

仇敌“眼已经看见”的是诗人的不幸遭遇,并为此沾沾自喜。“大大张口”描写敌人凶狠鄙视,要吃人的样子。

――《启导本诗注释》

「大大张口」:描写敌人那种鄙视的神态。

「我们的眼已经看见」:指看见诗人的患难痛苦。

――《串珠圣经注释》

我们的眼已经看见了: 仇敌看到中伤及诬陷将义人陷于困境,得意地说出狂妄之言。然而,他们忘了察看这一切的神将施行最后的审判。从属灵的角度看,骄傲的人只不过像仅能存活一天的蜉蝣。

――《圣经精读本》

【115 阿哈,阿哈,是什么意思?

答:「阿哈,阿哈」原是古时的推罗(地中海东边离岸不远的一个平原岛 )人,他们对耶路撒冷遭祸,抱幸灾乐祸的态度,发出一种讥笑的口头语。大卫的诗在这里说到「愿那些对我说,阿哈,阿哈的,因羞愧而败亡。」其意思乃指那些喜悦及讥笑他受害的仇敌,因此抱愧蒙羞,而趋于败退灭亡之途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耶和华啊,你已经看见了,求你不要闭口。主啊,求你不要远离我。」

此处的“你已经看见了”是指公正的神知道真相,不会相信这些人的诬陷。

――《启导本诗注释》

已经看见了完全对应仇敌的呼声:「我们的眼已经看见了!」在恶人欢唱凯歌时,如此响应比否定他们更切合实际。参,,由「我已经看见……」一语所导致的结果;亦以下;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的神、我的主啊,求你奋兴醒起,判清我的事,伸明我的冤。」

“我的神( E l o h i m ) 我的主(Adonai )”。诉诸神的能力和权柄。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判清……伸明……判断: 诗人似乎在标榜自己的义。但并不是指诗人没有不义,仇敌与诗人具有不共戴天之仇,乃意味如同黑白不能共处,靠人的方法实在无法对付仇敌。恳求神介入,按公义进行判断。

――《圣经精读本》

】「耶和华我的神啊,求你按你的公义判断我,不容他们向我夸耀,」

为我申辩直译应为判断我。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不容他们心里说:“阿哈,遂我们心愿了”,不容他们说:“我们已经把他吞下了。”」

遂我们的心愿了!在希伯来文是一个单字,在这节中非常简洁、活泼,就好像嘴唇「啧」的一声。

──《丁道尔圣经注释》

】「愿那喜欢我遭难的一同抱愧蒙羞;愿那向我妄自尊大的披惭愧,蒙羞辱;」

】那喜欢我遭难的……那喜悦我冤屈得伸的: 诗人呼求神以相反的结果对待上述二者,诗人确信神必站在自己这边。

――《圣经精读本》

】「愿那喜悦我冤屈得伸的欢呼快乐;愿他们常说:“当尊耶和华为大,耶和华喜悦他的仆人平安。”」

27下 应为「愿他们常说:愿那位喜见祂仆人平安的耶和华受尊荣」。

――《串珠圣经注释》

正如本诗前面所提及,赞美正在等着要出场(参9、10与18节 )。此外,大卫还想到一点,是以利亚在同样情况下所忽略的:他虽有敌人,但仍有朋友,且是「众民」(18节 ),他们的喜悦正如耶和华的喜悦(27节 )──是同一个字──就是见他得好处。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的舌头要终日论说你的公义,时常赞美你。」

终日: 指生命中所有的时间,不是部分时间。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35篇 )】

1试描述作者所遭遇的痛苦和心境。参4, 11-12, 20-21节。作者唯一的愿望是什么?参23-24节。

2「求你对我的灵魂说 ...... 」(3下 )这句话显示作者对神的顾念有没有把握?虽然如此,作者仍恳切的向神祈求,这给我们什么榜样?9-10节显示作者的信心有什么变化?

3诗人问:「主阿,你看着不理,要到几时呢?」(17 )但神是否真的看著作者白白含冤而不理?当恶人逞强,而神仍未施行审判时,受屈者应有什么态度?

4作者因着信神而有盼望,知道神必为他伸冤,所以他虽未脱离苦况,但却为着神将施行的拯救而发出赞美。你若面对还未解决的难题或痛苦,作者给你什么榜样呢。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美国波士顿城有一个人,气愤的跑到易辅博士家里,说:「易辅博士啊!今日本城的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攻击我,大大的破坏我的名誉,因此我特来和你商议,应该怎样对付这事,或登报更正,或打官司,或是要求他赔偿名誉呢?」易辅博士低声静气的对他说:「我劝你还是安静不理他;因为看报的人,至少有一半不看那篇文章,就是看见了,也有一半人不会去读它;就是读了至少有一半人不知道这事的究竟;就是知道这事的究竟,至少有一半的人不信;就是信了,在信的人中多半与你没有什么关心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恩将仇报】

从前,常州有一位张丐头,他和他的女儿住在一间破屋里。有一天下大雪,张丐头不在家,他的女儿开门看雪,想不到门外有个冻僵的人,睡在他们的门口。她仔细一看,是一位眉目清秀的书生,气还未断,那恻隐的心激动了她,不顾一切,把他拖进屋内,生火使屋内热起来,再烧热汤把他灌醒。那人张眼一看,自己躺在一间破屋里了,旁边还有一位女郎伺候着,不觉惊奇道:「咦!我怎么会到这里来呢?多谢小姐救我的性命,感恩不尽!」那女子又给他喝些热糖茶。这时张丐头回来了,问知种种的情形,又问他的履历,知道他名叫穆稽,无父母无家可归,是以行乞度日。张丐头怜悯他留他同住,又把他的女儿许配给他。

这穆稽少时曾读过书,张丐头两父女就鼓励他再用功几年,上京考试。不料竟然考中了秀才,不久做了大官,回来迎接他的岳父、妻子一同到京里去。他雇了一只大船向京师出发,起先三人非常欢喜,不料穆稽突然想到自己是一位堂堂的大官,妻子是穷人的女儿,总觉得和他不配,就起不了不良的心。他叫妻子到船头赏月,借机会把她推落江里。这时穆稽假装惊慌叫道:「不好了,岳父啊!不好了!她跌落江里了!」岳父急忙赶到船头去捞,不料穆稽顺手一推,岳父也跌下江,他也不叫船夫去救。几天之后,回到了京师。后来有媒人来作媒,说某一富翁想招他作女婿。他答应了,到举行婚礼那天(从前结婚前可见不到新娘 ),穆稽急欲看那小姐面貌,等他揭开遮面的红巾,立刻惊叫起来:「鬼呀!鬼呀!」原来这富翁的小姐,就是他从前的妻子,被他推下江去的。这时富翁及张丐头都跑来,穆稽一看就跪下认罪说:「小人一时丧失良心,做这愚昧事。」就求赦免,富翁说:「这么恶毒的行为,是无法赦免,明日奏皇帝。」穆稽知此事若被皇帝知道,不但被革职,性命也难保,所以就跪下来叩头求他们怜恤,但富翁厉声骂道:「你这狼心狗肺的畜牲,忘恩负义的禽兽,难道还放你活在世界上吗?假使我的船不在你们船的后面,他们父女早就死了,你真可恶,你的良心在那里?读了十年的圣贤书,有何用?」穆稽也求夫人饶恕,他的岳父就教训他一顿:「看你倒像人的样子,想不到良心比毒蛇更毒,恩将仇报!做了官反而对救你命的恩人下这毒手,你这臭官,忘记了我用钱培养你成功,只怕没有我,你还是讨饭的。」穆稽再三求赦免,岳父、夫人、富翁这才心软答应了他。

——林政杰《诗的讲章》

大卫似乎很伤心啊,如果我也在等待神的响应而迟迟未获答复,我会……】

大卫对自己的祷告似乎“未被垂听”感到伤心。当神对我们的解救延迟了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推断说,“神没有答应我们的祷告”。神是在用神的智慧回答我们的祷告。神没马上答复我们的祷告的时候,我们不要怀疑和埋怨神,而要把它当作加深自己信心的时机。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为甚么相争】

「至于我,当他们有病的时候,我便穿麻衣禁食。」

属神的人常会受到莫名其妙的攻击,虽然并没有作过不好的事。主耶稣曾质问反对祂的人:“我从父显出许多善事给你们看,你们是为哪一件拿石头打我呢?”
主耶稣说:“他们无故的恨我”。完全无罪良善的主,还受到这样的待遇,何况祂的门徒呢?
基督徒因为遵行神的旨意,不与世人“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受世人反对;这正如主耶稣在世,是行天父的旨意,必为那掌管黑暗世界的撒但所不容。那些当权的宗教领袖,是为那“世界的王”工作,“随从今世的风俗…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自然与属主的相争。
大卫是耶和华所膏立的王,在这属灵的战争中,也不能置身事外。不过,他是站在神的一边,所以能说:“耶和华啊,与我相争的求你与他们相争;与我相战的求你与他们相战。”这是何等的福分。虽然他不置身事外,却像是置身事外;战争不是他的,是耶和华的。怎能这样呢?
他有神的同在。在一切环境中,他可以说:“我的心必靠耶和华快乐,靠祂的救恩高兴”。他是属主的,主为祂自己的人负责,必然保守直到那日。
不靠自己的力量。既然交托了主,让主去争去战,他自己倒不必焦虑了。仇敌像吼叫的狮子,张牙舞爪的要来吞噬,但神的儿女是“地上的安静人”。因为他知道,是谁管理风浪。
胜利属于义人,是必然的。他不是在空想,也不是自我安慰。他实在知道,在仇敌来攻击的时候,不是他单独在应付,而是“有耶和华的使者赶逐他们”。有大能
的天使为你争战,哪有不胜的可能!
不过,人犯罪受苦,不是主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诗人自省的时候说:“他们向我以恶报善,使我的灵魂孤苦。至于我,当他们有病的时候,我便穿麻衣,禁食刻苦己心。”显然的,义人受迫害,完全不是因为有甚么错,反因待人好,债主在欠债者眼中,绝不会是英雄;恶人的恶,是在他专于以恶报善。最后神的儿女能说:“当尊耶和华为大,耶和华喜悦祂的仆人平安”

── 于中旻《诗笺记》

「地上的安静人。」】

「安静人」是圣徒的名号,有时为我属灵团体所采用。每一个时代都有安静人。他们的生命藏在神的里面,完全不受吵闹与纷争所扰,也退避那些野心与嫉妒,毫无惊恐。我们性格中本有精力需要表露发泄,如果我们不知道生命隐藏的深度,不会活出一个忙乱又混杂的样子,与人与物接触之中十分困扰。但是人的心意在永远的事上,必在短暂的情况下安静。

一个人的房屋如果十分浅窄,只有一间房在深处,他仍只好住在街上。但是我们开始住在深处,在神面前警醒等候主再来,多深思天国的奥秘,我们就十分安静了。我们只填满小小的空间,得着日用的饮食而知足。我们所享受的只是自然而单纯的逸乐,就不争竞,也不喊叫。街上也听不见人的声音,我们经过世界,安静地走过。但对我们遇见的人却留下福分,我们走的时候,都没有被别人认出来。

亲爱的,总要安静,将你的苦楚与埋怨告诉神,不要让其他的事影响你与神的关系。别人憎恨你,你告诉主;风暴很大,躲在隐秘处;别人为名而争夺,你不要受影响,只进入内室关上门,好似一个安静人,像断奶的孩子,如果你安静只是对人,因为对神必须大声为人吁求,安静得体才好。

──迈尔《珍贵的片刻》

大卫受到了冤枉就向神呼喊。你如果遭到了不公正的指控,自然的反映可能是去报复,或者为你每一个举动作出具体的辩护。然而你应该求神为你争战。神将在与此有关的人群中洗清你的名。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三十五篇】有一则故事:从前卫国有一条这样的法律,如果有谁敢坐国王的车子,就要受到削足的刑罚。当时国王有个很宠信的臣子名叫弥子瑕,有一日,弥子瑕的母亲生了急病,他一听这消息,就冒充得了国王的命令,驾着国王的车子回家。事情给国王知道了,不但没有处罚,反而赞他是个孝子,为了母病不顾自身安危。

过了不久,弥子瑕陪着国王在果园散步,那时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满树累累的桃子,又大又熟,弥子瑕摘了一个最大的桃子,咬了一口,觉得香甜,便献给住。国王深受感动,称赞他说:「你对我太好了,吃到好东西,自己也舍不得吃!」

后来弥子瑕失宠了,国王就骂他说:「弥子瑕胆子好大,竟敢偷乘我的车子;又敢把吃过的桃子给我吃,太岂有此理了!」弥子瑕听见了,摇头说:「喜欢时说我是忠臣孝子,不喜欢时说我是乱臣贼子,真是臣子难做!」

今日社会,只顾利害关系,出卖朋友,喜怒无常,三番四变,甜言蜜语,一旦时过境迁,人情变得残酷,淡薄如纸。

古时流传,早时动物的社会,狗是长有美丽的犄角,有一天花鹿看见狗长的有犄角,遂欣赏其漂亮,而欲借用犄角来装饰,那时狗兄始终不肯借,鹿姊就找来鸡弟作见证人,由此狗兄答应了;就把犄角大大方方地借给鹿姊;殊不知,鹿姊一借犄角而得意洋洋展现牠的美丽,因爱美成性而懒皮,始终不肯还其犄角;后来狗兄找鸡弟证人,鸡弟也无法向鹿姊要回犄角给狗兄,由此鸡弟天天叹息鹿姊的不守信,忘恩负义,因此于每早晨,天刚一亮便向世界吹号:「鹿角还狗哥!鹿角还狗哥!」(闽南音 )那时鹅伴听久了,同样叹息地鸣叫说:「担栗!」(Ta-lek-闽南音 )怎么办(国语之意 )?至今鸡弟、鹅伴仍然同样为「忘恩负义」,天天吹号叹息。

据云一位犹太商人某日对他的儿子说:「你胆敢从矮墙上跳下来吗?」儿子问爸爸说:「当我从矮墙上跳下去时,你能不能将我抱住?」爸爸点头示意。二分钟后,小孩拐伤了腿,责怪爸爸说:「爸爸,你为什么不抱住我?」这位犹太人正色地教训儿子说:「儿啊!这是叫你学习一个功课,千万不要信任世上任何人,连爸爸也不例外。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三十五篇 怎么,大卫在咒诅人吗?这可以吗?】

这是一首让神来对付敌人的“降祸”(诅咒 )诗。这些诗听起来虽特别严酷,但我们必须记住﹕(1 )大卫不明白为甚么自己身为神膏立的、并要毁灭地上一切恶人的一国之君,却被以不正当的手段要杀他的人追得疲于奔命。(2 )大卫诚心诚意地呼求正义,并不是要求报私仇,他的确是在求神的好主意来治理国家。(3 )大卫没说要复仇,并将事情交给了神。这些只不过都是大卫的建议而已。(4 )这些诗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它们意在激励别人站稳立场,抵制罪恶。也许在某些人的生活经历中已经没有了 " 残酷 ",但对其他人来说仍然是每天要面对的现实。神应许说要帮助受迫害的人,审判不悔改的罪人。所以我们为实现正义而祷告的时候要像大卫一样。基督再来的时候,恶人就要遭到惩罚。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