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大卫上行之诗。)人对我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我就欢喜。」
2「耶路撒冷啊,我们的脚站在你的门内。」
「耶和华的殿」(
))原文是「耶和华的家」。神的家在大卫的时代是帐幕(
)),在所罗门以后是圣殿(
)),在新约时代是教会(
、
))。
喜乐是信徒的属灵光景是否正常的标志,旧约时代是如此(
、
、
、
、
)),新约时代更是如此(
、
、
、
))。在上行之路中遇到一起「往耶和华的殿去」(
))的属灵同伴,这是何等「欢喜」(
))的事!天路并不好走,所以神绝不会让我们孤独行走,必会为我们预备同伴,让我们「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
)),让艰难中一起「蒙了圣灵所赐的喜乐」(
))。
当信徒之间有真实的团契交通、勉励扶持的时候,我们在灵里就已经上行到耶路撒冷了:因为我们的脚已经站在耶路撒冷的门内(
)),我们的心已经回到神的家里,我们的灵已经活在教会之中。教会「不可停止聚会」(
)),因为肢体需要在基督的身体里真实地彼此相交,正如使徒约翰所说的:「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
))。
本篇的背景是以色列人一年三次上耶路撒冷朝见神。当他们开始走的时候,是一个两个;过了几天,逐渐三五成群;快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就结成了大队。这时,耶路撒冷就展现在百姓面前,使他们完全忘记了旅途的艰辛和劳累,而是兴奋地谈论耶路撒冷的荣耀和美丽。教会应当反省,我们今天的聚会,是这样满有喜乐、恋恋不舍的交通和敬拜,还是着急在几个小时内结束的例行公事呢?
诗篇一百二十二、一百二十四、一百三十一、一百三十三篇被称为「大卫上行之诗」。诗篇第四十六、四十八、七十六、八十四、八十七、一百二十二篇的主题都是颂赞圣城耶路撒冷,所以被称为「锡安歌」(
))。
上图:耶路撒冷大卫城入口墙上的诗篇第122篇。诗篇122、124、131、133篇被称为大卫上行之诗。
3「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连络整齐的一座城。」
4「众支派,就是耶和华的支派,上那里去,按以色列的常例(或译:作以色列的证据)称赞耶和华的名。」
5「因为在那里设立审判的宝座,就是大卫家的宝座。」
「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连络整齐的一座城」(
)),原文是「耶路撒冷被建造成一座城,牢牢地联合在一起」(英文ESV译本))。「连络」(
))原文是「联合、联盟」,与神在山上指示「使罩棚连成一个」(
))的「连」是同一个字,在这里既是形容耶路撒冷的结构紧密,也是象征百姓的合一团契,所以七十士译本译为「耶路撒冷被建造成一座城,团契完整」。将来「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
)),也是被建造得「连络整齐」的一座城,所以我们应当操练「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
「按以色列的常例」(
)),指律法规定,以色列的男丁要「一年三次,在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祂」(
))。神百姓的合一不是统一,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分散在各地,各有各的特色。神百姓的合一也不是因着共同的利益,而是因为他们都是蒙拣选的「耶和华的支派」(
))。神的百姓一同来到耶路撒冷,不是为了彼此联谊,而是一起来敬拜神、「称赞耶和华的名」(
))。
「在那里设立审判的宝座」(
)),指神应许大卫的后裔在耶路撒冷执掌王权,「秉公行义」(
)),治理神的百姓。
神把我们一个一个地救出来,圣灵把我们重生成为「活石」(
)),赐给我们合而为一的心(
)),又在爱中把我们建造、配搭在一起(
)),成为一座殿、一座城。神的教会「如同连络整齐的一座城」(
)),「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
))。独来独往的基督徒,肉体需要接受十字架的对付;因为圣灵所赐的是合而为一的心,使我们分开的是里面的肉体。
上图:大卫时代的大卫城模型。王宫建在最高处,站在王宫的屋顶上可以俯瞰平民的院子。
6「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爱你的人必然兴旺!」
7「愿你城中平安!愿你宫内兴旺!」
8「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缘故,我要说:愿平安在你中间!」
9「因耶和华——我们神殿的缘故,我要为你求福!」
「耶路撒冷」())的意思是「平安的训诲」,是神在国度中显明权柄的地方,在永恒中就是神的教会())。爱耶路撒冷的人()),就是爱教会的人,也是接受神权柄的人。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ם/yer·ü·shä·lah’·im」、「平安 שָׁלוֹם/shä·lōm’」和「兴旺 שָׁלָה/shä·lä’」的原文谐音())。平安之城若有平安,爱神的人就平安;平安之城若没有平安,爱神的人就没有平安。信徒「为耶路撒冷求平安」()),就是求基督「在耶路撒冷作王」()),「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祂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我们才能得享永恒的真平安。
「爱你的人必然兴旺」()),原文是「愿爱你的人安稳」(英文ESV译本))。
「愿你城中平安,愿你宫内兴旺」()),原文是「愿你墙中平安,愿你堡垒安稳」。
因为爱「弟兄和同伴」()),我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所以我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
因为爱神的殿,我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爱神的殿就是爱慕亲近神(、)),「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
耶路撒冷有两样最重要的事物:一是「耶和华的殿」())、二是「大卫家的宝座」())。「耶和华的殿」代表敬拜和事奉,「大卫家的宝座」代表神国的权柄。我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将来都要在新耶路撒冷城事奉神、与基督一同作王())。因此,我们都要为心中和教会里基督的宝座和圣灵的殿祷告,愿神的旨意行在我们身上,「如同行在天上」()),愿我们都「用心灵和诚实拜祂」())!
耶路撒冷的平安诗一百二十篇讲述一个人,他正在盼望着耶路撒冷的‘平安’,Jeru-shalom。在这里,我们看见一些已来到这座城的朝圣者,他们十分了解这城名字的意思。希伯来原文这样说:‘在那些说话的人中,我就欢喜。’英文译本令我们以为这位诗人表现出一种自私的快乐。但是这一群人正符合耶稣所讲的:‘那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决定,他们要作aliyah(回归者 )。他们彼此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现在,他们已到达了。他们以惊讶的心情周围察看。他们说:耶路撒冷啊,我们的脚已实在站在你的门内!他们将要带回家的,是何等美好的回忆!他们有何等大的权利,能够将他们一切的罪恶和忧愁带到献祭的地方,就是永生神创造天地的主宰的脚凳那里。当他们加入节期的行列,在献祭之前追随在祭司和利未人的后面,一同在‘耶和华面前’叫喊、跳舞,登上祭坛,他们全部的生命现在已找到意义和目的。圣殿崇拜的礼仪,是根据我们称为利未记的这本‘教会秩序的书’,这些礼仪已不适用于今日。然而,它向我们启示,我们的信心必须不单是一件‘灵性’的事情。我们人类的心灵需要某些形式的运动或行动,好像步操、音乐、诗歌等形式,使我们对神的‘灵性’进路得以表达,这是我们所期望的。虽然现在献祭事实上已不再用牛羊,这完全不是灵性的事情,而是一种有形的事情。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实在是在历史中发生的事情。所以,当耶稣说:‘你们这样行,以记念我’,他正在吩咐我们做一些有形的事情。但是在他参加崇拜前,我们的发言人回头望他。这是一个何等美丽的城,‘城中的屋宇靠拢在一起’。但是还有更多的,对他来说,它的合一象征着‘教会’的合一。以色列是由十二支派所组成,但是所有十二支派的代表,按着以色列的常例,一同来到这里敬拜神,好像一个整体一样。新约的教会也是一样,她由十二支派延伸出来的‘后裔’所组成,由十二个使徒为代表。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要合而为一’,但是这种合一是来自我留下给你们的平安(shalom )。这就是我们这一群人感到惊讶的事:一种人不能建造的平安,它来自神那处。神圣,也是完全的公义,是完备shalom的一部分。它可以在耶路撒冷Jeru-shalom那处找到!所以,我们看到整个家族在耶路撒冷中找到它的需要。这些节期的‘节令’包括了这些项目:(一 )一次法庭的会期;(二 )在街市上售卖家乡的出产,和买入耕种用的新物资;(三 )儿童在那处有‘游艺会’,和(四 )有献祭的敬拜。这四方面所表现的‘平安’,它的源头和力量是来自神的平安。这些朝圣者现在被一位祭司的宣召吸引着,他请他们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怎可以有这四方的平安,使它从其他充满着争闹、不和、贪婪和欲望的东方城市中分别出来呢?所以他们所有的人,用一致的说话互相祝贺:‘爱你的人必然兴旺(一个与shalom的音相似的希伯来双关词 )’;或者,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我的朋友,爱这城的人啊,幸福临到你身上!’然后,他们再回望它美丽的建筑,说:‘愿城中得平安(shalom ),和妳宫内兴旺(shalwah、与shalom成为另一个双关词 )。’我们从这项古老的礼仪所得到的教训,就是在私祷中我们不应该自私。我们要记着,只是耶路撒冷兴旺,我们所做的才是为我弟兄和同伴长久的好处,惟有这样,我们的朋友才会经历神所计划的丰盛生命,这可以在城中找到。圣保罗曾说过,一群由普通人组成的本地信众,仍然有奇妙的市民身分,因为一群当地的信众,一个当地的‘锡安’,在神眼中就是‘天堂的殖民地’( ;摩法特本(Moffatt )的翻译)。最后,正如我们从前看过的,‘福’的意思可以是‘求福’。所以,我们的诗人补充了这一句说话,让这些朝圣者一同来说:和平的城啊,因耶和华──我们神殿的缘故,我要为你求福。这殿是神的教会,有下列的特点:(一 )它是在地上一个特别的地方;(二 )它是人的团契;(三 )它是遵行神所定之命令的团契;(四 )它是藉着爱和忠诚表达公义的居所;(五 )它是一个地方众多家庭的结合;(六 )它在任何时间都代表着全体神的子民;(七 )它是神与人同在的地方。因此,我们要祈求的平安,必须是创造性的,是为人类生命有四方面的好处,这四方面是(一 )我们的教会生活;(二 )我们的政治生活;(三 )我们的社交生活;(四 )我们的家庭生活;因为惟有透过这些生活和在这些生活之中,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秘密的和个人的生命和信仰。苏格兰教会年会结束时,会颂唱这篇配了音乐的伟大诗。唱毕后,‘神父和修士’便准备离开爱丁堡,前往他们遍布各地的牧区。再没有更适合的音乐,可以表达这种离别的印象。--《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诗第一百二十二篇 第一二二篇蒙爱的城 抵达之欢乐 耶路撒冷与圣殿就在眼前了,我们终于到了!第2节的欢愉,葛利纽表达得很好:“现在我们的脚就站在你的城门内了,哦,耶路撒冷”。流亡的痛苦(一二零篇)、旅途的艰辛(一二一篇)都成为过去;现在,唯独吸引朝圣者前来的那份喜乐淹没了一切。凡是真正的敬拜(尤其见九十二篇,“安息日之歌”),都会尝到这类兴奋;但是此处在经过更长、更劳累的朝圣旅途后,看见圣殿的欢乐,必然远超只走过“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对基督徒而言,所献上的赞美,正可表达这种路程与抵达的情形:“那能保守你们不失脚”(参,一二一篇)“叫你们无瑕无疵、欢欢喜喜站在祂荣耀之前的……”(参一二二篇)。 合一之情 主耶稣曾形容耶路撒冷:“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那种光景与此处“合而为一之城”(PBV)的图画,简直相距十万八千里(教会有时亦如此)。“紧紧连在一起”(和合:连络整齐)所用的动词,(如安德生所指出)与建造会幕棚子的命令相同:“使罩棚连成一个”。这是蓝图,也将是最终的实体以下)。 4.这种合一并非一律相同;以色列是由各支派所组成,各有各的特色(参创四十九章;申三十三章)。但是他们的情谊不只是因血缘或利益而来;他们乃是耶和华的支派,而耶路撒冷就是他们与祂会面之处,他们不是只来彼此见面。耶罗波安王在初得分裂之国时,十分惧怕这个联盟之处以下),但他忘记了神所定为以色列的常例,绝对不会与他所得带条件的应许冲突,因为是出于同一位神(参,。 请注意,这些朝圣的节庆是为要献上感谢(和合:称赞),而不是为了寻求合一或物质的福气。这些乃是额外的礼物,并非这种场合存在的理由;然而异教崇拜则显然是获取利益的途径;。 5.审判,在提到耶路撒冷的荣耀时,似乎像开倒车,但这个字意为公平,这是统治者首要的职责,也是他最好的礼物;,。亦。 和平的异象 耶路撒冷之名的读法与意境,为这几节绘下色彩,这名字最后的音节可读成平安一字(,而本节中可以让人感受到 s%a{lo^m (平安)与 s%alwa^ (保障、兴旺559)的快乐。这乃是公平(5节的主题)带来的结果。 大部分近代译本,将第6b节与第7节放在同一个引号内,视为一段祷告,回应第6a节的呼召,这是正确的处理。这祷告不是针对外面的仇敌,虽然城墙与城堡(和合:城、宫)会让人注意这点(以下),不过它所求最主要的事,乃是和谐一致:平安“在……中,在……内,在……中间”。 主耶稣对当日耶路撒冷的感叹,让我们对这祈祷有了新的亮光。对当时的掌权者而言,那会“带来平安的事”,乍看之下似乎既会造成分裂,又会产生危险,以致他们完全不能接受以下)。但耶路撒泠在求自保之际,却引致了毁灭。 8、9.耶路撒冷对以色列人的意义,正如教会对基督徒。这里有他最亲密的人,他的弟兄和同伴,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但都与他一样,被吸引成为朝圣者,迈向同一个中心。 “我们每日在瘫ψ前相会, 一同向滔咨掀砬螅 我们在灵里彼此问候, 将来必会再见面。”560 无论耶路撒冷的居民是何等有限的人,神却看上这里,在此处建立祂的殿。对这件事最单纯的回应为:我要为你求福;这是此一事实的最低要求,而其最高要求则无止境。对基督徒而言,连地域的界线也消失了。申述了其激励人心的含义,而说明了其目前的应用。 559 与旺(6节)是动词,安全(7节)由此衍生。其字根的概念是丰裕太平。
560 R. Baxter, 'He wants not friends that hath Thy love'.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人对我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
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走这条属灵的道路实在孤单,好像爱主的人只剩下你一个人。但感谢神,祂为着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没有向巴力屈膝的;祂为我们豫备属灵的同伴。当我们看别人也在那里爱神,听见他们在鼓励我们一起追求神时,我们的里面不知有多少的欢喜、激励、扶持并安慰。我们不能作一个单独的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叫我们的喜乐满足,像神的儿女在主里面彼此有交通;也没有一件事给我们帮助,胜过圣徒的交通。在跟从主的道路上,要宝贝彼此灵里的交通(不是外面的交际 )。
―― 江守道《上行之诗》
【 朝见神,有时欢喜,有时不。究竟是甚么原因?】
上圣殿是很困难、也是很欢喜的事。作为一个朝圣者,诗人参加了一年三次盛大宗教节日中的一次,他高兴地同神的百姓一起在殿中敬拜神。如果我们还有未赦免的罪,或对神的爱心冷却了的话,我们就会感到敬拜神是个累赘。如果我们亲近神,喜欢到神的面前,我们就很想敬拜和赞美神。我们对神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对敬拜的态度。
──《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城的尊贵】
一个资本家要他的工人在主日作工,工人中有一人是基督徒,宁愿扣薪水,要把主日完全献给主,专心作礼拜不愿作工。那资本家说:「你的圣经不是说,你的驴子若在安息日掉在坑里,你要把他拉上来吗?」基督徒工人说:「是的,但我的驴子若在安息日常常掉在坑里,我若不把那坑填平,就要把那匹驴子卖去。
」——林政杰《诗的讲章》
【】「耶路撒冷啊,我们的脚站在你的门内。」
当我们与众圣徒灵里有交通,我们就跟随羊群的脚踪而去,不知不觉我们的脚已经在耶路撒冷的门口了。圣经头一次题到耶路撒冷,是在不认识神的迦南七族中,有一个撒冷王竟是至高神的祭司麦基洗德。根据历史,撒冷就是耶路撒冷,故知耶路撒冷当时是代表神自己在列国中间。耶路撒冷是神拣选的地方,让神能住在祂的百姓中,向外邦传扬祂的荣耀。
―― 江守道《上行之诗》
【】「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连络整齐的一座城。」
耶路撒冷是安置神名字的地方,是神宝座的所在,是代表神在地上的见证。今天教会在地上就是安置祂名的地方,有神的宝座在那里掌权管理一切,将祂见证出去。一座城不是自然有的,需要建造;我们是祂的活石,祂要把我们建造成一座城。神用亚当身上的肋骨造出夏娃。「造」的原文就是「建造」。夏娃豫表教会,教会是用你我身上的基督作材料建造起来的。
在建造上有一个难处,这难处不在我们里面的基督的生命,因这生命自然是合一的。难处乃在我们的肉体上。只有合的才能建造,分的总是拆毁。所以在建造上我们第一个态度,就是要竭力保守圣灵所赐的合一,这需要不跟着外面跑,而回到里面来。第二,必须接受十字架来对付我们的肉体。
「一座」乃是一个单位,又是许多的部份。城建造时如果没有计划,就显得杂乱无章。我们各人都往基督里面长,祂是我们的元首,自然就使全身连络得整齐。百体一连络得整齐,功用就显出来了。这样就叫身体增长,得着建立。
―― 江守道《上行之诗》
【】「众支派,就是耶和华的支派,上那里去,按以色列的常例称赞耶和华的名。」
「常例」小字或作「证据」。作「以色列的证据」就是作以色列的见证。以色列的见证就是说,我们虽多,仍是一个;十二支派虽分散各地,但在耶路撒冷是合一的。在教会里面,我们要向世界作见证:我们是合一的,并要在合一里称赞我们的神。
―― 江守道《上行之诗》
【】「因为在那里设立审判的宝座,就是大卫家的宝座。」
在耶路撒冷有神的殿和大卫的王宫。殿是指敬拜说的,这是祭司的职分;王宫是指宝座、指掌权说的,这是君王的职分。今天我们在教会里,一面作祭司事奉,一面与主一同掌权。这不需要等到将来在永世里才开始,今天就可以开始豫尝(虽然今天的一切都是有限的 )。
―― 江守道《上行之诗》
【耶路撒冷】「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
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是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那成为他们的夸口和荣耀。按照律法的规定,以色列一切的男丁,在十三岁以上,就称为律法之子,必须尽律法的责任,“在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一年三次,在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祂;却不可空手朝见,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照耶和华你神所赐的福分奉献礼物。”
以色列国土虽然不大,从边远的地区到耶路撒冷,也要几天的跋涉;但如果有爱主的心,这朝圣之旅,就不会感觉是重担,而是欢乐的路程。特别是到达目的地之后,那分欢乐,简直是难以言喻。诗人说:
人对我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我就欢喜。
耶路撒冷啊,我们的脚站在你的门内。
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联络整齐的一座城。…
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
人为甚么爱耶路撒冷呢?因为那里有圣殿。神的子民既然爱神,也必然爱祂立名的居所。耶罗波安作北国以色列的王,在但和伯特利设金牛犊偶像,叫人民崇拜,立凡民作祭司,作分裂对立的人意工作,却没有神的同在。
爱神的人,也必然会爱其他属神的人。正如使徒约翰所说的:“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爱神的,也当爱弟兄。”每逢节期,各地的人,都到耶路撒冷去敬拜神:“众支派,就是耶和华的支派,上那里去,按以色列的常例,称赞耶和华的名。”我们到现在仍然可以想见,不同地方,不同支派来的人,相逢聚集,彼此团契,称颂他们共同事奉的同一位神,同享平安祭,何等甜美!
耶路撒冷也是全国政治的中心:“因为在那里设立审判的宝座,就是大卫家的宝座。”大卫是合神心意的王,神拣选他,膏立他,与他立约,要使他的后裔不断人坐在宝座上。这应许的最高最终成就,是基督耶稣作全地的王,新耶路撒冷成为万民敬拜的中心,蒙福的泉源。
在教会中,主耶稣基督是我们敬拜的中心,圣徒彼此相爱团契,共同盼望天上的新耶路撒冷,是永远聚集的蒙福所在。
── 于中旻《诗笺记》
【】
撒冷就是平安的意思。教会是耶路撒冷,是平安的居所,在教会里面不能相咬相吞,不能彼此争战。愿在你的城中,众祭司在那里事奉;愿在你的宫中,基督的权柄在每一个人身上显得完全,显得兴旺。我宝贵我的弟兄和同伴,没有他们,我就找不到耶路撒冷。我更爱我的神,愿我的神快乐;当神快乐时,我也满足了。
―― 江守道《上行之诗》
【为圣城求福】
有一位基督徒于一次聚会中见证说:当他生病卧床数日,极其痛苦时;在祷告中求神怜悯。圣经就启示感动他有三不彻底。奉献不彻底,献了又收回来。聚会不彻底,无事就来,有事就不来。服事不彻底,拉你就事奉,不拉你就不动手。结果他大大认罪悔改。
如果把「教会」两字代替本诗内所有之「耶路撒冷」,然后再恭读一下。试问,你是否恋慕圣城,恋慕教会呢。
——林政杰《诗的讲章》
【 为别人代祷的手,远较为一己的需要而祈求,会带来更大的祝福……】
诗人不是在为自己的平安和发达祷告,而是为在耶路撒冷的兄弟和朋友祷告。为别人祷告叫代祷。我们常常为自己的需要和愿望祷告,却忽视了为别人代祷。我们会不会为今天有需要的人代祷呢。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甚么是真平安?我到处乱碰,都寻不见;你寻到了吗?】
在这些经节中谈到的平安绝不限于没有争执。它的内含是完全、健康、公义、繁荣和受保护。这个世界不能给人这种平安。真正的平安是来自人对神的信心,因为只有在神里面才有完全的平安。要想找到心灵的平安,与人和平相处,我们必须先找到神的平安。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缘故,我要说:愿平安在你中间。」
地上的耶路撒冷对犹太人有什么意义,圣教会、羔羊的新妇与天上的耶路撒冷降临,对我们圣徒也是很重要。让我们为这城的平安与兴盛祷告,看重它胜过一切的利益。我们的脚若可站在城门之内,多么高兴呢!
当众支派为纪念祂的圣洁而献上感谢,我们要与他们同去。在外地我们也许孤独,在海上也感到茫然,但是我们纵然离开敬拜之地,或关在病室之内,仍不忘记我们是属于圣洁与奥秘的教会。我们要走上祷告与感谢的楼梯,在那勇往神与羔羊宝座的人潮中,让我们也置身其中。我们来到神的城,有无数的天使,被成全的义人,以及比亚伯的血说话更响亮的见证。无论什么地方有我们的弟兄,在地上的教会中都属一体,是基督的身体,都要为他们平安与兴盛。他们虽不认识我们,但在天上只要片刻就能除去地上的生疏。
教会内部一有平安,必定兴盛不已。在犹太全地、加利利与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平安使教会人数加赠,因为这是符合真实与公义的原则。首先有公义,再有平安与兴盛。
──迈尔《珍贵的片刻》
【诗一百二十二篇 圣城之恋】
你上礼拜堂作什么?俄国民间流传一个故事说:一个礼拜日的早晨,天使在礼拜堂门口遇见了魔鬼,很希奇地问他说:「你来这里作甚么?你不知道今天是礼拜日?人人都上礼拜堂敬拜神么?」魔鬼回答说:「我知道,但我想这些人上礼拜堂,不都是敬拜神的。」天使当面斥责他说:「当然都是敬拜神的啊!」魔鬼客气地说:「让我们坐下,在堂门口等着看,如果你看见某人进堂,是来为敬拜神祷告的,你就将他的名字记在你的册子上;如果我看见某人进堂,是来消遣的,我就将他的名字记在我的册子上;到礼拜结束,我们可以比较,看是谁的人多。」天使接受这个挑战,就注意观察进礼拜堂的人,先记下一个名字,好久才写第二个,又等了好久,才写第三个,全堂看完了,只有三个人是虔诚来敬拜的。魔鬼拿起他的册子,写了又写,忙个不了,记了一本又一本,还没记完。据熟悉俄国教会的人说,在俄国革命之前的教会,确定这样。
礼拜天是什么?是安息圣日。
世界各民族各宗教,在一个礼拜的七天中,各取出一日作为他们的安息日。礼拜一是希腊人的安息日,礼拜二是波斯人的安息日,礼拜三是亚述人的安息日,礼拜四是埃及人的安息日,礼拜五是土耳其人的安息日,礼拜六时犹太人的安息日,礼拜日是基督徒的安息圣日。
礼拜天是恋慕圣城(殿 ),敬拜神,他的子民聚会安息的日子。礼拜天基督徒进教会,就是像古代挪亚进方舟,谁进到里面,就不会在外面被怒海波涛吞噬灭顶。所以,基督徒在这天必进入这「救生舟」去,领受信仰的生命力,蒙永生的得救。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第一二二篇 对圣殿圣城的热爱——向神委身】
诗人欢喜到神的面前,他爱神的殿;因他爱神,爱神就爱神的殿,欢欢喜喜拜亲近神。他是属于神的,是神的子民;这是他归属感的表达,神的家就是他的家,神的殿就是也的殿。他把自己投入其中,绝对不作旁观者;他以神的殿神的城为荣,将自己与神的殿神的城认同。
一个向神委身者,同时一定向教会委身;向教会委身者,同时也一定向弟兄姊妹委身。我们彼此委身,我们都是属主的人,互相有归属感;我们属于神,属于神的教会,也属于弟兄姊妹;彼此建立,彼此关心,彼此鼓励,彼此帮助。
在非洲传福音的历史,有两个最出名的人物,一是李文斯顿,一是马巴得;这两位为主作很好的工作。马巴得年长,李文斯顿年轻,当他想起事奉主之时,他住在爱丁堡;第一次讲道时,他站上讲台,说了几句话之后,他的思想一片空白,讲章都忘记了。他说:「弟兄姊妹,很抱谦!我讲不下去了,我忘记了我的讲章。」于是离开讲台。这是鼎鼎大名李文斯顿事奉主的第一个经历;在那聚会中,马尼得也在场,见此情况,就走到李文斯顿身边,握?他的手,对他说:「弟兄,这次的失败,不是最后的失败。」会后再和也谈话:「一个事奉主的人不一定要讲道,可以当个医生事奉主。」后来李文斯顿攻读医学,毕业后也行医也讲道。两全其美。这位主的仆人,安慰鼓励的一个青年人;这是互相归属的作用,属神者彼此连系,彼此帮助。
── 滕近辉《诗中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