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之诗。〕「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你举目。」
诗人表达他对神的信心(1 - 2节 ),并祈求神拯救百姓脱离那些藐视他们的人(3-4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求告诗,求神怜悯谦卑仰望祂的子民,阻挡骄傲不敬神之人的藐视。参看一二〇篇题解。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团体的祈祷诗。
「坐在天上的主」:在天上坐着为王的主。耶稣祷告也「举目望天」。
――《串珠圣经注释》
祈求神的怜恤: 这首作者不详的短诗哀婉地表现了诗人对神的切切盼望。诗人在难以煎熬的蔑视与嘲笑中定睛仰望神,他坚信惟有神的怜悯才能使他胜过一切危难。
在地上饱经困苦的诗人认识到地上再没有人可以助他,因此就举目仰望在天的神。圣徒的福分正是喜乐时赞美主而痛苦时恳求主。
――《圣经精读本》
本诗是在苦难中向神恳求帮助。人称从单数变为复数(见第1-2节 ),使祈求带有民族的性质。
关于本诗的题记,见诗120篇序言。
信心和盼望的眼睛始终仰望神。祂是宇宙至高的统治者。
――《SDA圣经注释》
神在天上坐于宝座(和合坐在天上 )「随自己的意旨行事」,他信实的爱与智慧,过于我们所能计算,。主祷文的开头也是如此向上看;本诗可以修正因太熟悉这祷文,而对其意义轻率欠思的弊病。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祈求的基础:诗人仰望神,因神会垂听祷告。
――《串珠圣经注释》
【】「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神,直到祂怜悯我们。」
仆人和使女指望男女主人供应他们生活上的需要(“望……的手” ),神的子民同样地指望祂。
――《诗雷氏研读本》
用仆婢与主人的关系,比喻忠心于神的男女怎样谦卑倚靠神。
――《启导本诗注释》
「手」:象征力量和权柄,可代表拯救、供给、管辖、命令等行动。这里大概是指选民谦卑地仰赖神的拯救。
――《串珠圣经注释》
仆人的眼睛怎样望: 从这里我们看到诗人依靠并等候神的身影。当时,仆人的生命完全取决于主人。与此相同,诗人将自己的生命与面临的危机完全交托给神。
――《圣经精读本》
本节则全神贯注于近处的某一个点,仆人的眼目已经十分精练,对最微小的手势都会有反应。这个比喻无需多加强解,因这些仆人所仰望的,是神的释放,而非工作的命令;然而他们仍是仆人,必须忠心、顺服。他们不肯背弃祂,解脱等候祂的压力;也不肯加入「骄傲人」的阵营,藉贿赂来除去他们的「藐视」(4节 )。有一首诗歌,将这篇与主耶稣对仆人的教训相连,要仆人儆醒等候祂回来,其精神与本篇十分吻合。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仆人。正如家里的仆人仰赖主人的支持,基督徒也仰赖神在肉身和属灵方面的扶持。仆人在受到误解或伤害时,要靠主人的保护。信徒也当仰赖神的手拯救。
望主人的手。。诗人描写神所造的万物都仰赖祂供给日常的需要。
――《SDA圣经注释》
【】「耶和华啊,求你怜悯我们,怜悯我们!因为我们被藐视,已到极处。」
没有足够的资料来确定诗人所指的是以色列历史上的哪一个危险时期。
――《SDA圣经注释》
【】
祈求的内容和诗人的苦况:诗人和同胞受欺凌和藐视,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只能求神怜悯。
――《串珠圣经注释》
此处唯独举出藐视;颇发人深省。其他事情或会带来皮肉之伤,但这却使人心底冰冷。它能进入灵魂的深处,比任何拒绝更甚;登山宝训中指出,它比忿怒更具杀伤力。即使是语出偶然,或不经意,业已十分伤人;而若是当受的,又是不可更改的,则成为地狱般的痛苦;的注释所提及鲁益师的话。
然而对基督徒而言,这是我们必有的遭遇,可是其中的毒刺已被拔除,以致可以成为一种荣誉。基督曾亲自承受,以致使它产生救赎的功用。
本篇有好些重复的话,加强了迫切感;其中之一是「已到极处」。本篇结尾很突兀,并未得到答案,但是另一位受苦者在类似状况下,则定意接受这个字(RSV译为「满」 ),并回答道。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被那些安逸人的讥诮和骄傲人的藐视,已到极处。」
“安逸人”、“骄傲人”都是指靠自己的聪明和人的力量,不把神放在眼里的人。他们看不起受苦、贫乏却倚靠神的人。
――《启导本诗注释》
「安逸人」:狂傲自以为义的人。
――《串珠圣经注释》
安逸人: 指未曾经历过属灵苦难或神之惩戒的人。因他们远离神的律法,可以享受到肉体的安逸与属世的短暂太平。然而这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平安,因为惟有神才能赐下真实而永恒的平安(119:165,,。
――《圣经精读本》
;;。脱离苦难的安逸生活不是培养品格的土壤。神让苦难临到祂的子民,是为了使他们放弃安逸的生活,盼望天上的家。我们应该感谢神,因为祂用磨难的手使人傲慢的本性埋入尘土。
――《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23- 124篇 )】
1试从123篇中找出仰望神的真义。
2「若」一字在124篇中有什么含义?
3诗人对神的拯救及能力都有很深入的描写。「给吞吃」(6 )原意是在牙齿之间,「漫过」(4 )则是被涌去之意。你有否追想主的拯救及大能,并为此感恩呢。
──《串珠圣经注释》
【】〔上行之诗。〕「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你举目。」
环境实在艰难,自己实在败坏,我们越看环境越就丧胆,越看自己就越软弱。这样的观看无益有害。诗一百二十一篇是举目望山,本篇是举目看坐在天上的主;前者用「祂」客观的说法,这里是用「你」主观的说法。当我们摆脱地的吸力,站在属天的地位上,我们就能说:「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你举目。
」―― 江守道《上行之诗》
【】
「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举目。」
这是上行诗,那一群群敬拜者从远方来,参加每年重要的节期,怀着朝圣的精神,十分珍贵这些诗歌。我们也是在这朝圣的行列,在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地方,一同聚集在羔羊的宝座前。这高举的羔羊在高天之上,坐在父神的右边。当我们旅行时,我们举目仰望祂亲爱的面容。这脸面曾被泪水湿透,也满了血与汗。不久那些将如晨光照耀,因为被喜乐油所膏抹,胜过祂的同伴。在旧约所预示新约的含义,专心仰望主耶稣。
我们好似侍候在饭桌旁的奴仆,定睛在主人与主母的手,看他们眼神来顺从,不需要他们开口。神的儿女啊,定睛在被钉的手,注意手势,忍耐地看。我们太久照自己的意思,现在该让尊荣的主表示祂的旨意。我们不要看那些骄傲者的傲慢,或世上无止息纷争好似狂澜般翻腾。我们只仰首观看在蔚蓝的高空,在执政掌权者之上。祂已升祂为至高,为君王救主,祂的手势姿态是我奉为至上的准则。
有一天我们的眼睛在仰望时,就开始改变形象了。我们必得以荣耀地高升,坐在宝座上,与祂一同作王。
──迈尔《珍贵的片刻》
【仰望耶和华】
古代有一个传说提到:一个王子宣布原与世上双手最美的女子结婚。因此许多母亲为了增加女儿入选的机会,都不许女儿操持家务。某一天一个漂亮的女子发现一只小鹿被荆棘卡住。她看看自己那双柔嫩细致的手,又看看可怜的小鹿。最后良知要她去协助牠脱险。也正因为如此,她的手被荆棘割伤了。有一天王子来到这个乡镇,逐一检查女子的双手,发现这个女子的手与众不同,带着伤痕,不像别的女孩子保护得那么好,追问之下,才知道她的爱心促使她去救援一只小鹿,而换来这些伤痕。王子认为这种爱心的行为是极其崇高的,因此正式宣布和这女子结婚。王子说:世上最美的手,其实就是「带着服务与牺牲的标志」的手。
——林政杰《诗的讲章》
【】「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神,直到祂怜悯我们。」
【仆人的羞辱】你越远离神,你越是属地,你这个人里面就越高傲。反之,你越亲近主,越与主联合,你就越觉得自己实在小,小到不过是仆人、是使女。仆人和使女在当时是指着奴隶说的,完全没有自由。一个真实遇见神的人,就觉得是主用重价把我买来的,我在主面前只有一个地位,就是奴仆的地位;只有一个责任,就是服事我的主人。
在东方的习惯,当家里有客人时,仆人是不准讲话的,他们的眼睛要注目主人的手,照着手势而行动。今天我们这班属于主的人,因着没有好好接受主的训练,所以对于神在环境中所指示我们的旨意就不明白了。许多时候,不是神的手不引导我们,乃是我们不留心,不专心,没有一个顺服的心,才没有马上照神的旨意遵行。我们要多学习仰望主的手。「手」也代表作为,表示我们在谦卑、等候的灵里(仆人和使女所代表的 ),仰望主的作为与怜悯。
圣经里神的手有几方面的意思:(一 )供应的手:主的手供给我们一切的需要(诗一零四。奴仆在主人家里,不必自己耽心生活的需要,主必负完全的责任。基督徒的生活是个依靠的生活。我们依靠主,不在主之外寻求甚么好处。(二 )引导的手:基督徒不是凭着自己,在黑暗里摸索走前面的路。我们若活在主里常有交通,我们就要看见,在环境里面祂的手在安排,祂的手在引导我们该走的路。(三 )扶持的手:我们没有力量走路,用不着自己挣扎,因祂的手要扶持我们。 (四 )管教的手:神所爱的,祂定规要管教,受管教虽然痛苦,但管教是为着造就我们。所以我们要服在神的手下,经过管教是何等的有福!盖恩夫人曾说,当神的杖来责打我时,我要抱着这根杖连连的亲它,因为这根杖乃是神变相的爱。我们这一个人,生来就是一匹野驴,喜欢随自己的意思乱跑,甚至于我们服事主,也要照自己的意思来服事,神不得不常常伸手来管教我们。愿我们的眼睛,能看见祂管教的手,不是看人或事情,乃是看神的手。许多时候,神的手临到我们身上,我们还没有感觉。
―― 江守道《上行之诗》
「我们被藐视已到极处。」
世界的人,所崇拜的对象,是有作为的英雄;不论他作甚么,只要像是有方向,正确与否可以不管,总不缺乏人跟从。这可以称之为“迷羊心态”,世人要的只是一个牧人。也就是人失去了神作他们的倚靠和引导,想寻找另一个代替的神。
照人的标准,能引导他们的,就是好人,是他们所需要,所信仰跟从的对象。给人看不起的,倒不一定是坏人;没有表现的人,最被人所藐视。当然,这对于受藐视的人,是极不愉快的经验。不过,在一个发展“自我尊重”的世代,必须要有人被藐视;因为被藐视是不被尊重。
主耶稣是神的羔羊,当祂到世上来的时候,生在那个罗马政权和文化之下,柔和谦卑是不被尊重的:“祂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祂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一样,我们也不尊重祂。”如果是平常人,也许还比较容易接受;但以极尊贵的神子,真难以想象其况味。
主耶稣没有生在王宫,没有生在宦家,却生在没有甚么好的僻乡拿撒勒,木匠的家庭;祂没有进过有名的学校受教育;祂不仅无勇无力,也没有逞其辩才,为自己解厄脱困,“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视耶稣”,自然不算意外。祂的门徒,也多是“没有学问的小民”。主的使徒保罗,虽然出身教育都不错,但他反常的跟从了这道,而且时常无衣无食无家,气貌不扬,加上手也粗茧,是亲手作工养生的结果;难怪他“被藐视…被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
连主也要被藐视,门徒被藐视更是不能免的。幸而被藐视并不决定你实际的价值,而反应如何,表现你的质量。
被藐视的时候,用不着灰心。如果因而攀附求人,仰望权贵,才真显示自己的卑贱;惊惶失措,是虚怯的证明。事实上也不必如此。因为有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举目。
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
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
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神,
直到祂怜悯我们。神为等候祂的人行事。祂必伸手。
── 于中旻《诗笺记》
【】「耶和华阿,求你怜悯我们,怜悯我们,因为我们被藐视,已到极处。我们被那些安逸人的讥诮,和骄傲人的藐视,已到极处。」
安逸的人和骄傲的人,不是指属世的人说的,他们不认识神,不在神的手里,所以他们很安逸、骄傲,但他们讥诮我们的话,我们还能受得了。在神的儿女中有不肯受主的管教的,神只好随他们去,他们也很安逸、骄傲,他们看到那些爱主的人受苦,就说大概你不是神所爱的,我才是神所爱的,这样的讥诮、轻看,怎能受得了?这是被藐视到了极处!主被挂在十字架上时,就有人讥诮祂说,你若是神所爱的,你可以下来。一个真认识神的人,宁可死在十字架上,也不要安逸。我们要谦卑俯伏仰望祂,直等到祂怜悯我们。作诗的人在被人藐视和讥诮之下,他单单求神开恩怜悯,正如那个税吏不求别的,只恳求父神开恩怜悯,神就称他为义人。
―― 江守道《上行之诗》
【求神施恩怜悯】
有一个小故事说,葵花初时是很难看的,别的花卉都藐视和讥笑她。她又粗、又满身是毛,又没有香气。于是她谦卑下来,去请求神给她帮助。父神怜悯她,便赐她一颗仰望太阳的心。从此她天天举目瞻望太阳,没有一日停止。太阳在东,她就举目向东。太阳在西,她就举目向西。太阳在天当中,她就举目注视中天。久而久之,她竟然变成了太阳的金黄颜色。她的面貌,也渐渐变成太阳的笑脸。天上万有的主宰,看见她这样的忠心和虔诚,便使她结出许多子粒,成为一种多结果子的植物。而且神又使她的果实成熟之后,粒粒都满有香气和香味。中国北部地区,出产向日葵最多,家家户户都喜爱她。居民把向日葵的子粒炒熟,称之为「香瓜子」,因为她的香味蕴藏在子粒的心中。所以新年时候,主人拿来敬奉贵宾,贵宾们莫不交口赞赏。自从她接受父神的劝告,天天举目看望太阳以后,她的整个生命和生活,就迅速地改变过来。于是不再有别的花卉敢藐视她了。我们作基督徒,也应当学效她的榜样。
有一国王在乡下遇见一个牧羊的童子。和他谈话之后,看出他的聪明诚实,十分可爱。
国王回到宫里之后,就打发人到牧童家里去,要他到王宫充当传役。牧童的父母和他自己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欢喜。他就随着国王打发来的人到宫中去了。
牧童在宫中,因为作事忠心,由传役一直升到了作国王的财政官。和他同在宫中作事的人看见他独得国王的宠爱,就起了嫉妒的心,一同商量要找机会陷害他。
他们看见财政官每日必要进到一间隐密的屋子,一个人在里面停留一个多钟头的时间才出来。他们以为他是把国王的财物私藏起来,所以他们把这事去报告国王。国王听了,也不免生疑,就亲自往财政官的那间隐密屋子里去查看。
谁知屋子里只摆了一张小书桌,桌上放了一本圣经,桌旁放着一根牧羊的杖和一双破旧的鞋。国王看了这些东西,问他道:「你把这些东西收藏着有甚么用处?」财政官回答说:「我这手杖和鞋都是我牧羊时用的东西,我收藏在这里不过是使我记得:神怎样叫我这卑微的人升高了。我为纪念他所赐我的恩典,每天到这屋子里来读经祷告,求神保守我常有忠心为王作事。」国王听了,极其感动,从此越发信任他这忠心的仆人。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一百二十三篇 向天举目】
罗马皇帝尼罗性情凶暴,极力残害基督徒,火烧、锯刑、喂狮,用尽各种苛刑;许多信徒因而隐居。有一老年信徒,隐居穷乡僻壤,开一牧场,饲养许多牛羊家畜。他有一个习惯,凡过路的,无论何人总请他们在他那里歇息一下,给他一杯牛奶,一块干饼;日子多了,各处知名。尼罗王听见,就说那人必是一位基督徒,不然怎这样有爱心,于是派了四个兵丁,去杀这位老人。四兵当晚经过那地,恰巧住在老人家中。老人尽情款待他们。他们并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他们所要捉杀的基督徒,就把来意告诉老人,问他说:「你知道这位老人住在甚么地方么?」老人回答说:「这位老人我认识,明天我带你们去。」老人为兵铺好床铺,就到后院,挖了一坑,跪下祷告。天亮时候,就去唤醒四兵说:「你们所要寻索的人就是我。」兵丁面面相觑,不忍下手。他们觉得老人非常慈爱,很受感动,约他一同逃跑,大家都作基督徒。老人说:「尼罗势力遍布全国,我们无处可逃,如果被他捉住,五人势必一同丧命。你们若是真实爱主,请即把我杀死,将头交给尼罗王,身体埋在院内坑中,你们出去传扬基督。我已年老,在地之日不多,死不足惜;你们年纪尚轻,正是主所大用之时。」四兵不得已,流泪祷告,忍痛杀死老人;交上人头,了结差事;辞去职务,为主作了忠心的传道人。加尔文认为历代教会圣徒的受迫,可用此篇作为全体教会向神的呼唤词。——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一百二十三篇 今天我努力挣扎,等待,是在向谁呼求援助?】诗人举目望天,等待和仰望神的怜悯到来。越等,他越要向神呼求,因为他知道邪恶和骄傲不会给他任何帮助,只有神才是他惟一的帮助。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