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131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大卫上行之诗。)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2「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上一篇是说破碎和悔罪,这一篇是说谦卑和安息。本篇是上行之诗中最简洁的一首(一百三十一、一百三十三、一百三十四篇都是三节)),一个谦卑的人,话语总是不多。
人的谦卑是被破碎的结果,凡是在神面前没有经历过破碎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谦卑。从修养里来的谦卑,是自我感觉「谦卑」,内心骄傲自信,外表扭捏作态;眼中豪情万丈,口里故作谦虚。人的风度涵养,一经肉体的碰撞和环境的试验,就会原形毕露。而真正谦卑的人,却不会觉得自己「谦卑」,也不用努力表现得谦卑,而是有自知之明,内心知道自己灵里贫穷()),口里承认自己败坏无能;既然「心」())不骄傲,「眼」())就不会高抬,也「不敢行」())越过界限的事,这是对「旧人」())的彻底否定。「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大卫的一生是被神追赶的一生,从破碎中学到了谦卑的功课,因此「心不狂傲」())、「眼不高大」());不但不为自己争竞,也不强求为神做大事())、追求去行「重大和测不透的事」()),而是甘心做神手中的器皿。而扫罗一开始也很谦卑()),但等到环境改变了、王位稳定了,肉体里的骄傲和不顺服也就出来了。因为天然人的谦卑是不能持久的,一旦被高举,就会自高自大;一旦被降卑,就会自恋自怜。
「重大和测不透的事」()),原文是「重大和奇妙的事」。骄傲的人要为神做大事,其实是为了抬高自己、与人争竞;而谦卑的人不但会恪尽本分,也懂得守住界限:「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
「断过奶的孩子」()),在古代大约是三岁。一个「断过奶的孩子」躺在母亲的怀中,不是因为离不开奶,而是因为离不开母亲,只要在母亲的怀中就能「平稳安静」())。一个真正谦卑的人,不再寻求恩典,而是寻求神;因为十字架的工作就是使人拒绝自己,专心「仰望耶和华」()),全然信靠、得着安息。
上图:一个断奶的孩子在母亲的怀中,不是为了寻求奶,而是因为倚赖母亲。

3「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

人之所以不肯仰望神,坚持苦苦挣扎,是因为对自己还存有盼望。只有一个对自己彻底绝望的人,才能倒空自己,内心从雄心大志中释放出来,「平稳安静」())地「仰望耶和华」())。
一个人若在破碎中学到了谦卑的功课,不但自己能在基督里得着安息,也能帮助肢体脱离「虚浮的荣耀」()),专心仰望神,凡事知足())、各尽其职()),成为神保守教会合一的祝福())。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安息在神的怀中

在这篇小诗中,我们有一段优美而简短的反思祷文,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倚赖仁爱之神的人的心中。它是那么短,因此很容易不为人所注意。明显地,一些‘登上’耶路撒冷去敬拜的人重复朗诵着这篇诗。这位作者相信,他向神边想边说的情形,与大卫一样。大卫虽然犯了大罪,但他仍得到赦免。当然,我们今日的大罪也一样得到赦免。

经过他脑海的思想是这样的:耶和华啊,我一次又一次地背叛了生命的奥秘。那些时候,我在妥拉(Torah )中所找到的有关你是爱的信仰,看来与世界上在每一处存在着的痛苦和忧愁不符合。我不能明白,你受苦的爱如何胜过邪恶的暴行,如何使它的力量成为有创造性的能力。我不是一个好的神学家,所以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在这时刻、我们回忆起测不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超过人能够明白的事、因为它启示了神性的爱的奥秘。 )这里有一个故事,可能是假的,有一个人向约翰加尔文发问,在神创造天地之前,祂在做甚么。对于这个问题,据说加尔文这样回答:‘祂正在为那些问这些问题的人,增加地狱的热度’!

明显地,我们的朝圣者有他的挣扎,无论是灵性的、道德的、理智的,都像我们有的一样。但是现在,他对神说,我的心平稳(字面的意思是‘平坦’、好像是准备了一块平地、让神撒种在其上 )、安静;将我那情绪的、怀疑的和不安的风暴,静静地压止下来。结果是这样:我已得到了三岁的小孩子在他母亲怀中所得到的安全和平安。(在古时的世界、只有当一个小孩长大至三岁的时候、他才断奶。 )最后,那位准备这首信心之歌给公众使用──也给我们所用!──的编辑,他在结束的时候加上一节。藉着这一节经文,他表达了个人的委身,也使它适用于一群有信仰的人。

我们在这篇短小的诗中看到甚么特别之处呢?苏格兰的政府和苏格兰的军队以这些文字作为座右铭:Nemo me impunelacessit,‘没有人会干扰我而不受惩罚’。但是在这里有一个人,他发现另一方的人不是一个侵略者,而是一个按着神形像被造的人。假若后者也是在这个世界中有困难的人,他是神‘细小的人’中的一个成员,他所要的,不但是神的爱和照顾,当然也是我们的爱和照顾,而不是我们的敌意。用这种方式,藉着他对神的信靠,他已学会了如何在这个充满冲突和痛苦的世界中,彰显神的本性,和对那些需要安慰和照顾的人,显示‘母爱’。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一百三十一篇

第一三一篇像孩子般的心

本篇标题最前面的大卫之名,透露出他的性情,也可与他的信仰告白对照来看。可惜他的中年与晚年成了本诗的讽刺,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想到,他早年是如何谦卑、单纯、毫无冤仇之心,这几项亦是他能成为伟人的重要气质。这则小心奕奕的短诗,与马太福音十八l~4的实物教学前后辉映,在那里主耶稣叫一个孩子前来,以回答门徒的问题:“天国里谁是最大的?”

1.这一节可能很容易成为逃避人生挑战的藉口。但其实第la节所拒绝的罪是骄傲(那目空一切之人的小小画像),而第1b节则是僭妄。若有第一种态度,就会低估别人(除了认为他们或许可教也!);若存第二种态度,就会高估自己,作出自不量力的事,忘了如的教训。腓立比书第二章告诉我们,如何能积极胜过第一种试探,就是以作仆人为荣;腓立比书第三章,哥林多前书第二章,则答覆了第二种试探,不是去遏止冒险精神,乃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2.RSV 的翻译,刻划出一个婴孩满足地躺在母亲怀中,但本节的原意并非如此;这里所强调的是“断过奶”一字,即是这个孩子不再吵着要从前他绝对离不开的东西,以此比喻已经学到某些功课的心灵。RV 的译文比较忠实:“就像断过奶的孩子与母亲在一起574,我的灵和我在一起,就像断过奶的孩子。“亦即不再争闹着要满足自己(按1节),而按第3节更可加上,不再受虚假的渴望与恐惧所束缚。从新约来看,这能具体说明以下的教训(“凡事不可自私,或自夸”,RSV),,以下的榜样(“我学会了知足”,RSV)。

3.最后一节激励我们,不单要思想大卫的榜样,更当起而学习,并要效法他那伟大的后裔;不是透过反省,而是藉着断开不实际的野心,并取用我们可以吃的固体食物。“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

574 这两行中,较直译的译法为“在上”。这孩子是在母亲的怀中,但并不是要喂奶。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大卫上行之诗。〕「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大卫表达他对耶和华存天真单纯的信靠(1-2节 ),并呼吁以色列人仰望耶和华(3节 )。

大卫宣示自己心不狂妄,也没有过分的野心。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个人信靠之诗,愿意完全交托,向神尽忠。

诗人不要求象神那样大能,自以为是;他完全信赖神的帮助。他希望能有自知之明,懂得在神的荫庇下享受平安。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强调对神信赖的个人祈祷诗:诗人指出他愿意谦卑,把自己完全交付耶和华,且盼望同胞也照样信靠神(3 )。

「眼不高大」:不骄傲,不自视过高。

「测不透的事」:艰难的事。

――《串珠圣经注释》

拥有纯全心灵之人: 本诗是大卫之作,以淡雅的抒情气息优美地表现了他对神的谦卑与信靠。大卫的敬虔与谦卑是基督徒的榜样。

突出地体现了大卫谦卑的信仰人格。他的事工与治世并不是为了高举自己,他也未曾陷入自我陶醉而欲成就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

――《圣经精读本》

这一节可能很容易成为逃避人生挑战的借口。但其实第la节所拒绝的罪是骄傲,而第1b节则是僭妄。若有第一种态度,就会低估别人(除了认为他们或许可教也! );若存第二种态度,就会高估自己,作出自不量力的事,忘了如的教训。腓立比书第二章告诉我们,如何能积极胜过第一种试探,就是以作仆人为荣;腓立比书第三章,哥林多前书第二章,则答复了第二种试探,不是去遏止冒险精神,乃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诗表达了孩子般的信靠和谦卑的服从。诗人所培养的自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关于本诗的题记,见诗120篇序言。

在经验的学校中,诗人必须放弃骄傲和自私,培养温柔谦卑的精神。神眼中的伟人乃是最谦卑的人。耶稣说:“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但约翰是最谦卑的人。他达到了克己的崇高境界。“与宝座最接近的,乃是卑微的脚凳”。只有真正的谦卑才是真正的伟大。

――《SDA圣经注释》

】「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正如孩童经过恼人的断奶时期,找到平静安稳,大卫也从所有追逐私利的境况里得到拯救,在耶和华里面找到安稳。

――《诗雷氏研读本》

孩童在三岁左右断奶,为断奶时依偎母怀,常因饥饿而啼哭。现已断奶,三岁大的孩子可以在母亲身边放心游玩,心境愉快平静。

――《启导本诗注释》

「断过奶的孩子」:约叁一岁;此处比喻诗人满足宁静的心境。

――《串珠圣经注释》

这一节诗表现了大卫王的深沉而成熟的信仰。在无数危急的患难中,他都进到神面前,使自己的灵魂饱偿超自然的平安与安息。借着默想与祷告而与神进行深交。

――《圣经精读本》

RSV的翻译,刻划出一个婴孩满足地躺在母亲怀中,但本节的原意并非如此;这里所强调的是「断过奶」一字,即是这个孩子不再吵着要从前他绝对离不开的东西,以此比喻已经学到某些功课的心灵。RV的译文比较忠实:「就像断过奶的孩子与母亲在一起,我的灵和我在一起,就像断过奶的孩子。「亦即不再争闹着要满足自己(按1节 ),而按第3节更可加上,不再受虚假的渴望与恐惧所束缚。从新约来看,这能具体说明以下的教训(「凡事不可自私 或自夸」 RSV ),,以下的榜样(「我学会了知足」 RSV )。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人断绝了世俗的野心和欲望,得享神里面的平安和满足。

――《SDA圣经注释》

】「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

“仰望耶和华”能为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安稳,从俗世的野心中释放出来。

――《诗雷氏研读本》

他劝勉同胞应象他一样专心仰望神。

――《启导本诗注释》

最后一节激励我们,不单要思想大卫的榜样,更当起而学习,并要效法他那伟大的后裔;不是透过反省,而是借着断开不实际的野心,并取用我们可以吃的固体食物。「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歌的语气从个人的感受转变成对全体以色列人的呼吁。诗人断绝了自私的愿望,为他的以色列同胞发出祈祷。他为神而活,并鼓励朋友和同胞们效法他。他个人的胜利成为全体以色列人效法的榜样。

――《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31- 132篇 )】

1你以什么为你生命中的满足呢?参131:1-2。今日有些信徒的属灵危机,就是过分忙碌事奉,忽略与神静处的学习。你有没有因为「重大和测不透的事」而陷入属灵危机中呢?

2神拣选锡安作居所,又应许大卫家王位永保(132:11-14),这是否无条件的赐予?今日神应许赐信徒的福气,又是否备有条件?

3当耶和华复兴以色列国时(132:17-18),会否忽略个人的复兴及昌盛?参15-16节; 。你是否相信耶和华既是邦国兴亡的历史主宰,同时又是照顾人入微的父神呢。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大卫上行之诗。〕「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重大和测不透的事,就是越过了自己分量的事,就是我们受身体的约束。奉献叫我们顺服基督,谦卑叫我们顺服身体。每一个人在身体里,各按各职,显出各个肢体的功用,免得教会中有人退缩,有人包办,结果就要使教会受亏损。

―― 倪柝声《初信造就》

】〔大卫上行之诗。〕「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人是看我们的外表,惟有神看我们的内心。人在神面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心不狂傲。一个活在神面前的人,定规多在神面前对付他的心。神赐恩给谦卑的人,阻挡骄傲的人。我们要多蒙神悦纳,就得在神面前察看自己的存心。

眼睛是全身的窗户,把你心里的情形统统透露出来。一个心里骄傲的人,定规目中无人。

「重大」原文意思只有「重」,是指很有份量的事。「测不透的事」是指非常奇妙的事,是一般人所不能明白的。大卫是在神面前多有启示、多有经历的人,但他却谦卑说他不敢行这些事。

我们常认为那些平常的事不值得我们去追求,我们追求那些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是可以的,但我们的动机往往有骄傲。我们该有的态度是不敢轻看小的、平凡的事。说:「要彼此尊敬,不要思想高的事,倒要俯就卑微的人」(原文 )。凡神所安排的都领受。不要为自己强求甚么,争甚么,只愿意作一个平凡的人,作一个在主手里的人。

―― 江守道《上行之诗》
心和眼的问题】

「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

我们的生命,随着年龄成长。早年成长的过程,是显而易见的,如:几个月不见的孩子,已经由牙牙学语,进而能说正确而完整的句子;再几年不见,他就会下笔成文了。当然,年幼的孩子,不会记得自己长成的过程;常在身边的父母,也觉不出来。这只能从照相的纪录,去追寻过往的记忆。
但有些方面的长成,就不那么明显了。就如戴帽穿鞋的尺码,外人很少注意。至于心智的成长,连成绩表都不能够准确度量。画家,音乐家,作家,他们运用彩色的改变,韵律,文风的递邅,都没有明显的迹痕可寻;只有研究艺术史的人,可以判断分析其早期作品跟晚期的差别。
但成长的进程,到底是实在的。不过,长进到一定程度,就会步向衰退。常见英雄暮年,平常得心应手的兵器,在手中变得沉重,运使不灵了;或展阅常读的书籍,发现字迹模糊起来。这都是时间造成的问题。
时间常是用来衡量人成就的尺度。少年老成是称赞的话;相反的,如果成年的人,仍然只有小孩子的心智,就是可忧的事了,作父母的,应该设法解决。
在属灵方面,我们也应该有长进,离开幼稚的地步,能分辨是非。但有人的灵命,就是偏不长进;也有的到了某一阶段,就停止长进了;更有人像常青树,虽老不衰,就如雅各,老年成熟的生命,比年轻时可爱得多了。
在属灵的旅程上,常见看来很有前途的人,却没有长到该有的身量,而早熟先衰,是最可惜的。原因是当神赐恩给他,使用他的时候,他就忘了所有的不过是从主领受的,心就狂傲起来,眼也高大了。我们都知道,水流不能高于源头。不幸的是,人在蒙恩之后,有的就以为自己长大了,成功了,高于赐福的源头,水流就不得不止住了。这就是高而枯干的情形。
正常的灵命发展,越成熟的时候,心意越谦卑。越行近圣殿,越觉得自己微小。愿我们能恢复正常的眼光,看得出别人比自己好,称赞与我们同行的人。同时,对于自己,就再也不敢那么自信;不但知道有重大和自己测不透的事,而且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很少,举起头来,学习仰望主,心在里面“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怀中”,才不至错误悔恨。

── 于中旻《诗笺记》

美国有一位钢铁大王,名叫加尼奇,他出生于贫穷的家庭,自幼没有受甚么教育。以后自己设法补习,努力自修,因他天资聪敏,竟成了有学问的人。加上殷勤工作,生活俭朴,事业日渐发展,终于一跃而成富翁。他曾捐一笔巨款,在英国建立图书馆。一次他去英国苏格兰旅游,受到隆重的欢迎,而且有四个大学联合举办欢迎会,设宴招待他。这时加尼奇趁机发表谈话,诉说他成功的经过,赢得许多人的羡慕、尊敬、赞叹。他得意忘形地说:「现在我样样都有了,这都是我一手造成的,你们看我还缺少什么呢?」大家听此骄傲的话,都默然无声,不好意思批评他,其中有一位大学教授笑着说:「恐怕你还缺少一样吧!谦卑的心。

」——林政杰《诗的讲章》

我的心不狂傲,只是有的人太笨,让我不耐烦──这可是你的心声?】

骄傲来自高估自己而低估别人。这使我们盛气凌人,也使我们渴望更多的注意和赞赏。相形之下,谦卑会使我们把别人放在第一位,使我们喜欢神在我们生活中的引导。这样的满足给了我们安全感,我们也不必向别人证明甚么。就让谦卑和信心影响我们,并给我们事奉神和帮助他人的力量和自由吧。

──《灵修版圣经注释》

平静安稳仰望神】

「耶和华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静安稳,好象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以色列阿!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

世界上没有一个团体,像主的教会那样安静守秩序、服权柄,离了这个准则的聚会,就很难有神的祝福。凡是能为主作见证的教会,大都是非常安静有秩序,且服权柄的,这是个事实,这是合乎主在宇宙中安排的秩序的。

所以要蒙福的人,必须得学习安静(其实安静就是敬虔的主要表现 ),守秩序顺服从圣灵在教会中所显的权柄,这是很重要的。

凡是一个失去安静的人是很难进到敬虔地步的,失去敬虔的心,又怎能蒙神祝福呢?

如何保持心的平静与安稳:

1、轻视自己的生命,不要过于注重自己,这就可少忧虑、少悲情、少恐惧了。

2、要保守心的圣洁,不能有罪在心中。

3、多思念主的恩、主的爱。

4、仰望天家。

人应该多思想摩西在山上神所吩咐他的样式,可是有谁肯像摩西一样在山上,在耶和华面前俯伏四十昼夜呢?因此人虽然盼望,却仍得不着神的指示。

人都渴慕像以利亚的能力、权柄,可是有谁肯顺服神、隐藏在基立溪旁,离开人群,单独亲近神,并过着极简朴的生活?又有谁肯像他一个顺服主,亲居在撒勒法寡妇家里,过着体恤、安慰人的生活?

工作的能力,不过是一时的,但得能力的源头、条件、原因都是长时期操练,积蓄成功的,建造圣殿的材料是多年才准备好的。

“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作工,正如我们从前所吩咐你们的。

—— 李慕圣《晨光》

】「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本节是谦卑的秘诀。「我的心平稳安静」可译做:「我约束镇定我的魂」。为甚么我不骄傲呢?因为我已约束镇定我的魂,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里。

孩子断奶的时候总会大哭大闹,是一段很难过的经历,但等到断过奶,再躺在母亲的怀里,他就不再盼望这个奶了。我们的魂是最活动的,一直在那里盼望神用恩典来满足我们,但有一天十字架要在我们的魂里作破碎的工作,这个就是断奶。不但世界的奶要断,连属灵的奶(恩典 )也要断。当人起来否认自己,拒绝自己的情感、心思、意志,不为自己求恩典的时候,这一个人的光景就是谦卑的。所以谦卑的秘诀乃是接受十字架的破碎,没有了自己。

―― 江守道《上行之诗》

「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

最大的教师也得向小孩童学习!主耶稣曾叫一个小孩子站在当中教导我们。大卫就是从婴孩的身上领悟到这细嫩的观念。

一个幼嫩的婴孩从母亲怀中长大,喜欢在母怀里。但是断奶的时候到了,在东方常延迟这个时期,幼儿不能习惯这种转变,很不喜欢用匙羹来吃食。他就会大声痛哭,手舞足蹈,不知道这种转变使他自立,使他进到更真实的人生,最后仍必常回到母亲跟前,得她照顾与祝福,以后脾气过去了,不再哭泣,只剩下几声喘息,眼泪还在面颊上,表明暴雨刚过去,婴孩整个人安静下来。

我们也是这样,曾倚再人力与人为安慰的胸怀。现在神刚强与智慧的手,轻轻把我们推开,要我们转向另一种慰藉的源头。起初我们拼命抗拒,又哭又闹,但是保惠师来到,要我们安静下来,好似仍在父神的膝上,祂指示我们永不错误的爱,最后我们真的宁静了,怀着希望归向主。我们不再一味地依赖,也可自行吃食,且有忍耐与喜乐,我们不需以奶来满足了,可以吃肉,心窍更习练得通达。

──迈尔《珍贵的片刻》

先静后动,多静少动】

「我的心平静安稳,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在动中忙乱的人,是不容易看到他的纯洁的,只有能静的人才会看出自己纯洁的程度。如同水一样,当他在流动时,人们很难看出他是否混浊,甚至是极混浊或渣滓沉淀不纯不洁的。

如果我们要追求圣洁,就得多注意修养,少去搞外面的活动;因为当你忙碌奔波应酬人时,你的不纯不洁就会随之出现。可是往往你却没有知觉,即或有人给你指出来了,你也很难于接受,一个动中的人,想要圣洁是很难的。

只有当我们安静在主脚前时,才会在主的光中看出自己的渣滓来。在静中的人认识自己的不洁不纯,比一个在动中的人,不肯承认自己的污浊、肮脏是要有义的多了。在神看来,静中的认识要比动中认识有义,更容易蒙恩。

所以我们不能只顾外面的忙碌,而忽略了里面的静修。

主在地上时,他常是喜欢在百忙中逃出来到旷野(安静的地方 ),去祷告,有时甚至整夜祷告,而不至过于忙乱。他不愿纠缠在人群里,他要多与天父亲近,然后再从天父那里得着力量去应付外面的忙。

我们应该是从静中取动,不应该是动而无静,只动无静的人永远也作不好主的工作。主是要人先静后动,多静少动;他不愿人动而无静,或动后再静。实际说来,一个不会静的人,永也不会从己得力而动。真实有效的动,乃是从大静中得着动力的。

经上有话说:“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

—— 李慕圣《晨光》

】「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

一个对自己绝望的人,才会仰望神。我们如果对于自己还有盼望,就不能把我们的盼望寄托在神的身上。一个人在神面前学了谦卑的功课,没有了自己,他就能帮助神的百姓来仰望神,把教会带到神面前去。

―― 江守道《上行之诗》

信赖】

曾有一位少年人从小就认识神,他说他认识神有三件事:一是认识神是有耳朵的,会垂听人的祷告。二他认识神是会说的,圣经是神所说的话。三他认识有手会做事的神,因为神怎样说怎样行出来,完全照着应许行。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一百三十一篇总论】

本篇诗的重点是「谦卑的心」。这首诗很短,一个谦卑的人,话定规不多,只要够发表他的意思就好了。

谦卑是从破碎产生出来的,凡在神面前没有经过破碎的,在他的身上就不懂得甚么叫作谦卑。人天然的谦卑是不能长久的,扫罗在开始时很谦卑,等到他王位稳固以后,他的骄傲就显出来了。在人群中虽有骄傲、谦卑的比较,但严格说来,在人天然的生命里,根本没有谦卑这个美德。我们发脾气就是因为骄傲。我们的骄傲受伤了,结果就是发脾气。我们没有一个人不会发脾气。

谦卑是从主那里来的,因为主的心肠就是谦卑(腓二章 )。谦卑就是倒空自己,谦卑就是没有自己。一个里面满了基督的人,用不着尽力去谦卑;他谦卑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因为他没有自己的感觉。谦卑乃是被神击打,借着伤痕,借着破碎,基督的灵就组织在我们身上的。

―― 江守道《上行之诗》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