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哪,你们默然不语,真合公义吗?施行审判,岂按正直吗?」
一首诅咒诗(参看简介 )。大卫控告不义的审判官(1~5节 ),求神使他们速速灭亡(6~9节 ),以至义人能在神的公平审判中欢呼(10-11节 )。“休要毁坏”。参看诗第五十七篇的脚注。“金诗”。参看诗第十六篇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本节可译作:“掌权者啊,你们真的讲公义吗?世人啊, 你们有按公平审判吗?”。“掌权者”。神(复数 ),或大能者。那显然是指不公义的审判者,他们讽刺地被称为“神”,或他们自己取了那样一个受尊敬的称谓。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篇求告诗,因未涉及个人,相信乃为国祈祷之诗。神是最高的审判者,求祂在世上伸张正义,惩治执法犯法之辈。审判制度为保障无辜受害人的行政设施,使弱者、贫者不受强者、富者所欺,人人在法律前平等。旧约对此极为重视。但在以色列人历史上,特别是王朝时代,法纪至为松弛,,,。诗人为此现象哀痛,求神降罚恶人。题注中说明大卫写此诗;一般相信成诗期在王朝时代早期。
全诗可分为四段:1,责备邪恶的司法者无视正义,以致纲纪荡然(1~2节 );2,描述违法乱纪之人不法的情况(3~5节 );3,对作恶者的七个咒诅(6~9 。诗人为此现象哀痛,求神降罚恶人。题注中说明大卫写此诗;一般相信成诗期在王朝时代早期。
全诗可分为四段:1,责备邪恶的司法者无视正义,以致纲纪荡然(1~2节 );2,描述违法乱纪之人不法的情况(3~5节 );3,对作恶者的七个咒诅(6~9节 );4,相信神必施行公义(10~11节 )。
题注中“调用休要毁坏”看“本书的题注”条。
――《启导本诗注释》
依现有译法,不容易为上下文作出适当解释,由于“默然不语”(elim )亦可作掌神权的(有监督人间正义的责任 ),故全节可译为:“掌权者啊,你们果真讲公义吗?你们果真按正直审判世人吗。
” ――《启导本诗注释》
可意译作「统治者啊,你们的判断真是公义么?世人啊,你们有按公平审判吗。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向神控诉不义权贵。关于写作时间,没有确凿证据,似乎写于押沙龙时代。由:①邪恶权贵的丑态(1-5节 );②呼求神刑罚他们(6-9节 );③义人因神的公义得满足(10-11节 )构成。神仿佛烈火般咒诅极度不义的权贵,诗人欲藉邪恶势力彻底歼灭,彰显神的公义(10-11节 )。诗中使用了很多贴切的比喻,栩栩如生的传达了诗人欲表达的信息(4-8-9节 )。
――《圣经精读本》
世人哪: 亦含有“有能力者”、“众神”之意,本文似乎指治理者或法官。默然不语: 指不义的沉默。圣徒缄口不谈福音,有时也会成为一种罪。
――《圣经精读本》
第1a节有各种不同的译法,皆因希伯来文子音~lm可有多重意义。这字也许应读为~e{li^m,是指统治者(NEB ),它或许源于一个意为「公羊」的字,有时这字可指领袖,;亦或许源于一个称「神明」或「有能者」的字,其用法与前者相同。但这里是指人的统治者;参,如:第3节。在八十二篇中用了~#lo{hi^m一字,从上下文来看,是指天使。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引言:诗人指斥审判官失职,没有主持公义。
――《串珠圣经注释》
此处的问题与答案,用了最简单的伦理名词对与错(和合公义与作恶 ),从政治上看来似乎过分天真,但却仍能深入人心。举例而言,在拔示巴和乌利亚的事上,大卫就必须亲自面对这个问题,虽然别人并未多加注意。亦请注意,你们……(的 )心……你们(的 )手,这一顺序何其真确。这种暴虐是算计过的,经过思考,确实衡量(秤出 ),好像办企业般具高效率。在中,弥迦描写了这种彻夜不眠,等不及要侵占财物的心情。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不然,你们是心中作恶,你们在地上秤出你们手所行的强暴。」
诗人继续斥责,说恶人一心图谋不公正,假公义之名行强暴之实。“秤”本作公平分配之用,现在却回来“秤”不公平。
――《启导本诗注释》
【】「恶人一出母胎,就与神疏远;一离母腹,便走错路,说谎话。」
同时暗示三种内容:①原罪;②未曾得到信仰教育;③顽梗悖逆的倾向。
――《圣经精读本》
【】
“一出母胎”。参看的脚注。由于天生的罪性,人类说谎,毒害别人,而且不听任何恳求或呼吁(象蛇不顺服弄蛇的人一样 )。
――《诗雷氏研读本》
诗人的苦况:他感到痛苦,因为审判官不尽责,法纪松弛,恶人更加猖狂。
――《串珠圣经注释》
向人为谎话和毒气,向神或任何理性、劝教之声则为塞耳,这就是「惟我是从」之罪人可怕的终局。他给人带来威胁──这是本诗所强调的,然而他也是一个不快乐的人,为自己侵占又自卫的精神所孤立。在蛇的比喻中,译为毒蛇(adder )的字,应该是指「眼镜蛇」,从pet[en这字在其他地方出现时,所显出的特征可以看出。参 K-B;另外,坎斯戴尔(G. S. Cansdale )写道:「眼镜蛇是弄蛇之人最常用的。……现在大家已经公认,蛇是聋的……弄蛇之人是以笛子的摆动来吸引蛇,并非用笛子的声音。」顺便一提,柯弗戴尔所译:「他用咒语之智慧卓越非凡(charm he never so wisely )」,十分优美;现代译本皆不能望其项背,相当可惜。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的毒气好像蛇的毒气,他们好像塞耳的聋虺,」
【塞耳的聋虺】这个象喻是将不听人言的愚昧人或恶人,比作不受弄蛇人指挥的眼镜蛇(乌加列语和埃及语都有这字 )。两者的无理行为都酿成了痛苦和患难。蛇虽然没有手来遮掩耳朵(这器官位于身体内部 ),本节所指的却是违反自然的变态行为。埃及《安肖桑基的教诲》(Instruction of Ankhsheshonqy )也是循这思路指出指教愚昧人是没有用的,他不但听不进去,还会因此而憎恨你。同样《阿曼尼摩比的教训》又警告说,愚昧人的话比暴风的风更加危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这些恶人口里说出来的话,象毒蛇喷出来的气一样致命;又象聋虺一样,对要求主持公道的声音,充耳不闻,(据说聋虺把一只耳朵贴地 用尾巴塞住另一耳 甚么声音都进不了耳。 )连行法术玩蛇者的声音、笛声、咒语也起不了作用。
――《启导本诗注释》
可作「他们满身毒素,像毒蛇一样;他们塞住耳朵,像聋了的眼镜蛇,听不见弄蛇者的笛声,也听不见魔术师灵巧的咒语」。
恶人好像生下来就充满恶毒,而且对于任何劝谏都充耳不闻。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的行为恶如蛇毒,带来致命的伤害。他们的心门已关闭,不肯听人劝告。不能听忠告的人最悲惨,他们的罪已无法挽回,惟有神的惩戒在等待。
――《圣经精读本》
【】「不听行法术的声音,虽用极灵的咒语,也是不听。」
【行法术的】职业的弄蛇人(和合本「行法术的」 )一定要对毒蛇的习性了如指掌。《安肖桑基的教诲》记载了一个大概是来自从事这行业之人的忠告:吃饱了的蛇不会咬人。弄蛇人除了音乐或道具以外,可能还施法用咒来控制蛇的表演。初民对蛇极度恐惧,一方面是因为相信牠有法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牠有毒。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之中,都有针对毒蛇及蛇咬之咒语的例证。因此,「弄蛇」一词不应该令人联想到毒蛇受吹笛法师催眠翩翩起舞的漫画形象。本节又有可能是指有些蛇不受咒语控制。亚喀得文献亦有提到某些蛇是「不被法术影响」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神啊,求你敲碎他们口中的牙;耶和华啊,求你敲掉少壮狮子的大牙。」
诗人巴不得这些不法之人如雨后出现的湍流迅速流尽;如射箭,尚未射出,箭头已断(亦作“象草被践踏而枯萎” )。象蜗牛边爬边消溶,象胎儿流产见不到天日;这样,恶人起不了作用。
――《启导本诗注释》
「敲碎 ...... 牙」:即不能再害人。
――《串珠圣经注释》
少壮狮子是凶狠的,这个特色在蛇的比喻中则未能表达,因蛇是潜行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对付恶人,让他们灭亡。
――《串珠圣经注释》
呼求神消灭恶人。诗人借着少壮狮子的大牙、急流的水、瞄准的箭、消化过去的蜗牛、坠落未见天日的胎、荆棘之火等比喻,呼求神速速歼灭恶人。象征恶人迅速彻底的灭亡。
――《圣经精读本》
【,10诗中何以含有咒诅敌人的话?】
答:在诗中确有不少写出咒诅敌人的话,例如:「神阿,求你敲碎他们口中的牙……愿他们消灭如急流的水一般……义人见仇敌遭报就欢喜,要在恶人的血中洗脚,」,7 10,。这些话在新约恩典时代,以主论爱仇敌的教训看来似有相违之处。但从旧约时代背景而论,那是不以为奇的。因为神向以色列人的列祖曾经应许说:「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在律法上告诉人说,「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以色列人当时受的是律法教育,当他们深受敌人欺压,处于极端痛苦的时候,就回到神面前,是容许求神向仇敌施行公义的审判。所以在诗中含有许多咒诅的话,确实是他们出于内心祷告的呼声,求神按照祂的旨意,对待恶人仇敌,施行公义的审判,使人知其受到当得的报应。,,,。
【咒诅和咒语的分别】这种诗称为「求灾诗歌」(imprecatory psalm ),因为它求神把灾祸降给敌人。古代近东还有仪式或咒语,可以增强这一类的咒诅,或使之生效。这种作法在圣经的信仰系统中是不可接受的。求灾诗歌最好是从报应原则(请参看诗中「常见的概念」附论的注释 )的角度理解。神是否正义是基于刑罚是否与罪行的严重程度相称,因此,诗人所求的咒诅就是按照维持正义的需要。这些咒诅的等级与神对其仇敌所宣告的咒诅相同。本段的激烈语言与东闪族咒诅程序的某些方面相符,这种程序将向敌国复仇的责任付托给神明。亚述王以撒哈顿的藩属条约召请一系列的神明伤害叛盟者,就是这一类间接咒诅的例子。亚兰语的塞菲雷碑文用的也是这种咒诅,还加上一套诅咒仪式:「这些弓箭如何折断,愿因努他(Inurta )和哈达神亦同样打断玛蒂勒(Mati'el )和他贵冑的弓。」诗人也是用求灾的方法间接作出咒诅,呼吁神「笑话他们」,因为他们试图用微不足道的手段威胁以色列。诗人没有念咒施法或执行咒诅仪式,只是仰赖神打碎这些人的权势和毁灭性武器,使之转强为弱,,。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愿他们消灭如急流的水一般。他们瞅准射箭的时候,愿箭头仿佛砍断。」
有学者译作「愿他们如奔湍的水流去,如被践踏的草枯萎」。
――《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的第二行在抄写时曾有失误,因此就其现状并无意义;AV的斜体字为其见证。RSV所猜测的原意,多数现代译本大致赞同:但愿他们像草被践踏并枯萎(和合他们瞅准……彷佛砍断 ),最后一个动词是从ma{lal(枯萎 )而来,七十士译本与武加大译本如此解;而不以为其源自mu^l(行割礼 )。但是如此一来,其余三个希伯来字必须改变顺序,并作修改。
──《丁道尔圣经注释》
【】「愿他们像蜗牛消化过去,又像妇人堕落未见天日的胎。」
「未见天日的胎」:流产的胎儿;整句强调恶人不会存在,必彻底灭亡。
――《串珠圣经注释》
正如德莱弗所指,蜗牛的翻译甚不恰当,因为蜗牛其实并不会死于它一路分泌的黏液中;因为「流产」的意思能与第二句相配,在犹太经典他勒目中也可找到凭据,那里是指不到堕胎阶段的早期流产。希腊人也有类似的区分。因此他译为「像溶解而去的流产」(参 NEB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用荆棘烧火,锅还未热,他要用旋风把青的和烧着的一齐刮去。」
“把青的和烧的一齐刮去”。“青的和烧的”指两种柴,这里描述神对恶人的审判。“荆棘”烧得很快,暗示神对恶人的审判也很快。
――《诗雷氏研读本》
本节大概讲神审判的快速来到,荆棘为烧火的燃料,神忿怒的审判如暴风,在恶人为患之前,神把他们一齐扫除。
――《启导本诗注释》
此节原文意思不详;有学者译作「在他们未觉察到要毁灭之先,愿就撕裂他们,在烈怒中把他们像杂草一样吹散」。
――《串珠圣经注释》
德莱弗在同一篇文章中,猜测这里亦有抄写错误,把一个动词「他拉起来」和「像」字凑在一起,成了你的锅。第二行 RSV译为青的,他则认为应该是「杂草」,RSV译为烧着的,他认为应是通用的「忿怒」之意。结果,他译为:「在他们构想之前,祂将他们如荆棘拔起;在怒气中,祂将他们如野草清除」(参 NEB )。这段相当混淆不清的经文应当如何解析,以上只不过是一个例子;目前还没有两种译本达到相同的结论。
──《丁道尔圣经注释》
【】「义人见仇敌遭报就欢喜,要在恶人的血中洗脚。」
“在恶人的血中洗脚”借喻义人将看见不公不法的事全被肃清。《约伯记》讲约伯蒙福的光景有“奶多可洗我的脚”的话。
――《启导本诗注释》
「在恶人的血中洗脚」:是诗体夸张的说法,表示义人会看见恶人彻底灭亡。
――《串珠圣经注释》
如果第10节看来血腥味太重,要记住上下文已显示,这是关心公义之人所流露的威猛。他们被称为义人,而且报(或用情感较弱的字 报应 )是来自神,正如前面祷告中所期待的,和最后一节所证实的;这一切都强调这点。第10b节似乎以践踏尸体为乐的情景,在的责备中重现,不过形式不同,在那里神很惊讶,居然没有人与祂一同前去审判。此处所描写的是战士,而非随营服役的平民。新约壹方面否定属灵的争战可以用肉体的武器来打,另一方面在提到算账的日子时,却也沿用这类词汇,。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结语:诗人盼望神尽快审判恶人,显出的公义。
――《串珠圣经注释》
义人见仇敌遭报就欢喜: 然而,这种喜乐并非出自报复心,乃因彻底除去邪恶欢愉。我们周围也存在很多所谓“可原谅之恶”,我们很容易对恶采取宽容态度。但天国是全然公义的国度,即使极轻微的邪恶,都不允许存在。
――《圣经精读本》
【】「因此,人必说:“义人诚然有善报,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神。”」
全世界的人都可作见证,而这事是义人在信心中始终都明白的。在希伯来文中,藉一个词的转变,证明发言者为外邦人,因为他们的话中将~#lo{hi^m(神 )当作复数;但以色列人在请到真神时,总是以它为单数。
因此对于本诗提出的问题,诗中自行提供了解答的线索。如果暴行的范围可以延伸到极大,信心也同样可以。义人必见到收成;不过这种荣耀的取得,必定须经过流泪的撒种,以及不屈不挠的忍耐等候,其上下文与此类似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58篇 )】
诗人因法官枉法备受恶人苦害,他唯一可申诉的物件是谁?新约信徒有何盼望?。
──《串珠圣经注释》
【中国故事苛政猛于虎】有一日孔子和他的学生在泰山的地方行走,听到有妇人在坟墓边哭得很凄惨!那悲痛的哭声,使孔子很难过,就叫子路去问个明白。
子路走到妇人的身边,问她。那妇人只是摇摇头,不愿说出理由。子路又说:「我们先生听见你哭得这么凄惨,想你必有些特别伤心的苦情吧?」
那妇人,勉强点点头,刚要开口,泪水又滚出来了;于是,一面哭一面说:「先生!你不知道,这个地方老虎很多,早先,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吃掉了,唉!前几天我的孩子又被老虎咬死。试想苦不苦啊!」
孔子听了,怪道这妇人不懂事,就带着责备的口气说:「哎呀!你们这一家人,为什么胡涂到这样,因何不趁早搬走到城里去住,偏偏在这里喂老虎呢?」这句话一出,那妇人更加痛苦,她说:「先生!讲得好容易,搬到城里去。可是,我告诉你,城里的律法万条,叫我们无办法遵守,这儿虽有老虎吃人,但还是自由,比城里苛刻的政治好得多了。」
哈巴谷先知说:「因此律法放松,公理也不显明。」无神主义如同一点酵母,人类因为没有敬畏真神的心,自然道德沦亡,理性失丧,罪恶加增,畅所欲为,神学家甚至宣布神死刑,造成信仰上的危险。
葛理翰博士说:「世界局势太危险了!社会道德太堕落了!」正像罗马帝国败亡前一样,当儆醒虔敬过日子。记得法国一句谚语:「当鸽子与乌鸦结成伙伴时,虽然他的翅膀是白的,但他的心却渐渐变为黑的了。」基督徒要操练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孟子三不主义,靠着圣灵的大能保守方能达到。千万要拒绝魔鬼的计谋,抵挡他的试诱。
——林政杰《诗的讲章》
【伸彰公义】
公义于希伯来文与希腊文中的原义为正直、公正。公义与平正是所有平等与公平的特性,神是所有公义与正直的泉源,。所有审判的基础是出于神,因为,举凡施行公义的作为,都是彰显神的荣耀。当神的选民违命背道时,神的公义必要在立约的百姓身上,施行刑罚与鞭打,直到他们认罪悔改,才施行赦免与拯救。
包青天
包拯,字希仁,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在仁宗皇帝时被封为龙图阁直学士,厉知开封府。包拯在朝刚毅,贵戚宦官都惧怕他,因他廉洁清正,铁面无私。有人称他为阎罗包老。他为人态度威严,寡言笑,那时的人以其笑,好比黄河清。
民间传说:有一回包拯到端州做知府,这端州即在广东省肇庆东南,那地方有座斧柯山,在西面的山脚有条流水澄清的溪,名叫端溪,溪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纹细质坚,许多人取这些石头制成写字用的砚,取名端砚,在当时各地都闻名。
包拯在端州作知府的时候,百姓为感激包大人的爱民如子,都来送礼物,但包拯一概拒绝,最后因百姓的诚意送他一方端砚,作为纪念,就勉强收下。不料当船正要开出码头之际,忽然风浪大作,船不得开行,这时包拯心中好奇怪自问:「我到端州,不拿百姓分文,也不受他们寸布粒米的礼物,到底我有何过失,狂风大浪和我作对!」又再沉思一回,忽然想起接受百姓一块端砚,那时非常懊悔,自言自语说:「人家称我为包青天,今天贪人一端砚都是不合理的。」想到这里急走入船舱中打开行李,取出端砚,直向狂浪中抛去。说也奇怪!风浪立即平静,岸上送行的百姓看了这情形,更加热烈高呼!真是包青天!真是包青天!一物不贪的包青天!
以上民间所传说的故事,虽然有些属于神话,总是可以作吾人凡事自省的好模范。
——林政杰《诗的讲章》
【】
从前德国有一个枪炮大王,名叫克鲁伯,他制造的各种兵器,畅销全球各国。他虽然精于制造这些杀伤人命的兵器,可是他本人极其怕死,怕到一个地步,就是连死这个字都不准任何人提起。如果他在工厂中听到工人提到死字,立刻就要工人受到停工的惩罚,但他没有料想到,克鲁伯的太太有一个朋友,一天不幸突然死在他的家中,于是他就害怕起来,立刻抛弃了他的家,另找住处。太太和他辩论,他连自己的太太也不要了。他因天天在制造死亡的兵器,心里无时不在惧怕死亡,以致身体病了。他力求医生救他一命,便应许医生说:你如能让我再活十年,情愿赠送你一百万美金。可好似美金虽好,医生也是束手无策,无法延长他的寿命,他就眼睁睁的看着那些百万财宝,悲悲惨惨地下入阴间去了。
这正是所说的「罪的工价」。
——林政杰《诗的讲章》
【】
「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神。」
这是一首咒骂诗,有些人会因诗人那充满怨愤,不肯饶恕的心而感到困扰。然而要知道他是从严格的环境中长大的,西乃山的峭壁比八福善要险恶许多了,神的公义似乎比祂的慈爱更大。我们要真正明白这首诗歌的精意,必须明白诗人是为着耶和华自己的性情大发热心。
当时最使诗人困惑的,是他不能明白为什么恶人可以兴盛。他们可以逍遥法外,似乎说明神不处置恶人。约伯记中的辩论,也是同一个主题,其中都是许多理论,解释神的公义,祂允许恶人兴盛,义人受苦。这里诗人去希望恶人快被旋风刮去,因为神是施行判断的。所以恶人必须蒙羞受罚,这样人们才会追求公义,使义人有善报,蒙福分。
神的儿女啊,你会得到报偿的。你洗手表明无辜,不会徒然,然而你的报偿不是今生的钱财或尊荣,不然你的义行就没有永存的价值了。神已经赐给你属神的永存的一切,就是平安、喜乐与福分。有一日你必完全蒙神辩屈伸冤。
你在地上的饮杯也许破碎了,但是天上的新酒却倒下给你喝,更清新浓郁。
──迈尔《珍贵的片刻》
【 有一天,神的公义必会伸张出来,纵在今天未见。你,相信吗?】
【两种审判】对于百姓而言,国家的领袖应该公正公平。当他们不公正和不公平时,人民就受苦,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搞政治的从人民那里攫取权力,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就恶化,神就被忽视。但正义最终得胜,“义人要欢乐”(58:10)。我们确信,终有一天,神将公平地作出审判。我们要谨慎,不可与不公义者为伍。如若不然,我们会发现自己是站在一位愤怒的法官面前。
──《灵修版圣经注释》
「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神。」
世人惟愿没有神,就可以为所欲为;如果没有天平,就没有衡量的标准。
在法庭的建筑,或从事法律业务者的文具上,常可以见到天平的记号,表示他们的公平原则。事实上,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不公道的天平,比没有天平更糟。圣经说:世人哪,你们默然不语真合公义吗?
施行审判,岂按正直吗?
不然,你们是心中作恶,
你们在地上秤出你们手所行的强暴。这多么逼真的写出世人公义颠倒的情形!在应该说话的时候,因为事不干己,竟默然不语,恶人就可以为所欲为。
有人对于家庭,也有该说话的时候。不幸,大卫的家庭就是如此。在他骄纵的长子暗嫩死了,俊美的押沙龙又背叛死亡之后,他又对哈及的儿子亚多尼雅娇生惯养:“从来没有使他忧闷说:‘你是作甚么呢?’”这样的放任,预定了灾祸必来,起因在于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
家庭的情形如此,国家社会又何独不然?不说话,默即是许,任凭不公不义猖行。在罗马统治犹太地的时候,对宗教事务虽然不能说尊重,但知道是敏感问题,所以相当谨慎。希律在迫害教会之后,发现犹太人民不反对信主的同胞被苦害,“他见犹太人喜欢这事,又去捉拿彼得。”
不公的审判,不能推说出于无知,是有意的,衡量过的鼓励邪恶。基督徒如不仗义直言,让世界听到你不同意的声音,将来会后悔,有发不出声音的时候。
耶稣基督在世的时候,为了代替人的罪,以神子的尊贵,而服在人的制度之下,人不按公正审判祂。圣经说:“因受欺压和审判,祂被夺去”,七十士译本作“祂卑微的时候,祂的审判被夺去”,。看耶稣受审以至判决,完全是非法的记录:大祭司夜间在私宅召集公会,巡抚彼拉多宣告耶稣无罪,而判处祂死刑,都是不公义的极至。但有一天,当主耶稣荣耀再临,祂要“按公义审判天下”,全世界要站在祂宝座前,不得不俯首承认:“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神”。信祂称义的人要进入荣耀。── 于中旻《诗笺记》
【诗五十八篇】「黑」
是黑暗、罪恶的象征,恶劣的环境与时代的启示。欧洲自第五世纪罗马帝国瓦解至第十世纪,因战争人民困苦,文化低落,史家称它为「黑暗时期」,黑云密布,犹如世界某日。黑也是丑陋的形容,有人称之为「黑的哲学」。本篇诗人将之比拟为人心与暴政,因此人类生活在黑暗痛苦中。
「福音」提到耶稣的信息:「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得着生命的光。」人若弃光就暗,正如耶稣所说:「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厚黑学」这本书说,所谓厚者,脸皮厚也,所谓黑者,人心黑也。良心本是赤色,赤心,因黑幕遮蔽,才有「不可告人」和「不可见人」之黑社会、黑势力、黑帮头。成语所说:「天下乌鸦一般黑」,「社会是一大染缸」,「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诚然不虚。
「黑」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令人发指,因此有「扫黑行动」。人的罪长久滋长蔓延,且物以类聚,臭味相投变成组织化、企业化地结党,从事暴力胁迫,敲诈勒索,保镳讨债,心狠手辣,无法无天,丧心病狂,神气活现,无恶不作,作奸犯科,向法律挑战。
扫荡污秽的「黑」,要扫除「从心里发出来的恶念、凶杀、奸淫、苟和、偷盗、妄证、谤讟」。出黑暗入奇妙光明,悔改信耶稣,「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扫黑在我国,亦曾在意大利、美国、哥伦比亚,是普世性的,然而心灵上的扫黑更待紧要,脱离撒但魔鬼,进神光明荣耀国度。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五十八篇 古时断案总是凭人的意思定断,难怪诗人要为公义呼喊;你,可有诗人的心怀?】
这就叫咒诅诗(35:1)。这是对正义强烈的呼喊,乍一看似乎是在为复仇而呼喊。旧约充满了公义,这在诗中也是个重要的主题。不幸的是,古代的许多法官和统治者把公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有完全的权柄但毫不负责任,靠权力制订自己的法律。法官腐化,人们在今生今世便失去了希望。神爱公义,那些顺从神的人将在永恒中经历到完美的公义。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