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58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大卫的金诗,交与伶长。调用休要毁坏。)世人哪,你们默然不语,真合公义吗?施行审判,岂按正直吗?」

2「不然!你们是心中作恶;你们在地上秤出你们手所行的强暴。」

第1节更好的翻译是:「掌权者啊,你们果真讲公义吗?你们果真按正直审判世人吗?」(英文ESV译本))。
1-2节是向不公义的掌权者发出控诉。法官若不敬畏神,就不可能按公义正直「施行审判」())。今天,欧美国家最高法院的几位法官按自己的见解投票,就可以改变人类几千年的婚姻制度、剥夺胎儿的生存权利,1-2节正好可以用来提醒他们:你们「施行审判,岂按正直吗」()),不要忘记「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神」())!
民主不等于真理,没有真理的政治都是「作恶」())。人若离弃神,专制是少数人有机会「作恶」,民主则是人人都有机会「作恶」。一个国家的人民若远离神、不敬畏神,民主制度必然会堕落成暴民政治,「心中作恶」())必然会以法律的形式变成「手所行的强暴」()),民主的过程不过是「争闹、谋算虚妄的事」()),民主的结果不过是「挣开神的捆绑,脱去神的绳索」())。
「秤」())本来是用作公平分配的,现在却被用来「秤出你们手所行的强暴」,比喻掌权者假「公义」())之名行「强暴」())之实。

4「他们的毒气好像蛇的毒气;他们好像塞耳的聋虺,」

5「不听行法术的声音,虽用极灵的咒语也是不听。」

3-5节都是形容不公义的掌权者。
没有什么掌权者是永远正确、永远伟大的,掌权者也是亚当的后裔,天生就有犯罪的倾向,「一出母胎就与神疏远,一离母腹便走错路」()),不用教就会撒谎、自私。因此,掌权者若不敬畏神,必然会「心中作恶」()),没有底线。
「他们的毒气」()),指掌权者心中的苦毒从口中而出,「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满口是咒骂苦毒」())。
「塞耳的聋虺」())指不受耍蛇人指挥的眼镜蛇,实际上并不聋,只是很难服从命令。掌权者对神的话语、人的劝告置若罔闻,就像「塞耳的聋虺」。
「行法术的」()),指耍蛇的人。
上图:一个耍蛇人正在吹笛子指挥眼睛蛇起舞。

6「神啊,求祢敲碎他们口中的牙!耶和华啊,求祢敲掉少壮狮子的大牙!」

7「愿他们消灭,如急流的水一般;他们瞅准射箭的时候,愿箭头仿佛砍断。」

8「愿他们像蜗牛消化过去,又像妇人坠落未见天日的胎。」

9「你们用荆棘烧火,锅还未热,祂要用旋风把青的和烧着的一齐刮去。」

6-9节是呼求真正的审判官来执法,求神使不公义的掌权者失去所依仗的势力。
「敲碎他们口中的牙」()),比喻除掉他们作恶的武器。
虽然「荆棘」())烧得很快,但「锅还未热」()),风就把柴都刮走了,比喻神的审判很快就到。「青的和烧着的」())指两种柴。

10「义人见仇敌遭报就欢喜,要在恶人的血中洗脚。」

11「因此,人必说:义人诚然有善报;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神!」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邪恶势力的命运

这篇诗推荐用的调子是‘休要毁坏’。当第一次看时,看来有点奇怪,它所表现的是诗人正在祈求神作相反的事。但是本诗给我们一种深致的亮光,看到神保守的意思。

第一至五节,对神灵的说话。在那时代神灵是何等多!埃及人敬拜超过八十位神和女神,有些是动物的形像,有些是半人半兽,神灵有迦南的,阿拉伯的,巴比伦的,革哩底的,希腊的,阿摩利的,以东的,还有其他的神灵。诗人并没有否定他们的存在,正如今日,除了我们自己所有之外,我们没有否认还有很多宗教和哲学一样。但是,这些神灵和以色列民之神是有分别的,所有神灵的行为都像人类一样,他们争战、争吵、谋杀、交配,他们喜欢听奉承话,因为他们每一个都是人类的翻版。因为在很早以前,人按照他们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他们的神灵。男人与女人都是罪人,甚至自出生时已开始(第3节 )。因此,假若他们按照他们自己的形像创造他们的神灵,此神灵必然是邪恶的。这点是十九世纪的世俗人文主义者完全看不出来之处,当他宣告人常常按着自己的形像造神。但是,当然对圣经中的神而言,相反的道理是真确的。在,我们认识到神按着祂的形像创造了男人和女人,男与女在一起。在整个世界的思潮中,只有犹太教和基督教视这为真理。

在旧约中,有关这些神学概念,其中一幅受欢迎的图画是这样,列国的神灵在天上聚集或在一起商议。他们为人类在地上所作的事立法,因为人创造他们,目的是要他们作人类盼望要作的事。我们的诗人以这幅图画开始,但是随着他继续用讽刺的方式来问,这些神灵如何能假设他们能订定任何好的事呢?他们是反映人的思想!情形有两方面,因为在上面的神灵是现在地上动乱的原因,人在其中受苦。一幅神话图画,讲出邪恶势力的事实,那里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生动和邪恶的实体,记载在中。随着我们看见这些字,神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但当神准许邪恶势力存在(新约圣经同样的讲及神准许魔鬼在人类中间活跃 )时,神──继续我们的图画神学──在那些集会中仍是主席,因此祂仍能控制神灵的活动。

这一切的意思是,神给邪恶自由去行动。祂创造人类,给他们自由去顺从祂,或是听从神灵。但是他们欺骗方法的精密使可怜的人类让自己成为奴隶而不知情。在经济的范围和庞大的交易上,在吸毒或性放纵的事上是明显的。没有面孔、野兽似的势力现在有这些人在他们的掌握中。

这是为甚么在第六节中诗人呼求神──小组的主席──敲碎这些作恶者的牙,敲掉少壮狮子的大牙。他呼求:‘主阿,烧灭他们。’像水一般倾倒他们,在炎热、干燥的夏天,像草一般践踏他们。让他们像蜗牛一样在它自己的粘液中溶解,让他们像堕胎的,永远不能成为小孩子。并且是快快完成这事!比起在火上烧开水的时候更快,无论是使用干的树枝或是用潮湿清绿的树枝来烧。

当诚实的政治或宗教的异己者被送到一个不依法律审判的法庭前,就是一个没有公义的法庭,这样的祷告常常在他们心中,因为审判官早已决定异己者是有罪的(再看第一节 )。诗人的意思是,不公义法庭的裁定,仅是神灵的定意,但其实是人事前加诸于神灵里的意念。或者,如保罗所表达的,天上执政的,掌权的。在这里我们所发现的是一种深刻的神学问题,用图画神学表达出来。

第十至十一节,副歌。义人见仇敌遭报,就欢喜。报仇只有神圣法庭的主席才能执行,胜过神灵的会议;因为直至现在只有祂准许罪恶‘在天上’存在。但是,在地上则不同。在人类中间,神审判与咒诅不是同一样事情。当神维护正直人的信仰时,那日子他们必然会欢喜,因为除非神在末后得到胜利,神自己便不是公义和真实的。义人在恶人的血中洗脚,这幅图画是激烈的。但是神正在处理罪恶激烈的势力。按理,就像新约的一句激烈的话般厉害,这句话是‘在羔羊的血中清洗’。

会众很少认识到,神对邪恶势力报仇的最后行动是实在容许这些势力胜过它自己,而这看来的胜利事实上是神毁坏那些势力的审判。在这里我们所有的,是保罗在奇妙言语背后的事实,事实后来包含在教会所用的标题‘胜利的基督’中──因为基督在十字架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五十八篇

第五十八篇专横者遭审判

诗十分关注公义,它不容许我们对高阶层犯罪丑闻司空见惯。大卫反对专制暴君的呐喊,与亚萨在八十二篇向诸神的抗议相互呼应。将这两个范畴并列,二者皆将受审判:“到那日耶和华在高处必惩罚高处的众军,在地上必惩罚地上的列王。”

本诗各节形式均不相同,分别为向暴君发言(1、2节),形容他们(3~5节),以祷告抵挡他们(6~9节),最后则因他们的灭亡而欢喜(10、11节)。

标题

休要毁坏一词,见导论,57页。其他名词在导论Ⅵ . C. 2,50~51页中有介绍。

挑战

此处的问题与答案,用了最简单的伦理名词对与错(和合:公义与作恶),从政治上看来似乎过分天真,但却仍能深入人心。举例而言,在拔示巴和乌利亚的事上,大卫就必须亲自面对这个问题,虽然别人并未多加注意。亦请注意,你们……(的)心……你们(的)手,这一顺序何其真确。这种暴虐是算计过的,经过思考,确实衡量(秤出),好像办企业般具高效率。在中,弥迦描写了这种彻夜不眠,等不及要侵占财物的心情。

第1a节有各种不同的译法,皆因希伯来文子音 ~lm 可有多重意义258。这字也许应读为 ~e{li^m ,是指统治者(NEB),它或许源于一个意为“公羊”的字,有时这字可指领袖(参希伯来文的;亦或许源于一个称“神明”或“有能者”的字,其用法与前者相同259。但这里是指人的统治者;参,如:第3节。在八十二篇中用了 ~#lo{hi^m 一字,从上下文来看,是指天使。

控词

本段不是向暴君发言,而是将他们描述出来。可是从大卫在的忏悔看来,这些人与他并没有品种的不同,只是程度有别而已,因为他也同样在“母胎”里已是罪人。第3节以下的描绘,与以下所引用的经文很接近,因此读者在此所看的,不只是图样而已,恐怕是一面镜子。如果有人不像这些人,而已经“悔改得生命”(参,,他惟有向神献上感谢。

向人为谎话和毒气,向神或任何理性、劝教之声则为塞耳,这就是“惟我是从”之罪人可怕的终局。他给人带来威胁这是本诗所强调的,然而他也是一个不快乐的人,为自己侵占又自卫的精神所孤立。在蛇的比喻中,译为毒蛇( adder )的字,应该是指“眼镜蛇”,从 pet[en 这字在其他地方出现时,所显出的特征可以看出。参 K-B;另外,坎斯戴尔(G. S. Cansdale)写道:“眼镜蛇是弄蛇之人最常用的。……现在大家已经公认,蛇是聋的……弄蛇之人是以笛子的摆动来吸引蛇,并非用笛子的声音。”260顺便一提,柯弗戴尔所译:“他用咒语之智慧卓越非凡(charm he never so wisely)”,十分优美;现代译本皆不能望其项背,相当可惜。

咒诅

这个祷告是基于满腔义愤,在神的世界中,这些凶暴的人竟敢四处蹂躏。本段修辞之激烈,见导论,37~38页。有人会问,像这样慷慨激昂地咒诅暴君,是否真强过耸耸肩不过问,或保持外交式的沉默。新约(如:太二十三章)则让我们对这点不再疑惑,甚至更进一层,要我们以善胜恶。

6.少壮狮子是凶狠的,这个特色在蛇的比喻中则未能表达,因蛇是潜行的。

7.本节的第二行在抄写时曾有失误,因此就其现状并无意义;AV 的斜体字为其见证。RSV 所猜测的原意,多数现代译本大致赞同:但愿他们像草被践踏并枯萎(和合:他们瞅准……仿佛砍断),最后一个动词是从 ma{lal (枯萎)而来,七十士译本与武加大译本如此解;而不以为其源自 mu^l (行割礼)。但是如此一来,其余三个希伯来字必须改变顺序,并作修改261

8.正如德莱弗所指262,蜗牛的翻译甚不恰当,第一,因为蜗牛其实并不会死于它一路分泌的黏液中;第二,因为“流产”的意思能与第二句相配,在犹太经典他勒目中也可找到凭据,那里是指不到堕胎阶段的早期流产。希腊人也有类似的区分。因此他译为“像溶解而去的流产”(参 NEB)。

9.德莱弗在同一篇文章中,猜测这里亦有抄写错误,把一个动词“他拉起来”和“像”字凑在一起,成了你的锅。第二行 RSV 译为青的,他则认为应该是“杂草”,RSV 译为烧着的,他认为应是通用的“忿怒”之意。结果,他译为:“在他们构想之前,祂将他们如荆棘拔起;在怒气中,祂将他们如野草清除”(参 NEB)。这段相当混淆不清的经文应当如何解析,以上只不过是一个例子;目前还没有两种译本达到相同的结论。

整肃

如果第10节看来血腥味太重,要记住上下文已显示,这是关心公义之人所流露的威猛。他们被称为义人,而且报(或用情感较弱的字,报应)是来自神,正如前面祷告中所期待的,和最后一节所证实的;这一切都强调这点。第10b节似乎以践踏尸体为乐的情景,在的责备中重现,不过形式不同,在那里神很惊讶,居然没有人与祂一同前去审判。此处所描写的是战士,而非随营服役的平民。新约壹方面否定属灵的争战可以用肉体的武器来打,另一方面在提到算帐的日子时,却也沿用这类词汇(如:

11.现在,景象更宽阔了。终于全世界的人都可作见证,而这事是义人在信心中始终都明白的。在希伯来文中,藉一个词的转变,证明发言者为外邦人,因为他们的话中将 ~#lo{hi^m (神)当作复数;但以色列人在请到真神时,总是以它为单数。

因此对于本诗提出的问题,诗中自行提供了解答的线索。如果暴行的范围可以延伸到极大,信心也同样可以。义人必见到收成;不过这种荣耀的取得,必定须经过流泪的撒种,以及不屈不挠的忍耐等候(如:所言,其上下文与此类似)。

258 RV(“在静默中”)保持了传统的母音,但缺乏明确意义。AV、PBV 译为“会众”(是由一动词“绑”推论而来,有些牵强)。七十士译本及武加大本认为这字是 ~u{la{m ,“但果真如此吗?”
259 参,如:,不过有些抄本的拼法可以有“公羊”之意。
260 G. S. Cansdale, Animals of Bible Lands .(Patenoster, 1970), p.206.

261 详见 TRP .
262 JTS 34(1933), pp.40~44.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世人哪,你们默然不语,真合公义吗?施行审判,岂按正直吗?」

一首诅咒诗(参看简介 )。大卫控告不义的审判官(1~5节 ),求神使他们速速灭亡(6~9节 ),以至义人能在神的公平审判中欢呼(10-11节 )。“休要毁坏”。参看诗第五十七篇的脚注。“金诗”。参看诗第十六篇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本节可译作:“掌权者啊,你们真的讲公义吗?世人啊, 你们有按公平审判吗?”。“掌权者”。神(复数 ),或大能者。那显然是指不公义的审判者,他们讽刺地被称为“神”,或他们自己取了那样一个受尊敬的称谓。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篇求告诗,因未涉及个人,相信乃为国祈祷之诗。神是最高的审判者,求祂在世上伸张正义,惩治执法犯法之辈。审判制度为保障无辜受害人的行政设施,使弱者、贫者不受强者、富者所欺,人人在法律前平等。旧约对此极为重视。但在以色列人历史上,特别是王朝时代,法纪至为松弛。诗人为此现象哀痛,求神降罚恶人。题注中说明大卫写此诗;一般相信成诗期在王朝时代早期。

全诗可分为四段:1,责备邪恶的司法者无视正义,以致纲纪荡然(1~2节 );2,描述违法乱纪之人不法的情况(3~5节 );3,对作恶者的七个咒诅(6~9 。诗人为此现象哀痛,求神降罚恶人。题注中说明大卫写此诗;一般相信成诗期在王朝时代早期。

全诗可分为四段:1,责备邪恶的司法者无视正义,以致纲纪荡然(1~2节 );2,描述违法乱纪之人不法的情况(3~5节 );3,对作恶者的七个咒诅(6~9节 );4,相信神必施行公义(10~11节 )。

题注中“调用休要毁坏”看“本书的题注”条。

――《启导本诗注释》

依现有译法,不容易为上下文作出适当解释,由于“默然不语”(elim )亦可作掌神权的(有监督人间正义的责任 ),故全节可译为:“掌权者啊,你们果真讲公义吗?你们果真按正直审判世人吗。

” ――《启导本诗注释》

可意译作「统治者啊,你们的判断真是公义么?世人啊,你们有按公平审判吗。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向神控诉不义权贵。关于写作时间,没有确凿证据,似乎写于押沙龙时代。由:①邪恶权贵的丑态(1-5节 );②呼求神刑罚他们(6-9节 );③义人因神的公义得满足(10-11节 )构成。神仿佛烈火般咒诅极度不义的权贵,诗人欲藉邪恶势力彻底歼灭,彰显神的公义(10-11节 )。诗中使用了很多贴切的比喻,栩栩如生的传达了诗人欲表达的信息(4-8-9节 )。

――《圣经精读本》

世人哪: 亦含有“有能力者”、“众神”之意,本文似乎指治理者或法官。默然不语: 指不义的沉默。圣徒缄口不谈福音,有时也会成为一种罪。

――《圣经精读本》

第1a节有各种不同的译法,皆因希伯来文子音~lm可有多重意义。这字也许应读为~e{li^m,是指统治者(NEB ),它或许源于一个意为「公羊」的字,有时这字可指领袖;亦或许源于一个称「神明」或「有能者」的字,其用法与前者相同。但这里是指人的统治者;参,如:第3节。在八十二篇中用了~#lo{hi^m一字,从上下文来看,是指天使。

──《丁道尔圣经注释》

引言:诗人指斥审判官失职,没有主持公义。

――《串珠圣经注释》

此处的问题与答案,用了最简单的伦理名词对与错(和合公义与作恶 ),从政治上看来似乎过分天真,但却仍能深入人心。举例而言,在拔示巴和乌利亚的事上,大卫就必须亲自面对这个问题,虽然别人并未多加注意。亦请注意,你们……(的 )心……你们(的 )手,这一顺序何其真确。这种暴虐是算计过的,经过思考,确实衡量(秤出 ),好像办企业般具高效率。在中,弥迦描写了这种彻夜不眠,等不及要侵占财物的心情。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不然,你们是心中作恶,你们在地上秤出你们手所行的强暴。」

诗人继续斥责,说恶人一心图谋不公正,假公义之名行强暴之实。“秤”本作公平分配之用,现在却回来“秤”不公平。

――《启导本诗注释》

】「恶人一出母胎,就与神疏远;一离母腹,便走错路,说谎话。」

同时暗示三种内容:①原罪;②未曾得到信仰教育;③顽梗悖逆的倾向。

――《圣经精读本》

“一出母胎”。参看的脚注。由于天生的罪性,人类说谎,毒害别人,而且不听任何恳求或呼吁(象蛇不顺服弄蛇的人一样 )。

――《诗雷氏研读本》

诗人的苦况:他感到痛苦,因为审判官不尽责,法纪松弛,恶人更加猖狂。

――《串珠圣经注释》

向人为谎话和毒气,向神或任何理性、劝教之声则为塞耳,这就是「惟我是从」之罪人可怕的终局。他给人带来威胁──这是本诗所强调的,然而他也是一个不快乐的人,为自己侵占又自卫的精神所孤立。在蛇的比喻中,译为毒蛇(adder )的字,应该是指「眼镜蛇」,从pet[en这字在其他地方出现时,所显出的特征可以看出。参 K-B;另外,坎斯戴尔(G. S. Cansdale )写道:「眼镜蛇是弄蛇之人最常用的。……现在大家已经公认,蛇是聋的……弄蛇之人是以笛子的摆动来吸引蛇,并非用笛子的声音。」顺便一提,柯弗戴尔所译:「他用咒语之智慧卓越非凡(charm he never so wisely )」,十分优美;现代译本皆不能望其项背,相当可惜。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的毒气好像蛇的毒气,他们好像塞耳的聋虺,」

塞耳的聋虺】这个象喻是将不听人言的愚昧人或恶人,比作不受弄蛇人指挥的眼镜蛇(乌加列语和埃及语都有这字 )。两者的无理行为都酿成了痛苦和患难。蛇虽然没有手来遮掩耳朵(这器官位于身体内部 ),本节所指的却是违反自然的变态行为。埃及《安肖桑基的教诲》(Instruction of Ankhsheshonqy )也是循这思路指出指教愚昧人是没有用的,他不但听不进去,还会因此而憎恨你。同样《阿曼尼摩比的教训》又警告说,愚昧人的话比暴风的风更加危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这些恶人口里说出来的话,象毒蛇喷出来的气一样致命;又象聋虺一样,对要求主持公道的声音,充耳不闻,(据说聋虺把一只耳朵贴地 用尾巴塞住另一耳 甚么声音都进不了耳。 )连行法术玩蛇者的声音、笛声、咒语也起不了作用。

――《启导本诗注释》

可作「他们满身毒素,像毒蛇一样;他们塞住耳朵,像聋了的眼镜蛇,听不见弄蛇者的笛声,也听不见魔术师灵巧的咒语」。

恶人好像生下来就充满恶毒,而且对于任何劝谏都充耳不闻。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的行为恶如蛇毒,带来致命的伤害。他们的心门已关闭,不肯听人劝告。不能听忠告的人最悲惨,他们的罪已无法挽回,惟有神的惩戒在等待。

――《圣经精读本》

】「不听行法术的声音,虽用极灵的咒语,也是不听。」

行法术的】职业的弄蛇人(和合本「行法术的」 )一定要对毒蛇的习性了如指掌。《安肖桑基的教诲》记载了一个大概是来自从事这行业之人的忠告:吃饱了的蛇不会咬人。弄蛇人除了音乐或道具以外,可能还施法用咒来控制蛇的表演。初民对蛇极度恐惧,一方面是因为相信牠有法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牠有毒。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之中,都有针对毒蛇及蛇咬之咒语的例证。因此,「弄蛇」一词不应该令人联想到毒蛇受吹笛法师催眠翩翩起舞的漫画形象。本节又有可能是指有些蛇不受咒语控制。亚喀得文献亦有提到某些蛇是「不被法术影响」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神啊,求你敲碎他们口中的牙;耶和华啊,求你敲掉少壮狮子的大牙。」

诗人巴不得这些不法之人如雨后出现的湍流迅速流尽;如射箭,尚未射出,箭头已断(亦作“象草被践踏而枯萎” )。象蜗牛边爬边消溶,象胎儿流产见不到天日;这样,恶人起不了作用。

――《启导本诗注释》

「敲碎 ...... 牙」:即不能再害人。

――《串珠圣经注释》

少壮狮子是凶狠的,这个特色在蛇的比喻中则未能表达,因蛇是潜行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对付恶人,让他们灭亡。

――《串珠圣经注释》

呼求神消灭恶人。诗人借着少壮狮子的大牙、急流的水、瞄准的箭、消化过去的蜗牛、坠落未见天日的胎、荆棘之火等比喻,呼求神速速歼灭恶人。象征恶人迅速彻底的灭亡。

――《圣经精读本》

,10诗中何以含有咒诅敌人的话?】

答:在诗中确有不少写出咒诅敌人的话,例如:「神阿,求你敲碎他们口中的牙……愿他们消灭如急流的水一般……义人见仇敌遭报就欢喜,要在恶人的血中洗脚,」,7 10。这些话在新约恩典时代,以主论爱仇敌的教训看来似有相违之处。但从旧约时代背景而论,那是不以为奇的。因为神向以色列人的列祖曾经应许说:「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在律法上告诉人说,「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以色列人当时受的是律法教育,当他们深受敌人欺压,处于极端痛苦的时候,就回到神面前,是容许求神向仇敌施行公义的审判。所以在诗中含有许多咒诅的话,确实是他们出于内心祷告的呼声,求神按照祂的旨意,对待恶人仇敌,施行公义的审判,使人知其受到当得的报应。

咒诅和咒语的分别】这种诗称为「求灾诗歌」(imprecatory psalm ),因为它求神把灾祸降给敌人。古代近东还有仪式或咒语,可以增强这一类的咒诅,或使之生效。这种作法在圣经的信仰系统中是不可接受的。求灾诗歌最好是从报应原则(请参看诗中「常见的概念」附论的注释 )的角度理解。神是否正义是基于刑罚是否与罪行的严重程度相称,因此,诗人所求的咒诅就是按照维持正义的需要。这些咒诅的等级与神对其仇敌所宣告的咒诅相同。本段的激烈语言与东闪族咒诅程序的某些方面相符,这种程序将向敌国复仇的责任付托给神明。亚述王以撒哈顿的藩属条约召请一系列的神明伤害叛盟者,就是这一类间接咒诅的例子。亚兰语的塞菲雷碑文用的也是这种咒诅,还加上一套诅咒仪式:「这些弓箭如何折断,愿因努他(Inurta )和哈达神亦同样打断玛蒂勒(Mati'el )和他贵冑的弓。」诗人也是用求灾的方法间接作出咒诅,呼吁神「笑话他们」,因为他们试图用微不足道的手段威胁以色列。诗人没有念咒施法或执行咒诅仪式,只是仰赖神打碎这些人的权势和毁灭性武器,使之转强为弱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愿他们消灭如急流的水一般。他们瞅准射箭的时候,愿箭头仿佛砍断。」

有学者译作「愿他们如奔湍的水流去,如被践踏的草枯萎」。

――《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的第二行在抄写时曾有失误,因此就其现状并无意义;AV的斜体字为其见证。RSV所猜测的原意,多数现代译本大致赞同:但愿他们像草被践踏并枯萎(和合他们瞅准……彷佛砍断 ),最后一个动词是从ma{lal(枯萎 )而来,七十士译本与武加大译本如此解;而不以为其源自mu^l(行割礼 )。但是如此一来,其余三个希伯来字必须改变顺序,并作修改。

──《丁道尔圣经注释》

】「愿他们像蜗牛消化过去,又像妇人堕落未见天日的胎。」

「未见天日的胎」:流产的胎儿;整句强调恶人不会存在,必彻底灭亡。

――《串珠圣经注释》

正如德莱弗所指,蜗牛的翻译甚不恰当,因为蜗牛其实并不会死于它一路分泌的黏液中;因为「流产」的意思能与第二句相配,在犹太经典他勒目中也可找到凭据,那里是指不到堕胎阶段的早期流产。希腊人也有类似的区分。因此他译为「像溶解而去的流产」(参 NEB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用荆棘烧火,锅还未热,他要用旋风把青的和烧着的一齐刮去。」

“把青的和烧的一齐刮去”。“青的和烧的”指两种柴,这里描述神对恶人的审判。“荆棘”烧得很快,暗示神对恶人的审判也很快。

――《诗雷氏研读本》

本节大概讲神审判的快速来到,荆棘为烧火的燃料,神忿怒的审判如暴风,在恶人为患之前,神把他们一齐扫除。

――《启导本诗注释》

此节原文意思不详;有学者译作「在他们未觉察到要毁灭之先,愿就撕裂他们,在烈怒中把他们像杂草一样吹散」。

――《串珠圣经注释》

德莱弗在同一篇文章中,猜测这里亦有抄写错误,把一个动词「他拉起来」和「像」字凑在一起,成了你的锅。第二行 RSV译为青的,他则认为应该是「杂草」,RSV译为烧着的,他认为应是通用的「忿怒」之意。结果,他译为:「在他们构想之前,祂将他们如荆棘拔起;在怒气中,祂将他们如野草清除」(参 NEB )。这段相当混淆不清的经文应当如何解析,以上只不过是一个例子;目前还没有两种译本达到相同的结论。

──《丁道尔圣经注释》

】「义人见仇敌遭报就欢喜,要在恶人的血中洗脚。」

“在恶人的血中洗脚”借喻义人将看见不公不法的事全被肃清。《约伯记》讲约伯蒙福的光景有“奶多可洗我的脚”的话

――《启导本诗注释》

「在恶人的血中洗脚」:是诗体夸张的说法,表示义人会看见恶人彻底灭亡。

――《串珠圣经注释》

如果第10节看来血腥味太重,要记住上下文已显示,这是关心公义之人所流露的威猛。他们被称为义人,而且报(或用情感较弱的字 报应 )是来自神,正如前面祷告中所期待的,和最后一节所证实的;这一切都强调这点。第10b节似乎以践踏尸体为乐的情景,在的责备中重现,不过形式不同,在那里神很惊讶,居然没有人与祂一同前去审判。此处所描写的是战士,而非随营服役的平民。新约壹方面否定属灵的争战可以用肉体的武器来打,另一方面在提到算账的日子时,却也沿用这类词汇

──《丁道尔圣经注释》

结语:诗人盼望神尽快审判恶人,显出的公义。

――《串珠圣经注释》

义人见仇敌遭报就欢喜: 然而,这种喜乐并非出自报复心,乃因彻底除去邪恶欢愉。我们周围也存在很多所谓“可原谅之恶”,我们很容易对恶采取宽容态度。但天国是全然公义的国度,即使极轻微的邪恶,都不允许存在

――《圣经精读本》

】「因此,人必说:“义人诚然有善报,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神。”」

全世界的人都可作见证,而这事是义人在信心中始终都明白的。在希伯来文中,藉一个词的转变,证明发言者为外邦人,因为他们的话中将~#lo{hi^m(神 )当作复数;但以色列人在请到真神时,总是以它为单数。

因此对于本诗提出的问题,诗中自行提供了解答的线索。如果暴行的范围可以延伸到极大,信心也同样可以。义人必见到收成;不过这种荣耀的取得,必定须经过流泪的撒种,以及不屈不挠的忍耐等候,其上下文与此类似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58篇 )】

诗人因法官枉法备受恶人苦害,他唯一可申诉的物件是谁?新约信徒有何盼望?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中国故事苛政猛于虎】有一日孔子和他的学生在泰山的地方行走,听到有妇人在坟墓边哭得很凄惨!那悲痛的哭声,使孔子很难过,就叫子路去问个明白。

子路走到妇人的身边,问她。那妇人只是摇摇头,不愿说出理由。子路又说:「我们先生听见你哭得这么凄惨,想你必有些特别伤心的苦情吧?」

那妇人,勉强点点头,刚要开口,泪水又滚出来了;于是,一面哭一面说:「先生!你不知道,这个地方老虎很多,早先,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吃掉了,唉!前几天我的孩子又被老虎咬死。试想苦不苦啊!」

孔子听了,怪道这妇人不懂事,就带着责备的口气说:「哎呀!你们这一家人,为什么胡涂到这样,因何不趁早搬走到城里去住,偏偏在这里喂老虎呢?」这句话一出,那妇人更加痛苦,她说:「先生!讲得好容易,搬到城里去。可是,我告诉你,城里的律法万条,叫我们无办法遵守,这儿虽有老虎吃人,但还是自由,比城里苛刻的政治好得多了。」

哈巴谷先知说:「因此律法放松,公理也不显明。」无神主义如同一点酵母,人类因为没有敬畏真神的心,自然道德沦亡,理性失丧,罪恶加增,畅所欲为,神学家甚至宣布神死刑,造成信仰上的危险。

葛理翰博士说:「世界局势太危险了!社会道德太堕落了!」正像罗马帝国败亡前一样,当儆醒虔敬过日子。记得法国一句谚语:「当鸽子与乌鸦结成伙伴时,虽然他的翅膀是白的,但他的心却渐渐变为黑的了。」基督徒要操练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孟子三不主义,靠着圣灵的大能保守方能达到。千万要拒绝魔鬼的计谋,抵挡他的试诱。

——林政杰《诗的讲章》

伸彰公义】

公义于希伯来文与希腊文中的原义为正直、公正。公义与平正是所有平等与公平的特性,神是所有公义与正直的泉源。所有审判的基础是出于神,因为,举凡施行公义的作为,都是彰显神的荣耀。当神的选民违命背道时,神的公义必要在立约的百姓身上,施行刑罚与鞭打,直到他们认罪悔改,才施行赦免与拯救。

包青天

包拯,字希仁,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在仁宗皇帝时被封为龙图阁直学士,厉知开封府。包拯在朝刚毅,贵戚宦官都惧怕他,因他廉洁清正,铁面无私。有人称他为阎罗包老。他为人态度威严,寡言笑,那时的人以其笑,好比黄河清。

民间传说:有一回包拯到端州做知府,这端州即在广东省肇庆东南,那地方有座斧柯山,在西面的山脚有条流水澄清的溪,名叫端溪,溪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纹细质坚,许多人取这些石头制成写字用的砚,取名端砚,在当时各地都闻名。

包拯在端州作知府的时候,百姓为感激包大人的爱民如子,都来送礼物,但包拯一概拒绝,最后因百姓的诚意送他一方端砚,作为纪念,就勉强收下。不料当船正要开出码头之际,忽然风浪大作,船不得开行,这时包拯心中好奇怪自问:「我到端州,不拿百姓分文,也不受他们寸布粒米的礼物,到底我有何过失,狂风大浪和我作对!」又再沉思一回,忽然想起接受百姓一块端砚,那时非常懊悔,自言自语说:「人家称我为包青天,今天贪人一端砚都是不合理的。」想到这里急走入船舱中打开行李,取出端砚,直向狂浪中抛去。说也奇怪!风浪立即平静,岸上送行的百姓看了这情形,更加热烈高呼!真是包青天!真是包青天!一物不贪的包青天!

以上民间所传说的故事,虽然有些属于神话,总是可以作吾人凡事自省的好模范。

——林政杰《诗的讲章》

从前德国有一个枪炮大王,名叫克鲁伯,他制造的各种兵器,畅销全球各国。他虽然精于制造这些杀伤人命的兵器,可是他本人极其怕死,怕到一个地步,就是连死这个字都不准任何人提起。如果他在工厂中听到工人提到死字,立刻就要工人受到停工的惩罚,但他没有料想到,克鲁伯的太太有一个朋友,一天不幸突然死在他的家中,于是他就害怕起来,立刻抛弃了他的家,另找住处。太太和他辩论,他连自己的太太也不要了。他因天天在制造死亡的兵器,心里无时不在惧怕死亡,以致身体病了。他力求医生救他一命,便应许医生说:你如能让我再活十年,情愿赠送你一百万美金。可好似美金虽好,医生也是束手无策,无法延长他的寿命,他就眼睁睁的看着那些百万财宝,悲悲惨惨地下入阴间去了。

这正是所说的「罪的工价」。

——林政杰《诗的讲章》

「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神。」

这是一首咒骂诗,有些人会因诗人那充满怨愤,不肯饶恕的心而感到困扰。然而要知道他是从严格的环境中长大的,西乃山的峭壁比八福善要险恶许多了,神的公义似乎比祂的慈爱更大。我们要真正明白这首诗歌的精意,必须明白诗人是为着耶和华自己的性情大发热心。

当时最使诗人困惑的,是他不能明白为什么恶人可以兴盛。他们可以逍遥法外,似乎说明神不处置恶人。约伯记中的辩论,也是同一个主题,其中都是许多理论,解释神的公义,祂允许恶人兴盛,义人受苦。这里诗人去希望恶人快被旋风刮去,因为神是施行判断的。所以恶人必须蒙羞受罚,这样人们才会追求公义,使义人有善报,蒙福分。

神的儿女啊,你会得到报偿的。你洗手表明无辜,不会徒然,然而你的报偿不是今生的钱财或尊荣,不然你的义行就没有永存的价值了。神已经赐给你属神的永存的一切,就是平安、喜乐与福分。有一日你必完全蒙神辩屈伸冤。

你在地上的饮杯也许破碎了,但是天上的新酒却倒下给你喝,更清新浓郁。

──迈尔《珍贵的片刻》

有一天,神的公义必会伸张出来,纵在今天未见。你,相信吗?】

对于百姓而言,国家的领袖应该公正公平。当他们不公正和不公平时,人民就受苦,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搞政治的从人民那里攫取权力,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就恶化,神就被忽视。但正义最终得胜,“义人要欢乐”(58:10)。我们确信,终有一天,神将公平地作出审判。我们要谨慎,不可与不公义者为伍。如若不然,我们会发现自己是站在一位愤怒的法官面前。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两种审判】

「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神。」

世人惟愿没有神,就可以为所欲为;如果没有天平,就没有衡量的标准。
在法庭的建筑,或从事法律业务者的文具上,常可以见到天平的记号,表示他们的公平原则。事实上,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不公道的天平,比没有天平更糟。圣经说:

世人哪,你们默然不语真合公义吗?
施行审判,岂按正直吗?
不然,你们是心中作恶,
你们在地上秤出你们手所行的强暴。

这多么逼真的写出世人公义颠倒的情形!在应该说话的时候,因为事不干己,竟默然不语,恶人就可以为所欲为。
有人对于家庭,也有该说话的时候。不幸,大卫的家庭就是如此。在他骄纵的长子暗嫩死了,俊美的押沙龙又背叛死亡之后,他又对哈及的儿子亚多尼雅娇生惯养:“从来没有使他忧闷说:‘你是作甚么呢?’”这样的放任,预定了灾祸必来,起因在于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
家庭的情形如此,国家社会又何独不然?不说话,默即是许,任凭不公不义猖行。在罗马统治犹太地的时候,对宗教事务虽然不能说尊重,但知道是敏感问题,所以相当谨慎。希律在迫害教会之后,发现犹太人民不反对信主的同胞被苦害,“他见犹太人喜欢这事,又去捉拿彼得。”
不公的审判,不能推说出于无知,是有意的,衡量过的鼓励邪恶。基督徒如不仗义直言,让世界听到你不同意的声音,将来会后悔,有发不出声音的时候。
耶稣基督在世的时候,为了代替人的罪,以神子的尊贵,而服在人的制度之下,人不按公正审判祂。圣经说:“因受欺压和审判,祂被夺去”,七十士译本作“祂卑微的时候,祂的审判被夺去”。看耶稣受审以至判决,完全是非法的记录:大祭司夜间在私宅召集公会,巡抚彼拉多宣告耶稣无罪,而判处祂死刑,都是不公义的极至。但有一天,当主耶稣荣耀再临,祂要“按公义审判天下”,全世界要站在祂宝座前,不得不俯首承认:“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神”。信祂称义的人要进入荣耀。

── 于中旻《诗笺记》

【诗五十八篇】「黑」

是黑暗、罪恶的象征,恶劣的环境与时代的启示。欧洲自第五世纪罗马帝国瓦解至第十世纪,因战争人民困苦,文化低落,史家称它为「黑暗时期」,黑云密布,犹如世界某日。黑也是丑陋的形容,有人称之为「黑的哲学」。本篇诗人将之比拟为人心与暴政,因此人类生活在黑暗痛苦中。

「福音」提到耶稣的信息:「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得着生命的光。」人若弃光就暗,正如耶稣所说:「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厚黑学」这本书说,所谓厚者,脸皮厚也,所谓黑者,人心黑也。良心本是赤色,赤心,因黑幕遮蔽,才有「不可告人」和「不可见人」之黑社会、黑势力、黑帮头。成语所说:「天下乌鸦一般黑」,「社会是一大染缸」,「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诚然不虚。

「黑」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令人发指,因此有「扫黑行动」。人的罪长久滋长蔓延,且物以类聚,臭味相投变成组织化、企业化地结党,从事暴力胁迫,敲诈勒索,保镳讨债,心狠手辣,无法无天,丧心病狂,神气活现,无恶不作,作奸犯科,向法律挑战。

扫荡污秽的「黑」,要扫除「从心里发出来的恶念、凶杀、奸淫、苟和、偷盗、妄证、谤讟」。出黑暗入奇妙光明,悔改信耶稣,「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扫黑在我国,亦曾在意大利、美国、哥伦比亚,是普世性的,然而心灵上的扫黑更待紧要,脱离撒但魔鬼,进神光明荣耀国度。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五十八篇 古时断案总是凭人的意思定断,难怪诗人要为公义呼喊;你,可有诗人的心怀?】

这就叫咒诅诗(35:1)。这是对正义强烈的呼喊,乍一看似乎是在为复仇而呼喊。旧约充满了公义,这在诗中也是个重要的主题。不幸的是,古代的许多法官和统治者把公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有完全的权柄但毫不负责任,靠权力制订自己的法律。法官腐化,人们在今生今世便失去了希望。神爱公义,那些顺从神的人将在永恒中经历到完美的公义。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