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38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大卫的纪念诗)耶和华啊,求祢不要在怒中责备我,不要在烈怒中惩罚我!」

2「因为,祢的箭射入我身;祢的手压住我。」

神的百姓如果犯罪,神必「责备」我们、「惩罚」我们。因为「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一个从来没有经历神的责备和管教的人,恐怕还没有真正得着救恩。
大卫不是求神挪去管教,而是求神「不要在怒中」、「不要在烈怒中」惩罚他,也就是求神施怜悯、手下留情。
神兴起环境,如「箭射入我身」()),是为了让人在痛苦中知罪()),如「箭」扎心。我们心里有了忧伤痛悔之后,神必将祂所射的箭抽出来,又以慈爱「缠裹」我们的伤处())。
神用手「压住」我们,阻止我们在偏离神的路上越走越远。而当我们认罪悔改以后,神就立刻用祂的「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扶持我们())、使我们得胜())。
本诗是七篇悔罪诗之一(六、三十二、三十八、五十一、一百零二、一百三十、一百四十三篇))。作者可能因为犯罪而被神管教,得了一种严重的皮肤病())。
在诗篇中,只有三十八篇和七十篇是「纪念诗」())。

3「因祢的恼怒,我的肉无一完全;因我的罪过,我的骨头也不安宁。」

4「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

神的百姓犯了罪,感觉就像是砧台上的铁,被两个大锤时刻击打,一个是神的「恼怒」()),另一个是人的「罪过」()),叫他的身、心、灵时刻「也不安宁」())。
神是圣洁的,所以祂也要自己的百姓圣洁())。因此,人越与神亲近,对罪就越敏感,越能感受罪的痛苦。如同一件衣服,越是洁白,就越会显出黑点来。人若对罪麻木,甚至不以罪为罪,表明他与神的关系已经疏远了。
人感觉到自己的罪「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是悔改的开始。表明他已经无法再忍受罪,不愿再活在罪中,渴望脱去「重担」。这时他才能回转寻求救赎主。

5「因我的愚昧,我的伤发臭流脓。」

6「我疼痛,大大拳曲,终日哀痛。」

7「我满腰是火;我的肉无一完全。」

8「我被压伤,身体疲倦;因心里不安,我就唉哼。」

5-8节既是描写病痛,更是形容罪的厉害。罪恶「发臭流脓」()),使人在神、在人面前都显为可憎,无法隐藏,如烈火焚体,也如重担压身。
神打伤犯罪的百姓,正是为了让我们的伤口「发臭流脓」,显明罪恶的可憎本质,揭示罪恶的可怕结果。但神的击打并不是要败坏人,而是为了造就人,所以一旦我们从「愚昧」())中回转,「祂撕裂我们,也必医治;祂打伤我们,也必缠裹」())。

9「主啊,我的心愿都在祢面前;我的叹息不向祢隐瞒。」

10「我心跳动,我力衰微,连我眼中的光也没有了。」

11「我的良朋密友因我的灾病都躲在旁边站着;我的亲戚本家也远远地站立。」

神是无所不知的,所以「我的心愿都在祢面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祷告是多余的,因为只有祷告才能让我们亲近神。
「眼中的光」())象征生命的活力())。「良朋密友」())原文是「爱我的人与我的邻舍」。
罪恶会使人变得孤独,就像大麻风一样,不但使我们失去属灵的活力,也使我们的「良朋密友」、「亲戚本家」都远离()),他们不但没有能力医治病人、反而担心被病人传染。神把我们带到这样孤独的地步,是要让我们认识到人完全没有能力对付罪,唯一的拯救是神:「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12「那寻索我命的设下网罗;那想要害我的口出恶言,终日思想诡计。」

13「但我如聋子不听,像哑巴不开口。」

14「我如不听见的人,口中没有回话。」

「回话」())原文是「答辩」。
人若陷入罪中,不但亲友远离,仇敌也会更加猖獗())。这时我们最好的回应不是反击、辩解,而是「如聋子不听,像哑巴不开口」()),单单仰望神())。这沉默既是出于信心()),也是因着认罪())。

15「耶和华啊,我仰望祢!主——我的神啊,祢必应允我!」

16「我曾说:恐怕他们向我夸耀;我失脚的时候,他们向我夸大。」

「失脚」())原文是「脚滑动」。
这是大卫第三次向神呼求())。罪人不能倚靠其他罪人的拯救,乃要仰望无罪的救主。大卫一生的经历,都证明「仰望」())神的人,即使在失败中也有希望。

17「我几乎跌倒;我的痛苦常在我面前。」

18「我要承认我的罪孽;我要因我的罪忧愁。」

19「但我的仇敌又活泼又强壮,无理恨我的增多了。」

20「以恶报善的与我作对,因我是追求良善。」

「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人若「追求良善」()),就是寻求神。
寻求神的人虽然也会偶然失败,也会在软弱中遇到「又活泼又强壮」的仇敌()),但神必不「撇弃」())他。

21「耶和华啊,求祢不要撇弃我!我的神啊,求祢不要远离我!」

22「拯救我的主啊,求祢快快帮助我!」

「求祢不要撇弃我」())、「求祢不要远离我」())、「求祢快快帮助我」()),这三个急迫的祷告表明情况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因此,大卫之所以能耐性等候神,并不是因为他的个性安静,也不是因为形势还在掌握之中,而是因为他认识「耶和华」神的名()),接受神是「我的神」()),完全倚靠神作「拯救我的主」())。
大卫一生的历史告诉我们,虽然他经历了许多次危机和失败,但神始终在关键的时候出手拯救他、帮助他。我们应当投靠这位永不撇弃祂百姓的神,因为「凡等候祢的必不羞愧」())。
上图:一位犹太人在作Tachanun祷告。Tachanun是犹太人安息日和主要节日中的祷告,在Tachanun祷告星期一和星期四的祷文中,都要呼求:「拯救我的主啊,求祢快快帮助我!」(诗三十八22)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一个临死的人的呼喊(Ⅰ )

在标题中,我们找到纪念这个字,或者更佳的说法,是‘帮助记忆’。圣经信仰中令人惊奇的因素之一,是神期望我们提醒祂有关我们的需要!这篇诗分成三段,每一段都有求神的‘帮助!’所有圣经的作者都知道,当神记得祂应允与祂儿女同在,祂会因他们的呼求作一些事情。

这提醒和行动的关连,藉着主餐的‘行动’,在教会的生活延续下来,正如保罗记录了耶稣说的话:‘你们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或者,‘使我记得’

第一至八节第一次‘求助’的呼喊。这是一个患重病者说的话。他或她相信:(甲 )神使这肉体痛苦的因由,用作操练、训练、教育(不是惩罚 )祂人类的孩子,(乙 )神作这事,因为孩子犯罪敌对祂。好像在创世记四章中原始人该隐一样,他呼喊:‘我的刑罚太重,过于我所能当的。’

在我们提出劝告和说‘神不会使我们有痛苦;看看耶稣如何与痛苦和苦难争战’之前,我们应该自问,第五至七节真正的意义是甚么。很多的释经家找到那里所指的是性行为罪恶的结果,或者甚至是反常的性行为。可以这样说,只是在‘昨日’,矿胺基药物和盘尼西林才在世界上采用。在已往日子的文学,我们读到可怖、痛苦的死亡,例如这里所述的──生殖器官的烧痛、整个身体溃烂的痛苦。圣经对人类沉沦的事并没有转弯抹角,它对我们愚昧的结果作完全真实的描述。神连最堕落的罪人也能宽恕,假若不是的话,这好信息的意义便不能真正的让一个沉沦的世界所悟。在这里我们听到不情愿的同性恋者、鸡奸者、女同性恋者、吸毒者的呼喊,呼求事实上属于所有那些在生命中自我制造地狱的人,而现在他们仍然生活在其中。第八节反映出很多被自己欲望所围困的人震惊的自我厌恶。事实上,神没有创造这些溃烂的痛苦,祂所创造的是一个人体,它的拥有者可以自由去运用或是滥用。另一方面,神由于祂怜悯,可以决定使用溃烂的痛苦在烈怒中惩罚我(第1节 ),那些极度的痛苦是我在自己的身体上造成的。

我们应该留意梅毒是一种细菌所造成,这细菌经过血液散布到脑、脊髓、心瓣,它带来一种普遍的瘫痪和行动失调。这种病能遗传给未出生的婴孩。还有淋病,透过生殖器官,也会影响还未出生孩婴孩的眼睛。

第九至十四节,第二次‘求助!’的呼喊。‘神子民’中自以为义的成员可能会感到厌恶,转离这些堕落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从一个堕落的放纵者的嘴唇听到这样的祷告:主阿,我的心愿都在你面前。试想想这事情!神甚至进入一个受淋病折磨的人的思想中!受痛苦者感觉到他的心跳停顿,他面对面站在一个事实之前,即他受到一种瘟疫所折磨,这是在那些日子中人们的看法,因为这个字是我们在利未记十三至十四章所找到的,它包括在这些章节中所论及的疾病。我眼中的光也没有了,这句话可能有这意思,他正在自杀的边缘。好像一个患痳疯病的人,他被隔离,完全不能与人类为伴,因此他在世上是全然孤单的。只要能告诉神这事情,提醒神那自我咒诅者的痛苦,已足够给予受苦者一种释放。

这个可怜的人是否因自己的愚昧成为真正的聋子(第3节 ),因此他再不能听到人的说话,或者,只是他感觉像一个聋的哑吧?一些学者会用‘我的思想受迷惑’来翻译我心跳动,假若是这样的话,发生在他身上的是由一些巫医所造成的,他会否仍然对自己的行动负责呢?无论如何,这位可怜的受造物,现在已与那些仁慈的人,温暖的团契隔离,那是他从前认识的朋友,所以现在他没有提出辩护,因为他不能将他的痳点从他朋友的眼目中隐藏起来。

一个临死的人的呼喊(Ⅱ )

第十五至二十二节,第三次‘求助!’的呼喊。这部分诗所写是在一个高耸的平原上。当人不能带我离开沟渠,诗人看到,‘主我的神阿,你必应允我’。他发现必须承认自己是无助的。在他祷告中,他指出几点:

(一 )正如酒精或淫欲、吸毒都不能帮助他,而他需要寻求一种外在的力量,因此他请求神阻止人对他的嘲笑,因为人性的软弱,他承认曾使自己的生命变成一团糟。

(二 )他提醒神,他正在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他在‘崩溃的边缘’(不是几乎跌倒 )。他已到达需要的情况。

(三 )在最后,他对神承认他的罪孽,最后他宣告因自己的罪而忧愁。直至现在,他只有为自己而忧愁,或许因滑进沟渠中这事实曾‘咒诅社会’(正如今日的人所说的 )。他认识到已成为一个被遗弃的人,发现自己经历一种不能抵抗的压力。

(四 )但是,因他是非常人性,他指出试探的力量是非常强壮,然而为甚么这些力量在他身上呢?主阿,为甚么让那些试探、那些人类灵魂(参看标准修订本脚注 )的仇敌连系在他身上,而不是在其他人呢?事实上,他对神说,当我努力追求一种正常的生活,这些力量好像撒但向我发动。

最后,在会众中的每一个人,在公共崇拜中,唱出上述诗歌,与这堕落和受苦的罪人认同,现在又将‘求助!’的呼喊应用在自己和每一个在崇拜中出现的人身上。这样,所有的人同在一起,他们乞求神赐予爱的新特质(救恩这个字的阴性格式 )(参看绪论──立约的神 )。我们能否说,会众成员正在宣认:‘因着神的恩典,我可否前进?’本诗的编辑清楚感觉到他的道路是朝向这伟大的事实,即只有经过苦难的爱,人类才能为神完成活泼的使命。事实上,那刺人的痛苦来自爱的火焰。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三十八篇

第三十八篇流亡者

这个痛苦的呼声(是“忏悔诗”的第三篇,见第六篇所列),与第七十篇同样用“记念诗”为标题。既然对神而言,记念即等于采取行动,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将情况带到祂面前,呼求祂的帮助。有一些祭的一部分为“作记念”,即向神以表记的方式强调所献上的礼物,或赎罪的祭牲,甚至有一种是控告。这首诗很可能是伴随这类祭献上。但 RSV 将标题译为献祭作记念时用,则是本末倒置,反使原意馍糊不清。

此处的痛苦是多重的。有罪恶的重担,又因患了混身生疮流脓的疾病而苦不堪言,加上亲友离弃,使仇敌有机可乘,陷计谋害。因此向神的认罪中,夹杂着人对他不公平的感受,所以这位悔改者也同时呼吁神主持公义。

可憎的重担

重担既出于内忧,又来自外患:身体与心灵均倍受折磨,却明白且接受这是神的惩戒。

1、2.所强调的是在痰呐气中,在痰牧遗中。这里并非恳求神挪去管教,只是求因怜悯而稍予缓和(。若痰募与痰氖有区别,或许一种是指痛苦与恐惧不停地轰袭这位受苦者(参,,另一种则是神直接的光照,令心灵不安的压力(参,

3~8.重复的因字(3a、b、5节),明白指出此次病痛是惩罚(若以为绝不会如此,或总是如此,都是错误的看法。参,。这究竟是否为犯罪的自然结果,就如纵欲或暴饮暴食会带来的疾病,我们不得而知。所清楚的是,病痛令大卫眼睛得开,看见他灵性的困境。病痛所以有这功用,不是因为像所描述它与罪恶雷同,乃是因疾病能令他谦卑下来。一个健壮、成功的人,往往对这类过犯毫不在意,但现在他则觉得那是重担叫我担当不起;本来以为不过是涓滴细流的小罪,在神的光照下却如同洪水能没顶(4节)。“我未受苦以先,迷走了路”

孤寂的受害者

从开头的主字(此处不是耶和华一字,而是如第22节,“我的主人”),以至最后在朋友离弃、仇敌恶言以向之时,都没有回话(14节),可以看出他痛定思痛的谦卑。

9.潭贾道,直译为“在堂媲啊保因此 NEB 译为“都敞开在堂媲啊保ú危。请看本诗开头注释对标题的说明。理论家或许会辩称,既然神无所不知,祷告便成为多余;但我们的主指出,惟有不出于信心的喋喋废话才是多余以下)。

10.此处没有必要将我心跳动改为 RP 的“我心迷乱”(那是根据一亚喀得文字根而作的猜测)。

11.选用瘟疫(和合:灾病)一字或许是因它可与q疯扯上关系(如:希伯来圣经,出现四次),而大卫的朋友待他的态度正是如此。或者这字代表皮肤上有审判的印记,如,那里的“击打”一字与此类似。可叹的是,往往在一个人最需要别人扶持时(因他外形异常),他却愈无法吸引人前来。而这种情况的改观,福音有很大的贡献。

12~14.第12节口舌不停的情形,与第13、14节的沉默,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忆起主受审判的那一幕。大卫的沉默一方面是出于信心(15节;参,,一方面是因认罪(3~5节;参,;但我们主的沉默,以及其与我们的关系,见

唯一的希望

大卫等候(15节,和合:仰望)神的能耐,远胜众人。他流亡的年日,在希伯仑的时期,及对押沙龙叛变的态度,都证明他在第15、16节的祷告是真心的,也证实他在第三十七篇的忠告。

17~20.几乎跌倒一语,将稳定与脆弱作了古怪的混合。这可能只是指当前的危机,但也可能是承认,这罪人会周期出现不稳状况,而那是他唯一前后一致的表现(参,NEB,“容易跌倒”)。在第18节的认罪之后(我要……忧愁的原文之字,显示出关切或焦虑之情;参 NEB),第19、20节宣称人无故攻击他213,似乎令人感到意外。但是大卫的罪不论多严重,乃是一个平时选择追求良善之人所犯的错,可惜不信之人却不愿作此选择(参,

21、22.这个最后的恳求,充满哀恸与急迫感,显明大卫所以能等候神的时间,如本段起初所提的,并不是由于他个性安静,或情况还可掌握,而完全是由于他认识神的名(耶和华,21a节)与祂的约(我的神),又以神为他的主人与救主(22b节)。

213中,无理 h]inna{m )与无故并列,此处似乎也是恰当的组合。但是这里用 h]ayyi^m (“活生生地”),有些不合文法,而我们可能应把它读为 h]inna{m “无理”,或稍作修改而成“我生命的敌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责备我,不要在烈怒中惩罚我。」

本诗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以呼唤神来开始。第一部分(1~8节 )形容因罪所受的苦;第二部分(9~14节 )形容犯罪的孤单;第三部分(15~22节 )是认罪。象其它忏悔诗一样(参看诗六的脚注 ),这首哀歌的焦点在于大卫的罪,与大卫因神的惩罚而产生的痛苦。“记念诗”(在标题部分 )。参看诗第七十篇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篇个人的求告诗,求神拯救脱离重病的痛苦和敌人的逼迫;这些敌人本为旧日朋友。传统将本篇列为七篇“悔罪诗”之一(看第六篇题解 )。全诗22节,原文结构据说为“字母诗”(看“希伯来人的诗”条 )。写作背景难确定。

本诗分五段,每段四节,最后二节为结语。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诗人患病时所写的祈祷诗。

首段的祷文:诗人求神不要叫他继续受刑罚,让他尽快痊愈。

――《串珠圣经注释》

呼求神停止惩戒、施行救恩: 著名的7首忏悔诗之、38、51、102、130、143篇 )。本诗并未直接陈述诗人的忏悔之情,承认所受的痛苦皆因自己的罪,认识到既然神加以刑罚,只有神能免去刑罚。呼求神停止惩戒、施行救恩,间接吐露悔改之心。与其他悲叹诗一样,陈明目前所受的痛苦。但其他悲叹诗表达诗人蒙受不白之冤,本诗承认自己应当承受这般苦楚并求神施恩、免去刑罚。诗人所受的痛苦:①神的责备带来身体疾病(1-10节 );②社会的疏离(11节 );③仇敌的逼迫(12-20节 )。诗人承受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的痛苦,是身、心、灵的痛苦。本诗的诗题“纪念诗”,有可能与,24:7)献祭仪式有关,原意是“纪念神的作为而作”。

――《圣经精读本》

所强调的是在?的怒气中,在?的烈怒中。这里并非恳求神挪去管教,只是求因怜悯而稍予缓和。若?的箭与?的手有区别,或许一种是指痛苦与恐惧不停地轰袭这位受苦者(参 ,另一种则是神直接的光照,令心灵不安的压力(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人遭受惨痛的刑罚,似乎因为用卑鄙的手段夺得乌利亚之妻拨示巴。诗人具体描述身体各部位肉、骨、头、腰、心脏、眼睛承受的极度苦痛,栩栩如生刻画自己的状况。诗人并未仅仅哀叹痛苦,坦诚告白自己是罪人,承认一切责备、惩戒,皆因自己的罪过、罪孽、愚昧。诗人在神面前陈明自己的心愿,求神赦免(9节 )。由此得到以下教训:①圣徒犯罪,可以得到神的赦免,但必须偿还罪的代价;②圣徒犯罪,应当立刻悔改,求神怜悯。

――《圣经精读本》

】「因为你的箭射入我身,你的手压住我。」

“箭”的比喻生动地显出大卫是何等痛苦,如第5至8节的描述。

――《诗雷氏研读本》

神被描写为箭手,神的箭代表刑罚。诗人所患为皮肤病,古代视为神的责罚。“手“象征权力,此处指神的惩罚

――《启导本诗注释》

「箭」:形容神审判他。

――《串珠圣经注释》

你的手压住我: 慈爱、严肃的父母必严格管教儿女,神惩戒圣徒,既有严肃的一面,也有慈爱的一面。我们犯罪,神必管教同样他也必扶持我们,使软弱变刚强。

――《圣经精读本》

诗人的苦况:他的痛苦包括身体的病痛(2-10 )和心灵的孤单,因亲朋戚友都因他患病而远离他(11 ),甚至「趁火打劫」加害于他(12-14 )。

――《串珠圣经注释》

】「因你的恼怒,我的肉无一完全;因我的罪过,我的骨头也不安宁。」

“安宁”。健康或坚固。这里没有说明大卫的“罪过”是什么,但似乎跟诗第五十一篇所提到的罪不同。

――《诗雷氏研读本》

“肉无一完全”与“骨头也不安宁”中的“肉”与“骨头”都是指整个人。

――《启导本诗注释》

重复的因字(3a、b、5节 ),明白指出此次病痛是惩罚(若以为绝不会如此 或总是如此 都是错误的看法。参 。这究竟是否为犯罪的自然结果,就如纵欲或暴饮暴食会带来的疾病,我们不得而知。所清楚的是,病痛令大卫眼睛得开,看见他灵性的困境。病痛所以有这功用,不是因为像所描述它与罪恶雷同,乃是因疾病能令他谦卑下来。一个健壮、成功的人,往往对这类过犯毫不在意,但现在他则觉得那是重担叫我担当不起;本来以为不过是涓滴细流的小罪,在神的光照下却如同洪水能没顶(4节 )。「我未受苦以先,迷走了路」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

诗人认为他因犯罪(未说明所犯何罪 )始招来疾病。但疾病并非全为罪的结果,可以是神的管教或考验信心等

――《启导本诗注释》

重担: 圣经常用重担形容罪愆。罪压迫人,使人灵魂沉沦。耶稣对背负罪担的人说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圣经精读本》

】「因我的愚昧,我的伤发臭流脓。」

「我的伤发臭流脓」:暗示诗人所患的是皮肤病,或许是一种严重的癞病。

――《串珠圣经注释》

愚昧: 罪的属性之一。罪看似奸滑、灵巧,却使人回避违背神律法的后果,最为愚昧。

――《圣经精读本》

从本节的描写,诗人或患有严重的皮肤病;也可以是形容他身心受到的苦,痛彻肺腑。6节的“拳曲”指弯腰。他因身体痛苦,又为罪悲伤,身体卷成一团。

――《启导本诗注释》

】「我疼痛,大大拳曲,终日哀痛。」

】可译作「我弯腰曲背,整天满怀忧愁。我的腰焦灼难受,我的身体已无完肤」。这里的弯身并非出于疼痛,而是代表悲哀。

――《串珠圣经注释》

】「我满腰是火,我的肉无一完全。」

】「我被压伤,身体疲倦,因心里不安,我就唉哼。」

心里不安: 身体的疾病令人痛苦,心中没有平安更使人难以承受。人只有走神的路,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息。

――《圣经精读本》

】「主啊,我的心愿都在你面前,我的叹息不向你隐瞒。」

都知道,直译为「在?面前」,因此 NEB译为「都敞开在?面前」(参 。理论家或许会辩称,既然神无所不知,祷告便成为多余;但我们的主指出,惟有不出于信心的喋喋废话才是多余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知道大卫正在经受怎样的痛苦(9-10节 );他的朋友都躲避他(11节 ),他的仇敌设计陷害他(12节 )。

――《诗雷氏研读本》

】「我心跳动,我力衰微,连我眼中的光也没有了。」

“跳动”。悸动。

――《诗雷氏研读本》

身体健康,眼睛明亮;眼中无光,活力消失

――《启导本诗注释》

「眼中的光」:象征生命的活力

――《串珠圣经注释》

此处没有必要将我心跳动改为 RP的「我心迷乱」(那是根据一亚喀得文字根而作的猜测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的良朋密友,因我的灾病都躲在旁边站着;我的亲戚本家也远远地站立。」

“灾病”。这词用来形容麻风病,可见大卫的朋友都躲避他,如同躲避麻风病人一样。

――《诗雷氏研读本》

亲朋戚友都远离他,不只因为他染上的那病(有人因此猜想所患为痳疯病 ),更因为他们认定诗人一定犯了某种罪。12节说这些人想找出那罪,并且用莫须有的罪名来惩罚他。

――《启导本诗注释》

躲在旁边站着……远远地站立: 表明诗人遭到社会疏离,被人欺瞒。人们通常疏远失意之人,神惩戒罪人,但不会永远丢弃。

――《圣经精读本》

选用瘟疫(和合灾病 )一字或许是因它可与痲疯扯上关系(如希伯来圣经 ,而大卫的朋友待他的态度正是如此。或者这字代表皮肤上有审判的印记,如,那里的「击打」一字与此类似。可叹的是,往往在一个人最需要别人扶持时(因他外形异常 ),他却愈无法吸引人前来。而这种情况的改观,福音有很大的贡献。

──《丁道尔圣经注释》

】「那寻索我命的设下网罗;那想要害我的口出恶言,终日思想诡计。」

】第12节口舌不停的情形,与第13、14节的沉默,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忆起主受审判的那一幕。大卫的沉默一方面是出于信心(15节 ,一方面是因认罪(3~5节 参 ;但我们主的沉默,以及其与我们的关系,见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但我如聋子不听,像哑吧不开口。」

】大卫没有因应仇敌的指控为自己辩护(12节 )。

――《诗雷氏研读本》

信心的确据。诗人身陷个人、社会的痛苦,仇敌重重围绕,欲夺他的性命。如此危险的境况,大卫并不关注,宁愿单单仰望神,得到信仰的确据。

――《圣经精读本》

】「我如不听见的人,口中没有回话。」

】「耶和华啊,我仰望你!主我的神啊,你必应允我!」

诗人甚么也不回答、不自辩,但求神鉴察,替他伸雪、医治他。

――《启导本诗注释》

大卫等候(15节 和合仰望 )神的能耐,远胜众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祈求的基础:诗人向神祈求,因神是他唯一的盼望(15 );他也愿意向神认罪(18 ),而且他的仇人又是无理加害于他,以恶报善(20 )。

――《串珠圣经注释》

】「我曾说:“恐怕他们向我夸耀。我失脚的时候,他们向我夸大。”」

“失脚”指不幸的遭际。

――《启导本诗注释》

向我夸大: 悖逆之徒自视高大、尊贵。

――《圣经精读本》

】「我几乎跌倒,我的痛苦常在我面前。」

】他的身体越坏,敌人的活动越频繁。“跌倒”有“死亡”之意。他没有做对不起这些人的事,而且总是善待他们,这些人却凶猛攻击他。

――《启导本诗注释》

几乎跌倒一语,将稳定与脆弱作了古怪的混合。这可能只是指当前的危机,但也可能是承认,这罪人会周期出现不稳状况,而那是他唯一前后一致的表现(参 NEB 「容易跌倒」 )。在第18节的认罪之后(我要……忧愁的原文之字 显示出关切或焦虑之情 参 NEB ),第19、20节宣称人无故攻击他,似乎令人感到意外。但是大卫的罪不论多严重,乃是一个平时选择追求良善之人所犯的错,可惜不信之人却不愿作此选择(参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要承认我的罪孽,我要因我的罪忧愁。」

大卫承认犯罪是他忧愁的原因。

――《诗雷氏研读本》

仇敌围绕诗人,讥诮乐善好施者也落得如此地步。孤苦的诗人呼求神的拯救。17、19、20节陈明仇敌的不义与残忍,间接呼求神的解救;18节“承认……忧愁”,向神表明悔罪,恳求神施行救恩。神不会救拔所有身陷痛苦之人,除非是灵性痛悔的人。

――《圣经精读本》

】「但我的仇敌又活泼、又强壮,无理恨我的增多了。」

可作「无故害我的人,强壮凶悍(亦可作数目增多 );无理恨我的人,为数众多」。

――《串珠圣经注释》

】「以恶报善的与我作对,因我是追求良善。」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撇弃我;我的神啊,求你不要远离我;」

】结语:诗人认为他现今落到如此困境中,只因神离弃了他,故最后再次求神立刻施以援手,不要撇弃和远离他。

――《串珠圣经注释》

短短两句诗节,诗人3次呼求“耶和华”、“我的神”、“我的主”;3次恳求神“不要撇弃我”、“不要远离我”、“快快帮助我”,足以见得诗人求告神施行救恩的迫切心情。

――《圣经精读本》

这个最后的恳求,充满哀恸与急迫感,显明大卫所以能等候神的时间,如本段起初所提的,并不是由于他个性安静,或情况还可掌握,而完全是由于他认识神的名(耶和华-21a节 )与祂的约(我的神 ),又以神为他的主人与救主(22b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拯救我的主啊,求你快快帮助我。」

大卫感觉到,若然他要得蒙拯救,神必很快就拯救他。

――《诗雷氏研读本》

【思想问题(第38篇 )】

1诗人除了肉体患病的痛楚外,还有什么其他痛苦呢?在诸般的痛苦下,诗人的期望是什么?

2有学者认为诗人的良朋密友所加给他的痛苦可能是对他的病作出种种的解释,更尝试帮助他查出他的罪来。他们的动机或许纯正,但爱心和怜悯则不多。从这方面你学到什么对待朋友的功课?; ;

3试从16-20节找出诗人确信神必应允他祷告(15 )的五个原因。我们可否根据同样原因相信神必垂听祷告。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求神不要在怒中责骂自己,大卫想逃避责任吗?他怕被责骂吗?其实,我也怕……】

大卫就像子女呼叫父亲一样呼求神。大卫并不是在说﹕“不要惩罚我!”而是说﹕“不要在你生气的时候惩罚我。”大卫知道他罪该受罚,但他求神以怜悯来管教他。我们就像孩子一样有求怜悯的自由,但我们不应当说我们不该受罚。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一九五八年的六月,美国麻州的高级法院中有过一骚扰,一位年仅二十一岁的小白脸青年名为杰克·查斯特坚决要求法院判决他坐电椅死刑。杰克因于数月前在波士顿家乡用手枪连发九弹射死女友知罪自首。其母为爱儿心切雇请律师极力辩护,但法官因为罪犯不但承认已罪,还向他们挑战,除非判处自己死刑,否则便是枉法存私,毫无网纪。那些在座陪审团的官员在那种场合下个个惊奇,对自己耳朵所听的不敢置信,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要求处死自己的罪犯。

杰克何故这样自判死罪呢?追溯他童年时代的一段往事:

当他六岁那一年的严冬,白雪纷飞,他不顾父亲的叮咛,往郊野滑雪,其父为疼爱小儿,亲自带着寒衣到野地追寻,想不到疏忽而滑跌在地,重伤返家,一个月后不治去世。这件事在他稚小的心灵中觉得痛悔万分,认为乃父是给他害死的,因此自小悲观,想走短路,希望早逝。童年的印象回忆影响每个人日后的行为十分巨大。

罪孽感的成因是对神、世人所犯的过失而感到罪恶。人良心有亏,因为深知某件事在神眼中定为罪污。神是绝对公义而又圣洁的,人类满是污秽罪过。圣约翰强调神就是光,这光能照透人生一切的虚伪与邪恶。

罪恶在神面前不但是一种亏欠,也是一种反叛行为。罪恶本身也成为一种捆绑,叫人失去自由,因此需要赦免与释放。

澳洲名布道家费彩先生少年时代荒淫放荡,无所不作,多次拒绝人家的劝导。某日,在一场布道大会中,被诗班所唱「照我本相」一诗,深深打动其心,承认罪过,弃邪归正,得主宝血洁净,结果圣灵大大充满,大有能力为主见证。

——林政杰《诗的讲章》

罪孽高过我的头,人又如何担当?如果没有神……】

大卫看到,神的怒气是对他犯罪的惩罚。尽管神不总是降肉体上的疾病来惩罚我们的罪,但这一节和经文中的其他章节说明,神在某些情况下是会这样做的。我们的罪对我们的肉体和精神都会产生副作用,并带来极大的痛苦。有时候神非要惩罚一下自己的子女不可,好把他们带回到自己的身边来。我们认罪悔改,神就答应赦免我们,除去罪带来在永恒中的后果,却不一定除去它在地上带来的恶果,这是我们要承担的。尽管神没有应许说要除掉罪在地上的所有结果,但神要将我们从它们中间解救出来。

――《灵修版圣经注释》

罪有重担吗?】

“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
有位传道人正在布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青年人站起来﹐很粗鲁的问他说﹕“先生﹗你说有罪恶的重担﹐但我为什么感觉不到﹖﹐究竟这重担有多重--是十磅﹐还是一百磅﹖”传道先生很温和的反问他说﹕“假若把百磅的东西放在尸体上﹐他能觉得重吗﹖请你告诉我。”年青人很直爽的回答﹕“他当然没有感觉﹐因为他是死人”。传道先生说﹕“照样对一个灵命已死的人来说﹐他可能不觉得有罪的重担﹔但是有了基督生命的人﹐即使一时被罪所胜﹐他也会身心不得安宁﹐感到罪恶重担使他担当不起。”
大卫王犯罪之后懮伤痛悔地祷告﹕“神阿﹗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并洁除我的罪﹐因为我知道我的过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以致你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

)──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主啊,我的心愿都在你面前。」】

神知道我们的心愿。我们不能常常将这些以言语表达,甚至都不敢相信亲爱的人来听受,只有完全向着主。我们有愿望的理想,肉身的刺需要除去,求主保佑最心爱的人。主啊,我的心愿都在你面前。

想想圣徒的心愿——要实现他们的理想,为人们的救恩,为救主的荣耀,求神对付一切讽刺不信者,求王的再临,复兴以色列民,建立千禧年的国度。

看哪,这好似远航的船,负荷太重,帆要拆下,快入港口停泊。看哪,这好似天真的少女,期待着世上所不能供应的。我,甚至我都有无限的期盼,有更甜蜜的希望。主啊,我向往你的应许可以实现,你的脚踪发出光辉。

记得,祂将心愿放在我们里面,必赐给我们,过于我们所求所想的。在一切地上的逸乐,常有缺陷。惟有主恩必定完善,凡我行经的路途,都有盛开的花卉。在我遥远的星辰,更加发出光辉。在海洋的深处,有巨大的迥响。我要走向梦境的地土!神若不教导我,我的心愿未必正确。时代逝去,我所闻见的,连一半还未说明。在神面前的心愿,却永远吸引着我。

──迈尔《珍贵的片刻》

世态人情】

曾有位名牧师在大都市教会牧会很久,到他年老病弱时,要推荐后继者,但教会长老执事加以拒绝。这时年老病弱的牧师叹息说:「人在人情在,人亡人情亡。」他因着世态炎凉、人情淡薄而发出深痛的叹息,教会长执最后不得不勉强答应了事,真是奇妙的方法。

汉代陕西渭南县有人名翟公,性爽直而好交友,那时候他官居廷尉,他的府第门前,每天总是车水马龙,来拜访的亲戚朋友,熙来攘往,络绎不绝,主人无不竭诚接待。

不久,翟公突然因故被上级免了职,这时,到他家里的客人,也跟着减少了,甚至渐渐绝迹。有一天,他偶然瞥见平时常来的亲戚骑马从他门前经过,竟然紧抽一鞭,快马而去,使翟公感触甚深。

现在,翟公门前是鸟雀跳跃,冷落得简直可以张网来捕捉牠们。后来,翟公时来运转,仍官复旧职,消息一传开,他的亲戚朋友们又忙着备马上鞍,争着来探望。现在翟公不再是先前的热忱了,觉得付出精神来接待他们也是无谓的;于是,他的府第门上,贴了一张他自己写的字轴,上面写着:「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可见翟公满腹牢骚,不容不发泄了。这就是「门可罗雀」的故事;描写共酒食而不能共患难,泛泛之交的朋友靠不住。只有那些能同艰难,共困苦,生死之交的朋友,才是真正朋友。

所谓锦上添花,是阿谀谄媚的行动。所以在失意和患难时,盼望从人得到助力,往往是徒劳梦想而已。所以圣灵当日启示大卫,叫他面对落井下石的人,要学同聋子和哑子,不要听也不要自辩;这样就可以免掉无谓的烦恼。主耶稣在大祭司面前默默无声,岂不也是这方法。

——林政杰《诗的讲章》

面对陷害自己的人,还要沉默不语?不太可能吧?】

在别人诋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名誉,很难保持沉默。在别人攻击我们最心爱的东西的时候,要我们甚么事情都不做是很困难的。但我们不需要以牙还牙,或阐明我们的立场。我们要相信神能保护我们的名誉。耶稣在控告者的面前就沉默不语;他将事情交在了神的手中。这也是一个我们向神交托事情的好方法。

──《灵修版圣经注释》

人在那里说不正当的话的时候,你要像聋子不听。许多时候你要学习作聋子,不听那些话。话语是一个大试探,我们要学习胜过。我们少听许多污秽的话,少听许多不相干的事,就少了许多的罪,就少了许多的难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耳朵当作垃圾桶,让那些不洁净的东西倒进来。许多不正当的话所以那么到处泛滥,乃是因为有许多人要听它。人喜欢听这些话,这些话就找到了出路,也就有了说那些话的人。

仰望神——惟一希望】慕勒创办一座单凭信心仰望主的孤儿院,他见证说:「我渴慕由这一卑微的事业中来证实神是信实可靠的,他以往如何施行大能,今日也不例外。……我希望不倚赖任何机关组织,不向任何人劝捐,来刚强信徒的信心,知道我们所事奉的神是又真又活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眼前的痛苦】

「我几乎跌倒,我的痛苦常在我面前。」

常看甚么,你就会心在甚么。常看大自然的山水,会比较少注心名利。常看所多玛的繁荣,就难禁止脚步,慢慢挪移到那里。这道理,就像是主耶稣所说的:“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如果你每天专看你的痛苦,即使那痛苦是真实的,也很少会有消减痛苦的可能,只叫你感到你苦难的分,比别人更多,越加讨论,就越加增。却不像财宝一样,几乎没有人埋怨说:“比起别的人来,我的钱财太过多了,这是不公道的!”但常有人说:“我遭遇的痛苦太多了,上天不公!”进一步就说:“作恶的人倒反升官发财,享乐纳福,我守正行义,有甚么益处呢?不如混水摸鱼,也参加捞上一把!”
因此,诗人自己感叹说:“我几乎跌倒,我的痛苦常在我面前。”但是,他没有只看自己的痛苦,他更深进一步,往里面探求使他受苦的原因:“我要承认我的罪孽,我要因我的罪忧愁。”不要管别人行恶,不要想他们在害我;连自己咬紧牙关忍受,不听不说,也不是办法。闭上自己的眼睛,世界上的恶仍然存在,痛苦仍然存在。
在受苦中,要转换方向,看主耶稣。圣经说:“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
我们受苦的原因,有两方面:可能是因为犯了罪,遭受到神的管教责打,要向神承认,从心里忧伤痛悔,转离罪孽,就必得神的怜悯,使我们在祂的圣洁上有分,结出义的果子。如果是因为追求良善,那是因为属仇敌撒但的工具,无理恨你,加害于你,是属神的人所不能免的;就要坚定敌挡,甚至到舍命流血,也不退却一步,信实公义的神,必不撇弃属祂的人,至终必会帮助拯救
在痛苦中的人,不要看你的痛苦,更不要因痛苦而跌倒;因为跌倒的人,总是受伤,增加痛苦。也不要转离义路,寻求今生的福乐,走容易的路;像罗得,所努力积聚增加的财富,在所多玛受审判的时候,都变成灰烬。转而仰望神,持定祂的道路。神“能保守你们不失脚,叫你们无瑕无疵,欢欢喜喜站在祂荣耀之前”(犹24 )。

── 于中旻《诗笺记》

【诗三十八篇 为罪哀吟】

一部机车的功能与价值,不只在于马力,引擎发动机,更重要的是要极敏锐的煞车器,不然必会肇祸,上魔鬼的当。自古及今多少人的失败,不是没有「动力」,而是没有适当的「阻力」,「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可见自我控制的重要性。魔鬼引诱人犯罪,离弃信仰,生活堕落,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可是罪只能引诱人,其惑与不惑就在乎人的抉择。诱惑能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的行动,其决定在于自己,所以要小心不可随从;「恶人若引诱你,你不可随从。」失败是证明自己本身有犯罪的倾向,经不起罪的诱惑考验。正如俗语说:「疾风知劲草,乱世见忠臣」之明证。

有一个主日的早晨,天主教徒纷纷进入天主堂,参加主日的弥撒,虔诚参加崇拜;在这乡下的教堂,神父是个外国籍,学会了闽南语。当献完弥撒之后,节目是例行信徒的「告解」,所谓「告解」就是信徒凡在本周中,所有犯罪事实必需一一到神父面前,跪在告解台一一坦诚地认罪。

曾有一位这乡下的天主教徒,于告解时,低着头走到神父面前,跪在告解台,开始他的告解认罪。当认罪时他说:「天主啊!求赦免罪人的罪!」停顿半分钟不敢说出来,神父等不及地问,为何不继续说出来?这位教徒不好意思地说:「本周中某日,我偷了人家的杙(杙为木桩钉在地上 为拴动物用 )。」神父惊奇地说:「怎么!这么小又不值钱的东西,你为这告解!」这位天主教徒真不好意思地再认罪,说:「求赦免,因偷了人家的粗绳子!」神父等不及地问,那一条绳子,价值多少?不要小题大作,到底还有什么名堂?一下子「杙子」,又一下子「绳子」,莫名其妙。然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挣扎;最后,这位教徒终于在天主与神父面前,告解偷了人家一头牛。神父就很庄重地说:「原来你所要告解的罪,是由小而大,由杙子变为绳子,再由绳子变为大牛,可怕!可怕!愿天主怜悯赦免你!阿门。」罪的引诱演变是由小而大,由「点」演变为「线」,再由「线」演变为「面」的几何原理的事实。小心啊!基督徒们。

当十八世纪时,约拿单爱德华在纽英伦传道的时候,听众为罪哀痛,纷纷俯伏于地。凡认识神的圣洁与公义的人,无不自惭行秽,产生自咎。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三十八篇 大卫是一个很愿意认罪的人,因为他深知道犯罪的后果……】

这首诗也叫“悔改诗”,因为大卫表达了自己对所犯之罪的悲哀(38:18)。大卫说他的罪导致了健康问题(38:1-8),并把他同神和其他人分开了。这使大卫产生了极度的孤独感(38:9-14)。最后大卫承认了自己的罪并且愿意悔改(38:15-22)。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