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阿,求你为我伸冤,因我向来行事纯全,我又倚靠耶和华并不摇动。」
大卫首先寻求神证明他的正直(1~8节 ),然后求神拯救他脱离恶人的结局(9~11节 ),最后定意为祷告蒙允而称颂耶和华(12节 )。
――《诗雷氏研读本》
“纯全”。即诚心实意和一心一意地爱慕神,而不是指无罪。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个人的求告诗,但缺苦况的描写,可能危险尚未临到诗人。他无辜被诬陷,祷告求神伸冤(1~3节 ),然后为自己的纯全辩护(4~7节 ),最后寻求神的保护(8~12节 )。
――《启导本诗注释》
“纯全”不是无罪,而是指道德上的完整。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个无辜者所写的祈祷诗:本诗与其他祈祷诗略有不同:诗人在此没有具体描述他的苦况。
――《串珠圣经注释》
敬虔人的盼望。诗人吐露住在神的殿中是最大的喜乐(6-8节 )。喜乐的源泉,乃因蒙神怜恤。诗人的呼求出于根深蒂固的信仰(1-15节 ),想借着圣洁的仪式得享真正的喜乐(6-12节 )。
――《圣经精读本》
并不摇动: 字面意思“必不跌倒”。诗人不摇动是因对神的坚定信靠。
――《圣经精读本》
并不动摇一词,直译为「我将不(或 不会 )滑跌」,或是指他信靠的结果,如 AV所译,或更可能是指他信靠的质量。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祈求的基础:诗人求神察看,证实他是无辜的。他甚至要用象征式的礼节 ── 「洗手」 ── 表明自己的清白。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阿,求你察看我,试验我,熬炼我的肺腑心肠。」
大卫求神“察看”他自辩的话,可见他在别人指控他行恶的事情上是无辜的。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肺腑心肠”代表整个人的内心。
――《启导本诗注释》
求你察看我,试验我,熬炼我: 指小心翼翼监察诗人的心灵,如同珠宝商人鉴定贵重的珠宝。“熬炼”,神看到不足就请加以纠正。传达诗人极其谦卑的信息。神操练圣徒直至完全成圣。
――《圣经精读本》
此节中所用“察看”,“试验”,和“熬炼”的,真金不怕熬炼,因为越炼越显明。信徒生活中最宝贵的就是向主有真的信心。
── 包忠杰《诗注解》
【】「因为你的慈爱常在我眼前,我也按你的真理而行。」
「慈爱常在我眼前」:诗人强调他忠于选民和神之间的盟约,履行盟约的要求;全节可意译为「我忠于你的盟约,始终对你忠心」。
――《串珠圣经注释》
真理: 与“慈爱”相得益彰。诗人在第1节表明自己的纯全,这里注明纯全的源头。
――《圣经精读本》
另一个有两种可能含义的词语为「按?的真理」(faithfulness to thee ),直译为「在?的真实(truth )中」(AV、RV、NEB ),而「真实」在旧约中大半是指信实(faithfulness )。但按文法而言,这个「真实」较容易看为是神的,而不是大卫的,并且如此便可与?的慈爱配合。也许这里是有意由第一节「我的纯全」转至此处「?的信实」。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没有和虚谎人同坐,也不与瞒哄人的同群;」
“瞒哄人的”。觊觎者。
――《诗雷氏研读本》
“虚谎人”亦作“拜偶像的人”。“瞒哄人”指戴着假面具的伪君子。
――《启导本诗注释》
【】
大卫并未标榜自己的义,即使仇敌围绕,他也决志只投靠神。“恨恶”不是对特定群体的偏见,乃表明在属灵之事,诗人不作任何妥协。“恶人的会”指敌对神之人聚集的团契。
――《圣经精读本》
【】「我恨恶恶人的会,必不与恶人同坐。」
“恨恶恶人的会”即不与作恶的人为伍。
――《启导本诗注释》
恨他们的会,不是论社交场合,而是指灵里的同盟;「会」意为会众或团体,是与属神的团体为敌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阿,我要洗手表明无辜,才环绕你的祭坛;」
“我要洗手”。最初是一个象征的行动,后来成为象征之词,用来表明人的无辜,。
――《诗雷氏研读本》
“洗手”为洁净的礼仪。诗人用此表明他的清白,可以参加环绕祭坛的神圣行列。
――《启导本诗注释》
我要洗手表明无辜: 献祭时,大祭司洗完手再进到祭坛前,表明自己无罪。大卫用此告白自己灵性的纯洁。象征性的行为固然重要,更要铭记:到神面前,先要洁净自己。
――《圣经精读本》
彷佛枯枝般的律法刻板要求,转成花朵盛开、生机蓬勃的画面:在此可瞥见一列游行队伍,在圣殿院中环绕着祭坛欢唱。这光景在其他经文有更生动的描写,如,,以下。祭坛与会幕之间,有一洗涤盆,祭司在就近祭坛与会幕之前,必须在此洗手与脚;从看来(参该处的参考经文 ),大卫已将此礼仪应用到心中。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好发称谢的声音,也要述说你一切奇妙的作为。」
个人的感恩之歌(和合称谢的声音 ),是配合以下所载之祭而献,其例子见诗第四十篇或一一六篇等;而记念神对团体奇妙拯救(奇妙的作为 )的诗,则见第七十八、一○五等篇。这两种方式都是使过去再活画在眼前,使现今显得更充实,也使赞美更显为具体。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阿,我喜爱你所住的殿和你显荣耀的居所。」
你所住的……居所: 指圣殿。圣徒就是神的殿,要努力彰显主的荣耀。
――《圣经精读本》
喜爱,就像第5节的恨恶,也是表明一种抉择:他的心在这里,而不在世界。他的心因这个决定和这群同伴而感到温暖。所住的殿不必改为「美丽」(NEB ),那是七十士译本将希伯来文的子音倒过来读的结果。所住的殿强化了显荣耀的居所一词,否则我们对于神竟居住在我们当中,就会不够惊讶赞叹。在旷野时,祂的荣耀曾在会幕之上,可以目睹,而在犹太教中,「居处」shekinah,与这里的「居所」(注英文为动词 )相近,成为描写这景象的标准用语。但宣称,那云柱、火柱所预表的实体即为:「道成了肉身,住在(注意这词 )我们当中……;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因他的无辜而保护、拯救他。
――《串珠圣经注释》
【】「不要把我的灵魂和罪人一同除掉,不要把我的性命和流人血的一同除掉;」
【】“不要……一同除掉”。大卫祈求能与罪人分开,以至到了审判日,他不会与他们一同被除掉。
――《诗雷氏研读本》
除掉一词所比拟的图画,是将要丢掉的东西聚拢在一起,颇像所描述稗子的情形。大卫十分清楚,不论他如何努力,刻意拒绝恶人的道路(4、5节 ),那真正算数的,乃是神对他的宣判,而他在神面前只有求情的分,最后一小节才是全曲的总结。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的手中有奸恶,右手满有贿赂。」
上半节的“手”亦作“左手”,诬陷诗人的人中可能有贪财的执法者和用钱来买通当权者的人。
――《启导本诗注释》
可作「他们左手有奸恶,右手满有不义」。
――《串珠圣经注释》
奸恶……贿赂: 二者相伴,不可分离。恶人总是先图谋邪恶之计,再具体实行贿赂。
――《圣经精读本》
【】「至于我,却要行事纯全。求你救赎我,怜恤我。」
这两节将一个属神之人的信念,完整地表达出来。第一点为纯全,即,全心全意(见第1节的注释 );大卫在此表明他立志要如此行,故将「向来行事」(1节 )改为「(将 )要行事」(参以上4、5节注释的最后部分 )。这是表示忠诚,而非自义之词,因为第二点即为深深的谦卑(11b节 ):承认若不得帮助便做不到(救赎我 ),而且不配视此为权利(怜恤 )。第三点为确信(12节 ),因为凡恳求(11b节 )或信靠(1b节 )的人,都不会落空。因此这篇以自我辩护为起首的诗,能以赞美作结束,并且能喜乐地加入众信徒的称颂(此处的众会是复数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的脚站在平坦地方,在众会中我要称颂耶和华。」
“平坦地方”无跌倒危险,正直仰望神的人脚站得稳,腰挺得直。
――《启导本诗注释》
结语:诗人因着神应允祈祷,故要称颂。
「平坦地方」:原文作「正直」,指诗人行事正直(参本篇1- 11 );但学者认为这里是圣殿的院子。
――《串珠圣经注释》
信徒是从祸坑里,泥土中被拉出来的。现在所站地位是稳固的基督的盘石上,所以要见证赞美神。“我的心必因耶和华夸耀,谦卑人听见就要喜乐。
”── 包忠杰《诗注解》
【思想问题(第26- 27篇 )】
1大卫在26篇如何表明自己的清白无辜?那么他为何没有神的祝福,且落在困苦当中呢?基督徒也会无辜地受别人逼害么?; 3:12-14。
227篇里,作者落在痛苦的境遇中,你可否找出他所受的痛苦是什么?若你遇到这些痛苦,会怎办?作者的表现有什么是值得你学效的?
3作者的祷告是充满信心的,你可否找出什么是他信心的表现?「愈祷告愈有能力」这句话在作者的身上是明显的,这是什么缘故?参1, 13节。
──《串珠圣经注释》
【 行事纯洁完全,难靠己力做到,只有……】
大卫说他“行事纯全”,并不是说他没有罪。这对人来说也是不可能达到的。但他不断同神沟通,犯了罪就求神赦免和清洁他的过去。在这里他求神清洁他的名和敌人加给他那不真实的控告。我们也可以求神鉴察我们,相信神可照祂的怜悯,赦免我们的罪和清洁我们的过去。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有一位铁路平交道管理员,正在受法庭审讯。法官问:「当晚死者通过平交道时,你到庭有没有拿起红灯?」这位管理员理直气壮的说:「有啊,我还大大地摆动警告灯呢!」退庭后,他的上司对他的辩驳感到满意,便对他说:「你答得不错,这样死者家属就不能控告铁路单位的失职了。」管理员听完沈思了一会说:「我摇灯警告本来就是实情嘛,只是法官并没有问我里面的红灯亮了没有,否则我就无话可说了……。」这故事,值得省察,有否违背良心。
高尔夫球名将尼克拉斯曾在多次比赛中赢得冠军。据他自己表示,他的胜利不只是靠技术,更有赖于他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经常加以分析,检讨和改正。例如:他在一次比赛中,为了找到改正错误轻击的方法,特别把前一天跟别人打球时所摄的影片放映出来,且立刻发现了缺点。「我的身子太向前倾了些。」他说。第二天恢复比赛之前,他先到那场地去练球,一直练到把缺点改过来为止。
——林政杰《诗的讲章》
【 信神之后,该怎样与那些不信的人相处?】
我们应该远离不信的人吗?不,虽然有些地方基督徒要回避,但耶稣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必须走到非信徒中间去帮助他们。同他们在一起和成为他们的一员有很大区别。成为他们的一员对我们为神作见证极为有害。去问一问你所尊敬的人﹕“如果我经常同非信徒在一起,我会不会在外表或行为上变得更不顺服神呢?”如果回答是“会”,那你就要小心检验你是如何同他们消磨时间的,以及对你会有甚么样的影响。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我要洗手表明无辜。」
诗人知道祭坛所表征的,都不能完全应用在他身上。他认识自己,洗手表明无辜,他以为洗手必须用贵重的水才可表明无辜。其实心灵需要救主,不只用水,更用水与血。
祭坛的方向很活泼地描述那些敬拜者欢乐与悔改的态度,他们围绕在祭坛四围,作准备的功夫,就是各种水礼与按手的事。我们必须将自己从罪分别,洗手表明无辜。我们必须享受祭坛的福分与其神圣的意义。
有燔祭为表明基督的完全与完全的爱神的心。但是我们不肯完全放弃,除非我们完全没有隐秘的罪。还有素祭与平安祭,我们应靠主而满足,在被提后与主一同赴席,那是我们怎么可以在手上还沾染着污秽?这样我怎么可以取食?
还有赎罪祭。我们让这些罪使主付重大的代价:受苦流血。我们怎么可以轻易领受祂的福分呢?不!我们必须出来,分别为圣,让神试验与鉴察我们。我们要憎恶恶人的会与道路,却永久依靠神的恩慈与真理。我们只要围在神的祭坛,必尝到安慰与帮助。
──迈尔《珍贵的片刻》
【】
从前有兄弟二人,因为盗羊而为人捕获,于是被人在额头上烧烙了S·T两个字,意即盗羊之贼(SheepThief )。其中一人因不堪此一耻辱之标记,乃流亡外邦,但所到之处,人们均纷纷以其额上之文字相询,使他无言以对,遂迫不及待已而不断迁徙,终年各地漂泊,居无定所,最后饱经艰苦之余,死于异域葬于他乡,有家归不得。
但另外一人接纳基督的信仰,立志藉赖信仰的支持重新作人,因此他自许说:「我不可逃避曾经盗羊的事实,我应仍然住在此地,以善行赢得邻人的敬重。」经过数十年,终因其廉正,仁慈爱人,不仅获得良名清誉,而且人们对于他的「恶迹」也已全然忘怀。
几十年后,偶然有人谈及此老者额上S·T二字的寓意何在时,一乡人答称:「事隔多年,不甚其详,此二字大概是圣人(Saint )的意思吧!」从这一件事,我们可知道,凡归神为圣,就能够影响人的生活,是「圣」是「贼」都在于乐与神交,求神察看,悔改重生。
有次我听某信徒证道,提起「悔改」的注解,他将悔改——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加倍为三百六十度,其本意虽佳,是为加强转变的决心;但无意间却道出了人性的弱点,「悔改」后维持不久又重回本来的形态。但愿我们永远是一百八十度,而决不是三百六十度「回恢原性不改」的悔改者。
——林政杰《诗的讲章》
【】
有一位耳聋的老女信徒,每礼拜照常聚会,有人问她即是耳聋,为什么来作礼拜呢?她回答:「我虽听不见所讲的道,我却爱神的殿。况且这里有人把所讲的经节指给我,主就给我许多关于圣经的好消息。另外我愿意来,因为在礼拜堂可以和好人在一起,可以亲近神。我在众人面前荣耀神是我的福气,我的本份。
」——林政杰《诗的讲章》
【 大卫喜爱敬拜,也爱神的居处;至于我对神的态度嘛……】
神的家在这一节中可指基遍的会幕(摩西建造的那一个 ,或者大卫放约柜的临时场所。大卫高兴地说,他非常喜爱在这个地方敬拜神。我们应该怀着与大卫同样的爱和尊敬来敬拜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按真理而行】有一则故事说:当拿破仑的军队横扫欧洲时,他的一位将领企图攻击奥地利边界的一个小镇。那天是复活节,小镇的军队正在演习中,一些公民就召开了一项紧急会议,决定是否投降,或是防御攻击。教堂的副监督长站起来说:「今天是复活节,是我们主复活的日子。我们这样倚靠自己的力量将会失败,让我们敲响教堂的钟声,并且照常崇拜,把这件事交托在神的手中。」会议接受了他的意见,几分钟后,教堂的钟声喜悦的宣布救世主的复活。
敌军听到了突发的钟声,以为奥地利的援军已在夜间抵达了,立刻拔营撤退。在钟声尚未消失之前,危机已过。
从前,日本有个无神论者,每天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一日致信其妻,说他将回乡,请备酒菜。当回到家,看见酒菜就要大吃大喝,但见其妻儿脸色苍白,问之始知妻儿平日只靠妻做手工的小钱生活,为备酒菜已用去所有积蓄,并已两天未吃,因不备酒菜,恐丈夫回来打骂她!为此,他已无心饮食,逐带刀离去,他因自己饮酒作乐,不顾妻儿感到惭愧,今已走投无路准备自杀。但突然地想到如有神,如有灵魂,如有天堂地狱,死后会怎样?在生未照顾妻儿,死后妻儿被人讥笑,更损害了妻儿!收起刀,他走向教会拜访牧师,牧师以圣经及神之博爱、耶稣之拯救劝之,逐悔改信主。牧师并安排其工作,他已痛改前非努力工作,每月亲将薪津送给妻子。妻因绝望回去娘家,数月后妻看他已去旧换新,逐破镜重圆。他也带妻儿到教会信主,夫妇在众人前作证。
「用爱心互相宽容」,这是保罗的勉励。这是指别人有缺点,甚至于我们厌烦时,我们仍然愿以爱心接受。「爱心」就是:有所牺牲,损失的宽容,消除那些不和谐。这种「相互」爱心的宽容,是有见证的行为中不可缺少的动力。
宋朝时,有两兄弟为了遣产的争执,双双跑到知县衙门里去诉说曲直。知县是一位清官,在问明原委后,就拿出一支鞭子对那弟弟说:「你哥哥太不近人情了,他没有爱护弟弟的心,你应该替我打他。」便将鞭子递给弟弟。知县回过头来,又对哥哥说:「你弟弟太不尊重你,他没有敬重兄长的心,你也应该替我惩罚他。」说着,也递给他一支鞭子。两兄弟呆呆的站着,说不出一句话。知县就催促着:「快点打,你们俩还要一面打,一面喊叫『哥哥』『弟弟』,如果不喊,我要治罪!」两兄弟相对呆了一阵,终于开口了:「哥哥!」「弟弟!」知县在一旁催着:「还要大声点!」「哥哥!」「弟弟!」……叫着,两个人的眼眶红了,眼泪流了下来,最后叫声变成了哭声,他俩终于相拥大哭了起来。所以有了爱,重新唤醒那沉睡的爱,正是一切宽容的根源。
——林政杰《诗的讲章》
「至于我,却要行事纯全。」
在一个不完全的世界,要作完全人,是不容易的事。有人会说,那是太理想化了。甚至会直接说,那是愚拙的,不实际的,即或说是不可能的。
“按真理而行”,是一个可嘉的志向,不过,实行起来,却有无数的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在于人的观念:人要神随从自己的意愿,而不愿随从神的旨意。
人一厢情愿,把神想象成他所愿意的形象,譬如说:神只是爱,是慷慨的圣诞老人,是从来不管教孩子的公公;人所不愿意接受的,神是审判者,祂不但预备了幸福美满的天堂,也造了地狱。这种错误态度,使人想把审判从思想中抹去。
但圣经确实说到审判。亚伯拉罕称祂“审判全地的主”,所以才认真的为所多玛代求。如果你说,那只是旧约的事,主耶稣自己也说:父“赐给祂行审判的权柄…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保罗向腓力斯讲论“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也就是“借着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使徒彼得更说到“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
审判既然是真实的,所以圣经教导圣徒,务要认真作“圣洁蒙爱的人”,“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
合神心意的以色列王大卫,向神陈述他的心愿:耶和华啊,求你察看我,试验我,
熬炼我的肺腑心肠;
因为你的慈爱常在我眼前,
我也按你的真理而行。…
至于我,却要行事纯全;
求你救赎我,怜恤我。大卫当然知道神的慈爱,但他也知道,神的慈爱绝不是溺爱,可以纵容他犯罪。所以他求神彻底的从里到外洁净他,不要作假冒为善的人,要按神的真理而行。他要与恶人分别,手洁心清,洗手可以环绕祭坛,就是献祭亲近神,他的愿望何等高洁!他的世代也像现今一样,恶人如同莠草,到处发生;但他另有一个心志,绝不愿同流合污,而愿持守圣洁,行神的旨意:“至于我,却要行事纯全”。他也知道,这不是自己的力量可以作得到的,所以要仰望主的怜悯,赐恩扶持。
── 于中旻《诗笺记》
【 在公开的场合中称颂神?这我好像不太习惯……】
我们太喜欢向人公开诉说自己的困难,却把赞美神放在私底下。我们若能利用每一个场合公开赞美神该有多好呢。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二十六篇】
在法国一六八五年,新教被旧教逼迫的时候,一切牧师传道人都被放逐,普通信徒却不准离境,各路闸都被军警严守着。执政者还用尽各种苦刑要他们背道,他们不肯而逃到山林中,白日藏伏,黑夜逃窜。于是,法国将民间一些最聪明的人赶走了。国家的损失诚然不少,其中有一部份信徒逃到安全地带,流泪唱此篇,从8节到末节的内容,正像为他们所写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