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作王,万民当战抖。他坐在二基路伯上,地当动摇。」
这首歌颂神之王权的诗歌有三个段落:宣告神的威严(1~3节 ),描述神的统治(4-5节 ),以及圣洁之神给以色列的对待(6~9节 )。本诗考虑到神在旧约时代对以色列的统治,以及将来基督在千禧年的统治。
――《诗雷氏研读本》
“基路伯”。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赞美神为锡安王的诗。诗人用了“耶和华”一名共七次,象征神的圆美完全。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1~5节 )赞美神为全地的王,施行公义;后半(6~9节 )赞美神为以色列王,是赦罪的神,秉公行义。
――《启导本诗注释》
“坐在二基路伯之上”象征神掌管万有。注。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赞美耶和华为王的诗。
――《串珠圣经注释》
神圣洁的王权。本诗颂赞神昔在、今在、永在的治理,按主题归为感恩颂赞诗。诗中三次重复“本为圣”(3-5-9节 ),以此强调神的圣洁。令人联想在神荣耀宝座前,高喊“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赞美神的撒拉弗。得利兹以此为据,称这首诗为“撒拉弗在地上的回声”。诗的结构如下:①将来要审判全地的圣洁之神(1-3节 );②现今施行公平、公义的圣洁之神(4-5节 );③过去应允百姓的圣洁之神(6-9节 )。
――《圣经精读本》
基路伯是天使中等级最高的天使(关于天使的更多解释 91:11)。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治理基于公义,他的判断洞察人心。所有人都当怀着恐惧战兢的心顺服他。神的公义是其伟大的属性,不仅保守人间世界,也井然有序地护理全宇宙。
――《圣经精读本》
他的宝座是活物──绝不是宗教图画上没有武器的可爱小天使,而是以西结所见大能的活物,其形像可代表全地受造之物;这个活的宝座是飞行战车,因审判与救恩发出熊熊烈火。它的壮观样式,大卫在曾描述到,以西结在第一个异象中亦提及,。
──《丁道尔圣经注释》
【坐在二基路伯上】
基路伯设置在约柜的上方或两旁,与之有密切关系。基路伯经常在古代艺术中出现,往往位于神明或君王宝座的左右。基路伯护卫宝座,柜为脚凳,以及本节等经文,耶和华坐在基路伯之上为王的描述,都支持约柜代表眼不能见之耶和华宝座的概念。埃及人在庆典时把神像放在轻便的小艇中游行。按照当时的绘画,这些小艇是大小与约柜相仿的箱子,用杠搬运,并于其上或两旁饰以充任守卫的活物。圣经的描述加上考古学家的发现(包括一些精致的象牙制品 分别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宁鲁德、叙利亚的阿斯兰塔什、以色列的撒玛利亚 ),显示基路伯是复合性的活物(兼具几种生物的特色 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兽 ),往往具有翅膀和四足动物的身体。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耶和华是全地的君王:耶和华崇高尊贵,坐在基路伯之上;万民都当敬拜这位神圣庄严的大君王。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在锡安为大,他超乎万民之上。」
神对圣徒而言是伟大的存在,对不信者来说亦是如此。即使极力否认神的人,将来也必在神的宝座前,目睹神的威严与荣耀。
――《圣经精读本》
【】
但祂在锡安作王,这个名字起初是指地上的城,最后则指所有爱祂之人组成的群体。祂并非独享高贵庄严。虽然祂大而可畏,但最主要是在锡安为大,祂在与祂立约的子民当中,祂的国度也从他们中间扩及全世界。
圣字强调神与人的差距;不单指道德──纯净与污染之差,更是指本质──永存与受造之别。若说这个差距已有桥梁可通,即如上段对我们的保证,那么这桥必是伸自彼端。祂本为圣!这句重复出现的话,禁止我们随便轻浮。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当称赞他大而可畏的名,他本为圣。」
“圣”。基本意思是:与通俗或不洁的东西分别出来。这里(也见于第5、9节 )是说神,指出神是完美无瑕和永恒的那一位,跟其它一切有天渊之别。
――《诗雷氏研读本》
他本为圣: 圣洁是神的第一性情,也是神要求百姓的最高伦理。被罪孽过犯玷污的人类,惟有从耶稣基督而来的救赎才能成圣,。
――《圣经精读本》
【】「王有能力,喜爱公平,坚立公正,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义。」
“雅各”指以色列民。
――《启导本诗注释》
「雅各」:神的百姓。
这节可译作「你是大有能力,又喜爱公平的君王;你建立公正,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义」。
――《串珠圣经注释》
诗人称神为王。神作王实行他公义的治理。信实的统治者,依靠公平正直施行统治。神以不变的公义治理万物。
――《圣经精读本》
【】
在称颂神的本质与恩惠之后,第4节的每一个词汇都在赞美祂的正直。惟独在祂里面,圣洁与恩惠、能力与公平才能协调合一。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当尊崇耶和华我们的神,在他脚凳前下拜。他本为圣。」
向耶和华“下拜”,因为祂是圣洁的,也因为祂垂听祷告(6~9节 )。“脚凳”。放置约柜的圣所,节 ),是大君王(4~6节 ),也是统治者(7~9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脚凳”:神宝座前的脚凳。神坐在天上的宝座上,地上的宝座锡安山是祂的脚凳(9节 )。
――《启导本诗注释》
「脚凳」:可指圣殿里面的约柜,或指圣殿,或指锡安山, 参本篇9 )。
――《串珠圣经注释》
在他脚凳前: 指谦卑的敬拜态度,这亦指约柜所在的圣殿。
――《圣经精读本》
【在他脚凳前下拜】
第一,约柜必须视为神看不见之宝座的脚凳。第二,脚凳必须视为宝座整体的一部分,代表最接近王的事物。第三,脚凳的象喻有极为深长的意味,因为它代表王使仇敌服在他之下(见的注释 )。最后,在脚凳前下拜是表达崇敬的方法之一,与俯伏在神或王的脚前相同。撒缦以色三世的黑石碑描绘以色列王耶户在亚述王面前以嘴亲地。在《埃努玛埃利什》史诗中,玛尔杜克敉平叛乱,自显为众神之首后,诸神集会亲吻其足。这是向王和神表示臣服的常见动作。握住脚部是自贬和恳求的姿势,各种各样的亚喀得文学都提到过它。逃亡或作出恳求的人握住王脚,来表示臣服或投降,并且提出请求。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亚伦,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们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他们。」
关于摩西的祈祷,参看。亚伦的祷告可参看。至于撒母耳的祷告,参看。
――《诗雷氏研读本》
出现了代表以色列的三个人物摩西、亚伦、撒母耳,都是常常祷告的人,是背负以色列的罪孽,求告神的中保性人物。中保事工超越个人的利害关系,神要求圣徒都要有代祷的负担,。
――《圣经精读本》
圣经记载了摩西、亚伦和撒母耳向神呼救的许多例子,17:4,,12:13,14:13,16:44-48,,15:11)。
──《灵修版圣经注释》
【】
诗人提出摩西、亚伦和撒母耳为代表百姓求告神之人。摩西是当日神和以色列人立约的代表,亚伦和撒母耳各为祭司及先知的代表。7节提到云柱,显然引用神当年在旷野向摩西和亚伦说话的往事,,包括神在圣殿中向撒母耳说话。
――《启导本诗注释》
【】
第6节的伟人是在祭司中,在祷告的人中,可见本诗拒绝将他们另列一级。我们也可成为他们的同伴。
此外,这些人虽然打从心里顺服神(7b节 ),但第8节却提醒我们,他们也「与我们一样有人性的软弱」(借用一段意思相仿的经文 ,NEB )。这里主要是想到摩西与亚伦,他们可悲的失败虽可原谅,却不可免责。请注意关系的恢复(赦免他们 )与刑罚的施行(按他们所行的报应 ),两者之间的区别。因此,这负面的功课又强化了正面的学习,且带来双层反省:不要对神的怜悯绝望,也不可因此任意放纵。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然而,这位圣洁的神却垂听祷告和饶恕罪人。“他们所行的”。恶行。
――《诗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是选民的君王:祂应允祂仆人(例如摩西、亚伦、撒母耳 )的祷告,赐福给选民。
――《串珠圣经注释》
【】「他在云柱中对他们说话。他们遵守他的法度和他所赐给他们的律例。」
【】「耶和华我们的神啊,你应允他们。你是赦免他们的神,却按他们所行的报应他们。」
赦罪不一定包括豁免人承受罪的后果。
――《诗雷氏研读本》
可意译为「耶和华我们的神阿,你应允了他们三个人的祈求,故此,虽然你要惩罚百姓的罪过,你仍是宽恕的神。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的神: 神公义的属性必恨恶罪,但惩戒之后必有赦免、接纳。亚伦被以色列拜偶像的事件、摩西因米利巴水事件牵连,皆未能进入应许之地,然而神赦免他们,并继续引领他们。
――《圣经精读本》
【】「你们要尊崇耶和华我们的神,在他的圣山下拜,因为耶和华我们的神本为圣。」
“圣山”:锡安山(看5节注 )。
――《启导本诗注释》
因此,经过以上两节,「圣」之主题更形丰富;在这里它又出现,这句重复句与第5节十分相近。「圣」是祂!(3、5节 按英文 )的口号,此处加以延伸,并溶入感情,读成(按原文顺序 )因为「圣」是耶和华我们的神!这样写并非没有原因,神的威严没有改变,但最后一个字却改成亲密的称号。祂本为圣;而虽然我们不配,祂也不以作我们的神为耻。我们真当好好敬拜祂。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99篇 )】
世上君王与耶和华的为王有何不同?
为耶和华所统治的民有何命运?
他们会盼望受另一王统治么?; 22:2-5。
──《串珠圣经注释》
【敬畏神】
古时日据时代,台湾中部有一妇人喜欢看戏。七月中元,本村演戏拜神,非常热闹。那天下午梳头打扮,发现有些白发,马上出去买些黑色染发药,把白发染成黑色,又加一番装饰,认为满意,出门看戏。台下观众很多,围得满满,一直挤到前面。站在人群中间,因为天热人多,满身出汗,头上的黑药也随汗水流到脸上,用手一擦,把脸也涂黑了。周围的人,个个向她注目,她便心中暗暗得意,以为大家看她装饰漂亮,故意站着更挺,连戏台上的演员也朝着她看。戏散回家,路人也是侧目相视,她却大摇大摆,慢慢地走回家去。
一入家门,她很高兴地叫丈夫来,对他说:「今天许多人连戏都不看,都在看我,一定是欣赏我的装饰。」丈夫一看,破口就骂:「黑脸鬼!」但她反驳说:「我装饰得这么漂亮,怎么是黑脸鬼呢?」丈夫去拿镜子来,一照之后,才看见自己满脸乌黑,羞愧难容,三个月不敢见人。
成圣的装饰,非只外表;洁净污秽不致为「黑脸鬼」,更不致为「黑心鬼」;基督徒应以「圣洁」为装饰敬畏神。
——林政杰《诗的讲章》
【 小心,神的名字是不能随便提的,要是的话……】
每个人都应该赞美神大而可畏之名,因为神的名象征着神的本质、位格和名誉。但神的名在世俗的谈话中被使用的次数太多,以致失去了这名的圣洁。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轻慢神。如果我们称神为父,就要珍重神的名。我们要尊重神,要用我们的言语和生活来赞美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敬拜神】
台湾山地教会之母,芝宛,她是一个泰雅族女孩,嫁给一个平地的中国商人,因山地泰雅族人从来没有听过福音,她由于神呼召,于中年时,虽身体虚弱仍进了圣经学校两年,之后回到山上的家乡开始传福音教导的工作。她走过一村又一村,人们爱芝宛,也尊敬她,使很多人成了基督徒。
当日本人征服台湾,带来麻烦,要求说日语,信神道教。他们不准芝宛用其他语言,更不能一村又一村地传教。
为了聚会传教,基督徒利用夜深一个个溜进她家里来,有的需走二十里的山路,做完一、二小时聚会之后才离开,好在黎明前回到家。
到了晚年,日本人更加监视她,但危险阻止不了芝宛,她离家搭乘火车,常常集合基督徒到某一信徒房子里做礼拜。突然,听到喇叭声,那是日本警察来捉芝宛的警告信号。
于是,年轻基督徒向芝宛说,亲爱的祖母,我们把你藏到山上去,但因她年老不能爬走山路,于是由年轻基督徒们轮流背在背上。一村又一村逃避日本警察的追踪,也一村又一村秘密地聚会,最后把芝宛带到火车站,让她搭上开往家乡的火车,而避开警察的视线。
上了火车以为安全,然而中途仍遇六个男子上车来搜查芝宛。当时一个年轻的基督徒也正要搭火车,看此情况急忙赶在他们前面,跑过一节节车厢,直找到芝宛。
年轻基督徒向芝宛说:「你就当我的行李。」他摊开带在身边的一条大布巾,芝宛卷缩在大布巾里,他把布巾打结,就像一包衣物。他在她旁边坐下来,当搜查的人来时,他们只从她面前经过,芝宛终于安全地回到家。
日子一天天过去,芝宛继续着传福音,带领聚会,安抚并支持那些深受迫害的基督徒。
战争终于结束了,日本人必须离开台湾,基督徒安全了。秘密的泰雅族信徒纷纷设立教会,并要求受洗。
最后,使他们惊讶地发现,有四千名以上的泰雅族人是由于芝宛的忠诚服事而成为基督徒。
——林政杰《诗的讲章》
【】
一位年轻太太,她的丈夫是个很诚实的基督徒,可是有两个不好的嗜好,就是喝酒和抽烟。有一天,丈夫对妻说:「请你和我一同信耶稣。」妻回答:「我不信。」「为什么?」「因为信耶稣是叫人喝酒说胡涂话,吸烟侵犯他人的自由。」丈夫听了之后,觉得惭愧,向他妻子说:「我从今以后,不再喝酒、不再抽烟了,一起过圣洁的生活。」果然,两人一起往教堂作礼拜,作见证。
——林政杰《诗的讲章》
【 圣洁的神,请使我也圣洁吧!我真的想象你一样……】
神的圣洁对于罪人来说非常可怕,但对于信徒而言却是个安慰。神在道德上完美,没有弱点或缺点,同人的罪恶截然不同。对于罪人而言这是可怕的,因为他们所有的亏欠和邪恶都暴露在神的圣洁之下。对于罪,神不能容忍、忽视和原谅。对于信徒来说,神的圣洁却给了我们安慰。我们敬拜神的时候,就从罪恶的泥泞中被拉了出来。我们只要信靠神,神就会使我们圣洁。
――《灵修版圣经注释》
【敬拜的价值“你们当尊崇耶和华我们的神,在他脚凳前下拜。他本为圣!”】
摩西在旷野中牧养他岳父的羊群时,被一幅奇异的景象所吸引。一丛荆棘正熊熊燃烧,但却没有被烧毁。当他走近前看这奇迹时,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出35 )
约书亚也有类似的经验。当他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接近“耶和华军队的元帅”时,有人告诉他脱下脚上的鞋子,因为他所站之地是神圣的(书513~15 )。
摩西和约书亚的经验生动地教导我们,神圣的神要求我们的崇敬敬畏。事实上,在基督里,他鼓励我们“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来46 ),因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经为我们开了路,所以我们能坦然无惧地来到神面前。但是,我们绝不能以不敬的态度到神面前。我们的天父并非那“住在楼上的那位”,他是神,是那高高坐在宝座上的(赛61 )。作为真正的神,他当然配得我们最高的崇拜,赞美和敬畏。
神配得我们敬拜,
他配得我们的赞美;
以感恩的心荣耀他,
我们要高声颂扬他。
真诚的崇拜承认敬拜神的真谛。
──《生命隽语》
【】
【求告神的名】「在求告祂名的人中有撒母耳。」
求告主名的人自成一特别阶层,在教会里有先知、牧师与教师;这些都是与神摔跤的,在神的殿堂里是熟悉的声音,他们都异口同声的求告神的名。你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地位,可以到这里来。可能你有祷告与代求的恩赐,你以前没有好好用这恩赐,所以这是你自己的大损失,也是别人的损失。不要等神的天使把你勉强关在孤独的斗室中,使你不得不运用你的恩赐。
撒母耳的祷告常被提及。有时他整夜呼求神。他认为不为百姓代求,这就是罪。他的祷告使非利士人败退,他的代求使民族得以安全。我们很难估计一位义人祷告的价值,好似撒母耳那样,在永恒中是与摩西并肩而立的。
穆勒先生在世时曾提及神怎样常听祷告。他听说一位老人经他五十年的代求终于接受主。这不是值得永久纪念的事吗?凡求告主名的人必永被纪念!在这首诗中,曾提起三次(二、五、九节 )说,神是圣洁的。我们若被洁净,除去弱体一切的污秽,必在代求的事上得胜。
──迈尔《珍贵的片刻》
「在求告祂名的人中有撒母耳。」
自然界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所生存的环境,与发展生长有关。撒母耳是哈拿从祷告来的儿子,他自然也成为祷告的人。这使他能与开国的摩西和亚伦并列。
锡安山不是以高大著名,而是因为神的拣选,在那里建造祂立名的圣所。以色列也不是甚么泱泱大国,是因为他们得蒙神的拣选,有神作他们的王,成为与万民有分别的圣民,与他们亲近,赐给他们公义的律法,可以遵行而得福。
在这短短的诗中,有三次分别提到耶和华“本为圣”。可见我们该多么看重神圣洁的属性。不仅在旧约时代,在新约中,有更多的经文提到圣洁的重要。
摩西,亚伦,撒母耳,都是以色列在王国以前最重要的人物,他们都有中保的身分,为神的子民祷告。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圣洁的品格。神可以用才能平凡的人,但不能用不分别为圣的人,因为那违反神的本性。圣经说:“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摩西面对可拉党造反,向神说:“我并没有夺过他们一匹驴,也没有害过他们一个人。”
撒母耳服事完了他那一世的人,在即将退出领导地位的时候,可以坦然的向人民说:“我从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们前面行。我在这里。你们要在耶和华和祂的受膏者面前,给我作见证:我夺过谁的牛,抢过谁的驴,欺负过谁,虐待过谁,从谁手里受过贿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偿还。”
这是多么清洁的告别辞!众民都见证他的廉洁公正。我们多么希望,所有的领袖人物,都能有这样的见证;在位的时候就不会因此而被造反革命,下台以后,也不会受审而被判刑。
撒母耳不迎合人的心意,只讨神喜悦;神对他说甚么话,“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这是真认识神的人;是改变时代的领袖。当教会放弃圣洁原则,而注重伶俐人的时候,不能避免的就走上世俗路线,看民意测验,讨人的欢喜。这样,也就不能求告神,而仰望人。── 于中旻《诗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