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99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耶和华作王;万民当战抖!祂坐在二基路伯上,地当动摇。」

2「耶和华在锡安为大,祂超乎万民之上。」

3「他们当称赞祂大而可畏的名;祂本为圣!」

4「王有能力,喜爱公平,坚立公正,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义。」

5「你们当尊崇耶和华——我们的神,在祂脚凳前下拜。祂本为圣!」

当圣洁的神作王的时候,万民都「当战抖」()):信徒因敬畏而「战抖」,不信者因惧怕而「战抖」,甚至连大自然也因「服在虚空之下」())而「动摇」()),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可以倚靠自己在神面前站立得住。
「二基路伯」())指约柜施恩座上的两个天使())。神「坐在二基路伯上」())作王,表明祂乐意从施恩座上教导、赦免、施恩())。
「锡安」())就是耶路撒冷。基督在千年国度作王时,将以「锡安」为首都统治世界。
「圣」())的意思就是「分别」,强调神与人的差距:在道德上是纯净与污染之别,本质上是永存与受造之别。「祂本为圣」()),原文是「圣是祂」(英文ESV、NASB译本)),意思是「祂神圣的,祂是与众不同的,祂是与世人有别的」。因为这位「王有能力,喜爱公平,坚立公正」()),权力和正义只有在神作王的时候才能真正结合在一起。
「雅各」())指神的百姓、以色列人。不认识神的人常常质问神:为什么允许罪恶在地上泛滥?但圣灵却借着历史启示:全能的神已经「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义」())。因此,经历过神的人不会「叶公好龙」地质问,而是「在祂脚凳前下拜」());因为我们知道,若没有神的怜恤,没有人能经得住「公平和公义」的审判!
神的「脚凳」()),可以指约柜())、圣殿())或锡安山())。
本篇七次提到「耶和华」())的名,三次宣告神「本为圣」()),提醒我们敬拜的态度不可随意、轻浮。
从九十三到一百篇,是一组赞美耶和华作王的诗篇。九十三、九十四篇是称颂神在全地作王;九十五、九十六篇是称颂神超乎万神之上;九十七、九十八篇是称颂神在百姓心中掌权;九十九、一百篇是称颂神的性情。
上图:约柜示意图。会幕里的约柜在犹太人被掳巴比伦后就没有再提到,上图是比较接近「山上的样式」的一个示意图。施恩座上面是两个天使基路伯。

6「在祂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亚伦;在求告祂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们求告耶和华,祂就应允他们。」

7「祂在云柱中对他们说话;他们遵守祂的法度和祂所赐给他们的律例。」

「摩西」、「亚伦」和「撒母耳」())代表神赐给百姓的领袖。摩西是律法的代表,亚伦是祭司的代表,撒母耳是先知的代表。
「云柱」()),指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时,神用云柱来代表祂的带领和同在())。

8「耶和华——我们的神啊,祢应允他们;祢是赦免他们的神,却按他们所行的报应他们。」

9「你们要尊崇耶和华——我们的神,在祂的圣山下拜,因为耶和华——我们的神本为圣!」

「圣山」())指锡安山。
「我们的神本为圣」()),这句话既带着威严,也带着恩典。虽然污秽的人不配亲密地称这位圣洁之神为「我们的神」,但祂却不以作「我们的神」为耻。因此,我们应当存着敬畏祂、爱祂的心,「在祂的圣山下拜」())。
神的慈爱并不是人所想象的溺爱,而是守约的、圣洁的、公义的慈爱;祂赦免罪人,却追讨罪恶。神按着自己「有怜悯有恩典」())的性情,赦免立约的百姓,绝不弃绝悖逆的罪人());神也按着自己「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的性情,管教立约的百姓,绝不放过各人的恶行())。因此,即使是罪人中被神拣选的摩西())、亚伦())和撒母耳()),也应当在神的公义中仰望祂的怜悯,并且在神的慈爱中尊崇祂的圣洁,不可把恩典当作放纵肉体的机会。
圣灵在九十八篇的尽情欢呼之后,立刻就宣告「我们的神本为圣」,提醒我们在欢呼神作王的同时()),也应当在神面前「战抖」())、「在祂的圣山下拜」。因此,我们的敬拜应当欢乐而不轻浮,「归耶和华为圣」());人的情绪越是热烈、煽情,越要提醒自己「祂本为圣」()),省察自己的音乐、歌曲或「赞美操」到底是为了满足神、还是为了满足人?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圣哉!圣哉!圣哉!

祂本为圣是这篇诗的要旨。特别当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是那么不圣洁的时候,我们会极想知道圣洁这个词语的内容。然而我们可以明白这个词语的方法,就是因为神与我们不同呢!祂与我们有罪的本性完全不同。就是这个缘故,当诗人想及神圣洁的奥秘时,他要呼唤全世界的罪人当战抖,甚至无生命的大自然在祂面前动摇。换句话说,人类和大自然两者,都要回想他们是‘堕落的’。在圣洁神的面前,他们不应期望可以靠自己而站立得住。

第一至三节,第一段圣咏,我们记得基路伯不是天使。天使乃是神的使者。基路伯代表那个时代的异教神灵。假若我们要想象他们的形像,我们可以看看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现在,假若神坐在基路伯上作王,这字面的意思就是祂坐在他们上面。祂已将列邦的神灵放在‘它们的位置上’,也就是在祂的脚下成为祂的脚凳。我们曾看见这几件事情:(一 )人类要宣告神的圣洁;(二 )大自然也要如此行;现在(三 )列邦的神灵也做同样的事情!

有关神灵放置‘在它们的位置上’的观念,在已很清楚了,在那处,我们看到所罗门在圣殿的墙上刻上代表着(一 )大自然和(二 )神灵的图案。第二诫禁止一切愚昧的人类尝试为绝对圣洁的那一位创造出任何形像,因为有罪的人怎可以想象得出无罪的神可以有的形像呢?同样的道理,甚至最敬虔的图画或是电影,当它们要表达基督的外表时,都是注定失败的。事实上,任何描写基督的荷理活电影都失去其可信性,虽然它可能是真诚的,但是它事实上要证明基督的无罪性。所罗门只能创造一些奇形怪状的雕刻像,并且称呼它们为基路伯,或是一些他能想象的神灵。他就是这样做了。然而这是何等吊诡的道理,在这个圣殿中,人们可以找到绝对圣洁的那一位:祂本为圣,耶和华在锡安为大!

第四至五节,第二段圣咏。神为王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但是这能力喜爱公平。在中世纪的时候,神学家喜欢辩论这个问题:一位全能的神能否是全能而同时会容许邪恶泛滥?但是在这里,我们的诗人看不出任何问题来,因为从历史的事实看,全能的神已在历史中采取行动,在雅各中,即是在以色列祂子民的生活中间,祂创造了祂在世上所启示生命的法则(即是祂的mishpat、公平 )。在立约子民的生活中,神已启示了Shalom(平安 )的意思。神的计划是要他们现实地面对世上的邪恶,并且用那创造性和再创造的爱(tsedaqah、公义 )来克服邪恶。这爱显明了,当神将这爱给予祂救赎的子民的时候,这行动本身就是神的能力或是力量。所以,圣洁的意思就是那仁爱和创造性的爱。以色列要敬拜这样的一位神,在祂脚凳前下拜,在这地方,那圣洁者向我们启示祂自己,祂是我们的神。

在丰恩(Berkeley Vaughan )所写巴布亚的医生(一九七四 )一书中,他描述了他与康尼加人(Kunikas )的接触,他们是在欧文斯坦利山脉(Owen Stanley )中一支山地居民。在这些居民中,没有一个女孩子会下嫁向她求婚的男士,除非他曾有谋杀的行为。他要杀一个男人,才算是成熟的男士。结果这些村落的男士会潜近他从未见过的陌生人身边,并且将他杀死。人怎样可以改革在这山地上偷偷摸摸和破坏生命的行径呢?明显地,这不能靠用观念、教义或道德教训、或是写下若干规条可以做得到。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将这些野蛮人与那伟大的心灵连在一起,这伟大的心灵就是被他们称为神的观念。这是丰恩提出的挑战。在他们的言语中,没有任何词语表达爱或真诚或无私。但是宣教士能讲及友谊和合一,因为他们懂得这些词语,并且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活出这些词语的意义来。日子慢慢地经过,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出现在这些村落中,因为无论男士或是女士,他们都不再鞭打他们的孩子,并且开始将食物给予他们世袭的敌人,甚至为他们从前恶毒、激烈和狂暴的行为而恳求他人饶恕。丰恩所用的短语‘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正好译作misphat(标准修订本译作公平 ),而乞求饶恕和将食物给予敌人,正好表达了tsedaqah(标准修订本译作公义 )这个词语的意思。诗人在这里宣告,这些都是为圣的神的行动。

第六至九节,第三段圣咏。很久以前,当以色列的祖先求告耶和华的时候,神已听见了,因为祂曾应允他们。他们的崇拜是用一种代求的方式来进行的,他们不是为自己代求,乃是为他人祈求。,20节、神应允。 )撒母耳的例子也是一样。这些人热切地呼求,神也热切地应允他们。祂在云柱中对他们说话,表达了祂对这群朝圣的子民仁爱的关怀。为了回报祂的关怀,这些人谦虚地寻求实践神的旨意。

他们发现了(一 )圣洁这个词语另一值得注意的层面,就是神作为一位饶恕的神,已经‘适合他们’了(希伯来文的原意 ),虽然(二 )祂仍然继续因他们的恶行(译者注:和合本译作所行的 )审判他们。面对这个奥秘,诗人邀请我们去赞美神,不单是因为我们的神本为圣,与有罪的人全然不同,也是因为祂的圣洁,具有祂的爱和赦免的意思。

世人都知道波利尼西亚的一个词语‘禁忌’(taboo )。它藉着这个或那个的不同拼字形式来到西方。我们知道这词语的意思是‘圣洁’。用斐济群岛的语言,圣经被称为Ai vola Tabu,‘禁忌’的书!‘不要触摸,它太神圣了!’我们可以看到,要向那些人解释基督教的信仰是何等困难的事情,他们没有想到要有新的生活方式(神的misphat ),和祂的公平有任何接触。人类的语言不能完全表达福音的内容,首先和最重要的,必须让他人在传道者的生活方式中看见丰盛的生活意义。正如所说的,神向祂仆人以色列说:‘我还要使你(有如从祂来的礼物 )作(属于、为了 )外邦人的光,以致“在人类生活中我那分创造性的爱”可以在你身上,甚至直到地极,被人看见。’神的圣洁,可以藉着我们传给全人类,因此(再回到1节 )发生在锡安神脚凳前的事,也会使新畿内亚和斐济群岛的人战抖,他们会以惊讶和感恩的心向神俯伏跪拜。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九十九篇

第九十九篇祂本为圣

九十三至一百篇这组诗,专注于神是王,祂将来临;其中的气氛常有起伏,或是节庆的欢腾,或是受管教的敬畏,因为神既能令我们兴奋,又会令我们惭愧。在九十八篇的尽情欢欣之后,本篇又提醒我们,神是何等超越,何等圣洁,我们对他应当何等崇敬。

圣者的宝座

本段每一行对王的描述,都是永恒的事实,不过从第一句的形式看来,这里似乎主要在宣告神最后临到世上的情况(见注释)。他的宝座是活物Ⅹ瑭ぉぞ不是宗教图画上没有武器的可爱小天使,而是以西结所见大能的活物,其形像可代表全地受造之物;这个活的宝座是飞行战车,因审判与救恩发出熊熊烈火。它的壮观样式,大卫在曾描述到,以西结在第一个异象中亦提及以下;以下)。

2、3.但祂在锡安作王,这个名字起初是指地上的城,最后则指所有爱祂之人组成的群体。祂并非独享高贵庄严。虽然祂大而可畏,但最主要是在锡安为大,祂在与祂立约的子民当中,祂的国度也从他们中间扩及全世界。

圣字强调神与人的差距;不单指道德纯净与污染之差,更是指本质永存与受造之别。若说这个差距已有桥梁可通,即如上段对我们的保证,那么这桥必是伸自彼端。祂本为圣!这句重复出现的话,禁止我们随便轻浮。

4、5.在称颂神的本质与恩惠之后,第4节的每一个词汇都在赞美祂的正直。惟独在祂里面,圣洁与恩惠、能力与公平才能协调合一465

圣者的召见

这里描述,敬拜者突然感受到神的圣洁,其情景与九十五篇颇为类似;同样,旷野的经验亦成为主要教材(也许这又暗示,本组诗是由住棚节纪念旷野时日之节而来;见

这一课首先是正面的榜样,振奋人心:祷告蒙允,启示赐下。第6节的伟人是在祭司中,在祷告的人中,可见本诗拒绝将他们另列一级。我们也可成为他们的同伴。

此外,这些人虽然打从心里顺服神(7b节),但第8节却提醒我们,他们也“与我们一样有人性的软弱”(借用一段意思相仿的经文,,NEB)。这里主要是想到摩西与亚伦,他们可悲的失败虽可原谅,却不可免责。请注意关系的恢复(赦免他们)与刑罚的施行(按他们所行的报应),两者之间的区别。因此,这负面的功课又强化了正面的学习,且带来双层反省:不要对神的怜悯绝望,也不可因此任意放纵466

9.因此,经过以上两节,“圣”之主题更形丰富;在这里它又出现,这句重复句与第5节十分相近。“圣”是祂!(3、5节,按英文)的口号,此处加以延伸,并溶入感情,读成(按原文顺序)因为“圣”是耶和华我们的神!这样写并非没有原因,神的威严没有改变,但最后一个字却改成亲密的称号。祂本为圣;而虽然我们不配,祂也不以作我们的神为耻。我们真当好好敬拜祂。

465 标准的希伯来经文中,第4a节为:“王的能力喜爱公义”(参 AV、RV),这句话虽突兀,却可理解,将能力与公义结合起来。但 RSV 与大部分现代译本改变了 `o{z (能力)的母音,读作 `a{z (强壮的、大能的),或将它置于第3b节之后(“他既圣洁又有大能”,参 JB、NEB),或以它形容“王”,而改变希伯来文的顺序(“大能君王”,RSV、TEV)。
466 NEB 及有些注释家认为,赦免与责罚相连,很不配称,因此改变复仇者 no{qe{m )的母音,读作“以他们为无罪”( no{qa{m ,来自字根 n-q-h )。但他们建议的动词不太可能作及物动词用。古译本及大部分现代译本,都支持 RSV 的译法。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耶和华作王,万民当战抖。他坐在二基路伯上,地当动摇。」

这首歌颂神之王权的诗歌有三个段落:宣告神的威严(1~3节 ),描述神的统治(4-5节 ),以及圣洁之神给以色列的对待(6~9节 )。本诗考虑到神在旧约时代对以色列的统治,以及将来基督在千禧年的统治。

――《诗雷氏研读本》

“基路伯”。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赞美神为锡安王的诗。诗人用了“耶和华”一名共七次,象征神的圆美完全。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1~5节 )赞美神为全地的王,施行公义;后半(6~9节 )赞美神为以色列王,是赦罪的神,秉公行义。

――《启导本诗注释》

“坐在二基路伯之上”象征神掌管万有。注。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赞美耶和华为王的诗。

――《串珠圣经注释》

神圣洁的王权。本诗颂赞神昔在、今在、永在的治理,按主题归为感恩颂赞诗。诗中三次重复“本为圣”(3-5-9节 ),以此强调神的圣洁。令人联想在神荣耀宝座前,高喊“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赞美神的撒拉弗。得利兹以此为据,称这首诗为“撒拉弗在地上的回声”。诗的结构如下:①将来要审判全地的圣洁之神(1-3节 );②现今施行公平、公义的圣洁之神(4-5节 );③过去应允百姓的圣洁之神(6-9节 )。

――《圣经精读本》

基路伯是天使中等级最高的天使(关于天使的更多解释 91:11)。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治理基于公义,他的判断洞察人心。所有人都当怀着恐惧战兢的心顺服他。神的公义是其伟大的属性,不仅保守人间世界,也井然有序地护理全宇宙

――《圣经精读本》

他的宝座是活物──绝不是宗教图画上没有武器的可爱小天使,而是以西结所见大能的活物,其形像可代表全地受造之物;这个活的宝座是飞行战车,因审判与救恩发出熊熊烈火。它的壮观样式,大卫在曾描述到,以西结在第一个异象中亦提及

──《丁道尔圣经注释》

坐在二基路伯上】

基路伯设置在约柜的上方或两旁,与之有密切关系。基路伯经常在古代艺术中出现,往往位于神明或君王宝座的左右。基路伯护卫宝座,柜为脚凳,以及本节等经文,耶和华坐在基路伯之上为王的描述,都支持约柜代表眼不能见之耶和华宝座的概念。埃及人在庆典时把神像放在轻便的小艇中游行。按照当时的绘画,这些小艇是大小与约柜相仿的箱子,用杠搬运,并于其上或两旁饰以充任守卫的活物。圣经的描述加上考古学家的发现(包括一些精致的象牙制品 分别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宁鲁德、叙利亚的阿斯兰塔什、以色列的撒玛利亚 ),显示基路伯是复合性的活物(兼具几种生物的特色 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兽 ),往往具有翅膀和四足动物的身体。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是全地的君王:耶和华崇高尊贵,坐在基路伯之上;万民都当敬拜这位神圣庄严的大君王。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在锡安为大,他超乎万民之上。」

神对圣徒而言是伟大的存在,对不信者来说亦是如此。即使极力否认神的人,将来也必在神的宝座前,目睹神的威严与荣耀。

――《圣经精读本》

但祂在锡安作王,这个名字起初是指地上的城,最后则指所有爱祂之人组成的群体。祂并非独享高贵庄严。虽然祂大而可畏,但最主要是在锡安为大,祂在与祂立约的子民当中,祂的国度也从他们中间扩及全世界。

圣字强调神与人的差距;不单指道德──纯净与污染之差,更是指本质──永存与受造之别。若说这个差距已有桥梁可通,即如上段对我们的保证,那么这桥必是伸自彼端。祂本为圣!这句重复出现的话,禁止我们随便轻浮。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当称赞他大而可畏的名,他本为圣。」

“圣”。基本意思是:与通俗或不洁的东西分别出来。这里(也见于第5、9节 )是说神,指出神是完美无瑕和永恒的那一位,跟其它一切有天渊之别。

――《诗雷氏研读本》

他本为圣: 圣洁是神的第一性情,也是神要求百姓的最高伦理。被罪孽过犯玷污的人类,惟有从耶稣基督而来的救赎才能成圣

――《圣经精读本》

】「王有能力,喜爱公平,坚立公正,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义。」

“雅各”指以色列民

――《启导本诗注释》

「雅各」:神的百姓。

这节可译作「你是大有能力,又喜爱公平的君王;你建立公正,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义」。

――《串珠圣经注释》

诗人称神为王。神作王实行他公义的治理。信实的统治者,依靠公平正直施行统治。神以不变的公义治理万物。

――《圣经精读本》

在称颂神的本质与恩惠之后,第4节的每一个词汇都在赞美祂的正直。惟独在祂里面,圣洁与恩惠、能力与公平才能协调合一。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当尊崇耶和华我们的神,在他脚凳前下拜。他本为圣。」

向耶和华“下拜”,因为祂是圣洁的,也因为祂垂听祷告(6~9节 )。“脚凳”。放置约柜的圣所,节 ),是大君王(4~6节 ),也是统治者(7~9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脚凳”:神宝座前的脚凳。神坐在天上的宝座上,地上的宝座锡安山是祂的脚凳(9节 )。

――《启导本诗注释》

「脚凳」:可指圣殿里面的约柜,或指圣殿,或指锡安山, 参本篇9 )。

――《串珠圣经注释》

在他脚凳前: 指谦卑的敬拜态度,这亦指约柜所在的圣殿

――《圣经精读本》

在他脚凳前下拜】

第一,约柜必须视为神看不见之宝座的脚凳。第二,脚凳必须视为宝座整体的一部分,代表最接近王的事物。第三,脚凳的象喻有极为深长的意味,因为它代表王使仇敌服在他之下(见的注释 )。最后,在脚凳前下拜是表达崇敬的方法之一,与俯伏在神或王的脚前相同。撒缦以色三世的黑石碑描绘以色列王耶户在亚述王面前以嘴亲地。在《埃努玛埃利什》史诗中,玛尔杜克敉平叛乱,自显为众神之首后,诸神集会亲吻其足。这是向王和神表示臣服的常见动作。握住脚部是自贬和恳求的姿势,各种各样的亚喀得文学都提到过它。逃亡或作出恳求的人握住王脚,来表示臣服或投降,并且提出请求。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亚伦,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们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他们。」

关于摩西的祈祷,参看。亚伦的祷告可参看。至于撒母耳的祷告,参看

――《诗雷氏研读本》

出现了代表以色列的三个人物摩西、亚伦、撒母耳,都是常常祷告的人,是背负以色列的罪孽,求告神的中保性人物。中保事工超越个人的利害关系,神要求圣徒都要有代祷的负担

――《圣经精读本》

圣经记载了摩西、亚伦和撒母耳向神呼救的许多例子,17:4,,12:13,14:13,16:44-48,,15:11)。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人提出摩西、亚伦和撒母耳为代表百姓求告神之人。摩西是当日神和以色列人立约的代表,亚伦和撒母耳各为祭司及先知的代表。7节提到云柱,显然引用神当年在旷野向摩西和亚伦说话的往事,包括神在圣殿中向撒母耳说话

――《启导本诗注释》

第6节的伟人是在祭司中,在祷告的人中,可见本诗拒绝将他们另列一级。我们也可成为他们的同伴。

此外,这些人虽然打从心里顺服神(7b节 ),但第8节却提醒我们,他们也「与我们一样有人性的软弱」(借用一段意思相仿的经文 ,NEB )。这里主要是想到摩西与亚伦,他们可悲的失败虽可原谅,却不可免责。请注意关系的恢复(赦免他们 )与刑罚的施行(按他们所行的报应 ),两者之间的区别。因此,这负面的功课又强化了正面的学习,且带来双层反省:不要对神的怜悯绝望,也不可因此任意放纵。

──《丁道尔圣经注释》

然而,这位圣洁的神却垂听祷告和饶恕罪人。“他们所行的”。恶行。

――《诗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是选民的君王:祂应允祂仆人(例如摩西、亚伦、撒母耳 )的祷告,赐福给选民。

――《串珠圣经注释》

】「他在云柱中对他们说话。他们遵守他的法度和他所赐给他们的律例。」

】「耶和华我们的神啊,你应允他们。你是赦免他们的神,却按他们所行的报应他们。」

赦罪不一定包括豁免人承受罪的后果

――《诗雷氏研读本》

可意译为「耶和华我们的神阿,你应允了他们三个人的祈求,故此,虽然你要惩罚百姓的罪过,你仍是宽恕的神。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的神: 神公义的属性必恨恶罪,但惩戒之后必有赦免、接纳。亚伦被以色列拜偶像的事件、摩西因米利巴水事件牵连,皆未能进入应许之地,然而神赦免他们,并继续引领他们。

――《圣经精读本》

】「你们要尊崇耶和华我们的神,在他的圣山下拜,因为耶和华我们的神本为圣。」

“圣山”:锡安山(看5节注 )。

――《启导本诗注释》

因此,经过以上两节,「圣」之主题更形丰富;在这里它又出现,这句重复句与第5节十分相近。「圣」是祂!(3、5节 按英文 )的口号,此处加以延伸,并溶入感情,读成(按原文顺序 )因为「圣」是耶和华我们的神!这样写并非没有原因,神的威严没有改变,但最后一个字却改成亲密的称号。祂本为圣;而虽然我们不配,祂也不以作我们的神为耻。我们真当好好敬拜祂。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99篇 )】

世上君王与耶和华的为王有何不同?

为耶和华所统治的民有何命运?

他们会盼望受另一王统治么?; 22:2-5。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敬畏神】

古时日据时代,台湾中部有一妇人喜欢看戏。七月中元,本村演戏拜神,非常热闹。那天下午梳头打扮,发现有些白发,马上出去买些黑色染发药,把白发染成黑色,又加一番装饰,认为满意,出门看戏。台下观众很多,围得满满,一直挤到前面。站在人群中间,因为天热人多,满身出汗,头上的黑药也随汗水流到脸上,用手一擦,把脸也涂黑了。周围的人,个个向她注目,她便心中暗暗得意,以为大家看她装饰漂亮,故意站着更挺,连戏台上的演员也朝着她看。戏散回家,路人也是侧目相视,她却大摇大摆,慢慢地走回家去。

一入家门,她很高兴地叫丈夫来,对他说:「今天许多人连戏都不看,都在看我,一定是欣赏我的装饰。」丈夫一看,破口就骂:「黑脸鬼!」但她反驳说:「我装饰得这么漂亮,怎么是黑脸鬼呢?」丈夫去拿镜子来,一照之后,才看见自己满脸乌黑,羞愧难容,三个月不敢见人。

成圣的装饰,非只外表;洁净污秽不致为「黑脸鬼」,更不致为「黑心鬼」;基督徒应以「圣洁」为装饰敬畏神。

——林政杰《诗的讲章》

小心,神的名字是不能随便提的,要是的话……】

每个人都应该赞美神大而可畏之名,因为神的名象征着神的本质、位格和名誉。但神的名在世俗的谈话中被使用的次数太多,以致失去了这名的圣洁。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轻慢神。如果我们称神为父,就要珍重神的名。我们要尊重神,要用我们的言语和生活来赞美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敬拜神】

台湾山地教会之母,芝宛,她是一个泰雅族女孩,嫁给一个平地的中国商人,因山地泰雅族人从来没有听过福音,她由于神呼召,于中年时,虽身体虚弱仍进了圣经学校两年,之后回到山上的家乡开始传福音教导的工作。她走过一村又一村,人们爱芝宛,也尊敬她,使很多人成了基督徒。

当日本人征服台湾,带来麻烦,要求说日语,信神道教。他们不准芝宛用其他语言,更不能一村又一村地传教。

为了聚会传教,基督徒利用夜深一个个溜进她家里来,有的需走二十里的山路,做完一、二小时聚会之后才离开,好在黎明前回到家。

到了晚年,日本人更加监视她,但危险阻止不了芝宛,她离家搭乘火车,常常集合基督徒到某一信徒房子里做礼拜。突然,听到喇叭声,那是日本警察来捉芝宛的警告信号。

于是,年轻基督徒向芝宛说,亲爱的祖母,我们把你藏到山上去,但因她年老不能爬走山路,于是由年轻基督徒们轮流背在背上。一村又一村逃避日本警察的追踪,也一村又一村秘密地聚会,最后把芝宛带到火车站,让她搭上开往家乡的火车,而避开警察的视线。

上了火车以为安全,然而中途仍遇六个男子上车来搜查芝宛。当时一个年轻的基督徒也正要搭火车,看此情况急忙赶在他们前面,跑过一节节车厢,直找到芝宛。

年轻基督徒向芝宛说:「你就当我的行李。」他摊开带在身边的一条大布巾,芝宛卷缩在大布巾里,他把布巾打结,就像一包衣物。他在她旁边坐下来,当搜查的人来时,他们只从她面前经过,芝宛终于安全地回到家。

日子一天天过去,芝宛继续着传福音,带领聚会,安抚并支持那些深受迫害的基督徒。

战争终于结束了,日本人必须离开台湾,基督徒安全了。秘密的泰雅族信徒纷纷设立教会,并要求受洗。

最后,使他们惊讶地发现,有四千名以上的泰雅族人是由于芝宛的忠诚服事而成为基督徒。

——林政杰《诗的讲章》

一位年轻太太,她的丈夫是个很诚实的基督徒,可是有两个不好的嗜好,就是喝酒和抽烟。有一天,丈夫对妻说:「请你和我一同信耶稣。」妻回答:「我不信。」「为什么?」「因为信耶稣是叫人喝酒说胡涂话,吸烟侵犯他人的自由。」丈夫听了之后,觉得惭愧,向他妻子说:「我从今以后,不再喝酒、不再抽烟了,一起过圣洁的生活。」果然,两人一起往教堂作礼拜,作见证。

——林政杰《诗的讲章》

圣洁的神,请使我也圣洁吧!我真的想象你一样……】

神的圣洁对于罪人来说非常可怕,但对于信徒而言却是个安慰。神在道德上完美,没有弱点或缺点,同人的罪恶截然不同。对于罪人而言这是可怕的,因为他们所有的亏欠和邪恶都暴露在神的圣洁之下。对于罪,神不能容忍、忽视和原谅。对于信徒来说,神的圣洁却给了我们安慰。我们敬拜神的时候,就从罪恶的泥泞中被拉了出来。我们只要信靠神,神就会使我们圣洁。

――《灵修版圣经注释》


敬拜的价值“你们当尊崇耶和华我们的神,在他脚凳前下拜。他本为圣!”】


摩西在旷野中牧养他岳父的羊群时,被一幅奇异的景象所吸引。一丛荆棘正熊熊燃烧,但却没有被烧毁。当他走近前看这奇迹时,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出35 )
约书亚也有类似的经验。当他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接近“耶和华军队的元帅”时,有人告诉他脱下脚上的鞋子,因为他所站之地是神圣的(书513~15 )。
摩西和约书亚的经验生动地教导我们,神圣的神要求我们的崇敬敬畏。事实上,在基督里,他鼓励我们“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来46 ),因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经为我们开了路,所以我们能坦然无惧地来到神面前。但是,我们绝不能以不敬的态度到神面前。我们的天父并非那“住在楼上的那位”,他是神,是那高高坐在宝座上的(赛61 )。作为真正的神,他当然配得我们最高的崇拜,赞美和敬畏。
神配得我们敬拜,
他配得我们的赞美;
以感恩的心荣耀他,
我们要高声颂扬他。
真诚的崇拜承认敬拜神的真谛。


──《生命隽语》

「在求告祂名的人中有撒母耳。」

求告主名的人自成一特别阶层,在教会里有先知、牧师与教师;这些都是与神摔跤的,在神的殿堂里是熟悉的声音,他们都异口同声的求告神的名。你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地位,可以到这里来。可能你有祷告与代求的恩赐,你以前没有好好用这恩赐,所以这是你自己的大损失,也是别人的损失。不要等神的天使把你勉强关在孤独的斗室中,使你不得不运用你的恩赐。

撒母耳的祷告常被提及。有时他整夜呼求神。他认为不为百姓代求,这就是罪。他的祷告使非利士人败退,他的代求使民族得以安全。我们很难估计一位义人祷告的价值,好似撒母耳那样,在永恒中是与摩西并肩而立的。

穆勒先生在世时曾提及神怎样常听祷告。他听说一位老人经他五十年的代求终于接受主。这不是值得永久纪念的事吗?凡求告主名的人必永被纪念!在这首诗中,曾提起三次(二、五、九节 )说,神是圣洁的。我们若被洁净,除去弱体一切的污秽,必在代求的事上得胜。

──迈尔《珍贵的片刻》
求告神的名】

「在求告祂名的人中有撒母耳。」

自然界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所生存的环境,与发展生长有关。撒母耳是哈拿从祷告来的儿子,他自然也成为祷告的人。这使他能与开国的摩西和亚伦并列。
锡安山不是以高大著名,而是因为神的拣选,在那里建造祂立名的圣所。以色列也不是甚么泱泱大国,是因为他们得蒙神的拣选,有神作他们的王,成为与万民有分别的圣民,与他们亲近,赐给他们公义的律法,可以遵行而得福
在这短短的诗中,有三次分别提到耶和华“本为圣”。可见我们该多么看重神圣洁的属性。不仅在旧约时代,在新约中,有更多的经文提到圣洁的重要。
摩西,亚伦,撒母耳,都是以色列在王国以前最重要的人物,他们都有中保的身分,为神的子民祷告。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圣洁的品格。神可以用才能平凡的人,但不能用不分别为圣的人,因为那违反神的本性。圣经说:“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摩西面对可拉党造反,向神说:“我并没有夺过他们一匹驴,也没有害过他们一个人。”
撒母耳服事完了他那一世的人,在即将退出领导地位的时候,可以坦然的向人民说:

“我从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们前面行。我在这里。你们要在耶和华和祂的受膏者面前,给我作见证:我夺过谁的牛,抢过谁的驴,欺负过谁,虐待过谁,从谁手里受过贿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偿还。”

这是多么清洁的告别辞!众民都见证他的廉洁公正。我们多么希望,所有的领袖人物,都能有这样的见证;在位的时候就不会因此而被造反革命,下台以后,也不会受审而被判刑。
撒母耳不迎合人的心意,只讨神喜悦;神对他说甚么话,“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这是真认识神的人;是改变时代的领袖。当教会放弃圣洁原则,而注重伶俐人的时候,不能避免的就走上世俗路线,看民意测验,讨人的欢喜。这样,也就不能求告神,而仰望人。

── 于中旻《诗笺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