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32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大卫的训诲诗。)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

2「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

「遮盖」())的工作只有神去做才是有福的。神的「遮盖」不是忽略、遮掩,而是因为人认罪悔改,所以「赦免其过」())、「不算为有罪」())。大卫想靠自己「遮掩」他与拔示巴所犯的奸淫罪,结果却在罪中陷得越来越深,由奸淫竟然变成了谋杀(撒上十一))。因此,「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
「心里没有诡诈」()),意思是诚实面对自己,真实地在神面前认罪悔改。
本诗是七篇「悔罪诗」之一(第六、三十二、三十八、五十一、一百零二、一百三十、一百四十三篇)),也是一首充满感恩的见证诗。在第五十一篇里,大卫认罪悔改(撒上十二))、得了赦免以后,可能接着写了三十二篇,欢呼因着认罪而得着的赦免之福。
「训诲诗」原文的意思是「沉思的诗」,指教导和勉励的诗。

3「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

4「黑夜白日,祢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细拉)」

罪是人心中的重担和毒素,当我们不肯认罪的时候,身、心、灵都无法得着安息。大卫与拔示巴犯罪以后的一年中「闭口不认罪」()),表面上若无其事,内心却无法摆脱挣扎和痛苦,「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
虽然人的肉体本性都是不肯认罪的,但把自己交托在神「手」())中的人却与世人不同。神的「手」托着我们,能让我们安稳;神的「手」压在我们身上,能让我们知罪。「因为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
「精液」())指精力。

5「我向祢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祢就赦免我的罪恶。(细拉)」

神是全知的,祂早就知道我们的一切。没有什么人可以在神面前「隐瞒」自己的罪。因此,认罪不是告诉神我们做了什么,乃是不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真实地承认这些事是需要求神赦免的罪恶。人若对自己的罪已经没有感觉,甚至不以罪为罪,主的宝血就决不能「遮盖」())我们。
经过一年的逃避,大卫终于逃不过神的追赶,向神陈明了自己的罪。他不再掩饰、不再轻描淡写、也不再寻找借口,而是承认「我的罪、我的恶、我的过犯、我的罪恶」。当他这样彻底认罪的时候,神的「赦免」立刻临到,他心里的重担也立刻得着了释放,顿时感到无比舒畅!

6「为此,凡虔诚人都当趁祢可寻找的时候祷告祢;大水泛溢的时候,必不能到祂那里。」

7「祢是我藏身之处;祢必保佑我脱离苦难,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细拉)」

「虔诚人」())不是不犯罪的人,而是犯了罪以后知道寻求神的人。「凡虔诚人都当趁祢可寻找的时候祷告祢」()),趁神还给我们机会的时候,赶紧认罪。一旦我们向神认罪悔改,神不只是赦免我们,更从审判者变成苦难中的「藏身之处」())。外面虽有狂风,神却在隐密处「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不配的我们,这是何等的有福!许多人没趁圣灵感动的时候赶快认罪悔改,求神赦免,以后心就变硬了,就再没有求赦免的心志。这样的人是自己关了神赦免的门。
「得救的乐歌」原文是「得救的欢呼」。人若没有真实地认识和承认自己的罪恶,就不会有真实的认罪悔改,也就不能体会赦免之恩的宝贵、喜乐与释放,所以不能发出「得救的欢呼」。我们传福音若不能「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就只是空洞的说教,而不是真实打动人心的好消息。
上图:当大卫提到「祢是我藏身之处」(诗三十二7)时,他可能会想到自己曾在隐·基底藏身的许多洞穴。隐·基底(En Gedi)是死海西侧的一处绿洲,从西边海拔200米的犹大旷野一直下降到东边海平面以下418米的死海,落差600多米。这个绿洲里有许多岩洞泉水,并有两条常年流淌的溪流,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死海附近非常难得的生存条件,自古就生存着许多植物(歌一14)、野山羊(撒上二十三2)、蹄兔和两百多种鸟类。大卫在躲避扫罗时,曾隐藏在隐·基底(撒上二十三29)。

8「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诫你。」

9「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它;不然,就不能驯服。」

8-9节是神对大卫的教导。
虽然我们对许多事情还不明白,但藏身在神里面的人,有神亲自作我们的良师,让我们知道「当行的路」())。
人都有不肯顺服圣灵带领的时候,对于没有重生得救的假信徒,神会任凭他们像「无知的骡马」())冲下悬崖而死亡;而对于有重生生命的真信徒,神「必用嚼环辔头勒住它」()),兴起环境来管教他、挽回他。
上图:马的嚼环(bit)和辔头(bridle),是为了驾驭骡马而套在其颈上的器具,一般由嚼子、嚼环和缰绳三部分组成。

10「恶人必多受苦楚;惟独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

11「你们义人应当靠耶和华欢喜快乐;你们心里正直的人都当欢呼。」

「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不肯认罪的人心里没有平安,「必多受苦楚」())。但我们若以认罪开始,就必结出「快乐」、「欢呼」())的果子。
本篇实在是罪人的福音。使徒保罗引用了1-2节()),指出「大卫称那在行为以外蒙神算为义的人是有福的」())。奥古斯丁临终前把本篇刻在卧室的墙上默想,然后写下一句名言:「知识的开端,始于认识自己是一个罪人 the beginning of knowledge is to know oneself to be a sinner」。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从罪恶中更新

训诲诗。我们不大清楚这个词的意思,它的字根与教导有关。或许,古代的希伯来编辑者,当他们将这诗放入他们的‘诗歌集’时,他们看到虔诚的人(第6节 )有一些最重要的事情必须学习,这诗有关悔改和赦免之间的关系。

福气。经历赦免是全然的福气,即是说,将一个人反叛神的慈爱(hesed )的行为‘除掉’,和将一个人普通愚昧的罪恶‘遮盖’,这两个动词在本节经文中是压韵的,两个词都给我们一幅有关神作为的图画,在,我们看见罪恶被扔在量器中,又有盖压在她(不是她的罪恶! )身上。然后有两个妇人,有如同鹳鸟的翅膀,拿起那量器,带着它飞去示拿地,就是巴别塔的地方,这是其中一幅图画。另一幅是有关‘遮盖’的,它来自一些献祭所用的方法。献祭者首先将他的手放在祭牲的头上,牠将会在烟中上升到神那里。他这样作,表示将自己与牠认同。他在烟中上升,当时,不单他的罪恶上升,而且神将祂的手放在罪人和他的作为上,说:‘我现在不再见到它们了。’肯定地,这是恩典!

在这里有四个词用来描述我们人类的罪恶:(甲 )叛逆──反叛神立约的爱,或是如标准修订本的‘违背’。(乙 )在标准修订本罪恶一词,它真正的意思是‘失去生命中真正的目的’。(丙 )邪恶(译者注:和合本译作‘罪’。 )或是不正直的个性。(丁 )诡诈,或懒惰、或灵性的堕落。肯定这些描述已足够了!

顽固。但是在第三节,诗人是否即大卫自己呢?愿意成为基督教殉道者的潘霍华(Bonhoeffer )所描述的‘廉价恩典’。一个有关十八世纪哲学家凯利(Heinrich Heine )的著名故事,当他临死时,一位朋友探访他。那位朋友问他:‘你是否相信神已赦免你的罪?’对于这问题,凯利作出了有名的回答:‘神会赦免我,那是祂的工作!’但是大卫在这里发现神并没有赦免他,他在神的眼目中仍是有罪的。除此以外,因为身体和灵魂是一体的,甚至他的身体也显出他未受赦免境况的效果,而他所经历体力的耗尽是神的作为!因此,可以按字面而言,好像今日我们说的,他现在是有‘忧愁病’。在这里细拉是否表示我们要停留,并且去尝试明白这痛苦的情况是甚么意思呢?

认罪。最后,在第五节,大卫与自己有一个交谈。有些时候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他最后决定向神承认他所经历这烦恼的自我厌恶理由,并不再隐藏(这个字也在第一节中用作神的行动、在那里译作遮盖 )任何事情而不被神洞察。在承认他的罪时,他重复了他曾在第一至二节中所用过全部有关罪的字!他用强调的声音说:你就赦免我的罪恶(或移去惩罚 )!

又有另一个细拉。在接着来静止的时刻中默想甚么呢?肯定而言,赦免和移去罪恶是两样不同的事。拿一个极端的例子──我可能谋杀了一个人,然后为这可怕的行为转向神,并且求祂的赦免,但是可怕的事实,是不能除去那我曾作过的事。大卫自己知道这一切可怖事情。他曾命令一位忠实的军官往危险的地方,在那处肯定军官会被杀,而结果他被杀了!我不能面对死者的妻子,并且说神已赦免了我,藉此得到她的饶恕。赦免罪恶的行动是不足够的,在其中还有赔偿,神愿意从我的内心移去那些行为的罪疚、可怕、自我厌恶、与被谋害的人的妻子疏离的感觉──事实上,是刷净整个可怖的情形,并且容让我重新再开始,作一个新造的人。但是第一件事,我必须承认它!

因为(第6节 )这是移去罪疚、移去邪恶的惩罚的意思,当在他们的心中,所有地狱的力量冲进来,当那在地底下流经和代表着邪恶势力的混沌洪水寻求要淹没他们时,大卫呼吁每一个立约的子民(虔诚人 )向神祈祷。即耶稣用八个字教导我们的祷告,‘拯救我们脱离凶恶。’神作这样的事情,乃透过(甲 )成为我们困难的避难所,(乙 )祂拯救的手环绕我们,这样说,因为邪恶可能是从我前面或后面来到我们。

现在来到在本诗标题用过的字。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在这里谁是说话的人?是否仍然是那位诗人,现在神已拯救了他和垂听他满有罪疚的忏悔?在这个例子,路并不是指‘按着道德的律法’,甚至也不是摩西的律法。这是转向天父,好像浪子所作的一样,他说:‘父阿,我得罪了你……。’没有回家去和告诉祂一切所作的事,是完全愚蠢的行为。动物不能感受到从罪疚中得到自由的福气,但男人或女人可以。想象一下你的生活,在你心中有一块石头,当那里有一条路可将它移去,人整个生命就可以藉此得到更新的一条途径。

两条道路,它们刚刚相反!诗人说,那里有一条路通往邪恶者的痛苦,另一条路则领人们接受神的慈爱(hesed )。

现在圣殿的音乐师用了诗人的主题,并且将前面十节变成一首会众的诗歌。他们唱出:‘当靠耶和华欢喜快乐。’并不是由于一个人更新的经验,也不是由于那十分奇妙释放的新感受,而是由于靠主。他们所说的,就是要将你的优先次序对调。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三十二篇

第三十二篇赦罪之乐

行事合神心意,才有真快乐,这是本诗一贯的主题。头尾是以正面方式表达;以负面方式表达的,则如回忆与神失和的情形,婉言讽刺顽梗之人(这些人应当去看看骡子被套住的情形),以及提出警告:若选择刚愎自用,必会遭遇灾祸(6节)与痛苦(10节)。

这首诗是七篇所谓“忏悔诗”中的第二篇,在诗第六篇已列出这七篇诗。

罪得赦免

“快乐”为这些祝福语(见的注释)较恰当的开头,比有福更能表达出神采飞扬的模样。赎罪的观念不宜只用一种比喻说明,恐怕应用失当,所以第一节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图画:举起或移开(赦免),和掩住不见(遮盖)。前者可修正一项错误观念,即以为“遮盖”之意,是将还存在、未解决的事藏起来(这动词在第5a节便有此含义:“隐瞒”)。

2.这里不再用比喻,而是教导我们得蒙称义与实践真理之事。引用此节,指出算此一重要字的含义为:若神视我们为义人,这乃是祂所赐给我们的礼物,与我们所应当得的无关;该章其余部分,是运用所使用的同一个字,藉其上下文来教导我们:这份礼物惟独用信心来接受。本节的末了既强调真诚(译注:指和合本的“心里没有诡诈”),就摒除了我们可以“继续犯罪,使恩典显多”的观念。

僵局化解

人与人闹别扭时,身心也可能发生如此剧烈的不安却仍执拗不改。大卫身心的反应或许异常激烈,但像他一般顽固的人却比比皆是。然而,下台阶之后放轻松的心,以及迎面而来的恩惠(5节),使所付的代价显得微不足道。这几节经文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明白所提到的悲剧,因着基督徒不肯顺服,他里面便产生压迫感;就和这里描述的一样;这就是神审判的运作过程?

惟一的天堂

大多数现代译本,将第6b节作了修改,译为在痛苦之时( at a time of distress ),如此一来,与前一段的衔接就模糊了。希伯来经文(有七十士译本、武加大译本等支持)为“在寻找之时”,亦即“在你可能被找出来之时”(和合本、AV、RV),就像,那里也是提到,要趁还有机会的时候,离弃罪恶归向神。那儿强调的是施恩之日,但这儿则强调危险之日,所用的词汇,与查理.卫斯理受感动所写的圣诗相近:

“可畏暴雨夹狂风,

波涛滚滚势汹汹;

恳求主将我隐藏……”199

以上所提修改的努力,所欲除去的困难,主要是在提到大水之前有一连接词 raq ,这词通常的意思是“惟独”或“然而”。但是在有些地方,它有“必定”的意思,最明显之处为,而这意思在此处很合适(参,AV、RV)。所以本节可以译为“……在炭裳罢业氖焙虻桓娅獭5贝笏泛滥的时候,必定不会淹到他那里。”

7.大卫第一个反应,是与人分享他的发现(6节)。现在他再度转向神,而这时他似乎察觉,周围有一群兴高采烈的敬拜者围着他因为不需要像 RSV 小字的作法,把得救的欢呼(或大声欢唱,和合:乐歌)删除:在希伯来经文中,这字放得很妥当200

当学的功课

这是耶和华对大卫的回答(见的注释),透过他也向我们说话,因为第9节的命令乃是复数。此处要求当有受教的心,既然这是从神而来的话,就使得第1~5节的功课,更积极地铭刻在人心中。若罪得赦免是件美事,团契相交就更美;若已经尝过神的手在我们身上沉重(4节),就应当懂得欣赏祂的轻抚,并寻求这样的经历。AV 的译文很出名:“我要以眼目引导你”,意指我们对祂目光的回应,但这译法不正确,不过在的确有类似的思想,仆人专心看主人手动作的信号。此处的重点则为神高度警觉与亲密的看顾,……定晴在你身上;我们当有的回应记在第9节。

9.这幅生动的图画,以对比的方式将第8节所强调的听话合作刻划出来,这是神用心良苦,想从我们得着的反应(;因为至于骡马,无论用什么方法对待,总不可能用劝戒来带领,要带动它,一定要施加压力。用马来形容桀骜不驯,比著名的迷羊之喻有力:“他们各人转奔己路,如马直闯战场。”不过,第9节第三句的真正用意甚难捉摸。直译为“不接近你”,有人以为是指“(否则)他们就不会接近……”(RV),也有人以为是指“以致他们不接近”(RV 小字)。前者比较容易了解,不过 RSV 所译否则它就不能由你掌握,是否算按照此意的正确译法,甚为可疑201

惟一的快乐

头一句话在旧约有许多雷同的经文,但由第3、4节看来,此处乃是一个见证。第10节其余部分何尝不是如此,因为所用的环绕一字,与第7节的动词“环绕”相同(参 NEB,'enfold'……'enfolds')。最后,第11节要人欢呼,也与第7节的应许相呼应,即在敬拜中要将“得救的欢呼”表达出来(7节;见注释);诗人在患难之时,就已经凭信心期待这一刻。

199 Charles Wesley, "Jesus, Lover of my soul".
200 七十士译本和武加大译本也读成此字,只不过母音加得不同,意为“我的喜悦”。拒绝这字的理由,只因它甚少出现,另外有人猜测,其子音是抄写重复之误,将前一字的末尾抄入。
201 真正的困难为,这两种解释似乎都不符合第8节的主题,或嚼环辔头的主要作用。NEB 省略此句,认为是旁边的注解。按它与第6c节(“必不能到他那里”)等相近来看,有可能“不接近你”一语是某一行的残存部分,整行的意思是应许在遭难时必有保护,而原来应属本篇的那一段。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诗三十二篇诗题 训诲诗是用来教训人的诗吗?】

“训悔诗”是个术语,也许是说诗的目的在于使人得智慧或精明,提高人的生存能力或成功机会。

――《灵修版圣经注释》

】「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

这首赦免的诗可能是诗第五十一篇的续集;在诗第五十一篇里,大卫承认他与拔示巴所犯的罪。他在这里却描述那随责罚与认罪而来之赦免的祝福(1~5节 ),其后鼓励别人要寻求耶和华的拯救,而不是固执地拒绝跟随祂(6~10节 ),最后劝勉他们在耶和华里欢欣喜乐(11节 )。“训诲诗”。希伯来文是Maschil,大概指默想或教诲的诗歌。

――《诗雷氏研读本》

“有福的”。多么快乐。参看至3节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传统将本诗列入七篇“悔罪诗”中〇 一四三篇。参六篇题解 ),但从内容看也是一首感恩的见证诗,是信守神的法则、虔诚认罪的人,得蒙赦免后喜乐满怀的献诗。全诗出以对话形式。1至2节为诗人向会众讲述罪得赦免之人的福气;3至7节,诗人向神诉说旧日犯罪、认罪和获得赦罪的经历;8至10节为会中祭司说出神的话,应许引导他,只要顺服,不再蹈覆辙。全诗再以诗人的劝勉作结。

题注中的“训诲诗”指出诗含有教导人正直为善的意思。

――《启导本诗注释》

罪得赦免的幸福。世人都是罪人,惟有蒙神赦免,才能活出真正的生命。诗人根据自己的体验表白罪得赦免后的福乐,劝勉后人享受与主同行的幸福。悔改意味人告白自己的罪、蒙神饶恕,恢复神人关系,开始新生活。人由神所造,离开神就无法有纯全的生活。罪破坏神与人之间的关系。神应许要赦免人的罪,这是保障人借着悔改恢复生命的坐标及前进的方向。本诗与诗51篇有直接关联,大卫以卑鄙手法得到乌利亚之妻拔示巴,后来悔改、罪得赦免后,感受到的喜乐。诗的内容可分为:①得蒙赦免的喜乐宣告(1-2节 );②悔改之前的煎熬,承认罪及蒙赦免(3-5节 );③根据亲身体验的劝勉(6-10 );④劝勉众人都要赞美神(11节 )。

――《圣经精读本》

「快乐」为这些祝福语较恰当的开头,比有福更能表达出神采飞扬的模样。赎罪的观念不宜只用一种比喻说明,恐怕应用失当,所以第一节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图画:举起或移开(赦免 ),和掩住不见(遮盖 )。前者可修正一项错误观念,即以为「遮盖」之意,是将还存在、未解决的事藏起来(这动词在第5a节便有此含义「隐瞒」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引言:诗人先指出一个罪得赦免的人何等有福,他的生命也最有意义。诗人便曾亲身经历过这种被赦罪的福气。

――《串珠圣经注释》

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不算为有罪的: 三次重复同样内容,是希伯来式表达完全的方式之一。前两次表明出于神主观之爱的宽恕;第三次表现神根据客观公义之律的赦罪。

――《圣经精读本》

,5】

诗人把邪恶形容为“过”(反叛 )、“罪”(射不中靶而错失目标 )和“有罪”(行为不当 )。神处理罪的方法是:“赦免”、“遮盖”和“不算为有罪”。

――《诗雷氏研读本》

】「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

这里不再用比喻,而是教导我们得蒙称义与实践真理之事。引用此节,指出算此一重要字的含义为:若神视我们为义人,这乃是祂所赐给我们的礼物,与我们所应当得的无关;该章其余部分,是运用所使用的同一个字,藉其上下文来教导我们:这份礼物惟独用信心来接受。本节的末了既强调真诚(译注指和合本的「心里没有诡诈」 ),就摒除了我们可以「继续犯罪,使恩典显多」的观念。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

“骨头”是身体枯朽后剩下的部分。“骨头枯干”极言人生已陷绝境。

――《启导本诗注释》

大卫“闭口不认罪”(没有马上承认自己的罪 )的时候,神便在身体和情感上惩罚他。“精液”。生命力。

――《诗雷氏研读本》

诗人曾因犯罪感到被压,不堪负荷,故向神认罪,并得到宽恕。

――《串珠圣经注释》

人与人闹别扭时,身心也可能发生如此剧烈的不安──却仍执拗不改。大卫身心的反应或许异常激烈,但像他一般顽固的人却比比皆是。然而,下台阶之后放轻松的心,以及迎面而来的恩惠(5节 ),使所付的代价显得微不足道。这几节经文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明白所提到的悲剧,因着基督徒不肯顺服,他里面便产生压迫感;就和这里描述的一样;这就是神审判的运作过程。

──《丁道尔圣经注释》

】「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

神的刑罚在他身上,沉重异常。他像草木在夏天的炽热中水分消尽而枯萎。“精液”亦作“精力”,原文有“水分”之意。

――《启导本诗注释》

「精液」:原是「湿气」。

他的精力完全消失,像湿气在炎夏全被蒸发。

――《串珠圣经注释》

如同夏天的干旱: 因太阳曝晒,干涸的巴勒斯坦旷野,比喻不肯悔改之人的灵魂。

――《圣经精读本》

】「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细拉」

他认罪,神便饶恕

――《诗雷氏研读本》

不隐瞒: 如1节所说,惟有神能遮掩人的罪过,应当向神坦露一切

――《圣经精读本》

】「为此,凡虔诚人都当趁你可寻找的时候祷告你,大水泛滥的时候,必不能到他那里。」

「大水泛溢」:象征最厉害的灾祸,甚至有灭顶死亡的危险。

――《串珠圣经注释》

当趁你可寻找的时候: “时候”不是指神的空暇,是指人的灵魂有所准备的时机。神一直在敞开胸怀等候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的灵魂诚实,机会便会到来。

――《圣经精读本》

大多数现代译本,将第6b节作了修改,译为在痛苦之时(at a time of distress ),如此一来,与前一段的衔接就模糊了。希伯来经文(有七十士译本、武加大译本等支持 )为「在寻找之时」,亦即「在你可能被找出来之时」(和合本、AV、RV ),就像,那里也是提到,要趁还有机会的时候,离弃罪恶归向神。那儿强调的是施恩之日,但这儿则强调危险之日,所用的词汇,与查理.韦斯利受感动所写的圣诗相近:「可畏暴雨夹狂风,波涛滚滚势汹汹;恳求主将我隐藏……」这里所提修改的努力,所欲除去的困难,主要是在提到大水之前有一连接词 raq,这词通常的意思是「惟独」或「然而」。但是在有些地方,它有「必定」的意思,最明显之处为,而这意思在此处很合适(参 AV、RV )。所以本节可以译为「……在?可寻找的时候祷告?。当大水泛滥的时候,必定不会淹到他那里。

」──《丁道尔圣经注释》

能赦免人过犯的神是可以信赖的神,应趁可寻见的时候寻找祂,把自己交托。“大水泛滥”指恶劣环境迫人,但信靠神的人却有乐歌环绕。

――《启导本诗注释》

诗人接着指出他蒙恩后的感想:无论属神的人遇到甚么困难,都应向神祈求,神必会拯救。

――《串珠圣经注释》

】「你是我藏身之处,你必保佑我脱离苦难,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细拉」

四面环绕: 指“围绕笼罩”,意味因神的保守,颂赞自然溢出,人被喜乐之歌包围。

――《圣经精读本》

大卫第一个反应,是与人分享他的发现(6节 )。现在他再度转向神,而这时他似乎察觉,周围有一群兴高采烈的敬拜者围着他──因为不需要像 RSV小字的作法,把得救的欢呼(或大声欢唱 和合乐歌 )删除:在希伯来经文中,这字放得很妥当。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诫你。」

这是耶和华对大卫的回答,透过他也向我们说话,因为第9节的命令乃是复数。此处要求当有受教的心,既然这是从神而来的话,就使得第1~5节的功课,更积极地铭刻在人心中。若罪得赦免是件美事,团契相交就更美;若已经尝过神的手在我们身上沉重(4节 ),就应当懂得欣赏祂的轻抚,并寻求这样的经历。AV的译文很出名:「我要以眼目引导你」,意指我们对祂目光的回应,但这译法不正确,不过在的确有类似的思想,仆人专心看主人手动作的信号。此处的重点则为神高度警觉与亲密的看顾,……定晴在你身上;我们当有的回应记在第9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人且复述神赦免他时所说的话:神应许引导他,只要他顺服和听教。

――《串珠圣经注释》

说话的人是大卫,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教导别人。

――《诗雷氏研读本》

】「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他,不然,就不能驯服。」

“骡马”因为无知,所以须用嚼环等来管住。

――《启导本诗注释》

无知的骡马: 人不能像牲畜那样,被强制、牵来牵去,人有神的形像,当主动到公义、慈爱的神面前。

――《圣经精读本》

这幅生动的图画,以对比的方式将第8节所强调的听话合作刻划出来,这是神用心良苦,想从我们得着的反应;因为至于骡马,无论用什么方法对待,总不可能用\cs9劝戒来带领,要带动它,一定要施加压力。用马来形容桀骜不驯,比著名的迷羊之喻有力:「他们各人转奔己路,如马直闯战场。」不过,第9节第三句的真正用意甚难捉摸。直译为「不接近你」,有人以为是指「(否则 )他们就不会接近……」(RV ),也有人以为是指「以致他们不接近」(RV小字 )。前者比较容易了解,不过 RSV所译否则它就不能由你掌握,是否算按照此意的正确译法,甚为可疑。

──《丁道尔圣经注释》

】「恶人必多受苦楚,惟独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

所用的环绕一字,与第7节的动词「环绕」相同(参NEB 'enfold'……'enfolds'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劝勉旁观者倚靠神:好被神的慈爱包围保护。

――《串珠圣经注释》

】「你们义人应当靠耶和华欢喜快乐.你们心里正直的人都应当欢呼。」

都当欢呼: 慈爱、赦免的神,使罪人得蒙赦免,得到永恒的幸福。圣徒应当脱去罪的重担、良心的痛苦及刑罚的恐惧,过着喜乐的生活,用新歌赞美神。

――《圣经精读本》

要人欢呼,也与第7节的应许相呼应,即在敬拜中要将「得救的欢呼」表达出来(7节 见注释 );诗人在患难之时,就已经凭信心期待这一刻。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32篇 )】

1祷文的第一句话与下面所说的有什么关系?

2「虔诚人」(6 )是指没有犯过罪的人么?他的智慧在那里可见?

3诗人的罪得蒙神赦免时,他有什么反应?

4你是偏行已路、自以为是的「无知的骡马」,还是顺服听教,寻求神指引的人。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得赦其罪,真是有福!我是有福的人?我是吗?我罪如何获赦?】

神愿意赦免罪人。赦罪是神慈爱性格的一部分。神向摩西宣告了赦罪,向大卫启示了赦罪;神又通过耶稣基督戏剧性地向世界显明了赦罪。这些经节揭示了神赦罪的几个方面﹕赦免罪,遮盖罪,不数算我们的罪。保罗在 8节中引用了这些经节,阐明了我们通过相信基督就可以得到这样的赦免。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所有的全献上】

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卖了一块地,把一部份收入(可能使绝大部份 )奉献出来作为圣工的用途。这件事本身并不是罪恶。他们原无义务把所有的钱都捐给使徒。彼得说:「田产还没有卖出,原是你的(你原不必去卖田产 );卖了以后,钱也是你的?」他们的罪在那里呢?乃是因为他们欺骗圣灵,说那些是卖田产全部的收入,事实上他们自己留下了一部份私用。他们要别人知道他们的慷慨,误以为他们捐出了全部,然而,神鉴察人的内心,揭穿了他们的骗局。

你我不也是常犯同样的罪吗?我们唱:「我所有的全献上」的颂歌,但仍有一些是我们不肯奉献的。我们唱:「我灵与主完全契合」,但内心却憎恶一位主内的弟兄。我们时常唱:「耶稣领我」,事实并不接受主的带领,而坚持己见。假如我们唱:「除了这样和那样,其余全献」,罪要轻一点,也比较诚实、坦白。

一个母亲教导她的小儿子祷告:「主啊,凡我所有全献给你。」小孩一字一字跟着说,但竟多加一句:「我心爱的鹦鹉除外。」让我们学习这位孩子,不要把自己看得比实际上的自己更好。有位牧师说:「你不偿所许的愿,倒不如不要许愿。

」——M.R.D.——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诚实的信靠】

「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

你我可以尽心尽力帮助一个人,也不求甚么报偿;但最后发现他对你并不诚实,你将多么失望!或有人欠你钱,说是无力偿还,你就免了他的债;后来却发现他有足够的钱借给人,却用强逼讨,对这种不诚实无义的人,你又怎样想法?

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
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
这人是有福的。

人不论怎样努力,总不能称义。圣经说:“原来床榻短,使人不能舒身;被窝窄,使人不能遮体。”人为的宗教,就是这样不能遮蔽自己,不能给人心灵的平安。
当始祖犯罪以后,就躲避神的面,想要遮盖自己的赤身露体,“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当耶和华呼唤那人的时候,他还是不敢见神的面,藏身在园里的树木中。神寻找他,对他说:“你在哪里?”他却说:听见神的声音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为甚么亚当这样说呢?他不是辛苦劳力,编制成无花果树叶的裙子吗?人类首创发明的新衣,穿起来应该得意才是;为甚么还感觉赤身露体,以至不敢见神的面?原来人的宗教就是这样;想要遮盖自己的羞耻,却遮盖不来。天起凉风的时候,树叶就干枯破碎。因此,必须“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用皮作衣服,必须要杀牲流血;若不流血,就没有遮盖的衣服,给人蔽体御寒。同样的,人犯罪蒙羞,不能见神的面;“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只有靠着唯一的主耶稣,神的真羔羊,为我们的罪舍命流血,惟独信祂,才得神不算为有罪,而称为义。
人绝不能作甚么而得称义,但必须知道自己完全无望的情形,承认自己的罪,而求神赦免。诚实,是祷告的必需条件。“假意作很长的祷告”,不必说蒙神应允了,既不能除罪,也不能减罪,只能成为“受更重的刑罚”的原因。不论怎样诡诈的人,都希望别人以诚实待他。我们世人虽然不好,但至少会注意诚实的品德,信实的神,更加不能容忍人的诡诈了。在全知的神面前弄假,是可笑的愚昧。
心里没有诡诈,才可以称义蒙福。

── 于中旻《诗笺记》

认罪】

中世纪时于欧洲有一虔诚的基督徒,平时奉公守法,在家中为模范丈夫,为人平易近人,人人称赞,好施睦邻,不幸,一日不慎堕入外遇情调,而被当时社会判为「奸淫罪」(Adultery ),而以英文「A」字烙印于额上。这是最不名誉、最羞耻的印记。这人被释放后,痛改前非,立志重生;一切行为比以前更善良,且得到妻子谅解,与社会人士的赞赏;久而久之,他额上的烙印「A」,被人忘记是其罪号;自然而然,人人称他的「A」为「天使」(Angel )的「A」。

认罪好像一个人吃了毒物,医生急急的要他吐出,这乃是急救首要的方法。罪在人心中是一种隐毒,使人「终日唉哼」,并且使人身体受苦,而「骨头枯干」。罪在人心中如火烧,如同传染的瘟疫,如同流脓的恶疮,在心里痛痛的作怪。良心是罪的警报钟,又如同人身上的神经系统,身体有了伤或有了病,那些神经系统就叫人痛起来。人的良心一责备,要马上承认自己的罪,才能蒙神的赦免,心中才有平安。所以约翰传道的第一句,乃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启示录二~三章,圣灵也告诫七间教会,叫他们要悔改。

有个故事说,在澳洲游泳的地方,都设了一个很高的瞭望台,时时刻刻有人在台上瞭望,若见到鲨鱼来了,瞭望者便击打大钟,叫游泳的人急速回到岸上。有一天,钟声急鸣,众人都回岸上,只有一个人完全不理,反向外海游,岸上的人都为他着急,于是有人用沙石向他乱抛,并打手势,叫他快快回来,等他回到了岸上,知道了众人的美意,才向众人解释说,他是耳聋,听不见钟声。

耳聋虽非严重的病,但可能致人死命。人若不顾真理,认罪悔改,岂不危险所致,不但身体死亡,连灵魂都要下地狱。

一部机车的功能与价值,不只在于马力与发动机,更重的是要有敏锐的煞车器,不然必会肇祸,人生不正是如此吗?自古以来多少人的失败,不就是由于不懂得控制自己所引起的吗?「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可见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于台中市火车站,有一基督徒经营的南华大饭店,于每一房间都以压克力招牌标示:「敬启者:本饭店为遵守政令,维护顾客安宁愉快,除充实设备,服务力求完善外(红字为警告绝对禁止服务人员代客人介绍娼妓 或其他不法行为 ),违者不分职位一律开革,恳请贵宾惠予爱护支持,无任感谢。南华大饭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谨启。」笔者曾投宿受感而曾索取一招牌为见证。

笔者前于培元中学担任老师、导师,而于假期家庭访问于埔里地区之学生,为不受招待而投宿旅馆;殊不知,晚上来了些招呼,问需介绍小姐否?而我以装傻,不必小姐服务,自己服务即可,馆方服务生讥笑我笨蛋,此时老板娘来了,请它们详细看身份证,不要乱来找错物件;她们才道歉了事。

——林政杰《诗的讲章》

放下包袱】

“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
某地教会在一次奋兴会中﹐圣灵动工﹐不少人受感动。在听众之中﹐有一名小偷﹐当他听到罪恶的结局时﹐不由得受感动愿意悔改信耶稣﹐会后到台前请牧师替他祷告﹐自己也在神面前认罪说﹕“阿﹗我是个大罪人﹐不该偷人的牛撅子﹐求主赦免。”祷告完了﹐心中未得平安。第二天会后他又上台认罪﹕“主阿﹗求你赦免我的罪﹐因为我偷过人家的一条牛缰绳。”但是心中仍不平安。第三天会后再到台前认罪说﹕“主阿﹗求你赦免我曾偷人家的一只大牛的罪﹐我要设法赔偿。”他这次认罪祷告以后﹐心中才有如大石落地﹐立刻得到完全的平安﹐原来他偷牛的时候匆忙﹐顾不得解开缰绳﹐连撅子拔起﹐带着缰绳﹐牵牛就跑。他头两次所认的罪不彻底﹐只认鸡毛蒜皮的小事﹐圣灵不放过他﹐直到他在主耶稣面前彻底投降认清过去所有的罪﹐才得到真正的赦罪平安。

──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基督徒都说人有罪,要认罪,但只说我认罪就可以了吗?】

甚么是认罪?认罪就是我们认同神,认识到神正确地宣告了我们所做的是罪,我们有犯罪的欲望或犯了罪,是错误的。这就坚定了我们弃绝罪恶的决心,更有信心地跟随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走的路。」

主说:「学我」,实在再没有像祂那么好的教师,没有任何比祂的学校更好,我们站在学校教师的门口对祂说:「我所不知道的,你可否教导我?」祂必乐意接受我们的请求。祂的方法与我们的大不一样。在基督的学校只有一位老师,大家只读一本教科书,学生从高班读起,越读越低。学生的程度越有进步,就读的时间越长,越祷告无知。这学校没有假期,却每日都是圣日。这学校的课程继续不断的,学生可以回家,他们一到家,奖赏就给他们。

我们所受教的,也不近在于个别的教导。我们正在一条不熟的路上旅行,需要指引。这与一般旅游不同,不能从朋友处概略地得到一些资料,就可以明了了。这位向导必与我们在一起,以眼目来教导我们不致走错,祂随时警告我们,我们要注意祂的眼神指示。

所以我们多么需要敏锐的感觉,定睛、侧耳、注意祂的低语、蛩声。马驴尚且需要嚼环,我们的心更需要主旨意的指引,我们要愿意知道,也实在该留心,然后认定方向,勇往直前。

──迈尔《珍贵的片刻》

神要指示我当行的路,我要神指示吗?我真心要吗?】

神把一些人描述为马和骡子,是因为他们非得用嚼子和辔头来控制不行。他们不要神对他们的一步步带领,宁可顽固地离开他们惟一正确的选择。神要使用他们的话,就必然要管教和惩罚他们。神引导我们的时候,渴望用的是慈爱和智慧而不是惩罚。神要指给我们最好的道路。写在神的话语中的劝勉我们要接受,不要让我们的顽固导致我们不顺服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保守】有神为良师,不可像骡马的无知,心中顽梗;否则需要嚼环和辔头,控制骡马冲下悬崖。:「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

据加拿大一位专家考证,使罗马帝国崩溃的是铅毒。报导说,根据加拿大国立水质研究协会人员杰洛姆·努利亚格的研究,罗马帝国历代皇帝都嗜酒如命。而当时酒壶用的是铅壶,盛装菜肴的有的是铅盘,水管也是铅质。因之,罗马皇帝每天铅的摄取量,比现代美国人多了七倍。努利亚格指出,主宰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都患有痛风、失眠,精神异常等症状,而那些症状,都是由于慢性铅中毒所造成。因此努利亚格认为,使罗马帝国崩溃的是慢性铅中毒。

铅具的使用会慢性中毒,身心受影响而摧毁,如果不亲近神,岂不也会逐渐亲近魔鬼而受其影响吗?那如何亲近神呢?不可停止聚会,不忽视祈祷灵修的生活,亲近并隐藏于基督里。

——林政杰《诗的讲章》

许多时候,我们好像那无知的骡马,不懂得神的旨意,逼得神只好用环境把我们圈到顺服的地步。不要轻看环境的安排。许多时候,虽然我们好像是作了无知的骡马,并不光荣,但是能被勒住,也就是最大的光荣。

】在公元前四十四年三月十五日,罗马著名的独裁者西泽要到上议院去开会,当天早上,他的夫人走来警告说,前一天晚上,她作了一个恶梦,梦见丈夫仿佛被人行刺,满身流血。他的儿子卜禄多是西泽的宠儿,来到他家想伴着西泽到议院去,他的妻子为了怕丈夫横遭不测,千方百计拦阻他不要去。卜禄多诈言若他不到议院去,会使议员们扫兴,并且还说:「不该等到夫人发了梦,然后才去尽义务。」西泽终于去了。但他刚抵达庞贝纪念像前,他的政敌们就挥刀一拥而上。西泽这时也拔刀以寡敌众,正在酣战之际,突然在凶手间发现了他的宠儿卜禄多,这一下子,他心中感到无限的创痛说:「卜禄多,我的儿子!难道你也来了……。」他哀伤过度,手足无力,竟无心争战,遂用披肩裹着自己的头,任由凶手下毒手,西泽身上中二十三刀,倒下气绝。一代英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基督徒的灵命长进,必受「教导」、「指示」和「劝戒」这三件事的管教。恶人的顽硬,他们被神管教,正似骡马一样;否则,恶有恶报,从罪恶中必收罪恶的果子。

有一位年老的信徒,他的孩子给他诵读这诗后,这老年人向年轻儿子说:「你要慎记这篇神的话,我年幼时念的时候相信它,现在年纪老迈,感谢神,神是真实可靠的,保守它,必得福气。」这些就是大卫的认罪,得蒙神赦罪,保守蒙福的见证。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三十二篇】

福特汽车公司的老工程师威廉·布朗当他退休后,根据他平生统计所得,发表汽车肇祸主因,是由于驾驶人心不在焉所致,而其「心不在焉」的主因以下列为主:老人醉心于年轻姑娘。青年人动脑筋弄钱。女人嫉妒别人。这一理论不是官方与科学化之统计,然而却表达了一个事实——车祸之发生,乃在于心灵上之不健全。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车祸的发生都可能是驾驶员醉了,不过所醉的不一定是酒。

实际而论,每个人都是「驾驶员」,而所驾驶的是「自己」。这一个自己比火车、汽车,甚至飞机、火箭更具破坏力。一个人他如果有高度的知识及技术,那就如一辆马力特别大,机器特别新的汽车。他如果财势雄大,在社会中稍居地位,那更像从高坡往下滑冲的货车;驾驶员若不谨慎,或有一点醉意,无论醉的是什么,很容易闯下弥天大祸害人害已。

奥古斯丁最喜爱这诗,他念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流出眼泪来。当他年老体衰的时候,不能起床,把本篇刻写在他卧室床边墙上,并写道:「知道自己是罪人,这是悟性的开端。」以提醒自己每天需要神,以便朝干夕惕,勉作完人,如此在痛苦之中,因诵读此篇就得了很大的安慰。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三十二篇 得神赦免的心,真是乐得无比!】

结合第51篇来读本篇就会发现﹕两者都是悔罪诗。大卫在这里表达了被神赦免的欢乐。神已经赦免了他对拔示巴和乌利亚所犯的罪(参撒下11-12 )。这是另外一首悔罪(悔改 )诗,作者向神认了罪。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