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 「(神人摩西的祈祷。)主啊,祢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
2 「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祢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祢是神。」本篇可能是年老的摩西在快要行完旷野的路程时写的,可能是诗篇里最古老的诗歌。摩西在诗中颂赞神的永恒(1-2节 )),承认人的脆弱(3-6节 ))、罪性(7-8节 ))和短暂(9-12节 )),仰望圣约的恩典(13-17节 ))。 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四十年,居无定所。但即便在神震怒的三十八年里,祂还是作自己百姓安息的「居所」(1节 )),从来没有停止吗哪的供应和云柱火柱的带领。今天,信徒也像以色列人被分散在世界、在地上寄居,但也正像神向以色列人所应许的:「我还要在他们所到的列邦,暂作他们的圣所」(结十一16 ))。只要神与我们同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是我们可以安息的「居所」。 在旷野飘流的四十年里,摩西眼看着与他同出埃及的那代人一个个倒毙在路上,包括他的哥哥、姐姐和亲朋好友,这在人看是何等的凄凉。但摩西的生命与永恒的神联合,所以他不是环顾周围、感慨人生,而是仰望「从亘古到永远」(2节 ))的神,在浩瀚无际的时空中能得享安息和盼望。 诗篇第四卷从九十篇开始,一直到一百零六篇,与摩西五经第四卷民数记相对应。在这一卷里,我们能看见神百姓的天路旅程。
3 「祢使人归于尘土,说:你们世人要归回。」
4 「在祢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
5 「祢叫他们如水冲去;他们如睡一觉。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
6 「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与永恒的神相反,罪人终有一死,肉体要「归于尘土」(3节 )),「灵仍归于赐灵的神」(传十二7 ))。罪人若永远不死,就成了不死的社会癌细胞,这是最可怕的事。而神「使人归于尘土」,既是对罪恶的咒诅(创三19 )),也是使罪人回转重生的门路。 人即使像玛土撒拉那样活到九百六十九岁(创五27 )),在神看来,只不过是「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4节 )),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时间在永恒里毫无意义,人活得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神面前有意义、在永恒里有价值。 「一更」(4节 ))大约是四个小时。古代以色列人将一夜分为三更:日落到10点、10点到凌晨2点、2点到日出。 自从亚当犯罪以后,人就与永恒生命的源头断绝了关系(创二17 )),人的生命就成了: 「如水冲去」(5节 ))、从出生就开始死去的生命,生命的每一天都会带着我们更加接近死亡。 「如睡一觉」(5节 ))、南柯一梦的生命,无论梦中有怎样的荣华富贵、功名霸业,最后都会被死亡唤醒。 「如生长的草」(5节 ))、短暂无常的生命,虽然早上看起来青绿喜人,晚间就会被割下枯干,失去一切美容。
7 「我们因祢的怒气而消灭,因祢的忿怒而惊惶。」
8 「祢将我们的罪孽摆在祢面前,将我们的隐恶摆在祢面光之中。」起初按着神的形象被造的人,今天却面临必死的结局,是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 )),堕落的罪人已经落到神的咒诅之中(创二17 ))),人的衰老、疾病都是神「忿怒」(7节 ))的结果。但神并不希望人死亡(结十八31 )),祂的救赎计划,就是要把人恢复到祂起初创造的旨意里去。 在神的鉴察面前,地上一个义人都没有(诗十四3 ))、无人站立得住(诗一百三十3 ))。每一个自以为义的人,外面的「罪孽」(8节 ))和里面的「隐恶」(8节 ))都清清楚楚显明在神的「面光之中」(8节 )),丑陋不堪,以致我们会像约伯一样「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四十二6 、结三十六31 ))。
9 「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祢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
10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绕行的三十八年,活在神的「震怒之下」(9节 ))。他们从加低斯起行(申二14 )),过了三十八年还是回到加低斯(民二十1 )),所以「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9节 )),不被神记念。 以色列人因为没有专心跟从神,出埃及时二十岁以上的人都不得进入应许之地(民三十二11 )),只有专心跟从神的约书亚和迦勒可以进去,而他们也要等到八十岁左右。人若不行在神的旨意里,活得再久,也不过是延长了「劳苦愁烦」(10节 ))的年日;因为旷野绕行的人生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10节 )),进不了迦南、得不着安息。
11 「谁晓得祢怒气的权势?谁按着祢该受的敬畏晓得祢的忿怒呢?」
12 「求祢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林前二14 )),亚当的后裔即使在旷野绕行了三十八年,也没有「智慧的心」(12节 ))悔改回转、按着神「该受的敬畏」(11节 ))来敬畏祂。因此,神救赎人的方法,不是改良亚当后裔的肉体生命,而是让旧人倒毙旷野(民十三32 ))、领新人进入迦南。 活在肉体里的人总是老得很快、却成熟得很慢;而「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二15 )),是因为圣灵赐给我们「智慧的心」。因此,信徒应当求圣灵「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12节 )),否则人生还会在旷野「发芽生长」(6节 ))、在旷野「割下枯干」(6节 )),结局是倒毙旷野、「归于尘土」(3节 ))。只有专心跟从神的人,人生才不会在旷野绕行,而是跟定云柱火柱进入迦南的安息、进入基督的丰盛。
13 「耶和华啊,我们要等到几时呢?求祢转回,为祢的仆人后悔。」
14 「求祢使我们早早饱得祢的慈爱,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
15 「求祢照着祢使我们受苦的日子和我们遭难的年岁,叫我们喜乐。」「后悔」(13节 ))原文是「遗憾、怜悯、同情」,指求神用怜悯代替惩罚,在本应惩罚的时候施恩。「为祢的仆人后悔」(13节 )),正是摩西曾经两次向神祈求的(出三十二12 、申三十二36 ))。 「早早」(14节 ))原文是「在早晨」(英文ESV、NASB译本))。 「慈爱」(14节 ))原文是「不变的爱」(英文ESV译本)),并不是指无缘无故的爱,而是指「守约的慈爱」(撒下七15 ))。神「守约的慈爱」,是旷野绕行的百姓在神的「震怒之下」(9节 ))仍能求神怜悯、恢复安息的唯一根据。 「一生一世」(14节 ))原文是「全部的日子」(英文ESV、NASB译本))。 「祢使我们受苦的日子和我们遭难的年岁」(15节 )),指以色列人在旷野绕行三十八年的日子。 神管教和试炼祂百姓的目的,不是为了败坏人,而是为了造就人:「那耕地为要撒种的,岂是常常耕地呢?岂是常常开垦耙地呢」(赛二十八24 ))?虽然神的「震怒」(9节 ))如同漫长的黑夜,但祂对立约之民不变的「慈爱」,必如清晨来临。今天,只要我们顺服十字架在自己身上的拆毁,神管教和试炼我们的结果,必然使我们的生命被改变,不但得着超越环境的「喜乐」(15节 )),更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四17 ))。
16 「愿祢的作为向祢仆人显现;愿祢的荣耀向他们子孙显明。」
17 「愿主——我们神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愿祢坚立我们手所作的工;我们手所作的工,愿祢坚立。」往事已过,站在迦南地的边缘,摩西不是沉湎于往事、哀叹上一代的失败,而是满有信心地盼望神的「作为」(
16节 ))和「荣耀」(
16节 )),盼望立约之民的下一代能照着神的应许进入迦南。3-12节所陈明的人生苦短和失败,只不过是显出立约之神信实守约的「作为」和「荣耀」。
亚当的后裔已经全然败坏,一生不管如何努力,「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
9节 ))。因此,信徒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通过奋斗实现自我价值,而是让「我们神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
17节 )),使我们「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林前三18 ))。这样,我们才能活在祂的恩典里,「我们手所作的工」(
17节 ))才能被神「坚立」(
17节 )),让本来「劳苦愁烦」的工作,能够荣神益人、在永恒里有价值。
《普世欢腾》的作者、被称为英国圣诗之父的以撒·华滋(Isaac Watts、
1674-1748年 ))根据本篇写成了《神是我们千古保障》(Our God、 Our Help in Ages Past)),在英国素有「第二国歌」之称,在国家庆典时颂唱、在危急存亡之际也颂唱。这首歌也是我们随时的帮助,无论在什么处境里,都能带给我们出人意外的平安。
上图:1941年8月14日,当轴心国称霸欧亚的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上发表大西洋宪章(Atlantic Charter),给被纳粹占领的国家带来了盼望。他们在舰上参加主日崇拜时,颂唱由诗篇90篇改编的圣诗《神是我们千古保障》(Our God, Our Help in Ages Past)。同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神是我们千古保障》也是丘吉尔葬礼上的圣诗。
第四卷 千古保障(Ⅰ )(九十1) 华滋(Issac Watts )有一首诗,人们称誉它可能是在英语中最好的诗,就是用了今日研读之经文的头几句作开始。它是基于诗中最好的部分写成的。诗九十篇是我们所拥有的诗中唯一的一篇被指为摩西所写的。我们应该记得,一切的神学都是从出三章一至十四节 这段经文开始的,因为在那里,旧约和新约的神,就是全本圣经所描述的神,启示了自己:(一 )祂是‘圣洁’的神;(二 )祂是创造的神。这位神也(三 )透过了祂的言语启示祂自己,祂在火中说话,这即是说,祂在痛楚和苦难中说话,祂在这个世界独有的混沌中说话。(四 )祂‘下来’拯救祂的子民,正如在摩西的日子祂所做的一样。祂常如此行,在二千年前,祂藉着基督而行;在我们的日子,祂透过圣灵的力量做在我们身上。(五 )藉着摩西,祂将慈爱的立约关系赐予以色列;透过这关系,在祂的言语和教导(妥拉Torah )中,祂将自己给予我们。神也期望祂的子民向祂显出顺服、爱和忠诚,以回报祂爱里饶恕的本质。最奇妙的,这位神(六 )答允以一种亲密的态度与我们‘同在’,并且(七 )告诉我们祂‘个人’的名字,作为祂承诺的保证。我们可以这样说,这篇诗有两个极端。一方面,是人生可怜的短暂;另一方面是神永恒的神迹,但我们的诗人在开始的时候就立即将这两极拉在一起了!他一开始就称呼主。他用了神个人的名字雅巍(Yahweh ),这个希伯来字是主这个字背后的意思。他用了这个名字作为他所说的第一个字。他告诉雅巍,虽然有可怕的鸿沟将神与人分开,但是有神与我们──祂可怜的受造物──‘同在’,这是何等奇妙的事。除此以外,他继续说,这个‘见证’可以在世世代代中找到。所以没有任何理由我们今天不能重复在这里起首的奇妙惊叹语,并且将这应用在基督和教会的生活中(申三十三27) ,这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居所,我们知道它是属于神的。因为神永不改变。祂是同一位神,祂造成了(‘艰苦的劳动’ )地和世界,从时间的胎胞中,将它生出来(伯三十八8) 。千古保障(Ⅱ )(九十1) (续 ) 人又如何呢(3节 )?我们的诗人宣告说,你使以挪士(enosh ) 归于尘土──请注意,不是亚当。在神为他生命而设的慈爱计划中,‘亚当’失败了。创世记第四章向我们显示出亚当(人类 )怎样在该隐和拉麦、亚大和洗拉(有男有女 )身上,变成了未被救赎的人,直至今日。他们是自我中心和自私的,没有顾及他们邻居的需要。但是创四章二十六节 继续讲及以挪士的出生。以挪士是另一个表示人或人类的意思的名字,是一个新品种的人,谦卑和诚恳、‘敬畏神的人’,‘求告主名的人’。当然以挪士先生夫人必定不会忘记,他们也与我们普通人一样,需要从罪恶的束缚中被拯救出来。神向所有的人类呼喊说:‘亚当的后裔,要归回家。’以挪士当然已经知道回家是何等奇妙的事情。在诗八篇四节 ,诗人敬畏地凝望着天空,他呼喊说:‘以挪士算甚么,你竟顾念他?’‘亚当’太过自我中心,他不会如此呼喊。但是这篇诗是为立约的众子而写的,这约是神藉着摩西与以色列人所立的。古时的列国,包括充满哲学头脑的希腊人(保罗在林前一章如此说 ),他们都视天空为分隔神与人的东西。在世界上只有以色列宣称,将神与人隔开的是罪。对他们来说,神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假若与神相交能用一幅在伊甸园中共同生活的图画描述的话,那么,就是罪将人类从这一种奇妙的生活中驱逐出来(创三22) 。因此,现在人生活在伊甸园外,在神的忿怒之下。人想到那位甚至知道我们隐恶的神(8节 ),祂可能会将人类全都抛弃,因此人感到惊惶(7节 )、挫败、沮丧。同一节经文指出,神甚至展示这些罪恶,要它们在祂自己面前列队,好像在逐一检阅警察队伍一样,依次将它们指出来。因此我们的罪再不是隐藏的了,它们在你面光之中被探射灯照着,而且被照明了。所以,我们的生命是给罪败坏了,并不是自然腐烂的。意思就是说,因为我们是罪人,当我们到达所划定的时间,那实在是终结了。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呢!第九至十二节提出了一条有意思的问题。大多数人会以科学的观点来解释人不可能逃避的死亡。他们视死亡是人身体自然功能的衰退,直至到达一个终点站。但是诗人所祈求智慧的心(这也是保罗在林前一章所讲的 ),是人明白他将要面对的死亡,是神对他的罪恶和反叛的本性忿怒的结果。他反叛的本质使他在敬畏和惊奇的情形下不能安然站稳,也使他对神厌恶罪恶的思想不禁震惊,这思想完全是希伯来的思想,绝对不是希腊的思想。第十三至十七节,诗人用了一种古时或现代的‘希腊’人都不会想到的方式,来结束他所写的诗,因为现代西方人士已经从神存在,和宗教是不同于迷信等的所有这类观念中,将自己释放出来了。请注意,诗人没有乞求神赐予长寿,更没有祈求生命不灭。在第三节,我们看见神对人说:‘回家吧(回到你原来的地方 ),因为罪将你与我隔开。’但是现在,诗人用同样的说话回答神:‘主啊,回到我们这里。要等多久,你才会改变你对你仆人的计划呢?明天早上吧(不要再等了 ),请用你的慈爱满足(! )我们,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假若这事情发生的话,我们便毋须恐惧死亡了。因为你的慈爱(hesed )比死更坚强。’(歌八6) 最后,他为四件事情祈祷:(一 )使我们心中的喜乐的总和与我们遭难的总和相等;(二 )现在就使你的爱向我们──你的仆人显明;(三 )也不要忘记我们的子孙──肯定地,要让幼小的子孙也能经历你的约。让你的作为向你的仆人显现(被你仆人‘看见’ )。耶稣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约五17) 神的作为,首先是创造天地和其中所有的,包括人类。其次是重新创造,造出新天和新地来,也再创造出新的男女来(赛六十六22) 。你曾应许我们如此行,拯救我们脱离罪恶和死亡的权势。现在就向我们和跟随我们的人如此行吧!诗人接着祈求:(四 )让你的喜悦(译者注:和合本译作荣美 )、你的恩慈、你的荣美,促使我们达成你的旨意。在钦定本中译作‘荣美’,比标准修订本的喜悦更好!因为恩慈是美的。有人偶然听到金查理(Charles Kingsley )在病危时不断低声地自言自语:‘神是何等荣美,神是何等荣美!’这样,我们毋须对不能够避免的死亡再说惧怕了。这位永生、充满着怜爱、仁慈、恩典和荣美的神,藉着祂饶恕的爱,在我们身上创造了祂丰盛的生命。这种荣耀的力量甚至战胜死亡。--《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诗第九十篇 卷四:诗九十至一○六篇 第二、三卷诗中,大部分都与圣殿诗班的名字相连,本卷虽然没有这个特色,但其中大半皆为会众的崇拜而写(请注意九十二篇与一百篇的标题:“安息日的诗歌”;“感谢祭之诗”),亦成为基督教会常用之颂赞文(九十五、九十八、一零零篇)与诗歌(如:根据九十、九十二、一零零、一零三、一零四篇而作)的来源。除非我们接受诗中每一篇都与宗教仪式相关的看法,否则的话,便可同意克巴确克的观点427 ,大体而论,视诗第一卷(一~四十一篇)为倾向个人性,第二、三卷(四十二~八十九篇)为国家性,第四、五卷(九十~一五零篇)为仪式性,即,与平时聚会中的赞美有关。 第四卷对神的称谓,主要是耶和华428 。大部分诗皆未列出作者之名;惟指明第九十篇为摩西之诗,第一○一、一,三篇为大卫之诗。
427 Kirkpatric祂,p. lviii.
428 大多数英文圣经,在译“耶和华”时用 LORD,而将希伯来文的“主人”译作 Lord。
第九十篇“神是我们的帮助” 本篇讲论神如何伟大、永存,而人则如何渺小、脆弱;惟有以赛亚书第四十章可与之媲美。不过以赛亚是带来安慰,本诗却十分严肃,因为是在受管教,然而最后一个祷告使云雾尽散。从一个角度而言,创世记第一至三章可与本篇相伴来看,诗人显然是在默想那段经文;而这一点也与标题神人摩西甚为切合(至于作者的问题,见导论,48页)。 我们这时代比较不多思想死亡与审判,但从前在举行葬礼时,总是指定要读本篇(与林前十五章);这篇诗再三复述死与生的事实:生命此时若显苦涩,当知让它受伤,是为要带来医治。华滋(Isaac Watts)的意译:“神啊,亘古以来淌俏颐堑陌镏”,使得本诗足以适用于任何危机之中。 亘古常存的神(九十1、2) 本诗的这段开头,视神为我们的神,与结尾前后一致;对漂流无定且短暂的人生而言,神的永恒性不但正成对比,而且也是我们的答案。中间的几段将展现这幅图画的阴暗面,显明我们是隶属于受审判的族类;但是本诗的开始与未了,并没有提到这个事实。 1. 本节中的主,是头衔(见八十六8 的注释)。因此,这里不单以神为我们的荫庇,也承认祂的主权:祂固然属于我们,可以安然享受,我们也属于祂,当听命于祂。居所( ma{`o^n ),七十士译本及武加大译本读为“避难所”( ma{`o^z )。两个意思都通,但是本诗既强调人类的无根,“居所”比较相配,而摩西的祝福中,也曾用到这个比喻:“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申三十三27) 。七十一3 的祷告(按 AV 而非 RSV),使这个真理活化在生命中:“淌俏椅裙痰木铀,我可以不断住在其中。” 2. 这一节中间那行,可以有两种译法。第一种按字面译,“或在你经历地与世界的生产之苦以前”这个比拟很生动,但是却不像以色列人的思想,因圣经坚持认为,神与祂创造之工截然不同429 。第二种(参安德生)为:“或在地与世界(与他们一同)受生产之苦以前”,意即,造成诸山以前(参,一零四8 ;又参,伯三十八8 ,海似乎是从地的子宫冲出)。神上古以来的威严是本节的主题;接下去的诗文显示,这威严固然令人恐慌,却也有安抚的作用。 朝生夕亡的人(九十3~6) 虽然尘土与创世记三19 不是同一个字(“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但回归的观念(归于),几乎可肯定是指亚当所受的咒诅,而且也用一个动词430 。下文强调人生的短暂,乃因神的忿怒之故,原因就在此;不过第7节以后才会谈到这主题。本段最让我们注意的,则是人生苦短;它用一连串令人怵目惊心的比方来表达。 4. 有些犹太人和基督徒根据本节经文,想将人的世代规化成千年为一日计的“一周”。但这样作就是忽略了最后一句,又如夜间的一更,这句话否定了任何死板的解释。这种比方就像以赛亚书四十15 以下的用法:“万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尘。”这种比方将我们的世界放入正确的背景中就是神自己,并将我们的时间置于永恒的布幕中。这让人的骄傲很不好受(本节的用意在此),但因看到神的介入与祂在时间上的安排,又让人心里觉得温暖(这是彼后三8、9 的用意)。 5. 此处比喻快速地变化,给人不安全感与流动不停之感;有些现代译本想将其修饰得较平滑些,因为原文略有困难,但其实并无此必要。扫除(和合:如水冲去),直译应为“用洪水驱除”,如暴雨的冲刷或河流的泛滥。译作梦(和合:睡一觉)的字,直译为“睡觉”,这可以表达死亡(参,七十六5 ;伯十四12) ,但 RSV 等译本的解法可能是正确的。参诗七十三20 ,不过那里是用一般常用的“梦”字。 5b 、6.我们或许认为,早晨一语(5 b节)应当与5a节消散的梦或睡眠相连(参 NEB,“像破晓时的梦”);但按5b节的本文来看,它却是在加强下一节,因为其重复的画面,刻划出初期的兴盛模样,而在这种情况下的夭折,令人加倍失望。两度出现的更新(和合:生长)一字,描绘出早晨原野的清新,意指全人类的状况:不断生长,也不断衰亡。这是圣经很喜欢的一幅图画,参,三十七2 ;以赛亚书四十6 以下;彼得前书一23~25 。但请注意,主耶稣以不一样的角度来看这比喻:马太福音六28~30 。 在忿怒下的人(九十7~12) 这几节的根本思想为:“祂的恩惠乃是生命”,如:三十5 (AV、RV、NEB);现在我们则将看其反面如何。正如第3节所示(见前面注释),此处背景为人的堕落,因此死亡乃是我们所受的审判,而非原初的命定。全世界部在死亡阴影下的事实,不断提醒我们,全人类都陷溺在罪中,而神看此事非常严重。 7 、8.这里显明,神的忿怒无可避免,一则因其猛烈,二则因其公义,所以我们无力可挡(7节),也无理可推(8节)。消灭直译为“完结”、“用尽”;没有剩余的。惊惶是形容军队面临溃败的情景(士二十41) ,也用来描写约瑟的弟兄发现实况时的惊恐(创四十五3) 。我们的隐恶,必定包括我们连自己都欺蒙在内的罪。你面光之中,在此处的含义,见诗十四5 a的注译,所引鲁益师的话。 9. 这节的两行道尽人生的谷底,也以此为另一证据,证明人乃在审判之下。第一行用日已过中天为喻:动词经过用在耶利米书四6 :“哀哉,日已渐斜……”。最后一个字叹息,或低语(不应为“故事”,AV等),表达得更深刻431 ,按本节原有的形式,其效果甚至更强,因带出长期努力却一无所获之感:“我们将我们的年岁带到尽头……”(RSV 小字、RV、PBV)。 10. 上一节所讲的衰败,可叹竟能预测,又不值得拖延。七十岁或八十岁432 ,也许是特意与列祖的岁数作对照,或许第4节的“千年”也影射他们(参安德生)。 11 、12.尽管一切征兆都显示出神的不悦,但除非神让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总不会留意。正如韦瑟所言:“诗人观察到,罪的特性之一,便是人对于道德和罪终极的关系,似乎毫无警觉性,因他们只为眼前而活……”。诗人将自己也列入需要学这功课的人当中。其实他已经学得很好了。除了传道书以外,再没有一处如此严肃地面对死亡的事实,又将敬畏神433 与它明确相连(参传十二章)。 恩典之神(九十13~17) 第1节曾大胆宣告我们与神的关系,这里的祷告也用同样的勇气,祈求神将过去的事全然翻转过来。 13. 神曾斥责人,要人“归回!”(3节);如今人以同样的话呼求神:“归回”(转回)以施怜悯。本节的第二句与摩西之歌相呼应(申三十二36 ,希伯来文),表明神想要作的事,正是他们所求的。 14 、15.434 这里继续使用对比。尽管“我们的日子”,按我们所当受的,“都在陶鹋之下”(9节),但在圣约之中,我们……的日子都可成为喜乐。此处的早晨(和合:早早)为时比第6节长久。顺带一提,第15节只求以喜乐来平衡忧伤,但新约却超过这观念,应许要赐下“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四17) 。 16 、17.第3~12节所陈明的毁灭,与神所作长存而荣耀的事,成了最后、最大的对比。在此我们的子孙可于变迁的世界中得到基业,在此有喜悦之情(17a节;恩惠〔和合:荣美〕译得太无味);在此也使劳苦可能“不至徒然”(参,林前十五58) 。不仅神的工作(痰淖魑)将长存,在祂的祝福之下,我们手所作的工也能坚立。若能够进入这样的祷告和把握之中,那么,即使必须先面对时间、忿怒、死亡等不受欢迎的事实,也是值得的。
429 箴八24、25 ,在物质世界受造之前,神的“智慧”先“出来”,成为神的儿子。
430 人的众子 也可译为“亚当之众子”,但这里并没有特别的强调。
431 T. S. Eliot 所写的诗 'The Hollow Men',结尾也与此类似,不过不可将它视为末世论的指标!
世界将如此结束: 不是欢乐,而是啜泣。 432 threescore (六十) and ten (十) ,...fourscore (八十),这响亮的片语其实是旧英文的遗迹,希伯来文只是简单的“七十……八十”。
433 第11b节很费解,RV 或许正确:“痰姆夼,按照逃Φ玫木次贰薄<矗我们衡量当献上多少敬拜,就等于衡量,若不这么做会遭到的审判。但神要得着的敬畏,是儿子对父亲的情感;见这字在出埃及记二十20 似是矛盾的重复。
434 布理格指出,第15节与摩西之歌在用语上很接近,即都用 y#mo^t[ 与 s%#no^t[ (申三十二7) 。这两种字形都不常见,而前者只出现于这两处。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诗九十1 】「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
在这首最古老的诗歌里,摩西承认神的永存(1-2节 ),人的脆弱(3~6节 ),人类的罪性(7-8节 ),生命的短暂(9~12节 ),并祈求神恩待祂的子民(13~17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全民求告诗。祂的仆人在神的忿怒下过着劳苦愁烦的生活,求神施怜悯、显慈爱,可以一生一世欢呼喜乐。诗人承认罪乃招神忿怒之因,但既不怨尤也未灰心,相信神的慈爱无尽。人生虽短暂,神能使人手作的工流芳后世。
全诗分三部分:1,赞美永在的神(1~2节 );2,述说人生短暂,且因罪而添愁苦(3~12节 );3,求神怜悯,因神为喜乐之源(13~17节 )。
题注中说这是“神人摩西的祈祷”。因此有人认为这是《诗》中最早的诗。一般相信即令不是出自摩西之手,也属一位通常称作“神人”的先知(摩西也在先知之列 )所作;后世喜爱此诗,遂以摩西为其作者。看“本书作者及写作时期”条。
――《启导本诗注释》
“居所”亦作“避难所”。神今天也象往昔一样,是祂子民的避难所。
――《启导本诗注释》
这是一篇团体祈祷诗。「居所」:有古卷作「避难所」。
――《串珠圣经注释》
神的永恒与人生的无常。出15:1-18 ;申32:1-43 也记有摩西的诗,诗中这是摩西唯一的诗。有人怀疑这不是出自摩西之手,但从文体、内容看,确实是摩西之作。写作时期,以色列百姓因不信不得进入应许之地,彷徨在旷野之际,是诗中最古老的一首。是国家性悲叹诗,在国家性受难日献为祷文。诗人经历过不计其数的困苦与惩戒,如今从伤痛中走出来,告白神的永恒性与超然性,恳切祈求神施恩典。谦卑求告与祈祷正是本诗的精髓。分成两个诗段:①神的永恒性与人的渺小软弱(1-12节 );②恳求神施恩典(13-17节 )。
――《圣经精读本》
意味神施予以色列祖先的拣选、恩典,也蕴含所有人惟在神里,才能寻觅到真正的居所与安息。
――《圣经精读本》
本节中的主,是头衔。因此,这里不单以神为我们的荫庇,也承认祂的主权:祂固然属于我们,可以安然享受,我们也属于祂,当听命于祂。居所(ma{`o^n ),七十士译本及武加大译本读为「避难所」(ma{`o^z )。两个意思都通,但是本诗既强调人类的无根,「居所」比较相配,而摩西的祝福中,也曾用到这个比喻:「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申三十三27) 。七十一3 的祷告(按 AV而非 RSV ),使这个真理活化在生命中:「你是我稳固的居所,我可以不断住在其中。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九十1~2 】
祈求的基础:神的永恒是诗人祷告的基础;世界未被造以前、已经存在,且世世代代作选民的避难所。
――《串珠圣经注释》
【诗九十1~4 】
神的永恒性与超越性。当人瞻仰以神威严能力所创造的万物荣耀,都会被神的权威压倒。摩西在感叹人的软弱之前论及神的伟大,正是为了显明神是人所依存,事奉的对象。
――《圣经精读本》
【诗九十2 】「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
未有世界以先就有了神,祂从永远到永远,威严、华美、全能,远超人的想象。
――《启导本诗注释》
「诸山」:选民认为「山」是永恒和坚定不移的象征。
――《串珠圣经注释》
天地尚未被造、时间尚未存在之前,神已是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独一无二的存在。
――《圣经精读本》
这一节中间那行,可以有两种译法。第一种按字面译,「或在你经历地与世界的生产之苦以前」──这个比拟很生动,但是却不像以色列人的思想,因圣经坚持认为,神与祂创造之工截然不同。第二种(参安德生 )为:「或在地与世界(与他们一同 )受生产之苦以前」,意即,造成诸山以前(参 四8 ,又参 伯三十八8 ,海似乎是从地的子宫冲出 )。神上古以来的威严是本节的主题;接下去的诗文显示,这威严固然令人恐慌,却也有安抚的作用。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九十3 】「你使人归于尘土,说:“你们世人要归回。”」
与永存的神(1-2节 )相反,人是脆弱的,而且按照创世记三章19节 的咒诅,他们要归回“尘土”。
――《诗雷氏研读本》
人因犯罪,死亡随之,为尘土所造,仍归尘土(创三19) 。
――《启导本诗注释》
人的有限性、不能逃避死亡的命运皆源于神的命令,是人犯罪的后果(创3:19) 。因此,不能将人间的生老病死视为万古不变的永恒法则(罗5:12) 。
――《圣经精读本》
虽然尘土与创世记三19 不是同一个字(「你本是尘土 仍要归于尘土」 ),但回归的观念(归于 ),几乎可肯定是指亚当所受的咒诅,而且也用一个动词。下文强调人生的短暂,乃因神的忿怒之故,原因就在此;不过第7节以后才会谈到这主题。本段最让我们注意的,则是人生苦短;它用一连串令人怵目惊心的比方来表达。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九十3~12 】
诗人同胞的苦况:人生短暂,转瞬即逝;另一方面,因人所犯的罪,这短暂的岁月是活在神的震怒下,日子还要缩减,且充满劳苦愁烦。
――《串珠圣经注释》
【诗九十4 】「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
人类最长的寿命(玛土撒拉活了九百六十九年 )在神看来不过是一日;祂不像人一样受时间约束,这只是夜间的一更而已。
――《诗雷氏研读本》
在永恒神眼中,千年短如昨天;就象人睡觉时夜间一更那样转瞬即逝。“一更”:希伯来人将夜间分为三更:自日落到10时,自10时至清晨2时,自2时至日出。此处极言其短暂。
――《启导本诗注释》
「一更」:约四个钟头。
――《串珠圣经注释》
神超越时间。在人类生活中,时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神却不受时间的局囿。神超越时间的救赎不胜其数,如一夜杀死18万5千亚述军(王下19:35) ;以色列与亚摩利人争战时,神使日头停留(书10:12-14) ;作为医治希西家王病的兆头,使日影往后退(王下20:8-11) 等事件。
――《圣经精读本》
有些犹太人和基督徒根据本节经文,想将人的世代规化成千年为一日计的「一周」。但这样作就是忽略了最后一句,又如夜间的一更,这句话否定了任何死板的解释。这种比方就像以赛亚书四十15 以下的用法:「万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尘。」这种比方将我们的世界放入正确的背景中──就是神自己,并将我们的时间置于永恒的布幕中。这让人的骄傲很不好受(本节的用意在此 ),但因看到神的介入与祂在时间上的安排,又让人心里觉得温暖(彼后三8、9) 。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九十5 】「你叫他们如水冲去,他们如睡一觉。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
此处比喻快速地变化,给人不安全感与流动不停之感;有些现代译本想将其修饰得较平滑些,因为原文略有困难,但其实并无此必要。扫除(和合如水冲去 ),直译应为「用洪水驱除」,如暴雨的冲刷或河流的泛滥。译作梦(和合睡一觉 )的字,直译为「睡觉」,这可以表达死亡(参 七十六5 ,伯十四12) ,但 RSV等译本的解法可能是正确的。参诗七十三20 ,不过那里是用一般常用的「梦」字。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九十5~6 】
人生在神手中短若新长出来的青草,清晨冒出土壤,酷日一晒,晚间便已枯萎。“割下枯干”亦作“凋萎枯干”。
――《启导本诗注释》
可意译作「你像洪水把他们冲走,使他们有如南柯一梦;又使他们像刚出生的嫩苗青草,早上生长茂盛,晚上却已凋萎枯干」。
――《串珠圣经注释》
将人生的无常比作草的荣华。即使开放极其美丽的花,草转瞬就会凋零。人生亦是如此。
――《圣经精读本》
我们或许认为,早晨一语(5 b节 )应当与5a节消散的梦或睡眠相连(参 NEB 「像破晓时的梦」 );但按5b节的本文来看,它却是在加强下一节,因为其重复的画面,刻划出初期的兴盛模样,而在这种情况下的夭折,令人加倍失望。两度出现的更新(和合生长 )一字,描绘出早晨原野的清新,意指全人类的状况:不断生长,也不断衰亡。这是圣经很喜欢的一幅图画,参,三十七2 ;以赛亚书四十6 以下;彼得前书一23~25 。但请注意,主耶稣以不一样的角度来看这比喻:马太福音六28~30 。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九十5~12 】
人的软弱。对比上述神的永恒性,人如此软弱。使人知晓自己的限度,寻求认识神的智慧。
――《圣经精读本》
【诗九十6 】「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
【诗九十7 】「我们因你的怒气而消灭,因你的忿怒而惊惶。」
【诗九十7~8 】人的一生短暂如斯,又充满愁烦,因为犯罪,长在神的震怒下。我们心里隐藏的秘密,在神的光照射下,无可躲藏。
――《启导本诗注释》
这里显明,神的忿怒无可避免,一则因其猛烈,二则因其公义,所以我们无力可挡(7节 ),也无理可推(8节 )。消灭直译为「完结」、「用尽」;没有剩余的。惊惶是形容军队面临溃败的情景(士二十41) ,也用来描写约瑟的弟兄发现实况时的惊恐(创四十五3) 。我们的隐恶,必定包括我们连自己都欺蒙在内的罪。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九十7~9 】
人的罪性。诗人谈论人的罪性与神的愤怒。摩西为规劝旷野悖逆神的百姓,精疲力竭,彻底认识到人倾向于罪的本性。
――《圣经精读本》
【诗九十8 】「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将我们的隐恶摆在你面光之中。」
【诗九十9 】「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
用夸张手法生动表现因以色列的不顺服,作为领袖的摩西屡屡受神惩罚的悲苦与伤痛。
――《圣经精读本》
这节的两行道尽人生的谷底,也以此为另一证据,证明人乃在审判之下。第一行用日已过中天为喻:动词经过用在耶利米书四6 :「哀哉,日已渐斜……」。
最后一个字叹息,或低语(不应为「故事」 AV等 ),表达得更深刻,按本节原有的形式,其效果甚至更强,因带出长期努力却一无所获之感:「我们将我们的年岁带到尽头……」(RSV小字、RV、PBV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九十10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长寿是一种含糊的祝福。
――《诗雷氏研读本》
“七十岁”非指人的平均寿命,而是一般人最多可活的岁数。这从接上讲“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看出。“矜夸“指人在他短暂的岁月中所看重的东西,例如财富、名誉、地位、健康等等。这些东西都为愁苦所染,有若春梦一场。
――《启导本诗注释》
「矜夸」:或作「最好的年日」。
――《串珠圣经注释》
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 描绘罪所带来的苦难,即使得以长寿,加增的只有皱纹,毫无可夸。令人想起传道书作者的虚无人生哲学,他以“毫无喜乐”形容年老的悲惨(传12:1) 。
――《圣经精读本》
上一节所讲的衰败,可叹竟能预测,又不值得拖延。七十岁或八十岁,也许是特意与列祖的岁数作对照,或许第4节的「千年」也影射他们(参安德生 )。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九十10 预期寿命】
约瑟享年一百一十岁,对埃及人来说是理想的的年龄。对木乃伊所作的检验,证明埃及人的平均寿命是四十至五十岁。埃及《因辛埃蒲草纸》列出十年是孩提时代,再十年学习手艺。作者又计算十年储蓄财富,又十年积蓄智慧,接着结论说人生便失去了三分之二(暗示平均寿命是六十岁 )。但他又辩称妥得神赐给虔诚人的年日依然余下六十年,表示整数一百年。请参看:申命记三十一2 ;以赛亚书四十6~7 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九十11 】「谁晓得你怒气的权势?谁按着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
有谁关心神对罪有多恼怒,因而对祂存敬畏的心。
――《诗雷氏研读本》
没有人量度过神忿怒的程度,不明白祂怒气的威力,以致忽略了人生短暂与罪的密切关系。重要的是应知道人生也有涯(“数算自己的日子“ ),别象愚顽人,忘记了有一天必归回尘土,要向神交账(“得着智慧的心” )。
――《启导本诗注释》
【诗九十12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求主帮助我们有智慧地安排我们的日子。
――《诗雷氏研读本》
领悟人生的虚无,必得智慧的心。这智慧的心是向往永恒、顺服、事奉神的心。
――《圣经精读本》
【诗九十13 】「耶和华啊,我们要等到几时呢?求你转回,为你的仆人后悔。」
“为你的仆人后悔“亦作”怜悯你的仆人“。
――《启导本诗注释》
此时此刻,神似乎在向他们发烈怒。然而,神必不离弃所拣选的百姓。
――《圣经精读本》
【诗九十13~17 】
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再次怜悯选民,使他们一生充满欢欣喜乐,又使他们得见神奇妙的大能。
――《串珠圣经注释》
人当信靠的对象。作为结论,诗人恳求人信靠的对象——神,再次施予怜悯、恩典。
――《圣经精读本》
【诗九十14 】「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
【诗九十14~15 】本节可译为:“求你使我们在早晨饱得你不断的慈爱,好叫我们一生欢呼喜乐“。神的忿怒虽如冗长的黑夜,但祂对人不变的慈爱,必如清晨来临,怒气虽烈,也会随黑夜消失。
这里可以看见以色列人四十年旷野生活的影子,在那一段受苦遭难的岁月,产生这样一首诗,是不足为奇的。
――《启导本诗注释》
这里继续使用对比。尽管「我们的日子」,按我们所当受的,「都在你震怒之下」(9节 ),但在圣约之中,我们……的日子都可成为喜乐。此处的早晨(和合早早 )为时比第6节长久。顺带一提,第15节只求以喜乐来平衡忧伤,但新约却超过这观念,应许要赐下「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四17) 。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九十14~17 】
神以“慈爱”待我们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便有喜乐(14节 );我们从祂的角度去看生命(16节 ),祂的祝福也临到我们的工作上(16-17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诗九十15 】「求你照着你使我们受苦的日子和我们遭难的年岁,叫我们喜乐。」
诗人祈求神赐下与他们经历的忧伤成正比的喜乐。然而,神的恩典远远超过这样的期许,充充满满将喜乐赐给他们。
――《圣经精读本》
【诗九十16 】「愿你的作为向你仆人显现;愿你的荣耀向他们子孙显明。」
「荣耀」:指掌权者的威严(3:3,9:16)。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子孙: 以色列教育子女的热忱极大。即使患难时节,也不放松对子女的教育。
――《圣经精读本》
【诗九十16~17 】
第3~12节所陈明的毁灭,与神所作长存而荣耀的事,成了最后、最大的对比。在此我们的子孙可于变迁的世界中得到基业,在此有喜悦之情(17a节 恩惠〔和合荣美〕译得太无味 );在此也使劳苦可能「不至徒然」(参 林前十五58) 。不仅神的工作(?的作为 )将长存,在祂的祝福之下,我们手所作的工也能坚立。若能够进入这样的祷告和把握之中,那么,即使必须先面对时间、忿怒、死亡等不受欢迎的事实,也是值得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九十17 】「愿主我们神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愿你坚立我们手所作的工;我们手所作的工,愿你坚立。」
“荣美”也有“恩佑”的意思。神既是人的安全保障,人生虽短暂,有神眷顾,所作的工一定会有永垂后世的价值。这是诗人的心愿和祷告。
――《启导本诗注释》
「荣美」:或作「恩宠」。
――《串珠圣经注释》
神的超越性能克服人的有限性(林前1:27) 。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90篇 )】
1按诗人的描述,他的同胞因活在神的震怒下,短暂的人生更觉可怜。这种描述对一般世人是否同样适切?今日世人自觉他们身处这种可怜的境况么?为什么?参路12:16-21 。
2诗人祈求神让他们在短促的人生过程中仍有欢欣喜乐。对基督徒而言,神的救恩冲破了什么障碍,以致他们可以常欢欣喜乐呢?参林前15:51-57 ; 腓4:4-7 。
3诗人祈求神赐下智慧,使他在短少的岁月中敬畏祂,善用他的一生(12 )。基督徒有永恒的生命,这是否意味他毋须珍惜在地上生活的时间?参林前15:58 ; 弗5:15-16 。
【诗九十1 】
美国有名写剧家厚华(JhnHowardPayne-1791~1852 )曾写一首诗:「家,甜蜜的家」(Home-SweetHome ),激励了许多人思家的情绪。他客死非洲,埋葬于突尼斯的荒冢。一八八四年五月,美国政府认定他的诗为有功于世,特以战舰把他的骸骨载远,举行盛大的安葬典礼。当日万人空巷,多半为他流泪。他这思家诗歌,因此而流传不朽。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九十4 】
一位殉教者正当快被火烧时,仍然安静祷告着,执行的长官怒骂他居然快被火烧而死还不害怕,还在祷告神,这是为什么?这位殉教者说:「在一个暴风雨的黑夜,一位可怜的小男孩独自行走在可怕的独木桥上,又害怕又哭泣,忽然父亲跑过来抱住了他,领他一步步地走过小桥,他因得救又在父亲怀抱中,又安全又可靠又舒适竟然睡着了,醒过来时已安然的被父亲放在小床铺上了。」这位伟大的殉教者很温柔地告诉行刑者:「我现在正如这位小孩已安稳的在我神的怀抱里,充满着欣慰即将回到天家,因为那里有我主与我同在。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九十4 物理学中讲,时间也是相对的,理论上能接受,实际上嘛……】
神不受时间的限制。摩西提醒我们说天上主一日,地上人千年。岁月消逝而世界又毫无改变,我们很容易灰心。有时候我们还怀疑神能不能看到将来。但不要认为神会受我们的限制,神是不受时间限制的,神是永远的,所以我们能依靠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九十8 神知道我们所有的罪,这太可怕了……】
神知道我们犯的所有罪,就好像我们是在神面前犯的似的,再隐秘的罪神也知道。我们不需要隐藏我们的罪,因为我们可以公开而诚实地同神讲话。神知道我们所有可怕的情况的时候,仍旧会爱我们并赦免我们。这应该是鼓励我们来到神的面前,而不是使我们害怕而掩盖我们的罪。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九十12 数算自己的日子?还早吧……】
明白生命的短暂能帮助我们聪明地使用这不多的时间做些有永恒意义的事。花点时间一边数你的日子一边问﹕“在未离世之前我要看见甚么事情发生呢?我今天朝那个目标迈进了一小步了吗。
”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九十12 数算日子】「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
人生的日子过得真快,猛回首又是几年了,却仿佛还如昨天。想想逝去的岁月,有多少是枉费虚度。因此,老年人常是满了悔恨,很少有快乐的。 神人摩西在何烈山奉神的差遣,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飘流四十年;他眼看着同他出埃及的那一代人,一个一个的在旷野路上成为枯骨,其中有他自己的哥哥和姐姐,还有许多他可以叫出他们名字的人;只剩下约书亚和迦勒,昔日的少壮领袖,现在也都已经八十岁。 一般人处在这样的境地,怎能不感叹暮年苍凉!但神人摩西,认识那位不改变的神。他向神祈祷说:
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 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 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 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 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诗九○1-2 -9 )
早年的时候,曾有过多少壮志豪情,有过几许筹划经营;但终归虚空,没能撷取成功的果实。除了叹息之外,还有甚么好作的? 四十年前,他从何烈山的荆棘火中,听到神的声音。神在那里,差遣祂去见法老,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出来;现在到了尼波山,约但河的那边,就是应许之地,但是神不让他进入那地。人间到处有青山,山仍然坚立,并没有改变。他想到创造诸山的神,自有永有的神,他永远没有改变,也不会衰老。 受造的人是有起源的,有限的,也是脆弱不耐久的;又因为罪恶败坏,死后还要受审判,在神的震怒之下,如何能站得住呢?人生既然短暂,又没有意义,岂不是如一声叹息? 只有在神的永恒里,可以使人生有意义和喜乐。我们自己没有可夸的;人的一生,正如旷野飘流的人,既没有永远的住处,也没有记功碑可以存到永久。神人摩西向神祷告说:“愿主我们神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愿你坚立我们手所作的工;我们手所作的工,愿你坚立。”(诗九○17 ) 神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我们作在祂里面的,才有永远的意义,永远的价值。
── 于中旻《诗笺记》
【诗九十12 你要人怎样记得你?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好像觉得自己永远不会死,然而诗的作者却告诉我们如果要得智慧的心,必须开始数算自己存活的日子,无论现在你是多大的年纪(诗9012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确定我们每日的生活都要跟从耶稣的样式。只有如此,才能期望我们这一生没有虚度。 著名的家庭问题权威詹姆·道森(JamesDobson ),提到他父亲是一位人人敬爱的人,在他的一生中,他花了很多时间为他人祈祷,他认为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事实上,当他过世时,在遗嘱上清楚地写着说,在他墓碑上,除了姓名之外,只有三个字:“他祷告。” 在我们语言中,有无数个词汇,你喜欢用哪个字来使人记得你?比如:“他事奉”、“她关怀”、“他支持”、“她赞美”?那么是否有一些不好的动词,和我们平日的疏忽和自私相关联呢?比如:“他欺骗”、“她抱怨”?我们想把它换成可以荣耀基督的词汇,现在悔改还不迟。让我们信靠神,把荣耀主的行为表现在生活里,这才是数算日子的最好办法。 主啊!带领我的道路,让我发光, 做人们的好榜样; 在我身上活出美好荣耀, 说明他们见到你的样式。 为主而活,可流芳百世。
【诗九十12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我们所过的年日,如果按着日历来计算的话,那么一天就是一天,一年就是一年,很容易记算,可是如果照着神的眼光来计算的话,那就有些年日算得数,有些年日却算不得数。我们属灵的年日,是按着我们在神面前的情形来计算的。
【诗九十12 未臻完美“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每年,特别是过了四月的生日之后,我都会更仔细地思考一个大家都有兴趣,但对某种年龄层却别具意义的问题,那就是“年事渐长”。 有趣的是,这种自然的定律,大伙儿都无法避免,但处理的方式与态度却不尽相同。那差异则是由于个人观点的不同。 我们的一生诚如诗90篇作者所坦陈的――转眼飞逝(10节 )正因它是如此的短暂,我们当有诗人罗伯·布朗宁的态度:“我渐衰老,然而美好的生命仍然是可以成就的。生命的持久有赖于你要如何建立生命。”短短的一首诗,布朗宁清楚地指出,生命是不断地累积,每个日子都是将来的基石。 如何善用我们的生命呢?首先必须有个正确的生活态度。诗作者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正确的态度包含寻求神的智慧(12节 )、得着他的慈爱(14节 )与他的保守(17节 )。因此,如果我们能抱持这样的生活态度,就必欢然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善用每个将逝的岁月, 使它成为永恒; 有一天,当我们离开肉体生命归回父家, 那属天的生活就是属世生活的果子。 明日的结果取决于你今日的选择。
──《生命隽语》
【诗九十14 】
「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
这是摩西在旷野流浪将要结束时的默想。在旷野很多的表像,都用来解说。晚间围坐营火守夜;山洪冲激下来,发出巨响;雨后草地滋长不久枯干了,又带来旅行者的叹息(九节 )。这位老人追溯过往,认为必须趁着年青早早饱得慈爱,终日应常喜乐欢欣。
早晨是最好的时光与神交通。我们若等候祂来求满足,这段时间一定比其他更丰富。一个少年为主作见证说,他从蒙恩起就在早晨的时光中仰望神。他脸上十分光鲜,确为有力的见证。
在摩西的心思中,可能指生命的早晨。这样老者的祝祷是为他后世的子孙。青年人啊,你想又喜乐的人生吗?你是否要依赖那口永不干涸与冰冻的水井?要寻求在基督里的恩惠——你永不会为这抉择懊悔,每天都充满着喜乐。有一圣徒在生命终结之前所表现的,别人作这样的描述:「天使的仪态,言语十分温和,工作尤其圣洁,祂受众人爱戴,因为他脸上满有喜乐,一直发出光芒。圣灵实在充满他内心。
」──迈尔《珍贵的片刻》
【诗九十17 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神永恒的计划有关系吗?】
因为我们的日子屈指可数,所以我们希望自己的工作算数、有效和有成果。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看到神永恒的计划和荣耀。如果我们对今生今世不满,并抱怨一切不好的地方,请记住我们要看到工作成就的这种愿望是神放在我们心中的(传3:11) ,但是我们的愿望只能在永恒中实现。在那以前,我们必须将自己摆上事奉神,爱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九十篇】从前在牛津大学一位有名的牧师,讲道时对会众说:「我见过一个统计表上所记人平均的年龄是二十一至三十六岁。有的也许活得久一点,有的也许还不到。一般地说,是三十六岁——一共只有一万三千日。凡浪费这一万三千日的任何一日或数日的,他就是一个胡涂人;一个有见识的人,决不多支出他一生有限度的日子。」
他讲完了,一羣学生回到学校里仔细地计算一番:这一万三千日睡觉占了三分之一,赚钱度日占了三分之一,剩下的只有四千三百三十三日,可作一点有益人群的事。因此他们决定绝不浪费时间;反之,要利用一寸一分的时间作事。后来,在那一羣学生里面每人都做出了见称于时间的事业。
——林政杰《诗的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