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39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大卫的诗,交与伶长耶杜顿。)我曾说:我要谨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头犯罪;恶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要用嚼环勒住我的口。」

2「我默然无声,连好话也不出口;我的愁苦就发动了,」

3「我的心在我里面发热。我默想的时候,火就烧起,我便用舌头说话。」

学习「勒住」())舌头,乃是我们一生的课程。「舌头犯罪」())都是大罪,如同火种,能够点燃大火,管住舌头实在比管理世界还难())。在悖逆神的恶人面前,我们的言行更应当谨慎,免得同流合污、羞辱主名。
「默想」())是灵性上最有益的工夫。当我们勒不住舌头的时候,当我们的心冷淡的时候,最需要在神面前「默想」交通,让我们心中的灵火重新「烧起」()),单单说出造就人、荣耀神的话。  「火就烧起」,形容情绪激动,不能再忍耐。
本篇被称为「诗篇中最优美的哀歌」,常在丧礼时诵读。
「耶杜顿」())又名以探,与亚萨和希幔一同担任大卫的三位伶长())。

4「耶和华啊,求祢叫我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

5「祢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数,在祢面前如同无有。各人最稳妥的时候,真是全然虚幻。(细拉)」

6「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

「手掌」())原文是「一掌」,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相当于从食指到小指的宽度「四指」())。
「幻影」())和「形象」())原文是同一个词。神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但人堕落以后,就破坏了神的「形象」,人生的一切行动成为虚无的「幻影」。
「虚幻」())和「枉然」())原文是同一个词,意思是「蒸汽、呼吸、虚空」。
「忙乱」())原文是「喧闹、嘈杂」,意思是忙着「积蓄财宝」())。
年轻人总是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时间,我们实在需要求神「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稍纵即逝,所以应当爱惜光阴,让我们的人生有永远的价值,免得成为「全然虚幻」())。
神巴不得我们赶快醒悟,我们以为可以大干一场的人生,其实「窄如手掌」()),只是「一声叹息」())、「一片云雾」()),「比梭更快」())、「比跑信的更快」())、「如快船」())、「如急落抓食的鹰())」、「如花」())、「飞去如影」())、「如烟云消灭」())。从古至今,所有的人都是匆匆而来,忙忙碌碌;又匆匆而走,转眼成空,什么都没留下,什么都没带走。今天许多信徒也跟着世人「忙乱」,岂不也是「幻影」和「枉然」())吗?但这些「枉然」的「幻影」却耗费了我们人生大部分的精力,让我们以为可以今生做财主、来世做拉撒路()),明明「不知将来有谁收取」()),却还是习惯性地「积蓄财宝」,到底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呢(引自罗隐的《咏蜂》))?
1822年,芬尼(Charles Grandison Finney、))开始见习律师的工作,他问自己:「你见习完了之后,要做什么呢?」——「当然是挂牌自己开业」;「以后怎样呢?」——「以后要赚许多钱」;「以后呢?」——「成了财主,就可以退休了」;「以后呢?」——「以后就要死了」;「再以后呢?」——「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从此芬尼幡然醒悟,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神,后来成为北美第二次大觉醒的领导者,被称为「现代复兴之父」。
上图:古代以色列的度量衡单位。一掌就是四指,大约是7.4厘米。

7「主啊,如今我等什么呢?我的指望在乎祢!」

8「求祢救我脱离一切的过犯,不要使我受愚顽人的羞辱。」

9「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祢,我就默然不语。」

「不要使我受愚顽人的羞辱」()),原文是「不要将愚顽人的羞辱放在我身上」(英文ESV、NASB、KJV译本))。
当我们落在神的管教之中,最重要的不是求神救我们脱离患难,而是「救我脱离一切的过犯」()),才能不像「愚顽人」那样自己蒙羞、也羞辱主。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祢,我就默然不语」,直译是「我默然,我不开口,因为这是祢做的」(英文ESV、NASB、KJV译本))。
既然我们的神是全能、全知、慈爱、公义的神,我们就当知道「我所遭遇的是出于祢」()),因为所有的遭遇都是经过神的手量给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管教或造就。既然我们相信主耶稣所说的:「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就应当「默然不语」地顺服祂量给自己的一切际遇,放心地把自己交在祂的手中,只要思想自己是否活出了基督的样式、是否忠心地尽了本分。如果我们在难处面前怨天尤人、忧虑怀疑,岂不是说我们会比神管理得更好吗?

10「求祢把祢的责罚从我身上免去;因祢手的责打,我便消灭。」

11「祢因人的罪恶惩罚他的时候,叫他的笑容(的笑容:或译所喜爱的)消灭,如衣被虫所咬。世人真是虚幻!(细拉)」

神的「责罚」())并不是要「消灭」人()),乃是要消灭「人的罪恶」()),让人不要沉溺于罪中之乐。因此,我们应当求神在管教的时候,给我们「开一条出路」())。而不是继续硬着颈项,像「用脚踢刺」的笨牛()),和罪一起被「消灭」())。

12「耶和华啊,求祢听我的祷告,留心听我的呼求!我流泪,求祢不要静默无声!因为我在祢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

13「求祢宽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复原。」

「宽容我」())原文是「不要盯住我」,意思是赦免。
「力量复原」())原文是「展现微笑、看起来喜乐」,意思是恢复喜乐。
人若在一切难处面前「默然不语」()),才能坦然地求神「不要静默无声」()),因为我们已经完全地把自己交托在神的手里。
「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原文是「我与你一起是客旅,是寄居的」(英文ESV、NASB、KJV译本)),表明神的百姓并不会长久活在这地上,而是与神同行、前往天国的客旅,一路有神陪伴我们。因此,我们不必求神让我们永远停在路上,而要盼望早点回到好得无比的天家。我们求神「不要静默无声」,并非是求神救我们脱离难处,而是叫我们「力量复原」()),在难处中也能有与神同行的喜乐。
我们有一天都要「去而不返」()),离开这个世界。但我们在走那「去而不返」之路以前,一定要在真道上站稳了、与神交通亲密了,才能满有喜乐地去迎见我们的神())。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当我冥想时,火便燃烧起来

大卫委耶杜顿为主要音乐师之一,领导公共崇拜。

这篇诗曾用于不同方面:(甲 )会堂用它来解释雅各与法老的谈话,;(乙 )一五四九年的圣公会公祷书建议在丧礼中阅读它;(丙 )天主教本立德修会基于第一、二节订立它的安静规矩。在所有这些用途,本诗引起一些有关信心的深入问题,这些问题超越一个理性的回答。

我说(对自己说 ),我要谨慎言行,即是说,我的行为。当然,我第一个行动就是留意我的舌头、我的口、我的言语,然而诗人说,保持缄默,是没有任何效益。我感觉到心在里面燃烧,因为简单来说,我需要与恶人对峙,他们就在我面前,我长久和认真的思想这事,然后我才使用我的舌头。诗人明显地与耶利米一样,分享那种强烈的经验,有火在他里面燃烧

因为,就算我在沉思,我认识到在生命中对恶人的态度,比起只是发热(第3节 ),有更重要的态度。例如,生命本身,包括他们的生命和我的生命,有甚么意义呢?我还有多久的生命可继续活着呢?在永恒神的眼目中,我的生命事实上是如何的短暂和不重要呢(因此也包括我对恶人的忿怒 )!事实上,全人类也是如此。〔在这时,热烈的叫喊,‘击打铙钹’(即细拉 )诗是何等奇特的啊!)〕同样我们的需求和欲望方面,不错,我们追求金钱和金钱能够买的东西,然后我们死去──而我们没有任何的观念谁会享受我们所堆积的财富,然而我们却是为此而勤力工作的。多马斯卡拉(Thomas Carlyle )斥责任何对真理只作业余性追求的人,他指出玩弄真理和轻视真理是最严重的罪,卡拉总括地说,一个这样的人,当神已说话,而他继续说‘我想……’,他是生活在一个空的影子中,他自己是虚假的。

因此火在燃烧,对于生命的基本问题,我目前拥有唯一的答案。现在我知道,人类的哲学或科学都不能满足我的需要。我的指望在乎你,事实上,正如希伯来文中说,‘我唯一的盼望’。因为神的同在和持久的爱,只有在立约的团契中才能找到,故此,假若我背叛这联系,任何愚昧人都有权因我这愚昧而嘲笑我。〔我们曾看过背叛(标准修订本释作过犯 )是一个立约的名词。〕我最后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影子,必须离开它。当然我知道任何人也必须如此作。但是,主阿,我在约中与你联在一起!与永恒的你联系!现在我看到在这以前,我是哑吧,没法或不能张开我的口,但是你为我将它打开。这不足为奇,我成了无神论者嘲笑的对象(标准修订本作愚顽人──参看诗一篇 。这样的人没有认识到,你必须‘以严酷来表示仁慈’。结果他认为我的信心没有使我比他更好。另一方面,我应该得到你给我的一切刑罚。但是请你将责罚从我身上移去,(这是我们发现在用于受苦仆人的字。 )因为它是过于我所能承受的。我因你手的责打(第10节 )而耗尽(标准修订本消灭 )。主阿,请记得我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

我承认这神圣的刑罚是非常应得的,而且只是显出神如何爱我们。祂可以忽视我们,但是祂不会如此。祂相信我们因祂名的缘故配受刑罚。如衣被虫所咬这几个字(或者是像虫的幼体 )描述那对人最宝贵之处的缓慢侵蚀的行动,即是说,他所喜爱的(译者注、和合本细字 ),他灵魂的美丽,他的吸引力,他所羡慕的

最后的呼喊表达出一个可怜的迷惑者,他不能明白神对他,对他的仆人和儿子的意向。虽然他已得到上述的结论。他不能深入了解以赛亚所说‘神奇异的事’的意思。当标准修订本说:“不要停止你的平安”,这会误导我们,因为这动词并没有涉及平安。他所说的是:‘(我宣告 )虽然我是一个外人,即是说,我不相信真正是你国度的子民,不要掩耳不听我的流泪!(译者注、和合本译作不要静默无声 )。与我的祖先一起,我只是一个不合法的住客,就算在你给予我们作为永远产业的土地上,我也是这样的人!’很明显诗人受到试探,认为中神对以色列的应许不是真实的,但是他忘记了在中,神伟大的宣告: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而这令人注目的异常事情常常出现在历史中,特别是在犹太人的历史中。

所以这位可怜人呼喊:求你宽容我,使我可以尝受喜乐(译者注、和合本译作力量复原 ),因为当你看着我时,你只有使我忧愁和痛苦──在我去而不返之先。这篇诗的结局是可等悲惨!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三十九篇

第三十九篇居无定所

这篇诗最迫切的问题,就是神为何对祂所造脆弱不堪、瞬息即逝的人,不放松祂的管教。这呼声就像约伯记第七章,尤其是那句:“倘纹疚野眨因我的日子不过是一口气。人算什么,叹箍此为大?”b、17a,按英译)。但就像约伯一样,这问题不是以高傲的态度提出,乃是以感动人的忠诚(1节)与顺服的信心(7节)发问。这类“黑夜之歌”流露出人有难解之谜,唯有等到道成了肉身,福音将生命与不朽向人开启,谜团才得释。

标题

伶长见导论 Ⅵ . C.3,53页。耶杜顿是大卫所指派带领会众敬拜的主要音乐家之一214

压抑者的抗议

“抗议”若有犯上之意,就是太重的词,不过大卫的情绪的确非常高昂,如果他向不当之人吐露(1节),听来就像是叛逆。他表明自己留意为神的美名负责(参,,首先是约束自己,等到再也无法抑制时,则用委婉的方式提出问题:存着学习(4节)与恳求(7节)的态度。

2.没有用(2节,和合:连好话也不出口)一语,直译为“离开好处”,意即“不成功”;其意思不太可能为“甚至连好也离开”(AV、RV),因为若希伯来文要表达这个意思,很容易用其他方式办到。

今生易过

这里的情绪很复杂。本诗的头尾透露,大卫对于人生短促骤起反感,因着苦难,他对这一点感触尤深(10、11节);不过他第一个祷告,是求神让他在这事上学功课(4节)。意思似乎是努力面对不受欢迎的事实,视为神命定的事,且以祂的眼光来看这些事(在萄壑,5节,和合:在堂媲)。这个痛苦的题目所让人学到的功课,从 heb[el 一字可以窥出:一口气(5节,和合:虚幻)、落空(6节,和合:枉然)、一口气(11节,和合:虚幻);这个字在传道书将成为钥字(那里译为“虚空”),暴露了一切地上事物皆有毁灭之日的有限性。参,如:第6节对照;亦;因为新约也同样重视这点。

管教严厉

本段有些要点使这篇诗成为第三十八篇的良伴,就是我的指望第7节,与的“等候(和合:仰望)”相近的字:我就默然不语(9节;参,、痰脑鸫(10节,与的“灾病”为同一字)等所表达的含义。

上一篇的难处是来自朋友与敌人的残酷,此处则为神严厉的责罚。唯一在旁观看的人则为一些愚顽人(8节),这种人是 na{b[a{l ,即喜爱亵渎的愚顽人(参,。大卫最烦恼的是,得罪神之人(10、11节)生命如此短暂、软弱,却受到极重的惩罚;他已经不单只看自己的情形。这也是令约伯困惑不已的问题(见本诗开头的注释),而就像大部分似非而是的谜题一样,这里面也蕴含着丰富的宝藏。“每一项难题都显示,我们对人生的理论还有待开发之处”215;而针对这个问题,答案则为:人是为要成为神的儿子,进入永生而造的。神为父的管教,其真正的含义在有所说明,而那不受虫(11节)咬的财宝(无论这虫是指实物或比喻),则在以下诸段经文中可见,如:以下;以下。这难题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

微声恳求

客旅(或“陌生人”)与寄居的,是以色列人对境内外族人的称呼,或许分别用来称长期或短期居留者。他们应当受到欢迎,但不可以拥有土地。而大卫视这种无根的状况,是他自己以及每一个人的写照。律法岂不是如此说,甚至也如此描述以色列人?但是律法如此说的目的,是在保障产业,并非否定产业;而大卫在此次之前,已经从人生中学到同样的功课。然而,就像约伯或耶利米一样,在那时候他的眼光只能看到死亡为止,因此所求的也只是缓刑。13a节的祷告,与彼得“离开我”的诉求大同小异;但神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像以下那样处理,什么时候又应当像以下那样。这类祷告可以出现在圣经中,就表明神实在了解。祂知道人处在绝境中会怎样说话。

214 Mowinckel(II, p.213)对耶杜顿的解释,不以其为人名,而认为是一宗教术语,也许意为“认罪”,他的根据为,六十二与七十七篇标题为“在耶杜顿之上(RSV“按照……”)”,好像是用在某一宗教形式之“上”的歌。但这个前置词( `al )有许多种含义,亦包括“属于”一意在内(如:,希伯来文)。
215 George MacDonald: an Anthology, C. S. Lewis 所编(Bles, 1946),85段,49页。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我曾说:“我要谨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头犯罪。恶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要用嚼环勒住我的口。”」

大卫求神帮助他接受生命的短暂(1~6节 ),并考虑到生命的短暂而停止惩罚他(7~13节 )。“耶杜顿”。大卫委派去带领公众敬拜的一位诗班指挥,比较诗六二和七七的标题 )。

――《诗雷氏研读本》

大卫若在“恶人”面前埋怨神使他的生命短暂,那就足以显出他对神的不忠。

――《诗雷氏研读本》

本篇有“《诗》中最优美的哀歌”之称,是一篇个人的求告诗,有认罪也有恳切的祈祷。1至3节为祷告的原因,4至6节哀叹人生苦短,7至13节呼求神垂听赦免其罪。

诗人象三十八篇的作者一样,也是为病所苦,知道是神刑罚他的过犯,在神面前强忍不语,但终于化内心的苦楚为火热的祷词,向所信靠的神倾吐。

题注中的“耶杜顿”又名以探,为大卫三位伶长之一,其他二人为亚萨和希幔。此处当指将此诗交在耶杜顿乐班的诗歌集中供崇拜用。

――《启导本诗注释》

无常的人生。本诗的写作背景不甚清楚,学者对这首诗的解释也众说纷纭。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大卫在风烛残年之际所写。痛感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在神面前回顾整理年日,恳求神的赦免、施行救恩。面对死亡,人会真实准确地表现出成熟及成就。死亡是人恢复本相的契机。大卫在人前保持沉默(1-2-9节 ),只是向神忏悔,仰望神施救恩。大卫一生坎坷崎岖,但这就是神子民的生活。诗前半部(1-6节 )宣告诗人的沉默,论到世事无常;后半部(7-13节 )向神忏悔,祈求神施救恩。

――《圣经精读本》

诗人面对死亡,表示要沉默,因他彻底领悟惟有神才是生命的根源。

――《圣经精读本》

引言:这种引言是一般祈祷诗所没有的;诗人原本立志接受神一切的安排,不愿批评或埋怨神不公平,但他忍不住,终于向神吐出他的心声。

――《串珠圣经注释》

】「我默然无声,连好话也不出口,我的愁苦就发动了。」

没有用(2节 和合连好话也不出口 )一语,直译为「离开好处」,意即「不成功」;其意思不太可能为「甚至连好也离开」(AV、RV ),因为若希伯来文要表达这个意思,很容易用其他方式办到。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的心在我里面发热。我默想的时候,火就烧起,我便用舌头说话。」

“火就烧起”是说感情如火迸发,无法再抑制。

――《启导本诗注释》

「火就烧起」:形容诗人情绪激动,不能再忍耐下去。

――《串珠圣经注释》

默想的时候……我便用舌头说话: 诗人在众人面前默然不语,向神吐露肺腑之言,竭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诗人沉默的凝重、深沉,表达他倾诉的热烈、迫切。

――《圣经精读本》

】「耶和华啊,!求你叫我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

他求神让他知道生命何时终结。“生命不长”。短暂、脆弱。

――《诗雷氏研读本》

诗人感悟人生的短暂与虚妄,是对没有彻底领悟此真理的叹息 ;也是向永恒无限的神谦卑的告白与祈求。每个圣徒都要思想“身之终”、“寿数”、“生命不长”,领悟人生如浮云般虚幻,不再为此忙碌,而是寻找属天的家园。

――《圣经精读本》

这里的情绪很复杂。本诗的头尾透露,大卫对于人生短促骤起反感,因着苦难,他对这一点感触尤深(10、11节 );不过他第一个祷告,是求神让他在这事上学功课(4节 )。意思似乎是努力面对不受欢迎的事实,视为神命定的事,且以祂的眼光来看这些事(在?眼中-5节 和合在?面前 )。这个痛苦的题目所让人学到的功课,从heb[el一字可以窥出:一口气(5节 和合虚幻 )、落空(6节 和合枉然 )、一口气(11节 和合虚幻 );这个字在传道书将成为钥字(那里译为「虚空」 ),暴露了一切地上事物皆有毁灭之日的有限性。参,如:第6节对照;亦;因为新约也同样重视这点。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祈求的基础:诗人觉得人生太短促,为甚么神仍要苦待他呢?况且神原是他唯一的指望。

――《串珠圣经注释》

】「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如同无有。各人最稳妥的时候.真是全然虚幻。细拉」

生命只是“窄如手掌”(四指之宽 )。“我一生的年数”。我的一生。“全然虚幻”。只是一瞬间的事。

――《诗雷氏研读本》

用手掌自食指到小指这四个手指底部的宽度来作量度的标准,希伯来人称之为tepah(一手宽 ),称之为“四指”,长约为8公分或3英寸。诗人叹人生苦短,长不过一手宽,和神自永远至永远的永恒比较,等于无有。自认为顶天立地站得最稳妥的人,其一生只是一口呼吸,虚幻如白驹过隙。

――《启导本诗注释》

】「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

“幻影”。即象影子一样没有实体。“他们忙乱,真是枉然”。更可作:他们无谓地喧嚣。

――《诗雷氏研读本》

无论人生成就多大,或在世人眼中地位如何重要,短促生命不能延长丝毫;积蓄财宝,自己无福享受

――《启导本诗注释》

】「主阿!如今我等什么呢?我的指望在乎你。」

7~11节为诗人谦卑的祷告,他的希望在神身上,神才是永远不变的倚靠,也唯有神可拯救他洗脱过犯,脱离敌人,不成为不敬神之人的笑柄。

――《启导本诗注释》

】「求你救我脱离一切的过犯,不要使我受愚顽人的羞辱。」

】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不要继续管教和责罚他,而是要免除他的灾患,因为在神的击打下,他已经十分消瘦,奄奄一息(10 )。

――《串珠圣经注释》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

因为神是公义的,落在诗人身上的既出于神,只有认罪忏悔,再多说便更多犯罪,实在非常不智。

――《启导本诗注释》

默然不语的根本原因。1,2节宣告沉默,本段诗文道出沉默的根本原因。诗人领悟惟有神能解决生与死、罪与得救等问题。诗人承认自己的罪,愿意承受神的惩戒。得救的第一步是诚实认罪,一一陈明罪行,这是信仰的决志。

――《圣经精读本》

】「求你把你的责罚从我身上免去,因你手的责打,我便消灭。」

“责罚”。灾祸。

――《诗雷氏研读本》

】「你因人的罪恶惩罚他的时候,叫他的笑容消灭,如衣被虫所咬。世人真是虚幻!」

神因人的罪而责管他,人的笑容(或华美 )在神的怒气前如飞蛾一般短促。原文cas可指夜间出来扑灯的飞蛾,象征生命的脆弱短促。( 《和合本》将cas作蛀衣之虫解,全句的意思因此是“神用责备管教人,使他的笑容(或“所喜爱的” )消失,如衣被蛀虫所咬“。

)――《启导本诗注释》

「叫他的笑容消灭,如衣被虫所咬」:可作「叫他最珍贵的东西像被蛀虫侵蚀」。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阿!求你听我的祷告,留心听我的呼求。我流泪,求你不要静默无声。因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

他祈求神以恩慈待他,如祂教导以色列人以恩慈对待“客旅”和“寄居的”一样)。

――《诗雷氏研读本》

我在你面前是客旅: 应当译为“我与你一起成为寄居的”。圣徒并不属于这世界,是与神结伴寻找天国的客旅。

――《圣经精读本》

客旅(或「陌生人」 )与寄居的,是以色列人对境内外族人的称呼,或许分别用来称长期或短期居留者。他们应当受到欢迎,但不可以拥有土地。而大卫视这种无根的状况,是他自己以及每一个人的写照。律法岂不是如此说,甚至也如此描述以色列人?但是律法如此说的目的,是在保障产业,并非否定产业;而大卫在此次之前,已经从人生中学到同样的功课。然而,就像约伯或耶利米一样,在那时候他的眼光只能看到死亡为止,因此所求的也只是缓刑。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人献上更谦卑的祈求,说自己在世上只是客旅,暂时寄居,就象当日寄居在以色列人当中的外邦人一样,需要神的怜爱与保护。“去而不返“指死亡。诗人求神勿再惩罚他以至于死;宽容他,可以在神面前再度欢乐。

――《启导本诗注释》

结语:诗人再次求神应允他,因为他在神面前乃是「客旅」(12 ),需要神的保护和顾念。

――《串珠圣经注释》

】「求你宽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复原。」

“宽容我”。意思是不再因罪惩罚他,以至他可以享受他的日子。“力量复原”。高兴快活的样子。

――《诗雷氏研读本》

「去而不返」:指死亡,离开世界。

「可以力量复原」:应作「可以得享安乐」。

――《串珠圣经注释》

宽容……复原: 不能把本节理解为:诗人刚刚描述自己是客旅,却突然迷恋世界,央求神延续自己的生命。意为诗人祈求神给机会,得以清楚整理人生。当时,尚未对天国有明确的启示,诗人却能如此超然面对死亡,因他确信慈爱的神必将最好的赐予人。圣徒若能将诗人的信心与自己的寿终之日结合,就能拥有健康的人生观。

――《圣经精读本》

13a节的祷告,与彼得「离开我」的要求大同小异;但神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像以下那样处理,什么时候又应当像以下那样。这类祷告可以出现在圣经中,就表明神实在了解。祂知道人处在绝境中会怎样说话。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39篇 )】

1诗人的问题有两方面:他竭力保守自己不犯罪,但苦楚并无减少(1-3 );人生短促,人的努力都是枉然(4-6 )。你同意这看法么?

2诗人如何解决有关痛苦的问题?从他在13节的祈求看来,他对人死后有没有复活这问题有多少认识?新约信徒应如何面对苦难呢?复活的盼望对他的生活有何意义?; 4:1-2, 12-19;

3诗人有什么表现值得你学效?参1, 7, 9节。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没关系吗?“我曾说:‘我要谨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头犯罪。’”】


当我在有线电视网的新闻杂志节目上,看到有人探讨美国人讲污秽的言语愈来愈多时,我很高兴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电视本身是助长讲这些诅咒及亵渎言语的地方,所以我很惊讶看到有人提到这个主题。但是当新闻记者结束他的教导时,他的评论却透露了一般大众的看法。他结论道:“那只是说说而已,又有什么关系?”
如果我们以世人的看法为我们在世行事的依据,那么这个结论就是跟其它的结论一样没有什么错。但是我们不能那么做,我们必须用一个比我们自己更高的标准来看。对相信耶稣基督的人而言,那标准是圣经。
根据神的话语,以及我们对他的爱来看,我们应该仔细挑选我们所用的字眼。首先,我们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出207 )。其次,我们的舌头应该祝福他人,而不是诅咒他们(雅310 )。第三,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弗429 )。
为什么我们应该避免说脏话呢?因为神期望我们应该有洁净的言语,而当我们顺服时,神就会使我们有洁净的言语,而当我们顺服时,就会使他喜悦了。
主啊,帮助我们控制我们的舌头,
洁净我们所说的话,
愿我们说造就人的好话,
使你今日得荣耀。
君王的子女应该说宫廷的语言。


──《生命隽语》

沉默无声的人生】古时曾有一位多嘴的姑娘,当她要出嫁时,母亲最担心她到婆家乱讲话,因多嘴而被婆婆苦待(苦毒 ),母亲就三番四次吩咐她要「闭忌」

(忌嘴 liap-chui ),她听错为「闭屁」(liap-phui ),结婚后几天她遵从母亲之吩咐「闭屁」,而身体生病,肚子胀大,回娘家后,母亲甚是惊奇;经过再三盘问,才知母亲吩咐的是「忌嘴——闭忌」而不是「闭屁」,闹了一个大笑话,可见闭嘴沉默之重要。

俗语说「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这是口不择言者的警告。沉默的人常以闪动的眼睛说话,又常以天使的语言(微笑 )来表达;思想是蓓蕾,言语是花朵;要珍视我们的思想,也就必需沉默了。

世间有不少长舌妇与市侩门,常好口舌,搬弄是非,酿成许多无谓纠纷,于人有损,于已无益,这些没有教养的人们,也许从小就养成了喋喋不休的习惯,长大成人之后,自然积重难返,常以说闲话弄是非为常事了。

有一「说穿了」的笑话:言及一个中年人续娶。新婚那晚,看见妻子皱纹满面,问她多大?妻子说:「四十五。」丈夫问道:「年庚上写着三十八岁,但是我看你事实上恐怕不只四十五岁,为什么不老实说呢?」「好吧,不瞒你说,我是五十四岁。」登床后,丈夫愈是怀疑,他心生一计说道:「我要到厨房里看尽了盐缸没有,否则老鼠会偷吃。」他的妻子哈哈大笑:「岂有此理,我活了六十岁,从来未曾听过老鼠会吃盐。」

沉默有时会觉得乏味,但反面却表现了温顺可亲,它的好处是不再批评长短,打断话头,或作无谓的争辩;沉默不仅会避免辩论和争吵,对自己也是获益匪浅,因为必须保持沉默,而从那些冗长无谓的社交场合和电话聊天中挣脱出来,因而闲暇的时间大为增加;沉默可使头脑清新,谈话充满内容,思想丰富。沉默是一种艺术,可以培养;沉默是内在美,且是信徒紧要的功课;说话要贵乎得体,少说多听,不说伤害别人的话,在敌人、长辈之前,应尽量沉默。

——林政杰《诗的讲章》

抱怨,只因我有太多的不平;抱怨,只因我的环境实在不好──向大卫学习,我可以吗?】

大卫决心使自己的嘴远离罪恶,就是说大卫决定不向别人抱怨神对他的态度了。大卫当然有理由抱怨:他是受膏的以色列王,但他要等待许多年才能登基;之后他的一个儿子还想杀他,自己作王。在大卫不能再保持沉默的时候,他将自己的抱怨直接告诉了神。我们也有许多对自己的工作、金钱或处境的抱怨。但对别人抱怨这些会使人发问:“是不是神不能照顾你们了?”另一方面好像我们是在为自己的困难而埋怨神。我们应该像大卫一样,将我们的抱怨直接告诉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自反而不缩,吾往矣!】

当我还在大学习医的时候,我们有一句口头禅:「遇到可疑,手术为先」读者或许不敢苟同这个观念,但这句话确实含有很重要的真理。在病况未确之前开刀,必然比病情明朗化之后寻求补救来得安全。有时在无法作更明确诊断的情形下,医生会要求进行「探察性」的手术,以便一明究竟。开刀之后若发现「无」癌,总比癌细胞蔓延时补救不及还好些。这种不必要的手术唯一的缺点就是病人的伤口协助了外科医生去买新汽车。

在属灵方面「遇到可疑,手术为先」是否行得通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当你对一件事若不能确知其对或是错时,你千万不要去做,也不要听任这件事继续发展下去,让神的话来负起开刀的责任。假使你不敢确定某一件事是对的,它可能就是错的。切记,进行一次探察性的手术,总比听任事情继续发展与恶化要好些。

对于那些属灵方面你倘有疑问的事,最好交托为主,让祂为你诊断、治疗吧。

——M.R.D.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我的寿数几何?我不知道,但数算一下,啊,如果我只剩下三数个月年日,我会……】

不管我们能活多长时间,我们的生命仍然是短暂的。如果有甚么重要的事情要做的话,我们就不要将它拖到“更好”的一天来做。请问一问自己﹕“如果我只有六个月生命,我会做些甚么?”是要告诉别人你爱他吗?是要对付你生活中未受约束的地方吗?要去告诉别人耶稣的事吗?人生短暂,我们不要忽视其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灵修版圣经注释》

短促悲观的人生】法国文豪罗曼罗兰曾言:「人生宛如一座钟摆,有时由喜剧转向悲剧。」

的确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的事实,人总喜欢活在喜乐洋溢的气氛里,总没有人喜欢与愁苦、焦虑、病困、烦扰、恐惧为伍的。

当一八二一年奋兴家芬尼还是一个青年律师的时候,他坐在办公室,正开始见习律师的工作,而自问:

「你见习完了之后,要作什么呢?」「当然是挂牌自己开业。」

「以后怎样呢?」「以后要赚许多钱。」

「以后呢?」「成了财主,就可以退休了。」

「以后呢?」「以后就要死了。」

「再以后呢?」此时神的话,,很清楚浮动在脑海里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芬尼因想起人生这样的短促,就浑身发抖,跑出办公室,到附近的森林里,望天祷告,求神安排他一生的工作。自己深感觉到以往的计划是自私自利、罪恶的,于是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神,让神使用。他因知道生命的短促,就得了圣灵的感动。

——林政杰《诗的讲章》

】「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如同无有。各人最稳妥的时候.真是全然虚幻。细拉」

「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们两只手共有十个指头,一个指头代表十年,正好是一百岁。照说现在各种有利健康的条件增多,在正常情况下,人应该可以活到一百岁,那就是两个手掌。今天五十岁以上的人,我们一只手掌已经用完了,剩下这只手,还有多少年可以用呢。

——寇世远《谨慎之道》

人生短暂,我们及时行乐,还是努力做事?凭甚么抉择?】

人生短暂是诗、箴和传道书的主题。耶稣也谈到了这些。具讽刺意味的是,人们在地上花了那么多的时间来保护他们的生命,却很少或不想花时间在永生上面。大卫意识到,囤积财富和忙碌属世的工作是得不到永生的。很少有人明白在主内是他们的惟一希望。(其他关于“生活短暂”的经节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一个人需要多少地】

经文:“不敬虔的人虽然得利,神夺取其命的时候,还有什么指望呢?”(27:8)

"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12:20)

"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有一个名叫巴贺和他的妻子为土地忧虑烦恼。巴贺说:“我们贫穷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土地,我想把一切东西卖掉设法买二十亩地。”事情就这样办了。那年五谷丰登,巴贺心中快乐,偶尔,一个农民经过他的田边,告诉他梧冈那边乡村中,地多人少,只要人住在那里,每人便可分配到二十五亩良田,那里的田地很肥美,麦子长得有马那么高。
别人在那里享福,我为何在此地受苦?我也要搬去。巴贺这么说也就这么做了。他和全家都迁到梧冈,并分得了土地,有五十亩。夏天巴贺坐在田头,一个商人经过这里,他刚从巴西尔回来,他对巴贺说:“在某一个很远的地方,只化一千元,就可买到一万三千亩良田。”
"那真好阿!我只有五十亩地如何够用呢?不如到那里去享一辈子福气吧。”他问清情况,便动身上路了。巴贺到了那里,那里的酋长很和气地接待他。“我们有的是田地,你可随意挑选,价格是一千块钱一天。”
巴贺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价格,到底如何算,“怎么说一千块钱一天?”
"我们从来不知道计量,所以按天出售,你步行一天尽能够走多少路,那些地方就算是你的。”
"那一天岂不是可以走很多很多广大的地方吗?”巴贺高兴得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就跑上一天。
"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当天在日落之前必须回到出发的地点,否则,你的钱就算没收了。你随身可带着铁锹,随时随地作个记号,用犁从这洞耕到那洞,凡是圈内的土地都算你的了。”
天尚未亮,巴贺早就预备好了。酋长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地上,巴贺把一千元钱放在帽子里,这里就是出发点。冒子是记号,酋长一挥手,凡你所见的都属你,随你所愿的走吧!巴贺脱掉外衣带着水瓶,向着东方开步走了,中午到了,巴贺想再往前走三里吧!这块地实在太肥沃了,漏掉可惜,越往前走土地越好,真舍不得放弃。
太阳斜西了,巴贺出发点还见不到影子,心中有些着急了。太阳眼看快近山边,但离帽子还有五里路,丢掉衣服,鞋子,水瓶,铁锹,跑吧!拼命地跑吧;心在跳,腿在飞,耳边呜呜作响,为土地,为生活,为幸福、为安逸,加油地跑。巴贺睁开被汗水湿透的双眼,看见酋长在原地向他招手,喊道:好,再加一把劲,快要胜利了。
巴贺使尽最后气力,口里喷出一大口鲜血,仆倒在酋长身边倒在地上,天空已经黑了。“好汉”酋长说。
巴贺的仆人俯下身摸摸他的主人,已经断了气。他拿起他主人圈地的铁锹;为巴贺挖了一个坑与巴贺的身体一样长,从头顶到脚跟共计六尺,把巴贺的尸体放进去,这正是他需要的地。
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16:26)?
又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12:15) ──《为甚么要用比喻》

默然有指望】「主啊,如今我等甚么呢?我的指望在乎你!」

说话说得合宜不容易,静默更难。世上的事常会使人心中不平,就说出不当说的话。
在自己的理性里,感觉不说话很难。我们每天看见,有那么多不合理的事。恶人没受到应得的报应,反而发达;更糟的是他们会自夸自赞,说是因为他们爱主,所以得神的赐福。相反的,他们也看见义人受神的管教,在世上不得亨通,就讥诮他,用他们简单的推理:他把自己交托神,倚靠神,如果神喜悦他,可以救他,何至到今天的地步?
在这样的境况,信主的人难免灰心,会向神质问:为甚么别人可以作的事,我偏不能作?他以为神是在吹毛求疵,“数点我的脚步,窥察我的罪过”;他像约伯一样,宁愿神“任凭我吧,因我的日子都是虚空。”
但神赐我们智慧的心,思想神为我们所积存的永远福分,与世人暂时像花草的暴发不同:

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
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
主啊,如今我等甚么呢?
我的指望在乎你!

知道是出于神的旨意,可以不说话。不仅不羡慕世人的丰富,也不抱怨神的责罚,不论任何遭遇,都能忍耐,虽然受苦难,也默然不语。像约瑟一样,无论处于甚么环境,都能够安然,都有神同在,所以可以知足;被弟兄出卖,受主母引诱,控告,以至身系监狱,都不说话,没有辩驳,抱怨,至终主使他升高,作埃及的主。
主耶稣照神的旨意,为了世人的罪,甘心上十字架,喝苦杯;被交在没有律法的罗马人手里,“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当祂站在彼拉多面前受审时,全不为自己辩诉;任凭人诬告,“耶稣仍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以致巡抚甚觉希奇。”因为他明白神的旨意,将自己交托给神,知道有最高主权的神要审判。
基督徒应当知道,指望在于主,不在今世,何必与人争一日之短长?更无须与人争言语上的短长。这世界本来就是不讲理的地方;有理而不说,是勇敢不是畏怯,是盼望的表现。

── 于中旻《诗笺记》

井中月亮】

“主阿﹗如今我等什么呢﹖我的指望在乎你。”
中秋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天空﹐月光如水银倾泻大地﹐谁也不愿错过这个佳节美景。有兄弟五个﹐一起跑到庭院﹐在月光之下游戏﹐小弟弟因躲在井旁﹐无意中发现井底下也有个月亮﹐既亮且圆﹐并不亚于天上的月亮﹐就招手请哥哥们来看。大家正注视着井中美丽的月亮﹐谁知调皮的三哥﹐把一块石头偷偷地投进井里。“噗呼”一声﹐搅动了井水﹐井底的月亮就显得支离破碎﹐小弟弟哭丧着脸说﹕“哥哥﹗月亮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哥哥说﹕“弟弟别难过﹐你看天上的月亮并没有破﹐还是那么圆﹐那么亮。”他抬头一看﹐便破涕为笑了。
人生的盼望何等虚幻﹐就象镜花水月一般﹔任何的打击都可以粉碎你的美梦﹐让我们抬起头来﹐把目光转移﹐不要思念地上的事﹐乃要思念上面的事。

──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美丽盼望的人生】

巴敦博士在非洲某地用当地土语翻译福音书,找不到表达「信心」、「信靠」的字。某日在艳阳当空下,土人助手由远地来访,身体疲乏,满身大汗,在客厅中将那笨重的身体安放在藤椅上,对巴博士说:「我安放全身重量在这椅子上。」巴博士灵感一触,把那土语「安放全身重量」当成信靠的最好字眼。何谓信心?就是将你的一切交托安放在神手中,包括你人生的罪恶、难过、需要、盼望、试炼、苦难。

——林政杰《诗的讲章》

是出于神「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

我们在世上会遇见千千万万的人和事,似乎很平常,但也会遇到比较特别的事,重要的事。有些人和事与我们的得失,祸福有极大的关系,这并不是偶然的,乃是出于神。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些人、事、物的本身,而有所爱憎、取舍、忧惧,都是不对的,我们就容易失去所遭遇这一切的真意。

因为我们所遭遇的一切事背后,都是出于神,否则没有一件事轻易临到我们。神为什么叫我们遇到这一切呢?是有祂的目的。所以重要的是找出神的目的来,而不能按着事情的表面来处理。当遇见一件可喜的事,可爱难忘的人,我们就会被这件事或人吸引了去,甚至当作偶像来敬拜。应当看到那个人或那件事,不过是神所赐的,只能作为感谢神的因由,使我们因此更敬爱神而已:有的是撒但的试探,但也出于神的许可,使我们借此机会来,顺服神而得胜。

有时遭遇困苦、艰难、不幸的事和最不合适的人,这就使我们顶容易埋怨,其实也当看到这是神叫我们遇到的,只能到神面前来解决。这样不只解决了一件,也解决我们和神之间的关系。

──《每日天粮》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

这是一个顺服神的态度。因为这事是神作的,是神许可临到我身上的,是为着我的益处的,所以我就自然而然的服下来,默然不语,我不会说,为甚么人家的遭遇是那样,而我的遭遇是这样。我们要学习认识神的手,服在神的手下。

满途荆棘】

这几节经文告诉基督徒一个处于特殊遭遇和逆境中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

主曾告诉门徒说:跟从他的道路是狭窄的,要遵行他的旨意就要遭受难处。

圣灵借着使徒的口曾对教会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又说,凡立志在基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从此我们就知道了,我们跟从主的道路,肯定是满途荆棘,多有艰难的。但我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呢?许多时候一碰到具体问题,我们就迷糊了、软弱了,心灵也发昏起来;因此就难免忧愁、悲哀、恐惧、怨尤,甚至要设法逃避、推却、退后,直到陷入黑暗的深渊,以失败告终,悲惨至极!

究其原因,都是只看事物的外表现象,没有认识其本源,只抓住现象,不了解本质,难免不受迷惑了。

所以,当一切事临到我们,都是出于神。不是定命,就是许可,我们要能正确的认识并解决问题,就是回到神面前去;何时我们与神之间的问题弄清楚了,何时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我们不能从神那里得着解决,既或凭自己的智慧、聪明、才干、力量、人情、物质等等的方法,自以为得着了解决,可是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它又出现了,问题又来了。也有时或许会换个姿态现出来,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根本不能使问题得着真实的解决,因为惹事的根乃是在乎他。

所以我们必须将我们整个的人生,都纳入神的轨道,凡事依靠他、通过他、顺从他,这才可使我们的心得安息、得着亮光、得着能力,只有生活在如此的景况里,才能荣耀神。

主阿!凡在你预定中叫我们走的、受的、忍耐的,不管是荣耀或羞辱、顺或逆,都是为造就我们、校正我们;故此,求你保守我们,使我们能在患难中得胜,享受安息。阿们。

—— 李慕圣《晨光》

大卫犯大错吗?竟这般害怕神的责罚──】

大卫求神免去“责罚”,因他被神的手“责打”所倾覆。这是甚么意思?这也许是大卫面临困难了。而且这困难好像使他感到遭受了打击。神就像慈爱的父亲管教子女一样,也要修正我们

──《灵修版圣经注释》

客旅寄居的人生】

人的虚幻正像蝴蝶,蝴蝶虽然美丽活泼,但是牠的寿数不过二十四小时而已。

某一间保险公司的会客室中悬挂着两句题词:「感人生如朝露,宜未雨而绸缪。」这公司的用意在唤醒顾客明白人生的短促,希望人们赶快购买人寿保险,以防万一。

李太白的诗:「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如同经上说:「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说这样的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来十一章 )人生在世真如逆旅,旅客过境总是短暂的,今晚宿旅社,鸡鸣就动身。

据报纸刊登台湾某种奇异希罕的兰花,一旦盛开,价值数万,但花无百日红,今日鲜艳芳香,不久即凋谢枯萎了!许多喜欢将青春少女喻为盛开鲜花,真是艳极一时,多少人拜倒于石榴裙下,但时过境迁,变成了徐娘半老,人老珠黄,景况改观。

——林政杰《诗的讲章》

「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苦难的经验教导诗人深切的功课,明白周围人们的生命,因为他们真是虚幻,他们在忙碌中却一无所成,真是枉然。他们的年日更加短促,好似早晨的云雾永远逝去。外在的生命与活动好似影儿一般,使整个山边都幽暗。你在观看之中,就被阳光驱走了。

在这一切的虚幻中,神的儿女却走向未见之境界。他经过虚幻之地,眼光却注定在永存的城,神是惟一的建造者。亚伯拉罕描述自己是客旅寄居者,他站在赫人面前要为亡故的家人求得一块坟地,他的儿女也承受相同的信心说同样的话。信心在这边是找不到一个安息之所。既瞥见那无限的永恒,在地上怎会求些次要的呢?

我们是寄居者,却有神的同在,祂是我们永远的伴侣。神对每个圣徒都予鼓励,免得我们灰心。我们是寄居者,但并不孤单。我们也许不得已松开亲爱者捏紧的手,但决不单独,因为父与我们同在。神是陪伴我们的,也是保护我们的,在祂的力量之中,我们顺从不必犹豫,随遇而安。神比一切都大。我虽贫穷,祂却富足,因此我一无缺乏。

──迈尔《珍贵的片刻》

【诗三十九篇 虚空泡影的人生】看电影的人,虽明知是假戏不是真事,但在看戏时总是不知不觉地把它当作是真的。银幕上的摩天大楼、新式轿车、钻石项链、金子、爱情……都历历在目,令人陶醉,而忘了自己是在看戏。但如果片子忽然中断的时候,便会大感扫兴,使人在陶醉中醒悟过来,发觉刚才所见到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戏而已。

人生就是一场戏,世界是一个银幕。我们往往不知不觉陶醉在世界的虚荣福乐中,所以神有时要让我们遇到人生的「断片」

——痛苦、失业、病患、苦难……。那时我们才觉悟,世上的财富、名誉、爱情、福乐……都是假的,如虚空泡影。

有个大财主,登报悬赏,要求真正享受美满人生的男士,向他证明他们的人生是真正美满的,若该大财主,认为他们的证明为合格,每人将给奖金美金十万元。

到期,男士们前来证明他们的人生是美满的,不可胜数。有的说:「我有美妻,所以我的人生是美满的。」有的说:「我有许多聪明的儿女,所以我的人生是美满的。」有的说:「我的月薪很高,所以我的人生是美满的。」可是没有一人得奖回去。因为他们不能回答大财主的问题:「你的人生是美满的,何必还要这十万美金呢?」

莎士比亚说人生是一场戏;窝特雷利爵士看人生为一段旅程;卜奇称人生为一个影子;奥古斯丁则称它为活的死,死的生活。有人描写人生是一幕悲剧,好像在大风暴的海洋中,有一艘即将要沉没的船一样。人生是一件奇事,从出生到最后一口气为止,在这段过程中,有饥饿、挂虑与纷乱;有些人的人生虽然短促,但却很幸福;有些人虽然寿命长久,但一生却多灾多难。各人的经历不尽相同。

人生好比缠累,你见过一只小猫玩绒线球吗?开始时,牠玩得很开心,但后来绒线却把牠缠住,必须把绒线剪开,牠才能恢复自由。同样,人生是一种游戏,我们都是被繁重的世事缠累,心情十分苦闷,而不知怎样从缠累中释放出来。

——林政杰《诗的讲章》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